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质量管理(共9篇)
新生儿护理质量管理 篇1
新生儿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1、有新生儿各项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1)科室有相关制度:院感管理制度、病房安全管理制度、配奶间管理制度、沐浴间管理制度(2)科室相关流程:新生儿出、入院流程,新生儿转运、转科流程,各类护理操作流程 询问护士有哪些相关核心制度
2、对护士进行各项制度及工作流程的培训、考核并有记录 查看培训考核记录 婴幼儿出入院身份确认流程 护理主要检查点:
(1)新生儿室相对独立空间合理,每房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每床有免洗手液配置(2)有相对隔离的传染病儿区域及相应防护用品(3)保暖箱、奶具消毒规范,有监测记录
(4)查看一名工作人员洗手,询问工作人员何时需洗手、何时需手消毒。并有平时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反馈记录情况
(5)查看或询问传染患者隔离、护理措施(6)医疗垃圾分类处理符合要求
3、建立与完善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1)有新生儿病室紧急风险预案或流程(2)实施新生儿身份识别标识管理
有紧急预案:婴儿失窃、窒息、婴儿坠床、烫伤、静脉外渗(尤其是钙剂外渗)、身份识别管理制度,询问护士其中一个预案
询问护士:新生儿常见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评估及及观察要点。)
4、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有演练 建议查停电或火灾的应急处理
5、有介入诊疗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操作规范及工作流程 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仪器管理制度、耗材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
6、科室药品标识清晰,放置符合规范
药品标识清晰,放置规范,定期清点、检查(药品浓度、剂量、有效期等)有记录,无过期药
7、抢救仪器专人管理,有定期检修及保养记录 仪器设备外观整洁,配有简单易懂的使用说明,定期测试
8、对护士有培训及考核记录 检查科室的培训和考核记录本
新生儿护理质量管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的1952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976名, 平均日龄为 (3.92±0.31) d;对照组976名, 平均日龄为 (4.03±0.25) d。两组新生儿在日龄、分娩方式以及医护人员技术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新生儿在沐浴护理中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的沐浴护理上施行了强化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具体如下:
1.2.1 对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在新生儿沐浴护理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 (1) 年轻护士所占比例较多, 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不足; (2) 在新生儿沐浴护理中大多采用的是交叉方式, 因此, 分工的随机性较大, 从而导致操作者责任心不强, 呈流水线式、片段性操作; (3) 不健全的管理机制致使多人接触新生儿, 从而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4) 操作环节较多, 对全面观察病情变化存在不利; (5) 易出现新生儿交接错误的情况。
1.2.2 强化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1) 采用层级管理的方式, 由1名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与2名低年资护士组成一个小组, 由主管护师全面控制新生儿沐浴护理的质量, 2名低年资护士负责开始沐浴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沐浴, 在进行沐浴护理之前应由主管护师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查体, 然后再进行沐浴, 沐浴完后需要针对新生儿的查体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及护理。在沐浴过程中如遇到新生儿胃内容物反流、皮肤感染等情况, 及时对其识别并处理。 (2) 将各区域的功能进行明确的划分, 例如将新生儿的脱衣台与穿衣台分开。操作者的专用沐浴服、包裹新生儿的专用浴巾、垫巾等均需要进行高压消毒, 并严格执行一人一更换制度。 (3) 若发现新生儿有特殊的病情均应记录在新生儿记事本中, 集中报告医生进行处理;若是紧急情况则应立即报告当班医生处理。 (4) 采用一对一的沐浴护理模式, 即由1名操作者负责1名新生儿的接、洗、穿、核对、交接等流程, 严格执行一婴一巾、操作前后规范洗手等制度。
1.3 评价标准及方法
检测护士在为新生儿沐浴护理前后手部带菌率, 连续监测5d, 每组抽样28人, 并观察新生儿住院期间皮肤脓疱疮、脐部感染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 其中护患纠纷是指新生儿手圈、胸牌核对错误、护理不到位等所引发的投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为新生儿沐浴前后的手部带菌率的比较
两组护士在为新生儿沐浴前、沐浴后的手部带菌率的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所示。
2.2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7例出现并发症, 对照组22例发生并发症, 两组在并发症方面比较 (χ2=7.88,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5例护患纠纷, 对照组出现14例, 两组在护患纠纷的生率之间比较 (χ2=4.31,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出现并发生以及护患纠纷情况的比较, 如表2所示。
3 结论
随着母婴同室管理模式的运用,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 而在新生儿的沐浴护理中, 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也是较高的。为了降低新生儿沐浴护理中出现医院感染的风险, 强化安全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2,3,4]。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 分析了新生儿沐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然后根据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些加强措施。为了探讨强化护理安全的措施在新生儿沐浴护理中的效果, 笔者对1952名新生儿进行了分组对比分析。经过研究发现, 采用了护理安全强化措施的观察组在新生儿并发症以及护患纠纷等方面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对降低医院感染、提高新生儿护理的质量有着明显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析新生儿沐浴护理中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 从而保证新生儿沐浴的安全。方法 把我院1952名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76名, 在沐浴护理中施行强化护理安全管理, 即组成由主管护师带头的沐浴小组, 全程严格按照接、洗、穿、核对、交接的流程以及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沐浴护理;对照组976名, 对其进行常规的沐浴护理。比较两组护生在为新生儿沐浴前后的手部带菌率, 以及新生儿的脓疱疮发生率。结果 两组护生在为新生儿沐浴前后手部带菌率的比较, 以及新生儿脓疱疮发生率的比较都具有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新生儿沐浴护理中加强护理管理, 不仅能够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 还能够提高新生儿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沐浴护理,护理安全管理,带菌率
参考文献
[1]张国群.新生儿沐浴的强化护理安全管理[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18) :64-65.
[2]邹敏.新生儿沐浴的安全管理及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医生, 2012, 40 (2) :49-50.
[3]张润红.沐浴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27) :39-40.
