全民运动

2024-12-07

全民运动(共12篇)

全民运动 篇1

1、引言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开展了竞技体操,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政府对竞技体育予以了高度的重视, 我国的竞技体操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早在60年代初就已经在竞技体操就已经不如了世界先进行列。但是由于文革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 使得中国的竞技体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与猜错者, 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我国早在1995年就批准并颁布了《全民健身刚要》, 号召全社会要广泛的开展全民健身运用, 使我国以一个健康、强盛的中华民族形象屹立在世界强国之列。在全民健身中体操的各种形式, 例如:健美操、健身锻炼操、医疗康体操、徒手操、幼儿基本体操、实用技能体操等已经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健身运动中比不必可少的体育活动项目。再例如:在团体操中, 主要是以体操内容为主体的一种大众性的表演项目, 参加表演的人员不受性别、职业专业、年龄等条件的限制于约束。因此, 体操作为最重要、最古老的体育运动, 如何才能够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使体操运动本身得到不断地发展, 这是目前我国广大体操运动者、爱好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2、现代体操运动与全民健身的关系

体操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那是的人们通过身体锻炼来达到塑造健美形体的目的。体操运动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竞技运动, 竞技体操只不过是体操运动中的一种而已。新中国成立后, 我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人民的身体健康, 十分重视体育运动的发展状况。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 我国的体操运动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早在1951年, 我国就推出了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为了适应青少年的成长与发育, 我国于1954年推出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1955年推出了第一套儿童广播体操。之后, 我国有先后创编了适合防止、煤炭、钢铁生产等一线公认的生产体操、汽车司机体操、售货员体操、装配工人体操等, 这对我国体操运动在人民群众中的运用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身后的群众基础、体操骨干运动员及工作人员的充实为我国体操运动事业创造了辉煌的发展前景。同时, 在我国大众体操普及的基础上, 我国的竞技体操在难度、技术水平、运动赛事成绩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逐渐成为我国在各种国际大赛中的重点优势项目。在国际赛事上, 中国体操运动的动作惊险性、准确性、复杂性、艺术性、欣赏性、全面性、创新性等方面都给世界各国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们在观看体育比赛的同时更得到了美的享受与艺术的熏陶。

3、体操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基本特点

3.1、内容丰富多样易于普及

体操运动不受参与者的时间、年龄、性别、职业、身体条件、训练水平、器械设备等条件的限制, 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练习。人们只要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身体特点来选择相应的项目进行练习就可以了。人民群众通过体操运动的练习达到了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健美身体的目的。例如:体操运动中的徒手操、健美操、实用技能体操等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化的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 体操运动在满足人民群众锻炼的需要方面是极易进行推广的。

3.2、能够进行有重点的全面锻炼

体操的内容十分丰富、项目与动作也较多, 变化的多种形式不仅能够全面更能够有重点的为锻炼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 生活的压力、学习的压力、生存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使得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而体操运动在人民群众中的推广对于调解人们的生活节奏、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有着积极地作用。体操运动中的很多动作经常是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忽略的, 人体的这部分技能基本处于休眠状态, 通过体操运动可以唤醒人们的技能, 刺激大脑与神经, 最终实现身体的全面训练。

3.3、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体操是一项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与美学效果的体育运动项目。体操运动中无论是耽搁动作、还是成套的动作, 都要求参与者做到标准、协调、幅度大、节奏感强、姿势优美, 并能够充分的展现出人体与运动的健美。在优美而使人奋进的音乐伴奏下, 人们进行广播操、健美操的运动, 不仅能够激发人的情感、振奋人的精神, 更能够培养人们的兴趣并提高锻炼的效果。

总之, 体操运动的发展历史悠久, 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在人民群众的全民健身中体现着其独特的价值。目前, 体操在我国人民群众中的健身性影响力相对于其他体育运动更大, 更容易普及与推广, 具备全民健身参与到特点, 不仅符合我国的国情, 更能够满足我国全民健身的需要。在国家与各地政府的正确引导与动作设计下, 只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练习, 合理的创新, 一定会将全民健身运动推向更高的层次。

摘要:近年来, 中国的体操运动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普及与推广。我国作为体育大国也是世界瞩目的体育强国。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与体育产业与国际的不断接轨人们希望通过科学的锻炼来获得身体的健康。体操作为运动之母, 其健身价值不言而喻。本文将根据体操运动的特点与作用对体操运动在我国群众体育运动中的重要价值进行分析, 以此来充分发挥体操运动的更大作用与功效。

关键词:体操运动,全民健身,作用,特点

参考文献

[1]李文斌.大众体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J].菏泽学院报, 2008, (2) .

[2]张妍, 刘利峰.对大众体操发展的几点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 .

全民运动 篇2

活动主题 健康生活,我爱我的团队 活动时间 2015年7月7日17:30 活动地点 沈阳理工大学龙翔体育场 比赛项目 全民健身(跑步)

参赛人员 14110701班、14110702班全体人员

活动目的

为了使同学们明确,大学生活的光阴不是用来虚度的。我们大学生活应该怎样度过才算是有意义和大学阶段的学习在自己的人生旅途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身心健康等角度。阐述我们应该抓紧每分每秒,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大学时间,制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使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更加精彩而努力奋斗。前期准备

1、根据老师的要求,班委干部对此次活动进行精心的策划,同时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此活动,这为此次活动成功开展提供了前提保障。

2、提前通知全体同学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基本情况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全体女生组比赛

2、全体男生组比赛

3、全体人员长跑健身

活动效果

同学们都积极响应活动,积极投身于此次活动中,体现出团队的凝聚力,更能体现出家庭的融洽。把爱、家、赢文体理念,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积极沟通,在比赛中争分夺秒,同时也明白了要珍惜时间,合理规划生活的人生道理。

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一)不足

1、比赛项目单一,效果不理想

2、存在同学缺席的情况

(二)建议

1、完善策划书的细节,增强活动的逻辑连续

2、开展活动之前发动全体同学的参与积极性,加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

3、活动之时班委应加强沟通,做好处理突发时间的准备

全民“博傻运动” 篇3

股市牛了,西安和尚释常兴跟着出了名。为支援国家建设,他毅然决定,今后主业修行副业炒股,一跃投身大牛市。全国股民闻之则笑,如今炒股怎是副业?是主业啊!钟点工对我说,3点以前不接活,要炒股;理发师傅对我说,3点以前别来,要炒股;收废品的对我说,3点以前不上门,要炒股;妻子对我说,3点以前别烦我,要炒股;结识的一老板对我说,最近没钱接项目,要炒股!

幸福感是通过比较后的差异获得的,有车的看到没车的,有房的看到租房的,都会觉得自己很幸福。安全感是通过比较后的无差异获得的,在狼群中学着狼嚎叫,有安全感了;非典来了,学着别人喝板蓝根熏白醋,有安全感了;股市大涨,不懂市盈率,不懂K线图,不懂股票俩字怎么写,但跟着大队人马一起冲杀,也找到安全感了。人越多,就越觉得安全,相互挤着贴着搀着,心头一热,就能信心百倍,气壮如牛。其实,个人智商高,集体平均低,三个诸葛亮,有时候抵不过一个臭皮匠。为何野马野象会前赴后继跳入深沟集体自杀?为何海豚鲨鱼会集体游上岸憋死自己?为何一个人出鼻血仰头望天,所有人都会以为天上要掉美元?因为跟在后面的总想,这么多弟兄奋力冲锋,一定有好事在前头!哲人说,你以为自己投向幸福,可能你正奔向痛苦。股市变幻,很多时候与此同理。

春节前后,上证指数在3000点上下犹疑。电视财经节目中,各路高手放大了胆估计,最高也只到3800点,现场股民还私声怀疑。如今股指跃过4000点,说法又不同,广大股民人人坚信,中国股市这场歌剧里,帕瓦罗蒂才刚起了个调呢,谁知道最高音不会是八千点一万点?极度兴奋,人们容易忽略,自己很可能正跟着大部队奋力奔向深渊,游上海滩。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金融泡沫,是荷兰的“郁金香热”。16世纪中期,郁金香从土耳其进入西欧,半个世纪后,遂成奢侈的时尚品,价格不断上涨,最疯狂的时候,一株普通的郁金香,等值于13头公牛,最名贵的品种,可以卖到40头公牛的价格。于是,人们竞相追捧不能下饭不能入药的郁金香,高价收购后期待下一个人接盘,集体“博傻”。然而,一旦曲终人散,很可能把自己“博”成了最大的傻瓜。事实正是如此,不知名的恐慌忽然出现,人们开始抛售郁金香,市场信心应声崩溃,千家万户破产于妖娆的郁金香。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股灾—1929年美国股灾之前,秋高气爽,风平浪静,投资气氛一片乐观。籍籍无名的投资顾问罗杰•巴布森张开乌鸦嘴,说“或早或晚,一场股市崩盘将来临”。这些纯粹技术性的预测,在股市上一流传,市场就发了神经,立刻掉头向下,到1932年,道琼斯指数只有1929年最高点的11%,害得美国经济虚脱20年。巴布森却因此成名,美国1929年的股价突跌被称为“巴布森突变”。

