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制度

2024-07-04

新生儿听力筛查制度(通用11篇)

新生儿听力筛查制度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筛查对象

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出生的围生儿,共计2194例,筛查2123例,筛查率97.3%。

1.2 筛查时间

每个新生儿在出生24~72h内进行第一次初筛,未通过者,在临出院前复查一次,住院期间未通过的婴儿填写登记卡,在出生后42d、90d各复筛一次,直至通过,仍未通过着应转往新生儿筛查技术中心作进一步筛查、确诊、早期治疗。

1.3 听力筛查仪的选择

目前推荐采用筛查方法为耳声发射法(OAM),OAM检查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耳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可以反映耳蜗毛细胞主动运动的功能,它具有客观性、无创伤性、检测迅速的优点,抗干扰性强,是一种很适合新生儿、婴幼儿听力检查的方法,我院使用的是格雷森-斯塔德勒公司生产的GSI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

1.4 测试前的准备

1.4.1 大多数的家属对听力筛查知识一无所知,因此要开展宣传教育

工作,向家长介绍筛查重要性,了解筛查目的、时间、方法,取得理解、支持和配合。

1.4.2 筛查仪器的准备:

进行筛查前一天做好计划,检查仪器性能,并充足电已备使用,对检测仪器要定期进行保养和检测,以保证听力筛查准确性和可靠性。

1.4.3 测试环境的选择:

测试的环境要相对安静,检测房间需要相对的独立,最好是在隔音室进行,噪声不超过40分贝,如没有条件可在普通房间操做,尽可能避免来自病房和周围仪器设备的干扰。

1.4.4 新生儿的状态:

婴儿在饥饿时往往烦躁不安、哭闹、影响测试的结果,所以最佳的测试结果是在婴儿自然状态时获得的,因此我们多选择新生儿喂奶后处于睡眠状态或沐浴后进行。

1.5 检测方法

1.5.1 操作前首先检查婴儿的外耳道,用消毒棉棒将耵聍清理干净,以免妨碍耳声发射测试。

1.5.2 选择与受试新生儿耳道相匹配的耳塞,并套在探头上以备用。

1.5.3 选择正确的测试位置:

新生儿侧卧,测试耳朝上,将耳廓向后牵拉使耳道变直,然后将探头轻轻放入,紧贴外耳道内,也可以将婴儿抱在怀中进行测试。

1.5.4 结果判定:

测定结果为“PASS”表示通过,即正常;如为“REFER”建议再做一次测试,如果结果一样可能是由于外毛细胞存在某种问题,耳蜗不能对探头信号做出良好反应或是中耳腔内有积液,耳道或探头顶部被耳垢或异物堵塞,妨碍声音通过中耳到达耳蜗;测试结果为“NOICE”表示室内噪音或被测婴儿发出生物噪声干扰数据的采集,使筛查仪不能精确测量耳声发射响应,要排除影响因素重测;测试显示“ABORT”表示筛查仪未检测到。

1.6 消毒处理

防止交叉感染,检测房间每日用紫外线消毒半小时,在测试前要洗手,尽可能使用一次性耳塞,如条件不允许,可以一人一塞,集中消毒,探头在不同新生儿测试之间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

2 讨论

筛查的2123例活产新生儿中,排出所有干扰因素首次通过2013例,110例存在一侧或两侧出现异常,未通过,占5.18%。出院前再次复测,15例仍未通过,占0.71%,向家长耐心解释,引起高度重视,转往听力诊断治疗中心做进一步的检查,回访到的13例中有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异常,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新生儿听力损伤可导致语言和智力发育的障碍,发病率远远高于目前我国开展的新生儿筛查项目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199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建议,在出生的最初3个月内,应对每个婴儿或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2]。听力障碍发现时间的早晚对患儿语言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可使用助听器等人工方式帮助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可以使语言发育不受损害或少受损害[3],由此可见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使其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和即时康复的目的 ,保护和增进新生儿童的健康。方法 对2010年在我院生产的2123例活产新生儿在出生24~72h进行听力筛查。结果 2013例通过,占94.81%;110例未通过者,占5.18%。结论 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及早干预,减少聋哑人口,控制致残率,提高人口素质。

关键词:听力筛查,新生儿,耳声发射,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American Acade my of Pediartics.Ne wborn and infant hearing loss: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J].Pediarrtics,1999,103(2):527-530.

[2]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rlth and Human Services.NIH consensus statement:Early identification of hearing impairment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R].NIH,1993,11:1-24.

新生儿何时筛查听力 篇2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婴幼儿听力损失直接影响其语言的形成,表现为发音不清,严重者导致聋哑。语言发育滞后还可影响儿童心理、智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实施听觉监测,能够对大多数听损伤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尽早干预,尽量减轻听力损伤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新出生的小儿未出院前进行的听力学检测,但目前关于听力筛查的最佳测试时间报道不一。某医院用美国GS1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1 226名新生儿按出生天数分组进行听力筛查。结果发现出生后1、2、3、4、5、6、7天听力通过率分别为32.05%、50.76%、84.11%、92.05%、93.67%、93.55%、93.62%。随着新生儿出生天龄的增加,初筛通过率呈增加趋势,但在4天后呈稳定水平。出生后前3天初筛通过率,与出生后4~7天筛查通过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新生儿出生后前3天听力筛查通过率较低,其主要原因为新生儿中耳积液,耳道内羊水及皮脂分泌物堵塞,使中耳传导障碍。随着新生儿出生后时间的增加,残留耳内的羊水逐渐吸收,干扰因素逐渐下降,听力筛查通过率逐渐上升。因此,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为出生3天后。在医院自然分娩的产妇,一般住院时间为1~3天,剖宫产产妇住院时间一般为5天左右,而听力筛查工作要在住院内完成。因此,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尽可能在出生后第3天进行,剖宫产的新生儿可以在出生第4天后进行。

