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文档

2024-05-31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文档(通用10篇)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文档 篇1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1、新生儿室必须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日小扫除,每周大扫除。清洁用湿式打扫,卫生工具应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别使用,应有醒目标志。

2、正常新生儿室每日通风2次,每次15~2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室温应保持在24℃~26℃,湿度为55%~66%之间。

3、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空气消毒(婴儿抱出喂奶时照射),每月进行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超过200个/m3.4、新生儿被服、尿布、洗澡手术等,以及和其他新生儿所接触的物品,均应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新生儿床套,每周更换二次,出院后更换被褥,全部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5、新生儿奶具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每次哺奶前,应消毒小毛巾,产妇拭净乳头、双手。喂奶毛巾专用,每次均要洗涤,并煮沸消毒。

6、新生儿室注射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新生儿暖箱每周两次消毒,并每日更换水箱中水,蓝光器每日擦拭玻璃一次。

7、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新生儿无交叉感染,不应有眼炎、脐炎、脓疮等

输液室消毒隔离制度 篇2

1、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

2、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健之素500mg/L浸泡30分钟,晾干备用)

3、磨口瓶、泡镊桶每周高压灭菌二次(健之素500mg/L浸泡,干燥后高压灭菌)并进行化学监测(3M指示胶带、121指示卡)。

4、台面、门把手每日用健之素擦拭,浓度为500mg/L,并有记录。每月做一次细菌培养。

5、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二次,每次60分钟,并记录消毒时间、累计时间、执行者签名,每季度进行一次强度监测,灯管使用时间不超1000小时,每周用95%酒精擦拭灯管一次,并记录。每月做一次空气细菌培养。

6、灭菌后无菌器械包有效期为7天,使用后器械清洗、干燥、保养、打包、高压灭菌,并进行化学监测(3M指示胶带、121指示卡)。

7、医疗废物按要求分类,盛在装有标识的桶、袋内,装袋

不能超3/4,每日由卫生员统一回收,并双签名。

外科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篇3

二、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内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保持室内清洁,室内物品及无菌容器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有专用拖把及抹布,用后消毒。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月做空气及特殊物品细菌培养一次。

四、室内禁止放其它无关物品。

五、无菌伤口与污染伤口必须分区换药。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房)处置,严格隔离,处置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此类病人不得进入换药室。

六、感染性敷料等污物应放入黄色垃圾袋内,每日作为医疗垃圾及时清运。

洗手制度

一、全院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洁洗手:

(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二)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三)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四)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五)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二、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洗干净的手不得配戴饰物。

三、医护人员使用肥皂洗手时,必须保证肥皂干燥。禁止将肥皂直接浸泡在不漏水的肥皂盒中。

四、医护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型手消毒剂(如:“杰雪”消毒液)消毒双手来代替洗手。

五、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必须进行手消毒:

(一)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二)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三)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四)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五)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六、医护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七、医护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二、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

三、凡遇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必须换衣、帽、鞋并及时消毒处理。

四、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做到随脏随换。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点衣被。

五、病室内要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小时;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

六、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七、治疗室、病房、厕所等的拖帕,应标识清楚,分开清洗,悬挂晾干,每周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八、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病人后及时消毒。

九、弯盘、治疗碗用后及放入消毒液进行预处理浸泡消毒后,送消毒供应室灭菌后再用;体温计用后放入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

十、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其它物品按病室消毒隔离措施执行。

重症监护室(ICU、CCU)消毒隔离制度

一、监护室内应有安静、舒适及隔离的环境,布局流程合理,明确分为治疗区和监护区、医护生活办公区、污物处理区,以保证病员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

二、设足够的流动水洗手设备或杰雪消毒液等消毒设施。安设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或采取机械通风,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清新。

三、监护室内谢绝家属探望,有特殊情况随时与工作人员联系。进入监护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拖鞋、衣、帽;外出时更衣。非工作人员不准随意进入监护室。

四、每日用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柜以及拖地两次;每日定时进行空气消毒,时间至少在1小时以上;每周室内彻底清扫一次,各种装备、仪器的表面,定时用清水擦拭,经常保持清洁。

