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管理

2024-07-27

新生儿护理管理(精选12篇)

新生儿护理管理 篇1

新生儿由于其生理上的不成熟、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不全以及缺乏抗菌定植能力等, 因此其一直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1]。在新生儿的护理中, 沐浴护理是一项基本的护理操作, 也是新生儿居家护理中的一项基本任务, 但是, 因为护理对象的特殊性, 若是在护理中稍有疏忽就可能对新生儿造成伤害, 甚至产生医患纠纷[2]。为了在新生儿的护理中减少医院感染、医患纠纷等情况的发生,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本次主要是比较在沐浴护理中强化护理安全管理与常规护理之间的效果,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的1952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976名, 平均日龄为 (3.92±0.31) d;对照组976名, 平均日龄为 (4.03±0.25) d。两组新生儿在日龄、分娩方式以及医护人员技术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新生儿在沐浴护理中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的沐浴护理上施行了强化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具体如下:

1.2.1 对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在新生儿沐浴护理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 (1) 年轻护士所占比例较多, 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不足; (2) 在新生儿沐浴护理中大多采用的是交叉方式, 因此, 分工的随机性较大, 从而导致操作者责任心不强, 呈流水线式、片段性操作; (3) 不健全的管理机制致使多人接触新生儿, 从而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4) 操作环节较多, 对全面观察病情变化存在不利; (5) 易出现新生儿交接错误的情况。

1.2.2 强化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1) 采用层级管理的方式, 由1名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与2名低年资护士组成一个小组, 由主管护师全面控制新生儿沐浴护理的质量, 2名低年资护士负责开始沐浴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沐浴, 在进行沐浴护理之前应由主管护师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查体, 然后再进行沐浴, 沐浴完后需要针对新生儿的查体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及护理。在沐浴过程中如遇到新生儿胃内容物反流、皮肤感染等情况, 及时对其识别并处理。 (2) 将各区域的功能进行明确的划分, 例如将新生儿的脱衣台与穿衣台分开。操作者的专用沐浴服、包裹新生儿的专用浴巾、垫巾等均需要进行高压消毒, 并严格执行一人一更换制度。 (3) 若发现新生儿有特殊的病情均应记录在新生儿记事本中, 集中报告医生进行处理;若是紧急情况则应立即报告当班医生处理。 (4) 采用一对一的沐浴护理模式, 即由1名操作者负责1名新生儿的接、洗、穿、核对、交接等流程, 严格执行一婴一巾、操作前后规范洗手等制度。

1.3 评价标准及方法

检测护士在为新生儿沐浴护理前后手部带菌率, 连续监测5d, 每组抽样28人, 并观察新生儿住院期间皮肤脓疱疮、脐部感染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 其中护患纠纷是指新生儿手圈、胸牌核对错误、护理不到位等所引发的投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为新生儿沐浴前后的手部带菌率的比较

两组护士在为新生儿沐浴前、沐浴后的手部带菌率的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所示。

2.2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7例出现并发症, 对照组22例发生并发症, 两组在并发症方面比较 (χ2=7.88,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5例护患纠纷, 对照组出现14例, 两组在护患纠纷的生率之间比较 (χ2=4.31,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出现并发生以及护患纠纷情况的比较, 如表2所示。

3 结论

随着母婴同室管理模式的运用,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 而在新生儿的沐浴护理中, 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也是较高的。为了降低新生儿沐浴护理中出现医院感染的风险, 强化安全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2,3,4]。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 分析了新生儿沐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然后根据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些加强措施。为了探讨强化护理安全的措施在新生儿沐浴护理中的效果, 笔者对1952名新生儿进行了分组对比分析。经过研究发现, 采用了护理安全强化措施的观察组在新生儿并发症以及护患纠纷等方面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对降低医院感染、提高新生儿护理的质量有着明显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析新生儿沐浴护理中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 从而保证新生儿沐浴的安全。方法 把我院1952名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76名, 在沐浴护理中施行强化护理安全管理, 即组成由主管护师带头的沐浴小组, 全程严格按照接、洗、穿、核对、交接的流程以及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沐浴护理;对照组976名, 对其进行常规的沐浴护理。比较两组护生在为新生儿沐浴前后的手部带菌率, 以及新生儿的脓疱疮发生率。结果 两组护生在为新生儿沐浴前后手部带菌率的比较, 以及新生儿脓疱疮发生率的比较都具有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新生儿沐浴护理中加强护理管理, 不仅能够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 还能够提高新生儿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沐浴护理,护理安全管理,带菌率

参考文献

[1]张国群.新生儿沐浴的强化护理安全管理[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18) :64-65.

[2]邹敏.新生儿沐浴的安全管理及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医生, 2012, 40 (2) :49-50.

[3]张润红.沐浴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27) :39-40.

[4]陆文娟.改进沐浴流程管理对新生儿皮肤感染发生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10) :1177-1178.

新生儿护理管理 篇2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

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医学的发展,产科临床医师对围产期及新生儿疾病的认识提高,对胎儿、新生儿监测及治疗护理技术的完善。我院自2004年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在基层开展危重新生儿的救治工作。产儿医师共同协作,开展胎儿宫内监测、产房窒息复苏、早产儿救治等一系列专科治疗,降低了我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了早产儿抢救成功率。本文将对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建设及管理进行阐述。1 病房介绍

1.1 病房的布局 2001年在儿科内设立新生儿病房,2002年建立新生儿科,2004年在新生儿科内设立NICU。目前科室占地面积350m2,NICU及普通病房各占57m2。NICU分二室,一室内为3个抢救单位,二室放置早产儿培养箱。普通病房放置若干个早产儿培养箱、婴儿床和蓝光箱,随入住新生儿数随时增减床位。室内设有空调,排气、消毒系统,空气消毒机2台,有墙式中心供氧和负压装置。科内还设有隔离病室、治疗室、贮物室、配奶室、更衣室、清洁间及哺乳室等。

1.2 人员组成 科内有医师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医师7人,护士30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16人,护士12人。

1.3 设施装备 进口呼吸机1台,上海婴儿呼吸机2台,高频喷射呼吸机1台,新生儿抢救台5台,暖箱22台,光疗箱2台,蓝光治疗仪4台,输液泵16台,微注机5台,微量血糖仪1台,喉镜2付,吸引器2台,多功能监护仪15台,超声雾化器2台,辅助科室X线,彩色超声波,脑电图,心电图等设施。

1.4 业务开展情况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2107例,出院2107例,其中治愈1063例(50.45%),好转437例(20.74%),未愈591例(28.05%),死亡16例(0.76%)。出院第一诊断前五位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肺炎、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硬肿症,高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周期入住NICU 328例(占住院人数的15.57%),男220例,女108例。按出生天数计:出生0~1天259例、1~3天29例、4~7天15例、>7天25例;按出生体重计:体重≤1500g 100例,1500~2000g 95例,2000~2500g 85例,2500g~4000g 37例,>4000g 11例;按治疗转归计:治愈197例(60.06%),好转86例(18.2%),未愈29例(8.8%),死亡16例(0.76%)。经验与体会

2.1 专科医院建立NICU的条件与方法 在专科医院建立NICU必须注意与医院规模相适应,以利整体布局及合理的资金投入。人才的培养,先进仪器的配备以及病员的组成是三个基本环节。我院位于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我院又是一个以产科为主的妇幼保健院,十多年来每年出生的新生儿达2000人以上,高危产妇集中,具有发展围产医学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注意新生儿专业与产科同步发展,专科特色,打出品牌,先在儿科设新