新生儿听力筛查左耳未通过怎么办 篇3

这种情况建议3个月的时候复查并做脑干诱发电位的检测,6个月的时候可以再复查一下脑干诱发电位的检测,如果6个月和3个月时都差不多,并且结果显示听力有问题,基本可以确诊。一旦确诊尽快采取干预措施,以免影响孩子日后的语言学习等。您现在的情况还不能确诊宝宝的听力是否有问题,建议还是要复查。

未通过复筛的婴幼儿,都应在3月龄接受听力学和医学评估,确保在6月龄内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以便实施干预。即复筛未通过的患儿应由听力检测机构进行耳鼻咽喉科检查及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测、行为测听及其它相关检查,必要时并进行医学和影像学评估,做出诊断。对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儿童,应根据可能发生的迟发性听力损失状况,制定个体化的听力再评估的时间和次数。对于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但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婴幼儿,至少3岁内每6个月进行1次听力随访,若可疑有听力损失,应及时进行听力学评估。

看了以上介绍,想必那些在为孩子听力检测未通过而心烦的爸爸妈妈们是不是更加了解这种情况了呢?希望以上的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孩子的这种症状,这样才能在面对状况的时候做到理智,清醒,不必担心害怕。建议各位家长应该多去了解一些关于孩子的相关知识。

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工作制度 篇4

一、完成省卫生厅妇社处与市卫生局下达的各项任务。

二、严格执行卫生部下发的新生儿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

三、负责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的日常事务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

四、负责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指导,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五、定期统计并向市卫生行政部门及院领导汇报筛查的有关信息。每季按时向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上报新筛报表。

六、负责与各县(市、区)管理办公室的联系、信息反馈及结果的邮寄工作。

七、收到新筛实验室送来的可疑阳性报告后,一般情况应在二个工作日内通知到监护人

八、负责滤纸片发放。每月粘贴3500份滤纸片,按筛查量的多少发放到各新筛管理办公室。

九、认真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汇总、归档工作。

十、接待病友(咨询电话)要礼貌、耐心,给病友及家属以优质服务。

儿保科工作制度

一、指导基层儿童保健业务及统计报表工作。

二、组织和开展儿童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掌握全市儿童保健队伍状况,并负责考核培训等业务和指导工作。

四、掌握全市区乡镇、厂矿、街道新生婴儿、儿童发育水平,年龄、性别、死亡数及原因。

五、组织和进行调查设计、科研等工作。

六、做好集体儿童保健工作,加强对托儿所、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及业务指导。

七、做好散居儿童的保健管理及科学育儿知识宣传,配合疾控中心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开展儿童多发病、常见病的防治与传染病的管理。

或各县(市、区)质控员。

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管理(新生儿访视制度)

(一)正常新生儿访视3—4次,出生后第3、7、14、28天各访视一次,遇有异常情况要增加访视次数,每次访视应作详细记录。

(二)访视内容一看:看新生儿面色;二问:问大小便情况;三检查:要作全面的体格检查及新生儿脐带的检查;四指导:指导正确的护理及喂养;五处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六预约定期到儿保门诊体检。

二、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管理

(一)各级儿童保健门诊,坚持全天开放,体检登记表,设备齐全。

(二)定期保健检查:一岁以内婴儿共检查9次,前六个月每月检查一次,六个月以后每2-3个月检查一次,一至三岁每半年检查一次,三岁以后每年检查一次,每半年测身高体重一次,发现肝炎或其他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发现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定期复查。

(三)进行早期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五)认真总结分析体检资料,积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及传染病的防治。

集体儿童保健管理制度

一、定期培训保教人员,提高儿童保健知识水平,做到保教结合。

二、协助托幼机构建立健全九项卫生保健制度,并检查落实情况。

三、定期到托幼单位巡视,协助解决医疗保健、营养上的问题,协助各托幼机构制定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带量食谱,定期开展营养计算,以保证小儿营养需要。

四、向儿童、保教人员和家长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五、做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工作。

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

(一)生活制度

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儿童健康的重要条件,各园(所)根据幼儿不同年龄及季节,具体订出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要注意动静结合,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二)婴幼儿的饮食

1、各园、所应建立婴幼儿食堂、伙食应有专人负责、民主管理,建立伙食委员会,定期开会研究伙食问题。伙食费要专用,亏盈不超过2%。工作人员和儿童的伙食要严格分开。

2、制定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带量食谱,1-2周更换一次,定期开展营养计算,不断提高膳食质量。

3、严格执行食品卫生“五四”制,做到生熟食分开,不买不做腐烂变质的食物,预防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4、搞好儿童进食卫生。

(三)体格锻炼制度

1、本园所具体条件和儿童年龄特点安排户外活动,冬季室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随季节适当增加。

2、充分利用空气、日光、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儿童体格、增强儿童体质。

(四)健康检查制度

1、在儿童入托前,必须经市妇幼保健院体检,并了解有无传染病史,合格者方可入托,各园、所工作人员体检合格方可就职,儿童离园、所一个月以上再入托者重新体检。

2、定期健康检查和测量身长、体重及时矫治缺点、疾病。保教炊管人员每年健康检查一次,包括胸透、肝功、乙肝表面抗原、白带常规、血色素等。

3、坚持每日晨检,作好全日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五)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1、作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培养儿童卫生习惯:做到①每人一巾一杯,饭前便后流水洗

手。②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喝生水。③每周剪指甲,勤洗手,勤换衣。④室外卫生清洁整齐。

