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高校体育场馆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2024-08-24

开放高校体育场馆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精选12篇)

开放高校体育场馆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开放高校体育场馆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作者: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3年第07期

目前,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03平方米,与国外相比差距甚远。有关方面提出,到201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如何达到?笔者认为,高校体育场所的全面开放是其途径之一。

高校体育场馆在教学之余,体育设施资源闲置,未得以充分利用,与此同时,每年有不菲的维修、管理经费。因此,针对上述现状,高校体育场所需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建议如下:

1.国家给予高校体育场所维护、保养等费用补助,以降低百姓在高校体育场所健身的成本。

2.提高高校体育场所的综合利用,对外适度开放,为社会体育、文化事业服务,为全民健身服务,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需要,达到“以馆养馆”的目标。

3.合理安排运动场馆的开放时间。高校体育场馆不同于社会公共体育设施,它不是完全免费为大众服务的,也不是以单纯获取利润为目的,应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与有偿运营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训练的需要,又要能满足大众对体育锻炼的需求。

4.增强服务意识,发展社区体育事业。高校有专业的体育健身教师,有高质量的健身器材、健身场所,因此,高校承担社区体育组织的健身项目,帮助社区开展全民健身,既能提高高校场所的合理利用,又能为全民健身提供高质高效的指导。

总之,要尽可能地减少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闲置的现象,合理地开发利用,做到既能满足学校体育专业教学训练之用,也能满足社会公众健身需要,促进全民健身。

(何伟 全国政协委员,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院长)

开放高校体育场馆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篇2

全民健身最早是和《全民健身计划》有关的,早在1995年的时候,我国的第一部《体育法》就已经通过,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当年由国务院颁布;此后,围绕着全民健身运动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文件要求和希望全国各族人民不管男女老少,都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力量和柔韧性、协调性以及控制身体各个部分的能力,以此来达到强身健体,提高国人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的目的。其重点主要放在青少年身上,号召每人每天至少要进行一次体育健身运动,并且每人至少掌握两种健身的方法,每年必须进行至少一次的有关体质方面的检测。为了推动这项活动的展开,国家体育总局还实施了相关措施,包括每年一次的“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目的就是让民众的自觉健身成为一种习惯,让我国的体育普及程度得到提高[1]。 另外,为了纪念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经国务院的批准,将2008年后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 但是,当前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之间存在着诸多隐形的冲突,阻碍了全民终身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民体质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隐形冲突,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协调发展。

2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隐性冲突

2.1属性不同造成的冲突

高校体育的首要属性是高校教育,这就决定了其不同于全民运动的一般运动性质。高校首先要完成的任务是教育, 尽管高等体育教育也承担着全民健身的责任与义务,但这只是其许多责任与义务中的一个。高校体育教育最主要的是完成教学纲要所规定的各种教学目标,培养出符合教育目标的各种人才。高校集中的是素质比较高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体育处在一个水平相对较高的地位,需要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以及促使学生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2];而全民健身运动的目标和要求只是社会的底线,主要是健身。因此,全民健身运动属于大众教育,而高校体育属于精英教育,这就决定了在全民健身运动的过程之中,高校师生会以一种特殊的心态来看待这件事情。他们可能会想运动会过去的,但是教育是永远不会过去的。况且全民健身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显得过于简单,以至于使有的人对此不屑;或者表面上遵从,实际上却只是把全民健身当成例行公事,或当作业余及课外锻炼。这样一来,就会使得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被弱化,失去其领头羊的作用,最终也将会影响全民健身运动的推行或全民运动规划的实施。

2.2内容不同导致的冲突

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这样也容易导致二者一种隐性冲突。从总体来看,高校体育的内容是以运动技术的传授、学习与运用为主,以全面性、规范性、 教育性著称。全民健身运动也包括运动技术的练习,但主要是以健身性、实用性、趣味性作为其特点。另外,全民健身所包含的内容比高校体育要广泛得多,健身方法的选择因条件、兴趣的不同而异,并无严格的划定。当前高校体育大体上不鼓励朝着体育运动的健身、实用和趣味性的方向发展, 学生选择身体锻炼内容的余地较小。体育教育内容上的单一、缺乏弹性,是影响学生健身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也让学生对这些教育内容感到迷惘和厌倦。

2.3评价标准不同引起的冲突

为了对高校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效果进行衡量,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价,但是二者在评价标准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这也就在评价标准上隐含了一些冲突。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属性已经决定了二者发展水平的高低,衡量标准也不一样。尽管两者都重视实际的效果,但是效果的衡量标杆不一样。高校体育的精英与教育属性就决定了其衡量标准的多样性[5]。在高校体育评价中,不仅需要看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增强,还需要看学生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竞技比赛、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表现。 并且,在这么多的参考因素中,哪些占据主要考虑因素,哪些是辅助因素都得仔细考量,其涉及到的内容多而且要求规范也多。相对来说,全民健身运动的目标就非常明确和比较单一。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宗旨和目标归纳起来就是 “健身”二字。由于高校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在评价标准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二者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矛盾。比如高校体育中某些项目水平较低的标准可能已经符合全民健身的要求了,而全民健身合格的项目拿到高校体育评价中却不能达标,这无疑会让人感到莫衷一是;尤其是如果两者同时进行的话还会产生一些混乱。

可见,高校体育的评价标准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效果评估的模糊性;而全民健身运动的评价标准简单、客观,为实际效果的评估提供了较为精确的定量评价。所以是不一样的,弄在一起就会引起一些矛盾和不适。

2.4目标不同体现的冲突

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在目标上的不同,也会隐性地体现一些冲突。就高校体育而言,其教学任务或传授相应体育技能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同时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的任务。而全民健身运动的目标是实现体育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体质和健康水平,最终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由此可见二者的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侧重点不同, 这样冲突就会在许多方面体现出来。

