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共12篇)
河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 篇1
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
第一条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之一。为防治儿童智力低下和疾病性智力伤残,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的健康素质,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及《广东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对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性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施行专项检查,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母婴保健技术。
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甲低)、苯丙酮尿症(简称PKU)、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简称G-6PD缺陷症)。
第三条 市、区(县级市)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负责组织、管理、监督本办法实施和组建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
第四条 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由新生儿疾病筛查标本采集系统、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监控系统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组成。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是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标本采集系统的成员单位;市、区(县级市)妇幼保健机构组成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监控系统;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设在广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的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
第五条 新生儿疾病筛查标本采集系统的成员单位应承担的任务
(一)为孕产妇和新生儿家庭提供有效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履行知情告知义务;
(二)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负责对每例活产新生儿血标本的采样工作;
(三)召回需要复查的新生儿,重新采集筛查血片和寄送检验;
(四)确定专职质控员,核查每份血标本的质量及登记,落实血标本的寄送、费用收缴、筛查复检及协助筛查阳性召回事宜;
(五)做好标本采集的统计工作,使用《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录入上传信息。
第六条 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监控系统分为市级和区(县级市)级两级质控。质控指标包括院内活产新生儿筛查率、标本合格率、筛查阳性召回率。㈠市级质控系统任务
1.根据国家及省的工作要求,制定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质量标准,监控并指导各区(县级市)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2.负责统筹对PKU及甲低可疑阳性患儿的召回工作,并将G-6PD缺陷症可疑阳性患儿通知区(县级市)质控系统召回检查和确诊;3.负责全市
已确诊的PKU及甲低患儿的治疗或指导基层定点治疗;4.负责定期将PKU及甲低患儿的治疗情况反馈到辖区妇幼保健机构;5.负责每季度筛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并反馈到各区(县级市)质控系统;6.负责汇总上报和分析全市的信息资料; 7.负责对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员的业务培训;
㈡区(县级市)质控系统任务
1.负责辖区内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质量监控;2.负责统筹辖区内各标本采集系统血标本的寄送方式;3.负责召回辖区内G-6PD缺陷症可疑阳性患儿,并作出明确诊断;4.协助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将辖区内PKU及甲低的可疑阳性患儿召回到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明确诊断;5.负责按《广州市儿童系统管理办法》对辖区内已筛查和确诊为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病的患儿进行建册登记及专案管理与追踪。
6.负责统计上报筛查工作与专案管理情况,并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利用;7.负责按市级质控系统反馈的上送标本例数通知辖区各标本采集系统按时上缴费用,并做好辖区经费的管理使用。
第七条 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的主要任务
㈠负责全市每份新生儿血标本的检测,按时发送检验报告;㈡负责对PKU及甲低可疑阳性患儿确诊及治疗;㈢监控全市各标本采集系统血标本的质量,参与全国新生儿筛查系统质控;㈣每季度对标本采集系统送来的血标本进行统计和分析。第八条 新生儿疾病筛查程序
㈠采集标本:由标本采集系统的各成员单位按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的要求,为每一例活产新生儿采集血标本,并填写标本卡片。
㈡上送标本:由标本采集系统按照已确定的方式寄送血标本,确保每一例血标本在7天内直接寄或送到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
㈢检测标本:由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按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进行血标本检测。㈣召回复检:
1.对标本质量问题影响检测的,由市级质控系统通知标本采集系统的质控员7天内召回新生儿重新采集血标本,寄送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2.对G-6PD缺陷症可疑阳性患儿,由市级质控系统通知区(县级市)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召回并予以确诊;3.对PKU及甲低可疑阳性的患儿,由市级质控系统通过区(县级市)质控系统的协助,直接召回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予以确诊。㈤诊断与建册
1.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对PKU及甲低患儿作出明确诊断后,经由市质控系统通知区(县级市)质控系统;2.区(县级市)质控系统对G-6PD缺陷症可疑患儿作出明确诊断;3.对已作出明确诊断的PKU、甲低和G-6PD缺陷症患儿由区(县级市)妇幼
保健院按照《广州市儿童系统管理办法》的要求予以建册登记,纳入专案进行管理。㈥治疗与追踪管理
1.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负责对全市PKU及甲低患儿进行治疗或指导基层定点治疗,并将治疗情况定期反馈到区(县级市)妇幼保健院,按照《广州市儿童系统管理办法》进行追踪管理。
2.各区(县级市)妇幼保健院在一级网儿童保健医务人员的协助下,负责对G-6PD缺陷症患儿进行健康宣教及追踪管理。第九条 筛查经费的管理
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的各成员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广州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广州市新生疾病筛查经费管理规定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做到专款专用,确保筛查工作的实施。
第十条 凡经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确诊的苯丙酮尿症患儿由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免费提供奶粉或药物治疗至8周岁。
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广州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违规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责令停止助产技术服务,依法整改。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原执行的《关于印发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的通知》(穗卫妇[1999]5号)和《关于印发〈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程序〉的通知》(穗卫妇[1999]22号)同时废止。
主题词:卫生 妇幼保健 管理 通知
抄送:省卫生厅,各区(县级市)妇幼保健院。
广州市卫生局办公室 2006年12月29日印
河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 篇2
对象
西安市管辖区 (县) 医疗保健机构以及乡镇卫生医院10年的分娩活产新生儿。
分析前的影响因素
加强对医疗机构血片采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采血医疗机构应设置一名专职采血员, 必须经新生儿疾病筛查培训后上岗。