突变,向来是股市的关键词。无论美国1929年股灾,还是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或是日本1990年股市在上升中折翅,都是风雨骤至,令人措不及手,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是哪一只蝴蝶震动了翅膀,导致了整排多米诺骨牌倾泻一地。这犹如变幻莫测的历史。我常想,滑铁卢战役天公如果作美不降雨,拿破仑应该还可称雄20年,不必凄凉死在岛上;鸿门宴上项霸王如果咔嚓宰了刘邦,中国人的气质可能就不是刘邦遗传的“韦小宝精神”,而是项羽的英雄气概;清末顾命八大臣如果心一横,在避暑山庄囚禁了慈禧,几十年后的戊戌变法说不定就成了……历史,只能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然而回首看,这条道上,枪林弹雨,惊险无比,就像许多小概率的事件不断叠加,本不可能的事情,却偏偏发生了,无巧不成书,无巧不成史。股市的逻辑,和历史发展相似,同样存在很多的可能性,很多偶然巧合,很多如果。在股市中,机构就是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开个碰头会,就能确定世界走向,庄家就是盖茨韦尔奇,办公室里一拍板,就能改变人民生活,散户就是芸芸大众,贩夫走卒之辈,引车卖浆之流,散开来是沙子,随风卷地,团结起来是巨锤,砸得碎任何东西。股市踏上4000点后,据说机构拗不过散户,庄家敌不过股民,芸芸大众登台亮相显示了力量。

全民运动 篇4

马拉松长跑运动是国际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现在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健身、健康生活加大关注,体育竞赛从原来的观赏型开始进入参与和体验,马拉松长跑运动是一个代表性的体育赛事,具有门槛低、参与度高、互动性好、体验系数强等特点,因此马拉松运动更符合于全民健身的需求,它既有观赏价值,更具有大众的参与普及性。从赛事参与体验等方式,感受到城市公共服务的提升,展现社会文化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机结合,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一思想。

目的:先行研究马拉松运动的发展,社会属性等基本概念内容。从马拉松服务大众服务于全民健身的社会价值出发,提出基于服务全民健身社会价值的发展模式,使政府购买体育服务大众职能最大化,倡导社会人文关怀全民健身,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马拉松,促进全民健康运动的发展,进而更好地全面展现城市社会文化,突出人文风情,提升城市的影响力。

2、马拉松运动的社会属性及价值

1896 年雅典, 马拉松运动第一次走上了现代奥运会的舞台。在此后每届夏季奥运会上,马拉松都是最重要的比赛之一。它被认为是奥运会的灵魂,也是体现“全民体育”概念的最佳形式,展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马拉松运动已成为引领国内全民健身的新时尚,与其他体育竞赛项目相比,马拉松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它的开放性,包括比赛场地的开放,对所有普通人参与的开放和包容。马拉松运动已发展为“以长跑运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范明志在《马拉松运动的社会学分析》中对马拉松运动的社会属性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从本质上说马拉松运动是一种公民运动,是社会性活动,超越了作为一项运动的概念,而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背后蕴含着更为深刻的关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社会学命题。《马拉松运动的社会学分析》本文认为,马拉松运动的社会属性,是由政府引导的社会化,民众化的社会运动属性,并体现政府服务于大众职能,提供一个倡导大众参与,反映健康健身的公众化,社会化平台;展现了人类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其产生的社会效应,具有传播全民的体育意识,运动精神的社会价值。

3、协同全民健身

协同一词来自古希腊语, 或曰协和、同步、和谐、协调、协作、合作, 是协同学(Synergetics)的基本范畴。协同学理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 其中也包括通常的社会现象。(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49260.htm) 因此,全民健身,不止是老百姓个人参与的大事,更是政府部门体育为民,健身惠民的执政要事;也成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的工作格局的新常态。

4、马拉松运动与全民健身运动协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价值的定义为:“它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参与马拉松运动是因为马拉松运动满足了人民大众通过挑战超越自己、追求健康积极向上生活的需求,爱好健康生活、传播正能量,并由政府引导的社会化,民众化的社会活动,倡导大众参与,反映健康健身的公众化,社会化平台;展现社会服务和体现城市社会人文关怀的社会化的公众活动。它满足的不仅仅是个人的需求,而是满足整个族群,辐射整个社会的普遍需求,体现的是群体关系,社会性关系,因此马拉松运动具有社会价值,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责任,如图1。

国务院发布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健身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据体育科研机构调查:在来自国内一二三线十个被调查城市各个年龄层次的共1233 例样本中, 结果显示目前将跑步作为自己的运动和休闲方式的人占比为41%, 其中近一年内参与跑步运动的人占到33%。这个庞大的人口基础,使“路跑”成为了全面开启 “全民健身”的理想入口,而 “马拉松赛事”的特点和优点,也令其成为接纳路跑人口的最理想形式。马拉松运动从原来的观赏型开始进入参与和体验。 到2014 年, 全国各地已经有51场赛事较去年增加了12 场,参加人数达90 万人。

2015年,由政府批准的国际大型品牌赛事-沈阳马拉松启动了“光马行动”倡导绿色环保公益性的马拉松运动,如表1。通过举办马拉松运动,一,由共青团沈阳市委、沈阳市体育局、沈阳市旅游局、于洪区委、区政府、沈阳市体育总会、沈阳市马拉松协等组织机构,协调组织发挥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职能。二,通过“光马行动”,主旨在于,让万人跑过的赛道,只留喝彩,不见垃圾。启动“吉祥物征集”等相关活动招募,未来还将组织“官方训练营”,“为沈阳的一片蓝天?沈阳马拉松环保公益倡导”,“马拉松博览会”、“动乐嘉年华”等一系列官方配套活动,将健康,环保,人文等这种社会性价值融入到当地的民众生活中,加强城市的公共服务功能尤其基础性服务,以发展社会公益、弘扬人文关怀为主旨,点燃全民健身运动。

因此,促进马拉松运动与全民健身运动协同发展的三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是加强素质运动,以个人价值为主导,它体现着人们参与马拉松运动最求健康体魄,超越自我的需求。第二层次是群众长跑运动,以族群价值为主导,体现着关心他人的需要,共同分享,交流,展现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第三层次是公众活动,以整个社会价值价值观为主导,体现社会核心价值,树立有利于社会关爱,向好,可持续的思想。三个层次以马拉松运动为媒介以统一的社会价值观为主干,共同促进马拉松运动与全民健身运动协同发展。三个层次,由政府发挥引导功能,级级递进,相互影响,制约,建立起充满活力,健康向上,可持续发展的全民健身系统。

5、结论

促进马拉松运动与全民健身运动协同发展,不是仅仅从技术问题上就能解决,更多的是需要从人类学,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去研究、规划、建设,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人类进步、获得幸福的追求。在这个模式中,整体层面的社会价值体现,是由官方公共部门引导;载体层面的马拉松运动是公众自我价值与社会性价值的体现, 则是政府和产业界之间加深互动关系的渠道,促进不同需求导向建立有序的关系,形成有效的促进全民健身和谐社会发展的协作模式。

摘要:马拉松长跑运动不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而且对满足体育社会发展的需求都有重要意义。为了马拉松运动项目能更大效率的可持续性发展,发挥其服务于大众健身的作用,提出基于服务全民健身的社会价值,倡导社会人文关怀全民健身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促进全民健康运动的发展,进而更好地全面展现城市社会文化,公共服务,提升城市的影响力。

关键词:马拉松长跑运动,协同,全民健身

参考文献

[1]范明志.马拉松运动社会学分析[A].文化·视野,2015.

[2]许芳.组织行为学原理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全民健身运动口号 篇5

1、音符让音乐有了旋律,运动让生命充满健康。

2、60岁的身体,20岁的心脏,体育运动使之然。

3、体育是运动的艺术,运动是体育的灵魂。

4、健康你我他,幸福千万家。

5、给你一两项体育爱好,交给你一把健康的钥匙!

6、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

7、搏生命之极限,铸青春之辉煌。

8、创新思路,务实巧干,努力集龙岗体育事业发展之大成。

9、青春的呼唤,心跳的韵律,生命的火焰,梦想的放飞。

10、长寿又健康,生活质量高。众人百般求,莫忘锻炼好。

11、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文明的社会。

1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抵抗疾病。

13、快乐体育,幸福人生!

14、保持健康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15、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促使其真正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独树一帜的崭新业态,是我们坚持人本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内涵。

16、我运动,我快乐,争做时代好少年!

17、生命无止境,运动无极限

18、运动与生命同在,青春与快乐永存!

19、发展体育事业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一手抓群众体育运动的`普及。

20、科学锻炼,有益健康;快乐健身,精彩人生。

21、开展全民健身,共建和谐社会。

22、运动是快乐的源泉,快乐是生命的财富。

23、谱写生命之歌,弘杨运动精神。

24、留下你的汗水,展现你的风采,演绎一出精彩!

