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

2024-08-20

河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共9篇)

河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 篇1

河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全省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档案“资政惠民”作用,更好地为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工作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河北省档案工作条例》、《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以下统称机关)。中直驻冀机关、事业单位和新型社会组织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机关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基础。全省各级机关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和提高本机关档案工作。自“十二五”起,全省各级机关均需按照本办法实现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并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定。2008年之后认定“省二级”、“省三级”的单位,可按照本办法AAA、AA级标准进行对标定级,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定。

第四条 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等级分为:“AAAAAA级”、“AAAAA级”、“AAAA级”、“AAA级”、“AA级”五个等级。“AA级”为合格等级,是各机关档案工作应达到的基本要求。“AAAAAA级”为最高等级。各机关可根据本单位档案工作发展状况申报相应等级,取得相应等级后应经过一年以上时间改进提高,再申报上一等级。第五条 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工作在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省档案局负责省直机关及其所属单位和中直驻冀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全省申报AAAA级(含AAAA级)以上单位的认定工作;设区市档案局负责市直机关及其所属单位申报AAA级、AA级的认定工作;县(市、区)档案局负责县直机关及其所属单位、所辖乡镇(街道办事处)申报AAA级、AA级的认定工作。新型社会组织由所在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认定,报省档案局备案。

第六条 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等级有效期为五年,期满需重新进行认定。省档案局将不定期抽检,发现有违反认定程序、降低认定标准、在有效期内不能保持认定等级的,将取消该单位的原定等级,并通报批评。

第七条 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标准由省档案局制定(附件一),采用百分制。各等级分值标准为:75-80分为“AA级”;81-86分为“AAA级”;87-92分为“AAAA级”;93-97分为“AAAAA级”;98分以上为“AAAAAA级”。

第八条 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程序:(一)自查申报:申报单位(包括初次认定单位和同级别认定单位)对照《河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标准》对本机关近三年档案工作逐项自检后,提出等级认定申请,写出自查报告,主要包括机关概况、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措施、效果及自我评价,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向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申报,申请报告一式三份,同时填写《河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申请表》(附件二)。各设区市申报AAAA级(含AAAA级)以上的机关,经设区市档案局审查后统一向省档案局申请。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对申报单位在认定考评前均应进行全面指导和检查。

(二)认定考评:认定工作坚持严肃、认真、公正、简捷原则。认定工作由认定考评组负责,考评组由从事档案工作5年以上,熟悉机关档案业务的人员3-5人组成。认定考评组依据认定标准对申报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资料审核、听取汇报、实地检查、综合评定,提出认定考评意见。主要形成材料:认定程序、评分表、综合评价、整改建议和考评组成员签字。

(三)意见反馈:考评组向申报单位反馈认定意见,申报单位如有异议,可向考评组提出,或以书面形式向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反映。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认真核查,及时答复。

(四)颁发证书: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认定考评组的认定意见进行审定后,印发目标管理认定文件,颁发标牌及等级证书。第九条 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等级标牌、证书由省档案局统一印制、统一编码,由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颁发。

第十条 申报机关应于每年2月底前提交认定申请书,9月底前完成自查并上报自查报告等材料,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每年10-12月进行考评认定。未列入当年或准备不充分的,不予认定。

第十一条 设区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每年12月31日前将本地区内已通过认定单位名单上报省档案局,省档案局将对全省已取得等级证书的单位定期公告。

第十二条 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证书是持证单位档案工作已达到相应水平的标志,是持证单位档案工作部门和人员考核、评先评优、晋级晋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各单位应当依法对在本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将首先从已取得等级证书的单位中产生。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机关、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予认定等级,将依据档案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一)没有建立健全档案工作,无档案管理机构的;(二)各门类档案未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的;(三)有积存零散文件及未进行立卷归档的;(四)无档案库房或库房狭小存在安全隐患的;(五)不按规定移交档案的;

(六)档案发生霉变、虫蛀、鼠咬、破损、火灾、水淹、丢失、被盗、失密、泄密的;

(七)档案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河北省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冀档(2003)4号)、《河北省省直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特级标准考核办法(试行)》(冀档发(2006)10号)同时废止。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档案局负责解释。

河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 篇2

1.1 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政协机关的档案是政协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直接形成的且具有较高保存价值的一种记录, 这种记录包含了书面、音像、实物等多种形式, 其不仅是政协机关工作的一种体现和载体, 更是未来工作的依据所, 是政协机关内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提高政协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 在政协机关的档案中, 还包含了政协部门在反映人民政协问题、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因此, 无论是从发展的角度、社会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根据载体的不同, 政协机关的档案可以分为技术档案、会计档案、文书档案、电子档案、专业档案、声像档案等多种内容。

(1) 文书档案。文书档案是政协机关档案中最多的种类, 文书档案是由各种文件材料所形成的, 分为了书面材料和电子材料, 主要包括日常的会议内容、会议材料、会议记录、各个机构工作的文档、证明等;机关制定的工作条例、工作制度等;提案的内容及答复情况、砸专题的调研、汇报、工作总结;机关的人事资料;汇报资料;文件资料等等多种内容。

(2) 声像档案。主要包括历任及现任领导在任职时的照片、会议录音、录像;上级领导视察的录像、讲话录音;专题调研时的录像;重大事件的照片、录像等等以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声像档案。