新生儿护理质量管理 篇3
关键词:优质护理 新生儿 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193-01
致病菌可通过脐部入侵新生儿体内,导致感染,因此新生儿脐部护理是临床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到新生儿今后的健康问题。近年来,新生儿健康越来越成为关系到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故有必要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新生儿脐部护理,保障新生儿围生期健康[1]。现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在该院出生的新生儿85例,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方面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85例新生儿中,男婴43例,女婴42例。胎龄38~42周,平均胎龄39.3周。分娩方式,顺产47例,剖宫产38例。新生儿出生体重2160~4220 g,平均出生体重3525 g。排除妊娠合并症产妇,排除宫内感染可能性,经所有家属知情同意后,将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脐部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比两组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两组婴儿在性别、胎龄和平均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舒适护理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新生儿生后淋浴,保持脐部清洁,淋浴后先用棉签吸干脐带根部和周围的水,然后消毒两次。脐部有敷料包裹者75%乙醇或碘伏环形清洁消毒新生儿脐根部,连续消毒至脐带脱落后5~7天,直至脐带脱落[2]。常规乙醇清洁消毒、覆盖灭菌敷料,每天更换。嘱家属使用清洁衣被,并定期更换[3]。
观察组新生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措施如下以下几点。
(1)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和具体实施细则,向产妇进行脐部护理知识宣教,帮助产妇掌握脐部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巧,75%乙醇消毒脐部直至脐部脱落后5天左右。
(2)正确的消毒步骤:不采用覆盖式敷料,改为每天消毒。全程共用4根棉签, 新生儿沐浴后,用1根棉签吸干新生儿脐部水份,用2根棉签分别蘸取络合碘消毒新生儿脐带根部和周围,最后,用1根棉签约吸干新生儿脐根部多余水分和药液。
(3)护理人员及产妇注意每天观察新生儿脐部情况,是否出现脐窝潮湿、出血渗血、脐轮红肿感染等情况,做好监测和记录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新生儿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统计两组新生儿脐部异常情况(脐窝潮湿、渗血、红肿)及脐带平均脱落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以百分比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如表1、表2)
3 结语
新生儿脐带护理是预防新生儿疾病的重要一环,因为脐带可以作为病原菌侵入的途径之一,故临床上需格外重视。优质的脐部护理可保证脐部清洁干燥、防止脐部感染。新生儿生后通常3~7天脐部残端脱落,脱落之前、之后均应保持脐部清洁。脐带脱落前需每天络合碘消毒2次,注意脐带根部的消毒;脱落之后可以75%乙醇消毒,每日一次即可。部分婴儿脐带脱落之后有局部湿润、少量渗出液等状况属正常现象[4-5]。
优质护理干预需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降低脐部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对产妇的指导,密切观察脐部有无出血、渗血、破损、红肿等现象,及时进行处理。该组探究的85例新生儿中,对照组有5例新生儿出现不同程度脐部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2.0%,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83.3%。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约为6.9%,护理总满意度为93.1%。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述结果充分说明,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护理的模式进行脐部护理,可显著降低新生儿脐部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家属临床满意度,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
参考文献
[1] 谭小琴.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3):560-562.
[2] 殷秀珠,陈小荷,胡善荣,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7): 873-874.
[3] 蓝院琴,廖新阳,谭月坚.新生儿脐部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J].海南医学,临床护理,2010,21(7):143-144.
[4] 钟丽晖,徐芮.舒适护理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护理研究,2014,36(2):303-304.
新生儿护理质量管理 篇4
为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根据医院及护理部2015年工作计划及目标,制定2015新生儿科护理质量与安全计划如下: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员--全体护士参与的质量管理监控,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全面落实质控工作。
二、成立护理质量与安全小组:
组长:李尤芳
组员:曹红艳 金明习袁敏
三、质量控制检查分工职责:
1、李尤芳:护理质量控制、病区管理、医院感染管理
2、曹红艳:急救药品和器材、护理制度、实习带教、优质服务
3、金明习:三基三严、危重病人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岗位职责落实
4、袁敏:医院感染管理、绩效考核
四、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急救物品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每月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员随时进行监督及时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突出的在晨会上进行通告,让护士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3、每周定期对各种物品及药品,急救车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过期物品及药品。以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二)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组建了一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控,以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1、实行以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平时检查与每月检查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3、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抓好质控管理,做到人人参与,共同把关,确保质量,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员的工作,全员参与护理管理,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4、完善护理质控管理制度,职责,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5、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6、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
