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与英语教学(共12篇)
中式英语与英语教学 篇1
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在2012年题型和内容发生改革之后,很多学生都发现考试中的翻译一题的考查内容更倾向于对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例如中国剪纸或茶叶等。因此更多的同学开始关注中国英语的学习,为了更加得体的使用英语来表达中国的特有文化。这时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界定就成为了学习者们的一个难题,有些被视为具有“中国特色”,但有些却被视为受到了汉语思维习惯的“干扰”。因此区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将成为教学应用中的一大重点。由于中国英语是汉语语言特征的英语变体,既反映了以语言结构理论和句法研究为核心的纯语言学和以语言在不同社会条件下运用和变异为中心的社会语言学之间的关系;又体现出了中国特有的名词和概念。因此正确认识中国英语可为国内英语教学者提供可供参考的观点,从而推动英语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中国英语的概念
1 9 8 0年葛传槼先生首次提出了“中国英语”这一概念。他提出在旧中国和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如“科举”(imperial examinations)、“瀚林院”(Hanlinyuan或Imperial Academy)、“五四运动”(May Fourth Movement)、“赛先生”(Democracy)、“德先生”(Mr.Science)、“白话文”(Mr.,baihua wen或baihua)、“双百方针”(Two hundred policies)、“人民公社”(people's commune)、“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s),这些并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应当称作China English,即中国英语。1991年汪榕培先生将中国英语定义为“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李文中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诸多手段进入英语交际,是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中国英语主要构成包括音译词、译借词以及独特的句式和语篇。谢之君认为“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其使用频度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的水平有关”。随后,贾冠杰和向明友进一步指出,中国英语是“操作汉语的人们所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罗运芝简单概括为,中国英语是载汉语语言特征的英语变体。
二、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
伴随中国英语出现的还有中式英语似乎是以一个贬义词的形式出现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式英语引起了我国外语学术界的热烈讨论,似乎这个讨论在经历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后便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中式英语在教育界是不被接受的,普遍认为,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强行运用于英语语言规则之中,受汉语习惯的干扰和影响说出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语言。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主要区别是:中国英语是在被认可下可清楚表达中国特有政治、经济或是文化特色的,其产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的对外交流及国际发展,是一种群体的使用;而中式英语确实因人而异的个人行为,因为受到汉语干扰而产生的并不被社会接受的不符合规范英语的表达方式。中式英语不符合英语语法,受汉语母语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是一种畸形英语,容易产生歧义;而中国英语多以标准中文为核心,传承了汉语的语法结构和搭配,是英语的一种变体,具有合理性和可接受性。
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虽然整体上有较大差别,但二者之间并非有一条明确的界限,中式英语是可以向中国英语转化的。随着中国的日渐强大,中国的本土文化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就算是中式英语也开始作为英语本族语者了解学习中国文化的一个途径,渐渐的中式英语在被更多的人所承认之后便成了被接受的中国英语。例如:Good good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eople mountainpeople sea (人山人海)等。这些曾经是老师教育学生的错误案例,甚至成为英语学习者的一种笑谈,但在发现其并未造成语言沟通的困难之后,便跻身加入了中国英语的行列。更有甚者,有人突破英语词语的界限,很有创意地把“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这句标语说成“Ha-ha-pi-py go towork,sa-sa-fu-fu come back home.”因此我们可将中国英语的特征总结为以下几点:
1.中国英语是母语为汉语的人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母语习惯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语言表达习惯;
2.中国英语是具有中国特色,并能更准确表达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历史,渐渐地使得一些词语被更多的英语使用者理解接受,例如:Beijing(北京)、yin(阴)yang(阳)、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等等。这些在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中独一无二的表达,要求在交流中用更加富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来诠释。现在中国英语的使用者不仅仅是中国人,“OneChina Policy”也曾被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经常使用;美国之音(VOA)在介绍中国特有的文化时也会用中国英语来表述。
3.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不同于以前所说的洋泾滨英语(pidgin English)。洋泾滨英语形成于18世纪的广州,是中国人同英国商人进行贸易使用的语言,词汇以英语为主,杂有广东话、葡萄牙语、马来语以及印地语,而语法结构基本是广东话。
从以上可看出中国英语似乎已被国内外学术界所认可,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不但没有造成语言的漏洞,反而通过中国英语更形象的向外界展示出了中国文化的特色,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国。
三、中国英语在英语中的使用
在中国,随着使用英语的领域日渐增多,英语使用者在受到了汉语习惯的影响下便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其包含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经济、风俗及政治等多种社会特色。这些在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中独一无二的表达,要求在交流中用更加富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来诠释。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不但没有造成语言的漏洞,反而通过中国英语更形象的向外界展示出了中国文化的特色,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国。
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学习英语的大国,从升学考试、四六级考试到找工作等,不难看出英语几乎已和我国的生活产生了不可或缺的融合。而早先,老师对于我们学习中出现的中国英语可谓是深恶痛绝,但渐渐地我们发现中国英语竟成为了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一品调味剂。自2013年的四、六级考试题型发生了调整,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所以中国英语在英语使用中的现状基本归纳为以下几点:
1.英语学习者在母语为汉语的前提下习得的英语并不影响其与英语本族语的沟通。
2.大多数受汉语习惯影响说出的英语与英语本族语并无太大区别。
3.有些中国英语符合英语的语法,但并不符合英语本族语的语言习惯。
4.有些中国英语并不符合所谓的“规范英语”,但对于英语本族语来说没有理解障碍。
5.对于来中国的各国游客来说,似乎更希望看到由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例如道路的标示、菜谱等。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完全地否定中国英语的存在,反而可以通过中国英语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我国青少年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了解更多的历史、政治、风俗、文化等,避免在学习的过程中造成思想西化或是崇洋媚外之类的错误思想。教师应当多鼓励同学们敢于说英语,敢于运用英语,不应以“中式英语”的理由来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的学习绝不是为了机械的复制别人的语言,在学习好规范语言的基础上,应做到不依附于英式英语或是美式英语而独立存在,并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加以灵活运用。
中式英语与英语教学 篇2
前台小姐:“hello.” 你好。
美国人:“hi.” 你好。
前台小姐:“you have what thing?” 你有什么事情?
美国人:“can you speak English?” 你能和我说英语吗?
前台小姐:“if i not speak English,i am speaking what?”如果我不是在说英语,那我在说什么呢?
美国人:“can anybody else speak English?” 这里有别的人能说英语吗?
前台小姐:“you yourself look,all people are playing,no people have time,you can wait,you wait,you not wait,you go!”.你自己看看,所有的人都在忙着,没有人有时间,你能等你就等,你不能等你说走!
美国人:“good heavens.anybody here can speak English?” 我的天啦,这里没有人能讲英语吗?
前台小姐:“shout what shout,quiet a little,you one have what thing?” 嚷什么嚷,安静一点,你还有什么事情?
美国人:“i want to speak to your head.” 我要找你们的头儿。
前台小姐:“head not zai.you tomorrow come!” 头不在,你明天来!小明:I am sorry!老外:I am sorry too!小明:I am sorry three!老外:What are you sorry for? 小明:I am sorry five!雇主: how much do you want a month? 你一个月要多少钱?保姆:800 yuan, eat you, sleep you.800块,吃你的,住你的。小明上英文课时跟老师说:May I go to the toilet? 老师说:Go ahead.小明就坐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小明又跟老师说:May I go to the toilet? 老师说:Go ahead.小明又坐了下来。他旁边的同学于是忍不住问:你不是跟老师说要上厕所吗?怎么不去?
