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状态因素

2024-09-23

心理状态因素(共12篇)

心理状态因素 篇1

摘要:目的 为了深入探讨待产妇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发生率, 为做好产前心理咨询提供依据。减轻待产妇心理负担, 使待产妇以最佳状态顺利完成分娩。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接受住院待产的孕妇120例,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并自制调查问卷对100例待产妇心理状态进行调查, 回顾分析这些待产孕妇的数据资料以及影响待产孕妇心理状态的各种因素。结果 婆媳关系、公婆对分娩的态度、身体健康状况、接受孕产期知识教育、对新生儿性别认可、对分娩心理准备、孕期夫妻关系、身体健康状况、定期行产前检查、接受孕产期知识教育、对新生儿性别认可、对分娩心理准备、待产准备等13项因素都与焦虑及抑郁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待产妇存在较高的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发生率, 且互相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提示妊娠期间对待产孕妇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待产妇,焦虑,抑郁,影响因素,心理护理

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正常分娩能否成功取决于产力、产道及胎儿, 三者互相影响, 互相协调, 而精神因素是影响产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精神紧张的产妇, 在分娩时敏感性高, 一切外来刺激都会引起孕妇的疼痛感觉[1]。待产妇心理状态对其妊娠结果产生着直接影响, 产前抑郁可能会直接发展为产后抑郁症。待产妇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 盼望尽快顺利结束分娩。待产妇对即将分娩进入产房陌生环境、分娩过程顺利与否及为人母的角色转变等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 是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 适当的焦虑可提高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而过度焦虑的情绪如果不被发现和纠正, 最终会对生产过程造成影响, 成为难产的心理因素之一。文章对在我院接受待产孕妇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响待产孕妇心理状态的各种因素展开回顾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接受住院待产的孕妇120例, 年龄最小21岁, 最大37岁, 中位年龄为 (27.9±2.8) 岁, 均为初次生产, 进临床诊断没有合并其他并发症。

1.2 研究方法:

医院焦虑、抑郁 (HAD) 情绪测定量表[2], 按照HAD自评量表14项进行计分, 分为“0、1、2、3”分四级评分法。HAD的判断标准:焦虑量表, 焦虑总分低于7分为正常, 8~10分为轻度焦虑, 超过l1分可确诊为重度焦虑。抑郁量表, 抑郁总分低于7分为正常, 8~10分为轻度抑郁, 超过l1分可确诊为重度抑郁。

2 结果

2.1 待产妇心理状况:

HAD焦虑平均分为 (7.21±0.14) 分, 其中重度焦虑有9例, 占总数的9% (总分为11~17分) , 轻度焦虑症状的有31例, 占总数31% (总分为8~10分) 。HAD抑郁平均分为 (6.92±1.94) 分, 其中重度抑郁的有5例, 占总数5% (总分11~13分) , 轻度抑郁症状的有35例, 占总数35% (总分为8~10分) 。调查显示待产妇最担心的是自身及婴儿健康问题。总体分析占百分比最高的是关注婴儿安全, 有无畸形, 占98%;其次是对疼痛的恐惧, 占97%;同时对分娩恐惧, 顺产信心不足及婴儿喂养也表示不同程度的关注, 分别占96%和93%。

2.2 待产妇心理状况单因素分析:

对可能影响待产妇心理状态的因素与HAD得分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导致待产妇情绪焦虑的因素主要有:婆媳关系、公婆对分娩的态度、身体健康状况、接受孕产期知识教育、对新生儿性别认可、对分娩心理准备等6项原因。导致待产妇情绪抑郁的因素主要有:孕期夫妻关系、身体健康状况、定期行产前检查、接受孕产期知识教育、对新生儿性别认可、对分娩心理准备、待产准备等7项原因。

3 结论

3.1 影响因素

3.1.1 待产妇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关系:

焦虑是一种与不明确的危险因素有关的忧虑与不安, 抑郁是不愉快、悲伤或精神痛苦, 是对一些不良情绪和事件的反应, 其强度较大, 持续时间较长, 痛苦体验较多。由于待产妇对分娩知识与流程不了解, 导致待产妇经常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临床医师往往认为产后比产前更容易发生抑郁或焦虑情绪[3], 但也有不少研究资料认为, 产前的发生率并不比产后少。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焦虑症状者中有92.5%伴随抑郁症状, 这表明焦虑与抑郁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即焦虑的程度越重, 抑郁的程度也越重。二者之间的正相关提示我们, 对于焦虑症状明显的孕妇也要加强对其抑郁情绪的观察。

3.1.2 待产妇心理状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婆媳关系越不好、公婆对分娩的态度越不关心、身体健康状况越不好、接受孕产期知识教育越少、对新生儿性别越关注、对分娩心理准备越不充分者就越容易出现产前焦虑。而孕期夫妻关系越差、身体健康状况越不好、定期行产前检查越少、接受孕产期知识教育越少、对分娩没有心理准备、家中待产准备不好者就更容易发生产前抑郁。同时, 待产妇对宫缩时产生的疼痛较为恐惧, 很多初次生产的待产妇听别人说或亲自目睹了其他产妇的生产过程, 在心理上留下阴影。

3.2 相应策略

3.2.1 重视孕期卫生宣教工作:

在待产室的墙壁上应多张贴一些宣传栏、宣传画, 并且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待产妇来说, 临床护理服务人员应做好讲解工作, 让每一位待产妇都能了解生产的过程以及在生产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 同时让待产妇注意休息与饮食。对于有妊娠综合征的孕妇应注意异常情况的发生, 并向待产妇讲解分娩与工作的关系, 以及如何积极配合分娩等。让待产妇了解分娩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宫缩能更好的促进生产。根据研究调查发现, 有93%的待产妇需要了解喂养知识。为加强待产妇的健康教育知识, 除了采用图片、录像、板报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以外, 还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别指导。让待产妇对妊娠、分娩的生理、解剖有所了解, 反复强化母乳优于其他任何代乳品, 讲解母婴同室和坚持纯母乳喂养的各种好处。同时, 帮助待产妇消除对分娩的忧虑与恐惧情绪, 帮助待产妇建立自信心。

3.2.2 减轻待产妇的心理负担:

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待产妇健康教育, 提倡自然分娩, 减少并发症, 降低住院费用, 缩短平均住院日, 减轻待产妇经济负担, 争取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除了在生活上关心, 还要有同情心,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使其尽快消除苦闷心境, 感受到自己在社会, 家人心目中的地位[4,5,6,7]。而且对待产妇、家庭 (包括丈夫, 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 都应进行有关的心理卫生宣教。针对上述相关因素, 待产妇如何正确对待与认识, 也应该针对不同情况予以心理咨询与指导。

3.2.3 注意语气, 改善住院环境:

医护人员对待待产妇的态度应亲切、和蔼, 对她们提出的疑问应耐心倾听, 并认真回答, 以便获取待产妇的信任。同时, 医护人员应多和待产妇及其家属沟通, 并让她们感到自己被重视, 这样能提高待产妇的安全感, 有助于生产。另外, 为待产妇提供优雅的住院环境, 这样不仅能使待产妇保持心情舒畅, 还能分散待产妇的注意力, 缓解待产妇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医院清洁人员每天要做好待产室的清洁工作, 并在室内摆放鲜花, 并在室内播放节奏轻快、舒缓的音乐。

综上所述, 对待产妇心理状态进行调查评定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有助于我们对待产妇焦虑、抑郁状况进行科学、整体的护理, 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 降低待产妇焦虑、抑郁症状, 适时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干预[8], 使待产妇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 在分娩过程中能按照正常生理顺利进行, 减少难产机会, 减少产后出血量, 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 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保障母婴平安度过分娩期。

参考文献

[1]廖玲.临产妇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华夏医学, 2012, 16 (15) :612-614.

