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护士心理健康(共9篇)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 篇1
谈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护士这一特殊职业的群体,对自身的心理健康不能不重视,因为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决定着整体护理的质量和水平。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一个完整的个体,不仅是生物的人,而且也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内,沐浴在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中,而护士这一职业起步较晚,使得社会上有些人对这一职业的认识不足,存有世俗偏见,认为护士只能是打打针,发发药,做一些生活护理,听医生摆布,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高级保姆”。于是一些病人及病人家属歧视刁难护士,对医生或医院的某些制度不满,常把护士作为发泄对象,而不敢或不愿去找真正的根源。
2.医疗系统方面的影响护理与医疗犹如一辆车的两个轮子,相符相成,推动着临床医字的发展。俗话说:医生一句话,护士跑断腿。而现在看来护士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与医生只是“依附”“附属”的关系。长期以来护士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在,身心受到压抑,对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而导致病态行为和精神障碍。而护士不能充分体现一个完整的自我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工作者潜在的创造力,而只是一个附带关系,只是一个执行医嘱的工具。在有些医院仿佛医生才是真正的白医天使,他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使病人转危为安,却忽视了冲刺在病人身旁的护士所所的工作,不能体现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重要性。
3.来自医院领导阶层的影响因素领导者的一句话,往往会影响整个环境的局面。有位院领导这样说过:“医生就是比护士高贵,我5年才培养出一名医生,我三个月就可培养一名护士,谁的价位高”?所以在医院里护士的地位比较低下,在分奖金、晋升职称、分住房、进修深造学习等许多方面,医生总是占绝对的优势,尽管国家一再提倡要尊重护士爱护护士,但医院管理者常会被眼前的经济利益所诱惑,只看到患者的康复,医生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却忽视护理工作在其中所起的辅助作用。由于某些医院领导者对护理工作的不重视,使医院各个层面对护理工作也带有偏见,护士本身也会动摇对护理工作的信念,使得有门路的改行,没门路的辞职,护士每年的流动性比医生要高。
4.护理工作者自身的影响因素医学的心理学认为社会因素能否影响健康或导致疾病,不完全决定于社会因素的性质和意义,还取决于个体对外界刺激怎样认识和评价,有时后者占主导地位。由于护士业务素质不高或因工作失误给病人造成损失影响病人的康复,而使病人及家属医生对护士的行为产生看法,而护士面对自身工作中的失误,无形中也受到了强大的精神压力,自信心受挫,产生自己无能力应付工作的意识及自我价值受损害的感觉,又因工作的繁重和服务对象的不理解,护士及易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而出现烦燥,抑郁情绪焦虑或出现躯体化症状,如眨眼障碍,神经性头痛等不适。
护士是为了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他们不但要具有高尚的情操,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在现代整体化护理实施日益完善的今天,更加对病人的心理做的细致人微,关注护士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 篇2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职业因素:护士职业环境、工作性质比较特殊, 护理工作不仅是体力劳动也是脑力劳动, 且责任重大, 日常工作关乎患者的健康与生命, 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工作中不可避免经常接触病毒、细菌, 还要应对患者的痛苦、恐惧、悲伤以及令人不愉快的场景等。加上护士人员短缺、倒班频繁、工作繁忙, 使之易患心身耗竭综合征 (BS) 。据报道, 护士BS的发病率43.6%[1]。
社会因素:目前, 国内社会上对护理工作的认知不足, 存在着很大的偏见, 遵医轻护的现象较为普遍。护士缺乏工作上的成就感, 自我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工资待遇上, 与医生差距比较大。
家庭因素:护士多为女性, 她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 还要应对家庭生活琐事。护理排班多实行“三班倒”, 由于和家人的工作时间不一致, 减少了与家人交流的机会, 以致影响家庭婚姻关系, 导致家庭成员对护理职业的不理解、不支持, 这些因素势必增加护士的心理负担、疲溃感[2]。
法律因素: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医疗事故条例的出台, 医疗纠纷不断增加, 护理人员稍有不慎或疏忽, 就有可能造成重大差错甚至事故, 给医患双方造成不可挽回的打击与伤害。
自身因素:护士对自身工作存在消极的认知方式, 从而导致消极的行为和情绪。护士多为女性, 女性本身就有高焦虑倾向[3]。
防范措施
加强专业学习:为护士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与发展机会, 拓展她们的知识面, 从而增强护士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与压力, 护士应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 从容应对心理压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加强医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学习, 学会自我疏导的减压方法。当工作压力过重, 可找同事、亲友倾诉, 使自己的苦恼得以宣泄。如果在日常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 可通过培养业余爱好以及参加业余活动来补偿。同时, 要学会接纳和利用各种心理咨询, 来缓解压力。
落实工资待遇:要想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应尽量缩小医护人员的工资待遇。要想留住聘用制护理人员, 应让她们与在编护理人员同工同酬。
改善护患关系:护士要不断加强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给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对待患者态度和蔼可亲、心态平和, 建立一种和谐的护患关系。
改善医疗环境: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扩充护理队伍, 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 人性化地安排班次, 以减少护士的身心消耗。节假日, 选择适宜的休闲方式, 使身心得以放松。休假归来, 以更饱满的精神、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钟华.ICU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3) :48-49.
[2] 孙晓敏.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J].现代护理, 2007, 12 (13) :3384-3385.
