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的生命力

2024-12-07

中式英语的生命力(精选12篇)

中式英语的生命力 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英语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通用语言。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对英语的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受到汉语表达方式、搭配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中式英语的出现可以说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中式英语的研究始于英语语言史专家Serjeantson的论著《英语中的外来词历史》 (1935) 仅有70年左右的历史。此后国内外众多学者纷纷着手研究中式英语, 李文中在《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中称“中式英语是一种畸形语言现象, 将随着英语的普及和中国英语使用者的自我审视而逐步减少或消亡。”[1]沈泽玮在研究中发现“老外认为中式英语幽默应保留。”[2]张薇认为“中式英语也有生命力。”[3]杨国旺根据网络词汇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4]。黄路探究了中式英语的语音特点及其成因[5]。美国作家琼平卡姆在《中式英语之鉴》中十分系统地探讨了中式英语这一非常普遍的现象, 朱麟在图书《汉语语音对中式英语语音影响的研究》 (2011) 中分析了汉语语音对中式英语发展与形成的影响。然而却鲜有学者针对中式英语的“生命力”这一对象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结合中式英语发展的两面性特征, 首次为“中式英语的生命力”及其“魅力生命力”、“顽固生命力”等两面性下定义, 深入探讨它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对时代的意义, 并提出英语学习者对待中式英语应持有的学习态度及策略。

1 为中式英语“生命力”及其生命力两面性下定义

生命力, 就是维持生命活动、生存发展的能力。中式英语, 是由于中国人对英语的学习受到汉语表达方式、搭配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其生存、发展的能力即中式英语的“生命力”。Lado在1957年提出的“对比分析” (Contrastive Analysis) 中认为“根据学习者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 并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母语相关联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去, 产生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6]正向迁移, 对于国人而言就是指汉语和英语的相同之处对学习英语带来的积极因素, 而负向迁移则是指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对英语学习所引起的消极因素。由此可见, 中式英语的“生命力”可根据汉语在文化迁移过程中产生的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划分为“顽固生命力”和“魅力生命力”。

2 中式英语的“魅力生命力”

2.1 观其发展

《人民日报》于2010年11月10日在头版头条发表《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文, 因标题"新潮"而在网上引起热烈反响, 美国《纽约时报》报导中国网络流行语"给力"一词已得到官方认可, 并且被"翻译"成了英语"gelivable"。"gelivable" (给力) 一度成为该年度网络热词。一时间, 舆论对以“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见) 为代表的中式英语出现了大批的叫好声。随后“sprother”春哥 (网友对李宇春的称呼) 、antizen蚁民、togayther终成眷属、don’train动车等典型的“中式英语”出现并被广泛传播。2016年12月4日, 《21st Century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Review》就曾发表“Chinglish is having an impact on Global English”的文章来专门探讨中式英语。报道的中文导语对中式英语的出现及发展持积极而肯定的态度, 称:“业内人士指出, 中式英语作为一种‘变种英语’, 是促进英语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使得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显著。”新华社报道称这是“中国式幽默丰富了英语”——而这体现的恰恰是一种创新的中式英语。德国人奥利弗·瑞克对也中式英语持看好态度, 将其称为“英语字典和中国语法邂逅的美妙结晶”。

2.2 究其原因

1) 思想开放

随着社会宽容度加大, 新事物不断出现, 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 追求个性之余开始注重自身对事物的自由选择。自然而然地, 他们对喜闻乐见的事物持欢迎的态度, 对枯燥陈旧的食物持反对的态度。舆论开放, 人们思维更加活跃各抒己见, 中式英语逐渐成为年轻人表达丰富情绪的渠道。南非世界杯期间"给力" (gelivable) "不给力" (ungelivable) 已经成为众多中国球迷网民的口头禅;网友们巧妙表达对动车票价偏高的不满情绪, 也根据中英文谐音为动车组取英文名字“don’train”, (don’t不要+train火车→don’train动车) 等。

2) 教育水平提高

随着国内教育水平不断上升, 中国国民接受教育的数量、质量都有显著提高。2009年英国文化协会研究报告显示, 具备英语“说”能力的中国人数每年以2000万的数目在增加。而正是懂英语的人的增加, 那种将本国的文化、语言传统和英语结合, 也便成为自然之事;诸如long time no see (很久不见)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人山人海) 这样言简意赅、富有趣味、有可读性且具备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式英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3) 现代媒体的发展传播

伴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年轻人活跃在环境相对宽松的网络舞台上。新媒体互动性与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大大加速了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播, 突破原有限制后的信息传播速度使得许多能够大众共鸣的热词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大面积共享。2005年, 21岁的李宇春获得“超级女声”比赛全国总冠军, 联想丰富的热心网友为她造词“sprother” (spring春, 春天+brother兄弟, 哥哥→sprother春哥) , 该词在一夜之间得到众多网友的青睐, 可见新媒体的发展对中式英语的发展与传播意义非凡。

4) 探其趋势

中式英语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被拒绝、嘲讽到被细细品味、欣赏的漫长过程。最早我们视中式英语为语法错误、胡编乱造, 拒绝这种由于初学者“英语水平低”衍生的产物, 如“American Chinese not enough” (美中不足) ;后来中式英语因其自身具备的“魅力生命力”而得以生存, 甚至在国外一些特殊场合也被巧妙运用。如No zuo no die (不作死就不会死) 、You can you up (你行你上啊) 等。再到如今,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影响力增强, 中式英语 (Chinglish) 的内涵被不断丰富和发展, 也便有更多的中式英语成为外国友人生活和工作中脱口而出的习惯用语。

3 中式英语的“顽固生命力”

3.1 汉语产生的“负迁移”

研究表明, 中国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中式英语思维过浓的问题, 缺乏对英语语法、句式的把握, 甚至使其纯正的英语习得发生了方向性偏移。

以下为前人学者在日常英语写作中对于惯见中式英语与正确表达方式之间的比较:

中式英语语句“Welcome to ride Line 52 Bus”正确表述应该为“Thank you for riding Bus Line 52.”

中式英语语句“Welcome to take my taxi”正确表述应该为“Thanks for taking my taxi.”

残疾人厕所, 正确表述应该为“Public toilet for the disabled”, 而中式英语习惯性表述为“Deformed man toilet”变形的人厕所。

小心碰头, 正确表述应该为“Watch your head”, 而中式英语习惯性表述为“Carefully meet”小心翼翼的见面。

通过上述生活中惯见的中式英语表达方式分析, 不难看出中式英语表达在双语公共告示方面的错误很是容易产生难堪和笑话。这是由于汉语与英语之间产生差异时, 中式思维对英语学习的顽固冲击所引起的干扰和影响。

3.2 顽固生命力

纵观其发展历程, 初期时中式英语的发现和消失几乎在瞬时之间。曾和国外友人聊谈的时候, 听他提及在机场候机时和机场工作人员有过的生动而有趣的中式英语对话, 可间隔没有多久当他再次候机和同一个工作人员刻意聊谈时, 发现那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已经被换成正确的表达方式, 少了很多的沟通乐趣。也许恰恰是国外友人对中式英语的发现让国人开始重视对中式英语的纠正和清理。尤其是近年, 随着国内承办各类国际性博览会和诸多国际赛事的增加, 使得外国友人出现较多的大城市都开展了对各种中式英语标识的全面更正工作[7], 但是中式英语仍因其“顽固生命力”以负隅抵抗之势在批评指正中不断“成长”。

3.3 中式英语的“幽默感”

2000年2月, 德国人纪韶融第一次来到中国。看到出租汽车上的“别忘带走随身物品”, 英文是“Don't forget to carry your thing”。这句英文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别忘记带走你的小弟弟”…… (原文应该是“things”, 因为少一个“s”, 句意很容易被理解为一个黄色笑话“别忘记带走你的小弟弟”) 。虽然纪韶融在博客首页声明:不规范英文是英文字典和中文文法结合的奇妙产物。这是热情的体现, 而不是嘲笑!”但也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 外国友人这种对中式英语的“包容”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乃至在国际环境中树立正面的大国形象究竟有多少好处。出租车上“别忘带走随身物品”的公示语, 显然是为了提醒乘客不要落下东西, 体现中国城市的良好形象, 却极可能产生误导变成笑料招来嘲弄, 这样的中式英语实在无法起到文化桥梁的作用, 反使得是民族文化和国家形象受损。