7、加强护理人员正规操作,并进行考核。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8、各班护士每班对医嘱进行查对,护士长每周进行大查对,以保证正确执行医嘱。
9、每日对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检查,出院病历由质控护士初审,护士长最后复审后交病案室。
新生儿护理常规 篇5
【疾病概述】
新生儿时期是指从出生到生后28天,在此期内小儿的的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突然改变的宫外生活,婴儿不适应,易受外界影响而致病,死亡率高。因此护理新生儿时要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动作要细致、轻柔。【一般护理】
1.新生儿病室的空气常规每日通风2次,温度20-24;湿度50-60%。工作人员入室应更衣、戴帽子、换拖鞋、洗手后方能接触新生儿
2.新病人入室时应脱去其衣服、洗澡并换上医院的衣服、称重量、测体温并记录,初步进行全身检查及时处理脐部,发现异常立即与病人家属交代清楚,根据入院证填床头卡、一览卡。腕带,向病人家长介绍探视制度。
3.新生儿喂养毕应轻拍背部排除胃内空气。置右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吸入窒息。
4.每日用温水洗澡1次。注意皮肤皱褶处,脐带未脱者,用碘伏处理脐部。不能洗澡者在床上擦浴。
5.喂奶前换尿布,用鞣酸软膏擦臀部,保护皮肤,有腹泻者应增加换尿布的次数。【专科护理】
1.详细记录出入量,入院24小时留送大小便常规标本。每日测量体重。
2.密切观察病儿的生命体征及面色神志、哭声大小以及有无尖叫、抽搐等病历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护理记录使用危重病人记录单。
4.输液者使用微量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发生肺水肿 5.院感控制严格按照新生儿病区标准执行。【健康教育】
1.出院时向家长讲解回家后的注意事项。
2.宣传合理喂养的知识和预防接种并建议定期保健随访。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新生儿窒息指宫内缺氧窘迫以至出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任何影响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因素,都可以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缺氧。新生儿窒息时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也是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护理】
1.保暖:贯穿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维持患儿肛温36.5~37℃
2.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勤洗手及加强环境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环。【专科护理】
1.复苏步骤: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1)气道通畅(A):①安置体位:患儿仰卧,肩部垫高2~3cm,使颈部稍后伸至中枕位。②清除分泌物: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
(2)建立呼吸(B):①触觉刺激:拍打或弹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
②复苏器加压给氧:面罩应密闭口、鼻;通气频率为30~40次/分;压力大小应根据患儿体重而定,一般认为食指与拇指按压时压力为1.5~2.0KPa,每增加一指,压力递增0.5KPa;氧气流量为5L/分或以上。通气有效可见胸廓起伏。
(3)恢复循环(C)胸外心脏按压:一般采用拇指法,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两乳头连线胸骨体处,其他手指自然贴于腋下身体两侧;按压频率为10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压下约1~2cm。心外按压与呼吸比为3:1,有效可摸到肱动脉和股动脉搏动。
(4)药物治疗(D):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应用:胸外按压心脏不能恢复正常循环时,可给予静脉、气管内注入1:1000肾上腺素;根据医嘱,及时正确输入纠酸、扩容剂等。
(5)评价(E):复苏步骤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时,均要评价患儿情况,然后再决定下一步骤操作
2.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床旁备吸引器等物品,遵医嘱应用止惊药物,避免外渗。监护的主要内容为神志、肌张力、体温、床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注意喂养,合理给氧,避免感染,观察用药反应,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健康教育】
1.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
2.安慰家长耐心细致的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取得家长理解,减轻家长的恐惧心理,得到家长最佳的配合。
新生儿尿布皮炎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尿布皮炎又称臀红,是由于皮肤长期受潮湿尿布刺激,尿中的尿素被细菌分解产生氨,引起皮肤发炎。
【一般护理】
1.新生儿病室每日通风2次,温度为20~24℃湿度为50~60% 2.每日用温水洗澡一次,注意皮肤皱褶处,脐带未脱者,用碘伏处理脐部。3.喂奶前换尿布,用鞣酸软膏擦臀部,保护皮肤,有腹泻者应增加换尿布的次数。【专科护理】
1.每次排便后,将臀部用温开水洗净。吸干(最好用软纸巾或纱布吸干),换了尿布,在外阴涂鞣酸软膏或植物油。
2.气温或室温不低时,可将臀部暴露在空气或阳光下,每次10~20分钟,1日2~3次。3.臀部皮肤破溃处可以用普通灯泡(40~50瓦)烤或TDP烤灯,灯泡距臀部30~40厘米,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用烤灯时要守护在旁,以避免小儿烫伤或尿液溅到灯泡上发生爆炸。
4.擦油剂或涂药膏时应用棉棒在皮肤上轻轻滚动,不要上下涂擦,以免疼痛和发生脱皮。【健康教育】
1.向家长讲解合理喂养的知识。
2.嘱其勤换尿布,臀部及皮肤皱褶处常用温水擦洗,并保持干燥。3.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消化道出血时新生儿时期常见的重要症状,一般情况下,上消化道出血仪呕吐为主,儿下消化道出血以便血为主。上消化道出血超过3毫升,可引起黑便,常见于全身出、凝血疾病;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新生儿出血症。【一般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2.禁食,保持安静。
3.完善实验室检查。【专科护理】
1.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严格控制滴速,遵医嘱准确及时地用药,以保证营养的供给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2.观察出血的性状颜色及量并记录。3.遵医嘱洗胃时,至洗出液转为清亮为止。4.遵医嘱按时使用止血药。
5.观察病人血压、呼吸、脉搏、神志情况,评估有无失血性休克。
6.黑色柏油样便与胎粪相鉴别,前者黏稠性很差,不反光。无光泽,大便边缘的尿布湿润处有血红色,化验检查红细胞可阳性。【健康教育】
1.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耐心细致的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的医学知识。2.定期复诊
