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精选12篇)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篇1
一、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 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根据笔者对一些全国各地高校调查, 发现在各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 工作人员一般身兼数职, 心理咨询老师可能同时也是辅导员, 校领导, 这会使得他们混淆他们的工作。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 是因为缺少专业的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者。
由于各种原因, 在我国各高校中辅导员一般是充当着心理辅导老师的角色的。这使得辅导员的工作量极大, 使得他们不能够做到对每个学生都能深入及时的了解。还有就是对一些没有学习过心理咨询的辅导员来说, 对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或者困惑, 不懂得如何处理, 反而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后果。
2.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度不高
笔者还通过调查发现, 尽管我国的高校基本都有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 但学生愿意去去咨询的却是少数, 甚至还有许多人表示不知道学校有这个服务, 去进行咨询的学生就更少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够, 重视程度不高, 这使得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形同虚设,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
二、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具体方法
1. 学校要加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
高校应重视起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 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心理咨询体系, 加大一些硬件设施的投入, 例如发泄室, 心理测评, 治疗室等等, 这些硬件设施在帮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能起到很大作用。学校还应对心理健康工作进行定期检查, 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 还可建立奖惩机制, 对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表现优异的人进行奖励, 这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动力, 让他们在心理健康工作中做的越来越好。
2. 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
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最关键的职位就是心理健康辅导老师了, 这些老师是将与学生直接接触交谈, 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所以, 高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师资力量的建设。除了引进专业人员之外, 学校也可以鼓励本校心理专业的大学生及研究生参与其中。还可对刚开始进行心理辅导工作的老师进行一些专业培训, 这能够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素质与能力, 也就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3.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咨询
很多大学生怕受到外人异样的眼光或不想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而不敢踏入心理咨询室, 这使得许多高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展开的并不顺利。然而,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 去心理咨询室咨询, 不代表自己就有心理问题, 许多成年人也会进行心理咨询。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有一些困惑, 或者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有一些困惑都可以进行心理咨询。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点, 高校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去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个正确的认识。
4. 丰富心理健康咨询方式
高校中心理咨询的方式一般都是辅导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谈的方式, 而随着心理问题不断的增多, 很多情况下, 仅仅这一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了, 这时候就需要高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团队在这方面进行创新及丰富。例如:网络咨询;案例分析;游戏等等活动, 去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下, 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 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
5. 形成预防-治疗-后期追踪一体系制度
高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所以, 如果能够提前预防大学生出现问题, 这是最好的。所以, 高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可以经常进行心理健康讲座, 在网上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当然还会有许多大学生会产生各种问题和困惑, 这时, 心理辅导老师就应该发挥作用, 帮助学生认清问题, 解决问题。之后, 还应该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看治疗是否起到了作用, 并可以记录作为成功案例记录下来。
三、高校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意义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 在他们的成长生活和学习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及困惑, 为了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高校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他们会遭遇各种问题:情感方面;学习方面;就业方面等等, 这些问题会困扰他们, 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也就让他们能够成长的更加健康。
总结
大学生是一个重要而又容易出现问题的群体, 为了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惑, 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必须的。而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又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将它完成好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合作, 建立之后, 还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 完善体系, 以便更好的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余秋梅.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12, (3) .
[2]刘志芬.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考试周刊, 2008, (49) .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篇2
长征街办事处把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
长征街办事处以公园东街社区为依托,建立服务室,组建服务队伍,落实工作,开展服务。
加强领导,组织落实。将社会心态稳定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多途径建立社会心态预测预警平台。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建立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有效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把重点人群筛查、疏导、干预列入工作核心,坚持创新引领,多措并举,源头治理,初步实现了重点人群“发现得早、干预得快、控制得牢,不发生极端事件”的基本目标。
高度重视,建立机构。成立了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重点人群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针对邪教及特殊利益群体、刑满释放和社区矫正群体、社区戒毒康复群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涉艾群体、流浪乞讨群体、非正常上访群体六个群体,成立专项社会心理服务领导小组,紧锣密鼓行动,形成体系完整,组织健全,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管的工作格局。
建立队伍,构筑平台。以综治中心为依托,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心理服务规范化建设工作平台。下一步,我们计划将在村(社区)、单位、中小学、企业设立服务工作室,在乡村基础网格配备心理志愿者,依托网格工作室开展工作,对重点人员排查摸底,心理疏导,化解心理症结。
四川建立健康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 篇3
