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室护理工作总结(共8篇)
新生儿室护理工作总结 篇1
新生儿室一般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 22℃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并需保持空气新鲜。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适当物理降温。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水洗手后方可进行。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
4、入院头3d,测量体温4/d;体温平稳3~4d后改为2/d;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4h一次。
5、按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患儿应抱起喂奶。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喂药时亦应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肤皱折处清洁、干燥,重危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消毒油剂。勤换尿布,防止臀红,臀红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每日照射局部;每3~4h为患儿更换体位一次。
二、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身长小于47厘米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高,更须加强护理,要精心、细心的观察微小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给预处理。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式打扫,病室24小时空气消毒,每周二、五大扫除,用具要灭菌。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接触护理早产儿前后要洗手。
3、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5一65%,床单为整洁、平整、干爽。如患儿体重〈2000g或体温低于36oC应放入暖箱保暖。暖箱温度按日龄及体重的不同调节其中性环境温度。暖箱湿度55-66%。保持暖箱清洁,每周二、五擦拭消毒二次。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头偏向一侧,上身抬高30度防止返流呛咳。随时注意有无呛吐以防窒息。如出现呼吸暂停,可刺激皮肤(弹足底)等方法,使小儿啼哭,使呼吸暂停消失,如不能恢复,使用简易复苏囊复苏,同时汇报医生。
5、早产儿缺氧时给于氧气吸入,要密切观察用氧疗效,及时降低氧浓度,以防止氧中毒的发生。
6、加强喂养早产儿要用早产儿专用奶粉,严格按比例配制,注意温度,奶量要准确,每2h1次。无吸吮能力及吞咽能力差的可给予鼻饲,每次喂奶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是否有潴留。详细记录出入量。
7、加强基础的护理,体重在1000g-1500g的每日油浴一次。2000g以上每日洗澡一次。每日定时定秤称体重并记录。
8、加强病情观察早产儿病情复杂,变化快,应该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同时需观察患儿的面色。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及24h出入量的记录。备好抢救药及抢救物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9、出院时向家长详细讲解患儿喂养及护理方法。
三、口腔的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新生儿每天用棉签沾生理盐水擦涂口腔2次,同时检查口腔有无异常。较大患儿奶后喂少量清水。儿童嘱其刷牙漱口。
2.清洁擦涂时动作轻柔,勿损伤粘膜。
3.有鹅口疮的患儿每次奶前用5%碳酸氢钠擦涂清洁口腔,奶后患处涂制霉菌素甘油。
4.有口腔炎的根据不同病症擦相应药剂,涂药后不要立即喂奶喂水或进食。
5.昏迷患儿每日口腔护理两次。
四、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逐渐缓慢复温,切忌过速。根据体温及硬肿范围估计轻重度,轻者可根据体重直接放置于中性温度的暖箱内,重者用暖箱复温,床上及箱内温度从26度开始,以每小时升高1度逐渐升至30-32度,相对湿度在65%左右,力求在12-24小时内使病儿体温恢复正常并维持稳定。在此期间每2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平稳后改4小时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3、喂给足够的热量和水份,吸吮及吞咽功能差者给予鼻饲,每2-3小时喂一次,忌过量过速。吃奶时发现面色改变立即停止,以防窒息。
4、热量不足者,按医嘱给静脉补液或输血浆,以促进代谢,改善循环,补液量宜偏小,注意观察输液情况,滴速宜慢,以免引起水肿。
5、注意观察硬肿范围、体温、心率、入量、呕吐及有无出血倾向。
6、如有面色发青、发灰时是内出血的先兆,立即通知医生给于处置。如口鼻处或吸痰时有粉红色泡沫痰是肺出血,应轻轻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配合医生抢救。
7、硬肿患儿一般尿少或无尿,要密切观察尿量随时通知医生给与相应处理。
8、所有治疗应集中,动作轻快,以免影响复温。注射时应避开硬肿部位。
9、定时更换卧位,包被、衣服、尿布应柔软,防止皮肤损伤及坠积性肺炎。
10、做好消毒隔离,防止感染。
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一般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2、注意保暖,根据患儿情况放置在适中温度的暖箱内。各操作集中进行,避免硬肿发生。
3、保持室温在18-20度,相对湿度在60%左右为宜,使体温保持在36-37度之间,以减少耗氧量。
4、喂养应推迟至6-8小时后,按医嘱由静脉供给营养及水分,并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5、采头高足底位,上身抬高30度,头偏向一侧。不能进食者给与鼻饲。每2小时一次奶,密切观察防止返流呛咳。
6、给与头罩吸氧,氧流量在 5升/分为宜,以能消除青紫为准。如缺氧进行性加重必要时,提高氧浓度,使用正压给氧或人工呼吸器。
7、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病儿如短时间内出现气促加剧、烦躁不安、呻吟、阵发性青紫、三凹征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六、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脚低位。
3.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温湿适宜。4.加强营养,供给充足的热量和水份,不宜过饱,病情严重者可鼻饲,或以静脉补液。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者,给超声雾化吸入,以利稀释痰液,易于咳出。
6.注意呼吸状态改变。若出现哭闹或吃奶后呼吸急促、紫绀,应给面罩吸氧。氧气预先湿化,密切观察用氧疗效,缺氧好转立即降低吸氧浓度或停止给氧。
7.严格掌握并随时调整静脉输液速度,每分钟4-6滴为宜,必要时使用微量输液泵,以免滴入过快引起心衰或肺水肿。
8.新生儿病情变化快,观察应格外细致并做好各种记录。如出现烦燥不安、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肝脏肿增大、嗜睡、两眼上翻、凝视、抽搐、昏迷等表现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七、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缺氧或脑血流减少而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其发病机理主要为脑缺氧缺血时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受损、脑细胞能量代谢衰竭、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的神经毒性、氧自由基及再灌注损伤、Ca2+内流、及其他各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细胞毒和血管毒性作用。所有引起新生儿窒息的病因都可能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右侧卧位,尽量避免惊扰,少搬动。必要时可按医嘱给镇静剂。
3、根据病情选择喂养方法。病情严重者,以静脉滴入营养液及液体为主,并注意24小时均匀滴入,以防快速扩容而加速出血。病情稳定再喂奶。
4、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呼吸、心率、面色、吸吮能力、吞咽反射等变化,注意囟门大小及饱满度、有无躁动、脑性尖叫、惊厥等表现。一旦发现异常,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必要时给氧气吸入。注意保暖,防止发生硬肿症。
