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心理健康

2024-05-12

护士心理健康(精选12篇)

护士心理健康 篇1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工作从只治疗患者的躯体疾病向关注患者心理、身体、预后、健康等全面护理模式不断地转变, 而且加上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微创技术、介入治疗等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迫使护士在完成紧张、繁琐的护理工作之余, 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医学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 使护理人员付出更多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但是由于各种环境、工作、人际关系冲突使护士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造成机体平衡功能失调, 导致护士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 也因此降低了护理质量。目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社会和医院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 有效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 分析造成护士心理压力的原因, 去正确的面对, 对提高护士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护士心理健康在护理过程的重要性

护士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人群, 是患者诊治全过程的领导者、指挥者, 而高质量的护理工作也是通过护士良好的、完善的心理素质来实现的。但是由于在现实工作中, 护士工作处于长期繁重、杂乱的过程中, 使心理压力不断加重得不到缓解, 导致其身心健康水平不断的下降, 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从而也引发了护患关系的紧张, 导致纠纷的发生。护士的心理健康是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前提,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质量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状态分析

2.1 护士方面

护士由于自身各方面因素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占据了主要地位, 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是构成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经调查研究发现, 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年资呈正相关, 而工作满意度与教育程度呈负相关[2]。这一结果表明, 随着工作年资的增加, 得到领导和同事认可越多, 对工作的满意度就越高, 而受教育水平越高的护士, 职业期望值就越高, 高负荷的工作环境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其工作满意度不断降低, 使其心理状态发生改变;另一方面, 由于护士的生理周期变化, 对家庭、社会中的生活实践都会占去部分精力, 对其心理压力都造成一定影响;再次, 长期的夜班、值班、加班使护士出现失眠、乏力、头痛等疾病, 造成其抵抗力下降, 影响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

2.2 患者方面

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是造成护士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理解, 尤其是当患者对权益、经济、健康等方面的原因发生冲突时, 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 很容易将怒气迁怒与护士的身上、恶言粗口, 对护士的心理健康会造成很大影响。

2.3 医院、社会方面

护士的辛勤付出和劳动在医院和社会中得不到充分肯定时, 当与患者或患者家属发生冲突时, 医院和社会方面会站在患者的角度同情患者, 而将一切过错归纳到护士身上, 而且近年来, 医院为了追求成本, 大量聘用年资低、工资低的临时护士, 与正式护士不同工、不同酬的情况均有存在, 其劳动价值不被重视, 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使护士的心理造成一定压抑感、自卑感, 从而降低了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3 关注护士心理健康状态, 提高满意度的措施

3.1 加强护士的职业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对护士的教育是减少其心理伤害和压力的主要措施之一。作为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还要有具备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 首先应认清护理工作的内容和性质, 热爱本职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 不断地加强岗前职业素质教育, 优化对患者的服务意识, 及早形成一个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以便在工作中保持积极、正确、心平气和的心态去面对患者和每一项工作。

3.2 加强人性化管理, 从工作角度缓解护士心理状态

加强对护士的人性化管理, 及时了解、疏导护士由于家庭、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造成的心理不良状况的影响, 根据护士的能力和工作情况进行合理配置人员, 使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护士对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心理素质的培养, 给护士提升、晋职的机会, 为护士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氛围, 缓解其心理的不良情绪, 提高护士在工作中的满意度。

3.3 从护理伦理角度疏导护士, 提高护士满意度

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 需要护士的爱护和关心, 而护士在长期繁重、紧张的工作环境下, 更需要关心和帮助, 经调查发现, 有近96.13%的护士抱怨工作严重超负荷, 常常感觉身心疲惫[3]。因此, 对护士进行人性化的教育, 加强护士心理、生理、精神等方面的需求, 缓解由于角色冲突给护士带来的压力, 并定期开展组织护士进行心理、素质职业培训, 减轻护士职业压力, 从而提高护士的满意度, 提高护理质量, 促进医院和护理水平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陶丽.加强人本性管理维护护士心理健康[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13:109.

[2]金丽菊, 杨瑞珍, 林梅娟.临床护士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13:162-163.

[3]董杰, 陈广华.内科新上岗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31:299.

护士心理健康 篇2

1.男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局限性

在人们普遍的印象中,护士似乎是女性的专属词,因为女性自身细致温柔的特点,更为 胜任这一角色。近年来,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使得男护士在临床护理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在这样的形势下,男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局限。本文就临床男护士的角色定位和现状进行了一番综述。

2.男护士的角色定位

角色定位(role definition)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一定的系统环境下(包括时间)在一个组合中拥有的相对的不可替代性的定位。作为男护士,在角色定位的时候就有着跟多的影响因素,比如社会各层次的认可、病患的接受程度、所属文化领域的认知水平以及自身的心理定位与心理期望。外界过多的注视和复杂的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男护士对于自身角色定位的迷茫和焦虑。

2.1 男护士角色定位的现状

事实上男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着很多的优点。遇事冷静沉着,判断力强;独立性强,依赖性小,接受信息快,富有创造性等优势。而护理工作是一项集体力脑力于一身的高压力职业,尤其是急诊,外科,手术室,精神科等科室,这对于男护士来说尤为合适,而且男护士特别受到男患者的欢迎,避免了男患者在接受女护士护理操作时的尴尬情形。男精神病患者更愿意向男护士谈及内心不便启齿的致病原因,男护士是团队良性发展的催化剂,对调节护理团队的内部关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为什么现实操作中,男护士角色定位的现状却不尽乐观呢?

2.2 影响男护士角色定位的问题及困难

2.2.1 男护士的职业易被社会误解

工作中,来源于病患的和社会环境的质疑,是长久以来影响男护自身定位的重要原因。试想,悉心照顾的患者无法接受自己,家人也不支持自己的工作,同学朋友也会认为你的工作毫无前景,工作动力又从何而来呢?

2.2.2 传统观念中,男性是家庭的主导

实际上,有很多的男护士在私人的感情生活中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很多人会认为护士的社会地位底下,从而使男护士面临着婚姻方面的问题,于是来自婚姻和家庭方面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严重的影响了男护士的感情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男护士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进而离开护理职业。

2.2.3 护理教育体制始终是以培养女护士为依据

多年来的教育体制,是“护士=女性”这一观点深入人心。在男护士的培养过程中,忽视了男性心理的变化特点,从而使男性的角色认同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进而影响到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男护士在培养受训的过程中,没能从起始阶段就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清晰的认识,这是导致日后在角色定位感到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

2.2.4 男护士自身认知偏差

在2002年一项针对男护士的网上调查中,96.8%的男护士选择在未来转行或考研。因为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多是男护士会认为护理工作单一,缺乏创造性,职业的发展前景有限,无法实现自身价值。

3.男护士与护士角色的交叉定位

在充分明确护士的工作性质和角色定位之后,男护士或许有更多的功课要做。因其

自身与女护士的不同特质,克服自身性格突出特点与避免因此造成的不良影响十分重要,而此处所说的不良影响,既有男护士与病患之间的沟通障碍,同时也包括了男护士自身的矛盾状态。