2、消毒隔离制度各园所要设立保健室、隔离室、隔离室用品要专用,对患传染病儿及工作人员要早发现早期隔离治疗。按传染病常规加强托幼机构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在传染病检疫期间不接收新入托儿童。

(六)预防疾病制度

1、建立健全托幼保健制度,配备好专(兼)职保健医生,认真做好园所内日常卫生保健和营养管理以及消毒隔离等工作。

2、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求预防接种率达到95%以上,及时了解疫情,积极采用各种办法防治疾病,降低发病率。

3、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七)安全制度

1、各项活动均要以孩子为中心,工作人员要注视儿童的各项活动。

2、要注意房屋、场地、家俱、玩具、用具使用的安全,避免事故发生。

3、药物必须妥善保管,药物保管和服用应由医务人员负责。

(八)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制度

每日进行出勤和疾病登记,认真填好晨检表、疾病登记表、体弱儿管理记录表、体格检查记录表、传染病登记表、缺点矫治记录表、膳食调查记录表、意外事故登记表、家长联系表等各项记录、作好体格发育评价、膳食评价、各种常见病患病率、传染病

发病率、预防接种率各项统计工作,按时上报各项制度。

(九)家长联系制度

(1)采取多种方式和家长加强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共同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2)经常向家长汇报儿童在园、所的生活、健康情况。

(3)向家长宣传卫生防病知识。

新生儿保健管理制度

一、实行科学接生、积极预防新生儿窒息、早产、寒冷损伤性疾病。

二、指导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开奶方法,实行4-6月纯母乳喂养。

三、预防感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触新生儿,保持室内卫生、空气流通,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去,避免交叉感染。

四、对某些遗传代谢病、内分泌病,出生时尚无症状,应在新生儿期进行筛查,给予早期确诊治疗。

五、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无论在家分娩或医院分娩者,28天内访视不少于4次,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增加访视次数及时咨询指导。

小儿四病管理制度

一、在儿童系统管理中发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儿肺炎、婴幼儿腹泻应列为小儿四病管理。

二、患有小儿四病的儿童均要建卡,并在儿童系统管理手册上用“红三角”标记。

三、建立小儿四病管理袋,进行专案管理登记,预约定期来儿保门诊治疗,并进行追踪观察。

四、治愈后应结案转为健康儿童系统管理程序进行管理。

体弱儿管理制度

一、在婴幼儿系统管理及儿童健康体检中发现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营养不良、低体重儿、早产儿先天性异常及其它内科性疾病的患儿、在儿检手册中要有体弱儿标记,实行专案管理。

二、定期预约体弱儿来儿保门诊复查,未按时复查可利用电话通知或走访等方法进行追踪观察与治疗。

三、检查时要询问小儿的饮食、健康情况及有关疾病的症状、体征、详细登记并对症处理。

四、针对患儿的发病原因宣传指导喂养,护理及防病技巧,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知识水平,根据家长的具体条件,可把一些简单的治疗措施(如婴儿被动操、推拿、捏脊等方法)教会家长,让他们在家庭中进行保健工作。

五、及时统计分析体弱儿管理资料,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

婴幼儿系统管理制度

一、对出生不满3周岁的儿童及体弱儿按常规管理,建立统一的系统管理手册。

二、系统管理要求:

(一)、新生儿访视达3次以上,满了28天即做一次健康小结。

(二)、健康体检按农村3-2-1,城市9-2-1的程序进行,即1岁内共九次,六个月前每一个月检查一次,6个月以后每2-3个月检查一次,农村小儿分别于6个月以后每2-3个月检查一次。1-3岁每半年体检一次,3岁以上每年体检一次,每次体检要求有诊断和健康评价,并在儿童系统管理手册上如实记录,建立婴幼儿健康档案。

(三)体检时发现体弱儿立即进行体弱儿专案管理,做出标记,进行定期访视,并做好筛查、访视、结案记录及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反馈。

三、努力完成当地婴幼儿系统管理指标,力争系统管理率达98%以上。

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工作制度

一、使用标准的测量用具和统一的测量方法,认真做好体格检查及体格测量工作。

二、对儿童生长发育进行电脑评价,综合评分。

三、对肥胖儿、营养不良建立个案,指导治疗、定期追访复查。

四、指导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合理断奶。

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制度

一、认真、耐心接诊每一个病人,积极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

二、完善口腔保健门诊的资料记录。

三、定期对集体儿童及来儿保门诊就诊的散居进行口腔保健,对有龋齿的儿童建议到我院或口腔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一、普及防治龋齿知识,向家长宣传预防龋齿的方法及措施。

儿童眼保健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儿童弱视与斜视技术服务规范》。

二、加强儿童常见眼病的防治、促进本地区儿童眼保健工作》

三、认真执行各项操作技术及眼保健技术服务规范。

四、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好散居集体儿童视力检测工作。

五、做好儿童眼保健的宣传教育工作。

儿童营养咨询工作制度

一、积极开展本地区儿童营养保健工作。

二、定期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及时进行健康评价,对各种营养缺乏的儿童进行科学育儿宣教和营养指导。

三、完善门诊的资料记录,对在体检中发现的异常儿童,建立个案登记卡。

四、负责本专科各项检查所需要专业用具器械的准备。

五、开展营养指导,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科学喂养知识,提高母乳喂养率和儿童的营养状况,指导辅助食品的添加及断乳的注意事项,针对小儿具体情况进行营养咨询和指导。

围产儿死因分析及评审制度

一、在市卫生局围产期保健协作组的组织指导下,围产儿死亡评审小组开展本地区围产儿死因分析及评审工作。

二、各医疗保健单位要组织当事的医务人员,有关科室人员进行围产儿死亡分析,讨论评定死因,提出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措施,准备好供区、县(市)围产期保健协作组评审的全

部资料和病历(或围产儿死亡登记卡)