此外,二者在实施途径和形式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剧了二者的隐性冲突。如高校体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是课堂教学,以课外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为辅;而全民健身的实施途径主要是身体锻炼。虽然全民健身运动也要采用教学、训练与比赛等形式,但毕竟处于一种为“锻炼”服务的从属地位,尚不足以称之为“ 主要途径”。当前,全民健身在高校的实施主要通过课外业余时间进行,而课外锻炼在高校体育实施的途径中充其量仍只是一个“配角”,其安排与指导尚需增加力度。高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早操、课间操等,均是有组织的集体性活动,有严格的纪律约束,有固定的教师指导、时间安排、场地保证等;而以个体形式为主的全民健身体育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也无固定的锻炼模式,以随意性、个体性为其特点。可见,在高校要把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还需费工夫费时日。

3实现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有效衔接的途径

鉴于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存在多种隐性冲突,需要采取必要的方式,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为国民体质技能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高校本来具有体育方面的锻炼场地, 而且器材也比较集中,健身锻炼技术更为科学、先进,因此应当发挥这一优势,调试好高校自身教学与健身的不和谐, 并积极地参与到社区体育建设中来,协助其快速发展,从而弥补国内现阶段的社区体育之不足,同时促进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双赢”。

3.1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理念

高校体育对全民健身运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缓解二者在属性和内容方面的隐性冲突,需要对高校的体育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创新教学内容。 过于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太强,会影响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冲突的有效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体上虽然应起主导作用,但也应当重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实际上都是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全民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求培养民众的自觉运动习惯也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大众运动本身就有更多的自由度,完全可以自由地选择和参与,按照自己身体的特点或者心情的好坏与各种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虽然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有非常多和较为严格的限制,但是我们可以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因素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全民健身运动在校园”的目标奠定基础。

3.2培养更多合格的专业指导人员

由于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在评价标准和目标上隐含着某些冲突,这就需要有合格的专业指导人员对高校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进行指导和规范,应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对二者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目前,我国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主要由体育院校承担。这种培训机制充分利用了体育院校的管理、教学、科研、场馆设施等优势。培训工作开展以来,为全国培训了数以万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众多高校体育教师,就成为一支可以借助的、强大的群众健身活动的指导力量。他们可以通过面向社会开办诸如太极拳、武术、舞蹈、游泳、体操、球类、气功、健美操等培训班,为社会培养科学健身指导骨干人才,也可以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为广大社区居民直接提供健身服务。

此外,为了实现场地的互通,可以在不影响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在节假日对社区居民开放。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市民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元素,对高校体育教学能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高校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良性运作和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3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应更多地注重社会实践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外社区体育活动实践之中,从中体会到社区体育的娱乐性、健身性、休闲性,从直观上了解社区体育。特别是体育专业的学生,通过这类活动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对社区的全民健身运动有比较全面和清晰的认识。

4结语

开放高校体育场馆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篇3

高校体育场馆在教学之余,体育设施资源闲置,未得以充分利用,与此同时,每年有不菲的维修、管理经费。因此,针对上述现状,高校体育场所需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建议如下:

1.国家给予高校体育场所维护、保养等费用补助,以降低百姓在高校体育场所健身的成本。

2.提高高校体育场所的综合利用,对外适度开放,为社会体育、文化事业服务,为全民健身服务,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需要,达到“以馆养馆”的目标。

3.合理安排运动场馆的开放时间。高校体育场馆不同于社会公共体育设施,它不是完全免费为大众服务的,也不是以单纯获取利润为目的,应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与有偿运营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训练的需要,又要能满足大众对体育锻炼的需求。

4.增强服务意识,发展社区体育事业。高校有专业的体育健身教师,有高质量的健身器材、健身场所,因此,高校承担社区体育组织的健身项目,帮助社区开展全民健身,既能提高高校场所的合理利用,又能为全民健身提供高质高效的指导。

总之,要尽可能地减少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闲置的现象,合理地开发利用,做到既能满足学校体育专业教学训练之用,也能满足社会公众健身需要,促进全民健身。

科学运动快乐健身体育教育论文 篇4

当你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不再靠椅背了,背就直了。另外还有一个方法,手往上伸,抬起脚后跟,眼睛往上看,使劲往上勾,每天坐上三五分钟,这是女性保护脊柱健康最简单的方法。

伸,手掌伸,努力向后绷起来。握,两个动作合起来,一伸一握。

手掌伸,手指缩。手弯下来,打开,再伸直。每天做200下。女人的手最受伤,这些操是你们必须做的。

手指相扣往外扣。

双手伸直,胳膊不许打弯。

手,两胳膊抬起,摩擦100次。每天认真做,早上做一次、晚上做一次,这一动作的结果是半年之内的乳腺增生保证没有。

两手侧平举,每天坚持200下。十天保证颈椎好。

手扶桌子,身体靠椅子背,左手平举,右手扶椅子。右腿向后伸,左手往前伸,眼睛往前看。换手、换腿,坚持十秒钟。

这些操,凡是颈椎不好,后背疼,这些操作一定能治好。

另外,爬楼的时候一定记住一个观点,两节两节的爬,原因一美腿、二是美小腿、三是美跟键,四是腿坏不了。

大家都没有想到,爬山、爬楼、骑车、跑步都是养关节,而最好的养根键的方法是蹲麻布。

宽关节骨折,每天上洗手间怎么走,抬高脚,这个操做完让你一身漂亮。

肥胖、糖尿病,减肥做这个动作,两手与肩膀同高,双手相扣,收腹挺胸,原地小跑。再教给大家一个办法。双手叉腰,两脚并在一起,等公交车最有文化的人是这么等的,脚后跟提起来放下,这一结操,对下肢的动脉硬化起非常好的作用。在家看电视的时候,这么去看,这做完之后一定让你一身优秀。这遏制糖尿病、心脑血管病。

有氧运动不是你喜不喜欢,是你必须要做的。每天慢跑可以减肥,游泳的效果也非常好。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每天要做30分钟的有氧运动,我们国家提出来日行六千步。只要你少吃多运动,高血脂症、高血压、脑梗等疾就不会找上你。