3.1 把握好护士角色

想要把握好护士的角色,首先要确认自己的工作性质,并且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自身因素,通过学习、实践逐渐了解护士在临床中的角色。同时明确并尊重病患的权利,完成好自己应尽的义务。

3.2 避免因自身性格造成沟通受阻

男性的性格普遍较为直接,非常容易在与病患的沟通中产生矛盾冲突。所以男护士要根据自身特点,克服在交流中的直白习惯,要充分了解和理解病人在患病时的特殊情绪。要认识到照顾病人的情绪同样是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3面对患者的质疑

我认为对男护士来说最重要的,最直接有效的克服患者质疑的方式,就是不断 提高完善自身的职业技能与个人的道德素养。虽然这对于男女护士是通用的法则,但是对于男护士却尤为重要。来源于患者的质疑通常是男护士不够耐心细致,操作起来也没有女护士专业。所以只有通过较高的操作技能让患者满意,然后通过真诚,富于亲和力的沟通使患者安心,才是打消其质疑的最好方式。

3.4充分发挥自身特质

虽然男护士在亲和力方面较之女护士有所缺陷,但是当遇到一些突发问题时,男性 的冷静稳重、谨慎果敢却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只要在工作中学会变通,把握问题关键,男护士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敏捷刚毅是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平淡化。当这些特质可以成为有效熟练的沟通法则后,男护士工作中的尴尬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男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

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护士职业素质的基础,也是护士成才的根本动力。护理人员除了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首先,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 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满足护理工作的各种解馋要求,应对各种复杂的护理环境,做好病人的身心康复护理工作。然而,据调查所知,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士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这 直接影响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导致其身体素质下降、工作效率。国外大量的研究报道,如果护士没有良好的心理,不能很好应对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就会出现心理上的耗竭感,表现为身心疲惫、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情感障碍,护理差错事故多,严重者会出现身心疾患,严重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由此可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作好护理工作的前提。

4.1男护士现状分析

事实上对于男性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值得关注。因为他们更容易受到质疑。因此,探讨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对提高护士的整体健康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都是十分必要的。

4.2 男护士心理压力

4.2.1 社会偏见给男护士带来的心理压力

社会上仍然有部分人对男护士的工作持有偏见。他们为患者、社会付出的辛苦劳动,有时候不能够得到社会公平的认可。这必将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失衡的现象不仅影响男护士的心理健康,也会破坏他们的生理健康。目前,大多数医院里为数不多的男护士都被安排在急诊科、泌尿外科、手术、ICU、骨科等。这些科室大多劳动强度大,体能要求比较高。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压力环境下,很可能出现一些男护士会因为难以承受外界压力而工作迷茫懈怠,甚至转行。

4.2.2 男护士在临床培养中的问题

前文提到过,目前我国护理工作临床培养的重心仍然以女护士为主。这就造成了对于 男护士培养重心的偏离和忽视。如果在培养的过程中能够加以区别对待,根据男女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目的的进行系统的训练,相信这些情况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当然,目前国内从业的男护士数量很少也是这种忽视的原因之一,相信随着从业人员的增多与医疗教育体质的健全,一定会有所改观。

4.3 男护士的职业优势

事实上,男护士有着很多的职业优势。生理上,男护士的体力和体制明显优于女性,体格强壮,精力充沛,耐力持久。在技术性高,独立性强的部门工作,能够与女同事形成互补,不仅能够改患者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还能够满足医护人员的需要。比如心肺复苏,骨折牵引和打石膏,手术鼓励就只等等,男护士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体能优势。

性格和心理上,护理专业对于男护士的需要不仅体现在体力方面的优势,更主要的是,男性与女性的思维方式,性格的差异很大,并且果断冷静,头脑清醒,相对来说能够有更多的耐心承受工作当中遇到的压抑。

在使用医疗仪器的时候,男护士对于器械和电子设备的操作和掌握运用都比较快,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比较强,能够较好的利用与保养设备.管理上,男护士能够更迅速准确的达到管理目标,因为他们善于组织管理,分析决策,敢想敢干,影响力和号召力都比较强。

说了这些优点,并不是说女护士就不具备。只是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准确的分析和利用男护士自身各方面的特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加有利于医疗护理体系的完善,更是对患者负责人的表现。

4.4 男护士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

在工作当中遇到压力是普遍的,只是男护士这一职业决定了这一特殊人群需要有更多的勇气和自我调节的技巧以求更好的适应和开展工作。

4.4.1 提高社会对男护士的接受程度

我认为男护士最大的压力来源有两个,一是社会的接受程度,二就是未来的发展前景。就社会接受程度来讲,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提高改变的,但只要我们坚持努力认真的工作,加以政策的维护和支持,相信随着男护士需求量的逐年增加,社会的接受和肯定度一定会快速上涨。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在扩招男护士,比例虽然很低,但是数量在逐年稳定增长。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部分学校招收男护士的专科和本科。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现阶段,我国128万护士队伍中,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比例不足1%。相信社会对于男护士的认可会使这一数字不断增长。

4.4.2 医院对于男护士形象的认定与宣传

男护士在与患者沟通协调的护理过程中,面对可能会受到的质疑,首先要学会自荐。通过自荐的过程与患者互相了解,之后再凭借扎实的护理技术让患者放心。而与此同时,医院对于男护士的肯定,也能够从侧面给患者传递一个可以放心的信号,只有医院自身给予男护士各技术,品质的肯定与保证,患者才能够打消疑虑。另外,医院对于男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也需要充当桥梁媒介作用,为二者构建良好的沟通渠道是一举多得的事。

4.4.3自身的调节

身为一名男护士,我们在选择这个职业之处,其实不一定每个人都保定了一个护士的 职业理想。但是我觉得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遇到各种压力。可能来源于工作本身,外界环境,也有可能来源于自己。

我认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调节压力的前提。临床护理是一份奉献性很强的工作。在现实社会中她没有显赫的地位和权力,也没有绚丽的鲜花和掌声。尤其是男

护士,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点一滴他是认真的工作,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自我的价值。或许你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或许在面对质疑甚至无礼的时候你想到过放弃,或许家庭和社会对你的否定打击了你的职业理想。事实上我觉得男护士的护理工作只是刚开始的阶段比较困难,因为可能会受到患者没来由质疑。但我仔细回想自己工作以来,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努力认真的付出,赢得患者的信任和肯定,真正帮助患者脱离病痛,我就觉得其实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的选择没有错。

总结

护士心理健康 篇3

【关键词】 心理健康;因素;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71-01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及优质护理服务项目实施,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增加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为保证护士能以更好的心理状态全身心投入工作与学习中去,我们针对医院临床护士进行专项调查,找出以下几点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1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工作强度大 2012年根据中华护理学会披露,中国护士短缺至少达一百万人,有限的护理资源分担着大量的护理工作是现阶段大多数医疗机构的现况。超负荷的劳动带来的疾病、伤痛折磨着护士的身体,而医院护理资源短缺又造成护士“休假难”。护士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更怕生病和伤痛,怕请假、怕扣钱,如此恶性循环造成护士心理压力大,从而影响着护士的心理健康。