[2]宁红.孕妇产前心理状态与需求的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11, 22 (18) :129-132.

[3]邢素萍.待产妇心理状况的调查及护理体会[J].右江医学, 2013, 18 (1) :277-279.

[4]柳怡, 郑芳, 刘淑香, 等.浅谈待产妇的心理护理[J].成都医药, 2011, 13 (1) :244-246.

[5]赖群清, 伍业光, 黄健萍, 等.108名住院待产妇女SCL-90结果分析[J].广西医学, 2011, 14 (1) :233-235.

[6]李孔琳, 王军秋, 朱秀英, 等.待产妇心理状况的调查及护理[J].解剖与临床, 2012, 17 (3) :268-271.

[7]吴艳, 刘淑杰, 陈立, 等.待产产妇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5 (17) :260-262.

[8]胡继芬, 王沿渊.产前孕妇心理状态评分的初步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2, 18 (4) :245-246.

心理状态因素 篇2

成因: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各方面的压力过大。如这些压力来源于自己、家庭、老师等。

表现:在考前复习过程中,情绪不稳定,一些考生焦虑、烦躁、学习计划实施不了等。

调整策略:考前保持适宜的紧张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压力过大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遇到这样情况的考生应该给自己的一个心理的暗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除此之外要学会向自己所信赖的人倾诉,同时吃一些能缓解心理压力的食物:

Vc具有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草莓、洋葱、菜花、菠菜和水果等都含有Vc。

胡萝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记忆力。

柠檬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人精力充沛,提高接受能力。此外一些生冷、油腻、过硬的食物,处于紧张状态中的考生应少吃这些食物,因为紧张情绪势必影响消化功能,这些食品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反而让学生更加紧张。还有要适度的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

二、悲观失落的心态:

1.成因:主要是信心不足,一些学生由于付出的努力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特别是最近一次考试不尽人意,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对高考恐惧感,正式这样的感觉导致悲观失落的情绪。

2.表现:意志消沉、让自己处于一种压抑状态,缺少自信心,对自己不信任,时常怀疑自己的能力等。

3.调整策略:对自己要客观、全面的评价,要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要求任何事情都要达到理想的境界,因此不用因为偶尔的一次失败而否定自己。我记得我高中时候,教室前面那行标语:一些限制,都是从人的内心开始的。因此不要时常在内心限制自己,高考是将来时,有很多的变数,怎么就觉得自己不行?

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其实我发现一些学生其实是很有水平的,就是太在乎每一次考试了,结果每一次考试都考不好,要相信努力终究会有回报的,处于这样心理状态下的考生,有很多在平时都是努力学习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因此在考前这样的学生要学会寻找自己的优点,增强信心。

三、盲目自信的状态:

如果说学生处于盲目自信的状态,那么这样的学生很大可能在高考中会败得很惨,我觉得就目前来看,有很多学生处于这样的情况。有的时候我也遇到这样的学生,并且不是少数,问他们在什么地方存在不足的时候,他们总是觉得没有什么具体的地方还存在不足,可是他们的分数在那里明摆着,甚至字迹都在那里明摆着的,就把自己看得完美化了。

成因:由于性格的缺陷,偶尔获得一次成功就沾沾自喜,特别是最近一次考试,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较“理想”就觉得高考一定会比这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表现:一些学生对高考盲目乐观,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在考前过于放松,使得自己良好的应试状态消退等。

调整:我一直说,高考和平时的模拟考试不一样的,无论是场景、氛围、还是阅卷还有试题的质量,都是不一样的。一些学生如果过于盲目乐观,一旦在考试中出现异常,就会打乱自己的状态,让自己一败涂地。过去的一些事例证明:平时模考很好,高考败得很惨的人很多。因此要不时的告诫自己:骄兵必败!

四、最佳应试状态:

成因:一些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不断的分析自己的失败的原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能够根据考试时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状态,因此这样的学生无论是模考,还是在高考中,都能比较客观冷静的对待。这样的学生就很容易保持最佳的应试状态。

表现:能适应任何试卷中的任何题型,信心足、斗志高。并且在考试中能构建普遍联系,答题做到尽善尽美。

保持策略:用自己探索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下去,但是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一味的觉得自己的状态好,就埋头苦干,抓紧时间复习,结果可能会影响这样的状态的。科学饮食、用脑,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任何一次挑战。

<<<返回目录

高考前心理调整方法

考前焦虑怎么办

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是成功的关键,我们在感到焦虑的时候可以找几件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去做,比如跟家里人讲讲学校发生的趣事等,这样整个家庭的氛围也就变得轻松愉快。或者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家务、跑跑步、打打羽毛球,来分散一下注意力,缓解焦虑的情绪,这些方法都有助于调整我们的心理状态。

失去信心怎么办

我们出现自信心不足的情况,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不牢靠,还存在着知识点的空缺,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尽可能的把基础知识掌握牢靠。同时应该自我暗示,为自己加油鼓劲,提醒自己一定可以成功,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参加高考。

注意力难以集中怎么办

当我们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情况时,最好是先放松一下,不要再继续的去看书了,这个时候继续看书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效率。先适当的放松一下,调整一下心理状态,再回去学习,这时候你的注意力应该比之前强很多。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复习过一疲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注意力就难以集中。我们可以找一些简单的题做一做,或者是复习一下基础的知识。建立自信,我们的状态会比之前好很多。

<<<返回目录

高考前怎么调整心理状态

正确对待模拟考试

每个学校在高三的时候都会进行模拟考试,一是让学生找一找高考的感觉,再一个就是检验一下近期的学习成果,很多同学在模拟考试的时候没有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把模拟考试看到太重了,给自己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模拟考试并不能代表我们高考的成绩,我们要做的是把模拟考试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然后去解决。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对待模拟考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正确对待紧张

很多人觉得出现紧张情绪就是不好的,其实这是不对的。适度的紧张会激发我们的潜能。不好的是过分的紧张。过分的紧张会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所以稍微有一点紧张对我们的学习是有好处的。

正确对待高考

很多人都把高考当成决定命运的考试,其实高考只能算是一次重要的考试,不一定就会决定我们以后的命运,我们要把高考当成人生当中的一个历练,抱着这样的心理,我们可以更加从容的应对高考。

增强自信心

只有强烈的自信,才能在高考中高水平的发挥。我们平时要多笑,这样有助于培养自信。不要总是跟别人攀比,放大自己的弱点。做好自己,完成自己的目标就可以了,不要去跟别人比。

排除不良情绪

在高考复习期间,成绩的高低、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不如意的地方是很正常的。要学会正确的去对待,当自己不好的心理的时候,要学会自己把它排除掉,我们压抑自己会对学习造成很大影响。

