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养(共11篇)
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养 篇1
21世纪护士核心能力逐渐被引用到我国护理专业领域,教育部、卫生部于2003年12月联合发文《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第一次提出中国护士核心能力[1]。加强涉外大专护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可通过确立护士核心能力内涵、改革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等模式来实现,促使他们能胜任临床护士角色。
1 明确护士核心能力的内涵
护士核心能力是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2]。护士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性能力[3]。
2 影响涉外大专护生核心能力发展的因素
2.1 学校教育
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护理教育分为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五个层次,大专层次的教育现在纳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中,高职教育介于中专和本科教育之间,其授课的内容“医”多于“护”,缺少护理学专业知识、卫生预防知识、康复保健等综合知识。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的护理专业课程由三个知识体系构成,即公共课程体系、医学基础课程体系、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没有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理论不如本科生,实践不如中专生熟练,缺乏职业竞争力。教学方法的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课老师示教,学生模仿,对于基础护理技术的教和考,近乎死板地重视操作步骤、程序的规范法,不强调临床决策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医院的实习环境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所有的核心能力都需要通过临床实习得以磨练、发展。目前我国护理工作有着很强的依附性,护士在临床护理决策权没有被受到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护士的工作模式只是限于机械地执行医嘱。护生进入临床,这种环境不利于核心能力的培养。
3 改革培养方案———培养新型涉外护理人才的目标
近年来,医学科技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和卫生保健体系的健全为护理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注入新的内涵,对护理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综合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在探索如何培养大专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时,结合我国国情,培养目标应是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高优质医疗服务质量。(1)实际操作能力目标:配合医生诊疗、急救,实施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实施整体护理,书写完整护理计划书,协助和指导各种人群进行自我保健。(2)沟通与合作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爱岗敬业,尊重爱护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医患信任关系、合作关系,良好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是保证护理措施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3)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能力目标:掌握常见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可训练的,积极寻找有效途径,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能力。
4 改革课程设置———突出涉外护理特色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提出: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应显著增加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知识和能力中应增加有关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和精神护理[5]。有学者[6]提出,课程类型分配比率力求达到:大学基础课程占40%,护理课程占60%,实验课程占护理课程的50%,形成与国际接轨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设计、课时分配。加大实验课的比例,将理论与实践比例调整为1∶1.5。突出涉外护理特色,开展双语教学,增加专科护理课程;增加医学英语、专业英语、英语口语;加强学生人文修养,开设医学伦理、医学心理、人文等社会课程,提高护生有效地人际沟通能力。
4.1 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多元法教学,如启发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BL)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讨论式、研究式方法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角色扮演法、病例教学法、床旁教学法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性能力。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基本专业知识、核心能力。
4.2 改革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课辛苦,表达困难,学生不易理解,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把静止图像动起来,画面简单,内容表达明了,能增加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网络教学具有交互性、开放性、更新快、信息量多、内容丰富等特点,网络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CAI课件、课程内容、练习题、参考资料、论坛等,学生课后能巩固和消化课堂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拓宽学科知识和视野。利用网络资源能解决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构建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的教学新模式,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7]。例如讲授把肝脏的解剖、肝硬化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相关的临床学科知识经过超级链接插入课件中。讲授肝硬化失代偿期时,先播放一段肝硬化患者诊疗经过的教学课件,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患者在门脉高压、循环受阻的临床表现,整个教学生动直观,学生在教室内就可以感受医院的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病因、发病机制,掌握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接受了多方位的强化刺激,做到了真正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求学生拷贝多媒体课件,课后复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5 建立健全的考试评价方法
护理核心能力人才培养理念下,考试评价要科学、客观,采用多元性考试办法,确实考查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教学的质量。考试内容特别要注重考核学生综合性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评判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考试的方式要建立多主体评价体系,如平时成绩-理论考试-实训考试评价模式,平时成绩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课堂笔记、作业、实训考试等方式进行系统的评价;学生-小组间-老师评价模式,促使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总之,重视涉外大专护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享受学习的快乐,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综合能力、自我效能,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更有效推动护理事业向前发展。
摘要:核心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加强大专护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可通过确立护士核心能力内涵、改革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等路径来实现,促使他们能胜任临床护士角色。
关键词:护士核心能力,护理,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wsb/index.htm,2010-10.
[2]闫瑞芹,沈宁.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发展现况.护理研究[J].2004,18(2):201-203.
[3]宋春燕,王菊香.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定量研究及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14.
[4]陈明,傅珏,杨金花.我国护理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0):93-95.
[5]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OL].http://www.gov.cn/gzdt/2012-01/10/content_2040677.htm,2012-01.
[6]姜涛.世纪护理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5):455-456.
[7]鞠永熙,孙峰.护理本科教育中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中华护理学教育,2009,6(9):418-419.
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养 篇2
方法1月— 年12月在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2~5年的执业注册护士128人,分批进入重症监护室、急诊监护室、门诊输液室轮转,进行为期3个月的应急综合能力培训。
培训前后临床实地考核综合能力,进行焦虑量表评估,并进行满意度调查。
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急救操作技能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危重护理记录书写得分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焦虑量值明显降低(P﹤0.01),医生、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率明显提高(P﹤0.01)。
结论采用专科轮转培训可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应急综合能力。
【关键词】 护士;应急能力;培养
低年资护士是指工作时间﹤5年的护士,由于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而将其界定为低年资护士[1]。
应急能力是指在临床工作中,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或突发意外时,护士能够及时发现,正确判断及处理,用熟练的技能沉着果断地配合抢救的能力[2]。
由于疾病谱的变化,疑难、重症患者不断增加,加上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安全护理和风险防范问题显得日益重要。
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使近年来年轻护士数量激增,而其应急能力低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发现,不懂如何处理,且存在胆怯和焦虑心理,抢救配合忙乱无序,急救技术不熟练,严重影响急救工作质量。
为加快低年资护士职业成长,在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我院护理部于20制定并实行专科轮转制度以培训其应急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培训对象年1月—2009 年12月在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2~5年的执业注册护士128人。
1.2培训方法
1.2.1培训科室为重症患者集中、各种抢救设备齐全、技术力量较强的重症监护室和急诊监护室、门诊输液室。
1.2.2带教老师取得省、市专科护士执业证书,有临床带教能力的高年资护士。
1.2.3时间安排每批每承训科接收4人,门诊输液室1个月,监护室2个月。
1.2.4培训内容①急救操作技能:包括静脉穿刺及置管技术,经口、鼻电动吸痰技术,心肺复苏术,电除颤技术,呼吸机应用及心电监护技术,抢救配合等。
②临床综合能力,包括病情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危重护理记录书写能力。
1.2.5培训方法制定培训计划、内容、目标,采用一对一带教,技术操作培训重点在技巧及准确性、速度,观察及综合分析能力培训采取病例分析、反思学习、问题讨论等方法,并尽可能多安排其参与应急抢救处理过程。
输液室重点培训静脉穿刺及置管技术。
1.2.6考评方法制定统一的标准、细则。
①综合能力考核,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急救操作技能及危重护理记录书写能力。
以临床患者为操作对象,由护理部、带教老师、相关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共同考评。
成绩量化,不合格者延长培训时间,直至合格。
②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护士培训前后焦虑量值(将分值换算成标准分,≥50分为焦虑,<50分为非焦虑)。
③采用问卷形式,抽取临床医生及患者各200人对护士工作进行满意度调查。
培训前后各考评1次,并对培养前后的指标进行比较。
1.3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及u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共培训11期,128人,其中14人重复培训后合格。
培训后护士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急操作能力、危重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方面与培训前比较明显提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