6、加强基础护理,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动作轻柔,床垫柔软平整。病情稳定后可定时翻身。
7、为避免感染,应与感染性疾病病儿分开护理。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八、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粘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黄疸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都会出现。足月儿生后2~3天开始,10~14天自然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出现较慢、程度重、可延至3~4周消退。
九、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
1、新生儿溶血病:是因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 起的溶血。
2、胆道闭锁:与宫内感染有关,主要为结合胆红素浓度增加,皮肤黄绿色,尿色深黄,大便为灰白色。
3、遗传性疾病:如G6PD缺陷,黄疸出现时间不一,核黄疸发生率较高。
4、新生儿肝炎: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使胎儿感染.患儿厌食、体重不增、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5、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细菌毒素可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并可破坏红细胞而致黄疸.6、其他如:
(1)母乳性黄疸,停止喂母乳24~72小时后胆红素开始下降.(2)药物性黄疸,如维生素K、樟脑丸(萘)类等引起。(3)胎粪排出延迟、低血糖、酸中毒、缺氧、体内出血等可加重黄疸。
十、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颜色、范围及程度等、判断其发展情况。通常先在面部、然后躯干、到四肢。
2、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的变化,及时判断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3、保暖、合理喂养。体温维持在36~37度之间,患儿黄疸期间食欲差、吸吮无力,应耐心喂养,必要时静脉点滴10%葡萄糖,防止发生低血糖。
4、降低胆红素浓度,予蓝光疗法、换血疗法、输血浆或白蛋白。
5、去除其他诱因,避免使用引起新生儿用溶血或抑制肝酶的药物,如维生素K、磺胺等。
6、健康教育,帮助家长了解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和患儿病情,取得合作。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十一、新生儿溶血病
按本系统一般护理常规执行。【评估】
1.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黄疸的程度及进展速度。2.神经系统症状。【症状护理】
1.详细记录黄疸进展情况、监测胆红素。
2.观察神经系统症状,有反应差、嗜睡、厌食、尖叫、双眼凝视、肌张力改变甚至角弓反张、抽搐临床症状,应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
4.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5.遵医嘱输血。
6.遵医嘱准备进行换血疗法。(1)做好术前准备,禁食、禁水,遵医嘱术前给药和抽吸胃液,备好经高压消毒的,衣物和尿布,备好蓝光箱、心电监护仪及输液泵等。
(2)密切观察小儿呼吸、心率、皮肤黄疸情况及有无神经系统症状,最少每小时观察一次并做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3)术后禁食24小时。观察有无呕吐、腹胀、食物潴留等异常。
(4)观察脐部伤口有无出血、渗血,保持局部清洁,预防感染,每日用75%酒精消毒脐部后,再用庆大霉素无菌纱布敷于脐部。
(5)注意尿量、尿色等,及时查尿蛋白和比重。(6)注意大便性状、次数,及时查大便潜血,潜血阳性及时回报医师,立即禁食。
(7)加强蓝光箱内护理。
(8)术后遵医嘱沐浴,注意脐部伤口。【一般护理】
1.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测次数。
2.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3.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人。
4.观察胎便排出时间和次数,观察大小便次数、量、颜色及性质。
5.遵医嘱静脉补液,保持静脉通畅。6.做好口腔护理。7.维持患儿舒适体位。【健康指导】
1.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
3.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十二、新生儿败血症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评估】
1.局部病灶。
2.意识反应,精神状态,体温。3.营养状态。【症状护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观察局部病灶,如脐炎、鹅口疮、脓疱症、皮肤破损等。
3.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一般护理】
1.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2.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
3.当体温偏低或体温不升时,及时给予保暖措施,如用热水袋保暖。体温过高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
4.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严重者需专人护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合理喂养,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6.定时检查输液情况,保持液体通畅。7.每日测体重,并记录体重变化曲线。8.记录出入量。【健康指导】
参照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健康指导。
十三、颅内出血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评估】
1.有无产伤、胎吸等。2.有无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3.呼吸状况。【症状护理】
1.保持安静,抬高床头,侧卧位。
2.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各项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1)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神志意识、前囟张力、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四肢张力、抽搐、脑性尖叫及呕吐等情况。
(3)出入量颅内压增高病儿严格控制每日人量。(4)如做诊断性穿刺,要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腰椎穿刺术后应去枕平卧6小时。【一般护理】
1.保证液量及热卡供给。如吸吮吞咽困难,采取鼻饲喂养,呕吐者遵医嘱暂给禁食,并保证静脉营养的供给。
2.加强基础护理,疾病早期和危重者不宜沐浴,应每日行床上擦浴。
新生儿室护理工作总结 篇2
提高护理质量, 满足患者需要是每位护理管理者必须常关注和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提出在特护婴儿室护理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现报道如下。
1加强护士素质培养, 提高业务水平
特护婴儿室的工作紧张而繁重, 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高尚的护理道德和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 同时要加强理论学习。婴儿室面对的是不能主诉的婴儿, 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有扎实的理论与技术水平, 才能为医师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为此笔者采取了小讲课、教学查房等多种方法, 使护士做到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操作熟练。
