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

2024-11-23

外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精选10篇)

外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 篇1

压力指由威胁或超出机体正常状态的身体或心理承受能力引起的心理反应。长时间过大的心理压力会诱发许多心身疾病, 引起心身耗竭综合征、工作疲劳感和焦虑等疾病[1]。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及患者、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 外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外科护士心理压力源产生的因素, 提出应对方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外科工作≥3年的护士100名, 年龄20~49岁, 中位年龄28.5岁;护龄3~29年, 中位护龄13.3年;中专学历占47.7%,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2.3%;护士32人, 护师48人, 主管护师20人。

1.2 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方式。由科室护士长组织配合, 向在本科室工作≥3年的护士发放问卷100份。

2 结 果

对100名护士采取问卷调查, 收回100份, 有效100份, 有效率100%。调查显示88%护士认为心理方面有压力。

3 原因分析及对策

3.1 产生压力的原因

3.1.1 工作量繁重:

外科患者流动量大, 急症、危重多, 病情变化快, 静脉用药量大。这些情况势必造成护士工作强度大, 对护理技术要求高, 各项操作必须做到稳、准、快。工作既是体力劳动又是脑力劳动, 持续而快节奏的紧张工作会使产生疲乏感, 甚至出现神经衰弱。久而久之, 会使护士从心理方面产生很大压力。

3.1.2 生活规律改变:

护士以女性为主, 频繁的夜班, 不仅使生物钟紊乱, 影响身心健康, 而且会严重影响家庭生活。特别是成家后的护士不仅工作劳累, 而且还面临怀孕、生育及繁杂家务的困扰。许多护士因为工作负荷过重, 生活上操劳过多, 导致身心疲惫, 极易产生对护理工作的厌倦情绪, 若得不到家人的谅解、支持和帮助, 会在沉重的心理压力上雪上加霜。造成情绪激动及不良心理状态, 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心身疾病。

3.1.3 心理危机干预不及时:

突发事件会带来工作环境的复杂多变。护士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同时短时间收治大量的, 全封闭的环境, 以及对突发事件认识及防护不足, 加上易出现急躁、愤怒等情绪, 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护理人员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此时心理危机管理者对护士往往干预不及时。

3.1.4 心理不平衡的存在:

护理工作任务繁重, 轮班作业, 相应的劳动报酬不足, 传统的权力机构又将护士置身于组织的底层 (医师有着做决定的权力, 而护士被认为是毫无疑问的执行者) 。这种现象会误导患者产生错觉, 医师是至高无上的, 是受人尊敬的, 而护士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护理人员普遍缺乏“个人成就感”, 造成了护士的内心期望与现实的冲突。高期望的个人价值和不相称的社会地位, 使护士认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肯定和认可, 造成心理不平衡。加之晋升、福利等问题的不合理, 使护理人员易产生失落、自卑、失望等不良情绪, 医护水平的发展不平衡性, 使一些疑难手术和新开展手术往往配合不到位, 易导致医护冲突。

3.2 减轻护士心理压力的对策

3.2.1 以人为本, 合理科学安排班次:

根据护士具体情况, 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 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 制定弹性排班制。增加中午班、夜班人员, 以减轻护士的体力消耗, 缓解心理压力。突发事件发生时, 尽快稳定护士情绪、维护护士自尊心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 护士长可安排其休息或暂时调换较轻松的工作, 以缓解护士的身心疲劳。

3.2.2 建立心理健康维护措施:

护理管理者要经常与护士进行有效的交流, 分析科室护士共同存在的心理压力源和个体存在的心理压力源, 有针对性地心理疏导;营造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 培养热情、幽默的工作团队;定期组织运动比赛、野外郊游、文艺表演等具体心理减压措施, 缓解压力[2]。

3.2.3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者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 对每一位护士的性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能力等了解, 以合理配置人员。心理档案可以作为培养、选拔护士的基础资料库。

3.2.4 进行专业培训:

(1) 利用晨会、工作空闲时间组织护士学习外科专业知识, 使护士熟练掌握外科护理常规; (2) 组织护士进行本科室常用抢救器械的操作训练, 制定一套外科抢救程序, 使每位护士在抢救患者操作中能够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刘蕾.心理压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4, 23 (7) :302.

[2]杨云丽, 吕俊燕, 仝丽娥.如何缓解护士在工作中产生的心理压力[J].内蒙古中医药, 2002, 21 (4) :34-35.

外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 篇2

(鄂州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 梁细丹 湖北鄂州 436000)

在充满着挑战与竞争的21世纪,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压力难以避免,工作压力也日益成为受关注的探究领域。服务人群的特殊性和复杂的职业环境使护理工作充满了压力,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护理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职能逐渐拓展,社会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日益增高,护理人员面对的压力源越来越多,护士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外科的特殊环境和高风险工作氛围及其超负荷的工作,使护士客观需要与客观反应之间失衡而出现心理变化和心理压力。而过高的工作压力不仅会对护士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同时也会影响到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本文就外科护士工作压力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普外科护士工作压力的来源浅析

随着医学的发展,国内国际交流日趋增多,整体护理、循证护理等逐渐深入临床,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护理工作的压力也相应增加。目前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士工作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同时各种新的治疗手段、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于临床,非专业护士工作增加,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住院人数增多,但护理人员编制有限,这就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增加了工作压力,成为外科护士工作主要压力来源。工作量大,时间和精力分配不够,客观导致了护士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从而引起心理压力。而导致这些压力有以下几个因素:

1.职业因素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一部分,也充满着挑战性。临床患者病情变化多端,不确定因素多,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必须积极启动感觉器官以及应用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观察患者的生理、病理变化和心理反应,迅速做出判断,同时要及时给予患者医疗、生活及心理护理,满足合理的需要。因为护理职业本身的特殊性,造成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经常担心出现差错事故,时间安排需要经常倒班,而除此之外的非护理性工作也很多。普外科收治的大多是手术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大,实施抢救多,同时生活不规律,频繁的倒班,生物钟紊乱,中夜班护士一方面要独立完成繁琐的工作,同时又要担心病人病情出现变化,造成心理紧张和身体疲乏。加之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开展,护理服务功能增加及患者的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使工作量不断增大,护士长期处于高劳动强度甚至超负荷状态,心身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此外,护理工作中经常接触濒死和危重患者,护士常感到自己的技能并不能完全救治全部患者,从而产生无助感。

而且,护理职业风险很高。护理风险指可能会发生的护理危险,是一种职业风险。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护理活动都带有风险。为了避免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造成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护理工作中都在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但部分护士仍担心没把工作做好,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而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特别是护理文件书写容不得丝毫马虎和疏漏,因其是医疗纠纷举证中重要文件之一。护理文件有多种,每种文件均有严格的书写要求,在做好患者护理的同时,还要求护士及时、准确书写各种护理文件,常不能正常下班,造成心理紧张及身体疲乏。强烈的责任感使护士更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无形中加大了工作压力。

