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心理健康状态

2024-06-06

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共6篇)

护士心理健康状态 篇1

护士心理压力源调查的有关资料显示, 外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比其他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更大。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的好坏, 而目前对护士压力的来源和产生的心理问题已有不少的报道, 但对如何采用干预的办法去解决护士的心理问题的文献还不是太多[1]。本文探讨了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心理学干预对外科护士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自2002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临床一线工作的外科护理人员68人, 男4人, 女64人, 年龄23岁~40岁, 平均年龄30.97岁;工作年限3年~23年, 平均工作年限9.95年;中专生46人, 大专生19人, 无学历3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34人, 对照组34人, 2组在年龄、工龄、学历、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心理状态测评

1.2.1.1 测评方法

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测评者, 在干预前1周和干预12周后进行测评[2]。

1.2.1.2 测评工具

(1)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该量表包含90个项目, 涵盖9个症状因子 (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强迫、精神病性) , 每个项目按1~5级评分, 1分为没有, 2分为很轻, 3分为中等, 4分为偏重, 5分为严重。

1.2.2 心理、行为干预的方法

2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及工作量要求相同, 试验组定期由经过专业咨询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心理、行为干预训练, 时间为12周。

1.2.2.1 认知干预

采用集体与个别辅导的方法进行, (1) 掌握保持健康心理的要素 (如:自信、爱、快乐、宽容、自知、自控、酸葡萄法等) , 让大家认识到在遇到无法改变的现实问题时, 只有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 (2) 改变错误的认知:遵循理解、尊重、真诚、宽容的原则。

1.2.2.2 减压

聘请专职心理咨询人员, 运用不同的方法 (倾诉、暗示、宣泄、减压) 来进行干预, 具体减压的方法有: (1) 短期减压:当面对压力时如何处理。 (2) 长期减压法:a) 建立了支持网络, 如:护理部每月组织外科护士座谈, 耐心倾听他们的不满, 及时解决他们的合理要求;b) 成立外科护士沙龙, 每月组织一次放松情绪的活动。

1.2.2.3 行为干预

(1) 纠正不良行为, 调节生活节奏 (合理安排生活、工作与学习, 加强自身业务训练) ; (2) 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3) 建立奖励机制:如:定期评选优秀护士、最受患者欢迎的护士等; (4) 进行生物反馈治疗从而达到放松治疗的目的[3]。要求护士主动配合。

心理行为干预的形式要根据情况, 可采用集体授课或一对一的个别辅导, 每周各1次, 对特别严重的随时咨询, 持续8周~12周。首先要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 将心理治疗内容编制成册发给护士, 由专职心理咨询师进行讲解, 并安排每月了解1次, 采用电话、面谈等形式。咨询者根据护士症状控制情况, 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心理指导, 每次咨询要记录护士的心理康复情况。

1.2.3 评价方法

干预组与对照组, 在治疗前与12周后分别由专业心理测评人员通过测评后, 对护士心理状况进行评定。

1.3 统计学方法

2组比较采用成组间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2 结果

SCL-90测定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 试验组干预后12周SCL-90各因子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 各因子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或P<0.05) 。

3 讨论

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变化, 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 可我们忽略了护士的人性化管理, 致使护士的心理问题高于一般人群。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心情的好坏, 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和质量。本研究表明, 2组护士均在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相同的情况下, 试验组定期进行心理、行为干预, 干预后12周SCL-90各因子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 各因子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或P<0.05) 。

综上所述, 在规范护理工作的同时, 针对护士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 并教育大家掌握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 进行预见性调控, 可明显降低护士的抑郁和焦虑等不健康心理状态, 减轻应激反应的程度, 改善护士的心理状况, 有利于护士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4]。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行为干预对外科护士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成组护士对照研究的方法, 选择我院工龄在3年以上的外科护士68人,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34人, 对照组34人, 2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及工作量要求相同。试验组采取认知疗法、行为疗法, 时间为12周。分别于开始前1周及干预后12周对2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进行测评, 并观察2组的效果。结果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试验组心理行为干预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以及焦虑、抑郁评分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各因子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 。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对促进外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行为干预,外科护士,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王娟, 蔡莉.基层护理人员心理现状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4) :45-46.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46-219.