3.4 应对态度

对于中式英语的“追捧”, 作为猎奇, 作为语言研究, 都是无可厚非的, 但不能盲目追捧, 在英语学习中一味追求原原本本的“中国味道”, 单单只为了“弘扬”中国优秀的语言文化而去生搬硬套产生中式英语, 那就非常有可能在学习中式英语的道路中走偏, 因此我们需要客观对待中式英语, 要知道“学外语主要是为了国际间, 而不是国人之间的交流。”[8]。

4 结束语

汉语和英语在语言表述、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随着英语学习的普及, 诸多英语学习者由于中式思维、英语基本功不扎实等原因极易导致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的产生不可避免地在语言表达的不同层面大量存在。但就实际而言, 我们对中式英语的存在也应该持有更为包容的态度, 尤其是在各种非正式交际场合。一方面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使得中式英语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善待”他国文化, 取他国文化的精华, 丰富自身内涵;另外一方面中式英语的客观存在对绝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而言, 是一种中介语, 是语言学习的必经阶段, 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世界, 也更加体现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对扩大不同国家间的非正式交往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时对通过语言方式展示大国形象也具有非常的重要意义。

摘要:中式英语 (Chinglish) 为汉语影响下所衍生的产物, 其在对英语学习与表达产生顽固冲击的同时, 也伴随着趣味性、实用性、传颂性, 并形成真正英语, 鉴于此, 提出中式英语生命力的概念, 结合中式英语发展, 从生命力的两面性来剖析中式英语, 即“顽固生命力”的弊端与“魅力生命力”的价值。立足当前发展较好或不被接受的各种中式英语, 探讨其生命力的“两面性”对学习者在英语各方面学习的影响, 提出系统规范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式英语,生命力,两面性

参考文献

[1]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4) :2-18.

[2]沈泽玮.老外认为中式英语幽默应保留[N].联合早报网, 2007-02-11.

[3]张薇.中式英语也有生命力[N].青年周末, 2009-09-16.

[4]杨国旺.从网络词汇的产生演变看其发展趋势[J].河南农业, 2009 (1) :60-61.

[5]黄路.中式英语的语音特点及其成因[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9 (6) :134-137.

[6]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7]田文.城市英语标识统一刻不容缓?[N].21世纪报英语教育周刊, 2009-09-14.

[8]张毅.谈标准英语、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J].集美大学学报, 2004 (3) :72-76.

中式英语的生命力 篇2

中式英语的特征及形成原因探析

中式英语,因其半英半汉,不英不汉,被琼・平卡姆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本文旨在探究中式英语的本质特点及其形成的内在原因,并通过剖析中式英语的两个重要表达层面:词汇和句法,总结出其有规律性的特点并分析出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作 者:吴长青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刊 名: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ADULT EDUCATION INSTITUTE年,卷(期):14(2)分类号:H31关键词:中式英语 汉英翻译 表现及成因 解决方法

浅析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 篇3

【关键词】汉译英 中式英语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87-02

一、引言

在汉译英中,译者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明明我的词汇、语法都是正确的,为什么译文读起来这么别扭?一点也不地道。”这是因为译入语通常不是译者的母语,虽然译文从语言角度来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常常不为母语为英语的人理解,这就是所谓的“中式英语”现象。对于正在学习汉译英的学生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译员来说,如何避免中式英语,使译文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本文将针对“中式英语”这一现象,分析其表现及成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二、中式英语的定义

英汉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在语音、语法、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在学习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时会遇到许多困难,犯很多错误。在中央编译局和外文出版社做过八年译文修改工作的美国翻译专家Joan Pinkham在《中式英语之鉴》中曾对中式英语下过定义:“所谓的中式英语就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称其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1]这种英语大多不合英语语言规范和文化,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往往是不可理解和不可接受的。

三、中式英语的表现

1.词汇层面上的中式英语

在汉译英中,词语的语义重复和搭配不当是译文在词汇层面最常出现的两大问题。语义重复指的是译者按照汉语原文逐字翻译成英语,译文中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多余的重复的词。例如,将“人们的生活水平”译成“living standards for the people”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语。因为“living standards”只适用于人类。诸如此类的多余的词是比较容易被译者发现并接受,而词语的搭配不当则不易被译者及英语学习者发现并信服。

Eugene Nida认为,不少母语为非英语的译者译出的东西即使单词、语法都是正确的,但他所译出的某些词语组合在英语中也是不被接受的。[2]对于汉语为母语的译者来说,一个英语词究竟能不能和另一个英语词搭配并不是自由随意的。在翻译时,不能过分拘泥于原文的字面意思去翻译,也要考虑到英语词语的习惯搭配。很多人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过分依赖原文词语的意思,不敢跳脱出来,对于词汇的深层含义和用法并不深究,按照中文原文的顺序将英语单词直接替换。这样译出的文章晦涩难懂,势必成为中式英语。

2.句子层面上的中式英语

在句子结构方面,英语重形合,强调句子的形式和结构完整。并且有丰富的连接词来体现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汉语重意合,句子意思主要依靠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来确定,强调句子的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中英两种语言在句式上的差异要求英语学习者在汉译英时,要敢于打破原文的结构和顺序,按照英文的结构和顺序重组,这样才能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如在汉语中可以说“中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公务员考试”。很多同学翻译的时候就会译成“China ha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take civil exams every year”。这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语。与英语相比,汉语主语意识相对淡化一些,表现为汉语无主语现象较为普遍,而英语中除了祈使句外,几乎所有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语。因此将原文的“中国”译成地点状语,将“成千上万的人”译为主语,句子就会译为“In China,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take civil service exam every year”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四、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1.思维方式的差异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向另一种文字的转化,同时还表现为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中式英语是汉语思维与英语形式的混合体。由于英汉逻辑思维顺序不一样,中国学生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虽然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掌握了语法知识,有的人的语法甚至比母语为英语的人还要好。可绝大多数学生不能用英语自由的交流。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没有学会用英语思考问题。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英语带有中文语音、语法结构的特点,也就是中式英语。

2.母语的负迁移作用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Robert Lado在在他的著作《跨文化语言学》中提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广泛地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去。[4]这种“迁移”又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英语学习者会很容易记住与母语形式相同的英语,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相同之处对学习第二语言带来的积极意义就是所谓的“正迁移”。但是,中国学生常常会忽略英语名词的单复数以及动词时态的变化。这是因为我们的母语中没有名词单复数和动词时态的变化。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差异对第二语言学习所引起的干扰就被称为“负迁移”。大部分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总是会不自觉地代入汉语在词汇、语法以及表达方式上的特征,造成了中式英语的出现。

3.东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赖以传播的物质表达形式。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通过汉英语言反映出来,从而导致了中式英语和标准英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支。[5]如果英语学习者不了解英美文化和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就无法掌握语言的内在精髓,不仅无法交流,甚至会造成对方的误解。例如,不同的国家在数字、颜色、宗教方面的文化差异很多,中国著名的白翎钢笔到了英国变成了滞销产品,究其原因在于它的译名“white feather”。因为英国有句习语“to show the white feather”,意思是临阵脱逃,“white feather”意为胆小鬼。可见,不了解英美文化不仅会造成中式英语,甚至会导致文化冲突。

五、克服中式英语的对策

1.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

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习惯用法和表达方式差异的了解,也是我们学习英语语言的一大障碍。因此,找出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十分重要的。不能把汉语的习惯性表达方式直接搬到英语的语境中去。要想克服中式英语,必须了解中式英语。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才能得以改正。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要谨慎选择词汇,注意单词间的搭配。这是可以有效规避中式英语的途径之一。其次要力求在表达上符合英美人的习惯。中式英语译文通常过于依赖原文,造成译文的可读性差。再有就是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如词性转换、增此法、减词法、转换词序、断句、主被动的相互转换等等。

2.了解西方文化传统,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大部分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英语,英语学习的内容无外乎是机械地背诵单词和语法,忽视了文化元素的吸收。英语学习者应该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培养英语思维方式。阅读是语言输入的最佳途径。可以选择一些英文报纸杂志来阅读,因为其中的语言用的是最原汁原味的英语,词汇也是最新最流行的甚至是自创的新词,有些甚至在字典里都查不到。此外,还可以多听一听英语广播、英语歌曲,看一看英语电影,多跟读、多模仿。英语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模仿式的学习,从语音语调到遣词造句都要模仿,模仿的多了,对母语的依赖性自然就少了,渐渐就能培养出直接使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中式英语自然就少了。

六、结束语

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汉语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已经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会不自觉地将其应用到英语中,造成中式英语的产生。具有中式英语特征的译文晦涩难懂,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不仅给阅读译文的读者带来困难,还会给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带来障碍。所以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学习,培养用英语思考问题的习惯,尽量减少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再有要多读多看多听英语语言材料,多学习西方的风土人情,将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文化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尽量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让翻译真正发挥其文化桥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Pinkham, Joan.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 Nida, Eugene 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Leiden: E J. Brill, 1969.