(3) 基建档案。各种工程准备的阶段文件、监督文件、施工文件、兖州文件等。

(4) 实物档案。各种礼品、荣誉品等实物。

(5) 电子档案。文字档案所生成的数字化全文, 档案管理软件;照片档案等等电子文件。

2 当前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2.1 档案数据更多更广

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 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同时, 随着政协机关工作职能的增加, 使得政协机关的档案数据数量越来越多, 并且内容越来越广。

在数量上,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政协机关档案的数量快速增长, 结合全国范围的数据来看, 2015年, 根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政协机关内的档案数量已经超过了5亿卷, 预测显示, 到2020年, 全国政协机关内的档案数量将会超过7亿, 如此庞大的数量就直接的增添了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

在内容上, 上文中提到, 政协机关的档案主要包括了文书档案、声像档案、基建档案、实物档案和电子档案等, 在传统, 文书档案是最多的档案种类,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电子档案的数量不断增多, 电子档案凭借其特殊的功能, 就使得政协机关的档案内容不更加丰富, 并且呈现出载体各异、特征多样、结构差异较大的档案类别, 这些档案共同的组成了政协机关内庞大的档案群体。

2.2 档案的保管技术更加严格

在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中, 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因为这关系到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在当前社会局势变化飞快的背景下, 政协机关的档案保管技术更加严格。

在从保管条件上看, 传统纸质档案较多的政协档案的管理工作较为简单, 档案室内做到“八防”就可以保证档案的安全, 但是在信息时代下, 信息技术带来巨大资源的同时, 也为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的影响。例如, 很多档案保存的载体都有着特殊的保存方式限制, 这就需要严格的保管技术来分门别类的保管不同的档案, 如:光盘档案要防止磨损、音像档案要防止磁场等等。

同时, 还需要保证信息的安全。防止档案的丢失或隐私泄露, 例如, 档案保存在电脑中, 由于电脑系统的崩溃、电脑硬盘损坏等都有可能导致档案信息的丢失;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技术盗取档案, 企图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等, 这些也都迫切的要求档案的保管技术要更加的严格。

2.3 对档案管理的人员要求更加专业

结合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和特征, 现代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更加专业, 这里不仅仅需要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人员具有坚定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统计能力、整理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协调能力等。要精通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重点及要点, 掌握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能力。同时, 结合现代化的特点,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需要具有必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大数据查阅及整理能力等等。

3 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要点

3.1 科学整合档案数据资源

上文中提到, 在现代的背景下, 政协机关的档案具有数量多、内容广的特征, 因此, 需要结合这一特点, 科学的整合档案数据资源。

3.1.1 政协机关的档案部门要创新资源的采集方式

目前已经处在了大数据的时代, 无论是现实社会中还是网络上的档案资源都非常的丰富, 但是其中形色各异, 因此, 政协机关在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中, 首先要创新资源的采集方式, 剔除垃圾信息, 改变传统被动收集档案资源的方式, 对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源要“主动出击”, 制定档案管理的计划, 结合具体的计划分步骤的对档案进行管理, 进而增强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性。

3.1.2 科学的整合档案资源

具体来看, 政协机关档案的内容更多, 这就需要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来进行资源的整合。我认为:首先, 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来对档案进行定期的整理;其次, 可以与政协机关内的所有部门取得联系, 发挥所有人的作用, 在部门日常的会议中注意档案的收集, 最终统一建档管理;最后, 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人员日常要注意与各个职能部门及时沟通, 及时的了解档案信息, 最大程度上的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完整性。

3.2 创新档案的保管技术

档案的安全性是档案管理工作的要点, 结合政协机关当前管理工作的特征, 笔者认为, 在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要创新当前的档案管理技术。

首先是物理技术。物理技术是档案安全的基础性保证。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学习档案保管的注意事项, 将档案远离易燃、易爆的地点。同时, 需要建立起科学的档案管理处, 管理处内设有监控、灭火装置、自动报警装置、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等, 最大程度上的保证政协机关档案的安全。

其次, 技术防御。政协机关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 要做好档案信息安全的防护工作, 从源头上把关, 检查每个储存程序、计算机设备的安全性, 聘请专业人员制作防火墙, 设定安全等级, 加快数字化档案的工作, 确保档案的安全。

3.3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第一, 培养政治素养。让政协机关档案的管理人员能够充分的意识到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培养其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第二, 培训管理技术。定期对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等, 强化政协机关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第三, 训练现代化操作能力。针对实际的情况, 对政协机关档案管理的人员进行现代化操作能力的训练, 例如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数据库整理能力、云技术能力等。

4 总结

综上所述, 笔者首先对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和档案内容进行了归纳, 其次总结了当前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最后结合特点分析了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要点, 总而言之, 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了政协机关的有序运行, 更关系到了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 所以要仔细的把握其重点和要点, 确保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参考文献

[1]兰祝刚, 李刚.大数据时代下的档案管理工作[J].中国档案, 2013, (03) .

[3]冯慧玲.论现代化档案管的管理管理工作及控制要点[J].档案学研究, 2014, (11) .

[3]李旭辉.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青春岁月, 2014, (03) .