激励机制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 篇3
方法:选取某院64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运用常规和激励机制管理,使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对比两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结果:两组护士的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高于正常人群,说明护士大多存在一定负面心理状态,实验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激励机制管理能改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
结论: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不但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还可以缓解护理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激励护理管理焦虑抑郁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22-01
医疗护理工作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医疗护理工作人员常常需要承受比普通职业更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其中护理人员直接面对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工作辛苦而且有时还需要面对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乃至责难,因此容易出现各种身心健康问题。许多调查研究都显示我国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远高于正常人群。如何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改善其心理压力也成为了护理管理中急迫的问题之一。激励是通过某种刺激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推动和控制被激励人向着既符合个人需要,又符合组织目标的心理过程,是管理者调动人积极性的一种重要管理方式。在护理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能使护理人员加强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积极性,并对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为就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对的效果做了以下探讨。
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某院内科68名护士,排除近期有重大影响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事件,如亲人逝世、严重疾病、交通事故等以及有精神疾病病史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名。两组护士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实验方法。对实验组护士管理中应用激励机制,对照组应用普通护理管理,持续3个月,3月后发放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调查并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情况。
2.2激励机制的应用。
2.2.1精神激励。精神激励是指在精神方面进行鼓励,具体措施包括:
2.2.1.1榜样激励作用。为护理人员树立日常工作中的榜样,主要包括管理人员自身的榜样以及树立优秀护士榜样,例如设立红旗标兵等。
2.2.1.2情感激励作用。管理人员与护士进行情感沟通,多了解和关心护士的想法及其身心状态,帮其解决一些问题和困难,并引导患者及社会对护士的艰辛劳动多加赞美等。
2.2.1.3竞争激励作用。通过举办一些竞赛,对表现优秀者给予表扬,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促使护士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
2.2.2物质激励。在现代市场經济的背景下,精神激励只是一个方面,还需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设立一些合理的奖项,给予一定的奖金及奖品。例如可以设立患者满意奖,对患者满意度最好的护士给予相应的奖励;设立学术奖,护士撰写论文并发表者,根据所发表刊物的级别给予奖励,以鼓励护士提高理论水平;设立先进工作奖,对工作表现突出,护理质量好无差错的给予相应的奖励;其他例如处理突发事件、提出有效建议等管理者也应根据标准,在公正、公开、合理的基础上,进行奖励。
2.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护士的对比使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应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我国正常人群[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焦虑和抑郁得分均较高,且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的焦虑和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士焦虑和抑郁得分高于正常人群,说明其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而相对于对照组,使用激励机制管理模式的实验组护士的份相对较低,心理健康水平明显较好,说明在护理管理中使用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改善护士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见表1)。
4讨论
激励的目的在于通过种种方式激发和调动对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智力效应的发挥,保证组织的高效的运行和发展。有研究显示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发挥的能力一般只有20%-30%,而当其受到正确有效的激励时,其能力可发挥达到80%-90%。[2]
随着现代管理理论在医院中的应用,医院护理管理者开始转变护理管理观念,逐渐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从而达到充分地调动护士积极性的目的。研究显示护理管理中应用激励机制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改进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本研究利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来分析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对比分别采用普通和激励机制管理的两组护士的得分,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激励机制不但能促进护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对护士心理健康也有积极作用。这可能与激励机制使护士从工作中体会到成就感,而成就感能促进心情愉快,对缓解负面心理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通过激励机制不但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存进护理人员对自身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够有效地缓解护理人员所存在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护士心理状态的改善也会促进其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现代医院护理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是十分有效而且必要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护理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法和内容,使激励机制更加符合护理管理的特点及需要。
参考文献
[1]张镇静,周丽蓉,林征,等.综合性医院护士身心健康状况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8,12(8):16-18
[2]安晓燕,曹彦.激励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2):355-356
男护士的角色定位与心理健康 篇4
1.男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局限性
在人们普遍的印象中,护士似乎是女性的专属词,因为女性自身细致温柔的特点,更为 胜任这一角色。近年来,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使得男护士在临床护理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在这样的形势下,男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局限。本文就临床男护士的角色定位和现状进行了一番综述。
2.男护士的角色定位
角色定位(role definition)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一定的系统环境下(包括时间)在一个组合中拥有的相对的不可替代性的定位。作为男护士,在角色定位的时候就有着跟多的影响因素,比如社会各层次的认可、病患的接受程度、所属文化领域的认知水平以及自身的心理定位与心理期望。外界过多的注视和复杂的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男护士对于自身角色定位的迷茫和焦虑。
2.1 男护士角色定位的现状
事实上男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着很多的优点。遇事冷静沉着,判断力强;独立性强,依赖性小,接受信息快,富有创造性等优势。而护理工作是一项集体力脑力于一身的高压力职业,尤其是急诊,外科,手术室,精神科等科室,这对于男护士来说尤为合适,而且男护士特别受到男患者的欢迎,避免了男患者在接受女护士护理操作时的尴尬情形。男精神病患者更愿意向男护士谈及内心不便启齿的致病原因,男护士是团队良性发展的催化剂,对调节护理团队的内部关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为什么现实操作中,男护士角色定位的现状却不尽乐观呢?
2.2 影响男护士角色定位的问题及困难
2.2.1 男护士的职业易被社会误解
工作中,来源于病患的和社会环境的质疑,是长久以来影响男护自身定位的重要原因。试想,悉心照顾的患者无法接受自己,家人也不支持自己的工作,同学朋友也会认为你的工作毫无前景,工作动力又从何而来呢?