知情告知:各接产医疗机构必须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宣传教育工作, 遵循自愿、知情选择的原则, 详细告知监护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意义、筛查疾病病种、费用等情况, 并取得书面同意。
标本采集: (1) 采血部位: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部位多选择新生儿足跟内侧或外侧, 避免足跟正中, 防止造成跟骨损伤, 导致骨髓炎。但部分医院直接采集新生儿静脉血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若静脉血中未加入抗凝剂成分, 则末梢血与足跟血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3]。若含有抗凝成分, 如EDTA、肝素则不能被使用, 因为EDTA可能干扰某些实验室检测, 如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 肝素是PCR的抑制剂。因此如果出现条件限制, 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检测时, 采血医院无法严格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中末梢血的血片采集法的要求进行血样采集, 此时选择采集静脉血, 以避免大力挤压新生儿足跟, 使血样中混有组织液而影响检测结果。 (2) 血斑采集:应先对足跟部进行按摩或热敷, 用75%乙醇进行皮肤消毒, 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刺足跟, 将第1滴血用棉球擦拭, 然后进行挤压, 为了避免组织液的混入, 应该用力适度, 间歇放松。当挤压出现足够大的血滴时, 用滤纸卡片轻轻接触血滴, 切记不可接触足跟皮肤, 使得血滴被挤压扩展, 从而对血含量产生影响, 应该让血液自然渗透, 以确保血含量。血斑采集时需特别注意挤压采血部分和血斑出现分层的情况。过度挤压穿刺部位会造成样本发生溶血或者组织液混入样本中, 这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勿在滤纸片采血环相同位置多次滴入血液或者在滤纸片采集环两侧滴入血液以充盈采血环, 这样会造成血斑分层, 使分析物浓度不均匀, 影响试验结果。 (3) 采血时间:应严格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技术规范》采血, 应当在婴儿出生72小时并吃足6次奶后进行, 否则, 在未哺乳、无蛋白负荷的情况下容易出现PKU筛查阴性。此外, 在婴儿出生72小时后采血, 可避开生理性TSH上升时期, 减少了CH筛查的假阳性机会, 并可防止TSH上升延迟的患儿产生假阴性。因各种原因提前出院、转院的婴儿, 不能在72小时之后采血的, 原则应由接产单位对上述婴儿进行跟踪采血, 提高筛查的覆盖率, 但时间最迟不宜超过出生后1个月。 (4) 血片的储存:将血片悬空平置, 自然晾干呈深褐色, 避免阳光及紫外线照射、烘烤、挥发性化学物质等污染。及时将检查合格的滤纸干血片置于密封袋内, 密闭保存在2~8℃冰箱中, 有条件者可0℃以下保存。所有血片应当按照血源性标本对待, 对特殊传染病标本, 如艾滋病、梅毒等, 应当作标识并单独包装保存。 (5) 血片的运送:CLSI规定24小时内将血片送往实验室, 根据我国特殊情况 (标本量大、医院多且分散) , 我国的新筛规范规定5个工作日送到实验室, 并保持有相应的追踪文件以确保运送的及时性。有试验表明, 若严格按规范保存样本, 在采血后5天和10天TSH、PKU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讨论
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配合是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的重要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多环节、多部门的协作配合, 明确各级机构职责, 通过逐级人员培训, 加大宣传教育等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新生儿疾病筛查从血片采集、保存、递送、实验室检测、确诊治疗、随访等系统性工作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将影响患者检出和治疗效果。
严格遵循技术规范:分析前的影响因素主要指血片采集、保存、递送等, 也是新生儿筛查技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 不合格的血片直接影响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假阴性会直接影响患儿下一步的检测与治疗, 造成严重不可逆的后果;假阳性会增加召回量, 给相关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 (2010年版) 》对于血片的采集技术有着明确的规定,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院 (CLSI) 文件LA4-A5“新生儿筛查滤纸片血液采集技术”对血液来源、采血要求、标本运送、检测和保存等有着严格的要求[4,5]。
疾病的预防:CH和PKU是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 预后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且越早治疗预后越好。如果未能进行早期的治疗, 可能会对患儿产生严重的后果, 对患儿的智能发育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造成永久性损伤[6]。因此, 我们不能忽略每一个步骤, 尽好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认真对待每一份标本, 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 防治患儿智力低下和疾病性智力伤残, 提高出生人口健康素质。
开展和推广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的必要性:由于大多数CH和PKU患儿早期没有明显症状, 许多家长对疾病认识不足, 导致耽误治疗, 当患儿出现临床症状时, 治疗的效果已欠佳, 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各级政府制定有关规定和措施, 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平台,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对新生儿疾病筛查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动员整个社会, 使得人们都能积极主动配合筛查工作, 对筛查覆盖面不断进行扩大, 让每个新生儿都能够享受这项权益, 降低出生缺陷对儿童造成的损害, 避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同时, 也有必要逐步增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筛查项目, 推动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学范, 叶军.新生儿疾病筛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260-265.
[2] 卜丽娟.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措施与筛查质量关系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4, 5 (12) :104.
[3] 陈碧艳, 邓建平, 黄金林, 等.外界因素对新生儿疾病筛查检测结果影响的研究[A].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2 (4) :439-440.
[4] 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 (2010年版) [S].2010.
[5] CLSI.Blood Collection on Filter Paper for Newborn Programs;approved standard-fifth edition.CLSI document LA4-A5[S].Mayne, 2007.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护理管理 篇3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21-02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进行的专项检查,以发现和筛查出一些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疾病,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疾病发展后对重要脏器造成的不可逆性损伤,减少智力底下及生长发育障碍的发生率,是重要的母婴保健技术。[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版)》,《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规划》,结合《云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实施细则》;昆明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开展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对本机构出生的活产新生儿按规定及要求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通过一年多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实践,充分认识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重要性、健康宣教、血标本采集、血标本贮存、传递、检测结果及对阳性或可疑阳性者电话通知复检,并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等工作进行交流: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8月起至2013年9月底在我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共有3010例,筛查3010例
