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人文素养教育

2024-09-27

护士人文素养教育(通用8篇)

护士人文素养教育 篇1

护士作为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承担着保护患者尊严、权利、健康的职责。但目前随着环境的变化,一些护理人员对价值观、人生观的认识产生了变化。为了让年轻护士更快更好的成长,护理操作考核应更贴近临床实际,充分体现尊重患者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全面提高年轻护理人员操作中的综合水平。[1]自2013年起我院针对新护士采取了结合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与考核的阶梯式培训考核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新的培训考核方法是将人文素养评价纳入护理技能培训和考核范畴,并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制订不同的培训考核方法。[2]即新职工入院完成岗前培训后,依据工作年限综合进行伦理学教育、模拟、案例操作等由易到难、由规范化的常规操作至情境模拟,到最后案例考核的叠加式考核方法。[3]

1对象与方法

1.1培训考核对象

入院三年内护士共79人,其中2013年入院26人,2012年入院28人,2011年入院25人;学历方面:本科36人,大专43人;均为女性。

1.2培训考核方法

1.2.1培训方法。①制订培训计划。在上一年末制订第二年的护理培训考核计划,传达到全院各科室。②培训内容。针对护理中常见的伦理问题,结合临床实践,以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加强护理伦理知识的培训、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急救技术、软件技能培训,运用人性化护理内涵,持关爱之心,以主动积极和亲切的态度,从人性需要的角度去理解患者,关爱患者,护理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与照顾,真正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温馨服务。③培训方式。集中授课、操作互动、小组练习、随机抽考等方式。

1.2.2考核方法。①工作第一年,强化规范化考核,在每月20日,护理人员自己选择操作内容考核,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年初制订的所有考核目标,否则不能参加一年后的定级考核;②工作第二年,在规范化考核基础上模拟案例考核,结合所在科室临床专科知识特点,重点体现操作规范、护患沟通、人性关怀、个性化护理、专科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综合能力,每二个月对5-6项操作内容抽考一项。③工作第三年,进入临床,进行随机案例抽考,重点是体现整个操作过程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医患沟通、个性化护理、专科知识、急救意识及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能力,充分体现操作过程中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能力,每季度考核一次。④考核评价。以操作规范为打分标准,结合临床实践和人文素养的要求,护士在操作中要体现对患者亲切的问候,合理的解释、体贴入微的关心,[4]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和需要,学会换位思考,主动为其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和具有针对性的宣教。满分为100分,考核结果分为4级:≥95分为优秀,≥93分为良好,≥90分为合格,<90分为不合格。每次考核后及时面对面进行点评,对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方法,让其明白自身不足,以便及时改进。每月进行考核汇总,并在月底公布结果,同时每月由一位操作考核组人员负责疑难解答。⑤考核结果。每人每年有一次补考机会,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护士能级晋升及科室考核挂钩。每季度护理部组织人员对年轻护士、相关科室病人、医护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

2结果

通过新的培训考核方法,倡导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注重服务的整体性,从问答式的沟通到能结合病人不同的病情特点进行主动沟通和针对性宣教;同时该考核方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激发其主动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沟通,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和主动服务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与2012年相比,新的培训考核方法让年轻护士在技术操作考核中的平均成绩、合格率及优秀率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年轻护理人员在技术操作中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见表1)。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配合培训考核改进方法前后进行患者对护理人员综合满意度调查,主要是通过住院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调查及医生对年轻护士治疗、抢救配合的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较前均明显提高。

3讨论

护理培训是提高医院护理服务的重要保证,也是医院发展和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在护理技术操作中注重人文关怀的护理技术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身心状况。随着社会发展和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非常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医疗服务由单纯、被动治疗的医疗服务逐渐转变为主动服务、医患互动的医疗服务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在操作中要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强调温馨护理与人文服务意识。而低年资年轻护理人员,刚进入临床工作,缺乏临床工作经验,[5]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①评估流于形式,操作机械、呆板,不会因不同病人、病情、个性需求而灵活变通;②操作过程中只注重操作本身,缺乏操作中对患者的整体性服务意识;③过分强调操作流程,不注重细节服务,主动为病人服务及个性化护理服务意识欠缺;④医患沟通千篇一律,简单、枯燥,宣教针对性不强,未能体现个性化特点;⑤理论扎实,但理论与实际操作过程不能有效结合;⑥面对患者出现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较差。新的培训考核方法,可以使其既保证了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观,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临床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需要,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综合满意度。对年轻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要遵守医学伦理原则,结合工作实际需求和病人的个性特点,不仅注重操作技能的培训考核,着重强调与患者的沟通,建立和谐护患关系,[6]学会换位思考,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权利和要求,并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作出积极的反应和处理,尽可能减少对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

