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创新

2024-07-23

全民创新(精选12篇)

全民创新 篇1

全民经商。1978年实施了几十年的以阶级斗争为刚, 转移到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上来。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向, 在这之前被看作是资本主义尾巴的个体经济开始有了发展。此时市场上一切物资都十分紧俏, 在价格双轨制的特殊时期, 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别十分突出, 一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利, 有偿发放批件、批条子, 倒买倒卖计划物资紧俏商品, 成了“官倒”。

由于当时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中心城市和边远地区物资供应水平和价格都有较大的差别, 一些人利用不同地区商品的紧俏程度和价格差价, 在市场上倒买倒卖有关商品进行牟利, 成了“倒爷”。商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升值, 人人都想在流通中分一份羹。于是个体户如雨后春笋, 公职人员也大量“下海”形成了全民经商的局面, 被戏称“十亿人民九亿商, 还有一亿待开张”。买和卖使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增值, 但并没创造出物质财富。

全民炒股。股票为投资者提供了两种创收的途径:一种是通过分红派现获取收益, 就是企业生产盈利投资者也同时获益;另一种是股票增值后的收益, 就是通过买卖股票获取差价被称为炒股。2007年10月16日, 沪指最高达到6124.04点, 中国股市以快速的上涨创造出了最新纪录:指数点位, 融资规模, 股民数量, 成交量、开户数都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借用牛顿的话来说:“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 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股民的疯狂证明了这句话, 好多人都不知道股票究竟是什么, 但确信只要炒股就能赚钱都去赌一把, 掀起了全民炒股热潮被戏称“十亿人民九亿赌, 还有一亿待入股”。2008年10月28日沪指最低跌倒1664.93点。

2014年10月28日沪指升到2337.87点, 2015年初又开始飙升, 一些人把炒股当成富裕的唯一出路。截至3月底A股账户共有18896.72万户, 散户占99.62%。6月沪指站上5000点,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显示, 接受调查的大学中有31%的人在炒股, 足见全民炒股的热潮又现。流通和股市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只有通过实体经济才能发挥作用。

全民创新。当今世界经济已迈向工业4.0时代, 即通过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的相结合, 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把工人从单调、程式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使其能够将精力集中在创新和增值业务上。实现人、设备与产品实时联通, 工厂直接接受消费者的订单进行备料生产, 省去了销售和流通环节, 极大降低人工、物料、管理成本, 通过工业4.0订购的商品比淘宝网购还要便宜。而我们还停留在模仿西方的金融、电商、互联网的思维里。

中国的许多产品在世界都有竞争能力, 主要是靠价格优势, 缺少创意, 技术含量不足, 这会影响到未来的市场占有量。如果十亿人在创新上投入巨大的热情和努力, 加上制度体制的保障, 开辟新领域创造新产品开发新功能, 中国就一定能走向世界之巅。

全民创新 篇2

紫水乡开展“全民创新”活动以来,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全民创新”活动作为全乡工作的总抓手,依据开创新办[2011]6号文件结合本乡的实际,突出发展新亮点,夯实创新基础,用创新办法推进全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全民创新”工作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根据本乡的具体亮点和特色,现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我乡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开县县委、开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开县2011-2015年全民创新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委发[2011]22号),建立了全民创新行动组织领导机构。由乡党委书记谭清华、镇长杨明星、人大主席陈远益亲自担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及各单位负责人担任成员,从而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副书记、宣传委员具体抓,其他班子成员配合抓的领导机制。

二、宣传引导

自接到上级通知以来,我乡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张贴横幅6条,大型标语2张。并召开了全民创新动员大会,而且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刊等多种媒体和手段宣传全民创新活动开展、创新成果和创新典型。

三、建立激励机制

本乡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考核方案,并制定了激励全民创新的奖惩措施。

四、搭建创新平台

建立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信息服务站等科技服务平台。

五、开展全民创新促进活动

今年来,我乡就全民创新开展了创新型校园、创新型机关、创新型企业、创新型社区、创新型家庭等创建活动。于此同时,还开展了全民创新“金点子”活动,全民创新征文活动,青少年创新竞赛活动,并开展了“创新之星”评选活动。同时还开展了“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专项创新活动。

六、培育创新人才

积极引进外地人才、开展借智借力活动,创新人才培训活动。

七、取得的创新成果

今年开展全民创新活动以来,我乡党政运行高效廉洁,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返乡创业积极引导,统筹改革取得进展,安全稳定保障有力。

八、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活动实施以来,我乡以“全民创新”为总抓手,对推动

全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离上级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不够显著;二是农民增收路子不够广,增收缓慢;三是个别村的工作有待加强。针对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我们决心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开县紫水乡人民政府

创新文化惠民 服务全民阅读 篇3

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需求,需要不断地探索为读者提供简便、快捷、高质量服务的有效途径。每个图书馆都应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为图书馆进一步提高读者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最大限度地解决物理图书馆的布局不尽合理,服务辐射范围有限,服务配套不足,市民利用图书馆不便等问题。超星歌德电子书借阅机就是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24小时为大众免费提供图、文、视、听等全方位数字信息化文化服务。歌德电子书借阅机24小时电子书自助借阅系统主要由五部分构成:24小时电子书自助借阅终端平台、手持移动终端阅读平台(超星移动图书馆客户端)、电子图书资源、数据中心服务器及管理系统。

歌德电子书借阅机直面移动互联浪潮,在国内首次提出“电子书借阅”概念。独创的全新图书借阅方式,简便快捷,轻轻一扫即可将图书下载至手机,离线阅读,让图书馆跟你走!不仅加速推进了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而且极大地拓展了民众阅读空间,开启图书借阅新时代,更好地服务于全民阅读。其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先进独创的全新图书借阅方式。读者只需在终端设备上,通过独立客户端扫描借阅机上图书的二维码,即可轻松将图书下载到手机,可离线阅读。

2.有活力的平台延展。对接超星移动图书馆产品。可以增加定制化功能。例如,用户认证系统、图书馆信息发布、视频、报纸等电子资源借阅等功能。

3.有专业的电子书制作团队。将出版社直接授权的电子图书排版数据加工成适合手机阅读的专用格式。精美的高清图片、优雅的图文绕排、绚丽的全屏插图,让电子书也可以带来超越纸质书的视觉享受。

4.有专业的安卓研发团队和专业的IOS研发团队。研发电子书借阅机配套程序、手机端配套程序各一套。借阅机端程序支持配置显示名称和Logo,可将购买单位的名称和Logo配置到程序中。支持远程定时更新,支持一键更新,减少管理成本。提供基于ios系统的iPhone客户端,基于Andorid平台的手机客户端。支持EPUB、TXT、PDF等格式文件打开。文字、图片自由放大缩小。支持按图书章节进行跳转。平滑、仿真书卷两种阅读模式。

5.有专业的版权拓展团队。拥有大量的出版社资源,超星投入巨额版权费用,不断开拓版权资源建设,获取了包括人民文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200多家出版社直接授权的正版图书。电子书借阅机内置3000本正版授权的热门电子图书。类别全面丰富,涵盖健康生活、文学名著、少儿教育、小说传记、社会法律、经管励志、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等热门分类。图书资源可实现后台持续更新。每月保持150本的更新量,保持图书的新鲜度。

6.有专业的产品设计团队。专业级版面设计,时尚的Metro磁贴式效果,精准的图书分类,实现最为方便快捷的图书查询。超星的产品设计团队一直走在时代的最前沿,掌控时代潮流,不断将新潮的设计理念注入他们的产品,让产品始终保持鲜活动力。

7.有专业的产品服务团队。时刻保持最贴心的服务。快速回应机制,让客户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产品服务团队会定时收集用户反馈信息,及时解决问题,让最贴近用户的好建议能够得到快速的处理,促进产品的持续进步与完善。

