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护士

2024-07-02

新生儿科护士(精选12篇)

新生儿科护士 篇1

摘要: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特殊群体、复杂人际关系等方面带来的工作及精神压力;要求护士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培养控制情绪、自信、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关键词:儿科护士,压力,调适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护理学科的不断进步,护理工作的服务方向和服务质量不断更新,从而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日益增加,为此,人们也会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医疗服务标准来衡量护理服务工作,护士所面临的国际化挑战也日趋明显。因此,护士所受到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特别儿科护士,面对特殊人群,又是家中的小皇帝,所承受的压力远远高于一般人群。了解儿科护士的压力,并能很好的进行调适,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压力

1.1 特殊群体,差乱的工作环境

由于儿科病人自制力、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差,很多情况下完全靠家长叙述病情,靠症状体征诊断,加之多发病急,病人家属的心情往往焦急、紧张、害怕病情得不到很好的治疗而留有后遗症。有些对疾病认识不足,加之由于生病或经济负担过重而易怒;有些患者因为家庭矛盾而不配合治疗,甚至把心中的烦恼、怒很发泄到护士身上,这些都会给护士施加压力。加之年龄层次不一,病种多,整天处于腥、臭、臊气味及哭闹声等各种嘈杂的声音包围之中,往往使护士的心情抑郁,造成心理压力。

1.2 劳动强度大、学习任务重、技术水平要求高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开展,护士的工作,不再仅限于打针、发药,还要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兴趣的全面照顾。这种护理是复杂而具有创新性的,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另外,由于孩子娇生惯养及家长的溺爱,对护士的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动作利索,轻柔而且各项操作要一次到位,更及时更准确解除病痛。不合作的患儿还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当班护士还要督促收费,必要时还要协助病人检查和住院,完成与各科室沟通和协调工作。由于护士缺编严重,致使护士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昼夜轮回,生活不规律,常年处于超负荷状态,特别上夜班时,既要完成繁杂的工作,又担心病人出意外,造成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加之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护士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提高护理操作水平,保证护理质量和效率,使得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占用了大量休息时间。这种长期超负荷运转,往往使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造成身体压力。

1.3 病人不能独立,病情难预测

儿科护士面对的是生活不能自理、表达问题不能明确的小儿、难预判性强,稍有疏忽就会引起家属不满。因此,儿科护士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停地观察病情,及时予以记录,巡视输液情况,注意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由于探视人员多,还要维持正常病室秩序,这种高度紧张状态,往往造成护士精神压力。

1.4 人员混乱,易引起冲突

儿科护士面对的是几辈人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文化层次的差异,加之对孩子的宠爱,很容易与家属之间发生冲突,有时遇到病人及家属歪曲事实,蛮不讲理,甚至痛骂,过激,过分的行为等,护士也必须保持平和、理解的心态。在得不到对方理解、感到委屈、伤害又无法表达时,护士会认为自己工作低下,对工作失去信心,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这种长时间不愉快,会使其感到身心的压力。

2 调适

2.1 转变服务理念,控制自身情绪

(1)转变过去以医护为尊,改为以病人为尊。把护理的重点放在提供人性化服务,方便病人,提高护理质量上,学会控制自己的个人情感,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不因自己的情感失控而影响工作。树立高尚情操,视病胜亲人,宽容、理解、体贴他人,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提高工作的质和量。

(2)学会文明用语。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世上有2种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人。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对病人进行全方位护理。工作中熟练掌握和规范使用文明用语。

(3)培养控制情绪能力。护士上班过程中保持情绪良好,处事得当。当与患者及家人出现不可避免的冲突时,可以暂时离开,与同事通过互相间的交流,解除郁闷情绪,当双方冷静后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4)学会发泄、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宣泄生活中的郁闷情绪,护士肩负多重角色,在家里当好妻子、儿媳、母亲等角色,心理压力大,如果不会用恰当的方式宣泄郁闷情绪,则有可能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工作情绪低落。所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排解郁闷的方法有: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或与朋友聊聊天,散散步或找亲人诉苦、谈心,彻底忘掉工作中的不快,这样上班时保持充沛的精力与活力,用积极的心态应对工作。

2.2 培养自己自信、自强的人生态度

(1)练好扎实基本功,拓宽知识面。护士应具有广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有过硬的医学理论基础和熟练地操作技巧,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而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术,是平日工作中的学习积累和锻炼所得,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充分体现“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才能赢得病人家属的满意、信赖和尊敬。

(2)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树立工作中的榜样,向先进人物学习。

(3)让社会各界认可和赞美护士工作。

护士应该被了解、肯定和赏识,对取得成绩和表现优秀的护士有关部门领导应给予认可和赞美,当护士犯错时也应给予真诚理解和安慰。这样才能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潜能。

2.3 护士要学会换位思考,具有强烈的同情心

(1)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的优劣贯穿与整个护理行为,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关键。

(2)应用亲人般的护理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在护理过程中,如果是简单、机械的完成任务,不善解人意,不愿与人沟通,就无法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就感知不到他们的情绪。如果在工作中经常与家属交流,建立一种朋友,亲情关系,在重要的日子慰问和关心他们,用一句话,甚至一个手势,一个拥抱,你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会把最知心的话告诉你,从中找出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

2.4 培养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1)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习惯。相互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素。

(2)护士更要有一个宽容的心态。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宽容、谅解,不要为别人的过错烦恼和过激。

(3)要学会赢得别人尊重和喜欢的技巧。护士不仅要有自身的完善,还要在他人面前受欢迎,儿科护士更要有一颗童心,有一颗爱心,视病人如亲人,视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有浓烈的人情味,做病人的大姐姐、好阿姨。

(4)单位可以组织一些活动,陶冶护士情操。如组织郊游、文艺演出、体育锻炼等,在这种群体活动中,情操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2.5 亲人的理解和支持

护士应多为家人,特别是丈夫、子女、父母介绍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诉说工作中的苦与乐,尽量得到他们的谅解和支持,关心和体贴,尽量减少护士的家务劳动,多给他们创造轻松舒适的休闲生活,体会随着人们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加深,加之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儿科护士的压力必将受到广泛重视并得到有力缓解,护士也必然会将各种压力转变为工作动力,护理水平和质量也将大大提高。护士正确认识自己,理性控制自己,合理调节情绪,不仅可以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还可以使护患关系更加亲密;善于理解他人,感知病人家属的情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使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维持良好人际关系,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护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护理质量也能进一步提高。护士需要不断进行自身修养,才能减轻压力,解除不良情绪,树立正确自我意识、服务意识,更好从事护理工作。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广大的“白衣天使”都将是人们最忠实的健康守护神。

参考文献

[1]王群.临床护士工作冲突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2):734.

新生儿科护士 篇2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十分的重要,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生儿科护士辞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生儿科护士辞职报告1

尊敬的院领导:

您好!