[3] 李建莉.英汉思维差异对大学生英语翻译的影响及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18(3): 61

[4] Lado, Robert.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 [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7.

中式英语的成因分析 篇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是息息相关的。但是中英文化差异对于中式英语来说只是一个前提,并不足以致命。 由于文化的不同,习惯所导致的使用者使用的一些词语和句子不符合语法规则。比如:中国人平时陈赞对方是会说:“你好漂亮啊﹗”,对方会回答说:“哪里哪里”,英文翻译过来就是—you are so beautiful ﹗—where.这就是由于中国人谦虚的文化习惯所造成的语言差异。文化的差异最佳的表现形式就是语言。再如,汉语中的“上哪儿去啊?”和“到哪儿去啦?”这样打招呼的话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 和Where have you been?用这两句英语来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所以说文化观念不同,双方交流起来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们有我们的语言习惯,他们有他们的交流方式,有时候可能会因为这小小的表达引起大大的误会, 双方都没有错,只是文化观念不同。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为了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能更好更快的理解或者被英语母语的人所理解,在学习和使用的同时会混入中国文化风格,会加入汉语的语法特点,这样就形成了中式英语。

二、中英思维模式的差异

思维模式的差异一方面体现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英语中比较注重抽象思维,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是英国人所擅长的。中国则偏向形象思维,喜欢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用形象的表现手法描述抽象的概念。英语中常常使用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概念,给人一种虚化的感觉。所以我们平时在翻译的时候忽略这些要素。怎么翻译都感觉不是很地道。比如:“brutal frankness”这个抽象的名词词组,直译的话就是“近乎冷酷的直率”,具体一点就是 “忠言逆耳”。思维模式的差异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形式逻辑与辨证逻辑。中国人和英国人在一方面来说一个是感性的一个却是理性的。感性的人思考问题则会用辨证思维去判断, 理性的则是注重形式逻辑。在语言表达上,英国学习者及其使用者会用各种词义虚化手段把句子连接起来,而汉语中则是很少用虚词,汉语使用者只是把句与句之间用连词连起来,让读者体会其中的内涵。以上思维上的差异使得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有结合英国人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去翻译文章,从而形成了中国式的英语。

三、中英语言习惯的差异

语言习惯的差异表现在最基本的语法知识上,比如我们经常说的一句,“我非常喜欢它——I like it very much。”按照中国人的语言习惯翻译出来则是 “I very much like it ”这样逐字逐句翻译。其实美国人也能听懂意思只是觉得拗口,如果对方把这句话翻译成中文 “我喜欢它,非常”,其实我们也能听的懂意思,也会觉得奇怪,不地道。从这个例句我们就可以看出,标准的英语表达是把结果放在前面,后面再放状语,然而中文却相反。再比如,中国人因为睡觉而迟到,给上司报告是会说:“很抱歉,我因为晚睡所以迟到了,”西方人则是注重结果,然后是内容,他们的对话总是言简意赅,在最短的时间内听到最准确的内容。因此也就有了西方人在口语上就不注重语法,而是省略一些动调词for example,what up?这些。如果我们不在他们的语言环境中好多口语化的东西我们是没办法理解的。而中式英语的形成就是由于这些原因。

爆笑中式英语 篇5

其中Chinese English就是Chinglish,是用中式的语法和英式的词汇组合成的,属于语言不规范使用。而China English指的则是中国特有的东西,是允许存在的。比如“饺子、功夫、气功、阴阳”等词,都用音译进入了英文词典。

给大家看看一些搞笑的Chinglish,笑笑就好,可千万别“学以致用”哦!

1 . You ask me,me ask who? 你问我,我问谁

2 . Heart flower angry open. 心花怒放

3 . Chickens That Did Not Have Sexual Experience 童子鸡

4 . Four Glad Meatballs 直译:四个开心的肉球 被用为:四喜丸子

5 . Wash after relief 用过请冲水 解释:中国的厕所光冲(flush)不行,居然还要“洗”(wash)!

6 . One car come,one car go,two car pengpeng,one car died! 关于一场车祸的描述

7 . Horse horse tiger tiger. 马马虎虎

8 .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9 . How are you ? How old are you? 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

10 . You have seed. 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 Brothers!Together up! 你有种,我要给你点颜色瞧瞧,兄弟们,一起上!

11 . Dragon born dragon, chicken born chicken, mouse“s son can make hole!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12 . Go past, no mistake past.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13 . As far as you go to die. 有多远,死多远

14 . We two who and who? 咱俩谁跟谁?

15 . people moumtain people sea 人山人海

16 . No three no four. 不三不四

17 . Know is know, noknow is noknow.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8 If you want money,I have no;if you want life,I have one!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19 . watch sister 表妹

中式英语的生命力 篇6

1“中式英语”的定义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既不符合英语语法又不符合英语惯用法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换言之,它是一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

2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2.1 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由于中西方地域、民族、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模式和规则。产生 “中式英语”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只转换了语言形式,而忽略了思维方式的变换。在中英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我们往往受到中文的干扰,套用中文的模式和规则,忽略了英语的模式和规则,形成了错误的翻译。

2.2 传统的英语教学法

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注重于语法和单个词的讲授,缺少语境的联系,从而导致学生在将两种语言转换时,习惯一一对应,逐字翻译。这也是导致 “中式英语”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3.1 词汇使用不当

中国的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会用英语进行思维。在输出的过程中只是根据头脑中所要表达的汉语概念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英语词条机械地套用。事实上,英、汉两种语言在语义与用词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忽略这些因素,必然导致用词错误。如:很多钱(误:many money 正:much money),开灯(误:open the light 正:turn on the light),这些错误都是把汉语中的搭配习惯错误地用在英语当中,造成了搭配不当的问题。另外,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教师习惯在教授过程中,偏重语法和单个词汇的讲解,而缺少语境的联系,造成学生在使用单词时比较习惯一一对应的翻译,而造成了错误。如:这个面包味道很好(误:the taste of bread is good 正:this bread tastes good),他很容易生气(误:He is easy to get angry.正:He gets angry easily.),例句中的“taste”,就是由于教师只解释这个词的意思是“味道”,于是学生就只是凭借已有知识套用,用了介词“of”,却不知这个词在此种情况下,用作动词要更为精准。

3.2 句法错误

英语造句强调形合,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常用关联词连接起来,注重结构完整,注意以形显义,以此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汉语则强调意合,词语和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都是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因此,受汉语习惯的影响,很多英语学习者在书写复合句时,常常缺少关联词,而只是简单的将句子罗列出来。如:这位老人能听不能看。(误:The old man nearly could hear everything, he could hardly see a thing.正:The old man nearly could hear everything, but he could hardly see a thing.)这就是英语学习者容易在作文中所犯的错误,将两个句子仅用逗号隔开,没有出现任何表示逻辑关系的连接词,这充分反映了汉语的句式习惯,却违背了英语的句式习惯。