8.运用智能管理。系统定时开关机,全网自动更新发布内容,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无需人员操作;强大的后台统计管理功能让使用者高枕无忧。

歌德电子书借阅系统在全国各地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党政机关、机场、车站、银行、医院、企业、街道社区、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自2013年8月歌德电子书借阅机—24小时电子图书自助借阅系统推出以来,已在全国2000多个图书馆投入使用,得到了图书馆界及广大读者的认可,并倍受欢迎,很多图书馆电子图书借阅量占比率迅速提升。各省级、副省级、市、区(县)图书馆,各高校图书馆采购多台歌德电子书借阅机投入使用,将各馆电子图书借阅服务时间实现7×24小时。歌德电子书自助借阅机结合超星移动图书馆平台推广使用,使读者不仅可以使用移动图书馆平台借阅最新的电子图书,更可享受到移动图书馆平台提供的所有文化服务,在业界得到了广泛赞同,众多媒体给予广泛的报道传播,倡导电子书借阅服务理念。

掀起新一轮全民创业创新高潮 篇4

创业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创业创新始终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掀起过多轮创业创新浪潮,每一次都给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可以预期,随着新一轮创业创新大潮的到来,通过深化改革将激发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的创业和创新潜能,从而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打造不熄引擎。

为何要推动全民创业创新?

当前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全民创业创新是促进我国经济实现提质增效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环节。

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不断改革创新,确保了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目前,我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的痛苦期,要加快转型升级,关键还在于创业创新。李克强总理此前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明确指出,要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使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二、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

今年以来,尽管我国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但在各项经济指标下滑之时,就业形势却表现良好,前8个月,城镇新增就业970多万人,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多万人。就业情况好转说明,创业创新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在中央简政放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中,得益于新型业态的创新和万千创业企业的诞生,服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促进社会稳定和扩大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三、激发市场活力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要搞活微观经济,盘活经济全局,关键在于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和市场主体,我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说到底还是要靠企业的创业创新。创业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企业自身要抓住难得机遇,加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等方式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核心创新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拥有创造力与竞争力,真正摆脱低水平的恶性竞争。

抓住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必须抓住“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两大着力点,夯实支撑我国技术前沿发展的科技和人才基础,形成增加创新机会、强化创新动力、端正创新行为的创新体制机制。

一、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我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本身就是规模巨大的创新行动,通过体制机制变革将激发巨大的创业创新潜能。

当前我国经济已从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紧迫,需要倒逼政府通过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增强经济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我们引燃了创业‘火种’,要使它越烧越旺。不仅要让企业‘生出来’,还要让它们‘活下去’、‘活得好’!”因此要通过体制创新,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而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备好制度建设“连环炮”,则是激发全民创业创新活力的又一重要内容。

对此,李克强总理在此前讲话中曾强调了“三个清单”,即“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分别从规范政府行政权力,明确企业经营界限,理清政府基本责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其实质就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政府在事中事后的监管能力,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为全民创业创新保驾护航,让想创业的人创新业,善创业的人创大业。

二、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科技创新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非常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必须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经济发展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加快科技创新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加快科技创新还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一方面要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研究,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取得原创性突破;另一方面又要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扩散的障碍,促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我国创新产业跃上国际竞争的新制高点,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小微企业创新需要“宜居”环境

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截至去年底,我国已有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76.57%。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9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特别是在改革中“呱呱坠地”新生者的扶持,让它们在公平竞争中搏击壮大,可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能增添社会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民生改善。

本次会议确定,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通过各项财税、金融扶持政策,为小微企业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

为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本次会议提出,在现行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暂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的基础上,今年10月1日至2015年底,将月销售额2万-3万元的也纳入暂免征税范围。此次放宽免税范围,履行了政府对小微企业税收支持的诺言,也解了那些经营生产刚起步、规模较小、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恰到好处的“渴”。可以帮助小微企业增强竞争力,实现盈利增长。

为了破解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顽疾,本次会议再次提出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会议确定,采取业务补助、增量业务奖励等措施,引导担保、金融和外贸综合服务等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鼓励大银行设立服务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推动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实质性进展。由于我国金融业仍以大型国有银行为主,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十分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行政手段帮助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不仅有效,而且很有必要。

最后,为了延长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寿命,本次会议提出“加大服务小微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也凸显了国家政策的长远目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最重要的是如何让中央政策落地。各地各部门要确保政策尽快落实,并适时提出进一步的配套措施,“出实招、出真招”,不搞选择性执行,真正帮助小微企业赢得“大未来”,带动中国新一轮经济“破茧成蝶”。

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鼓励全民创新创业要与改善社会氛围相结合。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业创新、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不断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拓宽投资空间,为资金向全民创新创业聚集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让人们对投资创新创业有兴趣、有信心,从而增强吸引力。

全民创新创业需要与财税政策调节相结合。与虚拟经济相比,创新创业往往投入风险较高、成本较高、利润空间有限,更需要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因此,要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调节手段,确保资金投向创新创业领域,解决创新创业产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让创新创业的企业感到有奔头、能致富。同时,要调整创新创业行业与投机性行业、资本倒腾行业的回报率,抑制某些领域的非理性暴涨的状况。

全民创新创业需要与激发各类社会金融主体的活力相结合。随着新一轮全民创新创业的掀起,对金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金融政策不断增强服务创新创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推进股权多元化,切实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全民创新创业领域。特别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降低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实现全民创新创业与民间资本的良性互动。

全民创新 篇5

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和

2012年工作要点

区委召开2011年“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进行了动员会议以后,我镇立即对2011年我镇对“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成立了领导组织,并抽调骨干人员专门负责“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的开展。我镇在镇级层面成立“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服务中心1个,在社区、村层面成立“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服务站13个,具体组织开展全镇各个层面“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并搞好活动服务和解决相关遇到的问题。

我镇以“打造强镇、名镇”活动为载体,在全镇设立宣传展板14块,张贴标语3000条,悬挂横幅36条,营造了“创业创新、全民成才”的良好氛围。使每个对青山人自觉把个人发展和前途命运同全镇发展全局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镇兴我荣、镇衰我耻”的思想。

目前,我镇已树立“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典型130人。并对这些典型人物由镇党委、政府命名,并进行了隆重表彰,给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光荣册和纪念品。

2012年,我镇将继续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培训教育,引导和扶持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创业创新,努力做到创业有技能、创新有本领、成才有保证。我镇将继续选树一批“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典型,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我镇“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进一步开展,逐步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能成才”的良好局面。

我镇某某镇党政领导和机关干部将与“创业创新”的典型人物结成帮扶对子,更好地帮助他们创业创新;我镇还将向各村派驻政治指导员,加强村级组织服务创业创新的能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帮助各村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创造力,使更

多的人成为创业创新的典型;我党委、政府将研究制定一些新措施和办法帮助帮助创业创新人员做大做强,更具市场竞争力;我镇将成立创业创新能手联谊会,在镇政府设立两个办公室用于联谊会开展日常活动,使创业创新人物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强强联合形成致富联合体;我镇要求各村、社区、各部门要引导辖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创业、创新精神,按照 “强镇富民”的发展构想,进一步“明思路、强载体、破瓶颈、聚资源、优环境”,强力实施“特农、兴牧、靓镇、强工、活商”战略,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中共某某镇委员会

中山市创新全民参与社会治理模式 篇6

一、解决问题:促全民齐参与

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期,在中山市各路口就会出现公共文明引导员,引导车辆、行人按序行进。自愿担任公共文明引导员的曾先生说:“每次成功劝住不文明的路人,看到道路上更加有秩序,我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中山市社工委负责人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山市出现了本地人口与外地人口“倒挂”现象。截至2014年底,中山市常住人口达到319万,其中外来人口163万,占比超过51%,由此带来了很多社会治安问题,其中交通秩序混乱是其中之一。一方面,现有的社会治理体系很难有效覆盖传统“单位”体制外的市民群众和流动人口,致使自上而下的社会治理和服务“最后一公里”难以有效打通;另一方面,市民自下而上的参与意识和自我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自有活力需要有效有序激发。