为给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笔者制定出管理目标和质量检查目标, 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护士长采取有计划的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检查方法, 始终坚持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的科学管理, 配备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较高、技术操作熟练的护理人员实行了科学分工, 由年资较高的、经验丰富、工作耐心细致、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新生儿抢救及护理工作。由于专人负责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 利于了解病情、观察及护理, 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2加强质量管理, 落实规章制度
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 通过制定质量评比标准, 每周定期对护士工作进行检查, 评比使质量管理落实在实处, 充分地发挥了管理作用。规章制度的落实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 针对各项规章制度, 进行严格岗位训练, 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 要求护士按常规办事, 多年来, 由于管理到位, 规章制度落实扎实, 未发生任何差错事故。
3加强管理, 防止交叉感染
特护婴儿室的管理应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为指导, 科内应确立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护理目标及各项规章制度。特护婴儿室的最终目标是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 向新生儿提供基础护理、疾病护理。为满足每个新生儿的需要, 组织护理人员要做到综合、安全、有效的计划服务。而规章制度的落实,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证。加强制度化管理, 就是用规章制度统一标准要求, 用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思想和行为, 按特护婴儿室完善的规章制度从严要求才能有约束力。
3.1 严格执行护理管理制度
具体做法: (1) 新生儿出入室制度:严格执行出入室标准。 (2) 查对制度:治疗护理时应核对床头卡、标志牌及手圈上的姓名、性别。 (3) 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写清, 口头交班讲清, 床头交班看清。 (4) 抢救工作制度:建立抢救岗位卡, 明确分工;抢救器械、药品定量固定放置, 用后及时补充, 损坏及时维护, 并于接班时清点检查备用。 (5) 消毒隔离及防止交叉感染制度:要从工作人员、新生儿室、新生儿三方面做好消毒隔离工作[1]。 (6) 差错事故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防范措施, 做好查对工作,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7) 物品器材管理制度:建立账目专人分类保管, 定期检查清点。每天各班次做好物品器材的交接班并有登记。 (8) 护理文件管理制度:护理单书写正确、清楚, 任何异常情况均应记录。通过加强管理, 婴儿室的工作有条不紊, 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3.2 严格执行常规制度
认真执行晨间护理常规、沐浴常规、喂奶常规、光疗常规、高危儿护理常规及微量输液泵、血糖监测仪等仪器的护理操作常规, 针对各项常规制度进行严格的岗位训练。并以护理工作标准为准则, 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不断总结贯彻质量标准的经验, 要求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常规办事。多年来通过加强质量管理,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未发生过任何差错事故。
4实施整体护理全面提高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和疾病护理质量
开展整体护理可全面了解新生儿情况, 根据婴儿病情, 由一名护士分管几个婴儿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护理。由于对婴儿病情观察和疾病护理的连续性, 也为疾病的治疗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整体护理中护士坚持运用护理程序, 收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制定一系列完整的标准护理计划, 对婴儿实施身心两方面的整体护理, 使早产儿的病死率明显降低, 早产儿硬肿症的发生率降至为零。
5实施整体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必经之路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代理论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核心, 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的各环节, 采用系统的工作方法, 以患者为中心, 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新生儿护理工作的质量好坏, 不仅直接影响新生儿的生长, 同时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由于新生儿不会主诉, 且病情变化快, 全靠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来发现问题。开展整体护理能更有利于了解患儿的全面情况, 使患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所以对新生儿实施整体护理有重要意义。
5.1 认真抓好基础护理
为全面了解新生儿的情况, 根据新生儿病情, 由一名护士负责分管几个新生儿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护理。即观察病情、书写护理记录单、洗澡、喂药、喂奶、保温、吸氧、测体温、换尿布、脐部护理、眼部护理、口腔护理、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制定护理计划等。通过基础护理, 护士可及时发现护理问题, 制定护理计划, 也为疾病的治疗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 根据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通过为婴儿翻身、扶触、与婴儿讲话等方法达到和婴儿交流的目的。护士的抚爱和感情的投入往往也是对婴儿的一种心理护理措施, 在疾病的治疗中, 此种心理护理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5.2 全面实施整体护理
护士对新生儿病情的观察和对疾病的护理是连续而全面的。熟悉新生儿的要求及病情变化, 并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修改护理计划和措施。在以新生儿为中心整体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坚持运用护理程序, 搜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制定一系列详细完整的标准护理计划, 按计划对患儿实施身心两方面的整体护理, 使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新生儿室护理工作总结 篇3
新生儿期主要是指出生至足28天的婴儿,是胎儿从母体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各系统脏器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同时,基层医院儿科病房的患儿多、医院设备条件有限、病室人员复杂,因而存在多种潜在护理风险,在护理工作中必须细心、科学、合理[1]。自2009年1月起,我院针对新生儿科病房存在的潜在护理风险实施了风险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对691例入院治疗新生儿施行风险护理干预的情况。对新生儿病室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性识别和归类,分析产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1.2方法。在護士长负责下,根据新生儿科的特点细分不同风险管理小组,明确管理职责、范围和内容,合理调配人力,弹性排班。其具体护理预防策略如下。
1.2.1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新生儿娩出后、开始呼吸前,应迅速清除新生儿口、鼻腔内的粘液及羊水。经常检查患儿的鼻孔是否通畅清除鼻孔内的分泌物。保持新生儿适宜的体位,一般取右侧卧位。避免随意将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腔或按压其胸部。