生儿病房,以收治本院产科的患儿为主,逐渐扩大业务,培养技术骨干,积累资金。设备方面,先购入国产、廉价的设备及器材,充分使用,经过数年来的努力,技术梯队形成,病员充足的情况下,再投资完成病区装修,购入进口性能良好的呼吸机、监护仪,建立起与医院规模、社区环境相适应的新生儿科及NICU。

国外NICU一般为独立职能科室,而我国绝大多数区医院实施是分科分专业的病房管理制[1]。我院NICU隶属于新生儿科,病员来自本院产科、门诊、一级医院转入三个途径。病儿入科后根据病情安排病室,危重儿及时进入NICU,好转后即转入普通病室。这样做既有利于危重儿的抢救,又增加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同时也减轻了家属的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节省了人力。

2.2 护理管理

2.2.1 人才培养 NICU病房强调有一支业务水平较高,人数较多,训练有素,全心全意为病儿服务的医护队伍。在人才培养方面,我院挑选一些年轻、文化程度较高、身体和思想素质较好的护士作为NICU人员。先将护士长及几名护师、护士选送上级医院进修,以他们为业务骨干,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同时进行全员院内培训,培训内容:心肺复苏、氧气治疗、呼吸器、各种监护仪、温箱、辐射台、蓝光箱的使用、生命体征监测、胸部物理治疗、各种喂养方法、各种数据的记录等,经过严格培训和工作实践,使所有在NICU工作的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能配合医生对危重病儿进行抢救,保证了NICU工作的正常进行。

2.2.2 人员配备 科室设护士长2名负责护理管理工作。NICU床位与护士的比例达1:1,另有5名经短期培训的护理员担任生活护理,1名工勤人员担负病区清洁消毒工作。此项比例高于本院其他科室,但低于国外及国内某些医院中NICU编制[1.2]。经过数年实践,认为这一比例较适于基层医院NICU。我国基层医院的特点是病人多,医护人员不足,经济条件不足,所以建立NICU困难很多。把NICU设在新生儿科内,科室负责人易于根据实际情况调动工作人员,危重病儿集中时可适应增加NICU人员,做到夜间每班NICU及普通病室均有2名护理人员在岗,人力资源得到较充分利用。

2.2.3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危重病儿本身体质差,又接受较多的侵入性治疗和监测,增加了感染机会。因此N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普通病房。我国医院感染率约为8.4%[2],我院2004-2009年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5.4%,其中个体新生儿经产道时发生的感染(呼吸道吸入等)占70%左右,十年来未出现过细菌、病毒的暴发感染,较好地预防及控制了医院感染。作法是:病室内墙壁、地面、桌面及设施表面消毒液擦拭,每日不少于2次,病区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严格执行人员手卫生,入室前按7步清洗手,每接触一个新生儿用洛苯清消毒手部,防止交叉感染,检查或护理完一患儿后要再洗手。每张床有一瓶消毒液、一支听诊器,呼吸机、雾化机、吸引器管道定期消毒,暖箱定期清洁消毒。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NICU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理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规章来保证,更需员工的相互支持,密切协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有效降低感染率,控制和预防NICU的医院感染,从而提高重症患儿的治愈率。

新生儿:脐带护理 篇3

肚脐多久“痊愈”

肚脐的前身是脐带,它是宝宝和妈妈连接的纽带。当宝宝出生的时候,医生一般会用止血钳把脐带剪断,然后扭曲并用纱布覆盖且包裹。正常情况下,脐带残留端在1—2天内会自然干瘪,3—4天后开始脱落,形成一个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肚脐。大多数宝宝的肚脐在半个月左右可以自行愈合。由于肚脐上面没有神经末梢,所以整个脱落的过程中,宝宝都不会感觉到疼。

如何预防感染

炎热的夏天,新生儿的肚脐更容易引发感染,妈妈们在护理时更要小心谨慎。

1保持脐部清洁和干爽

勤给宝宝换尿布,以防止大便、尿液污染脐部。注意不要让尿布覆盖住脐部,让它处在脐带残端下面为宜,或购买专门为新生宝宝设计的带有槽口、能把肚脐露出来的尿不湿。这样可以让脐带残端暴露在空气中,而不是浸在宝宝的尿液里。

给宝宝洗澡是可以的,只要注意不让肚脐碰到水就行。因为洗澡可以让宝宝感觉比较清爽,对宝宝来说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在比较炎热的夏天。即使在洗澡时不小心水滴溅到了宝宝的肚脐上,妈妈只需立即把水擦干净,一般是不会引起肚脐感染的。

为宝宝创造一个洁净的居住环境,所用的床上物品、宝宝的内裤、毛巾以及宝宝尿布等,应经常晾晒,以抗菌织物做成的为最好。

在脐带未脱落的时候不提倡用“护脐贴”、“护脐带”等,以免不透气而加速细菌繁殖,延长脐带脱落的时间。

应该给宝宝穿着宽松纯棉的衣服,这样比较透气,肚脐会干得快一些。尤其是在夏天,新生儿也不需要过分地里外包裹,只需要比大人穿得多一层衣服就足够了。

晚上睡觉时也不要给宝宝盖得过厚;一旦发现肚脐有潮湿状况,应立即用棉布轻轻吸干。

2消毒不得马虎

用75%的酒精棉签擦拭脐部时要细心。妈妈把宝宝放在床上,左手暴露宝宝的脐孔,右手用蘸有酒精的医用棉签成螺旋形慢慢地进行消毒,把脐孔里的一些分泌物等脏东西彻底擦干净。

棉签不可二次使用。消毒时要甩掉棉签上多余的酒精,转着棉签从宝宝肚脐孔里自内向外进行消毒。消毒一遍后,换一根棉签,重复以上动作。最后,再换根棉签消毒肚脐周围的皮肤。有些妈妈为了节省棉签或怕麻烦,一次消毒只用一根棉签。殊不知,这样更容易引发细菌感染!

每次洗过澡后或被宝宝大小便不小心弄脏了脐部时,都要进行消毒。

如果没有感染情况,消毒10天就可以了。然后等待它自行脱落。

Tips:

1新生儿洗澡后涂用爽身粉时应注意不要落到脐部,因为这样不利于脐部的正常呼吸,而且有感染的危险。并且长期刺激会形成慢性脐炎。

2如果宝宝的脐带残留变成千黑色,就表明脐带快脱落了,妈妈不用疑惑。妈妈可以用浓度稍高的酒精(95%)轻轻擦洗“干黑色”处,有助于脐带尽早脱落。脐带残端脱落时,可能会在尿不湿或尿布上发现一点血迹,这是正常的。在自然脱落之前,千万不要急着扯掉脐带残端,哪怕它好像只是连着那么一点点了。更不能盲目地去剪断。

一旦感染,不用怕

一旦宝宝的肚脐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出现了“感染”的情况,妈妈们也不要太过于担心,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肚脐流脓

有的宝宝脐部会有少量液体,或者脓液流出,但是没有红肿等其他症状,这个时候妈妈不用太着急。因为这还没有发炎,只要加倍护理,脓状就会逐渐消失。

护理要点

1可用医用棉签蘸75%的酒精把脓液轻轻擦干净,然后再换根棉签把酒精从脐根部开始,慢慢向外擦拭脐部周围皮肤,不要来回乱擦,以免加重感染。

2每天可多擦几次,并注意观察“流脓”的情况。

3切记不要用龙胆紫涂在脐部流脓处,因为这不但会影响对脐部状况的观察,而且还会使脐部表面结痂,阻碍脓液的排出,使症状更加严重。

肚脐红肿

有的宝宝的肚脐一直都不见痊愈,有时还出现红肿状况,宝宝的身体也每况愈下,这个时候宝宝很可能是患了脐炎,妈妈就要特别注意了。

护理要点

1每天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肚脐部位,特别是红肿处。

2为防止灰尘的污染,可以轻轻用盖一下。

3如果宝宝的脐部未见明显好转,要及时就医治疗,看是否有其他并发症。

需就医的紧急异常

1脐部的分泌物增多,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出现,并同时伴有恶臭味。

2脐部潮湿,并且肚脐周围腹壁的皮肤有持续红肿现象。

3脐孔里有血丝,或脐孔深处出现浅红色小圆点,触之易出血。

新生儿室的护理管理 篇4

提高护理质量, 满足患者需要是每位护理管理者必须常关注和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提出在特护婴儿室护理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现报道如下。