针对社会实际,中山市开展了一系列全民参与社会治理行动,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分类动员,推动社会组织和市民等各社会主体齐心协力参与。比如,针对市民关心的“富了口袋后如何富脑袋”、“破案也难补群众伤害”、“医闹事件多发,医院能正常运转”等重大社会现实问题,通过媒体、网络讨论,开设“市论坛”对话专栏,采取上门解释、交流等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广大市民“建设更加美丽中山人人有责”的主体意识。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以不同方式促使全民齐参与。针对本地人与外地人、大学生与中老年人等不同群体,运用不同方式动员参与,为促进新老中山人的融合,调动异地务工人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推动建立了村(居)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制度和村(居)委会委员制度。目前,全市277个村(居)全部建有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2015年召开了协商会议1390余次,协商事项1800余起,成为市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有益平台。按不同参与动机以不同方法促使全民齐参与。针对参与群众的不同心理,全民参与行动从权利型、义务型、自觉型、兴趣型等出发,因势利导全民参与。

二、激发活力:促全民愿参与

善行义举榜、修身学堂、家庭教育讲座,走进中山市杨仙逸小学体育路学校,丰富多彩的德美活动让人耳目一新。“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一批批崇尚德美的“小花”,并通过家、校互动,开展学生日行一孝、好家风建设等活动,让每名学生这朵“小花”带动一个家庭这朵“大花”,树立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的观念。全民修身、全民公益,中山市从群众切身利益入手,打好“民生牌”和“民心牌”,以此推广共建共享理念,提高公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是以民生建设激发活力。2014年,中山市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高达178.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的68.3%。近两年来,“十件民生实事”全部由市民“票选”确定,随处可见的健身广场等一批“民生工程”的实现和推进,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发展实惠,由此大大激发了市民齐参与的热情;二是以多元参与激发活力。中山市开展的全民参与系列活动,件件围绕民生福祉,市民件件可以参与。在全民创业行动中,由高校教师和企业家参与组成的培训导师团队,在全市15个企业孵化基地,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创业培训等一条龙服务。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8万个,平均每7个劳动人口中就有1名创业者,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达210余万人;三是以身边典型激发活力。在全民修身、全民创文行动中,注意挖掘、推广身边“好人”、“典型”,开展博爱文化月、邻里文化节等“一月一主题”活动,涌现出了“中山好人”206名,其中的4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四是以重奖举报激发活力,以奖励形成正面导向,开展“车让人、齐修身、行文明”活动,共奖励12批次、3100余名文明驾驶员。

三、畅通渠道:促全民能参与

为促进全民能参与,中山市不断畅通参与渠道。每年,政府要办的民生实事都由市民投票,选出的项目都会逐步变成现实。近年来,每年都有十万多名市民通过各种渠道,参加“十件实事”投票,全民参与的和谐景象随处可见。目前,中山市已组建起市、镇两级的市民巡查队、公共文明引导队、亲子义工队、敬老爱老志愿服务队等1200余支。

中山市社工委副主任丁勇介绍说,为了促进全民能参与,中山市畅通了全民通过社会组织参与、通过基层单位参与、通过具体项目参与的渠道;出台了社会组织“1+9”政策体系,设立总额900万元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对社会组织的引领作用,初步形成了“枢纽组织”带动“中小组织”的发展局面,并将村(居)、厂企、学校等基层单位打造为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重要载体。在全民治安、全民禁毒活动中,全市93%的村(居)、91%的小区达到平安创建标准;“我为中山善治献一策”金点子大赛,近两年每年都能收到800多条点子,有50多个“金点子”转化为部门实际行动,18个“金点子”通过公益创投,委托社会组织实施,探索了非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供给模式;孤寡老人关怀项目、小区邻里互助项目深受市民欢迎,吸纳了许多热心人士参与和资助。

四、强化保障:促全民真参与

位于火炬开发区的健康花城小区深入开展全民修身行动。2015年,健康花城小区以“日行一善”为社区文化活动主题,推出了“党员志愿者结对认亲行动”,具体内容有关爱小区困难群体、启动“贫困孩子圆梦计划”、帮助百名贫困孩子圆梦等。这些活动不仅小区业主争相参与,还在社会上展现出了花城邻里相亲、文明互助的良好风貌。

为促进全民真参与,中山市不断强化、推出一系列保障措施,用行动和实效促进全民真参与。自2012年,中山市提出争创“全国治安最好城市”以来,近两年警情分别下降了11.4%和26.4%;全民治“医闹”行动实现两年零“医闹”。

用坦诚的互动促全民真参与。在全民除“三害”行动中,公开网上征集热心市民参与执行,当面“抓阄”确定明察暗访场所,对市民群众的举报实行线索必核、属实必查、异地查处,促全民真参与。

五、健全机制:促全民常参与

为使全民常参与社会治理行动,中山市坚持规划先行,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出台了中长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其中,围绕加强全民参与,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和保障措施,对全民修身、全民治安等行动都制订了相应的三年、五年或十年规划。此外,全民参与行动均明确了日常参与办法和激励机制,并成立了中山市社会工作委员会,在各镇、区成立基层社工委,设立市级社会管理与创新专项资金,2015年资金总额增至8460万元,十多项全民行动都相应配齐了专项财政保障经费。

2015年,中山市在总结全民参与经验的基础上,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意见》,以市委文件的形式,将全民参与社会治理作为全市的战略部署全面铺开,推动各个领域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治理体系。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山市以全民参与和全民共享开创出社会治理新局面,该市也先后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称号;率先探索的社会矛盾化解协同机制、社会力量动员机制等荣获全国、全省政府创新奖等,多项社会治理创新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责任编辑:徐春芳)

全民健身创新器材示范园揭牌 篇7

来自全国各地的“双先代表”与领导们一起, 以徒步或骑行的方式参观了示范园。

特殊设计的围棋桌、象棋桌, 浑河南岸钓鱼竿, 以及一些专为老年人与残障人士设计的健身器材……每走到一处, 参观者都摩拳擦掌, 到器材上一试身手, 亲身体验新器材的健身功效。

浑南新区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位于浑河南岸, 园内绿树成荫, 景色秀美, 是集体育健身与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全民健身生态公园, 同时也是全国最先进、东北最大的体育器材示范园。

国家体育总局利用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建设了示范园, 布置其中的100余件全民健身创新器材, 由全国15家优秀健身器材生产企业精心设计生产。示范园分为全民健身路径区、户外棋牌苑、笼式足球场、太阳能篮球场、残疾人健身园等16处各具特色的健身休闲区域。

园区不仅成为各企业展示自身在全民健身器材研发生产领域最新成果的舞台, 还是沈阳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为沈阳市民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全运会遗产。

山西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盛世关爱”社区运动康复乐园和全新型篮球场座落于浑南新区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中, “盛世关爱”社区运动康复乐园是澳瑞特献给两亿老年人、八千五百万残疾人的关爱。康复运动旨在提高和改善老年人和残障人群的生活自理能力, 日常活动能力、融入社会能力, 以全面提升生活质量, 保持体质“常青”。经常进行康复运动可以健身心、强筋骨、润关节、稳平衡、益心智, 还可防疾病、防衰老、防痴呆, 也可增免疫、舒身心、回元气。

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及机制创新研究 篇8

一、文化艺术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群体 (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 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 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 以人为中心对社会生活做出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个别性与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 把创造性的生活与表现情感结合起来。

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并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人类自由创照能力的体现, 它在发展过程中早已成为独立的精神活动领域[1]。艺术活动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个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工作的内容和总体意义