1.2 方法
1.2.1 血标本采集
1、采血人员清洗双手并佩带手套;
2、按摩或热敷新生儿足跟,并用75%酒精消毒皮肤;
3、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刺足跟内或外侧,深度小于3毫米,用干棉球拭去第一滴血,取第二滴血;
4、将滤纸片接触血滴,切勿触及足跟皮肤,使血自然渗透,滤纸正反血斑一致,直径大于8㎜血斑三个,血斑无污染;
5、手持消毒棉轻压取血部位使其止血;
6、将血片置于清洁空气中,避免阳光或紫外线照射,自然晾干呈深褐色;
7、将检查合格的滤纸血片晾干(2-3小时),置于塑料袋内,密封好,放入2-8℃冰箱保存;
8、将符合质量要求的每一个血标本按采血卡号顺序填写《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信息卡》和《云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基本信息登记台账》,在5天内和血标本一起邮递到规定的筛查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
2 筛查项目
昆明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常规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苯丙酮尿症(PKU)和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三种疾病。
3 结果
2012年8月起至2013年9月底在我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共有3010例,筛查3010例,筛查率达到100%,筛查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可疑阳性12例,确诊3例;苯丙酮尿症(PKU)可疑阳性14,确诊0例;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可疑阳性42例,确诊24例。
4讨论
4.1 首先,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是国家法定的一项神圣而又严肃的工作,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参与人员要符合要求,必须接受过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培训内容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原则,方法及网络运行;血样标本采集,保存,递送的相关知识; 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信息,结果登记和档案管理。
4.2其次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宣教工作(告知)
4.2.1 必须在每月的孕妇课堂设置相应课程,讲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相关知识,使准妈妈和准爸爸们对新生儿疾 病筛查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并积极协助完成此项工作;
4.2.2产妇入院时,通过入院宣教,必须向产妇及家属宣教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知识及内容,同意筛查,并签署新生 儿疾病筛查知情同意书;
4.3相对固定医务人员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产妇分娩后,根据新生儿出生时间,按要求登记,以备必要时 取得联系;
4.4 对于新生儿的采血时间应在其出生后的72小时,保证新生儿进行6次以上正常哺乳,而最迟的采血时间不应该 超过出生后20小时,采血时间是对疾病诊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应该进行严格控制[2],
4.5 建立网络信息系统,确保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畅通,并告知产妇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家长查询系统查询结果 ;
4.6 实验室检测结果:阳性及可疑阳性结果复检,马上电话通知产妇,尽早对新生儿进行复检,并追踪随访,明 确诊断,进行治疗,定期随访,并建立《可疑阳性及阳性患儿情况登记本》。
4.7 筛查中心实验室参加卫生部新生儿筛查疾病专项质控;
4.8 要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继续教育。
总之,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是法定的利国利民的大事,关系到中华民族身体素质提高,从产前宣教 入院时告知, 同意筛查,签知情同意书 产后72小时采血 血标本贮存和邮递 检查结果反馈 阳性及可疑阳性复查 明确诊断等一系列程序,并注重每一个程序质量,保证100%筛查率,保质保量完成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潘昌会,周朝霞,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的方法与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1):1036
新生儿疾病筛查考试题 篇4
姓名:
科室: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 对于各种原因未及时采血作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患儿,一般采血时间不超过出生后()天。
2、新生儿筛查项目包括:——————、——————、————————、17-羟孕酮测定。
3、《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强调知情告知义务,要求新生疾病筛查遵循()和()的原则。
4、血TSH生后呈生理性反应增高,一般在()小时后其值水平将下降至正常水平。
5、血标本的()、()、()是把握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第一关,亦是筛查工作最基本、最关键的一步,与筛查工作的治疗息息相关。6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的部位是()
7、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8、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项目常见的是()、()
9、不具备条件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在()将新生儿转诊到有条件的筛查机构完成听力筛查
10、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应当在()年内每年至少随访1次,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力损失时,应当及时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就诊。
二、选择题(多选或单选题)每题3分,共10题
1、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的时间是:()
A、出生后24h后来 B、出生后48h后 C、出生后72h后 D、出生后12h后
2、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深度不超过()
A、2毫米 B、4毫米 C、3毫米 D、5毫米
3、如果不做筛查,疾病会使宝宝()
A、体格发育障碍 B、智力发育落后 C、行为或情感问题 D、癫痫,甚至死亡等
4、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有()
A、新婚学堂 B、孕妇学校 C、产前检查 D、入院分娩前 E、产后健康教育 F、新生儿期体检 5、1.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是千分之(): A.6-8 B.1-3 C.3-6 D.9-12 6.婴幼儿时期的听力损失的危害不包括()
A.聋哑 B.语言发育迟缓 C.生长发育迟缓 D.心理障碍 7.新生儿出生后()可以通过听力筛查发现听力障碍
A.6小时 B.24小时 C.72小时 D.48小时 8.《新生儿疾病筛查法》()颁布
A.1999年 B.1998年 C.2008年 D.2009年
9.确诊为重度或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儿,建议在出生后()个月开始选配助听器: A.6 B.8 C.3 D.12 9.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种: A.4 B.3 C.2 D.5 10.听力筛查的对象()
A.仅限于新生儿 B.新生儿、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 C.婴幼儿 D.0-3岁儿童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是 2 种最常见的出生缺陷。()
2、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预防出生缺陷儿中的第二级预防。()
3、筛查中心应保存血片至少5年以上。()
4、健康父母生育的宝宝可以不用做新生儿疾病筛查。()
5、PKU患儿,出生时外表看起来正常。()
6、PKU患儿,未经治疗的患儿在出生数月后就会出现智力发育落后,头发由黑变黄、皮肤白,汗和尿液有特殊的鼠尿臭(霉臭味),常伴有湿疹。()
7、低苯丙氨酸饮食疗法是目前治疗苯丙酮尿症最有效的方法。()
8、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婴儿出院前进行自动听性
脑干反应(AABR)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至听力障碍
诊治机构(3个月内)()
9、筛查机构负责初筛未通过者的随访。()
10、诊治机构应负责可疑患儿的追访,对确诊为听力障碍患儿每半年至少复诊1次。()
四、问答题 每题10分
共20分
1、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