五、每月对环境、物表以及消毒液进行微生物监测一次,对不合格的指标或接近标准的指标,必须做分析并再次监测,直至合格。

六、每日检查各类治疗包的有效期、器皿及用物,每周灭菌一次。各类穿刺导管放置期限不超过三天(冬天不超过五天)。

七、使用呼吸机时间较长的病人应标明启用时间,定时更换管道,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天;呼吸机管道每次使用后,及时用水冲洗干净并迅速晾干,放入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后,将其导管清洗干净,凉干后注明消毒时间,按时间顺序摆放于治疗盘内,用无菌治疗巾覆盖并存放于治疗柜内备用,最长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

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应戴手套,操作结束时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九、特殊感染或高危感染病人,尤其要作好针对性的消毒隔离措施以及职业防护措施。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文档 篇4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私人物品不得放入室内;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没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 2 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 2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 2 次;容器每周灭菌 2 次。一次性小瓶装碘伏及酒精开瓶后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注意密闭保存,一周内用完;500ml装的酒精、碘伏等消毒液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及时间,密封保存,有效期为1个月。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无菌物品(棉棒、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包装,须注明开启日期及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 24 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六)治疗车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病历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七)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有专用清扫工具)。(八)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新生儿监护室消毒隔离制度 篇5

一、新生儿病室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布局与管理

1、新生儿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m2,床间距不小于1m。监护病房由抢救单位组成,一个抢救单位包括一个抢救床位、一套重症监护仪器设备。

2、病室分为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隔离室、治疗室等,辅助区包括入院处置室、配奶室、新生儿洗澡间、污物处理间、清洗消毒间、更衣室、工作人员休息室、卫生间等。

3、配奶间有操作台、配奶用具、开水器等。

4、新生儿洗澡间设有热水器、室温控制设施、护理车、婴儿磅、婴儿沐浴用品。

5、病室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保持空气新鲜,室温恒定在24~26℃,相对湿度55%~65%。

6、病室设有温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空调装置、各种型号呼吸机、中心吸氧/吸痰装置、氧浓度监测仪、超声雾化器、胆红素皮测仪、微泵、微量血糖仪、监护仪、新生儿复苏囊、面罩及气管导管等仪器及急救药物等。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病房入口处应设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严格洗手、更衣、换鞋。

2、病房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手卫生设施,洗手设施为非手触式,每个床旁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和无菌操作技术。

3、新生儿区/NICU病房实施封闭式管理,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内。

4、家属探视时不进入病房,经走道的探视窗口探视,特殊情况需进入病房时须穿隔离衣,洗手或消毒手才再进入病房。

5、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6、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每月由院感科工作人员对病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奶瓶奶嘴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与整改。

三、本科消毒隔离措施

1、病室每天3:00~4:00、18:00~19:00开窗通风。

2、监护室、隔离室、沐浴室、配奶室每天5:00~7:00、12:00~14:00、20:00~22:00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治疗室、处置室、接待室每天2:00~2:

35、12:00~12:35紫外线消毒,每月对空气消毒机进行清洁维护并进行效果评价。中央空调的进、出风口每月定时清洗、消毒,以避免空气污染。

3、氧气湿化瓶、呼吸机湿化瓶、温箱湿化液使用灭菌蒸馏水,并每天更换。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一次。

4、暖箱和蓝光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消毒,长期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每周更换箱体。抢救台、婴儿床每天用清水擦拭一次,如有污染及时清洁,出院、转科(院)、死亡等离开以后,应及时对床

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5、使用后的奶瓶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后送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每月定期清洁消毒一次。

6、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听诊器、浴巾。

7、新生儿使用的衣物采用高压灭菌,枕套、床单、被套每周更换二次,污染时随时更换。

8、抢救车、病历车,病历夹每周清洁一次。

9、仪器表面、冰箱每月清洁一次。污染后及时清理。

10、窗帘每3个月清洗一次。

11、地面每天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2次,当地面被病原菌污染时,使用消毒剂消毒。

12、垃圾按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锐器分类放置,每天7:00、14:00由清洁工清理。

13、清洁用具,包括拖把、抹布等,必须分区使用,并有明显标记。

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篇6

(一)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及《传染病管理法》等法规,并达到以下要求:

1. 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2. 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二)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口腔科、手术室、供应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层流室、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并达到以下要求:

1.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有相应的措施。

2. 各部门对消毒灭菌效果检测有原始记录。

3. 护理人员能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方法。

(三)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1.制定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2.消毒隔离制度与相关措施到位,人流、物流有明确的流程标识。3.有手卫生规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凡接触病人及操作前后均要进行卫生学洗手,接触传染病人按传染病房刷手法。

