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2024-10-05

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共11篇)

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篇1

摘要: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能够对其一生产生影响,他们在学校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章对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提出了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不够成熟,一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学校是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场所,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学校各个班级的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同时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面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必须在日常工作中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班主任是开展初中教育的主体,因此初中班主任工作具有较多特点。首先,班主任能够对初中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其次,班主任可利用日常教育对学生产生影响,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在班主任工作实践过程中,必须充分关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生心理发展需要有效结合起来,使初中生形成一定的自律能力,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同时,班主任不能以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自居,而要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学生家长的眼光来关怀每一个学生,为其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班级环境。

二、初中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充分满足新课改对初中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初中日常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对班主任日常教育工作效率的提升、初中生管理有序性的提升等方面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加大对学生的引导力度,有利于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4.对加深初中生自我认知,促使初中生形成正确三观,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以,初中班主任必须深刻认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合理措施有效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1.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1)初中班主任应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心理教学、心理诊断以及心理咨询等专业知识,以有效充实与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

(2)初中班主任还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日常管理结合方法的学习与研究,将日常班级管理工作转化成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到班级日常管理中,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班主任应积极参加学校及教育部门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讲座,并购买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以进一步提高自身水平。

(4)班主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效融渗透到班级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同时高度重视对初中生建立和谐向上的心理的引导,并基于此类个体理念与群体文化的指导,从而有效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2.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变化与需求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平衡,其心理特质的外在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如一部分初中生性格较为柔弱,而另一部分初中生性格较为暴躁等。尤其是农村地区初中的学生,受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与条件的限制,这些差异性表现更加明显。所以,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一定要时刻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变化状况。此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充分了解初中生的实际心理需要,从而“对症下药”。

为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尽可能满足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变化需要,班主任可以全面分析初中生的心理变化以及现阶段实际需求;通过谈心等方式,与初中生逐步建立深厚的感情,不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以使初中生形成愿交流、敢交流和想交流的良好心态;充分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初中生心理变化需要的结合点,并据此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3.积极创新班级活动形式

(1)初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者,可通过活动形式的创新,促使班级活动多样化,使初中生充分感受到学习之外的乐趣,从而合理改善其在学习中产生的倦怠情绪。班级活动不但可看做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还能当做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也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效融入到班级活动中,使初中生通过良好的体验来意识到健康心理的价值与魅力。班主任可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活动,如“健康心理知识知多少”问答比赛等,利用多种活动来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

(2)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具有良好心态,为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3)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例如可在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影像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初中生进行专题性讲座,以促使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4.有效借助生活场景,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1)班主任在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善于借助具体的生活场景,通过初中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这就为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2)班主任应积极建立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机制,利用家校合作平台,使家长与教师形成教育共识。同时,在家校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定期召开家长会,并利用微信、QQ等新媒体手段,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一起对初中生施加影响,从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5.合理把握教育时机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是指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时间和机会。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一般在学生学习或生活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时期。所以,班主任在对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应充分把握这些特殊时期,以促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最大化。例如,在每学期开学阶段,学生们大都以积极心态去学习课程知识,这段时期的初中生对各种新知识都充满好奇与渴望,所以,班主任要緊紧把握这个时机,为学生积极营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以促使初中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结语

总之,对学生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种途径地进行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增强初中生心理素质,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篇2

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和压力, 对人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心理自我成长能力决定着一个人能否立足于多变、多元的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我国传统教育中长期忽视的, 又是当前素质教育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这给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要求初中学生思想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 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 抓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变化, 因势利导, 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样, 对我们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 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相结合, 显得尤为重要。

二、现代初中学生的心理分析

经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 笔者发现当前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 日常生活方面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较多, 孩子们有许多人疼爱, 享受着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 因而养成了自高自大、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气, 他们的劳动锻炼、体育锻炼、社会实践活动都几乎为零。因此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创造力低下、思维不够敏捷等现象。同时,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 应试教育的弊端依然存在,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 学生的心理问题被忽视了。

2. 学习方面

学习问题所占比例在三个年级中分别为各类问题之首。在初中阶段, 随着学习科目的不断增多, 再加上家长的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 还有各科教师一味追求教学成绩等, 而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感受。这样, 学生为了应付家长的高要求和老师的高分数在奋力的“劳作”, 失去了真实的自我。长此以往, 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对学习感到乏味, 长期处于被动状态, 从而使本来感兴趣的学习生活变成了对家长和老师的任务交差。所以, 一提起学习学生就烦躁、郁闷、情绪低落, 上课注意力涣散, 有的学生抄袭作业, 考试作弊, 甚至逃学、辍学。

3. 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

现在大多孩子和同伴接触较少, 家长又忙于自己的工作, 与孩子的交流太少, 从而忽视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主要表现在待人接物、独立生活、良好行为习惯及交友等方面。很多孩子容易感情用事, 情绪不稳定, 做事马马虎虎, 以自我为中心, 集体观念淡薄, 很难融于集体生活当中。

4. 早恋现象

进入初中阶段后, 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状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就会引起一些情感上的纠葛, 出现早恋现象, 与同学关系不和睦、不融洽, 情绪起伏变化较大, 不能正确对待交友问题, 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把正常的朋友关系误认为谈恋爱。

5. 对待考试成绩方面

在家长的高要求和老师的高分数逼迫下, 学生对待考试就会产生焦虑, 焦虑程度不同, 对考试的影响程度也不同。适当的焦虑, 可以使学生在考试中思维敏捷, 能更好地发挥;太低的焦虑, 会使学生在考试中满不在乎、粗心大意, 出于应付, 从而考不出真实水平;过度的焦虑, 则使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 头昏脑胀、思维紊乱, 审题不严, 容易出错, 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 导致考试成绩与平时的学习情况不符。这些问题的产生, 原因尽管十分复杂, 但只要我们班主任正确引导, 有的放矢地加以教育和帮助, 是能够得到调整和解决的。

