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新生儿

2024-10-19

非新生儿(精选8篇)

非新生儿 篇1

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据国内文献报告, 发生呕吐者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10%左右[1]。新生儿吞入羊水过多或被胎粪污染的羊水, 含较多血水, 都可刺激胃黏膜引起呕吐, 呕吐物呛入气道而引起窒息和 (或) 吸入性肺炎, 也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较长时间呕吐还可致营养不良。洗胃是常用的护理干预措施, 对新生儿呕吐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 可减少新生儿并发症, 及早发现消化道畸形, 及时诊断和处理各种原发病, 促进新生儿消化系统功能恢复[2]。我科洗胃时配合非营养吸吮, 插管成功率高, 患儿易于配合, 提高了洗胃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需进行洗胃的新生儿呕吐患儿76例, 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呕吐的诊断标准, 排除新生儿胃肠道闭锁或畸形、颅内出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 实验组患儿平均日龄为33.6h, 其中男24例, 女14例;平均体质量3.13kg;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1例, 剖宫产17例。对照组患儿平均日龄为25.7h, 其中男24例, 女14例;平均体质量3.17kg;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9例, 剖宫产19例。两组患儿在日龄、性别、体质量、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材料

采用南通市奥华医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8号一次性硅胶胃管, 长41cm, 该胃管顶端为盲端, 有3个侧孔, 顶端距第l个侧孔0.3cm, 距第2个侧孔1.8cm, 距第3个侧孔3.6cm, 一次性10mL注射器1付 (去掉针头) , 弯盘, 一次性治疗碗, 灭菌手套l付。实验组另备婴儿安慰奶嘴1个, 洗胃液均采用1%的碳酸氢钠溶液50mL[3], 温度36℃~37℃[4]。并备婴幼儿听诊器、新生儿复苏囊、氧气、吸引等抢救装置。

1.3 方法

两组患儿均由新生儿科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师操作, 遵医嘱洗胃。新生儿平卧于治疗台上, 取左侧卧位, 头颈部稍抬高, 戴无菌一次性手套, 两组均取新生儿前额正中发际至脐部的长度为胃管插入深度[5,6], 用洗胃液润滑胃管前端后, 采取经鼻腔插胃管洗胃, 在清洁患儿鼻腔之后操作者轻轻将胃管插入所需长度, 自胃管内抽出内容物或用注射器将5mL空气注入胃中, 在上腹部听诊有气过水声, 确认胃管已置入胃内后, 再行洗胃操作。用10mL注射器抽尽胃内容物, 然后每次注入10mL, 等量回抽, 反复抽洗3次~5次, 至洗胃液清澈为止。洗胃后取右侧卧位[7], 均禁食4h。实验组在插胃管时, 洗胃后2h口腔内放入消毒好的安慰奶嘴辅以非营养吸吮。

1.4 评价指标

1.4.1 插胃管成功

以1次即能插入胃腔并抽出胃液者为插胃管成功;若胃管未能插入而盘留于口腔内或者因患儿呕吐致胃管滑出需2次插胃管者为不成功。

1.4.2患儿合作性

插管时新生儿发生恶心、喷嚏、呕吐、哭闹至胃管滑出为合作性差, 反之未发生以上情况者为合作性好。

1.4.3 洗胃效果

若插胃管洗胃后患儿无呕吐、恶心等症状, 而食欲增加者即为插胃管洗胃效果好;若插胃管洗胃后有呕吐、恶心等症状且食欲变差者为插胃管洗胃效果不佳。

1.4.4洗胃时间

从插胃管开始至洗胃结束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新生儿洗胃在新生儿科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操作, 要求护理人员有娴熟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 如何通过正确的洗胃、发挥最佳洗胃效果并能减少患儿的痛苦和不适显得至关重要。有关文献发现, 针对新生儿洗胃的报道仅限于新生儿胃管的插入深度、经口插管与经鼻插管的比较、洗胃液的选择、洗胃时体位的研究, 而对洗胃时配合非营养吸吮能否影响洗胃效果却少有系统的报道, 故开展此项研究很有必要。

不能接受经口喂养的早产儿, 在采用胃管喂养时, 给其吸吮安慰奶头, 即称非营养性吸吮 (NNS) , 研究发现NNS有助于营养性吸吮行为的发育, 促进对肠道喂养的耐受性及体重增长, 减少操作时的应激, 缩短住院时间[8]。我科采用洗胃配合非营养性吸吮, 在插管过程中, 借助患儿吸吮奶嘴, 做吞咽动作时, 迅速将胃管通过咽喉部, 明显提高了插管一次成功率, 新生儿哭闹减少, 合作性好, 表明非营养性吸吮有明显的镇静效果。它通过刺激口腔触觉感受器, 促进5-羟色胺释放提高痛觉阈值, 而产生镇痛镇静[9]。同时, 吸吮动作也能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 使新生儿保持较好的安静状态, 提高了洗胃效果, 缩短了洗胃时间。洗胃后常规禁食4h, 胃肠功能处于休息疲软状态, 这对于刚出生的新生儿来说, 一方面缺乏了应有的锻炼;另一方面患儿由于缺乏口腔安慰而烦躁、哭闹, 易吸进更多空气引起腹胀, 加重胃肠负担, 反而易引起呕吐。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既可以加快吸吮反射的成熟, 提高吸吮、吞咽功能协调性, 使新生儿尽快建立经口喂养。也可通过刺激口腔内的感觉神经纤维, 兴奋迷走神经, 从而使胰岛素、胃泌素和胃动素分泌增加, 生长抑素分泌减少。胃泌素和胃动素可刺激胃肠蠕动增强, 加速胃肠排空, 促进胃肠黏膜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成熟, 并能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和胰酶等消化酶分泌, 有助于减少对胃肠营养的不耐受;胰岛素分泌可促进营养的储存, 在不增加能量的条件下, 加速生长;生长抑素的减少可减少其对胃肠激素的抑制作用, 加速胃排空[10]。洗胃时配合非营养性吸吮, 操作简单易行, 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 等.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49.

