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

2024-09-30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共9篇)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 篇1

儿科护士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儿科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经常要承受很大精神心理压力, 因为儿科患者在心理.语言.行为发育均不够完善, 专业技术难度大、要求高, 并且工作环境嘈杂, 家长期望值又高, 使儿科护士感到身心疲惫, 产生紧张焦虑不安情绪, 甚至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如:头痛、失眠、心悸、耳鸣等, 为了减轻护士心理压力, 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调查, 了解护士心理压力来源并进行原因分析和相对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近5年来在儿科工作过护士36名、年龄18~40岁, 学历中专2名, 大专32名, 本科2名。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法, 自行设计问卷, 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心理压力因素及心理压力应对方法等, 共发放问卷36份, 回收36份, 有效率100%。

2 结果

见表1。

3 分析

3.1专业多、病种复杂、工作难度大, 由于儿科是专业的特殊性, 儿科病房患儿几乎包括所有内科专业, 如:呼吸、心血管、血液、神经、泌尿、消化、遗传病等, 另外, 还包括新生儿等, 所以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各种疾病的特点及治疗护理要点, 这对大部分护士来说, 工作难度相当大, 并且患儿无自立交流能力, 且婴幼儿生理特点, 血管细小且不易触及, 穿刺难度大, 也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3.2儿科护士工作强度大, 任务繁重, 儿科疾病的特点是病情变化快, 输液组数多, 液体量少, 液体渗漏也是经常的事, 需要重新穿刺, 而且长年患者多, 这些都是造成护理工作量大、任务重, 护士工作经常超负荷工作状态, 造成了高年资护士流失, 年轻护士不愿来。

3.3工作环境嘈杂, 孩子是每个家庭核心, 一旦生病则全家出动, 上至父母, 下至亲朋好友, 前来探视者可以说是络绎不绝, 特别是在就诊的高峰期, 患儿的哭闹声, 家属的烦躁以及电视播放声音交织在一起极度嘈杂, 在这种环境下做治疗或护理时极度分心, 但护理人员为了力保工作中不出差错, 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所以心理上承受了一定的压力, 长期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工作, 使部分护理人员出现头痛, 耳鸣。

3.4家长期望值高, 护士缺乏安全感, 现在的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宝贝, 家长希望患儿静脉穿刺都能每次一次针见血, 直到了液体完毕, 不能渗漏, 然而由于患儿的自身血管条件, 并且极不配合, 乱哭乱闹, 不停摆动, 家长的焦虑, 急躁情绪以及操作者本身的技术和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 如未能一针见血便会指责, 辱骂, 甚至殴打护士。患儿家长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给护理人员带来极大心理压力。家长素质欠缺, 特别是对医学知识缺乏, 认为到医院就应该病情一天天好转, 如果患儿病情反复, 几天治疗下来不见好转和治疗费用等情况引发烦躁情绪, 也指责、辱骂护士导致护理人员感觉在工作中如覆薄冰, 其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4 对策

4.1加强儿科护士心理素质培养, 对儿科护士要加强心理素质培训, 请高年资儿科护理人员传授自我调节的方法, 处理问题的经验进行交流, 当护士遇到家长指责, 辱骂时, 护士长应帮护士分析, 并进行心理抚慰, 通过心理辅导, 使儿科护士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情绪, 从容面对压力, 合理宣泄消极情绪, 升华积极情感, 遇事向老师、同事、朋友倾诉, 从而释放心理压力, 充分认识从事儿科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价值, 使儿科护士能保持积极向上、乐观愉快的心情, 不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力。

4.2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理论及业务能力, 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熟练的技术操作, 能够减轻患儿痛苦, 缓解家长急躁情绪, 所以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加强基本功能训练, 积累经验, 科室应经常组织针对性业务培训, 如头皮静脉穿刺经验交流, 年轻护士多留心观察穿刺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探讨解决工作中具体存在的问题, 加强同事之间的合作护士长在排班时注意新老、强弱搭配, 并排业务骨干值二线班, 以解决夜晚疑难困难, 减轻夜间护士压力。

4.3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 在工作中, 护患之间可能会发生各种的毛盾, 因为涉及到双方利益, 健康和经济问题, 若处理不当, 就会加深矛盾, 引发冲突, 加强对儿科护士沟通能力和技巧的培训, 提高沟通能力, 尤为重要, 作为儿科护士, 首先要学会克制自己, 稳定情绪, 感到愤怒及暴躁家长时, 应该尽量克制自己, 并尽量满足患者需要, 说话时经常带些语气词。 (如:好吗?行, 可以) 或穿插使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使家属乐于接受, 也可以使愤怒情绪变的缓和一些, 这样能有效减少冲突。

4.4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护士长在管理上应以人为本, 用人所长, 生活中多关心, 工作中多理解, 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 使护士工作起来感觉轻松愉快。

关键词: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与对策 篇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74-01

随着医学模式的更新和人们就医意识的转变,当今社会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护士工作的职业特性、医院特殊的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不公平的社会评价等均给护士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直接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阻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排解职业压力,提高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更好地推动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1.1 工作性质决定护士责任重,风险大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面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及文化程度且饱受病痛的患者, 即使工作努力, 有时也难满足整个病区所有患者多方面的需求, 这样导致了护理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与病人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 导致护士心理失衡, 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同时, 护理工作又是一种需多方位合作的职业, 有时护理管理者给予的支持不够、医师对护士的工作过于挑剔、同事之间缺乏理解与帮助等, 都会导致护理人员的身心疲惫。

1.2 工作强度大,技术要求高,人员紧缺,社会支持不足

临床上的护理工作琐碎而繁重,工作强度大, 技术要求高,造成护士体力上的压力;职业竞争带来的緊迫感,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护士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给护士造成智能上的压力;无休止的倒班、常年无节假日打破了护士正常的生物钟, 生活无规律,使护士经常精力、体力透支;高标准的管理及严格的要求,使护士做各项工作时,都必须反复检查仔细核对以保证无误,从而造成护士心理紧张及身体疲乏。

1.3 知识和技能更新快

随着医疗水平和技术的提高,医疗仪器不断更新,各种新的检查抢救治疗手段层出不穷,新技术项目的广泛开展,对护士提出更高的挑战,各种高新技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这扩大了护理服务范围,拓宽了护理职能,也迫使护士必须学习前瞻性护理医学知识,以满足护理实际工作的需要。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 护理人员为应对频繁的业务考核、职务晋升等, 他们必须努力学习英语、电脑和专业知识, 使得一些护理人员难以适应。再加上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还有各种各样的业务学习、院内培训、院外培训、科内培训、各种考核、各级检查等,极易导致护士的精神高度紧张和身体的极度疲劳,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4 人际关系复杂