该统计监测体系分为医疗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健康保险与保障服务、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健康服务业总投入、健康服务业占国民经济GDP比重、健康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情况七个大类共90余个指标。涉及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统计局、教育厅、民政厅、省体育局、省残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司法厅、四川保监局等多个相关单位及部门。同时,该制度还明确了全省健康服务业调查对象和范围、信息报送方式、报告期及调查方法,全面准确地了解全省健康服务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规模、水平、结构等基本情况,为今后该省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广安区举行卫生应急演练
4月27日至5月22日,广安市广安区卫生应急演练圆满举行,全区29个卫生单位260余人次演练了模拟输入性传染病、抗震救灾、交通事故、自然灾害、食物中毒等项目。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从物资配备、安全转运、救助抢救,医护人员都到位迅速、配合默契,抢救过程合理,节拍紧凑,各项操作稳、准、快,体现了急诊人员训练有素的业务素质。 (王忠报)
内江市医责险参保率达97.85%
截至目前,内江市除3家基层医疗机构以外,137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参加医责险,参保率97.85%,总保费890.57万元。内江市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有效推行,实现了医疗损害赔偿社会化分担,有效缓解医患矛盾、确实促进了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资中内江探路“医联体”
2014年末,四川省资中县资州医院与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签订3年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这是内江地区首家民营医院与城市三甲医院牵手成立的“医联体”。通过“医联体”方式,使三甲医院的理念、专家、资源“下沉”,以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和技术能力,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据统计,2015年资州医院第一季度的门诊量为14740人次,同比增长18.27%;出院3347人次,同比增长8.37%;手术915例次,同比增长17.65%。
内江市东兴区打造区域医疗联合体
近日,内江市东兴区区域医疗联合体正式成立,标志着该区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又一次实现了重大的机制创新,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中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为适应医改新常态,促进患者在基层就医,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篇4
“52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目标为:通过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朋辈教育、特色活动等方式让大学生健康成长、自主成长、快乐成长。主要通过建构五级心理教育网络、两种工作方法以及心理教育工作五级体系来进行构建。
一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五级网络
科学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与高效运转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我国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学院-班级”的三级网络架构[3],第一级是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二级为学院心理健康工作小组,三级则为班级心理联络员则负责班级心理工作开展,收集班上同学动态及时进行反馈。这种运作模式在我国运行了10多个年头,为我国心理工作的开展增添了效率与效应,及时发现和帮助了许多同学解决了心理困惑。
不得不看到的是,虽然各高校都花费十二分的精力在努力工作,领导高度重视,学院积极配合,心理老师们勤奋努力,但大学生群体中仍然不断发生恶性事件,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是否以往工作网络中仍然存在缺陷或漏洞。所以,建构新的工作体系,工作网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发现,五级网络架构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对减少大学生恶性事件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宿舍层,将心理健康教育拓宽到宿舍,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在宣传教育活动中,但是很多性格孤僻、内向、情绪抑郁的同学往往不会参与其中,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关注,对这些同学的关注只有同宿舍同学最为了解。所以,发展宿舍联络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宿舍设一名宿舍心理联络员,班级所有宿舍联络员组成班级心理小组,主要负责研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班级心理联络员牵头负责。第二级是班级层。每班设一名班级心理健康联络员,协助学校以及所在院系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和实践活动;掌握本班同学整体心理动态,初步识别个别学生的异常心理状态,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培训、监督宿舍心理联络员,收集同学心理动态等。第三级为学院心理健康指导小组。各院系成立心理健康指导小组,由心理指导老师具体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执行学校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和部署,主持学院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开展和组织实施日常心理教育以及危机干预工作。第四级是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统筹负责全校心理工作的指导工作,领导和统筹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工作规划、组织业务培训、实施督导考核、开展对外交流,同时承担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最后是医院协助层———校外心理、精神专科医院。学校可以与心理、精神类专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干预,让学生的心理或精神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这种模式在很多高校正在尝试进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应重点做好“三移二化”
(一)实现工作中的“三移”机制
1工作重心下移
发挥二级院系在心理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心理咨询中心应该加强与各学院的沟通与联系,在与学院工作中起到指导和配合的作用。为学院学生开设心理知识讲座,了解学院心理健康工作情况,听取学院对心理健康工作的建议,健全心理工作机制。给予学院充分的协助,发挥学院的自主性。
2预防工作前移
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式,早预防早发现。健全危机干预体系、宣传教育体系等,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让学生在问题发生前就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例如寄信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困扰以及解决办法,以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认真做好新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心理联络员、心理指导老师、学工队伍、后勤保卫与教师等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早预防的工作能力。
3监控工作常移
对发现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长期监控,尤其是做好因心理问题休学后复学的学生后期跟踪和监控工作,进行定期跟踪观察。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科学化、规范化
将心理健康教育每一项工作均做到规范化,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交流等,均规范化、制度化,包括电话咨询记录、紧急干预个案等应制度化,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体系,评选出心理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等,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对学院学生问题发生率、发现率、来访率、对心理中心知晓率等进行调查评比,促进学院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和目标性。
三科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五大体系
(一)队伍建设体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应该建立以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为主体、辅导员队伍为主导、学生心理工作者为支撑、兼职心理咨询专家为辅助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专职队伍建设
提高专职心理咨询教师的素质,应招聘具备心理学硕士学位的人员,掌握一定心理咨询知识与技巧,工作中还需加强他们的专业学习,定期进行专业督导。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对全体学工队伍进行心理知识的培训,并且在心理工作评先中也会评选出优秀心理指导老师。加大辅导员心理咨询师考证力度。就目前国内省内高校来说,辅导员持心理咨询师证已经成为一种工作需要;编印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以及危机干预手册等,对辅导员队伍进行专题培训;分年级对辅导员进行培训,例如毕业班辅导员、新生辅导员、二三年级辅导员等,分别进行更为细化的专题培训。
3学生心理教育队伍建设
学生心理工作骨干主要分支三个队伍:第一是学生心理社团,如校级、院级的心理协会,主要是开展各种心理宣传类活动,例如心理知识竞赛,播放心理电影等,这些学生骨干队伍承担着主要的心理宣传教育工作,所以对他们的选拔与培训、考核与激励直接影响到心理工作开展质量,应加大培训力度。第二支是班级心理联络员。随着工作的摸索与探新,班级心理联络员已在心理健康教育架构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运作中该队伍也为我们发现和化解了多起危机事件。目前很多高校对该队伍的选拔、培训、考核与评估等工作都已经较为成熟,应定期开展培训与收集反馈信息,以促进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第三支队伍为宿舍心理联络员。宿舍心理联络员的选拔由学院负责,培训与考核等可由学院心协或者班级心理联络员负责,心理中心进行指导与监督,定期向心理指导老师递交心理反馈表等。