(四)按照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达到以下要求: 1.建立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制度、操作常规与合格的标识目录和可使用范围(器械、穿刺包、换药碗、碘酒、酒精瓶、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由供应室统一处理。2.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定期与不定期监测的原始资料与记录。

3.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贴3M指示带。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品名、有效期。无菌包一经打开不超过24小时;铺无菌盘不超过4小时;无菌干罐持物钳不超过4小时。

4.对监测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有处理程序和记录。

(五)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各项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整改、并有记录。

(六)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在班时必须穿工作衣、裤,着装整齐;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帽子;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当接触血液、体液或损伤之皮肤、黏膜或组织时,均应戴手套。

(七)病人安置的原则: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传染病和可疑传染病要的各类污染物品和排泄物,严格按先消毒后排放的原则进行处理。

(八)病人床单位、布类、用品、餐具、便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进行终末处理。

(九)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区域每日湿式清扫,拖布专用,标识明确,分类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篇7

一、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二、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

三、凡遇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必须换衣、帽、鞋并及时消毒处理。

四、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做到随脏随换。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点衣被。

五、病室内要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小时;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

六、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七、治疗室、病房、厕所等的拖帕,应标识清楚,分开清洗,悬挂晾干,每周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八、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病人后及时消毒。

九、弯盘、治疗碗用后及放入消毒液进行预处理浸泡消毒后,送消毒供应室灭菌后再用;体温计用后放入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

十、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其它物品按病室消毒隔离措施执行。

重症监护室(ICU、CCU)消毒隔离制度

一、监护室内应有安静、舒适及隔离的环境,布局流程合理,明确分为治疗区和监护区、医护生活办公区、污物处理区,以保证病员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

二、设足够的流动水洗手设备或杰雪消毒液等消毒设施。安设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或采取机械通风,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清新。

三、监护室内谢绝家属探望,有特殊情况随时与工作人员联系。进入监护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拖鞋、衣、帽;外出时更衣。非工作人员不准随意进入监护室。

四、每日用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柜以及拖地两次;每日定时进行空气消毒,时间至少在1小时以上;每周室内彻底清扫一次,各种装备、仪器的表面,定时用清水擦拭,经常保持清洁。

五、每月对环境、物表以及消毒液进行微生物监测一次,对不合格的指标或接近标准的指标,必须做分析并再次监测,直至合格。

六、每日检查各类治疗包的有效期、器皿及用物,每周灭菌一次。各类穿刺导管放置期限不超过三天(冬天不超过五天)。

七、使用呼吸机时间较长的病人应标明启用时间,定时更换管道,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天;呼吸机管道每次使用后,及时用水冲洗干净并迅速晾干,放入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后,将其导管清洗干净,凉干后注明消毒时间,按时间顺序摆放于治疗盘内,用无菌治疗巾覆盖并存放于治疗柜内备用,最长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

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应戴手套,操作结束时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九、特殊感染或高危感染病人,尤其要作好针对性的消毒隔离措施以及职业防护措施。

十、患者转出ICU、CCU监护室后,必须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其它物品按病室消毒隔离措施执行。

母婴同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母婴室应设置在新生儿房相近的独立区域,并设置有洗手装置。工作人员进入室内接触婴儿前后应洗手,非工作用品禁止携带入室。

二、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病人的引流液、体液、血液等液体标本应该用消毒液消毒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病房和走廊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三、住院产妇建议使用一次性被褥、拖鞋,产妇哺乳前必须洗手、清洁奶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灭菌;隔离婴儿用具必须单独使用,实行双灭菌。

四、婴儿所用的被褥、衣物、尿布(建议使用纸尿裤)和浴巾等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必须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五、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

六、室内用品、母婴床、家具等定期清洁消毒。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温箱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七、母婴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感染性强的疾病,如脓疱疮、新生儿眼炎、鹅口疮等时应及时隔离。

八、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的接触。

九、严格探视陪住制度。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每次探视结束后,母婴室应开窗通风,并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

十、每月必须对母婴室空气、物表、消毒剂以及医护人员的手作一次微生物监测,并保存好检测记录,对不合格的以及接近限值的,必须及时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重新监测直到合格。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篇8

1.成立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及小组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