2.社会因素

护理工作作为社会化的工作,其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较低,而且在社会上,护士工作未被病人及家属承认的观念一直存在,有时经常遭遇病人的家属不礼貌对待,而作为工作本身的晋升通道小,机会太少。长期以来,在病人心中护士只是“打针”“发药”,疾病的康复全靠医生,护士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护士的付出常常得不到该有的回报和承认。目前,我国的医院管理制度存在着重医轻护的现象,医护人员在进修深造、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护士自我感到社会地位低、工作量大,但与收入却不成正比。护士工作繁重,为病人提供服务,但却未得到肯定,而发展深造的机会、福利待遇等不如同年资的医生,这些都成为护士的压力来源。《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倒置》的实施,增大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在工作中护士应做到慎独,杜绝差错,但总难避免一些意外损伤,使病人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也因此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护士的社会地位偏低,受传统重医轻护观念的影响,护士工作得不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同。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中,护士只能被动地执行医嘱,患者及家属习惯地将疾病的好转、治愈归功于医生,而忽视了护士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不配合护理工作,对护士工作很少给予肯定,这也成为一种潜在压力源。

3.家庭因素

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需要经常倒班,不利于身体健康,遇到节假日也不能正常的休息,影响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使之与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减少,对生活的满意度降低。护士多数为女性,她们不仅要完成好护士的角色,还要承担起妻子、母亲的角色。过多过高的角色要求常常使护士力不从心,身心疲惫。半数在职护士为已婚者,肩负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护士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而家务琐事难免消耗护士精力,如果二者不能维持良好的平衡,就会产生矛盾,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压力。

4.人际因素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患关系成为护士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环境,护士每天要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心理状态不同且身患疾病的病人,同时还要照顾家属的情绪,现阶段的护理队伍呈年轻化趋势,普遍缺乏沟通技巧,尽管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难免由于沟通不够使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从而产生工作压力。在病人心中,护士只是医生的从属,病人对于医生的话言听计从,对护士颐指气使,常把不满意迁怒于护士,对护患关系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次是医护关系,医生具有职业的优越感,在日常工作发生分歧时,对护士尊重不够,导致护士自尊心受损。在我国护士以女性为主,男性很少,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长期处在性别单一的环境中也容易使护士间关系发生紧张。

由于人际关系复杂,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上下级之间、护士与护士之间、护士与患者之间、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护士与医生之间等相互关系,工作关系越复杂,角色冲突越明显,护士压力越大。这些关系中最敏感的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一旦产生矛盾冲突,常置护士于困境,给护士带来心理压力;其次,护士与管理者之间为上下级关系,缺乏沟通与理解,特别是性格内向的护士,把管理者视为心理压力源,很难找到心理平衡点,久而久之,出现忧虑,缺乏自信,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普外科护士工作压力的应对策略

1.管理者方面的对策

⑴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护士职业压力的产生与社会地位较低及个人待遇不尽如人意有较大关系。具有较高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及工作地位的护士,职业倦怠较轻。其中工作地位是倦怠的主要预测因子,管理者和同事的支持也可有效缓解倦怠,尤其是管理者的支持。因此,适当增加护士的晋升及深造机会、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积极优化社会舆论,是预防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社会各界应尊重护士,提高护士的地位和待遇。医院应创造一个清新、安全、整洁的工作环境,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使其在岗位上有自我实现的满足。重视护士的劳动价值,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改善护士的福利待遇,增加护士参与管理和晋升的机会。

⑵医院管理制度人性化: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护士的工作压力。而医院作为护士的工作环境,其管理机制和氛围对护士的职业心理具有重要影响。人性化的管理及良好的医院氛围可为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并能激发护士的成就动力,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医院文化,可有效地预防护士职业倦怠的产生。

⑶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普外科护士工作繁重辛苦,医院要给予护士切实的关怀,重视护士的需求,倾听她们的心声,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生活幸福感,让她们拥有快乐的心情,满怀信心地去工作。还要尽可能地解决护理人员数量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缓解护士身心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合理有序地安排工作。此外,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优秀护士公开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定期选派人员外出参加培训、进修。

⑷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按需设岗,让不同学历、能力的护士承担不同的护理工作;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休假、学习和进修,确保人力合理利用;给予各级护士公平的发展及晋升机遇,增加护士的工作满意感,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增加编制,改变当前护士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保证护理安全。保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调节神经的弛张度。根据科室情况可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在工作繁忙时,适当增加护士,减轻护士的脑力、体力消耗,减轻压力。⑸善于运用价值激励法:管理者要在工作中运用价值激励法帮助护士相信自我、挑战自我和成就自我,敢于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关键时刻管理者要敢于承担责任,维护护士的尊严。要善于公开称赞护士,调动护士积极性,营造一个和谐、愉快、团结、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提高护士对职业的满意感和忠诚度。

⑹引导护士培养健康的人格:心理学研究证明,自我接受能力强的人会积极地化解因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内心冲突,并对外部世界持同等接受的态度。管理者应引导护士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在理想和现实中找到最佳结合点,掌握积极的应对策略,提高工作效率。

2.护士自身的对策

⑴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护士应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适应环境,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不断充实自己,善于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的侵袭,寻求疏导不良情绪的正确方法。同事间应相互鼓励和帮助,当压力来临时,群策群力,共同应对。

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扎实的理论知识及娴熟的操作技术是增强工作信心的重要保证,能起到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是赢得患者信任的基础,是建立和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而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是在长期不懈地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因此,要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轻轻松松地学习。当掌握的知识丰富了,技能熟练了,就能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自如,轻松地应对一切。

⑶重视睡眠和饮食:充足的睡眠对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护士“三班倒”是护理工作性质的要求,无疑与正常的睡眠规律发生了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睡眠效果,但如果能重视睡眠,可为自己建立一个适合“三班倒”的生活习惯,妥善安排时间,保证优质睡眠。同时要注意进餐的规律性,科学合理地搭配营养,保证机体的需要量,维护身心健康。

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应对措施 篇3

1 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

1.1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是构成护士工作的压力因素。由于护理人员缺编,致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经常轮班作业,上夜班时白天还要忙碌家务,生活极不规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护士经常面对的是饱受病痛折磨,病情变化莫测的人群,因此护士在工作中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极度疲乏,日积月累对护士的健康造成伤害。

1.2社会因素 由于我国传统重医轻护思想的影响,护士往往被单纯理解为“照顾”、“伺候”等角色,护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公正的评价。而几乎所有病人都期望静脉输液一针见血,放尿管、放胃管一次性成功等,否则病人及病人家属往往怀疑护士的技术水平,甚至失去理智,打骂护士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因此护士不但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劳动,而且还要承担沉重的心理压力。工作苦、累、脏。但是,劳动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价值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久而久之,影响心理健康,极易导致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对工作失去热情,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1.3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表现为医护、护护之间处理问题意见发生矛盾,不能相互尊重和很好地合作。尤其是护患之间,由于护理工作具有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 在与病人及家属的接触中有时得不到理解,即使遇到歪曲现实、被误解及冤枉的情况,或遇到情绪激动、甚至痛骂护士的病人,从职业的角度也必须保持冷静和理解的心情,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作出精神妥协。一旦发生护理纠纷,即使责任不在护士,来自社会、上级、患者的压力均会使护士产生巨大的压力。