3.如果婴儿大便颜色为黑色柏油样变或有异常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早产儿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身体重<2500g的活产婴儿。身长大多不足47cm。【一般护理】
1.新生儿病室每日通风2次,温度为20~24℃湿度为50~60% 2.工作人员入室应更衣,戴帽,换拖鞋,洗手后方能接触新生儿。
3.患儿应脱去衣物,称体重,测体温,初步进行全身检查及时处理脐部,发现异常立即与家长交代清楚,根据入院证填写床头卡、一览卡、腕带,向家长介绍探视制度。4.每日用温水洗澡一次,注意皮肤皱褶处,脐带未脱者,用碘伏处理脐部。
5.喂奶前换尿布,用鞣酸软膏擦臀部,保护皮肤,有腹泻者应增加换尿布的次数。【专科护理】 1.保暖:体重小于2000g者,放入暖箱,大于2000g在箱外的,应予以戴帽,维持室温24~26℃ 2.合理喂养:以母乳喂养和早产儿配方奶为宜。尽早开奶,奶量由少到多,根据每个早产儿的耐受能力而定,以不发生溢乳和呕吐为原则,必要时鼻饲甚至补充静脉高营养液,精心喂养,每日观察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
3.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发绀者,常给予吸氧,氧气浓度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70mmHg,吸氧时间不宜过长,因给氧过多易引起眼晶体纤维增生,影响视力,给氧至青紫消失和症状好转即应停止。
4.预防感染:加强消毒隔离,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先洗手,或用手消毒液擦手。控制人数,定期空气消毒。
5.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早产儿的面色,呼吸,体温,脉搏,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等。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血糖的波动。
6.发展性照顾:尽量减少不良刺激,调暗灯光或用毯子遮盖暖箱,给予鸟巢位,保持安静,集中操作,更好的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健康教育】
1.鼓励母乳喂养,特别注意保暖,加强体温的监测并注意预防感染。指导家长卫生常识,护理早产儿前洗手,减少探视,家中有感染者应与早产儿隔离,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2.指导育儿知识,早产儿生后10天加维生素A,D,4周后加铁剂,注意预防佝偻病和贫血。3.指导早产儿出院后定期随访,定期检查智力及生长发育情况,院内有吸氧史的患儿一定要定期检查眼底。
脐膨出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脐膨出是指一种先天性腹壁发育不全,在脐带周围发生缺损,腹腔内脏脱出于体腔外的畸形。【一般护理】
1. 术前予以禁食准备术中用药,用物,病历。
2. 术后安置好病儿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了解术中情况。
3. 全麻病儿未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硬膜外麻醉术后平卧六小时后去半卧位。之后宜取平卧位,膝下垫软枕髋关节略屈曲,以松弛腹肌,减少腹压和手术切口处张力,以利于缓解伤口疼痛,防止疝修补处组织裂开。
4.根据医嘱给予禁食。
5.一般病人术后6~12小时可进流食,次日可进软食,对肠切除吻合后病人应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以后,方可开始进流质饮食,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普食。【专科护理】
1.注意观察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2.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情况。3.遵医嘱予静脉液体支持。
4.疝手术为无菌手术,不应发生感染,要注意保持敷料干燥,清洁,避免大小便污染。对婴幼儿尤其加强观察。发现敷料脱落或污染应及时更换,必要时在敷料上覆盖塑料薄膜,做好伤口的隔离保护。每四小时测体温一次。术后48小时后,病人仍有发热,哭闹,可能为切口感染,应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5.防腹内压增高:术后注意保暖,防止受感冒而引起咳嗽,如有咳嗽应及时用药治疗,并嘱病人在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减少对伤口愈合的影响。保持大小便通畅,有便秘者应及时给予通便药物。
6.密切观察病情:如手术后病人出现急性腹膜炎或有排尿困难,血尿,尿外渗表现时可能为术后肠管损伤或膀胱损伤,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7.尿潴留处理:手术后因麻醉或手术刺激引起尿潴留者,可肌肉注射氨甲酰胆碱,以促进膀胱平滑肌的收缩,必要时需导尿。
【健康教育】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咳嗽,有排尿困难或便秘者应及时处理,积极预防和治疗腹内压升高的各种疾病。
骶尾部肿瘤的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骶尾部肿瘤临床少见,可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两类,因其侵袭部位深在,局部血供丰富,手术切除困难,常发生不易控制的大出血和骶丛神经损伤。常见为骶尾部畸胎瘤,畸胎瘤是一种至少含有3个胚层组织中2个胚层组织的胚胎性肿瘤。【一般护理】
1.协助医生做各项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2.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护理。
3.避免过多的扪诊,能下地活动的患儿要注意保护其安全,避免磕碰,应减少过多的局部刺激。如否可加速肿瘤的生长及转移。
4.由于肿瘤压迫引起便秘,尿潴留时遵医嘱以对症处理。
5.肿瘤病人抵抗力下降易感染,注意保暖。体弱病儿给予支持疗法,加强喂养,多食富于营养的食物,为手术做准备。
6.饮食指导:肿瘤使机体处于高消耗状态,加上术后身体康复的需要,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为原则,增强机体修复功能,有利于术后康复。
二.术前准备:
1.术前遵医嘱婴幼儿4~8小时禁食,儿童6~8小时禁食。2.遵医嘱做好肠道准备及下胃肠减压。
3.严格按骨科手术皮肤准备要求做好皮肤准备备皮时严防皮肤破损,以免发生感染。三:术后护理:
1.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固定好各种引流管。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由于麻醉,出血等影响,严密心电监测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情况,保持静脉输液通道通畅,对全麻病人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3.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伤口渗血、双下肢感觉运动及鞍区麻醉变化等情况。
【专科护理】
1.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记录引流量,发现出血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及时补液及使用止血药,合理调节输液输血速度。
2.全身麻醉病儿做好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每天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排痰。3.肛周皮肤护理:由于手术区域靠近肛周,切口容易受到污染,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要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4.卧床期间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发生并发症。
5.尿管护理:每天消毒尿道口2次,更换引流袋一次,硬膜外麻醉病儿术后1d或2d及早拨除尿管,预防尿路感染。全身麻醉病儿麻醉清醒后及时进行定时夹管定时开放尿管,进行膀胱收缩锻炼,促进排尿功能恢复。【健康教育】