[3]杨树, 孙育春, 张静.自我减压——保持护士心理健康的方法[J].当代护士杂志, 2000, 10 (1) :19.

[4]曹玲枝, 谢敏华, 杨荣瑜, 等.心理干预对ICU护士心理状态的影响[J].井冈山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6 (6) :115-116.

护士心理健康状态 篇2

关键词:静脉穿刺,护士,心理状态,调查

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 不仅依靠护理工作者精湛的技术, 而且与其所具备的心理素质及当时的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使工作更加出色;反之, 恶劣情绪可致操作失败, 增加患者的痛苦, 降低患者满意度, 使护士情绪更加恶劣, 造成恶性循环。因此, 我们对静脉穿刺时护士的心理状态作了调查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 选择2009年12月在我院临床科室工作的护士, 年龄28岁~45岁, 共发放问卷135份, 收回135份, 有效问卷135份, 有效回收率100%.135名护理人员的一般状况:年龄18岁~25岁, 全部为女性, 其中中专35名, 大专80名, 本科20名;已婚99名, 离婚3名, 未婚33名。

1.2 方法

采用统一的测试量表, 自制护士心理状态问卷, 并与临床护士交谈, 了解其内心想法。

2 结果

经调查, 影响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的心理状况如下:第一, 工作量太大, 心里急, 没有时间等待患者热敷血管, 血管未充盈就进行穿刺;第二, 因患者不信任, 给熟人穿刺, 有领导、医生等工作人员在场造成紧张情绪;第三, 没有自信心, 别人说过“此患者血管不好”等类似语言, 造成心理暗示, 或曾给此患者穿刺失败过, 造成犹豫不自信, 怀疑自己的能力;第四, 怕啰嗦心理, 护士操作时, 姿势不舒适, 不愿意移动障碍物或让患者重新摆放姿势;第五, 因家务事造成心浮气躁, 第一位患者穿刺失败, 对其余的穿刺失去了信心。

3 体会

3.1 通过对135名护理人员的调查分析, 提示我们, 静脉穿刺能否一次成功与操作时护士的心理状态有必然的联系。要想保证静脉穿刺一次成功, 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能减少或消除患者顾虑, 增强信心, 护士对患者应表现出热情、亲切、和蔼、体贴和温柔。

3.2 要严肃认真, 不慌不忙, 无论什么时候给任何患者穿刺都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不可有应付心理匆忙进针机械穿刺;不可因过分忙碌而掉以轻心, 不满情绪不可发泄在患者身上, 患者是无辜的, 护士缺编是普遍现象, 超负荷的工作不是对待患者浮躁的理由。每一次穿刺都应该兢兢业业, 仔细选择血管后再系止血带, 不可以在自己感觉操作姿势不稳妥的情况下侥幸进针, 导致穿刺失败, 致使患者一见护士推治疗车进来就感到非常紧张;也不可存在试一试的心理选择没把握的部位进针, 更不可故意选择难穿刺的血管。

3.3 要有自信心, 保持积极心态。面对婴幼儿、年老体弱、较肥胖的或是水肿体征患者, 有些护士难免产生退却心理, 过分紧张害怕, 影响患者情绪, 使其难于合作, 导致穿刺失败。依赖心理实质也是一种不自信, 有时旁边站一位比自己年长的护理前辈, 就产生有人帮忙的想法, 从而思想上过于懈怠, 导致穿刺失败。

3.4 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工作中我们常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输液器质量不好或是穿刺细小血管和血容量不足的血管时无回血, 针尖已进入血管内而我们却无法判断, 以致穿刺失败。这就要求我们护士不能心急, 要勤于思考有耐心, 不可盲目穿刺或立即退出血管, 而应仔细检查或试滴或轻微捏一下输液器, 或者在输液时准备一把止血钳夹于墨菲滴管上部, 自制一个双调节输液器。这些尽管麻烦, 但可以保证穿刺成功率。有时尽管回血通畅但滴入不畅时, 可轻轻动一下针柄或垫一个棉签, 总之不可轻易放弃每一次成功的机会。