1.2.2注意新生儿监护。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新生儿的全身检查,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四肢活动肌张力、反应、哭声、有无畸形、产伤、窒息、感染、脐带出血、皮肤黏膜颜色变化以及大小便情况等,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1.2.3预防感染。正确、彻底的洗手是卫生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洗手目前在现在医院通常被忽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尽量保持患儿皮肤的完整性,对于妊娠<28周的患儿不建议用酒精洗必泰,应减少对患儿皮肤的刺激。新生儿的内衣应以柔软且易于吸水的棉织品为主,最好不要用化纤或印染织品,以免对新生儿皮肤造成损伤。避免病房过度拥挤,限制探视每个新生儿的家长数量。无菌操作过程中尽量控制围观人员的数量。当导管不需要时,应及时拔出。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工作人员,如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以及传染性皮肤问题时,不能直接接触患儿。将感染的患儿相对集中,与未感染患儿隔离开,避免交叉感染。早期喂养可增强新生儿免疫力,降低发生败血症的风险[2]。
1.2.4科学喂养。应做到提早哺乳、母乳喂养、定时监测。足月儿和体重大于1500g的早产儿、病情相对稳定者可于出生后12h内开始喂养;有窒息、脐动脉插管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可适当延迟喂养24~48h;绝大多数均在出生后5d内喂奶。在给新生儿进行喂食时,应将患儿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有利于胃排空,减少每次喂食的量而增加喂养次数,若有必要可遵医嘱给予适当胃动力药以及肠道微生态制剂。对于喂养困难的患者应给予肠外营养。
1.2.5预防液体外渗措施。①穿刺者应经静脉穿刺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进行静脉穿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②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如穿刺前应洗手,并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③避免选择感染、创伤的血管及近期内发生过渗液部位血管,尽量选择较粗大、弹性佳且皮下脂肪较多的血管。避开关节部位穿刺;④操作过程中如送管有阻力,不要强行操作,否则会造成导管打折、弯曲。避免反复退针造成血管壁损伤,引起液体外渗;⑤定时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皮肤颜色发白等,以及液体外渗现象发生,并及时处理;⑥一般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应为72~96h;⑦当腐蚀性药物渗出后,肢体远端的部位不能再留置导管[3]。
1.2.6维持体温稳定。护理人员应每日测量患儿体温两次,测体重一次。将新生儿室的室温保持在25~28摄氏度之间,同时为新生儿做好恰当的保暖措施,但应防止烫伤。盛夏时可适当降温。
2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预防策略后,本组691例新生儿的家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达100%;护理投诉纠纷率明显下降。新生儿住院期间无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硬肿症、皮肤感染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
3讨论
由于新生儿存在解剖和生理特殊性,容易并发各种护理风险。因此,加强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安全、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医院功能的直接发回以及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
基层医院新生儿室的潜在护理风险有如下几点。
(1)感染的风险: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缺乏IgA、IgM,容易患者消化道感染和败血症。新生儿皮肤不成熟,皮肤黏膜的屏障功能差,不正确的使用和去除敷料和胶贴常导致新生儿皮肤受损、医务人员频繁接触患儿以及在治疗过程中要置管等操作,容易导致新生儿皮肤受到感染的威胁。
(2)喂养风险:由于新生儿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善,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差,肠壁较薄,通透性高,肝葡萄糖醛酸转换酶的活性差,新生儿进食后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的风险。表现为腹胀和腹壁较硬,肠鸣音增强或减弱,呕吐,胃残留量增多,血便或大便潜血阳性。患儿有窒息的危险,这与呛奶、呕吐等有关。同时还可伴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甚至血氧饱和度下降以及嗜睡等。
(3)液体外渗的风险:在进行静脉穿刺、药物注射等时,由于新生儿皮肤解剖特殊性,新生儿有液体外渗的风险。大部分液体外渗仅有局部疼痛、水肿、发红等,严重的外渗很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水泡、溃疡、坏死以及对周围皮肤结构如肌腱、神经、肌肉损伤,甚至会造成瘢痕、挛缩、截肢等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新生儿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应做到“六及时”:及时巡视、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及时记录、及时沟通。做到以预防为主,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对现有和现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有组织、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
[2]曾菊华,李莉梅.浅析提高儿科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管理办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0,15(5):56
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总结 篇4
2009年是全国卫生系统继续深化改革的一年,全体护理人员在院长重视及直接领导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较好的完成了院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共收到病人给予的表扬信9封、锦旗1个、口头表扬若干,完成了2009年护理计划90%以上,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
1、护理部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责任护士、巡回护士各尽其职,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自拔针的不良现象。
2、坚持了查对制度:
(1)要求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1-2次,并有记录;
(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
(3)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3、认真落实门诊输液室护理常规,坚持填写了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配备五种操作处置盘。
4、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及晨间护理,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二、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1、坚持了护士长手册的记录与考核:要求护士长手册每月5日前交护理部进行考核,并根据护士长订出的适合科室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重点进行督促实施,并监测实施效果,要(转载于: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总结)求护士长把每月工作做一小结,以利于总结经验,开展工作。