河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 篇3

关键词: 贫困生认定 档案管理 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高校贫困生认定与档案管理工作则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各项工作开展的首要环节。因此,高校贫困生认定与建档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资助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甚至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1]。本文通过对高校贫困生认定与档案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对策,力求建立起科学、合理、规范的贫困生认定与档案管理新机制,从而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高效、精准地开展提供有力的抓手。

1.高校贫困生认定与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1贫困生认定标准模糊,缺乏公平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制度还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和量化指标体系。根据教育部、教育厅相关文件的规定:各高校贫困生认定标准可参照学校所在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认定标准可设置一般困难、困难和特别困难等2—3档[2]。从上可见,国家制定的高校贫困生认定标准模糊,无法量化,缺乏公平性和可操作性。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实际制定贫困生认定标准时一般从学生家庭年收入水平、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消费水平等方面着手。这种认定标准在实践过程中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且单纯考虑学生的物质资本,没有将与学生相关的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及文化资本等各方面综合纳入指标考察范围内,使得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

1.2贫困生认定方式传统单一,缺乏合理性。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金下拨主要采取定时、定量、定额的分配方式,教育部门往往给学校规定好资助名额或资助比例,学校按时完成资助金的发放工作。因此,为了尽快完成此项工作,学校一般采取较为节省时间和成本的认定方式,如要求学生提供个人申请及生源地民政部门、乡镇、街道开具的贫困证明,或父母单位开具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等,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消费情况进行认定。这种认定方式已成为当前我国许多高校贫困生认定的主要模式。然而,从上述的操作程序来看,这种认定方式形式单一,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使得认定工作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认定结果不具有可信性和可比性。

1.3贫困生认定材料核查困难,缺乏真实性。

随着国家对教育资助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范围广、金额高的助学金对于许多非贫困的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诱惑力,这就给贫困生认定工作增加了难度。据反映,一些并不贫困的学生为了得到助学金,利用各种渠道开具贫困证明,由于缺乏责任追究机制,街道、乡镇、民政等部门存在随意开具证明,甚至开具空白盖章证明的现象。学校对于学生提供的贫困证明,在核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地方保护主义影响核查真实性,实地走访成本较高,家长和学生刻意隐瞒真实情况等。贫困生认定证明材料的不实直接影响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导致高校贫困生存在水分大、真假混淆、夸大贫困程度等现象,这就造成了我国教育资助资金的巨大浪费,严重影响了高校资助工作的有效开展。

1.4贫困生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高校对贫困生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造成贫困生档案缺失、管理混乱等现象。此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发展状况不均衡,贫困生的致贫原因多样复杂,贫困生个体差异性明显,使得高校贫困生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难度增大。负责高校资助工作的老师往往不具备专业的档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规范贫困生档案管理力不从心[3]。另外,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的贫困是相对的、动态的、阶段性的,部分贫困生得到资助后不积极进取,但目前多数高校都是在新生入学后进行贫困生认定和建档工作,贫困生档案建立后缺乏后续的动态跟踪管理措施,档案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调整,贫困生接受资助后的学习生活情况无从反馈。阶段性贫困的学生持续得到资助,成绩不合格、受过处分、铺张浪费的贫困生持续得到资助,假冒贫困生的学生持续得到资助的现象屡见不鲜。

2.高校贫困生认定与档案管理工作对策研究

2.1建立统一的认定标准和认定指标体系。

通过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高校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从量化角度全面考察资助经费的使用情况。统一标准和指标体系的建立,促使认定程序标准化进行,有助于资助工作公平、公正、合理、深入开展。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直接认定指标和综合认定指标。直接认定指标是指不需要通过综合情况进行进一步认定的特殊情况或特殊人群,如孤儿、烈士子女、低保等;综合认定指标主要包括学生生源地域差异、城乡差异、家庭类型、学生本人及直系亲属健康状况、家庭在学人数、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家庭年收入、家庭资产状况、家庭上学负担、家庭每月生活支出、家庭支出结构、学生获资助情况、学生生活消费水平等方面,通过对相应指标确定比重并予以赋值,使认定结果得以量化,从而为高校贫困生认定与建档工作提供依据。当然,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动态的任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改进,以便能够更加准确真实地体现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高校公平公正地完成贫困生认定工作。

2.2建立新型的贫困生认定模式。

高校应充分利用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开展全校性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摸底,科学合理地量化贫困生经济线,以便能够精准识别贫困生。同时加快高校贫困生认定信息平台建设,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化手段,节省高校贫困生认定成本。在贫困生认定的时间节点上,笔者认为,进行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摸底的时间可以选在新生入学的一个月以内,这个时间学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环境,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基本可以得到保证。甚至可以在学生入学后利用网络让家长和学生同时在线参加调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贫困生认定工作可以选在新生入学两个月后进行,学生彼此之间、与老师之间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家庭经济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便于老师进一步核实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贫困档次,确保认定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除了上述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与信息平台相结合的认定模式外,有些研究者还提出了利用第三方机构进行贫困生认定工作。认定机构作为独立于政府、高校和资助对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性机构和第三方,应依据相关法规独立开展客观、公正的认定工作,确保认定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具有法律效应的认定证书同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种贫困生认定模式明确了认定结果的法律效力和认定机构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使得认定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大大提高,但同时增加了认定成本。

2.3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评价和贫困生认定监督体系。

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导致认定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个人信用的缺失。因此,在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就成了当务之急。一方面应尽快建立全国个人资信征询系统、学生个人信息查询系统、学生诚信系统,加强个人信用档案及失约机制建设,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政府、财政、学校、银行、公安等部门的全面联网,进一步实现区域性社会资源的共享,以便高校能够准确了解学生生源地家庭状况,减少认定核查成本,实现贫困生精准认定。