[2]滕高青.循证护理在新生儿洗胃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 2012, (10) :219-221.

[3]易玉娟, 陈赤霞, 陈思婷.不同浓度碳酸氢钠液洗胃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影响[J].现代医院, 2009, 9 (8) :58-59.

[4]李日清.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 2009, 20 (12) :154-155.

[5]曾新华, 欧阳燕.提高新生儿洗胃成功率的方法探讨[J].当代护士, 2012, 9 (9) :82-83.

[6]李日清.胃管置管长度对新生儿洗胃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23) :2189-2190.

[7]王秀伟.足月新生儿+洗胃方法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 (26) :239.

[8]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 等.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68.

[9]汪万华.非营养性吸吮缓解新生儿静脉穿刺时疼痛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 2012, 11 (3) :74-75.

[10]林名勤, 江少虎, 邓见玲, 等.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血清胰岛素和胃泌素的影响[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6, 21 (2) :86-88.

非新生儿 篇2

[摘 要] 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免费师范新生与非免费师范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对比。结果表明:(1)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的SCL-90各因子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对于免费师范生而言,女生的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女生仅在恐怖得分上高于男生;(3)贫困类型维度,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因子上,非贫困的免费师范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的非免费师范生,贫困的非免费师范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的非免费师范生;(4)免费师范生不同专业SCL-90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而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文科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理科学生。结论:免费师范生中的非贫困生心理状况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关键词] 免费师范生;非免费师范生;SCL-90 心理健康;贫困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35-03

2007年初,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1]。此后,免费师范生教育首先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进行试点,随后陆续在一些地方性师范院校实施。近年,有学者开始在政策、职业认同、主观幸福感等层面对免费师范生进行相关研究,但很少有直接对免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探讨,且将其与非免费师范生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以四川师范大学师范生为例,旨在探讨免费师范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将其与非免费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比,为有针对性地培养免费师范生提供参考。

一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从四川师范大学抽取师范生新生1510名,男生393名,女生1117名。其中,免费师范新生711人,非免费师范新生799人;贫困生763人,非贫困生747人。

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十个因子,该量表整体α系数0.93,其余各维度α系数均高于0.85。测试时间为2014年10月13~24日。

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二 结果

1 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心理问题检出率

由于SCL-90症状量表是以因子分高于2分来说明被试可能存在轻度心理异常,本研究将此作为心理问题检出率的标准。研究发现,师范生SCL-90检出率排名前两位的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具体结果见表1)。

2 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及其比较

对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具体结果见表2。同时,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是否免费师范生在SCL-90各因子上差异均不显著。

3 不同类别免费师范新生与非免费师范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比

(1)不同性别免费与非免费师范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比。为反映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师范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差异,以性别(男生与女生)、师范生类型(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为自变量,SCL-90各因子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抑郁(F(1,1505)=3.80,P<0.05)、焦虑(P(1,1505)=5.37,P<0.05)、恐怖(F(1,1505)=15.51,P<0.001)两个因子中,性别类型主效应显著,均表现为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师范生类型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分别以免费师范生和非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性别为自变量,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发现,免费师范生在抑郁(t(男-女)=-2.25,P<0.05)、焦虑(t(男-女)=-2.41,P<0.05)、恐怖(t(男-女)=-3.98,P<0.001)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非免费师范生中,仅在恐怖因子(t(男-女)=-2.03,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

(2)不同贫困类型免费与非免费师范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比。同样,以贫困类型(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师范生类型为自变量,SCL-90各因子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强迫症状(F(1,1505)=8.48,P<0.01)、人际关系敏感

(P(1,1505)=9.88,P<0.01)、抑郁(F(1,1505)=8.24,P<0.01)、焦虑

(F(1,1505)=7.27,P<0.01)、敌对(F(1,1505)=4.67,P<0.05)、偏执(F(1,1505)=5.51,P<0.05)、精神病性(F(1,1505)=11.88,P<0.001)、其他因子(F(1,1505)=7.89,P<0.01)及总均分(P(1,1505)=9.96,P<0.01)上,贫困类型主效应显著,表现为贫困生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在强迫症状(P(1,1505)=3.94,P<0.05)、人际关系敏感(P(1,1505)=5.35,P<0.05)因子上,贫困类型与免费类型交互作用显著,在总均分

(F(1,1505)=3.51,P=0.06)上,贫困类型与免费类型交互作用边缘性显著。简单效应表明,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上,对于非贫困生而言,免费师范生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免费师范生;而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贫困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免费类型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分别以免费师范生和非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贫困类型为自变量,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发现,对于免费师范生而言,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SCL-90各因子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SCL-90各因子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贫困生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具体见表3。

(4) 不同专业类型免费与非免费师范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比。进一步以专业类型(文科生与理科生)、师范生类型为自变量,SCL-90各因子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躯体化(F(1,1505)=3.84,P<0.05)、恐怖(F(1,1505)=6.17,P<0.05)因子上,免费类型主效应显著,免费师范生得分显著高于非免费师范生;在躯体化(F(1,1505)=4.99,P<0.05)、抑郁(F(1,1505)= 6.04,P<0.05)、焦虑(F(1,1505)=13.38,P<0.001)、敌对(F(1,1505)= 5.26,P<0.05)、恐怖(F(1,1505)=9.35,P<0.01)因子及总均分(F(1,1505)=4.63,P<0.05)上,专业类型主效应显著,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其他因子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分别以免费师范生和非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专业类型为自变量,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发现,对于免费师范生而言,文科生与理科生在SCL-90各因子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非免费师范生在人际关系敏感(t(文-理)= 1.97,t<0.05)、抑郁(t(文-理)=2.43,P<0.05)、焦虑(t(文-理)=3.43,P<0.001)、敌对(t(文-理)=2.06,P<0.05)、恐怖(t(文-理)=2.49,P<0.05)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