多爬山、多爬楼。缓解雌激素最好的`办法就是跳舞,结果所有的雌激素全提高。

,延着方向画十字,红肉是女同胞得最大的杀手。比如说牛肉、猪肉、羊肉,在一个是情绪,情绪恶劣的第一情绪就是。所以大家需要做有氧运动,刚才做的擦手运动。扩胸运动每天做一百下,还要跑步。

出汗,女人不出汗非常有杀伤力,眼睛股起来的必须要出汗。从现在开始不能出大汗,真正出大汗的是夏天。明年七八月份的时候,想出汗,中午十二点钟的时候穿着冬天的羽绒服去跑步。女同胞夏天出大汗非常好,而且遏制炎症。

饮食健康,大家记住一条,每天保证一餐无盐,那就是早餐可以做到轻松的无盐。早上吃咸菜,你一天的盐没了。中国人不给肠胃放假的人最傻。女同胞要想漂亮,每周饿一天。

做好三件事医检这是必须的,均衡营养这也是必须的,必须找到自己的健身处方。过去是叫运动处方,通过一些手段能够解决你身体上什么样的问题。

开放高校体育场馆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篇5

一、开放对象

本校学生、学区范围内社区居民,优先满足本校学生。

二、开放时间

为不影响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学生正常在校学习期间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时间为早晨6:00-7:00,晚上18:00-19:00;双休日、节假日: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

三、开放内容

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

四、健身须知

1.为确保校园健身安全,本校学生、学区范围内社区居民须持相关证件进入校园。

2.儿童进入活动场地须有监护人监护,否则谢绝入内。

3.有精神疾病或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人员谢绝进校。

4.本校学生、学区范围内社区居民在健身过程中,对自身健康安全负责,活动须量力而行,不做危险动作,不做影响自身健康的运动,预防运动损伤。

5.参加锻炼的本校学生、学区范围内社区居民要服从管理人员的统一管理,不乱扔果壳纸屑,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文明健身,保持校园整洁。自觉爱护各类设施,损坏物品照价赔偿。

6.严禁居民携带宠物、危险物品和零食等进入校园,不能在校园内用餐以及到校园从事与健身无关的活动。

7.校内禁止吸烟和玩火,确保健身场所消防安全。

8.如对外开放的场地健身人员已达到饱和状态,健身者应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停止进校或有序退场。

9.体育场地养护或维护期间暂停对外开放。

10、交通工具必须停在校外,不得穿钉鞋、高跟鞋等进入塑胶运动场。

11.如在校健身时发生特殊情况,请及时联系值班人员。

XX学校

高校体育场馆科学化开放研究论文 篇6

1、济南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

目前,共有40余所高校地处济南市,其中多所学校在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市设立了新校区。大多数高校拥有多处高规格的体育场馆,新建校区的场馆设施更加完善、先进。面对广大济南市民参与运动健身的热情和对体育场馆的巨大需求,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实施了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高校体育场馆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大量参加运动健身的机会,为全面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有待改进之处。

2、济南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社会参与不足,运营模式单调。近年来,虽然各高校已经意识到了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但在与外界沟通方面仍然不足。多数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是提供给高中体育生训练所用,或在假期租赁给校外辅导班使用。许多社会性比赛、训练、文体活动等在高校内举办的难度很高,社会资助、赞助共建也难以顺利进行,导致高校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

2.2缺少专、兼职社会体育指导员。据调查,70%以上参加运动健身的市民,其活动内容、锻炼计划等均缺乏科学性,他们需要也渴望得到专业的指导。高校恰恰是一个体育专家、教授集中的地方,具备先天的人才优势。然而,高校却忽略了自身的这一优势。由于教学、训练压力过大,学校的`特殊规定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众多高校体育教师无暇或无法承担社会体育指导的责任。【1】

2.3经营管理混乱。各高校的体育场馆基本没有专职的管理部门和人员,虽然大部分时间交与体育院系使用,但在管理权限方面,又受制于上级及众多横向管理部门。导致体育场馆在使用、运营及经营等方面职权分工欠明确,直接影响了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顺利实施。

2.4部分学校领导缺乏市场观念。部分高校领导没有意识到体育场馆市场化运作的重要意义,而是担心社会人员对校舍、场馆设施造成破坏,对学生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以及意外伤害事故带来责任问题等,主观上抵制学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

2.5地理位置影响。近年来,济南市多所高校在章丘、历城和长清三地建设了大面积的新校区,市区仅保留了十余处校区。虽然新校区的体育场馆设施档次明显优于老校区,但由于交通、对外宣传及周边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体育场馆的运营状况相对不力。

3、对济南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建议

高校体育场馆科学、合理地对外开放、妥善经营,既可以缓解学校的经济压力,实现场馆设施的正常运营,又能够满足当地市民对体育场馆的迫切需求,可谓互惠互利。

3.1统一思想、树立市场观念。实现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求高校内部统一思想,明确认识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双重意义,树立明确的市场观念。主管部门和各横向部门要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尽可能为场馆的对外开放提供一切有利条件。

3.2加强宣传,丰富运营模式。面对各种社会性体育场馆、健身俱乐部的强大压力,高校应做出积极的应对,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并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员走进高校体育场馆。对于各种形式的社会需求、社会投资、资助,高校应仔细甄别、区别对待,以丰富场馆的运营模式。

3.3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为提高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市场化运作的效率,建议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场馆管理机制。【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专门的体育场馆管理机构,明确其职能,并建立严格的奖罚机制,以实现体育场馆的最高效运营。

3.4适当增加指导类服务项目。各高校应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在完成自身教学、训练、科研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发挥专业优势,为健身人群提供指导类服务项目。一方面能够满足体育教师的物质、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又能显著提高健身人群的健身效果。

3.5充分挖掘新校区体育场馆的巨大潜力。地域相对偏僻是限制新校区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主要因素。各高校可充分利用自身的班车资源,采取有偿的班车服务,以及适当降低场馆收费标准等方式,吸引广大健身人群走进新校区,从而有效减少场馆资源的闲置浪费。

