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状态研究(精选12篇)
心理健康状态研究 篇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有5个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近几年, 民族高职院校发展较快,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少数民族人才。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看, 目前民族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 仍处于滞后状态。民族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其学习、生活及就业竞争力, 影响院校的和谐、健康、快速发展, 同时也制约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高职院校学生与其它高职院校相比, 无论在生活习俗, 还是在心理特征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 对于民族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并积极开展研究。本文使用SCL-90量表对少数民族人口比较集中的贵州省两个民族自治州的两所职业技术学院961名学生测查, 进行实证研究, 为进一步做好民族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优化心理品质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样本与数据
(一) 调查样本
本研究于2008年4月18日~25日进行测查, 被试对象为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和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生。共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问卷982份, 无效问卷21份、最终有效问卷961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1%。样本分布情况如下:
1. 院校分布。
贵州省有三个民族自治州, 被试单位分别为两个自治州的两所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生, 占贵州省三所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66.67%。
2. 专业及年级分布。
被试学生分布在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畜牧兽医、药学等21个专业, 年级主要分布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
3. 性别分布。
被试男性419人, 占43.60%;女性542人, 占56.40%。
(二) 测量工具
量表选用国内外常用的心理健康测查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该量表有90个评定项目, 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 较为准确地评定被试者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量表由10个因子组成, 各项因子分值越高, 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一般因子分≥3的认为个体该因子的症状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SCL-90的评分标准是每一个项目均采取五级评分制 (1-5分) , 反映出不同程度的症状, 即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
(三) 数据统计
学生独立填写SCL-90问卷后当场收回, 所有数据均在计算机上处理。为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对学生总症状指数及各因子等作了筛查。筛查结果如以下表1、表2和表3所示:
二、心理健康状态分析
(一) 心理健康水平总体状态
从表1可知:具有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有182人, 占总人数的18.94%;有中等程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28人, 占总人数的2.91%。其中:心理健康呈轻度症状的有154人, 占总人数的16.02%;心理健康呈中度症状的有25人, 占总人数的2.60%;心理健康呈重度症状的有3人, 占总人数的0.31%。
从表2可知, 被试者在各因子中的心理问题总检出率如下:
(1) 有37.15%的学生有强迫症状, 是9个因子分中检出率最高的一项;
(2) 有27.26%的学生有抑郁症状, 是9个因子分中检出率位居第二的一项;
(3) 有26.33%的学生有人际关系敏感症状, 是9个因子分中检出率位居第三的一项;
(4) 有22.27%的学生有敌对症状, 是9个因子分中检出率位居第四的一项;
(5) 其它因子检出率顺序为:偏执占20.92%, 焦虑占19.56%, 精神病性占17.69%, 恐怖占16.13%, 躯体化占11.65%。
为进一步分析被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将被试学生各因子均分及标准差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 并对其显著性进行检验, 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4可知:被试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 均值都高于常模, 差异极为显著, 表明高职生在这些因子上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人际关系敏感均值低于常模, 差异极其显著。
(二) 男女生心理健康状态
从表1可知:具有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男生78人, 占总人数的8.12%, 女生104人, 占总人数的10.82%;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男生11人, 占总人数的1.14%, 女生17人, 占总人数的1.77%。其中:心理健康呈轻度症状的男生67人, 占总人数的6.97%, 女生87人, 占总人数的9.05%;心理健康呈中度症状的男生10人, 占总人数的1.04%, 女生15人, 占总人数的1.56%;心理健康呈重度症状的男生1人, 占总人数的0.10%, 女生2人, 占总人数的0.21%。
从表3可知, 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有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女生均高于男生, 依高低排列顺序是:强迫症状, 恐怖,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敌对, 焦虑, 偏执, 躯体化, 精神病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上有中重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女生均高于男生, 依高低排列顺序是:恐怖,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强迫症状, 焦虑, 敌对, 偏执。精神病性、躯体化因子上有中重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男生均高于女生, 依高低排列顺序是:精神病性, 躯体化。
为进一步分析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 对被试男女生的各因子均分和标准差作了统计, 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5可知:女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8个因子上, 均值都高于男生, 且在恐怖、抑郁、焦虑因子上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特别在恐怖因子上差异极为显著。男生在精神病性因子上, 均值高于女生, 但无显著性差异。
三、结论讨论
(一) 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在被试学生中18.94%具有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 其中:16.02%呈轻度症状;2.91%呈中重度症状。各因子总检出率分别是:强迫症状37.15%;抑郁27.26%;人际关系敏感26.33%;敌对22.27%;偏执20.92%;焦虑19.56%;精神病性17.69%;恐怖16.13%;躯体化11.65%。与全国常模比较, 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均值低于常模外, 其他因子均值都高于常模, 且差异极为显著。由此可知, 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低, 不容乐观。
(二) 学生主要心理问题
被试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 均值都高于常模, 差异极为显著, 而且强迫症状总检出率高达37.15%, 抑郁、敌对、偏执和焦虑检出率均在20%以上, 恐怖、精神病性检出率16%以上, 驱体化11.65。由此可知, 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偏执、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及驱体化方面。
(三) 女生与男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比较
在被试学生中8.12%的男生、10.82%的女生具有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 其中:6.97%的男生、9.05%的女生呈轻度症状;1.14%的男生、1.77%的女生呈中重度症状。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总检出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上, 女生均值都高于男生。由此可知, 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比男生低。
(四) 男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在被试学生中, 男生在各因子上总检出率分别是:强迫症状15.5%;抑郁10.93%;人际关系敏感10.41%;偏执9.26%;敌对9.16%;精神病性8.53%;焦虑7.91%;恐怖5.10%;驱体化4.89%。男生恐怖和驱体化因子均值较低, 仅为1.4。被试学生总体上人际关系敏感均值低于常模, 且差异极其显著。由此可知, 男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强迫症状、抑郁、偏执、敌对、精神病性、焦虑方面。
(五) 女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在被试学生中, 女生在各因子上总检出率分别是:强迫症状21.64%;抑郁16.34%;人际关系敏感15.92%;敌对13.11%;偏执11.65%;焦虑11.65%;恐怖11.03%;精神病性9.16%;驱体化6.76%。驱体化因子均值较低, 仅为1.4。被试学生总体上人际关系敏感均值低于常模, 且差异极其显著。由此可知, 女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偏执、焦虑、恐怖、精神病性方面。
(六) 女生与男生心理问题比较
女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8个因子上, 均值都高于男生, 恐怖、抑郁、焦虑因子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特别恐怖因子差异极为显著, 其他因子差异不显著。男生在精神病性因子上, 均值高于女生, 但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 女生在恐怖、抑郁、焦虑方面心理问题比男生严重, 尤其恐怖方面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宋专茂编著.心理健康测量 (第二版) [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
[2]杨宗义主编.教育统计学[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1990.
心理健康状态研究 篇2
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以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 心理健康状态 从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社会功能良好,能够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者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2. 不良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是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生活事件、身体不良状况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时间短暂,一般在一周左右就能得到缓解;损害轻微,该状态对当事人社会功能影响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处理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能够自己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能够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3.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些方面发展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异常。特点如下:
a.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例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等。
b.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情绪及动作行为),而面对其它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
c.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当事人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标准完成某项(或几项)社会功能。例如:社交焦虑者(又名社交恐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等。
d.需求助于心理医生。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医生的指导是必需的。
4.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特点是:
a.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经历,情绪低落成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
b.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的失调,如影响消化系统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则可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c.损害大。这类患者不能或者勉强能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d.需要心理医生的治疗。这类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我调节康复,而必须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治疗早期,通过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心理健康的途径
(1)自我肯定。人要不断地否定和肯定自己才能进步,而否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肯定方向发展,自我肯定,保持坚定的信念,往往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2)抛弃自卑。自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缺乏成功的体验;二是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估;三是自我评估偏颇。要抛弃自卑,首先要战胜自我,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要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要对自己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