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工作制度 篇5
一、完成省卫生厅妇社处与市卫生局下达的各项任务。
二、严格执行卫生部下发的新生儿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
三、负责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的日常事务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
四、负责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指导,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五、定期统计并向市卫生行政部门及院领导汇报筛查的有关信息。每季按时向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上报新筛报表。
六、负责与各县(市、区)管理办公室的联系、信息反馈及结果的邮寄工作。
七、收到新筛实验室送来的可疑阳性报告后,一般情况应在二个工作日内通知到监护人
八、负责滤纸片发放。每月粘贴3500份滤纸片,按筛查量的多少发放到各新筛管理办公室。
九、认真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汇总、归档工作。
十、接待病友(咨询电话)要礼貌、耐心,给病友及家属以优质服务。
儿保科工作制度
一、指导基层儿童保健业务及统计报表工作。
二、组织和开展儿童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掌握全市儿童保健队伍状况,并负责考核培训等业务和指导工作。
四、掌握全市区乡镇、厂矿、街道新生婴儿、儿童发育水平,年龄、性别、死亡数及原因。
五、组织和进行调查设计、科研等工作。
六、做好集体儿童保健工作,加强对托儿所、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及业务指导。
七、做好散居儿童的保健管理及科学育儿知识宣传,配合疾控中心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开展儿童多发病、常见病的防治与传染病的管理。
或各县(市、区)质控员。
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管理(新生儿访视制度)
(一)正常新生儿访视3—4次,出生后第3、7、14、28天各访视一次,遇有异常情况要增加访视次数,每次访视应作详细记录。
(二)访视内容一看:看新生儿面色;二问:问大小便情况;三检查:要作全面的体格检查及新生儿脐带的检查;四指导:指导正确的护理及喂养;五处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六预约定期到儿保门诊体检。
二、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管理
(一)各级儿童保健门诊,坚持全天开放,体检登记表,设备齐全。
(二)定期保健检查:一岁以内婴儿共检查9次,前六个月每月检查一次,六个月以后每2-3个月检查一次,一至三岁每半年检查一次,三岁以后每年检查一次,每半年测身高体重一次,发现肝炎或其他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发现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定期复查。
(三)进行早期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五)认真总结分析体检资料,积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及传染病的防治。
集体儿童保健管理制度
一、定期培训保教人员,提高儿童保健知识水平,做到保教结合。
二、协助托幼机构建立健全九项卫生保健制度,并检查落实情况。
三、定期到托幼单位巡视,协助解决医疗保健、营养上的问题,协助各托幼机构制定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带量食谱,定期开展营养计算,以保证小儿营养需要。
四、向儿童、保教人员和家长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五、做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工作。
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
(一)生活制度
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儿童健康的重要条件,各园(所)根据幼儿不同年龄及季节,具体订出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要注意动静结合,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二)婴幼儿的饮食
1、各园、所应建立婴幼儿食堂、伙食应有专人负责、民主管理,建立伙食委员会,定期开会研究伙食问题。伙食费要专用,亏盈不超过2%。工作人员和儿童的伙食要严格分开。
2、制定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带量食谱,1-2周更换一次,定期开展营养计算,不断提高膳食质量。
3、严格执行食品卫生“五四”制,做到生熟食分开,不买不做腐烂变质的食物,预防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4、搞好儿童进食卫生。
(三)体格锻炼制度
1、本园所具体条件和儿童年龄特点安排户外活动,冬季室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随季节适当增加。
2、充分利用空气、日光、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儿童体格、增强儿童体质。
(四)健康检查制度
1、在儿童入托前,必须经市妇幼保健院体检,并了解有无传染病史,合格者方可入托,各园、所工作人员体检合格方可就职,儿童离园、所一个月以上再入托者重新体检。
2、定期健康检查和测量身长、体重及时矫治缺点、疾病。保教炊管人员每年健康检查一次,包括胸透、肝功、乙肝表面抗原、白带常规、血色素等。
3、坚持每日晨检,作好全日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五)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1、作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培养儿童卫生习惯:做到①每人一巾一杯,饭前便后流水洗
手。②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喝生水。③每周剪指甲,勤洗手,勤换衣。④室外卫生清洁整齐。
2、消毒隔离制度各园所要设立保健室、隔离室、隔离室用品要专用,对患传染病儿及工作人员要早发现早期隔离治疗。按传染病常规加强托幼机构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在传染病检疫期间不接收新入托儿童。
(六)预防疾病制度
1、建立健全托幼保健制度,配备好专(兼)职保健医生,认真做好园所内日常卫生保健和营养管理以及消毒隔离等工作。
2、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求预防接种率达到95%以上,及时了解疫情,积极采用各种办法防治疾病,降低发病率。
3、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七)安全制度
1、各项活动均要以孩子为中心,工作人员要注视儿童的各项活动。
2、要注意房屋、场地、家俱、玩具、用具使用的安全,避免事故发生。
3、药物必须妥善保管,药物保管和服用应由医务人员负责。
(八)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制度
每日进行出勤和疾病登记,认真填好晨检表、疾病登记表、体弱儿管理记录表、体格检查记录表、传染病登记表、缺点矫治记录表、膳食调查记录表、意外事故登记表、家长联系表等各项记录、作好体格发育评价、膳食评价、各种常见病患病率、传染病
发病率、预防接种率各项统计工作,按时上报各项制度。
(九)家长联系制度
(1)采取多种方式和家长加强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共同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2)经常向家长汇报儿童在园、所的生活、健康情况。
(3)向家长宣传卫生防病知识。
新生儿保健管理制度
一、实行科学接生、积极预防新生儿窒息、早产、寒冷损伤性疾病。
二、指导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开奶方法,实行4-6月纯母乳喂养。
三、预防感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触新生儿,保持室内卫生、空气流通,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去,避免交叉感染。
四、对某些遗传代谢病、内分泌病,出生时尚无症状,应在新生儿期进行筛查,给予早期确诊治疗。
五、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无论在家分娩或医院分娩者,28天内访视不少于4次,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增加访视次数及时咨询指导。
小儿四病管理制度
一、在儿童系统管理中发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儿肺炎、婴幼儿腹泻应列为小儿四病管理。
二、患有小儿四病的儿童均要建卡,并在儿童系统管理手册上用“红三角”标记。
三、建立小儿四病管理袋,进行专案管理登记,预约定期来儿保门诊治疗,并进行追踪观察。
四、治愈后应结案转为健康儿童系统管理程序进行管理。
体弱儿管理制度
一、在婴幼儿系统管理及儿童健康体检中发现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营养不良、低体重儿、早产儿先天性异常及其它内科性疾病的患儿、在儿检手册中要有体弱儿标记,实行专案管理。
二、定期预约体弱儿来儿保门诊复查,未按时复查可利用电话通知或走访等方法进行追踪观察与治疗。
三、检查时要询问小儿的饮食、健康情况及有关疾病的症状、体征、详细登记并对症处理。
四、针对患儿的发病原因宣传指导喂养,护理及防病技巧,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知识水平,根据家长的具体条件,可把一些简单的治疗措施(如婴儿被动操、推拿、捏脊等方法)教会家长,让他们在家庭中进行保健工作。
