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面临的压力

2024-05-15

儿科护士面临的压力(共7篇)

儿科护士面临的压力 篇1

摘要:护士压力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我院儿科护士的压力源及其应对措施进行阐述, 旨在为儿科护士提供有效减压方法, 以求进一步提高儿科医疗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士,压力,对策

追求心理健康, 改善护理服务, 是护患双方的良好愿望。随着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不断发展, 工作压力日益成为关注的研究领域。工作压力是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知觉所致[1]。国外对职业压力的研究证明, 职业压力中护士压力最大。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 工作疲惫症候群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可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国内有调查研究表明, 儿科护士的工作疲惫感总分较高, 面对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现行复杂的医疗环境, 带给护士的心理压力和困惑也越来越多, 在综合医院的儿科护士面临的纠纷和困惑更为强烈。因此, 重视护士心理健康, 缓解护士心理压力, 提供心理支持, 应引起广泛的关注。

1 压力源分析

1.1 职业特点

在日常工作中, 护士超负荷的工作量, 频繁的倒班, 持续紧张的情绪刺激, 以及经常面对身心失衡、求医心切的患儿家属的某些冲动性言行等是儿科护士的职业特点。此特点可加重护士的工作压力感, 增加其心理压力, 严重者可发生精力耗竭综合征或慢性疲劳综合征[2]。

1.2 社会因素带来的心理压力

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使绝大多数夫妇只生养一个孩子, 这样的家庭结构已呈现“四二一”趋势, 即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整天围着一个孩子转, 对孩子的关注可谓是谨小慎微, 甚至是溺爱有加, 孩子成为家庭的重心, 一个孩子生病, 全家倾巢出动, 面对孩子扎针、采血, 全家人如临大敌, 个个惶恐不安, 有的家长忽略了护士的感受, 不顾及护士的自尊, 不切实际张口便道:你一针能扎好吗?你可千万别给扎第二针!有的家长则毫不留情地说:不要你打, 去叫某护士来!这种强制性的命令口吻, 严重挫伤了护士的自尊;有的家长则和孩子同时哭了起来, 造成更为紧张、尴尬的局面, 无疑加重了护士的紧张情绪。如果操作一旦失败, 甚至会遭到不文明的谩骂和羞辱, 常常带给护士更为严重的心灵伤害, 在这种高压的处境中, 护士很难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1.3 工作环境氛围特殊

据临床观察, 护士心态越是过分紧张、压抑, 产生失误和差错的几率就越高。在儿科, 婴幼儿的各项操作难度及风险都明显高于成人, 因此操作中产生失败和失误在所难免。就儿科现状而言, 由于治疗护理是开放式运作, 护士的所有操作都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 巨大的心理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儿科等一些高风险科室的专科护士, 需要得到更多支持、理解和信任, 才能更好地发挥技术水平, 提高专业技能。

1.4 多元化角色的转换

儿童患病后共同的心理特征是惶恐不安, 这时的护士是为患儿直接提供护理的;患儿因缺乏表达能力, 生理、心理上的不适常以哭闹表达, 这时急需护士提供心理护理角色;患儿有的尚未具备自我控制能力, 经常尿床, 病房乱扔物品。对此, 护士需及时更换尿湿的被褥, 并帮助患儿整理好物品, 这时护士是管理者的角色;患儿住院后, 环境陌生, 家长亦缺乏有关疾病知识, 这时护士承担了家长及教师的角色;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士与家长的关系几乎取代了护患关系, 在尊重患儿家长、满足患儿要求的同时, 护士又承担着合作与协调者的角色, 每一种角色的承担都会增加护士的生理和心理压力[3]。

1.5 医疗护理意外带来的压力

输液反应、变态反应、静脉炎都是静脉输液中不可预见的并发症, 即使护士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 但输液的诸多环节以及患儿的个体差异仍然无法规避上述风险。然而, 一旦意外发生, 家长往往会表现过激的行为, 干扰病区的诊疗秩序。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客观现象, 在病区中或大吵大闹, 或出手伤人, 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也给护士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工作中总是提心吊胆, 唯恐不慎。

1.6 护士内心期望值与现实的反差

护士期望自己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的“白衣天使”, 于是工作勤奋、努力, 然而无论如何尽力, 总有家长认为护士对自己孩子的关爱不够。另外, 护士在医院中地位较低;护士的付出得不到充分肯定和补偿;自身发展机会少;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独尊医疗, 这些都使儿科护士心理失衡, 产生自卑、失望, 于是出现了护士自我价值低估, 这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1.7 面临新的挑战

现代护理观和护理模式的引入, 提高了护理质量, 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发展。另外,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尖端科学层出不穷, 医疗技术突飞猛进, 医疗仪器更新换代, 增加了对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这些均迫使护士在完成高强度的工作之余, 必须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 不断采集新信息, 了解国内外儿科护理发展的新动向, 这给工作繁忙的儿科护士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2 应对措施