(一) 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主要内容

针对全民文化艺术的普及, 通常被我们认为是指在公共文化的全面建设和全民性的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方面, 在这之中, 是以群众为主体而展开的。文化艺术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对基层群众的文化娱乐项目建设工作、文化艺术的教育和推广工作, 在人民群众之间进行文化信息教育和推广, 以及针对文化的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在全民文化艺术普及的工作重点之中, 包含着两个方面第一是保证文化的文化艺术性, 第二个是保证在全体人民之间进行推广即全民性。最终的工作落脚点就落在了普及推广方面。

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以全民性参与活动为主要载体, 从而对文化艺术进行教育和普及推广工作。要能够以保证人民群众的艺术文化需求为最终的落脚点, 只有在此基础上, 才能够树立具备全民性的艺术文化推广理念, 积极坚持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方向, 在形式上结合群众, 带动群众, 最终引导人们群众参与到全民文化艺术普及的建设工作之中。

(二) 全民艺术普及的总体意义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之中, 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而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包含着重要的精神文明部分, 所以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 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更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有利于达到对文化艺术的共享效果, 从而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强的推进作用, 也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2], 极大的推动了全民文化艺术普及的进程。开展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建设工作, 能够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发展作用, 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起到作用, 对于我国文化艺术的事业发展有很大振兴作用, 能够对人民社会生活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强国的目标的实现。

三、构建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路径

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工作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全民之中进行文化艺术教育, 能够为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高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离不开文化管理体制建设, 在文化的机制创新工作中, 要不断构建文化体制创新的宏观路径, 不断健全现代文化的市场发展体系, 努力实现将文化推广的效率和公平相平衡的重要路径, 不断建构新型的符合现代文化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努力探索与时俱进的符合我国国民文化水平相适应的文化体制新路径。

(一) 从大局出发,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 党对于文化事业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视,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 要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工作就要理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要建立起符合科学规范的文化监督管理机构, 加大文化资源的管理力度, 规范文化的发展方向, 把文化艺术的资源管理作为文化体制创新的航标。要能从宏观上完善文化的管理体制, 加大对文化艺术普及工作的管理, 努力完善对文化体制创新的管理机制[3]。要能够根据政府和文化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改革和调整。针对管理达到管理制度符合相关的资产组织管理, 能够针对文化企业的管理做到符合管理模式要求, 这种管理方式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创新之处。

(二) 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构建效率公平统一的文化体制

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机制的建设, 效率和公平相统一的文化机制对于全民文化艺术普及的作用和影响十分巨大。所以在全民文化艺术普及的过程之中要能够发挥市场的自我调整作用和政府的引领作用。大力加强对效率的提升和针对公平的统一性建设作用, 这样有利于提升市场的主体竞争力和文化资源的流动性。对于全民文化艺术普及有很大推动作用。在针对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方面要做到职能的管理, 才能够对文化机制的创新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所以构建文化体制创新体系既要注重市场体系的微观调节作用, 使得文化资源的流动保持活力, 又要能够将政府的导向作用结合起来, 以提高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和公平性。

(三)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探索符合科学规范的文化体制

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工作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对文化艺术的普及工作中, 要努力建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探索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相结合的文化体制新路径。只有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文化艺术教育的广泛性, 对于文化艺术的传播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在社会主义中, 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所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必不可少, 只有保持文化服务体系保持时代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特征, 那么对于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就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只有将文化服务的做到符合标准和均等化, 才能够提升人民参与文化建设的活力。政府要能够完善与落实国家的人才工程, 多层次的建立文化产业的培训体系, 为更多的群众带来实质性的效果[4]。能够为我国的文化建设作出突出的贡献, 我国的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工作在能够迈上新台阶。

四、结语

总体来说, 通过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建设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对国民综合素质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大力重视文化艺术的普及工作中的内容和意义, 积极结合群众、带动群众以达到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 还要从大局出发,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构建效率公平统一的文化体制以及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探索符合科学规范的文化体制, 只有这样, 才能够对文化艺术的普及工作作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程菲.浅谈全民艺术普及在国民审美素质提升中的作用[J].明日风尚, 2016, 13:4.

[2]王刚.新农村文化建设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探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6:16-19.

[3]王焕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若干问题的思考[J].菏泽学院学报, 2014, 01:34-37.

全民创新 篇9

《全民旅游休闲纲要》在当今社会必会带给人们一个“全民休闲”的美好憧憬,休闲将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国家也越来越注重和保障公民休息的权利。《纲要》明示带薪休假制度的执行和休闲意识的宣传,提出加强国民旅游休闲地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国民有充足的旅游休闲时间﹑提升国民在旅游休闲方面的消费能力,以让国民都能体验旅游休闲。

二、全民旅游休闲的概念

在“国民休闲时代”,国民旅游休闲是指,每个人都爱休闲,休闲权的权利将冲破“金钱”和“时间”,然后休闲旅游产品不仅仅是少数精英的特权,是普及大众的,休闲将成为真正惠民的方式生活。

三、我国旅游休闲产品的开发现状及问题

(一)旅游休闲产品日趋多元化,但总体质量不佳

随着越来越新潮的休闲旅游产品被开发,无论是产品的内容类型,表现手法和规模水平﹑结构功能等方面来判断,旅游产品市场已经展露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主要发展的休闲旅游产品有主题公园游,多种产业旅游,农舍自助游,购物和体育休闲旅游,生态和森林公园游憩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休闲产品。

(二)中低档次旅游休闲产品居多,而国际化主流产品较少

由于市场经济的拉动,逐渐促使我国国内旅游休闲产品的快速发展。但从整体上看我国旅游休闲产品总体水平不高,以中等消费为主,无法进入国际旅游休闲消费市场主流。

四、旅游产品创新战略

(一)塑造品牌

品牌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在竞争中的重要载体,是其竞争战略在优势和劣势财富的主要来源。品牌是视觉形象和文化产品﹑业务层次的代表,它包括产品品质﹑名称、产品标准,也包括品质形象和附加值。旅游产品的品牌化过程在中国才刚刚开始,最传统的旅游目的地,虽然旅游资源品位较高,但品牌知名度低,缺乏能长期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所以,少了品牌的支持,是很难从本质上提升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二)融合多元素

国民休闲度假的到来,是对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全新挑战,也需要旅游休闲产品的创新。未来休闲和旅游产品的设计具有多元集成的主题,“生态化﹑定位化﹑本土化﹑娱乐化﹑语境化﹑动态化”六大要素将会成为未来旅游产品的设计主流。

旅游产品设计的永恒主题之一是追求“生态化”,这就要求旅游产品有一个高标准的审美和生态体验环境,生态休闲旅游提出了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基于生态的和谐性,进而形成绿色生态,环保和节能效果。相对应的生态设计技术,包括低耗能技术应用于绿色植物环境﹑环保材料和技术﹑生态材质运用等,这些对于旅游休闲产品创新尤其重要。

旅游休闲产品设计的“定位化”是指在旅游项目定位整合的主题下,形成一个独特的项目吸引力,凸出其特有的卖点,形成明确的主题品牌。

如何使设计与在风景名胜区内的原有环境相适应,使其遵守环境设计?“本土化”旅游项目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方法包括当地材料使用的本地化,与植物配置﹑建筑风格相协调等。

旅游设计中的“娱乐化”是将景区的功能性消费景观和建筑融入游乐化的设计,使功能结构和景观有更强的吸引力。

迪斯尼的童话乐园,依靠“语境化”打造旅游休闲产品。将语境化手法运用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吃﹑住﹑行﹑游﹑娱﹑购”旅游的每个环节,都围绕主题定位开展,形成“语境”氛围,实现游客体验和感受的影响情况。通过现场设计,进一步将文化资源与自然环境转变为人性化的过程,转化为有吸引力﹑使游客更兴奋的旅游产品。