心理状态因素 篇3

【关键词】 哮喘;心理状态;心理护理;效果研究

哮喘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变态反应之一,有研究资料表明,社会以及心理因素均有可能引发哮喘,此外,这两种因素在哮喘的发展以及转归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免疫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哮喘的变态反应的出现与患者本身的心理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哮喘患者的心理因素、精神状态以及行为在患者发病机制中的地位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将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132例急诊哮喘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132例急诊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抑郁水平调查均采用焦虑抑郁量表来测定。本研究中有51例男性,81例女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9-77岁,平均年龄为44.5岁。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病情转归所需的时间以及术后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1.3 疗效评定 在HAD测量表中共包含了两部分测试内容,每个部分有7条测试项目,每条测试项目分为0-3分共4个等级。在测试完成后对其进行分别计分,测试分数大于9分为阳性。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为其6个月的随访。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X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心理治疗

2.1 心理干预 有研究报告指出,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肺部功能,对患者的病情控制有很大的帮助。这种干预方式的主要作用机理就是对患者大脑皮层的不良兴奋灶进行消除,以此来使得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功能得以稳定,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缓解支气管粘膜水肿的程度,以此来达到对患者的通氣功能进行改善的目的。此外,患者在深度放松的过程中,其机体的耗氧量减少,提高了患者的血氧浓度,以此来对患者的缺氧情况进行改善。

2.2 音乐护理 根据哮喘患者的实际情况,每天对其播放一段音乐,以此来使患者精神放松、心情愉悦,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并对患者的烦躁、恐惧、紧张等情绪进行适当的缓解。这样做不仅可以使患者得到较好的护理,而且还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2.3 认知疗法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一定要让患者用平常心来对待哮喘病的发作,这样做既可以降低患者的发病几率,降低其病情的程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心理护理

3.1 心理支持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态度和蔼、热情诚恳,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同时还必须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精神疏导,让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信任感以及安全感,利用诱导、示范、说服以及暗示等学习方法,对患者的注意力进行转移,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程缓解,增加其治愈的自信心。告知患者哮喘的相关知识,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一定要给予科学的解释,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3.2 沟通与交流 在对哮喘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有耐心,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鼓励患者勇敢地适应生活、面对生活。此外,还必须对患者的家属作相应的工作,让他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患者,尽量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唉声叹气、心事重重的样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强其治愈的信心,让他们能够以轻松的心态来面对疾病。

4 小 结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通过对哮喘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患者的哮喘复发率、治疗时间、心理状态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通过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使其心理状态得以改善,降低患者的复发几率,提升其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章自萍.认知行为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C].2008灾害创伤与急救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8:170-172.

[2] 石改霞,杨二树.急诊哮喘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2):116.

[3] 李娉.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需求分析及其运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7):1255-1256.

[4] 王月凡.综合护理在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1378-1380.

[5] 郭明清.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患者的急诊护理[J].北方药学,2011,08(12):115-115.

心理状态因素 篇4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比赛,逆境,心理

现代篮球运动场上对抗程度变得日趋激烈, 心理的较量也更显得更为重要。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则难以适应各种复杂的比赛环境, 直接影响整到球员的临场技术和战术的发挥。我们研究和分析了许多著名的篮球分析员对比赛的统计, 运动员之所以在比赛中没有发挥好比较好的状态,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心理方面出了问题, 仅有少部分人是因技术等本身因素造成的发挥失常。运动员在比赛关键时刻心理的稳定性, 直接关系着比赛的胜负。现代社会拥有良好的心态便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即使运动员的技术再高, 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护航的话, 也很难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一场篮球比赛中, 双方运动员身体素质与运动技术差别并不大。云永远的逆境心理主要表现在运动员在面对不良环境下的心理变化。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情绪波动、注意力涣散、思维能力降低而陷入被动状态。可见, 逆境时运动员的心理起着决定性作用,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黄冈师范学院14个院系的篮球队员。

1.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对各院系篮球队学生制定问卷, 发放140份, 其中有效问卷138份。文献资料法, 利用图书馆及互联网查阅和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资料。对比分析法, 对所搜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2 篮球运动员逆境心理产生的因素解析

2.1 运动员自身因素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一般会受到逆境的影响, 特别是比赛中碰到突如其来的挫折情况, 人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运动系统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当运动员比较兴奋时, 大脑皮层会抑制兴奋程度会很明显, 能发挥出较大的工作效率。调查发现, 有65%同学表示在比赛中或多少会出现紧张情况, 对自己的技战术表现不满意。

如果在逆境比赛中有了稳定的心理基础, 就能增强比赛的信心。信心是以战术意识和优秀的运动技术为基础的, 有的运动员由于比赛前过度兴奋, 但是根本没有预料到比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根本没有思想准备去应对比赛中的问题, 临时受到挫折, 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技术动作, 导师发挥失常。统计结果表明, 有75%同学表示在全场紧逼及人盯人时整个人是紧张的。现代篮球已经发展成为对抗激烈的一项运动, 所以运动员的抑制将会在比赛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特别是在逆境中对运动员的一致要求会更高, 所以我认为拥有了顽强的意志, 那么你离成功会更进一步。

2.2 外界因素

外界的因素也是影响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调查发表, 有30%同学表示对裁判不公或水平不高、观众偏心起哄、气候及环境等等对本人技术发挥有很大影响。这些都会从不同的方面影响运动员的发挥, 所以必须得通过训练以及外界因素磨练才能是运动员不断的成长, 打好比赛。

3 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克服不良逆境心理的方法与对策

3.1 做好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工作

为了使运动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必须要对运动员进行长期的心理锻炼, 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并且将良好的心理素质运动到比赛当中, 以克服比赛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此外, 在比赛前我们要对技术、设备以及心理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 以适应不同的比赛。赛前要根据对手的技术特点, 客观有效的分析, 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让运动员在赛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与此同时, 教练员尽量不要给运动员施压。

3.2 运动员比赛调节情绪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不断训练的方法去克服心理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谈话、讨论等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暗示, 对比赛有一个清楚的理解。从而形成适当的比赛动机, 确定合理的比赛目标。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 将自己的思维以及技术特点在面对逆境时充分的表现出来, 当运动员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后, 那么比赛将变的相应的简单了。

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自我控制的能力, 以及在比赛中阅读比赛的能力, 在比赛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运动员一定要控制自己, 在比赛前不要太兴奋, 以免经历和体力消耗过多, 在真正的比赛当中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运动员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

3.3 运动员比赛树立信心的方法

信心不是天生的来的, 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获得的, 而是在充分评估内外部环境条件时所形成的。因此, 要注重在赛前进行周密的敌情分析, 以提高运动员战胜比赛对手的信心。

有些运动员由于逆境的时过多地想到困难方面及比赛的后果, 极可能影响比赛甚至彻底崩溃, 建议采用自我回忆的心理训练方法来应对。其主要内容是, 引导运动员回忆以往获胜的比赛过程, 以及心情最佳状态的特征表现。教练员还可以使用积极的语言鼓励队员, 通过组织队员大喊口号等语言提高自信心。