实在是非常的抱歉,在我思考了很久之后,我最终决定离开xxx医院,为此,特提前向您提出申请,希望您能批准我的离职。

真的很惭愧,作为新生儿科室的护士,我非常的清楚我们的工作有多么的忙碌,自己的离开,势必会给大家带来不小的负担。作为一名护士,我也非常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岗位出现空缺,不愿意看到这些新出生的孩子们不能得到更充足的照料。我很惭愧,作为护士,作为医务人员,自己对这次的辞职,也是感到万分的无奈。

自己在这些日子来,一直在思考,在反思。自己作为一名护士,自己还记得当初所里下的誓言。可是,自己现在却要离开医院,离开我负责的岗位!尽管这不是永别,但是却让人感打非常的愧疚。

回忆在这些年来,自从在医院实习开始,我在每一件工作中都在拼尽全力的去努力,去提升!希望自己能做的更好,能为自己负责的区域带来更多的护理服务。这些年里,自己从一名没什么经验的小护士,跟在护士长的后面认真的学习,努力的提升自己的技术。到现在为止,自己真的成长了不少,提升了不少。在工作中我也变得更加的熟练,更加的勤快。对待新生儿,我也更加的细心,耐心。总的来说,自己在护士长的教导下,慢慢的有了成长,有了进步,成为了一名独当一面的护士。

当然,能有这样的进步,也离不开院领导对我们的教导和培养,离不开同事们在日常对我的帮助和提升。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在xxx医院中成长。

但是反观现在的情况,自己却要主动的离开这里,离开自己的熟悉的医院、领导、同事们。我真的感到非常的不舍得,但是,这已经成了难以改变的实事,因为生活,为了家人,我必须对此做出选择。但是我还是难以放下在这些年来的感情。但在这几天里,我发现自己的工作也受到了自己想法的影响。我知道这是不可以的!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我不能因为自己的思绪而影响工作,更不能在工作中犯下错误!为此,我下定决心要离开这里,离开这个熟悉的地方。为此给您带来的麻烦,我感到非常的抱歉。

祝愿在今后的各种,xxx医院的大家都能努力的提升自己,都能成为出色的医务工作者!

此致

敬礼!

辞职申请人:xxx

20xx年x月x日

新生儿科护士辞职报告2

尊敬的领导:

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医院正式提出辞职。

但是最近我感觉到自己不适合做这份工作,同时也想换一下环境。我也很清楚这时候向医院辞职于医院于自己都是一个考验,医院正值用人之际,医院新的项目的启动,所有的后续工作在医院上下极力重视下一步步推进。也正是考虑到医院今后在这个项目安排的合理性,本着对医院负责的态度,为了不让医院因我而造成的决策失误,我郑重向医院提出辞职。

我考虑在此辞呈递交之后的24周内离开医院,这样您将有时间去寻找适合人选,来填补因我离职而造成的空缺,同时我也能够协助您对新人进行入职培训,使他尽快熟悉工作。

能为医院效力的日子不多了,我一定会把好自己最后一班岗,做好工作的交接工作,尽力让项目做到平衡过渡。离开这个医院,离开这些曾经同甘共苦的`同事,很舍不得,舍不得领导们的尊尊教诲,舍不得同事之间的那片真诚和友善。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我们医院已经发生了巨大可喜的变化,我很遗憾不能为医院辉煌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只有衷心祝愿医院的业绩一路飙升!医院领导及各位同事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新生儿科护士辞职报告3

尊敬的医院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辞职报告。

我是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写这封辞职报告的。自我进入医院之后,由于您对我的关心、指导和信任,使我在护士行业获得了很多机遇和挑战。对此我深表感激。

我已准备好在下周一从医院离职,并且在这段时间里完成工作交接,以减少因我的离职而给医院带来的不便。

非常感谢您在这段时间里对我的教导和照顾。在医院的这段经历于我而言非常珍贵。将来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为自己曾经是医院的一员而感到荣幸。我确信在医院的这段工作经历将是我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祝医院领导和所有同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综合医院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 篇3

【关键词】 儿科护士 心理压力分析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R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74-01

内行都知道:做一名儿科护士,要比其他临床科室的护士承受更多、更大的压力。这不仅是因为儿科病人特殊,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对治疗护理配合程度差;还因为儿科病种多且杂,病情变化快,临时处置措施多,对护理要求很高;还有就是病人家属夸大病情,过分紧张、焦虑,心态偏激,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等等。这些均导致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大,现将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分析如下:

1 护士心理压力分析

1.1 工作难度大、负荷重

高水准的技术要求是儿科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最重要因素。由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如血管细小,不合作,患儿恐惧、哭闹和反抗;且家长要求护士各项操作必须一步到位“一针见血”。再加之兒科往往是一个孩子看病跟来几个家长,护士接待患者的言行以及实施治疗、护理、抢救等工作都在家属众多眼睛的注视下进行,所以儿科护士都步步小心,处处留意,心理压力很大。另外儿科护士的编制不足和超负荷的工作、频繁倒班等诸多因素,均可造成护士工作上的压力。

1.2 待遇低

儿科护士工作量大、琐碎,工作时间长,所担风险高;但绩效工资待遇却远低于医院其他科室同年资、同职称人员。个人价值与内心期望值和现实相冲突,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羡慕、嫉妒并产生怨气,进而发展为自卑、失望、焦虑甚至抑郁,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

1.3 知识更新快、学习负担重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儿科医疗设备仪器的不断更新,新仪器、新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中,这就要求儿科护士要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这也是儿科护士面临的重要压力。此外,医院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不断进行各项护理竞赛,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如晋升职称考试等,这些都给护士带来新的心理压力。

1.4 人际关系复杂、家庭和社会压力重

儿科护士是一个社会人,也要面临各类社会压力,如购房、结婚、照顾子女和老人以及子女入学等等。 还要面对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如医护关系、护患关系以及与亲人、朋友的关系,这当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冲突,影响到护士的心情,从而影响工作,导致护士身心俱疲且产生厌烦情绪。这些无疑都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

1.5 伤医行为的频繁发生

近期,国内新闻媒体和网络频繁报到医院发生的伤医事件,尤其是耳鼻喉科医生和儿科护士最为常见,导致儿科护士在工作中顾虑重重,很难积极开展工作。一遇到家属情绪激动或恶语伤人时就不敢再去面对或害怕面对家属以致于影响正常工作。这也导致家属更加不满,最终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并导致儿科护士心理严重伤害。

1.6 自身综合素质的不足

我院儿科护士队伍中,新参加工作五年内的护士占比接近60%,其中有近50%为90后这一特殊群体。她们在家系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极少承受任何压力;但在工作中却要承担如此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往往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家庭经济稍微好一些的就会很快离职,造成队伍的不稳定。

2 建议应对措施

2.1 医院建立支持系统,提供支持、改善待遇

医院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最有效的方式。保证护士的合理编制,提高儿科护士社会地位与福利待遇,如提高夜班费、绩效考核政策适当倾斜,改善待遇。护士对晋升职称、提高学历层次、拓宽知识面等期望值很高,能为其提供进培训和学习提高的机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医院不断完善和规范支持系统,如弹性排班、配送午餐、建立心理辅导室定期减压疏导等。对护理过程出现的差错,采取包容的态度处理,不打击护士的积极性。