2.2.2 传统观念中,男性是家庭的主导
实际上,有很多的男护士在私人的感情生活中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很多人会认为护士的社会地位底下,从而使男护士面临着婚姻方面的问题,于是来自婚姻和家庭方面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严重的影响了男护士的感情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男护士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进而离开护理职业。
2.2.3 护理教育体制始终是以培养女护士为依据
多年来的教育体制,是“护士=女性”这一观点深入人心。在男护士的培养过程中,忽视了男性心理的变化特点,从而使男性的角色认同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进而影响到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男护士在培养受训的过程中,没能从起始阶段就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清晰的认识,这是导致日后在角色定位感到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
2.2.4 男护士自身认知偏差
在2002年一项针对男护士的网上调查中,96.8%的男护士选择在未来转行或考研。因为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多是男护士会认为护理工作单一,缺乏创造性,职业的发展前景有限,无法实现自身价值。
3.男护士与护士角色的交叉定位
在充分明确护士的工作性质和角色定位之后,男护士或许有更多的功课要做。因其
自身与女护士的不同特质,克服自身性格突出特点与避免因此造成的不良影响十分重要,而此处所说的不良影响,既有男护士与病患之间的沟通障碍,同时也包括了男护士自身的矛盾状态。
3.1 把握好护士角色
想要把握好护士的角色,首先要确认自己的工作性质,并且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自身因素,通过学习、实践逐渐了解护士在临床中的角色。同时明确并尊重病患的权利,完成好自己应尽的义务。
3.2 避免因自身性格造成沟通受阻
男性的性格普遍较为直接,非常容易在与病患的沟通中产生矛盾冲突。所以男护士要根据自身特点,克服在交流中的直白习惯,要充分了解和理解病人在患病时的特殊情绪。要认识到照顾病人的情绪同样是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3面对患者的质疑
我认为对男护士来说最重要的,最直接有效的克服患者质疑的方式,就是不断 提高完善自身的职业技能与个人的道德素养。虽然这对于男女护士是通用的法则,但是对于男护士却尤为重要。来源于患者的质疑通常是男护士不够耐心细致,操作起来也没有女护士专业。所以只有通过较高的操作技能让患者满意,然后通过真诚,富于亲和力的沟通使患者安心,才是打消其质疑的最好方式。
3.4充分发挥自身特质
虽然男护士在亲和力方面较之女护士有所缺陷,但是当遇到一些突发问题时,男性 的冷静稳重、谨慎果敢却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只要在工作中学会变通,把握问题关键,男护士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敏捷刚毅是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平淡化。当这些特质可以成为有效熟练的沟通法则后,男护士工作中的尴尬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男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
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护士职业素质的基础,也是护士成才的根本动力。护理人员除了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首先,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 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满足护理工作的各种解馋要求,应对各种复杂的护理环境,做好病人的身心康复护理工作。然而,据调查所知,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士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这 直接影响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导致其身体素质下降、工作效率。国外大量的研究报道,如果护士没有良好的心理,不能很好应对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就会出现心理上的耗竭感,表现为身心疲惫、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情感障碍,护理差错事故多,严重者会出现身心疾患,严重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由此可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作好护理工作的前提。
4.1男护士现状分析
事实上对于男性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值得关注。因为他们更容易受到质疑。因此,探讨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对提高护士的整体健康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都是十分必要的。
4.2 男护士心理压力
4.2.1 社会偏见给男护士带来的心理压力
社会上仍然有部分人对男护士的工作持有偏见。他们为患者、社会付出的辛苦劳动,有时候不能够得到社会公平的认可。这必将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失衡的现象不仅影响男护士的心理健康,也会破坏他们的生理健康。目前,大多数医院里为数不多的男护士都被安排在急诊科、泌尿外科、手术、ICU、骨科等。这些科室大多劳动强度大,体能要求比较高。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压力环境下,很可能出现一些男护士会因为难以承受外界压力而工作迷茫懈怠,甚至转行。
4.2.2 男护士在临床培养中的问题
前文提到过,目前我国护理工作临床培养的重心仍然以女护士为主。这就造成了对于 男护士培养重心的偏离和忽视。如果在培养的过程中能够加以区别对待,根据男女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目的的进行系统的训练,相信这些情况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当然,目前国内从业的男护士数量很少也是这种忽视的原因之一,相信随着从业人员的增多与医疗教育体质的健全,一定会有所改观。
4.3 男护士的职业优势
事实上,男护士有着很多的职业优势。生理上,男护士的体力和体制明显优于女性,体格强壮,精力充沛,耐力持久。在技术性高,独立性强的部门工作,能够与女同事形成互补,不仅能够改患者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还能够满足医护人员的需要。比如心肺复苏,骨折牵引和打石膏,手术鼓励就只等等,男护士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体能优势。
性格和心理上,护理专业对于男护士的需要不仅体现在体力方面的优势,更主要的是,男性与女性的思维方式,性格的差异很大,并且果断冷静,头脑清醒,相对来说能够有更多的耐心承受工作当中遇到的压抑。
在使用医疗仪器的时候,男护士对于器械和电子设备的操作和掌握运用都比较快,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比较强,能够较好的利用与保养设备.管理上,男护士能够更迅速准确的达到管理目标,因为他们善于组织管理,分析决策,敢想敢干,影响力和号召力都比较强。
说了这些优点,并不是说女护士就不具备。只是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准确的分析和利用男护士自身各方面的特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加有利于医疗护理体系的完善,更是对患者负责人的表现。
4.4 男护士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
在工作当中遇到压力是普遍的,只是男护士这一职业决定了这一特殊人群需要有更多的勇气和自我调节的技巧以求更好的适应和开展工作。
4.4.1 提高社会对男护士的接受程度
我认为男护士最大的压力来源有两个,一是社会的接受程度,二就是未来的发展前景。就社会接受程度来讲,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提高改变的,但只要我们坚持努力认真的工作,加以政策的维护和支持,相信随着男护士需求量的逐年增加,社会的接受和肯定度一定会快速上涨。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在扩招男护士,比例虽然很低,但是数量在逐年稳定增长。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部分学校招收男护士的专科和本科。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现阶段,我国128万护士队伍中,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比例不足1%。相信社会对于男护士的认可会使这一数字不断增长。