3.3 语篇方面

英语注重理性,重视形式逻辑和分析思维,思维方式为直进式。而中国人则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思维方式为螺旋式。于是反映在文章上,英语作文的组织方式通常用演绎式,常常把主题句放在句首,每段都有且仅有一个主题,然后扩展句紧紧围绕这个明确的主题,层层论证或说明。而中国的文章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的影响,文章表达方式含蓄,通常用归纳式,开篇一般不点题,往往经反复论证解释后才将重要的信息放在文末讲出来。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所导致的语篇差异使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文章内容前后不一致,层次不清,篇章缺乏逻辑性。如:(在要求学生按主题句“There are various activities we can have in our dormitory”写一个段落时,出现了以下的句子: There are eight people in our dormitory, we are come from different places. Some people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some like singing, some like sleeping. )在这个例子中,存在着严重的连贯和内容方面的错误。首先,本段缺乏必要的过渡词,比如,可以在第二句三个分句句首,分别加入“First ,” “Second ,”“Third”之类的表示次序先后的副词。其次,例子中的首句虽然是介绍寝室成员,但次句子与中心句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应该直接删除。

4 如何避免 “中式英语”

4.1 培养和建立英语思维

针对“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大学英语教育者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使学生逐渐形成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这样就能减少或避免“中式英语”的使用。

4.1.1 加强英语文化教学

文化主要用来阐释人们的行为、语言、信仰和思维方式等,它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纳入大纲中,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对英语输出的影响。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先导入西方背景文化知识,并着重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意识到英汉两种文化对语言的不同影响。在讲解课本例句时,应注意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习惯用法。通过对比,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避免从本国语的角度寻找对等规律, 消除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误解。同时,让学生背诵一些常用的名言警句,使其能在写作中恰当地应用。这种不断的积累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知识结构,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文化沉淀,从而在使用的过程中运用自如。

4.1.2 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形成英语思维并非一蹴而就, 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营造出语言环境。

在听力方面, 应鼓励学生多接触原版的英文音像、广播材料, 比如VOA、BBC等地道的新闻广播。让学生在真切的语言环境中吸收英文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在口语方面, 可以采用交际法, 增强英语语感。在口语课堂上,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如情景对话、即兴演讲、交替传译等, 让学生能够在轻松和紧张的状态下都能够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课堂外,可以多组织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命题演讲比赛等,人人参与,营造一个大的语言环境。

在阅读方面,应加强泛读和快速阅读的训练。泛读时不能只要求理解语言材料的内容, 还应注意其中的语言现象, 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开始学生可以多读双语材料的文章与书籍,然后读原著,并要求在阅读中习惯作笔记,记下英语的经典句形句式,并在读完原著后写读书笔记。这种阅读与写作并用的练习方法有利于培养直接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

4.2 改进传统英语教学方式

为了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水平, 避免中国式英语, 很有必要从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即由传统强调语法转换到重视词汇的教学模式。词汇讲解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讲解词汇时,要增加词汇语体色彩、结构属性方面的介绍;设法将特定词汇的讲解与相应的语境发生联系,尽可能多的给出例句,并采用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交互传译方式,帮助学生能够将该词运用到正确的语境中;尽量减少英语词汇与母语词汇之间直接建立联系或用汉语解释新词,而应该用学生学过的词汇去解释新词。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对学生不同阶段所学的词汇进行整理,以成串成群的方式帮助学生产生联想,鼓励学生使用新词汇,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总之,“中式英语”是师生乃至学者们需要共同努力去解决的一个问题,要完全解决“中式英语”问题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积极采取正确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学会用英语去思维。

参考文献

[1] 樊新志. 试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9(3)

[2]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4] 连淑能. 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7).

[5] 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6] 马庆林, 季建芬. 中式英语”成因之认知分析 [J]. 西北大学学报, 2003, (11).

[7] 朱旬萍.“中式英语” 写作成因及避规 [J].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8, (9).

浅谈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 篇7

关键词:英语写作,中式英语,思维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 随着英语各类能力测试考试书面表达部分分值的不断提高, 英语写作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国教师与学生的重视。然而, 目前多数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不容乐观。应该说, 经过中学阶段六、七年的英语学习,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法, 但为什么组成篇章的能力却非常有限呢?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走出中文表达的思维模式。因此, 要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写出地道英语, 避免中式英语是至关重要的。

二、中式英语形成的原因

首先, 由于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含义时习惯通过背诵该词的汉语解释, 而不是直接在阅读中理解或记住英语释义, 那么受汉语思维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没有真正掌握英语词汇的内涵, 不会根据说话场合灵活选用适当的词语进行准确的表达, 于是就出现了照本直译的中式英语。

其次, 由于不了解英美文化和习俗, 且受到本族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 学生常常无法掌握语言的内在精髓, 只能从本族语言出发, 说出或写出不地道的英语。因为, 英语重形合, 句子各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靠关联词来直接标示, 句子结构比较严谨但缺乏弹性;汉语重意合, 句字各成分之间靠隐性连贯、逻辑关系和叙述的事理顺序来间接显示, 不用或少用关联词, 句子结构比较松散却富有弹性。在英语写作时, 如果局限于汉语思维, 句式单调、乏味, 缺少连贯性, 一连串的简单句或雷同的复合句就会与地道英语格格不入。

三、避免中式英语的方法

首先, 努力克服母语思维干扰, 培养英语思维模式。

中国学生要想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除了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外, 还要按照英语的特点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 加强自身对英语的掌握, 尤其要培养英语语感。要快速提高语感, 就得注重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为了避免把汉语的语法、句型等生搬硬套到英语中去, 就要注意训练模仿能力, 而阅读恰恰有助于模仿。在选择阅读材料时, 应该选择一些符合真实生活的英美作品, 可以说这些作品是了解其社会文化背景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另外, 英美影视作品也是一个可以给予我们很大帮助的有力工具。我们在闲暇时应有意的关注英语影视作品。

其次, 注重吸收英语文化。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语言、文化与翻译》一书中指出:“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词义、习语含义的影响如此带有普遍性, 以至于在不仔细考虑语言文化背景的情况下, 任何文体都无法恰当地加以理解。”异域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 它包括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思维方式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 阅读不同的英语报刊, 涉猎各种形式的外国文学作品等多种渠道了解外国文化, 这样就可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接触英语文化, 进而培养对英语文化的认知能力。

另外, 加强语篇训练, 熟悉各类写作文体的结构要领。

一般来说, 英语的写作包括连词成句、连句成篇、谋篇布局等三个步骤。所以, 仅仅做到句子的准确和得体, 还不能成为一篇好的文章。我们还必须对语篇的整体结构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段落的统一性是段落写作的最基本要求。一个段落只能有一个主题, 其他的所有事实、例子、证据都应服从于同一个主题。通过有机地将与主题相关的细节句编排在一起, 可使文章更明确、中心更突出。而连贯性则是段落的灵魂指段落中各句前后衔接合理、条理清楚、通顺连贯。此外, 要熟悉各种文体结构要领这是提高写作能力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应用文如日记、书信、请假条、电话留言等要熟练使用。还要系统地分别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其他文体进行训练。实践证明通过针对性较强地写作训练, 在用英语进行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时, 就有话可说就不会先打汉语腹稿然后机械地翻译成英语, 进而能成功地避免使用中式英语。

四、结语

培根说过“写作使人准确”。作为锻炼思维、复习听读所获语言素材, 化语言知识为技能的英语写作, 是学生学习地道纯正英语, 学习英语特有表达方式的最佳途径。写作最能使人感到英语学习上的不足, 也最能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 因为写作能力是人们用来衡量英语水平的最终标准。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尤其在写作中, 如果强化语言基本功和写作技能的训练, 注重遣词造句能力的提高, 鼓励学生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思维模式,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 为写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地道英语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文中.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4) .

[2]苏琪.英文写作中“中式英语”的成因、特点及解决对策[J].教学与管理, 2007 (2) .

[3]Eugene A.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董莉荣.“中式英语”的受制因素与对策[J].语言文化教育研究, 2001, (3) .