以动态艺术为主题或造景主要形式的旅游设计,被称之为“动态化”的影响设计。“动态”是个时尚新潮的词语,是将动态的﹑灵活的﹑互动的主观感受引入原本静态的项目中,动态一词被赋予了健康活泼﹑动态生命力的意味。“动态”不是运动本身,而是以感受“运动”为主导,感受“互动”。因此,引入动态,成为对传统静态产品创新的有效手段。

(三)延伸文脉

旅游产品的设计、改良、创新都与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本身情况﹑其周围环境元素的分析有着密切联系。已故的著名旅游地理学家陈传康先生在旅游目的地产品策划的分析及形象设计中提出了“文脉”一词的概念,他指出“文脉是指对旅游区的地理背景,包括地质,水文,土壤,气候,地貌等自然环境的特征,也包括当地的文化,经济,社会,历史等人文地理特征,是一个全面区域的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传统四维时空相结合的社会心理积淀。范业正在其博士论文中进一步剖析了“文脉”的含义,并细分为语境(社会文化背景)和地脉(地理背景)两个子系统。

鉴于,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的产品设计都深受当地文脉和地脉的影响。所以,研究旅游休闲产品的创新,也应努力使其与当地的背景文脉和谐融洽。

全民创新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腾飞,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对于促进就业、带动国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全民创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趋势兴起,2008年武汉市政府提出“全民创业”。虽然不断得到中央至各地政府的优惠支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存在着融资难、难融资的困境,因此,研究全民创业融资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Bygrave研究发现,在美国只有大约千分之一的新创企业能顺利在创立期筹集到风险资本。王伟毅等人认为环境是影响创业的重要因素,研究创业应当首先从环境的不确定性方向着手。傅璇通过研究提出,互联网创业企业盈利模式的可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风险投资的决策速度。从当前的文献来看,专门研究全民创业的融资模式的寥寥无几,期望本文可以为全民创业活动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能够为推进武汉地区全民创业的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最终实现地区经济甚至国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我国全民创业融资困境的再思考

(一)关于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由Briglam和Weston联合提出。该理论主要以动态视角去分析企业创业阶段的公司金融状况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相关联系以及存在何种变化规律。 Beger与Udell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改进,他们在比较分析创业企业金融状况特征时,更多地利用“信息因素”这个特征。 具体来说,任何企业在初始阶段,财务数据、业务记录都不完整,企业对外的信息是不可能透明的,这样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的内部融资,几乎完全无法获得外部融资;到了成长发育阶段,企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伴随着企业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抵押资产,企业的信息透明程度也就有所提高,此时,企业的融资方向逐渐由内部向外部转换;最后企业经过成长期,发展比较成熟稳定后,其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等已经建设得较为完善,此时的企业慢慢具备在市场进行融资的资质。总的来说,企业的金融成长周期理论指出,企业融资来源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企业发展上坡期, 由于信息披露、企业规模等不断优化上升,其融资渠道是逐步由内向外的;但是,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外部融资势必会受到阻碍,此时企业的融资渠道又会由外转向内部。 该理论合理地分析了,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的融资渠道选择,为企业做出适时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导向。

(二)全民创业融资现状及困境为了缓解我国就业市场的巨大劳动力供给压力,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对地区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加明显,国家和政府也逐渐地加大了对创业团队的支持和扶植力度。武汉市为相应国家号召,陆续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来支持鼓励发展创业活动,如“百人计划”、“黄鹤英才计划”等,不但从宏观层面为武汉市的人才进行创业活动奠定良好的硬性基础,还从微观层面构划创业相关的服务体系和简化申请运行流程。目前主要的资金渠道有政府资金支持、民间借贷、信用担保以及银行借贷等,虽然各种渠道、各种金融机构都在顺应国家政策,尽力帮助创业者解决资金融通问题,提高对企业的信贷额度投放,但是大多数的城市的创业企业资金瓶颈困境仍然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大多数的金融信贷机构进行贷款手续冗杂,甚至还有互相推诿、拖延时间的恶劣现象,致使了急需资金的创业企业,尤其是需要大量现金流的企业无法尽快获得企业运转资金。

三、全民创业融资影响因素剖析———以武汉为例

(一)政府层面政府作为创业浪潮的发起人,也是沟通创业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纽带,对全民创业的资金融通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总体来说,政府在创业融资过程中发挥提供优惠政策以及创业服务两个重要作用。(1)政策优惠。政府部门对那些处于创业期的个人和企业,都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财税减免支持,享受政策人员的范围从下岗、失业人员,覆盖到应届高校毕业生,而且减免税种的范围也很宽泛,这些措施不但有助于帮助创业者了解创业有关的税收政策,激发其进行自主创业的激情,还能够更好地减轻企业负担,最大化发挥税收的经济职能。其次,政府能够出资建立一个担保基金,委托相关的担保公司进行小额担保。然后由商业银行对进行了担保的并符合特定条件的创业单位或个人发放贷款资金。但是小额担保贷款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由于程序繁杂、额度小,银行对发放小额贷款缺乏积极性,其次创业者在初期贷款难度比较大,所以也就抑制了其贷款需求。再者,政府补贴。对创业者实施资金补贴或者是免除一部分的行政性费用,对于缓解其融资压力有很明显的作用。武汉市对应届毕业生提供2000元的创业补贴。虽然这种补贴总量不大,但是对于激励创业者热情,缓解其融资负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创业服务。政府除了直接提供资金上的硬件支持外,还能够提供教育这种软实力的服务。开设培训班,对具有一定创业能力且有创业意愿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方法、技能、法律以及税收等专业领域知识。据不完全统计, 从1998-2006年,已经有250万左右的人群参加过这种形式的创业培训,其中大约一半人群成功实现了创业。此外,政府应适当放宽创业者办事的准入条件,开通“一窗式”的绿色通道,提高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也促进创业的发展。

(二)金融层面金融机构作为提供创业者资金的最终责任人,对于实现全民创业、减轻就业难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金融层面上的影响因素对于解决创业融资困难有极重要的意义。(1)正规的融资市场系统。商业银行、信用社、创业板、主板等一同构成了我国正规的多层次融资市场系统,但是真正适合全民创业的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少,虽然具备多层次的正规金融市场体系,但是其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功能单一,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全民创业的进程。只有功能分层现有的金融体系,才能满足更多创业者的资金需求,将创业落实到实处。(2)社会的信用制度。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对于企业进行创业、开展融资具有重要的影响,创业者难以获得融资,一方面出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另一方面也源于整个社会的信用度不高。信用的缺失不仅体现在企业与银行之间,甚至在企业之间也不足为奇。由于信用缺失的严重恶化,企业脱债不断上升,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加剧,如此,随着银行房贷积极性的下降,选择惜贷是银行的最明智的策略,这样也就制约了创业企业的融资。只有,不断加强社会的信用体系, 提高诚实守信的意识,才能使全民创业获得稳定的信贷融资,从而改善目前创业融资难的尴尬局面。

(三)创业者层面创业者作为整个活动中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导者,自身是整个创业活动成败的决定性元素。受局限于自身的不足,也会对融资活动产生一定的阻碍效果。信用缺失虽然存在于整个社会中,但是更多地反映于创业者自身。不但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存在做假账、偷漏税、随意改报表等现象,甚至创业者个人信用额度也不足,导致了商业银行对创业企业的贷款发放越来越谨慎,加剧了创业融资之路坎坷。融资取决于企业的可抵押资产数量、规模以及公司的资产结构。银行出于资产安全因素的考虑,会优先把资金贷给资产机构优良、可抵押资产数量多的创业企业,所以那些类似科技型的企业,固定资产较少,很难受到融资机构的垂青。企业是否具有明朗的发展前景是能否获得融资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盈利能力强、赋有创造力的企业,更能向投资者释放积极的信号, 以此来巩固自身的融资平台,保证足够使企业得以健康发展所需的资金流。