3.5 穿刺时, 应沉着冷静, 果断恰当选择血管, 避免犹豫不决的情况出现;针尖一进皮下, 就开始后悔不该选择此处进针, 此念头一闪就会失去成功的希望。当护理人员情绪不稳定及处于生物周期低潮时, 差错发生率要高于平时。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自我调整措施, 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 运用心理学知识来调节自我, 稳定自我, 进行自我尊重、自我评价等。

4 小结

静脉穿刺时护士的心理状态非常复杂, 在工作中我们只有形成竞争心理, 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使护士满意愉快, 反之, 护士会内疚和痛苦。热情愉快、饱满的情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忧虑郁闷、急躁必然导致失败。护理人员优良的心理品质不是天生造就的, 而是在长期护理实践中养成的, 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心理负荷锻炼, 加强自我修养, 提高对刺激的耐受力, 养成优良的心理品质, 保持良好而稳定的职业心境。精湛的操作技术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保证, 只有具备了过硬的技术, 在关键时刻才能忙而不乱[1]。只有忠于护理事业, 热爱本职工作, 勤学苦练, 精益求精, 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技术水平, 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致谢:本文曾得到山西省大同市同煤集团第二医院副主任护师梁桂兰的指导帮助, 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护士心理健康状态 篇3

关键词:患者家属,相互协调,配合治疗

急腹症病人往往发病急、重、表情痛苦, 其家属也随之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做法。其中有些是对病人不利的, 为了使家属正确对待病情, 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 护士应充分了解家属的心理, 并妥善处理, 努力使家属的心理状态与护士工作相互协调。通过在普外科的护理实践, 对急腹症病人家属易产生的几方面心理状态进行探讨如下。

1 恐惧焦虑

急腹症的病人, 多表现为痛苦, 呻吟, 辗转不宁。其家属也心中没底, 表现的坐卧不安, 不知所措, 甚至吓呆了, 惟恐有生命危险, 恐惧, 焦虑交织在一起。家属的不良情绪, 直接影响了病人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 护士要有同情怜悯之心, 理解家属不忍病人受痛苦的心情, 尽力安慰家属, 劝解家属保持镇静情绪, 以免给病人造成精神上的压力。

2 疑虑否认

患急腹症的病人需手术治疗, 病痛加上手术, 又给家属增加了几分恐惧。因此, 家属不相信自己的亲人会患某种需要手术的疾病, 认为医生的诊断不可靠, 怀疑医生的手术技术, 对治疗缺乏信心, 在心理上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安全感。针对家属的这种心理, 护士需向病人的家属做耐心的解释工作, 请患急腹症术后恢复期的病人谈手术前后的感受, 使家属了解手术的必要性与利害关系。介绍有关手术的知识, 如主刀医生的技能.手术方法及所需时间, 麻醉师的技能.麻醉方法及术后护理措施等, 使家属信服, 增强信心。并通过家属使病人树立对手术的信心。

3 悲哀苦闷

因亲人有病, 有些家属难免情绪抑郁, 苦闷, 悲伤;尤其是病情较重, 预后不良者或病人是家中主要人物, 病后影响了家庭的经济收入等, 更使其家属陷入痛苦深渊, 平日愁眉不展, 长吁短叹, 甚至会当着病人的面流泪哭泣, 因而使病人的情绪低落。对此, 护士要说服家属, 不能终日沉浸在悲哀之中, 更不能以低沉的情绪影响病人。同时要尽力有效地进行治疗及护理, 促进病情的尽快好转, 以使家属努力配合好医护人员, 正确对待病人, 争取病人有良好的心境, 才能有利于疾病的尽快康复。

4 迁就自信

有些病人的家属对病人的要求, 不管是否合理, 一味迁就。错误地认为, 亲人即患重病, 就应投其所好, 才能使病人精神愉快.尽快康复。但无原则地迁就, 对病人的康复却有害无益。如病人腹痛就要打镇痛药, 拒绝留置胃管或不按医嘱禁食水等, 其家属也顺从病人的意见, 对病人的治疗, 饮食等自作安排, 影响了治疗效果。对家属的这些做法, 医护人员应耐心地说明道理, 详细介绍有关治疗措施在疾病转归中的作用。既要适当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照顾好病人, 又要使家属按照医疗的原则说服病人, 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