2.2 加强自身学习,练就过硬本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儿科护士,首先应该学习掌握好儿科专科理论知识,练就过硬的技术。在临床工作中,严格规范操作程序,对技术要精益求精,不断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同时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赢得患儿家属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以缓解护患冲突,减少护患矛盾。

2.3 合理宣泄和释放情绪,保持阳光心态,正确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护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自信心,在遭受挫折和压力时,学会辨别压力来源。在面临各种压力、出现心理问题或感觉抑郁时,选择有效释放心理压力的方式,如陪家人看一场电影、来一次短途旅行;看一部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利用空闲时间与家人在一起聊天,散步,保证充足的睡眠等。这些措施都能帮助自己消除或减轻心理冲突和压力,保持平稳自信的心态,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沮丧,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4 全社会和医院共同努力,营造和谐医患环境

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建立和维护和谐的医患环境,为此将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机制,积极构建社会转型期间医患利益调节和平衡的优化机制,将医患关系纳入法制化轨道。社会也应积极倡导创建互助友爱的大环境,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共同为营造和谐医患环境而努力,以减少伤医事件的发生,减轻医护人员,尤其是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

总之,综合医院儿科护士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极大压力。医院、社会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积极有效地为儿科护士营造宽松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儿科护士自身也应该学会自我调节以缓解心理压力,以良好的状态投身工作中,提高效率,减少矛盾;同时提高自身生命价值,充分发挥潜能,维护身心健康,做一名“累并快乐着”的儿科护士。

参考文献

[1]浅谈儿科护士压力源及应对措施李宏辉;中外医学研究 2014 年2月第12卷第5 期 p.106-107

新生儿科护士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新生儿科20名护士, 年龄19~43岁, 平均 (25.69±7.86) 岁, 其中本科学历2名, 大专12名, 中专6名。

1.2 方法

1.2.1 自制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洗手认知问卷对干预前后新生儿科护士的洗手认知情况进行调查, 问卷包括洗手的目的、手清洁指征、手消毒指征、洗手程序及常用手消毒剂5个问题。根据卫生部洗手规范设计观察表[1], 专门派1名观察者对干预前后新生儿科护士洗手情况进行评价。

1.2.2 干预方法

开展洗手知识宣传月, 对新生儿科2 0名护士进行洗手知识相关的专题讲座并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在科室内悬挂标准七步洗手图;现场督察指导。

1.2.3 统计学方法分析

数据录入SPSS 1 3.0, 采用χ2检验对干预前后洗手的认知和依从性进行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P<0.05**P<0.01

注:*P<0.05**P<0.01

2 结果

2.1干预前后新生儿科护士的洗手认知状况见表1

2.2干预前后新生儿科护士的洗手依从性状况见表2

3 讨论

3.1 目前大部分此类科室护士的问题-洗手率低

医护人员在繁重的医疗护理工作中, 手的微生物污染严重, 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携带率约20%~30%, 并分离到黄金色葡萄球菌等, 接触患者污物后未洗手时的手带菌率高达100%。由于新生儿病房工作量大, 工作时间紧而经常会忽略洗手, 日常工作中, 护士常常在完成整个新生儿病房的护理操作后才洗手。文献资料[2]表明, 英国感染控制中心对护士洗手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89%的护士忽略手的部分表现, 其中56%忽略拇指, 28%忽略手指背面, 16%忽略指间, 16%忽略手掌。

3.2 观察发现干预之前新生儿科护士的洗手认知及依从性较低

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3]。在医院里, 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借手传播, 这个传播途径往往比空气传播途径更具有危险性[4]。研究显示医院感染者中由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占30%[5], 也有人报道加强医务人员洗手可使医院感染率降低50%。新生儿的抵抗力低, 护士的手是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 需要加强新生儿科护士洗手的认知及其依从性。本研究中发现新生儿科护士在脱手套后及接触血液体液、被污染物后洗手的依从性相对较好, 这可能是因为这两种情形有明显的手部不适或污染, 因而能引起护士的注意。同时也提示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强调一些易被忽视情景下的洗手依从性。

3.3 不规范洗手原因分析

洗手知识普遍存在不足, 控制交叉感染意识薄弱;管理不到位, 管理者重视不够, 没能提供完善、方便正确的洗手设施, 造成洗手后用白大衣擦手等不规范情况, 管理人员对正确洗手的操作方法和时间要求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监控也会导致医务人员洗手达标率不高;未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临床中了解到有医护人员因担心肥皂或洗手液、手消毒剂对皮肤的刺激作用, 频繁使用会使手部皮肤老化、粗糙, 因而不愿意洗手或尽量减少洗手次数。另外有些人因为患者多, 工作忙, 认为频繁洗手浪费时间而忽视洗手工作。

3.4 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提高了新生儿科护士洗手的认知及依从性

洗手是一件简单但容易被忽视的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 但尚未引起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重视。因此, 基层医院应当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举办学术讲座、现场指导等形式, 并将标准洗手纳入医院护理操作考核范围, 使医务人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 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责任意识和手卫生的执行率, 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新生儿科护士洗手认知及依从性, 并采取措施提高其洗手认知及依从性。方法 采用自制的洗手认知问卷及现场观察了解基层医院新生儿科护士洗手认知及依从性状况, 并通过知识讲座、科室内悬挂标准七步洗手图、现场督察对护士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后护士的洗手认知及依从性均得到了提高 (P<0.05) 。结论 基层医院新生儿科护士洗手认知及依从性较低, 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能提高其洗手认知及依从性。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士,洗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试行) [S].2000, 12.

[2]钟秀玲, 程棣妍.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107~111.

[3]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与认知情况的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7, 14 (4) :1094~1096.

[4]牛秀成, 张树德, 周素琴, 等.医务人员洗手与再污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8, 8 (2) :29.

新生儿科护士心得体会 篇5

入院时多一句介绍,操作时多一句解释,观察病情时多一点细心,生活护理时多一点耐心,为安全多一句提醒,出院时多一句祝福。就是这样微不足道的丝丝关爱中,护理人员得到了份份真情。

真诚的微笑,更加得到了患者的倾心。通往护患彼此的心灵之桥渐渐的在无形中被搭起,常常会听到“谢谢你;如果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办?;你们可真是比我的亲闺女还要好!”这些都源于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模式,源于这“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的开展!