25、积极行动起来吧,让人人都有体育爱好,个个养成运动习惯,真正成为龙岗的一种时尚和风气。

26、儿童健身,天真活泼;青年健身,朝气蓬勃;中年健身,强身壮体;老年健身,延年益寿。

27、发展体育事业,壮大体育产业。

28、健身竞风流,人生更精彩!

29、创体育盛世,增城市魅力!

30、留下你的汗水,展现你的风采,演绎一出精彩。

31、生命在于运动,成功在于拼搏。

32、参加全民健身,畅享快乐人生!

33、让运动挥散汗水,让青春闪耀光芒。

34、健康的体魄,永恒的追求。

35、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对发展体育事业的紧迫感和原动力,将是这个地区人民的福音。

36、体育无处不在,()运动无限精彩。

37、让激情进发,为生命喝彩。

38、青春在歌唱,生命在欢腾!

39、做阳光少年,展自我风采!

40、健康就是生产力,健康就是战斗力,健康就是凝聚力。

41、平日多运动,远离亚健康!

42、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43、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源于健康。

44、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毅力,毅力来源与拼搏。

45、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46、青春在歌唱,生命在欢腾。

47、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48、运动奏响生命,运动点燃我们的激情。

49、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50、体育使学校充满活力,学校因体育勃发生机。

51、终点不是梦,重点是突破。

52、运动是我们充满活力,活力让生命变得美丽。

53、运动让生活更美好。

54、让健康谱写生命的乐章。

55、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56、青春的呼唤,心跳的韵律,生命的火焰,梦想的放飞!

全民造词运动 篇6

开始于2001年的维基百科是这场革命的肇始者。“维基模式”充分发扬了互联网平等,开放、协作的理念,让全球每个角落的爱好者参与到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中。

而在中国,这场全民运动在互联网的舞台上,形象越发鲜明,意味更加深远。以中文词汇的创造为纽带,无数个身份背景各异的网友走到一起来,打破权威的壁垒,重塑词语的定义,并深刻影响社会的面貌。

“众口一词”的力量

5月7日,互动百科在北京发布了4月十大网络热词:2010青海玉树地震、卡廷事件、世博会,肯德基秒杀门,黑色旅游、炒蒜团、经济适用墓地、柜族、倒春寒、火山灰效应。

看着这一串熟悉的词语,每个人都不会觉得离自己太遥远。在刚过去的日子里,你也许为订到世博门票而欢欣,也许因肯德基优惠券不能使用而沮丧,也许为大蒜价格的飙升而咂舌,也许在春日的寒潮中意识到气候变化的严峻。更重要的是,也许你正是这个词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从2008年左右起,来源于各论坛,博客的这些热词,以惊人的速度生长和扩散,并构成这个社会的主流集体记忆。无论是舶来的“宅”还是“蚁族”,无论是本土的“山寨”还是“杯具”,都从原本小众的圈子走出来,成为新的全民表达方式,并引发全民对当下普遍经济,生活模式的反思。与传统百科全书或大辞典里学术味道十足的词条不同,每一个网络热词,都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忽如一夜舂风来,千树万树新词开”的背后,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真实力量。

剩女当嫁,房奴自嘲,乐活族引领时尚,寂寞党深入人心,酱油男刚刚路过,90后闪亮登场,更有层出不穷的“哥”,“姐”、“帝”和“二代”把网络世界装点得一派热闹——有关族群身份的网络热词凸显出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化。

“囧”成为网络次文化影响下新一代的表情符号,由“被增长”所引发的“被”系列传达出群体被漠视后的无奈,楼歪歪,楼脆脆,楼倒倒为部分地区过热的房地产经济敲响警钟,而网络关键词中最抓人眼球、最具故事性的还非“门”系列莫属。

如果说“艳照门”,“离婚门”还只

是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惠普质量门”、“丰田召回门”、“肯德基秒杀门”则关系到普通消费者的利益,体现了国内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从2007年积累的惠普笔记本质量问题,到2010年3月终于演变成了中国消费者的集体行动,无论是行政申诉还是举牌抗议,都通过网络传播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惠普做出回应并启动危机公关,“丰田召回门”中,中国消费者的强烈质疑甚至让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不得不亲自来向中国消费者解释。而对于全球快餐业老大之一肯德基,优惠券秒杀事件中的处理不当,导致众多消费者在网上抗议,从而让自己给公众留下“耍赖”、“忽悠”的恶劣印象。

“每个热词的背后都是一个故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一个热词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民意和情绪,能够准确表达集体的意识。事实上,由于反应迅速,高度概括,形象生动、朗朗上口并具有一定悬念性的特征,词语这种语言单元正在成为锐不可当的意见载体和传播利器,不仅仅是互联网,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成为了这股力量的推动者。人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报章杂志乃至手机报,都加入到热词再加工和传播的大军中,从而形成浩大的声势。

面对这股“众口一词”的力量,每个希望做百年老店的企业都不能心存侥幸,以为店大可以欺客,把“客户是上帝”,“做有责任的企业”当作空洞的口号。毕竟,一个小小的词语背后,站着无数人。

热词是怎样炼成的

互联网正逐渐成为新词的汇集地和传播地。这些热词的创造者当中,既有古稀老人,也有90后新新人类,既有高级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劳动者,但在互联网这个开放协作式平台上,大家都扮演着平等的角色,只要有兴趣和热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充满成就感的专家。

各种网络论坛、博客是热词的主要策源地。通常认为,网络热词来源有三:媒体创造,人物言论摘要以及网友的自发概括。从产生的源头来看,网友自发创造是最有代表性和生命力的一种模式,从传播途径来看,三种模式都必须依赖广大网民的认同感。所以,一个能够“变热”的网络词语。必然借助了草根的力量,而维客们的工作则主要是对这些新词沉淀和梳理。

从2008年底开始,31岁的迟剑锋有了两个身份:一个是攀钢集团员工,另一个则是编写互联网热词的维客,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累计编写了4000多个词条,在维客中格外引人注目。

“最开始是通过同事介绍,发现互动百科这一平台的。我觉得可以自己创建词条的名字很有意思,就开始编写了。”有着IT背景的迟剑锋对数码产品的词条格外感兴趣,但他印象最深刻的词却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关。5·12地震的切身体验让他难以忘记,并促使他参与到地震相关词条的编辑中——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体验转化成词条内容,是维客们的一大特色。

李福娟是一位特殊的维客。几年前,一场车祸引发的残疾几乎粉碎了她的电视编辑梦想,公司被判决赔偿的80万元又迟迟没有支付,让她和家人的生活陷入窘境。

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建议仍在做康复治疗的李福娟来互动百科做编辑。“编辑”二字让阴霾笼罩中的李福娟眼前一亮,唤起久违的职业梦想。“接触了之后,感觉挺不错的,找到了以前工作的感觉。平时除了康复锻炼之外,就在电脑前做一些词条,把它当成工作一样来完成。”

目前,李福娟已经创建词条约166条,协作词条约560条。李福娟印象最深的是“独二代”这个词条。

所谓独二代,通常指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其父母也是独生子女。当时李福娟甚至不知道独二代是什么意思,但通过百科网站管理员的讲解,她意识到了独二代问题的重要性。在协作这个词条的过程中,李福娟还从自身敏锐的感受出发,补充了独二代的心理成长问题和社交圈等内容。

在知识的积极创造中,李福娟呼吸到了和冷漠生活不同的空气。“自从做了维客,我认识好多朋友,我们尽管不曾相识,但都很真诚,在网上交流经验。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都在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知识;让更多的人因此而受益,这是我最高兴的事情。”

“希望有一天,我自己做的词能进入《中国大百科全书》。”迟剑锋的“野心”很大,但谁说草根的见解就不能与权威匹敌呢?

游泳运动与全民健身之研究 篇7

游泳运动是男女老幼都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改善等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游泳是一个群众基础较强、参与性较高的项目,因此针对全民健身计划,应发挥其群众基础较为广泛的优势,增强游泳运动不受年龄、性别差异限制而广泛开展的优势,进一步深化运动项目本身所具开发的潜力。

1. 游泳运动现状

游泳作为奥运大项,在国际比赛中有着较高的地位。据调查,目前我国参与游泳运动者众多,男女性别比例接近,学历层次较高,以青少年居多;游泳消费参入率高,呈现较强的季节性消费特征;由于运动性质及明显的季节特征,此项目对场馆要求较高,而游泳场馆在供应上存在绝对性和相对性不足,游泳消费市场存在较大的潜在需求。

2. 游泳运动对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的推动作用

2.1 游泳运动的优点

2.1.1 游泳对心血管系统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游泳能够提高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有益于调节体温,改善身体素质。由于冷水的刺激,身体热量的调节作用与新陈代谢能促进血液循环;水的压力和阻力对心脏和血液的循环起到特殊刺激的作用,能使心房和心室的肌肉组织得到加强,心腔的容量加大,心脏的跳动次数减少,心脏的活动节省化。坚持游泳锻炼能使整个血液循环系统得到改善,静止状态下舒张压有所上升,收缩压有所下降,血管的弹性有所提高,血压值变得更为合理。一般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脏跳动约66—72次,每搏输出量为60—80毫升,而长期参加游泳锻炼的人,在同样情况下每分钟心脏只跳动50次左右,每搏输出量却达到90—120毫升。