5 多问依赖

家属对亲人的病情及治疗特别关心,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他们总会频繁地询问:“我们的病人病情咋样?还能复发吗?用的是什么药?还需多少天能好”等等。他们希望随叫随到, 有问必答。但也有的家属却过分依赖医院, 认为既来求医, 一切皆由医护人员支配, 家属不用过问, 医护人员自然能妙手回春, 医到病除, 很少主动关心病人。一旦病情并非像他们想象中恢复的那么好, 就会责怪医护人员。面对这些问题, 作为护士本身, 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 尽量抑制自己的厌烦情绪, 理解家属的心情。即使在工作繁忙的时候, 也应做到忙而不乱, 及时向家属实事求是地把病情及预后等情况给予解释, 使家属信服, 感到护士与家属的心情是一致的, 使他们体谅护士, 理解护士。

6 小结

护士心理健康状态 篇4

关键词:佳木斯快乐舞步,亚健康,健身操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们的心理情感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 也称第三状态, 其发病的原因是人们长期紧张和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亚健康状态[1]。儿科护士是护士中接触患儿最多的群体, 由于患儿治疗依从性差, 同时家属配合度不高, 儿科护士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和紧张感也越来越严重, 亚健康状态的发病率较高[2]。我院采用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对护士进行护理干预, 取得一定成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80名护士作为此次观察对象, 纳入标准:所有护士经亚健康测试量表[3]评估亚健康指数≥30分;无严重器质性疾病;在输液科工作时间>1年;无精神疾病;无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年龄20~37岁, 平均 (25.3±4.2) 岁;工作年限1.5~12年, 平均 (6.7±2.8) 年。

1.2 方法

每日19:00在运动场练习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 详细方法: (1) 由医院聘请的专业教练向护士讲解佳木斯快乐舞步的目的、方法、护理和意义, 让每位护士对其产生基本的认识和兴趣, 再进一步进行教学; (2) 以9名健身操教练担当领队, 80名护士分10排8列站队, 每隔2排中间站1名教练, 负责纠正护士的动作, 要求每位护士的动作尽量整齐标准; (3) 在教练指导教学7天后, 由教练评估每位护士佳木斯快乐舞步的完成情况, 要求每位护士能够独立完成整套健身操内容, 且能跟随音乐节奏有韵律的完成, 如果有护士不能独立完成, 则由教练继续指导教学; (4) 在每位护士均能基本掌握健身操的全部内容后, 教练可以应大家要求更换护士们喜欢的音乐作为伴奏; (5) 在教练指导教学1个月后, 在各位护士的自主意愿下, 组织护士在全院进行表演, 组织医院各科室医生护士进行观看, 提高护士锻炼积极性和自我成就感, 排解日常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和其他负性情绪。

1.3 观察指标

在护士开始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锻炼前和锻炼1个月后, 抽取清晨静脉血进行免疫学相关指标检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自然杀伤 (NK) 细胞活性采用四氮唑比色法 (MTT) 测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护士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两个量表均包括20个条目, 采取4级评分方式, 总分越高说明护士的焦虑及抑郁症状越严重。

1.4 疗效评定标准

在护士锻炼前和锻炼1个月后采用亚健康测试量表[3]对护士的亚健康状态进行评估, 该量表包括30个项目, 每项分值为0~4分。重度:总分≥100分;中度:总分70~99分;中低度:总分50~69分;轻度:总分30~49分;正常:总分<30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锻炼前后免疫学指标水平

护士锻炼1个月后的外周血CD4+/CD8+比值和外周血NK细胞活性水平明显高于锻炼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护士锻炼前后亚健康程度

护士锻炼1个月后, 亚健康程度较锻炼前明显改善 (χ2=3 8.5 4, P<0.0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护士锻炼前后SAS和SDS评分状况

护士锻炼1个月后的SAS和SDS评分均比锻炼前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3 讨论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型疾病概念, 致病原因来源于患者受到的社会环境压力和患者自我调节的失衡[1]。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表现为一定时期内活力下降、身体功能和适应能力下降、疲劳、失眠、情绪不稳定,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此外, 亚健康状态会导致机体免疫机能受到抑制, 外周血NK细胞活性与辅助性T细胞CD4+比例会下降, 而细胞毒性T细胞CD8+的比例会升高, CD4+/CD8+比值下降[5]。相关研究报道[6,7]显示, 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T细胞亚群的免疫应答, 增加NK细胞活性。