(3)增强自信。
(4)心理调节和情绪调节。
心不健康的几种表现
1.忧郁 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如果长时期地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予以充分重视。.狭隘 表现为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嫉妒 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成长中七种不健康心理.惊恐 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针、怕暗、怕鬼怪。轻者心跳厉害、手发抖,重者睡不着觉、失眠、梦中惊叫等。.残暴 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敏感 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 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7.自卑 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都缺乏情趣,压抑感太强。
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心理健康的几种状态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健康状态,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一般常态心理
表现为经常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轻度失调心理
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动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帮助,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常态。严重病态心理
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表现为严重的心理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
学习中如何战胜自卑心理
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战胜自己的自卑心理,从而建立自信心。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导向成功的第一要决。”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学生,处世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面对挑战;一个学生如果缺乏自信心,那么,他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往往是退缩、畏怯、悲观、被动,不善与人交际,不敢尝试新鲜事物,凡事依赖、犹豫不决。所以自信心对学生的心智成长和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在学生当中,普遍的却是自我评价过低,于是压抑了内在潜能的发挥。过强自我否定评价就是通常所说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学生往往行为怯懦,处处依赖老师、父母和同学,活动效率非常低微。这就需要战胜自己的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心。自信,首先是自己的事,关键是要坚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目标就会实现。
第一,坚持当众说话,勇敢吐露见解。
当众说话是建立自信心最快的手段。在课堂上或公开场合要尽量举手发言,不管回答问题有无把握,是否全面,站起来大胆地说,说错了也没关系,尽管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行。相信老师和同学们都会为自己鼓掌。记住,只要敢讲,就会比那些不敢讲的同学收获大。这样做不但能够增加我们的知识,锻炼我们的勇气,而且能够增强自信心。
第二,善待他人,融洽人际关系。
首先,要善于对师长和同学微笑。微笑是友善的信号,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快乐,也会得到别人的喜欢,从而赢得别人与自己主动交往,使自己摆脱孤独感和寂寞感,内心充实,心情舒畅,不断产生信心和力量。其次,在与他人交谈时,适当、真诚地赞美别人的优点,会使别人感到高兴,别人也会投桃报李,夸赞你的闪光点,使你有如沐春风之感,信心大增。再次,在生活上、学习上主动帮助同宿舍、同班同学,进而帮助其他人,这样不仅赢得了别人对自己的好感、赞扬和帮助,也使自己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自信心不仅得到了调动,而且可以得到社会性的升华。
第三,切勿求全责备,学会变换视角。
信心不足的学生总是看到自己的缺点,而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总喜欢用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常常导致情绪低落,自信心缺乏。其实,我们不需要为自己的不足而整天自责,而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使自己因失败而陷入自责时,请你提醒自己,不要做唯美主义者,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把它变成表扬。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做自己的伯乐,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及时鼓励自己,你的自信心一定会大增。
第四,循序渐进,让自己体验成功。
体验成功的诀窍就是为自己确立小的奋斗目标。比如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定时复习功课等等。当每一个小目标完成时,都要奖励自己。如看一会电视,听一段优美的音乐,买一本向往已久的书等等。这样通过一个又一个小目标的实现,就会越来越接近成功。小目标的制定,可以让自己明显的感觉到进步,更容易体会成功,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第五,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怕失败自觉磨练。
信心不足的学生应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一定要注意克服怯懦、优柔寡断等不良意志品质,培养意志的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特别要鼓起勇气,大胆参加班级活动,进而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集体活动中见贤思齐,虚心向别人学习,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尽力做好每一件事,尽心恪守本职工作。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立即纠正。不怕失败,失败了重新再来。雷锋说的好:“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坚持经受集体活动的锻炼和经受失败的磨练,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增长才干,丰富人生阅历,增添成就感,提高耐挫力,激发和巩固自信心。
心理压力量表
仔细考虑下列一个项目,看它究竟有多少适合你,然后将你对每一个项目的评分,根据下面这个发生频率表列出来。频率: 总是—4 经常—3 有时—2 很少—1
项目 1.我受背痛之苦。
2.我的睡眠不定,且睡不安稳。3.我有头痛。4.我颚部疼痛。
5.若须等候,我会不安。6.我的后颈感到疼痛。7.我比少数人更神经紧张。8.我很难入睡。9.我的头感到紧痛。10.我的胃有病。11.我对自己没有信心。12.我对自己说话。13.我忧虑财务问题。14.与人见面时,我会窘迫。15.我怕发生可怕的事。16.白天我觉得累。
17.下午我感到喉咙痛,但并非忧郁得上感冒。
从未—0 18.我心情不安,无法静坐。19.我感到非常口干。20.我心脏有病。
21.我觉得自己不是很有用。22.我吸烟。23.我独自不舒服。24.我觉得不快乐。25.我流汗。26.我喝酒。27.我很自觉。
28.我觉得自己像四分五裂。29.我得眼睛又酸又累。30.我得腿或脚抽筋。31.我的心跳过速。32.我怕结识人。33.我手脚冰凉。34.我患便秘。
35.我未经医师指示使用各种药物。36.我发现自己很容易哭。37.我消化不良。38.我咬指甲。39.我耳中有嗡嗡声。40.我小便频繁。41.我有胃溃疡。42.我有皮肤方面的病。43.我的喉咙很紧。44.我有十二指肠溃疡病 45.我担心我的工作。46.我口腔溃烂。47.我为琐事忧虑。48.我呼吸浅促。49.我觉得胸部紧迫。50.我发现很难作决定。
心理压力量表说明
分数 PSTR压力程度分析(93或以上)
这个分数表示你确实正以极度的压力反应在伤害你自己的健康。你需要专业心理治疗师给予一些忠告,他可以帮助你消减你对于压力器的知觉,并帮助你改良生活的品质。(82~92)这个分数表示你正经历太多的压力,这正在损害你的健康,并令你的人际关系发生问题。你的行为会伤害自己,也可能会影响其他人。因此,对你来说,学习如何减除自己的压力反应是非常重要的。你可能必须花很多的时间做练习,学习控制压力,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71~81)这个分数显示你的压力程度中等,可能正开始对健康不利。你可以仔细反省自己对压力器如何做出反应,并学习在压力器出现时,控制自己肌肉紧张,以消除生理激活反应。好老师会对你有帮助,要不然就选用适合的肌肉松弛录音带。(60~70)这个分数指出你的生活中的兴奋与压力量也许是相当适中的。偶尔会有一段时间压力太多,但你也许有能力去享受压力,并且很快地回到平静状态,因此对你健康并不会造成威胁。做一些松弛的练习仍是有益的。(49~59)这个分数表示你能够控制你自己的压力反应,你是一个相当放松的人。也许你对于所遇到的各种压力器,并没有将它们解释为威胁,所以你很容易与人相处,可以毫无惧怕地担任工作,也没有失去自信。(38~48)
这个分数表示你对所遭遇的压力很不易为所动,甚至是不当一回事,好像并没有发生过一样。这对你的健康不会有什么负面的影响,但你的生活缺乏适度的兴奋,因此趣味也就有限。(27~37)
这个分数表示你的生活可能事相当沉闷的,即使刺激或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你也很少作反应。可能你必须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或娱乐活动,以增加你的压力激活反应。(16~26)如果你的分数只落在这个范围内,也许意味着你的生活中所经历的压力经验不够,或是你并没有正确地分析自己。你最好更主动些,在工作、社交、娱乐等活动上多寻求些刺激。作松弛练习对你没有什么用,但找一些辅导也许会有帮助。
自测成功心理倾向
不是测试你的技巧,也不是向你提出什么难题,只是对自己的成功心理倾向作个剖析,使你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价和估计。
回答下列每一个问题,并把反映你基本态度的答案记分。
A、非常同意B、有些同意C、有些不同意D、不同意
1.快乐的意义对我来说比钱重要得多。
2.假如我知道这件工作必须完成,那么工作的压力和困难并不能困扰我。
3.有时候成败的确能论英雄。
4.我对犯错误非常严厉。
5.我的名誉对我来说极为重要。
6.我的适应能力非常强,知道什么时候将会改变,并为这种改变准备。
7.一旦我下定决心,就会坚持到底。
8.我非常喜欢别人把我看成是个身负重任的人。
9.我有些嗜好花费很高,而且我有能力去享受。
10.我很小心地将时间和精力花在某一个计划上,如果我晓得它会有积极和正面的成果。
11.我是一个团体的成员,让自己的团体成功比获得个人的认可更重要。
12.我宁愿看到一个方案拖迟,也不愿无计划、无组织地随便完成。
13.我以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为荣,但是我必须确定别人是否能正确了解我。
14.我的工作情绪是很高昂的,我有用不完的精力,很少感到精力枯竭。
15.大体来说,常识和良好的判断对我来说,比了不起的点子更有价值。
评分标准:
1.A:0 B:1 C:2 D:3
2.A:3 B:2 C:1 D:0
3.A:2 B:3 C:1 D:0
4.A:1 B:3 C:2 D:0
5-15均为A:3 B:2 C:1 D:0
评估:
0-15分:成功的意义对你来说,是圆满的家庭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不是权力和精神的获得,因为你能从工作之外得到成就感,因此,可能不适合去爬高位,这个建议可以帮助你专注在实现自我的目标上。
16-30分:也许你根本就没想到去争取高位,至少目前是如此。你有了这个能力,但是你还不准备作出必要的牺牲和妥协。这个倾向可以促使你寻找途径来发展跟你目标一致的事业。
心理健康状态研究 篇3
成就目标是指“成就行为的目的,它具有认知(如对于情景的认识、成败归因)、情感(如焦虑)和行为(如学习策略、任务选择和学业)特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是成就动机中的目标系统决定了学生的动机模型以及他们的成就行为。Elliott等通过一项实验证明,学习目标倾向组学生不管自身的能力如何,都选择困难的任务,并表现出适应性动机模型。而成绩目标倾向组的学生选择的任务则跟他们的能力水平有很高的相关。Meece等研究了目标系统对中学生的课堂学习中认知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强调学习目标的学生报告了更积极的认知投入,而强调成绩目标的学生显示出低水平的认知投入。Ablarb等的研究则发现,学习策略的使用与目标定向有关。
我国对成就目标的研究,也支持了不同的目标倾向将通过不同的动机模型而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结论。梁海梅等证实了学习目标通过内部动机这一中介变量对学业成就产生正的影响,而成绩目标则通过外部动机这一中介变量对学业成就产生负的影响。张咏梅等的研究也表明,与成绩目标的个体相比较,具有学习目标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完善的动机模式,即焦虑度适中,成败归因正确,学习策略灵活,愿意接受挑战性任务。已有的研究着重探讨了成就目标的认知和行为的特征,为此,本研究着重了解其情感特征。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作为其学习的一种宏观心理背景,与其成就目标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特别是在升学压力之下的普高学生与无升学压力的职高学生,他们的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之间有何联系。
2研究方法
2.1被试
从福州市随机抽取普通高中(好校)、职业高中1(中等校)、职业高中2(差校)各一所,再从每所中学中随机抽取高一、高二、高三各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被试,共451人,其中有效问卷371份,男183人,女188人,基本分布情况见表1。
2.2材料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王极盛根据日本学者铃木清等人编制的量表所修订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查量表》,该量表共100题,分为八个内容量表,分别测查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该量表按两点量表的形式计分,得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状态越好。据报告,该量表重测信度在0.716-0.905之间,分半信度在0.634—0.872之间,内容效度比较理想。第二部分采用浙江大学心理系徐方忠根据Button问卷所修订的成就目标倾向测量问卷,共12个问题,学习目标倾向与成绩目标倾向各6个问题,采用七点量表的形式计分,①表示“完全不同意”,⑦表示“完全同意”,分别计算学生两类目标倾向的得分。整个问卷的再测信度为0.84,因素分析表明该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2.3 施测过程
(1)在施测之前对主试,即被试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培训,讲解施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采用集体施测方式,以指导语指示被试填答问卷。
2.4数据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使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IO.O在微机上统计处理。
3研究结果
3.1 高中生在学习目标倾向(L)与成绩目标倾㈦上的差异性检验