临床护士工作时所面临的关系比较复杂, 护士与护士、医生、病人、病人家属、管理人员、医技人员以及后勤人员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若有一项处理不当,很容易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尤其是与病人之间的关系, 它直接涉及护患双方权益、健康与经济问题以及人格和有关道德与法律责任问题。护士即使遇到严重的歪曲事实,被误解及冤枉的情况,遇到情绪过激,甚至言行伤害的患者及家属,从职业的角度来讲,护士必须保持平和和冷静,以宽容大度继续承担应负的职责,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做出精神妥协[1]。由于护士所受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有较大距离,很多人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训练,一旦在工作中受挫,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从而造成护患冲突,产生人际障碍。

1.5 病人、医院和社会的期望值过高

医院和社会除了在临床工作上对护士有较高的期待,希望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希望他们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在护理质量、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居家护理、品管圈等等方面也逐渐对护士有越来越高的期待,一方面促进护理队伍的进步,同时也于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6 护理价值体现失衡

由于长期形成的社会偏见,护士的角色在中国大众眼中却被扭曲,临床护士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与尊敬,不能得到公平的社会评价,更无从谈起受到社会尊重。护士在工作中很容易心理不平衡,产生自卑、沮丧、失望、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甚至造成身心疾病的出现。

1.7 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近年来,医患、护患关系日趋紧张,医务人员行为上稍有过失或语言上稍有不慎就可能激发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导致纠纷、投诉等,甚至是被殴打致残、致死;极易导致护理人员心理负荷过重,情绪压抑、情感枯竭。

1.8 矛盾冲突多

护士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扮演多种社会角色,既要扮演医生的助手、患者信赖的好护士的角色,又要扮演贤惠的妻子、善良的母亲、孝顺的女儿的角色,还要扮演好同事、好朋友、好同学等角色。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并出现矛盾时,心理压力更加突出。

2 减轻心理压力的对策

2.1 提升自身心理适应能力

临床护士需要客观评价自己,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把心理压力转变为动力,不断进取,提高护理质量。当压力过大、情绪不稳时, 临床护士要学会自我调节,如微笑、幽默、运动、娱乐、旅游等,可以缓解紧张和焦虑;当发现压力不可自我调节时,要学会倾诉,可以向同事、家人、朋友、上级领导等寻求帮助。在工作中不要封闭自己,不过分苛求自己和他人,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避免和病人及其家属起冲突,提升护理人员应对压力和应激的能力.

2.2 培养各类兴趣爱好

临床护士要培养自身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已的业余生活, 让自身的心理状态得到放松,这样才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自信心的增强。日常生活中要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和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 保持好的状态, 有利于恢复健康。提倡适当运动,如每周保持1小时的有氧运动等。

2.3 拓展专业知识

在工作之余,临床护士需不断更新和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因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是赢得患者信任和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也是增强工作信心的重要保证, 能起到放松、缓解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2.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减轻职业压力的重要因素。临床护士从个人方面讲,应心胸宽阔,与人为善,努力协调好上下级之间、医护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要掌握人性化原则,与患者及家属建立一种和谐的沟通渠道, 设身处地的体谅患者的感受,赢得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尊重和理解,缓解护患关系紧张所造成的压力,从而真正体会到工作的价值、人生的意义。

2.5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有研究表明, 护士工作环境与护士工作相关性疲溃呈显著负相关, 较差的工作环境可产生高水平的疲溃感[2]。工作环境差会对护理安全造成危险, 人员流动性大、工作量大, 护士工作压力就大, 就会影响护士的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而护理工作不到位、护患关系紧张等因素均对护理安全有一定影响。

2.6 营造积极的舆论导向

近年来,医闹行为的横行和相关媒体的大肆渲染与不实报导,还有愈加严峻的暴力伤医行为,使本就脆弱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社会舆论的正向引导是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护士的良好风尚, 有利于激发护理工作者的自豪感、责任感, 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不仅要靠护士自身的调整和释放, 而且需要管理层级的积极干预,排解职业压力,提高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亚芬, 周桂. 护士如何面对病人的负性情绪..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9, 18 ( 2) : 90.

[2]王霞, 陶新陆, 肖美莲.护士工作环境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实用护理杂

志, 2006, 22(1):53-54.

[3]陈建化, 何文. 心血管病房护士心理素质分析. 护士进修杂志,1998, 13( 5 ): 14.

[4]王瑞华. 小循月换夜班法的临床实践与研究. 实用护理杂志,1993, 5: 38.

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与健康维护 篇3

1 影响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压力因素

1.1 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儿科病种多, 病情变化快;患儿自主语言能力差, 交流困难;家长缺乏疾病及护理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

1.2 社会因素的压力

1.2.1 家庭结构的特殊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都属于典型的421家庭结构 (即4个老人, 2个大人, 1个小孩) , 1个孩子生病, 多个大人各抒己见, 护士既要顾全大局, 又要当好协调者, 不仅增加了工作量, 也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2.2 家长对儿科护士的期望值增高

高水准的技术要求是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面对各项护理操作, 患儿恐惧、家长紧张, 要求一针见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操作一旦失败, 轻则抱怨不断, 要求换人, 重则恶语相加, 甚至殴打护士, 常常给护士带来身心创伤。

1.2.3 家长知识缺乏

家长来自社会各阶层, 文化修养和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对医院的规定、工作程序不理解、不配合, 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对治疗护理工作的认知不一。到医院后迫切希望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和缓解, 治疗护理即时见效, 否则就会质疑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技术水平, 给护士造成负面的心理负担, 久积成疾。

1.3 专科技能高要求的压力

儿科护士多为年轻护士, 资历浅、工作经验不足, 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不熟练, 精神紧张时往往影响操作的正常发挥而产生焦虑、内疚等心理。缺乏自信心影响了儿科护士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从而产生自卑感的心理压力[2]。

1.4 繁重的工作量

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和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 护士的工作量与日俱增。而儿科护士相对成人科室的护士付出的劳动常常要高出几倍。小儿发病急、变化快、病程短、周转快, 加上护理人员编制不足, 频繁轮班, 三班倒生活无规律, 使人体生物钟紊乱, 影响了家庭和社交生活。除此之外, 资深护士还承担着实习、进修、转科新进护士的带教任务, 而低年资护士又要面对院内的各项考试、考核、职称晋升等竞争压力。