在完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的同时,还应加强贫困生认定工作监督体系建设。要实现精准资助,必须依靠法律、制度规范工作流程,通过建立一套法律法规体系或规章制度,对贫困生认定环节的每一位操作者进行约束。如对在认定工作中徇私舞弊、消极怠工的责任人进行追责,对在认定工作中开具或提供虚假证明的责任人进行追责等。通过强化责任意识,加大惩处力度,保证贫困生认定工作真实有效开展。

2.4建立科学动态的贫困生档案管理模式。

高校应提高认识,加大贫困生档案管理力度,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贫困生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贫困生档案工作职责、文件归档范围、归档要求、保管及查阅利用流程等。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高校贫困生档案管理平台,将与贫困生相关的家庭、学习、生活、心理、实践、受资助等情况纳入档案材料收集范围,使贫困生档案能够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贫困学生的个人成长情况。贫困生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实现自动化检索、查询、传输等功能,提高贫困生档案管理的效率。其次,对贫困生档案要及时进行跟踪调查与管理,及时进行信息调整与增减,做到全面动态管理,为贫困生认定提供一个科学规范的工作平台。最后,从事贫困生档案管理与资助工作的人员应加强档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高校贫困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炳起.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优化与重构[J].教育财会研究,2006(4).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

[3]黄萍.做好高校贫困生档案工作助理教育精准扶贫[J].四川档案,2016(2).

河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相关政策,规范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管理工作,根据《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07]77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湖北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省政府令137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06]18号)及相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是指根据国家和省有关产业政策与技术标准,对属于《湖北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的产品,进行产品性能、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审核活动。第三条 经认定的产品,可以在湖北省建设工程中推广应用。建设工程使用经认定的产品可以退还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经认定产品的生产企业可以享受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贴息(补助)等扶持政策;可以按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增值税减半征收等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条 省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墙革节能办)负责全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和监督管理。各市、州、林区、直管市墙革办负责本地区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的组织申报和日常管理。

第五条 成立湖北省新型墙体材料认定委员会(以下简称认定委员会),负责全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认定工作,认定委员会由7人以上组成,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使用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

第二章 申报条件和申报材料

第七条 申报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企业项目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要求,证照齐全。新建企业应符合当地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规划;符合用地规划和环保要求;

(二)企业生产规模与生产工艺应符合《湖北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要求;

(三)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健全和完备的财务、质量、统计、安全规章制度;

(四)企业生产能耗低,各类废弃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不造成二次污染;符合环保和节约土地、节约资源要求;无重大安全事故;

(五)企业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条件,采用较先进的原材料配料系统,具有规范的原材料台帐、统计报表;建有产品出厂检验项目试验室;配备检测人员;产品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组织生产,企业标准必须已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六)新建企业项目正式投产后,经具备相应检测资格的检测机构抽样检测合格的产品才能申请认定。第八条 申报材料

凡申请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的企业,应提供如下材料:

(一)《湖北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申请表》(一式四份)(附件2)。

(二)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土地使用证明;

(三)有效期内经法定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认证的市级以上(含市级)检测单位出具的产品型式抽样检测(验)报告;

(四)企业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与设备;产品说明书、产品商标或标识、代码等;

(五)产品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及相关材料,主要包括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检验机构及人员、设备配备情况;材料和产成品检(试)验记录;产品标准;

(六)安全生产及环保措施;

(七)烧结页岩多孔砖、烧结页岩砌块产品除提供

(一)至

(六)项资料外,应具有产品标识,还应提供具有相应资质单位出具的页岩资源储量报告、采矿许可证等材料。

申报材料必须齐全,装订成册(一式二份),并提供电子文档。

第三章 认定内容和认定程序 第九条 认定内容

(一)审核申报企业是否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申报条件;

(二)审核申报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三)审核申报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是否符合《湖北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附件1)。第十条 认定申请

(一)申请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的省内企业,向所在地(县、市)墙革办提出申请。

(二)申请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的省外企业,由生产企业或代理单位直接向省墙革节能办提出申请。第十一条 认定程序

(一)各市、州、林区、直管市墙革办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初审,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做出处理:

1、符合申请认定条件,产品属于《湖北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申请材料齐全,报省墙革节能办审核认定。报省墙革节能办的材料必须包括企业申报材料(二份)、《湖北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换证)申请表》(一式四份)。

2、不符合申请认定条件,产品不属于《湖北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的,应当及时将不予受理的意见及理由书面告知申请单位;

3、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要求,应当在7个工作日之内书面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充的全部内容。

(二)省墙革节能办自受理截止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认定;

(三)委托各市、州、林区、直管市墙革办组织认定的,市、州、林区、直管市墙革办自收到委托函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认定,并报省墙革节能办审核,统一发证。

第十二条 对审查通过的企业产品,省墙革节能办自通过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颁发《认定证书》,并登录《湖北省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产品与技术目录》,予以公告。

第十三条 企业对认定结论有异议的,可向省墙革节能办申请重新审定。

第十四条 获得《认定证书》的单位,因故变更企业名称、地点及法人的,应向市、州、林区、直管市墙革办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市、州、林区、直管市墙革办根据本办法第十条,提出意见,报省墙革节能办审查换证。第四章 认定证书的管理

第十五条 《湖北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换证)申请表》、《认定证书》由省墙革节能办统一印制、发放和管理。《认定证书》有效期两年。有效期满,重新申请换证。