三、区、县(市)做围产期保健协作组应收集辖区内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评审,由死亡病例单位作评审资料介绍,然后讨论,并列出围产儿死亡前四位原因和提出干预措施,整理年度资料,于次年2月底前报市级围产期保健协作组。

四、市级围产期保健协作组应收集辖区围产儿死亡进行评审,以区、县(市)级围产协作组为单位作评审资料介绍,然后讨论,并列出围产儿死亡前四位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整理年度资料,写出评审报告,于次年3月底上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出生医学证明》登记制度

按照湖南省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刚出生婴儿带新生儿出生医学记录、父母身份证、生育证、取好婴儿姓名。

2018年儿童听力筛查工作总结 篇5

为加强儿童听力保健,对儿童的听力障碍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因听力障碍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2018年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在医院领导和科室主任的共同关怀下,圆满完成全年的工作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孕产妇入院后,产科工作人员就告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做法和意义。

二,新生儿出生筛查人员对其进行听力筛查,填写《儿童(新生儿)听力筛查登记表》,并向家长出具《儿童(新生儿)听力筛查(复查)报告单》。

三,对出生时筛查未通过、有高危因素须定期复查的或因特殊原因未接受筛查的婴儿,筛查人员及时告知家长下次复查。

四,复查仍未通过的通知家长去市级以上医院检查。

五,每月总结分析筛查结果,提高质量;每月向妇幼保健机构报送《儿童(新生儿)听力筛查报表》

具体结果:2018年共筛查1066例,初筛未通过183例,复筛183例,复筛未通过1例,转诊44例。目前确诊1例先天性畸形。通过率94.8%。

六、存在问题:

1.由于个别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意义的认识不足,认为孩子对声音有反应,常认为孩子听力正常。因此,有时拒绝听力筛查。

3.对于目前虽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婴幼儿,有一小部分先天性耳聋(如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要到一定年龄或受到外伤、耳毒性药物的影响才表现出耳聋,这部分病人常难预测。

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使我院的新生儿婴幼儿听力筛查工作更趋完善,工作更好开展,实现先天性耳聋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有效减少聋哑儿,以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体会 篇6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

听力障碍是发生在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缺陷,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快速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650例。为提高筛查通过率,减少假阳性率,做好筛查期间的护理配合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新生儿自愿接受听力筛查者650例,其中男355例,女295例;围生期高危因素主要有早产342例、低出生体重2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4例、新生儿窒息371例、高胆红素血症37例、感染182例、其他45例。

1.2 筛查程序

新生儿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或者出院前用AABR进行初筛;初筛未通过者发放复筛通知单,在出院1个月左右再用AABR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个月内转诊到我院听力检测中心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诊断。

1.3 测试方法

采用快速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系统,刺激声为短声,强度恒定在35 d Bn HL,扫描速率37次/s。仪器根据内置的二项式算法,对提取的听性脑干反应V波进行分析处理,可自动产生pass或是re-fer的两种结果[1]。

2 结果

本组650例中,582例新生儿全部顺利完成筛查,初筛68例未通过,其中双侧21例,单侧47例;出院1个月49例未通过初筛的婴幼儿接受了AABR复筛,7例复筛未通过,全部在3个月内进行了诊断型ABR、DPOAE和声导抗测试,其中2例最终确诊患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3 护理

3.1 检测前准备

应选在较安静的房间内、在新生儿安睡状态下进行测试,噪音控制在40~45分贝;向家长解释听力筛查的目的、意义,取得其理解和支持;用棉签清理耳道口分泌物,向后轻拉耳廓使耳道通畅;75%乙醇擦拭额部、颈后和颈肩皮肤,降低电阻;测试前将门窗关闭可降低外源性噪音。新生儿哭闹、吸吮、吞咽、鼻塞等内源性噪音也应尽量避免。确定测试患儿的名单,填写报告单中的已知项目,并进行观察[2]。

3.2 测试时间

由于新生儿外耳道为软骨结构,受到挤压易使腔隙变窄,出生后1~2 d中耳内可有羊水残留、胎脂堵塞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对耳声发射的记录;一般于新生儿出生24 h后至出院前进行测试,可降低初筛假阳性。

3.3 探头放置

新生儿外耳道的特点是由外而内向前上方弯曲,所以放置探头时应向外下方轻拉耳廓。根据耳道外口大小选择合适的探头并调整好角度。确保探头在耳道内祸合正确。探头不可脱落或松动,对连接探头的导线应注意不要使与身体摩擦而产生噪音;探头移位会直接影响记录结果的准确性。

3.4 测试时新生儿取侧卧位,以免溢乳发生呛咳。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呼吸。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工作中一定要体现出爱护宝宝,操作时动作轻柔。与家长的沟通测试后,须将测试结果告知家长并做好解释工作,详尽的解释可以取得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使其消除不必要的顾虑,需要42 d复查者留下详细的地址及联系方式。

4 小结

AABR筛查通过新算法以及特殊测试耳机实现快速、可靠、无创伤的检测方法。它反映的是外耳、中耳、听神经直至脑干的功能,具有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高检出率及转诊率较低等优势。除听力损失外,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婴幼儿状态、电极位置及皮肤阻抗、测试场所及脑干发育成熟度。一个完整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程序包括:初筛、复筛,诊断、随访及康复三个步骤。家长的顾虑在于测试是否对新生儿有损害,技术是否可靠。应向家长讲明测试的无创伤性、客观性、快速灵敏等特点,消除家长的疑虑,取得积极配合。没有通过检查的家长往往很担心,对这种情况要把影响测试的因素向患儿家属讲明,消除其顾虑;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个月内转诊到我院听力检测中心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诊断,确诊听力损伤的程度和类型,以便早期治疗,提高生存质量[3]。

参考文献

[1]刘志勇.新生儿听力普通筛查模式的初步探讨.中华耳鼻喉科杂志, 2000, 36 (4) :292-293.