1.2 继续教育及升职压力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迫使护士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构架,而医院对护理再教育关注较低,进修机会较少;医院护理管理职位及职称晋升名额较少,竞争激烈。想进步就要学习,想学习却没机会、沒时间、没精力,这些困难都加重了护士心理压力。

1.3 人际关系 护士需要处理多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它包括:医护关系、护患关系、护护关系,甚至还涉及与带教护生及其校方的关系。医疗护理之间的磨合,患者的不理解和刁难,护士与护士之间的竞争和摩擦等,每一项都需要护士认真经营和妥善处理。如何处理好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1.4 家庭因素 护士不单承担工作方面的各种压力,还需要担负着为人父母、儿女的家庭责任。下班后的护士基本是处于非常疲惫的状态,此时还需要负责家务,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等。护士需要在多种角色间不断切换,使护士有限的精力必须承担超负荷的责任和义务。一旦工作和家庭之间需要取舍时,两难的局面也会严重影响着护士的心理健康。

2 对 策

2.1 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护士超负荷工作的问题,需要提高护士工资待遇,吸引更多人从事护理事业,才能改善护士人力资源缺乏的现状。除此之外,合理的排班亦可以减轻工作中的疲劳感;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也能很好地减少工作量。

2.2 医院应提高对护理再教育关注程度,增加进修机会。脱产进修可很大程度上缓解护士学习和工作之间的矛盾;医院护理管理职位有限,但公平竞争可以让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适当增加护理职称晋升席位也可以很好的缓解护士心理压力。

2.3 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合理调配医护之间、护护之间的协作关系;关注患者要求,增加护患交流,可以很好的改善护患关系;关心帮助处于人际交往困境的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和开导工作。只有做好护士的后勤保障工作,才能缓解护士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压力。

2.4 医院可以成立护士心理咨询室,通过与护士谈心,了解护士家庭的实际困难,心理开导结合实际运作,解除护士的后顾之忧,缓解护士家庭与工作之间的矛盾,也是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的一个方面。

总之,虽然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护士心理健康,但医院对护士的重视和支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护士的心理压力源,希望医院及社会共同关注护士的生存环境,共同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有心理健康的护士才更有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才能更好的建设医院、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2] 郅青霞.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221-222.

[3] 赵然,方晓义.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9):607-609.从护理职业压力源的研究中探索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护士心理健康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在我院骨科工作的40名在职护士为调查对象(研究组),均为女性,年龄24.80岁±4.12岁。

1.2 方法

1.2.1 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组护士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并将结果与国内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常模进行对比分析。考虑到将测试结果与正常成人常模或者与女性正常常模进行对比分析会造成结果的偏差,所以选择了与国内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常模进行对比分析[1]。

1.2.2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到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SSP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

2 结果

表1显示,研究组躯体化、强迫状态、焦虑因子分高于国内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因子分差异更加明显(P<0.01),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与国内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SCL-90是精神科常用的评价心理卫生健康状况的一种自评量表,内容丰富,可以全面反映被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所以本文应用此量表进行评定被测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测试结果显示,民营医疗机构里工作的护士在躯体化、强迫状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因子6个方面存在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3个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与国内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差别不大。心理健康对于专业护理人员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心理状况是其在工作生活环境中正常工作、生活的基本保证,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导致心身疾病和工作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护士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护士的工作具有特殊性,需要承担巨大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期望,当社会责任、社会期望与个人能力产生冲突的时候就容易导致不良心理状态;医院的工作环境属于服务性行业机构,行业标准要求较高,但工作内容相对较单调,时间久了极易形成职业倦怠,工作倦怠会进一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2];护士作为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地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学习能力欠缺者自然就容易产生心理不适、紧张恐惧等不良反应,另外同行业群体竞争也需要护士不断地进行继续教育,以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广大病人是护士的服务对象,护士需要与病人进行护患沟通,缺乏与他人沟通技巧就容易造成焦虑、恐惧等情绪;另外护士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她们与家庭成员相处的时间较少,对家庭不能够尽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得不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缺少成就感[3],容易造成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紧张。外科护士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外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更大[4],在民营医院里就更加明显,长期在高风险性、高强度环境下工作,自我调节能力无法满足适应环境的需求时,就会造成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

综上所述,骨科护士相对于国内护士常模而言心理健康状况更差。管理者要实施规范化管理,通过改善工作氛围、人岗比例、员工帮助计划(employ assistant program,EAP)等措施适时对护士给予支持和干预,减少护士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因素,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5]。

摘要:[目的]探索我院骨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随机抽取的40名骨科护士(研究组)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定,并与国内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科护士症状自评量表中除了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之外,其他因子分均高于国内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常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因子分的差异更加明显(P<0.01)。[结论]从事骨科护理工作的护士的心理压力更为突出,社会各界应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骨科,护士,心理健康,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平,陈蕾,宋旭红,等.SCL-90评论中国内地31249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Meta分析及常模确定[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3):297-300.

[2]余华,许秀峰,宋建华.护士工作压力、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与工作倦怠关系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7,7(8):24-27.

[3]任红梅.骨科护士心理压力调查及减压措施[J].医学信息,2010,23(11):4274-4275.

[4]陆晓霞.外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6B):1438-1440.

儿科护士心理素质 篇5

关键词:静脉穿刺;小儿;心理

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护理手段,关于穿刺的成功,以往人们总在穿刺的部位、手感、静脉选择以及固定上下功夫,却忽略了操作者的心理因素在穿刺过程中的影响。通过多年的儿科临床实践证明,心理因素在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影响因素

1.1 来自操作者情绪方面的因素

因家庭琐事、工作中的矛盾造成心理上的压抑、苦闷、多虑等不愉快心境。在操作过程中想不愉快之事,而且不能自我解脱,以致心神不定精力不集中,造成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导致穿刺连连失败。再者,无明显诱因引起的情绪低落和一些无意识情绪变化等,这些直接影响操作者技能发挥的潜在因素是不可低估的。

1.2 操作者工作安排不科学

工作能力主要表现在工作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有很多人不注意这方面的培养,工作无计划性,抓住一样干一样,这项操作没做完,便急着去做另一项,造成工作忙乱,精神紧张,注意力分散,这类护士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其他护士。

1.3 意志薄弱

坚强的意志是护士最基本的心理素质之一。意志薄弱的人往往对一点

微小的刺激都难以承受无法调节自己的心理,使其无法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总结经验

2.1认知

不论静脉粗细、深浅和有无弹性,护士都要有一个认真观察、认知的过程,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静脉穿刺是因人而异的,如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在穿刺前应感觉一下有无搏动,避免误入动脉。又如手腕外侧的桡静脉,易暴露,较粗壮,但特别滑,如果护士只看表面,不掌握实质,就很难做到一针见血。