1.5 投诉机制的影响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院实行零投诉管理机制。稍有不慎, 如家属对收费标准的不理解, 对坏境设施及护士的操作技术不满意, 甚至有人故意刁难, 认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而盲目投诉, 让护士有苦难言, 过度压抑的心情得不到释放, 不但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还挫败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1.6 个人价值观与社会地位不相符

儿科护士的工作繁琐辛苦, 责任心重, 风险大, 加之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 社会上仍有大部分人对护理工作存在误解和偏见, 护士自身的职业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且, 目前护士在医院中、社会上的地位低, 晋升和继续深造的机会少, 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低, 使护士在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长此以往, 导致护士自我评价降低, 产生失落感、挫败感, 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1]。

2 心理健康的维护

2.1 培养职业道德

通过岗前培训, 年长护士的言传身教,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深刻体会护理抢救工作的重要性, 激发主观能动性。多用换位思考的方法, 站在患儿家长的位置思考处理问题, 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2.2 加强医患沟通

认真学习沟通技巧, 合理使用沟通语言, 掌握适宜的沟通时间及恰当的方式。必须从入院开始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最大限度的满足患儿要求, 重视与患儿的肢体语言的交流, 如微笑、抚摸等, 可缩短与患儿的心理距离, 恰当的食物、玩具、鼓励和表扬对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很重要。护士要有换位思考和宽容的理念, 耐心解释, 取得家长对治疗护理工作的主动接受和配合, 这样才能更好的工作。

2.3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护士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技术水平。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 娴熟的技术, 工作才能得心应手。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 统筹安排作息时间, 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学会休闲、忍耐, 合理的情绪宣泄, 提高自身修养和心理承受力。

2.4 实行柔性管理

在管理工作中, 护士长应加强与护士的沟通和交流, 注意倾听护士的意见, 关心护士的学习和生活, 努力创造和谐, 美好的人际关系。充分肯定护士的工作成绩, 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实行弹性排班, 给每个护士最大的照顾, 使护士能更好地协调家庭、生活与工作的关系, 满足其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 解决护士的后顾之忧, 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3]。

2.5 良好的团队精神

采取分工合作的工作方式, 在管好自己病人的前提下, 互相帮助, 共同完成本班所有的护理工作, 这样不但不存在分工不均, 反而会形成一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工作氛围, 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

2.6 稳定儿科护理队伍

医院应尽可能保持儿科护士队伍的稳定性, 加大对儿科护士教育的投入, 使其知识理论推陈出新, 操作技能精益求精。适当提高工资及福利待遇, 精神上多给予鼓励和肯定, 增强护士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减少护士的调科率和离职率。

综上所述,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决定了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很大。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减轻压力,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理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激励机制, 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使护理人员善于应用各种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 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玉琳.ICU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6) :801-802.

[2]何丽英.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1) :48-49.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 篇4

【关键词】 心理压力;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护理工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9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80-02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病的患者也日渐增多,在临床上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同时此病也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有调查结果显示,心血管病已经成为造成人们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血管疾病的病情非常严重,一旦病人发作起来,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的话,就很容易导致患者的死亡,同时在医院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护理工作也非常重要,因为病人的特殊性,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人员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同时工作压力也比较大,所以本科室的护理人员往往容易出现紧张、疲劳的现象。在此笔者为了能让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能够更好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也为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对造成他们心理压力的来源进行分析,并对他们造成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原因分析

1.1 紧张的工作环境 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原因是因为心血管患者的病情一般情况下比较复杂,且变化也比较快,此类患者很可能诱发心脏骤停以及呼吸骤停,所以随时都要面临抢救。而且此类患者因为长期病痛的折磨,会非常痛苦,患者长期需要呼吸机、吸痰器以及监护仪等来维持患者的病情,且在此科室工作的护理人员会经常遇到患者濒死、昏迷、患者家属的哭叫等,护理工作人员长期在此环境中工作,精神会高度的紧张,工作也比较繁琐,特别是值夜班的护理工作人员,担心患者的病情,同时也为了能更好的为患者做好护理工作,往往需要不停的对患者进行巡视,所导致自己心理压力承受过大,很容易使自己的心情处于紧张的状态,也很容易出现抑郁的心情。同时也有文献指出,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长期处在一个紧张的工作状态的话,会非常影响这个员工的智力活动,同时如果一个员工长期处在一个紧张且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会对这些这个工作人员的情绪造成很大的障碍。

1.2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强度较大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往往是造成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人员高强度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举例说明:如一个医院内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人员每月需要护理的人次为90-100,且本科有13名护理人员,床位为42张的话,这样的话,本科室的护理工作人员就会处于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这样的工作状态,很容易使护理人员处于一种疲劳的工作的状态,且因为担心患者的病情,精神也会比较紧张,有调查结果显示,长期处于这种工作的护理工作人员,很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便秘、腰椎间盘突出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1.3 复杂的人际关系 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同样非常重要,因为本科室的患者,因为病情比较特殊,往往如果患者出现意外的话,患者的家属心情就会比较激动,这个时候护理人员一定不要和患者家属进行争吵,要细心的为患者家属讲解患者的病情,同时也要耐心,跟患者家属进行讲解的时候,语气一定要温和,不要和患者家属发生冲突,以防止暴力攻击医务人员事件的发生。

2 减压策略

2.1 加强人力编制 医院可根据心内科的特殊性以及心血管患者的需求,合理的对本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编制和补充,以此来减少本科室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同时这样做也能降低他们的工作压力,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医院的领导也可根据每个护理人员生理特点的不同,对他们进行弹性排班,让护理人员的休息以及睡眠得到保障,同时这样也能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医院的各级领导也要多到此科室进行走动,在督促护理人员工作的同时,多和他们进行交流,搞好上下级关系,以此来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2.2 加强技能培训,改善工作环境 在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因为自身疾病的特殊性,往往需要用到的药品种类非常多,用量也各不同,这就要求本科室的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一定要对患者的药物以及用量和用法要熟练的掌握。除了这些外,护理人员还要在工作之余多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对本科室患者用到的医疗器材一定要能熟练的进行操作,要主动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本科室的患者很多都是需要随时进行抢救的,护理人员对各种抢救仪器的操作一定要熟练,同时也要定期做好各个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

2.3 做好心理准备,搞好人际关系 心内科的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态度一定要亲切,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如在护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话,以良好的心态来看待,以此来提高面对各种挫折的承受能力,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一定要搞好彼此的人际关系,这样也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要多体谅患者家属的心情。医院领导也可对本科室的护理人员多安排一些减压措施,如野外郊游、文艺表演、运动比赛、科室活动等项目,来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放松他们的心情等,以此来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3 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心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因此他们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都比较大,这样会严重的影响他们的护理质量,进而也会直接影响到本科室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效果,所以本科室的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做好自我心态的调节,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医院的领导也要多对本科室的护理人员做好相应的减压措施,以此来稳定他们的情绪,使得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进一步提高本科室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海苗,张静平,彭芳,等.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22):35-37.