3.4 运动员增强意志品质的方法

根据专项能力的需要, 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 结合运动个人情况制定有针对性训练方案。要尽量模仿真实比赛的场景, 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在实战中的心理稳定程度。专项运动水平基本相同的运动员在一起训练, 及水平不同的运动员在一起训练相结合的形式, 培养在各种条件下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能力。

性别的差异会带给运动员不同的心理表现。一般情况下, 男性运动性格比较乐观, 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沉着冷静, 而女性运动相对内向, 训练比较认真, 但临战心理状态要比男性运动员差。因此, 要注意女性运动员的心理引导方式, 避免过激语言导致其情绪波动。因此, 对队员开展思想教育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方式, 做到男女有别。

3.5 对运动员进行逆境模拟训练的方法

在平时的训练中, 要结合对手的战术风格和特点, 建立一支假想敌, 组织主力队员进行比赛以提高对抗的真实性。也可以组织队员观看对手比赛录像等方法, 提高大家对对手的了解程度, 也可以让替补队伍模仿对手, 以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对手的特征, 提高实战技能。

要对不同比赛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对领先、落后和关键球进行强化训练。如在训练中可以从15:0开始, 强队从0开始, 弱队从15开始;对于关键球相持的训练, 可采用比分相差1分或2分, 时间分2~5分钟的比赛, 以提高面对比分落后时的心理素质。

比赛过程中, 误判最容易引发运动员的情绪波动, 通过模拟训练可以提高运动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 集中精力用在战术安排上, 忽略不良因素对心理的干扰。在比赛现场, 观众情绪通常会通过掌声和呼喊声表达出来, 会给场上比赛的运动极大的心理干扰, 面对这种情况, 即使是身经百战的运动也很容易无法集中注意力比赛, 导致发挥失常。要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在平常训练中增加干扰训练, 有针对性的提高运动员的抗干扰能力, 有助于减少运动员实际比赛时的应激反应。

4 结语

专家发现, 篮球运动员的比赛表现与其心理状态有很大关系。要保证稳定的比赛心理状态, 一方面要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另一方面要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借助专业的心理培训师指导。否则, 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会因为较差的心理素质而受到限制。

参考文献

[1]许林亚, 等.论影响罚球命中率的因素[J].安徽体育科技, 1996, 69 (2) :21~23.

[2]宋绮凡.对篮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探讨[J].体育科技, 2005 (1) .

[3]孙延.影响篮球运动员比赛的心理因素及调控方法[J].宁德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1) :35~37.

[4]何伟, 等.当前篮球罚球存在的问题及训练建议.山东体育科技, 1996, 18 (4) :30~31.

[5]王坚.心理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应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3) :21~22.

糖尿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篇5

二、内疚混乱的不良情绪:此类患者均为2型dm,占39%,中年人居多,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有的父母自己患dm,又看到下一代也患了dm,以为自己遗传给了孩子更产生深深的内疚心理;有的患者伴随dm诊断,需要改变多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食物选择受到限制而出现愤怒、拒绝和忽略。有的患者被家庭成员过度保护,导致过度的依赖和反抗心理。对于这类患者需用真诚的态度使之相信我们,让其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让患者了解到dm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象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焦虑恐惧的心理:此类心理患者1型占4.2%,2型占35.9%,较为多见,这是因为dm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dm知识的不准确认识而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他们惧怕因患有dm而影响自己的将来和那些需要他们负起责任的家人,惧怕死亡,对治疗过分关心,甚至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护理人员平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焦虑恐惧的原因,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给患者以支持、鼓励并提供疾病的忠告,适时进行dm知识宣教,指导如何选择和控制食物,帮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转移其消极心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并介绍意志坚强的住院病人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换”,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洞察法”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从而缓解焦虑恐惧的心理障碍。

四、怀疑、拒绝和满不在乎的心理:此类心态患者中1型dm占8.9%,2型dm占17.6%.1型dm患者被确诊后,不愿意看到与他人不同,他们拒绝胰岛素治疗和血糖检查或者放弃计划好的治疗饮食,特别是恋爱中的患者害怕对方知道自己患有dm而抛弃自己,有意识地拒绝治疗而发生酮症酸中毒,28例2型dm患者均为早期,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一般情况好,有的则红光满面,貌似“体格健壮”,自认为得了dm无非就是血糖高点,对身体无大影响,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有的患者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拒绝改变饮食习惯。这种心理在疾病的早期能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仍忘我工作而不重视治疗,但长时间的拒绝则阻止了适当的自我监护致病情加重。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于有意识拒绝的患者给予关心和照顾,鼓励患者倾诉心里话,针对其内心矛盾作疏导安抚工作。有的患者认为胰岛素就像毒品一样,一旦使用就会上瘾,导致用量越来越大,而拒绝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应同主管医生一起向患者说明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是对自身分泌不足的补充,正确注射胰岛素不会上瘾也没有危险。对于满不在乎的患者应控制好自己的感情,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dm的知识。高血糖的危害性及不重视治疗已发生并发症的病例,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使其克服对疾病怀疑、拒绝承认及满不在乎的心态,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以后,治疗信心增强,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你现在的心理状态如何 篇6

A.静物画

B.裸体画

C.风景画

D.抽象画

E.人物画

F.水墨画

选A你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和忙不完的事情,

天二十四小时好像都不够用。现在的你最渴望的是多一点时间,可以让你好好地把事情做完,你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选B你每天过着日复一日的朝九晚五日子,时间久了,开始厌倦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很渴望来点新鲜或刺激的改变。乐趣是要自己去寻找的,不妨多用一点心,你会发现生活大大的不同!

选C你正渴望得到心灵的平静,可能是你压力过大而常失眠或发脾气,不妨请个几天假出去走走让自己放松一下,相信会有帮助。

选D你是个追求自由的人,从小到大最讨厌的就是规定,最近你是不是感受到了来自公司规定、社会规范或婚姻的强大压力?还是轻松一点吧!

选E你是个缺乏自信、依赖心强的人,遇到事情时通常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而是求助他人。现在你最渴望的是有个人能让你依靠,但要小心依赖惯了,最后会失去自主能力喔!

选F即使在大都市打拼了这么久,你对乡村生活仍十分向往,渴望能够过着如乡下般充满人情味的单纯生活,不必和人勾心斗角!

寻找属于你的解压方式

如果你是个作家,面临杂志社编辑的催稿压力,正巧你又偏偏处于很忙的状况,你会怎么做?

A.一口应承,再忙也要把稿子赶出来

B.答应后,先发泄一下情绪才会开始写稿

C.无奈还是得做,不过会慢慢拖稿

D.置诸脑后,管他的

选A你习惯把压力往肚里吞,即便自己再忙再累也不想麻烦到别人。短期间之内的确可以让自己更坚强,不过长期的郁闷累积对自己也是一种伤喔。建议你工作时可以不断要求完美,但一定要找一段时间或是利用几天连续的假期,而这几天就让自己完全与工作绝缘,尽情地享乐。相信调适之后,你仍然会是一尾活龙。

选B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很多事情其实你平时就能做了,可是却偏偏要等到迫在眉睫你才会去处理。虽然你有这份自信去解决所有的事,可是这就像是走在钢索上,一不小心可能就这么给掉下去了。情绪切忌猛拉猛放,维持稳定的作息,养成成功的好习惯,除了压力变得微不足道,你收获的也会更多!