三、针对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怎样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笔者认为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 以班主任良好的人格来影响学生

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 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班主任在平时和学生的生活交往中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 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严格要求自己, 以身作则、身先率范,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每一个学生, 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2. 开好班会

班主任要利用好每周的班会,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尽量使每一位同学都融入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当中。因为集体活动极具教育力和感染力, 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 相互了解、互相沟通, 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在班会活动中还有利于班主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真正达到开好班会的目的。

3. 平时加强学生意志力的锻炼

身为班主任必须要有大局意识, 要对学生加强个人生存教育, 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此外, 还要时刻注意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如收拾房间, 自己的衣物自己清洗等;也要加强挫折教育, 提高学生经受挫折、克服空难的勇气, 从而形成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班主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及一定的劳动技能素质, 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学以致用能力, 为将来走上社会、服务社会打下牢固的技能基础。

4. 开展人文教育, 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班主任要以人为本, 尊重和理解学生, 相信他们有上进心、追求完美、刻苦学习的精神。我们在教育中有这样的体验, 面对一个缺乏活力、死气沉沉的班级就有一种压抑感,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以笔者多年当班主任的经验, 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很重要, 它对学生的教育是隐性的, 班级文化的内容、班级文化的形式、班级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 它体现了班主任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也体现了全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良好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结果是显著的, 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这个角度看, 如果忽视班级文化建设, 整个集体就会缺少凝聚力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由此可见, 班级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5. 班主任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班主任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孩子。同一班级的学生, 各方面的发展不尽相同, 班主任应该平等对待, 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心理都能健康发展。例如, 我班的座位编排是每周循环移动, 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坐前排、中间、后排, 这样, 使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平等的权利, 当学生感受到老师把他们都当成平等的个体看待时, 教育效果已经成功了一半。另外, 班主任还要有一颗细致的心, 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早预防。初中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班主任要细心地观察学生的某些外部变化, 对那些思想出现偏差的学生及时疏导, 防止学生朝不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 班主任要具有极强的责任心、爱心、耐心, 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 真正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入手, 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平凡的琐事中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为社会培养一批积极、健康、优秀、有用的人才。因此, 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及其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日常生活、学习、情绪和青春期综合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在班主任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渗透, 特别指出了采取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分析

前言: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成为文化的传递者,同时也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维护者,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顺利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上出发,做好教育工作的开展工作,同时还要坚持相应的原则与方法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一、初中学生心理健康上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上的因素。對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大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在家庭生活中享受着优越的条件与宠爱,这样也就使得一些学生逐渐形成了自高自大与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加之学生自身独立意识不足,在日常生活中也缺乏锻炼,从而使得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差。其次,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这一阶段教学中往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这样也就没有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学习方面的因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学校与家庭中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往往建立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随着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学习科目不断增多,学习任务也在不断加重,加之学校与家庭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好坏一直是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来进行的,这样也就使得初中生需要面对多方面的压力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在这种现象的长期影响下,很容易造成学生出现厌学等情绪,甚至还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出直接的影响[1]。

(三)心理上的因素。学生在进入到初中阶段后,在心理上会发生出一定的变化,并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一些初中生并不能正确的处理好与同学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甚至还存在着情绪不稳与容易冲动等问题。

(四)态度上的因素。对于态度上的问题来说,主要是体现在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上。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常常会面临来自学习上的压力,一些学生虽然对学习有着良好的学习态度,可以用工读书获取理想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学生自身学习态度不端正,存在厌学等心理。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班主任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以此来帮助学生端正好学习的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2]。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且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实际中初中班主任就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析好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一)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对于班主任自身来说,心理健康水平与教育水平是保证教育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运用好实际的教学行动,做好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塑造好学生的健康心理。所以在实际中初中班主任就要从不同的层面与理论上出发,掌握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日常的教学中还要及时的观察学生,明确好学生的心理活动。其次,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实际的案例等来向学生讲解,让学生明确其他人在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怎样解决问题的,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师要保证自身心态上的积极与乐观,同时还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与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去约束与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3]。

(二)做好班团活动,为学生创建出交流的机会。对于班团活动来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且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身才是课堂中的主体,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管理自己,从而实现高效的教育,培养好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班团活动来说,其实就是班会、竞赛以及春游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主动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从而也就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学习到知识,同时也可以缓解自己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有效培养好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增强班级中的团结与合作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建出可以缓解自身压力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

(三)借助课堂教学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的尊重每一个学生,保证教学的公平与公正性,同时还要认识到与学生进行有效课堂互动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教师只要保证可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缓解好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更加主动的去接受知识,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学生只有感受到自己是被教师所尊重与理解的,才能敢于去相信教师,从而主动的与教师交流。班主任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好学习上的压力,让学生从心理阴影上解放出发,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起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此外,还要不断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让学生家长也明确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比较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来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心灵之约--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9):15-16.

[2]刘建瑛.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64):274-275.