为了了解高中生在学习目标倾向与成绩目标倾向上的总体水平差异,首先进行了两者的比较,得出L(M)6.0198,高于量表中点,表明高中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目标倾向;P(M)=4.7968,接近于量表中点,表明高中生的成绩目标倾向一般。由此可见,在高中阶段从总体上来说,学生学习目标倾向高于成绩目标倾向。在此基础上,通过MANOVA分析进一步比较了学习目标、成绩目标在学校类型、年级及性别上的差异,其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学习目标、成绩目标在学校、年级、性别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成绩目标在学校、年级、性别上差异也不显著,表明成绩目标在整个高中阶段是相对稳定的。学习目标在年级和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但学校类型不同,其差异极其显著俨<.001)。多重比较分析表明,普高与职高1的学生在学习目标倾向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1),普高与职高2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F<.001),职高学生的学习目标倾向显著高于普高学生(普高M=5.751、职高:M=6.284、职高:M=6.192)。此外,好校与中等校、差校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好校在学习目标上得分偏低,差校得分居中,而中等校的得分相对较高。
3.2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
由表3可以看出,学习目标与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及冲动倾向等维度间有显著性负相关,说明在这五个维度上,学习目标倾向越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而成绩目标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等心理状态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在这三个维度上成绩目标倾向越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但成绩目标倾向还与孤独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
根据Buuon的研究,学习目标与成绩目标是目标倾向中相互独立的两维结构,因此只从单方面考虑二者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是不够的,而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加以分析。在本研究中,以学习目标和成绩目标的中位数(L:6.3333,P:5.0000)为分界点,对学生的成就目标倾向进行归类。得分高于中位数的学生为高学习目标或高成绩目标倾向,得分低于中位数的为低学习目标或低成绩目标倾向,从而将学生划分为四种类型:①高成就目标倾向组(L高P高),此类学生占被试总数的26.2%;②高学习目标倾向组(L高P低),占被试总数的25.6%;③高成绩目标倾向组(L低P高),占被试总数的24.0%;④低成就目标倾向组(L低P低),占被试总数的24.2%。这种分类与Ablarb等人的划分是相同的。通过MANOVA分析不同类型成就目标倾向在心理状态的八个维度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成就目标的类型主效应显著,其结果如表4。
进一步的单变量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成就目标倾向组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及冲动倾向等六个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在学习焦虑上,③组的均分显著高于①组和②组,即高成绩目标学生的学习焦虑显著高于低成绩目标的学生。在对人焦虑上,①、②组的均分显著低于③、④组,表明高学习目标的学生在对人焦虑上显著低于低学习目标学生。在孤独倾向上,①组与②、③、④组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④组与②、③两组也存在着显著差异,表明高成就目标倾向的学生更不容易出现孤独症状,而低成就目标倾向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孤独症状。在身体症状上,①组与③、④两组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高成就目标的学生在身体症状上要显著好于低学习目标的学生。在恐怖倾向上,①组与③、④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②组与④组之间也存在差异,即高学习目标学生的恐怖倾向要显著低于低学习目标学生。在冲动倾向上,①组与②、③、④组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表明高成就目标的学生显著比其他三组学生更不容易出现冲动倾向。因此,从总体来说,高成绩目标和低成就目标倾向组的均分都要高于高成就目标和高学习目标倾向组,即低学习目标学生更容易出现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及冲动倾向等不良心理状态。
4分析与讨论
4.1成就目标在高中阶段的状况
本研究表明,高中阶段学生从总体上来看学习目标倾向高于成绩目标倾向,这说明现阶段我国高中生在学习中更关注的是自身能力的提高与知识的掌握,也说明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实践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高中生已不以取得好成绩,获得他人对自己能力的有利评价作为主要追求目标。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也并未完全消除。高考升学压力的存在,使得分数仍是衡量学生学习、学校质量的重要标准,这或许能解释普高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得分反而低于职高学生的原因。当然,这也与所选取的学校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在本研究中,所选取的职高好校是一所美术职业中学,差校是一所外国语职业学校,因为没有高考压力,却有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学生们更注重自身职业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追求自身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丰富,因而职高学生的学习目标显著高于普高学生。
研究结果还表明,成就目标(无论是学习目标还是成绩目标)在高中阶段均无性别和年级的差异,在高中阶段的发展相对稳定,这与Button等人的研究是一致的。方平等人认为,根据发展的观点,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成绩目标的形成在整体上要受到发展水平的影响,即在年龄低的学生中成绩目标的比例可能高于学习目标,而在年龄高的学生中成绩目标的比例可能低于学习目标。关于成就目标的发展趋势,还有待于以后的进一步实验研究。
4.2不同类型的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
以往的研究大多将成就目标划分为两种独立的类型,即学习目标和成绩目标,进而分别讨论这两种类型,即只以高学习目标倾向或高成绩目标倾向来对学生进行归类,我们认为这样的划分不尽合理,可能会在实际研究中丢失许多重要信息。由于目标倾向是比较稳定的、相互独立的结构,因此应把二者加以综合考虑,以二者的中位数为中界点,将成就目标划分为高成就目标倾向、高学习目标倾向、高成绩目标倾向和低成就目标倾向四种类型较为合理。
本研究中,在这四种类型上的人数分布百分比较为均匀,说明高中阶段学生的确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成就目标,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高学习目标倾向或高成绩目标倾向类型。几种不同类型的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多重比较中可以看出,高成就目标倾向的学生在心理健康状态各维度中的得分最低,其次是高学习目标倾向的学生,表明具有高学习目标的学生能更好地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而低成就目标倾向的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得分最高,低成绩目标倾向次之,特别是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及冲动倾向这几个维度上。因此,可以说持有低学习目标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及冲动倾向等不良心理特征,说明这类学生的情感特征更为消极。
根据成就目标的动机模式,具有学习目标的个体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与知识的学习,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易形成学习模式,而具有成绩目标的个体,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自己的能力能否得到他人的良好评价,因而易形成无助模式。Dweck认为,一个具有无助模式的学生在面临失败时,其自尊心会受到严重威胁,这种威胁可能首先导致焦虑和羞耻感,故此易产生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这使个体更易出现保守的自我保护姿态,表现为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他们对完成任务表现出厌倦,更向往低努力的成功。而对于学习模式的个体,即使失败也仅仅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改变策略,所以他们在努力时会产生愉悦感,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从上述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将成就目标划分为四种类型能更好地说明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这还有待于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进一步的证实。
5结论
(1)从总体上来看,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目标倾向高于成绩目标倾向,且学习目标倾向存在着学校类型的差异,职高学生的学习目标倾向高于普高学生。
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 篇4
1 亚健康概念的界定
亚健康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实际中健康、亚健康与疾病之间本来不存在明显的界限, 如何把握在三者之间界定的度, 本身是一个极其困难的问题。广州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董玉整[4]认为, 所谓“亚健康”, 是指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的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 同济医科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的陈国元等人在研究中, 将亚健康分成3个阶段:①轻度心身失调:以疲乏无力、失眠、胃纳差、情绪不稳等为主要表现;②“潜临床”状态:其表现可概括为, 活力减退, 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减退。临床检查可发现有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黏度和免疫力低下;③“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患病但症状不明显, 医生尚未明确诊断, 未开始治疗的状态[1]。赵瑞芹等[1]认为, 亚健康状态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 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者[1]。刘保延等[6]采用排除法提出了亚健康的定义, 其内容为:亚健康是指持续3个月以上出现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而无明确疾病诊断, 或有明确诊断但所患疾病与目前不适状态没有直接因果关系。该定义使得亚健康的概念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综合各文献的观点, 总的来说认为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3方面的改变:身体方面表现为失眠、头昏、乏力、困倦、疲劳、心悸等;心理方面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焦虑烦躁、神经质等;社会适应方面表现为冷漠、无望、无助、孤独、空虚等。实际上许多人在身、心、情感3方面都有表现。
2 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
31~50岁是亚健康状态的高发年龄, 尤其是40~49岁, 占亚健康状态的49.8%, 教师、医务工作者、编辑、工程师、技术员等从事脑力劳动较多的人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员[7]。朱丽等[8]报道30~40岁是高校教师亚健康危险年龄段, 其中女性重度亚健康高于男性, 工作不开心、工作时间长、缺乏体育活动等是高校青年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张素炎等[9]进行的亚健康状态调查结果显示, 北方地区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21.3%。蔡旭玲等[10]随机抽取了广州市850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本次调查亚健康的总发生率为42.10%, 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与亚健康有关的因素有9个:生活紧张程度、文化程度、是否经常喝浓茶、睡眠情况、工作或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为危险因素, 提示亚健康与个人素质、生活方式、各种压力有关。凌慧等[11]对武汉市某小区居民的亚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显示, 本次调查亚健康的发生率为79.64%, 选取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婚姻状况等几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与亚健康状况做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性别和职业为主要因素, 其中男性的亚健康状态较女性出现的少, OR值为0.602;从职业来看, 与服务行业及其他人员相比, 教师、公务员和个体经营者的亚健康出现率较高。
王红玉等[12]通过对符合亚健康状态诊断参考标准的378份调查问卷中的40项症状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显示, 怕热、怕冷、疲劳、神疲、早醒为核心症状;目涩、眼胀痛、健忘、咽干、易怒、困倦、入睡难、自汗、头昏、思睡、身痛为亚健康状态的常见症状。
通过对247例亚健康状态干部的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检测, 资料显示,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干部人群的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红细胞压积值、全血还原黏度值明显增高, 与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血浆黏度升高率为79.7%, 红细胞压积增高率为68.4%。
3 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
3.1 亚健康与应激
亚健康的成因是多方面而复杂的, 归纳起来是由于机体受到环境、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刺激后, 机体发生的相应代偿反应, 即应激反应。心理社会因素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应激原, 职业的竞争、工作的压力、紧张的生活节奏、人际关系的复杂、拥挤、孤独等皆可引起应激反应, 此外, 机体的自稳态失衡如血液成分改变、心肺功能低下以及环境污染、感染等都是重要的应激原。应激是一种非特异的、相当泛化的反应。其基本的反应是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轴 (HPA) 的兴奋为代表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多项研究显示精神紧张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吴思英等研究结果显示职业任务水平、个体紧张反应与亚健康状态呈正相关关系;亚健康组教师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正常组。
