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案例初中

2024-07-23

班主任工作案例初中(通用8篇)

班主任工作案例初中 篇1

班主任工作案例

——对山区留守儿童多一点爱

刘家台乡中学

张翠

新学期了,我由班级的数学老师变成了这个班级的班主任。说真的,这个班级我再熟悉不过了,出外务工子女占了多一半的人数,有别于以往我所接的班级的情况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对班主任的抵触心理很强烈,我已经是他们的第三个班主任了。所有的学生对于我这个数学老师的一直印象就是很严厉但上课很幽默,是个有个性喜欢时尚又有个小宝宝的数学老师。只是想到我已经是他们的新班主任了,不知道他们的态度会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邸崇是我当了这个班级以来最关注的一个学生。他很沉默,是属于那种三秆子打不出一句话出来的那种学生。原来数学作业总是缺交,让补交还是没有下文,但是学习态度却很好,是属于那种表现很乖的学生,我自己以为我根本就不了解他。直到他父亲的到来,我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你是他班主任吗,妈的,老子来告诉你我孩子打我了。!”我很震惊,一个初二的孩子有可能吗?但我从他父亲那咧咧切切的酒醉状以及对自己孩子的一味的辱骂我才知道了这个孩子的不容易。父亲是个酒鬼,母亲忍受不了离家出走,年迈的老奶奶跟他相依为命,孩子放学后要帮忙奶奶干活,忙完后才能赶作业,可醉酒的父亲却听信别人的话说捉田里的老鼠很卖钱硬逼着他跟着去捉老鼠。孩子不同意这个父亲把他的作业给撕了,这次是忍无可忍才顶了几句,父亲便要打他,孩子只是挡住了父亲的棍子,这个可悲的父亲于是借着酒意来学校闹事来了。

孩子的奶奶声泪俱下,我心里一阵发紧,这样的家庭,多么不容易的孩子。虽然会却作业,但是有写作业总是工工整整,上课的笔记密密麻麻,想来是想趁着干完活后好好吸收。而我,却因为太少的了解,对孩子产生了偏见,单纯的以为他是个会偷懒不做作业的孩子。三两句话打发走他的酒鬼父亲,好好的安慰了失望透顶的奶奶,我对着这个孩子却不知道要说什么,我知道,这一切,我都了解的太晚了。今后,我该以宽容的心来对待我的学生,多了解他们。

通过班会的活动,我用“春风扶小草”的团体活动让他明白了班级的力量是可靠的,通过“一人一言”,让他明白了沉默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只能变成心灵的桎梏会形成不好的性格。慢慢的这孩子融入了集体,初二会考的时候我惊喜的发现,他开始和同学积极讨论问题,话也多了起来,会考成绩我关注了一下,是两个A,我简直比他还激动。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郑万里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 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郑万里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周悦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郑万里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郑万里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他无论在哪里见到我,都会亲切叫上一声:“老师,您好!”我总是报之一笑,并说上一声:“你好。”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班主任工作案例

——对山区留守儿童多一点爱

刘 家 台 乡 中 学

张 翠

班主任工作案例初中 篇2

在我心爱的花园里, 盛开着五十朵花儿。他们聪明伶俐, 他们活泼可爱, 他们顽皮淘气, 他们……陶醉在花园中的我又嗅到了那沁人心脾的栀子花香。

与孩子们的第一次相识是从我的点名开始的。“刘艾”、“肖杰丹”……柔声地从嘴里点出孩子们那一个个寄托着家长希望, 蕴含着美好期望的名字, 微笑着认识每个孩子, 我心中涌出的是幸福。

“谢芳柔!”这个小女孩一定长得像她名字一般芬芳、柔美……我心里想着。环视了一下教室, 我看见教室后排的一个孩子站了起来。那一瞬间, 我心里微微一怔:眼前的这个女孩个子不高, 胖胖的, 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臃肿。她的头发不太长, 依稀可以看见脑部的一小块头皮。她的脸部有些变形, 鼻子也歪斜着。

后来我才从其他的老师那里知道, 是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这些变化。多次的手术不但让她的面部器官变化, 她的脑部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同时, 孩子也显得有些内向。也许是因为这些原因, 班上的孩子们不是特别喜欢和她玩, 她也和班上的同学不太亲近。然而这样的一个她总是每次在看到我后就会飞跑过来, 扬起她那张独有的笑脸向我打招呼:“老师好!”此时, 天生胆小的我也只是对她礼貌地微笑, 不太敢长久地正视她。直到有一天……

“孩子们, 我们今天到多功能厅去观看《音乐之声》。”我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 并且要求他们马上排队, 在我的带领下向多功能厅走去。由于人比较多, 我就把班上的孩子分成了两部分, 并告诉他们, 走在前面的就从前门进去, 后面的孩子则从后门进去。不一会儿, 孩子们都安静地找到空位, 开始专心地观看影片。影片很吸引人, 我们为Mariya的活泼开朗而欢呼, 我们同影片中的孩子们一起唱起了名曲《de re me》……此时, 我才发现空了一个座位。“糟糕, 怎么差一个孩子呢?”我心里特别地着急。环视了一下孩子们, 我马上知道了:谢芳柔没有来到教室!

我眉头一皱, 心立刻紧张得咚咚直响。谢芳柔到哪里去了?是不是走丢了?她怎么会没有到多功能厅来?顾不得再多想, 我着急得一下子拉开多功能厅的门, 准备去周围找她。

但在我拉开门的那一刻, 我愣住了……谢芳柔就站在门口!此刻的我更生气了。准备马上像发连珠炮似地责问她:“你没听见彭老师请你们从后门进来么?”“你为什么不进来呢?”、“你能听见我们在这间教室里, 你为什么不敲门?”……可挂着一脸泪水的她在看到我后一下子把我抱住, 边哭边伤心地说到:“老师, 我走错了, 我没有找到你们。”孩子的头靠在我的怀里, 此时, 她那块凸现出的头皮占据着我的双眼, 同时也一下子深深地刺入了我的心!我伸出双臂, 也把她轻轻地搂着, 心里豁然大悟:是啊, 怎么能责怪她呢?一件对我们来说看似简单的事情, 对她来说也许存在一些困难呢。我第一次把手放在她头上, 轻轻地摸了摸她的那块伤疤, 那是怎样一种心情啊, 惭愧、心痛、无限的爱意……