三 分析与讨论

1 心理问题检出率分析

对于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来说,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以及抑郁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均排在前四名。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2]。由此可以看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均为师范生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2 不同性别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对于免费师范生而言,女生的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女生仅在恐怖得分上高于男生。由此也可以看出,女性免费师范生在入校时心理状态不及男生。

这可能与男女生各自的性别特征有关。男生可能更注重于立足当下,女生则考虑问题更细致、全面与长远,考虑到免费师范生这一身份对自己职业选择所带来的限制,心理压力较大,这些压力日益累积,容易形成抑郁、焦虑等情绪。在与免费师范生的访谈中,我们也证实了这一现象。

3 贫困与非贫困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对于非免费师范生来说,贫困生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这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有研究指出,与非贫困生SCL-90评分相比,贫困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是否贫困在SCL-90各因子上差异均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用,相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经济压力小,家庭贫困给心理造成的压力也相对较小。同时,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经济贫困的同学较多,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观念、经济价值观等较为接近,贫困所带来的心理冲击相对较小。

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因子上,非贫困的免费师范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的非免费师范生,贫困的非免费师范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的非免费师范生。由此可以看出,免费师范生中的非贫困生、非免费师范生中的贫困生需要引起关注。以往多关注贫困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而对于免费师范生这一特殊群体,非贫困生也需要引起关注。通过访谈,我们发现,他们选择免费师范生这一身份绝大部分并非自愿,这一原因会使其专业认同感偏低,内心易产生一定的冲突,易感受到职业选择的限制并产生自卑感。这一心态还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行为,从而强化强迫行为。

4 不同专业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对于非免费师范生而言,文科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理科学生。其原因可能是文科学生更感性,注重提升自身人际等方面能力,而理科学生更关注的是提升专业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外在的人际方面的压力可能更给文科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产生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

免费师范生不同专业SCL-90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免费师范生今后的工作为定向,专业对其影响并不显著。

虽然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的SCL-90各因子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性别、专业类型、贫困类型等方面均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尤其是在贫困类型上存在的差异需引起我们的注意,他们不但在经济层面上承受沉重的负担,而且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令人担忧。[4]从研究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免费师范生政策在减少贫困生经济压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免费师范生中的非贫困生心理状况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N].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7(02):158-173.

[2]罗香群.五年制师范生心理健康状况SCL-90调查分析[J].教育探究,2008(04):86-89.

[3]张颖.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03):32-34.

非新生儿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科住院79例非细菌性病原感染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男婴49例, 女30例。胎龄32~42周, 平均胎龄38周。

1.2 方法

住院第2天采集股静脉血, 病毒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 支原体、衣原体检测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当天或24 h内检出结果, 指导临床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 对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

2 结果

2.1 非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特点

新生儿非细菌性病原感染临床表现不一, 多数以呼吸道感染为首发症状, 以发热、咳嗽、口吐泡沫, 黄疸, 反应低下为主要临床表现, 部分患儿伴有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合并肝功能损伤15例, 心肌损伤10例, 颅内感染3例, 发育落后6例, 皮疹3例。早产儿22例。足月儿57例。

2.2 新生儿非细菌性病原感染月份分布情况见表1。

2.3 79例非细菌性病原感染新生儿病原学检出结果

共测得病原株88株, 见表2。

2.4 治疗效果

经针对性的抗支原体及抗病毒治疗, 加强护理, 保护主要受损器官功能, 部分患儿应用静脉免疫球蛋白。同时做好院内感染预防工作, 及时隔离治疗, 杜绝院内交叉感染及院内感染暴发的发生。减少了抗生素的用量, 降低了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为9.56 d, 放弃治疗1例, 无一例死亡。

3 讨论

新生儿感染可发生在出生前, 出生时或出生后。由于新生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特异免疫功能不成熟, 极易患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各地NICU的普遍成立,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细菌性感染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 新生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4,5]。目前院内感染监测普遍只做细菌培养, 对非细菌性病原的监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随着新的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 使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从临床诊断逐渐走向病原学诊断, 细菌感染得到了高度的重视, 抗生素不断开发和广泛应用。除少数耐药菌株外细菌性感染已被很好控制, 而非细菌性病原感染及混合感染诊断和治疗则上升为主要问题。

新生儿感染非细菌性病原, 常见于三个途径[6]: (1) 呼吸道传播。流感病毒, 柯萨奇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患儿往往有与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史, 早产儿相对于足月儿免疫功能更加低下, 早产儿易发。自表1可以看出1、10、11、12月份是新生儿非细菌性病原感染的高发期, 而这一时期也是儿童及成人流感的高发期, 所以新生儿入院病史详细询问非常必要, 特别是患儿父母近期身体状况。 (2) 宫内感染, 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突支原体、衣原体。 (3) 接触感染。新生儿非细菌性病原感染可发生于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产前、产时感染往往通过血行传播或羊水感染所致, 多与产科因素有关, 其临床表现与产后感染临床表现不同。