选C面对压力来时,你常头痛得不知如何是好,却又不知道放手,造成恶性循环,除了让自己身心俱疲,事情也不算解决或是处理得不够漂亮。建议你别太死心眼,一头钻进情绪的死胡同。偶尔先放个手,做点其他轻松的琐事,别让情绪过度紧绷,先整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你会发觉柳暗花明、海阔天空!

选D面对压力,你很容易选择逃避,偏偏逃避只能获得短暂的快感,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压力也还是存在挥之不去。小心喔,逃避很容易就变成一种习惯,有一就有二,以后哪怕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情,你也可能没能力去做好。学会积极去面对问题,抽丝剥茧之后都能够解决,你也会爱上这种感觉。

心理状态因素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本院进行择期手术治疗的70例择期手术患者选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36例, 女性患者34例, 年龄27~77岁, 平均年龄 (58.9±7.0) 岁, 其中<60岁者30例, ≥60岁者40例, 其中初次手术者52例, 再次手术者18例;文化程度:小学、初中及中专患者40例, 高中和以上患者30例;手术种类:子宫肌瘤手术患者20例, 胃癌手术患者15例, 肾结石手术患者13例, 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2例, 其他手术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对本次心理研究调查知情同意, 同时积极参与问卷的调查。

1.2 方法

将70例手术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 主要为采用Zung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方面进行评估, 然后将评估结果进行统计, 并比较将其中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手术次数者的评估结果。

1.3 评价标准

Zung自评量表共包括两大部分, 分别为焦虑与抑郁自评部分, 每个部分均包括20个以1~4分4级评分法为评估范围的问题, 每个方面的总分范围为20~80分, 以患者每个部分的评估分值达到50分及以上为阳性, 反之为阴性[2]。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软件为SAS5.0, 本研究中仅仅计数资料需进行统计学处理, 其为统计数据为焦虑、抑郁阳性率, 以卡方检验处理,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70例择期手术患者的Zung自评量表中的焦虑阳性59例, 阳性率为84.29%, 阴性11例, 阴性率为15.71%, 抑郁阳性62例, 阳性率为88.57%, 阴性8例, 阴性率为11.43%, 数据显示患者的抑郁和焦虑阳性率均较高。

36例男性患者中焦虑阳性30例, 阳性率为83.33%, 阴性6例, 阴性率为16.67%, 抑郁阳性32例, 阳性率为88.89%, 阴性4例, 阴性率为11.11%;34例女性患者中焦虑阳性29例, 阳性率为85.29%, 阴性5例, 阴性率为14.71%, 抑郁阳性30例, 阳性率为88.23%, 阴性4例, 阴性率为11.76%, 男性与女性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

<60岁的30例患者中焦虑阳性30例, 阳性率为100.00%, 阴性0例, 阴性率为0.0 0%, 抑郁阳性2 9例, 阳性率为9 6.6 7%, 阴性1例, 阴性率为3.33%;≥60岁的40例患者中焦虑阳性29例, 阳性率为72.50%, 阴性11例, 阴性率为27.50%, 抑郁阳性23例, 阳性率为57.50%, 阴性17例, 阴性率为42.50%。<60岁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阳性率均高于≥60岁的患者, P均<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

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及中专的40例患者中焦虑阳性38例, 阳性率为95.00%, 阴性2例, 阴性率为5.00%, 抑郁阳性39例, 阳性率为97.50%, 阴性1例, 阴性率为2.50%;高中和以上的30例患者中焦虑阳性21例, 阳性率为70.00%, 阴性9例, 阴性率为30.00%, 抑郁阳性23例, 阳性率为76.67%, 阴性7例, 阴性率为23.33%。小学、初中及中专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阳性率均高于高中和以上者, P均<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

初次手术的52例患者中焦虑阳性49例, 阳性率为94.23%, 阴性3例, 阴性率为5.77%, 抑郁阳性50例, 阳性率为96.15%, 阴性2例, 阴性率为3.85%;再次手术的18例患者中焦虑阳性10例, 阳性率为55.56%, 阴性8例, 阴性率为44.44%, 抑郁阳性12例, 阳性率为66.67%, 阴性6例, 阴性率为33.33%。初次手术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阳性率均高于再次手术者, P均<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手术在临床中极为普遍, 其作为疾病治疗的有效方式对患者造成的手术性创伤也不可忽视, 而较多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与担忧也极为明显, 其中焦虑与抑郁是患者术前表现较为突出的方面, 而不良心理的存在又对患者的术前的综合状态造成较大的影响, 不仅仅不利于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信心的树立, 且可对患者的术前休息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患者的术前心理状态的评估极为重要, 同时影响因素的分析也是重要基础[3,4]。本文中我们即就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调查, 结果显示, 择期手术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表现均十分突出, 其阳性率均在80%以上, 且初次手术、年龄<60岁及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及中专患者的焦虑及抑郁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 但是男女患者之间则无明显差异, 所以认为年龄、文化程度及手术次数可能为影响其术前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中的焦虑与抑郁均表现明显, 且年龄、文化程度与手术次数均是对其影响较大的因素。

参考文献

[1]苏靖涵, 郭豫吉, 霍巍.心理护理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3, 34 (19) :3905-3906.

[2]李风玲.术前心理沟通对胸部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2) :367-368.

[3]Zavagli V, Varani S, Samolsky-Dekel AR, et al.Worry as a risk factor for mental and somatic diseases.A research on homecared cancer patients family caregivers[J].G Ital Med Lav Ergon, 2012, 34 (2 Suppl B) :17-22.

心理状态因素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于本院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35例, 女性患者25例, 年龄31~77岁, 平均年龄 (56.0±6.4) 岁, 其中<60岁者32例, ≥60岁者28例;分期:Ⅰ期17例, Ⅱ期23例, Ⅲ期20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 且均同意也积极参与本研究调查。

1.2 方法

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均于术前1 d采用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评估, 然后将评估结果进行分别统计, 并将其中不同性别、年龄及疾病分期患者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

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包括焦虑和抑郁两个分量表, 每个分量表分别包括17个评估问题, 且每个分量表均以评估分值达到8分及以上为阳性, 7分及以下则为阴性[2]。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涉及的数据中需进行统计学处理者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两类, 其分别以软件SAS6.0进行相应的卡方与t检验处理, 且均以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60例胃癌根治术术前患者的汉密顿焦虑分量表评分为 (12.35±1.46) 分, 阳性48例, 阳性率为80.00%, 汉密顿抑郁分量表评分为 (14.52±1.68) 分, 阳性50例, 阳性率为83.33%。

35例男性患者的汉密顿焦虑分量表评分为 (12.39±1.40) 分, 阳性28例, 阳性率为80.00%, 汉密顿抑郁分量表评分为 (14.57±1.65) 分, 阳性29例, 阳性率为82.86%;25例女性患者的汉密顿焦虑分量表评分为 (12.31±1.50) 分, 阳性20例, 阳性率为80.00%, 汉密顿抑郁分量表评分为 (14.48±1.71) 分, 阳性21例, 阳性率为84.00%。男性与女性患者的评分与阳性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