1加强护士素质培养, 提高业务水平

特护婴儿室的工作紧张而繁重, 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高尚的护理道德和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 同时要加强理论学习。婴儿室面对的是不能主诉的婴儿, 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有扎实的理论与技术水平, 才能为医师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为此笔者采取了小讲课、教学查房等多种方法, 使护士做到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操作熟练。

为给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笔者制定出管理目标和质量检查目标, 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护士长采取有计划的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检查方法, 始终坚持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的科学管理, 配备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较高、技术操作熟练的护理人员实行了科学分工, 由年资较高的、经验丰富、工作耐心细致、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新生儿抢救及护理工作。由于专人负责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 利于了解病情、观察及护理, 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2加强质量管理, 落实规章制度

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 通过制定质量评比标准, 每周定期对护士工作进行检查, 评比使质量管理落实在实处, 充分地发挥了管理作用。规章制度的落实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 针对各项规章制度, 进行严格岗位训练, 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 要求护士按常规办事, 多年来, 由于管理到位, 规章制度落实扎实, 未发生任何差错事故。

3加强管理, 防止交叉感染

特护婴儿室的管理应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为指导, 科内应确立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护理目标及各项规章制度。特护婴儿室的最终目标是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 向新生儿提供基础护理、疾病护理。为满足每个新生儿的需要, 组织护理人员要做到综合、安全、有效的计划服务。而规章制度的落实,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证。加强制度化管理, 就是用规章制度统一标准要求, 用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思想和行为, 按特护婴儿室完善的规章制度从严要求才能有约束力。

3.1 严格执行护理管理制度

具体做法: (1) 新生儿出入室制度:严格执行出入室标准。 (2) 查对制度:治疗护理时应核对床头卡、标志牌及手圈上的姓名、性别。 (3) 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写清, 口头交班讲清, 床头交班看清。 (4) 抢救工作制度:建立抢救岗位卡, 明确分工;抢救器械、药品定量固定放置, 用后及时补充, 损坏及时维护, 并于接班时清点检查备用。 (5) 消毒隔离及防止交叉感染制度:要从工作人员、新生儿室、新生儿三方面做好消毒隔离工作[1]。 (6) 差错事故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防范措施, 做好查对工作,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7) 物品器材管理制度:建立账目专人分类保管, 定期检查清点。每天各班次做好物品器材的交接班并有登记。 (8) 护理文件管理制度:护理单书写正确、清楚, 任何异常情况均应记录。通过加强管理, 婴儿室的工作有条不紊, 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3.2 严格执行常规制度

认真执行晨间护理常规、沐浴常规、喂奶常规、光疗常规、高危儿护理常规及微量输液泵、血糖监测仪等仪器的护理操作常规, 针对各项常规制度进行严格的岗位训练。并以护理工作标准为准则, 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不断总结贯彻质量标准的经验, 要求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常规办事。多年来通过加强质量管理,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未发生过任何差错事故。

4实施整体护理全面提高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和疾病护理质量

开展整体护理可全面了解新生儿情况, 根据婴儿病情, 由一名护士分管几个婴儿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护理。由于对婴儿病情观察和疾病护理的连续性, 也为疾病的治疗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整体护理中护士坚持运用护理程序, 收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制定一系列完整的标准护理计划, 对婴儿实施身心两方面的整体护理, 使早产儿的病死率明显降低, 早产儿硬肿症的发生率降至为零。

5实施整体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必经之路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代理论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核心, 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的各环节, 采用系统的工作方法, 以患者为中心, 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新生儿护理工作的质量好坏, 不仅直接影响新生儿的生长, 同时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由于新生儿不会主诉, 且病情变化快, 全靠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来发现问题。开展整体护理能更有利于了解患儿的全面情况, 使患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所以对新生儿实施整体护理有重要意义。

5.1 认真抓好基础护理

为全面了解新生儿的情况, 根据新生儿病情, 由一名护士负责分管几个新生儿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护理。即观察病情、书写护理记录单、洗澡、喂药、喂奶、保温、吸氧、测体温、换尿布、脐部护理、眼部护理、口腔护理、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制定护理计划等。通过基础护理, 护士可及时发现护理问题, 制定护理计划, 也为疾病的治疗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 根据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通过为婴儿翻身、扶触、与婴儿讲话等方法达到和婴儿交流的目的。护士的抚爱和感情的投入往往也是对婴儿的一种心理护理措施, 在疾病的治疗中, 此种心理护理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5.2 全面实施整体护理

护士对新生儿病情的观察和对疾病的护理是连续而全面的。熟悉新生儿的要求及病情变化, 并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修改护理计划和措施。在以新生儿为中心整体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坚持运用护理程序, 搜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制定一系列详细完整的标准护理计划, 按计划对患儿实施身心两方面的整体护理, 使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新生儿护理管理 篇5

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根据护理质量管理原则和新生儿科患儿十大安全目标的要求,按照PDCA的质量管理方法,采取目标式、数据化管理,促进医院护理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改进护理质量,2015年按照医院护理工作计划方案,拟定新生儿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基础护理合格率≥95%;专科护理合格率≥95%;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5%;病房管理合格率≥95%;急救物品质量合格分95分,急救药品完好率为100%;护理文书合格率≥90%;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100%;护士正确查对执行率100%;特殊药品存放符合率≥90%、正确执行核对率90%;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率100%、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知晓率100%;无严重护理差错发生。

二、实施措施

(一)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并持续改进

1、继续实行护理质量院科两级管理,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控作用,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持续保持检查、分析、整改、评价制度,做好追踪记录,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2、进一步做好病区管理、基础护理和病区感染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对照质量检查标准逐项落实。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分析改进,杜绝同一问题反复出现的现象。

3、加强急救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培训,提高对危重患儿的评估和紧急处理能力。

(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障患儿安全

1、新生儿科护士必须持证上岗,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科室安全管理设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安全隐患按程序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改进。

2、进一步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做好高危时段、高危环节、高危人群的管理。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患儿住院期间必须配戴身份识别腕带,如在沐浴、检查、治疗时损坏,应及时补戴,确保患儿身份正确。

3、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任何人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4、严格执行药品器械管理制度,做好高危药品、急救药品、器材的管理工作。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5、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 篇6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方法,以配合临床治疗,降低患儿死亡率。方法:采用积极的监测及综合护理,对43例新生儿肺炎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治愈43例,治愈率100%。结论:通过综合护理,提高治愈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53-02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10%~20%[1]。新生儿的呼吸中枢及呼吸系统发育都不完善,咽淋巴组织发育不全,气管支气管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部血液丰富,其次,新生儿机体的防御功能较差,新生儿肺炎可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两类:前者包括产时吸入羊水、胎粪、血液,产时阴道黏液、乳汁,新生儿口腔分泌物及胃内容物,后者包括在宫内或产时,母体有传染性疾病时由血行或淋巴系统感染,以及出生后的感染所致,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阵发性青紫或苍白、呼吸困难、拒乳易呛咳,死亡率高,少数患儿表现为咳嗽,低热。所以,在合理的治疗基础上临床护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新生儿肺炎的预后。