2.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执行“标准预防”,“手卫生制度”,“职业防护”等。并配置职业防护相关物品,如,护目镜、防水围裙等。3.每季度一次对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并做好记录。4.建立产房地面、物品清洗消毒登记,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5.加强室内空气消毒,每日开窗通风1-2次,每次15分钟;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待产室、临产室每天紫外线消毒二次,每次20-30分钟。

6.加强环境和物品表面消毒:

(1)墙面和门窗应保持清洁,每天清洁一次,每二周大扫除一次;窗帘每季度清洗一次。

(2)地面:包括治疗室、待产室、临产室、病房、走廊等应湿式清扫,每天2次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3)产床、治疗台、远红外辐射抢救床、治疗车等,每天1次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次使用后及时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4)床单元:病人出院后,床单位做好终末消毒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5)办公用品,台面,包括电话听筒和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每天1次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6)清洁用具,包括拖把等,必须分区使用、清洁、消毒、晾干、保存,以不同颜色区分,清洁区为蓝色,污染区为红色。使用后先清洗干净,再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以上,最后清洁流动水清洗干净,晾干备用。(7)器械消毒符合相关规定,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品按规定处理。7.加强产房人员管理:

(1)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如会诊、床边检查等)必须换鞋、洗手或用快速消毒剂洗手,更换隔离衣。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入内。

(2)工作人员应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SOP》,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接触

孕妇之前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3)产房内有符合要求的洗手设施,或备有专用快速消毒剂。

(4)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垃圾袋内,密闭运送。

(5)科室监控小组成员应密切关注疾病状况,一旦发现特殊感染情况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8.每月做好各类监测:

(1)空气监测:每月一次对待产室、临产室、小手术室、隔离产房空气培养。(2)物品监测:每月一次对器械、无菌物品等做细菌培养。(3)人员监测:每月一次对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

9.每月将细菌检测结果上交医院院感科,如发现细菌监测不合格,找出原因重新进行消毒处理,再次进行监测,直到合格为止。

2014年1月1日

产房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工作制度

一、小组人员组成

组长:曹树军

组员:原玮 庄翠芳 林丽萍 张忆美 陆嘉敏

二、小组工作制度

1、依据医院感染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本院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适用于本科室的具体规定,并监督实施。

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及本院的有关规定,对产房的区域划分和仪器物品设施等进行讨论并确定。

3、讨论并确定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的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组员及科室工作人员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a)对出现的医院感染及其隐患进行讨论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并予以监督落实。

b)负责医院感染方面与其他部门的联络与协调工作。

c)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项的讨论决定,落实本院提出的相关工作。

2014年1月1日

产房细菌监测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结合产房实际情况,制定细菌监测制度。

一.监测目的

定期对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器械等进行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保证消毒效果和灭菌质量,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

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器械等。

三.监测要求

每月一次做好各类监测:

1、空气监测:每月一次对待产室、临产室、小手术室、隔离产房空气培养。

2、物品监测:每月一次对器械、无菌物品等做细菌培养。

3、人员监测:每月一次对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

4、每月将细菌检测结果上交医院院感科,如发现细菌监测不合格,找出原因重新进行消毒处理,再次进行监测,直到合格为止。

四.监测时间

每月5-10日

2013年3月1日

目录

1、产房细菌监测制度

2、产房细菌采样方法

3、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4、每月细菌检测记录

目录

1、产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2、产房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制度

3、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质控评估表

4、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隔离制度 篇9

为了防止疾病的伟播,预防发生感染和交叉感染,有效控制伟染病的发生和发展,隆低传染病的发病率,本院做到:

一、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日用1%氯净溶液擦拭桌椅,地面等,注射室,抢救室,门诊每晚用柴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时着装整齐,戴口罩帽子,配戴胸卡,做到执证上岗。

三、器械定期消毒和更换,保证消毒有效浓度。

四、病室内每日消毒,必要时定时消毒。

五、传梁病人入院按常规进行隔离,做到不同病种,分室收住并在病室门口挂疾病标志,门口没脚垫,门外没有消毒溶液及清水各一盆,以及手刷,毛巾等以供消毒之用。

六、呼吸道隔离: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应将患同种疾病的病员安置在一室,病室通向走廊的门窗关闭,出入随时关门以防病原体随空气向外传播,接触病员需戴口,帽子及穿隔离衣,病室内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一次。