32例<60岁患者的汉密顿焦虑分量表评分为 (15.57±1.61) 分, 阳性29例, 阳性率为90.63%, 汉密顿抑郁分量表评分为 (17.64±1.84) 分, 阳性30例, 阳性率为93.75%;28例≥60岁患者的汉密顿焦虑分量表评分为 (10.48±1.36) 分, 阳性19例, 阳性率为67.86%, 汉密顿抑郁分量表评分为 (11.57±1.51) 分, 阳性20例, 阳性率为71.43%。<60岁患者的评分与阳性率均高于≥60岁的患者, P均<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

Ⅰ期的17例患者的汉密顿焦虑分量表评分为 (9.31±1.16) 分, 阳性10例, 阳性率为58.82%, 汉密顿抑郁分量表评分为 (11.36±1.50) 分, 阳性11例, 阳性率为64.71%;Ⅱ期的23例患者的汉密顿焦虑分量表评分为 (12.50±1.49) 分, 阳性19例, 阳性率为82.61%, 汉密顿抑郁分量表评分为 (15.23±1.71) 分, 阳性19例, 阳性率为64.71%;Ⅲ期的20例患者的汉密顿焦虑分量表评分为 (15.76±1.68) 分, 阳性19例, 阳性率为95.00%, 汉密顿抑郁分量表评分为 (19.64±1.85) 分, 阳性20例, 阳性率为100.00%。分期较高者的评分和阳性率高于分期较低者, P均<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此类患者符合手术指征者均主张早期进行手术治疗, 而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因对手术效果及疾病预后的担忧而往往呈现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而这种心理情绪的存在对于患者生存状态及手术状态均十分不利[3,4], 因此认为对于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状态的评估极为重要, 同时对其进行影响因素的评估也极为重要, 以为干预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本文中我们即就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观察研究, 结果显示, 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 主要表现为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的评分和阳性率均较高等方面, 而其中除男女患者的评分和阳性率之间无明显差异外, 不同年龄及疾病分期者之间则存在明显的差异, 说明对于不同年龄与疾病分期者应区别对待, 进行针对性干预, 其中年龄较轻及分期较高者应给予更多的心理干预[5,6]。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相对较差, 且受年龄、疾病分期及文化程度方面的影响均较大。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于本院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于术前采用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评估, 并将其中不同性别、年龄及疾病分期患者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患者的术前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估结果较差, 且其中不同年龄及疾病分期的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估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P均<0.05, 而男女患者的评估结果之间则无明显差异, P均>0.05。结论 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相对较差, 且受年龄、疾病分期及文化程度方面的影响均较大。

关键词:胃癌根治性手术,术前心理状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洪士焱, 何静静, 裘华森.认知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抑郁、焦虑及失眠的疗效[J].医学研究杂志, 2013, 42 (12) :29-32.

[2]王丽娜, 王会英.青年胃癌患者病情知晓对其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23) :2117-2120.

[3]张泓, 袁莺, 侯东泽, 等.心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焦虑和抑郁影响的Meta分析[J].护理与康复, 2013, 12 (8) :718-721.

[4]Kwon HT, Ma GX, Gold RS, et al.Primary care physicians&apos;cancer screening recommendation practices and perceptions of cancer risk of Asian Americans[J].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3, 14 (3) :1999-2004.

[5]张娟, 王桂香.胃癌患者抑郁和焦虑心理的行为干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23) :111-112.

歌唱心理状态分析 篇9

为了便于探讨, 我们把听觉分为内听觉 (即唱者自己的听觉) 和外听觉 (即观众的听觉) ;感觉分为内感觉 (唱者本身的感觉) 和外感觉 (观众的感觉) 。以美声唱法为例, 意大利语称之为“belcanto”, 除了声音以外, 这种唱法更讲究歌唱的内容及歌唱者的风度、气质, 歌曲的艺术表现。它从西欧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而来, 从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完善。它包括很多要素, 从“纯粹性技术”上说, 有“打开”与“关闭”、“开放”与“掩盖”、“气息”与“共鸣”、“竖唱法”与“横唱法”等等问题要分解和处理。而这种“纯粹性技术”一旦与具体的歌曲演唱结合起来, 又必将增生出许多“艺术性技术”。艺术性技术具有更多的感觉的成分, 是美声唱法中层次较高的技术, 感觉因其来得更敏感、更细腻, 因而更接近歌唱艺术的需要。所以这给声乐训练和学习带来了困扰和难度。许多教师不耐烦学生提问, 更不用谈“问”学生了。殊不知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感觉和听觉, 而意识又是靠这二者来体现其效果的。只有感学生之感, 才能做到控制声音的动向。有的教师习惯于把声音位置的高低作为衡量声音正确或错误的尺度, 他们混淆了声音“重”与低位置的概念。正确的声音必定具有高位置的“外感觉”, 但作为唱者本身的意识来说, 高位置的“内感觉”却未必唱得出高位置不等于实际上的高位置。教师经常强调用放下喉咙的方法来寻找高位置。其实作为人发声中枢的喉, 本身就在低位置上, 要达到“外感觉”的高位置, 应强调喉的前后打开, 如果强行下压喉咙, 只会让声音滞重, 这就是将内感觉绝对化了的结果。另外对于“挤压”一词, 有人做全盘的否定。他们认为歌唱应力求自然要放松, 可是放松只是听者听起来的外感觉, 可作为唱者却感觉到无时无刻都处在一种挤压的状态之中。传统的美声唱法, 要求建立呼吸的对抗状态, 声乐机能调节要求声带拉紧收缩, 喉咙打开, 更强调声带分段振动的功能, 这也是挤压。可见, 自然和挤压只是在不同感觉来看的产物, 声音挤压作为“外感觉”肯定是错误的, 可作为唱者本身, 只有作为正确的挤压之后, 才会产生自然放松之类的“外感觉”。

由此可见, 唱者本身的心理状态与意识调节有多么的重要与微妙。

二、唱者心中的点与面

声乐教学中, 许多教师喜欢提“支点”这个概念。有人让学生将横隔膜想像为支点, 让声音起在腰上;有人让学生将胸腔想像为支点从而获得更有力的气息支持。其实人身体各处都可以作为歌唱的支点, 卡鲁索甚至将支点想像为他身后的地板, 从这个意义上说支点存在着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可实际上, 歌唱是一项全身运动, 只依靠支点有时是无法负荷完整的歌唱的。是聪明的教师在学生身上建造了这个点, 使歌唱的支持更具体化了。从这个意义上说, 其实支点完全是假想的, 假想的支点不同所获得的声音效果也不同。与假想支点相同的是许多教师在特殊时期采用假想“平面”的手段。对于演唱者或学习者来说, 假想平面更容易增加声音的稳定因素, 令声音环环相扣, 只不过它需要使用者有较好的气息基础才会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著名歌唱家彭丽媛使用“开贴”的唱法即假想平面的方法, 声音大气、宽宏;而著名青年演员张也采用支点的唱法声音甜美清脆, 由此可见唱者的心理状态对获得何样的声音效果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我们说歌唱是一门听觉的艺术, 与其说教学生如何唱不如说是教学生如何听。沈湘先生说过:“当老师要正确的判断, 也不会有好的解决办法, 即便有, 也是瞎说, 不可能有什么针对性。”可见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知内外感觉与听觉的不统一性, 充分把握唱者的心理状态才会获得预想的声音效果。