目前院内感染监测普遍只做细菌培养, 对非细菌性病原的监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临床实践中证明病毒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 支原体、衣原体检测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7]。需血清量少、快速、特异性高、敏感性强, 能早期检测病原Ig M抗体。有助于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 避免滥用抗生素, 缩短病程, 减少治疗综合费用。柯萨奇病毒多数暴发在夏秋季, 往往孕母有发热, 腹泻和白细胞升高, 直接传播给所生新生儿, 一般生后5 d内发病临床表现酷似新生儿败血症, 易并发脑炎, 心肌炎。肝炎, 和全身炎症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 病死率高, 血培阴性CRP不升高。对经呼吸道传播的病原一定要高度警惕, 做好隔离措施, 以免暴发。随着近几年NICU普遍成立, 国内大医院人员和病区空间普遍紧张, 新生儿室每张床位面积≥3m2, 床间距不少于90 cm, NICU每张床位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室的2倍。但目前国内普遍达不到要求。建议NICU建立隔离室的同时, 要新增新入院患者隔离缓冲室, 病因病原不明患儿一定不能轻易与其他患者混住, 要首先在缓冲室抢救观察, 待病因病原明确后再转出缓冲室。新入院患者要至少有72 h的隔离治疗期, 特别对于呼吸道感染患儿。

综上所述, 新生儿非细菌病原感染临床表现不一, 部分可经过呼吸道传播, 易造成院内感染暴发, 加强新生儿的非细菌病原感染的检测非常必要。非细菌性病原体在新生儿感染中占重要地位, 病原学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本院新生儿非细菌性病原感染现状, 了解非细菌性病原体的种类及感染特点。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科收治的79例感染非细菌性病原的新生儿, 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非细菌性病原感染以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乙肝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EB病毒、轮状病毒、HIV为常见病原体。临床表现不一。结论 新生儿非细菌病原感染比临床表现不一, 加强新生儿的非细菌病原感染的检测非常必要。非细菌性病原体在新生儿感染中占重要地位, 病原学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非细菌性病原,感染,院内感染,隔离,检测

参考文献

[1]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07-369.

[2]陈自励.高危新生儿的识别、监护和处理原则.新生儿急救学, 2008 (2) :58-87.

[3]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 2009:122-130

[4]袁艺, 卢竟, 曹力, 等.儿童肠道病毒呼吸道感染的RT2PCR检测及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4, 19 (1) :48-50.

[5]杨菊香, 邓宗华.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10) :573.

[6]王晓玲, 赵智勇, 葛昌玲, 等.新生儿宫内感染68例临床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8, 19 (4) :193.

非新生儿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一2011年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胎龄>35周,需要进行动、静脉穿刺采血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其中早产儿32例,足月新生儿68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出生时的胎龄、体重及出生时Apgar评分合并症方面基本接近,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干预组在新生儿采血时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即在穿刺采血时给新生儿口中放置安慰奶嘴无奶液及配方乳吸入),采血全过程保持安慰奶嘴在新生儿口中,采血工作全部由2名技术熟练的护士统一操作。动脉采血常用于血气分析,采血部位一般选用桡动脉,操作者左手握住新生儿手部,掌面向上,使腕掌部伸仰45°,右手食指在腕横纹中点距桡侧1/3处轻摸桡动脉搏动,常规皮肤消毒后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至头皮针内有回血,能抽取1~2 ml的血量表明采血成功。拔针后立即用无菌干棉球食指、中指及无名指平行压在采血部位血管上,其食指的压力垂直作用于血管上,压力适中,不要移位、揉搓和换手,按压时间充足。静脉采血常用于血常规、生化等检查,一般采用股静脉,新生儿均取仰卧位,脱去一侧裤腿,清洁会阴部及穿刺侧皮肤,用尿布盖住会阴部以免排尿污染穿刺点;垫高穿刺侧臀部,大腿呈外展位,膝关节屈曲成直角,助手固定新生儿,操作者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同时左手确定新生儿股动脉搏动点,沿股动脉内测0.5 cm处垂直刺入,进针深度视新生儿皮下脂肪厚度而定,感觉有阻力时停止进针,并缓慢向上提针,边提边抽至有回血时即停止提针并固定之,抽足所需血量后拔针。拔针后助手立即用无菌干棉球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平行压在采血管上,其食指的压力垂直作用于血管上,压力适中,不要移位、揉搓和换手,按压时间充足,并观察采血侧下肢的皮肤颜色,如有青紫、瘀斑,说明按压力度太大,影响血液循环,须注意。对照组采血方法、部位同上,未进行任何干预。

1.3 评估方法

采用美国国际圣路加医疗中心NICU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2]对新生儿采血后的状态、哭吵及行为进行评估。具体方法为:对新生儿的状态、哭吵及行为按照1~5级评分,其中新生儿状态方面表现为放松、熟睡和安静,哭吵方面表现为不哭,行为方面表现为自然体位、四肢放松时代表无痛,评1分;状态方面表现为清醒、烦躁、不满表情、眉头皱起和手足乱动,哭吵方面表现为呻吟,行为方面表现为不安静、心率呼吸改变时代表有些痛,不舒适,评3分;介于1分与3分之间时评2分;状态方面表现为背弓形、极度紧张、伴不满表情、肌肉紧张和皮肤苍白,哭吵方面表现为尖叫、流泪,行为方面表现为关节僵硬、运动失调时代表最痛,评5分;介于3分与5分之间时评4分。止血时间实验,针头离开皮肤至针眼不渗血为按压时间,为避免误差,评估计时由同一名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执行。动脉采血按压3 min,静脉采血按压2 min,针眼无渗血为有效;若规定时间后针眼有渗血为无效,需延长按压止血时间,拔针后15 min观察局部皮肤有瘀斑和皮下血肿为无效[3]。

1.4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状态、哭吵及行为方面评分情况

两组新生儿在状态、哭吵及行为方面的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新生儿在采血时其对疼痛的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见表2。