看着她流泪的小脸, 我从包里拿出一张“清风”纸巾递到她手中, 让她擦干眼泪。谢芳柔拿着纸巾擦着眼泪, 突然, 她把纸巾放到鼻子前闻了闻, 扬起了嘴角, 对着我灿烂地笑着并嚷到:“老师, 好香的!”“老师, 好香的!送给你!”第二天, 她把藏在身后的一束栀子花递到我面前。

真的好香!我并没有独享这束栀子花香, 而是以谢芳柔的名义把美丽的栀子花送给了全班的孩子, 让他们和我一样与谢芳柔成为好朋友。

班主任工作案例 篇3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案例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级别最低的主任,但肯定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主任。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对自身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話: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面对新课程,班主任工作被赋予了更新的内容,班主任的角色也同时发生着变化。在实践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怎样创造和谐、有序的班集体?做好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呢?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班主任应平等、民主的对待学生

作为一名年轻的新班主任我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对大家的各种行为进行约束。我校规定每周一的第一节课为班会活动,班主任利用这45分钟对上周全班同学的表现进行总结,并结合学校安排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总希望看到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向上,所以视学生身上的错误为毒瘤,每次班会就变成我的训斥会。公布班干部统计的违纪学生名单,点名批评,甚至上讲台作检查。完了不忘每次再语重心长教导一番,可收效甚微,还是会不断的有犯错误的现象出现。甚至一到班会课,学生就正襟危坐,面无表情,一个个形同木偶。

我一直在想,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一次,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简单安排了本周的几项活动后说:“大家都是班级的主人,每个人肯定都希望我们班好,今天你们来说说最近班上有什么问题,应如何解决?”刚开始大家都面面相觑,不知从何说起,经过一番鼓动后,纪律委员说:“最近有人在上课时说话,甚至还招惹别人说话”。我问:“你们认为这种行为对不对.”学生异口同声说:“不对。”“为什么”“有人说话,影响老师讲课的情绪。”“那对你们有没有影响。”“有影响,他们说话会让我们上课分心,影响大家学习”“那大家说怎么办。”学生就七嘴八舌说开了,最后形成结论,不能在课上说话,应保持安静,积极配合老师,认真听讲,自习课时应自学遵守纪律。有了这个开头,大家都踊跃起来。

二、班主任应走进学生的内心,用心与学生沟通

王颖是我们班的班长,学习成绩优异,班级管理井井有条,是所有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好班长,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学生,大家却不知道她初一刚来的时候是多么的不服管教。刚转过来的时候她的穿着很普通、貌不惊人,和其它所有的同学一样,但过了几周后我却发现她开始上课搞小动作,走神,不注意听讲,课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很差,似乎还有早恋倾向。我曾经好几次跟她谈话,但是没有一点效果,后来我狠狠的批评她,结果却事得其反,她不仅没有悔改,反而更加变本加厉。

后来,偶尔的一次机会我遇到了她以前的老师,我们谈起了她,她以前的小学老师说:“王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且是班长,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回到家后,我反思了很久,第二天放学后我又把她单独的留下来,又进行了一次谈话。 “对不起,你从一个那么优秀的学生到现在这样,都是我不好,我昨天碰见了你以前的班主任,她对你的评价太高了。我特别自责,像你这么品学兼优的学生怎么被我教退步了?”听了我的话,她的眼里一下子涌满了泪水。看到她痛苦的样子,我禁不住抚摸着她的头发说:“别着急,为什么会这样呢?说出来我帮你分析一下好吗?”她咬着嘴唇犹豫了一下,滚着泪哽咽道:“老师,我满脑子都是祁晓雷的影子,撵也撵不出去,上课是,吃饭是,走路也是,我所有的反常举动其实只是为了引起他的注意。”

我恍然了,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于是我诚恳地说:“你们现在正处在青春期,爱慕一个人是正常的,谁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只要处理得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可是我们还小,不能让它发展成早恋,如果那样,会毁了你也会毁了他的。”她点点头说:“老师,我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我控制不住自己。”我说:“先管住自己,别向他表白做到了吗?”她恳定地说:“做得到。”“那就好,把这份心意藏在心理,先下苦功学习,在成绩上追上他,否则到了该谈恋爱的年龄他成绩优异,考上了好大学找了好工作,而你只是个农民,差距太大,他会看不起你,就不能走到一起了。现在,你应该先把学习追上来,上课记笔记,该写就写,该读就读,让眼、耳、口、手都动起来,脑子就没有走神的机会了。还有,你得帮我管理咱班,你小学时可是个出色的大班长呢?看我都把你埋没了,怎能不向你道歉呢?”

经过这次长谈,王颖真象换了一个人似的,再也不魂不守舍了,笑意和信心又回到了她的脸上。以后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成了无话不谈的的朋友,我在班级里给她找一些工作去做,慢慢的班里的同学开始注意到她的管理能力,在一次班干部选举中以全票通过竞选上了班长的职务。经过她的管理和全班同学的参与,班级各方面工作一步步好转,自己的成绩也稳步提升,成了现在大家心目中的好班长、好学生。

班主任要从内心去关心学生,多聆听学生的心声,努力做到以心换心,为学生撑起一片晴空,让他们自由飞翔。

初中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篇4

武夷山二中

王劭敏

一、案例描述

11月初的一个星期二上午,我备完课,有空闲时间,于是决定去班里“突袭”一下,第三节课预备铃响后。我有七八步就能进教室门,按惯例学生应该书声朗朗,(我让课代表铃响后引导学生读上一节课的知识点),这一刹那间却听到尖叫声、笑声。我快步冲进去,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只见曹某站在讲台上正笑着尖叫,同学拿她开心,又是她,一个女孩多次找她谈话,她恶习仍不改,故意捣蛋,我气急了,冲上去打了她一下,怒气冲冲到:“一个女孩家,你不要自尊,三番五次捣乱,无可救药,我对你失望到极点,站到后面去。”当时曹某一脸的惊愕,脸也变得红了,从此几天曹某总想跟我说话我都不理她,就这样曹某变了,不爱说话、不爱学习、也不捣蛋了、班里的事情一言不发,同学们更加把她当成另类学生,不屑与她玩,有一次她在大街上遇见我,想躲没地方躲,就干脆低下头从我身边走过去。那一刻我意识到我把捣蛋学生带成问题学生了。