1.4医院的管理体制 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医院的管理体制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强调优质的服务理念等。当护患纠纷、家属的无理取闹使护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护士都必须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否则会受到医院的严厉惩罚。因此护士在工作时缺乏安全感、正义感。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情绪。

1.5职业要求增高 无论是日益发展的医学本身,还是社会、医院、病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都在提高。病人不仅要求护士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应善于与病人交流,对病人提供个性化护理。护理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人文科学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等,这对于负有多种责任的护士,很难协调和适应如此多的刺激源。造成护士心理适应能力下降,产生各种心理疾病。

1.6生活无规律性 由于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护士三班轮替,生物钟长期紊乱,易引起睡眠障碍,致使她们情绪波动较大,注意力不能集中,产生焦虑、烦躁不安等消极情绪。

1.7医院特殊的环境 在医院,护士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看到的、听到的多是痛苦、呻吟、悲伤等负性生活事件,这些作为刺激源易产生负性情绪。

1.8工作的平凡性 护理工作是一种集体合作的群体性工作,很难用个人来衡量质量,比较成绩,体现的是一种团队精神。因此選择了护士,就选择了平凡,选择了碌碌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容易产生心理失衡、悲观失望、前途渺茫等消极情绪。

2 应对措施

2.1 医院方面:

2.1.1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护理工作 护理质量是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要采取一切措施,激励护理人员提高自己,同时应尽可能地做好护士的后勤保障工作,在日常管理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护士、关爱护士,为护士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1.2 合理配备人力资源 护理部要积极申请增加护士编制,改变当前超负荷工作状态,提倡科学、合理的弹性排班制度,对工作负荷重,夜班班次多的科室适当增加护士,减轻其工作负担,缓解工作压力。多关心体贴护士,积极疏导不良情绪,帮助护士调整心态,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2.1.3 运用激励机制 根据医院绩效管理的大方向,护理部组织护士长、护士召开会议,制定出确实可行的护士绩效考核办法,打破以往的大锅饭模式,实行优劳优酬、奖勤罚懒,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在我院,合同护士与编内护士做到同工同酬,享有同等的请、休假待遇和学习、进修、评优的权利,逐步稳定护理专业队伍。

2.2 护士方面

2.2.1指导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努力克服自卑感,不把消极情绪带入工作中。

2.2.2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与病人多进行沟通与交流,让病人对护理工作多些理解、多些支持,从而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降低职业风险,缓解护士工作中的心理压力。

2.2.3 不断完善高等护理教育体制,为更多的护士提供继续教育机会,提高学历层次。通过教育和学习,使护士掌握有效的应对技巧,增强自信心,正确对待负性情绪,提高护士自身的应对能力。

3 提高护士社会地位,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3.1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对护士工作加以宣传,让社会更多的了解护理工作。形成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尊重护理工作的社会风气。理解护理工作,降低对护士的过高期望值。使护士热爱护理事业,树立自信、健康心理。

外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以广州地区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护士为对象, 发放问卷55份, 回收有效问卷49份, 调查对象均为女性。

1.2 研究工具

1.2.1 护士职业压力问卷:

该问卷共计46个问题, 分别测查护士职业压力来源、强度以及具体到工作量与工作时间、护理专业及工作、环境与资源、患者护理和管理与人际等方面的压力强度。量表采取5点计分, 得分越高, 说明强度越大。

1.2.2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采用解亚宁所编制的问卷, 包含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分量表, 20个条目, 4分量表[3]。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 重测信度为0.89。

1.2.3 SCL-90症状自评量表:

该量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心理健康自评问卷, 能测试出患者焦虑、抑郁、敌对、偏执等10项症状, 90个题目, 5点计分。

2 结果

2.1 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对神经外科护士职业压力的测量, 护理专业及工作评分26.37±5, 工作量及时间分配评分20.18±4, 工作环境及资源评分18.23±4, 患者护理评分33.42±6, 管理及人际关系评分 (32.51±5) 。通过统计, 压力平均数为26.37, 标准差为4.97, 高于理论平均数, 说明神经外科护士的压力呈中等偏上水平。

同时压力总分还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均有显著相关, 各因子压力总分分别为:躯体化0.539, 强迫症0.429, 人际敏感0.602, 抑郁0.591, 焦虑0.57, 敌对0.575, 恐怖0.408, 偏执0.527, 精神病性0.398, 其他0.416。这说明神经外科护士所感受到的职业压力严重影响到她们的心理健康。

2.2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在不同压力情况下, 应对方式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可通过如下方式探索。本研究将压力总分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序, 将前30%分为低压力组, 后30%分为高压力组, 中间部分为中等压力组。将应对方式作为因变量, 压力水平;将积极/消极应对根据平均得分分为积极/消极应对高度频率使用、中度频率使用及低度频率使用。将SCL-90总分作为因变量, 压力等级、应对方式使用频率作为自变量, 进行统计, 结果发现压力总分、积极应对方式主效应显著 (F (2, 40) =29.156, P<0.01;F (2, 40) =3.590, P<0.05) , 二者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F (4, 40) =2.196, P<0.05) 。

进一步分析积极应对方式发现, 在低、中等压力组, 高频使用积极应对与低频使用积极应对, SCL-90总分没有显著差异;在高压力组中, 积极应对方式高频使用组与低频使用组的SCL-90总分有显著差异, 积极应对高频使用组的SCL-90总分显著低于低频使用组的SCL-90总分;进一步分析消极应对方式发现, 在低压力组及高压力组, 消极应对高频组与低频组, SCL-90总分没有显著差异;在中等压力组, 消极应对高频组与低频组, SCL-90总分有显著差异, 消极应对高频组的SCL-90分数显著高于消极应对低频组。简而言之, 低压力时, 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影响相同, 高压力时, 积极应对更能给个体带来积极的影响;中等压力时, 消极应对给个体的心理健康带来消极的影响。

2.3 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通过统计, 发现神经外科护士所承受的职业压力与其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 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 在统计学意义上均达到显著水平 (P<0.05, P<0.01) , 见表1。

为了进一步探测压力源、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研究以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 将各压力源分及应对方式作为自变量, 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以及工作量及时间分配进入回归方程, 对护士的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作用, 见表2。

3 讨论

3.1 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

和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表明职业压力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这种影响也体现在神经外科护士群体。同时研究发现神经外科护士的职业压力水平略高于整体人群, 这与该群体所面临的工作环境、性质有关[4]。具体到各个压力源来看, 造成神经外科护士压力的主要来源为: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工作量及时间分配以及护理专业与工作、环境与资源等。因此管理者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注重工作负荷是否过重从而对护士造成过大压力;同时要注意开展团队建设、归属感培养, 采取必要合理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她们的自我认同;在专业发展上为其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帮助其自身获得成长。

3.2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

研究发现, 在低压力和中等压力情况下, 个体是否较多使用积极应对, 对其心理健康无显著影响, 而在高压力水平下, 积极应对就体现出较好的作用。而在中等压力水平下, 消极应对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 在对神经外科护士群体进行各种专业及制度培训时, 还要积极引导她们, 使其学会积极寻求社会支持、提升自身认知水平等各种积极应对方式, 从而帮助她们避免压力所带来的各种心身损害。

3.3 压力及压力应对对心理健康的预测:

研究发现, 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以及工作量及时间分配以及两种应对方式对神经外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有良好地预测作用[5]。这要求我们在不断完善各种工作机制, 降低工作环境中各种潜在因素对护士心理健康影响的同时, 还要注意护士个体对于各种压力事件的反应, 以及时对其进行干预, 帮助其宣泄压力, 保障其身心健康, 并最终提升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1) :645.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66.