五、及时统计分析体弱儿管理资料,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
婴幼儿系统管理制度
一、对出生不满3周岁的儿童及体弱儿按常规管理,建立统一的系统管理手册。
二、系统管理要求:
(一)、新生儿访视达3次以上,满了28天即做一次健康小结。
(二)、健康体检按农村3-2-1,城市9-2-1的程序进行,即1岁内共九次,六个月前每一个月检查一次,6个月以后每2-3个月检查一次,农村小儿分别于6个月以后每2-3个月检查一次。1-3岁每半年体检一次,3岁以上每年体检一次,每次体检要求有诊断和健康评价,并在儿童系统管理手册上如实记录,建立婴幼儿健康档案。
(三)体检时发现体弱儿立即进行体弱儿专案管理,做出标记,进行定期访视,并做好筛查、访视、结案记录及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反馈。
三、努力完成当地婴幼儿系统管理指标,力争系统管理率达98%以上。
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工作制度
一、使用标准的测量用具和统一的测量方法,认真做好体格检查及体格测量工作。
二、对儿童生长发育进行电脑评价,综合评分。
三、对肥胖儿、营养不良建立个案,指导治疗、定期追访复查。
四、指导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合理断奶。
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制度
一、认真、耐心接诊每一个病人,积极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
二、完善口腔保健门诊的资料记录。
三、定期对集体儿童及来儿保门诊就诊的散居进行口腔保健,对有龋齿的儿童建议到我院或口腔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一、普及防治龋齿知识,向家长宣传预防龋齿的方法及措施。
儿童眼保健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儿童弱视与斜视技术服务规范》。
二、加强儿童常见眼病的防治、促进本地区儿童眼保健工作》
三、认真执行各项操作技术及眼保健技术服务规范。
四、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好散居集体儿童视力检测工作。
五、做好儿童眼保健的宣传教育工作。
儿童营养咨询工作制度
一、积极开展本地区儿童营养保健工作。
二、定期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及时进行健康评价,对各种营养缺乏的儿童进行科学育儿宣教和营养指导。
三、完善门诊的资料记录,对在体检中发现的异常儿童,建立个案登记卡。
四、负责本专科各项检查所需要专业用具器械的准备。
五、开展营养指导,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科学喂养知识,提高母乳喂养率和儿童的营养状况,指导辅助食品的添加及断乳的注意事项,针对小儿具体情况进行营养咨询和指导。
围产儿死因分析及评审制度
一、在市卫生局围产期保健协作组的组织指导下,围产儿死亡评审小组开展本地区围产儿死因分析及评审工作。
二、各医疗保健单位要组织当事的医务人员,有关科室人员进行围产儿死亡分析,讨论评定死因,提出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措施,准备好供区、县(市)围产期保健协作组评审的全
部资料和病历(或围产儿死亡登记卡)
三、区、县(市)做围产期保健协作组应收集辖区内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评审,由死亡病例单位作评审资料介绍,然后讨论,并列出围产儿死亡前四位原因和提出干预措施,整理年度资料,于次年2月底前报市级围产期保健协作组。
四、市级围产期保健协作组应收集辖区围产儿死亡进行评审,以区、县(市)级围产协作组为单位作评审资料介绍,然后讨论,并列出围产儿死亡前四位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整理年度资料,写出评审报告,于次年3月底上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出生医学证明》登记制度
按照湖南省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刚出生婴儿带新生儿出生医学记录、父母身份证、生育证、取好婴儿姓名。
传染性疾病筛查制度 篇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为有效控制传染病,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
(一)患者有义务接受医院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二)传染病筛查应采取自愿原则,履行告知义务,由病人或其家属自愿决定。如不同意检验的,应充分说明因此可能带来的后果,由医患双方签字备案。
(三)患者传染病筛查应尽早进行。
(四)医护人员不得擅自泄露涉及患者隐私的有关传染病筛查信息、资料。
(五)进行传染病相关项目筛查前应查阅患者病历资料,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测。
二、筛查办法
(一)需要输血的病人,应常规进行输血前九项检验,包括HBsAg、Anti-HCV、Anti-HIV1/
2、梅毒、ALT等。
(二)不需要输血的病人,应加强医患沟通,尽可能说服病人进行HBsAg、Anti-HCV、Anti-HIV1/
2、梅毒等检验。
三、传染病筛查情况注明
(一)患者传染病筛查已有结果或患者不同意进行传染病筛查者,科室均应如实注明。
(二)患者传染病筛查未有结果者,科室补充注明。
四、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
(一)对所有病人均应当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二)注明有血源性疾病者,医护人员应做好血源性疾病防护措施,谨防锐器伤的发生,可能有血液、体液等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水隔离衣或防水围裙。
(三)传染病筛查有结果的患者诊治检查后进行终末消毒,未进行传染病筛查的患者按传染病进行终末消毒。
五、本制度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医务科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法及其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3年1月—2013年7月共采血862例, 均为足月新生儿, 阿氏 (Apgar) 评分7分以上, 出生72h后正常哺乳6次以上, 由于其他原因当时不能采血者在20d内跟踪追访采血。
2 采血方法
新生儿哺乳后1.0h~1.5h, 抱至室温27℃~28℃、湿度50%~70%的沐浴间, 温水沐浴后 (水温39℃~40℃) 放在操作台上, 脐部护理后穿好衣服, 头肩部垫高约10cm, 足跟下垂, 取侧卧屈曲体位, 用手按摩新生儿采血的小腿及足跟部 (一般取左足, 便于操作) , 使末梢血管扩张。改良方法采血:暴露新生儿足跟部, 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呈“O”形紧握新生儿足跟片刻, 然后放松, 再握紧, 反复1次或2次;用左中指和无名指轻按新生儿左足背, 让其背伸, 以阻断静脉回流, 使得血管充盈,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把采血部位的皮肤捏起。定位:选择左足内、外踝连线与足底中线之交叉点下0.2cm处再向外旁开0.2cm~0.3cm处, 用75%乙醇消毒穿刺部位, 消毒直径在5cm以上。待自然干燥后去掉一次性塑柄方型针的保护帽, 右手持塑柄方型针, 针头与皮肤呈45°~60°快速进针, 深度1.5mm~2.0mm (塑柄方型针的针尖部位全部刺入组织为3mm) , 以手感突破真皮达皮下组织, 待5s~10s避开血管痉挛期进行采血。可在距针眼较大范围处轻轻挤压, 血自然流出后用棉签将第1滴血拭去, 再通过轻微挤压、放松、挤压, 以形成较大的血滴, 取血时用滤纸轻轻接触血滴, 不可接触皮肤, 使血液自然渗透滤纸正反面, 血斑之间不能重叠。采集3个直径8mm以上的血样。采血完毕将小儿脚抬高于身体水平, 用无菌干棉签轻压取血部位使其止血。
3 护理
3.1 健康宣教
使产妇及家属充分理解疾病筛查的意义和开展的项目及采集方法, 明白拒绝检查的严重后果。采血前采血员应向新生儿的监护人进行知情告知并签字, 发筛查证明。
3.2 采血时间
新生儿出生72h后正常足量哺乳 (包括母乳及母乳代用品) 6次以上, 若在哺乳前无蛋白质负荷的情况下采血会出现苯丙酮尿症 (PKU) 筛查的假阳性, 72h后血样可避免生理性促甲状腺素 (TSH) 上升, 并可防止生理性促甲状腺素上升延迟患儿的假阴性。对喂养不足有脱水表现的新生儿, 推迟采血, 加强喂养, 直到脱水纠正。最迟不超过出生后20d。新生儿在72h内出院者或因患病转院 (科) 治疗尚未取血者, 我们负责填写《新生儿筛查延期采血通知书》, 告知其家长在新生儿出生7 2h后, 待患儿痊愈后回我科或至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采血。
3.3采血体位
取侧卧屈曲体位, 可对新生儿本体的感觉、温度和触觉系统给予柔和的刺激, 使新生儿感觉安全、舒适。
3.4 疼痛护理
操作全过程给予非营养吸吮 (NNS) , 即在婴儿口中放置无菌的安慰奶嘴 (将奶嘴对称打两个眼并系上细棉线, 挂在新生儿耳朵上) , 并保持至采血结束, 但并无母乳或配方乳吸入。NNS通过刺激口腔触觉受体, 增加新生儿的吸吮动作, 安抚新生儿, 减轻因疼痛而造成的激惹程度。这与研究报道母乳吸吮能够有效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时的疼痛机制相似[1]。
3.5 采血时机
针刺后不要急于取血, 因瞬间针刺痛使新生儿体内儿茶酚胺大量释放, 使毛细血管收缩, 尤其是皮肤和黏膜较明显, 导致微循环瞬间血量减少。
3.6 伤口护理
采血后充分按压, 可有效防止采血时造成的血管组织损伤, 减少淤斑和血肿形成。伤口不出血后用碘伏棉签消毒, 以一次性医用输液贴固定, 嘱其家长6h内采血的足勿接触水, 避免感染, 2h~24h取掉。
3.7 防止淤斑和血肿
对一针采集不成功者不可在原针眼处再次刺入, 应尽量避免在同一侧足跟再次采集。当血流不畅时不易在较大范围内推压, 因局部长时间反复挤压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至局部血容量减少, 非但不能获取所需血液, 还易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发绀。
3.8 血样保存
血样采集后在室温下自然晾干, 避免受潮、污染、日照及烘烤, 避免未干燥的血片重叠放置而导致血片相互污染。待标本自然晾干后 (需2h~4h) , 放入封口塑料袋中置2℃~8℃冰箱保存, 7d内送检。