4.4.2 医院对于男护士形象的认定与宣传
男护士在与患者沟通协调的护理过程中,面对可能会受到的质疑,首先要学会自荐。通过自荐的过程与患者互相了解,之后再凭借扎实的护理技术让患者放心。而与此同时,医院对于男护士的肯定,也能够从侧面给患者传递一个可以放心的信号,只有医院自身给予男护士各技术,品质的肯定与保证,患者才能够打消疑虑。另外,医院对于男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也需要充当桥梁媒介作用,为二者构建良好的沟通渠道是一举多得的事。
4.4.3自身的调节
身为一名男护士,我们在选择这个职业之处,其实不一定每个人都保定了一个护士的 职业理想。但是我觉得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遇到各种压力。可能来源于工作本身,外界环境,也有可能来源于自己。
我认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调节压力的前提。临床护理是一份奉献性很强的工作。在现实社会中她没有显赫的地位和权力,也没有绚丽的鲜花和掌声。尤其是男
护士,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点一滴他是认真的工作,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自我的价值。或许你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或许在面对质疑甚至无礼的时候你想到过放弃,或许家庭和社会对你的否定打击了你的职业理想。事实上我觉得男护士的护理工作只是刚开始的阶段比较困难,因为可能会受到患者没来由质疑。但我仔细回想自己工作以来,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努力认真的付出,赢得患者的信任和肯定,真正帮助患者脱离病痛,我就觉得其实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的选择没有错。
总结
浅谈护士心理与压力 篇5
一、浅谈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
护士被人们贯以天使的称谓,可见护士要承受比从事其他专业的人多的多的压力和委屈。而当代患者对自己的生存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当代护士受到压力越来越大。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护士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一些强迫、抑郁、躯体化症状,如做事必须反复检查,遗忘率高,感到自己精力下降,活动减慢伴头疼、腰疼、肌肉酸疼等。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学者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提出了身心衰竭综合症的概念,提出因心理能量的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以极度身心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症,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我国也有调查显示:职业性应激可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此外的职业心态偏差,人格异常,身心疾病等并不鲜见。显然:这与全新护理模式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1.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特殊的工作性质
由于护理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工作性质决定了与患者及家属密切接触。护士既要完成平凡、琐碎、繁重的护理工作,又要与患者、家属、探视人员打交道,每天接触不同性格、脾气、知识、经济背景的患者与家属,应对患者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经常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使护士长期精力透支,身心疲惫。
1.2 特殊的工作环境
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既要处理各种治疗护理等常规工作,还要处理各种应急突发事件,感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职业暴露的风险,工作中经常接触各种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放射线等威胁,以及拥挤的工作空间和不良的空气。综合以上因素,使大部分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自信和工作热情,从而产生心理失落感,进而衍化为各种心理疾患。
1.3 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层次的提高及临床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医疗机构规模扩展很快,而护理队伍规模并未相应增加。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不科学,护理-1-
人力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可产生紧张、压抑情绪。
1.4 职业风险的压力
由于护士每天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不确定因素多,护士必须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并迅速做出反应,容不得半点疏忽,否则直接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的工作。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法律意识的提高,医疗护理纠纷案越来越多,加之管理者对护士进行了标准化管理及严格的要求,做各项护理工作时,都必须反复检查以保证无误,这就使得护士不得不认真学习各科知识,从而造成护士心理紧张及身体疲乏,处于一种高度的应激状态。
1.5 工作与家庭矛盾产生的压力
作为护士既是妻子又是母亲,同时承担多种角色,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护士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面对家庭的责任和家务琐事,难免要消耗护士部分精力,还要承受因怀孕、分娩、月经、更年期等生理变化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1.6 倒班模式的影响
倒班工作对健康的影响包括很多方面,如睡眠问题、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和癌症的风险,其中睡眠问题直接影响着护理人员的健康,护士长期处于慢性睡眠剥夺状态,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刺激。导致机体疲劳,工作能力下降,免疫力下降并引起情绪改变,食欲下降、记忆力下降等不良心理应激反应。
1.7 文化性压力源
现代护士大多都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却干着照顾别人生活起居的工作,在医院地位较低,护士的工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价值得不到体现,导致心理失衡。护理人员接受心理学知识培训不足,缺乏医学心理学常识,这直接导致了护士往往不能了解各类患者的心理,也不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
1.8 护患冲突方面的压力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及医院“以患者为中心”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要和病人实行面对面服务,尤其是危重病人诊断复杂,涉及到多个专业的医疗问题,给护士在工作中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护士在校学习知识局限,护理纵向知识结构设计不合理,心理学、社会学和法律知识又缺乏,对潜在的问题和一些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当发生医疗纠纷时,病人只会抓住护士的一些细小问题加以发挥,而护士又举证不能。经常有护士说:“工作苦一点累一点算不了什么,我们难以承受的是病人、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如因为医生处方问题,治疗效果不好的问题,医疗费用高等问题,很多病
人对医生不敢发泄,而当护士去催款或发清单时对着护士发脾气甚至谩骂,很多护士只有忍受着,久而久之心理健康就成了问题。
1.9 医护矛盾方面的压力
群众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不承认护士的价值。在工作中,长期“医生的嘴,护士的腿”的影响下,有的医生瞧不起护士,认为护士仅是医生的附属品,从而甚至在言语上也盛气凌人。因此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自卑、沮丧、失望、焦虑、抑郁,甚至人格异常。医护之间发生矛盾,就不能互相尊重和默契配合,势必影响工作。长期在这种状态下工作,更使护士感觉到与医生在各方面不平等,失去对护理工作的兴趣。