第十六条 《认定证书》有效期满需继续认定的单位,应在有效期终止日前3个月提出换证申请,经复查合格给予换证。凡不按期申请换证的企业,按自动弃权处理。

第十七条 认定委员会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公正廉洁,不得滥用职权,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第十八条 各级墙革办应会同有关部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对认定产品的日常监督管理。各市、州、林区、直管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抽检,并将抽检结果及处理意见报省墙革节能办。省墙革节能办每年不定期组织重点抽查,对抽查不符合认定条件的,由省墙革节能办暂时收回《认定证书》,责令其在三个月内整改,待符合条件后,恢复《认定证书》的使用,不整改或整改无效者,取消其《认定证书》,并予以公告。

第十九条 各市、州、林区、直管市墙革办应建立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基本情况报告制度。企业应在每年2月18日以前,向各市、州、林区、直管市墙革办报送上一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每年2月底以前,各市、州、林区、直管市墙革办将本地区上一新型墙材企业认定情况和监督管理情况总结,报送省墙革节能办。

第二十条 《认定证书》有效期内,因产品质量使建筑工程造成重大事故的,取消《认定证书》。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印刷、涂改、倒卖、租借、转让《认定证书》;申办单位不得虚报、瞒报。违者取消《认定证书》。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骗取的《认定证书》的行为,一经查实,取消《认定证书》,并在一年内不予受理其重新申报。

第二十三条 已获得《认定证书》的单位,在有效期内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发证机关收回《认定证书》:

(一)已不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要求的;

(二)改变产品生产工艺,已超出《湖北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范围的;

(三)质量管理未执行到位,产品质量检测(验)不合格的;

(四)造成重大污染、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

(五)申报材料有弄虚作假的。

第二十四条 对伪造《认定证书》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第五章 附则

河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认真落实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狠刹不良风气的规定》(简称“十个严禁”),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全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以及经法律、法规授权或委托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实行问责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靠群众、依法有序的原则。

第四条 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章 问责的情形

第五条 有下列违反“十个严禁”行为之一的,视情节给予问责:

(一)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推诿、扯皮,拖延办理;

(二)不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告知制等制度,致使应办事项无人受理,不予办理,未在规定时限或承诺时限内办结;(三)对管理或服务对象态度冷硬、蛮横粗暴、故意刁难;(四)利用职务和工作便利“吃、拿、卡、要、报”;

(五)违规向服务对象摊派钱物、索要赞助,或要求接受有偿服务、购买指定商品;(六)违法实施处罚、检查、行政许可或采取强制措施;(七)滥用职权、执法不公、徇私舞弊;

(八)利用职权为个人或其他关系人谋取不当利益,或强令下级机关或有关工作人员违规行使职权;(九)违规指令单位或个人参加各种评比、达标、升级、考核、培训等活动,借机收费或变相收费;

(十)违反规定擅自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或设置罚没处罚事项;(十一)违反规定擅自变更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或罚没范围、标准;

(十二)对已经明令取消或者降低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仍按照原定项目或者标准收费;

(十三)违反规定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

(十四)将国家机关职责范围内的公务活动变无偿为有偿进行收费;

(十五)利用职权和行业垄断地位,只收费不服务或强行服务收费、搭车收费;

(十六)利用职权和行业垄断地位,以保证金、抵押金、储蓄金、集资、赞助等形式变相收费;(十七)违反规定到企业集资或无偿占用企业钱物;

(十八)强行要求企业及下级单位订阅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

(十九)违反规定擅自在公路上设置检查站、收费站,擅自上路拦车、收费、罚款,超范围、超标准以及自立项目收费、罚款;

(二十)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金、各种有价证券或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物馈赠和宴请;

(二十一)用公款大吃大喝,超标准接待;

(二十二)参加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

(二十三)利用参加会议、学习、培训之机和以同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各种联谊活动名义用公款请客送礼;

(二十四)用公款旅游或借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变相旅游;(二十五)超标准、超编制配备和使用小轿车或者对所乘坐的小轿车进行豪华装修;(二十六)私自以借为名占用下级机关或企业事业单位车辆;(二十七)无故迟到早退,屡教屡犯;

(二十八)工作时间擅离职守、脱岗空岗、聚众聊天;

(二十九)工作时间打牌下棋,上网炒股、打游戏或非进行集体组织的打球、游泳等健身活动;(三十)其他违反“十个严禁”规定应予问责的行为。

第六条 有本章所列问责情形,属于机关工作人员个人行为的,对当事人进行问责,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同时对有关领导进行问责;属于单位行为的,对单位主管领导或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对作风方面问题严重且不能及时有效解决的单位,依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三章 问责的方式及适用

第七条 问责方式:

(一)告诫;(二)责令公开道歉;(三)停职检查;(四)调离岗位;(五)降职;(六)责令辞职;(七)免职;(八)辞退。

上述方式,除辞退外,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作出降职、责令辞职、免职和辞退决定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法定程序办理。

第八条 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一)干扰、阻碍问题调查的;(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三)对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陷害的;(四)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九条 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二)积极配合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三)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轻情节。

第十条 受到问责的机关工作人员,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机关工作人员,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两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

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机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以及本人一贯表现、特长等情况,由党委(党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酌情安排适当岗位或者相应工作任务。

第四章 问责的程序

第十一条 对机关工作人员实行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履行本办法中的有关职责。

第十二条 对机关工作人员实行问责,依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对在检举、控告、处理重大事故事件、查办案件、审计、专项检查中或以其他方式发现的工作人员应当问责的线索,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后,对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二)对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机关工作人员应当问责的线索,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后,对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三)问责决定机关可以根据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的问责建议作出问责决定;(四)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相关事宜,或者由问责决定机关责成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事宜。