4、结语

开放高校体育场馆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篇7

一阳光体育视野下的高校体育课程变化

1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阳光体育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与突破口, 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 高校的体育工作应当尽快加强, 对于全体学生, 特别是高校残疾学生的健康水平都亟需提高, 阳光教育视野下应当认真组织实施创新性体育教学模式。

2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当前高校残疾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 应当使得85%以上的高校残疾生做到每天都锻炼45分钟以上, 并且应当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体育技能, 促使残疾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3变通执行体育课时规定

阳光体育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应当在体育课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变通, 不得挤占高校残疾学生的体育课时, 但同时也要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不以量为衡量标准, 而应当引导高校残疾学生积极投入到高质的阳光体育运动中。

4课内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高校残疾大学生的运动处方应当以体育课教学为主, 保障他们每个学习日至少有一个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 并且在教学计划中重点规划残疾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应当以一定的制度来推行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形式, 促进高校残疾学生融入到体育社团或俱乐部中, 鼓励高校残疾生积极组建体育社团。

5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当营造良好的氛围, 通过多种形式在高校宣传阳光体育运动, 传播健康理念, 促进高校残疾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对其将来的工作、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阳光体育视野下高校残疾学生运动处方价值取向

我国各高校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残疾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吸引更多的残疾学生走向体育场所, 走到阳光下, 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高校残疾学生的兴趣, 这就是阳光体育的本质。其价值取向应当是阳光、健康、运动和未来, 对于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高校残疾大学生建设运动处方的研究应当以体育为手段, 以全面发展为依据, 全面落实阳光体育的精神, 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各高校的深入发展。

1关注高校残疾学生的个性发展

阳光体育视野下的高校残疾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出主体存在的不同, 高校残疾学生可能在许多方面存在共同性, 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社会方面的。特别是对于体育方面的差异, 有的比较擅长, 而有的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体育课程教学应当以每一个迥异的个体为对象, 充分促进每一个参与者的个性发挥, 合理的选择课程结构, 适应个体差异。

2加大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当前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 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资源也日新月异, 不断地得到扩充, 现行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对于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充分考虑, 对于课程规律的多元化等都没有针对性的措施, 也没有现代化的创新。许多课程内容陈旧, 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高校残疾学生课程应当进行创新, 纳入更多的新知识与内容, 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新知识、理论与技术提高体育教材的质量, 拓展体育课程的资源, 使得残疾学生的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高校残疾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素质、文化教育以及其他技能教育都可以通过体育课程来加以统一综合, 健身运动处方是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途径, 当前健身运动处方的理念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变革, 从课程设计、理念等层面上展开, 对于所有高校的残疾学生体育运动处方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3建立信息化的高校残疾大学生运动处方管理模式

对于高校残疾学生的健身运动处方管理模式应当以学分制为基础,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性, 促进其个性特征的发展, 更好的完成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不同水平、层次以及兴趣进行组合上课, 对于残疾学生的运动能力要努力开发, 应当提高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开创出能够适合不同残疾学生的可见结构, 激发残疾学生自觉锻炼的能力。

三阳光体育视野下健身运动处方对于残疾大学生的影响

当前高校对于残疾大学生的体育活动重视程度逐渐提升, 相关的规章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不仅对于高校残疾学生的体育课程结构及考核形式进行规定, 并且逐渐涉及到高校残疾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由于残疾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而高校教师的数量有限, 体育课程内容也较为单一, 因此从运动项目到运动负荷等多个方面都难以满足残疾大学生的锻炼需求。当前许多高校仍然没有开展专门的残疾学生竞赛项目, 为残疾学生开展保健咨询等方面仍然处于空白的状态。

对于高校残疾学生的建设运动处方来说, 其科学性仍然有待提高, 许多学生在体育锻炼开始前并没有进行热身和放松练习, 容易产生运动损伤, 难以获得较高的运动效果, 运动过程中盲目性与随意性较强。这些现象都提示我们应当及时开展有效的运动健身处方运动, 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残疾学生进行监督与指导。

1健身运动处方对于高校残疾学生的生理影响

从众多实践检验可以看出, 心肺技能通过健身运动处方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学生在经过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锻炼后可以很大限度的提高吸氧量, 对于残疾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着很大的提高, 尤其是耐力因素, 传统的体育教学对于技术和技能过于重视, 忽视了残疾学生个体特征的发展, 应当以促进残疾学生体质增强和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

2健身运动处方对残疾学生的心理影响

高校残疾学生由于种种因素, 在学习、生活中都较为容易遭受挫折, 因此其心理上常常伴随着抑郁、孤独等消极情绪, 为了有效的消除这些紧张情绪,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可以通过健康运动处方对于残疾大学生的情绪状态进行转变, 增强他们的自我认识与评价, 培养残疾学生坚持不懈的决心与勇气。

3健身运动处方对于残疾学生社会能力的影响

社会能力是当前高校残疾学生亟待提高的一项素质, 也是困扰许多残疾学生的重要心理问题。运动处方可以促进残疾学生提高其社会交际能力, 培养残疾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总之, 我国高校中存在着一部分特殊群体, 就是高校残疾学生, 他们无法在现行体育课程规定的教学任务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中阳光体育视野下一个较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朱卫东, 叶巍, 李文辉.江苏省残疾人体育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 (5) :535-537.

[2]张百宇.残疾学生体育教育问题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 2002, 21 (5) :57-64.

[3]顾定倩, 王雁.对高校特教学科体育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 2005, (1) 35-37.

[4]段晓霞.兰州市残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可行性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2.

[5]董亮, 吴雪梅.开展残疾学生体育活动的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 2003, 13 (5) :115-116.

[6]刘美奋, 陈统军, 刘建军.我国特殊教育体育师资队伍培养体制与模式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05 (8) :78-80.

[7]吴雪萍, 金昌龙, 周李莉.我国特殊体育师资专业化内涵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9 (3) :72-75.

[8]俞继英.残疾人健身[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

[9]楼杭英.开展残疾学生体育活动的思考[J].体育学刊, 1998 (3) :77-78.