1.10 社会价值不对称造成压力
在市场经济下,相当一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认为医生能开刀,给病人治病,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而护士则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甚至有的人认为是“高级保姆”,而不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这不公平的社会评价会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及能力。虽然工作勤奋、努力,但护士的收入与其护理水平和工作业绩没有呈明显的相关关系。护士的职称、文凭得不到应有的承认、肯定和补偿,发展机会、外出进修学习等问题上的不合理状况,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心理压抑、自卑、失望、焦虑,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产生心理压力。
2.加强护士心理健康维护已是当务之急,故提出如下建议:
2.1.加强护士队伍的心理素质教育
提高自身调节能力,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提高自我放松意识,提高对紧急事件的应激能力,学习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有效调节情绪,掌握合适自己的放松技巧,自觉应用心理知识、理论进行心理调节,以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
2.2.护理道德教育
护理道德的好坏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护理差错发生率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标志之一,而护理质量又取决于护理道德和护理理论技术水平。受一些不良倾向观念的影响,加之护理队伍的护理道德意识淡薄,可引起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护理部、科室、应以各种形式组织及强化护士的法规教育,增强群体道德意识,从而使每一位护士懂得护理道德是护理人员的灵魂,是做好护理工作的精神动力。护士的工作常在无监督下独立进
行,这就需要护士具有“慎独”修养,而“慎独”是护理道德较高境界,并非每个护士能做到。因此,强化道德意识和道德教育的培养,是减少护理差错的重要措施之一。
2.3.加强人力资源的配置和管理
对工作量大、倒班多、危重病人多的科室实行政策倾斜,适当增加待遇,同时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必要时采取轮转制度。
2.4.管理者应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
重视护士的各种心理需要,当护士不被病人理解,受到漫骂和侮辱时,可以到管理者诉说,得到管理者理解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释放压力。管理者应经常召开护患关系座谈会,加强沟通,减轻护士因不被患者理解而造成的较大心理压力,促进护患关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另外,管理者可运用激励理论,帮助护士建立最佳工作状态。
2.5.护理工作中法律意识的培养
在医疗活动中,各类医务人员每时每刻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法律,护理人员也不例外,因此,如何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是护理工作中避免医疗纠纷的重要方法之一。首先,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只要懂法、守法,才能运用法律知识自我保护,自我约束;第二,护士实行医疗活动的依据是医嘱,护士必须严格、准确、及时、完整、科学、严肃无误地执行医嘱,完成各种医疗护理活动;第三,认真仔细地书写各类护理文件,做到准确、及时、完整、规范书写,与医疗文件相符,同步并妥善保管;第四,每一项护理工作都应遵循操作常规,遵守护理制度和规范,在护理过程中充分重视护理行为的两重性,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第五,时刻不忘护理工作的严肃性。以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从事护理事业。
2.6.护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护士很容易产生对家庭的负疚感,对事业的失落感,对职业的厌恶感。特别是在各种护理操作、文件书写得心应手,而在心理护理时感到难以下手,逐渐产生护患交往的窘迫感。面对这些心态的产生,对护理管理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新课题。这就要求社会及医院管理为护士创造一个良好的护理工作环境,鼓励护士接受继续教育学习,优化护士的知识结构,为护士多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多种方式培养护士的职业感,改进护理管理形式,提高护士工作效益,合理排班,兼顾家庭,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7.心理素质的训练及培养
心境能持久影响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愉快的心情能使周围人群
气氛和谐,使群体产生和谐向上的精神。护士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职业环境中的一些负面影响,避免影响医、护、患关系和群体的工作情绪。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自身心理训练,提高心理耐受能力、鼓励护士学习心理卫生知识,锻炼自己对待困难、挫折的耐受力,提高对心理压力的随意调节能力,一旦在工作生活中受挫折,正确应用心理卫生知识,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对病人的误解,不配合,甚至不礼貌的行为采取谅解的态度,或用角色置换法,换位思考,调整自己的情绪。
二、自我排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情绪、情感发生作用。积极的情绪增进健康、消极的情绪损害健康。护理工作是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双重劳动,护士要面对一个伴随着巨大压力的群体—病人,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因此,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护理学界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如何排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已成为当前护士所面临的首要解决问题。本文对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讨论,并介绍一些自我排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1.加强心理知识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护士积极地进行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知识的辅导培训,掌握自我疏导、自我调节、自我减压等心理保健方法,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提高自我放松意识,学习在紧张环境中,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有效调节情绪,建立合理客观的自我期望值,对待学习、职称、职务乃至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最佳的工作心态。
2.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提高专科业务水平
护士要自尊、自爱、自强,加强自身职业意识,增强护士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塑造健康的职业心态,提高工作积极性,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专科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护士要熟练掌握专科病种的临床表现,常用药物的作用、剂量、观察要点,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从而减少工作中的被动局面,降低心理紧张的程度。
3.保持乐观情绪,知足常乐
善待自己、正视不公平,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有效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内控感,以及在护理实践中的成功体验和自我成就感,也是保证护理人员心理
健康的关键。
4.坚持锻炼身体,学会放松技术