1.给予病儿及家长心理支持,增强病儿战胜疾病的信心。2.向家长讲解饮食的重要性,注意为病儿增加营养。
新生儿肠梗阻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新生儿如发生呕吐及腹胀,无胎便排出,哭闹不安或嗜睡,需考虑有无肠梗阻,引起梗阻的原因很多,腹部X线平片显示肠管扩张,并见液平,可明确诊断,钡餐及碘油造影属禁忌,肠梗阻可发生于肠管任何部位,但以回肠最多见,十二指肠次之,空肠和结肠较少见,完全性肠梗阻以肠闭锁和肠扭转多见,不完全性肠梗阻可因肠旋转不良、肠狭窄、环状胰腺、肠重复畸形及腹腔内肿块压迫引起,巨结肠亦可引起。(1)患儿肠旋转不良可表现十二指肠不完全梗阻症状,奶后呕吐,吐物含胆汁,排便减少,上腹胀满,其次发生肠扭转症状,反复呕吐,如不能复位,或扭转加深,出现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如有胃肠出血,提示肠坏死,可继发肠穿孔及腹膜炎,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治疗。(2)患儿肠重复畸形,可为囊肿型、憩室类型或双管型,从舌根到肛门任何部位都可发生,但以回肠最常见,占50%,X线检查可见梗阻情况,同时可发现肿物阴影,钡餐造影能见到充盈缺损囊肿包块,超声检查可见囊性肿物,本病一旦发现需手术治疗。(3)先天性巨结肠,是较常见消化道畸形,占消化道畸形第二位,发生率为0.2%~0.5%,由于结肠末端肠壁肌间神经丛发育不全,结肠长期处于痉挛状态,近端结肠肥厚扩张,形成巨结肠,首先是胎便排除延迟,反复出现顽固性便秘,以致梗阻症状,钡灌肠可见直肠乙状结肠远端细窄,乙状结肠及降结肠明显扩张,袋形消失,蠕动减弱,24 h后结肠内仍有较多钡剂存留,可先进行内科治疗,每日或隔日用温生理盐水50~100 ml,反复洗肠,或开塞露解除便秘,用扩张器每日扩张痉挛狭窄肠段1次,约1岁时行根治手术。(4)另外,还有肛门或直肠畸形如肛门狭窄、肛门闭锁、直肠狭窄等,先天性狭窄可用探子扩张1年,或行肛门成形术后再扩肛,直肠闭锁需开腹手术,因此患儿有发现梗阻,应根据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以确保患儿安全。
(一)非手术疗法:适用于麻痹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1.禁食:减少食物对肠道的刺激。
2.胃肠减压:恢复肠管血运,减轻腹腔内压力,缓解梗阻部位。
3.如病儿腹不胀,减压液正常,有肛门排气、排便是梗阻缓解的表现,可按医嘱进食。
(二)手术疗法 【一般护理】 术前:
1.禁食
2.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3.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
4.观察呕吐情况及大便情况。5.做好皮肤准备等术前准备。6.根据病情及时补液,积极抗炎治疗。
术后:
1.手术后病儿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2.呼吸道护理:由于患儿术前频繁呕吐,往往合并吸入性肺炎,同时由于新生儿呼吸道狭窄、黏膜薄弱,加之术前置胃管和手术气管插管,易引起喉头水肿。气管内分泌物增多等,做好呼吸道护理是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关键,应做到:
(1)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患儿回病房后,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肩部垫高6~8cm,使呼吸道呈水平位,吸氧并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新生儿主要是腹式呼吸,注意保持胃管引流通畅以减轻腹胀和防止呕吐,从而保证横隔活动;另外腹部切口敷料勿包扎过紧,以防腹式呼吸受碍。
(3)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与呼吸深浅度,口唇与皮肤颜色,如有异常及时寻找原因,配合医生做好急救。
(4)如需机械辅助呼吸,最好用持续气流或间断正压呼吸。情况好转后及时脱离呼吸机,以免分泌物堵塞细的气管。
3.体温护理:在新生儿术后护理中,体温护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皮下脂肪少,因此对周围环境的寒热反应非常敏感;在夏天易发生高热,必须加强降温退热措施;在冬天易发生低温或新生儿硬肿症,必须加强保温措施。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不管在什么时候均将患儿裸体置入暖箱或辐射台内,让患儿处于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中。其温度根据患儿病情体重而定,湿度为60~70%为患儿做处置时,尽量集中,减少暴露时间及面积,以免受凉。【专科护理】
消化道护理:
(1)胃管的护理:术后维持有效的胃肠减压是预防吻合口漏的关键。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落、扭曲、受压,将患儿双手适当束缚;观察胃管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并记录。若患儿呕吐、引流量减少,说明有堵管现象,用5ml无菌注射器抽吸,调节胃管的深浅度。吸引时深度一般不超过8cm,并做标记,以防插管太深损伤吻合口。
(2)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主要观察患儿腹胀、肠鸣音恢复情况及排便颜色、量和次数。首先应确定术后消化道是否通畅。必要时肛管排气,既可减轻腹胀又可刺激肠蠕动。
(3)患儿于术后2~3天子肛门排出与胃液大致相同的大便,4~5天肠功能恢复,7天左右拔除胃管。2.营养支持:(1)胃肠外营养
(2)胃肠内营养
3.切口护理:新生儿腹壁薄弱、腹肌发育不良,术后腹胀、咳嗽、哭闹等因素均可至腹压突然增高,冲击切口导致切口裂开;术后应用绷带包扎切口,抵御突然冲击力,对腹胀咳嗽患儿积极查找原因给予对症处理,对哭闹患儿适当应用镇静剂,防止切口裂开。
4.肠切除肠吻合术后,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发现后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发现有血便排除应留标本报告医生。【健康教育】
1.注意喂养的卫生,预防肠道感染,尽量母乳喂养。
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篇6
疾病概述
新生儿危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自20世纪60年代起有了重大发现,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为中心的地区性新生儿医疗救护网和转运系统的建立,保证了危重儿能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危重新生儿包括:
(一)需要进行呼吸管理的新生儿,如急慢性呼吸衰竭、需要氧疗、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者。
(二)重症休克。
(三)反复惊厥。
(四)重度窒息。
(五)极低出生体重儿。
(六)某些外科手术后,如先天性心脏病、膈疝、食管气管瘘等。
(七)其他多器官功能衰竭。多种生理功能受影响以及需全静脉营养、换血者、严重心律失常、重症败血症、脱水、酸中毒等。
一般护理
1.绝对卧床,根据病情摆放合适的体位,不能在血压不稳的情况下随意搬动患儿。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定时为患儿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
3.专人看护,心电监护,重点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尿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详细记录。
4.保证患儿足够的摄入量,根据病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吸收的流质饮食或遵医嘱补液,做好胃肠营养及鼻饲的护理。5.每日为患儿清洁口腔2次。
6.保护眼睛,必要时按医嘱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眼睑不能闭合着,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
7.每日为患儿晨间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无异味,必要时每2小时为患儿翻身1次,预防压疮。