[10]林建彬.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与体育健身的若干认识[J].福建体育科技, 1999, 18 (4) ) :30-32.

开放高校体育场馆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篇8

关键词:学校;体育;全民健身

【中圖分类号】G807

前言

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已有二十年之久,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起,全民健身运动以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其次,政府部门也给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一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物质条件保障。早在1995年国家体委就下发了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全国各地公共体育场馆基本上已陆陆续续地对群众开放了。另外,社区居民的日常锻炼和双休日中小学生的课外锻炼,更需要大批掌握体育专业知识的社区体育指导员,而学校的体育教师、医护人员又是最合适的人选。如何将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理清与摆正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寻求两者间的最佳切入点,是摆在广大体育工作者面前有待解决的课题。这对于促进学校体育和全面贯彻实施全民健身纲要,做好城市社区体育工作,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 21世纪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相互关系

1.1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依托,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

全民健身计划以全体国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青少年和儿童是21世纪的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目前我国在校学生多达2亿人以上,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4左右,广大青少年和儿童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学校体育,对扩大我国体育人口,推进体育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大力开展学校体育,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使他们在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成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

1.2 学校体育对全民体质有着深远影响

学校是青少年成才的必经之路。国内外大量科学研究早已证明,在青少年时期如能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他们的体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健康,终生受益。因此,全民健身应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而青少年和儿童大部分集中在学校,抓好了学校体育,就抓住了全民健身的纲要。

1.3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而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对终身体育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第一,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第二,学校体育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其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自练、自评、创造等能力,学生对这些能力的掌握与运用,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它对学生践行终身体育极为重要。

2 发挥学校体育场地优势,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

发挥学校场地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设备资源,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一个基层单位,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随着人们闲暇的增多,在社区活动的时间有所延长,这对社区组织管理工作,包括锻炼活动的工作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学校体育场馆对社区开放,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方面,主管部门要给予隶属的学校相关的政策和指导方针,支持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另一方面,学校可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和学校周边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管理办法,体育职能部门根据管理办法具体操作实施。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沿海发达地区学校体育场馆对社区开放率室内只有6%,室外也仅为7%。这与目前的社区需求相差甚远,有待于各方面进一步共同努力。

2.2 学校体育场馆对社区开放,应坚持合理收费、有偿服务的原则

学校体育场馆对社区开放收取一定的费用主要用于体育场馆的维护、保养、添置更新体育器材以及水费、电费、场地管理人员劳务费等支出。收费标准的制订必须考虑到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本地区经济状况,以及锻炼者的承受能力。这样就基本上解决了体育场馆设备更新的费用问题,形成了一个服务于社区居民的良性循环.

2.3 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应坚持在保证教学训练的前提下、业余时间对外开放的原则

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时间也要适应居民的作息时间。一般而言,对社区居民开放的最佳时间是双休日、节假日、以及早晨或者傍晚下班后。他们大多在这个时间才可以进行锻炼和娱乐,大学、中学、小学的学生也是在这个时间才能自由锻炼。而且,在这一时间段开放学校体育场馆,不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和训练活动。

3 发挥学校人才优势,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质量和水平

3.1 利用学校人才优势,指导社区居民锻炼,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稳步发展

据有关调查显示,许多社区很想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却往往因没有人指导又没有场地而作罢。另一方面,社区居民的锻炼活动长期处于自然状态,他们很想参加一些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也因没人组织而感到遗憾。可见,社区和学校之间若能加强沟通,破除社区与学校间条块分割的现状,那么社区体育活动的无序状态便可得到较好地解决。

3.2 利用学校人才优势,建立社区双休日青少年体育与健康学校

对青少年进行有偿训练,是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而且,我国绝大多数体育教师都能够胜任。双休日体育与健康学校,配合了教育部的素质教育,提高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陶冶了青少年的道德情操,而且可以为国家培养出有天赋的体育后备人才。但关键要解决锻炼人数的问题,这需要从多方面、全方位地解决。

4 结 语

发挥学校体育优势,服务于社区居民既要注重经济杠杆的拉动作用,又要讲究经济效益必须服从服务于社会效益。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和人才优势的合理利用,有利于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反之,良好的社会效益又给学校提供最丰厚的经济回报。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达到社会体育资源优化配置,使社区居民获得安全舒适高效的锻炼环境。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教育职能,充当社区体育辅导员,可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在全民健身运动推广过程中要解放思想,做到管理科学、制度严密、奖罚有度、服务热情,发挥学校优势资源,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开放高校体育场馆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篇9

让学校运动会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发展

当今学校的.体育运动会,除了少数学校以体育节的形式改革运动会外,大多数都是传统的田径运动会的模式.本文提出了把学校体育改革的新理念融入运动会的设想,从而使学校运动会的开展能够真正学生为主,成为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催化剂.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内江科技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年,卷(期):200930(12)分类号:G81关键词:学校运动会 学校体育改革 催化荆

开放高校体育场馆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篇10

一、教学研究目的

目的:改善中学生人际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由于当前城市和农村独生子女的生长环境与他们的前辈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许多独生子女在心理发展上不健康,很多时候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团体精神等多种问题,综合表现为人际关系不和谐,而且性格方面表现得比较自私。本研究试图从体育教学角度研究分析,从而增进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使得孩子们得到健康发展。

二、教学研究方法

1.实验法

在学校,选取两个教学班作为比较样本,一个称之为实验班,一个称之为普通班。我只是采用经过特别设计的具有促进心理发展内容的体育项目,比如:拉网垫球。规则是张开一张大的圆形绳网,直径为5米。选择十名学生,将球置于网上进行高高弹起,球着地即为失败。该运动项目锻炼的是大家的合力和团队精神。另外,在传统项目上增加具有相应效果的内容,并在活动中间进行心理辅导和技术指导。经过一年实验,实验班与采取按传统体育教学班级的个性心理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2.问卷调查法

在学校和家长的配合下,不定期向学生发放问卷,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数据资料,最后整理汇总分析。