2.1.2 游泳能提高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

游泳运动时,新陈代谢过程和心血管系统工作的节省化,都离不开大量的供氧,然而由于水压迫着胸腔和腹部,给吸气增加了困难。曾有人做过专门的试验,游泳时人的胸廓要受到12—15kg水的压力,那么要想使身体获得足够的氧气,呼吸肌就必须不断地克服这种压力。另外,游泳时呼气一般都是在水下完成,而水的密度要比空气的密度大得多,因此要想呼气就必须用力,这样不论是吸气还是呼气都能增加呼吸肌的收缩力,从而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加大肺活量。一般健康男子的肺活量为3000—4000毫升,而经常进行游泳者可以达到5000—6000毫升。

2.1.3 游泳能使皮肤光滑洁白、细腻柔软。

在游泳过程中,由于水温的刺激,机体为了保证足够的温度,皮肤血管参与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冷水的刺激使皮肤血管收缩,以防热量扩散到体外。同时身体又加快产生热量,使皮肤血管扩张,改善对皮肤血管的供血。因此,长期坚持游泳锻炼能使皮肤的血液循环得到加强。水是十分柔软的液体,水不断与人体表皮发生磨擦,从而使皮肤得到良好的放松和休息。所以,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皮肤较为光滑洁白、柔软细腻。

2.1.4 游泳有着较强的实用价值。

游泳不仅是一项体育项目,而且是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是保证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必要的生产技能,还是生活中重要的技能,它渗入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如水上资源开发、科学考察、防洪抢险、救护打捞等都必须有熟练的游泳技术作为后盾,才能有生命的保障。

2.2 影响游泳运动普及的障碍

2.2.1 气候及环境问题。

由于地理分布及气候影响,我国南北方游泳运动开展不平衡。气温、水温成为制约普及游泳运动的主要因素。另外,人多场馆少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2.2.2 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一直是此项运动存在的最大隐患。游泳场馆的保险问题常常给大众游泳健身造成诸多安全隐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特别是在发生抽筋、溺水等紧急情况下,安全问题往往会随之而来。一旦发生事故,游泳者得到的赔偿很少,甚至有的根本得不到赔偿,这给游泳者和场馆都带来了损失。每年由于发生溺水而丧生的例子很多,“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恐怖”的代名词。

2.2.3 人生理特点的阻碍。

由于担心水质会影响生理健康,对于游泳运动很多人都持排斥态度。例如女子经期,下水游泳会因水温低冷刺激对健康不利,容易感染细菌,同时还会污染水,有碍卫生。而少年儿童由于生理特点不适合“憋气”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阻碍因素。憋气对少年儿童的心血管功能和发育有一定影响,掌握得好对身体有益,反之则对身体产生损害,而游泳运动又不可避免有憋气动作,这也成为阻碍游泳运动普及的障碍之一。

2.3 克服障碍的措施。

近年来,全国加大了关于游泳场馆设施的改造及增建力度,完善了救生员制度的建立与考核,并且对水质的处理也更趋于科学和合理,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问题。合理的教练员体制和训练方法的进一步科学化,逐步地改善了人们的生理特点与游泳运动存在的分歧,掌握经期运动的特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练习方法;掌握合理的呼吸方法,以应付“憋气”所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使得游泳运动向更普及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2.4 游泳运动的普及及对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的促进

《纲要》的出台就是要组织和动员所有的人民,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各种形式的身体锻炼,最后达到增强体质、改善民族素质的体育发展规划。它指出:“加强人民体质与健康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加快科技成果的群众体育健身实践的转化”。推动全民健身计划,有效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必须对全民健身问题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据有关调查表明:大多数人并未真正懂得怎样锻炼才能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运动健身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适合的生理负荷(运动强度、量),需要有符合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游泳运动在理论体系研究的领域里,有着大量对此项目有深刻见解的高级人才,较其它项目而言,有着更加齐全的专项文献资料。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并予以优化配置,指导全民健身,能为全民健身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较好的促进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游泳运动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执行过程,可推动我国全民健身的进一步发展;而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布与实施也可成为游泳运动发展社会化、群众化的正确导向,使游泳运动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两者相互促进,互为推动。

3.2 建议

利用游泳运动广泛的群众基础,将全民健身计划落到实处,普及游泳健身知识的指导与应用,使全民健身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更加群众化、科学化。游泳场馆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与保险意识,拓展服务范围,适应市场需求。

摘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出台, 对全面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有积极的作用。游泳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它不受年龄、性别差异限制, 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 但其也存在发展障碍。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并提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游泳运动,全民健身,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游泳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

[2]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现代篮球运动与全民体育健身 篇8

1.1 篮球的概念

篮球运动是一个以投篮、上篮和扣篮为主要目的的对抗性体育项目。它既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游戏, 也是一种现代竞技体育的运动项目。作为运动项目, 它是一项全民健身的运动手段, 具有强身健体的健身价值;作为文化, 它的激烈对抗性使得其具有很好的观赏和娱乐价值。

1.2 篮球风靡的原因

现代篮球在全世界为什么会如此风靡, 从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和环境分析即可知晓其中原因。

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 现已普及于世界各地, 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参与, 是一项群众基础深厚和社会影响久远的体育项目。现代篮球要求参与者在身体上要更强大, 在速度上要更敏捷, 在战术上要技巧熟练、独特、灵活、高效。篮球运动是一场智慧的争锋、体力的抗衡, 要求双方攻守对抗、激烈争抢。比赛赛事精彩激烈、变化多端, 其集娱乐性和健身性于一体的特点, 深受世界上各个国家、各类人群的喜爱。再者, 篮球比赛的组织方式非常灵活, 从人数组合上来说, 安排2~5人形式的活动都是可行的, 从性别组合上而言, 采取男子、女子、男女混合的形式活动也都是可以的, 因此篮球是人民提高健身意识, 步入健身大军中的最佳锻炼方式。

此外, 从篮球运动的环境来看, 在城市, 大部分学校甚至现在很多小区内都设有篮球场地, 在农村现在也有很多的篮球场地, 这些都说明现代篮球不仅仅作为体育竞技而存在, 它更是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成为平民百姓都可以玩的一种娱乐健身游戏。

2 篮球与全民体育健身

2.1 篮球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启动作用

就目前而言, 人民群众的总体健康状况还不太理想,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生活步骤加快、生活压力加大的社会背景下, 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例依然很高。由于群众的锻炼意识还不够强,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算多, 现有的体育设施还不够完善以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普及, 因为在健康现实和健康需求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进一步增强人民体质, 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 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而现代篮球运动则以其活跃吸引性、群体参与性、场地简单性、强身健体性等本质特征, 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中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篮球运动既能强身健体, 又能加深友谊, 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还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2.2 篮球能全面增强人民体质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 篮球运动过程中不管是处于防守还是进攻, 双方都可以对比赛的节奏进行控制, 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来调节比赛进程。篮球的运动强度属于中等偏上, 这样的运动具有很好的锻炼价值, 能够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和加强心肺功能。此外, 篮球运动是一项全身运动, 很少有篮球动作只是简单的身体局部运动的, 通过篮球动作的组合搭配, 可以有效的提高肌肉骨骼和关节的运动能力, 加速和促进血液循环。篮球运动中的技战术, 需要参与者通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来观察判断对方的意图和采取相应的策略。这种反应能力的锻炼可以在篮球运动中得到加强。因为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 它对提高人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柔韧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有效的锻炼人体的综合素质。

2.3 篮球对全民的健身价值

提高人民身体素质是体现篮球运动对全民价值的所在。自从人类迈进信息化时代后, 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体力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 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使得人们对身体体能的锻炼逐渐忽视, 而脑力劳动的强度却日益增加。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文明病”变得极为普遍, 公众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疾病与亚健康已经构成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 篮球运动无疑对改进人民的体质、增强人们的健康有着无可替代的重大价值。另外,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待篮球运动, 我们可以认为篮球运动是一种完全个性化 (Free Style) 的运动, 它不受约束、自由灵活。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时, 往往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得不到释放, 而篮球运动恰好可以使他们摆脱这些框架、枷锁, 得到完完全全的、自由的释放, 从而找回自我。在运动中, 身体的改善使得健康得到保障, 队友的赞扬则使人积极向上。奔跑于球场, 既能发泄平时的烦闷, 暂时忘却忧愁与烦恼, 又能自由自在, 放松身心。因为, 篮球对于参与者来说的健康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3 案例研究:篮球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方面作用的实证检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篮球促进大学生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 我们对河南省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抽取样本200人。以半年时间、每天坚持1小时以上的篮球锻炼为实验周期, 首先测定了样本在实验前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指标, 然后对样本进行半年的篮球教学和篮球课外活动后, 最后再重新对样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指标进行了测定, 测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 样本学生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的均值差不多都有所提高, 这说明每天坚持1小时以上的篮球运动, 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健康方面的指标都是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另外, 比较样本学生在实验前后的心里健康指标, 我们可以发现实验后的强迫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这说明每天坚持1小时以上的篮球运动, 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指标也是有着积极意义的。结合以上的实证数据, 说明了篮球对大学生健身的巨大积极作用。联系实际, 这些作用的具体表现在:教育功能, 通过篮球体育锻炼学会了篮球的技术, 加强了对篮球文化的认识与传承;凝聚功能, 通过篮球运动, 学生养成了运动习惯和培育了参与意识, 并通过篮球形成情感上的相互联系和精神上的彼此共鸣, 最终形成强大的群体观念和团队凝聚力;心理疏导功能, 近些年来, 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工作与学业的问题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焦虑, 使他们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的状态, 大学生群体通过篮球运动忘记烦恼、展示自我、宣泄情绪、广交朋友, 使得他们的心情得到极大的缓解与释放, 使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正能量。