(二)宣传教育体系:宣传引导,营造氛围
建立以品牌活动为纽带,以学生宿舍为阵地,以报刊杂志和网络为载体,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广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宣传教育体系。
印制心理类报刊、读物发至每个宿舍,定期张贴更新宣传海报、悬挂心理宣传横幅,发放心理知识小传单、书签等,在教学楼墙上、校道树上以及在湖边、楼顶等地方放置求助热线联系方式以及提示语,让同学的生活空间中到处有心理知识培训,发生问题也能及时找到求助途径;举行主题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心理文化节或者心理活动月等,举行心理剧演出、心理电影展播、心理拓展活动等,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受益,了解心理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邀请国内知名心理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为学生提供心理大餐;加大网络平台建设,由专人负责网络宣传工作,定期更新信息,确保网络咨询与信息的及时更新回复。
(三)教学与科研体系:教学为主,科研为辅
在教育部、各省教育厅文件上,都多次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应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例如广东省教育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规定,各高等院校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类必修或选修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必修课程[4]。
系统的课程教学教育效果非常明显,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率可达100%,而且宣传效果也很好,目前在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必选课程,或者有高校在“思修”课程、大学生健康教育课中插入几个学时的心理教育课程,这将是各高校今后心理工作的重点要点,也是最要的工作突破口。
以科研促教育,以实践促发展。学校应鼓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加强科研力度,同时,以科研促教育,提高工作水平,也是工作趋势。组织老师申报各级课题,组织编写教材、出版著作等,参加各级学术会议,论坛等,增加学术交流频率,才能更好地巩固和转化各项科研成果,将科研结果运用到工作实践之中。
(四)咨询服务体系:打造学生信赖的港湾
应建立面谈咨询、网络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等多种类型的咨询服务体系。
面谈咨询是咨询效果最好的方式之一,收集信息量大,咨询效果较好,咨询师应大力提高咨询技巧,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但是面谈咨询数量有限,也受场地制约,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需要更多的咨询方式,在线咨询就是一种较好的网络咨询方式,可以极大地方便不同学生咨询需求。而团体辅导与咨询是一种可以对同种问题学生同时进行的辅导方式,例如为人际关系障碍群体、网络成瘾群体进行团体辅导。电话咨询也是一个有力的补充,可以及时有效地为处于危机下的同学提供热线帮助,值班人员轮流接听电话,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咨询处理。
(五)危机干预体系:化危机为转机
危机干预体系应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教育为重,预防在先,固本强基”的工作理念,建立了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医院的五级干预反应机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1全员培训,全程干预
对新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会与社团干部、班级与宿舍心理联络员等进行培训,强化危机意识,其中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心理联络员增加一些心理减压技巧、谈话技巧以及危机干预的处理方法等培训。加强与校医院合作,对保卫处,后勤工作人员进行自杀预防知识培训,确保危机干预工作全员总动员。开通24小时生命热线,让学生在紧急时刻有所依靠。
2开展生命教育系列活动
生命教育不应回避自杀话题,与学生敞开谈生命话题,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开设生命教育讲座系列讲座,在课程中解析生命现象;在学校网站、报刊上开辟专版“热爱生命”话题;组织“热爱生命、感恩生活”主题班会;举办生命惟重家长论坛;通过心灵电影讲述珍爱生命主题等活动。
3落实心理危机学生库建设
使用测评工具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筛查出危机个案进行访谈筛查,建立危机个案库并进行关注追踪。这种方式确实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危机早发现,但是这种工作到目前为止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首先,普查滞后于问题发生,目前各高校心理普查一般安排在新生军训后,等结果出来到访谈要过一两个月时间,这中间是危机干预的一个真空期,对学生的心理动态无法完全了解;其次,学生危机数据库信息主要依赖于新生普查,在大二、大三、大四群体的学生中发生的危机状况了解较少;再次,很多高校使用的普查工具为SCL-90或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问卷常模、适应性等都存在问题等[5]。
所以,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改良普查工具,引入“自杀意念问卷”及相关具有针对性问题插入普查试题中,与大学生心理调查表和人格问卷等合并使用,提高筛查的效度;对其他年级学生实行心理普查,每个年级设定不同的测试工具,更好地了解到各个不同年级学生面临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教育;建立“重点关注学生”跟踪关爱机制,对处于紧急情况下的同学,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等。
建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全面而漫长的工程,单靠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将“525”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渗透到学校的整体教育中,在各个学科课堂中都能有心理教育的理念,在宿舍、饭堂等所有角落都有关爱的思想流动,那么,真正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才能真正完善。
参考文献
[1]蒋德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12) :24-26.
[2]王宇清, 闵晓阳, 张瑜.试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完善[J].教育与职业, 2009 (30) :70-71.
[3]杨贵英, 唐平, 程文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J].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 (1) :42-44.
[4]徐剑.新时期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文教资料, 2009 (17) :217-218.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篇5
2018年7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二届心理行业促进大会上,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专家顾问刘晓明做了关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主题报告。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项目专家顾问刘晓明发言
他从四个方面具体介绍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如何建设: 第一、建立六级联合工作团队。由高校及实践专家、助教与运营支持团队、各地市专职心理工作者与兼职队伍及志愿者队伍组成,逐层工作赋能,保障心理服务工作的专业性、可操作性与实效性。
第二、建立四级联合培养团队。第一级高校专家理论指导与专业引领,第二级优秀实践专家实务工作指导,第三级专业助教全程跟踪 指导,第四级各地市学员组长组织学习,分工指导,保障培养成效。
第三、借力大数据心理服务平台,开展线上化管理
大数据心理服务平台为各地区建立心理服务线上支持系统,提供专业资源,支持工作线上管理,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学习交流,助力工作成果量化评估。以此推动社会心理服务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便捷化与高效性的轨道。
第四、开展专项研究,坚持科学引领
心理服务领域专家学者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指导开发心理服务方案,总结经验,借助平台进行展示交流,科学引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立足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积聚专业和社会力量,通过“专业引领+行动推进”的运行方式,打造区域社会心理服务典范,培养区域专业人才,建立区域工作平台,评估区域发展现状,助力区域社会心理服务深入发展。
此外,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做了关于“新时代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暨‘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如何开展”主旨报告。介绍了“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6大模块的建设内容。
据悉,本次会议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京师博仁(北京)科技发展股 份公司、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等联合主办,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支持。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篇6
作为中国IT从业者的聚集地,中关村软件园有着近300家IT企业,3万多名IT从业者。最新的调研数据显示,这些入驻的IT企业普遍需要常规体检之外的更丰富、便捷、高效、周到的专业健康管理服务来进一步保障员工的健康,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以员工健康关怀为核心的园区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成为中关村软件园迫在眉睫的工作。