二、案例分析

我忽视了捣蛋学生也有自尊,也忽视了对他们更要有耐心。这是深刻的教训,因为孩子的心是稚嫩的,一旦你伤害了她,就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好好想想,什么样的方式最好?千万不能冲动地去判断、处理。如果学生和你产生了对立情绪,那么我们的班级管理就更难进行了。一是从教师角度看:老师对学生应该尊重有耐心,我觉得她很捣蛋,对她缺失了这两点,所处理的 太极端,让她觉的没面子。从此低人一等,把自己封闭起来。二是

班主任工作案例初中 篇5

初中班主任工作案例 如何转化后进生的点滴感想

我班有个学生叫赵某。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此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个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某某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周悦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73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奖给他一本日记本。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第二学期,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中测试中,他取得了92分的好成绩。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郑万里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 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郑万里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周悦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郑万里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郑万里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他无论在哪里见到我,都会亲切叫上一声:“老师,您好!”我总是报之一笑,并说上一声:“你好。”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初中教学你如何对待双差生

上传: 陈水平

更新时间:2012-5-15 18:57:02

在教师的眼中,所谓“双差生”是指思想品行差以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思想品行差具体表现为:扰乱课堂纪律、逃课、撒谎、偷窃、损人利己等各种不良行为。而学习成绩差,不是智力差而主要是学习动机不正确造成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关心和重视差生的转化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所以说如何做好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本人认为,转化一个“双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

一、“双差生”的形成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教育的消极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使一些原本习惯不差的学生变成了双差生。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学生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的行为严重影响着自己的子女,使子女在无意中受到感染,在他们的影响下,原本天真无邪的孩子变得让人不可思议,开始作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家教不好,或是家长管理没力度,或是溺爱孩子,或是父母离异造成孩子对家长的不信任等诸多原因,造成家长说话没地位,对孩子管理有时或完全失控,从而使得孩子是非不分,在成长过程中自己说了算。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崇尚的都是一些所谓的“哥们义气”、“时尚潮流”等,这些东西新鲜、刺激,吸引力强,远远超过相对枯燥的学习。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离学习越来越远。

2、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也让一些学生变成了双差生。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一个教师的言行可以让学生终身收益,也可能让学生终身遗憾。有时老师的一句两句不经意的话或者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意愿说出的话,会使一个学生彻底改变他的人生方向。将家庭的失败教育又进行了重复,致使双差生顺利的形成。再者,班风不正气,或者再有“趣味相投”者,更容易形成班级的歪风邪气,从而加快了双差生的形成,也让双差生的治理增加了难度。

3、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大环境中不好的因素影响了学生,促使那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变成了双差生。首先,社会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存在,总有一些人做了坏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还大肆炫耀,从而使那些喜欢模仿的学生称之为楷模,也像那些人一样,做一些让正常人想不通的事。其次,随着打工族涌向大城市逐年增多,各种各样的打工者混杂其中,有的是为了打工挣钱,养家糊口;有的则是想到外面混混,逛逛大城市。他们回来几句不经意的话往往让正在读书的学生羡慕不已,使这些学生心猿意马,也想到外面去看看,于是读不读书,在他们看来无所谓了。为什么他们没有读多少书,却能挣到那么多的钱,说明挣钱根本不需要读书,我现在读书有什么用?从而使他们无心学习。在学校经常奇装怪发,欺辱小同学,老师批评,他跟老师顶撞,老师找他谈心,他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听不进去,老师找家长,他跟家长横眉冷对。老师和家长倍感头疼,毫无办法可施。再者,社会生活中的诸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如:网络游戏、不健康的书刊杂志、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等让哪些自制力差的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4、自身的原因

自制力差,抵制不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道德素质低和法律意识淡薄,不清楚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意志薄弱;没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等。

二、“双差生”所造成的影响

1、对班级和学校管理的影响:第一,他们扰乱课堂,影响教学秩序;第二,他们牵制班主任的工作,有不少班主任的业余时间被处理这些孩子的问题占去了,没有精力考虑整个班集体的建设;第三,“双差生”有很大的“传染力”,他们容易带坏其他同学,班主任不得力的班级,“双差生”控制了局面,有的孩子怕他们,有的孩子学他们,很快就成了乱班。第四,行为恶劣者,参与犯罪活动,严重影响学校和班级管理工作。

2、对社会的影响:根据有关调查发现,不少孩子违法的始犯年龄是11-12岁,他们在学校几乎都属于“双差生”,后来就逃学,成了“流失生”,结识了社会上的流氓、盗窃分子后便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双差生→流失生→少年违法者,这就是某些少年堕落的三部曲。因此,双差生是造成社会紊乱,不和谐的因素之一。

3、对自身的影响:产生厌学心理,荒废了学业;影响身心健康,难以健康成长;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等。

三、转化“双差生”的措施 由于“双差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对双差生的转化也应该是多管齐下,形成合力,这样才会受到良好的效果。作为教育者,本人在此就谈谈我在教育教学中转化双差生的具体做法。

本人认为,作为教师,其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教书是理所当然的,育人则比教书困难。如果教师育好了人,那书就不难教了。所以,对待“难教学生”,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一个态度问题,就是对学生由衷地关怀与爱护。没有爱作为基础,不管采取什么教育方法,都不能成为一种教育力量。

1、要挖掘双差生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正如俗话所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鼓励、因势利导,以此作为促其进步、转化的诱因,那么差生就有可能向不差、很好方面转化。与此同时,向差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以其获取的成功消除他们的压抑感和自卑感,从而增强搞好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可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双差生一般学习兴趣较差,但他们往往对其它事物感兴趣,因而,我们应注意观察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使他们树立能够学好的信心,并加倍努力把学习搞上去。比如:有的学生虽然纪律差学习不好,但字写得很好,有的学生爱干净、喜欢集体活动,有的学生对父母孝顺,重义气、说实话,有的喜欢搞体育活动等。哪怕有一点可贵之处,我都及时表扬鼓励。例如有位差生,他的篮球打得非常好,而且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我就让他当体育委员,这样大大地满足了他的表现欲。为了在其他同学面前有威信,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半年以后,不仅纪律好了,而且成绩也有显著的提高。再比如,有一位学困生,由于成绩差,感到前途无望、找不到出路,失去学习的兴趣,但通过一次书法比赛,获得第一名,我就以此为契机,对他大加鼓励。他突然发现,一轮红日正从自己的胸中冉冉升起。从此,他积极、乐观,既努力补习文化,又潜心练习书法,由被人蔑视而变为被人称道。抓住契机,使“闪光点”发扬光大,进而激发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2、教师要有耐心,从基础抓起。双差生的转化是一项系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所以作为教师要对他们有耐心,根据学生平时听课、作业情况,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心理特征、智力水平等情况,再结合平时大小考试成绩情况,找出他们成绩差的原因,然后采用学生帮学生,教师帮学生的做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从而提高双差生的学习成绩。