七、消化道隔离(如伤寒、痢疾、伟染性肝炎等)应将不同病种分室,居住如条件不许可时,也可同居一室,但必须做好床边隔离,每张病床应加隔离标记。每一病员自己的食具和便器,其排泄物,呕吐物和剩余食物须消毒后方可深理处理,接触此病人时,应按病种分穿隔离衣,并消毒双手。

消毒隔离临管

医院感染严重制约着医疗质量的提高,是现代医疗技术和医院发展的主要障碍,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确保医疗安全的顺利进行。

一、本院感染管理科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隔离制度》发放一手一册,并通过多种途径,不同形式进行全员教育,对全院职工包括后勤人员,临时工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学习培训,消毒隔离知识培训,考试合格才上岗。从而增强了大家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意识和保识,提高了执行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制度的自觉性。目前,本院各临床科密切配合医院感染的病例都及时上报,避免了医院感染病例的暴发流行,促进了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

二、全面监测及时反馈跟进监测结果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本院制定出医院感染管理具体实施细则,按计划定期指导,检查,考核,不但对重点部门开展全面综合性监测而且也对非重占科室,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及消毒液,消毒物品等实行随机抽样细菌监测,同时将监测的情况利用“监测结果反馈通知书”的形式,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要求签收,对不符要求的,由院感染科提出整改意见。

1医区控制感染的对策病床单位晨间护理采取湿扫套○一人一刷一更换,定期更换床单,枕套,污染时及时更换一人一套,床头柜凳、床架用10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每天两次,并做好终未消母工作。空气消毒,一般普通病房用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隔离病房用0.2%的过氧乙酸喷酒,每天两次,为减少呼吸道的发生率,氧气湿化液用蒸馏水250ml瓶装灭菌后备用,办公室医务人员洗手肥皂切成小块,用肥皂吸力器悬挂,保持工燥状态,并用感应水龙头按“六步洗手法”洗手。病区拖把实行分区使用(红、黄、白)清洁不同的场所,如厕所、办公室、冶疗室、病区走廊等用不同标志的拖把,病区一律区1000ml有效氯溶液拖拭,每日二拖二扫。

2各诊室控制感染的对策冶疗室,换药密,注射室,门○诊请清创室坚持每日用2000ml有效氯溶液擦试,并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每天两次,每次30—60分钟。

3各重点环节控制感染对策为确保医疗物品浸泡消毒○的效果,对消毒液进行严格的监测,包括定量和定性的监测,对泡镊筒及镊子定期采用高压灭菌,盛放碘伏,酒精,油纱条的容器亦每周定期采用高灭菌,口腔科器械全部用高压灭菌,牙科高整涡机关使用后用专用涡机头清洗剂消洗剂消毒,再用紫外线消毒,这样严格了无菌技术操作,确保了物品的灭菌效果,各种色都标有名称,消毒日期,责任人,标有物品清单一份,供使用查查对,包外贴指示胶带,包内有化学指示卡监测灭菌效果。4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对一次性用品的购置,○药剂科严格把货质量关包括三证情况,严格禁使用过期,不合格,不配套,潮湿,破裂,字迹模糊不清的用品。

5手的消毒隔离措施是为了达到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的目的,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均用浸有1000gl有效气溶液毛巾擦手一人一巾一消毒,如一旦被有机物污染(包括血渍,呕吐物、排泄物等)就在流动水下,按常规洗手步骤洗手,碘伏消毒如有职业暴露则按职业暴露处理,化验室工作人员及各临床科护理人员接触血液,体液时均戴一次性手套,口腔科医师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操作前后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脱下手套后必须洗手。

6加强对微物生的监测全院自查与院感染科随机相结○合,对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对院内感染的病例,要求尽可能做细菌和药敏试验,减少了盲目使用和滥用抗生素的现象,缩短病程,降低医疗费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加强护理工作管理,确保控制措施到位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大部分需要护理方面的密切配合,才能得以顺利实现,护理部积极配合院感染科管理工作,并严格要求全体护士自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原则。

**卫生院2011年控制医院

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本院的医院感染工作,为了适应综合发展需要,站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高度,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列为医院总体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类来抓,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快速业务发展相适应,整个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初步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安排了专职工员从事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二、建立了规章制度

三、加强了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教育学习,全院在职医务人员进行带规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学习。

四、加强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学习。

五、药品配制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和规程,保障药品的安全使用,本院因严格管理和操作,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与管理,无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