1临床资料

2013年8月~2014年8月新生儿肺炎中,从中选取43例新生儿肺炎病例,其中足月33例,早产儿10例,男婴25例,女婴18例,平均年龄8天,死亡0例,治愈率100%。

1.2护理措施

1.2.1 保暖 病房温度应在22~24℃之间,室内空气要新鲜,湿度55%-65%,通风良好。针对患儿体温不升、四肢厥冷、低体质量儿或体温为30℃及以下患儿,均予暖箱或辐射台复温。体温大于30℃的患儿放人预热至30℃的暖箱内,根据体温恢复情况将箱温调至32~34℃。使患儿在6~24 h之內恢复正常体温。护理人员应注意温箱调节,切忌加温过速,复温过快可因耗氧量突然增加,可导致毛细血管突然扩张血液循环重新分配,发生心肺功能不全及肺出血等。

1.2.2 吸氧 患儿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偶有暂停,颜面出现青紫或苍白,立即给氧气吸入,一般采用头罩,面罩,鼻导管及鼻塞CPAP给氧,一般氧流量为0.5L/min,随时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如呼吸、面色及口唇,如缺氧已纠正,应改为间断吸氧,持续缺氧可导致肺组织充血、水肿,肺泡毛细血管增生及肺不张,氧中毒的病理改变。如呼吸衰竭可行机械通气,使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50-80mmHg。

1.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首先,使患儿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肺炎患儿呼吸道黏膜充血,渗出,加之新生儿气管狭窄,血管丰富,很容易被分泌物阻塞,引起窒息,所以要勤吸痰,吸痰时负压不能过大,一般为0.04MPa,吸管要细,柔软,吸痰时间不能过长,持续时间不超过10s,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吸痰时如果患儿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可轻轻叩背,通过振动,促进痰液被排出。

1.2.4 雾化吸入 每天2-3次对新生儿肺炎的患儿行雾化吸入,每次15~20min,在雾化液中加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及相应的抗生素,使药随吸气吸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对消炎、止咳化痰,湿润气道有较好的效果,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有利于痰液吸出。

1. 2.5 建立静脉通道 按治疗方案有次序的液体输入,液体量要准确。输液速度要慢,每小时每公斤体重3~5ml为宜,约5~8滴/min,有条件者使用输液泵,使滴速更为准确,否则易造成肺炎患儿循环血量突然扩大,而导致心衰和肺水肿[2]。

1.2.6 合理喂养 新生儿热量储备低,在病理情况下,反射及反应低下,食欲及胃纳功能低下,进乳少,同时,病理情况下的机体热量很快消耗,易造成患者低血糖及低蛋白血症[3]。为了供给足量营养和水分,增强机体抵抗力,应尽可能的给予母乳喂养,每2h 1次,注意发生呛咳和溢奶,如病情严重,吞咽反射差, 拒乳或食时呛咳严重,应给予鼻饲,每次10~30ml,每2h 1次,到恢复期,每次喂奶可30~50ml,每3h 1次,喂奶后轻轻叩背,使胃中空气排出,以免发生溢奶。

1.2.7 支持疗法 输血浆或全血每次10ml/kg,重症患儿可1周反复给予2-3次。静注免疫球蛋白500-800mg/(kg.d),连用3-5天[1]。

1.2.8 其他对症护理:做好各项护理,如脐部保持干燥,每日洗澡后用酒精棉球擦洗脐部,预防感染,臀部防新生儿尿布疹,使用柔然的尿布,及时更换,避免潮湿。腹胀是新生儿肺炎的常见并发症,因便秘、低钾、咽下大量的空气、中毒性肠麻痹所致,采用清洁灌肠后留导管排气、腹部热敷等方法,严重腹胀者可禁食;烦躁患儿适当使用镇静剂,减少氧耗量,并可预防心力衰竭[3]。

2 结果

43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经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后面,全部痊愈出院。

3 讨论

由于新生儿气管及支气管腔相对狭小,黏膜柔嫩,血管及黏膜血管丰富,感染后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气道狭窄甚至阻塞,肺部含血量多,易瘀血发生感染,严重者可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其病情严重,变化多端,病死率高。在临床工作中深深体会到正确、科学的护理是疾病痊愈的重要环节。应多巡视、勤观察,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快速做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措施,能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绍基,新生兒肺炎.新生儿急救手册,2012,2(1)

[2]国庆,王克俊.新生儿肺炎48例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1166

新生儿护理管理 篇7

关键词:优质护理,新生儿,运用效果

新生儿是指自脐带结扎至出生后满28 d的婴儿。由于新生儿的意识及行为不具有特定的表达功能, 只能通过一些肢体动作或啼哭来传达一些不良信息[1]。优质护理可为新生儿提供精细全面的护理服务, 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的不良反应, 对其健康成长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护理采用优质护理管理, 并取得良好效果, 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69例, 女55例, 新生儿出生孕周34~41周, 平均 (37.5±0.9) 周。新生儿体重2560~4190 g, 平均 (3275±210) g。将124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2例, 两组新生儿孕周、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管理, 包括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测、定时观察、新生儿清洁护理、新生儿喂养护理及体位护理、常规喂养护理等。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管理, 具体方法如下。

1.2.1 生命体征观察

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新生儿的心率、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 对新生儿的意识、精神状况、黄疸情况、排便情况, 如排便颜色、次数、性状等进行密切观察并记录[2]。

1.2.2 脐带护理

婴儿出生后24 h内密切观察其脐带渗血情况、是否有异味等, 定时更换脐带绷带, 并定时结扎脐带;洗澡过程中尤其做好脐带护理, 并使用5%碘伏棉消毒, 避免脐带感染,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脐周情况[3]。

1.2.3 婴儿大小便观察护理

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 h内, 由于活动量较低, 给其每次喂少量奶, 并坚持少量多餐原则, 并在保温过程中增加新生儿的饮水量, 护理人员定时变换新生儿体位, 促进其肠胃蠕动, 并轻柔按摩其腹部, 推进胎便的排放, 观察大便状况[4]。

1.2.4 体位护理

护理人员将新生儿置于舒适的体位, 将其放置到舒适、柔软的毛巾上, 并包裹成鸟巢形状, 使新生儿能够充分保暖, 并且新生儿的手脚触碰到柔软的毛巾会有安全感。在包裹新生儿时保证其手和头部可活动, 并给其配备软枕头, 交替更换其体位为平卧位或侧卧位, 并及时更换其头部位置, 避免不适[5]。

1.2.5 卫生环境护理护理人员保持新生儿脐部的干净, 防止感染。同时用棉签对新生儿的鼻腔进行清理, 防止异物堵住新生儿的鼻腔, 造成呼吸暂停现象。此外, 对新生儿居住的恒温室进行日常消毒工作, 防止致病菌滋生, 每日消毒2次。新生儿排便后, 护理人员需要使用质地柔软的尿布进行更换, 同时将垃圾包裹好, 放到指定回收的地方[6]。

1.2.6 按摩及抚触护理

护理人员每日对新生儿的腹部进行轻柔按摩, 增强其胃肠蠕动, 利于其排便。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轻柔抚摸护理, 使新生儿感觉到被呵护、被关爱的感觉, 这能避免新生儿躁动, 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1.2.7 胆红素控制

对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使用测定仪进行监测和控制, 以避免新生儿并发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人员每天对新生儿进行胆红素测定, 从新生儿前胸及额头采样, 对胆红素均值进行有效计算和记录。在测定过程中, 必须将新生儿眼睛遮盖, 以防止新生儿眼部受到刺激。若新生儿胆红素过高, 则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以确保新生儿健康及生命安全。