8.观察排便情况,便秘者使用缓泻剂或灌肠,观察大便的颜色和形状。注意观察尿量、颜色、性质等。必要时可留置尿管,做好会阴部护理。9.加强防护,躁动时适当约束,避免坠床或碰伤。
10.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11.病室环境干净整洁,温度、湿度适宜,定时给予通风换气,加强对患儿的保温。
专科护理
1.入院前的准备
预热暖箱或辐射式保暖床,检查抢救单元各种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2.入院前的措施
需要紧急处理的患儿应立即抢救(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脐动脉插管给药等)。不需要紧急处理或经过紧急处理后的患儿,医生立即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和安排各种化验和辅助检查。首次化验检查应包括:血、尿、粪常规,体检肝功能、急诊生化八项、凝血指标、血型、血气分析等。其他化验根据临床需要,胸部X线摄片作为常规检查,必要时做心电图及超声检
3.4.5.6.7.8.9.查。与此同时,护士做常规护理,包括称体重、插胃管排出胃内容物,连接各种监护仪器,确认仪器运转正常并开启报警器,使处于工作状态。在以上处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对各种操作的耐受程度,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以后的护理并注意保暖和供养。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便及时输入液体和药物。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抢救。
严格执行医嘱,详细记录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泌尿和代谢
称体重,每日一次或数次。计入量,包括所有静脉和口服入量,每小时一次,并每小时进行累计总结。记出量,包括尿量和其他损失量,每小时一次,并每小时进行累计总结。测尿比重、尿糖、蛋白及渗透压。测血清钾、钠、氯、钙和渗透压,每日至少一次。
呼吸和心血管系统
监护仪持续监护心率、心电图、呼吸频率、呼吸暂停。每2小时需听、数和记心率、呼吸一次。血压不稳定者需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密切监测血压情况,每小时记录一次,必要时随时记录。或者无创血压监测,根据患儿情况1-2h监测记录1次,病情稳定者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时间。置中心静脉导管测压者,每2小时测量,并记录1次。需呼吸管理者,每2-4小时做吸痰、物理治疗一次,并记录分泌物的形状、颜色和量。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每一小时检查、记录呼吸机各参数一次。一般观察包括皮肤、末梢循环、肢端温度、胸廓运动、用呼吸机者自主呼吸是否对抗呼吸机,每4-6小时记录1次,发现异常随时记录。肺部病变者,紧急期每日做床边X摄片1次。
神经系统
观察意识、反应、瞳孔、肌张力,每4小时记录1次。测头围,每日或隔日1次。
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
急性期每日做全血常规检查,注意血小板和红细胞压积情况。观察腹部情况、有无呕吐,注意观察呕吐情况,呕吐物及大便的性质、颜色、量。鼻饲前检查胃残留物容量。
健康教育
1.2.3.4.向患儿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预防与急救知识。鼓励家属积极配合治疗。
根据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家庭护理,指导家属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新生儿室的护理管理 篇7
提高护理质量, 满足患者需要是每位护理管理者必须常关注和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提出在特护婴儿室护理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现报道如下。
1加强护士素质培养, 提高业务水平
特护婴儿室的工作紧张而繁重, 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高尚的护理道德和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 同时要加强理论学习。婴儿室面对的是不能主诉的婴儿, 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有扎实的理论与技术水平, 才能为医师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为此笔者采取了小讲课、教学查房等多种方法, 使护士做到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操作熟练。
为给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笔者制定出管理目标和质量检查目标, 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护士长采取有计划的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检查方法, 始终坚持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的科学管理, 配备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较高、技术操作熟练的护理人员实行了科学分工, 由年资较高的、经验丰富、工作耐心细致、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新生儿抢救及护理工作。由于专人负责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 利于了解病情、观察及护理, 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2加强质量管理, 落实规章制度
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 通过制定质量评比标准, 每周定期对护士工作进行检查, 评比使质量管理落实在实处, 充分地发挥了管理作用。规章制度的落实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 针对各项规章制度, 进行严格岗位训练, 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 要求护士按常规办事, 多年来, 由于管理到位, 规章制度落实扎实, 未发生任何差错事故。
3加强管理, 防止交叉感染
特护婴儿室的管理应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为指导, 科内应确立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护理目标及各项规章制度。特护婴儿室的最终目标是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 向新生儿提供基础护理、疾病护理。为满足每个新生儿的需要, 组织护理人员要做到综合、安全、有效的计划服务。而规章制度的落实,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证。加强制度化管理, 就是用规章制度统一标准要求, 用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思想和行为, 按特护婴儿室完善的规章制度从严要求才能有约束力。
3.1 严格执行护理管理制度
具体做法: (1) 新生儿出入室制度:严格执行出入室标准。 (2) 查对制度:治疗护理时应核对床头卡、标志牌及手圈上的姓名、性别。 (3) 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写清, 口头交班讲清, 床头交班看清。 (4) 抢救工作制度:建立抢救岗位卡, 明确分工;抢救器械、药品定量固定放置, 用后及时补充, 损坏及时维护, 并于接班时清点检查备用。 (5) 消毒隔离及防止交叉感染制度:要从工作人员、新生儿室、新生儿三方面做好消毒隔离工作[1]。 (6) 差错事故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防范措施, 做好查对工作,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7) 物品器材管理制度:建立账目专人分类保管, 定期检查清点。每天各班次做好物品器材的交接班并有登记。 (8) 护理文件管理制度:护理单书写正确、清楚, 任何异常情况均应记录。通过加强管理, 婴儿室的工作有条不紊, 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3.2 严格执行常规制度