四、全民创业融资创新模式研究

(一)以政府为主导的基金模式政府作为连接全民创业和金融机构借贷的重要枢纽,对创业活动的成败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同时政府当局直接作用于创业的大环境、创业者的热情和社会各界对创业舆论、支持。创业者寻求政府指导和给予资金支持,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渠道。政府方面对创业者进行资金融通的帮助,不仅可以解决其资金问题,还能产生明显的引导、示范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往某一方向投入,示范改善武汉的创业环境,促进武汉地区全民创业进程。以政府为主导的全民创业基金模式具体可以划分为四小类:(1)政府直接投资。政府把类如股权、债券以及政府补助等形式的投资直接投给创业者;政府奖励投资。政府给符合特定条件、达到某些要求的明间创业者发放补贴资金,但是这些投资是以奖励的形式发放的。(3) 政府间接引导。政府通过基金渠道,把投资以利息、补偿等形式注入到跟全民创业相关的金融机构中去。(4) 政府基金示范。政府通过基金建设,吸引社会资本来投资和建设。 这四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如政府奖励的形式要比政府直接投资具有更高的效率,奖励模式可以刺激创业者们不断提高自我企业。同时,政府的资金池并不能帮助所有的全民创业者,因此采用引导的方式很重要,吸引社会资本来进行循环,才是解决融资问题的长远之计。所以相比较而言, 奖励和示范的融资方式能够达到更佳的效果,不但可以补偿各类金融机构付出的利益,保持并提升其继续改善全民创业融资服务业务的积极性,还能示范更多的资金流来支持全民创业战略。因此,武汉以及各政府有必要提高全民创业政府基金的投入量,并慎重选择相应的投入模式,帮助创业者缓解融资难的难题。

(二)以网络为媒介的融资模式以网络为媒介的融资方式是利用电子商务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同搭建一个网络融资平台,为需求资金的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这种新的融资媒介,将传统商业银行经营的信贷业务与互联网融合为一体,丰富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为更好地解决企业创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网络融资起步晚,且运营时期不长,但是其在促进全民创业的重要效果已经慢慢显现出来,也正在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究其特点和优势分析,不难发现网络融资模式受到偏爱的原因:(1)通过网络融资平台,能减少资金融通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缩减了委托的代理成本;(2)网络程序可以降低创业者因为各种繁琐手续而导致的融资成本和搜寻合作对象的成本;(3)网络融资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金融机构在更广的跨地区内,融通更多的存量资金。武汉地域已经有成功运用网络融资的事例。如在新洲区,成安医药公司就是在利用网络融资,成功从工商银行获得了110万元物流贸易贷款。然而,由于缺乏对网络融资这种新的融资渠道的宣传和普及教育,网络融资在武汉还没有得到非常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再者,由于网络融资平台的稀缺,这一新模式尚未在武汉地区流行起来。网络融资作为新型融资渠道, 不仅可以从信贷业务推广到股权投资,还需要从中小企业推向单个群体。网络融资的运营形式有网银、会员支付、公益性融资网络平台等方式,这些方式共同为全民创业战略搭建了网络融资平台,构建了完善的网络融资体系,最终为武汉或者全国的创业者提供有效的融资保障。

(三)以中小企业为平台的融资模式以中小企业为平台的集合融资模式是一种重要的解决全民创业融资问题的渠道。使用这种方式,能够消除中小企业之间由于规模差异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和规模歧视,推进企业的融资活动,促进全民创业战略的早日实现。这种全民创业的集合融资具体来看,有三种形式:把很多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进行担保,并向银行进行贷款的集合贷款方式;将诸多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以统一的名义来发行以股权、知识产权等权利为标的的其它集合信托方式;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或是票据。武汉早在2011年就发行了第一批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华烁科技、湖北元通汽车销售等四家企业从100家有意向的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他们担任首批集合票据的联合发行方,委托中信银行在武汉的分行为主承销商,以5.5%的票面利率融资3.8亿元。由此可见全民创业中的集合融资形式正不断对促进武汉地区创业融资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全民创业集合融资模式需要政府发挥更多的“推介人”作用,才能使更多的创业企业从中受益。

五、三位一体:全民创业融资机制的配套措施设计

(一)政府层面(1)政策扶持。由于企业创业的发展阶段,创业者对资金的需求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从政府层面来讲,必须要制定具有差异化的扶持策略,尽可能给予有效的资金援助,满足各类创业对象的融资需求,推动他们能够成功自主创业并获得长足发展。在企业创业初期,企业不具备完善的处理外部风险的体制,所以政府可以考虑采取如投资补贴、就业补助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不但为创业人员创造一定的创业环境,还要因地制宜,强化统一协调性,发挥政策的协同效应,使得各项政策得以配合,发挥出最大的促进作用。(2)强化监管。强化政府的监管,具体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第一,对小额贷款担保进行强化监管。首先必须完善小额贷款担保制度。对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加强制度方面的约束力。严格推进严审贷款的资格工作,固定周期对贷款工作进行复核审查,保证信息沟通的畅通。整个贷款涉及的部门都必须密切协调,进行联合监管。政府应当建立一个专项小额担保贷款的数据库,定情对申请人情况的各项情况进行随即抽查,如果出现一些不良情况,则必须由相关机构对贷款进行催收、并给与相应的处罚、曝光。第二,对政府引导基金进行监管。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风险预警机制,对设立的基金进行审慎的盘查和监督,实现政府资金安全增值。以市场化运作为主。注重基金管理团队的管理业绩评测,避免可能会出现的管理风险。建立健全一个合理的基金股权退出机制,在维持引导基金最大化的使用效益,还能真正有利于创业投资的持续发展。(3) 优化拓展融资渠道。融资渠道单一是制约我国发展全民创业的瓶颈,所以政府必须带头拓展优化目前的融资渠道,建立一个多层次、宽范围的创业融资网。建立一个综合互助性担保、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三者为一体的基础体系。以此来完善我国的融资担保体系,弥补我国数目多但能力弱的不足。 充分利用民间借贷市场。一方面,通过提高对市场准入监管和风险监管的力度,来不断强化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快立法进度,完善民间融资法律法规,保证民间金融机构能够有法可依地开展经济活动。 大力发挥创业板市场的作用。创业板市场具备较完善的进入退出机制,同时也有更为灵活和充裕的资金池,所以中小企业进行上市融资,不但可以拓宽自身融资的渠道、解决融资困境,还能反过来促进我国创业板股市的发展。

(二)金融层面(1)优化银行功能层次。由于我国目前的银行体系在结构和功能分层上不成熟,加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因此,构建一个多层次、功能丰富的现代银行体系,对于解决目前全民创业融资困难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发放银行准入牌照。只有更多的民间资本流入银行市场,才能使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强,进一步才可能降低其市场垄断程度。其次, 金融产品的创新。银行必须学习其他企业,针对企业不同的需求,创造具有差异化的金融品,保证更加契合广范围的创业者对于资金的结构需要,真正帮助环节融资难的困境。最后,加强对银行的监管。由于银行机构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如服务、产品等,因此必须使用差异化的监管方式,才能更有针对性,最终提高监管的效率。(2)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一方面,严肃对待失信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我国近年颁布了基本的经济法律,对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产生了明显的作用,但其约束力存在局限,失信行为屡见不止。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商法体系的建设,推进相关社会信用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严肃对待失信行为,加大处罚企业、个人失信的行为,减少市场参与者之间信息不对称, 构造一个良好的信用、法律环境。另一方面,加强教育宣传,培养诚信意识。道德规范的范围要大于法律的界限,所以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还应该借助于道德规范的约束作用,虽然道德的培养过程很漫长,但是其作用不可小觑。政府对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是保证社会信用服务体系成功建设、顺利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3)再融资体系的多元化。再融资是企业上市后获得资金,维持创业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工作,我国公司在上市后,存在较多的再融资弊端,所以实现再融资体系的多元化,关系到上市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一,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不仅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投资产品,还能明显改善证券市场的资金配给。所以,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是多元化再融资体系的首选方式。其二,提高利用资金的效率。企业不能为了融资而盲目融资,而是应当要分析融资的必要性、使用方向等,此外,监管部门也要严查企业再融资的申请和监控,最终提高对资金的使用率率,避免资源浪费。