三、对比结果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校中我教的实验班学生的人际关系水平优于普通班学生,两者存在显著差异。这种情况表明:通过心理健康促进因素得到提升的体育教学活动实验班学生对人际关系敏感起到积极作用。学生在运动中能够较好地克服自我中心,协调人际关系。实验班学生经常参加经过特定设计的体育运动,因此其人际关系敏感问题较普通班学生少。另外,通过对实验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人际关系水平异常(14分以上)的比较,实验班学生组学生人际关系水平异常者2人,占总人数的1.81%,非实验班学生的人际关系异常者8人,占总人数的4.21%,以上结果也间接表明了体育运动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的积极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1)对我校学生不同群体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调查分析表

明,独生子女人际关系问题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农村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学生。由此,这两个学生群体应加强引导。

(2)经过有特别注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能促进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进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结论得出,在目前学分教育的教学环境下,不能只注重孩子文化知识的增加,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加之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相对比较孤独,在家里没有适龄孩子的心理倾诉和交流对象,只是通过电视、电脑、手機等,人际交流的渠道相对狭窄。因此,全方面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迫在眉睫。

2.合理建议

(1)借助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互动群。网络是最好的心理观察室,网络的私密、互动、快捷的特点恰好符合心理教育的需要和规律。学校心理教育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发挥网络特长,开展网上工作。当然,在班主任管理员的指引下,针对学生在网络上流露出的心理状况,对全校学生进行多次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为每届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以此跟踪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心理变化、心理困惑,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增加心理健康内容

体育老师要利用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来促进心理健康。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有不同的特点,也适宜于不同个性的学生。比如要经常进行接力跑、拔河、多人跳绳等集体项目的锻炼和球类教学,这样有利于在对抗比赛的过程中让学生慢慢地改变孤僻的性格,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相互交往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相互了解,相互交往的时间越长、密度越大,越容易产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参加游泳、单双杠、跳马等项目的运动,则会使学生在运动中不断地克服胆怯心理,学会团结互助,帮助学生形成勇敢、坚=毅、果断、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兼有健身和娱乐功能的有利条件,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发挥功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五洋.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M].甘肃日报,-09-12.

开放高校体育场馆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篇1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研究对象为江苏省淮安市8所大中专院校体育场场馆设施情况和对外开放情况。调查的学校有: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淮安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有关文件和文献资料, 并通过网络查阅, 下载国家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有关法规、文件, 重点阅读国内有影响的体育类期刊, 各体育学院学报, 以及一些政策文件和书籍, 这些文献资料为该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 首先对8所院校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获得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实践经验和观点, 为论文的研究内容和问卷调查设计打下基础, 同时利用每年一届“校长杯”乒乓球比赛, 就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观点、意见等进行访谈, 了解学校领导对此观点的一些看法, 为论文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践依据。

1.2.3 问卷调查法

在访谈的基础上设计问卷, 就8所院校的基本情况, 体育场馆设施数量的现状, 对社会开放时间、收费情况, 影响因素等, 进引调研。

1.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的数据, 通过Excel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1.2.5 逻辑分析法

课题组将采用归纳, 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 进行具体分工, 对所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推导出相应结论,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对策, 以及科学的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8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现状

2.1.1 场馆数量

据调查得知 (见表1) :在被调查的8所院校中, 室外的体育场馆如: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网球场每个学校都有。绝大多数学校都有综合的体育馆, 内设篮球、排球、羽毛球场地, 乒乓球房、健身房每所学校都有, 游泳馆较少。从对学校体育场馆满意度调查情况看, 有75%的教师和学生对体育场馆是满意或者比较满意的, 有25%的教师和学生对体育场馆是不满意的, 主要是对体育场馆的设施配备和服务不够满意。

根据问卷调查, 填答。该文调查了江苏省淮安市8所大中专院校, 其中体育场馆资源数量 (见表1) 。

2.1.2 对外开放的数量与比例

对被调查的8所学校中 (见表4) 有4所学校体育场馆都不同程度的对社会开放, 其中有50%的学校利用有偿开放和无偿开放相结合方式, 有2所学校的无偿向社会开放, 占25%, 主要是室外的体育设施。如: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 另外有2所学校不向外开放, 占25%。

2.1.3 对外开放的对象

在对8所学校调查中发现, 有87.5%学校对社会团体和个人开放, 有50%的学校对社会个人开放, 开放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周边社区个人、承办单位体育比赛、健身娱乐活动, 社会体育俱乐部, 都是有偿或无偿的开放。 (如表5)

2.1.4 对社会开放时间

调查显示有2所学校每天下午和晚上对社会开放, 有2所学校周六日下午对社会开放, 有2所学校不定期的对外开放主要方预约式单位包场的形式。

2.1.5 对外开放的形式

在开放的形式上, 有2所学校采用租赁的形式, 个人承包, 包期1~3年, 还有4所学校利用俱乐部, 办理会员卡, 健身卡的形式, 室内体育场馆对社会是有偿形式为主, 室外的场地对社会人员开放不受限制。

2.1.6 对社会开放的场馆

对外开放的场馆, 室外的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 室内的有健身房, 篮球馆、排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 一般室内场馆都有偿的向社会个人收取一定费用。

3 影响8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因素

影响8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因素 (如表6) 。

3.1 领导的思想意识

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 领导的态度占具主导作用, 在对部分学校的领导访谈中, 一些学校场馆对社会开放领导认为:学校属于事业性质的单位。不适宜进行对外开放收费, 再有就是担心体育场馆开放会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 造成体育设施的损耗, 增加维护管理的成本。还有社会人员、周边居民进入校园毕竟会影响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正常学习与工作。还有的领导认为:学校的体育场馆开放, 对社会、对学校是一件好事, 适当收取一定的费用, 对于部分体育设施过的维护、改造, 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收入, 减轻学校的负担。与此同时宣传学校的知名度都是大有益处。