2.2 两组新生儿采血后止血效果

新生儿采血后止血有效率干预组为96%,对照组为76%,干预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非营养性吸吮是指婴儿口中仅放置安慰奶嘴以增加吸吮的动作并无母乳或配方乳吸入。有研究报道,非营养性吸吮通过刺激新生儿口腔触觉感受器提高其疼痛阈值,能直接或间接地调节伤害性感觉传导的5-羟色胺释放,从而产生镇痛效果[3]。研究还发现,当婴儿的吸吮频率达30次/min时,非营养性吸吮即可发挥止痛作用[4]。在新生儿有疼痛刺激时,采用非营养性吸吮可使患儿心率明显下降,氧分压明显升高。另有研究报道,蔗糖水、葡萄糖水及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以后者的镇痛效果最好且不会引起呛咳、窒息。非营养性吸吮还可以降低新生儿的生理反应与行为反应,减轻新生儿的激惹状态,同时使患儿处于安静状态。吸吮对新生儿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感受信息方式,能分散其注意力,可以显著减少疼痛。因此,在新生儿动、静脉穿刺采血时给予其非营养性吸吮,能够减轻对其疼痛刺激,减少哭闹而使其安静,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极大地减轻了疼痛对新生儿的损害。

新生儿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发育尚未完善,神经鞘没有完全形成,故常常出现兴奋泛化反应。在给新生儿采血时,由于穿刺刺激可引起其屈肌收缩运动,哭闹伴手足乱动,导致拔针后按压点易移位,针眼易渗血,需要增加按压时间,从而延长了针眼止血按压时间。若针眼有渗血,局部易出现皮肤瘀斑或皮下血肿,且新生儿血管脆性大,凝血因子较少,由于疼痛引起一系列机能反应,心率增快,血流加速等,更不利于止血,家属也不能更多的理解。非营养性吸吮可分散患儿注意力,使患儿由烦躁变得较安静,心率减慢,血流速度相对减慢,有利于止血,并缩短按压时间。本次试验中,对照组12例患者按压2~3min未止血,需延长按压时间3~15 min,并有3例出现皮肤瘀斑,其直径>1 cm;干预组2例患者按压2~3 min未止血,需延长按压时间3~15 min,1例皮肤瘀斑系采血后静脉输液引起新生儿再次哭闹所致。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繁忙、琐碎,所有治疗及生活护理均由护理人员来完成,采用非营养性吸吮使新生儿安静,减轻了新生儿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及采血后缩短按压时间,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护理人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更有效地完成护理工作。同时新生儿未出现皮下瘀斑及血肿,提高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减少了护患纠纷发生。

加强对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知识的认知水平,使护理人员改变传统漠视新生儿疼痛的观念,自觉地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尽量减少对新生儿造成疼痛的伤害。非营养性吸吮正是对新生儿采血造成医源性刺激疼痛的一种很好的干预措施,其操作简单,经济适用,且无任何副作用,非营养性吸吮同样适用于新生儿各种医源性疼痛的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陶莉,周伟,陈克正.新生儿疼痛[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7(2):123-125.

[2]倪家骧,樊碧发,薜富善.临床疼痛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35.

[3]李红.新概念护理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1-194.

[4]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6.

[5]石树中.新生儿护理学[M].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43.

非新生儿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产科2005年3月-2007年3月出生的新生儿1 356例, 其中96例新生儿出现非病理性呕吐, 本组排除病理因素所导致的呕吐, 如早产儿、窒息儿 (Apyar评分≤7分) 、畸形儿 (唇腭裂) 等。入选的均是正常的新生儿由于人为的因素所导致的呕吐。96例患儿中男65例, 女31例, 胎龄31~41周, 33例巨大儿 (体重4 000~4 350g) , 8例体重<2 500g, 55例体重2 500~3 950g, 剖宫产31例, 自然分娩61例, 产钳助产4例。

1.2 方法

专人设计表格, 发生呕吐时由当班护士负责填写新生儿呕吐的情况, 之后每天分别由上午、下午、中午、小夜、大夜5个班次的当班护士进行观察评估, 做好交接班记录, 护士长检查每天评估情况, 指导护理措施的落实, 直到呕吐痊愈, 表格内容包括: (1) 新生儿一般资料:如胎龄、性别、体重、Apyar评分、分娩方式、出生时间、喂奶情况; (2) 呕吐发生时间; (3) 呕吐物的质和量; (4) 呕吐原因; (5) 护理措施; (6) 好转时间; (7) 痊愈时间。

2 结果

2.1 96例新生儿非病理因素呕吐原因构成分布

担心新生儿饥饿增加喂养47例 (占49%) ;喂养方法不当32例 (占33%) ;啼哭原因判断不正确9例 (占9.4%) ;护士指导不及时6例 (占6.2%) ;其他原因2例 (占2%) 。由此可知, 引起非病理性呕吐因素中, 担心新生儿饥饿增加喂奶量为主要原因, 其次是喂养方法不当, 如未实行早吸吮、人工喂奶量多, 喂奶后未充分拍背。

2.2 新生儿非病理性因素呕吐发生的时间分布

出生第1天:生后0~8h 13例 (占13.5%) ;生后9~16h 42例 (占44%) ;生后17~24h 23例 (占24%) ;生后第2天12例 (占12.5%) ;生后第3天3例 (3.1%) ;生后第4天1例 (1%) ;生后第5天2例 (2.1%) 。由此可知, 非病理性呕吐发生的时间多集中在生后1d内, 尤其是生后16h内, 占57%。

3 讨论

3.1 新生儿非病理性呕吐因素分析

3.1.1 喂养过多:

新生儿是伴随着水、葡萄糖和脂肪储存而诞生的, 头几天少量初乳完全能满足需求[2]。陪护由于缺乏相应知识, 加之爱子心切, 恨不得让孩子一口吃个胖子, 尤其是刚出生头几天, 总担心母亲奶水少, 孩子吃不饱, 导致给孩子喂奶过多。