[3]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8, 6 (2) :114-l15.

[4]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2) :81-82.

外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 篇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27

急诊科是危、急、重及复杂患者的聚集地,因为特殊的环境和工作对象因素,急诊科中出现一特殊的群体——急诊科护士。她们肩负着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抢险救灾及留观患者观察及护理等重任,高强度和高压力的工作给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重要影响,因此急诊科护士比普通病房护士所承受的身心压力要大[1]。有研究显示,年轻护士的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规。因而,急诊科中年轻护士的心理状态更不容乐观。工作早期经常、不良的心理应激会使个体形成一定的不良认知,而影响其日后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甚至引起心身疾病,从而降低这一护士群体的工作、生活质量。笔者认为,对急诊科年轻护士做好早期的心理疏导工作,及时干预不良认知、宣泄负性情绪、清除心理垃圾,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水平并最终提高心理素质为根本之策。以下为急诊科年轻护士心理压力产生因素及心理疏导的具体阐述。

心理压力产生的因素

护士自身因素:①个人业务素质因素:年轻护士由于工作时间较短,临床经验尚不丰富。当遇到危、急、重症患者抢救中自己难以顺利处理的问题时,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甚至自责、自怨等不良情绪。②沟通、协调能力因素:年轻护士由于沟通、协调的经验不足,不能够及时掌握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当沟通不畅,双方难以达到共识时必然使护患之间的冲突增加,破坏护患关系。因而,年轻护士在工作中无成就感的体验,使其逐渐对工作感到倦怠以致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③人格因素:现在的年轻护士大多是独生子女,不能受委屈,心理平衡能力较差。护校毕业后,从事着服务性的工作,医院环境的严管理、工作的高压力、医患关系紧张等因素,都给这些年轻护士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④认知因素:年轻护士从护校毕业后大多都要经历一些认知上的调整,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磨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些需要年轻护士在认知发展上出现变通性思维新的整合。当不能有效、合理的整合时必然对其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

工作环境因素:急诊科是危、急、重及复杂患者的聚集地,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和沟通障碍的场所。年轻护士长时间处在这样一个工作节奏快,突发事件多,嘈杂、气味难闻以及充满患者和家属的愤怒、恐惧和悲伤等不良情绪刺激的环境中,这些不良应激给年轻护士帶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工作性质因素:急诊科处置的是各种危、急、重症患者,其病情来势凶猛、复杂,在对患者紧急处理时,很难及时做到自我防护,时常受到传染病的威胁,这对护士的身心健康直接造成威胁。我国现有的医疗体制下,护理人员普遍不足、超负荷工作、疲惫得不到缓解,紧张情绪不能得到及时放松。不规律的倒班,生物钟的紊乱,在身体疲惫的同时更易致心理的疲劳。

社会环境因素:随着医疗体制的市场化,患者应用法律来保护自我的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而患者重医轻护,对护士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尊重,当现实情况不能满足他们的主观愿望时,患者及家属会把心中的怒气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护理人员常因害怕医疗纠纷而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

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指利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协助各类心理障碍患者以及在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婚姻恋爱等方面面临困扰的来询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借助谈话和肢体语言等方法来疏导其心理障碍,同时开展多种心理治疗,如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等,使来询者获得内心安全感、成就感以及被人尊重的感觉,以满足来询者的心理需求。达到提高来询者心理平衡能力及人格的不断完善。

心理疏导的适合对象:通常一般性心理问题最适合于心理疏导,即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一定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者。其次是某些类型严重的心理问题单独进行心理疏导或配合其他治疗也会有较好的效果。对于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则要建议到精神卫生机构进行治疗。

心理疏导过程:①建立信任关系,收集资料:心理疏导者首先要与来询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并收集资料初步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了解来询者的性格、平时调节情绪的方法、社会支持度等。充分尊重来询者,以真诚获得来询者的信任,并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其身心感受,充分达到共情。使其真正感到被理解、被接受。②明确心理疏导的目标:根据来询者的情绪、心理问题,通过与其共同协商,确定双方可以接受的并通过双方努力基本能够达到的目标。③针对来询者的特性及心理问题采取适宜的语言及交谈方法介入:来询者是具有不同个性的人,为此交谈的方式、方法应有所不同。如对富有暗示性者,语言要明确肯定;对抑郁个性者,语言要温和,充满同情关切;对强迫个性者,论述要严密,推理要合乎逻辑;对于内向拘谨者,要多给予理解、鼓励;对敏感多疑者,交谈应诚实恳切;对依赖过重者,不宜过分迁就或提供较多的支持;对被动个性者,应多让对方发表看法。总之,应充分考虑到来询者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情绪、心理问题需注意要有不同的交谈方式。比如,受委屈、受压抑的人,要尽可能让他们宣泄;因为自卑、缺乏自信而求助的,交谈时要多给予鼓励;对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态度要沉着,语言要肯定,方法要果断。其它还要考虑来询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工作、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以及社会支持资源的利用程度等。④心理疏导中的参与性技术:首先,疏导者要充分利用倾听的技术。倾听是疏导的第一步,是建立彼此信任关系的基本要求。在这过程中,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来对来询者的倾述做出反应。比如,“噢”、“哦”、“嗯”、“是的”、“然后呢”等,以及点头、目光注视、微笑等。良好的倾听不仅可以收集资料,对某些来询者来说也是宣泄情绪的治疗方法之一。其次可根据来询者的困扰予以相应的开放式、半开放式或封闭式问题进行提问,并使用鼓励、重复技术以获得更详细、准确的资料。通过内容、情感反应,来捕捉并感受来询者的感受,由此了解来询者的思想、情感,使来询者能更为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情绪、心理状态。⑤心理治疗方法的配合应用:在疏导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个体配合以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如对于经常有不合理想法的来询者,可以使用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对于常有紧张、强迫倾向的来访者,可使用放松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

讨 论

急诊科年轻护士心理压力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外在和内在因素,在医疗环境,护患关系已渐有改善的今天,更要注重自我的内在调适。合理应用外部的资源来调动内部积极的力量是心理疏导的主流。培养年轻护士的心理应对能力、及时调适心理状态,是维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工作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孙宏玉,郭光霞.县级医院急诊护士与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3,3(4):10-13.