小明说:你没听老师说「去你个头」啊!某女领导会见外宾,要求翻译要严格按她的意思翻,不许走样。外宾一见到女士,立刻按照西方的习惯拍马屁道:“Miss x,you are very beautiful.” 翻译照翻,领导心花怒放,嘴上还要谦虚一下:“哪里,哪里”。
翻译不敢怠慢,把她的话翻成英文:“Where? Where?” 外宾一愣,干脆马屁拍到底:“Everywhere, everywhere。” 翻译:“你到处都很漂亮。” 领导更高兴了,但总是要客气一下:“不见得,不见得”。
翻译赶紧翻成英文:“You are not allowed to see, you are not allowed to see.” 一位在美的留学生,想要考国际驾照。在考试时因为过于紧张,看到地上标线是向左转。
他不放心的问道:turn left?
监考官回答: right.于是他立刻向右转…… 某次英文考试有两道题目,老师让同学们译成英文: 1)我穿上外套,却发现第一个扣子掉了。
2)他听见电话铃响,就过去接了电话。
正确答案似乎应该是:
1)I put on my coat and find that its top button is gone.2)He picks up the phone as soon as he hears the phone ring.但是某生的答案是:
1)Shit!2)Hello? 老师让同学们翻译Time is money,某位学生答道:“汤姆是玛丽。” 某日刘洪涛遇到外宾,上前搭话曰:I am hongtao liu,外宾曰:我他妈还是方片七呢!话说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叁个神箭手约在一起比箭,目标是十尺外仆人头上的苹果。A神箭手挽弓长射,咻一声,利箭正中苹果。A高傲的昂起下巴,比出一根大拇指道:「I AM后羿!」
B神箭手照本宣科,射中苹果,这回他自大的喊了一句:「I AM丘比特!」
轮到C了,他也挽弓,利箭射出!结果正中仆人的心脏。就听他结结巴巴好久才吐出一句:「I...I...I...AM...SORRY...」 某男,亦粗通英文,至使馆,有表要填,有一栏是:Sex,该男久思,毅然下笔:“Once a week”。
签证官观后暴笑,曰:“This item should be filled in with male or female.”
该男顿时赧颜,思之,填下“female”。官楞之,曰:“shouldn’t it be male?”
男急释曰:“I am a normal man, so I have sex with female.” 小强去看电影,到了电影售票处,发现一个老外和售票小姐连说带比得好半天,就自告奋勇的上前做翻译,售票小姐说:麻烦你告诉她,现在坐票售完了只剩下站票,如果要看要站着看。
漫谈中式英语 篇3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 中式英语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深入,文化也在接触碰撞中互相吸收融合,各种语言也随着时间发生改变。就语言本身来说,语法的所有部分—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词汇和语法的语义构成成分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词汇是最活跃、变化最大的一项。但是语言的传播伴随着文化形态的扩散,在语言流行的同时还应注意到语言帝国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的侵袭,做到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时接纳外来语言,既保持本国语言的纯洁性,又有所丰富发展和创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日渐凸显出强大的影响力。中式英语广泛的流行度和简洁有力而逐渐被西方国家接受和使用,汉语也开始充当跨文化交际的工具和形式。
2013年微博十大网络流行语“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啊)”在美国在线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中被发现,解释中还“附赠”了配套用语“no can no BB”(不行就别乱喷)。该词语出现,就收到了290多个赞,热度可见一斑。现将近几年流行的中式流行语分析如下:
一、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你行你上啊,不行别逼逼
Translated from Chinglish.If you can do it then you should go up and do it.It's used against people who criticize others' work,especially when the criticizer is not that much better.Often followed by "no can no BB",which means "if you can't do it then don't even criticize it".
中式英语翻译而来。如果你行,你就应该去做这件事。这句话用来讽刺那些挑剔别人工作的人,尤其是那些自己本身也做不好的人。通常这句话后会跟着“不行别逼逼”,意思是“如果你做不了,就不要挑别人的刺”。
二、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
This phrase is of Chinglish origin.Means if you don't do stupid things,they won't come back and bite you in the ass.(But if you do,they most certainly will.) Zuo /zwo/ is a Chinese character meaning 'act silly or daring (for attention)'
这个短语是中国式英语。含义是:如果你不做蠢事,就不会有坏事反过来咬你一口。(如果你做了,坏事很可能找上门。)“作”在汉语中的意思是“(为引起别人注意)做蠢事/做鲁莽的事”。
三、tuhao土豪
Chinese nouveau riche.New money,mostly not well spent.
中国暴发户,新的有钱人阶层,通常会胡乱花钱以炫耀。The tuhao have become a punching bag on China’s blogosphere for being the symbol of wasteful wealth and unrefined taste.
“土豪”一词在中国的微博及博客上非常流行,用来代表那些浪费金钱又没品味的一类人。
四、gelivable给力
adj.A Chinglish word,be able to excite,make someone feel cheerful.ge- in Chinese means give,li- means power,strength or energy.
形容词,中式英语单词。含义是令人激动的,使人兴高采烈的。汉语中的“给”意思是提供,“力”意思是力量、力气或能量。
五、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
I have no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我有好久没见到你了。
难怪很多人都欣喜“自己懂的英文越来越多了”,并发自内心地感叹:世界是中文的,也是英文的,归根结底会是拼音的。
总之,语言和文化相传承,语言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传播、发生变化。网络流行语是新鲜事物,并逐渐演变为特殊的语言变体。语言变化的描写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背后的原因及走向仍难以捉摸,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涛.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2]杨林.互联网对英语词汇的影响[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2.
中式英语与英语教学 篇4
“中式英语”误区, 是长时间的汉语化的影响, 他从不同的方面语法, 思维习惯, 文化运用等影响着中国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 一般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是遇到不会的基本都会用汉语的思维语法解释, 用自己的主观想象来诠释, 生搬硬套, 而不是从英语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学习和研究, 下面就让我们分析成因根源以及应对的措施。
一、“中式英语”与英语的差异
“中式英语”就是用中国的模式思维来学习思考, 用母语的语法来拼凑英语的单词句子, 是不规范不合乎逻辑的, 是僵硬的不流利的。英语有美式与英式之分, 无论是其中的哪一种都是有其固定的语法特征的, 都是层次与意思相互交融的, 是不可拆分的一个整体, 不能单独的, 是要整体讲求感觉的, 他们都是听着很悦耳很流利, 让人很舒服。如果你在美国或者是英国讲的是中式的英语, 那他们肯定不是很明白的。
二、“中式英语”的成因
1、环境语言背景的影响, 在中国的打环境中, 我们从小接触的就是汉语, 可以说汉语已经在我们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不可复制与磨灭的, 所以, 当我们接触一门新的语言的时候, 都会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记忆, 去学习, 那就是用汉语的语法与方式来学会它, 久而久之, 我们就基本都用汉语来学习英语, 就成了习惯, 学成了一种不规范的英语, 不合逻辑的英语。
2、固定模式的搬用, 沿用汉语的结构模式搭配, 对于英语的语法了解的不充分, 我们对于英语的学习基本都是根据固定的模板套用的, 没有自己的理解, 生搬硬套, 使自己学习的英语僵硬不灵活, 其实这就说明你根本就不会英语, 没有自己的见解与理解, 就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念那种中式的想法来学习, 而且, 对于英语的正确语法没有很好的认识与了解, 对其中的技巧特点不清楚, 慢慢地就成了难听的中式英语。
3、我觉得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母语的迁移影响, 中国的学生学习时都会把母语迁移给予给外语, 这样就是外语的学习受到了影响与干扰, 起到了副作用。无论是从口语写作还是翻译等不同的方面都受到了很深的影响。首先, 在记忆单词上, 有的学生都会把单词的发音用汉语的拼音给标注上, 然后生搬硬套的学习记忆背诵, 这完全是错误的违背了英语学习的本质, 导致单词就没有过关。其次, 就句子来讲, 有的学生就根据自己汉语的说话结构来翻译句子或者来说口语, 不符合英语的结构语法特点, 在英语来讲其实不是一个正确的句子。还有在写作方面, 同学们基本知道的词汇量很少, 写作时都在很努力地回想那个单词的什么意思, 都把中英文叠加起来, 翻译写成作文, 这就充分的表现了汉语对于英语的消极的影响。
三、“中式英语的应对措施”
面对以上的原因及影响, 我们想出了许多应对的措施, 下面就让我们从不同的方面谈谈我们的办法。