培训后焦虑量值与培训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
培训后医生及患者满意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
见表1~3。
表1培训前后护士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比较表2培训前后护士焦虑量值比较表3培训前后医生及住院患者满意度比较
3讨论
3.1眼、脑的开发利用,提高护士病情观察及分析能力病情观察是一项系统工程[3],是以每个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为基础的,是通过训练和培养而获得的一种独有的护理专业性能力,需要充分开放自己的视、听、触、嗅等感官。
危重患者有时不能用语言表达病痛,或不能真实地反映病情,而病情变化却在瞬间。
护士及时、准确地捕捉异常的信息,可为抢救治疗赢得时机。
低年资护士处于理论与临床能力的磨合期[4],经过2年的初级培训,强化和巩固了理论知识,但在临床工作中,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准确识别异常表现,观察范围局限,对观察结果缺乏推理判断。
对此,带教老师按系统将疾病进行分类,制定每一类疾病的观察要点、方法,教会护士有计划、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病情,如脑外伤的患者应首先观察神志、瞳孔及对光反射,有无偏瘫、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而后观察其他方面。
其次针对不同的患者开展问题式教学,采用床边查房、病例讨论、典型病例分析、特殊患者现场示教等方法,让低年资护士多看、多想、多辨别[5]。
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职业性观察能力及思维判断能力,使护士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能准确判断出问题的性质。
本组统计资料显示,培训后护士发现问题的准确性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
3.2培训提高了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最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工作能力。
娴熟的技术操作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休克患者首要的治疗措施是扩容,迅速、及时地开放静脉通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门诊输液室的培训重点是静脉穿刺技术的训练。
心肺复苏术、电动吸痰术、电除颤术、呼吸机及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心电监护等技术均在2个监护室训练。
由带教老师将操作步骤、要点、技巧等进行讲解和示范,使护士在头脑中形成对动作的整体印象,知道该做什么及怎样去做。
如静脉穿刺术,皮肤薄与皮肤厚患者进针的力度有所不同;穿刺入皮时阻力大,有“涩”感,患者疼痛较重,为进针的深浅问题等。
让护士认真体会,每次操作后查找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通过老师的指导及反复练习,护士应急操作能力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
3.3培训提高了护士的应急配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急诊监护室、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多,抢救机会多。
低年资护士分批进入急诊监护室和重症监护室,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掌握疾病的抢救程序,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在配合抢救时,老师给予适时指导,抢救结束后及时记录抢救过程及体会,并组织讨论,回顾细节,对照流程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对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
同时组织危重病例、死亡病例讨论,有计划地培养其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参与抢救工作与反思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提高低年资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训后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0.01)。
危重护理记录书写能力也得以提高。
3.4培训提高了护士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对自己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6]。
即在面临具体任务时,是否相信自己或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该任务。
培训拓宽了护士的专业知识,提高了技术能力,使低年资护士能够沉着果断地应对各种紧急事件。
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和焦虑心理,形成了良好的内部自我激励机制,培训后护士心理焦虑量值明显低于培训前(P﹤0.01),同时培养了护士的爱伤观念,娴熟的技术也给患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提升了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针对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存在的不足,采取专科轮转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和训练,可有效提高护士的应急综合能力,同时专科护士作为带教老师,既有动力也有压力,无形的鞭策使带教老师必须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才能胜任教师角色,以教促学,以学致用,达到教学双赢,满足了护理事业发展和个人专业成长两方面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春玉,李玉肖,李瑛.低年资护士医嘱处理情况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12(11):13-15.
[2]肖顺贞.护理学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56.
[3]李允美,郭兆香,张德玲.运用有意注意提高ICU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A):66.
[4]张利岩,高歌,王影,等.现代护理管理中如何提高人员素质与更新管理理念[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5):407-409.
[5]曾惠洁,赵爱兰,马丽珍,等.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培养方法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84-86.
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养 篇3
【关键词】临床护理能力;培养;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儿科病人是一特殊群体的病人,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自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儿科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近年来由于医院发展迅速,低年资护士增多,通过短期培训上岗,在临床工作中操作技能不娴熟、协作精神不强、沟通协调能力不到位等;还有的护士疏忽大意,责任心不强,不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观察病情不仔细,健康宣教不到位,在配药时查对不严,输液故障未及时排查等,都可能对患儿的安全构成威胁。为了尽快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满足临床护理工作要求,
2010年儿科针对本科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对12名专科以上学历、年资在3年内的低年资护士制定了临床护理能力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培养方法
1.1职业素质的培养
1.1.1爱心是赢得患儿及家属信任与尊重的前提,也是儿科护士职业素质必备条件之一,培养爱心与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儿科护士尤为重要。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组织专题讲座,激发爱岗激情,同时明确护士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开展“我是患儿家长”、“我为患儿和家长想到的”的演讲活动。帮助新护士建立以人为本的关爱之心,引导新护士关爱儿童,帮助她们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1.1.2培养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目前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下,独生子女占多数,患兒就诊有多名家长陪伴,护理操作过程中,环境嘈杂,工作量大,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有时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了与患儿或家长的沟通交流,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1]。护理人员亲切诚恳的语言能给患儿家长以安慰、信任和鼓励、调动患儿家长对医护人员工作的理解,而不良语占可引起患儿家长情绪及情感上的不良反应,影响护理人员与患儿家长的关系,易引起护理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语言应饱含关心、爱护、理解。作为低年资一名儿科护士,在培训计划中,首先必须参加礼仪学习,接受宾馆式服务训练,参加医德医风学习,应用规范性语言系统的学习,促使执业意识的增强。主动关心患儿,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赢得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在工作中护士要根据护理对象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交流。在静脉穿刺时,主动与家长交谈沟通,增强家长的信任感。穿刺不成功时,及时向患儿及其家长表示歉意,做出必要的解释、安抚,取的家长的谅解和支持。正确运用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护患双方的协调性、合作性及有效性,使之取得较理想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2 专科知识培训
由护士长指派1名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按照培训计划,通过小讲课、专题讲座、特殊病例的护理查房等形式,指导低年资护士重点掌握儿科专科知识、危重患儿抢救流程、病情观察要点、重点药物的使用等。每月进行专科知识理论考试。
2.1 专科操作技能的培训重点培训儿科的专科操作(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静脉采血法及小儿吸痰、洗胃、灌肠等),要求护士掌握新生儿急救复苏台、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对侵入性操作必须经过严格考核合格者,才能在小儿上进行。每月抽考一项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90分为合格。不合格者由带教老师培训后补考直至合格。
2.2急救护理技术培训我科对低年资护士急救护理技术培训主要采取现场模拟培训,在模拟抢救现场中训练能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把紧张的抢救变得得心应手,有利于的急救护理操作技术正常发挥。要求护士每月必须掌握一项急救护理操作技术(包括小儿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气囊操作、心脏电除颤、洗胃及呼吸机的使用等)
2.3观察能力的培训
儿科患者往往不能真实地描述反映病情,而病情却变化在瞬间,将患儿的表情、语言、行为和哭、叫声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以敏捷的思维和预见性的想象力,预测病情的发展动向,是儿科护士必备的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为了培养低年资护士观察病情的能力,采用床边查房,典型病历分析讨论,让低年资护士多看、多想、多辨别,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职业性的动手能力,提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果
通过院内培训基地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对低年资护士实施以上专科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培训,12名毕业3年内的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理论和操作更加规范和贴近临床,培训前需半年至1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规范培训后只需要3~6个月;培训后操作考核合格率100%,优秀率达85%以上。临床综合能力、抢救配合能力明显提高。其中6名护士得到患者点名表扬,无1人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无1例护患纠纷投诉。
4 体会
在2年的规范化培养过程中,运用核心能力培养理论,从专业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面制订培训计划,选择护师以上职称的优秀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带教、定期考核的方式,结合儿科临床护理特点,对低年资护师进行了规范化培训,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上,经过严格规范化的培训,有利于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工作的全面认识,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确定自己在医院工作环境中的角色,以建立起护理职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面对患儿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眼勤、口勤、手勤、脚勤的工作作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据初步统计,发生差错数明显下降,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目前,这些护士既能在儿科完成专科性很强的护理和操作,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骨干。所以,通过儿科院内培训基地可以使儿科低年资护士整体素质和护理技术水平在短时间得到较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潘素玉,王柚芸.PDCA循环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蛇医,2008,4(8):324.