中式英语的口译应对策略 篇8

(一)思维与口译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基本认知和反映,以及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及感性认识的结果和过程。通常来讲,人们会通过大脑中所储备的记忆知识,综合运用、分析、理解、判断和推理关于客观事物的印象并加工,以试图发现其中的关联和主旨特征。在生物界的交际当中,并不是仅有人类才具有思维,同人类基因具有很大相似性的黑猩猩也具备简单的初级思维,但是却不能像人类一样,通过复杂的大脑结构系统建立起一个从低到高,数量、知识、类别等分门别类的认知系统。思维模式是人们在思考的时候不自觉地使用的种种不同的思想方法,其方法会根据人们从小的生长环境、接受的教育程度、本身的思维特征和其个体差异的变化而变化。

口译活动通常出现在交谈双方使用两种不一样的语言时,是一方为了能同另一方更加顺畅和有效地交流而使用的交流方式。口译的出现通常伴随着不一样的文化碰撞。由于是面对面的即时交流,因此口译活动具有一定的即时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又因为在口译活动中,我们交流的内容和范围往往不会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因此口译活动又具有相当的综合性的特点。无论是口译活动的什么特点,由于会受到译者思维方式的限制,都会影响并决定着口译活动的质量以及翻译的最终效果。

(二)中西方思维模式

环境的不同导致了文化的差异,而文化上的差异又形成了多变的思维模式上的不同,思维的特征决定了各个民族人民在思维模式和为人处事上的不同。简言之,地理环境、经济制度和哲学思想是导致思维方式不同的重要原因。

由于文化的差异,中西方的思维模式具有极大的不同,从文字上来看,中国的象形文字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中国人是一个更适用倾向于形象思维的民族,通过具体的形象符号和图画来表达一种相对于抽象的意义,亦或者是用形象的图画来反映并表述客观事物。通过文字,例如“山”“人”“日”等简单的文字,都能够形象地表达出古人对于形象思维的运用。甚至在现如今,词语“手扶梯”“高跟鞋”等,都能形象地表述某一样东西的性质或者特征。然而对于英语民族而言,抽象思维相对于具象思维更契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英文单词是由字母拼接而成的,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因此在英文的遣词造句上,词缀的增加也就显得比汉语更让人感到具有抽象性。

二、中式英语与口译活动

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式英语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方面面影响着中国口译工作者的工作和语言翻译过程。我们可以将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中式英语按照“低级”“中级”或者“高级”等不同的中式英语类型分类,以表示该种类中式英语是初级英语学习者还是高级英语学习者所犯下的,又可以根据“语言类型”和“文化类型”两个层面来分析。本文通过“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来分析中式英语在口译活动中的现象,并试分析中国式英语现象同中国式思维模式之间的关系。

中式英语在口译活动中的体现:

(一)词汇层面

英汉语两者之间很大的一个区别在于语言的简洁性。英语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其语言的简洁性相对于汉语而言十分明显。然而在汉英的口译过程当中,由于中式语言表达的习惯,导致人们经常会说出多余的名词、动词或者修饰语。

1. 名词的赘余

由于思维方式的影响,汉语常常将比较抽象的内容进行更为具象化的表达,比如在政治活动当中常说的“为了加快我国经济改革的进程”以及“在经济贸易和各个领域当中”,在口译翻译过程中很容易被翻译为“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reform”,和“in the fields of economy and other fields”。但其实在英文当中,process和field两个词语已经重复使用了,上述的翻译方法完全是中国式的翻译手法。比较贴近英语语言使用者的表示的形式是“to accelerate economic reform”和“in economy and other fields”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太多同义词的赘余。

2. 动词的赘余

动词的赘余在口译活动中最明显的就是很多口译工作者把英文中原本能找到的、可以有英文单词相对应的动词当做了名词去使用,然后额外添加上have、make等没有必要添加的多余的动词。

例如:

My mother should make this clarification.应写为:My mother should clarify.

We are supposed to make prompt responses.应写为:We are supposed to respond promptly.

I have a lot of respect for him.应写为:I respect him a lot.

3. 语义重叠

汉语常常会有很多语义重叠的词语,当四字词语的前后两个词具有同样意思的时候,在汉语的语境当中是为了加强语义,比如“雄心壮志”“唇枪舌剑”,然而对于英文的翻译当中,并不需要这种重复词汇的叠加。比如很多意思相近的词,在英文的表述中就应当尽量简洁使用,“brave and courageous”“excellent and perfect”“help and assist”诸如此类的表达方式在英文当中就应当有所避免。

(二)句子层面

英汉语表达上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有并列连词出现的时候,英语需要将前后的动词进行时态上和语态上的一个对等,然而汉语层面中句子里的“和”或者“或”就不需要这样的对等。因此在口译工作者的翻译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例1:He used to work hard for his boss but never get highly paid.

在这个例子当中,句子的错误可能显得比较简单,是由于and前后的第三人称单数或者是时态上的问题导致了语法错误的发生。然而在实际的口译活动当中,许多口译工作者会因为句子内容太长或者太复杂,而导致句子层面出现很多中国式的句子,即,由于中英文表达方式的差异而形成的句法层面的错误。

三、面对中国式英语在口译活动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对于中国式英语的解决方法,首先是对于语言结构的灵活转换。

比如汉语的语言表达中多以主动句为主,即动作的发出者是句子的主语;然而对于英文的句子当中,许多句子往往是使用被动句,以强调句子主语的一个状态。

例如,“咱这场会议明天再开。”这句话很容易被人翻译为“We will have this meeting tomorrow”。这一句子并没有任何的语法错误,只是具有很强烈的中式英语的味道。通常来讲,英语国家的人会更倾向于使用“Our meeting will be held tomorrow.”,这样一来,句子的主体便很自然地用英语的形式转化到了“会议”上,并没有造成因为中式英语而导致的句子重点的混乱。

其次,接触地道的英语是解决中国式英语的一个极为有效的途径。许多人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经常接触电子词典或者并不地道的英语翻译产品或者书籍,这样的学习方法并不能够避免中国式英语的使用。只有通过一个正确的英语学习途径,同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外国电视剧或者脱口秀节目的大量观看和记录,才能够收集并领会到更多有关更地道的外语表达方式,通过同自己先前句子的对比,便能很好地发现中式思维和西方思维在句子组织结构上的差异。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让人比较轻松地解决中国式英语在口译活动中的问题。

四、结语

思维方式往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考内容和思维重点,作为口译工作者而言,要彻底地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只有了解双方的文化特征、思维侧重点,才可以站在文化这一更高的制高点,解决由于思维方式带来的口译上面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中式英语口译出现的尴尬局面。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进程,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外交变化在发生,这一现象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对于口译工作者的需求方向,口译活动因此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我国口译工作者还是以中国人居多,由于常年深受传统中华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多口译工作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总是表达出一些“中国式英语”。中式英文对于外国人来说不能够被很好地理解。尽管关于中式英语的研究已有相当的数量,但它们还是基于中式英文本身,很少会从中国思维模式的角度来探寻汉英口译活动当中的中式英语的形成因素。本文以理论为主导一线,结合在口译过程中出现的实际例子,试图分析并提出中国式英语问题中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式英语,口译,思维

参考文献

[1]陈丽莉.汉英口译中的母语负迁移[J].语文学刊,2008(19).