紧张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刺激儿茶酚胺增多, α-受体激活抑制胰岛素分泌, 而β-受体激活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 进而升高血糖以增加组织的能源供应。HPA轴兴奋, 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RH) , CRH最主要的功能是刺激ACTH的分泌进而增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其另外一个功能是调控应激时的情绪行为反应, 慢性应激时CRH的持续增加则造成适应机制的障碍, 出现焦虑、抑郁、食欲、性欲减退等。
此外, 交感-肾上腺髓质的激活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轴的激活都参与升高血压。糖皮质激素的持续升高还引起代谢的改变, 使血胆固醇升高, 血管平滑肌细胞钠水潴留, 这些因素都可能促进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3.2 亚健康与血液流变学
持续的应激反应, 比如过度的紧张、兴奋、抑郁、忧虑, 愤怒等, 是导致血液黏度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儿茶酚胺增多, 脾脏内α-受体激动导致红细胞排出增多, 红细胞压积升高, 血液黏度也随之升高, 进而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 循环阻力升高, 血流速度减慢, 导致组织或器官尤其是微循环灌注量减少, 造成组织或器官的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这一系列异常的变化, 是造成变性、水肿、炎症、坏死、硬化或血栓形成等病理变化的基础, 它发生在临床出现症状或体征之前, 即健康与疾病的过渡阶段-亚健康状态。所以, 有理由认为, 血液流变性异常是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无特异性, 不能特异地诊断某种疾病。但有很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疾病, 在发病的前期或不同的病程阶段都可能出现血液流变学的异常, 所以, 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检测, 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检测出这些疾病尚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 这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一大优势。及早发现在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可逆阶段, 采取各种措施, 阻断向疾病转化, 这对降低发病率有着重要意义。
4 亚健康状态的评价
从亚健康的概念来看其最主要的2个特点就是不适和能力减退, 它至少可以包括4种情况:①隐匿进展的、临床无明显表现的慢性疾病持续过程;②由于人体免疫功能受损, 内分泌系统的不稳定, 造成相应、相关系统和器官的功能紊乱, 不平衡;③一些疾病的隐性感染过程;④尚不能诊断为疾病的心理障碍[1]。从而主要表现出4大方面的症状:肌肉症状、胃肠道症状、心血管症状、精神症状。目前亚健康状态的评价主要是以问卷为主, 多数研究者采用的是自制的问卷, 但是问题从十几个到百余个不等, 也无统一的判断标准。
陈青山等[13]应用Delphi法评价亚健康的诊断标准, 认为亚健康标准为在1年时间内持续1个月以上出现所列18种症状中1项以上者。18项症状 (又称二级指标) 归分6类综合症状 (也称一级指标) , 即躯体症状5项:疲劳、头痛或头晕、耳鸣、肩或腿麻木僵硬、咽部有异物感;心理症状6项:心烦意乱、孤独感、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多梦、休息不好、记忆力差;活力3项:活力减退、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情绪差;社会适应能力2项:工作觉得吃力、同事关系紧张;免疫力1项:容易感冒或患其他病;到医院看病1项:感觉有病但未确诊。刘保延等[14]制定了亚健康中医基本征候调查问卷, 问卷由一般信息、躯体状况、生活状态、精力状况、个人禀赋、社会环境状态等6个模块组成, 问卷的克朗巴哈α信度为0.9309, 因子分析结果也证实了理论构想。归纳为心理性亚健康、疲劳性亚健康、睡眠性亚健康、胃肠性亚健康、体质性亚健康、疼痛性亚健康和其他型亚健康7个亚健康亚型。胡芳[15]应用临床上通用的综合心理评定量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 进行心理调查来评价亚健康状态;吕兆彩等参考SCL-90症状自评量表白行设计亚健康调查问卷;李燕华等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 (CMI) 自填式健康问卷亚健康状态。CMI判定方法:CMI问卷分成18个部分, 每部分按英文字母顺序, 共195个问题。每个问题回答“是”者记1分, 回答“否”者记0分。全部项目相加得出CMI的总分。采用男性总分≥35, M-R≥15分;女性总分≥40分, M-R≥20分。达到此标准的即为正常人群中筛查到的躯体和心理障碍者。
怎么调节心理状态呢 篇5
内心的平和
很多人易怒,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多人怀疑,经常把事情弄在内耗上,很多人人来疯,人越多越开心,但是曲终人散,自己就会内心空虚的不得了;也有很多人是内心世界细腻,然后老是有种无病呻吟,落花伤怀,残月愁眉的那种。
一个人感到幸福快乐无非就是两种,一个是在外界寻找快乐,这样子自己会很快乐;另一个是自己让自己变得快乐,发自内心的平和,安详感,才是最终的内心变得强大的写照。因此,你去看慈祥的老人,和有智慧的长者,都具备这样“心如止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觉。
因为只有这样的时候,你就不会被外界的所有事情所干扰到,去专注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外界的所有无关信息,都会被你有意识的过滤掉。
控制自己的情绪
相信有很多人,很容易被外界的无关紧要的事情所左右这自己的情绪,随着外界开心,自己开心,外界发生了不好的事情,自己也会很愤怒以至于吃不好睡不好,影响自己的工作学习,或者干脆打乱掉了自己的目标方向。
我个人的建议和经验总结:就是分清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别人的事情,哪些是老天的事情,别人这么做,是别人的事情,你自己控制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至于老天如何,那是老天的事情,他要刮风下雨,这是它的事情,不要因为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干扰自己的情绪。这样子会很弱的。为什么要让大家这么做,是因为我们的能量,精力,脑力,都是很有限的,不要为了这些对你目标毫无意义的事情去关注,去重视,去生气,反而最后没了心情去做自己的重要事情。因为消极情绪会消耗掉你90%的精神能量。
比如妈妈说:“都是因为你成绩不好,让妈妈很生气!”那么这位妈妈的情绪钥匙,放在了孩子的成绩上面,孩子的成绩要是不好,妈妈就会很生气。
比如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你勃然大怒,然后骂对方,结果吵着吵着就打起来了。因为你觉得这是别人的错,因为我的情绪是别人控制的,别人对我好了,我才会情绪好,别人影响我情绪了,我就要勃然大怒。
我在想:为什么要把自己内心情绪的控制钥匙,给别人呢?别人对你好了,你就会很开心,别人对你不好,你就会伤心一整天。你就想一个被控制的人一样,人家要你笑,你就会笑;人家要你哭你就哭。为什么,自己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为什么要因为别人的错误,来影响我的情绪呢?
所以我看到过这样子一句话,一下子点拨到了我,很可惜原话我找不到了,只能说一下大致意思:你就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就是你,而外在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潜意识投影。你内心世界和这个外在世界如何的互动,哪个外在世界就会和你如何的互动。所以凡事想开一点,又何必因为别人的关系而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呢?
心理健康状态研究 篇6
【关键词】职业女性;瑜伽;幸福感;心理效应
职业女性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她们的身心状况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在面对迅速变化的社会发展和更加紧张的生活节奏时,职业女性所承受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如果这种压力超过人们所能承受的限度,身体就会感到紧张不适、自我免疫力下降、挫败感增强、疲惫不堪等,影响到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以及工作效率。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能有效释放和缓解压力,提升正面情绪,对身心健康有积极促进效应〔1〕,且是众多行为活动中对情绪进行调节的最有效手段〔2〕,不仅能改善个体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也有利于喜悦、乐趣、幸福感等积极情绪提升〔3〕。针对职业女性群体的相关研究也显示:体育锻炼在对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中,锻炼时间、运动强度以及锻炼频率的交互效应对主观幸福感部分因子有深远影响〔4〕。以往研究多从总体上探讨体育锻炼对职业女性的影响,涉及具体项目对比分析的实证研究较少,体育锻炼项目总体分为东方健身术和西方的有氧锻炼项目,其中东方健身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东方医学宝库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它主要指人们通过身体锻炼、心理意念的引导,从而达到身心整合、自我约束的完美状态的一种运动。当今社会,人们在生活质量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追求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瑜伽便成为现代女性最推崇的健身方式之一,而针对瑜伽运动心理效应的相关实证研究更多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5〕〔6〕〔7〕,专门探讨职业女性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从体育锻炼对职业女性心理状态的影响上看,以往研究更多关注个体心理层面,多探讨其对负向情绪的宣泄和正向情绪的提升,而忽略了职业女性的职业特性,本研究在探究瑜伽锻炼对职业女性个体心理的影响基础上,关注其对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也可为职业女性提升幸福感提供数据支持,为瑜伽锻炼的“健心”功能提供科学支持,为消除职业女性的职业倦怠、培养其良好的自我意识、构建和谐心理环境,为职业女性的幸福生活、事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心理学基础。
1研究方法
1.1实验对象
从郑州市一家中高级健身俱乐部的健身者中选择年龄在20~40岁的15名职业女性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瑜伽运动干预;同时从其他行业中选择15名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职业女性作为对照组。
1.2实验法
1.2.1实验工具
(1)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该量表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被试者对幸福的陈述,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4〕。本量表共有33项,1996年国内段建华对该量表进行修订,即采用该量表的前18项对被试者进行施测,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9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与0.8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0.91、女性为0.95,重测信度为0.85,效度指标较好。
(2)简式POMS心境状态量表,由美国学者麦克奈尔等人编制。它包括紧张、忧郁、精力、疲劳和慌乱等6个分量表〔5〕。该量表经过国内学者多次信度效度检验,信效度较高。
(3)工作投入量表(中文版UWES)是由Kahn提出来的,Schaufeli等对其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编制了工作投入量表(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UWES-17),包括活力、奉献和专注3个维度。该量表为国内众多相关研究所采用,效度较高。
(4)工作倦怠量表MBI-GS(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2002年,李超平获得该问卷开发者Michael Leiter教授的授权,在国内修订MBI-GS。结果表明:该量表在国内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实验步骤
在开始实验之前,使用4种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填写、当场回收。之后对实验组进行12周瑜伽锻炼干预,要求被试每周参加瑜伽运动3次,每次半个小时以上,12周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
2研究结果
2.1总体幸福感实验前后得分组内比较
2.1.1实验组总体幸福感实验前后得分组内比较(如表1)
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实验前后在总体幸福感总得分上P=0.000<0.001,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情感行为控制、对健康的不担心、松弛、愉快心境和精力六个维度上P=0.000<0.001,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得分显著高于实验前。说明实验后被试的总体幸福感比实验前有所提升。
2.1.2对照组总体幸福感实验前后得分组内比较(如表2)
由表2所示:对照组C组实验前后总体幸福感得分上,统计学检验P=0.121>0.05,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他6个维度P值,经过统计学检验也均大于0.05,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对照组在经历了12周之后,总体幸福感并无太大变化。
2.2心境量表实验前后得分比较
2.2.1实验组心境量表实验前后得分组内比较(如表3)
由表3可知,实验组在实验后总得分上均小于实验前,量表中7个维度经过统计学检验,P值均等于0.000,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实验组经过12周的锻炼,心境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2.2.2对照组心境量表前后得分组内比较(如表4)
结果显示,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前得分上并无太大变化。经过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对照组在12周内无任何运动锻炼,心境状况也无明显变化。
nlc202309011843
2.3工作投入量表实验前后得分组内比较
2.3.1实验组实验前后得分组内比较(如表5)
由表5可知,实验组实验后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实验前,经统计学检验,P值均等于0.000,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经过12周的锻炼,实验组的工作投入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工作中更加充满活力,更加专注。
2.3.2对照组实验前后得分组内比较(如表6)
结果显示,实验后对照组各维度得分均无太大变化,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对照组,不参加锻炼,经过12周,在工作投入方面,并无明显变化。
2.4工作倦怠实验前后得分组内比较
2.4.1实验组实验前后得分组内比较(如表7)
由表7可知,实验组实验后各维度得分均小于实验前得分,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过12周的锻炼,实验组工作倦怠情况有明显改善。
2.4.2对照组工作倦怠量表前后得分组内比较(如表8)
结果显示,实验后对照组的得分与实验前得分无明显变化,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3结论
通过12周的干预研究,与对照组相比,瑜伽锻炼对职业女性的幸福感、心境状态等个体心理指标和工作倦怠、工作投入等职业心理指标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效应。
参考文献
〔1〕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61.