认真执行晨间护理常规、沐浴常规、喂奶常规、光疗常规、高危儿护理常规及微量输液泵、血糖监测仪等仪器的护理操作常规, 针对各项常规制度进行严格的岗位训练。并以护理工作标准为准则, 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不断总结贯彻质量标准的经验, 要求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常规办事。多年来通过加强质量管理,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未发生过任何差错事故。
4实施整体护理全面提高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和疾病护理质量
开展整体护理可全面了解新生儿情况, 根据婴儿病情, 由一名护士分管几个婴儿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护理。由于对婴儿病情观察和疾病护理的连续性, 也为疾病的治疗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整体护理中护士坚持运用护理程序, 收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制定一系列完整的标准护理计划, 对婴儿实施身心两方面的整体护理, 使早产儿的病死率明显降低, 早产儿硬肿症的发生率降至为零。
5实施整体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必经之路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代理论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核心, 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的各环节, 采用系统的工作方法, 以患者为中心, 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新生儿护理工作的质量好坏, 不仅直接影响新生儿的生长, 同时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由于新生儿不会主诉, 且病情变化快, 全靠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来发现问题。开展整体护理能更有利于了解患儿的全面情况, 使患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所以对新生儿实施整体护理有重要意义。
5.1 认真抓好基础护理
为全面了解新生儿的情况, 根据新生儿病情, 由一名护士负责分管几个新生儿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护理。即观察病情、书写护理记录单、洗澡、喂药、喂奶、保温、吸氧、测体温、换尿布、脐部护理、眼部护理、口腔护理、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制定护理计划等。通过基础护理, 护士可及时发现护理问题, 制定护理计划, 也为疾病的治疗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 根据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通过为婴儿翻身、扶触、与婴儿讲话等方法达到和婴儿交流的目的。护士的抚爱和感情的投入往往也是对婴儿的一种心理护理措施, 在疾病的治疗中, 此种心理护理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5.2 全面实施整体护理
护士对新生儿病情的观察和对疾病的护理是连续而全面的。熟悉新生儿的要求及病情变化, 并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修改护理计划和措施。在以新生儿为中心整体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坚持运用护理程序, 搜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制定一系列详细完整的标准护理计划, 按计划对患儿实施身心两方面的整体护理, 使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新生儿:脐带护理 篇8
肚脐多久“痊愈”
肚脐的前身是脐带,它是宝宝和妈妈连接的纽带。当宝宝出生的时候,医生一般会用止血钳把脐带剪断,然后扭曲并用纱布覆盖且包裹。正常情况下,脐带残留端在1—2天内会自然干瘪,3—4天后开始脱落,形成一个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肚脐。大多数宝宝的肚脐在半个月左右可以自行愈合。由于肚脐上面没有神经末梢,所以整个脱落的过程中,宝宝都不会感觉到疼。
如何预防感染
炎热的夏天,新生儿的肚脐更容易引发感染,妈妈们在护理时更要小心谨慎。
1保持脐部清洁和干爽
勤给宝宝换尿布,以防止大便、尿液污染脐部。注意不要让尿布覆盖住脐部,让它处在脐带残端下面为宜,或购买专门为新生宝宝设计的带有槽口、能把肚脐露出来的尿不湿。这样可以让脐带残端暴露在空气中,而不是浸在宝宝的尿液里。
给宝宝洗澡是可以的,只要注意不让肚脐碰到水就行。因为洗澡可以让宝宝感觉比较清爽,对宝宝来说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在比较炎热的夏天。即使在洗澡时不小心水滴溅到了宝宝的肚脐上,妈妈只需立即把水擦干净,一般是不会引起肚脐感染的。
为宝宝创造一个洁净的居住环境,所用的床上物品、宝宝的内裤、毛巾以及宝宝尿布等,应经常晾晒,以抗菌织物做成的为最好。
在脐带未脱落的时候不提倡用“护脐贴”、“护脐带”等,以免不透气而加速细菌繁殖,延长脐带脱落的时间。
应该给宝宝穿着宽松纯棉的衣服,这样比较透气,肚脐会干得快一些。尤其是在夏天,新生儿也不需要过分地里外包裹,只需要比大人穿得多一层衣服就足够了。
晚上睡觉时也不要给宝宝盖得过厚;一旦发现肚脐有潮湿状况,应立即用棉布轻轻吸干。
2消毒不得马虎
用75%的酒精棉签擦拭脐部时要细心。妈妈把宝宝放在床上,左手暴露宝宝的脐孔,右手用蘸有酒精的医用棉签成螺旋形慢慢地进行消毒,把脐孔里的一些分泌物等脏东西彻底擦干净。
棉签不可二次使用。消毒时要甩掉棉签上多余的酒精,转着棉签从宝宝肚脐孔里自内向外进行消毒。消毒一遍后,换一根棉签,重复以上动作。最后,再换根棉签消毒肚脐周围的皮肤。有些妈妈为了节省棉签或怕麻烦,一次消毒只用一根棉签。殊不知,这样更容易引发细菌感染!
每次洗过澡后或被宝宝大小便不小心弄脏了脐部时,都要进行消毒。
如果没有感染情况,消毒10天就可以了。然后等待它自行脱落。
Tips:
1新生儿洗澡后涂用爽身粉时应注意不要落到脐部,因为这样不利于脐部的正常呼吸,而且有感染的危险。并且长期刺激会形成慢性脐炎。
2如果宝宝的脐带残留变成千黑色,就表明脐带快脱落了,妈妈不用疑惑。妈妈可以用浓度稍高的酒精(95%)轻轻擦洗“干黑色”处,有助于脐带尽早脱落。脐带残端脱落时,可能会在尿不湿或尿布上发现一点血迹,这是正常的。在自然脱落之前,千万不要急着扯掉脐带残端,哪怕它好像只是连着那么一点点了。更不能盲目地去剪断。
一旦感染,不用怕
一旦宝宝的肚脐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出现了“感染”的情况,妈妈们也不要太过于担心,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肚脐流脓
有的宝宝脐部会有少量液体,或者脓液流出,但是没有红肿等其他症状,这个时候妈妈不用太着急。因为这还没有发炎,只要加倍护理,脓状就会逐渐消失。
护理要点
1可用医用棉签蘸75%的酒精把脓液轻轻擦干净,然后再换根棉签把酒精从脐根部开始,慢慢向外擦拭脐部周围皮肤,不要来回乱擦,以免加重感染。
2每天可多擦几次,并注意观察“流脓”的情况。
3切记不要用龙胆紫涂在脐部流脓处,因为这不但会影响对脐部状况的观察,而且还会使脐部表面结痂,阻碍脓液的排出,使症状更加严重。
肚脐红肿
有的宝宝的肚脐一直都不见痊愈,有时还出现红肿状况,宝宝的身体也每况愈下,这个时候宝宝很可能是患了脐炎,妈妈就要特别注意了。
护理要点
1每天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肚脐部位,特别是红肿处。
2为防止灰尘的污染,可以轻轻用盖一下。
3如果宝宝的脐部未见明显好转,要及时就医治疗,看是否有其他并发症。
需就医的紧急异常
1脐部的分泌物增多,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出现,并同时伴有恶臭味。
2脐部潮湿,并且肚脐周围腹壁的皮肤有持续红肿现象。