2.2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护士工作中有大量平凡、琐碎、繁重的基础护理内容,专业发展、知识更新、事业竞争带来的紧迫感,以及三班倒的轮换工作制打乱了护士个体的生物钟节律,这些都将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一个人行为必然受其心理因素的影响,良好的心态会带来恰当的举止,当护士给患儿输液时,家属心情较紧张,容易激动,一旦穿刺失败,家属可能会说出“拿小孩当试验品,不会打就别打”等难听的话,此时护士心情状态会失衡,使操作难以进行,所以我们护士要用真挚同情心,对待患儿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属不安的情绪,让家属积极配合,从而使穿刺顺利完成。

2.3消除胆怯心理

当患儿静脉看不清或熟人、领导的孩子输液时,常常担心要是万一打不好,给人留下坏印象,那就糟了!心理担心害怕,手就不听使唤,往往使穿刺失败,所以我们护士不要带着心理负担上班,操作时要精力集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把患儿当作亲人,鼓足勇气,沉着冷静认真细致选择好血管,争取一次穿刺成功。

2.4 克服急躁情绪

情绪随认知过程产生,并影响认知活动的进行,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积极情绪,反之,产生消极情绪。而情绪的波动会影响护士穿刺的成功率。我们应努力做情绪的主人,培养良好的性格,保持乐观的心情,有健康向上的精神和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不把消极情绪带入病房,才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做护理工作特别是儿科护理工作者随这种体会,静脉穿刺时,越着急,穿刺成功率越低,如工作繁忙,急于求成或心情不愉快时,都会在操作中出现手忙脚乱,血管未选好就急于穿刺,往往不易成功,反而增加患儿痛苦,作为护士,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不急不躁,做到心中有数,工作忙而心乱。

2.5 克服倔强心理

有个别护士在静脉穿刺失误码时,常在心里想:血管这儿好,怎么总是会扎穿呢?我就不信打不下去!由于这种心态驱使下,一针又一针地扎,最终以“胜利”告终,但给患儿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给家属带来不安,给医院带来不好的影响,此时我们护士应对自己心理以及能力迅速做一个实事求是的判断,千万不要死爱面子,一意孤行,必要时求助于同事,尽量避免加深护患之间的矛盾,使穿刺尽快得以顺利进行。小结

护士心理健康 篇6

【关键词】护士; 应付方式 ; 焦虑 抑郁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11-02

【Abstract】Object: To investigate th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and coping style of nurses. Method: Access the psyche status through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AS and SDS of 176 nurses and 90 volunteers. Result: in the group of nurses when facing stress, the method of self-blame and imagination are more frequently adopted while solving problem method is less frequently adopted. Different coping style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moods. Conclusion: 1.The main coping style of nurses is self-blame and imagination 2.Immature coping style impair mental health. The health-quality education of nurs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raise the health status.

【Key words】 nurses, the coping style, anxiety,depression

护理工作是充满高压力的工作[1]其压力源各种各样,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倦感,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如产科护士的每项工作均维系着两条生命的安危, 护士工作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说可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完整和社会的稳定, 故产科护士在工作中精神常出在高度紧张状态。急救护士的对象均为急、危、重症患者, 随时出现的各类灾害事故, 成批伤员, 可造成紧张甚至恐怖的现场抢救环境;酗酒、吸毒、自杀、他杀等现场抢救时本身带有的法律纠纷等, 以及危、 急、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显著增高等[2]使护理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因此, 探讨护士群体在应激状态下采用哪些应付方式、实际效果如何以及评估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于医疗工作的开展, 提高护理质量和人群心身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江苏省常州市各大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中自愿参加此研究的护士176名,年龄为18-57岁, 平均年龄33.5±8.7,受教育年限11-15年。对照组90例为非医务人员志愿参加者, 均为女性, 年龄、 受教育年限与护士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研究工具:(1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包括90项有关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共归纳为9个基本症状因子,每项症状按l一5级评分,得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程度越好。(2) 国内肖计划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3],该问卷有62条题目, 构成6个应付因子, 分别为因子1—解决问题, 因子2—自责, 因子3—求助, 因子4—幻想, 因子5—退避, 因子6—合理化。(3)“焦虑自评量表” (SAS), 含有20个项目, 主要用于评估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抑郁自评量表”(SDS), 由20个条目组成, 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

1.3研究方式: 向受试者讲明研究目的、意义后, 发“应付方式问卷” 、SAS、SDS, 并要求按问卷指导语填写, 完成后收回, 有效回收率95.1%。

1.4统计分析: 收集到的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分析均用SPSS 10.0软件进行。

2 结果

2.1 护士组与对照组SCL一90各症状因子均分比较:护士在躯体化、焦虑、抑郁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护士组和对照组SCL—90各因子比较

2.2护士的应付因子与对照组的结果比较结果显示:解決问题因子护士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责、幻想因子护士组则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

表2 两组6个应付因子均分的比较

2.3护士应付方式与情绪反应的关系:护士组SAS均分为40.15±9.95,SDS均分为44.86±13.16。为探讨应付方式对情绪的影响, 本组分别以SAS、SDS总分为应变量, 各种应付方式为自变量, 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 从表可见:F1与SAS呈负相关,F4与SAS呈正相关,F! 、F3与SDS呈负相关,F2与SDS呈正相关, 余未发现明显相关。

表3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中值为偏回归系数)

3 讨论

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和自然环境中, 随时可能遭遇到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刺激, 经由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中介系统- 个体生理、心理或行为上发生的变化称为应激。应对又称应付,当面临精神应激性事件时, 人们就会采取某种心理行为方式来应付应激事件的负性影响, 缓解心理应激水平。应付方式是个体对环境或内在需求及其冲击所做出的恒定的认知性和行动性努力。应激源的强度、社会支持和应付方式是应激能否引起健康损害的3个关键因素。而前两个因素都是个人无法控制的因素, 因此在应激情况下, 采用什么样的应付方式来缓解应激至关重要。Lazarus 在其提出的应激的认知- 现象学- 交互作用模型理论中强调了应激中间过程中应对活动的重要性。不同的应对方式可改变应激反应水平[4] 。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使心理应激水平降低, 不良的应对方式则不但不能缓解应激, 反而有时还可能增加应激事件的负性影响。一些学者认为应付方式是应激与疾病间的中介体[5]。心理疾患特别是神经症的发生, 主要是由于人在遇到心理刺激后应付失败而导致的。可见, 有效地进行心理应付是预防心理疾病的关键。