1.2.8 皮肤及鼻塞护理

一些新生儿会出现胎痣、皮肤红斑、生理性脱皮、皮肤变色、局部青紫等皮肤现象, 绝大多数新生儿都会自行消退, 不需治疗。对于出现鼻塞的新生儿, 应及时用棉签清除鼻腔分泌物和鼻痂, 另外滴注5%呋麻滴鼻剂改善其症状, 在喂奶前滴入新生儿鼻腔1~2滴, 可避免因鼻塞导致的新生儿呛奶、吐奶及呼吸困难, 使其吃奶顺利。护理人员按压新生儿鼻通点, 使其鼻腔通畅, 改善鼻塞症状[7]。

1.2.9 疾病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极易发生黄疸、湿疹、鹅口疮等疾病。对于患儿黄疸护理人员遵医嘱给患儿蓝光照射, 消除黄疸;对于湿疹患儿, 护理人员及时更换患儿的衣物, 保持衣物干燥清洁, 并遵医嘱进行相应治疗护理;对于鹅口疮患儿, 护理人员定时对新生儿口腔进行消毒, 防止感染创面增大。此外, 护理人员对患儿加强监护, 若出现异常情况, 立即汇报医生进行处理。

1.2.1 0 儿科并发症预防护理

护理人员及时清洁新生儿的皮肤及口腔, 保持其皮肤及口腔清洁卫生, 避免湿疹、皮肤瘙痒、鹅口疮等疾病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家长护理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比较采用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科的护理工作是各大医院的重中之重, 由于新生儿的组织器官发育尚不完善, 所以其更需要精细全面的护理。新生儿科的护理工作已成为社会及人们关注的焦点, 给新生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对其疾病的治疗、康复及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优质护理不仅能对新生儿进行优质的基础护理, 而且护理人员可与产妇进行交流沟通, 指导其对新生儿进行正确的护理, 提高了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而且优质护理对新生儿进行抚触, 使其感受到被呵护被关爱, 这是对新生儿的心理进行护理, 使其心理得到满足, 避免发生躁动[8]。优质护理还可对新生儿进行体位护理, 及时更换新生儿的体位, 使其感到舒适, 保持身心愉悦。优质护理还可对新生儿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护理, 护理人员及时清洁新生儿的皮肤, 使其皮肤清洁卫生, 避免其出现湿疹、皮肤瘙痒;护理人员还定期清洁新生儿的口腔, 保持口腔清洁, 降低鹅口疮的发病率。此外, 对于患儿出现的鹅口疮、湿疹、黄疸等疾病, 优质护理可遵医嘱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及护理,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健康成长。

本研究中, 优质护理管理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护理管理组显著降低, 且家长的护理总满意率较常规护理管理组显著升高。这说明, 优质护理管理可减少新生儿的不良反应, 提高护理满意率,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士娟, 杨旭东, 苗娜, 等.新生儿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方法及效果[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14 (29) :479-480.

[2]陈靖梅.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1) :190.

[3]林煜华.新生儿运用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探讨[J].医学信息, 2013, 26 (15) :85.

[4]游李平.新生儿运用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0) :756-757.

[5]周洪梅.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 2014, 20 (34) :119-120.

[6]陈芸芸.新生儿护理中优质护理管理的运用效果观察[J].健康导报:医学版, 2014, 19 (11) :91.

[7]商明霞, 雷娜, 董建英.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26) :3167-3169.

新生儿护理管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6 月~2015 年6 月本院所收治的100 例新生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50 例。对照组中男28 例, 女22 例, 孕周36~41 周, 平均孕周 (38.3±0.3) 周, 其中剖宫产30 例, 顺产20 例;研究组中男29 例, 女21 例, 孕周37~41 周, 平均孕周 (38.4±0.2) 周, 其中剖宫产31 例, 顺产19 例。两组新生儿的性别、生产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管理, 告知新生儿家长需要注意的事项, 保证对新生儿的营养供给等。研究组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加优质护理管理, 常规护理同对照组, 优质护理管理的方法为: (1) 对新生儿进行体位护理管理:帮助新生儿交替更换侧卧位及平卧位, 确保新生儿的卧具柔软和舒适, 不对新生儿的手和脚给予一定的束缚, 确保新生儿的手和脚可触碰一定的物体, 增加新生儿的安全感等[3]; (2) 对新生儿进行亲子护理管理:护理工作人员可使新生儿家属多和新生儿进行一定的互动, 有效指导新生儿家属经过拥抱及触摸等相关方式与新生儿进行亲近, 明显增加新生儿和家人之间的感情; (3) 对新生儿进行饮食护理管理:护理工作人员可有效指导及鼓励产妇尽量对新生儿实施母乳喂养, 告知产妇保持科学的姿势对新生儿进行哺乳, 告知新生儿母亲应按照新生儿的排便状况对哺乳的时间进行调整等; (4) 对新生儿进行大小便护理管理:在新生儿出生24 h之内, 护理工作人员可适宜的对新生儿的腹部实施一定按摩, 促进新生儿的排便, 在新生儿进行大小便之后, 护理工作人员需及时清洁新生儿的外阴, 防止新生儿外阴部的皮肤发生感染[4]; (5) 对新生儿进行脐带护理管理:护理工作人员在新生儿出生24 h之内, 需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脐带状况, 若新生儿的脐带具有一定的异味或者渗血的相关症状, 护理工作人员需及时更换新生儿的脐带绷带, 并应用酒精对新生儿的脐带给予消毒处理等[5]。

1.3观察指标分析两组新生儿家长的信任度、母亲参与、知识宣教的满意例数及新生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情况[6]。满意度评价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十分满意, 总满意度= (基本满意+比较满意+十分满意)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研究组新生儿家长的信任度、母亲参与、知识宣教的满意例数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2 研究组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总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近几年, 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干预措施逐渐受到人们的关心和关注, 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管理, 能明显降低新生儿护理工作的相关风险, 还可以提高新生儿护理工作的质量, 有效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及发育[7,8,9]。

本研究中, 研究组新生儿家长的信任度、母亲参与、知识宣教的满意例数为48、49、49 例, 比对照组的30、35、32例明显更高, 研究组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比对照组新生儿的76.00% 明显更高 (P<0.05) 。

综上所述, 对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较佳, 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可明显提高新生儿家长的信任度、母亲参与、知识宣教的满意情况, 使新生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对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100例新生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进行常规护理加优质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家长的信任度、母亲参与、知识宣教的满意例数 (48、49、49例) 与对照组 (30、35、32例) 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总满意度 (98.00%) 与对照组 (76.00%) 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较好, 值得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管理,新生儿,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敏.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医学信息, 2015 (20) :70.

[2]游李平.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疼痛的护理效果.中国医学创新, 2013 (21) :73-74.

[3]丁卫华.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医学信息, 2014 (39) :157.

[4]殷秀珠, 陈小荷, 胡善荣, 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 (7) :873-874.

[5]周旻怡.纯母乳喂养正常足月新生儿血胆红素增高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吉林医学, 2014 (22) :5037-5038.

[6]何莎莎.对住院治疗的肺出血新生儿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研究.当代医药论丛, 2015 (7) :94.

[7]沈萍, 王娜, 易顺芝, 等.优质护理对新生儿智能发育及家长满意率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1) :46-47.

[8]聂勋梅, 李原莉, 付宏.等.优质护理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分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0) :112-114.