[2] 孙梅花,刘素芬,高慧萍,等.护士的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2):51-53.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 篇5

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加快, 以及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 对医疗卫生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其家属, 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医疗卫生行业增加自身服务能力, 来满足大众消费者的需求。与此同时, 更多的护理人员由于心理素质较差, 在日常护理环节中担心出现医疗纠纷问题, 使得护理质量与效果下降许多。本组探究就是通过对基层医院儿科护士开展心理压力调节教育, 来探究分析如何降低其心理负担, 进而提高护理水平。

1 心理压力的来源

1.1 社会压力

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认为护理工作只不过是一些打针、发药之类的简单机械劳动, 而把疾病的康复归功于医师, 对护士和医师的态度判若两人, 这种现象在病房内常能看到。此时, 护士对患者的精心护理、严密观察、亲切问候等都化为乌有, 使护士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造成心理失衡[1]。

1.2 劳动强度压力

由于不少医院对护理模式进行了改变,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护理人员缺编现象, 在职人员工作强度加大。特别是儿科、急诊科以及心脑血管护理等重要科室, 护理人员需要完成更多的任务, 加上一些抢救任务和紧急任务, 不但增加其心理压力, 还会导致工作疲劳, 影响其正常工作。

1.3 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

医患关系, 护患关系, 护士之间等等。当护理工作是一种较特殊的工作, 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与其他科室工作人员之间的接触相对较少, 加之倒班的影响, 与外界社会的交往也较少, 有限的社会活动造成人际交往困难。护士在对社会需要加强时, 如果得不到满足, 心理平衡就会失调, 造成情感的忧郁。由于护士在职业及家庭中所处的地位, 她们同时要扮演多种角色。在工作中要当好护士, 在家庭中要做好妻子、母亲、女儿。而做好每一个角色并非易事, 角色转化不当出现矛盾时, 产生精神压力和心理不平衡, 心理疲惫也由此产生。

1.4 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的压力

医学模式的转变, 高、精、尖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护理范围不断扩大, 迫使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结构。同时护士职称晋升和深造的机会较少, 护理工作得不到社会充分肯定, 都使护士心理压力增加。

2 针对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应采取的对策

2.1 实行人性化管理

笔者认为, 首先应该开展人性化管理, 以此满足护理人员的各项需求。一方面通过鼓励护士进行专科学习, 使其通过科研、学习来提高自身护理知识, 这样可以增加护士在日常护理中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还要多和护士进行交流沟通, 适时的了解其家庭状况, 因为有些护士会因为家庭问题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管理者通过交流来了解护士的实际困难, 努力帮助其渡过难关, 这样能够使护士抛出后顾之忧, 全身心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来。并且通过人性化管理, 能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护理氛围, 更有助于护士缓解其心理压力。

2.2 借助心理防御机制, 提高其主观能动性

可以通过宣教讲座, 为新入职的护士进行加强教育, 促使其具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与职业观;并且定期进行深造学习, 提高其护理技能[2,3];完善院内评价体系, 消除传统的不平衡管理观念;指导护士进行心理解压, 合理的进行减压;而且可以制定自我监测表, 由护士定期完成, 对于其中不足的地方积极改进, 以此不断完善自己。

2.3 保持健康的情绪

护士应该热爱护理工作、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未来, 应有上进心, 以激发健康情绪。护士应该正确认识自我、人生和社会, 接受现实的自我, 适应规律, 心胸豁达, 乐观。

2.4 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是人际交往中要坦诚、豁达、开朗, 主动与人沟通, 缩短与他人的距离。二是在人际交往中要表现出和蔼诚恳的态度, 语言精练, 举止沉稳, 自然大方, 仪表端庄整洁, 这样会给患者或同事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使娴熟的护理技能在交往中发挥影响力。三是要有宽广的胸怀, 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感染和影响他人, 才能得到患者的理解, 同事的帮助, 领导的关心, 家庭的支持。

2.5 提高自身素质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护士也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来进行自我检验与总结, 这样有助于提高自身护理技能。护士一定要勤学苦练, 具有更精湛的技术, 而且要确保自己不会受到现场环境的影响, 面对患儿的哭闹与家长的困惑, 要耐心、细心、精心的进行护理工作, 以此提高与患儿和家长的配合度。并且尽量进行无痛注射, 同时保证穿刺的一次成功率, 一般可以通过分散患儿注意力和不同角度进针的方法, 来减轻患儿的疼痛反应, 提高患儿配合效率。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在护理环节中树立医院的形象, 使得患儿家长更好的认可本院的护理理念与服务质量, 并且在护理工作中, 护士也能提高自身素质, 进而增加护理质量,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总之,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高科技技术的发展, 对儿科护士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的工作压力会影响护士身心健康, 最终护士的工作质量。关注工作年限较短的护士, 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面对压力, 提高适应能力, 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不断充实自己, 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 缓解和降低压力, 调动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实行人性化管理, 从管理和个人角度注意消除护士工作的压力源, 以减轻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刘春荣, 常惠丽.护士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16 (2) :323-324.

[2]黄爱松, 范景敏.护理工作应激原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5) :54-55.