2、坚持了护士长例会制度:按等级医院要求每周召开护士长例会一次,内容为:安排本周工作重点,总结上周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向各护士长反馈护理质控检查情况,并学习护士长管理相关资料。
3、每月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不断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三、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
1、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50句。
2、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测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95%以上,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评选出了最佳护士。
3、对新分配的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上岗。
四、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对在职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并组织理论考试。
2、与医务科合作,聘请专家授课,讲授骨科、内、外科知识,以提高专业知识。3、12月初,护理部对全院护士进行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内容包括:静脉输液、吸氧、心肺复苏、洗胃、无菌操作。
4、加强了危重病人的护理,坚持了床头交接班制度和晨间护理。
5、对新护士进行了岗前培训,内容为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知识,组织护士长讲课,提高护士长授课能力。
6、门诊输液室组织2名护士参加全科护士职称考试,有3名护士参加护理大专函授。
五、加强了院内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了院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2、坚持了每月对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处置室的空气培养,对高危科室夏季如处置室、门诊换药室,每月进行二次空气培养,确保了无菌切口无一例感染的好成绩。
3、科室坚持了每日对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并记录,每周对紫外线灯管用95%酒精进行除尘处理,并记录,每两月对紫外线强度进行监测。
4、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均能及时毁形,浸泡,集中处理,并定期检查督促,对各种消毒液浓度定期测试。
6、门诊换药室严格执行了院染管理要求,无菌包内用了化学指示剂。
7、供应室建立了消毒物品监测记录本,对每种消毒物品进行了定期定点监测。
六、护理人员较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
1、坚持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以及通过护士的言传身教,让病人熟悉掌握疾病防治,康复及相关的医疗,护理及自我保健等知识。
2、全年我科室共收治了输液病人3012人,肌注2428个,换药477例,缝合20例,拆线56例,皮试192例,静脉抽血1513例,清创26例,出诊106人次。抢救2人次,急诊护士为急诊病人提供了全程服务,包括护送病人去拍片,做b超、心电图,送病人到手术室,使病员得到了周到的服务。
七、存在问题:
1、整体护理尚处于摸索阶段,护理书写欠规范。
2、由于护理人员较少,基础护理不到位,如一级护理病人未能得到一级护士的服务,仅次于日常工作。
一年来护理工作由于院长的重视、支持和帮助,内强管理,外塑形象,在护理质量、职业道德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缺点,有待进一步改善。篇二:2008输液室护理工作总结
2008年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总结 2008年在医院和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我科护理工作积极围绕创三甲和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把握困难和不足,发挥优点成绩,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现在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我科护士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文件资料,提高了我科虎护士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为方便病人增加了饮水机一台、报架一副、热水袋20个、毛毯5床、被套10床、健康宣传栏、空气消毒机1台,为病人创造了舒适的治疗环境,减轻了病痛带来的不安全感。
三、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利用工作中的空余时间带领我科护士进行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术的操练,使理论更扎实,岗位职责更明确,技术操作更规范统一,顺利通过了医院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和“三甲”评审专家的检查。
四、每月定期组织本科护士业务学习和在职护士培训工作,以拓展思维、扩大知识面,提高了大家学习兴趣,培养护士科研意识。
五、每天检查急救药品、器材的完好情况、包灭菌的合格情况以保证抢救病人时抢救工作能顺利及时进行,未出现延误病情。
六、接受护理部的人员调配,并对新入科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以利于新护士适应新科室、新岗位工作。
七、从2008.06.06至2008.12.31,半年输液病人达8343次、皮试2167次、肌注3090次、灌肠74次、静注81次、换药856次,能做到无
投诉,无差错事故。
八、2008年是我院工作重点是“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在创三甲期间,我科护理人员热情饱满积极备战,迎接评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责任到人,没有一人拖医院后退。2008年在“百年奥运”期间我科同志也坚守岗位,踏实工作,下班后为奥运健儿呐喊助威。
九、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在医院感染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医院感染科的指导下,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无交叉感染,无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发生。
十、详细制定了每个岗位的工作细则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并将所有的分值和绩效工资挂钩,也体现了多劳多得,激励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减少了护理纠纷。
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增强我科护理人员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努力工作,团结协作,为我院护理专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按照医院和护理部的安排,再接再厉,作出新的成绩。篇三:2009年门诊输液室工作总结 2013输液室工作总结
时光犹如白驹过隙,一晃又一年过去了,这一年里全体护理人员在院长重视、分管院长直接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较好的完成了院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基本完成了年初制定的护理计划。2013年全年输液人数9000余人,参加抢救工作数次,组织人员外出救护数次,参加公益活动数次,没有发生任何一次差错事故。为了更好的开展来年的工作,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
1、输液室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自拔针的不良现象。
2、坚持了查对制度:
(1)护理操作时严格要求三查七对;
(2)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3、认真落实输液室护理常规,坚持填写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如抢救药品清点记录、仪器养护记录、医疗废物交接记录等;
4、积极参加卫生局组织的各项护理工作培训,院感工作培训等;