第十三条 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提出问责建议,应当同时向问责决定机关提供有关事实材料和情况说明,以及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 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听取被问责人的陈述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

第十五条 对于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调查的,问责决定机关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第十六条 问责决定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问责决定,应当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七条 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问责,应当制作《问责决定书》。

《问责决定书》应当写明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生效时间、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作出责令公开道歉决定的,还应当写明公开道歉的方式、范围等。第十八条 《问责决定书》应当送达被问责人本人及其所在单位。

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应当派专人与被问责人谈话,做好思想工作;对暂时离岗或调整岗位的,督促其做好工作交接等后续工作。

第十九条 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将被问责人的有关问责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并且将执行情况报告问责决定机关,回复问责建议机关。

第二十条 被问责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第二十一条 被问责人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二条 在调查处理过程中,调查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回避、廉洁自律等有关规定,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河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办法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我省企业信用建设,提升企业诚实守信、合同履约水平,依据省文明办、省企业信用促进会《关于深化“善行河北 诚信企业”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冀文明办〔2015〕3号)文件要求,开展创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活动,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认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和企业自愿申报的原则。认定坚持质量第一,不定指标,不搞平衡,不搞终身制。认定工作河北省企业信用促进会、河北省企业信用研究院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条 凡本省境内成立两年以上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均可参加“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创建活动,申请“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认定。

第四条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认定分为三级:AAA级;AA级;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每年认定一次。下一届认定考核不合格的或自愿放弃申请认定的,不再继续享有“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

第五条 获得“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的单位,可持认定证书,参与项目投标、业务洽谈、企业宣传以及涉及企业信用的相关社会活动。并依照有关规定,享受项目招标投

标、政府集中采购、银行贷款授信、前置许可审批等奖励加分政策。

第二章 认定标准

第六条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企业领导法律意识强,重视商业信誉和合同管理工作,坚持诚实信用的经营理念,具有较强的合同管理水平;

(二)企业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合同信用管理机制,有专(兼)职合同信用管理机构和人员,并有一名企业领导负责合同管理工作,建有完善的合同信用管理制度;

(三)近2年来,企业签订的合同,除不可抗力、对方违约、依法协商变更、解除者外,合同履约率达100%;

(四)依法及时处理合同纠纷,无负有主要违约责任的合同争议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

(五)企业通过加强合同信用管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六)企业信誉良好,且无违章违法行为和不良信用记录。

第三章 认定程序

第七条 企业申报。企业认为具备“守合同重信用”条件的,可以向所在地的企业信用促进会工作委员会提出申请或直接向省企业信用促进会提出申请,填报《河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申报表》,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二)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企业的资质证书或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三)认定年度的相关财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总结;(五)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六)依据八部委(民发〔2014〕225号)文件精神,由有资质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企业征信报告;

(七)获得许可、认证、资质、奖励、商标和拥有专利等记录,需提供资质证书或复印件。(八)评审委员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 资格审查。省企业信用促进会下设的各级工作委员会负责对申报“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所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本级意见。

第九条 考核评审。由省文明办、省企业信用促进会、政府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根据资格审查和信用评定情况,提出评审意见。

第十条 初审公示。将初步评审结果,在新闻媒体或网站上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第十一条 认定命名。由省企业信用促进会、省企业信用研究院研究认定,并命名颁发“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牌匾及证书。

第十二条 推广典型。被认定的“守重”企业在新闻媒体或网站公告,推广先进经验。

第四章 组织管理

第十三条 省企业信用促进会负责对“守合同重信用”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各市、县(区)工作委员会负责指导监督工作,经常保持与“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联系,了解掌握“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诚信情况,指导帮助其巩固、提高,在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第十四条 对“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实施动态监管。社会公众认为已被认定的“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不符合条件或存在违法失信行为的。可以向河北省企业信用促进会投诉举报,一经查实,即时撤销,并向社会公示。

第十五条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荣誉称号,收回牌匾、证书,并予以公告:

(一)利用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骗取“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的;

(二)利用合同或“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称号进行非法活动的;4

(三)出借(租)“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牌匾给他人从事商业活动的;

(四)被政府有关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生产经营许可证的;

(五)因违法违规、失信等行为已不具备“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条件的。

第十六条 被撤销“守合同重信用”称号的企业,3年内不得参加“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对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企业,5年内不得参加“守合同重信用”活动。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被认定为“守合同重信用”的企业,可以对有突出成绩的有关人员予以适当奖励。

第十八条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的牌匾和证书,由省企业信用促进会统一制作,其他任何单位不得复制或翻印。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省企业信用促进会负责解释。

河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 篇7

1 人事档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

就我国当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言, 其中存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机关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而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一直以来, 有绝大多数人包括机关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有些人甚至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只是誊写和保管性的工作, 因此并没有将其列入单位的重要或者主要工作中, 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也不能够给企业或者单位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 因此许多企业或单位领导人文只要能够保证档案不丢失和方便查档就行。而也正是源于这种思想, 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同时也是档案管理工作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1.2 人事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 重视不够

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不是专职的, 所以在离岗或调动工作时, 移交档案、手续不按程序办理, 该检查的不检查, 该清理的不清理, 该签字的不签字, 导致档案数量、材料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甚至有人认为, 档案交接只是一串钥匙的问题, 使得人事档案交接工作前后脱节, 出现人事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完善、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等现象。