谈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 篇9

一、 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 也就是中国式英语, 它最早是由葛川在《漫谈由汉译英的问题》中提出的。李中文给中式英语下的定义是:“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干扰和影响, 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 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中式英语是不标准、不地道、因而不能被本族语者所接受的英语表达方式。

二、 中式英语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几种表现形式

1.词汇方面。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对词汇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在校园里经常看到不少学生手拿英语词汇手册在背单词, 但他们往往只停留在记忆单词的中文字面意思, 而对单词的词性、涵义、前后搭配缺乏了解, 也不了解英汉词汇在使用方面的一些差异, 因此, 在使用时往往把汉语词汇的运用习惯直接搬到英语中, 使自己的英语作文中常常出现下面一些词汇运用方面的中式英语。 (1) 用词不当。有些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 只背单词的字面意思, 却不知道它的真正含义, 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 (2) 词汇搭配不当。英汉词汇都有各自的常见搭配和固定搭配, 这一点是英语学习者必须知道和掌握的, 不能简单地把汉语词汇的搭配习惯照搬到英语中。 (3) 语义重复累赘。英汉语词汇的语义范围往往有宽窄之分, 并非一一对应。比如英语中的一些抽象词汇, 概括力强, 词义范围较汉语宽, 因此, 有时英语中使用一个单词就表达清楚了意思, 而在汉语中却需要用两个或多个词。 (4) 词性误用。汉语词汇没有词形变化, 同一词汇可以起到不同的语法功能, 但是英语单词却有词形变化。比如“死”, 可以说“她死了两年了”, 也可以说, “她的死让大家都很难过”。第一句中的死做动词, 而第二句中的死做名词, 虽然死在两句中所起的语法作用不一样, 但都用了同一个词“死”。但如果用英语来表达这两个句子的意思, 就要分别用die和death两个不同词形的单词。它们在句子里起着不同的语法功能, 因此是不能随意改变和互换的。

2.句子方面。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 还体现在句子层面上, 而且二者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别还比较大。如果学生对此缺乏了解, 在英语写作中就会盲目地套用汉语句子结构模式, 写出各种各样的中式英语的句子。 (1) 生搬硬套。有些学生在写英语句子时, 不是按照英语的句型要求, 而是把汉语句型照搬到英语中。 (2) 词序错误。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 英汉语在词序排列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例如:汉语的定语永远在中心词的前面, 而英语的定语如果是单个词就放在中心词前面, 但如果是短语或句子, 就要放在中心词后面。学生往往忽略这些, 在英语写作中总习惯于把定语写在中心词前。 (3) 时态语态错误。英汉语在时态和语态上也是有很大区别的。汉语句子的谓语动词无时态变化, 而英语句子是有时态变化的;汉语很少用被动句, 而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句。在英语写作中, 学生们往往把汉语无时态和少用被动句的特点带到英语句子中, 从而出现时态和语态的错误。 (4) 缺少主语。汉语句子主要是达意的, 因此许多成分是能够省略的, 包括主语。而英语句子句法结构非常严谨, 每个句子都必须有主语和谓语, 而且主语是绝对不可以省略。但在英文写作中有的学生会受汉语的影响, 把英语句子的主语省略了。

3.语篇方面。中式英语在语篇方面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句式单一, 结构松散, 句子和句子之间缺少逻辑词语来衔接。这显然还是受到汉语句式的影响。我们知道,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型结构存在着许多差异, 其中之一就是, 英语多用长句, 表达紧凑。英语句子往往是通过各种连接词的衔接, 从而把各种信息捆绑在主谓结构上, 因此, 英语句子又称“树式句”。而汉语多使用短句, 结构松散。它是由一连串的短句排列而成, 句与句之间多用逗号或分号, 少用甚至不用连接词, 因此, 有人把汉语句子比喻为“流水句”或“竹式句”。另外, 英语句式灵活多变, 而汉语句式比较固定。这些都是英汉句子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但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 不能直接用英语思维, 而是把先想好的汉语一句句机械地转换成英语, 在这个转换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汉语句子结构的影响, 写出一些汉语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 即是中式英语。例如:My English teacher speaks slowly, her voice is very loud, the students at the back of the classroom can hear her clearly.这个句子虽然没有用词和语法的错误, 但显然是受了汉语句式的影响, 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三、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从“中式英语”的定义就可以看出,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运用英语语言时往往受到汉语的影响, 套用汉语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以及汉语的思维模式。我们知道, 中国学生是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的, 因而在英语学习和运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汉语的影响, 这正是通常所说的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母语迁移这个概念是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就提出的。它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往往对学习起到的是积极的作用, 而负迁移起到的是干扰和阻碍的作用。英汉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 它们在语言结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往往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障碍, 也是导致英语写作中出现中式英语现象的原因。

四、 避免中式英语的措施

1.运用正确的词汇学习方法。学习英语词汇不仅仅是背它的汉语意思, 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其用法, 包括单词的词性、搭配及其在句中的语法功能。英语中不同词性的单词在句中的担任的语法功能是不一样的。英语和汉语中的动词搭配和介词搭配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些都是英语词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

2.树立英语句子意识。句子是语篇的基本表达单位, 写好句子是写好文章的必要条件。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者已经熟悉和掌握了英语的基本句型和常用句型, 但在写作中因受汉语的影响, 缺乏英语句子意识, 从而写出一些中式英语的句子。因此, 要避免写作中的中式英语, 就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句子意识, 强化他们的英语造句能力, 为连句成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汉语式的思维方式是中式英语产生的根源, 所以要想彻底摆脱中式英语, 就要学会在英文写作时, 用英语思维, 用英语组织语言。学习者平时应该多观看英语电视节目和英语影视作品, 多阅读英文报刊杂志, 多积累一些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 并进行仿写练习, 从而逐步培养自己的英语语感。

4.提高汉英翻译水平。中国学生是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的, 在英语写作时, 他们往往是先用汉语打腹稿, 然后再翻译成英语。但实际上有些学生的汉译英水平较低, 造成译文中的汉语痕迹很明显, 也就是中式英语现象, 从而影响了作文的水平。因此, 加强汉英翻译训练也是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一个途径。

总之, 大学英语写作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中式英语主要是受汉语的影响所造成的, 要想减少或避免这一现象, 必须树立英语意识, 运用正确的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 从而达到最佳效果。也只有这样, 学生们才能写出地道的英语作文。

摘要:英语写作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但目前他们的英语写作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其原因之一就是作文中频频出现中式英语。本文主要探讨中式英语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对策, 以便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语写作,中式英语,母语迁移,语言差异

参考文献

[1]董莉荣.“中式英语”的受制因素与对策[J].语言文化教育研究, 2001 (4) .

[2]于康.浅谈大学英语学习中Chinglish现象[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2, (1) .

[3]陈静.试论在英语写作中如何避免中式英语[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4) .

中式英语的生命力 篇10

所谓“中式英语”的普遍理解是在使用英语时, 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 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 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例如“long time no see”、“drink tea”已成为了标准的英文词组, 广为接受。然而对于英语专业人才来说, 尤其对于英语语言还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 “中式英语”对英语学习和国际交流有消极意义, 符合母语表达习惯和文化特征的正式文体才是应当遵循的标准和原则, 因此, 找出英文写作中的“中式英语”的根源, 解决这一写作障碍成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1 常见的“中式英语”错误及分析

1.1 词汇层面

词汇是英语写作的最基本的单位, 常见的中式英语词汇错误包括用词重复或冗余, 搭配不当, 词性使用混乱等。

1) 重复冗余

根据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 大三学生的英语写作速度应该达到每30分钟300单词左右, 大四则应达到45分钟400个单词左右。很多英语专业学生由于受过大量以应试为目标的训练, 对于英语写作字数的要求十分敏感, 为了达到规定的字数, 就反复使用冗余累赘的词组和句型。例如: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often need to have advanced medical treatment methods.

简洁是英语的一项重要原则, 如果不是因为强调或修辞效果, 应尽量避免重复。如例句中“need to have”完全可以用“require”一词表达, 而不影响原义;“treatment”一词就含有“治疗方法”的意思, methods在这里就是冗余的词汇。此外, 汉语中有不少范畴词, 如方面、方式、问题、情况等, 在英语中较少使用, 例如: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education conditions in China.

应改为: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education in China.

2) 搭配不当

汉语中许多词汇在用英语表达时由于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而不知如何安排, 学生们在记忆单词时, 往往只记住了词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 而忽略了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和用法, 把词语和语境孤立起来。因此写作中受汉语影响, 而产生词汇搭配不当的错误的写作中经常有“take part in an examination”、“expensive price”、“crowded traffic”等等似是而非的中式英语搭配。例如:

Working experience will benefit you when you are finding a job.

Just because the parents and the teachers pay special attention on their children’s class learning, social practice was neglected.