2.1 帮助护士减轻或消除压力

有护理专家认为, 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对提高一个专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自尊心以及专业自豪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管理者可应用激励机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如适当地增加护士参观学习和交流机会, 改善护士工资收入及福利待遇, 增加护理人员编制, 减轻护士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加强对护士工作的宣传, 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和认同护士的工作, 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重视护士劳动价值。

2.2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儿科护士, 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素质、娴熟的业务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身体素质以及强烈的责任感。熟练掌握儿童静脉穿刺技术, 潜心研究婴幼儿及肥胖、脱水、危重患儿血管的特点, 反复体会, 留心观察, 树立专业自信心, 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 加强对儿童心理学及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的学习, 满足患儿及社会的需要。

2.3 宽容理解, 以诚相待

面对疾病和经济的双重压力, 患儿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更为脆弱。因此, 护士应该换位思考, 主动关心患儿的病痛, 理解家长的苦衷, 工作中多沟通、勤交流, 尽可能提供最佳的服务, 满足病人的需求。如果操作不尽如人意时, 要主动道歉, 取得谅解, 多数家长在真诚和善意的沟通中一般能够理解医护人员, 积极配合治疗。

2.4 自我调整, 放松心情

当心情不佳、闷闷不乐时, 要学会倾诉, 学会放松。如向家人、亲朋好友倾诉, 来释放消极情绪, 升华积极情感。

总之, 在快节奏、多元化的今天, 随着人们对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 对生存质量的日趋关注以及维权意识地不断强化, 医护人员面临的压力和风险也在不断翻新、与日俱增。医护人员必须学会顺应形势, 自我调适, 缓解精神压力, 同时加强对社会、人文、法律等学科的学习, 提高应变能力和沟通技巧, 在困惑时能以宽容为怀, 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能用法律维护尊严。

参考文献

[1]李小妹, 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1) :645.

[2]杨鸿芳.护理人员不良心理状态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J].河北护理杂志, 2002, 7 (1) :30.

[3]朱延力.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2.

儿科护士的压力与调适 篇2

关键词:儿科护士,压力,调适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护理学科的不断进步,护理工作的服务方向和服务质量不断更新,从而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日益增加,为此,人们也会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医疗服务标准来衡量护理服务工作,护士所面临的国际化挑战也日趋明显。因此,护士所受到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特别儿科护士,面对特殊人群,又是家中的小皇帝,所承受的压力远远高于一般人群。了解儿科护士的压力,并能很好的进行调适,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压力

1.1 特殊群体,差乱的工作环境

由于儿科病人自制力、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差,很多情况下完全靠家长叙述病情,靠症状体征诊断,加之多发病急,病人家属的心情往往焦急、紧张、害怕病情得不到很好的治疗而留有后遗症。有些对疾病认识不足,加之由于生病或经济负担过重而易怒;有些患者因为家庭矛盾而不配合治疗,甚至把心中的烦恼、怒很发泄到护士身上,这些都会给护士施加压力。加之年龄层次不一,病种多,整天处于腥、臭、臊气味及哭闹声等各种嘈杂的声音包围之中,往往使护士的心情抑郁,造成心理压力。

1.2 劳动强度大、学习任务重、技术水平要求高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开展,护士的工作,不再仅限于打针、发药,还要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兴趣的全面照顾。这种护理是复杂而具有创新性的,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另外,由于孩子娇生惯养及家长的溺爱,对护士的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动作利索,轻柔而且各项操作要一次到位,更及时更准确解除病痛。不合作的患儿还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当班护士还要督促收费,必要时还要协助病人检查和住院,完成与各科室沟通和协调工作。由于护士缺编严重,致使护士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昼夜轮回,生活不规律,常年处于超负荷状态,特别上夜班时,既要完成繁杂的工作,又担心病人出意外,造成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加之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护士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提高护理操作水平,保证护理质量和效率,使得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占用了大量休息时间。这种长期超负荷运转,往往使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造成身体压力。

1.3 病人不能独立,病情难预测

儿科护士面对的是生活不能自理、表达问题不能明确的小儿、难预判性强,稍有疏忽就会引起家属不满。因此,儿科护士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停地观察病情,及时予以记录,巡视输液情况,注意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由于探视人员多,还要维持正常病室秩序,这种高度紧张状态,往往造成护士精神压力。

1.4 人员混乱,易引起冲突

儿科护士面对的是几辈人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文化层次的差异,加之对孩子的宠爱,很容易与家属之间发生冲突,有时遇到病人及家属歪曲事实,蛮不讲理,甚至痛骂,过激,过分的行为等,护士也必须保持平和、理解的心态。在得不到对方理解、感到委屈、伤害又无法表达时,护士会认为自己工作低下,对工作失去信心,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这种长时间不愉快,会使其感到身心的压力。

2 调适

2.1 转变服务理念,控制自身情绪

(1)转变过去以医护为尊,改为以病人为尊。把护理的重点放在提供人性化服务,方便病人,提高护理质量上,学会控制自己的个人情感,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不因自己的情感失控而影响工作。树立高尚情操,视病胜亲人,宽容、理解、体贴他人,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提高工作的质和量。