〔2〕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4.
〔3〕Beryl Bender Birch.Bey ond Power Yoga,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04,19.
〔4〕史青.体育锻炼对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运动,2010,10(16):121-124.
〔5〕王曼.瑜伽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分析与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7):105-108.
〔6〕汪敏,钱强.瑜伽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2(2):84-87.
〔7〕廖玫.瑜伽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3):103-107.
(责任编辑:阎 彬)
心理健康状态研究 篇7
设备状态评价体系在烟草行业起步较晚, 属于较为前沿的研究内容。作为典型的流程型工业, 生产设备的状态对于烟草行业的产品质量与消耗至关重要。设备管理作为卷烟生产质量和工艺的基础保障体系, 必须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逐步实现基于设备健康状态的精益化维护和检修。
本文结合河南中烟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 (以下简称制造中心) 的探索实践, 针对烟草行业设备健康评价体系的设计和应用进行研究, 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理、方法和过程等方面, 针对试点机型开展试评价, 验证评价思路、评价指标的适用性, 进而对设备健康状态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结果分析, 指导制定设备维修计划, 为维修决策提供量化依据。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卷烟制造企业特点的设备健康评价标准、体系和机制。
二、设备健康状态评价体系设计思路
卷烟工业主要生产设备发生突发性或过负载的故障可能性极低, 90% 以上的故障都和产品质量缺陷密切相关, 因此, 产品质量因素是进行设备健康状态的核心指标。制造中心结合自身生产实践, 提出基于设备性能、产品质量、运行状态和安全状态4 个维度的较为科学实用的卷烟设备健康评价体系, 4 个评价维度设计如下。
1. 设备性能类:是指设备本体的、静态的性能指标, 如设备关键系统或部件的性能指标和参数等, 指标选取和评分标准可参照设备说明书等基础资料, 同时结合实际生产和工艺需求而定, 可有单项否决项。
2. 产品质量类:包括设备本身所带在线产品质量检测装置 (仪器) 的完好性可靠性、设备所输出产品的过程质量两方面指标, 可有单项否决项。
3. 运行状态类:包括运行效率、有效作业率、故障停机率、故障停机次数、辅料消耗等评价设备运行状态的指标, 行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企业实际使用的指标选取, 评分标准可参照行业先进值、企业历史数据等。
4. 安全状况类:包括设备联锁有效性、危险源可靠性、设备操作危险度等, 评分标准应有单项否决项。
根据烟草设备的运行维护特点, 设备健康状态评价结果分成优良、 健康、 亚健康、 劣化、 恶化5个级别。设备健康评价的目标用途主要用于4 个方面:第一, 按照设备健康状态级别, 为设备维修计划制定和维修决策 (轮修、项修、大修和技术改进) 等提供量化的决策依据;第二、依据状态评价报告对维修策略进行优化, 对设备技术标准、作业标准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完善和优化, 促进设备维修精益化;第三, 利用评价过程, 开展设备对标活动, 引导现场改善和员工成长;第四, 以机台 (主机) 健康评价为基础, 优化重点工艺参数、功能单元技术标准等, 打造标杆机台。
三、评价对象选择
设备健康评价体系的设计需要在对设备进行系统梳理、分级分类的基础上, 确定关键生产设备作为评价对象。根据工艺流程, 分别选择对生产组织, 产品质量, 原辅料、能源消耗和安全影响较大的设备作为评价对象。如分别从制丝、卷包和动力车间, 选择重点管理设备 (A、B类) 进行评价。
制造中心在试点阶段, 选择3 个核心工艺的10 类试点设备 (机型) 作为评价对象和实践验证。
1. 卷包车间:卷接机、包装机、装封箱机。
2. 制丝车间:松散回潮机、切丝机、薄板烘丝机。
3. 动能车间:锅炉、真空泵、空压机、制冷机。
四、设备健康状态评价标准的设计过程
建立设备健康评价标准的设计, 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标选择和权重设计。主要采用DELPHI法进行指标选择, 采用AHP法为每个评价指标确定权重。
评价标准的设计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组成卷包、制丝、动力3 个专家小组。按照课题所需要的知识范围, 每组选择20 人, 由设备管理、质量工艺、车间管理层、维修班组、生产班组等人组成。
然后针对卷接机组进行功能单元分解和FMEA失效模式分析, 获得其关键性能指标和状态参数, 初步结果选取了32 个重点部位的精度参数、运行状态参数和20 余个质量指标和安全指标, 7 个代表性的效能指标。为避免评价的复杂性, 提高可操作性, 必须采用DELPHI法进行指标精化和AHP法权重排序。
以卷包设备评价标准设计过程为例, 采用4 个主要步骤进行评价标准的指标选择和评价权重设计。
第一步:德尔菲法的步骤为, 向卷包专业小组专家下发调查表, 收集专家选择排序, 将返回的意见进行归纳综合、定量统计分析后再反馈专家;反复经过3轮, 意见比较集中后进行数据处理与综合得出结果。通过DELPHI法, 将卷接机组评价指标精简为27 个。
第二步:AHP算法模型, 采用Expertchoice软件首先对4 个维度两两比较排序进行权重分配, 获得权重比例为设备性能40%、产品质量30%、运行状态20% 和安全状态10%。
第三步:采用Expertchoice软件AHP算法模型, 分别对4 个维度的指标再次进行两两比较排序、权重分配, 获得维度内的各个指标权重排序和比例 (图1) 。
第四步:制定评分方法和评分规则。
综合评价分的打分方法为评价会议和现场检测两个步骤。组织召开设备健康评价会议, 以设备现状数据为主, 现状数据和历史数据相结合, 现状数据的采集周期合理设定, 保证指标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现场检测包括现场查看、询问交流、抽查验证等, 既收集更多的数据信息, 又对初步评价进行现场验证纠偏, 最终进行综合判断, 确定设备的健康状态类别。
完成以上4 个步骤后, 可以得到卷接机组健康评价表中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计算结果, 分别给设备性能、产品质量、运行状态和安全状态4 个一级指标赋予40%、30%、20% 和10% 的权重, 最终得到设备健康评价标准表, 如表1、2 所示。
区分不同的设备役龄建立评价得分综合评价坐标模型。将设备役龄作为横坐标, 分为3 个阶段:Ⅰ (磨合期0 ~ 2 年) 、Ⅱ (平稳期2 ~ 8 年) 、Ⅲ (耗损期8 年~∞) , 设备初步评价得分作为纵坐标, 建立设备综合评价坐标系, 如图2 所示。
同一机型设备使用同一表格和标准进行初步评价, 在初步评价得分的基础之上, 依据评价模型分役龄阶段进行综合评价计分。3 个役龄阶段的设备健康状态均分为5 类:优良、健康、亚健康、劣化、恶化, 相同的健康类别、不同役龄阶段的应用和对策不同。
五、设备健康状态评价的分级规则与结果应用
基于如表1、2 所示的设备健康评价表, 可以对设备的状况进行评价, 总得分≥ 90 分, 且单项指标得分所占该维度比例≥ 80%, 优良;总得分为80 ~ 90 分, 且单项指标得分所占该维度比例≥ 75%, 健康;总得分为70 ~ 80 分, 且单项指标得分所占该维度比例≥ 65%, 亚健康;总得分为60 ~ 70 分, 劣化;总得分≤ 60 分时, 判定为状态恶化。
在设备健康状态分级的基础上, 进一步从以下3 个方面进行管理分析, 进而为计划维修和技术改造提供决策支持。
1. 设备健康状态评价结果主要应用于设备检维修策略和投资策略, 包括科学优化设备的保养、点检和维修等日常工作。
(1) “优良”和“健康”状态设备, 继续进行正常的设备日常保养、润滑、轮保及日常维修, 努力保持其理想状态。
(2) “亚健康”状态设备, 可进行局部项修或深度保养, 内容以导致设备健康等级下降的因素作为侧重点。项修验收1 个月后进行健康等级再评价, 直至达到“健康”以上状态。
(3) “劣化”状态设备, 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度项修或局部大修, 项修、大修2 个月后进行健康等级再评价, 直至达到“健康”以上状态。
(4) “恶化”状态设备, 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大修、改造或下线, 设备验收2 个月后进行健康等级再评价, 直至达到“健康”以上状态。
2. 除按照评价得分进行维修策略选择外, 按照设备运行周期规律, 应重点关注处于Ⅰ和Ⅲ的设备;同时, 原则上不应该出现劣化Ⅰ、恶化Ⅰ和亚健康Ⅱ、劣化Ⅱ、恶化Ⅱ的情况, 否则应从管理方面分析原因, 并采取相应措施如下。
当出现劣化Ⅰ、恶化Ⅰ时, 应重点分析和反思在设备选型、采购、验收环节的工作标准、流程适宜性和执行情况, 以及在磨合期操作、维修包机人员的责任心和能力, 是否存在设备事故瞒报和处理不当等方面的问题, 对应则采取修订标准、联系厂家重点治理以及责任界定、强化考核等措施, 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出现。
当出现亚健康Ⅱ、劣化Ⅱ尤其是恶化Ⅱ的情况时, 应重点分析在设备管理制度、模式、维修策略选择, 日常工作执行力和检查考核力度、细度, 是否存在设备事故瞒报和处理不当等方面的问题, 持续改进管理效果。
3. 投资策略 (深度项修、大修、改造、技术改造、购置、报废) 选择时, 通过设备使用成本数据的统计, 根据费用役龄关系变化分析, 考虑企业眼前及长远的权益和规划, 结合行业发展方向和特点、公司战略部署, 寻找设备最佳投资方案, 实现经济性和技术性有机结合。
六、应用实践和展望
本文围绕卷烟行业设备健康评价体系构建的问题, 针对试点机型开展试评价, 验证评价思路、评价指标的适用性。通过评价过程实施, 为维修决策提供量化依据, 制造中心依据评价结果制定了10 类重点生产设备的年度维修计划, 促进了设备管理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精益管理的进程。目前, 制造中心正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自动化的评价模型, 实现设备健康在线评价以及维修策略优化、检修计划生成的自动化系统。通过与点检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生产制造系统 (MES) 对接, 有效利用数据自动化采集建设设备运行数据中心, 将设备健康评价常态化, 逐步实现设备健康管理的智能化。
参考文献
[1]赵兵, 夏良华, 满强, 吴波.设备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0, 05:1024-1026.