(三)创业者层面(1)从思想上对内控进行加强。管理者作为企业的灵魂,其素质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要避免事后补救现象的发生,必须通过理论学习来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使其对市场的认识保持与时俱进。(2)完善治理结构。科学、现代的治理结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得更多融资所必不可少的硬件要求。企业可以向治理结构完善的企业取经,在借鉴大型企业先进治理结构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现代企业制度。(3)营造企业文化。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自律、自觉性是发挥企业员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的良好路径。培养员工的良好素质、营造诚信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第四,加强财务管理。明确企业财务管理是提高创业企业财务透明程度、发挥成本优势的基础,所以企业内部应当使财务制度规范化,建立以诚信为本的商业信誉,保证自身的优质资信状况。

六、结语

全民创业正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国家经济进一步腾飞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忽视目前存在的融资难瓶颈。本文以武汉为样本分析了瓶颈存在的原因,并从政府、金融以及企业者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可以为环节武汉地区的全民创业融资难题提供一个借鉴,为提高地区经济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就业问题改善做出贡献。由于研究水平的局限和样本选取的制约,本文分析原因和给出建议还不够全面、宽泛。这也将是今后进一步研究本课题,需要继续加强的部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提倡的全民创业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愈加明显。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对全民创业给予了大量的扶持和推动,并把其纳入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去。但是在全民创业开展地如火如荼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融资困难的尴尬局面。因此,分析瓶颈出现的根本原因,优化当前融资创新模式,制定何种方案继续发挥全民创业对经济发展的不可替代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全民创新 篇11

关键词:全民创业创业文化“官本位”意识

0引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新出路。全民创业是发展之源,富民之本,和谐之基,是关系廊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全局的大事。当前,制约我市全民创业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思想障碍。推动全民创业的最紧迫任务,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创业文化。

1全民创业文化的内涵

全民创业文化是指人们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意识、创新精神、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经营理念、心理素质和风险意识等,是一种鼓励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创业文化有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观念文化.是人们对财富的创造和追求的看法:另一个是制度文化,是社会为人们追求财富、创造财富提供的社会经济法律制度。

一个地区发展最根本的动因是什么?不是资源条件、区位特点,而是创业文化、创业精神。是人们内心涌动着的告别贫穷、奔向富裕的强烈愿望和创业激情。创业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它可以影响人们的观念.塑造人们的精神,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一个有浓厚创业文化的地方,经济发展就有活力,始终占有先机,走在前头。溫州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奇迹,就得益于其勤劳务实、敢为人先的创业文化。只有培育和弘扬创业文化。才能为全民创业提供力量之源。

2廊坊市创业文化的现状

廊坊是一个新兴地级市,人口400万,面积是6429平方公里。廊坊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最大的优势就是区位。是“连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是北京和天津之间的一个走廊,也是环渤海地区的一个地理中心城市。

从我市来看,近年来全民创业持续升温,非公有制经济已呈良好态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08年以来,全市上下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四四五工程”,廊坊市2008年新增民营经济注册单位28153个,提供就业岗位9.35万个,上缴税金75亿元。拉动全市经济增长9.8个百分点。

但总体上看,我市创业创新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创业环境还有很大差距,创业主体缺乏创业精神.创业动力不足,创业水平不高等等,整体效果还很不理想,还没有形成全民创业和创新的文化氛围。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廊坊创业文化状况.最近.课题组成员在全市区城镇居民、公务员、私营企业主、个体户和农民中随机抽选了30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一是创业主体缺乏创业意识。廊坊传统文化从根本上说属农耕文化.适合小农经济的创业需要,体现在一般人身上,就是小农意识浓厚,观念保守,安于现状,怕担风险,小富即安。据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创业意识强的占18.6%,认为一般的占36.5%,认为较差的占304%,认为没有考虑过或不知道的占14.9%。这说明,虽然百姓对创业活动普遍认同.但全民创业对于大部分人主要还只是一个热门话题,观望疑惑的多,真正付诸实践的少。

二是“官本位”意识严重。长期以来,主要受京畿“官”文化的影响,“官本位”意识仍然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领导干部存在“官本位”意识、权力意识,缺乏服务意识。“官本位”意识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构成了对全民创业的严重危害。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更愿意选择什么工作?”的问题时,选择进党政机关的占46.6%,23.4%的人选择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14.9%的人选择自己创业.选择仍去企业的占15.1%。这表明。人们更倾向于进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这个结果与我市创业的状况完全一致。

三是创业政策的宣传不够。从调查结果看.干部和大学生知晓率高,接近100%,普通群众知晓只有62%.他们获知的渠道主要有文件传达、电视、报纸、网络媒体报道等:被调查者中只有21.1%的人知道具体优惠政策。

出现这些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创业文化的缺失,当前,廊坊缺少这种“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创业文化。只有精心培育和弘扬创业文化,才能为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廊坊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完善全民创业创新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培育创业创新文化,一方面要努力改变人们的观念、进行意识形态方面建设,另一方面应当同时进行制度方面的变革和建设。

3.1引导全社会树立新的正确的价值观念

3.1.1加大舆论宣传,增强创业典型的引导功能。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创业创新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运用新闻媒体.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直观形象的题材,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创业理念,报道创业事迹,大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引导人们改变。等、靠、要”的被动态度、贪图安逸的小农意识、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弘扬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善于创业的精神和作风。我们应通过新闻媒体在全社会广泛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创新创业经验,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建设创新、创业文化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1.2立足于本土文化传统.学习先进经验。培育创业文化.就是要把廊坊文化中所蕴涵的创业元素尽快发掘出来,弘扬文化中的优秀创业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具有地域特色的创业文化。对此.我们应当对地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和倡导,摒奔阻碍创业的糟粕思想,融进新时代的创业理念。以此来培育人们的创业精神。同时,广泛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创业思想和创业理念。积极学习和借鉴浙江人白手起家、敢于创新、勤劳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

3.2健全激励创业的制度和机制

3.2.1优化社会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我们要破除“官本位”意识.牢固树立所有机关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机关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服务员的观念。转变政府职能。各级干部要在做好创业服务上多做些工作.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为创业创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全民创业的开展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

其次要营造规范的法制环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着力解决好胡乱执法、趋利执法、多头执法等问题。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企业正常经营.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等行为。严格依法行政,为投资创业者创造一个安心创业、放心赚钱的环境。

再次要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在贯彻落实上级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出台切实“管用”的政策措施.不断降低创业门槛,降低创业成本,减免各种管理费和税费,使群众能够创得起业,使企业萌芽后能够快速成长。

3.2.2创新创业体制机制。进一步拓宽创业领域,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文化事业等领域,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创造条件.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城乡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广大农民进城创业就业;加快创业创新资金平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创业创新的金融服务支持,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继续探索多种方式的农民贷款问题,加大对创业创新活动的贷款担保支持。

3.2.3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地特色和优势,有效整合生产资源、生产技术、销售网络,集中发展优势产业,集中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围绕新农村建设推进全民创业,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开展规模种植、规模养殖,发展生态旅游,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围绕第三产业推动全民创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不断增强服务业整体实力。