[3]贾顺姬.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09):142-143.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篇4

【案例】一天下午放学,我刚走回办公室,俩名同学气喘吁吁地跑上楼来,“老师,张然和李宇在三楼打起来了。”我快速跑到三楼,两人已被值班老师拉开,抑制住心中的怒火,我让他们回到教室。看来的宋某“浑”劲又犯了。我把他俩叫到教室,看着宋某的样子:一条腿直着,一条腿曲着,偏着头,眼睛总是极不友好地斜视蔡某某,一付满不在乎的样子。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此时,对于张然李宇来说,任何语言都听不进去,都不在乎,甚至激起他的逆反心理,往偏激处想,现在解决问题,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师生之间的关系会弄得很僵。根据以往的经验,需要“熄火”,即:“冷处理”,使那躁动的心恢复平静。正好有家长来拿作业,我让他们先自思己过,大约过了10分钟,我漫不经心地问:“说说吧。”他看看我,又看看蔡某某,沉默了一会儿,“老师,李宇跟我有仇,他嘲笑我,对我翻白眼,还踢我。”我看火候已到,就问起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闪烁其辞,总是别人招惹他了,而从不谈及自己有什么错误。不断在振振有词地“陈述”他的道理:“李宇踢我,我才打他的。刚打两下就让老师拉住,他也打我了,我们俩扯平了。您怎么不说他呢?”听了这一番“解释”,谁都知道主要问题就出在张然身上,可他就这样不讲道理。我并没有急于和他要出个“子丑寅卯”来,我风趣地说:“你很聪明么!我还没开口你就知道我要问你了。”“您不要拐弯抹角了,直接说吧!”他很不满地说。“我不想冤枉你,到底是谁先动手打人的?请你准确地回答。”我较严肃地说。“是我先动手的,就打两下,但他不踢我我能打他吗?”他还挺委屈的。我心平气和地说:“李宇踢你是事实,你打人也是事实,那为什么不问个青红皂白就动手打人呢?按照你的理解,碰着你就是和你有仇,那还有谁敢和你玩。”我偷眼看了他一眼,他欲言又止,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这是他“认输”的信号。接着我们又谈了一些内容,我特意给他指出打架的危害性,首先伤害了同学的身体,其次影响了同学们的正常活动,最后还会破坏集体荣誉。

【分析】

张然母亲对他比较纵容,父亲长期不在家,孩子缺乏管教,比较自我。在思想上,行为偏激,凡事斤斤计较,爱挑剔别人的毛病。如果,我不问青红皂白狠狠批评他一顿,那么面对我的将是一个小“刺猬”。他会一句话都不说,问急了还会和我对抗。像张然这样的孩子的成长太过一帆风顺。他们是最顽劣、最具生命活力的儿童(也往往是最具有教育价值的儿童),往往也是“问题多多、伤痕累累”的。对待他们,如果老师秉持的是“动辄得咎“的教育原则,那么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战争”就开始了。

【措施】通过这件事,我认为“问题”同学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时,可以试着用这样三个步骤来解决,即:“冷处理”,使躁动的心恢复平静;断是非,使他们得到公正的对待;谈感想,使肤浅的认识得以深化。有时老师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会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咱们班有了你算是完了,你不会有出息的!”“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别念了吧!”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时,教师一句伤学生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的情绪,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良言一句三动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孩子的心灵更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

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老眼光看学生,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注意到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改正了,就应该原谅,而不应总挂在嘴边。批评更应就事论事,今天的事就说今天的,把以前的、其他的都抖落出来说几句,学生心里会想:“我就算改好了,老师也不会忘记我以前犯的错,也不会相信我!”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时间久了,教师的威信也没有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增强自信心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学生将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困惑及社会压力的问题。

一、问题表现:小菲性格比较内向,不敢大声说话,学习成绩一般,做事情比较认真,不善于和别人交往,也没有什么朋友,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小菲对所有的事缺乏自信,很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别人的看法很敏感。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影响:小菲的父母是重组家庭对她比较挑剔,总说她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喜欢拿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她比较;家务不让她做,怕影响她学习;哪儿也不让她去,说外面太危险。久而久之,小菲不喜欢与人交往,自卑感明显。自卑感的形成首先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挑剔、否定和过多保护,对孩子没有客观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孩子对自己评价就会有偏差。家长的包办代替使孩子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孩子会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越少,自卑感就越强。

有的家长会反驳:我们是在爱她呀!这就是大多数家长心中存在的误区。这种披着爱的外衣的“过度管制”会给孩子身上捆绑多少绳索啊!这样的孩子怎会健康快乐呢?

2.学校影响:她上课认真,能完成作业,老师对他很放心,缺少与她沟通。她特别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但方式方法不合适又常常得不到老师的赞美。造成她有抵触情绪,听不进老师的批评,使老师对她的思想教育不能落到实处。著名的“罗森塔效应”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教师所忽视的那些孩子往往惧怕老师或消极失望,从而造成交往困难,缺乏自信。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注意力就像阳光。注意力所及之处,就成长;忽略就枯萎。

三、矫治对策:

1、.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小非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

(1)开好家长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小非这一阶段的表现,学习上、行为上及要求改进的意见,做到把家长请进来。

(2)定期作好家访工作。多到家庭中了解小非的生活环境、家庭状况、个性特点,听一听家长的心声,融洽老师与家长、学生的关系。

(3)用好网络。网上有好多文章、经验值得家长去学习,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理论水平,多推荐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给家长指导。另外,短信联系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联系,2、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为了去除小菲的自卑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再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多关注她,寻找闪光点。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对舞蹈比较感兴趣,而且节奏感,肢体表现能力都很强。于是我就鼓励她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学校有文艺活动也推荐她参加,给她锻炼的机会。在学校以及镇文艺汇演中,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帮助她树立了对学习的自信心。

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召开恳谈会 邀请平时与小菲接触稍多的同学坐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大家对小菲的关爱, 小菲也讲述了自己的感受,感动之余小菲表示今后要把自己的爱献给同学,把快乐带给同学。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小菲会主动的和同学交往,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她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她逐渐认识到:学习原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同学原来很友好。自卑的阴影慢慢退去,笑容在她的脸上时时绽放。