有报道[8], 在医院开展有氧健身操能改善护士亚健康状态。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是一种以运动负荷的生理规律为基础的舞蹈体操, 动作简单但不单调, 适合在护士中进行[9]。本文结果显示:护士锻炼1个月后, 外周血CD4+/CD8+比值和NK细胞活性水平明显高于锻炼前, 亚健康程度比锻炼前减轻, SAS和SDS评分均比锻炼前低。笔者认为, 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与护士们喜欢的有韵律性的音乐结合, 吸引护士进行学习, 通过1个月的学习和锻炼, 能够帮助护士缓解每日在医院面对的工作压力, 排解心中的负性情绪, 同时通过每日锻炼, 缓解亚健康状态, 增强身体免疫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周雯, 徐瑞妤, 李艳, 等.调查研究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心理亚健康类型的特征分析[J].广东医学, 2011, 32 (10) :1326.

[2]蒙世佼, 闫宇翔, 刘佑琴, 等.医务人员亚健康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1) :61.

[3]张秀花.人体亚健康与调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3.

[4]陈利芬, 何李芮, 黄贤丽, 等.综合医院护士亚健康状态与健康行为关系的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 (8) :4.

[5]吴思英, 李煌元, 王晓蓉, 等.医护人员亚健康状态与职业紧张因素相关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 (8) :1038.

[6]秦爱华, 高自军, 侯天德, 等.运动对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免疫的影响[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 :103.

[7]李海芸, 林建棣, 徐勇灵, 等.运动对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及其免疫调节机制[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 (27) :3784.

[8]高自军, 秦爱华.有氧运动对心理亚健康护士的干预技术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14, 33 (1) :59.

实习护士焦虑状态调查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市某医院实习护士98人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护理专科毕业生68人, 护理本科毕业生30人, 全部为女性, 未婚, 平均年龄为 (21.30±1.76) 岁。实习期为1年, 实习结束并考核, 考试合格后方准予其毕业。

1.2 调查工具

本文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TAI) , 由Charles Spielberger编制, 后由上海师大叶仁敏进行了修订, STAI问卷包括状态焦虑问卷 (S-AI) 和特质焦虑问卷 (T-AI) , 各有20项。S-AI (第1~20项) 中, 半数描述负性情绪, 半数描述正性情绪。主要用于评定即刻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或情景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及感受, 用来评价应激情况下的状态焦虑;T-AI (第21~40项) 中, 11项为描述负性情绪条目, 9项描述正性情绪条目, 用于评定人们经常的情绪体验, 特质焦虑反映了个体人格上的一种稳定的焦虑倾向。STAI量表可以评定短暂的焦虑状态和人格特征性焦虑倾向, 是评估护士及住院病人有关焦虑问题及心理护理效果评价较好的工具[3]。常模采用北医大精神卫生研究所与长春第一汽车公司职工医院精神科合作, 在长春地区和北京对正常人群进行的STAI中译版的测试结果。

1.3 调查统计方法

在实习结束前一周向实习护士发放问卷, 填写问卷前向她们介绍STAI问卷的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 先填写S-AI, 然后填写T-AI。发放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共98份, 收回有效问卷78份, 将收回的问卷数据分别统计、汇总, 统计学采用u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2)

从表1可以看出, 78名实习护士状态焦虑 (S-AI) 得分在40分以下的有两例, 仅占2.56%, 其余均在40分以上, 说明绝大多数实习护士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从表2可以看出, 78名实习护士总体状态焦虑得分与常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u>2.58, P<0.01) , 而特质焦虑 (T-AI) 得分与常模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u<1.96, P>0.05) 。

3 讨论

焦虑是最常见的负性情绪, 不仅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而且容易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护士行业是特殊服务行业, 面对的是有身心疾病的病人, 因此, 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 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促进病人的康复[4]。本文分析实习护士出现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 就业因素的影响