新生儿护理管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10月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患儿35例, 其中男18例, 女17例, 年龄4 h~28 d, 其中新生儿黄疸13例, 早产儿12例, 新生儿肺炎6例, 新生儿溶血症2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

1.2 方法

1.2.1 病房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在新生儿病房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新生儿病房母婴共同管理制度。在产妇和新生儿身体情况许可的状况下, 将产妇和新生儿共处一室, 但要向患儿家属及产妇宣教新生儿病房管理制度, 讲解新生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阐明新生儿病房管理对患儿护理、康复、预防感染的重要性, 得到大家的理解和配合。产妇应穿戴消毒服饰和专用鞋, 对手部进行彻底消毒, 以防细菌的传播。

1.2.2 病房管理

新生儿由于体质等方面相对较弱, 对于新生儿的病房管理及环境卫生应着重处理[4]。每间病房床位以1~2张为宜, 床位不宜过多。细菌或者微生物会依附在空气中的尘埃以及人与人交谈的吐沫中, 对新生儿的身体有一定危害。因此每个新生儿病房都应设有净化空气的设备, 并且每天对空气都进行消毒杀菌处理[5]。因此, 病房每天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每早、中、晚各开窗通风15 min, 以保证病房空气清新。母亲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按传染病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不采取母婴同室的护理管理方式。新生儿的生活用品也按照新生儿管理方法予常规消毒备用。

1.2.3 新生儿护理

(1) 新生儿患儿按新生儿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同时根据新生儿疾病的病种及严重程度, 按相应的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进行相关护理。 (2) 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精神状态、囟门、生命体征、皮肤颜色、温度、肢体活动度、有无尖叫等, 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各种检查、护理操作要轻柔、熟练, 既要做好患儿的治疗护理工作, 同时也要考虑到产妇的心理护理, 做好解释工作, 以保证产妇的心理健康。。做好患儿的身体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 (3) 皮肤护理:用无菌棉球蘸石蜡油对新生儿的皮肤进行擦拭, 以清除胎脂和血迹。保持患儿皮肤清洁, 每日进行沐浴, 如病情不许可, 也要进行床上擦浴, 观察患儿皮肤是否完整, 有无破损、红疹。做好脐部护理, 每日进行脐部换药, 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 做好臀部护理, 排便后及时清洗并更换尿布。 (4) 做好口腔护理, 每天进行口腔检查, 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儿的口腔, 发现溃疡或者破损、感染予局部涂有霉菌素的维生素AD油, 以防鹅口疮等。 (5) 尽量采用母乳喂养, 可病情许可, 采用直接母乳喂养或抽取母乳人工喂养两种方式, 如患儿不能吸允, 可进行鼻饲。鼻饲患儿要做好相关护理, 人工喂养的患儿, 要及时清洗、消毒奶嘴、奶瓶等。 (6) 预防肺部感染:对吸氧及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儿应对吸氧装置、呼吸机的各部分每天都进行消毒灭菌, 采取合适的体位使患儿的呼吸道保持顺畅, 喂奶时避免呛奶, 以防肺部感染。 (7) 每日4次测量患儿体温,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对病房内的新生儿使用设备如暖箱、推车每日用500 mg/L有效氯进行擦拭消毒。新生儿及产妇的衣物、毛巾、包被等每日进行清洗、消毒、更换。

1.2.4 产妇的护理

1.2.4. 1 产妇的心理护理

产妇产后情绪变化较大, 尤其是在孩子也需要特别观察治疗的情况下, 情绪变化更为复杂。护理人员要考虑到产妇这些复杂的情况, 体谅产妇的情绪,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 缓解产妇的紧张、恐惧情绪, 防止产后抑郁症。在患儿病情减轻, 出院前2~3 d时, 鼓励并指导产妇及家属参与新生儿的生活护理操作, 手把手地指导产妇为新生儿更换尿布和进行臀部护理;指导产妇正确的乳房护理和母乳喂养姿势方法;帮助产妇及家属树立照顾好新生儿的信心。

1.2.4. 2 饮食护理密切

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宫缩情况、切口出血情况以及肛门排气等, 可给予萝卜汤以促进肠蠕动, 排气后进食, 予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和容易消化的高热量饮食。

1.2.4. 3 一般护理

剖宫产产妇术后回房, 予去枕平卧位6 h, 10 h予半卧位, 以减轻腹部切口张力减轻疼痛。指导其进行正确哺乳。术后即开始膀胱训练, 争取及早拔除尿管, 多饮水, 促进产妇及早自行排尿。平产产妇鼓励其及早下床活动, 以利恢复。做好会阴护理, 保持会阴部清洁;产妇出汗较多, 及时帮助其擦干汗液, 更换干净衣物;观察恶露情况, 如有异常, 及时汇报医师处理。做好产后护理的同时, 教会产妇做好提肛训练、产后操等, 以促进产妇早日恢复。

1.2.5 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

母乳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在婴儿喂养上永远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大力促进住院早产儿的母乳喂养, 将特别有利于早产儿的身心发育[6]。母乳跟人工喂养相比, 不仅各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种类、比例最符合新生儿的需要, 而且含有各种天然的抗体, 有效的母乳喂养不仅更符合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而且可增强新生儿抵抗力, 预防感染的发生, 同时, 母乳喂养也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 促进母体康复。在新生儿病情许可的情况下, 可协助产妇直接进行母乳喂养;如患儿不能直接吸允, 只要能够进食, 即可采用现场吸取母乳再进行喂养的母乳喂养方式。由于产妇就在新生儿身边, 母乳抽取后直接就可进行喂养, 避免了母乳的存放、转运环节, 有效地避免了因以上环节导致母乳污染、变质的可能, 也不需要对母乳再次加温, 使新生儿的营养更加完备, 喂养更加科学、人性化。

1.2.6 开展健康教育

指导产妇及家属在接触婴儿前后认真洗手、勤剪指甲, 清洗乳头、乳房, 每次喂养前后严格消毒汤匙、奶瓶;勤换洗尿布, 洗净后用开水烫, 并经常日光照射。定期开展新生儿家属健康教育培训班, 讲解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新生儿疾病的特点、新生儿的喂养、生活护理要点、预防接种及早教方式, 并对产妇和家属进行训练, 对不正确的姿势予以纠正, 以提高产妇和家属照顾新生儿的能力, 保证新生儿在出院后能得到科学、熟练的喂养和护理。

2 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 对产妇、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掌握情况调查, 掌握率达到98.0%, 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进行评估, 满意率达到99.0%。对患儿家属及产妇进行新生儿病房母婴同室的认同度调查, 产妇及患儿家属认同度 (支持母婴同室的相处方式, 对这种住院方式感到满意) 均达97.1%。其中共对35例产妇进行调查, 认同母婴同室的相处方式的有34例, 不认同的为1例, 认同率达97.1%, 对35位家属进行调查, 认同母婴同室的相处方式的有34例, 不认同的为1例, 认同率亦达97.1%。

3 讨论

新生儿病房母婴同室的开展, 使得产妇和患儿家属能随时随地的了解到医护人员的治疗操作, 患儿的健康状况、情绪变化等都在家属和产妇的视野之内, 避免或减轻了产妇因和患儿分离导致的忧郁、焦虑症状, 因此会感到更加放心;母婴同室的开展, 产妇和新生儿同处一室, 不仅有利于母乳喂养而且可以同时提高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 促进亲子感情的交流;母婴同室, 便于护理人员对产妇和家属进行患儿健康护理的宣教, 在教与学过程中, 加强了护患沟通与交流, 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对减少护患纠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7], 同时也使得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逐渐娴熟, 新生儿出院后的护理得到自然延伸。母婴同室, 可以使新生儿早接触早吮吸, 按需哺乳, 有利于新生儿健康, 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8]。在非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病房, 一些患儿因条件所限并不能行母乳喂养, 通过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率与非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率比较, 非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率相对高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率[9]。

综上所述, 新生儿病房开展母婴同室的护理模式, 不仅符合新生儿的生理、心理需要, 同时也满足了产妇的生理、心理需求, 更满足了母乳喂养的客观条件, 是现阶段提倡的整体护理、人性化护理模式的统一, 也是现阶段社会需求的反映, 在新生儿病情许可的情况下, 是值得提倡的新生儿病房的护理模式。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母婴同室的护理模式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7-10月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35例新生儿, 应用母婴同室护理模式, 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护理模式认可度。结果:家属及产妇对新生儿病房母婴同室的护理模式认同度达到97.1%。结论:新生儿病房开展母婴同室的护理模式, 是值得提倡的新生儿病房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新生儿病房,母婴管理,护理

参考文献

[1]蒋辉英.新生儿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护理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6 (11) :363-364.