本文着重研究了作为特殊群体的护士在面临精神应激性事件时,采取的应付方及该群体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显示护士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成熟应付方式。护士组在面临精神应激性事件时,多采用“自责” 及“幻想” 类应付方式,而较少采用“解决问题” 的应付方式。这可能与下述原因有关:1)可能与护士在工作中处于从属和执行地位有关。护士的职业决定了要遵守、服从医生, 无形中降低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信度。2)在医疗工作中, 当护士感觉她们的全部技能并不足以实现挽救所有患者生命的愿望时, 易产生自责、内疚、失望、沮丧等情绪, 当情绪失平衡时通过幻想来应付面临的困难可能有效, 但会导致习惯性无助感形成。由于消极应对策略具有显著而普遍的损害性, 因此护理管理者

应当特别重视对消极解决问题方面的应对策略进行干扰, 帮助护士主动监测调整非建设性和具有破坏性的情绪宣泄策略, 采用成熟型的应付方式, 乐观积极面对压力从而减少负性情绪。护士自身也应采取积极的行为来缓解压力。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护士在躯体化、焦虑、抑郁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欠佳。护士群体面临的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压力较一般人群有更高的紧张体验,护理工作的劳动强度大、职业责任重, 稍一疏忽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尤其在目前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形势下,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家属往往对患者病情突变难以接受、缺乏理解, 易造成病人家属与医务人员之间的冲突,从而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此外由于护士社会地位偏低,而因工作性质的原因对护士素质的要求偏高、偏严。法律又对医疗事故制定了更严历的惩罚条例。加之护士缺编、工作繁忙、学习深造机会较少、晋升提级较难、自身发展受到限制等种种因素都会导因子有关的表现。

本研究表明不同的应付方式与情绪存在明显相关,采取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的应付方式与焦虑、抑郁情绪呈负相关, 不成熟应付方式如幻想与焦虑呈正相关, 自责则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这与Parker G、Vitallano PP等[6,7]研究结果一致, 并且这种较一致的结论是从不同样本和不同测量工具的研究中得出的。

综上所述, 本文认为预先医院或护理管理部门预先检测护理人员的应付方式, 消极和不成熟的应付方式提早进行干预, 必要时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疏导。加强护士应激状态下应付方式的调适和训练, 对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欣娟、张晓静等:护理人员离职意愿与工作压力相关性研究[J]. 中華护理杂志,2000,35(4) :197-199.

[2]致护士生活中的应激增加。如本次调查显示主要是与躯体不适、抑郁和焦虑等霍宗红.莫玉梅.许邦文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实用护理杂2001.17(2):54

[3]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 效度与信度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 :164-168.

[4]Lazarus RS. Coping theory and research: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sychosom Med. 1993 May-Jun;55(3):234-47.

[5]Cohen S. Stress processes and the cost of coping. In:COHENS. Behavior.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Stress[M].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86:1-23.

[6]Parker G, Brown L, Blognsault I: Coping behaviors as predictors of the course of clinical depression [J]. Arch Gen Psychiatry,1986;43:561-566.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篇7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抑郁自评量表 (SDS)

在人们看来, 医护人员懂得各种疾病的预防, 治疗, 保健知识, 他们应该会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然而精神科护士面临的患者是精神病人这一特殊人群, 这使精神科护士极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 为了研究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本人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综合医院护士59名和精神专科医院精神科护士46名行心理状况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以了解精神科护士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 进行分析讨论, 研究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别抽取本市综合医院护士59名, 精神专科医院精神科护士46名, 发出调查问卷105份, 其中1份因填写不完整被剔除。最后收回完整资料104份, 回收率为99%。104名护士年龄从21~51岁, 平均年龄为 (32.28±10.14) 岁。其中, 中专学历27人, 大专学历56人, 本科学历21人。

1.2 调查工具与方法

本项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 统一导语, 要求独立答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 基本资料, 两部分, 共计24条问题, 将对所得资料输入电脑, 进行一般资料的整理, 分析。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软件, t检验, 方差分析。

2 结果

抑郁自评量表的测试结果标准是把20题的得分相加为总粗分, 标准分等于总粗分乘以1.25后的整数部分。总粗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 标准总分上限为51分。总分51分以下为正常, 51~59为轻度抑郁, 60~69分为中度抑郁, 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由抑郁自评量表的得分情况来看, 虽然有个别护士心理状况不佳, 但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是较好的。护士得分的平均分为 (33.62±8.21) 分, 但从具体工作科室来看, 精神科护士得分平均分为 (34.36±8.35) 分, 综合医院非精神科护士得分平均分为 (33.89±8.27) 分。从抑郁自评量表各项得分来看, 精神科护士, 非精神科护士得分P<0.05的有第1、4、8、10、11、12、14、15题, 其中第15题 (P<0.01) , 这项结果显示, 精神科护士因长期的工作压力, 导致的情绪不佳, 脾气暴躁, 易生气。 (表1) 。

3 讨论与分析

3.1 原因分析

通过抑郁自评量表的得分来看, 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但他们的平均得分还高于对王春芳[2]对正常人的评定分析的得分。而且仍有个别的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仍然较差。精神科护士工作的压力源[3]也是多方面的。影响她们心理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服务的对象是大脑机能失调, 言语紊乱, 不能配合治疗, 甚至拒绝治疗或干扰护理工作的精神病患者, 护士在护理这些患者时付出的努力要比护理其他患者大得多。 (2) 护理工作的危险性。部分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会出现冲动行为。 (3) 精神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 内容复杂琐碎。精神科护士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护理工作外, 还要保护每个患者的人身安全, 协助患者进行生活料理。 (4) 工作环境和社会的压力。精神科病房多采用封闭式管理的方式, 长期在不良的环境中工作, 也影响了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因种种原因, 人们还未对精神卫生事业有足够重视, 国家对精神卫生事业的投入也是有限的。造成精神病医院护士的收入在相同医院里处于偏低水平。由于社会文明水平有限, 人们对精神科护士认识上存在偏见, 认为她们的工作是与“疯子”打交道, 低人一等。这也使得精神科护士面临更大社会压力。

3.2 对策讨论

(1) 自我防护方面。由于精神科护士面临的身心压力都很大, 精神科护士就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拥有乐观的心态和广泛的兴趣爱好, 善于自我调节, 主动掌握自身生理, 心理特点, 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另外, 对于精神科护士来说, 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也是十分重要的, 培养和提高自己评价事物的能力, 能使护士在挫折面前头脑清醒, 应变自如, 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2) 医院和社会管理方面。医院要为精神科护士的工作营造出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针对精神科护士现存的心理状况方面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培养精神科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 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医院要合理的安排排班工作, 保证护士能够应对所进行的工作。改善精神科的硬件设施, 使护士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充护理队伍, 定期调整护理岗位, 加强晚夜班护理人员的配备, 以减轻当班护士的身心消耗。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是十分重要的, 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尊重精神科护士。国家对精神病患者的应该引起更高的重视, 加大对精神专科医院的建设力度, 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从根本上保证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工作顺利开展, 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利。

4 结论

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着种种压力和不良因素, 与其他科室相比,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状况并不理想。因此, 我们的国家、社会以及护理管理者们应设法减轻这些压力和不良因素, 更多地关心、尊重精神科护士。精神科护士也应该学会自我放松和减压的办法, 进行有技巧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努力, 把精神科护理工作开展得更好, 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12 (1) :33~34.