我院开展优质护理做到了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针对儿科的特点及儿童心理和行为设置独特的病区环境,如病区走廊摆放玩具,病房墙壁用温暖的粉红色并装饰可爱的卡通画,病室电视播放动画片,护士服改用粉红色等,使病区环境感到温馨和宁静,洋溢着天真浪漫的童趣;窗帘和被褥以温馨的花色面料,消除了

患儿的恐惧心理,让患儿在医院能感受与在家里同样的温暖;方便快捷的传呼设置,随时可以得到护士的帮助,设立“文化墙”,墙上张贴了爱心语、温馨提示、祝福等,拉近与患儿家属的距离。 强化职业素质,规范护理服务。儿科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如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属以深刻的印象。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医院对护士的仪表仪容、语言举止等有明确规定,并对护士进行了语言艺术、沟通技巧、形体、化妆、礼仪等方面的培训,要求护理人员在实行微笑服务的同时,做到来有迎声,去有送声,治疗护理有请声,巡视病房有问候声,合作有致谢声,工作不周有道歉声。主动关心患儿多抚触、搂抱、夸奖,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对于年长儿可以讲故事、玩游戏、询问生活和学习需求,调节医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

创新工作模式,优化服务流程。责任包干制+床边工作制+床边记录制。在儿童保健科,责任护士负责完成患儿的基础护理等工作,我科30张床位,把护士分成二组,每位护士固定管床,护士每天上班所管病人数不超过XX人。处理医嘱主班由低年资护士担任,让高年资护士进病房工作,管病人。

根据儿童特点,开展温馨母爱服务流程。①温馨的礼仪:接待每位患儿入院要微笑,有悦耳的问候,拉拉患儿的小手、抚摸、抱抱等。②温馨的知识服务:做好入院介绍,全面评估,详

细的健康教育,完善的护理记录和耐心指导。③人本服务:关心患儿到位、了解病情到位、护理措施到位、基础护理到位。④完善的出院指导。口头与书面进行出院健康指导。使患儿从入院到出院可以享受到全程的无缝隙服务。

强化业务学习,保证护理技术过硬营造学术氛围,提高理论水平。通过多种形式如选派进修、请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组织观看视频讲座等方法,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不断吸纳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营造学术氛围,提高理论水平。通过多种形式如选派进修、请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组织观看视频讲座等方法,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不断吸纳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强化人性化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究方式。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护士以最好的工作态度和最佳的技术水平投入工作,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增强了职业荣誉感。

新生儿科 杨钧成

新生儿科护士 篇6

【关键词】 学校;儿科护士;评判性思维

当今,儿科护理人员是儿科医疗保健队伍中的关键成员之一,在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护理计划者(Planner)、护理管理者(Manager)、健康教育者(Educator)、健康协调者(Coordinator)、护理研究者(Researcher)等。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和护理服务方式的变化,要求护理人员能快捷有效地运用护理知识技能,满足病人需要和为病人服务。这需要学校加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的培养,而评判性思维能力则是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的核心和关键,也是目前教育的关键目标和任务。而现实中,儿科护士离开学校进入工作岗位后,机械地执行医嘱,缺乏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为病人提供高效的报务。为此,本文以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针对如何培养儿科护士独立判断的思维能力进行常识性探析,进而培养高素质的儿科保健护理人才。

1 儿科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内涵

“评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在我国早期还是一个颇为陌生的词语。直到1997年,评判性思维引入了我国护理界。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其很多定义。Watson和Glaser(1964年)认为评判性思维是由质疑的态度,正确推理、概括的知识的技能; ternberg(1985年)认为评判性思维是人们用来解决问题、作出决定和学习新的概念的智力的过程; Halpern(1994年)认为评判性思维是促使人们有可能得到期望的结果的技能;Scheffer和Rubenfeld(2000年)认为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习惯;罗清旭(2001年)认为评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产生知识的过程,是自我调节性判断的一种个性品质,等等。在护理学中,评判性思维是以护理目标为导向,以护理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实践过程中作出合理的评估判断和自我反思推理过程。儿科护士评判性思维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认知技能(cognitive skills)和情感特质(affective dispositions)两个方面。

2 儿科护士评判性思维对护理专业的重要意义

评判性思维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与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的兴起密切相关。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人们在信息时代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有利于消除迷信和盲信,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要求人们不但有评判性精神,还要有进行评判所必备的心理技能。在医院护理发展早期,护士是一种不受人尊重的职业,传统观念认为护士从事的是遵照医嘱为病人提供生活护理的简单工作,而今天的护士逐渐承担着为病人提供护理和疾病预测、管理和健康指导等多重任务。护理的宗旨、服务的范围等都在不断地变化。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使护理护理服务方式更加多元化。这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敏锐地觉察到关键问题,有效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选择正确可行的处理措施。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为护士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专业方面的保证。因此,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培养儿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对策

3.1 儿科护士评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 在学校,对儿科护士进行判断性思维的培养时,可以采用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第一,直接讲解及练习的策略。如某一具争议性的报告或主张,交由学生进行交流和研讨。第二,营造评判气氛的方法。教师选定一个特别问题,要求學生进行讨论与综合意见的研讨活动。第三,设计会触发评判性思维的学习环境。教师设计好一项具开创性的活动,让得学生运用创新的办法来解决。除此之外,在培养学生判断性思维能力时,可以通过安排异质成员的合作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组合在同一个小组中,要他们共同完成一件实验设计工作。在执行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整体尺度,而不是在吹毛求疵,这样才能够使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到训练而增强。

3.2 促进儿科护士评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活动 在判断性思维能力培养时,只靠合适的教学策略是不够的,需要有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本文对此对几个教学方法进行简单介绍:Taba教学法是借助不同的情况,让学生参与收集资料,进行推理,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反思日记法是要求学生将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以日记方式记录下来。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进行判断,促进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访谈法是让学生在访谈中,观察、搜集被访问者的资料,去发现被访问者的健康问题,挖掘出产生其问题的根源;以质疑为基础的学习法是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目标选好病例进行讨论,让学生始终围绕病例来思考,启发学生对病例进行评判性思考并提出问题。学生分头查找资料进行讨论,形成对病例的完整护理计划,在形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3.3 促进儿科护士评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技巧 教师的教学技巧是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给予学生充分讨论的空间,另一方面又要掌控活动流程,以免流于散漫或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安排“合作学习”的环境,营造安全、自由而热烈的讨论气氛,忍受分歧及耐心等待,有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增进。

除此之外,教师作为儿科护士的榜样。教师在教学中,说话要有系统且合乎逻辑,应以理性及科学的态度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意见,有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发言。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引导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武宏志.论评判性思维[J].广州大学学报.2004.3(11):10-16.

[2]陈保红,姜安丽,李树贞.在高等护理教学中培养评判性思维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1.