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 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单位和职业并不容易, 因而护理专业毕业生普遍降低了心理期望值, 以适应医疗市场的需要和用人单位的要求, 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在这种形势下, 实习护士担心自己在毕业后不能如期就业、就业不对口以及就业单位不理想等, 从而在实习期出现了焦虑心理。

3.2 期望值太高, 与现实不符

由于护士工作辛苦与社会的偏见等因素, 自愿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人较少, 大部分人是被动地选择护理专业, 即属于被动从事护士职业。这种缺乏护理职业兴趣甚至有不满的情感, 是造成实习护士焦虑心理的基础[5]。在实习中面对各种病人, 发现现实工作中并非处处是鲜花、笑脸和赞美, 另外在实际护理与所得不等价等现象, 使实习护士容易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实习护士在现实生活中对自我不满意, 这种情绪会影响实习护士的工作和学习。

3.3 护理业务不熟练

护理工作技术性强, 不仅要求实习护士有较强的护理理论知识, 更要求其具备娴熟的护理操作能力。本次调查的实习护士平均年龄为 (21.30±1.76) 岁, 她们临床工作经验不足, 业务上不够熟练, 还不能很好地应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容易出现护理差错, 独立当班时遇到意外事件难以处理, 因此, 实习护士普遍存在着紧张、害怕、焦虑的心理状态。

3.4 年龄与工作性质因素

实习护士正值恋爱阶段, 能否正确处理恋爱与护理工作的关系以及恋爱给她们带来的困惑是对她们的心理考验, 如不及时调整心理状态, 势必会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另外, 由于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需要经常倒班、上夜班, 打乱了以往的生活作息规律, 使她们容易产生一定的焦虑心理。

3.5 交流需求与交流障碍的矛盾

实习护士刚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由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扎实、社会阅历不深以及部分病人的不信任 (资历浅、年龄小) 与病人进行恰当交流和沟通, 不敢主动与病人交流, 这同样给她们带来了心理压力。

4 结语

在临床教学中, 带教教师应教育实习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帮助她们正确处理恋爱与工作的关系, 正视就业形势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及护患沟通技巧, 加强其心理疏导, 提高其心理素质, 缓解其实习期的紧张焦虑状态, 使实习护士平稳地走上护理工作岗位。

摘要:目的 探讨实习护士心理焦虑的特点及原因。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简称STAI) 对98名实习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习护士焦虑分显著高于常模组 (u>2.58, P<0.01) , 特质焦虑分与常模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实习护士在实习期间明显存在心理焦虑情况。

关键词:实习护士,焦虑状态,特质焦虑

参考文献

[1]张静.医院护士心理特征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 12 (3) :182-183.

[2]唐冠英.临床护士焦虑情绪及相关因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4) :19-20.

[3]马章淳, 林赟, 陈姗, 等.状态—特质量表临床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8) :684-686.

[4]张震华, 李淑仪, 陈红建, 等.门诊患者焦虑和抑郁现状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0) :69.

传染科护士焦虑状态的调查及对策 篇6

关键词:护士,传染科,心理状态,对策

1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传染科是传染病病人隔离治疗的场所, 病人和病原体携带者体内的致病菌以多种途径排出体外, 作为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传染科护士潜在的危险性很大。而在最近几年又出现很多我们并不太了解的传染病, 像SARS, 禽流感等。面对这些现象, 传染科做为一个特殊科室, 又是一个首当其冲的科室, 护士能够在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保持身心健康尤为重要。本文对在传染科工作的60名护士进行焦虑状况调查, 了解他们面对传染科病人时的心理反应, 及时给予相应的对策, 让护士培养良好的心态, 使其认识护理工作真正的社会价值。

1.2 研究目的及目标

目的:了解传染科护士焦虑程度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方式, 于2010年3月对莒南县人民医院的60名护士进行焦虑状态调查。调查对象均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 。共发放问卷60份, 收回有效问卷60份。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染科护士53.33%存在焦虑, 标准分均值高于国内常模, 护师的焦虑程度高于主管护师的焦虑程度。结论:加强对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视。针对护士在传染科工作期间的心理问题, 采用有效的应对措施, 及时解决或缓解其焦虑程度。使其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1.3 关键词及定义

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 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传染科:是指传染性疾病治疗临床科室。