[2]王春芳.抑郁自评量表对1340例正常人评定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杂志, 1986, 12 (5) :267~268.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篇8

1 研究对象和工具

1.1 研究对象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研究对象包括女护士和男护士, 主要为女护士。分别通过精神科女护士的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与常模对比进行研究[2,3,4,5,6,7,8,9,10]、精神科男女护士的心理健康对比进行研究[11,12,13,14]、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学历精神科护士之间的对比进行研究[20,21]、精神科护士与非精神科护士对比进行研究[15,16,17,18,19]等方式探讨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受到影响。

1.2 研究工具

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法。常用的有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22]、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15]、焦虑自评量表 (SHS) [23]、职业倦怠问卷[24]、生活事件量表[11]、社会支持量表[11]和心理健康测量表[25]。其中, 29篇论文只使用了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 14篇论文使用了2种以上的量表, 对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现状、引起因素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研究。

2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2.1 精神科女护士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各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常模,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26], 主要表现在焦虑和抑郁等方面。

其主要原因是精神科特定的工作环境、工作应激造成的。但邓明星[1]的研究却认为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环境并非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必然因素, 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管理者通过充分了解精神科护理的特点和精神科护士面临的工作压力, 实施人性化管理,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沟通, 从而使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得以释放, 维护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

2.2 精神科男护士在人际关系、焦虑、强迫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27], 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男护士人数较少, 对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职业社会地位不能被人理解认可等。而李翠芝等[31]的研究却认为男护士与女护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其可能原因为:男护士处理应急事件比较果断, 在精神病患者发生冲动行为及意外时, 比女护士容易控制局面;同时, 男性从事护理工作逐渐被社会认可, 容易得到单位的重视及培养, 其优势较大。

2.3 邓明星等[1,27,28,29]的研究表明,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良好。

理由有: (1) 精神科护士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对新上岗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精神科护士具有专业知识和长期护理精神科患者的临床经验, 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 增强其心理应激能力, 从而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4) 精神科护理管精神科护理人理者人性化管理等因素使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锻炼与提高。当然, 也可能由于精神护士的专业知识, 有人可能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症状,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掩盖了一些症状。

3 影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3.1 工作环境

精神科护士面对的是一群缺乏自知力, 时刻都可能出现逃跑、自杀、伤人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 长期处于一个精神高度紧张的环境中, 一不小心就会酿成大祸, 导致精神科护士凡事必须反复、细心检查。另外, 相当一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屎、尿和痰等分泌物随处可见, 加上病房的封闭式管理模式, 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护士感到压抑。同时, 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对精神病患者有歧视, 甚至是有些精神病患者家属都不能正确的看待精神病, 把患者当成是包袱, 扔进院后就不管不问, 从而增加精神科护士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压力。

3.2 社会因素

社会对医护的尊重程度有差异。医师的职业地位, 不管是从患者家属的角度, 还是医院的待遇方面都要远远高于护士, 致使精神科护士大量的付出与收获之间的不平衡, 从而导致精神科护士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 缺乏自我满足感。

3.3 性别

2004年有研究表明, 精神科男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女护士差[11]。究其原因, 由于精神科护理对象的特殊性, 男护士不但承担着维护患者安全, 而且由于性别原因充当了保护女护士的角色, 随时可能遭受患者的袭击, 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所致。其次, 对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有关。同时也有环境社会的因素等不良情绪的困扰。但近年来, 有研究表明, 男护士处理应急事件比较果断, 在精神病患者发生冲动行为及意外时, 比女护士容易控制局面, 避免了患者的不依从性。因此, 男性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优势较大, 应该大力提倡男性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

3.4 文化层次的差异

广东省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528400)

文化水平越高, 专业素质相对较高, 因而自我保健意识及心理应激防御能力相对较强, 从而在总体上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其次高学历护士大多数是医院的骨干, 更容易得到医院的重视和培养, 工作技能和技术水平提高较快。

3.5 工龄

3.5.1 工作10年以下的护士由于年轻好学、思想活跃和接受新事物

快, 而且由于社交活动比较多, 自我调节的方法也较多, 生活及家庭的压力相对较小, 因此心理压力相对轻。同时, 这一年龄组的护士文化层次比较高, 适应能力强, 能把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应用于临床, 既使自己也受益, 也有利于患者。

3.5.2 工作11~20年以上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 这一工作年

限的护士处于比较成熟的阶段, 是临床工作的骨干, 但同时也是压力较大的时期。另一方面要面临家庭的压力, 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 身心比较疲惫, 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

3.5.3 工作20年以上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这可能与学历层次较

低, 知识结构陈旧, 固定的思维模式已形成, 同时由于接受新知识较慢, 不擅于应用心理学的知识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较易出现心理失衡。也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 躯体疾病相应增多, 同时由于高学历护理人才的引进, 竞争越来越大。因此, 在长期高度紧张和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影响下, 易影响心理健康。

4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

4.1 护士上岗前应进行心理测定和岗前培训, 针对精神科的特色, 提高护士自身保护和防范患者发生意外的技能。

4.2 社会各界和院领导应重视精神科护士, 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采取一定的措施定期对其减压和必要的心理疏导, 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待遇。

4.3 给每个护士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4.4 建立心理督导机构, 定期对其进行讲课/训练, 全面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论护士心理素养 篇9

关键词:护士,心理素养

随着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开展, 人们对护患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护士在为病人解决问题的同时, 更应注意病人的情绪、想法和感受,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使病人主动参与配合护理活动;要求护士深入的接触病人, 主动地、自觉地发现病人的问题, 从而提供确切可行的护理与服务[1]。在临床的护理过程中, 服务对象是人, 而且是患了疾病需要照顾的人, 对于一个护理工作者来说, 除了要有专门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外, 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现就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养探讨如下。

1 护士要有崇高的理想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对患者的护理已由机械地执行医嘱转变成根据患者的问题, 采取各种护理方法, 以满足患者身体、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需要, 传统式的功能制护理已不适应现代护理要求。“以患者为中心”、“人性化服务”的理念体现了当今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 而医疗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护士一生都要把病人的利益和人类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一项平凡而高尚的职业, 护士应端正自己的处世态度建立助人为乐的价值观体系, 树立崇高的为人民服务的理想, 在病人的康复中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为体现自我价值而感到自豪,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 患者对疾病的康复抱有过高期望, 而现实中患者的病情变化又难以把握和预料, 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区别等实际问题又造成患者的期望与现实情况的不吻合[2]。因此对护士的期望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论护士自身的个性特征差异如何, 都应以护士的职业形象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塑造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