[2]周琳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护理配合, 交通医学, 2009, 23 (3) :320-321.

新生儿听力筛查制度 篇7

【关键词】 新生儿听力;筛查;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技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7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72-02

新生儿听力检查技术的初筛的时间段一般选择在新生儿出生后3-5天内,而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或初筛的结果疑似有病症的新生儿,则需要进行第二次筛选,即复筛,复筛的时间段一般选择在新生儿出生后的42天内。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对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新生儿进行早期的诊断,也为新生儿听力障碍者提供了治疗时的理论依据[1-2]。帮助新生儿听力障碍患者康复,回归正常生活,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的意义[3-4]。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调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出生3-5天内的1000例新生儿进行分析,其中男婴546例,女婴454例。经调查,家族里没有其他遗传类疾病出现,均为正常出生的儿童。可见1000例儿童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技术(TEOAE)对出生后3-5天内安静状态下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并控制室温在15-35℃内。初筛未通过者,需在出生后的42天内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需到医院进行新生儿听力障碍的确诊。

1.3 观察指标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技术的检测结果分为PASS和REFER两种,PASS表明此次检测通过,而REFER表明此次检测未通过,需进行进一步的检测或到有关部门确诊病情。当初筛的测试结果显示为PASS时,可表明新生儿听力正常或疑似有听力障碍的可能,结果显示为REFER时,可表明新生儿有患有先天性听力缺损的可能,需进行复筛。当复筛的结果仍为PEFER时,则需到有关医疗单位进行确诊。

2 结果

2.1 初筛人数和初筛率与复筛人数和复筛率,见表1。

由表1可知,参加初筛的新生儿人数为1000例,通过初筛的人数为946人,通过率为94.6%,未通过54人,未通过率为5.4%,即参加复筛的人数。通过复筛的人数为48人,通过率为88.9%,而仍未通过复筛的人数为6人,未通过率为11.1%,需进行下一步的确诊。

2.2 最终确诊人数所占比率及假阳性率 经医院最终的调查結果表明,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1000例儿童中,确诊患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新生儿仅有1例,占总人数的1%,及假阳性率为83.3%。

3 讨论

先天性听力缺损是新生儿新天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以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因此新生儿听力检查技术对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早期诊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先天性听力缺损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帮助患病儿童的听力尽早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日常生活的所需标准,完善新生儿的语言中枢系统。

实验结果表明,参加新生儿听力检查的人数为1000人,通过初筛的人数为946人,通过率为94.6%。参加复筛的人数为54人,通过复筛的人数为48人,通过率为88.9%,但仍未通过的人数还有6人,而最终经专家检测的结果表明,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新生儿患者仅有1例,为总人数的1%,而假阳性率为83.3%。结果说明,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虽患有先天性听力功能障碍的人数极少,但由于其他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的产生介入,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环境因素,人为消毒不彻底,室内温度干扰等,这使得初筛的结果略有偏差,复筛的结果也未必十分准确,所以对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新生儿需到有关医疗单位进行进一步的确诊,及得到可靠的结果。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是能够早期诊断及预防先天性听力缺损的一个手段,是对患有先天性听力缺损患儿进行治疗的一项重要的环节。虽然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种简单易行但有效的方法,但在我国现行的医疗体系中,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还未得到普及,需进一步得到完善[5],为了使先天性听力缺损的儿童正常的融入社会生活中,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及势在必行。另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新生儿听力筛查在患有先天性听力缺失的新生儿的干预治疗中,更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叶炎林,刘菊凝.苏州市2887例新生儿听力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5):647-648.

[2] 李红娟,姜亚平,刘黎明.1785例新生儿听力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6):806-808.

[3] 李蕴,吴皓,陈向平,等.听力障碍新生儿随访中听力恢复正常的原因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13):585-587.

[4] 朱伟,徐克林,余崇仙,等.144例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6):576-579.

医院新生儿筛查工作总结 篇8

为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率,确保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质量,防治儿童智力低下或疾病性伤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和《陕西省卫生厅关于大力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通知和要求》,在各级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下,各助产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目任务,2011年新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在县卫生局的协调下,在相关领导的带领和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县医院在本年正式开展本项工作,各助产机构规范新生儿采血管理,可疑阳性患儿追踪流程,促进新筛工作可持续发展。各相关单位密切协作,取得明显进步。

本年全县出生5003人,共筛查3554人,筛查率达到71%,比去年同期增长21%,其中复查43人,可疑病复查42人(苯丙酮尿症27例,甲状腺功能低下15例),不合格血片1例。最终确诊2人(苯丙酮尿症1人,甲状腺功能低下各1人)。对检出疾病患儿及时反馈,召回复采,定期随访,记录详实,各种资料规范完整。

二、存在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家长不知晓,不理解,不配合,思想上不够重视,甚至拒采。

2.个别机构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血标本不合格,递送延迟,致使采血患儿未按期复查。3.可疑患儿召回,失访问题。有些患儿虽然通过新筛发现,但其送样单上存在虚假信息,未能及时召回,早期得不到确诊,及时有效正规治疗。

三、改进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新生儿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群众知晓率,特别加大对孕妇的健康教育宣传,让其自愿接受筛查。

2.进一步加强产、儿科血样采集培训,不断提高血片合格率。3.加强血片及相关信息资料规范化管理,确保相关资料信息正确率100%,血样递送及时规范。

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 篇9

第一条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之一。为防治儿童智力低下和疾病性智力伤残,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的健康素质,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及《广东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对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性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施行专项检查,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母婴保健技术。