3、正面引导,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在中小学生中,自我形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建立在表扬的基础上。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比父母还要大,一般情况下,即使非常聪明爱好学习的孩子,如果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也会动摇,甚至丧失信心,双差生更需要老师的肯定和家长称赞来保持进取的心理状态,对双差生取得的点滴成绩,教师要及时反馈,以表扬鼓励为主,老师还应该把双差生每得到的一点进步经常汇报给家长,让家长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开始有转化、有进步了。受人们歧视、打击的双差生一旦老师、家长、同学的态度对他有了转变,他们感到只有认真学习、遵守纪律才能赢得他们的温暖和快乐,他们便改正过去的陋习,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浪子回头金不换”。鼓励性评价既适用于学生成功时并为学生进一步努力指明方向,这样有利于学生保持清醒头脑,避免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的现象出现,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奋斗。

4、充分尊重双差生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从某种程度上讲双差生的自尊心还强些,因为他们存在自卑心理,以为自己成绩不好,老师不喜欢他们,有的教师甚至往往过多注意到他们的缺点、短处,而不注意肯定其长处和优点,经常在办公室、教室或公众场所批评、贬低、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学生常受到批评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和憎恨等逆反情绪,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尊心会受到极大的伤害,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就和教师对着干,不管在任何场合,用逆反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强大。记得又一次,我所教班级有个学生,晚读已经5分钟了,他还没有拿出课本,我有点生气,用眼睛狠狠看着他,他慌忙拿出课本,我走到他的座位处又发现他根本没看课本,我更生气了,当着全班的面狠狠骂了他一通,当然不乏一些伤自尊的话。从那天以后,此学生的态度更加恶劣了,我也认识到了自己批评的有点过分,我找了一个机会与此生谈心,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我说的话太伤他自尊心了,他正想不再学我这科,算好我及时发现自己的不是,并加以弥补,否则又要多一个双差生。教育工作者对差生不良行为的矫治,重要的是改变教育方式,如果经常恶语相加,岂不是伤中撒盐,雪上加霜?从而导致他们更加灰心、失望,要换个态度对待差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吧,让他们感受到我们都是平等的。

5、激发差生的学习动机

差生除了学习差些外,他们的能力并不差,他们当中有的擅长于组织工作,有的擅长文体活动,有的社会交际能力强,我应根据其特点,利用他们的特长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对他们有爱心、有耐心、尽管学生考试很差,都只能平静地说:“考试只不过是为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即使这门功课考得不好,又有什么关系,总结教训再努力,还不迟”。告诉他们学习并不死记硬背,应结合自己的特点,寻求自己的方式,经常给他们辅导,使差生迎头赶上。比如上课时,老师提出的问题,差生偶尔答对了,就及时鼓励,一旦发现他好的方面就进行表扬,同时让全班同学去帮助他们,安排成绩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带差生,我随时抽检,这样,差生就觉得老师和同学们没有歧视他们,疏远他们,慢慢地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各方面成绩自然而然就有提高。

6、加强与其他科任教师的合作

作为班主任,转化自己班上的差生是一项责无旁贷的事情,但是单凭自己的力量可能很难达到效果,争取科任教师的合作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因为班主任不可能全天观察自己的学生,学生也不可能整天上你的课,所以,懂得合作很重要,科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科特点,结合实际,联系生活,对差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从而让差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增强学习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7、争取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

作为同龄学生,同在一个教室,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差生们在其中,自卑与自负心理存在在所难免,但是,如果没有妥善处理好他们的心态和学习情绪,要想实现转化是很困难的,这个时候就不要忽视同学们的力量,因为他们与差生离得最近,相处的机会也最多,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时机,在适当的时候和地点与同学们坦诚地交流自己欲转化差生的想法,争取同学们的通力合作,这种效果是老师们很难做到的。

8、重视差生家访工作

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只掌握学生在校的情况是远远不够的,应经常家访,特别对差生,应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随时了解他们的情况,才有利于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总之,在对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必须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兴趣爱好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有爱心,有耐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把差生转化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作为班主任,转化一个“双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等生还重要,特别是现在实施新课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班主任应给“双差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不能让一个“双差生”掉队。班主任应正确对待“双差生”,对“双差生”的转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班主任应让“双差生”树立信心,克服对“双差生”的偏见。“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也就结束了。”在正常情况下,“双差生”的智力并不是天然就差,也并不是天生就好玩,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长处、优点总被短处、缺点所掩盖,得不到班主任的认可,班主任总把他们当作是班里的包袱、累赘,不闻不问,或对“双差生”进行“冷处理”,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就采取消极应付态度,对纪律持无所谓态度,有时甚至与班主任唱对台戏。为了促进“双差生”的转化,班主任在**常工作中,应树立起转化“双差生”的信心,要真心真意去关心、爱护这些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对班主任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愿意接受班主任教育和管理。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要对这些同学多关心、多照顾,努力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培养他们的学习或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克服缺点,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二、班主任应对“双差生”分层次提出要求,循序渐进、潜移默化。

“双差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好玩、好动,接受能力差,他们对老师讲课的内容一知半解,甚至根本听不懂、听不进去,如果老师上课不注意到这一点,不因材施教,不考虑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还是按同一标准去要求学生,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应对他们分层次提出要求,向他们讲解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容易掌握的知识,作业上给他们开一些“小灶”,从易到难,提出目标,从简到繁,因势利导,使他们看到自己进步的希望,这样循序渐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进步。