儿科护士职业压力分析及对策 篇6

1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

1.1 高水准的服务要求

面对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社会群体, 患儿家长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 扎针一针见血, 治疗药到病除。有的家长对护士刮头发, 粘胶布, 扎针时按头部都嫌弄痛孩子, 甚至孩子拔针流点血都怒气冲天, 给护士造成极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快, 易反复, 护理操作技术性比较强, 在遇到抢救等紧急情况时, 当班护士必须迅速做出正确判断, 并给予准确熟练的技术操作, 一旦不能“一针见血”, 家属就会埋怨护士技术水平差, 延误治疗等。尤其是年轻护士心理素质差又缺乏沟通技巧, 稍有不慎便会引起护患纠纷。另外, 夜间只有1位当班护士, 遇到收新患者、抢救、有危重患儿时, 就不能及时巡视病房, 也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2 高强度的儿科护理工作

小儿病情变化快, 不会主诉, 爱哭闹, 家长易紧张, 护士要随时观察;每组液体量小, 加药、换药频繁, 液体速度要求严格;小儿不配合, 易漏针。静脉穿刺频繁, 而血管穿刺是个难点。因为患儿血管很特殊, 不同年龄患儿血管粗细深浅不一, 加之患儿发热、脱水等造成血管弹性差, 血管隐蔽, 很多患儿不合作, 所以穿刺不仅要求技术熟练, 心理素质好, 还得讲究技巧。一针见血是护患双方的共同愿望, 但不可能对每个患儿都做到。重新穿刺不仅增加了选择血管的难度, 而且还要说服患儿及家属取得配合, 无形之中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

1.3 医疗费用的增长

随着新技术、新仪器在临床中的应用, 以及新药、一次性用品的广泛应用, 医疗费用也在增长, 多数家属认为看病贵, 常常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医疗费用, 对护士记账、催费很不理解, 把对医院的某些环节不满都发泄在护士身上。

1.4 人际冲突带来压力

目前, 国内对于从医者的职业风险保障重视不够, 而对护士职业风险的关注就更少。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呵护, 儿科看病孩子与家长往往是“1+2”、“1+4”、甚至“1+6”, 护士接待患者的言行以及实施治疗、护理、抢救等工作都在家属众多眼睛的注视下进行, 所以儿科护士都步步小心, 处处留意, 心理压力很大。护士上班提心吊胆, 总怕出事, 病人投诉虽可直接提高服务质量, 但如使用不当, 会使护士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如果处理不好, 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中, 表现为医护之间、护患之间、护护之间及护士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护患冲突, 直接和间接地涉及护患双方权益、健康和经济问题。在原则上护士即使遭到歪曲现实、情绪激动, 甚至痛骂护士的病人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情并帮助解决问题, 从而压抑了自身的感受, 委曲求全, 做出精神妥协。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或经历感情伤害无法表达自己, 会感到地位低, 对工作满意度下降。

2 应对措施

2.1 提高自身素质、熟练业务技能。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整体素质, 生命至上, 以患者为中心, 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重视护士的培养, 通过讲解示范、经验交流、理论考试、操作训练、进修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使其熟练掌握各种穿刺操作技能, 细心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 争取病儿家属的信任。护士在具备娴熟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业务素养的同时, 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才能设身处地从病人的角度理解病人的疾苦, 真正满足病人的需求, 在赢得病人的同时提升自己。

2.2 改善服务态度, 注意沟通技巧。

医护人员一定要调整心态, 不要把烦躁情绪带到工作中, 保持微笑服务, 尊重家长, 爱护孩子, 用亲切和蔼的语言让孩子消除恐惧心理, 尽量缩短与家长的距离, 争取家长的信任和配合。护士与患儿家属要多沟通, 让他们明白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小儿静脉, 不可能每次都一针见血, 争取家属各方的理解与配合。医疗纠纷毕竟只占几千分之一甚至几万分之一, 绝大部分情况下护士是尽心尽力尽责, 应该引导媒体正面报道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救死扶伤精神及医护人员无时无刻不在履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

2.3 规范医疗行为, 明细收费项目。

执行合理收费标准, 严格按规定收费, 决不巧立项目收费, 严把医嘱核对关, 特殊昂贵检查、用药应做好告知服务, 必要时签名同意, 每天向家属发放“一日清单”, 做到医院清清白白收费, 患者明明白白消费, 设立费用查询处, 及时解答家长的疑虑, 取得家长的理解。

2.4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重构和谐医患关系。

护理工作有很强的协调性, 一个团结、协作、上进的集体, 会缓解护士的工作、心理压力, 创造轻松, 愉快的工作氛围。作为管理者, 日常工作中要引导护士正确对待工作压力, 注意自我调节, 密切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 不宜把批评、惩处放在首位, 使护士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关心和排解, 把导致不良心境的因素降低到最低水平,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护士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建立、健全后勤保障系统可创造良好的外环境, 有利于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 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2.5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积极向上、愉悦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加强护士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的学习, 提高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自觉性, 应善于自我肯定和自我承认, 努力做情绪的主人, 养成良好的性格, 保持乐观、恬静、愉悦的心境, 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不把消极情绪带入病房]。在日常生活中, 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 热情的服务态度, 有了“换位思考”的方法和“宽容”的观念, 就能坦然对待患儿及家长的担心或挑剔, 保持心理平衡, 减少与患儿家长之间的误解和冲突, 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3 总结

压力对护士的作用是双向性的, 适当的压力, 有利于激发护士的主动性, 主动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 增加沟通技巧,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促进日常工作中压力的应对。但强烈而持久的工作压力, 会给护士造成一种无助无望的心理体验, 产生工作疲惫感, 否认自我价值, 工作态度消极, 工作效率低, 护理质量下降, 尤其儿科护士又具有其特殊性。因此, 儿科护士应正确认识自身压力, 并调节舒缓、减轻工作中的压力, 促进自身身心平衡。

参考文献

[1]刘宏伟, 胥冬梅.儿科护士压力状况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5, 22 (2) :133.

[2]李小妹, 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1) :645-648.

[3]吴兰英, 李英.儿科病房护士心身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2) :64-65.