1、从大的环境来讲, 学校应该创建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 让学生从小事做起, 从小做起就接触英语了解英语, 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认识, 在学校可以办理英语口语角落, 每天让同学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正确的发音与口语, 自己也要适可地提醒自己, 多读多写多练。
2、对于英语的学习, 要掌握其基本要领, 语法特征, 理解其中的意思, 灵活的运用的, 不照搬照用, 用自己的方式方法灵活的学习与写作, 要牢记英语语法的方法, 把自己的理解用英语正确的说明阐述, 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慢慢的学好英语, 减少“中式英语”的影响。
3、对于母语, 使它与英语相互结合相互分开, 不要把母语的习惯与语法用到英语的学习上, 要把两者分开, 记单词时, 要根据老师讲的正确的发音来读, 不要用自己的不正确的方法来学习, 同时, 对于翻译与写作, 要掌握充分的语法知识, 把汉语与英语分开, 根据英语的结构来翻译写作, 而不要用汉语来描述, 学习正确的语法发音, 翻译写作, 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从而更好地学习掌握英语这门通用的语言。
四、总结:
“中式英语”是中国语言学习的雏形, 是同学们掌握不成熟的表现, 是语言学习中僵化的体现, 它是中国学者对于母语外第二语言的掌握水平, 从本文的探索中不难发先“中式英语”的学习基于本质就是收到了汉语的影响, 所以, 从根本上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本文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是“中国式的英语”不在会被学生转换成母语的用法学习, 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第二语言, 更加知道英语的重要性, 英语的学习也许是个很苦很难的过程, 在学习中肯定会有偏差, 只有我们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努力, 摸索前行, 才能更好地掌握英语的学习, 才会淡化“中式英语”的现象, 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一口流利的标准的英语。
参考文献
[1]高跟艳;英语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美[J];成才之路;2011年19期
[2]曹文珍;英语教学从“心”开始[J];山西教育 (教学) ;2011年06期
托福口语告别中式英语 篇5
托福口语告别中式英语
在托福口语考试中,中式英语是中国考神需要突破的难点,如何让你的托福口语告别中式英语,来看托福资料下载的名师给你支什么招吧!
看《Big Bang Theory》的时候,好多人都会不约而同为印度人Raji的口音吃惊地挤眉弄眼,心里悄悄地自豪:我的英语不好,也没滥到这种程度吧?!然而真实的场景是:Raji可以无障碍地和美国各色人等交流,工作、生活完全无障碍,而我们却在国内焦头烂额地准备托福口语。
号称有浓烈口音的印度人、日本人拿到托福口语高分甚至满分的大有人在,可见口音或者发音固然重要,却并不是阻碍托福口语的最大陷阱。怎么办?先看一看以下句子,想一想你的口语考试或者平时交流中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
My English is not very well.Swimming is very tired.You needn’t take so many books when traveling.I’m looking for my holiday next week, it should be great fun.If I won a lot of money I’ll buy a new car.I play basketball sometimes with my friends.My shoes need cleaning.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中。由于受母语思维的影响,我们中国学生在熟练掌握英语口语之前都会经历这样的思维过程:听到英语,翻译成汉语,用汉语思考要说的话(二度创作),翻译成英语表达出来。这样就会出现前面的表达方式,即中国式英语,更确切点,中国特色的英语表达。
My English is not good./ I don’t speak English well.Swimming is very tiring./ I feel tired when I swim for long time.You don’t need to take so many books when traveling.I’m looking forward to(expecting)my holiday next week, it should be great fun.If I won a lot of money I would buy a new car.I sometimes play basketball with my friends.官方网站:
My shoes need to be cleaned.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于我们短期内解决英语口语中国式表达十分关键,建议托福被考生们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首先要排除怕出错的心理障碍。很多同学犯错误是不愿意张口练习,张不开口的原因是害怕犯错误,要在心里明白犯错误是成长、进步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规避中式英语的误区 篇6
例如,把“你的身体很健康”写成Your body is very healthy,把“用英语怎么说?”译成How to say?可以说How to say是在最有代表的中式英语,而这不是地道的英语说法,应该译为How do you say this in English?同样的句子有,把“请问这个词如何拼写?”写成How do you spell that please?把“请问这个单词怎么读?”写成How do you pronounce this word? 或在英语交际中套用汉语交际习惯,使用Teacher Zhang(张老师)作为称呼语,用Have you eaten up?(你吃过了吗?)作为打招呼用语。以上这些句式虽没有语法错误,却不合英语文化习惯,都在中式英语之列,统称为Chinglish。中式英语表达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搭配不当
由于受到汉语字面的影响,翻译中往往不是犯语法错误就是出现更深层的搭配不当的问题。例如:把“来信”写成the letter writes,应为the letter reads;把“取得成就”写为make achievements,应为attain score achievements;把“革命接班人”写为successors to revolution,应为revolutionary successor cause,或者successors in the revolutionary cause.
例1 你周五愿意参加我们的晚会吗?
Would you like to join our party on Friday?
解析 应为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our party on Friday night?
join往往是指参加俱乐部或者协会,如:join a health club; join the Communist Party。事实上,常常与party搭配的动词是come或者go。如go a wild party,或者come to a Christmas Party。
例2 别听他们胡说八道,根本就没那回事。
Don’t listen to their babbling. Nothing of the sort。
解析 应为Don’t be fooled by their babbling. Nothing of the sort。原文中的“听”不能用 listen to来表示,因为 listen to指“听”的动作,而原文中的“别听”不是不让他“听”,而是劝告他“不要听信”,因此,用 not be fooled by才更达意。
例3 比尔·盖茨平均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他简直就是一个工作狂。
Bill Gates works 15 hours a day on average, and he is crazy about his work。
解析 应为Bill Gates works 15 hours a day on average, and he is a workaholic。虽然crazy可以作“疯狂的,狂热的”讲,但 be crazy about/ on sth. 的意思却是“热衷于……,对……着迷”;be crazy for也不行,因为它表示“渴望(某物);迷恋(某人)”。可见,它们都与“工作狂”有一定区别。而workaholic是从alcoholic(嗜酒成癖者)派生出来的,表示人像酗酒者离不开酒精一样地离不开工作。现在人们将 -holic 作为一个后缀,表示“对……上瘾,嗜好……成癖”,并构成了许多新词。如:movie-holic(嗜好电影成癖的人),telehokic(看电视成癖的人)等。
二、用词不当
英语和汉语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不同,所以对重复强调的用法也不一样。汉语中经常出现重复使用名词的现象,而英语则较多地使用代词、短语或省略来表达。
例如:把“为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了解美国,美国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写为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US relations,China needs to know the US better and the US also needs to know China better.应为:To promote China-US relations,China needs to know the US better and vice versa.
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写为govern the country by law ... and build the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应为:exercise the rules of law...and turn China into a socialist country with an adequate legal system.
例4 老师很喜欢这个嘴甜的小姑娘。
The teacher likes this sweet-mouthed little girl very much。
解析 应为The teacher likes this honey-lipped little girl very much。有人喜欢说“嘴甜”,但honey-lipped更符合英美人的语言习惯。
例5 ——这个春节你回家吗?
——是的,我回去。
—Will you be going back home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Of course!