儿科护士面临的压力及对策 篇7

关键词:儿科护士,压力,对策

追求心理健康, 改善护理服务, 是护患双方的良好愿望。随着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不断发展, 工作压力日益成为关注的研究领域。工作压力是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知觉所致[1]。国外对职业压力的研究证明, 职业压力中护士压力最大。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 工作疲惫症候群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可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国内有调查研究表明, 儿科护士的工作疲惫感总分较高, 面对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现行复杂的医疗环境, 带给护士的心理压力和困惑也越来越多, 在综合医院的儿科护士面临的纠纷和困惑更为强烈。因此, 重视护士心理健康, 缓解护士心理压力, 提供心理支持, 应引起广泛的关注。

1 压力源分析

1.1 职业特点

在日常工作中, 护士超负荷的工作量, 频繁的倒班, 持续紧张的情绪刺激, 以及经常面对身心失衡、求医心切的患儿家属的某些冲动性言行等是儿科护士的职业特点。此特点可加重护士的工作压力感, 增加其心理压力, 严重者可发生精力耗竭综合征或慢性疲劳综合征[2]。

1.2 社会因素带来的心理压力

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使绝大多数夫妇只生养一个孩子, 这样的家庭结构已呈现“四二一”趋势, 即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整天围着一个孩子转, 对孩子的关注可谓是谨小慎微, 甚至是溺爱有加, 孩子成为家庭的重心, 一个孩子生病, 全家倾巢出动, 面对孩子扎针、采血, 全家人如临大敌, 个个惶恐不安, 有的家长忽略了护士的感受, 不顾及护士的自尊, 不切实际张口便道:你一针能扎好吗?你可千万别给扎第二针!有的家长则毫不留情地说:不要你打, 去叫某护士来!这种强制性的命令口吻, 严重挫伤了护士的自尊;有的家长则和孩子同时哭了起来, 造成更为紧张、尴尬的局面, 无疑加重了护士的紧张情绪。如果操作一旦失败, 甚至会遭到不文明的谩骂和羞辱, 常常带给护士更为严重的心灵伤害, 在这种高压的处境中, 护士很难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1.3 工作环境氛围特殊

据临床观察, 护士心态越是过分紧张、压抑, 产生失误和差错的几率就越高。在儿科, 婴幼儿的各项操作难度及风险都明显高于成人, 因此操作中产生失败和失误在所难免。就儿科现状而言, 由于治疗护理是开放式运作, 护士的所有操作都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 巨大的心理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儿科等一些高风险科室的专科护士, 需要得到更多支持、理解和信任, 才能更好地发挥技术水平, 提高专业技能。

1.4 多元化角色的转换

儿童患病后共同的心理特征是惶恐不安, 这时的护士是为患儿直接提供护理的;患儿因缺乏表达能力, 生理、心理上的不适常以哭闹表达, 这时急需护士提供心理护理角色;患儿有的尚未具备自我控制能力, 经常尿床, 病房乱扔物品。对此, 护士需及时更换尿湿的被褥, 并帮助患儿整理好物品, 这时护士是管理者的角色;患儿住院后, 环境陌生, 家长亦缺乏有关疾病知识, 这时护士承担了家长及教师的角色;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士与家长的关系几乎取代了护患关系, 在尊重患儿家长、满足患儿要求的同时, 护士又承担着合作与协调者的角色, 每一种角色的承担都会增加护士的生理和心理压力[3]。

1.5 医疗护理意外带来的压力

输液反应、变态反应、静脉炎都是静脉输液中不可预见的并发症, 即使护士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 但输液的诸多环节以及患儿的个体差异仍然无法规避上述风险。然而, 一旦意外发生, 家长往往会表现过激的行为, 干扰病区的诊疗秩序。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客观现象, 在病区中或大吵大闹, 或出手伤人, 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也给护士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工作中总是提心吊胆, 唯恐不慎。

1.6 护士内心期望值与现实的反差

护士期望自己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的“白衣天使”, 于是工作勤奋、努力, 然而无论如何尽力, 总有家长认为护士对自己孩子的关爱不够。另外, 护士在医院中地位较低;护士的付出得不到充分肯定和补偿;自身发展机会少;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独尊医疗, 这些都使儿科护士心理失衡, 产生自卑、失望, 于是出现了护士自我价值低估, 这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1.7 面临新的挑战

现代护理观和护理模式的引入, 提高了护理质量, 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发展。另外,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尖端科学层出不穷, 医疗技术突飞猛进, 医疗仪器更新换代, 增加了对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这些均迫使护士在完成高强度的工作之余, 必须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 不断采集新信息, 了解国内外儿科护理发展的新动向, 这给工作繁忙的儿科护士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2 应对措施

2.1 帮助护士减轻或消除压力

有护理专家认为, 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对提高一个专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自尊心以及专业自豪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管理者可应用激励机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如适当地增加护士参观学习和交流机会, 改善护士工资收入及福利待遇, 增加护理人员编制, 减轻护士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加强对护士工作的宣传, 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和认同护士的工作, 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重视护士劳动价值。

2.2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儿科护士, 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素质、娴熟的业务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身体素质以及强烈的责任感。熟练掌握儿童静脉穿刺技术, 潜心研究婴幼儿及肥胖、脱水、危重患儿血管的特点, 反复体会, 留心观察, 树立专业自信心, 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 加强对儿童心理学及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的学习, 满足患儿及社会的需要。

2.3 宽容理解, 以诚相待

面对疾病和经济的双重压力, 患儿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更为脆弱。因此, 护士应该换位思考, 主动关心患儿的病痛, 理解家长的苦衷, 工作中多沟通、勤交流, 尽可能提供最佳的服务, 满足病人的需求。如果操作不尽如人意时, 要主动道歉, 取得谅解, 多数家长在真诚和善意的沟通中一般能够理解医护人员, 积极配合治疗。

2.4 自我调整, 放松心情

当心情不佳、闷闷不乐时, 要学会倾诉, 学会放松。如向家人、亲朋好友倾诉, 来释放消极情绪, 升华积极情感。

总之, 在快节奏、多元化的今天, 随着人们对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 对生存质量的日趋关注以及维权意识地不断强化, 医护人员面临的压力和风险也在不断翻新、与日俱增。医护人员必须学会顺应形势, 自我调适, 缓解精神压力, 同时加强对社会、人文、法律等学科的学习, 提高应变能力和沟通技巧, 在困惑时能以宽容为怀, 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能用法律维护尊严。

参考文献

[1]李小妹, 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1) :645.

[2]杨鸿芳.护理人员不良心理状态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J].河北护理杂志, 2002, 7 (1) :30.

实习护士儿科护理职业素养培养 篇8

1 沟通是儿科护理的中心环节

由于儿科顶岗实习护士的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儿科临床护理经验很少, 而书本上的知识又很难一下子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技能。因此, 患儿家长不会轻易让实习护士给患儿进行静脉穿刺采血和输液, 即使实习护生能够一次注射或穿刺成功, 他们也心存芥蒂, 这常使实习护士尴尬不已、无所适从。这就是对护理技能和护理质量的信任问题, 要解决该问题, 首先要使护生养成善于沟通的能力。

1.1 用爱心接纳患儿, 用真心爱抚患儿

要展开一项完整的儿科护理工作, 带教教师首先要指导实习护士保持端庄的仪表、稳重的举止, 用爱心接纳患儿, 用真心爱抚患儿。具体做法: (1) 笑脸相迎, 笑语相随, 态度和蔼可亲, 言语、表情亲切; (2) 采取牵手、搂抱、抚摸等爱抚动作感染患儿; (3) 适时夸奖患儿漂亮可爱、聪明听话, 用小玩具、小礼物 (如糖块、小别针) 和患儿交流, 尽量创设沟通情境; (4) 像母亲一样关心体贴、呵护患儿。这些做法可使患儿及其家长对实习护士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这一沟通环节如果运行得当, 患儿及其家长就会主动找这位护士 (即使是实习护士) 注射、穿刺,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灵活运用语言或非言语沟通技巧