1.3 管理力量薄弱, 管理水平不高, 管理手段落后

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 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 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 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 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一些归档的材料还不够真实准确, 归档材料未能及时、准确地得到补充, 使存档的材料不能真实地反映本人现实情况, 导致人事档案的不完整。

1.4 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

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未进行广泛宣传, 使得本人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中缺少的材料不能及时补充、完善、更新;二是人事档案管理基本上是兼管, 属于非专业人员管理。由于受专业和时间限制, 档案管理人员也不能及时地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

2 人事档案管理对策及思考

人事档案是对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实际等内容的真实记载和反映, 所以, 只有加强人事档案的管理, 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 才能更好地为党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工作参考, 为人民服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就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及对策。

2.1 严格按程序交接

人事档案交接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 应按程序办理。档案交接手续: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 做到账务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 整理好借据, 并在借据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三是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后及时归档;四是按档案移交要求进行移交, 并在交接手续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页数等, 还应在移交文件上签字盖章, 要做到对交接工作负责。

2.2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严格档案管理程序

强化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 完善档案管理硬件设备, 增加档案库房, 购买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 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与工资福利、职称评聘等个人利益息息相关, 因此应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工作主动性, 从根本上确保人事档案材料准确完备、及时归档。此外, 还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努力做到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内容真实可靠。

2.3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 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 以适应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 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 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三, 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领导的行为和形象直接影响着制度的顺利执行, 而职工是单位的主要构成群体, 是制度的主要约束对象和执行者。

结束语

河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 篇8

关键词:机关;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20-2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档案管理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众所周知,档案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尤其是机关部门的档案资料,通常都记载了相关工作的实施细则以及公关活动的详细内容等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日后开展工作的重要凭证。因此,对机关档案做好管理工作是一个档案管理人员应尽的责任。就我国目前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机关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相关人员准确、深刻的认识到问题所在,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保证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使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1 机关档案管理存在问题

1.1 档案整理工作不细致

首先,对于机关内部重要的文件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特殊登记和分类,但是,有些时候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粗心或者为了节省时间将重要文件与普通文件混杂在一起,没有进行单独分类,进而在日后进行编制文件时就可能造成重要文件的丢失,不利于档案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档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标明档案类别,目的就是在后期查找时更加准确和方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档案条目表述模糊不清的情况,根据文字表述与相似档案很难明确档案的内容,给档案查找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最后,档案分类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对档案进行分类归档时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档案分类随意性较强,并且有的机关未制定严格的档案分类方案,导致档案分类毫无规律。

1.2 档案保管存在安全隐患

近年来,随着办公条件的改变,很多机关单位都由过去分散式办公场所转变为集中式办公场所,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办公场地的利用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公效率。但是,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却出现了新的问题[1]。过去,由于分散式办公模式,机关档案一般是由专人进行统一管理,也设置了专门的档案室,然而,集中式办公模式的形成,很多机关单位出现了一室多用的现象,专门的档案室也被逐渐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办公室、资料室、档案室全部集中在一个房间的办公环境,这种情况下无疑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扰。档案管理本身属于一项保密度较高的工作,而其他工作岗位的人长期间接接触到档案管理工作显然降低了档案管理的安全系数,给档案保管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1.3 机关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很多档案管理工作都逐步向着信息化模式转变,不仅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但是,一些机关单位内部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仍旧偏低,没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具体表现为:数字化档案整理不及时、未建立标准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缺乏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数字化档案管理程序不够规范等[2]。此外,面对信息化档案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很多机关单位尚未及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的安全网络系统,不利于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1.4 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

很多机关档案管理人员普遍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份轻松、简单的工作,并没有认识到档案保管的重要意义,更没有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因而,也没有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久而久之,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和提升,导致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主要表现为:首先,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对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够透彻,对一些机密档案、特殊档案的保管规定不够了解;其次,面对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的应用,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尽快适应,对于计算机的操作也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发展步伐。

2 改进机关档案管理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档案整理流程建设

为了使档案整理工作更加规范和有序,机关单位应该加强对档案整理的流程建设,并且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监督力度,进而约束和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首先,在档案分类整理工作结束后,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二次检查核对,一旦发现档案归档或分类错误要及时与档案管理人员沟通,并且做好详细记录,以督促档案管理人员今后不再出现类似错误,从而保证档案分类、归档的准确无误;其次,在对档案进行条目表述时,要加强与专业人士的沟通,尽可能精确的表明档案内容和类别,杜绝出现模糊概念,给档案查找造成不便;最后,伴随档案种类和数量的增多,过去流水似的归档方案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档案管理的要求,为了更加准确的对档案进行分类归档,对档案分类级别进一步细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2.2 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各类档案基础设施是档案管理的基础,档案设施优劣直接影响档案保存的寿命和管理质量。要按照《档案法》有关标准和要求,建设合格的档案室,配套完善档案保存设施,并按照档案管理“八防”要求持续改善档案保管条件,改善档案保存场所脏乱差等问题,打造统一有序、整齐规范的档案管理场所[3]。

2.3 注重档案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不仅减少了档案丢失、破损现象的出现,而且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时代的进步也要求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机关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势在必行。首先,机关单位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购置信息化档案管理需要的设备、仪器;其次,要制定信息化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工作标准;再次,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同步管理,利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实现档案分类、归档、查找的自动化,但是也不能忽视了对纸质档案的保存,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电子档案的丢失,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同步保存相当于为档案上了双保险,确保档案保存的安全。