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甲低)、苯丙酮尿症(简称PKU)、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简称G-6PD缺陷症)。

第三条 市、区(县级市)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负责组织、管理、监督本办法实施和组建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

第四条 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由新生儿疾病筛查标本采集系统、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监控系统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组成。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是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标本采集系统的成员单位;市、区(县级市)妇幼保健机构组成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监控系统;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设在广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的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

第五条 新生儿疾病筛查标本采集系统的成员单位应承担的任务

(一)为孕产妇和新生儿家庭提供有效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履行知情告知义务;

(二)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负责对每例活产新生儿血标本的采样工作;

(三)召回需要复查的新生儿,重新采集筛查血片和寄送检验;

(四)确定专职质控员,核查每份血标本的质量及登记,落实血标本的寄送、费用收缴、筛查复检及协助筛查阳性召回事宜;

(五)做好标本采集的统计工作,使用《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录入上传信息。

第六条 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监控系统分为市级和区(县级市)级两级质控。质控指标包括院内活产新生儿筛查率、标本合格率、筛查阳性召回率。㈠市级质控系统任务

1.根据国家及省的工作要求,制定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质量标准,监控并指导各区(县级市)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2.负责统筹对PKU及甲低可疑阳性患儿的召回工作,并将G-6PD缺陷症可疑阳性患儿通知区(县级市)质控系统召回检查和确诊;3.负责全市

已确诊的PKU及甲低患儿的治疗或指导基层定点治疗;4.负责定期将PKU及甲低患儿的治疗情况反馈到辖区妇幼保健机构;5.负责每季度筛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并反馈到各区(县级市)质控系统;6.负责汇总上报和分析全市的信息资料; 7.负责对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员的业务培训;

㈡区(县级市)质控系统任务

1.负责辖区内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质量监控;2.负责统筹辖区内各标本采集系统血标本的寄送方式;3.负责召回辖区内G-6PD缺陷症可疑阳性患儿,并作出明确诊断;4.协助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将辖区内PKU及甲低的可疑阳性患儿召回到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明确诊断;5.负责按《广州市儿童系统管理办法》对辖区内已筛查和确诊为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病的患儿进行建册登记及专案管理与追踪。

6.负责统计上报筛查工作与专案管理情况,并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利用;7.负责按市级质控系统反馈的上送标本例数通知辖区各标本采集系统按时上缴费用,并做好辖区经费的管理使用。

第七条 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的主要任务

㈠负责全市每份新生儿血标本的检测,按时发送检验报告;㈡负责对PKU及甲低可疑阳性患儿确诊及治疗;㈢监控全市各标本采集系统血标本的质量,参与全国新生儿筛查系统质控;㈣每季度对标本采集系统送来的血标本进行统计和分析。第八条 新生儿疾病筛查程序

㈠采集标本:由标本采集系统的各成员单位按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的要求,为每一例活产新生儿采集血标本,并填写标本卡片。

㈡上送标本:由标本采集系统按照已确定的方式寄送血标本,确保每一例血标本在7天内直接寄或送到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

㈢检测标本:由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按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进行血标本检测。㈣召回复检:

1.对标本质量问题影响检测的,由市级质控系统通知标本采集系统的质控员7天内召回新生儿重新采集血标本,寄送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2.对G-6PD缺陷症可疑阳性患儿,由市级质控系统通知区(县级市)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召回并予以确诊;3.对PKU及甲低可疑阳性的患儿,由市级质控系统通过区(县级市)质控系统的协助,直接召回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予以确诊。㈤诊断与建册

1.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对PKU及甲低患儿作出明确诊断后,经由市质控系统通知区(县级市)质控系统;2.区(县级市)质控系统对G-6PD缺陷症可疑患儿作出明确诊断;3.对已作出明确诊断的PKU、甲低和G-6PD缺陷症患儿由区(县级市)妇幼

保健院按照《广州市儿童系统管理办法》的要求予以建册登记,纳入专案进行管理。㈥治疗与追踪管理

1.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负责对全市PKU及甲低患儿进行治疗或指导基层定点治疗,并将治疗情况定期反馈到区(县级市)妇幼保健院,按照《广州市儿童系统管理办法》进行追踪管理。

2.各区(县级市)妇幼保健院在一级网儿童保健医务人员的协助下,负责对G-6PD缺陷症患儿进行健康宣教及追踪管理。第九条 筛查经费的管理

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的各成员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广州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广州市新生疾病筛查经费管理规定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做到专款专用,确保筛查工作的实施。

第十条 凡经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确诊的苯丙酮尿症患儿由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免费提供奶粉或药物治疗至8周岁。

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广州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违规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责令停止助产技术服务,依法整改。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原执行的《关于印发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的通知》(穗卫妇[1999]5号)和《关于印发〈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程序〉的通知》(穗卫妇[1999]22号)同时废止。