解析 应为Will you be going back home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Sure./Certainly.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使用of course的频率要低得多,只有在回答一些众所周知的问题时才说of course。因为of course后面隐含的一句话是“我当然知道啦!难道我是一个傻瓜吗?”因此,of course常带有挑衅的意味。在交谈时,用sure或certainly效果会好得多。同时,of course not也具有挑衅意味。正常情况下语气温和的说法是certainly not。
例6 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令我们热血沸腾。
Beijing’s winning the bid for the Olympics makes our blood boil。
解析 应为Beijing’s winning the bid for the Olympics makes us excited。
make one’s blood boil是指“激怒某人”,而非“使人激动”。英语中“使人激动”的说法除了make one excited,还有较为口语化的 make one’s spine tingle。
三、修饰不当
汉语中经常使用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用形容词修饰名词,以加重语气;而译成英语时需要斟酌,不能逐字照译。
例如:把“彻底粉碎”写为completely smash,要知道smash本意就是break completely,已经包含了“彻底”的意思,加上completely语气反而弱化了。同样地,把“完全征服”写为completely conquer,要清楚conquer也不可能是partly。所以,这里两个completely都属于过分修饰,显得多余。
例7 现在几点钟了?
What time is it now?
解析 应为What time is it, please?
What time is it now是一个直接从汉语翻译过的句子,讲英语的时候没有必要说now,因为你不可能问what time was it yesterday,或者what time is it tommorow?所以符合英语习惯的说法是:请问现在几点了?还有一种说法是:How are we doing for time?意思是 How much time have we got left?这句话用在有时间限制的时候特别合适。
例8 她和男朋友吵了一架,冒着大雨跑了出去。
She quarreled with his boyfriend and ran out in the big rain。
中式英语与英语教学 篇7
所谓“中式英语”的普遍理解是在使用英语时, 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 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 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例如“long time no see”、“drink tea”已成为了标准的英文词组, 广为接受。然而对于英语专业人才来说, 尤其对于英语语言还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 “中式英语”对英语学习和国际交流有消极意义, 符合母语表达习惯和文化特征的正式文体才是应当遵循的标准和原则, 因此, 找出英文写作中的“中式英语”的根源, 解决这一写作障碍成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1 常见的“中式英语”错误及分析
1.1 词汇层面
词汇是英语写作的最基本的单位, 常见的中式英语词汇错误包括用词重复或冗余, 搭配不当, 词性使用混乱等。
1) 重复冗余
根据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 大三学生的英语写作速度应该达到每30分钟300单词左右, 大四则应达到45分钟400个单词左右。很多英语专业学生由于受过大量以应试为目标的训练, 对于英语写作字数的要求十分敏感, 为了达到规定的字数, 就反复使用冗余累赘的词组和句型。例如: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often need to have advanced medical treatment methods.
简洁是英语的一项重要原则, 如果不是因为强调或修辞效果, 应尽量避免重复。如例句中“need to have”完全可以用“require”一词表达, 而不影响原义;“treatment”一词就含有“治疗方法”的意思, methods在这里就是冗余的词汇。此外, 汉语中有不少范畴词, 如方面、方式、问题、情况等, 在英语中较少使用, 例如: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education conditions in China.
应改为: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education in China.
2) 搭配不当
汉语中许多词汇在用英语表达时由于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而不知如何安排, 学生们在记忆单词时, 往往只记住了词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 而忽略了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和用法, 把词语和语境孤立起来。因此写作中受汉语影响, 而产生词汇搭配不当的错误的写作中经常有“take part in an examination”、“expensive price”、“crowded traffic”等等似是而非的中式英语搭配。例如:
Working experience will benefit you when you are finding a job.
Just because the parents and the teachers pay special attention on their children’s class learning, social practice was neglected.
“求职”的习惯搭配是“hunt for a job”;“特别注意某事”是pay attention to sth., “课堂学习”的地道表达则是“class performance”。
3) 词义理解不清, 词性使用混乱
另一个常见的词汇错误就是对词性和词义理解不清, 例如:
Use computers to buy production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类似的句子在学生的作文中屡见不鲜, 一方面是受中文直译的影响, 也是学生语法基础薄弱的一个体现。英语中动词不可直接做句子的主语, “use”一词在本句中是使用其动词词性, 因此必须使用其动名词形式“using”;“production”是动词“produce”的名词形式, 词性使用虽无错误, 但是“production”意指“生产量;产生;生成”, 要表达“产品, 制成品”的意义, 应使用“products”。
1.2 句法层面
句法层面的错误多种多样, 由于中文思维和文化习俗的影响造成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
1) 分句之间缺乏必要衔接
从一般情况来说, 英语句子重形合, 汉语则重意合。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古汉语诗词中的经典名句“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九个并列的意象单纯排列起来就可以构成一幅充满意境的画面, 无需赘言, 读者通过文章中的论述或描写自己体会。如果按照中文思维来写英文句子, 缺乏过渡性的衔接, 句式就会零散单一, 形成一连串的简单句或雷同的复合句, 与地道的英语格格不入。
例如:Wang stood there before us.He talked in a low voice.His voice was earnest.We felt in him sincerity and dedication.These qualities are not common to ordinary men.
五个简单句结构松散, 层次不清, 既没有体现句义的重点, 也无法凸显分句之间的联系。如果转换用英文思维, 以熟练的句式变换手法转化为英语复合句:
As Wang stood there before us, talking in a low but earnest voice, we felt in him sincerity and dedication, which are not common to ordinary men.
句子结构环环相扣, 紧凑有力, 自然流畅。
2) 生硬的汉英翻译
英语中使役动词“make”“let”构成的“make/let somebody do something”短语经常被中国学生过度使用, 这样便难以避免单调的中式英语句式。例如:
This conversation let me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share their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TV makes people have few chance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而改为:
This conversation allowed me this opportunity to share their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TV deprives people of the chanc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则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同时也使句子更为简洁生动。
1.3 段落与篇章层面
由于汉语思维的影响, 中国学生对于段落主题句和篇章的论点句鲜有意识。同样的原因还造成学生在写作中论证逻辑的欠缺。西方思维重视事实依据, 数据, 例证的论证力, 对于论题的证明必须环环相扣, 形成一条完整连贯的证据链条, 而中国学生往往习惯采用主观推理, 语言阐述, 缺乏必要的事实和例证支持, 或者选取的例证缺乏直接有力的证明力。
2“中式英语”的解决对策
中式英语的产生和存在是很正常的, 反映了二语习得的必然规律。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对于学生的中式英语应保持一种客观和积极的态度, 不能全盘否定, 而应因势利导, 启发学生进行改进, 帮助学生既掌握地道表达, 又形成英文思维。
2.1 扩大阅读量, 增强英语语言环境影响
要培养英语思维模式, 克服母语干扰, 大量的英语输入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 缺乏英语语言环境,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最佳途径。
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会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阅读技巧运用到以提高写作水平为目的的阅读活动中来。首先, 为学生提供或推荐高质量的, 难度适当的阅读材料, 先通篇泛读, 掌握文章的写作结构、衔接手段、论证模式等宏观特点, 然后, 以段落为重点, 理解并积累文章的论述内容, 学习作者使用组织材料的方法, 最后从句子和词汇的微观层面入手, 采用精读的方法, 摘出重点的、常用的、地道的词组表达, 句型结构, 进行模仿造句, 扩充造句等练习。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适当的背诵一些经典片段和例文, 培养语感。
2.2 改进传统写作练习,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作为一个重要的输出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时间练习和反复锤炼才能够得以提高, 而传统写作课以教师“讲授”写作理论和写作技巧为主, 由于课堂时间限制不可能给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实践训练, 这就要求我们对写作练习的设计更加合理与精致。
目前英语专业写作练习中的题目大多是老生常谈, 如“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for College Students”、“Does Money bring happiness?”, 虽然为学生熟知, 也有话可说, 但早已被讨论过多次, 能够启发的观点思路也已经毫无新意, 无法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甚至也无法引起教师的阅读兴趣。写作练习的题材应具备新颖性, 能够与时俱进, 时刻与当下的社会关注热点、信息传播速度同步, 以学生社会生活中有意思的现实话题为题材,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同时也启发学生对于现实问题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独立的思考, 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近年有广东有关人士提出建议放宽计划生育政策, 博士夫妻可生两胎,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学生对此类争议较大的社会热点兴趣也非常浓厚。教师可以据此设计写作练习, 组织学生搜集资料, 进行课堂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利用材料证明个人观点。更重要的是, 对于一些有激发性的问题, 学生可以进行辩论, 教师不要急于对某种观点进行否定或表达倾向,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形成自己的完整思路。这样的训练过程之后学生必然会对话题的理解更深入, 写作的内容也更充实。
2.3 重视语法基础学习, 强化英语思维训练
语法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言的组织规律。部分学生由于中学时的语法不扎实, 在英语学习时经常会顾此失彼, 漏洞百出, 尤其容易受汉语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时应强调重点语法点的运用, 例如词性的区分和使用, 近义词的搭配和使用语境的差异, 句子结构与类型, 句型灵活多样性等等。只有使学生掌握了语法要点基础, 熟悉了句法规则, 才有可能进一步发掘深度, 启发思维。
此外, 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英语文化环境, 在写作教学中将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纳入其中。通过英文电影、英语广播、期刊杂志、原版书籍等英语资源, 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特点和文化的敏感性, 熟悉常用表达方式和其文化内涵, 潜移默化中形成英语思维习惯。
3 结束语
总之, 要克服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障碍, 就要多读、多听、模仿、思考, 一方面注重英语语言基础的学习和充分发挥英语环境的影响,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的独立、发散和深入的思考问题, 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个人完整合理的逻辑思维体系, 这不仅对于英语写作, 对于学生综合英文运用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可或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2
[2]连淑能.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兼论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7) .