2014年3月6日,中关村软件园健康服务中心开业盛典暨园区健康服务活动周启动。中关村软件园健康服务中心作为中关村软件园与北医三院携手创建的第一个园区专业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将为中关村软件园近300家企业、3万多名员工提供专业便捷、优质放心的健康服务。活动周同期将会陆续举办走进企业大型义诊、健康管理大讲堂、健康项目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秘书长邱钦伦,中关村软件园公司总经理刘克峰,北京北医三院健康管理中心董事长、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范凤立,北医三院知名心血管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毛节明,科瑞集团执行总裁任晓剑、北京北医三院健康管理中心晏江等有关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中关村软件园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以“专业服务、商业运营、企业协作、政府支持”的理念规划,分为健康培训和健康管理两大部分,全方位、定制化服务体系保障园区IT企业健康发展。园区与北医三院健康管理中心合作打造的健康服务中心是园区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园区内IT 从业者提供全方位、多手段和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服务中心设有企业基础诊疗、企业健康管家、企业高管健康管理、企业特色健康服务四大类服务,每一项服务内容都是依据IT从业者最为突出的健康问题设定的,采取健康理念传播、健康问题预防、健康数据长期监控、物理微创诊疗的方法。服务中心首创“减少用药、适度诊疗”的物理无创健康调养和“医养结合、一人一方”的中医调养的特色服务模式,服务过程处处体现绿色思维,全面促进IT从业者健康。
中关村软件园健康服务中心通过一位健康专员、一家健康服务中心、一个健康联盟构成了软件园健康管理的架构。依托这“三个一”,实现了企业绿色健康管理。中关村软件园总经理刘克峰说,“与IT人有关的健康问题,都可以在园区内及时有效得到解决。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篇7
一、心理测试———心理健康服务的隐性需求
(一) 研究对象。采用整体抽样法, 以农职院机电工程学院15级五年制高职新生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119人, 以及三年制高职新生32人为样本进行施测, 实测对象119人。
(二) 研究方法。测试工具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 , UPI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调查表。在测试结果统计中, 我们把一类学生界定为:自杀选项的同学;总分高于25分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者, 各种神经症、心理矛盾冲突激烈, 明显影响正常学习、生活者;明确提出咨询要求的, 且属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一类学生中有的学生可能是假阳性, 需要通过面谈排查。
(三) 结果与讨论。UPI各年级一类学生数统计, 实测人数:五年制高职119人、数控78人、汽检41人、三年制高职32人, 一类学生数:年制高职11人、数控6人、汽检45人、三年制高职3人, 一类学生比例 (%) :五年制高职9.2%、数控7.6%、汽检12.2%、三年制高职9.4%, 自杀倾向学生数:五年制高职3人、数控1人、汽检40人、三年制高职2人, 自杀学生比例 (%) :五年制高职2.5%, 数控2.5%, 汽检0, 三年制高职6.2%
五年制高职一类学生 (有一定心理困惑与心理问题倾向、有咨询要求) 有19人, 比例为15.9%, 而普通高职一类学生人数为3人, 比例为9.4%。五年制一类学生的比例要高于三年制学生。因为存在假阳性的问题, 我们对测试筛查出的一类学生进行追访, 面谈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吻合, 证明此次测试结果有效。五年制高职有自杀倾向的学生人数为4人, 比例3.3%。而三年制高职有自杀倾向的学生人数为2人, 比例为6.2%。, 五年制高职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比例低于三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三年制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此次测试结果与2012级农职院高职新生心理测量结果对比 (12级五年制高职一类学生有39人, 比例为24.8%, 而普通高职一类学生人数为12人, 比例为14.4%) 均有所下降, 但是这与学生科和某些专业做学生工作的教师反应有差异, 他们认为近一两年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增多, 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一方面有可能测试过程中学生没有真实作答, 测试没有真实反映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 另一方面有可能教师把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行为问题、道德问题都归结为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心理咨询个案———心理健康服务的显性需求
(一) 研究对象、结果。
1.研究对象。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提取2015年56例74人次学生的咨询记录。
2.研究结果。来访学生咨询内容主要归结为生活、学习适应问题、情绪情感问题 (主要异性交往) 、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就业压力问题是困扰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 从咨询中心成立以来, 上述咨询内容基本没变, 但深度有所不同, 尤其情感亲密关系问题。来访学生咨询的心理问题类型, 人际关系:20人次占27%, 适应问题:5人次占6.8%, 情绪、情感问题:33人次占44.6%, 人生规划与就业压力:8人次占10.9%, 学习问题:6人次占8.1%, 神经症:2人次占2.7%
(二) 典型案例及分析。
1.人际关系问题。案例一:王某, 女, 16岁, 五年制会计一年级。自述家里与爷爷奶奶同住, 溺爱, 任性。在宿舍, 做事拖延, 比较慢, 大家开始等她, 慢慢都疏远她。在班级只与一个女生关系较好, 但是经常看那女生也不顺眼, 和她发脾气, 由于害怕孤独, 所以事后向那个女生道歉, 但是那个女生现在已经厌烦了 (哭) , 情绪激动。高职生人际关系问题主要为同宿舍或同班同学之间。个别学生会由于自我为中心或者自卑、懊丧等个人原因或者因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的差异, 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或矛盾, 也有学生因为分班、分宿舍, 和好朋友分别造成一时情绪困扰。究其原因多数学生普遍缺乏在平等、尊重基础上的合作意识;学生普遍缺乏化解人际纠纷的方法, 内向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受伤害。
2.适应问题。案例二:周某, 女, 16岁, 一年级学生。父母都是农民, 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学习成绩中等, 性格内向。上高职是第一次离家庭过集体生活, 开学几个月来, 总觉得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难以适应。即使在人群里, 心里也觉得空荡荡的, 听到同学的说笑声, 就觉得自己受冷落, 晚上常常想家而哭泣, 每到周四就坐立不安, 几次萌生转学、退学回家的念头。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 学习成绩也下降, 心里乱糟糟的。无论五年制高职还是三年制高职的学生中都有适应不良的表现。因为大部分学生第一次离开家门, 来到一个新环境, 与年龄相仿的陌生人住在一起, 有心理上的不适感很正常。孤独感、寂寞感以及对学校的失落感, 这在高职生表现明显。有的同学会很快自己调解过来, 性格内向的同学调解得差一点, 有部分解决不好的会造成适应障碍。
3.情绪情感问题。案例三:王某, 男, 20岁, 汽检专业四年级学生。敌对情绪, 情绪起伏变化大。自述性格内向, 有心事从不对别人讲, 包括父母。小学时期就住校, 在体校学习摔跤, 学习不好。青春期因生活琐事, 经常发脾气, 易激惹。因与异性关系问题与其他班学生发生肢体冲突, 事后懊恼。13级一女生自述和男友交往9个月, 分手后, 6天瘦了12斤, 痛苦得难以自拔, 萌生退学的想法。青春期情绪起伏大, 自我意识强的学生会过多关注自己情绪而产生迷惘, 从而对负性情绪起到了强化的作用。青春期的学生对爱的探索具有尝试性和短暂性特点, 这时他们考虑的是我和谁在一起更能享受快乐时光, 因此学生在交往中过多追求心理体验、情感需求, 不考虑后果或考虑很少, 交往中情感投入过多, 遇到挫折或冲突, 表现优柔寡断, 往往受伤害较深, 需要长时间的调试才能恢复常态。性心理的萌动与心理发育得不成熟, 使学生在对待感情问题上, 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和冲动性。
4.学习问题。案例四, 王某, 自我控制能力特差, 最主要的表现是在初三时迷恋网络游戏, 家长怎么教育都不管用, 跟疯了一样, 每天一放学什么都不做, 一直玩到半夜。后来忽然就觉得没意思了。到这个学校想好好学习, 但是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也不好, 许多科目跟不上, 渐渐失去了兴趣, 很无聊。五年制高职生入学年龄小, 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从众心理以及追求成人感导致“别人谈恋爱我也恋爱”“别人打游戏我也玩”久而久之不能自拔。学习动力不足的深层原因是缺乏远大理想, 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好多同学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 为什么上学等等根本问题, 不明确这些问题, 学习动力不足不能得以根除。
三、五年制高职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 五年制高职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概念的界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由专业机构和人员遵循心理健康规律向社会人员提供的心理促进工作, 以及围绕此工作的投资、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所组成系统。根据这一定义, 我们将五年制高职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定义为:由专业机构和人员遵循五年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对健康服务的需求状况所进行的心理促进工作, 以及围绕此工作设定服务目标、运行和保障体系所组成的系统。