重视语言对患儿的影响, 耐心听取患儿的倾诉, 询问开放性问题, 用应答及姿态表示关注, 理解性地对患儿的话做出反应和适时应用沉默的技巧是与患儿沟通的语言或非语言技巧。

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 带教教师要严格要求实习护士灵活运用沟通技巧, 耐心说服和鼓励患儿, 尽可能地创建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空间, 更好地鼓励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 勇敢地、主动地接受治疗, 藉以提升护理技术操作水准。如需要向患儿解释病情时, 也要用患儿熟悉的语言简要介绍, 避免应用令患儿恐惧的词语, 如开刀、切除、打针、穿刺等。

非语言沟通技巧是儿科护士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也是做好患儿护理的重要基础。通过灵活运用表情、姿势、声调、语速、眼神以及暗示等非言语沟通技巧, 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恐惧心理, 有利于消除患儿紧张和焦虑不安的情绪。带教教师在培养实习护士的非语言沟通技巧时, 应放手让实习护士磨练非语言沟通技巧, 并当做一项基本功进行训练。

2 情感护理是儿科护理的必要环节

2.1 微笑服务

整体化儿科护理要求实习护士微笑服务, 这也是情感护理的重要内容。在儿科顶岗实习中, 带教教师应告知实习护士微笑服务, 可适时缓解患儿及其家长的不友好情绪。儿科护士身着粉色隔离衣, 是微笑服务的象征, 增加了亲和力。某些患儿家长见孩子病情没有好转, 会对实习护士横加指责, 实习护士要理解对方, 以微笑服务, 笑语相随, 耐心解释, 将心比心, 就会适时化解他们的不满情绪。对于患儿家长提出的某些质疑, 诸如检查、费用、用药等, 带教教师要亲自带教实习护士, 让其感受微笑服务的魅力, 在微笑服务中让患儿家长明晰账目、费用和每日清单, 使医护收费更透明化, 以减少不必要的医患、护患纠纷。在出现小失误的时候, 面对患儿及其家长的责难, 实习护士要正视错误, 勇于承担, 诚恳道歉, 尽量求得他们的谅解。做到微笑服务, 诚信微笑, 用心服务每一位患儿, 以增强护士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有利于整体化护理的顺利实施。

2.2 帮助患儿宣泄不良情绪

患儿住院期间, 极易产生明显的不良情绪反应, 如发脾气、烦躁、哭闹、摔东西等, 甚至拒绝护士的护理操作, 对实习护士更是如此。因此, 实习护士应在带教教师的指教下, 坚持情感服务信念, 宽容和理解患儿, 给予其安慰、鼓励, 让患儿有机会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这样既可减轻患儿惯常的心理恐惧, 又可避免对其造成新的心理负担。

3 高质量的护理操作是儿科护理的关键环节

熟练的注射、穿刺技术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 也是构建和谐医护关系的重要前提。某些患儿及其家长对注射、穿刺技术要求比较高, 甚至苛刻, 这就使得实习护士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 护理操作技能必须达到应有的程度, 带教教师也要高质量、高标准地要求实习护士。从心理角度讲, 无论是对实习护士, 还是患儿及其家长, “一针见血”都极其重要, 倘若成功, 容易赢得患儿及其家长的信赖。技术高超的儿科带教教师应严格带教实习护士, 要求他们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作为实习护士, 要多看, 多摸索, 多练, 使自己的注射技术娴熟, 做到心中有数, 一针见血。

提高儿科静脉穿刺质量, 在于做好以下技术环节: (1) 优选穿刺部位。新生儿静脉注射多在头部, 所以最好在第一次注射前征得患儿家长的同意, 由有经验的带教教师指教实习护士细心剃去患儿的头发, 以便穿刺。 (2) 优选留针方式。穿刺时尽量采用静脉留置针, 以减少患儿的痛苦。 (3) 穿刺人选。对于长期注射、穿刺难度较大的患儿, 护士长应派穿刺成功率高的护士 (护师) 进行静脉穿刺, 让实习护士现场观摩。 (4) 注意药物配伍。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剂量的大小。 (5) 责任承担。如果穿刺失败, 患儿及其家长不满时, 护士不能推脱责任, 要说对不起, 请求原谅, 并让有经验的护士重新穿刺, 实习护士现场观摩。

实习护士高质量的护理操作技能, 是其胜任儿科护理工作的关键。带教教师要明确带教责任, 勤于示范和指导实习护士的技能操作, 使顶岗实习落到实处;实习护士要严于律己, 耐心求教, 苦练基本功。

4 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是儿科护理的强化环节

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时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起来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中, 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患者轻松愉快、主动地接受治疗, 并主动与医护人员配合。患儿生病、住院和治疗, 牵动着家长的态度、举止, 有些家长甚至表现出某些不理智和不文明的行为。这就对儿科护士, 尤其是顶岗实习护士, 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带教教师应适时培养实习护士对护患关系的处理能力, 更好地应对患儿家长的各种举止行为, 努力改善护患关系。

带教教师利用自己的亲身体验, 对实习护士传教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经验,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 换位思考, 急患儿所急。设想当患儿家长拿着住院证急急忙忙进入病房时, 他们希望的是孩子的疾病能够及时医治和护理, 其心情自然可以理解。面对此景, 责任护士要换位思考, 急患儿所急, 热情接待患儿及其家长, 先了解病情, 并尽快通知医生。 (2) 及时告知患儿家长住院须知, 患儿一经入院, 应立即告知患儿家长住院须知, 做好入院宣教工作, 告知洗刷间、开水房和厕所具体位置, 让其明确探视要求和一般治疗、护理常规, 并注意病房卫生。 (3) 及时与患儿家长沟通, 一方面能够增进了解, 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另一方面也可及时获得患儿疾病变化的信息, 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4) 及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工作也是搞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

5 心理护理是儿科护理的和谐环节

5.1 心理护理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支持

带教教师要亲身指导实习护士做好心理护理中的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支持。 (1) 观察、理解患儿家长的心理反应。患儿家长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着患儿的情绪, 做好心理护理中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支持尤为重要。为了减少住院患儿的心理伤害, 可以采取家长陪护措施[1]。 (2) 让患儿家长享有知情权。 (3) 理解患儿家长的心理波动。 (4) 鼓励患儿家长主动与护理人员沟通。

5.2 患儿的心理护理之管见[2]

(1) 用爱抚动作和良性环境感染患儿; (2) 用笑脸和医学情感呵护患儿; (3) 灵活运用语言和非言语沟通技巧; (4) 帮助患儿宣泄不良情绪; (5) 重视患儿病情明显变化时的心理护理。

5.3 患儿整体心理护理要因患儿、家长而宜

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在儿科护理工作中, 带教教师要指导实习护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因患儿、家长而宜, 分别对待, 全面考虑患儿的病种、年龄、病情、住院时间、治疗药物和护理措施, 对不同心理反应的住院患儿, 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严谨.住院学龄期儿童的医疗恐惧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0) :584-586.