(2)学会文明用语。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世上有2种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人。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对病人进行全方位护理。工作中熟练掌握和规范使用文明用语。

(3)培养控制情绪能力。护士上班过程中保持情绪良好,处事得当。当与患者及家人出现不可避免的冲突时,可以暂时离开,与同事通过互相间的交流,解除郁闷情绪,当双方冷静后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4)学会发泄、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宣泄生活中的郁闷情绪,护士肩负多重角色,在家里当好妻子、儿媳、母亲等角色,心理压力大,如果不会用恰当的方式宣泄郁闷情绪,则有可能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工作情绪低落。所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排解郁闷的方法有: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或与朋友聊聊天,散散步或找亲人诉苦、谈心,彻底忘掉工作中的不快,这样上班时保持充沛的精力与活力,用积极的心态应对工作。

2.2 培养自己自信、自强的人生态度

(1)练好扎实基本功,拓宽知识面。护士应具有广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有过硬的医学理论基础和熟练地操作技巧,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而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术,是平日工作中的学习积累和锻炼所得,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充分体现“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才能赢得病人家属的满意、信赖和尊敬。

(2)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树立工作中的榜样,向先进人物学习。

(3)让社会各界认可和赞美护士工作。

护士应该被了解、肯定和赏识,对取得成绩和表现优秀的护士有关部门领导应给予认可和赞美,当护士犯错时也应给予真诚理解和安慰。这样才能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潜能。

2.3 护士要学会换位思考,具有强烈的同情心

(1)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的优劣贯穿与整个护理行为,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关键。

(2)应用亲人般的护理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在护理过程中,如果是简单、机械的完成任务,不善解人意,不愿与人沟通,就无法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就感知不到他们的情绪。如果在工作中经常与家属交流,建立一种朋友,亲情关系,在重要的日子慰问和关心他们,用一句话,甚至一个手势,一个拥抱,你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会把最知心的话告诉你,从中找出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

2.4 培养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1)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习惯。相互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素。

(2)护士更要有一个宽容的心态。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宽容、谅解,不要为别人的过错烦恼和过激。

(3)要学会赢得别人尊重和喜欢的技巧。护士不仅要有自身的完善,还要在他人面前受欢迎,儿科护士更要有一颗童心,有一颗爱心,视病人如亲人,视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有浓烈的人情味,做病人的大姐姐、好阿姨。

(4)单位可以组织一些活动,陶冶护士情操。如组织郊游、文艺演出、体育锻炼等,在这种群体活动中,情操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2.5 亲人的理解和支持

护士应多为家人,特别是丈夫、子女、父母介绍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诉说工作中的苦与乐,尽量得到他们的谅解和支持,关心和体贴,尽量减少护士的家务劳动,多给他们创造轻松舒适的休闲生活,体会随着人们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加深,加之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儿科护士的压力必将受到广泛重视并得到有力缓解,护士也必然会将各种压力转变为工作动力,护理水平和质量也将大大提高。护士正确认识自己,理性控制自己,合理调节情绪,不仅可以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还可以使护患关系更加亲密;善于理解他人,感知病人家属的情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使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维持良好人际关系,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护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护理质量也能进一步提高。护士需要不断进行自身修养,才能减轻压力,解除不良情绪,树立正确自我意识、服务意识,更好从事护理工作。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广大的“白衣天使”都将是人们最忠实的健康守护神。

参考文献

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与健康维护 篇3

1 影响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压力因素

1.1 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儿科病种多, 病情变化快;患儿自主语言能力差, 交流困难;家长缺乏疾病及护理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

1.2 社会因素的压力

1.2.1 家庭结构的特殊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都属于典型的421家庭结构 (即4个老人, 2个大人, 1个小孩) , 1个孩子生病, 多个大人各抒己见, 护士既要顾全大局, 又要当好协调者, 不仅增加了工作量, 也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2.2 家长对儿科护士的期望值增高

高水准的技术要求是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面对各项护理操作, 患儿恐惧、家长紧张, 要求一针见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操作一旦失败, 轻则抱怨不断, 要求换人, 重则恶语相加, 甚至殴打护士, 常常给护士带来身心创伤。

1.2.3 家长知识缺乏

家长来自社会各阶层, 文化修养和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对医院的规定、工作程序不理解、不配合, 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对治疗护理工作的认知不一。到医院后迫切希望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和缓解, 治疗护理即时见效, 否则就会质疑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技术水平, 给护士造成负面的心理负担, 久积成疾。

1.3 专科技能高要求的压力

儿科护士多为年轻护士, 资历浅、工作经验不足, 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不熟练, 精神紧张时往往影响操作的正常发挥而产生焦虑、内疚等心理。缺乏自信心影响了儿科护士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从而产生自卑感的心理压力[2]。