三、班主任应给“双差生”必要的辅导、点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班主任要使“双差生”能对学习、纪律有所适应,可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辅导、点拨,并在辅导中及时补充旧知识,以减少因旧知识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困难,增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信心和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并教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自己管自己。同时,要求科任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双差生”,新课结束后,要求科任教师要有重点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点拨难点,弄清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适当布置一些他们能够完成的作业,使他们同样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学习进步了,班主任再加以引导,他们就会自觉遵守纪律,成为一名好学生。

研究选取了6名在教师眼中属于“双差生”的初二年级学生,进行箱庭游戏,对他们的初次箱庭作品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整个作品俨然一座险象环生的丛林,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和发现这些学生的一些典型个性心理特征。这个过程正如孩子们对其箱庭作品的命名:丛林探险。本次其箱庭作品表现出以下特征:箱庭作品占满整个空间;作品场面冲突多于和谐;大多数学生制作时都不动沙;游戏中自我像出现很少。关键词 双差生 箱庭游戏 基本特征 所谓“双差生”,是指学习成绩及遵守纪律都比较差的学生。当然,对这些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现在都不以“差生”称之,而代之以“学困生”或“后进生”,近来,有人又提出以“待优生”称之,即有潜能可挖的学生。怎么称呼,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为了方便,我取其本意。学习成绩和行为自律都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上虽然人数极少,但其影响力巨大。

一、研究方法

2008年暑假,笔者参加了张日昇教授在成都举行的箱庭疗法(Sandplay Technique)培训,开始接触这一疗法。感觉很有趣,于是引入学校心理辅导室使用。箱庭疗法在国内又称沙盘疗法或沙箱疗法,是一种将分析心理学理论同游戏以及其它心理咨询理论结合起来的心理临床疗法。我更乐意称之为箱庭游戏,在箱庭疗法实施过程中,让来访者选择一些模型(玩具)摆放在特定的沙箱里构成一些场景(作品),以表现自己个性和社会性的多个层面,咨询者极为关注来访者对其具有象征意义作品的特有解释。箱庭疗法能帮助来访者区分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促使无意识的心理内容直接转化为有意识的行动,进而澄清来访者的问题。为了深入探讨箱庭疗法在对初中“双差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有必要先对随其箱庭作品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这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通过对本校初二年级6位 “双差生”学生初次箱庭作品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出这一群体箱庭作品的基本特征,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二、团体成员介绍 经由学科教师和班主任推荐,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均“差”,喜欢网络游戏,在班上属于“刺头”,全部符合文章开头对“双差生”的定义。辉,走读生,单亲家庭,由母亲打钟点工和哥哥打工挣钱供养,行为自控力差,课堂表现随意。正,住校生,单亲家庭,父母为大型集团公司中层领导,初一时,丧母,一直无法摆脱其阴影,时有狂躁表现。勇,寄读生,父车祸丧生,由爷爷带大,现寄读于亲戚家。行为随便,我行我素,具很强的煽动性,时常顶撞教师。据其爷爷介绍,从小行为乖张,无视规矩和纪律,称王称霸。红,走读生,典型的调皮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课堂上好“接话”打叉,违纪通常属于跟随者角色。舟,住校生,父母经商,家庭条件优越,由于受父亲“读书无用”观念的影响,对学习无积极主动性,喜欢运动,但得不到父母不支持。钰,走读生,父在西藏部队,母辞职当全职妈妈,长时跟随母亲生活。甚至到目前仍然母子同床睡。据其母亲讲,分床睡,该生会感到害怕。

三、游戏过程

我邀请上面几位学生进行了一次团体箱庭游戏。具体过程如下:

1、研究工具 作品制作工具 所有作品均在C区康复指导中心箱庭室内完成。制作工具包括一个沙箱(干)(尺寸为72厘米×57厘米×7厘米,箱子内侧为蓝色,并装有半箱沙子,摆放在离地大约80厘米的桌子上)和各种玩具模型一千余件,分人物类,动物类,植物类,建筑类,交通工具等。这些玩具被放置在两个玩具架上。记录工具 数码相机(拍摄作品)一部,计时器一个,箱庭作品记录表(记录制作过程和对话)。

2、记分与评价内容 本研究对被试箱庭作品的基本特征进行记分和评价。基本特征包括:使用玩具的情况,制作时间(以分钟计算),空间使用,玩具移动次进数,作品场面和主题,沙的使用,自我像表现。

3、制作阶段 我首先向被试陈述指导语:“这里有许多玩具,一个沙箱,请你利用它们随便做个什么,想怎么做都可以,不限时间。”然后开始计时,被试开始挑选玩具,制作箱庭作品。我在一旁陪伴其完成整个作品创作,并按顺序记录其摆放的玩具及玩具移动情况。当进行5轮后,我提醒大家游戏结束时,本阶段结束。

4、对话交流阶段 制作阶段结束后,研究者陪伴被试一起体验箱庭作品,从作品内容,主题,自我像以及部分不易理解的方面与被试进行对话,但不对作品进行分析。并拍照。

四、作品基本特征 我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考察“双差生”学生箱庭作品:

1、箱庭作品中玩具使用情况 箱庭作品中使用玩具的数量和种类,表现制作者内心世界的丰富性,人物,动物,植物是有生命的物体,交通工具是前进,转变的象征,也有生命意义,作品中有生命物的多寡,表现出个体内心动力状态。初中“双差生”学生的初次箱庭作品中有生命的玩具使用(70.5%)明显多于无生命玩具(19.5%)。“双差生”学生箱庭作品中玩具使用数量较多、种类丰富,整个沙盘的玩具多达上100个,类数超过了8类。

2、箱庭作品空间使用情况 由于学生选用了较多的大型玩具,到游戏结束时,箱庭内已经摆得满满当当,显得非常拥护,箱庭空间完全被占满。

3、箱庭作品制作中玩具的移动 在游戏之初,我强调了游戏规则,摆玩具或移动玩具只能进行其一。6名学生基本上都遵从了规则,并且更倾向于从玩具架上拿玩具,而不愿意去移动自己或别人的玩具。因此,在箱庭作品制作的时候,移动沙箱中已经摆放好的玩具位置的情况没有出现。