[2]满强, 夏良华, 马飒飒.基于CBM需求的设备健康管理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9, 06:1505-1508.
[3]常建宏, 郭涛, 马杰昱.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理论探索与实践[J].中国设备工程, 2015, 01:44-48.
心理健康状态研究 篇8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本质特征是通过学习与工作相结合, 实现教育与实践的结合, 学校与社会的结合, 提高教育质量。它有利于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既为企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创新的活力, 为其储备所急需的“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高技能人才, 推进企业今后的发展, 更促使学校不断调整自身教学改革的方向, 适应市场的需要, 最终达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但能够大大缩短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期, 使学生能够较早自觉实现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 认识社会现实和当前行业竞争的残酷, 而且对学生制定更切合实际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目标, 培养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具有特殊的引导作用。
2.“工学结合”实习大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在实际的“工学结合”实习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问题, 需要学校和企业一起来协调解决, 尤其针对实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更是要重视。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2.1 兴奋心理
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以前, 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社会, 很少参加社会实践锻炼, “工学结合”实习是他们走入社会参加工作的第一步, 许多学生想通过实习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同时证明自己的实力。因此, 学生听说可以进入企业实习后, 往往都比较兴奋, 对于企业和工作的想象更多的是美好的一面, 忽视了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2 逃避心理
部分学生则存在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学生不愿面对社会, 认为多在学校待一天, 就能拖延接触社会的时间, 甚至有些学生为了不去参加实习而故意装病。他们在学校中已经过惯了安逸的生活, 不想去过忙碌、劳累的生活, 虽然知道毕业后会很辛苦, 现在能安逸就安逸一段时间, 这也是人性使然。
2.3 恐惧心理
许多学生从小到大没有脱离过父母的掌控, 更没有离开过老师的关怀, “工学结合”实习让他们有了学生和准员工两种身份, 虽然对工作有过很多的想象和了解, 做好了思想准备, 但是在具体工作面前总是有些手忙脚乱, 尤其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怀疑自己, 尤其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 既不愿咨询领导和老师, 又担心自己处理不好受批评, 心理的矛盾得不到及时疏导, 就会觉得自己孤独无助, 对“工学结合”实习产生恐惧感。
2.4 自大心理
企业为了能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 会安排企业员工作为学生的“师傅”, 具体指导学生的工作。这些员工往往经验比较丰富但学历不是很高, 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大学生, 自视才高, 甚至目中无人, 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 别人都不行, 不愿意听“师傅”的指挥, 在工作中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操作, 从不顾及别人。有一次某李姓同学在工作中不听从“师傅”指挥, 按照“师傅”传授的方法搬运货物, 而是按照自己认为比较省力的办法去做, 最后导致腰部扭伤, 比较幸运的是伤势不严重, 休息几天就好。通过这件事情也说明了学生在企业中这种自大心理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和调整, 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2.5 依赖心理
所谓依赖心理就是独立性差, 无主见, 过分依赖他人, 如家长、熟人、朋友等。很多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家长帮着“拿主意”, 没有自己的主见, 独立性较差, 现在进入企业实习, 这部分学生也是希望能够有依靠。在工作中学生遇到种种难题后, 感觉难以招架, 这时, 来自“师傅”的指点和建议无疑会帮助他们更快地走出困境, 但同时, 这部分学生很容易在无意识中把帮助自己适应职场、解决疑难问题的“师傅”当作依赖的对象, 一旦离开“师傅”身边, 就无所适从, 工作也不知道从何下手。
2.6 委屈心理
也有不少学生认为理货员、收银员等基础工作与本专业无关, 做这些工作是贬低他们, 对他们这些大学生是一种委屈。更有部分学生家长也认为:“我们小孩在家都没要她 (他) 做事, 你们学校怎么能让她 (他) 去做理货员这种工作呢?”而支持自己的孩子不要去参加实习。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对“工学结合”实习的目的缺乏清醒的认识。
3.“工学结合”实习大学生心理辅导对策
3.1 学校政策支持
在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学校必然会遇到一系列新的难题。针对这一特殊教学模式, 学校需要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 与企业共同研究制订“工学结合”计划和管理办法确保“工学结合”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
3.2 做好岗前思想教育
学校在开展“工学结合”实习前期, 必须从学校层面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和学生做好沟通工作, 让学生认清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式以及就业现状, 对企业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 明确参加“工学结合”实习的目的及收获。
3.3 培养学生主动性、独立性
目前, 大部分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还不够, 刚进入企业实习很难适应职场环境, 也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 导致更多的心理问题出现。因此, 学校在学生入校以后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而不是等到学生踏入社会以后再考虑这个问题。在平时的思想教育和专业课程中都可以着重这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以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3.4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在“工学结合”实习过程中建立有效沟通渠道非常重要, 可以避免产生更多更大的问题。通过有效地沟通, 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 学校和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调适工作, 以免学生心理问题积压以后, 爆发更大的情绪。
3.5 企业的理解与支持
“工学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与渗透, 即学习中有工作, 工作中有学习。学生进入企业有着双重的身份, 既是员工又是学生, 如果得不到企业的理解和支持的话, 会影响学生在企业中的工作状况, 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 影响实习效果。因此, 学校在选择实习企业时也需要慎重对待, 尽量选择愿意接受学生, 帮助学生成长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结束语
建筑物健康状态评估研究现状分析 篇9
建筑物的耐久性———建筑物结构在材料内部因素、自然环境与使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 在设计时要求:在目标使用时间内, 不必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来加固处理使其保持安全、使用功能及外观要求等能力。即指在正常过程 (设计、施工、使用及维护) 的条件下, 并于规定时间内, 即使构件的性能可以随时间逐渐的劣化但结构仍满足达到其预定功能之能力。
而建筑耐久性是建筑物健康状况评估的重要因素,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评估的结果。随着建筑物使用年限的增加和自然灾害的增多, 建筑物健康状况的评估变得尤为重要。从相关调查可知, 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角度来看, 运营成本占据相当大比例[1]。对建筑物进行健康诊断、对建筑物的维护及维修是在建筑物运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工作[2]。由2004年的调查可知, 建筑物使用在20年~30年间的房屋占我国的总体房屋41%。按照我国的建筑物设计基准中的使用年限来看, 我国现今绝大部分的房屋已经进入了“中老年”。如何对这些建筑进行正确的评估, 并且提出合理的的维修建议, 将成为减少维修成本的关键, 并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建筑物健康状态评估的现状和发展
早在20世纪40年代, 建筑物的评估鉴定技术已经在世界各地逐步发展, 由“国际建筑研究和信息委员会”组织设立的“建筑物维修改造委员会”, 主要进行建筑物的维修改造相关的研究与调查, 并通过信息交流以组织编制相关标准规范。比如美国的《房屋检测手册》, 日本的《土木建筑物更换标准》和《建筑区分等级法》, 瑞典的《住宅更新法》和前苏联的《居住和公用建筑物定期检查标准》等。
而在我国在经历1976年唐山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后, 全国各大研究机构和高校对建筑物健康状态评估的相关课题做了大量研究。在结构安全性鉴定和加固技术, 剩余寿命评估和耐久性的鉴定方面已经获得了不少成就, 标准化的鉴定和加固技术是现今的发展方向。我国现今的相关鉴定评定标准主要有《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工业厂房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房屋完损等级评价标准》《钢结构检查评定和加固技术规范》等。通过实行这些标准规范, 对建筑物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后期的加固。建筑物的寿命得到了延长,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 建筑物健康状态评估的步骤
张昌栋, 杨武[3]提出了建筑物健康状态评估的程序:1) 确定需要评估的建筑物, 如使用年限达到一定程度或经历自然灾害建筑物有所损害等, 并填写申请表。2) 确定是否需要现场检测。3) 若必要则进行现场检测, 若无需直接进行健康评估。4) 研究和提出维修方案, 交相应单位批准。5) 进行维修施工, 施工完后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他们表明通过建立建筑物信息库, 在各个工程后对信息库进行完善, 以便以后科学的进行评估, 形成一个工程和数据库的良性循环, 相互补充。
3 建筑物主要的健康问题
3.1 混凝土的碳化
混凝土的碳化, 是指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渗透进混凝土内部, 当其与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后生成碳酸盐与水, 并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的整个过程, 是混凝土受到的某种化学腐蚀, 也可称为中性化。碳化是评价建筑物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混凝土的碳化使混凝土表面形成沿钢筋走向的裂缝, 裂缝加速钢筋的锈蚀。
朱思[4]在研究中表明:混凝土碳化的速度和二氧化碳扩散速度、可碳化物质含量和碳化的反应速率紧密相关。因此可知碳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材料因素、环境因素与施工因素。另外环境因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又为相对湿度、温度、应力与二氧化碳浓度。而材料受水灰比、水泥的用量标号、外加剂的使用的影响。施工主要受施工质量养护等影响。
3.2 钢筋的腐蚀
岸谷孝一[5]在研究中表明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与建筑物的耐久性密切相关, 引起钢筋腐蚀主要原因有化学腐蚀, 物理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造成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化学方面、物理方面和电化学方面。具体来说, 化学方面就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易使混凝土发生碳化以及存在某些侵蚀性化学物质, 如Cl-, SO4-2等;物理方面则是能使混凝土产生裂缝等的外力或冻融作用;以及混凝土中的钢筋由于通直流电等产生的电化学方面的原因。从另一方面来看, 钢筋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1) 氧气、二氧化碳和盐类等侵入水的成分以及混凝土的透气性、透水性。
2) SO2与Cl-浓度、温度及湿度变化等混凝土的周围环境。
3) 混凝土自身各种性质。
a.水泥种类及水灰比、骨料种类及其粒径、材料种类及配合比、外加剂等;
b.捣实的程度:主要指混凝土空隙等;
c.保护层的厚度:包括湿度梯度等;
d.混凝土的养护方法:以蒸汽养护为主, 同时注重混凝土龄期的变化;
e.裂缝的位置及大小。
4) 钢筋的各种性质。
主要指材料性质、静应力大小、表面的状态及加工。
混凝土和钢筋的破坏是密切相关的, 它们对建筑物的耐久性起决定性的作用, 建筑物评估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混凝土和钢筋进行评估, 并作出防治和加固措施。
4 建筑物健康状态评估的方法
吴波[6]作出归纳, 建筑物健康状态评估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各种评估的方法来评估要研究的特定对象的特点。建筑物健康状态评估的方法主要有模型法、模糊评判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灰色理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方法以及可拓理论等。
1) 模型法。模型法主要是利用针对研究对象建立的数学与物理模型来进行评估的方法。其优点是可靠度高, 但也存在劣势, 如建模过程相对复杂、模型验证困难和需随时针对评估对象的变化情况进行模型修正。比如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建立模型, 对建筑物进行受力分析, 做不同健康等级加固后的受力对比, 选择较优的方案。