4 小结
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采血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主要取决于采血部位,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部位常规要求在足跟内侧或外侧刺血。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在此部位随意穿刺1次, 很难采集到3个直径8mm以上的血液标本, 用力挤压不仅造成局部水肿及淤斑且易发生溶血而影响实验结果。若在已穿刺过的伤口上重复穿刺, 由于挤压局部水肿, 组织液稀释了血标本而影响试验结果。因此, 采血部位选择是否合适是采集合格标本的前提。我们采用足跟底部定位法 (又名“十”字定位法) 采血, 即新生儿足跟内、外踝连线与足底中线相交点下0.2cm再向外旁开0.2cm~0.3cm处采血, 该部位为浅静脉汇集点, 血管丰富。我们采用采血前用左手大拇指与食指呈“O”形紧握足跟片刻放松再握紧的方法, 能够阻止血液回流, 增加足跟末梢的血液循环, 穿刺后出血快, 采血标本好, 且渗透均匀, 很容易收集到3个直径8mm以上的合格标本, 采血一次性成功率高, 减少了盲目性。足底定位不需任何辅助工具, 只需用新生儿内、外踝骨性标志即可找到, 在临床带教护生时更易掌握, 定位准确, 避免了反复穿刺, 缩短了采血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皮肤解剖学理论, 真皮内有乳头下血管丛和真皮下部血管丛, 此层血管较多, 血流丰富, 具有储血功能。常规的“直刺法”即用采血针呈60°~90°快速进针, 直刺足跟内侧或外侧, 穿刺深度约为3mm, 快速拔针, 轻微挤压, 让血液自然涌出的方法, 入皮2mm以上, 针头恰好穿过真皮下部血管丛, 达到皮下疏松脂肪层, 此层血管相对较少, 血流欠丰富, 易导致采血量不足, 若用力挤压易挤出脂肪颗粒, 导致采血失败, 而且易损伤腱膜和骨膜, 增加了新生儿痛苦。我们采用的斜刺法进针浅, 进针深度1.5mm~2mm, 此层血管丰富, 且针头斜入皮肤, 针头与真皮血管接触面较大, 采血一次性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均高, 新生儿痛苦及损伤小。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把采血部位的皮肤捏起的方法, 进针深度不易损伤腱膜和骨膜, 而传统的将采血部位皮肤绷紧法, 虽容易进针, 但进针太深易损伤腱膜和骨膜, 太浅位于表皮和真皮浅层, 血管小, 血流慢, 血液易凝固, 导致采血时间延长和穿刺失败。我们现在用的塑柄方型针 (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采血针) 针尖部位刺入组织限制在3mm, 力度易掌握, 针尖较尖锐, 新生儿疼痛反应较轻, 啼哭持续时间较短;而以前用的三棱针针尖较钝, 针刺力度不易掌握, 力度太轻, 穿刺太浅不易出血, 采集不到3个合格标本, 力度太大, 新生儿疼痛更剧, 啼哭持续时间更长。在采血前后我们实施的护理干预减轻了新生儿的疼痛反应, 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 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总之, 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 综合运用采血技巧, 可保证血标本的质量, 缩短采血时间, 减少对新生儿的损伤, 减轻采血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 还可直接影响筛查结果。应用改良的方法采血和护理干预后, 采血一次成功率高、速度快、血标本质量好、对新生儿的损伤小、新生儿疼痛反应轻、啼哭时间短, 同时, 操作简单, 易掌握, 安全可靠, 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又提高了新生儿家长的满意度。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护理
参考文献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采集的体会 篇8
【摘 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采集的方法。方法 对出生72小时的新生儿采集足底末梢血,将血吸于干净标准的滤纸上,送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通过实验室检查出危害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对采血前的准备,足底血的采集的技巧,注意事项,制度管理等方面的进行总结。结果 正确进行血片标本采集,血片质量高。
【关键词】 足底血 采血 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早期通过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对危及儿童生命,影响生长发育导致智力低下的一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进行群体筛查。如果能够在新生儿期内得到有效的治疗,可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已经开展多年,按有关规定进行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两项筛查。甲状腺功能低下是一种由于甲状腺合成不足而引起的生长迟缓和智力低下的疾病,如果出生后立即给予甲状腺素治疗,就可以避免患儿生长迟缓和智力障碍。苯丙酮尿症是一种由于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被正常代谢的遗传代谢疾病,如果出生后就能得到饮食治疗,就可以避免脑损害发生。能够正确采集到合格的、高质量的血片至关重要,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0月共出生活产婴儿236例,本人共采集173例,其中男婴儿101例,女婴儿72例,体重2200克到5300克,现将血片采集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1 采血前的准备
新生儿出生后我会选择恰当的时间(采血前)与新生儿的监护人沟通,告知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方法、必要性及费用等事项,使他们能准确了解此项工作的意义并积极配合。正确填写采血卡片,字迹清楚,登记完整。卡片内容包括母亲姓名、采血单位、住院号、单位编号、新生儿性别、孕周、体重、母亲孕期服药使、出生日期、采血时间、通讯地址、联系电话、采血员签名,并与监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
2 采血时间
新生儿出生72小时后至7天,充分喂奶6次以上方可进行血片采集。对于各种原因(早产儿、正在治疗疾病的新生儿、提前出院者等)未采者,采血时间不超过20天。
3 采血部位
足跟内、外缘是采血相对理想的部位。以足跟外侧小隐静脉的属支或足跟内侧的足底内侧静脉作为穿刺点,一针成功率较高。
4 采集方法
将填写好的采血卡片與新生儿监护人再次核对无误后将卡片下的条形码交给新生儿监护人后开始采血。调节操作室内温度,保持在24℃到26℃,将新生儿平卧于操作台上,用热毛巾热敷新生儿足部至踝关节上3~5分钟,采血者用左手托住在新生儿左足底部,用75%的乙醇消毒足跟外侧皮肤待干后,用一次性采血针刺入足跟外侧缘皮肤约3毫米,稍作停留(1~2秒)旋转后拔出,用干棉球拭去第一滴血,用滤纸与第二滴血接触,使血滴均匀渗透到滤纸背面,使血斑直径大于8毫米,至少采集3个血斑。如果采血量不足;1左手托住新生儿足底部,右手握住新生儿左足踝关节处相对用力挤压,一紧一松、一紧一松采。2左手托住新生儿左足底部,右手从新生儿大腿根部向足部方向顺序按压采。3再次用75%的乙醇擦拭针刺处,待干后采。4一次采集不成功者,不可在原针眼处再次刺入,应尽量避免在同一侧足跟再次采集。当血流不畅时,局部长时间反复挤压会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致局部血流量减少,非但不能获取血源,还易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青紫,换另一只脚重新采集。
5 血片保存与送检
采集好的血片,自然晾干后密封保存于4℃的冰箱内,3~5个工作日内有专门负责收集血片标本的工作人员来我院取血片标本送扬州市疾病筛查中心并做好登记工作。
6 筛查结果
2周后新生儿监护人可以通过上网扫卡片上的条形码查询检查结果,或者来我院查看结果。当筛查结果发现异常时,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会与新生儿监护人卡片上所留的电话号码联系,通知其复查。我院出生的236例活产婴儿全部进行了新生儿疾病筛查,检查结果全部阴性(其中一例王春云之女进行复查,复查后结果仍为阴性)
7 注意事项
卡片信息填写正确,正确掌握采血时间,采血必须一人一针,血片至少3个血斑,直径大于8毫米,血滴自然渗透,滤纸正反面血斑一致,血斑无污染,血斑无渗血环,及时送检,有完整的记录。
8 小结
申 请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 篇9
市卫生局基妇股:
您好!由于XX镇的交通环境不便,隔江涉水,很多农民群众在本院分娩出生的新生儿都未能及时接受听力筛查,为规范开展全区新生儿听力保健工作,对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因听力障碍对新生儿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我区出生人口素质。经我院有关科室研究讨论,根据我乡镇实际情况,让患者真正得到满意的服务。特申请在我院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恳请批准。
特此申请
河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 篇10
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8月至8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共2916例,其中男婴1486例,女婴1430例。