1.4 繁重的工作量

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和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 护士的工作量与日俱增。而儿科护士相对成人科室的护士付出的劳动常常要高出几倍。小儿发病急、变化快、病程短、周转快, 加上护理人员编制不足, 频繁轮班, 三班倒生活无规律, 使人体生物钟紊乱, 影响了家庭和社交生活。除此之外, 资深护士还承担着实习、进修、转科新进护士的带教任务, 而低年资护士又要面对院内的各项考试、考核、职称晋升等竞争压力。

1.5 投诉机制的影响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院实行零投诉管理机制。稍有不慎, 如家属对收费标准的不理解, 对坏境设施及护士的操作技术不满意, 甚至有人故意刁难, 认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而盲目投诉, 让护士有苦难言, 过度压抑的心情得不到释放, 不但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还挫败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1.6 个人价值观与社会地位不相符

儿科护士的工作繁琐辛苦, 责任心重, 风险大, 加之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 社会上仍有大部分人对护理工作存在误解和偏见, 护士自身的职业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且, 目前护士在医院中、社会上的地位低, 晋升和继续深造的机会少, 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低, 使护士在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长此以往, 导致护士自我评价降低, 产生失落感、挫败感, 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1]。

2 心理健康的维护

2.1 培养职业道德

通过岗前培训, 年长护士的言传身教,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深刻体会护理抢救工作的重要性, 激发主观能动性。多用换位思考的方法, 站在患儿家长的位置思考处理问题, 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2.2 加强医患沟通

认真学习沟通技巧, 合理使用沟通语言, 掌握适宜的沟通时间及恰当的方式。必须从入院开始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最大限度的满足患儿要求, 重视与患儿的肢体语言的交流, 如微笑、抚摸等, 可缩短与患儿的心理距离, 恰当的食物、玩具、鼓励和表扬对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很重要。护士要有换位思考和宽容的理念, 耐心解释, 取得家长对治疗护理工作的主动接受和配合, 这样才能更好的工作。

2.3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护士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技术水平。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 娴熟的技术, 工作才能得心应手。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 统筹安排作息时间, 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学会休闲、忍耐, 合理的情绪宣泄, 提高自身修养和心理承受力。

2.4 实行柔性管理

在管理工作中, 护士长应加强与护士的沟通和交流, 注意倾听护士的意见, 关心护士的学习和生活, 努力创造和谐, 美好的人际关系。充分肯定护士的工作成绩, 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实行弹性排班, 给每个护士最大的照顾, 使护士能更好地协调家庭、生活与工作的关系, 满足其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 解决护士的后顾之忧, 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3]。

2.5 良好的团队精神

采取分工合作的工作方式, 在管好自己病人的前提下, 互相帮助, 共同完成本班所有的护理工作, 这样不但不存在分工不均, 反而会形成一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工作氛围, 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

2.6 稳定儿科护理队伍

医院应尽可能保持儿科护士队伍的稳定性, 加大对儿科护士教育的投入, 使其知识理论推陈出新, 操作技能精益求精。适当提高工资及福利待遇, 精神上多给予鼓励和肯定, 增强护士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减少护士的调科率和离职率。

综上所述,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决定了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很大。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减轻压力,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理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激励机制, 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使护理人员善于应用各种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 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玉琳.ICU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6) :801-802.

[2]何丽英.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1) :48-49.

儿科护士面临的压力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近5年来在儿科工作过护士36名、年龄18~40岁, 学历中专2名, 大专32名, 本科2名。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法, 自行设计问卷, 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心理压力因素及心理压力应对方法等, 共发放问卷36份, 回收36份, 有效率100%。

2 结果

见表1。

3 分析

3.1专业多、病种复杂、工作难度大, 由于儿科是专业的特殊性, 儿科病房患儿几乎包括所有内科专业, 如:呼吸、心血管、血液、神经、泌尿、消化、遗传病等, 另外, 还包括新生儿等, 所以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各种疾病的特点及治疗护理要点, 这对大部分护士来说, 工作难度相当大, 并且患儿无自立交流能力, 且婴幼儿生理特点, 血管细小且不易触及, 穿刺难度大, 也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3.2儿科护士工作强度大, 任务繁重, 儿科疾病的特点是病情变化快, 输液组数多, 液体量少, 液体渗漏也是经常的事, 需要重新穿刺, 而且长年患者多, 这些都是造成护理工作量大、任务重, 护士工作经常超负荷工作状态, 造成了高年资护士流失, 年轻护士不愿来。

3.3工作环境嘈杂, 孩子是每个家庭核心, 一旦生病则全家出动, 上至父母, 下至亲朋好友, 前来探视者可以说是络绎不绝, 特别是在就诊的高峰期, 患儿的哭闹声, 家属的烦躁以及电视播放声音交织在一起极度嘈杂, 在这种环境下做治疗或护理时极度分心, 但护理人员为了力保工作中不出差错, 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所以心理上承受了一定的压力, 长期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工作, 使部分护理人员出现头痛, 耳鸣。