(二) 五年制高职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针对心理测试的结果和咨询个案分析, 为满足五年制高职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全面发展, 有效调动学校的资源, 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实效性, 从以下几方面构建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1.目标体系。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目标是教育各方协同合作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预防心理疾病、解决个体心理困扰和障碍, 满足职业需求和个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最终促进社会和谐。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在16~20岁之间, 作为一个同质的群体, 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面对解决, 譬如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人生规划等, 建设心理健康服务发展性教育教学体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普及、提升自我意识水平、促进人格完善以及了解自我身心发展规律的有效途径, 对于疾病起到预防的作用。五年制高职生处在人生发展中身心急速变化的时期, 每个学生都是差异的个体, 所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他们了解个人的人格特征, 针对性解决个人成长中遇到的为题, 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采用一对一面谈的方式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 促进完善自我。
2.运行体系。心理健康服务的核心体系是运行体系。教学是实施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途径, 课程是实施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载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帮助学生学会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 使其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通过心理健康课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掌握心理问题调适的方法以及完善心理健康的水平, 促进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和重视心理健康。学校是实施系统化教育的场所, 学校要以学生为本, 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任务;家庭对学生人格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学生在社会中培养自己的抗挫折能力, 因此,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必须家庭、学校和社区协同活动, 建立一个动态交流机制。
3.保障体系。保障体系是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得以运行的前提, 首先是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对此我们的做法是构建总院、分院、班主任、学生心理委员、宿舍心理委员五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 动员师生积极参与;坚持实行心理专任教师值班工作制, 固定每周周一、周三15:00~18:00为面对面咨询时间, 建立新生心理普查制度, 建立心理档案, 掌握心理动态, 完善“普查-筛选-追访-干预-跟踪”一体化工作机制;建立信息沟通制度, 每月例会通报给各专业书记、辅导员和学生科, 半年通报给主管领导, 一年通报总院, 加强信息沟通,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问题。先后制定并实施了5项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 有力保障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性和规范性。学院先后制订、完善了《机电学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班级心理委员工作与管理制度》、《心理咨询教师工作职责》《机电学院心理社团活动规范》等规章制度, 为我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为了协调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可以成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 在领导机构下面设工作机构, 具体组织执行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工作, 具体包括执行开设心理健康课、心理辅导、个别咨询、个案讨论、指导学科教学渗透、严重心理问题个案转介服务等功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必须由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专职教师承担, 对专职咨询师也要进行专业培训和督导, 打造一支以专职咨询师为骨干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服务的师资队伍。
四、结语
五年制高职生是职业院校特殊群体,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应引起关注, 因此对五年制高职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进行建构研究, 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发展和完善五年制高职生的社会支持和援助系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需要, 有利于转变观念增强服务的意识, 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服务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可以肯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也会在社会变革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摘要:五年制高职生是职业院校中特殊群体, 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 调查五年制高职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 并有针对性地构建了五年制高职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以期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黄希庭, 郑涌, 毕重增等.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J].心理科学, 2007, 1:2~5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篇8
在工作中, 我们比较注重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小企业作为最基本的经济细胞, 在新增就业岗位, 创新业态、技术和管理, 增强经济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也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 我们推出了一系列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的政策举措:
一、搭建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平台, 缓解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难
由于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本市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处境依然较为艰难, 尤其是长期以来困扰和制约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担保难、融资难”问题还没有得到全面破解。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 市商务委按照财政部、商务部相关文件精神, 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建战略合作关系, 搭建“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平台”, 共同推进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的发展, 这也是商务部门聚焦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扶持中小企业的又一项创新举措。该担保平台有几个特点:首先, 这是财政资金第一次专门用于推进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的发展, 既有利于调动融资担保机构服务中小外贸企业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其次, 协议遵循市场化原则, 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密切联系企业的独特优势, 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三, 通过此次合作, 共同打造商务领域政策性融资担保专业平台, 并逐步使其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功能性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保平台运行以来, 担保、银行、协会等相关各方面紧密配合、大力宣传、积极推进, 通过建设中小企业融资通道、降低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创新融资产品等举措, 为中小外贸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二、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力度, 提升小微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外需急剧萎缩的严峻形势,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和措施, 市商务委积极推进出口信用保险发展, 出口信用保险对本市外贸企业“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效提升了小微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 截至2013年12月底, 本市超过1200家小微外贸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2014年, 考虑到新兴市场增长放缓、贸易摩擦频发、国内生产要素成本提高等因素, 今年出口形势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2014年本市继续执行政策, 并从商品结构、市场结构、提升跨国经营风险防范水平等方面, 进一步调整、优化相关政策。