新生儿科护士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11年7月开始推行医护一体责任制护理,按照新生患儿入院先后顺序,选取实施医护一体责任制护理前6个月,即2011年1月~6月入院的10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选取实施医护一体责任制护理后6个月,即2011年7月~12月入院的10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经分析,两组患儿在出生天数、体质量、病情和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 对照组:

实施传统责任制护理模式[5]。护理对象:选取我科2011年1月~6月入院的100名患儿。将护理人员随机分组,医疗组与护理组无固定的搭配(即护理人员分组时不考虑医师分管患儿的情况),100名患儿中每位患儿都有责任护士分管,每组护理人员护理相对固定的一组患儿,每组均采用传统轮班方式护理。

1.1.2 观察组:

实施医护一体责任制护理模式。护理对象:选取我科2011年7月-12月入院的100名患儿。新生儿科室共有20名护士(1名护士长),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6名,护士10名。根据职称、学历、业务能力、临床经验等条件将全体护士按照资质均衡和双向选择的原则分为3个护理组(护士长除外),并分别与3个医疗小组组成对应的医护一体责任护理小组。每组至少有主管护师1名,任命最高级别护士为组长,组员4名,每组内所有护士均担任责任护士。护士值班采取“三班轮流值班制”[6],根据病房患者的需求及护士实际需求弹性安排排班模式及护理工作,调班由护士长负责。同组内医疗组的主管医师与护理组的责任护士要保持沟通、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所分管组患儿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各级责任护士需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从患儿入院之时起,向患儿及家属提供全程连续的医疗照护,配合主管医师完成各项检查并评估检查结果,治疗结束前详细评估病情并反复确认,出院前嘱咐患儿家属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

1.2 评价指标[7]: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情准确率、护理措施落实率、护理记录准确率以及患儿家长对护士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和评估,并进行对比和分析。(1)护理评估准确率:护士评估记录阳性症状和体征与病情、医师记录符合为5分,基本符合3分,不符合或漏评漏记0分,护理评估准确率=(5分×100例符合项目之和+3分×100例基本符合项目之和)/100例所有项目总满分×100%。(2)护理措施落实率:计划措施全部落实为5分,落实80%评3分,落实<80%评0分。护理措施落实率=(5分×100例患者全部落实项目之和+80%×3分×100例患者落实项目之和)/100例患者所有项目总满分×100%。(3)护理记录准确率:护理记录每份病历满分100分,若有1处不合格,记-2分。护理记录准确率=100份病历累计得分/100份病历总满分×100%。(4)患儿家长对护士护理满意度: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就两组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包括入院接诊、护士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康复指导、提供生活照顾等20个项目进行评分,设立三个满意度分数:5分(满意)、3分(比较满意)、0分(不满意),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5分×100例满意累计条目数之和+3分×100例比较满意累计条目数之和)/100例总满分×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医护一体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护士对病情评价准确率比实施前明显提高,护理工作落实率、护理记录准确率明显升高,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护理能力比较结果为:观察组(100例):病情评价准确率98.8%,护理工作落实率98.6%,护理记录准确率98.7%,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99.5%;对照组(100例):病情评价准确率91.2%,护理工作落实率90.8%,护理记录准确率91.7%,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92.8%。

3 讨论

新生儿期是儿童脱离母胎到独立生存的重要转折时期[8],容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因而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由于患儿病情变化快,给护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9]。

医护一体责任制医疗服务的开展是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体现[10]。科室在实施医护一体责任制护理模式前,护理小组虽然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但医疗组与护理组并没有固定的搭配。每位患者虽每天都有责任护士分管,但护理工作没有做到连续、全面,导致科室住院处时常出现主治医师找不到患儿的管床护士的情况,以及由于频繁倒班出现护士对患儿病情掌握断层情况,从而使得整体的护理质量及患儿家长对护士护理满意度指标达不到理想目标。自2011年7月实施医护一体责任制医疗服务后,观察组护士对新生儿病情评价更准确,对护理工作落实更完善,护理记录更准确,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也有明显的提高,表明医护一体责任制促进了医护协作,促进了护士实施整体护理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护士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护士沟通指导能力的提高,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效果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员娥,李艳,厉小小.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73-1074.

[2]Tsumoto S,Hiarno S,Lwata H.Data-Oriented Maintenance of Schedule Management of Nursing Care[J].Serviceol Ser,2014,4(19):167-177.

[3]李观芝.新生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细则在轮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08-109.

[4]李淑霞,刘月梅.当代儿科护士素质要求探讨.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07,4(4):37.

[5]陈燕妃.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外科的实践与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785-786.

[6]石英,杨辉,展淑敏,等.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实践及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22-25.

[7]张华玲,范植蓉,丁永艳.医护一体责任制医疗服务对新生儿科护士临床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4,21(5):22-24.

[8]裴小瑜.新生儿科护士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J].吉林医学,2014,35(15):3405.

[9]林春苑.新生儿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J].中国社区医师,2010,31(1):243.

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与健康维护 篇10

1 影响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压力因素

1.1 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儿科病种多, 病情变化快;患儿自主语言能力差, 交流困难;家长缺乏疾病及护理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

1.2 社会因素的压力

1.2.1 家庭结构的特殊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都属于典型的421家庭结构 (即4个老人, 2个大人, 1个小孩) , 1个孩子生病, 多个大人各抒己见, 护士既要顾全大局, 又要当好协调者, 不仅增加了工作量, 也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2.2 家长对儿科护士的期望值增高

高水准的技术要求是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面对各项护理操作, 患儿恐惧、家长紧张, 要求一针见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操作一旦失败, 轻则抱怨不断, 要求换人, 重则恶语相加, 甚至殴打护士, 常常给护士带来身心创伤。

1.2.3 家长知识缺乏

家长来自社会各阶层, 文化修养和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对医院的规定、工作程序不理解、不配合, 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对治疗护理工作的认知不一。到医院后迫切希望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和缓解, 治疗护理即时见效, 否则就会质疑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技术水平, 给护士造成负面的心理负担, 久积成疾。

1.3 专科技能高要求的压力

儿科护士多为年轻护士, 资历浅、工作经验不足, 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不熟练, 精神紧张时往往影响操作的正常发挥而产生焦虑、内疚等心理。缺乏自信心影响了儿科护士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从而产生自卑感的心理压力[2]。

1.4 繁重的工作量

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和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 护士的工作量与日俱增。而儿科护士相对成人科室的护士付出的劳动常常要高出几倍。小儿发病急、变化快、病程短、周转快, 加上护理人员编制不足, 频繁轮班, 三班倒生活无规律, 使人体生物钟紊乱, 影响了家庭和社交生活。除此之外, 资深护士还承担着实习、进修、转科新进护士的带教任务, 而低年资护士又要面对院内的各项考试、考核、职称晋升等竞争压力。

1.5 投诉机制的影响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院实行零投诉管理机制。稍有不慎, 如家属对收费标准的不理解, 对坏境设施及护士的操作技术不满意, 甚至有人故意刁难, 认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而盲目投诉, 让护士有苦难言, 过度压抑的心情得不到释放, 不但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还挫败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1.6 个人价值观与社会地位不相符