[3]唐志敏.中式英语的主要表现及解决措施[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 (4) .
[4]郑超.英语“写长法”课程设计[J].外国语言文学, 2005 (1) .
中式英语与英语教学 篇8
为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英语口语中“中式英语”的出现情况,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及其周边院校在校本科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英语口语交流记录和问卷调查,分析并尝试总结受调查对象在英语口语表达中出现“中式英语”现象的内在因素。
1 调查对当前大学生英语口语中“中式英语”现象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1.1 语音方面
(1)发音时,受普通话或方言影响发音错误,如英语辅音中/θ/、/ð/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音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很难习得,往往发成/s/、/z/,而来自四川地区的大学生会混淆平舌与翘舌,将/sh/发成/s/。
(2)很难判断元音发音长短,如很难将/i:/,/a:/等元音发准确,区分不了seat与sit、beat与bit等词的发音区别。
(3)在发辅音(特别是在词尾)时,容易加上元音结尾/e/或/er/,还有辅音群发音错误,将glad、please发成/g'læd/、/p'li:z/等;
1.2 语调方面
(1)说英语时,节奏往往有汉语节奏的特点,明显带有中国腔调。
(2)往往注意单个词的重读,而忽视了英语中需要突出的句重音,或不注意的把几个需要轻读、弱读的音节压缩,将其含糊地读出来。
(3)习惯于将每个音节都清清楚楚地说出来,发音响度,声调高低都一样。
1.3 语法方面
(1)用词不当,如表达自己要听取别人意见,用“absorb somebody else's opinion”而英语地道表达应是“get a second opinion”,爬楼梯用“climb the stairs”而英语地道表达为“take the stairs”。
(2)搭配错误,不清楚各种词性短语的具体用法,如用“in danger to”表达某物处于危险境地,正确说法是“in danger of”。
(3)基本语法错误,口语表达或交流中经常出现“I prefer…than…”/“Because…so…”等基本语法错误。
(4)重复表达,一般来说,除非有意强调或出于修辞的需要,英语总的倾向是尽量避免哦重复,讲英语的人对于随意重复相同的音节、词语或句式往往感到厌烦,而汉语注重语句音节匀称,喜欢重复词语。举简单的例子,很多大学生说自己在书房学习,将“书房”表达为“study room”而“study”本来就有“书房”的意思,同样,“desk”本就有“书桌”的含义而很多人说“book desk”,表达自己观点时说“my views and opinions”则是典型的词语重复。
(5)时态运用不当,由于汉语词语形态没有变化,中国大学生说英语时往往忘记动词时态变化,对将来时态、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能够掌握但运用不自如,而对完成时态的掌握与运用非常欠缺。
(6)语态运用不当,被动语态在英语中是一种很常见的语法现象,英语使用被动式常常是为了表示某种客观、间接和非人称的口气,以迎合某些表达需要,汉语要表达同样的口气,往往不用被动式而多用无主句、主语省略句、主语泛称句等句式,造成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时语态运用不当及一些基本语法错误如句子无主语等。
1.4 文化背景方面
礼貌用语不当,不能准确运用英语熟语,表达时常带汉语中的成语熟语,如要表达自己的意愿时说“I want…”而英语礼貌用语则是“I would like…”;与人打招呼时说“Have you eaten yet?”而地道用语则是“Did you have fun?”;告诉别人少管闲事时说“Don't mind other's business”而英语熟语表达为“Mind your own business”。
1.5 思维方式方面
受中式思维或汉语思维影响,口语表达时习惯于重复前面说过的话,话语没有逻辑性,用词模糊而不精确。口语表达或交流时少用代词,重复使用某人名或主语名词;往往想到什么说什么,话语没有组织与层次,显得凌乱;由于词汇缺乏与中式思维习惯,表达时经常用模糊不清的词语,经常用bag代替所有的“包”,用cup代替所有的“杯子”等。
2 中式英语首先是由于母语习惯、交际方式、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产生的,是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负迁移和石化等客观因素决定的
但“中式英语”深刻影响着大学生英语口语发展,其中学习者的内在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参照影响外语学习的内在因素,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情感、性格、语言基础三个维度的设计,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造成“中式英语”现象学习者的内在因素进行了一下分析。
2.1 情感因素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其学习行为,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大学生口语表达中“中式英语”问题产生的内在因素中,情感因素占很大一部分。其中学习动机,信心以及学习焦虑等情感因素对大学生英语口语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克拉申的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影响的情感过滤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将情感定义为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它潜意识的通过情感因素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根据这个假说,语言学习者的强度因人而异。大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若持有消极的学习态度,如对英语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信心不足等对英语吸收有很强的过滤作用。持消极态度的语言学习着不仅不会主动地获取更多的输入,反而即使能够理解它们也不会进行习得。所以情感过滤的作用强时,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不充分,学习也多半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注重自己的口语发展,觉得自己说“中式英语”也无所谓。然而,大学生若在英语口语学习中持积极的态度,其情感过滤的作用就很弱,学习者倾向于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对自己充满信心、积极主动的获取更多语言输入、克服学习困难。这类学习者往往关注自己在英语口表达中的各个方面,能够主动发现自己在英语口语表达中的错误并积极改正。
据统计,调查对象中98%认为英语口语水平很重要,86%认为“中式英语”很影响沟通需要努力克服,62%的人表示自己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以改正“中式英语”表达。这说明多数调查对象认识到了英语口语水平的重要性和克服“中式英语”的必要性,这些学生也就更有可能在英语学习和口语练习时有较强的动机和积极的态度。学习自信方面,只有2%认为自己英语口语水平很不错且不受“中式英语”影响,而72%认为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去练习地道的英语口语,以此可看出大多数调查对象缺乏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和学习环境的信心,这将有碍于其今后的口语学习。学习焦虑方面,64%的人用英语交流时很担心自己受“中式英语”影响导致别人理解困难,而44%的人更是觉得自己说一口“中式英语”会遭别人嘲笑,这表明大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中有较明显的焦虑情况,害怕自己说一口“中式英语”影响沟通甚至遭人嘲笑,这会直接导致大学生在今后的口语表达和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很被动,尽量少说或干脆不说英语免得被人误解或嘲笑等现象。
总之,调查对象意识到了英语口语水平的重要性和克服“中式英语”的必要性,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心态去克服困难。但是自信心不足,表现出较明显的焦虑情况,这会阻碍大学生今后的英语口语学习与输出。
2.2 性格因素
性格因素是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分析的重要指标。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开朗、活泼、在英语口语表达中表现出不怕犯错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善于表现自己,在英语口语活动之中敢于参与、敢于发言,锻炼的机会多,英语表达往往比较流利;有利于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和实践的机会;而内向型性格的学生文静、胆小、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害怕交际,常常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不服输,不善于表达,但由于不善与人交往,因此其口语能力水平提高较困难。
据问卷调查统计,38%的调查对象喜欢用英语与人交流,34%在英语课堂积极发言参与讨论,30%乐于跨文化交流,并表示自己有说地道英语的朋友,并经常向他们请教,这些调查对象态度积极,更善于表现自己,敢于参加课堂活动和各种口语交流活动,也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准确的语言输入,更容易发现自己口语表达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并加以改正,但这些调查对象只占总体的1/3,这说明更多的人并不善于表现自己或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善于或不喜欢英语口语交际,调查显示,58%更乐意通过看电影浏览英语学习网页来学英语。虽然看电影、浏览英语学习网站也是学英语的途径,但是这些途径缺乏实际的英语口语交流情景,调查对象若不去积极主动地创设情境,选择看电影和浏览英语学习网站学习英语,会对自己的英语口语发展造成了阻碍,无法将英语运用到实际情景中,有些错误的语言输入也无法得到改正。
2.3 语言基础