四、个案感悟

1、家长强权——最隐蔽最锋利的刀子 “家长强权”的本质是对孩子自由意志的剥夺,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懦弱、叛逆、自卑、没有上进心等等。比如小到吃饭,大到上什么课外辅导班,家长都要按自己的想法来。“听话”仍是他们教育孩子时的核心审美心理。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你是否能不断的学习,不断“从师而问焉”,决定了你所影响的孩子的未来发展。放开那些你认为有用的绳索吧,别让捆绑束缚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2、关注激励——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 篇5

生 心 理 健 康

健康的心理 幸福的基石 但心理健康常常被忽视

如果老师们能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 就能更好的理解、支持和关爱孩子

让他(她)的学校生活和人生更加快乐、幸福、成功

悄悄告诉你:

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2、有生命的失败胜过于无生命的杰作。

3、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4、健康的心灵,是幸福的源泉。

5、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6、人生就像一张磁盘,烦恼可以删除,快乐可以拷贝。

7、经常疏通河床,不致溃堤,适时疏导心理,才能保持健康。

8、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是最成功的健康。

9、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只要不是一败涂地,你一定会取得胜利的。

10、失去了昨日的繁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又错过了今天的朝阳。

11、只有对前途乐观的人,才能不怕黑暗,才能有力量去创造光明。乐观不是目的,而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种态度。

12、人生忧乐,存乎一心。情绪影响行动,把握住自己的情绪,就能找到幸福的感觉。

13、不是烦恼太多,而是心胸不够开阔。

14、一个人生活中的阴影,多半是他本人挡住了太阳光所形成的.15、怨恨不一定会伤害别人,却一定会伤害自己。

16、孤立者往往不是别人要孤立自己,而是自己首先把别人视为“另类”。

17、宽宏大量者高朋满座,心胸狭窄者门庭冷落。

18、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谅解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谅解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燥怨恨和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

19、幸运之神会光顾世界上的每个人,但如果他发现这个人并没有准备好迎接他时,他就会从大门走进来,然后从窗户飞出去。

20、生活不是单行线,一条路走不通,你要学会转往。希望就在拐角处。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给自己确定的理想目标较为适合实际情况。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能理智地对待自我,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在运动变化中达到平衡。

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往往能够与其他同学较好地沟通和交往,有知心的朋友,不仅能接纳自我,而且也能接受他人,包容他人的缺点,同时也能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

3、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而且能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能够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协调一致。

4.具有顽强的意志

心理健康的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挫折承受能力。在学校生活中,能够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5.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虽然也会出现悲伤,忧愁等消极情绪,但是不会长久,能很快地让愉快、乐观、开朗等积极情绪所替代。

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其人格结构如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需要、动机、兴趣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合理的平衡发展。如果一个同学具备了这种健康的人格特征,那么,将会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存在心理健康的绝对标准,心理健康与否、正常与否的界限是相对的,因此,出现心理困惑或问题是正常而自然的,并非丢人。特别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学生,在学习、人际、恋爱、生活等方面出现各种困惑更是成长必经的阶段,正视与面对自己的困惑,积极自我调整或寻求专业帮助能够使自己尽快走出心理困惑,而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否认自己出现心理困惑则是自欺欺人,有可能加重心理困惑,演变成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走近心理咨询 1.什么是心理咨询

小提示:心理咨询不是万能的。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精神分裂、重度抑郁等等,首先需要药物治疗,在症状缓解期辅助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是指咨询师者与来访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营造一种接纳和尊重的氛围,使用一定的专业技术,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学会以更有效、客观的方式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自己生活中的难题,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实现的过程。

咨询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咨询体现着咨询师对来访者全心关注、营造安全氛围的咨询关系。

2、咨询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来访者在咨询的过程中,需要接受新信息,学习新的行为,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及作出某种决定。

3、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可以帮助来访者自助,达到认识自己、确定目标、作出决定、解决难题的目的。

心理咨询的形式:

1、门诊咨询 心理咨询师坐等上门咨询,一周集中固定时间进行。

2、书信咨询 适用于有对抗情绪或没有建立咨询关系的对象。3 电话咨询 公布咨询电话、与辅导对象通过电话进行沟通。

4、专栏咨询 针对学生群体典型的心理问题,通过广播、报纸、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辅导进行解答。

5、网络邮件咨询。

6、开设心理活动课程,开展团体辅导、专题心理讲座 团体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当面集中指导和咨询。

心理咨询的内容分类:

发展性咨询;为正常的、健康的、无明显心理冲突的人提供帮助。咨询的目的是更好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潜能,以提高学习与生活质最。

适应性咨询:在生活、学习中有各种烦恼,有明显心理矛盾和冲突。咨询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心能力。

障碍性咨询:患有某种心理障碍,比如抑郁、焦虑,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咨询的目的是通过咨询和心理治疗,克服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中学生心理咨询的来访者绝大部分只是遭遇了发展性的问题,成长中的困惑,是任何人都有可能遭遇的问题.不论是谁,只要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了一些事情,在心理上、情绪上产生了痛苦和烦恼,希望自己能有所改善和提高,都可以去寻找心理咨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当学生遇到以下问题的,心理咨询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生活、学习适应方面困难

●情绪低落,缺乏动力或长期受到困扰 ●希望加深自我了解 ●学习方面遇到困难 ●有意改善人际关系 ●情感、性方面有困扰 ●文理分科、生涯规划 ●希望增强自信,发挥潜能

正确理解心理咨询

很多老师、学生、家长对于心理咨询存在偏见,认为有精神病才做心理咨询或觉得去咨询很没面子。其实心理问题是日常生活中任何人都会遇到的,就这些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见不得人的隐私,相反,这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能够主动前来咨询的学生往往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一些回避、抗拒心理咨询的学生却在出现心理困惑后没有及时的倾诉与解决,反而有可能演变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咨询老师提供一定的心理氛围和条件,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的交流,提供可行性建议,针对各种适应和发展问题,与来访者共同探讨和研究,帮助来访者作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达到助人自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另外,心理老师对于学生的咨询内容、个人信息是严格保密的,不会对学生的评优或名誉造成任何影响。