四顾过去,本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必竟是过去,本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基础设施落后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职工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隐患轨道,医院感染事件,特别是群众感染管理,醇成恶性医疗事故还时有发生,因此,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杜绝医疗纠纷,已经是势在必行,就本们医院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医院感染方面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全体职工关于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强化责任意○识。

2规范医疗器械清洗和消毒。○3进一步加强注射室,手术室,病房,药房等重点科室○的消毒。

4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5规范医疗废物的存放,毁型,焚烧等处理。○ 总的看来本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由于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没有一例差错事故的发生,但是目前某此方面的感染隐患还很严肃,本们坚信,只要本们统一认识,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切实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定能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抓紧抓好。

医疗废物处置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

1、确定流失,泄漏、护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及时对现场进行消毒或其他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预防扩大污染。

3、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4、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的工具也应进行消毒。

5、工作人员应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6、发生意外事故要及时逐级报告相关部门,处理工作结束后相关部门要对事件的起因行进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卫生院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暴发,流行、快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防止医院感染的断发和蔓延,特别定本预案。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由医院感染管理安全员,院感管理为公室和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组成。

1、感染管理安全会主任:毕忠启

2、感染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西睿

3、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苏任美,陈银艳,陈舞、王艳相、罗就梅,周朝艳。

**卫生院医院医陪废物管理总结

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如果处理不当或流入非法渠道,将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本院非常重视医疗发废物的管理,在院长的领导下,每天都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储存,转移,登记工作,以及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本院时产生医疗废物的科室能及时收集本科室的医疗废物,并立即送医疗废物围转根存放,做到日产日清,并保持周围清洁。所有医疗废物全部交由正晓医用处理,严格执行医陪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来源、种类、质量、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次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登记资料最少保存一年。

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并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上述情况,严格按照预案执行。

三、本院禁止任何人转证,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运行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存储地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回承前一阶段的工作,没有出现明显的问题和批漏,以后本院更要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相关人员的防护制度

(1)医务人员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用消毒液泡手在操作中,防止血液,体液飞到医防人员面部、应戴口罩,西药时戴防护境,医护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清洁员收集医陪废物时戴加厚手套。医防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或划伤,用后的锐器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容器内作消毒安全处理,防止刺伤,发生感染。

(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手不能有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在工作后接触到污染物品或污染的皮肤时,用肥皂水或流水清洗,再用消毒液消毒。如果意外被刺伤,根据刺伤的面积紧急处理,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的血液,冲洗干将后用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后包扎伤口,严防造成二次污染,必要时,服用常规预防药防止感染(4小时内服用效果好)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健康受到损害,进行安全事故检测、保密、评估、登记、报告制度等。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篇10

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衣帽整洁,操作时必须带工作帽和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无菌操作规程,穿工作服不得进入工作以外的区域。

2、正确使用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消毒。

4、所有的消毒剂必须密闭保存,84消毒液必须8小时更换一次,碘伏、酒精每周更换2次,2%戊二醛每周更换2次,如有杂质随时更换,并按规定要求及时对消毒液的有效浓度进行检测,容器每周灭菌2次,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用品(棉球、棉签、纱布)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5、抽出的药液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2小时内使用,各种溶媒均不超过24小时,并注明开启时间。

6、所有的治疗室、病房每天定时通风,物表和地面定时或随时用消毒液擦拭,病人使用过的体温表、止血带、雾化器、呼吸机(除一次性使用的)等物品及带用脓性分泌物的换药用具均按要求浸泡消毒后洗净备用或交供应室灭菌,特殊区域如各科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门诊注射室、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儿科病房、婴儿室、ICU病房等每日空气消毒一次,医务人员手、物表、消毒液及空气每月一次细菌学检测,并要用记录。使用的清洁工具(拖把、抹布等)标示明显,分别清洗或消毒,定点放置,晾干备用。

7、病床湿扫(一床一巾一次性使用),床头柜湿抹(一柜一巾),使用后浸泡消毒,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8、洗衣房布局符合要求,洁污分开,特殊传染性衣物应分开消毒处理后洗涤,运送车辆洁污分开,并用定期清洁消毒制度,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换下带有血和体液的被服、床单放入污物袋中,到指定地点进行清洗,不明原因传染病、阮毒体、气性坏疽等特殊病原体感染的衣物要先消毒后清洗。

上一篇:师德修养新教师培训下一篇:古往今来咏梅花的诗词歌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