三、加强和规范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完善外经贸促进政策
外经贸促进政策支持本市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增强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支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际营销网络、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及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发展, 促进培育出口自主品牌, 完善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促进茧丝绸产业优化结构和国际化发展;引导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业务。
四、下一步思考
(一) 用好财政资金, 服务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根据全局需要, 合理使用财政资金, 创造有利条件。通盘运筹、优化全局, 科学运筹商务财政支持政策, 把各方面工作统筹起来, 把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 把各方面积极性调动起来。勇于创新、激活全局, 积极落实“促内需、保增长”的财政扶持政策,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具体来说要紧紧围绕商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这条主线, 抓紧研究、设计、制定、落实各项财政扶持政策, 对扶持政策进行结构调整, 为商务重点工作保驾护航。
(二) 加强资金信息化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采用“制度加科技”的方式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体系, 从制度化和信息化两方面提高我委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水平, 实现专项资金项目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对各类专项资金和项目实行统一管理, 实现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做到聚焦重点、储备有序、审核规范、注重实效, 职责清晰、强化监管。有力保障商务领域重点项目实施, 切实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 强化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篇9
关键词:智慧健康,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0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 人们对互联网+健康寄予厚望, 形成了新的投资热潮。然而健康医疗产业不同于普通消费, 有其特殊性;想要真正进入智慧健康生活还有着漫长的路程, 需要开展广泛、深入的探索。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智慧健康发展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困难的基础上提出进入智慧健康生活可能经历的渗透、融合、创新、突破、变革5个阶段。
1 智慧健康的新概念与社会发展需求
2.1健康新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健康包括4个方面:健康是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行为道德等四方面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 (WHO) 最近公布, 全世界亚健康人口总的比例已占到75%, 真正健康的只有5%, 因心理亚健康导致的抑郁症在全球每年约有2亿~4亿人。健康新概念与传统的概念相比更具有广泛性, 因此我们称为“大健康”, 如图1所示。
1.2 智慧健康新特征
智慧健康服务体系具有泛在化、智慧化及个性化三个特征。
1.2.1 泛在化
运用物联网无线感知穿戴设备等技术开展无时不在的, 无论何地的生命监测与健康服务, 如图2所示。
1.2.2 智慧化
是指应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开展智能化的健康服务, 如图3所示。
1.2.3 个性化
是以人为对象的个性、及时性、交换性的医疗健康信息聚集与交换服务 (健康人、患者、医生、护士、医院养老服务员等) 。强调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式的服务模式。
1.3 智慧健康发展大需求
1.3.1 我国人口众多, 经济发展不平衡, 医疗资源配置极不合理, 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远不能满足我国人民健康需求, 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社会问题。互联网+健康的智慧健康服务模式将为我国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1) 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
据统计, 2013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上一年的9.4%升到9.7%;导致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转变, 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空巢老人”现象突出,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 》显示, 中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比例接近50%, 将突破1亿人;高龄化趋势明显, 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 2013年将达到2300万人, 健康服务需求将明显增加。
(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现井喷式发展
据世界卫组织 (WHO) 统计, 全球死亡病例中的3/5死于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数10万亿美元。慢性传染性疾病占中国人群死因构成升至85%, 每年约370万人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过亡, 已经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3) 医疗不公平问题尚需进一步解决
看病难、看病贵如何解决?健康服务需求节节上升, 互联网技术在预约挂号、网上支付、远程会诊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为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1.3.2 大众健康需求潜力大
追求健康是人们永恒追求的主题。网上一项调查证明, 超9成人群希望获得自身健康医疗数据信息, 并希望从互联网上获得健康服务。
1.3.3 国家战略层次需求
(1) 国家经济转型, 大力发展健康产业
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 智慧健康服务体系建立与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健康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2) 国民健康对国家战略发展的影响
到2020年, 预计中国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0万亿人民币, 智慧健康服务将成为当前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新动力。互联网+医疗的服务模式将深刻影响医改进程。
2 我国智慧健康服务发展现状与发展途径
2.1 我国智慧健康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促进了我国智慧健康服务的发展, 并在多方面取得突破。
2.1.1 互联网线上服务
健康APP呈井喷增长, 60个应用库, 10万个医疗应用, 内容涉及居民健康体征监测, 就诊服务, 公共卫生, 医患沟通等。丁香园、微糖、好大夫等互联网平台及健康类APP (表1) , 逐步得到实际应用, 并占据一定的智慧健康服务市场。
2.1.2 智能穿戴设备
目前国内有200多种, 分为电子类和智能医疗器械2类:电子类以智能手环;智能健身器械为代表。将血压计、快速血糖仪等医疗检测设备与互联网连接, 对疾病进行监测已得到广泛应用。
2.1.3 远程医疗
2013年我国远程医疗达到22.1亿人民币, 2017年我国远程医疗大于95亿人民币。国家发改委卫计委启动全国偏远5省远程医疗试点, 并逐步向全国推广。
2.1.4 互联网医疗开始出现“云医院”
东软熙康与宁波市卫计委合作打造建立我国首个网上医院——宁波“云医院”;阿里巴巴与河北石家庄医药企业开展网上购药。但“医+药+患”这一闭环尚未完成;绍兴市通过建立了50多个心电图检查点, 统一发射到绍兴市人民医院心电网上会诊中心, 开展智慧化医疗服务。
2.1.5 以医疗相关智慧服务逐步落地
例如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等单位开始使用支付宝付费医疗服务。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开展网上预约、健康咨询、查询检验结果、掌上苏北医院等服务。
2.1.6 政府逐步发挥作用
如上海市多部门协作推动《上海市健康物联网推进工作方案》, 开展智慧健康城市的试点工作。
2.2 智慧健康发展面临的困难
建立智慧健康城市,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智慧健康服务体系, 技术仅仅是促进发展的原始动力之一, 创新发展面临制度、文化﹑利益﹑能力等多方面的制约。
2.2.1 大众需求尚不旺盛
智慧健康特别是移动医疗, 年轻人积极参与;作为智慧健康的主要得益者和最大受益群体参与性不高, 因此如何调动全民参与, 形成“万众参与, 大众健康”的局面, 仍有困难。
2.2.2 信息孤岛难以跨越
我国智慧健康的信息化发展, 面临着各政府部门、各医疗机构、各地区信息分割, 信息孤岛难以跨越。需要实现拆除高墙, 互联互通。
2.2.3 信息﹑医疗安全难以保障
安全永远第一。医疗安全如何保障?首先, 医疗健康消费不同于其他消费, 它关系人的生命安危, 必须从国家法律、行业规范、技术标准、从业要求及医疗责任处理等多层次、多方位进行管理;其次, 如何确保医疗信息系统的安全, 如个人隐私的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则有待从技术及管理方面给予解决。
2.2.4 智慧健康主体医生参与性不高
目前存在医疗健康市场外投资热情高, 而智慧健康的主要提供服务主体医生参与性不高, 如何调动医生的参与积极性成为关键问题。
2.2.5 跨界创新弱, 协同难
智慧健康服务涉及医疗、护理、民政、医保、信息、社区服务等各行各业, 作为新型的服务行业, 如何融合, 将面临挑战。
2.2.6 无任何成熟经验供选择
智慧健康体系建设是深刻影响人们生活的一项系统工程, 国外也处于探索阶段。无任何成熟经验可供借鉴, 面临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等滞后等问题。
2.3 智慧健康体系建设与发展途径 (图4)
2.3.1 渗透