主题词:卫生 妇幼保健 管理 通知

抄送:省卫生厅,各区(县级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听力筛查制度 篇10

(福建省永定县医院五官科福建永定364100)【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假阴性原因,使从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掌握新生儿听力障碍患儿假阳性及假阴性出现的常见原因,从而在工作中尽量避免发生,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听了筛查的工作质量。方法:采用丹麦GN Otometrics公司生产的MADSEN型手持式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进行筛查,经过初筛、复筛,尽早发现有或疑似有听力障碍新生儿,以及及时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病例,尽早转诊进一步检查,获得确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结果:对365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阳性为182例,陽性率为5%左右,最后确诊阳性为5例,假阳性177例,假阴性3例。结论: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对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病例原因分析,提高了早期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工作质量。【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复筛;假阳性;假阴性;干预【中图分类号】R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15-01 新生儿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据国外研究表明,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1%—0.3%,国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新生儿听力损失率为0.1%—0.2%[1]。通过听力筛查,尽早发现听力异常患儿,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是有效预防语言发育迟缓和因耳聋致哑的关键,同时通过对假阳性和假阴性病例原因分析,提高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工作质量。今对我院365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五官科从2007年6月至2010年的6月的3年期间,利用TEOAE对产科住院期间出生的新生儿,均在取得家长知情同意书签字后进行测试,共3656例,其中男婴1895例,女婴1761例。1、2 方法:采用丹麦GN Otometrics公司生产的MADSEN型手持式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进行筛查,对出生24—72小时内新生儿进行初筛,筛查都在新生儿测听室进行,环境噪声控制在45—50dB以内,新生儿均在安静或睡眠状态,清洁婴儿双侧外耳道,左右耳随机开始,测试前均需校准仪器及探头,将仪器探头紧密塞于外耳道外1/3处,小孔正对鼓膜。若初筛未通过婴儿,则在出生后4—7天内复查,通过者为假阳性;仍未通过的,再次在出生后第42天复查,通过者为假阳性;再未通过者,则发转诊通知单,通知家长在出生3个月内到有听力损失诊断资质医院进行进一步听力学检查,并作出听力损失诊断,并嘱及时回访,以上均需进行登记,同时进行相关原因调查。2、结果2、1 共有3656例新生儿,24—72小时内通过3474例,通过率为95%;4—7天复查通过126例,通过率为70%;42天复查通过45例,通过率为80%;以上均未通过者,3个月内均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行听力学检查,最后5例确诊有听力损失,最后阳性率为0.14%,故假阳性177例;阴性患儿3年内随访,有3例后被证实有听力障碍,故假阴性3例。2、2假阳性患儿出现原因分析如下:(1)外耳道分泌物堵塞,外耳道经清理后复查为阴性,此原因为最常见,复查多在出生后42天。(2)中耳腔及外耳道有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残留,经吸收或清理后复查均为阴性,复查多在出生后42天。(3)测试探头放置不正确或检查前测试探头未进行校正,经调整探头位置及测试前对探头进行校正后复查均通过。(4)检查时,新生儿处于清醒及哭闹状态,也是造成假阳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进行听力筛查时为了使结果准确、快速,新生儿应处于安静或睡眠状态。(5)新生儿左右耳差异,由于新生儿一般喜欢偏左侧睡眠,致使左侧处耳道压扁,初筛查往往不容易通过,测试时牵拉左耳耳廓或隔天测试大多新生儿能够通过。据国内文献报道,右耳通过率明显高于左耳,左耳与右耳的通过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胎儿长时间左前体位造成左侧外耳道胎性残积物有关,从而影响耳声发射的通过率[2]。2、3假阴性患儿出现原因分析如下(1)TEOAE检查阴性,只能说明耳蜗功能是正常的,不能排除0.3%的蜗后病变,42天复查时应加做AABR,以排除蜗后病变。此原因本院发现1例,患儿初筛时TEOAE检查通过,因其家族中有耳聋病人,建议出生后42天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后被证实为蜗后聋。(2)虽然出生时,TEOAE和AABR检查均阳性,但患儿可能出现进行性或迟发性耳聋,如病毒感染,听神经病和药物性耳聋等原因。本院发现1例听神经病患儿,出生时TEOAE检查阴性,有黄疸病史,一直持续2个月,初筛后一直未进行复查,2岁时患儿才会说“爸爸、妈妈”等简单词,家长反映患儿对声音反应较差,2岁6个月到上级医院检查,TEOAE和DPOAE均通过,AABR仅见Ⅴ波,确诊为听神经病。3、讨论根据TE0AE筛查结果,出生后3天内筛查通过率较低,存在假阳性可能性较大,7天内复查通过率提高,42天复查通过率进一步提高,故在初筛、复筛过程中,可能出现假阳性患儿,而在已经通过的患儿中,仍有少数听力损失患儿,即假阴性患儿。在出生后3天内,由于新生儿外耳道胎儿皮脂、羊水、胎粪等残留,而影响了测试结果,是造成假阳性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新生儿听力筛查最佳时间为出生后的3—7天内,在出生后1个月,随着婴儿生长发育,听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发育趋于完善,听力筛查通过率进一步提高,因此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不一定有听力损失。正常听力是语言发育正常的前提,正常婴儿4—9个月最迟11个月开始学习呀呀语,这也是语言发育的重要标志性阶段。严重听力障碍儿童,由于早期缺乏语言刺激,不能在1岁以前进入呀呀语学习期,而且在语言发育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2—3岁内,缺乏语言交流,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学习,最终导致聋哑。资料显示:通过传统的高危家庭登记管理办法,能发现约50%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通过常规体检和父母识别,几乎不能在第一年内发现听力障碍患儿[3]。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确诊年龄提前,因而在语言发育关键年龄段,就能得到及时干预治疗,使患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影响。参考文献[1]张蘶 ,为什么要做新生儿听力筛查【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 22(5):292[2]元贝儿 黄丽辉 蔡振华等 TEOAE技术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耳鼻喉头颈外科2006.13(11):777.780

新生儿听力筛查制度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查对象为2009年10月1日-2012年10月1日新生儿共1200例, 其中男652例, 女548例, 剖宫产715例, 顺产485例, 所有新生儿均在监护人自愿并知情同意选择的前提下进行听力筛查。