心理状态:是指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

对策:是指对付的办法或策略。

1.4 文献回顾

本次写作主要参考了郑艳华, 欧丽华的《传染科护士的自我防护及其意义》和张松的《焦虑的本质与矫正》, 王静老师的《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及王晓静等老师的《传染科护士的心理素质与培养》等大量文献。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次论文的研究对象为莒南县人民医院传染科的60名在职护士, 其中护师30名, 主管护师30名。

2.2 调查内容

包括一般资料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 。一般资料为被调查者的年龄和职称情况。焦虑自评量表共20题, 将20题的各个得分相加, 即得粗分, 其中5、9、13、17、19为反向计分。经过Y=INT (1.25X) 换算, 得标准分 (Y) 分数高低决定焦虑程度, 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高。每份量表的标准分大于等于SAS的正常分界值50为阳性症状。

2.3 研究方法

以发放问卷的形式, 由发卷人先对被调查者作必要的解释, 然后由护士独立完成, 问卷为不记名自填, 当场收回并检查, 发现漏项给予补充。共发放问卷60份, 收回有效问卷60份。回由率为100%。

使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各项财查的平均得分与标准差。采用百分比描述不同文化程度护士焦虑的关系。

2.4 研究步骤

1) 在研究的的60名护士当中发放问卷, 然后由护士每个人单独完成, 并且当场收回并检查是否存在漏交。

2) 使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各项财查的平均得分与标准差。采用百分比描述不同文化程度护士焦虑的关系。

3) 在某传染病医院的护士中随机抽取6名护士进行预调查。一周经后对这6名护士进行重测。经统计问卷内在一致性cronbach’s a值为0.912, 重测信度为0.802。

3 研究结果

3.1 护士的焦虑状况

3.2 护士SAS的标准分高于常模人群

注:与常棋均分相比较, *p<0.05, 差别有显著差异 (p<0.05)

3.3 文化程度的影响

不同职称护士SAS标准分高于正常分界值人数和百分比 (见表3) 。

本调查共60例, 其中标准分高于正常值32例, 占53.33%。而且和职称呈负相关。

4 讨论

因传染科护士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直接接触传染病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 各种医疗锐器极易造成职业意外伤害和职业暴露。其工作的特殊性, 加大了护士的心理负担。与其它科室的护士相比较, 传染科的护士更需要合理的心理调节和疏导。经过上述调查, 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4.1 学会调节, 保持良好心态

焦虑是为人类自身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一种心态, 是破坏我们身心健康的因素[2]。本调查结果显示, 在传染科工作的护士中, 有轻度焦虑的有19例, 中度焦虑的有10例, 重度焦虑的有3例。32名护士SAS评分大于等于50, 焦虑发生率53.33%。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针对这些, 一方面, 领导应帮助护士消除负性情绪, 提高护士情绪自控力, 使护士了解负性情绪对工作及自身安全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交流是缓解心理困扰的有效措施之一[3]。另一方面, 护士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倾诉, 多和同事和领导沟通, 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要学会自我心理保健训练和松弛训练。如听音乐, 深呼吸等, 缓解心理压力, 纠正不良情绪, 保持心理内环境的稳定。

4.2 降低危险因素并采取防范措施

4.2.1 常见的危险因素有:

1) 物理性的危险因素

针刺伤或锐器伤最常见, 其中由皮肤刺伤造成感染占84.2%[2]。美国CDC报道, 有1758名医务人员做过HIV抗体检查, 有26名HIV抗体阳性 (1.5%) , 其中3名曾不慎被HIV污染针头刺伤过皮肤。英国有1名护士不慎将带HIV患者血针头刺伤过自己的手指后HIV抗体阳性[3]。

2) 生物性的危险因素

护士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其他分泌物, 而这些是最常见, 又最具有潜在性的危险因素。

3) 生理、心理、社会因素

护士工作较琐碎, 频繁倒班, 易造成身心疲惫;另外, 人们对传染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和歧视态度, 势必影响护理人员的情绪。

4.2.2 防范措施

1)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规范传染科护理操作各个环节, 重视专科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合理安排每位护士班次。利用空闲时间加强传染科各种疾病理论学习, 使护士对疾病相关知识了如指掌, 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使工作有条不紊, 以最优化的方式参与工作, 并实现工作目标, 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