[2] 阮洪.医院护理服务的需求与提供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新护士的护理综合能力培养 篇4
1 方法
1.1 对新进临床的护士, 实行不同层次的分工带教体系,
选用服务态度、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临床实践经验、带教能力等方面优秀的护师作为带教老师, 带教中突出专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信息, 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化临床训练和严格执行护理教学查房, 定期进行操作示范, 及时指出不足, 督促改进。
1.2 制定培训计划, 明确工作学习目标。
自护士进入临床起就要让其明确3个月内需要了解、熟悉、掌握的分别是哪些内容, 在轮科期间制定培训计划, 由带教者安排各种精密仪器、技术操作的学习, 针对不足强化训练, 保证学习质量, 循序渐进安排值班, 培养她们准确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工作中逐渐树立慎独精神。
1.3 安全实践能力的培养。
护理质量是医院护理工作的生命线, 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新护士加强安全知识教育, 使她们充分认识到医疗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在进行各项护理工作时, 应严格遵循护理程序和技术操作规范, 若发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时, 主动向周围同事请教, 以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中应掌握护理行为的基本规范, 紧急情况时要实施防止伤害患者和自己的策略, 避免意外事故发生。总之, 安全实践是一名称职注册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4 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新护士的工作能力与高年资护士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新护士只能护理单纯、简单的非疑难病患者, 工作中需要高年资护士的帮助和指导。为提高其独立工作能力, 护士长应定期检查新护士所分管的工作, 认真听取晨晚间交班内容, 提问所分管患者的现存及潜在问题, 制定护理措施, 必要时结合特殊疑难病例作专题讲座或护理查房。
1.5 资源利用能力的培养。
在综合性医院, 复杂病例多, 学习机会多, 为新护士的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基地。教育她们掌握学习方法, 学会资源利用, 多听取专业查房, 经常参加与之相关的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 遇到疑难病例时仔细查看病历资料, 认真对照病程记录和会诊记录, 制定出护理计划和措施, 进一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同时工作之余翻阅与之相关的书籍、资料等对新护士开展工作也很有帮助。
1.6 合理安排工作能力的培养。
新护士缺乏对护理工作范围和程序的了解, 无临床经验, 8 h内很难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护士长及有经验的护士应尽快帮助她们熟悉工作环境, 掌握各班职责, 积累工作经验, 提高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使其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 注意轻重缓急,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1.7 职业伦理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护理实践中自觉运用职业伦理道德是从事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的能力特征, 临床工作中要注重培养新护士的利他主义专业价值观, 落实护理关爱, 尊重患者的权利和人格, 并能应用法律及伦理原则维护患者的利益和愿望;同时还要教育她们做到自身人品正直, 维护社会公正, 正确处理现代社会人际交往, 特别是护患中的关系。
1.8 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
新护士已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 但是熟练程度与规范标准还需进一步提高, 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强化训练, 定期考核, 使其技术操作熟练、规范。对于临床常用的抢救技术要反复强化训练, 以保证抢救任务的及时、准确、有效。对新开展的护理技术要多讲解、多示范、多练习、多提问, 以便尽快使她们掌握技术要领, 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1.9 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力是护士进入临床必须具备的技能, 因为护士通过观察收集到的患者资料, 既可以作为护士本人制定护理计划的依据, 也可以作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的参考, 从这个角度讲应当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1]。观察的技巧必须经过学习和实践, 而不是光凭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能掌握的[1]。我们通过以下方法在临床实践培养新护士的观察能力。
1.9.1 观察的过程应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1]进入病
房时先要大致浏览一下整个病房, 看看患者, 是否有新入院的患者, 有无手术及危重患者, 陪护是否太多, 病房环境是否整洁等。
1.9.2 特殊患者的观察如昏迷、手术等危重患者, 要遵
循等级护理原则, 每15 min巡视1次病房, 认真仔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伤口敷料有无渗出及呼吸道是否通畅等情况。对观察到的情况要详细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如有特殊情况, 及时判断并报告医生。
1.9.3 手术前患者的观察观察要尽可能注意患者的特异性表现。
有些指标如焦虑、紧张和压力感都是无法直接看见的[1], 往往会在巡视病房或与患者交谈时观察到。有的患者因害怕手术, 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表现为皱眉、失眠。若能及时发现这些细微的变化, 及时给予安慰解释,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从而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对新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工作, 需要各级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同时也需要新护士在工作中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遇事多思考、多提问题、多向周围同志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沟通、交流能力,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有效地与之交流, 满足患者的要求, 为患者实施人性化的整体护理, 从而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
2 结果
经过近3年带教的不断实践和摸索, 特别是对新护士的综合能力培养, 消除了她们的紧张恐惧心理, 适应了角色转变, 缩短了带教时间, 很快成为临床一线的骨干力量。
2.1 综合能力的培养, 促进了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自身素质。
要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新护士都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专科理论和相关知识如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 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我科的新护士都参加了高护自考。
2.2 新护士为了学会观察, 经常进入病房, 与患者交流, 养成了眼勤、手勤、腿勤、嘴勤的习惯。
收集到了患者详细的资料, 制定了详细的护理计划, 为患者实施了人性化的整体护理, 使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护生实习期间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篇5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①健康是整体护理的重要部分,是现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需要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能否满足健康教育需求,取决于护士有无健康教育的意识和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3]。因此,临床带教应将护生教育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地位,它直接关系护生实习效果及今后的发展[1]。②临床教学不仅是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机会,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护生在活动中与患者接触交流,加深了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疾病的患者对护理人员期待与需求的了解,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与责任,自觉地把进行健康教育作为己任并贯穿了日常工作中,提高了人群的健康水平,也助于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整体认识和护生的整体素质。
注重培养护生各方面的能力
沟通能力,交往能力,分析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理理论操作水平及人文素质的培养。
能力是顺利完成任务和活动所必须的内在条件的综合。实践能提高现阶段的各种能力层次和结构的要求。
①沟通是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能,具有極强的实践性,所以“人际沟通”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学生职业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与患者交谈中应注意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引导交谈进行,善于察言观色,及时发现问题,灵活应对,整个交谈要轻松舒畅,使对方感到清晰,有说服力。通过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渐得到训练,提高了实际交流能力,并知道了如何与患者交谈,交谈什么,交谈时应轻松自如和充满自信,与患者关系更融合。②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不仅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且是治疗疾病的一段,掌握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对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有着促进作用。护士工