“求职”的习惯搭配是“hunt for a job”;“特别注意某事”是pay attention to sth., “课堂学习”的地道表达则是“class performance”。

3) 词义理解不清, 词性使用混乱

另一个常见的词汇错误就是对词性和词义理解不清, 例如:

Use computers to buy production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类似的句子在学生的作文中屡见不鲜, 一方面是受中文直译的影响, 也是学生语法基础薄弱的一个体现。英语中动词不可直接做句子的主语, “use”一词在本句中是使用其动词词性, 因此必须使用其动名词形式“using”;“production”是动词“produce”的名词形式, 词性使用虽无错误, 但是“production”意指“生产量;产生;生成”, 要表达“产品, 制成品”的意义, 应使用“products”。

1.2 句法层面

句法层面的错误多种多样, 由于中文思维和文化习俗的影响造成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

1) 分句之间缺乏必要衔接

从一般情况来说, 英语句子重形合, 汉语则重意合。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古汉语诗词中的经典名句“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九个并列的意象单纯排列起来就可以构成一幅充满意境的画面, 无需赘言, 读者通过文章中的论述或描写自己体会。如果按照中文思维来写英文句子, 缺乏过渡性的衔接, 句式就会零散单一, 形成一连串的简单句或雷同的复合句, 与地道的英语格格不入。

例如:Wang stood there before us.He talked in a low voice.His voice was earnest.We felt in him sincerity and dedication.These qualities are not common to ordinary men.

五个简单句结构松散, 层次不清, 既没有体现句义的重点, 也无法凸显分句之间的联系。如果转换用英文思维, 以熟练的句式变换手法转化为英语复合句:

As Wang stood there before us, talking in a low but earnest voice, we felt in him sincerity and dedication, which are not common to ordinary men.

句子结构环环相扣, 紧凑有力, 自然流畅。

2) 生硬的汉英翻译

英语中使役动词“make”“let”构成的“make/let somebody do something”短语经常被中国学生过度使用, 这样便难以避免单调的中式英语句式。例如:

This conversation let me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share their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TV makes people have few chance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而改为:

This conversation allowed me this opportunity to share their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TV deprives people of the chanc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则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同时也使句子更为简洁生动。

1.3 段落与篇章层面

由于汉语思维的影响, 中国学生对于段落主题句和篇章的论点句鲜有意识。同样的原因还造成学生在写作中论证逻辑的欠缺。西方思维重视事实依据, 数据, 例证的论证力, 对于论题的证明必须环环相扣, 形成一条完整连贯的证据链条, 而中国学生往往习惯采用主观推理, 语言阐述, 缺乏必要的事实和例证支持, 或者选取的例证缺乏直接有力的证明力。

2“中式英语”的解决对策

中式英语的产生和存在是很正常的, 反映了二语习得的必然规律。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对于学生的中式英语应保持一种客观和积极的态度, 不能全盘否定, 而应因势利导, 启发学生进行改进, 帮助学生既掌握地道表达, 又形成英文思维。

2.1 扩大阅读量, 增强英语语言环境影响

要培养英语思维模式, 克服母语干扰, 大量的英语输入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 缺乏英语语言环境,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最佳途径。

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会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阅读技巧运用到以提高写作水平为目的的阅读活动中来。首先, 为学生提供或推荐高质量的, 难度适当的阅读材料, 先通篇泛读, 掌握文章的写作结构、衔接手段、论证模式等宏观特点, 然后, 以段落为重点, 理解并积累文章的论述内容, 学习作者使用组织材料的方法, 最后从句子和词汇的微观层面入手, 采用精读的方法, 摘出重点的、常用的、地道的词组表达, 句型结构, 进行模仿造句, 扩充造句等练习。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适当的背诵一些经典片段和例文, 培养语感。

2.2 改进传统写作练习,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作为一个重要的输出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时间练习和反复锤炼才能够得以提高, 而传统写作课以教师“讲授”写作理论和写作技巧为主, 由于课堂时间限制不可能给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实践训练, 这就要求我们对写作练习的设计更加合理与精致。

目前英语专业写作练习中的题目大多是老生常谈, 如“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for College Students”、“Does Money bring happiness?”, 虽然为学生熟知, 也有话可说, 但早已被讨论过多次, 能够启发的观点思路也已经毫无新意, 无法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甚至也无法引起教师的阅读兴趣。写作练习的题材应具备新颖性, 能够与时俱进, 时刻与当下的社会关注热点、信息传播速度同步, 以学生社会生活中有意思的现实话题为题材,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同时也启发学生对于现实问题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独立的思考, 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近年有广东有关人士提出建议放宽计划生育政策, 博士夫妻可生两胎,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学生对此类争议较大的社会热点兴趣也非常浓厚。教师可以据此设计写作练习, 组织学生搜集资料, 进行课堂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利用材料证明个人观点。更重要的是, 对于一些有激发性的问题, 学生可以进行辩论, 教师不要急于对某种观点进行否定或表达倾向,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形成自己的完整思路。这样的训练过程之后学生必然会对话题的理解更深入, 写作的内容也更充实。

2.3 重视语法基础学习, 强化英语思维训练

语法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言的组织规律。部分学生由于中学时的语法不扎实, 在英语学习时经常会顾此失彼, 漏洞百出, 尤其容易受汉语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时应强调重点语法点的运用, 例如词性的区分和使用, 近义词的搭配和使用语境的差异, 句子结构与类型, 句型灵活多样性等等。只有使学生掌握了语法要点基础, 熟悉了句法规则, 才有可能进一步发掘深度, 启发思维。

此外, 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英语文化环境, 在写作教学中将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纳入其中。通过英文电影、英语广播、期刊杂志、原版书籍等英语资源, 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特点和文化的敏感性, 熟悉常用表达方式和其文化内涵, 潜移默化中形成英语思维习惯。

3 结束语

总之, 要克服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障碍, 就要多读、多听、模仿、思考, 一方面注重英语语言基础的学习和充分发挥英语环境的影响,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的独立、发散和深入的思考问题, 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个人完整合理的逻辑思维体系, 这不仅对于英语写作, 对于学生综合英文运用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可或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2

[2]连淑能.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兼论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7) .

[3]唐志敏.中式英语的主要表现及解决措施[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 (4) .

[4]郑超.英语“写长法”课程设计[J].外国语言文学, 2005 (1) .

中式英语的生命力 篇11

关键词:中式英语;汉语思维;语篇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4-131-2

0 引言

互联网高速发展,全球化已经来临,学好英语这门世界通用语是贸易往来、资讯传递、文化交流和迈向国际的重要保障。很多的中国学生热衷于英语学习,不仅是高考之需要,更是为了今后走出国门,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科技打好语言基础。虽然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费时耗力,但也只是被人诟病为“收效甚微,哑巴英语”。开不了口,写不成文是大多学生的通病。即便能简单交流或简短行文,字里行间充斥着大量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是一种带有汉语特点的英语,是一种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英汉“杂交”语言;中式英语表现为受汉语干扰,它是将汉语中的规则迁移到英语中而说出或写出的不符合标准英语表达法的“英语”。本文从学生作文中的选词、句法和语篇方面入手,对中式英语进行分析和阐释。

1 大学英语作文中的中式英语现象

调查设计。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江苏大学无锡机电学院机制和电气两个专业高职本科一年级学生共116人。他们中小学阶段至少学过6年英语,部分学生从小学三年级或五年级开始学习英语,词汇量能已达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毕业要求。

本次研究的语料是期末考试中的命题作文,题目是:Attend Your Classes Regularly。因为是期末考试,学生要当堂完成习作,时间紧迫,不能查阅字典或参考书,不能上网,也不能和同学讨论,所以其语言输出更能反映出其真实水平,更能显示其英语输出中所受汉语的影响。

2 中式英语现象分析

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时随意散漫,通常只是把脑中的思想直译成英语,忽视了英语的写作习惯、篇章结构及文化背景知识。通过对116份写作样本(Attend Your Classes Regularly)的总结,发现中式英语主要停留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上。

①词汇层面上的中式英语主要体现在不能选择合适词性、选词或搭配不当、使用介词

和冠词随性或缺失、 名词单复数无变化。

例1 It can help students know the important of study and improve their grades.(importance)

例2 In the meanwhile, we can improve our ability. (meantime)

例1、例2划线词汇应该用名词形式,此类错误表明学生在作文时只是寻找心理词汇中对等的英语词汇,而这种对等许多情况下是表面的、局部的,忽略了英语的词性。

例3 Nowadays, the college students often leave the classroom at advance.(early)这个句子中,学生乱用介词,而且也不能表达出“早退”这个概念。

例4 We sleep early, which can ensure our normal study …(go to bed) 此句学生用sleep表示“睡觉”却忽视了英语习惯搭配go to bed.