3.2.4在提升创业能力,强化人才保障首先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的作用。立足于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人才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建立创新交流平台,促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其次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政府教育部门可考虑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教材,让创业教育成为义务教育的内容,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依托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开展创业知识技能培训,也使有创业欲望的人了解一些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一些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工商税务、创业资源的利用等各方面知识;为特困、低保、失业人员和农民免费提供创业培训。

再次完善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机制。完善有利于高素质人才集聚的用工和产业政策,着力提高外来人员中大学生的比例。特别是要逐步淘汰、转移低水平的产业、企业,加快发展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强化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和集聚效应。完善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机制,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

全民创新 篇12

关键词:全民健身服务,国外,指导员,税收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其中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这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历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是未来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升和发展的福音。全民健身服务构建的是否能突出重点、是否能覆盖全面、是否能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将直接影响着全体国民的体质问题,关系到每一位国民的福祉。

1 我国全民健身服务发展过程中核心阻力的分析

1.1 缺少地方重视, 开展经费短缺

(1)对于全民健身服务发展,国家已经颁布了各种文件,包括“通知”“纲要”“方案”“条例”“计划”等,彰显了国家对该项工作的高度关注,但是我国全民健身服务的发展局势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可能是地方政府疏于管理,缺乏对健身工作的监督评价体系,全民健身服务发展的好坏没有与地方政府业绩挂钩,因此在落实文件时,大多是蜻蜓点水,无法保证执行力度与效果。

(2)发展全民健身服务的经费目前大都还依靠各级政府,虽然有国家财政、体育彩票业等方面的帮助,但对于这么一项服务于全体国民的公益活动,依然难以支撑其有序发展。它作为一项服务型的项目,目前走进市场还不够成熟,由于无法靠自身盈利,只能靠财政补贴和体彩业支持这些相对单一的经费来源,必然导致全民健身服务发展的滞后。

1.2 政府部门垄断, 社会参与度低

全民健身服务的发展大都靠政府自上而下的计划推动,政府部门占据垄断地位,这种情况有利有弊,其利在于能够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 而弊在于限制了社 会的参与。比如在健身计 划的制定上,广大群众只能见到已经拟订好的文件,却从来没有以主人翁的身份提出建议,在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同样缺乏社会、企业的参与,缺少了大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只有政府单方面的努力,全民健身服务的发展势必缺少动力与活力。

1 . 3 基础条件不足,健身指导不匀

(1)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至2013年底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m2,而美国上世纪80年代就达到14m2,再加上大众对健身的需求增加,国家财政投入有限,这明显无法满足大众的健身需求。另外健身器材总量不足和地域分布失衡的问题也比较严重。

(2)大部分健身者在健身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健身指导,并非健身者不愿接受指导,而是能够给出指导的指导者数量太少,即使有也大都分布在消费性健身场所,因此健身者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健身指导,出现了健身不合理、健身意愿下降进而退出健身行列的情形。由于我国健身指导行业发展不完善、健身指导员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民健身服务的发展。

1.4 健身项目单一, 未能因地制宜

居民的健身方式上大都选择非消费性场所,因此对健身项目没有提出过多的要求,从对健身项目的调查中可知,健身者不分性别和年龄,大都凭自己身体素质状况选择慢跑、健步走或难度较低的广场舞等方式。情况不同的人却选择同一方式健身,这有失合理性,也无法激起个体的兴趣,另外健身项目本应在地域的分布和种族差异方面有所不同,但整体看来,同样是千篇一律,没能开发出既具特色又便于开展的健身项目和方式。

1 . 5中青年人群健身意识淡薄,时间不足

在所有健身人群中,中老年人占去大部分比例,相比中青年人群比例严重缺失,究其原因可能存在两种情况:那些愿意参与到健身的人由于工作繁忙,学习任务重,时间不允许,限制了其健身行为;另一种情况是这些中青年人群自身健身意识的淡薄,根本不重视导致,而青少年群体的体质状况尤为值得关注,有消息称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2 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今后发展中的创新性建议

2 . 1 加强文件执行和落实力度, 健身计划制定应体现民意

国家为鼓励全民健身服务的发展已颁布了各级文件,但文件大都强调目标的实现,缺乏具体的实施手段。因此,各地方政府在响应号召,落实文件精神时,多强调具体的实施手段,例如将全民健身服务发展的阶段情况与政府业绩挂钩,成为政府定期考核内容,就可以被借鉴。其次,政府在制定发展对策时,要多争取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想要练什么,如何练,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切实体现政府人性化的一面。

2.2 激活市场参与, 增加融资渠道

要打开全民健身服务全面发展的局面则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全民健身服务的发展慢慢融入市场,鼓励企业的参与,借鉴国外发展全民健身的经验,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参与局面,解决发展经费单一问题。例如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给予中标单位一定年限的经营和管理权,企业每年给政府一定的资金回报,这样不仅减轻财政负担,促成体育场馆的建成,又能使企业获取利益,从而达到共赢的状态。

2 . 3 平衡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推进体育指导员职业化发展

(1)健身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足够的健身设施作为依托,在接下来的健身设施配置中政府要解决量不足的问题,加大对该项目的财政划拨,同时鼓励体育类企业回报社会,义务捐献体育器材例如,匹克公司在2012年公益品牌活动“匹克有爱”中为支持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向甘肃省会宁地区的贫困小学提供了价值100万元的运动装备和现金。而在解决设施分布不匀的问题上要根据地区人口分布比例进行建设,选址要合理,保障设施利用率。

(2)在解决健身指导的问题上,应关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的发展,改革体育指导员的聘用制度,试行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化发展,使其享受学校体育教师的待遇,可采用带编或合同制,壮大体育指导员 队伍,另外对他们进 行定期考核,关注他们的精神、物质和发展性鼓励,规范他们的职业操守。

2 . 4 因地制宜, 健身项目科学化、人性化、多元化发展

在全民健身项目和形式上要多考虑特殊群体的需要,比如制定专门为残障人群服务的体育项目,对于老年人的健身应区别于中青年,对于有不同健身目的的人群要有专门的健身方案和项目,比如有想要减肥的、想要改善心血管功能或者想增加力量性练习的都应该有不同的健身方式。

另外,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较广泛,应开发出具有当地特色又便于开展的体育项目,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健身状况,使健身项目能够体现民风,突出特点,效用明显。

2 . 5 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 提高健身重视程度

全民健身服务的发展愈演愈烈,但仍然有大部分群众未参与其中,对此相关部门可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宣传形式,利用沿路广告牌、电视公益广告、微信关注及网络资源等方法引起他们的关注,在社区内举办全民健身知识讲座活动,组织水平较高的健身指导专家利用节假日或者各类比赛走进基层、农村,普及全民健身知识。对于青少年的健身问题可以从家长方面做工作,使家长认识到孩子参与锻炼的重要性。此外,医生在对病人的康复建议中,将经常参与锻炼列入处方之中,以此增加群众对健身的重视程度。

2 . 6 降低各健身组织准入门槛, 实行优惠政策予以鼓励

现有的营利性健身组织虽然提供的是有偿服务,但在全民健身进程中也发挥一定的功效,因此政府应对该类组织在各税收项目上给予优惠政策。有调查显示,在营业税征收方面,将高尔夫球、保龄球、台球等盈利性体育组织等同于夜总会、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征收标准,这似乎有失合理性。另外该类组织在用水、用电和业务费用上倡导政府能够对他们采取民用标准收取。

其次在新申请体育健身组织的成立上,应简化其申请和注册流程,避免名目繁多带来的阻力,并且在土地拨建和贷款方面应给予优先权,鼓励新体育健身组织的成立。

3 结语

【全民创新】推荐阅读:

全民医保05-26

全民公益06-01

全民目击07-01

全民普法09-03

全民行动09-16

全民素质10-26

全民医疗11-07

全民阅读11-26

全民运动12-07

全民学习12-08

上一篇:文言文教学学法指导下一篇:干扰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