护士常见心理压力分析及防护对策 篇6

1.1 社会压力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 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使护士原本从事的高度紧张的工作更增加了难度。另外, 社会上一部分人不尊重护士, 认为护士社会地位低, 只会打针、发药, 患者出院后对医师表示感谢, 对护士的工作及贡献置之不理。医师与护士的待遇与地位悬殊, 使护士产生自卑消极心理, 对本职工作失去兴趣, 工作热情低, 无进取心, 这些情绪久而久之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 必将影响到工作质量。

1.2 来自职业的压力

护理工作的平凡、琐碎、繁重, 给护士造成体力上的压力;事业竞争带来的紧迫感, 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重, 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 给护士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三班制”扰乱了护士身体生物钟节律;长期超负荷工作, 脑、体并用的劳动, 造成护士心力和体力同时过度支出。

1.3 不良的工作环境及复杂的人际关系

医院是一个社会学、技术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复杂体系, 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焦虑、意外及沟通障碍的场所, 这种环境既影响患者又影响工作者。许多有毒的致病因子如细菌和病毒、核反射的威胁、拥挤的工作室及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都是护士不得不应对的环境因素。另外, 工作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融洽也是影响护理工作压力之一, 如:医师对护理工作过分挑剔, 与医师发生矛盾;护理工作中的独立性小, 工作分工不明确, 缺乏友好合作的气氛等。护士面对的是饱受疾病折磨、心理状态不同、层次不同的患者, 要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以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 他们既要搞好本职工作, 又要处理好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关系, 这给护士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1.4 心理卫生知识缺乏

由于多数护士未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练习, 心理卫生知识缺乏, 在工作生活中受挫, 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 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平衡和完善造成护患冲突, 人际障碍的因素。

2承受压力产生的症状

2.1 心理症状

心理失调与工作条件有重要的关系, 表现为焦虑、压力、迷惑、急躁、疲惫、注重力分散, 缺乏自发性和创造性, 自信心不足。

2.2 生理症状

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激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肠胃失调, 如:溃疡、自体受伤、身体疲惫、心脏疾病、呼吸问题、汗流量问题、皮肤功能失调、头痛、癌症、肌肉压力、睡眠不好。

2.3 行为症状

拖延和避免工作, 表现和生产能力降低, 工作完全破坏, 去医院次数增加;为了逃避, 饮食过度, 导致肥胖;由于胆怯, 致纳差, 可能会伴随抑郁, 冒险行为升高。

3承受压力带来的疾病

承受压力过程中一般有下列情况发生, 继而导致疾病: (1) 脑压力可能激发焦虑及沮丧等行为及情绪上的问题; (2) 头发压力可致斑秃等脱发症; (3) 嘴压力致口腔溃疡, 口腔扁平苔藓等; (4) 肺在压力情况下, 哮喘患者病情常会恶化; (5) 心脏在压力状态下, 常会出现心绞痛, 心律紊乱; (6) 肌肉在压力状态下, 各种轻微的肌肉震颤现象及“神经质”现象会变得更明显; (7) 消化道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有的是由于压力所产生的, 有的会由于压力而恶化; (8) 生殖器官压力致月经周期紊乱; (9) 膀胱压力致尿意频繁; (10) 皮肤湿疹、牛皮癣等皮肤病为皮肤压力所致。

4防护对策

4.1 治理者的作用

医院应给予护理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1]:如合理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改进护理装备、合理分配奖金、健全后勤支持系统、适当增加晋升及深造机会、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改善工作环境等。护士长应合理排班, 在工作中尽力以“人本原理”为基础, 了解护士的各种需要, 同时采取各种方法满足护士的需要。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2], 当发现护士处于某种困境时, 护士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尽可能给予护士帮助和支持, 为其排忧解难, 摆脱困境。

4.2 自我心理调适[3]

在调查中发现, 提升能力和增强体质能有效地抗衡工作压力。护士应正确熟悉自己的职业, 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准确, 消除自卑心理, 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以调节自己心理状况, 恢复心理健康。同时, 在护理工作中, 护士应培养高尚的道德和同情心, 护士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利他”和“助人”。具有高尚道德的护士, 会自觉自愿、竭尽全力地去为患者解除痛苦, 而且, 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 能够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 以患者的忧而忧, 以患者的乐而乐, 形成真挚的同情心。面对护理工作中的种种不尽人意, 护理人员应下决心摒弃惰性思想, 选择积极的生活态度, 从而主宰自己的命运。既不会感到力不从心, 也不会人云亦云、毫无主见, 能够决定自己的外界环境, 认为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是美好的。

4.3 参加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既可松弛精神, 促进健康, 又可增进社会交往。对于患者死亡的应对方法是寻找社会支持, 通过感情交流、音乐和爱好等手段, 减少紧张度。张波等指出[4], 消除工作中压力的方法为:深呼吸;适当的伸展运动;调节潜意识对自身的评价;决定什么是最急需的事;想你自己做了什么, 而不是还未做什么;推迟做你不喜欢而必须做的事;交替脑力和体力劳动;记住以往的教训, 尽量不犯同样的错误。据沈子楠的报告[5], 随着全社会保健观念的不断更新, 护士的压力越来越大, 使她们处于与压力相关疾病的危险中。护士应具有应对压力的保健技能, 其中可用的手段之一是幽默。幽默能减轻紧张和焦虑, 起到发泄愤怒及不满的作用, 提供从现实中逃避的好办法。护士应正确使用幽默, 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氛围, 有利于身心健康, 提高工作效率。

5讨论

职业压力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工作压力是职业要求与个体的不平衡知觉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身心压力状态。当个体不能从各方面应对压力时, 便出现了工作压力。虽然人人有产生工作压力的可能性, 但从事卫生服务行业的人员压力明显较高, 护理是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 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 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等, 长期压力情绪化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Maslach将其描述为“心身耗竭综合征 (Burnout Syndrome, BS) ”, 它最终会导致护理质量的下降。良好的应对方式能改变个体的主观认识, 有提高个体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改善情绪等作用。当护士面对职业压力时, 应选择积极的应对策略, 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 以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树立客观的职业观, 树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 做现实性选择, 不过分苛求自己和他人, 以减少压力源;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实践中的成功体验;采用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 如幽默、微笑、放松训练及定期旅游等, 增加内控感;寻找支持系统, 建立沟通渠道, 释放不良情绪;学习有关压力应对知识和灵活运用积极应对策略, 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关系。 护士职业压力不仅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也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 而且会影响到护理事业的进步。因此, 应采取各种有效应对措施, 排解护士的职业压力。同时, 护士要保持健康的心理, 从自我做起, 努力追求一种对自己充满信心, 对生活和事业充满信心, 对他人充满理解, 对社会主动适应的积极心态, 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压力,应对方式,防护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玉玲.当前护士压力分析与应对[J].中国民康医学, 2005, 17 (1) :62.

[2]孙月芬, 闫丽红, 康福霞, 等.护士流失的职业心理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2) :92-94.

[3]张小兰.马来西亚护士维持精神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2) :713.

[4]张波, 刘凤.如何消除工作中的压力[J].实用护理杂志, 1998, 14 (2) :106.