文化只有通过接触、认知、传播, 才能形成全民影响力, 全民健身文化也不例外。透过该案例, 可以借鉴高校篮球文化的成功之处, 将篮球文化扩大到全民健身当中, 好让更多的人通过篮球运动来传播全民健身的理念。

4 进一步加强篮球运动在“全民体育健身”活动中的作用

篮球运动在全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只是冰山一角, 但是我们可以借助篮球这把星星之火点燃全民体育健身的大火, 并让它越烧越旺。而关于如何进一步发挥篮球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大力发展社会的经济水平, 建立更多的篮球场地及配套工设施, 进一步夯实普及篮球运动的基础。 (2) 将篮球运动和增强人民体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当中, 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为政府的工作重点。 (3) 加强篮球运动的宣传工作力度, 加快城乡一体化, 使得篮球运动真正的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4) 培养篮球教练队伍, 培训篮球精英, 向社会上吸纳篮球志愿者, 用篮球模范的示范作用带动“全民篮球”, 从而带动“全民健身”。

摘要:篮球运动对提高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篮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很高的健身和娱乐价值。本文从篮球风靡的原因入手, 进一步解析篮球运动与全民体育健身的关系, 就进一步加强篮球运动在“全民体育健身”活动中的作用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篮球运动,全民健身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49-104.

[2]蓝荣, 周德书, 闫万军.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现状与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3, 5.

全民运动 篇9

作为一种国际性的健身舞蹈———排舞, 集舞蹈、体育、艺术于一体。而且, 排舞运动, 适合各个年龄层次, 学练的门槛较低, “凡是会走路的人都会跳排舞”, 已成为一种“国际健身语言”。总之, 排舞是集聚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和大众性等特点为一身的运动形式, 并与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连。

一、研究对象

本文随机选取了潍坊市的四区以及寿光市、昌乐县等四县市的城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400份, 收回2286份, 其中有效问卷2210份, 有效率为96.7%。

二、结果与分析

(一) 潍坊市城市居民参与排舞运动的调查区域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 被调查的八个县市区的人口数不同, 为了保证调查情况的科学性, 我们根据人口数的比例发放了调查问卷的数量。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 平均百分比为76.9%。奎文区作为市中心区, 具有良好的体育资源优势, 社区内体育设施比较健全, 管理比较规范, 人们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不断追求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乐于参与体育锻炼。另外, 其他模式如健身俱乐部等也比较多, 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参加锻炼。而且, 政府在体育资源方面的投入可能较多, 积极引导居民的体育锻炼。最近几年, 昌乐县、临朐县的经济也高速发展, 人民收入不断增加, 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资也在逐年增加, 人们参与的意识也逐渐增加。可能受运动形式的影响, 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女性参与排舞运动的人数明显高于男性。

(二) 潍坊市城市居民参与排舞运动的目的情况

体育参与目的是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 良好的体育参与目的对人们从事体育锻炼具有支持和促进作用。由表2可以看出, 参与目的排在第一位的是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 其百分比是59.6%。排在第二位的是健身健美, 第三位是缓解压力, 第四位是丰富业余生活, 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1.0%, 9.7%, 8.8%。消遣娱乐、提高社交能力、学习体育保健知识、提高运动能力、交友等目的所占比例较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体验到体育锻炼的益处, 也更加重视身体健康。随着健身行业的发展, 各个层次的居民加入健身行业的也越来越多。而排舞以其独特的运动特色受到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的人们的热烈追捧。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 排舞运动的推广现状。

排舞, 作为一种新引进中国的舞蹈运动项目, 同一首舞曲, 因为是国际统一推广, 所以全世界的跳法都是统一的。因其动作简单变化不复杂, 而且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 从各地区的开展情况来看备受大众的喜爱。

2. 排舞运动的推广价值。

排舞运动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 既可以独自完成, 也可以集体进行。而且, 在学习过程, 人们不但可以学到优雅的身体姿势, 还可以放松心情, 舒缓紧张的情绪, 并能轻松达到健身减肥的效果, 让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二) 建议

我们应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及各种宣传媒体的功能, 宣传体育锻炼在身心健康方面的促进作用。我们还应发挥各县市区的体育优势, 积极培育以俱乐部为主体的体育健身市场, 引导大众体育消费, 并要加大政府对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宣传应该经由职能部门统一规划, 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为媒介, 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健身支持, 使民众能够更加科学的投入到健身的行列中。同时, 我们应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合理指导与引导, 改善人们的体育认知,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形成科学健身观和新型体育消费观, 养成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行为。

摘要:本文通过随机抽查对潍坊市参与排舞运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归纳法等从我市居民参与排舞运动的目的性出发, 研究了排舞运动对全民健身的影响以及推广的价值。这对提高我市排舞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排舞运动,全民健身,城市居民

参考文献

[1]刘国信.排舞:新兴的休闲健身运动[J].海外养生, 2007 (6) :31.

[2]孙林.健身排舞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8 (5) .

[3]邓嘉.健身排舞的多元特征及其推广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 :32-34.

全民运动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不断进步, 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状态, 进而增强体质和增强健身的意识也在逐渐提高。但一直以来, 我国体育经济投入都是要求体育参与者至少要了解一些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技巧, 而且一些体育的项目还是有对性别上的规定, 还有参加球类的运动项目也还会有人数上的限制。例如:艺术体操只限制于女性参加;拳击类的项目只是局限于男性参加;还有的运动儿童年纪小, 无法掌握其动作要领;还有大多数的项目把老年人拒之门外;对此, 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 田径运动相对于上述的运动相比, 不限制参与者的性别、年龄、人数、等, 是老少皆宜的运动之一, 据媒体报道, 在欧美国家每天参加长跑运动的人数是以万为单位计算的, 而且参加的人数里面最小的有刚学会走路的, 最大年龄为70-80岁的老人, 而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记录是最小3岁, 最高86岁左右, 这些也都证明了, 田径项目简单、易懂、没有过高的技术要求, 在一些学校、机关单位, 这项运动也是比较常见的比赛运动之一,

因此, 在参加田径运动锻炼时是不需要从头学起的, 也可以不用专人指导, 只要在某些技术环节上稍加指点, 掌握一定的健身原则就能够自己进行锻炼。既节省了时间、人力, 而且锻炼的实效性好。像球类、体操、跳水等运动项目技术相对复杂, 难度较大, 不易掌握。特别是老年人和体弱素质差的人学习起来困难就更大。据黑龙江行业系统群众体育锻炼现状调查表明:参加体育锻炼选择频率最高的就是田径运动中的散步和长跑。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散步和长跑简单、方便、健身效果好。

2 田径运动项目多, 锻炼形式多样, 适应全民参与健身的要求

田径运动项目多, 锻炼形式多样, 选择面广, 是其它运动项目不能相比的。奥运会田径比赛的项目有四十多项, 国际田联承认的田径世界纪录有六十多项。作为锻炼身体的练习方法则更多。如:散步、慢跑、掷垒球, 各种跳跃练习, 跨越障碍等等。其中仅跑步一项就有几十种锻炼方法。比如:慢跑、快跑、加速跑、变速跑、行进间跑、让距跑、追逐跑、上坡跑、下坡跑、顺风跑、定时跑、越野跑、接力跑、往返跑、蛇形跑、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锻炼项目多, 选择余地大, 这就能够吸引众多的人参加这项运动。青少年可选择短跑、跨栏、跳远、跳高、接力比赛等运动较为剧烈, 精彩刺激、趣味性浓的项目。老年人和身体较差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 可选用动作缓慢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健康长跑等活动。像走、跑这一类动作, 人只要能够独立站立就能够自然学会。平时人们在工作之后业余时间也可以跳跳远、跑跑步舒筋活络, 有助于身体健康, 还能够得到锻炼。多种多样的锻炼形式适合各种人群, 不用再担心没有适合自己的项目了。