保持规律的运动,每周至少有2~3 次规律运动,每次至少30 min。规律的运动不但可以增强肌肉的张力,还可以减轻压力和促进肌肉放松。人处于放松状态时,骨骼肌松弛,自主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均处于低水平活动。也可以通过练瑜伽来达到有效的放松,主要是通过肌肉、骨骼、关节和呼吸的放松,以及神经放松等基本动作来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降低心理应激水平,有效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
5.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学会理解他人,宽容别人,遇事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了解和思考问题,使自己保持一种宽容大度的心态,就能减轻或消除矛盾冲突引起的不良情绪。
6.善于利用各种支持系统
学会倾诉不仅可以使护士内心的消极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泄,及时与朋友或家人交流,宣泄心中的苦闷与烦恼,得到他们的体谅和安慰,以减少心理负担,取得家庭的理解与支持,减轻其繁重的家务劳动,使其身心得到放松。理解和鼓励,可以减轻压力,不良情绪得到及时消除,从而帮助护士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减少自身疾病发生。
7.利用一些节假日进行旅游
祖国的大好河山美景无限,经常出去散心,面对名山大川,就会觉得自己的渺小,所有的烦恼也会烟消云散。也可以多读读修身养性的书,如;《菜根谭》,还可以钓鱼、养花、听音乐、卡拉OK等。
浅谈实习护士的心理体会 篇6
【摘要】护生离开学校进入医院,面对陌生的临床情境,工作负荷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支持系不足,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适应上相当的困难。因此护生实习期间其心理状态容易出现变化,其专业思想也容易发生波动,护生实习是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因此探索护生在实习期间对护士角色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对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专业队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实习护士;护士角色心理改变;体会
实习,是一种期待,是对自己成长的期待,是对自己角色开始转换的期待,更是对自己梦想的期待;学习,也有一份惶恐,有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不安,有对自己无法适应新环境的担忧,更有怕自己会无所适从的焦虑.1.实习初期的体会
1.1开始我的实习生涯起,我的身份将从一个学生变为了一个实习护士,生活环境将从学校转为医院,接触的对象将从老师,同学转变为医生,护士,病人.对于这三大转变,对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实习护士,虽说老师对我们已是千叮咛万嘱咐,可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怪不适应,怕被带教老师骂,害怕自己做得比别人差怕,自己不知从何入手„„
1.2刚开始实习感触最深的就是,临床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基地。临床的实地见闻,实地操练,让我重现在校学习哪些枯燥又顽固的知识时提出的种种问题。例如:我干嘛要读药理病理?背了对我有
什么用?好像知道了以后还是一点儿意义也没有,知识是统揽了,但学过了总的感觉是一直只为考试而学习,没有几分属于我自己。在学校里,没有人问我这些药吃了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即使我知道这些不良反应,也没有真正见到过,我不知道一种药用错后有多么严重。没有人问我这种病有什么临床表现,我也没有真正见到过这些临床表现,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到底和书本上是一样的吗?等等......2.实习中期多种心理现象并存
2.1情绪稳定期:此期带教老师一定要放手不放眼,所有给病人进行的治疗,都要指导护生严格进行三查七对,对更换液体这样不复杂的操作,也要亲自核对,无误后再与护生一起到患者床边进行姓名、床号的查对,方可进行更换。另外要注意因人施教,对胆大心粗者更要严格要求。
2.2失望消沉期:当代青年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有较强的自尊心,带教老师一定要掌握青年人的心理特点,用理解、同情和关怀,帮助她们顺利度过此期。
2.2.1了解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要求独立,抱有各种理想和幻想,兴趣广泛是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让护生通过为病人进行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各种常用操作,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她们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启发她们的敬业精神。
2.2.2不断增加学习内容,根据本科特点,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如来急诊科实习的护生,除要求她们掌握急诊科常见急诊的护理外,还要掌握常见危重症的急救原则,徒手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仪及电
动洗胃机的应用,提高护生的求知兴趣。
2.2.3心理放松期:此期护生的生活及心态比较接近临床护士,她们消除了在校时对护士工作的一些不合实际的幻想。作为带教老师,应该与护生交朋友,从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她们更多的支持。此期护生对医院的环境已经熟悉,人际关系也相对稳定。生理需求及安全需要已满足,正值青春期的护生,对爱及有所属有强烈的要求。此时作为带教老师,应做她们的“知心姐姐”,在结交朋友、生活消费、工作安排及早恋倾向等方面给予指导,使她们感受到“被爱”的温暖,走出情感的误区。
3.实习后期的体会
实习到后期,护生的主要精力已放在迎接毕业统考和考虑毕业去向等问题上。此时无论从医院护理部的安排,还是带教老师,都应给予最大的支持。少安排一些跑腿的事情,为她们的理论学习留出更多的时间,以便在毕业考试时取得较好的成绩。对那些对毕业去向考虑过多的护生,要和她们多沟通,多交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家庭状况,帮助她们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以下是实习期间总结的体会:
1、实习期间一定要认真学习诸如:内科、外科等临床基础学科,未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2、在见习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践,例如遇到一个病人不要单单满足于从其临床表现作出正确诊断,还要深层考虑生理、病理方面考虑所出现的变化,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学校中的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要好好结合,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3、眼明:在实习期间要必须做到眼亮,认真观察指导老师的言行、举止。
4、手动:主动帮助指导老师干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事务,记录好自己的经验笔记。
5、心灵:把看到听到的临床经验铭记在心里,反复琢磨、推敲,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 篇7
1 影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社会因素
1.1.1 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偏见
社会上有部分人对精神科护理工作持有偏见、误解、歧视。认为精神科护士整天和“疯子”打交道, 无价值可言, 使护士情绪低落、身心疲惫, 严重挫伤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1.1.2 社会地位及待遇偏低
医护关系是护士的主要压力源。医生的劳动普遍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承认, 而护士往往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 护士的付出和劳动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和回报[1]。
1.1.3 医疗纠纷和护患矛盾增加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 医疗纠纷投诉案呈上升趋势, 同时由于个别精神病病人症状较重、行为紊乱, 常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根据需要对病人采取特殊措施, 如保护性约束、强迫性治疗和护理, 但由于家属精神卫生知识普及不够, 不理解精神专科正常的护理行为, 引起投诉和纠纷。
1.2 职业因素
1.2.1 工作环境的影响
我院精神科病房采取封闭式管理, 护士长期在病房工作, 会产生囚禁感, 同时整天面对的是精神病病人, 心理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既要注意病人的安全, 又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长期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1.2.2 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