二、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1、坚持每月对科室成员的绩效考核:每月10日前交分管院长进行考核,根据年初制定的绩效考核方案对各护理人员进行工作纪律、业务水平、服务态度等的考核。
2、每月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科室成员讨论解决。
3、每月开展一次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卫生室的质量督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整改。
三、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对在职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并组织参加卫生局组织的三基考试,全体护理人员成绩均合格。
2、与医务科合作,聘请专家授课,讲授急救知识,以提高专业技能。
3、对新护士进行了岗前培训,内容为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知识。
4、本有1名护士参加全科护士岗位培训,有1名护士参加护理大专函授,有2名护士参加护理本科函授。
四、加强了院内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了院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2、坚持了每周对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化验室、针灸科、妇产科使用器具的消毒。
3、科室坚持了每日对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并记录,每周对紫外线灯管用95%酒精进行除尘处理,并记录,每半年对紫外线强度进行监测。
4、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均能及时毁形,浸泡,集中处理,并定期检查督促。
5、门诊换药室严格执行了院染管理要求,无菌包内用了化学指示剂。
6、供应室建立了消毒物品监测记录本,每次消毒都有严格的登记记录。
五、护理人员较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
1、坚持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以及通过护士的言传身教,让病人熟悉掌握疾病防治,康复及相关的医疗,护理及自我保健等知识。
2、全年我科室共收治了输液病人9000人,肌注2428个,皮试1455例,出诊10人次。抢救2人次。
六、存在问题:
1、由于护理人员较少,有几个护理人员都有兼职,使护理工作的排班偶尔会出现问题。
2、院感知识没有深入人心,洗手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新进护理人员对有些操作技能不熟练,需要继续加强培训。
4、科室人员较少,外出参加学习的机会比较少。
七、下一工作计划
1、加强在职教育,加强自身理论素质。
2、做好低年资护士的帮带工作,使低年资护士掌握基本的抢救技能。
3、鼓励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外出学习、培训。
4、继续加强查对工作,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5、不定期的排查护理安全隐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经常听取群众反应的意见,提出整改措施。
[护理部] 各科室工作制度 篇5
护理工作制度
1、新病员入院测体温、脉博、呼吸三次连续三天;体温在37.5oC以上及危重病员每日测四次,体温在39oC以上每隔四小时测一次。一般病员每天下午测体温、脉博、呼吸一次,每天问大便一次。一般病员测血压及体重一次(七岁以下小儿酌情免测血压)。其他按常规医嘱执行。
2、病员入院后,应根据病情决定护理分级,并作出标记。
特别护理:病情危重,需随时进行抢救的病员。
派专人昼夜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备齐急救器材、药品、随时准备抢救;制定护理计划,并预防并发症,及时准确地填写特护记录。
一级护理:生活上给予周密照顾,必要时制定护理计划和做护理记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三十分钟巡视一次;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根据病情更换体位、擦澡、洗头、预防并发症。:二级护理:病情较重、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每一至二小时巡视一次。三级护理:一般病员。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生活自理:注意观察病情,根据病情参加一些室内、外活动。附:死亡病员料理事项
1、经医师检查证实死亡的病员方可进行尸体料理。
2、医师填写死亡通知单,即送住院处,并通知死者家属或单位。
3、需有人在场检查死者有无遗物,如钱、票证、衣物等各种物品,交给死者家属或单位。如家属和单位不在,应交由护士长保存。
4、当班护士要用棉花塞好死者之口、鼻、耳、肛门、阴道等。如有伤口或排泄物,应擦洗干净包好,使两眼闭合。穿好衣服,用大单包裹,系上死者卡片,通知太平间接尸体。
5、整理病室,拆走床单、被褥等物,通风换气,床铺、床头柜按常规消毒处理。如系传染病员,即按传染病消毒制度处理。
6、整理病案,完成护理记录。
注射室工作制度
一、注射应按医嘱执行,对过敏药物必须先皮试后注射原则。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病员热情,体贴。
三、观察病员注射后有无异常反应,及时处置,并报告医师。
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时应戴好口罩帽子,器械定期更换和消毒,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
五、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固定位置,定期检查,有无过期失效的药品,及时补充更换。
六、室内每天要消毒,定期采样,做细菌培养。
七、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输液器要毁形,浸泡消毒处理。
门诊护士长职责
一、在医院护士长的领导下,负责门诊护理行政管理,督促护理人员和卫生员完成分工任务。
二、亲自执行或指导护士操作,搞好传、帮、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三、督促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及事故发生,并检查指导各诊室做好开诊前的准备及卫生宣传。
四、负责门诊急救室、输液观察室、换药室、治疗室的管理,搞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五、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改善服务态度,文明礼貌。经常巡视候诊病员的病情变化,对重病员应提前就诊或送急诊室处理。
六、督促卫生员保持门诊的整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并督促检查饮水设施以及其它方便病人的设施到位。
七、根据门诊的特点,组织护士、卫生员业务学习,进行基本功训练,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八、负责门诊部护理行政工作,积极完成医院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手术室护士职责
一、在护士长的领导下,担任器械、巡回护士等工作,负责术前准备及术后的整理工作。
二、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督促检查参加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注意病人的安全,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三、保持手术室整洁、肃静,进行空气和细菌监测,调节空气和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
四、负责手术病员的包扎、保暖、护送和手术标本的保管和送检。
五、做好器械敷料的打包消毒和药品的保管,做好登记工作。
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器物要毁形浸泡消毒处理或焚烧。
七、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门诊护士职责
一、在护士长领导下进行工作。
二、对病员态度和蔼,文明礼貌,耐心解答问题。
三、治疗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检查及消毒各种器械,备齐各项治疗用品,按固定位置放好。
四、保持室内整洁,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前穿好工作服,戴帽及口罩,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五、每日治疗前通风30分钟,用三氧机消毒,清洁整理应在治疗前后进行,治疗中不得进行。
六、治疗室的各种物品均有固定的放置地点,专人保管,用后放回原处,逐日检查,随时补充,保持完好。