[2]王兰英.基层医院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优生优育, 2013, 8 (12) :429-430.

[3]丰有吉, 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3-94.

[4]陈敏香.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的预防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2) :100-101.

[5]伍崇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感染的防治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 (7) :56.

[6]连冬梅, 王宁辰.NICU中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实施体会[J].护理学报, 2013, 20 (9) :52-53.

[7]方惠.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5 (5) :63-64.

[8]郭健英, 郭秀妹, 钟双玲.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12) :3038-3039.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安全管理 篇10

1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增强法制观念

知法、懂法方可依法。我院经常组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使护理人员做到知法、懂法, 并能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结合实际工作认真思考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可能引发的医疗纠纷、如何做才能防范等。找出整改措施, 使护理行为合理、合情、合法。

2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专科的护理情况,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遵循合理结构、优化组合、动态调整原则, 配备有较高学历、有临床护理经验、实践能力较强和专科知识扎实的人员比例大一些, 以保证护士群体的数量, 有利于完成护理任务。护士长对排班模式可以进行尝试性改革, 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工作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 动态安排护理人员。医疗高峰时实行弹性排班, 有突发事件发生和危重病人抢救, 实行动态排班, 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由于护理工作较繁忙琐碎、重复性强而又缺乏新意, 但又要求有高度的准确性及责任心, 致使护士心理上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因此, 要培养护士间的团队精神, 倡导在繁忙工作中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监督, 以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 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3 加强新业务、新技术学习, 跟上时代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 护理技术也有了新的变化。新生儿暖箱、新生儿辐射台、人工呼吸机、各种监护仪和透析机的临床应用给患儿带来了希望。因此, 儿科护士熟练正确使用这些仪器非常重要。若暖箱的有机体外罩、呼吸机的螺纹管等物品消毒不彻底, 就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对仪器性能掌握不好、使用不当会对患儿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 护士除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外, 要加强专科新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 重点了解专科精密、贵重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护士有了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积极参加抢救。因此, 管理者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拓宽护士的知识面, 获取护理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 使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同时儿科护士还要学习心理学、人文学、社会科学的知识, 以提高与病人或家属的沟通能力。

4 满足患儿需要, 树立整体护理理念

护理患儿时应把患儿看成是社会的、生物的、心理的人, 从患儿整体需要去认识患儿的疾病问题。帮助患儿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保持舒适体位, 合理给予喂养, 减少疼痛的刺激, 促进亲子关系建立, 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要。

5 成立护理安全小组, 建立护理缺陷登记本

科室成立护理安全小组, 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 负责科内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每月初召开护士小组会, 对上个月产生的差错、缺点进行讨论, 在护理工作缺陷登记本上进行书面分析, 提出改进措施。护理安全小组每月进行不定期检查科内工作, 找出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 并提出整改措施, 进行改进和完善, 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先控制上, 从消极的挑“烂苹果”转为积极地预防“次品”发生[1]。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 把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 做到防患于未然。

6 培养护士随机应变的能力, 对患儿病情发展要有预见性

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突发紧急情况应急预案, 如果护士在工作中遇到处理不了的事, 例如同时多例患儿病情发生变化、突然停电致患儿血管找不到等, 应尽快通知值班医生、护士长和医院总值班, 及时处理, 以免延误时机。患儿需要外出做检查时, 常规备氧气袋、简易呼吸囊、常用抢救药及注射器,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在途中或检查时,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一旦出现紧急情况, 就地抢救, 待病情平稳后, 迅速送回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作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士, 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抢救患儿及处理事情时应分清轻重缓急, 对患儿病情的发展应有一定的预见性。

总之, 对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儿来说, 安全尤为重要, 只有加强护士的思想道德教育, 全面提升护士的素质, 使其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 并制订相应的措施以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做到有效防范, 保证患儿的安全。我院从以上6个方面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行有效的管理, 未出现护理差错,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摘要:为了消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不安全因素, 确保护理工作优质高效地进行, 实施中护理安全管理, 即组织儿科护士学习法律、法规, 加强护士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 树立护士整体护理理念, 成立护理安全小组, 培养护士随机应变的能力,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新生儿脐带护理技术 篇11

你知道脐带的

作用吗?

脐带的主要工作就是作为准妈妈在孕育宝宝时母体和胎儿交换物资的通道,我们也可以这样打比方,就如同连接电脑和mp3之间的那根数据线,宝宝在出生前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和排泄出来的所有废弃物都是通过脐带输送到胎盘内外的。通常,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时间里,护士就会采取一种无痛的方式,用钳子将脐带夹住,并在靠近宝宝肚脐的那一端迅速剪下,留下一小段脐带残端。

与脐带有关的疾病

宝宝的脐带是由2条脐动脉和1条脐静脉组成,长度约60cm左右,一旦脐带过长就容易出现脐带绕颈的状况,若脐带过短则很可能由于胎儿活动幅度较大进而拉扯胎盘,引发胎盘早期剥离的危险。下面这些就是与脐带有关的一些病症或特殊情况,新手爸妈们一定要仔细看好喽。

肚脐发炎:肚脐发炎时,从表面看肚脐周围会又红又肿、潮湿且有分泌物,闻起来有点臭臭的味道

肚脐渗血:当宝宝的脐带发炎护理不及时,情况逐渐加重时,就可能造成肚脐渗血。

肚脐肉芽肿:若宝宝的伤口愈合状况不够理想时,就会出现肚脐肉芽。通常,肉芽肿是已经发炎好一段时间后才会形成的,一旦发现,就要立即将宝宝送往医院通过药物或手术进行治疗。

脐带脱落太晚:如果宝宝的脐带迟迟不脱落很可能是白血球异常导致,这说明宝宝存在免疫系统缺损的问题。若宝宝的脐带超过三周以上仍未脱落,家长就需要考虑带宝宝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了。

肚脐息肉:肚脐息肉必须要首先考虑是否属于先天性异常,比如肠子或泌尿道异常、黏膜或腹部肌肉异常、肌肉尚未完全退化等问题,必要时需要进行检查以排除潜在疾病的可能。

脐带护理的

4个“不可不知”

顺其自然的蜕变过程

宝宝出生后,医生会立刻将脐带剪断,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然后用消毒纱布进行包裹,以保证伤口始终处在无菌状态。被剪断的残余脐带看上去就好像荔枝果肉般,白白胖胖的呈半透明状。过了24小时候之后,脐带被剪断的一端会逐渐干燥,在之后的数天里,每天都需要用酒精擦拭消毒,直至脐带全完脱落。不过护理工作并没有至此结束哦,在脐带脱落后的2~3天里,家长仍需要用消毒棉签蘸酒精进行擦拭,用以帮助减少伤口处的分泌物。

宝宝的脐带何时脱落

脐带脱落的时间根据宝宝的体质因人而异,有的短则1~2周,最长的也不会超过3周。在脱落初期,会有轻微出血的情况,家长莫要慌张,这属于正常现象。家长所要做的就是以酒精擦拭消毒,并保持伤口干燥,直至完全愈合为止。