外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 篇7

1颅脑外科护士心理压力源分析

1.1 颅脑外科工作性质

颅脑外科危重、昏迷病人多, 常需带气管套管、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多种管道, 护士工作强度大、对护理技术要求高。各项护理操作必须做到稳、准、快, 稍有疏忽, 病人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 护士常常表现出紧张、惧怕、慌乱。由于护理工作量大, 所以经常需要护士加班。因长时间和超负荷的脑力及体力劳动, 并且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 使很多护士常常感到身心疲惫, 出现免疫力下降等[2]。

1.2 专业知识更新

目前,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 担任护理工作的护士需要面临新的挑战, 如新的设备、新的业务、新的技术, 都要求她们不断的学习并且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护士还经常要参加各种考试和检查, 也占用了她们较多的业余时间。上班时努力完成繁重的工作, 下班后还要拼命地看书学习, 这样会导致护士的精力透支, 使她们身心得不到应有的放松, 从而极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1.3 护患关系紧张

颅脑外科危急、重症病人多、劳动强度大, 护士服务质量与病人家属期望值之间有差距而产生矛盾[3]。有的人甚至对其进行侮辱或漫骂, 对待这种情况, 护士们只能忍耐, 更有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之说, 这样在其内心会产生沮丧、失望等反常的情绪, 有时甚至会出现心理失衡, 导致其对护理工作产生厌恶感。

1.4 护士工作与家庭冲突

颅脑外科由于病人病情危重, 交接班时间长, 护士每天都不能按时下班, 休息时间也要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 24h随时待命。而担当护士、女儿、妻子、母亲四重角色的她们, 此时为了抢救病人生命, 只能选择病人而疏于照顾家庭, 使其产生内疚感而增加心理压力。

1.5 潜在法律问题

颅脑外科病人病情复杂、预后差、医疗费用高, 家属情绪波动大, 护士在完成超负荷的日常工作后, 还要小心翼翼的面对精神压力很大的家属, 如果说话、操作稍有不慎, 则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 甚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另外, 患者的维权意识在逐渐增强, 社会上多个舆论导向也对医院的护理工作存在不利, 这使得护士需要更加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她们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 这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

2相应对策

2.1 护士自我调节

护士要正确地认识心理压力产生的来源, 并且在工作中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有条理的进行工作。合理完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合理地安排休息时间, 学会放松心情的方法:如看看书、听听音乐、和朋友们聊聊天。积极参加各种户外活动, 发展个人爱好, 保持充足的睡眠, 合理的膳食, 正确对待工作中的一些不愉快, 减轻护理工作带来的压力, 培养健康的性格和理念。

2.2 合理科学安排护士班次

颅脑外科护士长要掌握本科工作特点, 合理科学地排班。根据工作量合理地安排护士工作时间, 实行弹性排班, 尽量减少护士工作的超负荷现象;尽可能做到新老护士搭配、能力强的与能力弱的护士搭配, 缓解护士紧张心理;尽可能了解护士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 做到人性化排班, 减少护士工作与家庭冲突。

2.3 加强专业培训, 提高专科技术水平

护士长定期对全科护士进行业务培训, 如新仪器的操作演习、举办理论学习讲座等, 提高护士理论及专业技术水平, 提高应对危急重症和突发事件的判断处理能力, 增强护士的自信心,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减轻心理压力。

2.4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同情心, 为病人服务。想病人之所想, 急病人之所急, 从病人的角度出发, 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通过不断地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 从而取得病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加强护患的沟通, 注重与病人的沟通技巧, 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2.5 加强法制教育, 提高护理工作应对能力

提高法律意识,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文件, 加强法制观念,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科护士心理压力源及对策。方法:通过分析颅脑外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颅脑外科护士心理压力源有:颅脑外科工作性质、专业知识更新、护患关系紧张、护士工作与家庭冲突、潜在法律问题等。结论:护士自我调节、合理科学安排护士班次、加强专业培训以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可有效缓解颅脑外科护士的心理压力。

关键词:颅脑外科,护士,心理压力源,对策

参考文献

[1]曹伟新, 李乐之.神经外科护理 (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2.

[2]李作青, 李绪娟, 郑丽萍.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干预措施 (J) .中国临床医学研究, 2009, 14 (1) :139-141.

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对我院手术室工作一年以上的24名护士进行心理压力调查, 年龄21~49岁;文化程度:中专5人, 大专15人, 本科4人;在手术室工作2~5年7人, 5~10年8人, 10年以上9人。

1.2 方法

向调查对象收集工作中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设计问卷调查。

2 结果

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来源调查, 护士的压力来源:①恐惧医疗事故的发生23例 (95.83%) ;②工作环境方面因素16例 (66.66%) ;③职业危害的压力20例 (83.33%) ;④社会认同不足造成的压力14例 (58.33%) ;⑤工作与学习的双重压力19例 (79.16%) ;⑥人际关系的压力8例 (33.33%) 。

3 压力源分析

3.1 恐惧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在手术室工作30年, 手术室护士最大的心理压力是害怕器械、纱布等遗留在患者体腔内。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 “举证倒置”要求手术室护士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 还要做好完整准确的记录, 而且经常面对急症、重症、抢救手术, 注意力高度集中, 稍有不慎即导致医疗纠纷。

3.2 手术室环境方面因素

麻醉机排出的废气, 消毒剂的污染, 放射线、术中使用电刀、双极电凝时产生的烟雾, 各种麻醉、监护、抢救用的现代化仪器的噪音等导致手术室护士长期工作在空气污染、电离辐射、噪音污染等危害健康的环境里, 使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

3.3 职业危害引起的压力

手术配合中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 如刀、剪、针、安瓿等。在护理操作时要求护士快速准确, 传递频繁。这就使得被锐器刺伤的机率增大。最常见且最可怕的是存在于无明显症状的携带者或隐性感染者的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

3.4 社会认同不足造成的心理压力

人们认为手术室护士就是递刀、递剪子。实际工作中手术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 危重、急诊患者抢救更是体现多方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护理人员进修深造、晋级、晋职的机会很少, 社会上也普遍存在不尊重护士现象, 使护士感到地位低下, 产生心理压力[1]。

3.5 工作与学习的双重压力

随着医疗科技的迅猛发展, 先进技术、设备在临床上不断更新应用, 使护士感到所学知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为了跟上科技发展和激烈竞争的需要, 必须不断充实自己, 参加继续教育、专题培训等。紧张的工作与学习的双重压力, 加重了护士的心理负担。

3.6 人际关系的压力

护理工作是一个极需团队合作的专业, 手术室护士每天要配合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手术习惯的医生和麻醉师工作。医护关系、护际关系、护患关系等不论哪种关系协调不好都成为产生压力的来源。

4 预防及减轻心理压力的对策

4.1 加强责任心, 强化服务意识

护理人员用有序的工作和规范的操作, 使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风险降低至零, 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所造成的工作压力, 要正确对待, 把它看成是提高自己业务技术水平的一个锻炼机会, 减轻心理压力。