2.4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具体工作中,除要加强对机关档案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外,还要花大力气强化档案教育培训工作,通过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学术讲座、上岗培训、继续教育、学术讨论会等形式,组织档案工作人员深入学习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微机操作、信息化建设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学习实行持证上岗,并建立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开展档案知识竞赛,档案业务比武,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业务工作水平。同时,档案人员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心全意服务群众观念,想利用者之所想,急利用者之所急,千方百计降低查档门槛,拓宽服务渠道,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档案信息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让档案工作在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中发挥出更大作用[4]。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机关档案管理仍然存在档案整理工作不细致、档案保管存在安全隐患、机关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档案管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加强档案整理流程建设、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对策来提高机关档案管理水平,促进档案管理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祝青.浅谈机关档案管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山东档案,2015,03:59-60.

[2] 潘影.机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黑龙江档案,2016,03:101.

[3] 孙丽萍.浅析机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6,13:121.

河北省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 篇9

《河北省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已经

2014年12月30日省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张庆伟

2014年12月31日

河北省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机关行政应诉行为,提高行政应诉水平,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应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机关依法参加行政诉讼的活动。

第三条

本省行政机关的行政应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行政应诉工作的领导,为行政应诉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保障行政应诉工作所需经费,及时解决行政应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

行政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对本机关的行政应诉工作负全面责任。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行政应诉制度,规范行政应诉办理程序,配备具有行政应诉知识的专门人员负责应诉工作,提高本机关的行政应诉工作质量。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按照规定的职责对行政应诉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和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对本系统的行政应诉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

行政机关的行政应诉工作,由本机关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办理或者组织办理。被诉行政行为由其他行政机关或者机构具体承办的,行政应诉工作由该行政机关或者机构办理,法制工作机构予以指导。

办理行政应诉工作的行政机关或者机构不明确的,由法制工作机构指定,必要时由法制工作机构提出意见报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

第八条

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维持原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行政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负责行政行为的应诉工作,行政复议机关负责行政复议决定的应诉工作。

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作出维持本机关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省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办理行政复议决定的应诉工作,承办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机构负责办理原行政行为的应诉工作。

第十条

人民法院的行政应诉通知书一般由行政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接收。行政机关的其他机构或者人员收到行政应诉通知书的,应当及时转交本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

第十一条

法制工作机构收到行政应诉通知书后,应当及时确定办理行政应诉工作的行政机关或者机构。

办理行政应诉工作的行政机关或者机构应当起草答辩状,准备证据、依据及其他材料,提出委托诉讼代理人推荐人选,经批准后在规定期限内送人民法院。

法制工作机构以外的行政机关或者机构办理行政应诉工作,在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证据、依据及其他材料的同时,应当将答辩状抄送被诉行政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

第十二条

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当事由,行政机关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申请。

第十三条

被诉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但下列行政诉讼案件,没有特殊情况,被诉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必须出庭应诉:

(一)原告人数在十人以上的;

(二)对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三)对征收农民集体土地的征收补偿安置方案或者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补偿方案不服的;

(四)因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提出行政赔偿的;

(五)因造成公民死亡或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提出行政赔偿的;

(六)因吊销行政许可证件导致停产停业,造成重大影响的;

(七)上级行政机关认为需要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

(八)人民法院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可以委托一至二名机关工作人员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也可以委托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和一名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

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诉讼代理人的基本情况、代理事项、代理权限、代理期限等内容。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的诉讼代理人应当认真研究案件涉及的证据、依据及其他有关材料,做好出庭应诉准备工作。对重大复杂案件的应诉意见,办理行政应诉工作的行政机关或者机构应当集体研究决定。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办理行政应诉工作,可以通过咨询、论证等方式听取律师、专家学者的意见。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机关的诉讼代理人出庭应诉,应当做到:

(一)按时出庭;

(二)着装庄重整齐,言语举止得体;

(三)尊重司法程序,遵守法庭纪律;

(四)尊重其他当事人;

(五)遵守工作纪律,保守秘密。

第十九条

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案件提出调解意见的,行政机关的诉讼代理人应当在合法以及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配合人民法院做好调解工作,并向行政机关报告调解情况。

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的诉讼代理人收到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后,应当在二日内转交办理行政应诉工作的行政机关或者机构。

办理行政应诉工作的行政机关或者机构收到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后,应当分别情况作出以下处理,并将处理情况的有关材料抄送被诉行政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

(一)认为应当上诉的,在三日内提出上诉建议报被诉行政机关,经批准后按规定程序办理;

(二)裁判文书有履行内容或者需要作进一步处理的,及时提出履行或者处理的意见报被诉行政机关;

(三)裁判文书没有履行内容或者不需要作进一步处理的,报送或者定期报送被诉行政机关。

第二十一条

行政机关应当自觉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不得拒绝履行或者拖延履行。

第二十二条

人民法院向行政机关制发司法建议书的,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并自收到司法建议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将处理情况书面回复人民法院。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行政应诉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对行政应诉工作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监督检查情况、统计分析结果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报告。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行政应诉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行政应诉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诉能力。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行政应诉工作纳入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第二十六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出庭应诉的;

(二)收到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后未在规定期限内转交办理行政应诉工作的行政机关或者机构,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拒绝履行或者拖延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的。

第二十七条

上一篇:工程建设档案资料管理下一篇:为了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