4、箱庭作品场面与主题 本次箱庭作品的场面按张日昇教授的分类标准“对抗—和谐,动态—静态,内界—外界”来划分的话,属于典型的外界、动态、对抗性场景。最具代表性的一幕:勇搬了一座山来压在辉摆的一只蜥蜴身上,辉毫不示弱,下一轮时拿来了一条蛇盘于山上;勇则用一只大白鲨咬住蛇头。在后来的对话交流中,二位依然不依不饶,对抗特征更加显露。由于几位学生是一起初次做箱庭,本次作品还呈现出各自为政,自我为中心的特征。其中舟至始至终,一个人在箱庭左下方构建自己的世界:雄狮、长臂猿、长颈鹿、老虎和警察。

5、沙的使用 个体能否利用沙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个体在陌生环境中是否感到紧张的一种表现,是其主观内省的表现,也可以由此对个体的状态进评估。本次游戏中学生均未动沙。

6、自我像表现 作品中有无清晰的自我像,是制作者对自身在环境中或自己内心中的角色认知,对自我像的表现,解释,也能折射出制作者的自我评价,自我认知的风格。本次箱庭作品中,仅有一位学生出现了自我像,即舟同学在他构建的动物世界里出现的警察形象,传递出他的职业理想——当一名执法者、公务员。

五、分析与讨论

在张日升教授的《箱庭疗法》一书中已经就初中生箱庭基本特征研究作了介绍,以下将结合初中生箱庭基本特征来探讨初中“双差生”学生箱庭作品的特征。

1、穿游戏规则的“空子”,大量使用玩具。一般初中生箱庭作品沙具使用数量比较少,平均在19~38个,本研究中使用的沙具数量多达近100个沙具,显得毫无节制,最后是因为我要求停止游戏了才中止。有的学生充分利用“同一类玩具允许一次拿若干个”这一规则,一次性从玩具架上拿了几个兵人或玩偶,往沙箱里摆放。

2、作品场面秩序感缺乏,规则意识需加强。初中生的箱庭作品表现出较强的秩序感,其场面构成基本是统合的,作品中即使存在由若干区域共同组成的一个作品,表现某个主题,但区域之间通常不存在明显的障碍,隔绝,即使气氛完全独立的区域,他们也会通过玩具,人物将其联系起来,或者通过某个主题将其统一起来。说明初中生内心秩序感的确立。但是在“双差生”学生的箱庭作品中却大相径庭,有打破秩序的冲动,具有一定的破坏性,虽然也有作品显现出了秩序感,但是还是表现出的内心的冲突和迷茫。

3、作品场面体现攻击性,人生态度欠积极。《初中生箱庭基本特征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初中生作品中出现了代表生命力的人物,动物,植物,以及象征着进取奋斗的交通工具,而且作品中有生命物和无生命物数量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气象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但是在6位”双差生”学生的箱庭作品中,在代表生命力的人物,动物使用过程中,他们更多的选择了冷血动物或外形凶猛的动物,比如蝙蝠、蜥蜴、蛇、章鱼、狮、虎„„,并将将其赋予了消极的含义,显现出攻击的主题特征,比较悲观消极的生活态度。

4、作品主题特征体现冲突,个性特征显现。无论是通过本次箱庭游戏的呈现的作品直观上看,还是由每个参与者给作品拟的“世界大战、世界**、丛林探险„„”这些主题来看,最后达成一致的主题也就是本文标题“丛林探险”,充分体现了参与者之间以及其内心的冲突。这种冲突既有来自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冲突,也有来自内心的自我冲突。

5、自我像的缺失,呈现出成长的特点。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的一个过程,一般来说初中生箱庭作品中绝大部分没有自我像,或者确切地说,他们对作品中出现的自我形象没有予以认同。在“双差生”学生的箱庭作品中同样也是大部分没有自我像,反映出这些学生自我意识不够清晰,自我同一性还没建立。

双差生是指学习成绩和思想行为都较差的学生。做双差生的工作确实是一项艰巨、细致、复杂的事情,但只要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双差生产生的原因和心理特点,对症下药,做好转化工作,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班主任仅仅重视抓优生,就不可能真正地搞好班级建设,而且有悖于我们教育教学原则,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双差生的形成是有着各种原因的,有的因调皮捣蛋,有的因反应迟钝,有的因自尊心重,有的因家庭危机等。在转化过程中,教师要摸清情况,区分类型,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无论是何原因,教师都要以关心他们为前提。本人当班主任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在实践中也摸索总结了一些方法,在此,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做法。

一、观察学生进入班级有一个适应的时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时期,对双差生进行重点观察,观察的时间是随机的,可以是他在校的任何一个时段。看他出勤的早晚,借以判断他的学习主观积极性;看他课堂纪律的表现,借以明确他学习的认真程度;看他和同学老师的交往,从中弄懂他性情中较本质的一面等,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班主任工作案例初中 篇6

我是一名只有一年半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年轻老师,加入到班主任的队伍的这五百天里,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更充分、更深刻的理解。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教,不光是教会学生知识,更是对学生思想、心灵的塑造和完善。而作为班主任老师,是最贴近学生的心灵的人,在朝夕相处的每一天里,学生的一点一滴都记录到班主任的职业生命之中,所以,不当班主任的教师,他的职业生命是不完整的,有缺憾的。而更让我感到幸运的是,在我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期间内,我遇到了这样一群有故事的孩子,在我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去倾听他们,读懂他们,他们让我体味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苦与乐,让我不断的审视自己的内心,去重新认识自我,正视自我。

我所带的六班,可以说是一个大小问题层出不穷的班级,也是在过去一年半里,年级中得流动红旗最少的班级,像学生迟到问题,校服穿着问题,课间打闹问题等等这些纪律问题都比较常见,可也正是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让我更加清楚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去思考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反复,让我明白如何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能更好的理解学生,从而亲近学生,达到教育学生,转化学生的目的。我不喜欢把学生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在我心中,所有的学生和我们这些成年人一样都是两面的,都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往往越走近学生,越能体会到学生的真实,了解学生的性格和他们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角度的方式,才能有的放矢,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而完善自我。

一、案例描述:

高一开学一周后,我们班来了一位中考549分的女孩,这个分数是我班的最高分数了,她白白净净的脸上透露出一点点的倔强。把孩子在班级中安置好后,我从孩子的母亲那里了解了一点孩子的情况:父母在她初三那年离婚了,她和妹妹留给了父亲,从此这个孩子变了,不爱学习,甚至离家出走,幸好被父亲及时找了回来,中考时甚至在考场上睡着了,初中毕业不想再上学了,家里人劝了一个假期才做通工作。知道这个情况后,我开始关注这个女孩。女孩住校,每周回妈妈那里住一天,平时在班级里和同学有说有笑,上课还算认真,偶而会睡觉,她的成绩也不太突出,在班级二十名左右,一切都很正常。