语言基础在此主要是指学生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以及语言技能,表现在英语口语方面就是语音、语调、对词汇和句法的掌握以及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的了解等方面。而我们的调查者的英语口语表达欠妥,之所以会出现“中式英语”,也就是因为语音语调不准,不能准确使用甚至乱用词汇和语法,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欠缺了解并且在口语表达中基本上没有英语思维,长期受汉语表达的思维影响而又不积极主动改变现状。
调查显示,小于10%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英语发音标准,语调自然,口语表达或交流时能够准确运用英语词汇和语法,了解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且肯定自己说的不是“中式英语”。然而,60%的调查对象认为英汉语音语调差异、语法结构差异很大,从而增加了其学习难度,64%认为英语国家文化很难理解,更有92%认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导致自己缺乏英语思维,输出的都是“中式英语”,表明调查对象的语言基础薄弱,这也是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通病。
3 结语
“中式英语”并非是独特的现象,除英语国家外,各国英语学习者都会出现这种现象。“中式英语”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发展,其中学习者的内在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本文对“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内在因素分析,希望能对这种现象的解决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Pinkham,The Translation Guide to Chi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朱麟.汉语语音对中式英语语音影响的研究[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4]李雪红.浅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25-129.
[5]李卓,解丽丽.“中式英语”的主要表现及原因[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9-80.
[6]林绪肃.大学生中式英语的成因分析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D].华中示范大学,2008.
[7]刘红原,曾水娟,罗玉珍,等.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中Chinglish的表现及成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109-111.
“中式英语”的逆袭 篇9
对于中式英语的使用问题,国人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赞成使用中式英语,认为它是国际英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变化的真实写照,应给以宽容和肯定;另一种是反对使用中式英语,认为它是部分人对英语使用不熟悉而造成不合乎英语习惯的一种表现,应受到指责和排斥。据网络媒体统计,赞成使用中式英语的网友有七成,而反对使用中式英语的网友只有三成。这两种不同的意见正反映出人们对于中式英语使用的不同认识和态度。
事实上,当今世界除英国人用的英式英语和美国人用的美式英语外,还有澳大利亚人用的澳式英语、法国人用的法式英语、南非人用的南式英语、印度人用的印式英语、日本人用的日式英语等,这些区域性变体都各自具有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的特点。带有汉语特征的中式英语近年发展非常迅猛,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语言是时代变迁最敏感的反应器;中式英语繁盛的背后是中外交往更加密切、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M)则从全球视野和英语发展的角度给予了中式英语热情洋溢的高度评价。GLM负责人保罗·佩亚克称:中式英语正在促使英语产生深刻的变革,大量的汉语词语进入英语,成为英语新词语最主要的来源,比率可达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等主流媒体对中式英语曾作过报道,并给以了正面的评价;它们认为,中式英语的产生伴随着中国的崛起,是中西文化相撞的火花,是中国文化话语权有所提高的表现。加拿大《多元文化周刊》有一篇文章甚至认为,带着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式英语给国际英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打开了一扇窗,并将更多的中国语言文化元素注入世界多元文化之中。
前不久,美国教育服务考试中心(ETS)的执行副总裁沃尔特·唐纳德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说:“如果中式英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术界和高等教育中,ETS将把中式英语融入托福考试中。托福考试将真实的反应高等教育中的变化和发展与国际语言的变化。”他认为中式英语值得学界关注和研究。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对比分析 篇10
一、定义差别
1. 中国英语 (China English)
在中国最早提出“中国英语”这一概念的是葛传槼先生, 他在1980年发表的《漫谈由汉译英问题》一文中指出不论在旧中国或新中国, 讲英语或写英语都是有些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 如Four Books (四书) , Eight legged essay (八股文) , May 4th Movement (五四运动) , Xiucai (秀才) 等, 所有以上表达都属于“中国英语”[3]。葛先生的这篇文章仅从汉语的翻译角度指出“中国英语”的存在, 并没有全面界定这一概念。1991年, 汪榕培提出“中国英语”的三个标准: (1) 中国人在中国使用的; (2) 以标准英语为核心; (3) 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1993年李文中在《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一文对上述三个标准进行修改, 提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 (normative English) 为核心, 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 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 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进入英语交际, 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篇章[4]”。这一定义肯定了中国英语是一种规范英语, 是符合英语语法的, 并指出其特点是中国特色借助于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而出现的。同时李主张应将“中国英语”翻译为China English, 而非带有贬义的Chinese English和带有歧义的Sinicized English[4]。而后, 谢之君、姜亚军等人对这个定义提出不同看法, 认为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间并非绝对分开的, 都存在汉语干扰。1999年, 贾冠杰和项明友把中国英语定义为中文的使用者所使用的一种英语变体, 以标准英语为基础, 带有中国特色, 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5]。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英语是基于规范英语的, 融入了带有中国历史和现实社会特色事物的词汇, 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 被中文使用者使用, 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的英语变体。
2. 中式英语 (Chinglish or Chinese English)
对比中国英语, 李文中界定中式英语为“中国英语学习者与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 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 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4]”。中式英语的最大问题是不合乎英语表达的规范, 包括语法、语境、感情色彩等。造成这种畸形英语的原因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使用者在使用时采用了汉语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词语选择搭配习惯, 从而使规范英语使用者难以理解和接受。1998年, 杜争鸣提出“过渡语” (interlanguage) [6]的概念, 他认为中式英语是以汉语为母语人群学习英语时难以避免的现象。郑晶认为这种过渡语有系统性、过渡性、可渗透性、可预测性的特点[1]。
二、形成差异
语言作为一个民族对内对外交流的工具, 带有很明显的民族性, 包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这就使得以一种语言为母语的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另外一种具有较大差异的语言时, 容易以已有的思维方式来模仿甚至生搬硬套, 这就是语言的负迁移现象[1]。同时由于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差异, 造成“表达真空”现象的出现, 也就是说在翻译一些特有事物时, 难以找到对应的词汇。基于以上原因,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借助音译、译借、直译和语义再生等手段创造出很多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这就是“中国英语”;另一种是强行将中文的表述对译为英文的形式, 产生了“中式英语”。
1.“中国英语”的形成