3.4家长期望值高, 护士缺乏安全感, 现在的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宝贝, 家长希望患儿静脉穿刺都能每次一次针见血, 直到了液体完毕, 不能渗漏, 然而由于患儿的自身血管条件, 并且极不配合, 乱哭乱闹, 不停摆动, 家长的焦虑, 急躁情绪以及操作者本身的技术和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 如未能一针见血便会指责, 辱骂, 甚至殴打护士。患儿家长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给护理人员带来极大心理压力。家长素质欠缺, 特别是对医学知识缺乏, 认为到医院就应该病情一天天好转, 如果患儿病情反复, 几天治疗下来不见好转和治疗费用等情况引发烦躁情绪, 也指责、辱骂护士导致护理人员感觉在工作中如覆薄冰, 其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4 对策

4.1加强儿科护士心理素质培养, 对儿科护士要加强心理素质培训, 请高年资儿科护理人员传授自我调节的方法, 处理问题的经验进行交流, 当护士遇到家长指责, 辱骂时, 护士长应帮护士分析, 并进行心理抚慰, 通过心理辅导, 使儿科护士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情绪, 从容面对压力, 合理宣泄消极情绪, 升华积极情感, 遇事向老师、同事、朋友倾诉, 从而释放心理压力, 充分认识从事儿科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价值, 使儿科护士能保持积极向上、乐观愉快的心情, 不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力。

4.2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理论及业务能力, 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熟练的技术操作, 能够减轻患儿痛苦, 缓解家长急躁情绪, 所以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加强基本功能训练, 积累经验, 科室应经常组织针对性业务培训, 如头皮静脉穿刺经验交流, 年轻护士多留心观察穿刺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探讨解决工作中具体存在的问题, 加强同事之间的合作护士长在排班时注意新老、强弱搭配, 并排业务骨干值二线班, 以解决夜晚疑难困难, 减轻夜间护士压力。

4.3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 在工作中, 护患之间可能会发生各种的毛盾, 因为涉及到双方利益, 健康和经济问题, 若处理不当, 就会加深矛盾, 引发冲突, 加强对儿科护士沟通能力和技巧的培训, 提高沟通能力, 尤为重要, 作为儿科护士, 首先要学会克制自己, 稳定情绪, 感到愤怒及暴躁家长时, 应该尽量克制自己, 并尽量满足患者需要, 说话时经常带些语气词。 (如:好吗?行, 可以) 或穿插使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使家属乐于接受, 也可以使愤怒情绪变的缓和一些, 这样能有效减少冲突。

4.4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护士长在管理上应以人为本, 用人所长, 生活中多关心, 工作中多理解, 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 使护士工作起来感觉轻松愉快。

儿科护士面临的压力 篇5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杭州地区30家省、市、区级医院400名护士,其中省级医院3家(专科1家,综合性2家),市级11家,区级16家,成人科护士200名,儿科护士200名,调查对象全为女性。

1.2 方法

1.2.1 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年龄、职称、学历、 夜班年限、医院等级等项。

1.2.2 参照上海铁道医学院吴文源引进修订的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90个项目,分为5级评分,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等,每一项反映答卷者某一方面的情况。

1.2.3 焦虑自评表SAS反映被测者的主观态度,是一种分析病人主观症状的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焦虑倾向的精神病患者和普通人的主观感受。

1.2.4 参照国内护理专家根据中国国情设计修订而成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本量表由35个条目组成,分成: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工作环境及仪器的设备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等5个方面。

1.2.5 测试方法:调查对象亲自填好工作压力源量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后,由调查者收回,结果输入计算机后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儿科200份,成人科200份,其中儿科回收170份,回收率85%,平均年龄30.59岁,成人科收回124份,回收率62%,平均年龄30.81岁。儿科护士和成人科护士在年龄、婚姻、学历状况方面没有显著差别。

2.2 成人科护士与儿科护士在SCL—90总分、因子分及SAS统计undefined

见表1。

2.3 成人科与儿科护士在护士工作压力源表得分比较

见表2。

2.4 不同属性儿科护士SCL-90,SAS得分比较

见表3。

2.5 不同属性儿科护士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得分比较

见表4。

3 讨论

表1儿科护士的SCL—90总分明显高于成人科护士,提示儿科护士心理状态较差。而躯体、焦虑、忧郁等因子分明显高于成人科护士(P<0.05),具体症状表现为头痛、容易烦恼和激动、难以入眠等。而SAS方面儿科护士明显高于成人科护士(P<0.01),提示了儿科护士在主观感受上存在严重的焦虑倾向。这说明儿科护士承受着较大的各种压力。由于儿科疾病起病快、发展快、病死率高、病床周转快、工作性质繁杂琐碎等特点,决定了儿科护士的压力源远远多于成人科护士。同时由于优生优育政策,以家庭为中心的模式,造成护士在与家属的交流中也承受更大的压力,所有的护理治疗工作都在家属的监督下进行,稍有不慎即引起纠纷。有很多的家长医学知识缺乏,认为只有输液才是治病的唯一途径。目前静脉输液的增多与家长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关系,但儿科的静脉输液用药必须精确计算、加药频繁、液体滴速要求比成人慢、重新穿刺概率高等,有31%的儿科护士因为静脉穿刺要求高而导致恐惧,表现为穿刺时习惯性的手抖、后背出冷汗等。另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病人及家属维权意识的增加和媒体的负面报道,使医院管理层越来越重视来自病人的声音,出台了严厉的惩处政策[1],较多的儿科护士担心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忙碌的工作,怕出差错等,身心一直处于非常焦虑、紧张的状态,导致更多的躯体症状。