2) 强化安全质量教育, 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护士长利用安全质量分析会, 进行职业安全教育, 学习并考核每位护士“职业暴露”工作流程, 指导每位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及时处理。对个别护士经常发生针刺伤的, 要找出原因, 给予人文关怀的同时纠正其不良习惯性操作行为。建立各种废用医疗物品分类标识放置, 专人清点回收, 设立锐器收集箱。

3) 加强护士消毒隔离观念

认真进行环境因素和作业风险评价, 每日对各病房进行60min紫外线空气消毒。严格执行操作前洗手, 操作中每人一巾一消毒。进病房操作时必须衣帽整洁、戴口罩, 必要时穿隔离衣及戴手套, 加强自身防护意识。

4) 医院、科室加强发生职业暴露后支持系统

增强护士之间支持系统, 对受伤护士给予人文关怀, 以减轻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不良情绪反应。同时大力开展职业安全教育, 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 呼吁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医务人员, 对其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5)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

在护理工作中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及时排除外界的干扰, 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对各种复杂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做到沉着冷静。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加强自身的涵养, 以朝气蓬勃的面貌迎接每一天的临床护理工作, 从而把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降低到最小。

4.2.3 结论

表3显示, 护师中有焦虑症状的有20例, 主管护师有焦虑症状的有12例。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师年龄偏小, 工龄较短, 工作中往往缺乏工作热情和主动性, 缺乏与病人沟通的经验。知识面相对狭窄,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弱, 因而焦虑症状较主管护师严重。针对以上原因, 我们应从护理理念、护理模式和基础护理知识引导的启发护士, 鼓励她们多巡视病房了解病情、病史、临床表现。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如肺结核, 主要为呼吸道传播, 进入病房要戴口罩, 病人的痰液要用5%-12%的来苏浸泡2小时以上弃去[4]。乙型肝炎主要为血液传播, 做好血液体液隔离一般不会被传染, 对病人操作前后要严格洗手。若发生针刺伤也不要尽慌, 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消毒液清洗伤口, 再用碘酒消毒包扎, 避免再次污染。有研究表明, 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短时间只采用适当的补救措施可减少感染的几率[5]。同时护士管理者要放手不放眼, 并给予肯定。

4.3 加强职业道德素质

由于近年来新型的传染病的出现, 如: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禽流感。传染科工作密切接触各类传染病病人, 深感到与传染病很近, 惟恐各种原因而感染上传染病, 这是引起护士焦虑的又一原因。调查中显示传染科的护士焦虑标准分为49.15±10.75, 高于正常人群常模。就此状况对护理部有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 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思想教育, 不仅要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病人, 以“病人为中心”, 把解除病人的痛苦为己任, 想病人所想, 急病人所急, 痛病人所痛, 真正把病人做为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其次, 护士长要严格要求自己, 以身做责, 对病人认真负责、体贴、关心, 对护理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一丝不苟, 给护士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 不断潜移默化, 使护士正确认识护理要作的社会价值热爱护理工作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 培养整体护理的初步理念。

4.4 提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

临床上各种技术操作种类繁多, 加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不愿接受护士的操作, 再加上工作环境的特殊, 更让护士失去信心, 不愿去操作, 情绪低落, 焦虑程度增加。就此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对策:首先, 护士长要热情耐心做好示范, 做到动作规范, 技术娴熟, 要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护士。同时给护士动手的机会, 可选择一些修养好的、体质较佳, 容易穿刺的病人进行操作, 帮助护士提高在病人心中的威信。其次, 对一些规程较多的技术操作, 应让护士先看后做, 要边讲解边示范, 给护士一个操作的整体概念。再次, 护士要在实践中找出自己的不足, 不断总结分析, 进行自我评价, 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进而产生质的飞跃, 对自己充满信心。

5 推论及建议

5.1 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1) 传染科护士焦虑护士比例为53.33%;2) 传染科护士焦虑程度高于常模人群;3) 传染科护士的焦虑程度和职称程负相关。

5.2 建议

上一篇:猪瘟的诊断及防制下一篇:用户上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