中国英语形成的手段包括音译音译、译借、直译和语义再生。音译是指直接将中文词汇的普通话发音转化为英文词汇形成的。例如:yuan (元) , jiao (角) , fen (分) , fengshui (风水) , yinyang (阴阳) , kungfu (功夫) 等。译借是通过逐词翻译将中文转换为合乎英语语法规范的英文表达, 例如:iron rice bowl (铁饭碗) , Four modernizations (四个现代化) ,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一国两制) , Special economic zone (经济特区) 等, 译借的词汇在“中国英语”中数量正在不断增加。直译主要出现在一些中文习语或固定短语的英文翻译中, 在保留原句意思和结构基础上转换为英文表达, 例如:seek truth from facts (实事求是) , 这种手段既清楚地传递了意思, 又很好地保留了原文特点。语义再生主要用于翻译一些成语谚语, 例如:people mountains and people seas (人山人海) ,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rain (雨后春笋) , hundred flowers blossom (百花齐放) 等, 这些中文词汇在翻译为英文后生成了英文的意思, 具有了特殊的含义。总之, “中国英语”及保存了中文原义, 又合乎英语规范, 是翻译者和使用者很好地将中国特色融入了英语。
2.“中式英语”的形成
“中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 受母语语音、结构、语义或文化的干扰和影响而出现的失误[7]。它是字对字地刻板翻译的结果, 例如“著名的”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 Teacher Zhang (张老师) 等, 这种不符合英语规范的翻译如今已经成为一些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笑话。“中式英语”实际是在对英语掌握的不准确的前提下, 臆造的一些表达方式, 后果是难以交流, 表意让人无法理解, 影响交流效果。
三、特征差异
1.“中国英语”的特征
前文谈到中国英语形成的几种手段可以看出, “中国英语”基础是规范英语, 其词汇语法依然遵循标准的构词方式和语法结构, 但是同时也表现出强烈的中国特色。
(1) 词汇方面。
我们把进入标准英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称为汉语借词 (borrowing words) , 这些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 数量不断增大, 其表意清楚准确, 翻译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使之已经成为英语国家认识中国的一种途径。诸如我们上面举出的一些, 还有像反映中国历史的Yamen (衙门) , the Forbidden city (紫禁城) , imperial examination (科举) 等;反映中国时代特征的reform and opening-up program (改革开放) ,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m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等;反映中国特有事物的mahjong (麻将) , qigong (气功) , cheongsam (旗袍) ,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中草药) 等。这些词汇已经被英语世界接受并广泛使用。
(2) 语篇方面。
汉语和英语在语篇结构方面的最大差别是修饰词的位置。由于受到汉语语法中修饰词前置的影响, 中国英语也倾向于将大量修饰限定性词语前置, 很少用到从句和后置修饰词, 这样就造成篇章句子短小、零散、缺乏表现力, 只是意思的简单陈述。另外, 在观点表达方面, 英语表达更多采用一种委婉的方式, 而汉语则习惯直截了当, 若用这种思维进行汉译英, 往往使译文给人一种武断的或命令的感觉, 听上去很刺耳, 这种情形在过去的一些政论性文章中多次出现, 虽然意思得以传达, 但很难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例如我们常常使用you must, you mustn’t, you should, you should not, you can’t do it等, 虽然表明了我们的态度, 但是过于生硬和直接, 让听者感觉很不舒服。
(3) 感情色彩方面。
一些词汇和短语在互译过程中出现感情色彩方面的差异, 即褒贬的差异, 例如ambitious (有野心的) 的英文原词中是带有褒义色彩的, 是对进取心的一种赞扬, 而在中国英语中, 它反而是一个贬义词, 对不安分守己的一种贬斥。这样的变化还有很多, 一些英文原意是中性的词汇在中国英语中带上了贬义色彩, 如equalitarian (平均主义的) , intellectual (知识分子) 等, 而一些贬义词却带上了中性色彩, 例如propaganda (宣传) 等。这些词褒贬性的变化是中西社会历史发展和价值体系差异的反映, 同时是英语本地化很典型的例证。
2.“中式英语”的特征
我们认为中式英语作为一种畸形的英语,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规范性, 即不合乎标准的英语语法和表达习惯。它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搬硬套, 词性误用。
由于采用字对字死译的方法, 造成翻译者不考虑词性, 简单地堆砌相同意思的词汇, 如前所述的“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还有“Who afraid who! (谁怕谁啊) ”, “You find who? (你找谁) ”, “I wait you. (我等你) ”等, 这样的表达顶多算是英语词汇的集合, 不仅外国人看不懂, 就连中国人也很难明白。
(2) 搭配不当, 不合习惯。
英语和汉语都讲究搭配问题, 尤其是名词和相应的动词、形容词可形成固定搭配表达特定含义。以吃为例, “吃药”的正确翻译是take medicine or take pills而非eat medicine or eat pills;“吃饭”应译为take/have breakfast/lunch/dinner也非eat breakfast/lunch/dinner, 还有“书房”翻译为study room, 而不是book room;“学习知识”应为gain knowledge, 不可译为study/learn knowledge。这些错误搭配的出现也是生搬硬套的结果。
(3) 多重修饰, 词汇累赘。
有时候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特点或者自己的态度, 翻译时总是使用很多修饰性词汇, 造成词汇的冗余。例如very的过度使用;表全部的名词前加表部分的形容词;相同意思的形容词重复使用等。
(4) 句式单一, 表达无味。
由于对英语知识掌握的不准确, 中式英语的句型很少发生变化, 常常使用简单的陈述句和祈使句, 被动语态、倒装句式等使用少, 表现为句子短小零碎, 缺乏表现力和感情色彩, 这一点在中国英语中也有很明显的体现。例如“我让他等我”被译为“I let him wait for me.” (应为:I asked him to wait for me.) ;“你让我明白了生命的价值”被译为“You let me know the life’s value.” (应为:It’s you who show me the value of life) 。
(5) 褒贬不分, 感情混乱。
如前所述, 由于英汉词汇在褒贬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意思相近的词汇在使用时应考虑不同语境所需的感情色彩。如clever在英语中带有贬义, 有“自作聪明”之意, 夸奖别人时常用smart或者bright。无论汉语还是英语, 若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词汇使用不当, 都会造成双方的误会, 这也是中式英语最使外国人感到不快的地方。
四、结语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都是在现阶段存在的, 但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差别。中国英语一方面向世界传达了中国的信息, 另一方面也丰富和发展了英语本身, 而中式英语则是恰恰相反。这种价值上的差别注定了中国英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研究的价值, 而中式英语则会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逐渐掌握英语知识的现实中消亡下去。英语学习者应抱定接受中国英语、摒弃中式英语的态度, 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之路, 真正习得原汁原味的英语。
摘要:当今社会, 英语日渐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国际交流语言。在中国, 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定义、形成、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揭示二者在本质上的区别, 指出我们应接受中国英语、摒弃中式英语。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式英语,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郑晶.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对比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2006, (6) :93-96.
[2]程媛.中国英语的特点及与中式英语的区别[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76-78.
[3]葛传槼.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翻译通讯, 1980, (2) :13-14.
[4]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4) :18-24.
[5]贾冠杰, 项明友.为中国英语一辩[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 (5) :11-12.
论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 篇11
一、“中式英语”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表现形式
“中式英语”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在大学英语写作中主要表现在词汇、句法、语篇、文化背景等方面。
(一) 词汇问题
由于对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迥异的思维模式缺乏了解,学生在用英语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根据头脑中所要表达的汉语概念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英语词条并机械地套用。事实上,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与用词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忽略这些因素,必然导致用词错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词不准
例如: [误] Your figure is beautiful. [正] You have a fair figure.