3.2 场馆的管理问题

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问题一直困扰和制约着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的时间不能和学校教学、训练、竞赛相冲突, 学校的体育场馆首先要保证正常的教学需求和师生的健身需求。在完成教学、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前提下, 利用闲暇时间向社会开放。调查中发现随意更改开放时间一直困扰着锻炼者, 锻炼者来健身, 而体育场馆又遇到了特殊原因而不能开放, 从而影响人民群众的锻炼热情。在经营管理上, 经营理念落后, 经营管理单一, 缺乏“多元化”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 缺乏体育社会指导员。调查发现有80%的学校对社会开放的时间、价格、开放的一些注意事项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但在一些细节上还很不完善, 随意性很大, 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

3.3 安全问题

大量的社会人员进入校园, 会给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锻炼人群素质良莠不齐, 会给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带来了很大影响, 锻炼者在锻炼过程中, 出现一定伤害事故也经常发生。锻炼者来学校健身毕竟是在校园里发生的伤害事故, 学校不可避免要承担一系列责任, 国家法律对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出现伤害事故又缺乏完善的法律解释, 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 在《全民健身条例》中有关法律责任条款中也没有明确说明, 使得学校领导和场馆管理人员忧心忡忡, 存着重重顾虑, 导致部分学校热情不高。

3.4 信息不透明, 宣传力度不够

调查中发现, 绝大部分学校仍停留在等“米”下锅的被动状态, 体育场馆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是导致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各校的方法和理念都不相同, 开放的时间, 收费标准, 虽已确定, 但由于学校体育场馆特殊原因, 有的随意更改, 这些就会对社会开放带来不确定性, 会给锻炼者体育健身的热情带来严重挫伤。其主要弊端, 就是学校体育场馆对全社会开放没有建立一个网络平台, 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建立一个学校体育场对社会开放的信息资源库, 从而导致信息不透明。

4 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对策

4.1 转变观点, 加强政府政策的支持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 花钱锻炼买健康已成为一种时尚, 体育消费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经济消费体育产业之一。随着人类发展, 社会进步, 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 打破那种向国家等、靠、要的思想意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走在时代的前列, 同时还要加强学校同体育主管部门配合, 把学校的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落实到实处。同时还要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与分歧, 加大并落实对学校体育场馆的经费支持, 加大对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维护与管理。只有这样, 才能顺利推进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进程, 为社会提供更多公共服务, 实现体育场地的既有价值, 又能创造更大社会效益。

4.2 以网络为平台, 以市场为导向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体育消费, 全民健身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 体育场馆的开放与利用, 必须以网络为平台, 主管部门应安排专职人员参加到全民健身的信息化管理之中, 保持各学校体育场馆信息化畅通,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和收费标准。如:早晨、傍晚、节假日都要安排人值班与指导, 适当向社会开放, 以优质的服务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来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来校娱乐和锻炼。

4.3 加强体育场馆专一化管理

随着人们对体育健身的理念的变化, 人们对体育场馆的设施要求越来越高, 锻炼者来体育场馆强身健体, 还要享受体育锻炼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对于场馆管理者来说提出更高要求, 加强场馆“多元化”经营模式, 有条件可以尝试体育教学与场馆社会化管理分离。同时加强经营管理复合性人才的引进, 在资金运作, 服务质量上很下功夫, 另外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 还要加强全民健身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尽量做到每个项目配备1~2名体育健身专业指导员, 使每一个来锻炼者, 既能掌握体育锻炼科学方法, 又能在运动量、运动负荷的安排上, 做到循序渐进。

4.4 确实加强场馆的安全工作

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安全问题, 是制约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进程关键问题之一。从调研8所学校的情况看。各校领导把安全第一都放走首位。为了保证练习者的安全, 可以在运动场馆和运动设施上标注必要的警示语, 提醒锻炼者注意安全, 对到学校进行体育健身的居民, 学校可以为其购买伤害事故人身保险, 保证双方都放心, 为了防止社会闲杂混入校园, 可以凭借会员证或者健康证进入场馆进行锻炼, 同时要对体育场馆的设施, 器材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 以免练习者由于场地、器材的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性损伤。

摘要: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江苏省淮安市8所大中专院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进行调查分析, 对现有的配置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并制定出相应的方针和有效对策, 达到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场馆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 以及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 通过调研, 以期对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提出决策依据和参考意见。

关键词:全民健身,学校体育场馆,现状,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全民健身条列[Z].2009-08-30.

[2]闫海莲.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馆开放的现实困境与对等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5 (3) :26-28.

[3]雷缔训.体育产业经营管理[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4]张岩.体育经济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2.

[5]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6]朱志强.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规划管理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 :6-9.

[7]储亚娟.苏北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 2007.

[8]沈涛.江苏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D].2008.

开放高校体育场馆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篇12

自从“阳光体育”教学被提出来之后,引起了各大高校的重视,加大了高校学生健康管理的关注,加强健康体育教学的管理,以及加大了各大健康体育教学的宣传力度。由此可知,在对我国高校的阳光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并且对不良的教学管理现象加以改进和完善,可以让我国教育教学发展越来越好。

一、高校体育开展的管理工作内容

(一)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分析

在健康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高校的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就要对高校的实际情况、教师情况、高校的设施以及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深入了解,然后再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顺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社会对各大高校学生的需求。并且,这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更加有利于教学中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以及教学国力工作的顺利进行[1]。

(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分析

在健康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高校就要对学生的教学课程做出合理的安排,以及能够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规划,并且对高校之前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修正[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这样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收获不一样的知识。同时,健康的阳关体育也是对学生身心健康也是一种提升,并且能够让学生养成主动积极学习的能力,对他们的性格品质也有着积极的影响[3]。

(三)高校体育活动教学分析

在健康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好高校体育活动教学,高校就要加大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毕竟课外的活动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对学生有趣的课余生活的补充。并且在课外的阳光体育教学中,更能维护好生命安全,并且有效的科学指导更加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展[4]。