作要与许多人接触,人际间的交往必须相互交流感情,沟通信息,患者的病情询问和心理平衡的调整,这些都是护理人员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与患者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非常关键的。要注重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语言交流的技巧。如语言交流的环境,气氛,语言交流的姿态与语言交流的关系,非语言信息与语言信息的配合等,特别注意语言交流时的语调,频率,面部表情不同场合产生不同的效应,一是产生正效应,达到预期沟通的目的,二是产生负效应,使交流出现僵局,达不到预期沟通的目的等不良后果,因而在护理工作中,语言艺术不仅在语言的选择上,应该是诸多方面的因素与技巧相结合,才能体现护士高雅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③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课堂讨论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讨论中教师要随时引导,使讨论能扣紧主体,然后选出代表回答,请同学自评老师总评,是整个课堂出现紧张,愉快,生动或活泼的局面。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能力。④护理理论及操作水平,首先,应根据技术操作统一标准,帮助护生制定实习计划,独立操作前必须先让他们反复多次跟随老师熟悉各项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并强调某些关键问题,多给他们见习的机会。其次在工作之余指导他们模拟训练,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先让护士与老师一起操作,让他们更加熟悉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再次,帮助护生复习理论知识,向他们传授最新的理论技巧,督促他们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尤其是无菌操作,尽量多给些机会让他们独立操作以提高技术水平,只有技术练好了,在患者面前才有信心。最后,老师在护生独立操作时还应放手不放眼,增加患者及护生的安全感.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⑤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是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目前护理侧重于自然科学和技术操作,将护理对象看成是有生命的机器,而忽略了情感,心情,宗教信仰,社会角色等人文属性。医学模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以人体学本体论向人学本体论的转变,而实现在于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构建人学本体论的思想。病人的需求是多元的,不光技术要让人满意服务周到,还要考虑人文因素等等。只有关注细节在第一时间解决病人在医院治疗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病人才会百分之百满意。
临床教育的成功,关键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带教老师队伍
高成就,来源于高素质的人员,这已被人们所公认。因此,选择带教老师不但要注重学历,还要注重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护理科学的发展,整体护理的深化,不仅需要有支教育层次高,素质好的护理教师队伍,同时需
要有一支层次高,技术精湛,素质好的临床带教队伍。
带教老师的选拔与培养:①带教老师的选拔:②加强带教老师的自身建设。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①岗前培训;②全院授课;③科内小讲课:由各科护士长、带教老师、教学骨干组成;④教学查房:每季举行全院性护理教学查房1次。
加大系统培养力度,快速提高带教水平:带教教师自身素质和带教方法是提高护生健康能力的前提,一名合格的带教老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和了解最新的护理动态,又要通晓和掌握教学方法。目前,我国临床带教老师在学历层次和带教水平与快速发展的护理教育存在着差距,加强对临床带教老师系统的培养是快速提高带教老师整体水平的有效措施,也适合我国的国情。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先行。21世纪的护理人员不仅是技术工作者,还是承担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这项全面而具体的综合性职业工作,仅仅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因此临床需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带教队伍,并与学校共同完成培养护理人才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韩传平.以学生实习护理带教实践.实用护理杂志,2001,3(17):51
2彭清英.护生实习期间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实用护理杂志,2001,8(17):58~5
浅谈社区护士自我防护能力培养 篇6
1 增强心理素质, 加强防护知识教育
加强防护知识宣传教育, 提高心理素质, 是社区护士自我防护能力培养的前提。首先, 要学会自我心理状态调节, 掌握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采取适应、放松自己的措施, 提高自身适应能力, 从容面对压力、现实, 尽量减轻恐惧和紧张心理, 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学习必要的心理学知识, 掌握心理调适技巧, 提高对紧张刺激的承受能力。
其次, 开设必要的法制课。让护士在熟知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结合病例讲解临床常见的潜在法律问题。护理部在护士进入社区前, 对护士进行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知识培训, 培训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社区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评分标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试行) 》等。要求护士在护理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护理记录要做到客观、真实;健康教育要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用药等治疗护理措施, 切忌主观臆断、妄下结论;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 减少医疗纠纷, 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防患于未然。
2 规范技术操作, 加强职业防护
首先, 社区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要强、专业知识要扎实, 临床经验要丰富、操作程序要规范, 用过硬的技术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以高标准激励自己:一要操作熟练、协调、灵巧, 核校准确无误;二要眼疾手快、干净利落、高质量、高效率, 让病人满意, 让自己也满意。工作中认真仔细, 不断提高工作技能, 避免利器损伤自己。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专科护理要点, 不断更新知识, 主动接受继续再教育, 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工作中做到求真务实, 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 是社区护士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家庭诊治中, 有不少可能是传染患者或发热患者, 应时刻高度警戒, 做好自我防护。必须使用防护用具,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防止自身感染和交叉传染。同时, 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头脑冷静、清醒, 做到忙而不乱。
3 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在沟通时应灵活运用说话技巧, 使患者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消除恐惧感。
护理操作治疗前, 应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用药后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对特殊治疗、护理、检查者应认真执行同意签字手续, 以维护患者的知情权。让患者明白既然要接受医疗服务, 就要承受可能的风险。如实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病情、治疗措施方案、医疗风险等, 但要适当避免不利后果。在与危重患者的家属谈话时, 要有第三者在场, 充分利用旁证因素保护自己。
4 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是保护社区护士的关键证据
社区护理文件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区护理过程的原始记录。社区护士有义务将治疗过程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风险告知, 并做好护理记录。护理记录的书写应遵循客观、真实、及时、完整及合法的原则。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试行) 》的要求, 书写中注意衔接紧密、字迹工整、清楚、表述准确, 不得用刮、涂、粘、贴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字迹;书写完毕, 由患者或其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在抢救过程中, 如不能及时完成护理记录, 应在抢救工作结束后6小时内及时书写并补全护理记录, 并注明补记时间。护理记录的内容、时间应与实际操作一致。即使护士在护理活动中无过失, 但由于护理记录的不完善破坏了护理记录的法律凭证作用, 在医疗纠纷中护士同样会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因此, 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防止护理记录存在缺陷, 是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措施。
5 加强自我人身安全防护
社区护士, 尤其是年轻女护士, 在进行家庭出诊、家庭护理等时应加强自我人身安全防护, 注意保护自己。对患者应提前预约, 预约时间不可过早或过晚, 赴约前应将时间、地点、预约患者明确告知社区服务站。社区护士第一次做家庭访视, 需有同伴相随。做家庭治疗, 应提前了解环境, 避开荒僻和陌生的地方, 尽量在安全路线行走, 穿工作服、舒适鞋, 带电话;衣着不可过露, 不要过于打扮。作社区护理不可带贵重物品或大量现金。进入室内立即熟悉环境, 房门不可反锁, 护理包应保持在视线内。应避免单独和男子在家或在安静、封闭的环境中会面。在患者家里不可随便享用陌生人给的饮料或食品, 遇到不安全情况应立即离开。受到人身侵害时, 要尽快电话求救、大声呼喊或报警, 切不可害羞、胆怯延误时间丧失证据, 让疑犯逍遥法外。
从社区护理全过程到对社区、家庭、个人完成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我们必须做到懂法用法, 不断加强对社区护士自我防护能力的培养, 防患于未然。护士对自己要负责, 更要对患者负责, 使护理制度、职责落到实处, 确保护患双方权益都受到保护。随时随地以患者为中心, 急患者所急, 想患者所想。蒉
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养 篇7
1 教育低年资护士爱岗敬业, 深刻认识临床护理观察的意义