3 田径运动锻炼能提高人的基本活动能力, 有助于身体健康

在体育众多运动项目中, 走、跑、投等都是人们作为保护国家、生产劳动等方面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 只要经常锻炼就可以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提高生产效率, 而且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 我们看到的大力士和飞毛腿等现象, 也都是每天坚持练习这些运动项目形成的, 那么田径运动就是最常见的运动之一, 由于田径运动都会在室外进行, 室外, 不单单可以受到阳光自然的锻炼, 还可以随时吸收到新鲜空气, 这样就可以提高人体体温的调节能力, 提升人体对外界适应环境和抵御各种疾病的能力, 据相关资料显示, 人体在经常参加晨跑的过程中, 就可以避免流感的感染, 抵抗各种疾病病毒因素, 增加身体健康是具有显著效果的, 已经被广大国民所青睐, 而且在一些发达国家, 例如美国、英国等国家也都掀起了长跑热身运动。而一些室内的锻炼项目想要达到田径运动的健康效果是很难的。所以, 田径运动对于提高人体健康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长期参加田径长跑、慢跑锻炼是可以增加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新陈代谢、协调身体神经系统机能和各个运动器官之间的协调能力, 进而提高心脑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通过以上阐述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 田径运动不单单是各类中、小、高、中专、大学等院校中主要规定的体育课程之一, 田径运动还被我国相关体育锻炼准则列为锻炼的测试的标准项目, 渐渐地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认可, 因为他是全民运动, 对于提高人体身体素质的主要锻炼手段。总之田径运动是一项健身价值高, 同时简单、易行、省时、省力、省钱便于广泛开展的运动。它必定能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田径运动具有“走、跳、跑、投”四种基本运动形式, 田径运动是运动之母, 其对人体健康具有非常大的价值。通过人们参与田径运动, 经过最自然、最简单的身体练习, 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体育编辑委员会.中国体育大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2.

[2]詹建国, 许治平.我国田径运动各项目的研究现状及文献计量学特征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二) [C], 2004.

[3]张贵敏, 高健, 金帆, 等.我国田径运动的困境与出路[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二) [C], 2004年.

[4]朱恺, 许治平.我国田径运动研究者群体与研究对象结构特征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二) [C], 2004.

全民运动热潮引领户外产业发展 篇11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自行车协会的会长王海屹,特意从上海跑到北京来参加“2016北京ISPo展会”,他说:“我是一名骑行爱好者,我们学校的自行车协会每年都会组织一次骑行活动。去年,我们12个人骑车去了西藏,沿着国道一路向西,自行车后座载着行李和帐篷。虽然过程比较辛苦,但坚持下来的同学都成了战友。骑行不仅锻炼了身体,也让我更加自信。”说完他还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肱二头肌”。

户外运动在欧美成为一种文化

户外产业要经历从专业到大众,户外消费群体从专业登山家、探险家到普通群众的发展过程,才能迈入蓬勃发展的道路。欧美国家经济发达,人们参与户外活动的机会较多,加上良好的自然环境与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向往,户外运动在欧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为户外用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

根据美国户外产业协会(oIA)报告显示,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条件下,户外休闲产业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保持持续增长的产业之一。

户外运动已经成为美国国民平日消遣、节日度假以及外出旅游的主要选择之一。基于广大的群众基础,即使在经济危机期间,户外参与人数和比例也没有明显的下降。

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每年在户外活动上的直接支出达到6,455 亿美元,其中用来购买户外运动鞋服、装备的消费为1,207亿美元,美国户外市场保持着年均5%的增速。因此,跨境电商户外行业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且户外运动在全年都保持着较高的需求度。

为了把握消费者的需求,美国最大的户外零售商REI特意对其消费者进行了一次调查,该调查发现,2015年,很多美国人表示更愿意花时间去登山而不是谋求在公司升职加薪。美国内政部长、REI户外用品零售公司前CEo萨莉·朱厄尔倡议,关注户外运动行业健康发展,增加行业就业机会。

瑞克·希尔(Rick Hill)是美国户外行业一名从业人员,身为“亚利桑那内地探险公司”首席财务官的他表示,他们公司的旅游收入对亚利桑那州的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政府创造了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税收贡献。

“我们公司用来支付奖金的营业收入全部来自本州以外的游客。”希尔说,“市场在显著增长,而且势头依旧,我能肯定,这个行业被低估了。”

“在这里,户外运动是一种文化。我刚来到加拿大时,还是一个微胖的中国姑娘。身边的同学每逢假期经常组织爬山、徒步、骑行等户外活动,参加的多了,我也渐渐喜欢上这种健康放松的休闲生活方式,而且我现在的身材也变得好了。”一位在加拿大生活了8年的中国姑娘Kary告诉记者。

中国成为户外产业“后起之秀”

现下,户外运动已不单单是聚焦专业领域的爬山、徒步、骑行、攀岩等小众活动,而是发展成兼具极限运动与大众休闲的双重特征,甚至是家庭或朋友间聚会的新方式。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的行动半径逐渐扩大。而国家推行的黄金周及白领阶层的年假制度,为出游提供了时间条件。这些因素都成为中国户外运动兴起的导火索。

中国纺织协会户外用品分会(CoCA)发布的《中国户外用品市场2015年度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户外用品市场零售总额达221.9亿元,批发额达到121.11亿元,同比增长12.22%。中国户外产业处于“扩容式”高成长阶段,零售额成指数型增长。

从地域上来看,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户外用品渠道发展相对迅速;从户外用品需求人群来看,男性是户外用品的主要关注人群,所占比例约为79%;从年龄段来看,户外用品搜索人群年龄集中在25岁至45岁。

天津财经大学户外休闲经济研究所所长梁强指出,随着户外运动参与者多元化需求的显现和升级,加之科技进步对户外行业的创新驱动,户外运动早已不是聚焦专业领域的小众群体活动。现已发展成为兼具极限运动与大众休闲的双重特征,参与人群愈发广泛。

此外,中国很多城市也开始引入郊野公园的建设,用来稳定城市生态格局,为都市人提供郊外游憩、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的场所。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人员透露,依托《北京市促进汽车露营地的指导意见》,旅游委已经将服务于市民郊区自驾游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也将轿车汽车营地的建设作为重要的配套设施加以扶持。

“其实,如今户外的概念已经趋于‘大户外,不一定就是要去野地里露营、荒山上探险的这种,时尚休闲也是关键词,不少人选购户外用品只是觉得很时尚。譬如,冲锋衣可以防风防雨,不少市民在平时也喜爱穿。” 在北京开运动用品店的张峰说。

对于未来的户外用品市场,张峰表示充满信心:“随着社会发展,更多的户外运动比如垂钓、马拉松等都会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户外用品市场的发展潜力仍是巨大的。”

由于中国户外用品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市场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品牌和资本介入。国外诸多户外用品品牌商更是借助雄厚的资金、研发、设计和营销实力,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全民运动 篇12

一、全民教育中关于教育质量的分析框架

1990年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指出,普遍低下的教育应该得到提高,并建议使教育可以被所有人接受和具有更高的适切性。[1]这表明全民教育运动自正式启动伊始,就将教育质量的提高作为应然追求,但在20世纪90年代并未明确界定教育质量的相关表征和分析框架。2005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公布的《报告2005》中从学习者特征、背景、扶持投入、教与学和教育结果等五个相互影响的维度,建构了旨在监控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分析框架。[2]

该教育质量的分析框架旨在打破传统教育质量定量的分析与界定,构建了围绕教育过程而展开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学习者特点

教育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以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活动。学习者即学生作为该双边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其自身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预期目标的实现。在传统教育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存在,采用整齐划一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所有学生,尽管在普及初等教育过程中更多的儿童接受了教育,而教育质量的提升却被忽略。2005年报告强调学生的态度、毅力、智力水平、已有经验及学习障碍等学生的原始差异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学结果构成的直接影响。其中学生态度和毅力是完成学业的先导性因素,制约着智力在学习过程中的运用;已有经验和学习障碍则影响学生学习的进度及深度。

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显于其自身的行为表现,内生于由其家庭决定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环境、居住地、宗教和文化背景等。因此,进一步对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和提升,必须将学生性别、身体健全情况、民族种族以及疾病等个人特征的潜在不平等纳入质量问题影响因素的考量之中。

2.背景

教育与社会之间联系密切,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一方面,教育通过改变和提高作为社会人的个体的技能、价值观、交流方式、迁移性(即个人社会阶层的改变)和自由等以促进社会整体的进步;另一方面,社会以其特定的经济状况、文化、宗教、种族等制约着教育的倾向性和发展预期。2005年的报告将影响教育质量的背景分为四个层次:宏观方面有社会经济和宗教文化背景等;中观层面包括教育资源和教师学生等因素;微观层面包括家庭、父母和同辈影响等;最后是个人的天赋和特征。

因此,新时期提升教育质量的前提是考量教育所发生的背景,在背景多样化的前提下分析和构建教育质量检测和评估的多样化。

3.前期投入

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同样是一个遵循投入产出规律的社会构成体。教育各类资源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质量能否实现优质影响重大,但具体发挥怎样的影响和影响至何种程度则不能完全由其决定。教育的投入包括硬件设施方面的教育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教材等,还包括人力资源(教师、校长、检查者、督导者、管理者等)方面的投入。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指的教学材料即教材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教科书范畴,是提供给学习者学习的各种练习材料、可用的教室和图书馆、学校设备和其他基础设施的总和。在人力资源的投入中,教师对于教育进程的推动至关重要。教师角色既在宏观上受到教育背景的影响,又在教育的实践层面居于核心地位。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生师比、教师平均工资、各教育项目支出的比例均是应优先考虑的问题。