3脐孔里有血丝,或脐孔深处出现浅红色小圆点,触之易出血。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篇9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注意体重变化.2.观察患儿进食、睡眠及排便情况,有无激惹,前囟有无凹陷或膨隆。3.观察患儿面色、四肢末梢颜色及温度。
4.观察患儿脐周有无发红或脓性分泌物,臀部皮肤是否清洁完整,全身皮肤有无硬肿、出血点。【主要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安静,室温22℃~24℃,相对湿度55%~60%。
2.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做好详细记录。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放入暖箱保暖。发热者可予调节室温和箱温,松解衣被或洗温水澡。
3.合理喂养,保证热量,定时测量体重。进食不足者予鼻饲或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4.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呛奶窒息。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患儿精神、哭声、面色、吸吮能力及大小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6.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
⑴ 皮肤护理:每天温水沐浴一次,注意皮肤皱褶处的清洁,选用柔软宽松的棉质衣服。⑵ 口腔护理:每天生理盐水洗口,有真菌感染者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洗口。⑶ 臀部护理:及时更换尿裤,必要时涂油保护。
⑷ 脐部护理:每天一次,用75%酒精清洁消毒,有分泌物时及时处理。
⑸ 眼部护理: 以生理盐水棉签轻轻擦洗,有分泌物时遵医嘱给予眼药水和抗生素眼膏。
7.建立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新生儿室采用湿式清扫,定期空气消毒,用物、食具等严格消毒,接触患儿前后洗手,每月对空气、物品、工作人员手进行监测,患病或带菌的工作人员不能在新生儿室工作。
【健康指导】
1.帮助家长学会对患儿病情的观察。2.指导家长学会新生儿的日常生活护理。3.指导家长合理喂养。
4.指导家长对新生儿定期健康检查。5.指导家长对新生儿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早产儿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早产儿生命体征。注意呼吸窘迫症状,如鼻翼扇动、三凹征、呼吸速率增加(>60次/分)、发绀、呼吸暂停等。
2.观察早产儿进食的量及次数、吸吮是否有力、有无呛咳及呕吐。
3.观察早产儿精神反应、哭声、面色、皮肤颜色、各种生理反射、前囟及四肢张力、肢端温度等。4.观察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
5.观察早产儿大小便出现的时间、性状及量。【主要护理措施】
儿科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暖:对体重<2000g,体温不升的早产儿均应尽早放入暖箱内保温。
3.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生后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缺氧症状者立即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4.绝对静卧:尽量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动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5.尽可能母乳喂养,无母乳或不宜母乳喂养者选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根据早产儿反应及进食能力选择不同的喂养方式,保证营养及水分的供给。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详细记录,及时发现感染和出血征兆。7.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健康指导】
1.帮助家长理解早产儿的生理发育特点。
2.指导并示范护理早产儿的方法,向家长阐明保暖、喂养以及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3.指导早产儿出院后定期门诊健康检查。4.指导家长定期预防接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哭声、精神反应。2.观察黄疸进展及程度的变化。
3.观察患儿大小便的次数、量及性质,是否存在胎粪延迟排出的情况。4.了解是否母乳喂养、母亲孕产期情况。
5.观察患儿肌张力变化,有无嗜睡、拒奶、惊厥等胆红素脑病的表现。【主要护理措施】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光疗护理:
⑴ 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光疗时注意遮盖眼睛及会阴部。⑵观察大便次数、量、性质,加强臀部皮肤护理。
⑶ 光疗过程中因皮肤微血管扩张可出现皮疹或因色素沉着出现青铜色皮肤,应注意观察。(4)加强喂养,注意光疗过程中水分的补充,观察并记录进食次数及量。(5)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光疗时测体温1次/1h,>38.5℃应暂停光疗照射。进出蓝光箱注意保暖,防止着凉。保持蓝光箱适宜的温度。
3.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皮肤黄染的消退情况,神经系统及吸吮力、肌张力等胆红素脑病的征象。
【健康指导】
1.向患儿家长介绍蓝光疗法、换血疗法的治疗作用,使其理解配合。2为母乳性黄疸时暂停母乳喂养,暂停喂哺期间应保持乳汁分泌,防止退奶。3 对胆红素脑病可能有后遗症者,指导家长早期帮助患儿进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要点】
1.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面色、四肢未梢颜色及温度。
儿科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前囟及四肢张力。3.了解患儿出生Apgar评分情况。
4.观察患儿的吸吮能力及进食、睡眠及排泄。【主要护理措施】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床旁备吸引器等物。
3.加强监护:患儿侧卧位,密切观察神志、肌张力、体温、呼吸、心率等,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疗效及反应。
4.保暖:患儿置暖箱,使皮肤温度保持在36.5℃左右。5.选择合适喂养方式,逐级增加母乳或配方奶。
6.保持患儿安静,各种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防止患儿哭闹不止,必要时使用镇静剂。7.预防感染,加强环境管理。【健康指导】
1.帮助家长了解疾病的严重性、预后和可能的后遗症。
2.帮助家长了解药物知识及病情稳定后坚持使用脑细胞活性药物的必要性。3.指导合理喂养和生活护理。
4.及早进行康复治疗、功能锻炼和智力开发,减少后遗症。5.指导家长增强患儿体质、预防疾病,定期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精神反应。
2.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咳嗽的性质和规律。
3.观察患儿进食时有无呛咳、发绀,进食后有无呕吐、溢奶。4.观察患儿的睡眠和排泄。【主要护理措施】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分泌物粘稠者可行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无力排出者应及时吸痰。3.根据患儿病情采取合适的给氧方法,及时评价氧疗效果。4.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时控制感染。5.维持正常体温,高热者给予降温处理。6.合理喂养,少量多次,不可过饱,防止呛咳。
7.严格控制静脉输液速度和液体总量,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出现心力衰竭。【健康指导】
1.帮助家长了解新生儿肺炎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