例5 We should use more time to study instead of playing the computer games. (spend…studying)。学生想用use time to do表达“花时间做某事”,却忽略了spend time doing的习惯搭配。

例6 We must go class regularly. (to class)

例7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have class.(classes)

例6、例7中受汉语思维影响,不用介词,名词没有单复数的变化,这些也是学生常犯错误。

②句法上的中式英语主要体现在广泛运用简单句,句际关系交代不清,主次不明(例8);没有语法概念,甚至完全根据中文思维的直译(例9、例10)。

例8 Nowadays many students in colleges are late for class, or leaving the classroom earlier, some students are even absent in some classes, all the behaviors are common in colleges.

例9 Often saw that many young college student taking classes is late.(经常看到学生上课迟到)

例10 when we meet someone dont go to class, we should persuade him.(我们见到学生不上课应该劝他。)

③语篇上的中式英语主要表现在频繁使用情态动词,多数学生在文章结尾时无论是不是与主题有关都会发表感想、决心或倡议,写出具有中文思维的口号,“我们应该……”“让我们”“我们必须……”等内容几乎成了议论文结束的一种模式。例如:

Always realizing who we are, and we must be more mature and better. 这个结尾与本次作文Attend Your Classes Regularly 关系不大。

AS a student we should be punctual and attend classes regularly. Lets study harder. 这明显是汉语特色的口号。

3 中式英语产生原因

①中式英语的产生主要受汉语语言知识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处于一种消极状态

不能用英语的性、数、时态、语态、词性等等知识进行自动编码。虽然在中学中强调语法、词汇知识,但并没有将这

些语言知识转化成组织语言的技能,用语言材料进行思维,运用英语语法构建思路,并在思维中体现这些语法特征。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对语言过度概括,把汉语中的某些规则在英语中随意扩大,忽视语言的特殊结构,导致通篇都是中式英语。

②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从内容的构思到文章结构的构思,甚至具体的词汇表达,往往都需要借助汉语思维,然后再经过一个汉语转译的过程。整篇作文就是带有浓郁汉语思维的语言堆砌。

③缺乏对英美等国家文化背景的认识是产生中式英语错误的另一个主因。文化间的差异,使中国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大量中式英语。

4 中式英语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4.1 抓好英语基础知识,注重语篇教学

从学生作文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复习中学里学过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解释英汉两种语言的种种差异,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灵活地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进行思维,进行编码,从而在写作中输出较为纯正的英语。

4.2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语感

发挥中国人擅长背诵的优良传统,多布置学生背诵名篇佳句,培养英语语感。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英文原著,浏览著名英文网站(如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观看英文原版电影,培养学生用英文思维,提高写作水平。

4.3 在教学中要多补充跨文化背景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地加强英美文化知识的输入,

让学生了解这些国家的文化特点,加深对英美文化生活

的认识。通过对比和对照中西文化,促进学生中式思维的正迁移。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不断钻研语言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积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减少“中式英语”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吕福祥.实施地道英语教学之我见[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4(3).

中式英语的生命力 篇12

“中式英语”误区, 是长时间的汉语化的影响, 他从不同的方面语法, 思维习惯, 文化运用等影响着中国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 一般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是遇到不会的基本都会用汉语的思维语法解释, 用自己的主观想象来诠释, 生搬硬套, 而不是从英语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学习和研究, 下面就让我们分析成因根源以及应对的措施。

一、“中式英语”与英语的差异

“中式英语”就是用中国的模式思维来学习思考, 用母语的语法来拼凑英语的单词句子, 是不规范不合乎逻辑的, 是僵硬的不流利的。英语有美式与英式之分, 无论是其中的哪一种都是有其固定的语法特征的, 都是层次与意思相互交融的, 是不可拆分的一个整体, 不能单独的, 是要整体讲求感觉的, 他们都是听着很悦耳很流利, 让人很舒服。如果你在美国或者是英国讲的是中式的英语, 那他们肯定不是很明白的。

二、“中式英语”的成因

1、环境语言背景的影响, 在中国的打环境中, 我们从小接触的就是汉语, 可以说汉语已经在我们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不可复制与磨灭的, 所以, 当我们接触一门新的语言的时候, 都会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记忆, 去学习, 那就是用汉语的语法与方式来学会它, 久而久之, 我们就基本都用汉语来学习英语, 就成了习惯, 学成了一种不规范的英语, 不合逻辑的英语。

2、固定模式的搬用, 沿用汉语的结构模式搭配, 对于英语的语法了解的不充分, 我们对于英语的学习基本都是根据固定的模板套用的, 没有自己的理解, 生搬硬套, 使自己学习的英语僵硬不灵活, 其实这就说明你根本就不会英语, 没有自己的见解与理解, 就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念那种中式的想法来学习, 而且, 对于英语的正确语法没有很好的认识与了解, 对其中的技巧特点不清楚, 慢慢地就成了难听的中式英语。

3、我觉得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母语的迁移影响, 中国的学生学习时都会把母语迁移给予给外语, 这样就是外语的学习受到了影响与干扰, 起到了副作用。无论是从口语写作还是翻译等不同的方面都受到了很深的影响。首先, 在记忆单词上, 有的学生都会把单词的发音用汉语的拼音给标注上, 然后生搬硬套的学习记忆背诵, 这完全是错误的违背了英语学习的本质, 导致单词就没有过关。其次, 就句子来讲, 有的学生就根据自己汉语的说话结构来翻译句子或者来说口语, 不符合英语的结构语法特点, 在英语来讲其实不是一个正确的句子。还有在写作方面, 同学们基本知道的词汇量很少, 写作时都在很努力地回想那个单词的什么意思, 都把中英文叠加起来, 翻译写成作文, 这就充分的表现了汉语对于英语的消极的影响。

三、“中式英语的应对措施”

面对以上的原因及影响, 我们想出了许多应对的措施, 下面就让我们从不同的方面谈谈我们的办法。

1、从大的环境来讲, 学校应该创建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 让学生从小事做起, 从小做起就接触英语了解英语, 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认识, 在学校可以办理英语口语角落, 每天让同学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正确的发音与口语, 自己也要适可地提醒自己, 多读多写多练。

2、对于英语的学习, 要掌握其基本要领, 语法特征, 理解其中的意思, 灵活的运用的, 不照搬照用, 用自己的方式方法灵活的学习与写作, 要牢记英语语法的方法, 把自己的理解用英语正确的说明阐述, 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慢慢的学好英语, 减少“中式英语”的影响。

3、对于母语, 使它与英语相互结合相互分开, 不要把母语的习惯与语法用到英语的学习上, 要把两者分开, 记单词时, 要根据老师讲的正确的发音来读, 不要用自己的不正确的方法来学习, 同时, 对于翻译与写作, 要掌握充分的语法知识, 把汉语与英语分开, 根据英语的结构来翻译写作, 而不要用汉语来描述, 学习正确的语法发音, 翻译写作, 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从而更好地学习掌握英语这门通用的语言。

四、总结:

“中式英语”是中国语言学习的雏形, 是同学们掌握不成熟的表现, 是语言学习中僵化的体现, 它是中国学者对于母语外第二语言的掌握水平, 从本文的探索中不难发先“中式英语”的学习基于本质就是收到了汉语的影响, 所以, 从根本上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本文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是“中国式的英语”不在会被学生转换成母语的用法学习, 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第二语言, 更加知道英语的重要性, 英语的学习也许是个很苦很难的过程, 在学习中肯定会有偏差, 只有我们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努力, 摸索前行, 才能更好地掌握英语的学习, 才会淡化“中式英语”的现象, 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一口流利的标准的英语。

参考文献

[1]高跟艳;英语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美[J];成才之路;2011年19期

[2]曹文珍;英语教学从“心”开始[J];山西教育 (教学) ;2011年06期

上一篇: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下一篇:全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