保持时刻干燥避免摩擦生热

仔细清洁宝宝的脐带,可以预防细菌入侵并受感染。家长要勤给宝宝更换尿布甚至衣物,一来可以避免因出汗、尿液所引起的闷热潮湿,二来也能避免肚脐周围因长时间沾染污秽物引发感染。给宝宝挑选纸尿裤时要注意大小要合适,若纸尿裤的上端刚好接触脐带根部,活动时就容易受到磨擦,从而导致脐部发红、伤口渗血,建议可将纸尿裤的裤头向下反折。

脐带护理的必备物品

医用棉棒:使用经过消毒的医用棉棒护理伤口,可降低细菌入侵的机会。棉棒的主要作用在于擦拭掉伤口周边的血水及分泌物,并对残余脐带进行消毒,维持其干燥。

医用酒精 根据需要可选择不同浓度的酒精来发挥不同的作用,通常在药房里可以购买到95%和75%两种酒精,它们的不同在于前者因具有良好的挥发性,多用于帮助脐带保持干燥;后者由于能深入到细胞内部,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手把手教你

如何清洁宝宝的脐带

第一步:将可能需要的物品一一准备好,包括棉签、酒精、纱布等;

第二步:用洗手液或肥皂反复清洗双手,注意指甲缝都要清洗到,如果妈妈指甲过长,建议简短并用指甲刀将边缘处磨平;

第三步:将宝宝放在床上,以温柔的语气告诉他接下来要做的事,并将宝宝衣服上推到胸口处,如果宝宝表现得较为抗拒,也可请爸爸轻轻握住宝宝双手,以帮助其固定在床上,但力度要适中;

第四步:待宝宝逐渐安静下来以后,妈妈分别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拨开肚脐周围的皮肤,直至宝宝的脐带根部全部露出来,在开始这个动作之前,建议妈妈最好先将双手搓热之后再进行,以免手部过凉惊吓到宝宝;

第五步:拿一个棉签蘸75%浓度的酒精先对脐带极其周围进行消毒,妈妈可按照“打圈”的方式从里至外进行清洁,注意动作要轻柔缓慢;

第六步:将之前用过的棉签立即丢弃,换一个棉签重复上面的动作,直到清理完所有的分泌物或血迹,妈妈可根据伤口的情况决定使用棉签的根数,通常需要2~3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引发感染的机会。

第七步:重新换一根新的棉签蘸95%浓度的酒精重复上一步骤,酒精的挥发性可以帮助伤口维持干燥。不过,并不是所有妈妈都要进行到这一步,可根据宝宝伤口的情况,如果伤口一直恢复不错,也可略过此步骤。

脐带感染怎么办?

以上我们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避免宝宝的脐带受到感染。可有些时候,总有个别宝宝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脐带出血、感染。假如这种情况发生了,家长要立即将宝宝送往医院治疗。比如:脐带根部及其周围皮肤出现发红或肿胀等。

如果在宝宝出生后的第1~2天,看到1滴血的量或少量清澈的液体从脐带根部渗出是正常的,但假如出血或分泌物出现的次数较为频繁或量比较大,看上去颜色发黄,气味难闻,持续时间超过了1天以上,此时就建议家长带宝宝去医院看一看。

通常医生在确诊了宝宝的脐带受到感染后,会给宝宝开一些口服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就会安排宝宝住院治疗。居家护理上,家长要注意在这段期间里,尽量保持脐带部分的清洁和干燥,千万不要试图把脐带拉扯下来或者将其拧断,哪怕它看上去仅靠一根组织挂在那里。另外,脐带感染不会给宝宝带来过度的不适,反而是家长过于紧张的情绪会感染到宝宝,惹得小家伙时常哭闹。

新生儿护理管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重度窒息新生儿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男28例,女16例;胎龄31~40(34.1±1.7)周;出生体质量1 550~4 250(2 858±650)g。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胎龄30~42(34.2±1.9)周;出生体质量1 500~4 340(2 896±680)g。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儿家属均在医师、护士告知下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了解本次护理、研究方法,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诊断为重度窒息,对照组立即进行传统复苏抢救护理,清理呼吸道维持呼吸道通畅,遵照医嘱给予药物干预,同时维持患儿血液循环,做实时评价。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案管理护理:(1)预案管理:分娩期对孕产妇、胎儿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评估分娩风险。充分准备抢救物品、设备,分娩时启动抢救程序。(2)新生儿出生后快速进行评估,对窒息患儿即刻进行初步复苏。将患儿体位摆正,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障呼吸道通畅,采用触觉刺激建立呼吸。(3)血氧饱和度监测并进行正压通气。(4)必要时采用面罩、气囊或气管插管进行正压通气,同时行人工胸外按压,维持患儿血液循环。(5)复苏过程中注重细节护理和手法操作标准化,密切监测患儿心率并间断给予吸氧,吸引应注意压力,避免压力过大损伤黏膜;同时根据患儿病情进行拔管,拔管时做好随时插管准备。心脏挤压过程中,注意胸骨下降程度,避免损伤腹部脏器。整个复苏过程中注意保暖,降低患儿表面散热,维持患儿正常耗氧量和新陈代谢。患儿复苏成功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

1.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儿复苏成功率和病死率;统计并比较2组患儿1、5及10min Apgar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成功率和病死率

研究组患儿抢救成功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3.72%,病死率为2.27%,低于对照组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患儿1、5及10min Apgar评分

2组患儿1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5、10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为新生儿出生时多种原因引起患儿呼吸功能障碍、循环障碍,出生后不能建立自主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为主要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病死率[2]。研究指出,临床中引起新生儿窒息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产妇因素、胎儿自身发育因素、分娩方式、继发性胎儿窘迫等[3]。临床中抢救窒息新生儿的关键是对患儿生理、病理进行逆转,而早期抢救可有效保障各个脏器供血、供氧,从而改善患儿预后。

护理工作在新生儿窒息抢救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提高新生儿复苏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常规护理在新生儿出生发生窒息时开始实施,抢救工作准备不完善,难以快速、有效进行抢救,从而影响抢救效果和复苏质量[4,5,6]。预案管理在分娩前对孕产妇做好全面、充分了解,评估分娩风险,在分娩前做好人员、抢救设备、技术及物品准备,一旦分娩后患儿出现窒息即可进行抢救[7,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预案管理护理能及时实施抢救措施,一旦新生儿出生后评估为窒息即可开始实施抢救,做到及时、有效抢救,从而提高抢救质量,改善窒息新生儿预后。本研究结果还显示,2组患儿1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5、10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预案管理护理措施可协助提高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质量。

综上所述,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护理中开展预案管理可有效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改善患儿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预案管理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重度窒息新生儿8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采用预案管理抢救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救治护理,比较2组患儿抢救成功率及出生后1、5、10min Apgar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儿抢救成功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3.72%,病死率为2.27%低于对照组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1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5、10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护理中开展预案管理可有效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改善患儿预后。

关键词: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预案管理

参考文献

[1]徐晓燕.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手术室抢救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7):793-795.

[2]赵晓红,王岭梅.135例胎膜早破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重庆医学,2013,42(19):2261-2262.

[3]米弘瑛,刘凯,冉雄,等.新生儿窒息后遗症现状和影响因素[J].重庆医学,2013,42(13):1471-1472,1475.

[4]陈磊,李小峰.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2):851-852.

[5]劳建英.新生儿窒息116例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2):66-68.

[6]刘蔚群.60例剖宫产后新生儿窒息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刊,2013,48(3):97-98.

[7]Hendricks-Munoz KD,Li Y,Kim YS,et al.Maternal and neonatal nurse perceived value of kangaroo mother care and maternal care partnership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Am J Perinatol,2013,30(10):875-880.

上一篇:非市场策略下一篇:数字调制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