3.1.2 喂养方法不当:

陪护人员太多, 未经过专业培训, 缺乏合理喂养新生儿的专业知识, 正常新生儿生后2h可以试喂少量糖水, 如吸吮好, 其他无异常, 生后6h就开始喂奶[1]。本组结果显示, 喂养方法不当主要表现为人工喂奶量过多, 喂奶后未充分拍背, 从而导致新生儿呕吐。

3.1.3 啼哭判断不正确:

新生儿啼哭并非都是饥饿引起, 尿布湿、衣服不舒服、环境太热、太湿、有病等均可引起哭闹, 有时啼哭是为了想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注意, 即所谓的皮肤饥饿, 是需要大人拥抱。本组中9例是由于啼哭判断不正确导致的呕吐, 其中4例实际是由于尿布湿未及时更换, 2例是由于包被太热。

3.1.4 护士指导不及时:

主要是陪护换人较勤, 护士遗漏宣教指导, 护士未及时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引起的。

3.2 非病理性呕吐发生的时间

从2.2可见, 多集中于新生儿生后第1天, 生后第1天陪护和亲友都特别关注, 担心新生儿饥饿, 喂养方法未掌握, 经验不足, 陪护换班较勤, 多集中在这段时间, 容易人为因素造成新生儿呕吐。

3.3 护理措施

3.3.1

促进护理技能提高, 本组结果显示, 只有6例是护士指导不及时引起, 但是其他因素均与护士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有一定关系, 故要降低非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呕吐, 只有提高护理质量, 尤其是对新生儿观察与喂养护理技能, 进行手把手的指导, 同时将有关新生儿的特点、喂养方法、呕吐的观察及护理的理论知识反复掌握, 达到融会贯通, 杜绝护理不当导致的新生儿非病理性呕吐。

3.3.2

加强陪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加大培训力度, 实行陪护准入制度, 病房开设新爸爸、新妈妈学习班, 集中授课, 采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的模式[3]。主要是新生儿护理的技能、啼哭的原因、喂养的方法、奶量的添加等。同时播放录像、发放新生儿护理宣教材料, 在陪护换班时要加强指导, 做到对每个陪护心中有数, 指导及时。

3.3.3

正确判断啼哭:啼哭有多种表现, 如剧烈大哭、呻吟地哭、尖叫等原因也各有不同, 持续地呻吟、啼哭, 伴有觅食反射多由饥饿引起, 尖叫多提示颅内病变, 护士要准确判断, 并教会产妇和家属判断的方法。

3.3.4

指导产妇合理喂养:本组结果显示:呕吐多发生在生后前2d内, 故生后前2d是预防新生儿呕吐发生的关键, 《新生儿急救学》指出:正常新生儿吸吮好, 无其他异常, 第1天奶量以30ml/次为基础, 以后每天增加10ml[1]。但是临床实际护理中发现, 一般新生儿第1天奶量为5~10ml/次为基础, 以后每天增加为5~10ml更合适, 第3天若无异常, 奶量每天可增加20~30ml, 实现按需哺乳、个性化哺乳。合理喂养, 还要坚持早吸吮, 如吸吮时间短 (仅几分钟) , 孩子吃到的是前乳, 所含脂肪成分少[2], 易饥饿, 若吸吮次数少, 会导致乳汁分泌少, 孩子不够吃而添加奶粉, 吃奶粉减少对乳房的吸吮, 且易产生乳头错觉, 造成喂养不良的恶性循环, 易导致新生儿呕吐的发生。另外要正确区分溢乳和呕吐。溢乳是新生儿吃奶后, 没有充分拍背, 口腔留有少量残奶从嘴角溢出, 这并非呕吐, 护士需做好解释疏导, 让妈妈不必担心。

摘要:目的:为了分析引起新生儿非病理性呕吐的原因, 以探讨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005年3月-2007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1 356例新生儿, 其中96例发生的呕吐为非病理因素所致。分析引起的非病理因素。结果:47例是因为家属担心新生儿饥饿而增加喂养, 32例是因喂养方法不当, 9例是因为患儿啼哭原因判断不正确。6例是因为护士指导不到位, 其他原因2例。结论:导致新生儿呕吐的非病理因素较多, 但只要加强护士培训, 提高健康宣教, 指导家长正确喂养方法, 即可预防新生儿非病理性呕吐。

关键词:非病理性呕吐,新生儿,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家辉, 魏亮伦, 薛辛冬.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93-194.

[2]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母乳喂养咨询培养教程 (学员手册) 〔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1.

非新生儿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纳入对象:

选择2013年1月到6月在我科住院的需要静脉穿刺的新生儿102例, 男性60例, 女性42例。胎龄>34周, 阿氏评分1 min>8分, 出生体质量2.2~3.9 kg。其中, 新生儿肺炎22例, 新生儿脓疱疮8例, 新生儿黄疸28例, 先天性梅毒5吸入性综合征16早产儿23例。将102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1例。两组新生儿的年龄、体质量、性别、病情严重程度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将患儿置于舒适体位, 环境温度在2 2~2 4℃, 湿度55%~65%, 进行静脉穿刺前要使患儿处于安静、觉醒的状态, 喂奶后30 min, 更换尿布湿。观察组在静脉穿刺前1 min戴上大小合适的无孔奶嘴, 让其做吸吮动作, 用胶布贴好固定, 直致操作完毕, 再把奶嘴取下。另外让操作熟练的专科护士为患儿进行手背静脉穿刺, 对照组在没有对患儿任何疼痛干预的情况下由专科护士为患儿进行手背静穿刺。由另一名护士在针头刺入静脉即刻进行疼痛评分, 并记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1.3 评价指标:

新生儿疼痛评分运用新生儿疼痛估量表 (表1) 进行评分, NIPS是由加拿大安大略儿童医院制定, 主要用于早产儿和足月儿操作性评估, 它包括面部表情、哭闹呼吸、形态、手臂、腿、觉醒状态。NIPS总分之和为6分, 最低为0分, 最高为7分, 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评分标准见表1。穿刺成功的判断标准:一针见血为穿刺成功, 否则失败。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方式,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进行NIPS评分的两组新生儿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NPIS评分为 (3.29±1.33) , 对照组为 (5.50±1.67)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7.27, P<0.01) 。

2.2 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比较, 见表2。

注:χ2=5.31, P<0.05

3 讨论

在新生儿监护室, 大多数患儿都要接受如静脉穿刺这种反复的、急性的疼痛刺激, 长期以来对新生儿疼痛都未引起重视和处理, 认为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 疼痛的敏感性差, 对伤害性刺激反应也不明显。目前已有研究证明, 新生儿 (包括足月儿及早产儿) 不仅能感知疼痛, 而且能记忆疼痛, 他们甚至比年长儿和成人对痛的感知更加强烈和敏感[1]。在美国患儿的疼痛的护理, 是除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外的要每天观察的第五个生命体征。大量研究证实, 新生儿出现反复疼痛刺激, 会造成一系列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 近期影响有睡眠觉醒状态、食欲的改变, 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激素和代谢水平变化、血糖过高或过低;儿童期会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认识行为障碍和适应能力差等;新生儿期受到强烈疼痛刺激可能形成记忆, 这种不愉快记忆可能与成年期发生神经症状或心理障碍疾病有直接关系[2]。因此, 我们在进行静脉穿刺时给予患儿一定的干预来缓解其疼痛, 是非常必要的。

非营养性吸吮是指在新生儿口中放置无孔奶嘴, 以增加其吮吸动作。非营养性吸吮可让新生儿NIPS评分分值降低, 是可以用来缓解新生儿疼痛。是因为非营养性吸吮可以通过刺激口腔触觉受体提高疼痛阈值, 促进5-羟色释放而产生镇痛效果, 并可通过减少负性刺激的总量阻断疼痛传导的途径缓解新生儿疼痛, 还可通过阻断负性反应诱导的痛觉过敏反应来调节疼痛反应[3]。本研究显示, 疼痛评分观察组为 (3.29±1.33) , 对照组为 (5.50±1.67) , 两组比较有明显性差异 (P<0.01) 。说明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的镇痛效果是明显的, 适用于新生儿病区各种侵入性操作疼痛的预防和治疗。此操作简单、方便, 单人可操作, 适合用于临床。

摘要: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时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102例新生儿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1例。观察组在静脉穿刺前1 min戴上大小合适的无孔奶嘴, 让其做吸吮动作, 用胶布贴好固定, 直致操作完毕, 再把奶嘴取下。对照组在没有对患儿任何疼痛干预的情况下静脉穿刺。应用新生儿疼痛估量表 (NIPS) 评分标准。结果 疼痛评分观察组为 (3.29±1.33) , 对照组为 (5.50±1.67) , 两组比较有明显性差异 (P<0.01) 。结论 说明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的镇痛效果是明显的, 适用于新生儿病区各种侵入性操作疼痛的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静脉穿刺,新生儿

参考文献

[1]冯艳华, 姚银莲, 廖桂姨.吸吮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时疼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 2009, 16 (4A) :46.

[2]杨蓉, 刘峰.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护理干预[J].浙江临床医学, 2008, 10 (6) :855-856.

非新生儿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接收的PICC新生儿40例, 平均体重 (1.89±0.56) kg,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0例。对照组男12例, 女8例, 平均胎龄 (31.28±2.45) 周;观察组男9例, 女11例, 平均胎龄 (32.14±2.68) 周。对观察组PICC新生儿实行风险管理, 并对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率进行比较。

1.2 风险管理方法

置管手术由经过PICC知识培训, 且具有6年临床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士进行, 手术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2]。选择1.9F的硅胶管作为内置管, 根据患儿个体情况分别选择不同的静脉部位进行穿刺。在穿刺之前, 观察好血管的具体位置, 这样可有效减少穿刺次数。在上肢静脉进行置管时, 使新生儿手臂抬起, 与肢体呈约90°, 穿刺后使用镊子将导管沿静脉置入, 至右胸锁关节处时向下折留出1.0 cm左右的导管。头静脉置管时, 用镊子将导管从穿刺部位静脉置入, 沿途会经耳到颈部, 最后转向右胸锁关节, 折返向下留出0.5~1.0 cm的管长。置管后, 通过X线确认导管和尖端位置正常后固定导管 (将圆盘和导管一起固定, 避免导管体外部分断裂) , 结束手术。术后24 h, 更换透明敷贴, 由下而上缓慢撕下, 同时避免导管移动, 对周围皮肤消毒处理2遍, 干燥后粘上新的透明敷贴。输液时采用正压输液接头, 速度保持在3.5 m L/h左右。为避免并发症或出血, 在营养液中加入适量肝素注射液。在每次输液完毕、更换药物或换输营养物质前后, 都要进行冲管处理, 保持导管畅通。选择>10 m L的注射器冲管, 冲管最后的0.5 m L液体, 改变推送方式, 在推送液体的同时将针头缓慢退出。输液完毕后冲管并封管。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详见表1。

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有导管脱出、相关感染等。对照组中导管堵塞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率较高, 详见表2。

3 讨论

PICC置管术以其独有的优势应用于新生儿、早产儿的产后治疗和护理中。很多新生儿由于早产, 身体各个器官和功能尚未发育完全, 需要外界为其提供营养物质。通常早产儿的体质较差、抵抗力较低, 易受到外界的病菌感染, 因此需要进行药物辅助治疗。本次研究发现, 很多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因素都是可避免的。在风险管理的指导下, 可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摇篮中。术前, 做好准备工作, 选择有经验的主管护士进行置管手术, 合理选择穿刺部位。术中, 严格实行无菌操作, 保证手术的每一步都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术后, 制定预后护理措施, 做好冲管、封挂处理, 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指标, 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史甜, 李玲, 曹霞, 等.集束化管理对新生儿PICC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4, 43 (24) :3189-3191.