一个月后,女孩在榆树的爷爷找到我,我又从他那里知道了这个破碎的家庭更多的事,女孩自从上高中以来,一直没和她的爸爸联系过,她说她恨他。女孩爸爸在长春包工程,收入比较不错,就把钱交给女孩的爷爷,由爷爷负责孩子的一切开销,但是这一段时间以来,爷爷发现女孩的开销非常大,经常打电话向家里要钱,一个月能达到两千多。虽然家里也能负担得起,但作为一个高中生,一个月也不至于花掉这么多的钱哪。

我找女孩谈心,问她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她都笑着说:“挺好啊。”当我问到为什么花那么多钱时,她脸色变了,问我怎么知道。我告诉她,她爷爷找过我。突然她的情绪很激动,“我怎么花钱了,我每周要补课,一次就得几百,天越来越凉了,还要些买衣服,再说我爸挣那么多钱,我花点他就心疼呢。”听到这,我感到这个女孩的心里似乎有个很难打开的结,我想帮助她。

之后,我又多次打电话给她的爷爷了解情况,也找女孩谈过几次,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很多事情没有解决。终于有一次,女孩哭着向我打开了心扉,自从父母离婚之后,女孩就觉得自己的天塌了,她觉得从前那个疼爱她,视她如珍宝的爸爸抛弃的不只是她的妈妈,还有她,她哭着对我说:“老师,我没有家了。”尤其是她上次离家出走,当爸爸把她找回来的时候生气的打了她一耳光,她就更恨他了,从那之后,她就再也没和爸爸联系过。她也幼稚地想通过多花钱来报复她的爸爸。

在女孩边哭边喊的描述中,我终于明白了:父母的离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而这个年纪的孩子不懂如何去正视父母离婚的问题,她只知道家没了,她成了一个没有家的孩子,她不想去选择跟爸爸还是跟妈妈,她选择了逃避,而爸爸的一个耳光不仅没有吓住孩子,反而把孩子的心打得更远了。但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她还是需要父母的疼爱。

通过这一次的谈话,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在女孩的父亲身上,正好刚考完月考要开家长会,我通过女孩的爷爷,通知女孩的父亲,和他好好谈一次。女孩的父亲是一个不爱说话,很腼腆的人,我和他说起了女孩这几个月以来的学习、生活以及上次我和女孩谈话的内容。我请他主动和孩子联系,缓和父女的关系。(班主任工作案例)说完之后,女孩的父亲哭了,看得出来,他一直也生活在对孩子的愧疚当中。刚送走女孩的父亲,女孩的电话就打了过来,问我她的爸爸来没来开家长会,当得知爸爸来了,我明显感觉到电话那边的她很开心,但还在假装冷漠。

不久之后的一天中午,女孩开心地告诉我,她爸爸刚才来过学校接她出去吃了饭,回来时还给她拿了两大袋的水果。这一次,女孩的真的很开心很开心地笑了。

在之后的几次考试中,女孩的成绩由二十名上升到十三名,然后是第七名,第一名。

二、案例分析及反思:

班主任工作案例初中 篇7

一、爱是信任

案例1:钢笔“丢失”以后

期中考试结束了, 我班陈晶得到了学校奖励的一支精美的钢笔。 课下, 同学们都围在她的身旁, 啧啧赞叹, 我也在班里祝贺陈晶取得了好成绩, 并鼓励同学们向她学习, 争取下次考试也登上领奖台。

获奖的喜悦还没有结束, 第四节临上课, 陈晶跑到办公室红着眼圈告诉我, 钢笔不见了。 我一下子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班里从未丢失过任何东西, 这件事一定要彻查到底。 而且这支钢笔对陈晶来说意义非常, 它是金钱无法换来的荣誉, 我必须对孩子有个交代。 我一边安慰她, 一边询问丢失的相关细节, 并向她保证, 一定会把她的钢笔找回来。

陈晶走后, 我思潮起伏:这支笔一定在我们班。 可如果现在进去, 挨个搜查, 就一定会闹得沸沸扬扬, 对拿走钢笔的孩子将造成终生无法抹去的伤痛。 若不这样做, 则如何找到钢笔呢?

正在我一筹莫展之际, 班里一个女生悄悄告诉我, 她看见我班赵某把钢笔偷偷拿走放在了自己的书包里, 我告诉她不要声张, 并暗暗想好了办法。

上课铃响, 我神态自若地走进教室, 微笑着说:“咱班的陈晶真粗心, 刚得的钢笔就不知丢在哪儿了。 如果哪位同学捡到了, 麻烦送到老师的办公室, 我相信咱班的同学都能做到拾金不昧。 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 你们说对吗? ”

“对! ”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我意味深长地看了看赵某, 她红着脸低下了头。

中午, 那支钢笔果然端端正正地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 我在班里表扬了这位不留姓名的“拾金不昧”的同学, 赵某感激地望着我, 眼里闪着泪光。 我知道, 我在她心里已播下了诚信的种子。

爱的最好证明是信任。 小学生如春起之苗, 根不深、叶不茂, 容易受风雨袭击, 害虫叮咬, 班主任只有用信任照耀, 用爱心灌溉, 他们才会健康茁壮地成长。 给孩子一份信任, 他的表现一定不会令你失望。

二、爱是宽容

案例2: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学校为了美化环境, 买来了一批茉莉。 楼道里每个窗台上一盆, 绿绿的叶, 洁白的花, 煞是好看。 每天一进楼道, 一股幽香迎面扑来, 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精神都为之一震。 学校为了方便管理, 将花责任到班级, 落实到个人。 我选了班里几个文静的女生, 放心大胆地将花的命运交付到她们手上。 每天浇一次水, 花儿们长得生机勃勃。

周一上学, 我一进楼道, 习惯性地把目光落到了茉莉花上。 在蓬蓬勃勃的茉莉中间, 有一盆不合时宜地耷拉着脑袋, 叶子皱巴巴地下垂, 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也都脱落了。 我走近一看, 花盆里的土已干得开裂, 显然有好几天没有浇水了。 再看花盆上贴的标签, 赫然写着“五一班何浩然”。 我顿时火直往脑门上蹿, 心想: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负责任? 回头我一定狠狠批评她。 我赶忙浇了一壶水, 浇完茉莉便上楼了。