儿科护士的工作繁琐辛苦, 责任心重, 风险大, 加之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 社会上仍有大部分人对护理工作存在误解和偏见, 护士自身的职业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且, 目前护士在医院中、社会上的地位低, 晋升和继续深造的机会少, 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低, 使护士在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长此以往, 导致护士自我评价降低, 产生失落感、挫败感, 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1]。

2 心理健康的维护

2.1 培养职业道德

通过岗前培训, 年长护士的言传身教,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深刻体会护理抢救工作的重要性, 激发主观能动性。多用换位思考的方法, 站在患儿家长的位置思考处理问题, 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2.2 加强医患沟通

认真学习沟通技巧, 合理使用沟通语言, 掌握适宜的沟通时间及恰当的方式。必须从入院开始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最大限度的满足患儿要求, 重视与患儿的肢体语言的交流, 如微笑、抚摸等, 可缩短与患儿的心理距离, 恰当的食物、玩具、鼓励和表扬对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很重要。护士要有换位思考和宽容的理念, 耐心解释, 取得家长对治疗护理工作的主动接受和配合, 这样才能更好的工作。

2.3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护士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技术水平。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 娴熟的技术, 工作才能得心应手。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 统筹安排作息时间, 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学会休闲、忍耐, 合理的情绪宣泄, 提高自身修养和心理承受力。

2.4 实行柔性管理

在管理工作中, 护士长应加强与护士的沟通和交流, 注意倾听护士的意见, 关心护士的学习和生活, 努力创造和谐, 美好的人际关系。充分肯定护士的工作成绩, 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实行弹性排班, 给每个护士最大的照顾, 使护士能更好地协调家庭、生活与工作的关系, 满足其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 解决护士的后顾之忧, 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3]。

2.5 良好的团队精神

采取分工合作的工作方式, 在管好自己病人的前提下, 互相帮助, 共同完成本班所有的护理工作, 这样不但不存在分工不均, 反而会形成一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工作氛围, 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

2.6 稳定儿科护理队伍

医院应尽可能保持儿科护士队伍的稳定性, 加大对儿科护士教育的投入, 使其知识理论推陈出新, 操作技能精益求精。适当提高工资及福利待遇, 精神上多给予鼓励和肯定, 增强护士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减少护士的调科率和离职率。

综上所述,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决定了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很大。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减轻压力,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理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激励机制, 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使护理人员善于应用各种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 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玉琳.ICU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6) :801-802.

[2]何丽英.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1) :48-49.

新生儿科护士 篇11

关键词护理人文关怀心理支持

临床资料

在住院患儿家长中500人,其中男230人,女270人;高中以上有190人,初中文化程度220人,小学以及文盲有90人,根据不同性别以及文化程度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有效沟通。

实施的前提: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引导护理人员更新服务理念,重视患儿和家长需求的满足,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强调个性化护理,强调对其的重视,强调个性化服务,根据患者不同的习俗、爱好提供特需服务。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素质和人文科学的修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儿科护理人员应该热爱护理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提高各种穿刺成功率,掌握语言沟通技巧,体现对患儿的疾病和痛苦都予以照顾和尊重,营造善待生命、团结向上的氛围。创造温馨、快乐、自然、舒适的病房环境。走廊及房间墙壁上悬挂卡通图画,墙壁刷成粉红色,病房里用多彩的床单,娱乐室放置益智玩具,让孩子如同在家中一般,减轻患儿恐惧感。根据病房实际情况,满足家属,如饮食、休息、洗漱等生活需要,病房内配置微波炉、洗衣机、晾衣架、陪护休息室等。

方法

入院初期:①患儿和家长初次来到陌生的环境,护士应用热情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给予接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病房设施及使用方法,减少患儿及家长的陌生感。(鲥患儿实行专人护理。护理人员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精湛的护理技术救护患儿,是关爱生命的具体表现,同时取得家长及患儿的信任。③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病情,帮助家长缓解因孩子患病带来的压力,让其对孩子状况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对孩子的健康充满信心,争取早日康复。并对关心的收费问题给予沟通,让其“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好的服务”。

住院期间:①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可通过恰当的语言对患儿由衷地赞赏,融洽气氛,拉近与家属的距离。②让家长意识到自己作为家长的重要性。家长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患儿的情绪,特别是年长儿,他们的反应往往受家长情绪波动的影响。指导家长情绪不要激动,特别是一些慢性病人,不可在孩子面前谈论病情,否则对患儿康复不利。③关心照颐孩子的同时也要关心家长。关心家长的睡眠、饮食,了解家长的心理活动。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生病备受关注,有些家长往往深深自责,护士应给予正确的引导,给予安慰,让家长接受事实,积极配合,争取孩子早日康复。④在决定孩子的护理方案中,让家长积极参与,让家长懂得遵医行为的重要性,指导家长要摒弃传统的陋习,宣扬科学养儿、育儿,教会家长如何正确、科学地照顾、喂养、护理孩子。如:指导家长如何正确使用尿布,如何合理地添加辅食等。⑤学会倾听。专心倾听家长的陈述,与家长讨论他所担心的及所关心的问题,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地解答,也可请大夫一起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出院时:①出院需用药的要向家长明确药物的应用剂量、方法、时间等。出院后需要家长亲自操作的应教会其熟练掌握,并留下科室电话,以便随时咨询。②对患儿的饮食、活动、休息等做出具体指导,不可太笼统,强调休息的重要性,告之家长休息也是某些疾病的治疗手段。③告之家长复诊的事宜,并做好随访工作。

讨论

浅析新生儿护士的沟通技巧 篇12

1 与患儿的沟通

新生儿尚未有语言沟通的能力, 但有一定的视觉、嗅觉、听觉。由于不适应宫外的环境, 常表现出不安、啼哭等消极情绪, 而哺乳、抚摸、抱、摇等则可使其情绪愉快。新生儿科护士要将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结合起来, 护理操作前中后都要与患儿有沟通, 语言和动作轻柔, 尽量集中进行。在实行基础护理时要注重眼神的交流, 避免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动作粗暴、语气恶劣等, 从而提高患儿的愉悦程度。

2 与家长的沟通

由于新生儿科为无陪病房, 每周有固定的探视时间。在与家长沟通时, 注意侧重新入院时的急、焦虑, 及时评估是否有分离性焦虑等不良情绪, 及时将评估结果告知床位医生, 便于降低矛盾。探视时, 选择患儿细节方面的进展与家长沟通, 以满足家长的失落情绪, 同时也让家长对护理工作放心。对于家长提出的问题, 应正面积极回答, 避免引发护患矛盾。

3 与医生之间的沟通

及时将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观察到症状与医生沟通, 寻找共同解决的途径, 特别是在工作忙碌或紧急抢救的时候, 要注重救治措施的沟通, 确保医生开启医嘱的准确性, 提高医疗安全, 避免医护矛盾的发生。

4 体会

上一篇:新型生育文化下一篇:思维和实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