非新生儿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36例, 选择胎龄<37周、无胃肠道畸形的早产儿20例, 其中男11例, 女9例, 足月儿有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6例, 其中男9例, 女7例;未应用胃肠动力药, 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1]胃肠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1) 开始喂奶时间延迟; (2) 呕吐; (3) 腹胀; (4) 胃内有咖啡样物; (5) 胃有残余奶、胃排空减慢; (6) 胎粪排出延迟;排便不畅需灌肠通便。2组患儿临床资料见表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36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19例, 其中男10例, 女9例;早产儿11例, 高危儿8例。对照组17例, 其中男9例, 女8例, 早产儿9例, 高危儿8例;2组病例均按常规护理和治疗, 如病因治疗、保暖、预防感染和出血、胃肠减压、灌肠通便、早期部分或全静脉营养、对症处理;治疗组于喂奶后口服或鼻饲金双歧片0.5g, 2次/d, 疗程5d (金双歧为内蒙古双奇药业生产的含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 , 同时在患儿安静清醒状态下, 用消毒无孔奶头间歇刺激吸吮, 10~15min/次, 7~8次/d。

1.3

逐一记录胃残留量, 呕吐或腹胀消失、恢复至出生体质量、喂养耐受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取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全部比较均采用t检验。

2 结果

2组患儿比较, 开奶后观察组患儿胃残留量少、呕吐或腹胀消失时间早, 体质量增长至正常时间早, 能较早耐受喂养及停用静脉营养, 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见表2。

注:*P>0.05

注:★P<0.05

3 讨论

危重医学的研究发现, 胃肠功能障碍不仅是MODS的靶器官之一, 而且是激发炎症反应的策源地, 曾称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动机[2]。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原因, 围生期窒息为首位原因, 因窒息时体内血液重新分布, 胃肠道血管收缩, 肠壁细胞代谢发生障碍、组织损伤, 随着胃肠道血液循环的改善, 产生大量氧自由基, 进一步损伤胃肠组织细胞, 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细菌移位, 导致胃肠功能障碍, 重度出现胃肠黏膜出血性坏死、消化道出血等[3];早产儿位居第二, 因早产儿生理功能不成熟, 吸吮和吞咽动作不协调, 胃肠运动慢且弱, 易出现胃残留奶及腹胀, 胃肠消化酶分泌少等特点[1], 故早产儿胎龄越小, 越容易发生胃肠功能障碍。

胃肠动力是影响早产儿和高危足月儿喂养成功的关键因素。促进早产儿和高危足月儿的胃肠动力、可提高患儿肠道喂养, 缩短静脉营养向肠内营养过度时间[4~5]。非营养性吸吮的益处: (1) 促进胃肠动力及胃肠功能的成熟, 通过对患儿视觉、感觉的刺激, 促进吸吮反射, 使迷走神经兴奋, 促进胃肠蠕动, 加速胃排空。 (2) 促进新生儿胃肠激素的分泌:迷走神经兴奋会刺激胃窦G细胞释放胃动素、促胃液素, 促进胃酸分泌, 加快胃肠功能的成熟。 (3) 改善新生儿的生理行为:明显增加安静睡眠时间, 使患儿感到温暖和安全, 减少激惹、烦躁时间, 减少能量的消耗, 从而加快临床症状的改善进程[6]。

金双歧是由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组成的三联活菌微生态制剂, 其中的3种菌是重要的肠道正常菌, 它们的存在与数量的多少对人体的生理和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刚出生的新生儿, 胃肠道处于无菌状态, 口服金双歧片可以补充人体正常的生理性细菌, 调整和维持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 抑制肠道中致病微生物的过度生长, 双歧杆菌可与病原微生物竞争结合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受体, 从而防止后者穿透粘膜屏障[6];这些生理菌群含有各种酶, 能水解蛋白, 分解碳水化合物, 使脂肪皂化、溶解纤维素, 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代谢过程中还产生大量有机酸, 刺激肠壁蠕动, 从而促进胃的排空。

从治疗结果可以看出, 观察组服用金双歧片联用NNS胃残留、腹胀消失时间及体质量增长至正常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应用金双歧及NNS治疗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效果好, 且能缩短住院日, 降低病死率, 减轻经济负担, 不失为良好的治疗措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口服金双歧片联合非营养性吸吮 (NNS) 对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早产儿和足月高危儿36例分成2组, 2组胎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金双歧片及非营养性吸吮,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其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时间、体质量增长至正常时间、停用静脉营养时间。结果 观察组服用金双歧片联用NNS胃残留、腹胀消失时间及体质量增长至正常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片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促进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恢复。

关键词:金双歧,非营养性吸吮,治疗,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高危儿

参考文献

[1]金汉珍, 黄德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75, 192.

[2]胡皓夫.胃肠功能障碍在小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地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1, 16 (1) :10.

[3]王藏贵.小儿胃肠道特点、粘膜屏障及胃肠功能障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1, 16 (3) :173.

[4]李妙兰.普瑞博思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3, 18 (3) :305.

[5]杨渡, 徐明坦, 李刚.部分胃肠营养在早产儿的临床应用[J].实用儿科杂志, 2005, 20 (7) :742~744.

上一篇: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下一篇:员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