表2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中,儿科护士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上和成人科护士相比有有显著差别(P<0.05),说明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高于成人科护士。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上,有文章报道儿科病房的晨间护理和静脉输液的工作量要远远高于成人病房,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量往往要比成人病房高出2倍或甚至更高[2]。另外小儿自理能力差,护理操作困难,精细程度高,病情变化快,使小儿护理工作的计划性相对减弱,工作程序易被打乱,加之小儿陪客多,同一个问题必须面对不同的家属回答几遍,再加上小儿的哭闹,使护士长期处于一种嘈杂的工作环境。长期受到患儿哭闹等噪声的刺激,护士的听力受到一定的影响[3]。另外非护理性工作多,时间紧迫,体力、脑力消耗巨大,加之与荣誉奖金挂钩的频繁的检查与考核,使儿科护士产生强烈的工作疲惫感。

表3从SCL—90对不同属性儿科护士观察,显示1~5年、21~27岁、省级、中专、护士各因子分阳性率较高,这可能与护士实行招聘制,工作稳定性差,竞争性强有关,因而无形中加大了护士的职业紧迫感,这迫使她们寻求新知识,深切感受到现代医疗护理发展与现实间的差距。特别是低年资的年轻护士,危重儿急救技术和应急能力等方面更差,初期面对工作信心不足,精神紧张,往往影响护理操作技术的正常发挥而产生焦虑、内疚、缺乏自信等心理紊乱综合征,从而影响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另外这一阶段护士工作年限短,正处于婚恋、家庭、工作等多重压力。

表4从不同属性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来看,21~27岁的低年资儿科护士在护理专业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阳性率高,这可能于年轻护士临床经验不足,缺乏与患儿和家长的沟通交流能力,对患儿病情的观察能力,对复杂病情的判断能力以及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低年资护士在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阳性率高,可能与低年资护士的角色适应能力缺如有关。如今的年轻护士多为独生子女,有研究证明,独生子女社会适应能力低,主动利用社会支持方面低于非独生子女[4]。另外目前杭州地区专科省级儿童医院仅1家,有儿科病房的综合性省级医院就3家,都是当地的权威医院,区级市级医院的疑难杂症、病重患儿全部往那里送,工作量大大超负荷,这也加重了省级医院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此外,杭州经济繁荣发达,外来人口众多,无疑中也增加了省专科儿童医院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刘巧梅,陈建强.儿科护士工作压力现状分析[J].包头医学,2007,31(3):176-177.

[2]冯桂英,邬蕴仪,周勇霞,等.儿科病房护士工作压力的调查研究[J].当代护士,2003,7:5-7.

[3]扬黎星,蒋婉英.儿科噪声对护理人员的影响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91.

基层医院儿科护士压力及应对措施 篇6

1 工作压力的概念

工作压力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 在应对自认为难以应对的情况时, 所产生的心理和身体上异常的反应。工作压力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机体的一种内部状态, 是焦虑, 强烈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唤醒以及挫折等各种情绪反应的总和。工作压力是不可避免的, 工作压力适度, 员工就会以积极心态迎接挑战;工作压力过大, 员工就会感到某种程度的威胁和不安。

2 压力过大影响身体健康

工作压力过大对人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常使人感到身体不适, 例如血压升高、头痛、睡眠障碍、胃部不适、大量出汗、疲惫不堪、肌肉紧张、背痛等, 常常伴有失眠、神经衰弱等机能失调症状, 也可能诱发一些危重疾病。工作压力过大对人心理上最主要的影响是焦虑感增加, 也可引起激动、发怒、意志消沉、智力降低等。当人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时, 会觉得自己对工作、环境的控制力降低, 常产生消极、敌对、悲观情绪。

3 基层医院儿科护士压力的来源

压力源是产生压力的事物, 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可来源于护士自身的素质, 同时基层医院基础设施差、工作量大、紧张的情绪刺激是儿科护士职业的特点, 在相同环境中护士与医技人员待遇有差距。这些特点加重了基层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心理不平衡, 从而影响了身体健康。

3.1 护士的社会地位与基层医院的环境

护士社会地位低, 得不到理解。基层医院领导在思想上对儿科护理工作不重视, 但在实际医疗工作中又对儿科护理服务的要求高于医疗、医技等科室, 待遇差距大。基层医院管理不规范, 儿科护理人员在病区除护理工作外还兼有医疗器械的维护、病房基础设施的保洁等。社会、医院、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要求较高, 基层医院儿科护理人员社会地位低, 得不到理解, 儿科护理人员超负荷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认可, 患儿家长送锦旗、表扬信等基本上都是给医生。辛勤的劳动付出不要说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大环境比较, 就是与本院其他医技人员比较相差也较大。