等我第二节课再下来时, 那盆茉莉已挣扎着抬起了头, 但花骨朵已落, 无法挽回了。 我在惋惜的同时, 气也消了大半。 静下来想一想, 她毕竟是个孩子, 一时疏忽也在所难免, 提醒她下次注意就好了。

课下, 我把她叫到了茉莉花前, 语重心长地说:“你看, 这盆茉莉多漂亮啊! 如果它有足够的水分, 这些花骨朵一定会美丽的绽放。 有时我们一个小小的失误, 就葬送了这些花儿的一生。 老师相信, 你作为它们的‘妈妈’, 以后一定会精心照顾它, 对吗? ”她含着泪用力地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 她再也没有忘记过给这盆茉莉浇水, 当别的花已开过, 这盆茉莉却开得正旺, 它用迟到的花朵给精心养育它的人送来深深的祝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 它可以穿透学生的心灵。 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 他们总会有意无意地“犯错”, 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 要用博大的心胸原谅孩子的过错, 及时抓住教育的契机, 正确加以引导, 认识到“犯错也是学生成长的一种方式”。 唯有如此, 教育目标才会真正实现。

三、爱是公正

案例3:座位风波

新学期开始, 班里来了几位新同学, 这又涉及让我头疼的排座位问题。 上个学期, 经过了几次调整, 既要兼顾个头, 又要照顾近视的, 还要考虑同学间的关系, 权衡前后桌, 即使这样, 也不能做到人人满意。 这次我决定一切从简, 就按个头。

按个头排好座位的第二天, 有个优等生的家长打来电话:“能不能把我的孩子往前调调, 他眼睛近视。 ”我耐心解释:“如果仅仅是近视问题, 我建议你马上给孩子配副眼镜, 因为他个子太高, 如果调到前面, 恐怕会挡住别的同学听讲。 ”该家长很不高兴地挂了电话。 不久, 又有很多家长打来, 理由各不相同, 比如“他同桌太调皮, 影响孩子上课听讲了”, “后面同学上课老小声说话啦”, “前面同学凳子太高, 遮挡视线啦, ”等等, 原因不一而足, 目的只有一个:往前调。

有时我也想:调个座位并不是难事, 但为了满足个别同学, 就牺牲其他同学的利益, 这有失教育的公平, 我也绝对不会以成绩排位。 我对不守纪律的同学进行了批评教育, 对凳子高低做了调整, 并以身作则, 把我的外甥排在了倒数第二位, 不给一点儿照顾。 在我的坚持下, 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几个成绩差的孩子看老师顶着压力也没给他们往后调, 学习态度改变了许多, 上课听讲明显认真了。 我想, 这就是公正的力量。

“座位问题”是困扰学生和家长很久的问题。 有些老师 “以分定位”, 给那些成绩好的所谓好学生提供更有利的学习环境, 人为拉大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差距, 还会给成绩差的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显然有违“教育过程中的公正待遇”的原则。

班主任工作案例 篇8

关键词:班主任;后进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57-01

七年级新生分班后,报名全部结束的时候,校长说我班要再插进一位学生,叫小勇(化名)。第一次见面,我并没有对他特别关注,我想插班生很正常,没什么值得注意,但是和他交谈后很产生了新的想法,他对人说话方式的不屑和对老师家长的不尊重引起了我的注意,当然,坏学生的帽子我很自然地扣在他头上。开学第一天,他在教室外遇到老师,也是头一撇走了,没有向老师问好,学生在初一遇到老师没问好,这个对刚进初中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是遇到老师很不屑地头一撇,真的见得不多。我的第一节课他刚开始无精打采,后来直接趴在桌上,对于学习没什么兴趣可言;下课也不活跃,独来独往或者看看窗外;英语听写是正常速度的四分之一;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不愿服从班干部的管理……班干部和课任老师找我多次。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但是心理又觉得自己尽力了,后来找他谈话,他都是泪流满面很委屈,觉得我都这么尽力了,老师还觉得我我不好。但是他自己觉得进步,并没正真改进,行为学习上依旧是老样子。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找他认真谈一次。我得找个安静的环境,没人打扰,在这期间我不会接电话。当坐下来时,我得让他知道,今天我们是聊天,不是老师批评,让他有充分的安全感,这样的目的是取得他的信任,让谈话进行得更加有效。做好谈话的计划:第一个问题让他评价班级里几个典型的学生,典型的好生小碧和青青等经常帮助他也帮助别人的班干部;再让他评价小强和小李等同学行为上不规范而且又自私的学生,让他说出对他们的看法。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了解他对好与不好,受欢迎和不受欢迎是否非常明确,第二在他说别人不好的时候,他肯定是想到别人的一些让他反感的行为,当他说别人好的时候,也有他的依据。通过简单的第一个问题,发现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他对我的问题没有刻意回避,这说明他是在和我合作。初步取得信任。

第二个问题由他对同学的评价入手,让他说出哪些事情,让他觉班干部好,受欢迎。在他说的过程中,他不断想起他们的优点,被人认可的事情。让他发现自己并没有这些优点。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不收欢迎,让他去分析自己身上的不足。这时老师要鼓励他,现在不受欢迎不代表永远都很差。如何提高自己在同学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呢?让他感觉到老师是想帮他。但是要他知道能够解决这样问题的人只有他自己。上课总是想靠着,是因为头痛,到医院查过,在这次谈话从开始到结束,我都以一副坦然面对,错就错了的态度,所以这次谈话非常融洽。10月的运动会总是让一些成绩不怎么好的同学发挥他们的特长,小勇同学一夜就成了全校的知名人物,因为他参加的两项比赛都获得第一名,其中篮球还破了校记录。我想应该借此机会表扬一番,提高他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除了一次谈话外,平时也特别关注他的行为习惯,当他最近表现不错时,我见到他主动对他微笑,当最近表现不好时,严重时我会找他谈话。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做他的同桌,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此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个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他没得救了……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某某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变得上进了。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郑万里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

上一篇:十堰市市直部分事业单位招聘拟聘用人员公示下一篇:消防在我心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