心理状态因素 篇10

1 资料及病因

1.1 一般资料

我院妇产科2008年7月~2009年6月的260例产妇中, 有30例出现产后抑郁症状。年龄19~41岁, 平均年龄 (27±5) 岁。其中初产妇16例, 经产妇14例, 阴道侧切13例, 剖宫产8例, 顺产9例。生女孩5例, 生育畸形儿3例, 死胎史3例, 经济不佳5例, 产后母亲角色适应不良14例。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差、心烦、疲倦、想哭、担心等不适, 5例因产下女婴后, 感觉自卑、情绪低落。经过护理和心理疏导, 30例均治愈出院。

1.2 病因

(1) 生理因素分娩前后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 妊娠期体内雌孕激素显著提高, 皮质内激素、甲状腺激素可有不同程度提高, 分娩后这些激素迅速下降, 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儿茶酚胺减少, 从而影响高级脑细胞活动而诱发抑郁;分娩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及产妇本人健康状况原因对产妇产生抑郁情绪也有很大的影响; (2) 心理因素产妇担心婴儿的健康、注重新生儿的性别担心父母亲及爱人不喜欢女孩子、婴儿的喂养和照顾所产生的压力、产妇担心不能胜任母亲角色所形成的压力, 患者常有苦闷、焦虑或对于婴儿的需要无反应。有的还会有自杀或伤害婴儿的行为出现。 (3) 性格因素性格内向者遇到问题容易发生精神抑郁, 性格外向者心理容易产生不平衡。这些都易发生抑郁症。

2 护理

2.1 产时护理

产妇在进入产程后, 由于疼痛的加剧, 体力消耗, 多数患者的恐惧感加重。根据不同的情况, 给患者以关心, 作好产妇的生活护理, 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待产环境。鼓励患者调整心态, 消除恐惧心理, 并及时告诉产程的进展和需要, 给产妇心理上、情感上的支持以增强产妇对生产的信心。

2.2 产后护理

由于分娩阵痛, 体力和精力消耗致产妇疲劳, 需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尽量给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减少不必要的探视, 治疗和护理时间要尽量集中。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宣教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有关新生儿生理现象知识, 如新生儿黄疸, 假月经, 溢奶等现象。保证孕妇营养和能量供给, 鼓励产妇与孩子进行接触, 协助对婴儿的护理和照顾。教会产妇护理婴儿的一般技能, 帮助产妇尽早进入母亲角色。产后会阴切口、剖宫产后的伤口疼痛、子宫收缩痛、内分泌的变化、产妇角色的改变都是引起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做好产后身体的护理, 鼓励产妇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 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看一些产褥期保健知识及育儿方面的书籍。

2.3 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 常不需要药物的治疗。运用沟通技巧,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和谈论敏感的话题, 如:产妇的身材恢复, 婴儿的性别及经济问题等, 都应该尽量避免。让家人关心患者, 倾听产妇的倾诉, 母婴同室, 使产妇不感到孤独, 增强患者自信。理解和认识产妇产后的心理状态和需要, 经常陪伴患者, 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对因产下女婴、缺陷儿、死婴的患者在出现情绪变化时不要一味的安抚, 应为其提供宣泄心中苦闷的环境, 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 使产妇正确认识社会并提高处理生活难题的信心。

2.4 提高业务水平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临床护士、助产士的素质, 开展人性化的护理。对待病人亲切, 温和, 友善, 使产妇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 积极配合医务人员顺利完成分娩, 减少产后并发症给产妇带来的心理负担。

3 讨论

产后抑郁、焦虑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分娩前后体内各激素之间的比例发生改变, 内分泌功能的不平衡, 孕晚期各种认知障碍和负性情绪以及家庭社会支持的减少、生活事件的冲击、心理上对分娩的紧张恐惧、产妇的个性等[1]。由于生育前患者对生育和即将施行的生育手术缺乏认识, 对生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生育后对身体、生活的恢复能力自信心不足, 害怕生育对身体的创伤与疼痛, 担心生育过程是否能顺利进行及产后疾病、对产后能否失去现有的和将来的工作机会和晋升机会忧虑较多而出现情绪低沉、悲观、疲劳感、内疚感、焦虑烦躁等, 还可以出现罪恶感, 怀疑自己患有种种疾病, 最严重者出现自杀倾向。由于一般人对生理疾病较重视, 而对心理疾病则较疏忽, 因此产后抑郁症的患者虽然非常多, 但仍未引起广泛的注意, 当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 常常被认定是无理取闹, 不知适时给予情感支持, 最终导致病情的恶化, 从而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 还影响婴儿、婚姻、家庭和社会。因此, 护士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 准确评估她们的心理状态, 并针对不同的问题实施护理。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宣教,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教育产妇学会照顾自己和婴儿, 顺利进行角色转换[2]。一旦产妇出现上面所述的各种表现时, 应嘱患者及早去医院求医, 以免延误治疗。

总之, 产后抑郁症患者只要早期发现, 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能够控制病情的发展, 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陈起燕, 张荣莲, 李艳华, 等.孕晚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0, 15 (4) :201-202.

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护理 篇11

【关键词】产妇;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29-01

前言:正常产妇的健康与心理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对于临床来说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对于产妇来说,产科是个既陌生又特殊的环境。在产科当中,部分产妇会因为担心分娩时大出血或是难产以及胎儿等情况,而产生相应的不良心理变化。因此,在分娩前后便要对其做相应的疏导,并在产前、产时以及产后给予不同变化的心理护理,针对各种产妇的心理活动进行缓解,从而使得产妇的情绪平稳化,进而顺利度过分娩,也可以有效降低产科并发症。

一产妇常见心理状态

对于产妇常见心理状态来说,其中最重要的则是矛盾心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产妇矛盾心理占总比例的60%。此项结果则表明,在分娩期间产妇大多数都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其中一种状态是因为对于即将出世的新生命抱有着喜悦以及紧张的心理,另外一种则是由于对分娩的恐惧以及胎儿的安慰等引起的心理状况,为此会感到极为忧虑。产妇的常见心理状态还包括其对产房陌生的环境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以及陌生,由于周围待产的产妇极其痛苦的呻吟以及医护人员的忙前忙后使得产妇感到恐惧[1]。分娩的结果是好是坏对于不懂分娩的产妇来说感觉相当紧张以及恐惧,甚至还有部分产妇由于情绪的不稳而拒绝饮食或是不停哭闹,进而严重影响到产妇的分娩质量。

二心理状态对母婴的影响

在分娩当中,产妇恐惧以及紧张的心理会严重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功能性紊乱,进而使得子宫收缩产生异常。由于这种消极心理的存在,导致产妇的饮食方面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大量消耗体力,造成内分泌紊乱,给产妇带来恶性后果。通常来说,产妇的心理状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性难产

近些年来,精神心理因素对产妇分娩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因素会导致子宫收缩乏力进而使得产力异常,甚至在有些时候由于产妇的紧张精神而产生宫颈痉挛等,从而造成心理性难产。