2 稳定的情绪

2.1 情绪的发生、发展

人在刚出生的时候能表达的情绪种类很少, 根据30年代布里奇斯 (K.M.Bridges1932) 的研究, 认为儿童出生时只能表现出来分化的兴奋、激动状态。到了三个月左右, 才分化为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快乐与痛苦, 在此之后分化继续扩大, 从三个月到六个月分化为愤怒、厌恶、恐惧等情绪种类, 六至十二个月快乐进一步分化为高兴和喜爱, 十六个月出现嫉妒情绪, 直到两岁左右, 儿童显示出大部分成人的复杂情绪[3]。因此, 保持稳定的情绪,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同时对护士本身形象和个体的身体健康是有益的。

2.2 护士保持稳定的情绪可减轻心理压力

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单位度过的, 所从事的职业性质和工作环境常常影响人们的安宁和幸福, 而护士的工作和家庭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当不同的角色在转换的过程中发生冲突时, 即会造成心理压力。研究表明:女性本身就有高忧虑倾向[4]。工作中的压力是当今中国护士共同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5], 所以, 护士必须认识自己, 控制自己并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 善于克制不健康的情感, 以保持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6]。

2.3 护士的稳定情绪可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积极的情绪使人精神饱满、兴趣广泛、工作有序、差错事故少而工作效率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护士能将积极乐观的情绪尽可能较多的帮助满足舒适和安全感, 对缓解患者的焦虑程度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心理医学认为心理因素的作用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 消极的心理因素可直接影响病人的生理与病理过程, 降低治疗效果[7]。因此, 护士用饱满的热情主动关心病人, 体贴病人, 使之产生信任感, 且针对不同的文化层次, 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 以增强病人对疾病的正确了解, 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力[8];同时帮助病人正视现实, 减轻悲观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帮助病人建立有利于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从而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3 良好的性格和敏锐的观察力

性格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己、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9]。“性格决定命运”一直被奉为至理名言, 可见性格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作为护士, 首先对工作应有热情、负责的态度, 同时正确面对工作中产生的精神压力并学会及时排遣。另外, 护士对病情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是病人24小时的守护者, 护士应细心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为医生的治疗提供依据, 为病人早日康复打下基础。

4 善于沟通

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 每个人一生中都要与成千上万的人进行交流。不管交流的方式如何, 交往中每个人总是由于自己的某种愿望或需要, 并且总是希望这种愿望或需要会得到满足。而作为护士这一特殊人群中的人, 面对的是被各种躯体疾病折磨的病人, 与他们沟通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人在生病时, 情绪状态往往是急躁的, 特别是急诊。据有关资料显示:医疗工作场所的暴力行为实际上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 是倍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0]。且医院暴力事件明显高于其他领域暴力。2005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调查结果显示, 全国有7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11]。因此, 护士如仅注重执行医嘱, 完成注射、发药的工作, 忽视主动观察病情, 忽略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语言沟通, 极易引起纠纷。

随着社会的发展, 作为护士职业中的护士个体, 其价值观、世界观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护士所具备的心理素养最终要符合社会角色的需要, 这也是现代医学模式所要求的;同时也是促进医患和谐, 使病人早日走出疾患阴霾, 享受健康人生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苏兰若.以病人为中心是护理工作改革的宗旨[J].实用护理杂志, 1996, 12 (11) :519.

[2]蔡文智, 邓凌.医务人员遭受医院暴力先兆经历的访谈[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5) :405.

[3]胡佩诚.医护心理学[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45.

[4]黄爱松, 范景敏.护理工作应激原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5) :54.

[5]李小妹, 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4 (11) :12~14.

[6]沈洁.任梦.论护士的情商及培养[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3) :70.

[7]殷萍华, 季燕东.老年类风湿关节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J].中华护理学杂志, 2002, 37 (6) :456.

[8]李瑜, 张红, 等.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内置引流术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2, 17 (12) :900.

[9]胡佩诚.医护心理学杂志[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60.

[10]张斌.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 2006, 26 (3) :70.

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与健康维护 篇10

1 影响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压力因素

1.1 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儿科病种多, 病情变化快;患儿自主语言能力差, 交流困难;家长缺乏疾病及护理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

1.2 社会因素的压力

1.2.1 家庭结构的特殊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都属于典型的421家庭结构 (即4个老人, 2个大人, 1个小孩) , 1个孩子生病, 多个大人各抒己见, 护士既要顾全大局, 又要当好协调者, 不仅增加了工作量, 也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2.2 家长对儿科护士的期望值增高

高水准的技术要求是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面对各项护理操作, 患儿恐惧、家长紧张, 要求一针见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操作一旦失败, 轻则抱怨不断, 要求换人, 重则恶语相加, 甚至殴打护士, 常常给护士带来身心创伤。

1.2.3 家长知识缺乏

家长来自社会各阶层, 文化修养和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对医院的规定、工作程序不理解、不配合, 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对治疗护理工作的认知不一。到医院后迫切希望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和缓解, 治疗护理即时见效, 否则就会质疑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技术水平, 给护士造成负面的心理负担, 久积成疾。

1.3 专科技能高要求的压力

儿科护士多为年轻护士, 资历浅、工作经验不足, 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不熟练, 精神紧张时往往影响操作的正常发挥而产生焦虑、内疚等心理。缺乏自信心影响了儿科护士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从而产生自卑感的心理压力[2]。

1.4 繁重的工作量

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和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 护士的工作量与日俱增。而儿科护士相对成人科室的护士付出的劳动常常要高出几倍。小儿发病急、变化快、病程短、周转快, 加上护理人员编制不足, 频繁轮班, 三班倒生活无规律, 使人体生物钟紊乱, 影响了家庭和社交生活。除此之外, 资深护士还承担着实习、进修、转科新进护士的带教任务, 而低年资护士又要面对院内的各项考试、考核、职称晋升等竞争压力。

1.5 投诉机制的影响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院实行零投诉管理机制。稍有不慎, 如家属对收费标准的不理解, 对坏境设施及护士的操作技术不满意, 甚至有人故意刁难, 认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而盲目投诉, 让护士有苦难言, 过度压抑的心情得不到释放, 不但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还挫败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1.6 个人价值观与社会地位不相符

儿科护士的工作繁琐辛苦, 责任心重, 风险大, 加之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 社会上仍有大部分人对护理工作存在误解和偏见, 护士自身的职业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且, 目前护士在医院中、社会上的地位低, 晋升和继续深造的机会少, 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低, 使护士在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长此以往, 导致护士自我评价降低, 产生失落感、挫败感, 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1]。

2 心理健康的维护

2.1 培养职业道德

通过岗前培训, 年长护士的言传身教,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深刻体会护理抢救工作的重要性, 激发主观能动性。多用换位思考的方法, 站在患儿家长的位置思考处理问题, 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2.2 加强医患沟通

认真学习沟通技巧, 合理使用沟通语言, 掌握适宜的沟通时间及恰当的方式。必须从入院开始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最大限度的满足患儿要求, 重视与患儿的肢体语言的交流, 如微笑、抚摸等, 可缩短与患儿的心理距离, 恰当的食物、玩具、鼓励和表扬对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很重要。护士要有换位思考和宽容的理念, 耐心解释, 取得家长对治疗护理工作的主动接受和配合, 这样才能更好的工作。