如何帮助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

1.多倾听,少说话,要有耐心。他们可能会拒绝你要提供的帮助,因为觉得你帮不了他,不要轻言放弃,允许他的沉默,默默表达你的关心。

2.适时表达关心及给予希望,帮助疏导和释放情感。情感的爆发对他们会有好处(释放)。

3.保持接纳的态度,不妄加评判和说服。认可他们表露出的情感,不要进行评判,也不要试图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感受,更不必着急为他想办法,他只要被理解。

4.留心任何自杀念头,不要害怕询问他们是否考虑自杀,这样不会使他们自杀,反而会挽救他们的生命:“你的心情是否如此糟糕,以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自信、放松、坦率、真诚地与他讨论自杀问题,确认其痛苦。

5.对他们说实话。把他们的行为与想法引发你的真实感受(害怕、难过、担忧、想帮助但无从下手)告诉他,不要表现出不在乎。

6.说出自己的经验和感受。(生活中不只是他有悲伤、绝望、受伤害和无助)

7.让他相信可以获得帮助,鼓励他寻求帮助,并提供转介信息。8.说服其他相关人员共同承担帮助责任。

7.如果发现他们有自杀危险,不要承诺你会对此保密;应请其他人一起承担帮助他们的责任。

9.如果他们要立即采取自杀行为,不要让他们独处;应把他们送到能提供心理服务的诊所或医院。

10.如果他们已经采取了自杀行为,立刻把他们送到医院的急诊室抢救。情况危机时,及时寻找专业帮助,并向其解释专业帮助的必要性。

如何帮助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

精神疾病是一组疾病的统称,不同于普通的心理问题,不是单靠个人的主观努力可以解决的,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较重的精神疾病首先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帮助控制症状,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服药期间同时需要心理治疗辅助,主要针对造成精神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学习新的应对方式,建立支持系统,帮助当事人更好地适应社会。

1.精神疾病的治疗重在早发现,早治疗 精神疾病治疗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很多家长大多缺乏精神卫生知识,一旦孩子诊断出心理疾病,由于家长不理解或认为没必要治疗,往往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等到当事人因自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到生活、学习时,才肯接受专业治疗。这样既增加了当事人的痛苦,也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如果孩子出现精神疾病的症状,心理老师一定要指导家长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院就医,休学或在家休息并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反而会延误治疗时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2.应消除对药物治疗的误解和抵触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由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精神科医生进行,不同病症适合不同的药物。一些使用者可能对药物敏感,出现不同程度的肠胃反应或嗜睡现象,均属正常,一般情况下身体会较快适应。与控制病情的发展,保护生命安全相比,药物的副作用微不足道。

3、应消除对入院治疗的认识误区

大多数精神疾病并不需要住院,门诊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即可有较好效果。但是以下情况时入院治疗则是必需的:当事人最近采取过严重的自杀行为;当事人有周密的自杀计划和准备,有高度的自杀危险;当事人患有较严重的精神疾病,且处在症状发作期。以上三种情况下需要采取强制入院措施,以保证当事人的生命安全。很多家长对于精神科存在偏见,拒绝孩子住院治疗:学校与医院对于学生是负责的,不会随便让学生入院治疗,而一旦做出住院的决定则是必要的,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的安全与康复。

对于有精神疾病的学生,发现,治疗与康复全过程都非常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与支持。特别是药物维持治疗期间,应鼓励学生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足量服药,不可以擅自停药或减药。

有关抑郁症的基本常识 1.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会对人的躯体,思维、感受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使患者承受着巨大的情感痛苦,也给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2.表现症状:

一绝大多数时间感到悲伤或情绪低落 一对多数活动失去了兴趣 一体重或食欲发生了变化 一睡眠不好

一坐立不安,急躁或易激惹 一易出现疲劳感

一内疚、无价值感或无助感

一记忆或集中注意力困难,做事犹豫不决 一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觉得活着还不如死

如果同时存在几个上述症状可能是抑郁症,尽快寻求专业帮助。

3.如何治疗抑郁症? 重度抑郁者需要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辅导或治疗。轻.中度的抑郁症,通过心理治疗即可恢复。4.抗抑郁药物:

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规律服药46周,随后继续服药6—12个月以预防复发,能够减轻抑郁症状,常有轻微的副作用,但不会成瘾。5.心理辅导与治疗:

通常需要6次治疗,每次30~50分钟,内容包括给予情感支持,与当事人一起分析导致抑郁的原因,并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请老师关注以下情况并与学校心理老师保持联系

如果学生有以下情况,需要引起关注并请尽快联系学校心理老师,让学校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一起来帮助他/她:

一 家族有精神病人史,亲友有自杀史

一 在幼年至入学前有过巨大精神心理创伤

一 在初中或高中期间有过精神心理问题并接受过药物治疗或入院治疗

一 有生理缺陷,或者长期患病,特别是生殖方面的疾病

一 目睹过他人的自杀场面或情景 曾经或最近受过重大挫折

一 关系密切的亲人或朋友去世、很看重的恋情结束

一 学习成绩全面下降,或者学习困难、前途渺茫

一 开自杀方面的玩笑,经常看有自杀情景的电视电影或其他文学作品,日记、信件、博客或QQ签名中流露出想死的信息,准备有大量安眠药、或刀具绳索

一 总是听到别人在议论自己,感到有人在跟踪自己或监视自己,感到有同学想谋害自己 一 有强烈的自责自罪感,觉得自己不配活在世界上

一 情绪反常,或者异常低落,卫生状况变差;或者异常兴奋,连续几天不睡觉、不进食

一 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无价值感中 一 易激惹,过分依赖,持续不断地悲伤或焦虑,常流泪 一 孤僻、人际交往明显减少,被忽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一 无缘无故地生气或与人敌对 行为紊乱或古怪