(二)胎儿宫内窘迫

由于产妇的不良心态而严重影响了产妇的正常分娩,进而单只产妇在分娩时难以忍受痛苦。因此,产妇便会提出尽早结束分娩等一些过分要求[2]。如此,便严重干预了正常的自然分娩过程,同时便将麻醉镇痛以及催产素引产、剖宫产等产科干预措施便相继使用。产妇的如此干预虽然解决了难缠的矛盾,但是在另一方面却增加了产妇的受损以及婴儿的发病率。

(三)产褥期抑郁症

在产妇的产褥期内出现的抑郁症状,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在陌生环境里产妇在发生与分娩时其心理状态与环境有着紧密联系。因此,产妇在产褥期抑郁症中,生产时缺乏情感支持是最主要因素所在。

三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

(一)产前心理准备护理

对于产妇分娩来说,其因素具有产力、产道以及胎儿等多方面,其中产力与产道都会受精神因素的影响,进而其产力的强弱将导致胎儿方位的改变,因此精神因素便直接影响了分娩的结果。而助产人员便应该在了解产妇心理的情况下进一步用美好的语言、温柔的话语以及敏捷的动作来关爱产妇,与产妇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进而使产妇具有心理准备而最后顺利平稳的完成分娩。与此同时,产科心理护理的重点则在于咨询以及提供教育等方面,要告诫孕妇对于临产期间所见红或是阵痛等情况都属于分娩先兆,实属正常,不要发生恐惧心理。

(二)临产妇的紧张与激动护理

自从产妇在进入医院的那一刻起,心理便具有各种情感,同时把自身分娩情况寄托在医生以及护士的身上。最初则需要医护人员的仪表要端庄不凌乱,并且应该以亲人一般的热情来接待入院产妇,通过各种方法来疏导临产妇,并使其放松心情,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及情绪来面对。另外,针对产妇的社会角色以及性格等特点,通过各种方式以获得其对自身的信任,以此来缓解产妇的紧张激动心理。

(三)临产妇的恐惧、忧虑护理

对于产妇来说,产科这种陌生的环境是造成其空寂、忧虑的主要原因。对于工作人员的陌生,尤其当一个医护人员用极其冷漠的态度与其对话时,会使得产妇的心理存在一定的不适。因此,产科护理人員应该以认真热情的态度来对待产妇,并及时为其讲解各种仪器的用途,便于使其了解检查的重要性[3]。另外,医护人员应多加注意与产妇的情感交流,并为其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将其真诚的支持与理解传递给产妇。同时,要针对部分产妇的文化层次及其性格、家庭背景等差异来进行相应的个性化护理,并对产妇进行放松训练进而消除烦躁以及紧张等忧虑情绪。对于产妇的要求则需要尽量的予以配合并满足,从而使产妇了解到只有耐心的与医护人员加以配合才可以保持自身体力,为了保证胎儿的安全分娩进行最大的努力。

结束语:就目前来看,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对于在产妇产前做好心理护理的工作非常重要。而且,在对这些产妇的观察与护理当中,可以更好的使医护人员了解并体会产妇的心理,进而才能够更方便的掌握其心理状态,便于更好的对其进行全方位护理。因此,调查临产妇的心理状态便成为重中之重,同时还要根据常见的心理状态对母婴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减少心理性难产,促进自然分娩以保证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郭素群.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1,03(28):25-26.

[2]汲文宇.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8(06):51-53.

心理状态因素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自2002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临床一线工作的外科护理人员68人, 男4人, 女64人, 年龄23岁~40岁, 平均年龄30.97岁;工作年限3年~23年, 平均工作年限9.95年;中专生46人, 大专生19人, 无学历3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34人, 对照组34人, 2组在年龄、工龄、学历、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心理状态测评

1.2.1.1 测评方法

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测评者, 在干预前1周和干预12周后进行测评[2]。

1.2.1.2 测评工具

(1)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该量表包含90个项目, 涵盖9个症状因子 (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强迫、精神病性) , 每个项目按1~5级评分, 1分为没有, 2分为很轻, 3分为中等, 4分为偏重, 5分为严重。

1.2.2 心理、行为干预的方法

2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及工作量要求相同, 试验组定期由经过专业咨询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心理、行为干预训练, 时间为12周。

1.2.2.1 认知干预

采用集体与个别辅导的方法进行, (1) 掌握保持健康心理的要素 (如:自信、爱、快乐、宽容、自知、自控、酸葡萄法等) , 让大家认识到在遇到无法改变的现实问题时, 只有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 (2) 改变错误的认知:遵循理解、尊重、真诚、宽容的原则。

1.2.2.2 减压

聘请专职心理咨询人员, 运用不同的方法 (倾诉、暗示、宣泄、减压) 来进行干预, 具体减压的方法有: (1) 短期减压:当面对压力时如何处理。 (2) 长期减压法:a) 建立了支持网络, 如:护理部每月组织外科护士座谈, 耐心倾听他们的不满, 及时解决他们的合理要求;b) 成立外科护士沙龙, 每月组织一次放松情绪的活动。

1.2.2.3 行为干预

(1) 纠正不良行为, 调节生活节奏 (合理安排生活、工作与学习, 加强自身业务训练) ; (2) 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3) 建立奖励机制:如:定期评选优秀护士、最受患者欢迎的护士等; (4) 进行生物反馈治疗从而达到放松治疗的目的[3]。要求护士主动配合。

心理行为干预的形式要根据情况, 可采用集体授课或一对一的个别辅导, 每周各1次, 对特别严重的随时咨询, 持续8周~12周。首先要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 将心理治疗内容编制成册发给护士, 由专职心理咨询师进行讲解, 并安排每月了解1次, 采用电话、面谈等形式。咨询者根据护士症状控制情况, 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心理指导, 每次咨询要记录护士的心理康复情况。

1.2.3 评价方法

干预组与对照组, 在治疗前与12周后分别由专业心理测评人员通过测评后, 对护士心理状况进行评定。

1.3 统计学方法

2组比较采用成组间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2 结果

SCL-90测定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 试验组干预后12周SCL-90各因子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 各因子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或P<0.05) 。

3 讨论

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变化, 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 可我们忽略了护士的人性化管理, 致使护士的心理问题高于一般人群。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心情的好坏, 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和质量。本研究表明, 2组护士均在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相同的情况下, 试验组定期进行心理、行为干预, 干预后12周SCL-90各因子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 各因子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或P<0.05) 。

综上所述, 在规范护理工作的同时, 针对护士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 并教育大家掌握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 进行预见性调控, 可明显降低护士的抑郁和焦虑等不健康心理状态, 减轻应激反应的程度, 改善护士的心理状况, 有利于护士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4]。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行为干预对外科护士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成组护士对照研究的方法, 选择我院工龄在3年以上的外科护士68人,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34人, 对照组34人, 2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及工作量要求相同。试验组采取认知疗法、行为疗法, 时间为12周。分别于开始前1周及干预后12周对2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进行测评, 并观察2组的效果。结果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试验组心理行为干预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以及焦虑、抑郁评分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各因子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 。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对促进外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行为干预,外科护士,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王娟, 蔡莉.基层护理人员心理现状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4) :45-46.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46-219.

[3]杨树, 孙育春, 张静.自我减压——保持护士心理健康的方法[J].当代护士杂志, 2000, 10 (1) :19.

上一篇:对农民工问题下一篇:农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