4.2 加强自我保护

使用密闭性良好的麻醉机减少泄露。手术室女工作人员妊娠期间尽量减少接触吸入麻醉药[2]。术中需行X线透视的手术, 上台前必须穿铅衣。为防止或减轻噪声污染, 尽量做到操作准确、轻柔, 吸引器即用即开, 各种监护仪器音量大小适宜。

4.3 提高防护意识, 做到标准预防

正确使用手掰安瓿的方法, 术中传递器械方法正确。用过的刀片、针头等锐器应随手放入锐器盒内, 操作过程中注意力集中, 以免刺伤自己或他人。特殊感染手术应戴双层手套。

4.4 保持相对的心理平衡

爱岗敬业, 工作勤奋, 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目的, 不计个人得失, 努力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不断开阔视野, 正确对待工作压力, 同时加强心理素质培训, 学会自我宽慰, 宽容他人和进行换位思考, 使自己的心态相对平衡。

4.5 做好自我心理健康维护

主动掌握自身生理、心理特点, 努力做情绪的主人。不断学习专业和边缘科学, 让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 在学识上不断提高, 使患者觉得护士业务知识广博, 操作技术娴熟值得信赖, 为自己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4.6 提高沟通能力, 注意沟通技巧

同事间应真情相处, 坦诚相待, 遇到问题及时沟通, 减少医护之间不必要的误会, 做到每项工作清清楚楚、正确无误, 术前加强与患者沟通做好术前访视。术中加强与医生、麻醉师之间的沟通。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为患者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汴云, 郑磊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分析及对策.医药论坛杂志, 2006, 13 (7) :117

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分析与探讨 篇9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手术室20名护士进行调查, 其中本科学历6名, 大专学历8名, 中专学历6名。主管护士8名, 护师6名, 护士6名。平均年龄28岁。85%的护士感到压力很大, 其中年龄越大工龄长的感到压力最大, 其次是年轻护士, 再是中青年护士。

2 心理压力原因分析

2.1 来自特殊工作环境的压力

手术间是一个密闭的空间, 而工作人员又必须戴口罩帽子, 时间一长, 容易产生头晕、烦躁等不舒适的感觉。手术室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戊二醛均为挥发性化学液体, 对皮肤、眼睛、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频电刀在切割肌肉产生的糊焦臭味, 骨科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用的骨水泥, 产生强烈刺激气味, 麻醉机排出的废气, 长期接触这些气体有致癌作用。手术室工作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 如刀、剪、针传递频繁极易造成自伤或损伤他人, 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 工作繁忙, 一年中有的时间不能按时上下班, 加上夜班急诊多, 通常2人值班, 一夜完成3~4台, 多则6~7台手术。要求护士不仅有灵敏的头脑, 娴熟的操作技能, 过硬的理论知识。长期以来, 不仅是体能的消耗, 而且由于精神高度紧张, 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心疲劳。

2.2 来自护士心理因素方面的压力

手术室工作节奏紧张, 特别是大手术时间长, 器械护士长时间站立工作, 很容易疲倦。害怕器械、纱布遗留在患者体腔内是护士最大的心理压力。随着现代医学发展迅速, 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 担心自己不能配合好手术, 延缓手术时间是手术室护士另一心理压力源。手术室护士经常要面对坏死组织和恶性肿瘤等刺激, 对护士的心理会产生恐惧影响, 经常接受这一刺激会导致护士神经过敏, 过分担忧自己与家人的身体健康。

2.3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造成的压力

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客观上势必影响护士编制, 职称晋升, 进修深造, 福利待遇的问题。医疗纠纷和护患矛盾增加, 新的护患关系和患者及家属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护士经常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 稍有不慎导致医疗纠纷, 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干预不及时, 护士易产生恐惧和委屈心理。

3 心理压力缓解措施

3.1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和手术室空气管理

改善工作环境, 调整排班模式, 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 正确运用时间管理技术, 保证充足的信息时间。坚持运动锻炼, 增强体质。注意手术间通风, 降低有害气体污染。专人保管消毒剂, 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定期空气采样, 体检。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不用手直接接触针头、刀片等锐利器械, 传递手术刀、剪刀应用弯盘盛装。传递注射器应套上针套。被污染针头等锐利器械损伤后应立即挤出伤口内血液, 彻底清洗伤口消毒, 并跟踪检查。必要时注射相应的药物进行预防接种。

3.2 严格执行手术室工作制度和加强技能教育

术前充分了解手术情况, 做好术前准备, 工作时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做好手术前, 关腹前, 关腹后器械纱布的清点和登记工作。随时注意观察手术进展, 有预见性地准备手术物品,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加强继续教育, 增强自信心。加强业务技术和知识的学习, 尽快掌握新仪器的使用, 新技术的开展等各方面的知识, 以便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3.3 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护士长根据护士的个性、特长, 工作上给予充分发挥的空间。护士长以身作则, 发现问题及时沟通, 营造和谐的医护护患关系, 相互支持理解, 保持积极的情绪稳定状态, 乐观应对各种压力。当护士遇到紧张、恐惧、忧伤等心理困境时, 可主动向同事、领导、家庭、朋友等求助和倾诉, 得到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 以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

外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 篇10

1 心理压力对工作的影响

1.1 影响医患关系

护士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公正的评价, 加上巨大的工作压力, 极易导致护士心理失衡, 最后表现出对病人和工作失去原有的热情, 护士在工作中不能积极主动地为病人提供服务, 而是被动地服务于病人, 工作热情不高, 只要工作任务完成就行。

1.2 影响同事之间关系

巨大的心理压力会使护士感到身心疲惫和不被尊重与关爱, 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影响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 与医生之间不能很好地合作, 而是被动地去执行医生的医嘱;在护士群体中也不能产生内聚力、和谐地工作, 而往往互相推诿、抱怨, 从而影响护理工作质量。

1.3 影响个人家庭关系

护士既是妻子又是母亲, 同时承担多种角色, 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 护士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面对家庭的责任和家务琐事, 会消耗护士部分精力, 反过来也会增加工作压力。

2 心理压力产生的因素

2.1 医患比例失调、工作量大

目前, 临床护士不足问题较为突出, 据卫生部对全国400多家医院的调查显示, 三级综合医院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3︰1, 最低的医院仅为0.26︰1, 护士人力配置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人的护理需求, 这不仅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 而且也成为影响护士安全的隐患[3]。护士既是病人的治疗执行者, 又是日常医疗活动的管理者, 还是病人的生活照顾和病人家属的关心者, 事无巨细, 均需操劳, 容易产生压力, 而护理工作的平凡、琐碎、繁重, 经常超负荷和长期紧张的工作状态, 再加上普通的护士缺编和生活无规律, 使护士经常精力透支, 日积月累对护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伤害。由于护士在工作时基本处于超负荷状态, 临床一线护士面临的针刺、药物、射线等伤害几率较高。