一 睡眠、饮食、体重明显增减、过度疲劳,人卫生状况下降

一 日记或其他发挥想象力的作品所透露出的主题为无望、脱离社会、愤怒,绝望、自杀或者死亡,表达出像是在临终告别或透露出自杀的倾向,如“我会离开很长一段时间„„”

班主任如何推荐学生做心理咨询

打消岐视 尊重学生

班主任可以开诚布公的跟学生谈自己对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具体看法,引导学生就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切莫对心理问题讳疾忌医。因为身体疾病去求医会被视为理所当然,因心理问题去求助心理老师也应如此。

积极沟通 态度真诚

真诚地与学生沟通,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让学生猜测你真正想说的话,或者推测是否还有另一层意思。不必扮演十全十美的班主任,促使学生不再去假装、掩饰、否认、隐藏他们真是的感受和想法。激发其求助的愿望

中学时期是人的生命历程中最具华彩的一章,这既是一个绚丽多姿的花季,又是一个充满忧伤烦恼的人生十字路口,这是一个动荡不安、各种矛盾冲突多得令人头晕目眩、但却逐步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光明的前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有些同学被负面情绪困扰,这就需要班主任对其积极引导,激发其内在改变的动机,主动向心理老师或朋辈求助。

做好保密工作 打消顾虑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篇6

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发展,让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凸显其亮点,本学期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我们以打造阳光校园,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总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全校师生心理不断成长,人格不断健全,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能勇于面对现实,勇敢挑战困难,以良好的心态快乐工作、学习、生活,真正做到开心每一天。

二、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由校长杨向前直接领导,并由德育主任杨轶负责各项工作落实到专人负责,具体分工如下:

德育主任杨轶负责全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筹划,校园文化的构建;

薛萍老师负责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开设团体辅导、班级团体辅导、班级活动课辅导,学生信箱,个体咨询,青春期辅导;校园网络教师心语、学生心语等文化氛围建设;

大队辅导员顾文娟、团总支书记顾卫东老师协作负责学生信箱,个体咨询,并搜集各种资料,布置“心理之窗“;

班主任负责各班级学生的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

三、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1、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与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组织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学习,提高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专业素质和品性修养,并能及时为本校的老师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2、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辅导需要帮助的学生,作好辅导记载。

(二)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活动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化,紧贴在校学生心理实际,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主题上好各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2、开放心理咨询室,星期一、三、五中午12:00--13:00 ,接待学生个别咨询。同时为班主任提供有消极倾向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密切关注,及时干预,防患于未然。

3、办好“心理信箱“,及时收集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信箱里反映学生中的问题要通过班会、晨会、课间及时解决。达到一周一清,不留隐患。

4、定期制作心理健康小报。每月一期,每期一个主题,至少每班一份,发动学生采、编、出稿,办成学生展示认识成果和交流心得的平台。

5、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途径,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心理健康宣传专栏。

6、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落实发展与预防功能;尝试以队会的形式、班会的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春风化雨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思想及行动,并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的宣传。

8、进一步完善心理辅导室设备的添置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增添有关图书杂志,方便学生阅览和教师借阅,进行自我调解。

9、学生心理成长班主任负责全面推行:辅导需要帮助的学生,作好辅导个案记载。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成立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

2、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3、建立问题学生心理档案。

4、进一步完善心理辅导室设备的添置工作,增添有关图书杂志,并作好心理辅导书籍的登记入库。

十月份:

1、布置第一期“心理之窗“,开辟校园网络教师心语、学生心语等文化氛围建设。

2、初一年级开设团体辅导课。

3、具体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开放心理咨询室:每周一、三、五中午12:20――13:10。

4、征集学教师成功的心理辅导案例,撰写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十一月份: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

2、初二年级制作心理健康小报,选优展览,布置成第二期“心理之窗“。

3、举办 “我的闲暇时间展示会“主题班会课。

十二月份:

1、布置第四期“心理之窗“。

2、各班利用班会、黑板报进行期末临考的心理辅导。

3、总结一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各案收集。

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篇7

在小学, 每所学校应有心理健康教育兼职1~2人, 且必须受过专业训练。但数目太少, 有的学校甚至还不能做到专职从事这项事务, 所以精力极为有限, 不可能顾全每位学生的心理。从完全意义上来讲, 学生的健康心理需要所有教师、家庭、社会共同来维护, 学校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但是, 积极地来说, 在班级、任课教师和家长之间存在着这么一个中心人物, 那就是班主任。首先, 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是靠班主任通过班级来开展的。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 最容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对班主任有依赖感和信任感, 在家里孩子对父母有依赖感, 在学校里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有较大的权威。

古人说:“亲其师, 则信其道”。班主任在生活中乐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对学生真诚关怀, 善解人意, 尊重学生, 就会得到学生的接纳和认同, 学生对班主任往往会无条件地有一种依赖感和信任感, 使得班主任在班级心理辅导教育中有天然的权威性和深厚的影响力。甚至有些学生可能不愿意跟父母说的话, 会跟班主任讲。这样, 班主任就可能比其父母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另外, 班主任要进行的常规工作, 也为其在班级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提供了时间保证。其次, 中学班主任的基本任务中规定, 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教育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全面关心教育”自然包括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班主任应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这是新世纪班主任工作职责的新要求, 是班主任工作的新内涵。另外, 班主任与家长和科任老师之间的联系, 也为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力量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 班主任积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只有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得到重视,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形成健全的人格, 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所以班主任必须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 学习的好坏, 20%与智力因素相关, 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 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班主任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 不良, 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 学生表现出良好的, 心理素质, 自然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 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 爱学、会学, 并富有创造性。现有的研究明确表明, 提高心理素质水平, 促进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是培养创造力、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每个人都有创新的禀赋, 但是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会把创新行为和创新能力付诸实践。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自然养成。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 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 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培养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能够保持持续、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了这种心理状态, 人就会对外界事物做出正确的良好适应, 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 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有了这种心理状态, 人就会顺应社会, 与社会保持一致, 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等, 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关键人物, 而德育工作又是班级教育的重点,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就能为其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在人的基本素质中, 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 而心理健康又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