4.教与学

教与学的过程作为教育实践的载体,其封闭地处于投入和其他环境因素构成的支持系统中。课程的感知、教学方式的成效、学习者的参与动机及如何学习均属于教与学的过程。实际的教与学过程包括学生学习时间、教学方法、监控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方法、教学风格、教学语言和班级管理策略等。其中,学习时间与教育质量呈正比,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及班级管理策略也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有重要影响。教与学的过程作为完整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正是教育的投入产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是教育的前期投入转化为教育结果的中介,关注其过程的质量对于整体优质教育实现的提升举足轻重。

5.教育结果

教育效果的评估应以预期设定的目标为依据。以往的评估大多以学生的学业成就(如测试分数)为主导,而创造性培养、情感发展、价值观变化、态度和行为的转变等因素尽管在评价设计中存在,却并未得到本质上的重视。此外,其他的学习成就或更为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收益也应被纳入教育成效的评价中,如学生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就可作为结果评价之一。在此,有效区分学习收益、学业成就和包括更广泛的社会收益在内的其他结果是十分必要的。

2005年报告中的教育质量分析框架,旨在提供一种对既尊重差异性又带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质量的分析和理解方式。该框架具有较强的理念性和指引性,是针对21世纪全民教育实施十五年之后全世界对教育质量的探索中获得的经验和不足做出的反思与重新设计。它提供的不是单一的质量分析框架界定,而是一种更具包容性的以提高监测教育质量和分析教育决策双重目的的认识方式。该分析框架也成为指导2005年后全民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性规定,其核心理念在于将教育质量的评价与分析渗透到教育的输入产出系统中,全方位多层次地解读教育质量。

二、2015年全民教育中教育质量现状

2000年《达喀尔行动纲领》中提出的教育质量目标是提升教育各个方面的质量即确保优质教育以实现学习结果的更好认知和检测,尤其是在读写能力、算术和基本生活技能方面。从2005年更为广泛的教育质量观提出,到2015年全民教育在新世纪的目标达成情况的验收之年,全民教育中教育质量发展已走过10年。《全民教育全球检测报告2000—2015:机遇与挑战》显示,作为全民教育的六大目标之一的教育质量尽管作为全民教育目标的核心已得到充分肯定,但国际社会的关注一直停留于普通初等教育质量中义务教育的普及。对于广大的贫困和发展中国家而言,保证初等教育量的目标的达成尚且困难,因此教育质量的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3]

教育质量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概念,正如达喀尔行动框架提出的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是每个孩子的权利,重新确认了质量是教育的核心,也将质量的定义扩展为包含学生、过程、设备、学习材料、学习内容、教学统筹和管理以及学业成就获得等诸多特征的大教育质量范畴。笔者拟将2005年的质量分析框架五个基本要素按照教育投入、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三个基本环节来对2000年以来全民教育质量取得的进展做以梳理。

1.教育输入不对等

教育的输入作为教育投入产出系统的首要环节,关系到教育过程的展开及教育结果的生成。教育输入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面的输入包含质量分析框架中的背景,中观层面的输入包括教育前期投入,微观层面的输入则是学习者个人的差异。就2015年报告的结果而言,教育前期的输入在世界范围内存在较大差异,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差异必然带来教育潜在的不平等。

首先,宏观背景层面即世界范围内政治的不稳定因子仍然存在,经济增长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速度放缓,世界政治经济背景的不景气直接影响了教育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发展优质教育。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教育发展的基础较好而稳步前进,而中等收入及低收入国家发展优质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最为典型的就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教育现状。从绝对意义上来看,一些非洲国家5—14岁儿童从2000年的28%增长至2010年的65%,对比之下,2000年亚洲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接受初等教育儿童人数相比1990年在总数上缩减了13%。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基础上,部分南非国家适龄儿童人数的激增给现有学校教育体系带来了庞大的就学压力。

其次,中观层面的教育前期投入上尽管很多国家都已增加教育支出,但资金的断层仍然是制约教育达到优质的重大障碍。早在《达喀尔行动纲领》中就要求通过国家财政和社会资助等方式保障全民教育资金供给,但就其具体实施来看,教育投资并非在国家的其他预算中占据优先地位,且在全民教育的六大目标上教育投资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即初等教育的投资居多。整体而言,全民教育的教育质量仍然停留于入学人数的增多,而非学习结果的优异。

再次,微观层面的教育输入主要集中于学习者自身特征的差异上。目前,全球进入学校体系接受教育的人口数量增长主要来自于边缘人群,如残疾人群体、受贫困影响的营养不良人群等。这些群体鲜少来自于父母拥有良好文化素养的家庭,或是来自拥有独立地位的国家。[3]来自这些群体的学习者其低下的学习成就与其各自的背景特征不无联系,由此带来的教育质量的下降与统计上的各级教育入学人数的增加显然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而2015全民教育报告也指出,目前国际及各地区的教育质量中关于学习评价的部分并未充分考虑到这些边缘化人群的特殊背景。

此外,教师作为教育投入中人力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教育质量迈向优质至关重要。尽管国际组织和各国均已认识到教师群体对于全民教育目标达成的重要影响,教师问题的解决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的相对短缺仍然是制约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生师比即特定教育环境中学生数量和教育数量的比率,通常用以衡量教育中教师是否存在短缺。2012年的相关统计显示,在采集数据的161个国家中有29个国家初等教育的生师比超过了40∶1,其中的21个国家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其中中非共和国的生师比80∶1居于最高。而教师的短缺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的不足,在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也亟待提高。近年来,很多国家以聘用未经过相关训练和无职业资格的教师的方式,急剧扩张教师数量,如合约教师群体的存在等,这也给全民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教师问题也相当严重,美国的教师流失率居高不下。在接受过美国教师教育(Teach For American,简称TFA)项目后,即使获得了更多的职业训练和技能,这些教师中也只有28%的人在五年后仍然在任职。[4]尽管很多发展中国家如智利、印度、尼泊尔、中国和秘鲁等仍在大力推进TFA项目的实施,但其不能被视为解决教师问题的长远和可持续的方案。

2.教育过程支持资源匮乏

《达喀尔行动纲领》指出可用的教学材料及基础资料、设施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举。2005年的新的教育质量分析框架在扶持投入方面进一步细化为硬件投入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在2015年的报告中,主要从三个因素分析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关支持资源的匮乏。

(1)教与学资源在供应、分配和使用中的覆盖范围狭窄。尽管国际上已拓宽了学习资料或教科书的外延,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教科书即教学材料的概念,但就部分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而言,传统层面的教科书供给均极为有限。教科书的供给不仅在于教学课堂中的教学资料提供,更是一套完备的为预防突发的教科书丢失而尝试补偿的储备体系。而教科书的供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政策的影响,因此部分国家的教科书投入只限于公共教育系统,而将私营或是民办学校的教科书问题解决排斥在政策倾斜之外,这无疑加重了教育的不平等和质量目标达成难度。此外,教科书的内容陈旧和范围狭窄问题仍广泛存在。教科书作为课堂最直接和影响最大的物质载体,理应反映最新的时代知识和变化视野,然而就相关调查结果来看,世界各国普遍在教科书内容的更新和范围扩展上未反映时代对学生学习的要求。

(2)以学生友好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未完全构建。教学环境是高质量教育的最重要要求之一,大概念下的环境既包括外在的学校设施,又包含课堂内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过去的15年间,部分国家如尼加拉瓜、泰国、乌干达等均采取了儿童友好型模式的教学环境,该模式与联合国关于教与学环境的理念相吻合,其强调课堂中的权威来源于为儿童学习过程提供的便利性,提倡学校是为儿童提供相关生活和童年时期学习机会的场所,儿童应在健康、安全、平等的环境中学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一提倡已久的理念还尚未落实,教学的环境仍然存在诸多忽视儿童的因素。

(3)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是保证学生知识增长和技能提升的必要途径。世界上部分国家已采用延长在校学习时间,尤其是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用全日制予以保证学习效果。如智利在全日制高中的管理模式下,智利学生在语言和数学方面的能力明显高于低学习时间保证的同龄学生。但教学时间并不等同于学生实际有效的学习时间,尤其在部分欠发达的国家。教师配置的滞后、在职的教师培训、武装冲突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着官方正式规定的学生学习时间延长的实际成效。教学时间的流逝和教学时间的未充分利用是低下的教育质量的表征之一,这也是在很多国家私立学校较之公立学校在吸引学生就学上更有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3.教育结果评价多元缺乏核心标准

《达喀尔行动纲领》将质量作为EFA的核心,强调评价和监控知识和技能等学习结果的可量化的标准的重要性。2005年的报告教育质量的分析框架提出之后,很多国家也根据该框架的基本理念制定了适用于本国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标准。