发展过程是多学科、多行业、多产业的逐渐式渗透进程, 从选择性渗透向全方位渗透发展;从健康医疗边缘服务向医疗核心服务渗透发展;从理念、科研创新向产业化渗透发展;从特定人群服务向大众人群渗透发展;从线上服务向o2o服务模式发展;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高科技产业向医疗、护理、药品、健身、家政服务等传统产业渗透, 形成新的健康产业集群。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从高科技产业向传统产业进行广泛渗透, 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医疗健康产业作为特殊的传统产业受其影响, 正在向智慧健康产业发展。
2.3.2 融合
智慧健康体系是多学科、多行业等跨界融合的成果, 是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高度融合成果。目前从物理融合向化学融合深入发展。而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是这种融合的粘合剂。
2.3.3 物理融合
遵循"差异化"原则, 智慧健康体系的发展强调系统的融合出现;出现跨界﹑跨学科﹑跨服务﹑跨区域的整合。发挥政﹑学﹑医﹑产﹑研﹑社会组织等方面的作用。
2.3.4 化学融合
标志着新学科的建立及教育体系的形成;新行业新产业新标准建立;新职业队伍的形成;新的专业社会组织发展;新的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及实施。
不断创新的互联网技术是化学融合的催化剂。
2.3.5 智慧健康创新
智慧健康体系的创新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及制度创新。更需要创新智慧健康新生态, 新生态是指通过大数据, 云计算、物联网及智能化等新技术的创新与促进, 健康医疗服务的发展, 从个人技能的艺术到循证医学;医药医疗技术的发展从基于流行病学的普通运用到遗传基因和个性环境的“精准医疗”;从健康服务从信息化向智慧化发展;形成对健康弱势群体干预到全民主动参与的健康生活。
2.4 突破应体现在智慧健康体系构建中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上的不断突破;从“点”突破到“线”突破, 最终实现“面”突破。
2.4.1“点”突破主要体现在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智慧健康服务的特殊人群扩大及服务内容局限的突破。
2.4.2 线突破指智慧健康行业的建立与发展, 特别是行业普遍盈利模式的出现;产业链的形成, 不断创新技术的发展, 促进传统健康服务转型与升级,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4.3 面突破是指人们全面走进智慧健康的开始, 医疗健康产业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有大突破;国家健康服务的创新体制上有突破, 将对整个社会及人们的健康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2.4.4 近期需关注领域
智慧医养融合、穿戴设备与健康医疗体系的融合、远端医疗、24小时的生命监护、智慧健康城市、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化、云媒体协同平台等。
2.5 变革
新兴发展的互联网、智能化等技术将传统的健康服务向智慧健康服务。它的发展标记是最终形成智慧健康新生态。表现在人们的健康理念得到更新, 人人参与, 大众健康成为新的常态;人们日常生活行为发生深刻变革。
结语
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服务于公共卫生 篇10
几年前,健康教育机构经历了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整体划归到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市)区健康教育人才因多种原因不同程度的流失(有来自国家政策及体制改革原因),出现了区(县)级健康教育人员配比严重不足,特别是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专业鱼龙混杂、素质参差不齐、业务工作不够熟练的情况。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扎实工作在基层、在社区:根据重庆市“十一五规划”,提出五个重庆的其一“健康重庆”,合川提出了“美丽合川”,倡导和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整体健康素质,实施“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的战略目标。
以“美丽合川,五城联创”为契机,以“相约健康社区行”、创建国家卫生区和“健康街道”为载体,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依托,全面推动社区健康教育。抓好典型健康街道、健康社区,城市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农村健康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建立健康教育工作典型村,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得到提高。指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等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计划方案、培训和活动记录。每个行业要抓好典型。
各单位及时下发上级分配的宣传材料,并根据自身的条件制作并下发针对传染病、慢性病等相关内容的宣传材料。同时指导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开办健康专题节目,及时开展宣传资料发放使用效果总结评估。
要依据工作规范对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设置进行规划调整,有条件的要设置人财物独立的健康教育中心,要加强对专业机构硬件建设的督导和考核工作,加大协调力度,提高政府对卫生工作的考核指标比重,真正使专业机构拥有专业身份,达到专业素质,行使专业职能。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尽快培养健康教育综合型人才。实施健康教育需要社会系统工程,更需要综合型人才,要适当增加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稳定专业队伍。
构建“两个体系” 服务民生 篇11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两个体系;服务民生
中图分类号:G9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2—0117—02
“两个体系”即“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档案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创新和重大实践活动。“两个体系”的建立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档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建立“两个体系”,服务民生是档案工作的生命所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档案工作最具活力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建立“两个体系”,服务民生更显得十分必要。
一、建立“两个体系”的理論基础和实践基础
1.“两个体系”的建立是以人为本思想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和在实践中的贯彻,是我们党在指导思想方面的一个重大转变,它带来社会的一系列重大转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成了发展的中心目标和重点指向。档案工作必须适应这一转变,把广大人民群众纳入档案工作体系当中,并作为体系的中心,围绕人民群众这个中心来确定档案工作的终极目标,建立档案工作的各个体系,调整档案工作的发展路径。
2.“两个体系”的建立是科学发展的形势给档案工作提出的新任务。近几年来,随着全党、全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民生问题成了党政领导关注的重点,也成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关注的焦点,而大量民生问题的解决,民生档案又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就把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把有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的价值,给凸显了出来。
3.“两个体系”的建立是档案工作实践中新的发展趋势的新总结。这些年,随着党执政为民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社会实践中的深入贯彻,档案工作也更注重关注人民群众,更贴近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成了利用档案的主角,这表明我国档案资源体系和档案利用体系在悄悄发生变化。但是,如果用以人为本来对照,来检查,档案部门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是个薄弱环节,人民群众利用档案不方便,覆盖面不广。因此,要在薄弱环节上加强,加以弥补,就必须建立“两个体系”。
总之,建立“两个体系”,是根据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国家科学发展的形势、我们档案工作中新的发展趋势提出来的,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基础。
二、“两个体系”建立的动力
要想推进“两个体系”的建设,就要紧紧抓住“覆盖”和“方便”两个关键词,向更好地服务民生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在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民生档案的来源、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人民群众这些主要推动因素[2]。
1.抓住民生档案的信息来源是推动“两个体系”建设的有力保证
第一,把握好档案馆中涉及民生档案信息这一主体来源。我们要对馆藏档案进行筛查,把群众关心的和涉及“人”的档案挑选出来,按不同专题进行编研和数字化加工。经严格的鉴定和审查之后,立刻进行成果转化,进而提供利用。这些湮没在各个全宗和类目中的重要民生档案资源,经编研和数字化加工整合后,立即变成活鲜的民生信息,成为“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的核心资源。
第二,把握好保存在各单位档案室中的民生档案信息这一基础来源。可以通过移交接收电子目录和全文信息共享等方式,逐步将这些暂不属接收范围内的档案信息,纳入视野,并使之成为民生档案数据库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三,把握好相关部门正在形成的民生档案信息这一动态资源。积极加强对涉民部门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紧紧扭住正在形成的民生档案资源和动态管理的民生档案信息,加强协调与合作,把它们列入归档范围、收集范围、进馆范围,纳入档案资源体系,不断扩大涉民档案信息覆盖面。例如,我校正在筹建的大型私房联建,所产生的材料就是很好的民生档案材料,档案部门要重视这些材料的收集,并要强化全程指导,变事后补救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服务。档案部门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一是加强自身学习,熟悉其工作和相关政策、法规,并统一业务指导标准;二是领导指定专业人员现场实地指导和蹲点;三是要求联建工作与档案资料工作同步;四是对负责联建材料整理的档案人员进行培训。