由于精神科特殊性质, 病人没有家属陪护, 与普通病区相比, 精神科护士不仅担负着常规治疗、护理, 还需要承担琐碎、繁重的生活护理。同时压力大、风险大, 面对病人不断的暴力冲动行为, 护士必须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去正确面对, 长期以来护士变得谨慎、敏感。
1.2.3 工作倦怠
当护士的护龄达到二三十年时, 他们虽然有充足的经验, 但反应的速度、灵活性却无法与年轻护士相比, 由此产生工作倦怠感, 尤其是高学历护士的工作倦怠感普遍较高, 护士工作倦怠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
2 干预措施
2.1 树立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
对每个新上岗的护士都进行岗前培训, 增强护士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同时多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进行宣传, 尤其是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到市民广场开展宣传咨询活动, 让更多人理解、重视精神卫生职业。
2.2 加强精神科继续教育学习和提高待遇
每年不间断安排精神科护士外出进修学习, 为精神科护士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 提高精神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每月额外增加精神科护士福利补贴。
2.3 建立轮岗制度
为了对精神科护理工作有充分的理解, 对每名护士进行轮岗。轮岗过程中, 不断进行职业教育, 塑造健康的职业心态, 使精神科护士喜欢自己的职业。
2.4 建立回访制度
定期开展工作人员与病人、家属的座谈会, 与病人及其家属多沟通, 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信任。同时不断进行换位思考, 对家属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立即进行改进, 尽量减少护患纠纷。
2.5 加强防范意识, 增强责任心及警惕性, 制订风险管理预案
认真评估风险, 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手段, 把护理风险降到最低, 确保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每月进行护理安全查房, 加强精神病病人的安全管理。巡视病房是精神科安全护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是杜绝意外事故的关键。
2.6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不断学习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 对护理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关系及后果有预见性, 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时刻规范自己, 保障病人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保证护理质量[2]。
2.7 培养护士的兴趣
利用党、团员节日和护士节, 让护士进行才艺表演, 参加歌咏比赛、演讲比赛。每年组织工作人员出去旅游, 以减缓压力[3,4]。
摘要:分析了影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包括社会因素和职业因素, 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护士,精神科,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沈华, 席艳玲, 颜笛玉, 等.我国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7, 21 (4C) :1048-1050.
[2]杨丽君.护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8, 22 (11C) :3083.
[3]陈晶, 刘颖, 周旭.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及工作压力源差异的研究与对策[J].护理研究, 2008, 22 (12C) :3306-3308.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 篇8
【关键词】 心理契约管理;合同制护士;离职意愿;影响
【中图分类号】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66-01
离职意愿是指个体在一定时期内变换其工作的可能性,被认为是离职的前因变量,对实际的离职行为有很好的预测力。护理短缺及高流失率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而保留护士是解决护士短缺的关键。为了解决护士的短缺及高流失率问题,从保留护士与医院关系的角度开展研究,提高护士留职意愿,无论是对护士个人的前途、医院的发展,还是对护理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心理契约与护士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 为医院建立有效降低护士流动的管理机制,避免护理人才的流失提供理论依据。现介绍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拟我市2所三甲医院合同制护士500名,随机分组,心理契约管理组和对照组,心理契约管理组实施心理契约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女492名(92.45%),男8名(7.55%);年龄19~33岁,平均年龄(25,23±6.79)岁;工作年限1~15年, 平均为(7.22±5.29) 年。采用陈芙蓉[1]编制的护士心理契约量表测量合同制护士的心理契约履行程度。采用由Blau和Lunz,s编制的离职倾向量表[2]测量合同制护士的离职意愿。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结果显示,(1) 我市2所三甲医院合同制护士的群体特征年龄较轻,学历以大专为主,工作年限相对较短,以女性为主,已婚护士比例略高于未婚护士,无子女者较多,职称以初级职称居多,班次以倒班为主;(2) 我市2所三甲医院合同制护士对福利待遇满意度最低,与同事的关系满意度最高;(3) 护士心理契约总分及发展机会、物质激励、环境支持3 个维度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
3 讨论
3.1 合同制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低、离职意愿高:
通过对两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500名合同制护士的调查结果显示,工作满意度低、离职意愿得分较高。合同制护士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护理队伍中出现的一批新的从业人员,是经过医院考核聘用的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资格的编制外护士。引入合同制护士成为护士隊伍人力补充的一种主要形式,这是用人医院为了缓解护士缺编,同时考虑节约劳务支出,低薪、低待遇临时招聘护士的一种用工体制,对于缓解医院护士人力资源短缺、保障护理工作正常运转、减轻临床工作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成为医疗机构护理人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报道指出我国合同制护士已经占到医院护士总数的63%一85%[3],但目前很多医院领导仍普遍存在“重医疗轻护理”的现象,多数医院没有实现合同制护士与编制护士的同工同酬,合同制护士福利待遇远低于编制护士。她们在工作中实际所获得的价值与期望值差距较大,导致一些原本热爱本职工作[4],愿意从事救死扶伤工作来提高成就感的护士在工作中得不到满足,因此产生了离职的意愿。尤其是2011年,中国科协对全国护士从业状况的调查显示,80.1%的护士认为临床护士数量不足严重影响护理质量;54.2%的护士认为收入不能体现其劳动付出;41.8%的护士认为薪酬没有向一线护士倾斜;49.1%的护士认为薪酬没有体现岗位职责和绩效的差别[5]。为稳定护理队伍,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护理人员这种较高的离职意向趋势不容乐观及忽视,护理管理者应深入了解护理人员的这种思想动态,早期介入并进行个性化干预,以达到稳定护理队伍的目的。