低年资护士思想活跃, 对新思想、新事物接受较快, 从事护理工作的思想相对不稳定, 加上传统的观念造成了护理职业的社会地位较低, 使得护理队伍中一部分人瞧不起自己的职业, 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观念, 从而对自己的要求不高, 认为只要会打针输液, 能应付工作就行。此外, 部分年青护士在工作中重操作轻观察、重有形事物轻无形工作, 对有医嘱的观察项目完成较好, 对无医嘱但病情发生变化的病人缺乏主动观察的意识, 使临床护理观察工作基本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因此, 护士长对年青护士要进行爱岗敬业的教育, 培养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情感和良好的观察注意能力, 使护士充分认识到:一个称职的护士不仅是只会打针发药, 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而敏锐的观察力是深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三者完美的结合, 是洞察病人心理活动、获得病人直观资料、把握复杂病情变化、预见病情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条件[2]。因此, 临床护理观察是护士的责任所在, 不仅可为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提供依据, 同时还反映了护士的责任心和实际工作能力, 也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护士在工作中应该自觉培养。
2 为低年资护士创造观察条件, 了解护理观察的特点
观察能力是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因为, 护士通过观察收集到病人的有关信息, 可以作为制订护理计划的依据和作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的参考。低年资护士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 大部分只满足于护理操作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 而忽略对病情观察能力的训练。此外, 观察也是护理学内容、概念和技术中比较难掌握的技能。低年资护士感到要掌握观察技巧比较困难, 虽然他们的护理操作比较熟练, 但观察病情的能力仍较低, 面对突然的病情变化显得束手无策, 不知从何做起。因此, 护士长要重视对低年资护士观察能力的培养, 把培养护士观察能力的内容纳入规范化的培训中, 积极创造观察条件, 指导护士进行有效观察。可利用某一疾病的典型症状、体征进行护理查房, 从疾病的病因病理、治疗、转归等方面, 由浅入深地引导护士进行观察。要让低年资护士了解护理观察具有明确的观察目的、系统的观察计划、真实的记录和动态性的特点。护士长根据临床护理观察的特点, 以某一疾病为例, 提出观察的要求、目的, 制订详细的观察项目, 引导护士以一种动态的视角去观察病人, 制订护理计划, 在落实护理计划中, 根据病情的变化, 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改调整, 客观记录, 逐步提高低年资护士的观察能力。
3 引导低年资护士明确观察目的, 掌握临床护理观察的内容
护士长要引导护士明确观察的目的, 强调临床护理观察的内容。在培训时, 要根据本科的疾病特点和要求, 培养护士独立、主动确定观察目的的能力。明确观察目的后, 就要求掌握临床观察的内容和重点观察的对象。观察的内容有病情观察、心理观察、治疗效果观察、专科观察、手术后观察和环境安全观察等。护理观察的重点对象是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特殊检查病人、手术后病人、有病情变化的病人、小儿和老年人。针对不同观察内容, 护士长可采取组织低年资护士进行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的方法, 从而使其掌握临床护理观察的内容, 了解掌握重点观察的病人, 使其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 提高临床护理观察的能力。
4 指导低年资护士掌握临床护理观察的技巧和方法
临床护理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无论是哪种观察, 护士长在指导护士进行护理观察时, 都要从观察的顺序和内容上给予指点。如进病房时, 首先要进行总体观察, 包括病人、探视者及病房的设备等情况。观察的顺序先观察重病人, 后观察轻病人。观察时注意运用感觉器官观察病人, 然后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制订护理计划, 提出护理措施并落实。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正确判断, 就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 加强“三基”理论知识、急救知识、专科知识和护理技术操作及相关边缘学科的学习培训, 拓宽知识面来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能力。通过反复的学习实践, 使低年资护士掌握观察的技巧, 不断地提高观察能力和观察效果。
5 启发低年资护士在观察的同时积极思维, 将观察引向深入
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一样, 是护士做好临床护理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此, 护士长在引导护士掌握观察的技巧和方法的同时, 还要启发低年资护士用自己的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等思维活动, 以获得正确全面的认识。护士长可经常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 设疑、质疑, 引导护士结合观察对象积极思考。通过观察进行思维, 让护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提高低年资护士临床观察能力的同时, 临床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
摘要:分析了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观察能力偏低的原因, 探讨了护士长对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观察能力培养的方法, 强调护士长对低年资护士要加强爱岗敬业的教育, 为低年资护士创造临床护理观察的条件, 指导低年资护士了解临床护理观察的特点, 掌握临床护理观察的内容、重点观察的对象、观察的技巧和方法, 从而启发低年资护士积极思维, 逐步培养和提高低年资护士临床观察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护士长,观察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邹立志, 谭寿荣, 刘镜屏.临床护理观察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68.
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养 篇8
1 情商培养可提高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
护理团队绩效是团队护理人员之间相互信任和意见沟通的结果。有研究表明, 影响一个群体工作效率的因素有3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对群体特性和群体效能的意识。护理团队工作需要护理人员之间相互合作、密切配合。为了有效完成护理团队工作, 必须提高护理团队情商。高情商有助于提升团队的道德、创造力和合作精神。完成对每位患者的护理需要各方面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且在工作中无主次之分, 每一位护士的工作均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对患者提供的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服务效果, 都需要护理群体的共同努力。护士的自我发展也要以所处的护理群体为依托, 在这个群体中生存、发展, 完成自我价值的体现, 而这个群体也因每一个人的发展而发展, 在这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个人与群体都得到提高。因此, 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是影响护士综合能力的关键因素。
2 情商培养可提高护士的心理调控能力
情商是一种能力, 是一种准确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一种接近并产生感情, 以促进思维的能力, 可以调节情绪, 帮助情绪和智力发展。良好的情绪可帮助护士在工作中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产生较高的工作效能, 不良情绪则会使护士注意力分散, 甚至对自己的行为差错毫无察觉。对于患者而言, 无论什么原因住院, 均会存在焦虑、否认、抑郁等不良反应, 而护士在为患者提供照顾时, 既需要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 又需要相关的心理护理知识, 护士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因此要增强护士自制力的培养, 随时注意保持情绪相对稳定, 不要喜怒无常, 更不能因个人的烦恼而迁怒于他人。况且, 护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 护理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 如果护士本身性格特征又属于较内向或情绪易激动者, 往往难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或感到身心疲惫而对工作失去信心, 甚至将情绪转嫁于患者。有研究表明, 74.5%的护士心理知识缺乏, 训练不足, 对外界的刺激承受能力差, 心态不稳, 易产生烦躁、焦虑、抑郁情绪。如果护士自己缺乏足够的心理调控能力, 不仅会在应对高焦虑状态的患者时不知所措, 甚至还会导致自身焦虑, 这样不仅不利于护患关系, 反而给自己和患者都增加烦恼。可见, 提高护士的心理调控能力, 帮其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情绪的方法, 以正确的渠道释放压力, 既有助于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又有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
进行情商课程系列培训时, 首先从正反两方面事例讲起, 从生理学角度解释人的情绪对机体的重要影响, 使护士意识到要保持身心健康, 就要努力调控消极的情绪, 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情绪面对生活。在讲述表达与调控情绪的艺术时, 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使护士明白情商具有评价与表达功能。在课程中, 通过“武士与禅师论道”的故事帮助护士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了解自己的情绪就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它们, 就能操控、驾驭它们, 不了解自己的情绪, 就只能无助地听任它们的摆布, 成为情绪的奴隶。在培训中通过“自我评定”游戏, 使护士真实感受到每个人都是优势和劣势共存的, 劣势并不因为被故意忽视而消失, 应正视自己的劣势。情商的评价与表达功能是情绪调控的基础, 掌握了这种功能, 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和谐相处,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准确识别自我情绪的基础上, 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情绪, 摆脱焦虑、忧郁、烦躁等不良情绪。在讲授中, 通过大量实例论述学会制怒、不为别人的批评而烦恼等情绪调控之道, 使护士懂得冲突解决之道, 学会驾驭生活中的负面情绪。
3 情商培养可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
新毕业的护士多为“80后”、“90后”, 工作成熟度及心理成熟度较低, 学校的正面教育使她们对于未来职业过于理想化, 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而在参加工作的过程中, 又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及工作能力, 对工作流程、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未全面掌握。此外, 护理服务对象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及无法用常理去判断的患者的言行, 工作中常会出现意外状况。因此, 新毕业的护士在工作中往往被动依赖、缺乏自信、消极、懈怠、甚至逃避, 调查显示, 护理人员的流失主要在年轻护士工作的第1年内。