人们的法制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患者、家属对医院的要求日益增高, 相应地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医院病房基础设施差, 所有对患儿的护理操作都暴露在家属的视线中, 护士稍有不慎就会被家长指责、投诉。儿科护士与其他护理群体比较, 工作任务重;儿科护士经常处于嘈杂哭闹的环境, 陪护家长的情绪不稳定, 在看病难看病贵, 医患矛盾突显的社会背景下, 有些患儿家长心态偏激, 激惹性高, 护士是医院中地位最低的医疗人员, 患者容易把对其他医务人员的不满发泄在护理人员身上。

3.2 科室的特殊性

小儿自理能力差、毫无自控力, 护理操作困难, 儿科护理工作琐碎、繁重, 儿科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儿科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操作技能, 还要有健康的心理, 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 宽容豁达的胸怀, 更高的忍耐性, 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与家长和患儿沟通。长期的工作压力超出了自身的生理承受能力, 使护理人员身体上得不到调整, 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出现躯体不适, 如:全身乏力、情绪低落、月经失调、腰酸背痛、胃肠功能紊乱等。

3.3 儿科护理人员缺编

儿科护理人员不仅从事简单的疾病护理, 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同时还要向患儿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 帮助家长了解诊断和治疗过程, 为患儿和家长介绍医疗保健机构和相关组织, 使其采取健康的态度和健康的行为, 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基层医院儿科同时也收治新生儿, 更加大了护理工作量和护理风险。儿科床位与护理人员比不足1∶0.25, 近年基层医院经济收入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呈比例, 在儿科常见病的高发期使数量不足的儿科护理人员显得奇缺, 同时更加大了儿科护士的工作量。

3.4 复杂的人际关系

护士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同护理有直接联系的相关人员的交往关系, 其包括护患之间、医护之间、护士之间、护士与非临床科室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之间的关系。由于护理工作范围扩大和社会性增强, 不良的人际关系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护患关系。护士在治疗操作中遇到不被理解、冤枉的情况, 遇到一些患儿或家长的唾骂, 甚至是肢体威胁时, 护士还必须保持冷静, 压抑自己的情绪完成操作, 做出很大的精神妥协。儿科护士服务对象的知识面越来越广, 个性特点越来越鲜明, 儿科护士在工作中不断受挫, 自身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 极易造成护患冲突。

3.5 基层医院的管理体制

医院人事分配不平衡, 护理人力资源出现断层, 基层医院儿科对小儿静脉穿刺技术要求高, 一旦进了儿科绝大部分儿科护士除哺乳期外一直值夜班到退休, 个人经济收入与科室经济收入挂钩, 工作量与收入不呈比例。劳动纪律比医院的其他专业要求严格, 卫生行政开通的举报电话等, 护士稍有不慎就会被举报、被调查, 使儿科护士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3.6 个体素质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基本是中专生, 即使是新聘护士也多是中专学历, 自身的素质制约了其发展, 同时对护理质量的提高也产生影响。为了晋升职称和不被淘汰, 护士需要付出更多的业余时间参加继续教育来提高自身的护理知识水平。随着医疗、健康、保健知识的不断普及和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知识与技术的滞后, 使患儿及家长的期望值与现实中得到的护理服务有了较大的差距;加之基层医院基础设施简陋, 导致护士的治疗操作风险增高, 加重了儿科护士的心理负担, 影响了其身心健康, 还要定期接受医院的考试和检查, 所有这些加重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3.7 儿科护士具有的特殊角色

当代儿科护士作为一个有专门知识的实践者, 被赋予多元化角色。护士是护理活动的执行者, 护理计划制订者, 健康教育者, 健康协调者, 健康咨询者, 儿科护士成为儿童保健的主要力量。成人疾病的小儿时期预防将成为儿科工作所面临的一项新任务, 要求儿科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拼搏奉献的精神才能胜任。

4 缓解压力采取的措施

基层医院儿科护士在工作中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压力, 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工作压力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舒缓压力, 使护士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

4.1 行政措施

护士在与家长交流时, 有意识地讲解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使家长了解护理的工作, 尊重护士。基层医院领导不能用经济收入来评价儿科护士的工作, 要在工作中及时给予儿科护士肯定、支持, 使其有荣誉感, 从而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希望医院能够每年提供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 使护士体会到被领导关心重视。卫生行政部门应呼吁媒体宣传正确导向作用, 争取社会对护士的支持, 提高护士社会地位[1]。