2.2 长期控制情绪造成压抑

医院从来都是人人都不愿去的地方, 它是病痛的象征, 来往的人们都是充满痛苦或悲痛焦急的, 而护士必须去忍受这种压抑的氛围, 还要为病人服务好, 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护士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护士多数是女性, 她们在医院劳累1 d后, 回到家里还要照顾家庭等。她们在工作中已经有很多的压力和不快, 在家庭中难以得到释放, 这也造成了一些护士脾气不好、易怒, 进而家庭不和, 造成更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这些都会为一些疾病留下隐患。由于不堪工作和家庭压力, 很多护士都或多或少存在抑郁、焦虑、狂躁、压迫等, 甚至有自杀的倾向。

2.3 工作时间没有规律

“三班制”扰乱了护士身体的生物钟节律, 长期超负荷工作, 脑、体并用的劳动等, 造成护士心力、体力同时过度支出[4]。不少护士“临近夜班就害怕”, 很多人有了明显的症状, 如头痛、失眠等情况, 还有些人因为承受不了压力而选择离职。

2.4 工作得不到正确的理解

社会对护士有偏见, 对护理工作没有认同感, 认为“病是医好的”, 再加上医疗系统内部对护理的不重视, 使护士在医院内地位处于最底层, 病人将众多对医疗的不满情绪发泄在护士身上;千差万别的病人也因为身体上的病痛和心理上的焦虑会经常对护士发脾气, 甚至拒绝合作, 有的对护士工作过于挑剔, 有的不愿配合护士的安排, 有的随意辱骂护士。护士即使遇到严重的歪曲事实, 被误解及冤枉的情况, 遇到情绪过激, 甚至言行伤害的病人, 从职业的角度, 护士必须保持平和和冷静, 以宽容大度继续承担应负的职责, 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 做出精神妥协, 由于投诉体制还不够完善, 少数病人对护士缺乏理解和尊重, 动辄投诉和起诉, 使护士的压力增大。

2.5 工作氛围比较单一、紧张

护士工作非常忙碌。她们从上班开始, 就要为病人准备治疗的药物并分发给病人, 还要执行医生对病人的治疗指示。在一般医院里, 医生负责为病人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 其余的具体治疗全有护士来执行。有一些危重病人需要24 h监护, 并及时给予药物和治疗;有一些病人的治疗和护理非常困难, 需要护士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劳动;护士更多时候面对的是饱受病痛折磨、病情变化莫测的人群, 面对生死弥留、骨肉分离的悲惨场面, 在精神上给她们造成严重负担。护士每天要接触不同性格的病人, 应对病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 既要处理各种应急情况, 又要承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 既要完成繁重的本职工作, 又要应对各种检查。护士必须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并迅速做出反应, 容不得半点疏忽, 否则直接威胁病人的健康, 甚至生命, 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杜绝工作中的差错、事故是每个护士努力的方向。因此, 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的工作。

2.6 工作社会价值不对称

在市场经济下, 相当一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 认为医生能“开大刀, 收大钱”, 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 而护士则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 甚至有的人认为是“高级保姆”, 而不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 这不公平的社会评价会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及能力。从而产生心理压抑、自卑、失望、焦虑, 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 形成心理压力。与服务业相比, 护士面对的是人的生命, 服务质量要求更高, 所以护士更紧张、工作更繁重, 不仅付出脑力、体力, 更要付出宽容和爱心。同时, 护士的平均学历明显要高于专职服务人员, 这种反差使一些护士感到心理不平衡。

3 对策

3.1 建议适当增加护理人员编制

在提倡护理制度改革的同时, 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及全社会都应从根本上重视对护士队伍的建设, 护士供给的不足必然使医疗任务相对加重, 从而加剧需求大于供给的矛盾。同时传统的经验管理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提高护理人员与床位配比, 基本达到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人力编制要求, 完善应招护士和配备护工制度, 建立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制度, 改变护理只处于辅助或从属地位的状况, 充分发挥专科护士在护理队伍中应该有的作用。

3.2 增加沟通渠道

护理管理者尊重与关爱护士, 定期主动与护士沟通, 倾听护士的心声, 要关心护士身心健康, 积极为护士解决困难, 在解决病人投诉时也要认真听取护士的想法和意见;护理管理者要建立完善的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渠道, 让病人及家属能够比较理解护士的工作, 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投诉, 让护士能集中精力关爱病人、尊重病人, 实行人性化服务。

3.3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班次, 尽可能创造条件使护士能劳逸结合, 充分考虑轮班对护士生理、心理和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 护理任务忙闲不均, 而护理人员又缺编或配备不足, 要针对病房特点计算各工作时段的工作量, 实行弹性工作制, 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在不影响工作情况下, 合理调配人员, 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5]。

3.4 加强亲情安慰

护理管理者要实行人性化管理 。护士的工作在病房, 面对的是一个个痛苦的病人, 难免影响心情, 护理管理者要在注重对病人人性化护理的同时, 还要注重对护士人性化的管理, 要努力为护士营造一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温暖友爱的环境氛围, 而且要通过目标激励、竞争激励、尊重激励等原理, 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增强其主人翁意识, 提高工作质量, 而不能简单以量化的考核数据来评价护士工作成效。当护士发生职业心态偏差, 与病人产生矛盾冲突时, 护理管理者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护士“以病人为中心”, 另一方面要设身处地去体谅护士, 化解矛盾, 多关心和理解她们的感受。同时还要寻求护士家庭对护士工作境况的理解和支持, 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从根本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3.5 活跃工作氛围

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对护士进行心理培训, 指导如何减压, 如何处理工作与家庭关系, 如何与病人沟通, 如何自我防护等。定期把全体护士聚在一起, 毫无顾忌地相互倾诉, 甚至抱怨, 彼此出谋划策。组织各项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 鼓励她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 以积极的方式放松身心, 引导护士学会适当的发泄方式疏解压力, 保持心理健康。

3.6 适当提高工作报酬

目前, 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理念在护理行业并没有得以兑现, 对护士生存状况的关注还远远不够, 护士群体没有受到重视。因此, 改善护士们的待遇、工作环境是不断深化医疗改革和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要创造条件提高护士的收入 , 要向一线护士倾斜;通过将护理服务工作与经济效益挂钩, 不断创新, 以高质量的护理增值服务, 为医院取得经济效益, 同时使护士的辛勤劳动得到合理的回报。

4 小结

超负荷和长期紧张的工作状态、压抑的工作氛围及不公平的社会评价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 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从而影响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因此, 要针对护士工作压力源, 采取减负、减压、沟通、提高待遇等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的社会待遇, 要确实做到尊重护士、理解护士, 使护士能拥有健全的身体、良好的心态去工作, 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中获取成功的喜悦, 并能在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护士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魏新文.临床护士心理状况分析及调节对策[J].职业与健康, 2006, 10 (7) :740-741.

[2]吕玉娣, 李冬妹, 江桂素, 等.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 2005 (2) :4-5.

[3]王社芬.中美临床护理工作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4) :75.

[4]叶巧玲, 吴卓洁.护理人员压力成因与对策[J].护理研究, 2007, 21 (2A) :290-292.

上一篇:创新驱动视域下下一篇:港口机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