[析] 此句用词不准,是典型的受汉语思维的影响而产生的Chinglish。
2、搭配不当
由于受到汉语字面的影响,翻译中往往不是犯语法错误而是更深层次的搭配不当的问题。 例如:[误] The price of the vegetables in our dining hall is very expensive.[正] The price of the vegetables in our dining hall is very high.
[析] 此句的词汇搭配不当。学生在学习“expensive”时,只记住了汉语的字面意思,即“贵”,却不知词语的搭配和语境。事实上当表示某件物品价格的“高”时,则应该用“high”来表示。
3、过分使用修饰语
有时候我们在写文章时会用一些修饰语,但有些修饰语有时用得过分强调,在英语中是不能被接受的。例如:
[误] We have to concentrate our efforts on agricultural reinforcement.
[正] We have to concentrate on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e.
[析] 此句包含了太多的抽象名词,使句子变的复杂僵硬,难以理解。
二、句法问题
英、汉两种文化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差异,一味地用习以为常的汉语思维方式去套用和组织英语句子,中式英语便由此产生。
1、词序错误
词序是指写作中单词的排列顺序,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上有较大的差异,如英语的方式语和程度状语往往放在动词之后,而汉语则放在动词之前。
例如: [误] I very much like English. [正]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2、语态错误
英语学习者应该了解, 英语中被动语态和倒装句的使用要比汉语多。熟练地运用这两种句式会使英语更加地道,避免出现汉式英语。
例如:[误] This new skirt is her mother gave her as a birthday gift.
[正] This new skirt is given to her as a birthday gift (by her mother).
[析] 这个例子中的错误部分,正是由于汉英两种语言被动意义表达方式的差异所造成的。
3、句式结构错误
许多学生由于已经习惯于汉语的流水写作,在英语作文时也不注意英语句法,常常出现一些句法结构错误。例如:
[误] Our team have a powerful strength so that we believed they would be a surefire winner.
[正] Our team has such an excellent record that we have confidence in their success.
三、语篇问题
1、语篇衔接。一个有效的段落必须具备统一性、连贯性,即段落内句子之间的连接要清楚、自然,前后必须呼应。“中式英语”在语篇上主要表现为不使用逻辑词语或使用得不够准确。
2、写作习惯。英语文章一般强调用事实说话,语气比较适中,避免“过分主观”,而我国学生写作时,受汉语习惯影响,比较注重文章的感染力,以自己的格调表示立场或态度,主观性过强等等。
四、避免“中式英语”的具体解决方案
(1)加强词汇学习。注意平时的积累,掌握标准纯正的语音是必须的,但却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要加强词汇的学习。 词语搭配不当是学习外语时常犯的错误之一,句型是句子的骨架,词汇是构成句子的材料。英语语言的一大特点是其丰富的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包括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等。词与词之间固定搭配是由历史形成的,有的看起来不符合逻辑,但却是地道用法。这些就需要大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除了弄懂基本词意外,还要注意单词用法和使用,多多积累和练习,以求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2)加强语法学习。英汉语法存在很大差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比讲解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语法的特征,克服汉语语法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从而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
(3)加强语篇结构训练。由于两个民族思维方式不一样,在词汇运用,段落衔接,内容安排上难免会有不同的表现。提高大学生英语作文语篇连贯的对策,常见的方法有:培养学习者写作中的语篇意识;增加阅读量,加大信息量的输入;加强英语写作训练等等。学生对篇章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越强,其写作水平就越高。因此,教师应加强语篇水平上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阅读,分析文章的大致框架,总结各段的主题思想,讲解段际关系和句际关系,然后根据文章中的某些典型结构进行仿写。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鉴别法 篇12
由于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社会背景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差别很大。而且,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事物,在中英翻译中找不到对等项。因而,中英文化交流过程中就出现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我们只有清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区别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本质,才能在翻译中应对差异,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二、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
早在1980年,葛传规老师就在《漫谈由汉译英问题》一文中提出中国英语的概念。罗运芝简单概括为“中国英语是载汉语语言特征的英语变体”。现在的学者们也普遍认可中国英语是指用规范的英语表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现象。要想彻底了解中国英语,就不得不提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译学辞典》曾对“中式英语”作出如下解释:中式英语(Chinglish)指口头或书面表达的不地道的英语。中山大学外语学院夏纪梅教授对两者做出了区别,她认为Chinese English就是Chinglish,是用中式的语法和英式的词汇组合成的,属于语言不规范使用;China English指的则是中国特有的东西,是允许存在的。
三、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鉴别法
1.文化空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文化历史悠久,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事物,在中英翻译中找不到对应的词语。西方人对很多中国的文化概念很陌生,感到难以理解。中西方存在文化差异,因而,往往会产生文化空缺现象。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区别可以从文化空缺的角度深究。文化空缺指“原语中存在某种为异族文化接受者所不明白的、莫名其妙的、易于误解的东西,造成异族文化的空白”。
2.中式英语。
(1)不存在文化空缺,非中国特色事物。日常生活中可能有很多类似的中式英语泛滥成灾。网络热词“No zuo no die”,就是中式英语,它不符合英语语法,实则若想传达汉语原意,可以通过意译的方法。这好比,“书”是中西方文化中都存在的事物,如果把书译为“shu”就是错误的,既然该词在目标语文化有对等项,何必要做出不符合语言规范的译文。
(2)不存在文化空缺,依赖汉语思维。“航空餐”译为“airline pulp”是汉语思维习惯下的中式英语,正确译法为“food-served aboard airlines”。“残疾人厕所”,应为“handicapped restroom”,而不是“deformed man toilet”。再如,门户网站选出的爆笑中式英语:“How are you?How old are you?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文化空缺现象值得我们注意,文化上的差异可能让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造成冒犯或误解而不自知,无形中给交流制造了困难,影响交际效果,甚至影响本族文化的形象和传播。
3.中国英语。
(1)存在文化空缺,但是仅限于中国特色词汇。只有具有中国特色,才有必要进行中国特色的宣传。如果目标语文化存在的事物,完全可以用归化法进行对等处理。而且,中国英语往往止于词汇,很少涉及句子层面。因为句子的作用是表达意思,既然能表达意思,就可以用目标语把同样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如果在汉英翻译过程中产生障碍,可能是关键的文化特色词汇的理解和处理问题。如,“豆腐”原译为“bean curd”。curd本意是指凝乳,这样的译法会使外国朋友感到费解,可能会误以为是牛乳和豆子混合的食物。所以,后来直接改译为“tofu”。
(2)存在文化空缺,但是表达具体概念的词汇,则不可列为中国英语。虽然表达具体概念的词汇是中国文化特色词汇,但是具体概念的词汇往往在英语中能找到对等项。如,“扁担”是一个中国文化特色词,但是不属于中国英语,它适合翻译为“shoulder pole”。虽然外国人不用扁担,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个文化空缺词汇,但是扁担是具体词汇,通过解释、描述,外国人依然可以产生联想,能够理解。
中国英语不是生搬硬套,不会完全借用目标语文化里没有的东西进行盲目的对等,这样就避免了对中国文化的曲解,曲解会造成不良的或错误的理解,这比无知更可怕。虽然中国英语可以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特质,让外国朋友有兴趣主动去搜索查找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有助于宣传中国文化,但是一味地扩大中国英语的范围只会适得其反。一方面外国读者可能一时难以接受太多的陌生词汇,影响阅读速度和效率,另一方面可能会降低中国人的英语水平,阻碍中国文化的宣传。
四、总结
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理解文化空缺的客观存在,才能用合理的解决办法去弥补文化空缺,规避错误的译文。我们要规避中式英语,避免不规范的英语语法结构产生的不良后果;同时也要规范中国英语,把握好宣传中国英语的度,真正达到学习规范英语,正确宣传中国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运芝.中国英语前景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