因此, 在组建新的班集体时,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应该是班级工作的重点。这是因为: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状态才易于顺应社会, 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 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 形成良好的品德。从反面看, 个体如果处于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往往倾向于接受主流的社会规范价值观相悖的观念, 对不良规范失去抵抗力从而形成不良品德。班主任在进行道德灌输的时候, 如果忽视了每个受教育个体的心理状态, 尤其忽视了对不平衡心理状态的疏导, 不能使之处于乐于顺应主流规范的常态。学生往往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如发呆、走神、沉默甚至抵触。

三、有利于加强班集体的管理

班集体是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只有在高度组织起来的班级社会中, 在正确的班级目标引导下, 每个学生才能在团结、协调、互助、竞争的背景下, 学习知识技能, 遵守行为规范。而班集体又是由个性不同的学生组成的, 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 都有不同的家庭管教模式, 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是家中的太阳, 在家经常是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很少经受磨练和挫折。

因此, 一旦陷入困境或遭受挫折, 他们可能就会自暴自弃, 陷入彷徨, 乃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作为班主任, 要关注班上每个学生的不同内心世界, 要像经营家庭、关心子女一样细微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 采用心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教育, 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业、择业、消费、交际、为人等方面的指导, 使每个学生从心理上对班集体具有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 从而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集体。

在班级管理中, 成功的班主任懂得像经营家庭, 关心子女一样体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 动用心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培养:运用心理输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消费、交际、择业、危机等方面的指导, 既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又能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在这样的班集体中, 学生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有做主人的感觉, 容易形成上进的, 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在学校, 一个好的班集体对人的一生有重要影响, 原因就在于此。

摘要:班主任在学生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自身的修养也十分重要。班主任要提高自己的道德、能力、知识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质, 就必须加强自己的修养。班主任的修养包括政治修养、学生观修养、品格修养、治学态度修养、教育方法修养等。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 中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文就此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班主任,中学生,心里健康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创新教育理念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 2002 (1) .[1]俞国良.创新教育理念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 2002 (1) .

[2]周昌忠.创造心理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2]周昌忠.创造心理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

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教学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教学任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14-01

一、初中班主任在教学任务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

目前在初中这个成长阶段,学生们普遍处于一个成长叛逆的时期,对于未来有很多迷茫的念头,需要有人去帮助与引导;而初中班主任作为学生们的管理者,能够从生活以及学习等两个方面去帮助学生并且引导学生,能够适当解决学生们各种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学生个体发展角度上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教育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班主任处于一个与学生们关系密切的位置,不仅仅是学生们的教师也是学生们的朋友,班主任在观察、处理解决学生们的问题时具有相对的优势,班主任实践较为灵活,而且空间距离较近,能够及时帮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追求更高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1]。

另外从教育的宏观发展而言,班主任对学生们展开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需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素质教育改革深化的客观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具体体现,推动了教育发展的同时也转变了教育方向与教学手段。所以初中班主任必须明确自身的基本职责,将心理健康教育很好地融入到教学任务中去,以此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提升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素质。

二、初中班主任在教学任务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举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除了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方式之外,还需要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推动观念的宣传,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除了设置专门的教学课程之外,还可以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主题班会以及多个小组之间的辩论活动等[2],通过培养团队意识等方式,去促进学生们能够加强对于班主任教学任务的理解,增强活动的参与程度,让学生们能够更为明确地去认识集体,杜绝以自我为中心的基本现象,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集体。

另外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之中,不能够小看同龄人共同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学生们都能够参与多样化的活动,就会产生相应的内在联系。学生就能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比如在节假日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们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拜访孤寡老人,以及到孤儿院去当义工等,这些共同的活动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基本意识,也能够使其真正意识到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继承的必要性。

(二)建立健全的沟通交流机制

班主任是最为主要的管理人员,即使与学生们朝夕相处,但是还是不能够二十四小时都在学生们身边,对于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进行引导。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沟通交流机制,班主任不仅仅要与学校建立联动机制,同时也要与家长建立联系,這样一旦学生们出现什么问题,教师与家长之间就能够及时沟通、及时处理,提高重视程度,改进教育方法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目前的教学过程。要将班主任教学任务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进行有机结合,以此实现学生们综合素养的发展与提高。

教师也要与学生们之间建立沟通机制[3],及时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因为学生们是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这个个体差异性不仅仅体现在谈吐上,同时也能够体现在学生们的心理活动上,只有教师能够了解学生们的基本性格与行为特点,才能够建立起相应的信任,配备合适的心理疏导方法,一定能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养

想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班主任提升综合素养,以教育者的人格去影响学习者的人格。在学生眼中班主任不仅仅是教师,同时还是偶像与榜样[4],班主任的行为举止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们产生相应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从专业知识和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两个角度进行提升,以此实现初中班主任教学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标准与要求。

三、结语

在目前的初中班主任教学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中,仍然存在着相应的不足,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们的培养要求,针对这一发展现状,我们要在明确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的基础之上,通过举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全的沟通交流机制以及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养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初中班主任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提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来解决并缓解这一特殊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冲突、矛盾以及疑惑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永红.初中班主任教学任务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5,10:221.