在过去的25年间,国家评价标准的数量急剧增长,从1990年的12个国家标准增长到2013年的101个,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教育经验丰富的国家,在贫困国家中也逐渐显现。在发展中国家,1990年有8个国家评价标准诞生,1999年有35个国家制定了各自的评价标准,而2013年已有64个国家依据自身独立的学习评价进行了教育质量的测评。[3]这也表明全球化的在学习评价方面的不公平在缩小。学习评价的多样化一方面反映了各国教育中学习评价上的个性化,另一方面也为国际相互比较和统一带来障碍。国内与国际学业评价的有机融合对于学习公平的进一步实现至关重要,这也要求在教育质量评价的多元共存格局中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从而为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深层次共赢提供新的可能性路径。

三、新时期提升全民教育质量的建议

1.目标体系的再整合,从量的达标到质的提升

全民教育运动自开展以来,已取得巨大成效。但所取得的成就大多是各项目标在数量上的达成,而并未真正实现质的全面提升。自2000年以来,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已意识到教育质量问题对于全民教育目标实现的重大意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期实现全民教育目标从量到质的提升的转换。如2001年的国际教育大会目标将全民教育质量置为首要地位,2005年的全民教育报告中为教育质量的达成与分析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框架。教育质量问题突出的欠发达国家也开始转移国内教育的重心,如南非建立了全国教育保障体系,以保证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但投入最多、管理体制最为完善的初等教育的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发展中国家2002年首次入学的学生有9 600万人,但在五年级之前就有2 400万名学生辍学,占总人数的1/4。更糟糕的是,1999—2000 年初等教育入学人数中大约有7%~9%的复读生。[5]世界各国虽然已意识到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并做了有益探索,但就目前来看教育质量并未得到实质的提高,究其原因首先是全面教育各项目标之间缺乏整合,各要素之间处于割裂的各自为政状态。真正高质量的教育必定来源于教育各个子目标之间的有机联动,形成合力。教育从横向上看是各级各类教育所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因此,新时期必须在横向上加大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力度,层层推进,才能真正实现各项目标的高质量达成。

2.教育资源的再均衡,从物质资源向人力资源倾斜

教育资源的投入是保证高质量教育的物质保障。而就目前世界教育资源的分配状况来看,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大多数的教育资源集中于小部分发达国家与发达地区,而发展中国家和贫困落后地区甚至连最为基本的教育设备和设施都匮乏。2005年的质量分析框架已将教与学的支持资源分为物质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两类,近年来物质资源在得到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已极大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也反映了以往全民教育在数量上取得的成效。早在《达喀尔行动纲领》就认识到教师角色对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突出作用,在2005年的教育质量分析框架中又明确指出教师方面的投入是扶持性投入中人力资源投入的关键所在。为实现全民教育目标,政府需要强化教师的地位、道德感和教师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和改变所在的职业和教学环境。为吸引和保留优质教师,相关教育政策制定者需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在更为公平的氛围下雇佣教师,以恰当的薪酬为教师创造更具吸引力的职业生涯提供动机。[6]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在其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着严重的短缺,这也是世界各国长期以来采取的短期提升策略所遗留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真正从本质上实现高质量教师的选、育、用、留,提高教育质量也是纸上谈兵。在物质支持资源有较大满足的同时,人力资源的投入上显得较为滞后。在人力资源的投入不足方面,教师群体的培养与分配更存在显著的地区分布不均。如我国2007年开始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实行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最初的目标是为实现教育公平和促进教育发展,而这一政策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免费师范毕业生真正到农村学校支教的人数较少,因此并未实现最初补充农村教师力量、均衡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目的。[7]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高质量必须构建新的资源支撑体系,完成从物质资源的满足到高效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均衡投入的转变。

3.教育管理的去中心化,从管理的统一到多元的转换

教育管理的去中心化自2000年以来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这一教育管理新的原则在达喀尔宣言中得以清晰地反映,其要求教育在管理上去除中心化、标准化,并且在教育决策的制定上以公共意愿为驱动力,以达到以教育管理的革新带动普遍意义上教育质量的提升。尽管自2000年达喀尔之后,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已逐步开始实施去中心化的新型管理模式,但仍存在诸多因素阻碍去中心化进程,包括通过地方和中央管理部门的支出模式转变,取缔机构庞大且费用过高的部门以减少国家预算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给予公民更多教育决策权所要求的公民相关素养欠缺等。因此,教育管理的去中心化,实现多层次、多模式的复合式管理,首先在于管理职责的明晰,合理区分国际组织、国家、地区管理部门之间的权属关系,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特定国家与地区实情的教育管理模式。其次,宏观层面的放权与去中心并不等同于管理的多元,而在于使教育决策的制定与实施与当地社区的教育更为契合,使之能够强化学校、家长、学生之间联系的合理机制。因此,当下的教育管理应更多地走服务社区、家长、孩子需要的道路,在本土的实际教育环境中实现以管理促质量的诉求。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以“通过教育改变人生”为主题,通过了《仁川宣言》,旨在鼓励各个国家提供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以及全民终身学习机会[8],这也是各国在未来教育管理中亟须努力的方向。

4.教育供给的市场化,从教育的公共提供到私人参与

教育的市场化是全球经济市场化背景下使教育长期保持应有活力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教育提供主体的多元化也是将市场竞争引入教育领域,使之更能适应市场主体的要求,进而促使整体教育的高质量的达成。自2000年达喀尔之后,民营学校的数量在世界范围内激增,包括发达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政府主动将教育领域纳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范畴,为致力于盈利的民营资本投资教育领域提供办学机会甚至是财政补助。数量上激增的私立学校迎合了不同收入家庭更加多元的教育选择可能性,但也存在教学与管理缺乏规范性。教育参与主体的多样化是教育供给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何将私立或民营学校加以正确引导使之能够与公立学校共同繁荣教育市场是亟待思考的。就目前看来,发达国家如美国的民营学校的办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甚至在排名上靠前的学校均是私立学校。因此,全球范围内的私立学校办学模式的推广,应充分吸收发达国家办学的经验,结合本国的实践进行合理的试点与逐步推广。

具体来看,首先应保持市场经济基本的竞争规律在教育领域的活力,放开民营资本在教育上的准入标准,充分将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纳入统一的考核与评定标准之中。其次,私立学校自身应充分发挥其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克服教学和管理上的缺陷,积极应对教育领域新的市场需求。再次,充分发挥家长在民营学校办学中的主体参与作用,全方位利用第三方监控其教学与管理,从而更好地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质量是全民教育的核心问题[9],2015年后的全球教育框架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强调质量和学习力将更处于教育的核心。教育质量并不仅仅指可由国际、区域和国家标准测量的学业成就,它还有更为多样的分析维度,如更多训练有素的教师、针对所有学生群体的更合适的学习资料、学校学习时间中师生互动良好的学习活动、概括性和相关性强的课程、教学法革新、更受欢迎的学习环境和更好的学校环境等。全面深入地理解全民教育运动中的教育质量目标的各个维度,在新时期的社会现实要求下重新以教育质量为联结点,是2015年全民教育各项目标达成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THE SECRETARIA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VE FORUM ON EDUCATION FOR All.World Declaration on Education For All and Freamework for action to Meet Basic Learning Needs[R].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for All,1990:5-9.

[2]THE EFA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TEAM.EFA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2005:The Quantity Imperative[R].[2015-12-21].http://en.unesco.org/gem-report/report/2005/education-all-quality-imperative?plg_nld=1&plg_uin=1&plg_auth=1&plg_nld=1&plg_usr=1&plg_vkey=1&plg_dev=1,2004-12-09.

[3]THE EFA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TEAM.EFA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2000-2015:AchievementandChallenges[R].[2015-12-21].http://en.unesco.org/gem-report/report/2015/education-all-2000-2015-achievements-and-challenges?plg_nld=1&plg_uin=1&plg_auth=1&plg_nld=1&plg_usr=1&plg_vkey=1&plg_dev=1#sthash.KUzuyh32.dpbs,2015-04-09.

[4]WILLION J SMITH,WENDY YOLISA NGOMAM-MAEMA.Education for All in south Afica:Developing National System for Qulity Assurance[J].Comparative Education,2003:345-365.

[5]肯·库都.初等教育与质量困境[J].世界教育信息,2013(3):47-48.

[6]THE EFA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TEAM.EFA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2013/14 Teaching and Learning:Achieving Quality for all[R].[2015-12-21].http://en.unesco.org/gem-report/report/2014/teaching-and-learning-achievingquality-all?plg_nld=1&plg_uin=1&plg_auth=1&plg_nld=1&plg_usr=1&plg_vkey=1&plg_dev=1#sthash.ck4MPCtV.dpbs,2014-01-29.

[7]马文起.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效果评析[J].教育评论,2012(5):9-11.

[8]周红霞.2030年教育: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仁川宣言》[J].世界教育信息,2015(14):35.

上一篇:中式英语的生命力下一篇:良好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