4.2 提高基层医院儿科护士自身素质

基层医院应经常派儿科护士外出学习进修, 创造学习机会。医院要组织具有指导意义的业务学习, 安排基层儿科临床护理操作的新技术、新设备的讲座, 加强儿科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考核, 以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减少纠纷, 减轻护士心理压力。通过学习提高基层医院儿科护理业务水平, 加强儿科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 熟悉掌握儿科常见病种的临床表现, 常用药物的作用、剂量、注意事项、观察要点。基层儿科护士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同时还要寻找自身职业的成就感, 随时调整自己, 善待自己, 及时疏导不良情绪, 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同时要培养儿科护士积极向上的情感, 加强自我意志锻炼, 提高心理承受力[2]。

4.3 灵活机动地排班

护理管理者在考虑护理成本的同时还要想如何使儿科护士在岗时的精神状态最佳, 根据科室收治患儿的数量及患儿的病情、护理人员不同的个性合理调配, 采用弹性排班, 减轻压力;适当地调整工作强度,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及夜班补助, 争取医院相关科室的支持, 使护士从杂务中解脱出来, 真正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在条件允许时尝试采用自我排班法。

4.4 建立科学合理的儿科护理绩效评价体系

主管院长、总护士长、儿科护士长与儿科护士之间达成协议, 实现儿科护理工作目标的一个动态沟通过程, 通过儿科护士的积极参与和上下级之间的双向沟通, 提高护理绩效。儿科护理绩效评价基本原则:评价标准基于儿科护理工作实际, 评价标准公开化、标准化, 评价结果公开化。由于儿科护理人员工作行为和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 所以在绩效评价时尽量遵循客观、准确、公正的原则,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使绩效与经济收入挂钩。

4.5 加强人文关怀

减轻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应加强人文关怀, 组织集体活动, 如公园一日游、爬山等一些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 找自己喜欢的书籍、听喜欢的音乐等来调节负性情绪。平衡心态、放松心情, 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 从而较好地处理各种复杂的人事及医患关系。

总之, 社会、医院、护理领导者应客观对待基层医院儿科护理工作, 认识到儿科护士承受的巨大压力。积极采取措施,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真正减轻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黄永兰.我国临床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及对策的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7) :16-17.

浅谈儿科护士心理压力与调节 篇7

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家庭对子女疼爱、重视的程序越来越高。儿科护理人员所面对的对象大多是不能表达或对症状表达不清的幼儿及过于疼爱孩子的家长, 且儿科疾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护理、治疗、以及对护士素质的要求等方面与其他科护士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对儿科护士的身心健康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儿科护士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1 面对的压力

儿科护士的压力表现在:患儿家属方面的问题、患儿护理方面的问题、工作时间分配及工作量的问题、工作环境方面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等。随着社会的进步, 护理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护士修养的期望越来越高, 然而儿科护理服务对象具有特殊性, 即服务群体年龄小, 各种技术操作难做, 家长挑剔多, 经济收入少, 加上特殊的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 社会给予不公平的待遇等给儿科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儿科护理工作烦琐, 劳动强度大。患儿年龄小, 静脉输液过程中好动的患儿有可能跑针, 需要重扎1~2次, 甚至更多, 同样的护理和治疗工作, 在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要比其他病房护士高出很多, 而结果有时却事与愿违;小儿的血管细, 大部分需采用头皮静脉输液, 我科常使用留置针, 操作技术要求高, 难度大;许多孩子都害怕打针, 还未走进输液室就哭闹不停, 且总有家长站在身边, 稍有不满就有可能大吵大闹, 有些家长甚至要求护士一针见血, 绝不允许失败。如果做不到就要求更换护士, 在这种情况下护士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另外患儿病情复杂, 变化快[1], 要求护士工作认真, 观察病情细致,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稍不留神就发生差错事故, 儿科护士承受的心理压力特别大。

2 压力的调节

2.1 拥抱压力

很多人都抱怨工作压力大, 而个人的心理疲劳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调节能力。首先要学会拥抱压力, 对可能发生的压力有心理准备, 不要总强调工作压力是如何不合理, 自己如何不喜欢。减压首先要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学会发泄、转移注意力、放松、幽默等方法。总之, 如果需要缓解压力, 就必须学会用正常心态去拥抱压力。

2.2 调节心情

保持愉快的心情,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以利于更好的工作, 注重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加强心理保健知识的学习, 运用心理学知识, 科学的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调节和完善。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 升华积极情感, 遇事向同事或关心自己的人倾诉, 积极参与业余活动, 从而减轻精神压力、促进健康。

2.3 充分休息

当护士感到心理压力过重、心情抑郁时应及时休息, 调整身心状态, 以利于健康的恢复, 切忌带病坚持工作。

2.4 提高自身素质

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实践中的成功体验[2]。

总之, 儿科护理是一份需要高度责任心、敏锐观察力、无限耐心与爱心的工作, 这份工作要求不断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修养, 克服个性弱点, 用职业的角色约束自己情绪的变化, 转移各方面的不良因素, 更好的做好儿科工作。

参考文献

[1]石金药.新生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2 (19) :108.

上一篇:农地制度变迁下一篇:绿领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