2.加强高素质的民生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建好“两个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档案队伍完全适应建立“两个体系”的要求,各级档案行政领导部门要切实担当起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力促档案工作者队伍全面提高素质,尽快从习惯思维定式和传统做法的束缚中整体转轨,以适应“两个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一是加强全员学习培训,学习是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档案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两个体系”的战略任务,就要使档案管理工作从经济社会大舞台的幕后走向前台,利用档案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和谐伴奏。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尽快更新知识,强化知识技能储备,以适应新的体系下档案工作快速运转的各种需要。二是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建立“两个体系”对档案工作的职业道德要求明显更高更严。这就要求档案工作在从事档案行政、档案保管和利用等具体职业活动中,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要在业内继续深入学习卞峰煜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大力倡导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严守机密、公正服务、博学求进的精神,强化职业道德的养成,努力把档案职业规范内化为档案工作者自觉的行为,树立档案工作者良好的职业形象。三是强化目标考核。要建立科学合理、职责明确、切合实际的档案干部岗位职责规范,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准确、科学地评价档案工作者的现实表现、工作业绩综合素质。重视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和选拔作用的重要依据。定期评选优秀的档案工作者,激励广大档案工作者争先创优,奋发进取。
3.抓住人民群众这个主要推动者。“两个体系”的建立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档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人民群众是否满意这“两个体系”,检验着我们党执政为民的能力和驾驭档案工作的水平。为此档案工作者在档案工作中始终不忘人民群众是“两个体系”的核心,是构建“两个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人民群众早受益、多受益。
在工作中有一件事对我感触很深:我校原师范的民师班学生700多人因有政策规定学龄可以算工龄问题提供档案证明。民师班的学生多半是参加工作以后重新来校学习的,多因各种原因找不到根据,原娄底师范又于1999年并入原娄底师专即现在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几经更名与合并,他们认为很难找到线索了,当他们来我档案室找这线索时,我们却以最快的速度从数据库中找到了他们的材料并提供了复印件。有的退休教师当时就止不住流出了激动的泪水,场面好感人,不少老师要请我们档案人员吃饭被拒后,他们发出这样的感慨“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这一事实说明“两个体系”的提出和建立既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也是档案部门的历史选择。
三、创新利用体系,更好地服务民生
1.要将民生档案作为档案资源建设重点,建设适应民生需求的档案资源体系。要围绕民生需求,调整馆藏建设思路,改变过去“重物轻人、重事轻人”的档案价值观念,树立“人的档案最重要”的观念;改变档案馆单纯接收党政机关文书档案的传统做法,突出民生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重新认识所有与普通百姓、与民生有关的各种专业档案的价值,将接收范围扩大到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政府现行公开文件和专门档案、有关基层单位档案;把所有涉及到人的档案收集齐全,认真管好,让档案资源体系能够覆盖民生的各个领域,覆盖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2.要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建设高水平的民生档案服务体系。在这方面,我们积极探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一是不断优化整合资源。在档案业务工作安排中,我们将关系民生、群众利用率较高的档案优先进行整理、编目、数字化,建立了人名索引档案、学籍档案、科研档案、职称档案、劳动调配档案等专题数据库,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查询,二是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在做好日常服务的基础上,实行了电话代查、网上查阅和为在校学生、全校教职员工免费查档等人性化服务方式,受到全校教职员工和社会的欢迎;三是不断更新服务体系。我们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文件和制度进行了汇编,有文件汇编、制度汇编等,面向全校师生、社会提供民生政策文件的无缝化服务。同时还编研了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职称专题索引、干部任免专题索引、教育教学成果专题索引、借助这个平台,民生档案服务工作更加便利快捷。
3.要在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服务要快捷方便上下功夫。必须坚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面向人民群众,将服务领域和范围向经济建设一线延伸、向基层延伸、向广大社区和农村延伸,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档案工作方便快捷的服务[2]。
参考文献:
[1]杨冬权.档案部门怎样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建立“两个体系”[J].中国档案报2008-11-17.
[2]王文华.拓展服务领域 开创崭新局面[J].中国档案,2003,(6).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篇12
医疗卫生信息化, 从电子化、数字化发展历程演变而来, 基本完全复制了手工模式的碎片式、点站式、孤岛式工作方式;医院信息化是从门诊收费、护士工作站发展而来, 后来有了医生工作站、PACS、LIS等工作站等临床信息系统。这种缺乏顶层设计的数字化滚动发展方式, 注定不能实现临床路径和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等。
“只有健康服务体系联动医改才能成功。”王景明谈到, 三医联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医改需要从顶层设计、顶层推动入手, 把医疗卫生改革利益攸关方, 如物价局、发改委、人社局等纳入健康服务体系, 当好运动员, 不能让他们在健康服务体系体系之外充当教练、裁判、评论员。王景明表示, 通过向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及利益攸关方提供智能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模式, 实现健康服务供给侧 (医务人员、卫计委) 、需求侧 (病人、保险公司) 、监管侧 (人社部、发改委、物价局) 联动协同的健康服务体系, 使各利益攸关方从过去的医院等级评审、药品招采、物价制定、医药经费支付等方面的利益博弈, 变为信息共享和利益共享;把过去的医疗预防脱节, 医患相互猜忌等转变为健康服务友好体系。
智能健康服务体系助推医改发展
第一, 鼓励医疗机构平等竞争。王景明讲到, 目前,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指出, 医疗卫生属于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范畴。政府可以向社会公众服务范畴, 包括以物为对象的服务和以人为对象的服务。基于政府购买服务已经到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去年年底已经明确规定, 全面取消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审查和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审查, 各种类型医疗机构和药店均有提供公共服务资格。
第二, 把医院等级与医疗收费脱钩。医院虽然是国家投资的, 但它事实上也是带有利益性质的。王景明指出, 如果想要公益性质的话, 就必须把医院的等级和医院医疗收费脱钩。脱钩之后有利于不同类型医院平衡协调发展, 减少大医院压力和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发展, 促进家庭医生制度落地;同时也有利于邀请大专家到小医院多点执医促进一、二级医院发展、促进分级救治的实现, 从而促进医院去行政化和全员合同化;还能遏制小医院盲目扩大规模、盲目购进设备, 盲目申报上一级医院等级评审冲动;遏制大医院盲目扩大规模虹吸小伤小病垄断市场, 形成社区、一、二、三级医院救治体系。
第三, 按病种、人头经费直补需方, 由私人医生协助控费。利用这种方式有利于吸引顾客在基层进行全科、专科和会诊专家诊疗;有利于医保合疗对费用控制、有利于费用及时支付、有利于对亚健康、预防等的投入;有利于维护病人就医选择权;有利于家庭医生签约并开展工作、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与此同时, 人社局给予私人医生医疗责任险保障, 同时赋予控制医疗费用总额责任。王景明表示, 这样可以真正实现病人看医生, 不再看医院既支持了分级救治, 还控制医疗及非医疗费用。
第四, 多方联动全程参与健康服务及管理。医务人员和医院、顾客、供应商、商业保险等部门, 登录健康服务体系可以维基式参与诊疗过程, 看到病人检测检验结果, 各项物资、药品、产地、购货价格等等, 及时支付合理医疗收费, 提升医院经营管理性价比, 诊疗过程健康记录全公开, 危机参与, 共同的应对疾病的威胁, 实现利益有关方的友好关系。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推荐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体系08-26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08-05
全民健康服务体系09-24
心理咨询服务体系05-21
农民工健康服务体系10-10
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会计学系心理健康服务部工作总结08-26
心理心理健康知识10-04
心理健康月之心理健康活动计划08-29
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教育07-24
初级心理健康心理调适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