1.2方法采用丹麦公司生产的手持式耳声发射仪,对我院出生三天后的新生儿均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的检测(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2天进行第2次teoae检查(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再进行复查,可疑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的检查,以进一步确诊,并进行随访和康复训练,同时对每一位新生儿的检查结果均进行登记,记录联系电话、地址。
2结果
2916例新生儿经过入院时对孕产妇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均参加听力筛查,依从率为100%,其中初筛“通过”者为2521例,“未通过”者438例,出生后42天能自动回院复筛者为321例,未参加复筛117例,依从率为73.29%,再经过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干预,最终参加复筛为423例,依从率为96.58%,(其中15例未参加复筛者均为外地打工回老家了)复筛结果“通过”者为406例,“未通过”者17例,未通过者三个月后再复筛,到了约定日期均全部自动参加检查,可疑者同时进行abr检查,依从率为100%,最终确诊为听力异常儿6例。
3讨论
3.1健康教育与依从性的关系
健康教育使新生儿家长获得健康知识且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筛查的依从性即对象参加筛查、复查的比例[3]。在临床工作中要使听力筛查顺利开展与新生儿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分不开的。临床实践及本统计显示健康教育越早,内容越丰富、越生动,其对筛查的依从性越好,复查率就高,漏筛率就低。反之依从性就差。
3.2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20世纪90年代首先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项医学实用技术[4]。我国起步稍晚,但目前根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我国0-6岁听力障碍儿有74万,而且每年以2--4万的数量递增[5]。听力障碍的后果是严重的,听觉神经中枢的正常发育,取决于1岁以内这段敏感时期声音的足够刺激(足够的强度和时间),如果生后1年内由于听力障碍而中枢听觉系统得不到应有的刺激,就会影响其发育,以致发生语言障碍甚至聋哑[6]。一项回顾性研究也发现:影响最终语言能力的相关因素是听力障碍发现时间的早晚而不是听力损害的程度[7]。因此新生儿听力筛查对于听力损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3.3健康教育的内容
3.3.1在产妇入院时首先告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强调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母婴保健法中规定的内容,接受筛查是每个家长应尽的职责,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为了促进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康复,现在的筛查技术已被证明对新生儿没有任何损害。从而提高产妇认识,消除产妇疑义及顾虑,提高筛查的依从性。
3.3.2住院时给每一位产妇发放知情同意书并要求其签字。如拒绝筛查也需要请产妇在病情记录上签字,并通知上级机关备案。本研究因健康教育到位,与产妇沟通充分,在初筛时无一例拒绝。
3.3.3为新生儿家长提供听力筛查的相关知识,包括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筛查的步骤以及听力障碍的后果,出院后如需复筛的时间、地点、复筛的必要性。如初筛未通过应耐心告知家长可能引起的原因,如有些新生儿外耳道深部及鼓室内胎儿皮脂和羊水残留以及检查时活动过多,这些都会影响检测的结果,以免增加产妇不必要的焦虑和担心,同时要反复强调复查的意义及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筛查的目的,避免不必要的漏诊,否则很容易造成家长的误解而漏诊,那么,此时筛查的依从性就会降低。
3.3.4筛查过程中,告知家长孩子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外界声音刺激的正常反应,还应向家长提供常见的易引起听力障碍的某些相关因素,如病毒、细菌的感染以及氨基糖甙类药物的应用和某些疾病均会引起听力损害,在婴儿的成长过程中尽量避免。如发现孩子听力异常及时检查及时治疗。
4健康教育的方式
4.1入院时对每一位孕产妇都进行详细的口头及书面材料告知,并建立联络卡。
4.2住院期间开展专题讲座,利用每天下午的孕婴课堂为产妇讲解并观看录像,同时积极鼓励
提问或讨论以提高产妇兴趣,让产妇掌握更多的知识。
4.3利用病房的走廊悬挂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健康教育内容,使每个产妇以及家人、朋友对听力筛查都能有广泛的了解。
4.4在筛查中让家长抱着婴儿检查,这样可以直视整个筛查过程,并不失时机地进行有关知识的讲解,以提高复筛率。
5再教育的必要性
有
河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 篇11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沐浴后采集新生儿足跟血的方法,并与不沐浴直接按摩足部采血法比较。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产科足月分娩的100例新生儿,观察组50例为沐浴后采血,对照组为不沐浴但进行足部按摩采血。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新生儿沐浴可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快,末梢血管扩张,四肢温暖,新生儿沐浴后采血效果优于单纯足部按摩后采血,提高了一次采血成功率,减少了新生儿痛苦。
【关键词】疾病筛查;沐浴;血样采集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施行专项检查,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母婴保健技术,根据我国《母婴保健法》要求至少开展先天性甲低(简称CH)和苯丙酮尿症(简称PKU)两项筛查。新生儿筛查标本的采集非常关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筛查的结果。临床上常因采血量不足或采血困难而反复针刺,既增加了新生儿的皮肤损伤,也增加了医院财力及人力的消耗。我院自开展此项工作以来,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将我院妇产科2010年9月至2010年10月母婴同室、体重≥2.5㎏的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为不沐浴直接按摩足部采血。我院妇产科2010年11月至2010年12月母婴同室、体重≥2.5㎏的新生儿5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为沐浴后按摩足底采血。采血时间:要求新生儿出生72h后,充分哺乳8~10次,以避免在哺乳前无蛋白质负荷情况下采血出现PKU筛查的假阴性及CH筛查前采血出现假阳性。
1.2 方法:选择室温在26°~28°的治疗室,分别为两组新生儿采血。采血部位多选择婴儿足跟内侧缘或外侧缘[1]。其方法是:将新生儿平放在操作台上,按摩婴儿足跟,使其充血,酒精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穿刺,深约3mm,弃去第一滴血后将自然滴出或轻轻挤出的血液滴在特定的滤纸上,使其充分渗透至滤纸背面,形成直径8~10mm的圆形血斑。采血完毕将新生儿足部抬高,然后用无菌棉球轻轻按压针眼处,直至出血被止住,同时要做好安抚新生儿的工作。操作完毕将新生儿送回母亲身边喂养,并向家长交待注意事项。采血成功率判断:一次需采足3个血斑,且每个血斑直径约为8~10 mm否则为一次不成功。
2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见表)
3讨论
3.1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种简易、快速和廉价的血斑试验,是通过实验室的方法,早期发现一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性、内分泌及代谢缺陷性疾病,并给予及时治疗,防止痴呆等严重后果的发生。血片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采血质量直接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因此,必须按规范要求完成血片采集工作。我院采用在新生儿沐浴后采血,理由是新生儿血液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而四肢少,一旦足跟温度偏低则血管收缩,往往不易采到足够血量[2];而沐浴后足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因而采血成功率大大提高,确保了采血质量,同时也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
3.2对新生儿及家属的影响:新生儿沐浴后采血只需轻轻挤压,血斑标本即可合格,有效地降低了因血量少而反复用力挤压所致新生儿长时间哭闹及家属紧张心理,同时穿刺后止血时间并不延长,降低了新生儿痛苦,家属易于接受 。现在大部分父母只生一个孩子,如果一次采血不成功,父母会觉的很心疼,采用新生儿沐浴后采血法,一针采血成功率高,标本的合格率高,增加了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家长对护士的信任度。增强了护士的成就感。
3.3操作简便易行,效率高,避免了反复穿刺,大大缩短了采血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新生儿沐浴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一部分,进行采血的新生儿,沐浴时集中采血,既不耗费过多的时间,又不考虑过多的干扰因素影响实际采血过程。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项有创操作,反复用力挤压不仅造成局部水肿及瘀斑且易发生溶血而影响实验结果[3]。因此要不断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质量,以预防和降低痴呆儿的发生。