2)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由美国运筹学家Thomas L Sat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 是一种将半定性和半定量的问题转换成定量计算的有效的决策方法。思维方式的改变是其的本质, 即把某个复杂的问题表达成有序阶梯层次的结构, 且利用确定同一层次的各评估指标初始权重这一方法使定性因素能定量化。该方法降低了主观造成的影响, 让评估更具科学效力。
3) 模糊评判法。与传统的评估方法相比, 在解决对象为“亦此亦彼”的特性时, 模糊评判法往往起着更好的作用。通过建立评估指标因素集U (U1~Un) 和合理评判集V (V1~Vm) , 然后通过评判和其他方法获得模糊评语矩阵R (m×n) , 并且利用合适的模糊算子进行模糊变换运算。
4) 人工神经网络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是在物理机制上模拟人脑信息处理机制的信息系统, 可以基于层次分析方法评估模型为目标, 研究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 建立基于信息输入的模糊神经网络, 推理评估建筑物。利用网络中的专家知识和经验, 从而有效的进行状态评估。
5)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方法。贝叶斯网络由Pearl在1986年为解决不定性与不完整性的问题而提出的, 是一种新的不确定知识的表达模型[6]与概率网络, 也称作信度网络。其基础为贝叶斯公式与概率推理,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数学模型和图形化网络。其优势主要表现为能方便地处理关于不完整数据的问题、能便于实现理论知识与数据信息的融合, 且在解决复杂设备的不确定性与关联性而产生的故障上十分明显。故在很多领域应用广泛, 也是现今最有效理论模型之一。
6) 灰色理论。灰色理论是由我国华中科技大学的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所提出。该理论是对于系统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也引起了国际的极大重视并将此写进世界名人录。在当今的科学发展下, 灰色理论及其方法正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中, 并获得了可喜成果。此理论的提出也为工程界的诸多问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法。
7) 可拓理论。可拓理论是基于可拓学, 可拓学是我国学者蔡文在1983年创立的。即通过形式化的模型来探索事物拓展的可能性与研究创新的方法规律等, 也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分析问题, 由可拓学形成了物元理论, 可拓集合理论和可拓逻辑为支柱的可拓理论框架。
5 结语
通过对以上的论述, 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及建议:
1) 通过以上学者和相关科研单位的研究, 建筑物健康状态评估拥有较为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也有比较完善的方法和正规的流程, 相关理论比较成熟。
2) 在整体可靠性和耐久性分析方面还在发展阶段, 还不够成熟。
3) 建筑物信息库还不够完善, 在建筑物信息库的运行和管理方面还可以做出更大的突破。因此建立完善的建筑物信息库, 完备建筑物评估系统将成为将来建筑物评估重要的发展之一。
摘要:分析了国内外对建筑物状况评估的研究成果, 介绍了建筑物健康状态评估的步骤, 总结了模型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各种评估方法的优缺点, 提出发展方向。
关键词:建筑物,健康状况,耐久性,评估
参考文献
[1]李泉, 徐文红, 周顺美.建设项目经济寿命的分析与应用[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4 (5) :5-8.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张松.上海机场维修管理系统及程序开发[D].上海:同济大学, 2004.
[4]朱思.隧道衬砌结构耐久性评估与寿命预测[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 2013.
[5]岸谷孝一.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中钢筋的腐蚀问题[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975 (21) :79-80.
心理健康状态研究 篇10
关键词:心理护理,围术期,心理状态,影响
由于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且不了解手术过程的风险, 从而产生恐慌、不安、不配合治疗等情绪和行为, 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影响[1]。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改善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高配合度从而影响手术疗效。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手术患者围术期不同阶段心理需求的调查及护理, 为制定手术治疗患者围术期不同阶段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院592例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347例, 女性245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6例。两组观察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严重程度、护理人员学历及在岗时间、技能熟练程度等基线信息,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防治及手术伤口处理等均采用常规临床处理, 保证同质性基础上, 研究组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 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分析研究对象的心理护理需求调查结果, 及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5天调整后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 (增加6项与手术有关项目) 自评一周内真实情况的量表评分。
1.3 护理方法
1.3.1 研究组护理方法
运用技术性心理干预, 如语言疗法、放松疗法、认知疗法等, 帮助患者改善心理应激及消极情绪, 提高患者配合度。干预频率为每周1~2次, 每次30min~1h。具体包括: (1) 围术前期:熟悉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案后, 护士与麻醉师术前访视患者,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种等情况, 有针对性的进行术前告知, 帮助患者了解手术相关知识, 建立信心, 缓解心理压力及紧张情绪; (2) 围术中期:以熟练操作给予患者信心, 保证手术室内环境安静, 温度适宜, 注意暴露肢体的保温。必要时语言疗法以鼓励患者, 舒缓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简洁亲切的告知患者采取固定等措施的必要性以获得患者配合; (3) 围术后期:手术定期访视患者, 鼓励、安抚患者, 耐心亲切解答患者咨询。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及其重要性, 指导帮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建立信任友好的护患关系。
1.3.2 对照组护理方法
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 规范护理人员言行举止, 正确规范进行护理操作, 做到术前知情同意,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3.3 观察指标
围术前期与后期两组心理护理需求度, 及入院当天、术前1h、术后当天及术后5天采用调整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 (增加与手术有关项目) 自评一周内真实情况的量表评分。
1.3.4 判断标准
1.3.4. 1 心理护理需求
患者需求层次分为:需要, 一般, 不需要。需求度计算方法如下:需求度= (需要+一般) /总数×100%。
1.3.4. 2 调整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
SAS采用4级评分[2], 主要用于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 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极少有;“2”表示偶尔有;“3”表示常有;“4”表示绝大多数或一直都有。调整后SAS量表共26个条目, 有17项为正性词描述, 采用1~4顺序评分, 其余8项 (第4, 9, 11, 13, 14, 19, 22, 26) 为负性词描述, 按4~1逆向顺序计分。标化总分正常:≤50分, 轻度焦虑:51~60分, 中度焦虑:61~70分, 重度焦虑:≥71分。标化总分计算方法如下:标化总分=实际得分总和×1.25。
1.4 统计分析
Excel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后心理护理需求的比较
手术前后患者心理护理需求比较发现, 研究组经心理护理干预后术后对心理护理需求度增加 (χ2=19.26, P<0.01) , 对照组则较术前略有降低 (χ2=7.67, P<0.05) 。术前, 两组心理护理需求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术后, 研究组需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51.12, P<0.01) 。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SAS量表评分比较
入院当天两组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术前1h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t=19.251, P<0.01) 。研究组术后当天及术后5天量表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研究组术前1h评分值较入院略有升高,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 (P<0.05) , 且以术后5天改善更为显著 (t=23.619, P<0.01) 。对照组术后评分较术前略有下降, 但尚不能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护理体会
手术可引起较大的心理刺激, 应激的发生可导致患者出现脉搏增快, 血压升高等生命体征的改变[3]。且损伤的影响及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等不良情绪, 可对患者手术配合及术后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日常护理中, 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接触极为密切。因而, 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干预作用对改善围术期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围术期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前期、中期及后期, 三个阶段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不同的特点[4]。在围术前期, 患者受到损伤带来的疼痛折磨, 心理极为脆弱, 容易对手术结果失去信心, 产生诸多消极情绪。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在该阶段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更容易正确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手术的风险性和重要性[5]。本组研究发现, 根据入院当天的自调整SAS量表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级后, 针对性的进行分级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6]。研究结果分析显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前紧张及恐惧, 有利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放松和配合, 从而利于手术的顺利进展。术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也对手术顺利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尤其是术中需要对患者采取体位固定等特殊手段时, 语言疗法和认知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7]。且心理护理需求度分析发现, 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需求度。术后患者麻醉苏醒后, 疼痛和伤口的感官效应是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于伤口术后外观的接纳, 并缓解患者因疼痛导致的焦虑和恐惧。本组研究发现, 术后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配合度和医嘱的依从性, 有利于伤口愈合和术后康复。干预后, 患者可尽早摆脱焦虑状态, 有利于术后复健。
日益完善的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 心理状态是现代社会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 在围术期采取有针对性的分级心理护理干预, 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在院期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 对手术成功进行及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根据国际心理学标准焦虑自评量表 (SAS) 调整后的评价量表纳入了与手术项目有关的6项内容。对围术期患者焦虑状态的评价具有针对性和评价价值。护理干预中应用了部分技术性心理护理干预, 研究中发现普通护理人员对专业心理知识较为匮乏。因而, 引进专业型心理学护理人才, 并建立以专业心理学护理人员为责任人, 普通护理人员为支持的有针对性的分级心理护理干预团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针对手术患者围术前期、围术中期、围术后期三个不同时期患者的心理特点, 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状态, 提高对心理护理的需求度, 从而提高手术配合度, 有利于手术成功及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赵文书, 费小英, 解秀明.心理护理在围手术期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5) :1125-1126.
[2]李鸣杲, 金魁和.医学心理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234.
[3]丁玉杰.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5) :164.
[4]郝艳华, 蔡秀芹.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5) :1122-1123.
[5]石永丽, 肖岷, 孙桂芳, 等.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5) :203-204.
[6]王大方, 胡志红, 吴文红.建立整形外科病房分级护理护理模式的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 2010, 19 (8) :1224-1226.