[2]欧阳文根.初中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石利.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篇9

(一)教育观念

首先,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上看,目前最大的误区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现在学生心理不健康,所以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不仅是青少年阶段,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危机”和需要完成的发展任务,这些“危机”得到顺利解决,就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如果没有解决这些“危机”或没有完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个体的心理发展就会出现迟滞或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是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从工作内容上看,班主任工作不仅是建设、管理和培养优秀班集体,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班集体活动,渗透以德育为主导,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以智育为主干,以体育和美育为双翼的教育。

最后,从角色定位上看,班主任不仅是班级里的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心理保健医生”以及行动的示范者和榜样。

(二)知识经验

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是班主任科学、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学习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班主任一方面可以更系统、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使班主任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还为以后的教育科研和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具有丰富的班、团队活动和班级管理经验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长处,但班主任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层次上,必须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反思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心理素质

首先,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难免也会出现问题。我们在呼吁社会对教师多一些理解和多一份关爱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教师自身的修养和自我调节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自我调节,改善心理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其次,班主任坚定的职业理想或职业信念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职业理想或职业信念的核心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爱,即“师魂”。如果教师没有对教育事业和对自己学生的爱,只能称其为“孩子王”、“教书匠”,就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更谈不上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再次,班主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动力。一名优秀教师要有对教育事业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即“师德”。有了这些,才能矢志不移,克服困难,完成所肩负的教育使命。

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篇10

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对象:本学校的学生

二、课题研究思路:

1.继续进行理论学习,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存在的问题。2.撰写教学论文及阶段总结。对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情况写出反思、总结、评价,改进。

3.反复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再改进——再总结

三、具体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研究与实施阶段基本完成。

第二阶段(2015年1月——2016年7月)实施与反思阶段 第三阶段(2016年月——2016年12月)实施与反思阶段 1.继续进行小学生在学习、自我调试、人际和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低年级以活动和游戏为主,高年级以活动和体会为主。)

2.结合日常班务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有效经验,继续进行适合本校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研究:

① 结合班级布置,开发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的研究。② 继续开展主题队会课例研讨,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主题班队会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并根据学校实际研究情况,形成适合本校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写出相关论文。 个案心理辅导的研究。

3.整理、反思这一阶段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绩,形成文字性资料,提高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撰写好教学设计案例、写好教学反思、研究论文和体会等等

4.加强平时研究成果的积累,认真做好阶段性分析、反思与总结。5.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同时参加各级各类论文、主题队会设计等的评比活动,力争出好成绩,反映出课题研究的成果。

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篇11

一、正确认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科教兴国”“教育强国”的口号下,中小学教育备受关注。然而,高分低能、高分低德和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日渐突出,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国家和社会更多的关注。为此,学校教育已不再是单一的“五好”教育,也应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处于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重要的转折期。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该成为学校、家长和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变化的特殊阶段,我们不能把初中生行为表现中出现的多动、厌学、早恋、打架等种种异常行为特征简单地归结为品行问题。这些行为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那么,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就成了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对于教育者而言,我们应该从中领会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二、正确分析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

1.自身因素。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对初中生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步入初中的学生开始进入了青春期,这是他们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特征的变化,一部分学生会出现情感极不稳定,情绪上变得焦虑不安等状态,有时会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以至于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等等。

2.学校因素。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强大的考试压力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教育目标的偏差,在中考“指挥棒”的驱使下,大部分初中生成了学习的奴隶、考试的机器。题海战术、频繁考试、反复排名这些来自于考试的竞争以及来自于家长的期冀等,导致初中生情绪波动较大,偏激,容易走极端,从而养成各种不良习惯。

3.家庭因素。家庭结构和培养方式等因素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经济条件,家长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家庭氛围不好,家庭结构不良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例如,过分的溺爱和过度的保护,会使初中生缺乏吃苦精神,生活自理能力、适应能力、独立意识得到不充分发展。家长对初中生的期望过高,无形中会加重初中生的心理负担,导致紧张焦虑情绪等。单亲家庭的学生,如果家庭教育不当,更容易形成自私狭隘、自卑怯懦、妒忌孤僻、自高自大等不良性格。

4.社会因素。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不良风气、各种新奇、各种诱惑严重危害学生心理健康。初中生的身心正处在明显而急剧变化的时期,由于在知识、道德、心理上缺乏应有的准备,导致他们迷惘、困惑、沮丧、失落。

三、正确把握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初中生心理具有可变性与可塑性的特点。尽管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同样可以得到相应的纠正和调整。这也是新时期初中班主任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1.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消除消极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班主任,我们仅仅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时时带给学生正面的鼓励、期待、欣赏和赞美,并善于在细节之处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出积极引导。

2.科学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要急于给问题定性,而应该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耐心观察,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原因,然后科学地施以心理疏导和教育。

例如,当我发现班上一男生抽烟、酗酒,经常和同学打架后,并不是简单地对他进行批评指责,而是通过向其他同学了解、家访、与该生谈心等方式,了解到该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环境中,父亲嗜酒如命,脾气暴躁。这样的家庭环境导致学生内心孤独、心理失衡、情绪低落。

3.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勒温曾说过:“人与环境所起的交互影响可以导致行为上的变化。”好的班主任能够通过班级环境的布置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班级布置应尽可能的体现新颖、美观、明亮、整洁,起到启智润心的作用。此外,升入初中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乏味,使学生的视野和活动空间受到了限制。因此,班主任要根据青少年好奇、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总而言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班主任更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重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才能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上一篇:深井钻井技术管理办法下一篇:机房检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