在情商培养中通过大量实例讲述建立积极心态对意识的重要性, 从心理角度分析如何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播种成功的种子。如通过“半杯咖啡”的例子, 使护士明白如何正确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批评与挫折, 引导护士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待事物, 以乐观的态度生活。此外, 通过举办青年护士职业理想演讲赛, 使年轻护士有崭露头角、抒发情怀的机会, 在独自上台得到他人认可的同时, 自信心也得到大大提高。通过情商系列课程培训及各种活动的参与, 使护士在工作中更为积极, 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不同对象进行沟通, 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这种行为干预, 可使年轻护士的人际关系、工作熟练度、合作共事等能力显著提高。
4 情商培养可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
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养 篇9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护士长,评判性思维能力
评判性思维是指在确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时所进行的合理而成熟的思考[1]。护士长作为基层决策者和执行者, 管理水平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护理质量和护士整体素质[2]。在解决、处理临床护理问题时, 评判性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和提高护士长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成为管理培训中需要研究的课题。我国对护理管理者的评判性思维研究较少[3~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次调查中, 对案例教学、课堂讲授、研讨会、角色扮演、自学及影视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在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观念培养上, 案例教学效果排名第一[6]。因此, 本研究将案例分析法应用于护士长培训中, 比较不同培训方法对护士长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以期为护理管理者的相关培训提供参考和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 将我院40名护士长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8~50岁, 平均 (38.00±7.80) 岁, 均为女性。
1.2 方法
1.2.1 研究设计
采用类实验性研究, 用前后设立对照的方法, 测量指标为护士长在实验期间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得分变化。先将40名护士长随机编号, 应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7]得出对应随机数值, 将最小的20个随机数所对应的护士长列为实验组, 最大的20个随机数所对应的护士长列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学历、资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 。对照组接受传统培训法, 实验组除接受传统培训法外, 还参加以案例分析为主体的培训。
1.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 以香港理工大学彭美慈等[8]翻译和修订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 CTDI-CV) 为测量工具。CTDI-CV共有70个条目, 分别测试评判性思维的7个特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选项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分为6级, 正性条目依次赋值为6、5、4、3、2、1分, 负性条目反向赋值。每个特质有10个条目, 分值为10~60分。各特质相应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最小认可分为40分;≥40分表示正性的特质表现, ≥50分表示强的特质表现。CTDI-CV总分为70~420分, ≥280分表明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350分表明评判性思维能力强。CTDI-CV的综合效度系数为0.90, 各特质效度系数分别为0.55~0.77。
1.2.3 案例分析培训
(1) 培训师资:在护理部领导下, 由我院护理教学管理小组负责实施, 成员均为我院科研、教学能力强的护理管理人员, 共6人。
(2) 培训周期:培训周期为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传统培训两组均参加, 每次20~30分钟, 每月1次, 内容以管理知识和核心制度为主;案例分析法培训仅限于实验组参加, 每月提供典型案例1个, 共12个。
(3) 案例的选择及设计:管理小组精选我院或其他医院与护理管理工作有关的真实案例资料或联系实际自行设计案例, 要求案例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 涉及护理管理的难点和重点。
(4) 培训方法: (1) 第1周:提供案例资料。管理小组提供给实验组相关护理管理案例, 要求护士长阅读、分析, 撰写分析报告。为提高实验组参与兴趣, 激发其评判性思维, 管理小组针对案例提出若干问题, 鼓励护士长通过报纸、书刊、网络等查阅资料, 拓宽思路, 大胆质疑, 以循证的观点看待问题。例如, 在优质护理服务案例中提供有争议的观点, 要求护士长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医院管理流程中的案例让护士长辨析关键环节;在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员的调配案例中提供实际困难让护士长解决。
(2) 第2周:独立分析。管理小组建议实验组借鉴李飞诚的“8W”案例分析法[9]进行分析, 即分析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涉及到什么人、焦点问题是什么、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及依据、涉及到什么理论知识、你的判断是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等。护士长根据上述方法, 运用自身经验和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 做出自己的判断, 并归纳总结, 形成案例分析报告, 通过院内电子邮箱反馈至管理小组。
(3) 第3~4周:集中讨论、总结、评述、反馈, 遵循共同参与、深入探讨、不强求唯一结论的原则。管理小组评阅完案例分析报告后, 召集实验组定期集中讨论, 利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形成多元化答案。
1.2.4 资料的收集
于2013年4月和2014年5月, 即培训开始和结束时集中发放问卷。由研究人员统一说明调查目的和填写方法, 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两次调查各发放问卷40份, 回收有效问卷40份, 有效回收率100.00%。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评分比较
培训前, 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 (288.18±24.42) 分和 (286.11±24.23) 分, 均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培训结束后, 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评分均有提高, 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2.2 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各维度得分情况
培训前, 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各维度得分无明显差异, 培训后, 两组得分均有提高, 且实验组各维度得分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尤其是系统化能力和寻求真相维度得分, 实验组均大于50分。培训后两组各项指标得分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1) 。
3 讨论
3.1 案例分析法有助于提高护士长评判性思维能力
(1) 案例分析法基于情景学习, 以学习者为主体, 有助于引导学习者进行探索和反思[10]。传统护理管理培训偏重于管理知识和核心制度的讲授, 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护士长面对实际临床护理管理问题时, 难以快速合理地整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管理岗位工作年限较短的护士长尤为突出, 导致培训成本高, 效果不理想。以案例分析法为主体的综合培训, 提供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典型案例, 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方式, 提高了护士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案例中, 有些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答案, 需要护士长通过查找相关信息进行判断、决策, 有效训练了护士长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同时, 书写案例分析报告有利于护士长整合所学知识, 构建全面系统的思维空间。从表1可以看出, 培训后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实验组培训前后得分亦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从循证角度进一步证明了以案例分析法为主的综合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长评判性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重在培养护士长的分析判断能力, 能够有效提升护士长管理水平。长期以来, 护理工作处于被动、从属、依附地位, 护理管理工作一般都是在护理部主任和科室主任双重领导下执行, 导致护士长主动获取知识能力不强, 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和能力。传统培训强调的是知识的积累, 经验的传承。而案例分析培训一方面强调的是改变护士长思维方式, 打破因循守旧的惯性思维, 跳出固有的管理思路, 敢于思考, 善于思考;另一方面对于筛选出的好的管理思路给予积极反馈, 培养护士长求真、求证、独立思考、不惧权威的思维态度和职业信心。李惠萍等[11]在护理管理者批判性思维与领导能力相关性研究中, 经过分析得出:领导才能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呈正相关, 且与评判性思维7个特质中系统化能力、寻求真相和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呈正相关。从表1可以看出, 两组培训前评判性思维7个特质中, 系统化能力、寻求真相和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维度得分均小于50分;培训结束时, 实验组这3个维度得分均大于50分, 明显高于实验前, 提示案例分析培训较传统培训更能有效提高护士长领导能力。
(3) 案例分析法有助于护士长获得信息、知识的掌控权, 为创新提供平台。在为期一年的培训中, 实验组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质量有了很大变化, 由最初机械地完成任务、内容简单、缺乏深度、讨论也并不积极逐渐过渡到积极主动上交案例分析报告且观点突出。提示在相同培训模式下, 案例分析报告的书写与讨论, 不仅有利于护士长对案例事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还有利于护士长审视自己在工作中的思维技能和价值取向, 使其不但懂得评判性思维, 而且学会运用评判性思维所包含的质疑、辨析和推理等技能, 对信息、知识的质量进行鉴别与筛选, 从而获得信息、知识的掌控权, 为护理创新提供平台。