(四)高校管理学生的分析

在健康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好高校的学生管理,就要给学生合理的教学安排,让学生真正做到劳逸结合,在紧张疲惫的学习之余,让体育学习成为放松身心和解除疲劳的有利方式[5]。另外,高校的体育教学人员要具备一些专业的体育教学能力,能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专业和通俗的回答,这样学生也能更好的理解。同时,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人员在对高校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了解时,也要制定出科学和合理的管理方案,在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活动之后要对管理的制度进行细致化分析,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这样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才更加全面[6]。

二、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分析

(一)高校阳光体育管理概念

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其实就是高校在素质教育中,对高校体育的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提出的最新理念,也是为了更好地对阳关教学管理进行传承。其中,当代的高校阳光体育管理理念就是:(1)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激情,让高校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意识,这样更加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7]。(2)高校开展阳光体育教学活动,始终要以健康为前提,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运动习惯为主要的目的,这样更加符合阳光体育教学宗旨。(3)在高校开展阳光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让学生在教学中应当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要引导地位,这样使得学生得到更多的重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健康运动的习惯。(4)在高校开展阳光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观察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健康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每个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8]。

(二)高校阳光体育管理主题

在健康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中,要牢记高校阳光体育管理主题,就是健康、阳光以及快乐,这也是当今体育管理工作的一大目标,使得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更加的全面,并且也能够很好的应多那些影响管理工作开展的因素,例如:教育的政策、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校的教学设施以及教育的经费等等,这些作为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的师资水平以及完善高校的体育教学相关制度等等[9]。

三、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体能锻炼,有利于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开展

为了加强学生体能锻炼,促进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让高校学生的“素质教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另外,在当今高校大学生的体质测试评价中,参照体测数据可知,当代的很多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而且根据数据显示已经有明显的身体素质降低现象出现这让当今社会更加担忧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情况[10]。此外,就是高校大学生整体素质降低体现在:高校大学生的视力下降严重、亚健康情况严重以及体重超标人数增加等情况非常普遍。与此同时,在一些偏远的并且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他们会因为营养和发育不良的状况出现,就会引发一些可避免的疾病发生[11]。由此可知,让学生增强体质,就要多参与一些体育运动,这样就会有更多的青春活力。同时,在阳光体育的参与之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关注、理解以及关爱,这样可以让学生进行品质的培养,还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他们的积极生活态度以及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12]。

(二)营造更加和谐的氛围,有利于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开展

为了营造更加和谐的氛围,促进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就要在让学生在接受体育教学的同时,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和性格特点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营造更加和谐的氛围在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13]。另外,就是在开展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时,要让学生和教师一起遵从全新的教育理念:学生在教学中应当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要引导地位,这样更加能够推动整个阳光体育教学管理的开展以及有利于高校阳光体育教学的宣传,同时也能够鼓舞其他有兴趣的同学积极参与到其中,并且对整个周边人群也有着积极的运动影响作用[14]。由此可知,伴随着当前高校阳光体育教学管理的发展,阳光运动和关爱健康的运动宣传也越发多,让更多的相关教学工作者和教育管理人士更加重视在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管理工作,更加促进了其他学生和教师参与到阳光体育的行列之中。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制,有利于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

为了完善教学评价体制,促进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就要营造出一个更加阳光、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同时也要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教学运动,这样就需要制定出更加支持阳光体育活动的体系。另外,在当前的管理策略之中,要认真对教学的实施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方案,也是对阳光体育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制定出一套全新的合理的有效的评价方案。同时,在之后的教学体育运动的开展要制定一系列鼓励和评价体制:(1)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一直以来,在高校的阳光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中,最重要的教育评价体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这样努力地设定出有效的科学的体育管理效果评定机制。同时,高校的阳光体育教学体系应该做出合理的评价指标,例如:高校教师、高校管理员、体育课程、高校学生以及高校体育竞技,有效地对这五个指标制定出合理的有效评价标准,所以更加需要科学地完善评价体系。(2)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鼓励体系,就要对高效的阳光体育教学拟定出更加细致化的制度规章,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管理工作人员、学生和教师的责任心,并且能够促进管理人员更加积极地工作。同时,高校还可以运用阳光教学的特性来调起学生的主动和积极性,以及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四)增加学生体育学习热情,有利于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

为了增加学生体育学习热情,促进高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就要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教师教学乐趣化以及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行培养:(1)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且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之上能够为开展阳光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做好准备。(2)将教师教学乐趣化,这样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观察,并且能够将体育教学和娱乐进行结合,这样才能让阳光体育进行结合。比如:对户外运动的开展,并且这些户外运动的开展都非常具有吸引力以及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户外运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运动爱好是什么,教师爷可以明确了解学生在运动方面的特长以及性格特点,这样的相互了解可以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和体育学习发展特点,可以很好地对阳光的体育教学工作以及管理大力开展,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我们才能更加清楚地认知到阳光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开展的不足之处。同时,相关的体育教学工作者和体育教师更应该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针,在改善中让阳关体育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徐梅.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高校体育考核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29(22):2064-2065.

[2]徐泽民.“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管理改革的思考[J].运动,2014,12(08):115-116.

[3]张艳.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吉林大学学生群体活动开展现状与分析[D].吉林大学,2014,293(28):314-365.

[4]田春娟,刘志红,王安军.“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普通高校开展啦啦操教学的思考[C].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5,28(10):113-115.

[5]唐克己.山东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15(11):102-103.

[6]胡桃,张占平.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江苏高校体育开展现状调查分析[J].科技信息,2011,14(28):211-212.

[7]李春田.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开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资讯,2011,12(20):239-239.

[8]王文丽,刘春明,黄跃华.“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0(4):423-426.

[9]孙兰.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和谐发展之我见[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57(25):102-104.

[10]朱石燕,周倩怡,陆华忠.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的构建与有效开展———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6):119-111.

[11]刘海燕.“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J].贵州体育科技,2013,12(12):169-172.

[12]唐艳婕.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若干问题与优化对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13(06):254-255.

[13]郝刚领.“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成绩评价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5(05):129-131.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下一篇: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及教育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