儿科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分析与对策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8年6月-7月, 对我院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60名护士进行压力调查。均为女性, 护士年龄为21岁~44岁;护龄0年~23年;主管护师12名, 护师18名, 护士20名, 助护10名;本科5名, 大专12名, 其余均为在读大专。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进行收集资料, 问卷由6个项目组成:调查项目分为家长对患儿溺爱, 过度维权;恶性刺激;患儿不合作, 加重工作负担;高科技带来的工作压力;待遇低, 社会地位低;护士岗位角色转换与医护协调困难。采用1~4级评分法, 没有压力为1分, 压力程度一般 (均分<2.5) 为2分, 压力程度较高 (均分≥2.5) 为3分, 压力程度非常高为4分[2]。调查者将60份调查表随机发放给60名护士, 问卷由护士当场填写, 在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发出问卷60份, 收回60份, 有效率100%。

2 结果

见表1。

例 (%)

从表1可见:家长对患儿溺爱, 过度维权占63%, 其次是恶性刺激占27%, 高科技带来的工作压力占21%, 压力程度非常高。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家长对患儿溺爱, 过度维权

为了使患儿的痛苦降低到最低限度, 家长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求护士各种操作必须一次到位, 并仔细观察、详细记录, 一旦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 即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从事维权活动, 无形中造成护士精神高度紧张, 长期持续使护士心身疲惫, 甚至导致心身疾病。

3.1.2 恶性刺激

小儿病情发展过程易反复、变化快。急、危、重的患儿, 往往急救途中就已经死亡或濒临死亡, 医护人员经全力抢救仍不能挽回生命时, 家长仍要求继续抢救, 甚至无理取闹。患儿的死亡、家属的不理解, 致使护士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 消耗大量的体力, 主观疲劳明显上升。久之对工作产生厌恶感, 出现脾气暴躁、易怒、言行举止失常, 加重心理负担。

3.1.3 患儿不合作, 加重工作负担

大多数患儿不能自述病情, 在临床工作中要求护士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患儿不合作, 造成护理操作反复进行, 加重护理工作量, 且患儿哭闹, 家长易产生不满, 护士身心疲惫易产生厌烦情绪。

3.1.4 高科技带来的工作压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各种新的检查和抢救治疗手段层出不穷, 给护士提出了新的挑战, 要求护士在完成紧张工作的同时必须努力学习, 不断充实自己, 以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身心准备适应社会的要求。目前大多数护士学历低, 知识面窄,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压力很大, 加重心理负担。

3.1.5 待遇低, 社会地位低

儿科护理工作量大、琐碎, 所担风险高。同时由于儿科工作的专业性, 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社会“重医轻护”的思想较严重, 护士工作时间长, 待遇低, 导致自尊心及成就感受挫。

3.1.6 护士岗位角色转换与医护协调困难

本次调查表明, 低年资护士及新调入儿科的护士心理承受能力差, 这与她们心理素质的不成熟, 急救业务技术、穿刺技术不熟练, 不能适应岗位角色转换有很大的关系。年轻护士精力旺盛, 求知欲强, 但阅历浅, 缺乏临床经验, 对抢救工作程序缺乏了解, 因此一遇到急救场合心情特别紧张, 不知该先干什么, 一些研究者做过分析, 缺乏适应职业压力的优秀品质、护士工作性质和特殊环境的影响等都是导致护士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3]。另一方面, 医生的能力是儿科护士主要关心的问题之一, 因其直接关系着危重患者的救治, 医生急救水平差, 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而护士要承受既要遵从医嘱还要面对患者的内心冲突。在这种情况下, 护士可能产生内疚、灰心、无能为力等一系列心理紊乱综合征。

3.2 对策

3.2.1 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

指导护士积极采取适合自己的放松技巧, 减轻心理压力, 强化思想教育工作, 树立正确的护理工作态度。增加护理人员对于常见应激反应和危险信号知识的学习, 学会应对压力的技巧, 避免情况恶化[4]。采用自我分析、辨别导致压力的事物和该事物在生活和工作中所起的作用, 进行自我压力控制。

3.2.2 护理管理者的作用

采取弹性排班方式:如在危重患儿多时, 安排护士长值二线班和护士机动班, 临时调整人员加班, 以减轻当班护士的体力消耗, 缓解心理压力;工作量少时及时安排休息。为护士创造良好的环境, 帮助护士建立最佳身心状态;给予护士充分的关怀, 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5], 在工作量大时, 给予人力、待遇等方面的倾斜政策, 必要时采取轮转制度, 以缓解工作压力;医护之间互相配合, 经常沟通;护士处于困境时, 管理者应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和支持, 为其摆脱困境。加强护理服务品质标准及五心工作法:如及时护理、舒适护理、安全护理、舒适治疗、温馨护理;热心接待、精心评估、细心计划、耐心治疗、暖心沟通等等。定期对护士进行技能培训:强调抢救药品、抢救器械必须完好备用, 穿刺技术的培训, 并制定相关护理规章制度及有关抢救流程以减轻急救时的紧张情绪。加强业务学习, 丰富专业知识[6], 提高心理素质:对新毕业的、穿刺技能差的护士, 对其进行角色化适应的岗前培训, 定期组织业务学习, 每月进行2次操作考核;给护士提供深造的机会, 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其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 不断拓宽知识面[7];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更新护理知识, 提高自身心理文化素养, 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

摘要:目的调查从事儿科护理护士的工作压力, 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帮助护士减轻或消除工作压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护士普遍存在家长对患儿溺爱, 过度维权;恶性刺激;患儿不合作, 加重工作负担;高科技带来的工作压力;待遇低, 社会地位低;护士岗位角色转换与医护协调困难等工作压力。结论通过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 改善管理作风, 科学地培养和使用护士, 加强护士心理素质的训练, 从而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提高了自身的心理文化素养及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工作压力,对策

参考文献

[1]Jerlock M, Falk K, Severinsson E.Academic nursing education guide-lines:tool for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J].Nursing&Health Sciences, 2003, 5 (3) :219~220

[2]夏连芳.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分析[J].临床研究, 2007, 36 (10) :955

[3]张秀胤, 刁明媚, 孟宝珍, 等.护理人群中抑郁状态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1996, 31 (7) :405

[4]沈子楠.高工作压力护士的心理干预[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11) :42

[5]胡容, 杜益平, 王伟智.急诊科护士心理紧张程度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1994, 29 (11) :676

[6]陈初英, 林艳, 王惠萍.新形势下护士的工作压力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7) :778

儿科护士的压力与调适 篇8

关键词:儿科护士,压力,调适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护理学科的不断进步,护理工作的服务方向和服务质量不断更新,从而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日益增加,为此,人们也会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医疗服务标准来衡量护理服务工作,护士所面临的国际化挑战也日趋明显。因此,护士所受到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特别儿科护士,面对特殊人群,又是家中的小皇帝,所承受的压力远远高于一般人群。了解儿科护士的压力,并能很好的进行调适,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压力

1.1 特殊群体,差乱的工作环境

由于儿科病人自制力、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差,很多情况下完全靠家长叙述病情,靠症状体征诊断,加之多发病急,病人家属的心情往往焦急、紧张、害怕病情得不到很好的治疗而留有后遗症。有些对疾病认识不足,加之由于生病或经济负担过重而易怒;有些患者因为家庭矛盾而不配合治疗,甚至把心中的烦恼、怒很发泄到护士身上,这些都会给护士施加压力。加之年龄层次不一,病种多,整天处于腥、臭、臊气味及哭闹声等各种嘈杂的声音包围之中,往往使护士的心情抑郁,造成心理压力。