2.3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护士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技术水平。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 娴熟的技术, 工作才能得心应手。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 统筹安排作息时间, 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学会休闲、忍耐, 合理的情绪宣泄, 提高自身修养和心理承受力。

2.4 实行柔性管理

在管理工作中, 护士长应加强与护士的沟通和交流, 注意倾听护士的意见, 关心护士的学习和生活, 努力创造和谐, 美好的人际关系。充分肯定护士的工作成绩, 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实行弹性排班, 给每个护士最大的照顾, 使护士能更好地协调家庭、生活与工作的关系, 满足其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 解决护士的后顾之忧, 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3]。

2.5 良好的团队精神

采取分工合作的工作方式, 在管好自己病人的前提下, 互相帮助, 共同完成本班所有的护理工作, 这样不但不存在分工不均, 反而会形成一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工作氛围, 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

2.6 稳定儿科护理队伍

医院应尽可能保持儿科护士队伍的稳定性, 加大对儿科护士教育的投入, 使其知识理论推陈出新, 操作技能精益求精。适当提高工资及福利待遇, 精神上多给予鼓励和肯定, 增强护士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减少护士的调科率和离职率。

综上所述,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决定了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很大。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减轻压力,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理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激励机制, 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使护理人员善于应用各种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 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玉琳.ICU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6) :801-802.

[2]何丽英.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1) :48-49.

心理科护士如何履行告知义务 篇11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35-02

由于心理疾病患者的特殊性,从事心理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必须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全面了解病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研究和实施对心理疾病病人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制度,确保病人安全,促进医患和谐,其中如何在护理活动中正确履行告知义务,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是安全护理的重点。

1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明确告知的意义

为了增加法律意识,护理部应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病历书写规范》等。使大家达到共识,充分认识到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才能充满信心应对病人的知情权,同意权,尊重病人的自由选择权。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告知的能力

要使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护理人员自身必须熟悉专科临床护理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健康教育是履行告知义务的主要内容,护士有义务告知病人和家属有关疾病知识,用药指导,出院指导,专科护理等知识。要保证告知质量,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因此,我院护理部有计划地进行“三基”训练考试,精神科护理学考试,基本技能考试,各种常规护理和应急预案的考试等。目的是让大家不断巩固知识,不断补充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提高告知的能力。

3加强沟通能力学习,灵活掌握告知技巧

语言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精神病患者因为疾病的关系,思维、情感、意志活动偏离正常,自知力缺乏,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社会功能退化,在告知过程中,要讲究语言艺术和效果。护理人员应在尊重患者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借此关系达到维持患者基本的生理需求,减轻焦虑,增强自信与自尊,促进与他人沟通及自我开放,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具体告知义务:

患者入院时履行的告知义务。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耐心细致向他们介绍:

(1)病区环境及设施。如医护办公室,床单位的管理要求,洗手间,热水开水供应时间,安全管理制度,探视制度,饮食用餐处等,请病人自觉爱护医院的各种设施物品。

(2)人员的介绍。向患者及家属自我介绍,介绍病区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及同室病友,劝慰患者安心住院,接受常规治疗,适应新环境。

(3)规章制度的告知及签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须知,知情同意书,病房管理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及陪护人员个人防护措施,以第一监护人签字,如接受安全检查,告知禁止携带刀、剪、绳索,玻璃制品等危险物品进入病房,保护性约束制度等。同时让患者及家属知道看病时应尊重医护人员诊治权。

(4)安全劝告。告知患者及家属妥善保管好贵重物品如钱财、卡类、手机、饭票等。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护理包括安全护理(自杀、外走、暴力行为)等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注意事项。

(5)治疗过程中履行的告知义务。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有权并希望知道其正在接受的治疗护理名称、目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应该承担的风险。特殊检查治疗应征求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履行签字手术。如履行电抽搐治疗前详细告知治疗目的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行保护性约束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对不合作患者及危重患者对其家属履行告知义务,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6)患者出院时履行的告知义务。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以后的疾病知识,服藥护理、饮食及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地点。如告知患者及家属让患者坚持按医嘱服药,药物由家属代管。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按医嘱复查等,以口头及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及家属履行签字手术。

参考文献

[1]李凌江,主编.精神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护士心理健康 篇12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职业因素:护士职业环境、工作性质比较特殊, 护理工作不仅是体力劳动也是脑力劳动, 且责任重大, 日常工作关乎患者的健康与生命, 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工作中不可避免经常接触病毒、细菌, 还要应对患者的痛苦、恐惧、悲伤以及令人不愉快的场景等。加上护士人员短缺、倒班频繁、工作繁忙, 使之易患心身耗竭综合征 (BS) 。据报道, 护士BS的发病率43.6%[1]。

社会因素:目前, 国内社会上对护理工作的认知不足, 存在着很大的偏见, 遵医轻护的现象较为普遍。护士缺乏工作上的成就感, 自我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工资待遇上, 与医生差距比较大。

家庭因素:护士多为女性, 她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 还要应对家庭生活琐事。护理排班多实行“三班倒”, 由于和家人的工作时间不一致, 减少了与家人交流的机会, 以致影响家庭婚姻关系, 导致家庭成员对护理职业的不理解、不支持, 这些因素势必增加护士的心理负担、疲溃感[2]。

法律因素: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医疗事故条例的出台, 医疗纠纷不断增加, 护理人员稍有不慎或疏忽, 就有可能造成重大差错甚至事故, 给医患双方造成不可挽回的打击与伤害。

自身因素:护士对自身工作存在消极的认知方式, 从而导致消极的行为和情绪。护士多为女性, 女性本身就有高焦虑倾向[3]。

防范措施

加强专业学习:为护士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与发展机会, 拓展她们的知识面, 从而增强护士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与压力, 护士应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 从容应对心理压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加强医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学习, 学会自我疏导的减压方法。当工作压力过重, 可找同事、亲友倾诉, 使自己的苦恼得以宣泄。如果在日常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 可通过培养业余爱好以及参加业余活动来补偿。同时, 要学会接纳和利用各种心理咨询, 来缓解压力。

落实工资待遇:要想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应尽量缩小医护人员的工资待遇。要想留住聘用制护理人员, 应让她们与在编护理人员同工同酬。

改善护患关系:护士要不断加强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给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对待患者态度和蔼可亲、心态平和, 建立一种和谐的护患关系。

改善医疗环境: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扩充护理队伍, 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 人性化地安排班次, 以减少护士的身心消耗。节假日, 选择适宜的休闲方式, 使身心得以放松。休假归来, 以更饱满的精神、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钟华.ICU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3) :48-49.

[2] 孙晓敏.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J].现代护理, 2007, 12 (13) :3384-3385.

上一篇:农机“三率”下一篇:牵引电力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