七、进行各项治疗操作时,必须思想集中,严肃认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
八、注射药物(动物血清、青霉素、头胞类、喹诺酮类、碘剂等)时,应先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凡青霉素皮试阳性者,应在病案的封面上用红笔注明,治疗室应备有抢救设施及药品准备。
九、要做到随时巡视病员,一旦发现过敏反应立即进行抢救,同时报告医师。
十、严格无菌操作,用过的器械、物品毁形或消毒处理。
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一、急诊抢救应备常规危重抢救预案,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常用抢救技术及仪器的使用。
二、准确记录危重病人到达时间、抢救时间,医护人员对急诊病人应以高度和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准确分诊,分秒必争进行救治。
三、在急诊医师到达前,应酌情先进行止血、吸痰、强心剂应用、人工呼吸、开辟静脉通道及有关生命体征监测,并做详细记录。
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做好各项配合及记录。
五、抢救药品、器械应完备有效,定位、定人、定量保管,每日检查,不得外借。消耗的药品器材和敷料应及时补充,救护车仅限急诊抢救和接送危重病员使用。
六、危重病人不宜转送时,应积极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需住院治疗时,应先通知有关科室并由医护人员护送到科,详细交待病情。
七、严格执行医嘱,防止差错事故,对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诵一遍再执行,抢救完毕由医师及时补下医嘱。
八、抢救完毕,整理抢救记录,彻底清扫室内卫生,消毒,必要时进行小结,以便改进工作,提高质量。
内镜室2012年护理工作计划 篇6
2011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年度工作任务,在这辞旧迎新之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
争取全年各项护理质量检查全部达标,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各项感染检测指标符合要求,全年无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理差错发生。
二、具体措施:
1、加强护理技能学习: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就必须掌握相应的业务技能。因此,本年度将把护理技能学习放在首位。在督促自学的同时,严格执行定期学习制度,保证每月至少两次的集中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
2、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医德医风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医院护理人员应具备的重要职业素质。它的好坏,关系到医院的根本宗旨和社会形象。因此,本年度要重点抓好护理工作规范化,以提供人性化服务为理念,深挖护理服务内涵,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五声”、“五心”、“五主动”,“五声”即:患者来时有问候、患者不适有安慰声、操作不成功有道歉声、患者提问有解释声、患者走时有祝福声。“五心”即:对待患者诚心、接到患者热心、听取意见虚心、解释工作耐心、护理服务细心。“五主动”,即:主动介绍、主动宣传、主动沟通、主动解答疑问、主动进行健康教育。要加强护士礼仪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形象。做到讲究仪表端庄、用语文明、加强队伍整体建设,打造敬业、协作、高效的工作团队,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3、严格按照护理标准与流程开展工作:
在熟练掌握工作中所需要的各项技能的基础上,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各项制度的要求开展工作,各项流程要规范。还要及时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并认真组织讨论,吸取经验教训,制订防范措施。
新生儿室护理工作总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该院注射室进行注射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98例, 女82例;年龄12~69岁, 平均 (43.02±6.87) 岁;将本组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均为90例, 分别行常规护理干预与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照组:男52例, 女38例;年龄12~69岁, 平均 (44.11±7.96) 岁;观察组:男46例, 女44例;年龄13~67岁, 平均 (42.09±6.34)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即: (1) 护理人员接待患者时应保持和蔼的态度及礼貌待人; (2) 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及空气流通; (3) 在候诊中, 经常巡视患者, 并及时地对其病情变化加以观察; (4) 按照挂号的先后顺序进行就诊, 对于老、弱、残及重症患者则应优先就诊; (5) 患者在进行就诊之前和就诊中, 应给予全面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构建PDCA循环下进行护理, 具体护理对策为。
1.2.1 计划 (Plan)
门诊注射室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护理工作加以掌握与了解, 然后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 主要内容包括:门诊注射室护理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具体的步骤。在该过程中, 要分别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以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 然后再尊重患者及其家属护理要求的基础上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特点, 特别是输液时间比较长以及输液天数比较多的患者, 制定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 且确保制定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所能接受。
1.2.2 实施 (Do)
当护理干预方案制定好之后, 接下来就是让方案得到实施。在护理方案实施的过程中, 需要首先召开护士座谈会, 让护理工作人员对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一个深入地了解, 并使其认识到护理实施方案对患者治疗康复的重要作用, 这对于医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其次, 应该加强护理人员护理技术的提升, 注重护理细节, 让患者感受到护理工作的必要性。再次, 严格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护理干预方案进行实施, 且对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仔细地记录, 如果护理方案出现问题, 应该及时地进行修正, 并对护理方案进行适度地调整。
1.2.3 检查 (Check)
及时地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方案的实施情况、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以确保彻底及到位的检查。在此过程中, 检查人员应该严格地遵照检查的流程以及具体要求进行检查, 决不可放弃任意一个流程。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 应该认真地倾听患者的心声及反馈情况。此外, 还应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量化评定。
1.2.4 处理 (Action)
门诊注射室应该针对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 检查过程中如若发现问题, 患者的满意度及意见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分析, 然后针对相关问题制定具体的处理对策, 并注意将处理方案及处理结果融入至下一轮的PDCA循环管理过程之中。
1.3 调查方法