心理健康状态研究 篇11
现今媒体多提出亚健康的身体状态,此名称为中国研究人员首先提出的。其表面患者虽然身体上没有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但其各代谢、生理等方面都出现了降低的表现,此状态可称为在疾病和健康之家的状况。有外国研究人员称其为第三状态。相关研究表面在全球有70%的人群处于这一状态1。现今多数研究者认为此状态的涵盖内容比较广泛,人体不管是心理方面还是身体方面的感受出现异常都可划入到此范围中2。
1 形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1.1 出现此状态的各项因素和如下几点有一定关系 ①其有不良生活习惯。现今人们的各项压力很大,应酬、工作加班等都要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不规律地生活习惯会导致其出现疲劳、睡眠不足等情况,从而引起此状态出现。②社会方面带来的压力。现今人们都在不断进行学习,以适应现今各行业的不断发展,这种压力长期会给予人群带来一定的健康影响。社会方面的各项压力都会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理、身体等情况。如经济负担、法律纠纷、失业、丧偶、离婚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从而导致其出现健康影响。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变少,这就让人们逐渐产生孤独的感觉,没有人可以进行倾述,心理方面的压力积压在心理,长期以往终会出现爆发的情况。且长期心理抑郁的表现会导致肿瘤疾病的发生。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们出现的亚健康状态追根到底就是其心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人们出现的心理问题会致使其出现性格改变、人格缺陷、行为异常、情绪激惹等情况,而长期以往都会导致疾病发生。③另外因为垃圾污染、废气、噪音、拥挤、住房紧张、物价上涨等因素也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紧张,从而进入此状态3。
1.2 中医对亚健康疾病的认识 中医对此状态的主要分析为患者出现了肝失疏泄、情志失调的状态。中医认为人体的情志对身体的影响很大,各种情志表现都可导致脏腑受损,抑郁会导致患者的肝脏出现功能失调,导致其进入到此状态中。这也表明人们的心理影响在此状态中为很关键的因素。另外体内的阴阳失去平衡也会导致人体各脏腑出现异常,导致其进入到亚健康状态中。
2 亚健康疾病临床表现
亚健康状态多发生30—50岁的人群,此年龄段人群多有冠心病、高血压、脂肪肝、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此类人群各项身体情况再开始逐渐衰退。其易于出现脱发、大便次数增加、性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于疲乏等情况。这些表现是疾病的前期表现,这和此年龄段人群多缺乏运动,身体机能出现明显衰退等情况有很大关系4。很多人都会出现易怒、多猜疑、抑郁等不良心理表现,此类表现长期影响会给人们带来健康影响,且会导致身体每况日下。上述的表现也会影响自身的生活和学习、工作等活动,而工作、学习、生活出现影响后又会导致其压力增大,这让其不良心理更加加重,致使疾病发生。
3 对亚健康疾病的治疗
3.1 调养精神情志精神情志,又简称为“神志或神”,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概称。正常的神志活动有利于促进人体健康,神志异常则是有损机体生理,导致疾病。因此,调摄神志是防治亚健康状态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3.2 注意饮食饮食物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是气血生化的源泉.应以:①清淡素食为主,历代医家大都主以素食为主,如米面、杂粮、水果、蔬菜等,且应交替食,即是强调素淡饮食在养生学中的意义;②少食肥甘滋腻:过食肥甘滋腻之品既难消化,又易聚湿生痰、化热秘瘀,产生许多病症。③合理搭配饮食:提倡清淡素食为主,少食肥甘滋腻,分清主次、合理搭配,互补不足,相得益彰。④忌饥饱失常: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过饱都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5。
3.3 中医中药疗法 肝郁气滞型:症见胸胁胀满,情绪抑郁或情急易怒,脉细弦、口苦咽干、月经不调或闭经、心烦失眠等临床表现,给予患者进行治疗应应用逍遥散加减方剂治疗,治则为健脾养血、疏肝解郁,方剂有茯苓、白术、当归、薄荷、白芍、柴胡等中药。如患者为肝郁化火的辨证时应加用栀子、丹皮等中药。辨证为心脾两虚型的患者可表现为脉细弱、舌淡苔白、纳呆便溏、气短心悸、失眠健忘、眩晕乏力、面色萎黄等症状。可给予患者应用归脾汤加减进行治疗,治则为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方剂有酸枣仁、远志、茯苓、龙眼肉、当归、人参、白术、黄芪等中药。如患者辨证为痰湿壅阻型,患者可表现为脉弦滑、舌苔淡白腻、纳呆便溏、胸脘痞闷、头目眩晕、痰多呕恶、肢体困倦等症状。可给予患者应用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进行治疗,治则为理气和中、燥湿化痰,方剂有薏苡仁、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夏等药物。如患者辨证为阴虚火旺型,患者可表现为脉细数、少苔、舌红瘦、口干舌燥、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发红、形体消瘦等症状。可给予患者应用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加减进行治疗。治则为降火生津、滋补肝肾,方剂有泽泻、丹皮、知母、龟板、山茱萸、熟地等中药。如患者辨证为脾肾阳虚型,患者可表现为脉沉细、舌胖淡、大便溏瀉、小便清长、少气懒言、乏力嗜睡、畏寒肢冷等症状。可给予患者应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进行治疗,治则为温肾健脾,方剂有淮山芍、丹皮、茯苓、山茱萸、地黄、桂枝、附子等中药。
4 结 论
祖国医学中“疾”和“病”是各自不同的两个概念,此也是古人的辨证思维的体现。“疾”为一些隐藏的小的疾病,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诊治则会进一步发展,而发展成为“病”的概念。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随着亚健康状态人数逐渐增加,对它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医学拓展其视野,不仅关注疾病,更应解决病前的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作为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具有双向转化的特点,处理得当可向健康状态转化,处理不当可导致相应疾病的发展6。因此,积极发掘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方面的认识优势,临床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是亚健康状态得到有效治疗,向健康状态转化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同时对亚健康状态者调节情志,如加强心理训练和自我修养,提高自控能力等也是促使亚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增垣,李美华.第三状态与心身医学研究[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2001(01).
[2] Fukuda K,Strus SE,Hickie I.The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a comprehensive approa ch to is definitionand study,1994.
[3] 杨菊贤.现代生活方式与亚健康[期刊论文]—中国全科医学,2001(07).
[4] 凌雄,王甍.耳穴治疗亚健康状态失眠30例[期刊论文]—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4).
[5] 蓝毓营,唐振宇.浅谈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和方法[期刊论文]—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4).
心理健康状态研究 篇12
中学生篮球教练员一定要为每一位队员做好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整, 目的在于增强队员心理稳定性和取得好成绩的信念, 并积极通过各种措施来消除赛前心理障碍、理顺思路、调整情绪, 建立良好的心理定向, 形成最理想的赛前心理状态。
2. 篮球比赛队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定义
赛前心理状态这一概念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许多学者认为赛前心理状态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之前, 由于内外部各种刺激以及运动员对各种刺激的认知所引起的情绪体验 (丘宜均《实用运动心理学》1998年) 。赛前心理状态的时间也有不同的界定。本文所探讨的赛前心理状态时间是指球队针对比赛召开赛前准备会到比赛正式开始之前这段时间内队员的心理状态, 尤其是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到比赛开始这一段时间内的心理状态。
3. 中学生篮球队员赛前心理状态的特点
《体育心理学》中把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分为四种类型:赛前过分激动状态, 赛前冷漠状态, 赛前盲目状态, 战斗准备状态。中学生篮球队员参加比赛的机会相对较少, 缺乏比赛经验, 心理品质、智力品质发育不完善, 体能、技能等运动能力相对薄弱, 而且中学生队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因此, 在赛前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中学生篮球队员不良赛前心理状态的主要表现为:恐惧心理;过度紧张或兴奋、松懈心理;盲目自信或气馁、沮丧浮躁心理。
4. 影响中学生篮球队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因素
4.1 比赛的任务。每次比赛有不同的任务, 当学校或教练对比赛任务制定过高时会使队员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 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赛中去, 从而影响其原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4.2 比赛的动机。动机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指队员参加比赛的欲望, 体验满足, 实现价值和效能感的动机, 外部动机指获得某重奖励或利益, 比赛的价值。这两方面都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
4.3 运动员对于比赛的自我定位。
4.3.1 对自我技、战术的认识。队员盲目的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对即将到来的比赛的困难和复杂程度估计不足, 就会降低对待比赛态度, 对比赛漫不经心。反之队员低估自己实力也会使队员恐惧、沮丧。可见, 队员能否正确认识自我能力对于赛前心理状态十分重要。
4.3.2 赛前指定所要承担的比赛任务。中学生篮球队员个性强, 有些队员若不满足或不适应教练员在赛前为其制定的比赛任务和战术, 容易产生赛前冷漠、消极的心理状态。
4.3.3 队员预期安排的上场时间。中学生队员性格特点多样性, 情绪波动大。对于不同个性的队员所安排的上场时间也直接影响队员的赛前心理状态。
4.4 比赛对手的影响。中学生篮球队员比赛经验不足, 在对弱队比赛前容易产生轻敌思想, 对强队比赛则产生畏惧思想, 信心不足, 缺乏克服困难的积极性、主动性。
4.5 场地、环境对运动员的影响。中学生篮球队员比赛经验少, 训练时间少, 自我调节能力不足, 由于比赛的环境和气氛 (主、客场) , 赛前对比赛球的手感、篮筐高低、天气等条件的适应程度等, 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队员的心理状态。
4.6 教练员的赛前指挥艺术对运动员的信任程度的影响。
4.7 体能与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与身体机能相联系, 只有在身体条件达到最佳水平时, 队员才能把心理状态调整到最高程度。
5. 调整赛前心理状态的方法
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整就要注重心理稳定性、自信心及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 特别是要进行控制和缓和比赛过程中紧张焦虑情绪的专门训练, 以保证队员能够正常或者超常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
5.1 合理制定比赛方案。我国运动心理专家丁雪琴对比赛方案的制定进行过专门的研究, 她认为合理的比赛方案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5.1.1 进行赛前动员, 激发队员良好的比赛动机、确定适宜目标。
5.1.2 全面分析比赛形式和将要面对的问题, 还要考虑到各种突发情况。让队员做好各方面的心理准备。
5.1.3 教练员制定比赛方案前要根据全队情况和每个队员的个人特点, 要通过教练员与队员的沟通。让教练了解运动员的心理, 运动员了解教练的意图。这样才能使全队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整体, 才能发挥每一个队员的优势, 让队员们建立信心, 在比赛中沉着冷静地贯彻比赛任务。
5.2 确定良好的比赛心理定向。心理定向指对同类刺激按固定方式予以反应的心理倾向。在赛前能否建立良好的心理定向直接决定运动员能否调整好赛前的心理的状态。
5.3 充分利用各种心理调节方法, 把队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引导到最佳的比赛状态。
5.3.1 放松训练。针对赛前过于紧张的队员进行放松训练, 不仅有助于紧张情绪的调节, 还可以降低因紧张而消耗的能量。具体方法有:肌肉放松法, 呼吸调节法, 快乐游戏法等。
5.3.2 表象训练。在赛前, 对于正确技、战术动作的表象, 可以起到增进队员自信心, 达到最佳竞技心理状态。如:通过回忆自己训练时的成功表象建立信心。
5.3.3 语言激励。队员可以运用自我暗示鼓励自己, 克服不良情绪。另外教练员的语言激励和队员相互之间的鼓舞, 也是非常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6. 总结
【心理健康状态研究】推荐阅读:
护士心理健康状态06-06
研究生心理健康06-06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05-26
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06-17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07-12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经验论文07-06
《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研究》论文09-06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优秀论文11-02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