1.2 方法

仪器采用丹麦Madsen Accuscreen产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transit evoked otoacoustic enission, TEOAE) 听力筛查仪。人员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专人测试;环境选择隔音效果较好独立的房间, 环境噪音要低于45 dB。步骤:检测仪器, 通畅探头, 清洁耳道, 选用合适耳塞, 轻轻向后下牵拉耳廓, 受检的婴儿处于安静的状态, 两耳分别进行测试, 如未通过测试需要重复测试2~3次;程序:出生3~7 d进行TEOAE初筛, 出生后42 d对初筛未通过者进行复筛, 复筛未通过者写转诊单, 转诊至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听力中心进行ABR检查。对于通过筛查但有迟发型听力损失高危因素者, 向家长书面告之3岁前每6个月接受1次听力学检测。

2 结果

2.1 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率及初筛通过率

2009年10月1日-2012年10月1日本院生儿1200例, 接受初次听力筛查1168例, 听力筛查初筛率97.33%, 初筛通过1137例, 初筛通过率94.75%。

2.2 听力筛查复筛率及复筛通过率

初筛未通过31例, 参加复筛27例, 复筛率87.10%;复筛通过24例, 复筛通过率88.89%。

2.3 听力筛查复筛未通过转诊情况

复筛未通过3例, 经过反复动员与电话通知, 到本院听力筛查诊断和治疗中心进行ABR检查, 最后确诊2例。1例为左耳45 dB, 右耳95 dB;另外1例为左耳90 dB, 右耳60 dB。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17%。

3 讨论

3.1 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率与听力筛查的重要价值

本研究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17%, 低于国内新生儿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 可能与一部分漏筛及部分复筛未通过人员没有得到转诊有关, 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美国婴儿听力联合委员会发表声明, 指出所有听力障碍的婴儿都应该在3个月前被发现, 6个月前给予干预治疗[3]。据相关研究可知, 听力障碍者最终的语言发育水平并不取决于听力障碍的严重程度, 而是取决于其被发现和干预的早晚。不管听力损害的程度如何, 若能在6个月前被发现, 通过适当的干预, 病儿的语言发育能力可以基本不受影响;6个月前发现的病儿其语言发育能力明显优于6个月后被发现者[4]。因此, 为了及早发现听力损失并及早干预, 促进婴幼儿语言发育, 提高人口素质, 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重要。

3.2 耳声发射的局限性

耳声发射主要检测内耳外毛细胞功能状态, 不能完全反映耳蜗后神经通路的功能。即使筛查显示通过, 也要警惕蜗后聋及迟发型或进行性听力损失损伤[5]。因此, 对于初筛“通过”者告之家长目前外周听力正常, 但笔者仍建议家长继续监测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发育直至3周岁。对于需复查, 告之家长表示在外耳道未记录到耳声发射信号或信号较低, 可能是羊水等分泌物堵塞耳道或者中耳、内耳的发育问题, 尚不能肯定听力有问题, 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初步诊断。

3.3 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1 2009年10月1日-2012年10月1日新生儿1200例,

共32例未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其中21例不告而别自动出院, 7例新生儿因疾病影响转上级医院求诊, 4例拒绝做新生儿听力筛查 (有1例新生儿患有21三体综合征) , 分析原因可能与孕妇自身保健意识差、经济条件较差, 本院听力健康宣教工作不到位有关。今后, 将采取多项措施, 建议孕晚期的健康教育讲课中增加新生儿听力筛查内容, 使准父母对这项工作有所了解, 在走廊长期张贴新生儿听力筛查墙报, 耐心细致向新生儿家长说明筛查的重要意义, 建议护理部严把新生儿转院关、出院关, 对应筛选而未筛选的新生儿在出院之前及时告知筛查医生, 减少漏筛。

3.3.2 降低假阳性率措施。

应用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假阳性率一般在10%~12%[6], 分析假阳性率原因, 可能与部分测试时初筛时间提前有关, 也可能是噪音和仪器自身特点造成。为此要严格操作规范, 出院前多次筛查, 以降低假阳性率。

3.3.3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复筛查率及转诊率都有待提高。新生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复筛查率为87.10%。对于需要新生儿听力复查的家长要进行听力障碍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意义的教育, 充分利用儿保医生新生儿上门访视和婴幼儿健康体检时, 对儿童的听力筛查结果进行询问, 督促筛查未通过儿童进行复筛和复筛未通过儿童及时到听力诊断定点医疗机构就诊[7]。另外, 对于部分外来流动儿童, 不参加婴幼儿系统保健而仅接受计划免疫的, 建议在预防接种门诊悬挂醒目版面提醒其进行听力筛查。

总之,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对于提高人口素质, 减少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8]。加大宣传力度, 健全网络管理, 加强质控, 做好追踪随访工作, 使听力障碍儿童的患儿得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摘要:目的:通过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及时康复, 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 有效地减少儿童听力语言障碍的发生。方法:利用耳声发射 (TEOAE) 进行初筛, 未通过者进行复筛, 复筛未通过者转上级医院进行确诊与干预治疗。结果:听力筛查率为98.7%, 初筛通过率为94.5%, 复筛率为89.1%, 听力障碍者为0.12%。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必要, TEOAE是快速可靠、简单无创的好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听力障碍

参考文献

[1]张晚霞, 袁雪, 陈雪辉, 等.2007-2010年北京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 17 (6) :560-563.

[2]杨凤琼.518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 2011, 23 (5) :924-925.

[3]李玉娟, 林英, 杨艳.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5) :716-717.

[4]李彤, 王妮, 于芳, 等.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最佳时间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0, 2 (4) :334-335.

[5]胡书君, 历建强, 郑锦, 等.洛阳地区16654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0, 18 (5) :426-428.

[6]丁丹, 安伟, 穆念念.新生儿听力筛查500例临床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0, 33 (5) :453-454.

[7]曹雪华.新生儿听力筛查拒绝筛查原因分析及对策[J].安徽医药, 2010, 14 (12) :447.

上一篇:由课外作业想到的作文600字下一篇:计划生育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