1.2 劳动强度大、学习任务重、技术水平要求高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开展,护士的工作,不再仅限于打针、发药,还要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兴趣的全面照顾。这种护理是复杂而具有创新性的,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另外,由于孩子娇生惯养及家长的溺爱,对护士的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动作利索,轻柔而且各项操作要一次到位,更及时更准确解除病痛。不合作的患儿还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当班护士还要督促收费,必要时还要协助病人检查和住院,完成与各科室沟通和协调工作。由于护士缺编严重,致使护士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昼夜轮回,生活不规律,常年处于超负荷状态,特别上夜班时,既要完成繁杂的工作,又担心病人出意外,造成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加之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护士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提高护理操作水平,保证护理质量和效率,使得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占用了大量休息时间。这种长期超负荷运转,往往使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造成身体压力。

1.3 病人不能独立,病情难预测

儿科护士面对的是生活不能自理、表达问题不能明确的小儿、难预判性强,稍有疏忽就会引起家属不满。因此,儿科护士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停地观察病情,及时予以记录,巡视输液情况,注意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由于探视人员多,还要维持正常病室秩序,这种高度紧张状态,往往造成护士精神压力。

1.4 人员混乱,易引起冲突

儿科护士面对的是几辈人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文化层次的差异,加之对孩子的宠爱,很容易与家属之间发生冲突,有时遇到病人及家属歪曲事实,蛮不讲理,甚至痛骂,过激,过分的行为等,护士也必须保持平和、理解的心态。在得不到对方理解、感到委屈、伤害又无法表达时,护士会认为自己工作低下,对工作失去信心,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这种长时间不愉快,会使其感到身心的压力。

2 调适

2.1 转变服务理念,控制自身情绪

(1)转变过去以医护为尊,改为以病人为尊。把护理的重点放在提供人性化服务,方便病人,提高护理质量上,学会控制自己的个人情感,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不因自己的情感失控而影响工作。树立高尚情操,视病胜亲人,宽容、理解、体贴他人,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提高工作的质和量。

(2)学会文明用语。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世上有2种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人。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对病人进行全方位护理。工作中熟练掌握和规范使用文明用语。

(3)培养控制情绪能力。护士上班过程中保持情绪良好,处事得当。当与患者及家人出现不可避免的冲突时,可以暂时离开,与同事通过互相间的交流,解除郁闷情绪,当双方冷静后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4)学会发泄、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宣泄生活中的郁闷情绪,护士肩负多重角色,在家里当好妻子、儿媳、母亲等角色,心理压力大,如果不会用恰当的方式宣泄郁闷情绪,则有可能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工作情绪低落。所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排解郁闷的方法有: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或与朋友聊聊天,散散步或找亲人诉苦、谈心,彻底忘掉工作中的不快,这样上班时保持充沛的精力与活力,用积极的心态应对工作。

2.2 培养自己自信、自强的人生态度

(1)练好扎实基本功,拓宽知识面。护士应具有广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有过硬的医学理论基础和熟练地操作技巧,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而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术,是平日工作中的学习积累和锻炼所得,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充分体现“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才能赢得病人家属的满意、信赖和尊敬。

(2)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树立工作中的榜样,向先进人物学习。

(3)让社会各界认可和赞美护士工作。

护士应该被了解、肯定和赏识,对取得成绩和表现优秀的护士有关部门领导应给予认可和赞美,当护士犯错时也应给予真诚理解和安慰。这样才能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潜能。

2.3 护士要学会换位思考,具有强烈的同情心

(1)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的优劣贯穿与整个护理行为,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关键。

(2)应用亲人般的护理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在护理过程中,如果是简单、机械的完成任务,不善解人意,不愿与人沟通,就无法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就感知不到他们的情绪。如果在工作中经常与家属交流,建立一种朋友,亲情关系,在重要的日子慰问和关心他们,用一句话,甚至一个手势,一个拥抱,你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会把最知心的话告诉你,从中找出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

2.4 培养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1)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习惯。相互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素。

(2)护士更要有一个宽容的心态。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宽容、谅解,不要为别人的过错烦恼和过激。

(3)要学会赢得别人尊重和喜欢的技巧。护士不仅要有自身的完善,还要在他人面前受欢迎,儿科护士更要有一颗童心,有一颗爱心,视病人如亲人,视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有浓烈的人情味,做病人的大姐姐、好阿姨。

(4)单位可以组织一些活动,陶冶护士情操。如组织郊游、文艺演出、体育锻炼等,在这种群体活动中,情操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2.5 亲人的理解和支持

护士应多为家人,特别是丈夫、子女、父母介绍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诉说工作中的苦与乐,尽量得到他们的谅解和支持,关心和体贴,尽量减少护士的家务劳动,多给他们创造轻松舒适的休闲生活,体会随着人们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加深,加之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儿科护士的压力必将受到广泛重视并得到有力缓解,护士也必然会将各种压力转变为工作动力,护理水平和质量也将大大提高。护士正确认识自己,理性控制自己,合理调节情绪,不仅可以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还可以使护患关系更加亲密;善于理解他人,感知病人家属的情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使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维持良好人际关系,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护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护理质量也能进一步提高。护士需要不断进行自身修养,才能减轻压力,解除不良情绪,树立正确自我意识、服务意识,更好从事护理工作。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广大的“白衣天使”都将是人们最忠实的健康守护神。

参考文献

护士常见心理压力分析及防护对策 篇9

1.1 社会压力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 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使护士原本从事的高度紧张的工作更增加了难度。另外, 社会上一部分人不尊重护士, 认为护士社会地位低, 只会打针、发药, 患者出院后对医师表示感谢, 对护士的工作及贡献置之不理。医师与护士的待遇与地位悬殊, 使护士产生自卑消极心理, 对本职工作失去兴趣, 工作热情低, 无进取心, 这些情绪久而久之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 必将影响到工作质量。

1.2 来自职业的压力

护理工作的平凡、琐碎、繁重, 给护士造成体力上的压力;事业竞争带来的紧迫感, 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重, 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 给护士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三班制”扰乱了护士身体生物钟节律;长期超负荷工作, 脑、体并用的劳动, 造成护士心力和体力同时过度支出。