3.4CH和PKU患儿在出生后往往缺乏疾病的特异表现,一般要到6月龄才逐渐出现固有的临床症状,并日趋加重,然而,一旦出现了疾病的临床症状,表明疾病已进入了晚期。即使治疗,治疗低下也难以恢复;相反,若能在出生不久发现疾病,确诊治疗,那么极大多数患儿的身心将得到正常的发育,其智力亦可达到正常人的水平。新生儿疾病筛查,就是用一种尽可能简单的方法,对全部的新生婴儿进行普查,以期及早发现CH和PKU患儿,确诊后给予有效的治疗,从而保证了患儿的健康成长。疾病的疗效和预后如何,完全取决于确诊和治疗的早晚。据报道,CH患儿如能在出生3个月内得到确诊和治疗,80%以上的患儿智力发育正常或接近正常。如果PKU患儿未经治疗,95%的智力呈重度或极重度损害,而这种脑损害又是不可逆的。由此可见,新生儿疾病筛查对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3.5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特别是孕、产妇对新生儿疾病筛查重要性的认识,消除因无知而产生的心理顾虑。如有的人对采集血标本感到害怕;有的人认为父母无病,孩子就不会有问题;有的人由于新生儿疾病筛查检出的患儿外表正常,常无临床表现,对召回复查不予理解,甚至拒绝治疗或擅自中断治疗等。为保证不漏查一个患者,必须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加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目的和意义的宣传力度,使产妇及家属能得到有关新生儿筛查的知识,积极配合做好筛查工作。
参靠文献
[1]司丽霞,张颖,蔡建霞.温水浴足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47
[2]宋碧云.1600例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体会[J].现代护理,2006,21(12):1
游泳对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的影响 篇12
1 研究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出生的新生儿, 符合条件:新生儿产前产后无严重合并症;均为单胎, 包括平产和剖宫产, 也包括早产儿;Apgar评分8~10分, 体质量正常 (2000~4000g) ;采血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72h, 7d之内, 充分哺乳至少吃足8次以上奶。
1.2 方法
1.2.1 分组按随机抽样方法抽出符合上述条件的新生儿400例, 分对照组200例 (顺产、剖宫产各100例) , 实验组200例 (顺产、剖宫产各100例) 。两组新生儿一般情况, 即体质量、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2 采血方法首先认真填写新生儿信息记录卡片, 采血人员清洗双手并带手套, 选择采血部位为足跟内、外侧源较为理想, 新生儿沐浴后, 把新生儿的头部抬高, 使其足部低于心脏水平以增加静脉的压力, 增加血流到达针刺部位。用70%酒精棉球或棉签轻轻涂抹针刺部位。要待酒精在空气中自然挥发或用无菌干棉球擦掉残余的酒精后再开始操作, 否则残余酒精留在皮肤上会稀释血标本, 影响检测结果。针刺取血;首先, 将左手轻轻悬着婴儿的脚, 再将取血部位的皮肤绷紧, 右手持针在足跟采血部位刺一下, 刺入约2mm, 早产儿针刺深度应适当再浅些。联合利用大拇指和食指轻微挤压针眼周围使血液自行流出, 然后轻轻用无菌棉球拭去第一滴血, 以避免所含的组织液与血液混合而造成血样不纯。再通过轻微挤压、放松、再挤压、以形成较大的血滴, 应避免血液注入部不均匀或不整。滤纸圆圈一定要对着流出的血滴, 使血滴自然接触滤纸, 不能用滤纸直接贴着足跟上, 血液从滤纸一面由中心向四周一次性滴入圆圈, 并浸透至滤纸反面, 确保滤纸正、反两面均浸透血液, 不允许在滤纸两面分别滴血, 连续采集3~4个血斑。每个血斑的直径不小于8mm。如果血滴太小, 请不要将血滴重复滴入同一个血滴上, 应该滴入另一个圆圈之中, 或者重新选择针刺部位, 重新采血, 否则血量太小或者重复滴血都会影响检测结果。避免用手或其他物体接触血滴部位。采血后将新生儿足部抬高, 高于身体水平, 然后用无菌纱布轻轻压住针眼, 直到止血, 不要使用胶带。采集后的血样标本应该每个分开, 以水平位置悬挂晾干, 不能堆叠和触及到其他表面, 放置室温下自然干燥, 不要光照、热烘;在干燥过程中严禁触及和弄脏血标本。如果标本不能当日递送, 应将标本存于2~8℃冰箱中。滤纸干血片最好在采集后5个工作日内递送, 3d内必须到达筛查检测机构[1]。
1.2.3 对照组新生儿在喂饱奶1h后给予沐浴, 然后用热毛巾热敷需要采血的下肢, 或者给予按摩肢体, 再按上述常规的方法采集3个标准血斑;实验组同样在喂奶后1h沐浴, 然后游泳。选择专供新生儿游泳的双层双气道泳圈, 游泳之前必须仔细检查泳圈有无漏气, 将新生儿套上大小合适的泳圈扣好安全扣, 检查下颌是否托在预设位置, 还要注意呼吸道是否通畅, 双手抱紧新生儿轻轻缓慢放入水中, 水温38~42℃, 室温24~28℃, 泳池内水深以新生儿处于悬浮状态足不能触及池底即可。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游泳10~15min, 在游泳过程中适当按摩新生儿的下肢, 并有专人守护随时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及肤色的变化, 游泳后立即擦干水用大浴巾裹住新生儿保温。用同样的方法采集三个标准的血斑。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产妇对游泳的满意度, 单个血斑的满意度、二次穿刺的次数、从这三方面进行研究。
问卷的内容包括游泳后新生儿的吃奶情况、睡眠质量、体质量增长以及新生儿排泄及黄胆情况。见表1。
1.3.2 单个血斑达标标准:
直径不小于8mm, 滤纸正反两面均充分浸透血液, 血斑的血浓度均匀一致。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注:χ2=45.3, P<0.01结果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单个血斑达标数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3.1 正常新生儿血液的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内脏、而四肢少, 四肢易发凉, 末梢易出现青紫[2]57。
足跟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可受温度及机体血容量的影响, 温度低可引起毛细血管收缩末梢血液循环不良[3], 而新生儿游泳10~15min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40℃左右的温水能够很好扩张肢端末梢的毛细血管, 增加毛细血管的血流量。毛细血管充盈好穿刺后容易形成较大的血滴, 减少反复挤压新生儿的肢体, 能减少肢体肿胀, 也能减少组织液稀释血标本而影响实验室结果, 这样就有利于足跟血的成功采集及采血质量提高。新生儿游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 因为游泳可以促进新生儿、婴儿脑神经生长发育、促进新生儿胎便早排出, 营养早吸收, 从而促进黄疸程度下降, 黄疸持续时间缩短, 减弱应激反应, 提高小儿抗病能力, 促进小儿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 减少不良睡眠习惯的形成, 减少哭闹, 促进亲子情感交流。新生儿游泳不仅仅是皮肤与水的接触, 而是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平衡觉的综合信息传递, 利于孩子早期的智力发育, 即对外界尽快做出应答十分有利, 如爬行早, 反应早等, 积极地开发和激发婴儿的本能与潜能, 尤其是情商的发育和提高。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产妇是非常愿意自己的小宝宝在游泳后再采血, 这不仅仅是能够提高采血的成功率, 而且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新生儿足跟血一次成功采集既能减少小宝宝的痛苦, 还能降低一次性用物的消耗, 而且能增加产妇及家属对工作人员的信用, 促进医患交流。一个成功标准的血斑有利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准确, 减少误诊或漏诊, 更有利于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进行与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游泳对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400例新生儿,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20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方法在沐浴后直接采血, 实验组是在新生儿沐浴后游泳1015min再采血。结果 实验组采血的效果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0.01) 。结论 游泳有利于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的成功采集, 有利于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进行与推广。
关键词:游泳,足跟采血,新生儿
参考文献
[1]徐国州.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30-35.
[2]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80-182.
【河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河北省航道管理实施办法12-06
河北省比选管理办法09-27
河北省政工专业职务评定办法08-29
河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08-20
河北省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12-21
河北省职工劳动模范管理规定06-13
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办法05-30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实施办法06-01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管理暂行办法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