为了获取准确的调查结果, 该院门诊注射室制定了相应的调查问卷, 被调查对象为于门诊进行就诊的患者, 发放调查问卷190份, 有效回收180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74%。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技术以及医院门诊注射室的环境等。此外, 还针对患者进行护理知识问卷调查, 以评判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护理知识调查问卷共计10个题目, 采用百分制的形式, 满分 (即100分) 定为“优秀”, 80~100分为“良好”, 60~80分为“中等”, 60分为“达标”, <60分为“不达标”。在患者静脉滴注疗程接触前对两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 并进行评分。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知识掌握度。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的数据由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分析
除了“护士热情接待”之外, 两组其余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知识掌握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门诊是医院面对社会的重要窗口, 在社会发展迅速以及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 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获得市场份额以及社会的一致好评, 不能仅仅强调护士打针的基本技术, 而且还应该重视学会及掌握同患者沟通的技巧, 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赢得患者, 才能赢得整个医疗市场[3,4]。
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 PDCA循环管理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 即:从认识到实践, 然后再由认识到再实践。护理人员对于门诊注射室的护理工作也存在着上述过程。所以, 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门诊注射室的护理质量管理, 不仅可以很好地实现对门诊注射室的有效管理, 还可以有效提升门诊注射室的科学管理水平[5]。
门诊注射室将PDCA循环模式用于门诊注射护理工作之中,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不仅可以促进护理人员更新其护理观念, 还大大改变了护理工作的方式[5]。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 不仅认真分析患者的病情以及护理方法之间的联系, 而且还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之间进行沟通、交流, 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提高了注射室护理质量, 使得患者病情可迅速恢复, 增强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6,7]。
两组患者对“护士热情接待”的满意度均较高 (对照组为90.00%, 观察组为92.22%)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究其原因, 该研究认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对患者均进行了热情地接待, 而且还对患者进行了必要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 因此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热情接待方面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且满意度均较高。而观察组患者对其他项目 (包括护士接药后仔细核对、护士进行用药指导、护士技术操作水平、护士热情帮助解决困难、护士“三查七对”到位、护士主动巡视、护士输液前解释以及输液环境) 方面的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 该研究认为, 观察组采用的PDCA循环护理模式, 不断地对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反复地实施, 因此, 观察组患者对上述项目的满意度要显著提高。该结果与相关文献资料报道基本一致[8]。见表1。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知识掌握达标率要显著低于观察组, 究其原因, 可能是由于常规护理对健康宣教的力度不足, 而PDCA循环护理模式更加注重健康知识宣教。见表2。
综上, 将PDCA循环下对注射室患者提供护理, 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且增加了其对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度, 应加以推广及普及。
参考文献
[1]林翠芳.PDCA在助产士实习生带教中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6) :202-203.
[2]关芬霞, 敖小芹.实施PDCA提高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满意度[J].当代护士, 2013, 3 (11) :178-179.
[3]刘宝凤.基于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的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5) :256-257.
[4]朱玉霞, 王汝雯, 吴亚丽, 等.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成效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3 (11) :46-47.
[5]任定玉.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继续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 (9) :128-129.
[6]黄金姣, 梁金清, 李春莲, 等.PDCA循环管理在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13, 13 (4) :267-268.
[7]田素芳.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行为干预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3) :2888-2889.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文档 篇8
1、新生儿室必须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日小扫除,每周大扫除。清洁用湿式打扫,卫生工具应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别使用,应有醒目标志。
2、正常新生儿室每日通风2次,每次15~2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室温应保持在24℃~26℃,湿度为55%~66%之间。
3、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空气消毒(婴儿抱出喂奶时照射),每月进行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超过200个/m3.4、新生儿被服、尿布、洗澡手术等,以及和其他新生儿所接触的物品,均应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新生儿床套,每周更换二次,出院后更换被褥,全部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5、新生儿奶具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每次哺奶前,应消毒小毛巾,产妇拭净乳头、双手。喂奶毛巾专用,每次均要洗涤,并煮沸消毒。
6、新生儿室注射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新生儿暖箱每周两次消毒,并每日更换水箱中水,蓝光器每日擦拭玻璃一次。
【新生儿室护理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新生儿室岗位职责10-23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文档05-31
2023年度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总结06-07
新生儿骨折护理05-15
新生儿黄疸护理06-24
新生儿护理管理07-27
新生儿脐带护理09-07
新生儿护理规范05-19
新生儿黄疸患儿护理09-01
新生儿游泳的护理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