3.2 案例的选择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基础, 应明确培训目标, 确定案例选择方向
为培养护士长评判性思维能力、提升管理能力, 案例选择应围绕护理管理工作进行, 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应急管理、护理质量控制、流程控制、绩效考核、团队协作等方面。此外, 选择的案例应紧密联系临床实际, 管理小组提供的案例有的就是实际护理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每个人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不同。护士长参与到这样的案例分析中, 一方面能够了解其他护士长的工作思路, 另一方面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供案例时, 一定要明确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供护士长分析、讨论。
3.3 对案例分析培训过程进行控制, 确保培训进度和效果
3.3.1 制订培训计划
为保证培训效果, 应制订培训计划, 确定项目负责人以及具体实施方案, 包括每月进行管理知识培训和提供管理案例。确保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及案例的可行性。
3.3.2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在进行案例分析工作之前, 要指导护士长掌握案例分析方法和工具, 尝试并逐步适应案例分析法。提供案例后, 鼓励并督促实验组及时进行分析, 不强求书写格式和答案是否准确, 养成分析问题习惯和意识。及时收回案例分析报告。
3.3.3 及时审阅评价案例分析报告
管理小组必须保证审阅所有案例分析报告, 无论撰写内容好坏, 集中所有成员的意见, 组织护士长进行讨论, 分享不同观点和思路。
3.4 本研究的不足
由于受到医院管理的限制, 一些好的创意没有积极实践验证, 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参与者的积极性。同时, 由于参加研究的对象仅限于一个医院, 所得结果可能有局限性。
总之, 在护理管理培训中应用案例分析法不仅能调动护士长寻求真相、勇于探索的热情, 而且能激发护士长进行深入思考, 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将对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良好作用,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在职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梅.批判性思维:研究生开启科学创新之门的钥匙[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1 (9) :29-32.
[2]彭秋芬, 徐惠兰.护士长量化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19 (6) :68.
[3]麻春英, 陶建双, 侯铭.我院护理管理者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 2011, 25 (34) :3136-3137.
[4]李惠萍, 宋江艳.护理管理者评判性思维倾向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11, 11 (3) :174-175.
[5]邵辉, 史瑞芬.137名护士长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 2010, 17 (19) :12-15.
[6]丁永霞, 张培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管理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08, 22 (15) :1400-1401.
[7]王灿楠.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在营养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J].营养学报, 2001, 23 (4) :380-382.
[8]彭美慈, 汪国成, 陈基乐, 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9) :644-647.
[9]李飞诚.“8W”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J].职业, 2012 (24) :71.
[10]姚晓红, 姚梅琪.《护理管理学》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 27 (3) :186-187.
重视审美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 篇10
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新课程理念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美术学科的教育工作者的我深深感受到教育改革的魅力,灵魂深处隐藏的对美的追求与执着被强烈地触动着,我不断吸取新知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在课堂上实践探索,在这一段漫长的辛苦求索的过程中,我惊喜地看到身为教育的生命价值在提升,传统教学方式在改变,学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改变,课堂活起来了,学生们喜爱上美术课了,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实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真正实施了师生之间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在教学中,我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从而获得美感体验,引导学生体检、思考、鉴别、判断,把平时习以为常的自然、植物、动物以及人和事,通过自主参与学生活动,获得亲身体验,既看到过去,又看到将来,从而让学生获得深刻的美感体验并逐步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欣赏事物的方法和能力。在这样类似的探索教育过程中,我更深刻感受到,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努力传播美术文化,更应该重视审美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教育实践和阅读大量理论书籍后,我认为要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必须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美育因素: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去发现美育因素,激发对美术课的强烈兴趣;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美的材料;贴近学生生活,采用多种技能训练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挖掘美育,才能较好的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教育。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被许多有志之士所认识。审美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美术学生在素质教育中真正应承担起的是实施美育的任务。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较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影响,可塑性极强。因此,我对实施美育教育有这两点认识;
一、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
美育全称是“审美教育”,也叫“感性教育”。美育关注的是人本身的存在发展成长而非学生的对象内容,美育讲求人生存的具体性、情感性、过程性和生活化,因此也称“个性教育”。美育把培养全面发展的、独立完整的人作为根本目的,它重视发展人的感性,保护生命的活泼和原创力,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天然的肉体化的联系。美育的目的也正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应该也必然处于整个普通教育的基础地位。但是多年来,我们未能对美育应有的重视,应试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美育的缺失,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有关,如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记忆力和创造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认知水平和健康水平之间的不协调,学校教育与生活脱节、错位甚至对立,都反映出美育的薄弱或缺乏。我们当前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给美育以本来应有的地位,高度重视审美教育,以美育整合学生校各科教学及学校各项工作,把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养成放在教育的首位。
二、美术课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美育作为普通教育的基础应贯穿于学校各种教学之中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而美术音乐艺术课程更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普通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培养艺术家,也不是单纯提高美术技能,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能生活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修养,促进他们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进行美术课教学,必须坚持美育的方向,以“育人”为中心,改变传统美术课教学重讲解轻感受,重知识轻体验、重技巧轻审美、重理智轻情感、重社会轻个性、重模仿轻创造的弊病,把促进儿童青少年审美发展作为美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新修订课程标准也对此作明确规定,如《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教学总目标为“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获得艺术感知、艺术欣赏和艺术评价能力,体验视觉、听觉、动觉等活动带来的愉悦,丰富审美经验,通过艺术活动发展个人潜能,提高生活情趣,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得到综合发展。”
几年来,我在辅导学生美术创作中,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方面作以下的尝试:
1、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过程,教师既是课改的实践者,又是课改的主体。能否把新程标准的新的理念、新的教材以及新的学生观融入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成为课改工作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合理实施。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是课程改革的前提。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同时教育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使美术教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生健体、学会审美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逐步形成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次,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教育师独占讲台满灌的做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创造民主开放的教学局面,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我明白,教师自身素质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只有良好素质的教师,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扎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才有应对自如。作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要像一台钻井机一样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潜能非常大,取之不尽。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2、美术教学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更使教育与人的生活紧密相结合。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学生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首先,美术课堂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体验美术活动乐趣。因此在美术课教学时,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表现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例如在设计制作课单元,可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做起,如:给自己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或电视片画一张宣传画;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一下,重新设计并画下来;为自己的亲友同学制作新年贺止,并鼓励用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压印等各种新技法。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自由创作,充分发挥学生创造积极性。我常结合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国,尝试着将当地乡土民间美术搬进课堂,如泥塑、蛋壳画、稻草编、剪纸等等,以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让美术教育走进学生生活,变生活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育就失去创造的能力。我试着开放课堂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把校园、田野、村庄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的红、黄、蓝的组合变幻。写生课带学生去野外,描绘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鸟兽人物。手工制作课不妨带学生去放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带、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环境,做到学以致用。也曾结合欣赏课,组织学生创办一个画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知识指导欣赏活动。实践证明,接受了生活这丰富的教育资源,美术有了创造的活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3、启迪诱导,丰富想象
在教学中,我经常和学生共同讨论艺术品的创造过程。在讨论中,教师起着启迪和诱导的作用。通过引导诱发,唤起学生对美的思考。如在欣赏作品时,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这幅画表现什么?”“画中的构图感怎样?色彩感怎样?”“你能想象出作者是怎样构思这幅画的?他在描绘这幅画时想到什么?”等等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对启发诱导学生的审美联想与想象是十分重要的。
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养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个病区, 新上岗护士转正30名, 学历:本科20名, 大专10名。
1.2 方法
1.2.1 制定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制定了新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标准, 内容包括病案书写、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理论知识, 并随机抽1项护理操作技能进行床边考核, 总分100分, 见表1。
1.2.2 统一考核原则与程序
考核由护理部培训护士长和带教老师担任监考老师, 对护士考核的时间各科室自行安排。
1.2.3 考前准备
考前3天确定病例, 一般选择病情较重, 症状典型的一级护理患者, 将考试时间与病例通知被考护士, 被考护士认真准备, 包括患者资料的收集,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查阅病种有关的理论知识资料, 然后制定护理计划, 对可能要抽查到的操作进行练习。监考者对所选的病例要熟悉病史, 查阅相关专业知识、护理新进展。
1.2.4 考试内容
1.2.4. 1 汇报病史
在科内进行, 被考护士向监考者汇报所选病例的病史, 要求病史采集全面 (包括主诉、现病史、辅助检查、医疗诊断、治疗) , 能系统、有针对性地反映患者情况, 要求被考护士体现良好的交流技巧, 敏锐的观察力, 汇报病史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 条理清楚, 汇报时音量适中、语气连贯、有节奏。
1.2.4. 2 护理评估
病史采集全面性, 资料收集的针对性, 良好的交流技巧、敏锐的观察能力、护理体验方法恰当、资料组织重点突出。
1.2.4. 3 护理措施
按患者问题的轻重缓急排列护理措施;对患者健康教育恰当、有效;突发变化处理正确;操作规范、熟练 (考核一项操作) ;关爱患者。
1.2.4. 4 操作考核项目提问
针对可能发生的操作风险和注意事项进行提问。如抽考到静脉留置针、留置针的注意事项等进行提问, 使护士在临床护理中牢记护理安全, 规避护理风险。
1.2.5 反馈
所有考核结束后, 监考者按评分标准评分, 反馈时营造轻松的气氛, 被考护士先自评, 监考者再反馈, 先肯定被考护士做得好的一面, 再指出欠缺的地方及存在问题, 并提出建议, 提供努力方向。同时在交流中向被考护士强调, 被考核是被考护士和监考者一次再学习及共同提高的过程。
2 结果
临床护士一致认同这种考核方法能很好地评价临床护士的评估和干预能力, 评判性思维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交流能力、人际关系能力, 能评估护士管理病房环境的能力, 但不能评估绩效管理、物资人力管理的能力, 同时较难评估护士的领导能力。总之, 除了领导能力外, 该方法能够评估邵逸夫医院提倡的护士八大核心能力[2]中的六大能力, 部分评估到护士的管理能力。30名新护士对床边考核模式的评价, 见表2。从表2可见, 新护士认为床边考核模式对提高护理评估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工作自信心有很大帮助, 并能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3 讨论
3.1 床边考核体现考核的真实性
“患者是最好的老师”, 这一经典名言一直被临床医学家所推崇,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名合格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3]。考核时面对的不是模拟人, 而是真实的患者, 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有利于观察护士的随机应变能力, 锻炼新护士应战考核的心理素质。
3.2 床边考核中系统评估法能提高新护士的评估能力
护理评估是采集病史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床边考核的其中一个环节要求护士全面体验患者, 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日常工作中自觉地去实践、提高评估能力, 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3.3 床边考核增强了新护士主动学习能力
新护士忙于科内基础护理工作, 被动地执行医嘱, 对很多问题缺乏深入思考的习惯, 不会主动问为什么。通过选择典型病例, 对该病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 然后对照病例的医嘱、检查、护理, 弄懂每条医嘱的开具或更改的依据所在。
3.4 床边考核有利于了解科室健康教育知识的落实情况
护士与患者和家属密切接触, 可以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 充分了解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3.5 床边考核有助于提高新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考核的拓展提问设置涉及临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形, 让新护士意识到临床情形千变万化, 平时对相关制度、流程、操作规范的学习一定要认真对待, 不能流于形式, 才能在紧急情形下反应迅速, 分清轻重缓急, 沉着应战, 赢得抢救的有利时机。
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全过程是护士沟通能力、评估能力、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对患者情景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的真实展现, 涵盖了真实案例情景教学, 因此, 这样的综合考核对被考护士来说是一次自我提高的训练, 促进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这与周燕华和金向英[4]研究的情景教学法能促进护士综合能力的提升结果相一致。同时, 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是对临床护士护理工作的全面考察, 包括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评估、护理程序的应用、患者教育、操作技能、病房环境管理、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等, 因此是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对临床护士综合能力的一种全面、客观评价的手段, 即通过考核, 使护士长能全面了解本科室护士的综合能力状况, 为进一步的培训和指导提供方向;行为学习理论强调对新行为正性和即刻的强化反馈可以促进该行为的再发生, 一般来说, 强化越接近行为发生, 影响行为改变的潜伏效果就越大[4]。
摘要:总结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在新护士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 对新护士通过床边综合能力考核了解培训效果。认为这种考核方法能有效地评估和促进护士综合能力的提高, 对被考护士和监考者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床边综合能力,护士培训,考核
参考文献
[1]罗伟燕, 谢月霞, 陈锦玲.肾内科低年资护士夜班应急能力培训的实施[J].当代护士 (下旬刊) , 2015, 1:184-185.
[2]陈肖敏, 童彬, 徐欣, 等.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架构的理论基础和模型拟定[J].护理与康复, 2012, 11 (8) :775-777.
[3]吴红, 丁汉敏.新护士独立上岗前实施综合技能考核的实践与成效[J].护理学报, 2009, 16 (3B)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