3.2 合同制护士心理契约及其维度对离职意愿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契约及其各维度与离职意愿相关系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护士感知到的心理契约组织责任履行程度越高,其工作满意度越高,流失就少。医院应加强合同制护士心理契约管理,在发展机会和物质支持方面加大力度,以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减少流失。医院应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绩效发放工资,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薪酬机制。医院给合同制护士提供事业发展空间,,发掘护理人员的个性化需求,实现自我价值。医院应为护理人员争取公平的晋升机会,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挑战性。医院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关心护理人员的个人生活,为护理人员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满足护理人员的需求。
总之, 随着卫生制度的改革, 医院将逐步走向市场化, 合同制护士的数量会逐年增加, 这就要求管理者力争做到任人为贤, 挖掘潜力, 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解决一切与聘用护士切身利益有关的实际问题, 公平公正的对待聘用护士。医院无论追求物质利益、精神利益、或者生命利益, 都离不开心理契约的驱动和积淀。医院应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提高聘用护士的忠诚度, 稳定护理队伍, 确保医疗护理质量, 从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丽波,李秋洁,杨玉美等.护士工作价值观、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
[2]凌文栓,张治灿,方俐洛.中国职工组织承诺的结构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
[3]裴艳.护士职业承诺水平及离职影响因素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
[4]龙建,龙立荣,王南南.431名护士职业承诺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
护士如何缓解心理压力演讲稿 篇9
我是来自XX医院的一名护士,叫XXX,今天很荣幸能够代表XX医院参加这次演讲比赛,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护士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身着白衣,头戴燕尾帽,护士是那么的端庄和纯洁,一声“白衣天使”是人们对护士的尊敬和赞扬,当你们看到她们从容不迫的模样时,一定很难理解她们的压力。尤其当今,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强调护士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但护士本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易被忽视,护士的心理压力日渐加重乃至部分出现心理平衡失调,这样势必会影响其身心健康,不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对护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探讨调整护士心理压力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为一名工作了十多年的护士,我深深地感受到来自工作的压力。
第一,操作面临很大的风险。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人,而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有的时候,即便是简单的操作也可能存在很大的风险。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静脉输液。现在病人要求都比较高,特别是小孩子,就要求你一针见血。护士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打针,有时真的是手心冒汗,心跳加速。病人家属如果能理解还好,不理解就会恶语相向,大打出手。
第二,是抢救患者的压力。抢救重症患者的时候,就是在跟死神赛跑,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很多事情、使用各种仪器,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给入抢救用药等,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仪器,在这种
情况下,护士绝对是处在应激的状态,承受巨大的压力。
第三,在急诊科经常要出诊。接到急救电话,护士必须以最快的额速度判断病情,备齐物品,联系救护车,立即出诊,精神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第四,三多症状。糖尿病有三高症状,护士则有三多,夜班多、会议多、学习多。确实,压力比较大,比较繁忙。
第五,对家人的愧疚。护士不能正常休息,逢年过节更是忙碌,缺少跟家人相处的时间,不能更好地关心家人,从而对家人有愧疚之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护士压力过高带来了很多的影响。一方面,当护士情绪不稳定或处于生物周期低潮时,差错发生率为60%—70%,严重者还会导致医疗事故。另一方面,护患关系会受到影响。因工作压力越高,护士的离职意愿越强,这对护理事业的发展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甚大。
护理工作者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对病人的健康宣教上,然而护士对自己的健康却视而不见,在当今紧张的工作环境下,护士如何才能在压力下保持健康呢?
第一,认真看待这一份工作,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好好地照顾自己,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你就可以更好地投入工作,为病人服务,也许我们的工作很辛苦,但是也会成为别人的羡慕对象,碰到一个病人,是来打针的一个男子,跟他聊天时,他说:“我真心羡慕你们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而我居无定所,四处漂泊”,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感到很心酸,原来很多人还没有固定工作,所以要有积极地心态来对待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第二,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养成健康的休闲方式。繁忙的工作之后,闲暇的休息之时,可以逛逛街,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衣服等,作
为自己辛苦工作的奖励,让自己的心情亲舞飞扬。在休息的时候,你可以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看一本好书,沏一壶花茶,做一些自己喜欢吃的菜,这样既可以舒缓压力,还可以增加营养,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拥有驾驭工作的能力。要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认清自身的优缺点,同时加强学习,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开拓视野,提高业务水平。这样工作才能如鱼得水,工作顺利了,压力不战而退。
第四,风趣和幽默。生活中充满欢笑会使你、同事和病人减少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第五,学会宽容,学会感恩。要学会理解对方,试着为对方着想,避免矛盾和冲突。要学会感恩,感谢生活赋予你快乐。护士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作为一名护士,你应当感谢命运使你成为白衣天使,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充满信息地迎接它。
总之,在工作中,面对来自外部环境和内心深处的重重压力,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学会自我调节,尽力寻求一些适合自己,能让自己放松的方式,自我减压,使自己身心得到平衡。“无论何时,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他人充满理解,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就一定能及时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使自己每天都感到幸福快乐。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推荐阅读:
康复科质控护士对终末病历质量的影响10-24
浅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护理学教学的影响05-17
护士心理健康05-12
护士心理健康状态06-06
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11-08
护士心理健康的维护11-15
影响健康06-20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08-03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09-30
心理影响生理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