1.3 不良的工作环境及复杂的人际关系

医院是一个社会学、技术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复杂体系, 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焦虑、意外及沟通障碍的场所, 这种环境既影响患者又影响工作者。许多有毒的致病因子如细菌和病毒、核反射的威胁、拥挤的工作室及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都是护士不得不应对的环境因素。另外, 工作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融洽也是影响护理工作压力之一, 如:医师对护理工作过分挑剔, 与医师发生矛盾;护理工作中的独立性小, 工作分工不明确, 缺乏友好合作的气氛等。护士面对的是饱受疾病折磨、心理状态不同、层次不同的患者, 要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以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 他们既要搞好本职工作, 又要处理好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关系, 这给护士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1.4 心理卫生知识缺乏

由于多数护士未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练习, 心理卫生知识缺乏, 在工作生活中受挫, 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 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平衡和完善造成护患冲突, 人际障碍的因素。

2承受压力产生的症状

2.1 心理症状

心理失调与工作条件有重要的关系, 表现为焦虑、压力、迷惑、急躁、疲惫、注重力分散, 缺乏自发性和创造性, 自信心不足。

2.2 生理症状

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激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肠胃失调, 如:溃疡、自体受伤、身体疲惫、心脏疾病、呼吸问题、汗流量问题、皮肤功能失调、头痛、癌症、肌肉压力、睡眠不好。

2.3 行为症状

拖延和避免工作, 表现和生产能力降低, 工作完全破坏, 去医院次数增加;为了逃避, 饮食过度, 导致肥胖;由于胆怯, 致纳差, 可能会伴随抑郁, 冒险行为升高。

3承受压力带来的疾病

承受压力过程中一般有下列情况发生, 继而导致疾病: (1) 脑压力可能激发焦虑及沮丧等行为及情绪上的问题; (2) 头发压力可致斑秃等脱发症; (3) 嘴压力致口腔溃疡, 口腔扁平苔藓等; (4) 肺在压力情况下, 哮喘患者病情常会恶化; (5) 心脏在压力状态下, 常会出现心绞痛, 心律紊乱; (6) 肌肉在压力状态下, 各种轻微的肌肉震颤现象及“神经质”现象会变得更明显; (7) 消化道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有的是由于压力所产生的, 有的会由于压力而恶化; (8) 生殖器官压力致月经周期紊乱; (9) 膀胱压力致尿意频繁; (10) 皮肤湿疹、牛皮癣等皮肤病为皮肤压力所致。

4防护对策

4.1 治理者的作用

医院应给予护理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1]:如合理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改进护理装备、合理分配奖金、健全后勤支持系统、适当增加晋升及深造机会、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改善工作环境等。护士长应合理排班, 在工作中尽力以“人本原理”为基础, 了解护士的各种需要, 同时采取各种方法满足护士的需要。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2], 当发现护士处于某种困境时, 护士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尽可能给予护士帮助和支持, 为其排忧解难, 摆脱困境。

4.2 自我心理调适[3]

在调查中发现, 提升能力和增强体质能有效地抗衡工作压力。护士应正确熟悉自己的职业, 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准确, 消除自卑心理, 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以调节自己心理状况, 恢复心理健康。同时, 在护理工作中, 护士应培养高尚的道德和同情心, 护士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利他”和“助人”。具有高尚道德的护士, 会自觉自愿、竭尽全力地去为患者解除痛苦, 而且, 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 能够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 以患者的忧而忧, 以患者的乐而乐, 形成真挚的同情心。面对护理工作中的种种不尽人意, 护理人员应下决心摒弃惰性思想, 选择积极的生活态度, 从而主宰自己的命运。既不会感到力不从心, 也不会人云亦云、毫无主见, 能够决定自己的外界环境, 认为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是美好的。

4.3 参加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既可松弛精神, 促进健康, 又可增进社会交往。对于患者死亡的应对方法是寻找社会支持, 通过感情交流、音乐和爱好等手段, 减少紧张度。张波等指出[4], 消除工作中压力的方法为:深呼吸;适当的伸展运动;调节潜意识对自身的评价;决定什么是最急需的事;想你自己做了什么, 而不是还未做什么;推迟做你不喜欢而必须做的事;交替脑力和体力劳动;记住以往的教训, 尽量不犯同样的错误。据沈子楠的报告[5], 随着全社会保健观念的不断更新, 护士的压力越来越大, 使她们处于与压力相关疾病的危险中。护士应具有应对压力的保健技能, 其中可用的手段之一是幽默。幽默能减轻紧张和焦虑, 起到发泄愤怒及不满的作用, 提供从现实中逃避的好办法。护士应正确使用幽默, 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氛围, 有利于身心健康, 提高工作效率。

5讨论

职业压力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工作压力是职业要求与个体的不平衡知觉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身心压力状态。当个体不能从各方面应对压力时, 便出现了工作压力。虽然人人有产生工作压力的可能性, 但从事卫生服务行业的人员压力明显较高, 护理是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 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 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等, 长期压力情绪化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Maslach将其描述为“心身耗竭综合征 (Burnout Syndrome, BS) ”, 它最终会导致护理质量的下降。良好的应对方式能改变个体的主观认识, 有提高个体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改善情绪等作用。当护士面对职业压力时, 应选择积极的应对策略, 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 以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树立客观的职业观, 树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 做现实性选择, 不过分苛求自己和他人, 以减少压力源;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实践中的成功体验;采用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 如幽默、微笑、放松训练及定期旅游等, 增加内控感;寻找支持系统, 建立沟通渠道, 释放不良情绪;学习有关压力应对知识和灵活运用积极应对策略, 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关系。 护士职业压力不仅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也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 而且会影响到护理事业的进步。因此, 应采取各种有效应对措施, 排解护士的职业压力。同时, 护士要保持健康的心理, 从自我做起, 努力追求一种对自己充满信心, 对生活和事业充满信心, 对他人充满理解, 对社会主动适应的积极心态, 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压力,应对方式,防护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玉玲.当前护士压力分析与应对[J].中国民康医学, 2005, 17 (1) :62.

[2]孙月芬, 闫丽红, 康福霞, 等.护士流失的职业心理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2) :92-94.

[3]张小兰.马来西亚护士维持精神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2) :713.

[4]张波, 刘凤.如何消除工作中的压力[J].实用护理杂志, 1998, 14 (2) :106.

上一篇:墙体渗漏原因下一篇:更年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