阶梯式培训考核方法产生了如下作用:①转变了护理服务的理念,提高了人文服务氛围,改变了年轻护士服务的态度,规范了护理行为,强化了护理工作的慎独精神,使护理服务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培养其正确的医学伦理观、职业观、价值观,最终提升其人文素养。②护理人员提高了医德修养,掌握了统一的标准和学习沟通技巧。在培训中通过互动提问、情景模拟等方式,让护理人员学会换位思考,将操作流程模式主动转变为体现以人为本,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护理过程,同时做到案例分析以点带面;③培训、考核贴近临床实际,改变了简单机械沟通的流程考核,转为面对不同病情、不同病人的技术操作中灵活机动的整体护理过程,体现个性化宣教沟通的护理特点,提高为病人服务细节意识、整体意识、持续改进意识,更密切了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④通过现场的点评,让护理人员能明确自身在操作或沟通宣教中的不足与缺陷,激发其主动学习,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避免了盲目练习、重复错误,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和技术操作的正确性;⑤该培训考核方法,标准明确,对操作中的疑问有专人负责解答,避免因个人因素导致的对标准把握不一致;⑥考核时间安排上灵活机动,护理人员可自己合理安排考核时间,避免单一时间集中考核引起的不便;⑦考核的年终平均分数、病人满意度均与科室考核及第二年个人的护士能级考评挂钩,并对个人考核平均得分前三名者,予以奖励,从而提高了个人及所在科室对培训考核的重视度、护理人员的主动学习,对培训考核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使年轻护士技能考核的优秀率和合格率明显提高。

⑧考核不合格者,全年有1次补考机会,避免一锤定音的考核结果;对考核不合格者,在个人当月的二级考核中体现。对于特殊情况无法参加考核者,提前办理请假手续,无故缺考或考核中不合格超过3次者,由护理部当面警告谈话,甚至考虑延期聘用或解聘。另外,有计划、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进行伦理知识讲座培训,使护士系统了解并掌握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义务,能在护理工作中熟练运用伦理推理与判断解决临床护理中的问题。综上所述,实施阶梯式培训考核方法,[7]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使护理人员自己去认真思考、主动学习,克服机械、死板的操作模式,结合临床实际,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不同患者病情变化熟练完成一系列护理服务和技术操作规范,并针对性地解决相关延伸护理问题。有效地增强了她们在操作过程中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了沟通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操作全程,真正体现了优质护理的内涵质量。


护士人文素养教育 篇2

关键词:护理技术操作,人文素养,评价方法

人文关怀式的护理已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1]。如何使护士 (生) 在护理技术操作中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真正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温馨服务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2]。许多国家的护理教育者认为:在护理课程中融入人文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服务对象[3]。构建侧重于人文教育的护理课程考评体系是加强护理人文教育的途径之一[4]。但传统操作标准以时间为限制, 要求操作程序正确, 符合流程, 忽视了人文关怀意识, 使护理技术过度操作化、规范化、程式化。为此, 笔者将人文素养评价纳入护理技能实训和考核范畴,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甘肃省卫生学校2008级护理三年制中职班60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生, 年龄16~18岁, 平均 (17.3±1.3) 岁,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300人, 2组护生文化基础、招生方式、前期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基本相同。

1.2 方法

(1) 课题组在对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 充分听取护理专家的意见, 并参照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考核标准》一书, 在预初调查后制定了《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要求及评价标准》, 内容包括五大部分:礼仪要求 (20分) 包括服饰、仪表、语言、态度;操作前 (20分) 包括问候、解释、评估;操作中 (20分) 主要考查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爱伤观念等;操作后 (20分) 包括嘱咐、整理、致谢;整体效果评价 (20分) 包括护士的应变能力和患者的满意度。其中对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护士 (生) 做任何操作均要做到服饰整洁、仪表大方、语言得体、态度温和;操作前对患者亲切尊称与问候, 合理地向其解释操作目的、意义、方法及配合要点等;操作中给予患者体贴入微的关心, 积极询问患者的感受和需要, 从患者角度出发, 为其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操作后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 感谢患者的合作等。

(2) 对同一技能操作, 对照组根据《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考核标准》进行目标教学及考评, 实验组根据《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考核标准》和《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要求及效果评价标准》进行目标教学及考评。

(3) 多角度评价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在校期间由教师对护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评价。在研究对象进入临床实习1个月后, 由研究组成员对护生负责的患者随机进行满意度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2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2)

注:αP<0.05, 与对照组比较 (评分以百分制计分)

注:χ2=26.154, P<0.05

(1) 由表1可知, 2组护生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中人文关怀能力存在差异, 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

(2) 由表2可知,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在护理技术操作中注重人文关怀

护理技术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质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身心状况。随着社会发展和公民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非常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为改善目前护理技术操作中普遍存在的注重程序与技能, 忽视人文与心理[5]问题, 我们把提高护生人文素养作为改革重点, 明确和细化了护生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应体现的人文关怀精神, 要求她们以《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要求及效果评价标准》中的人文服务为指导, 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着重强调温馨护理与人文服务意识, 培养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3.2 改革考评标准, 重视人文关怀能力考核

护理操作技能是护理人员的基本功, 而操作流程和考评标准则对护理人员操作训练起着导向和塑形作用[6]。但传统考评标准只注重操作程序和技术, 忽视了患者的需求和感受, 忽视了人文服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体现。改革后的考评标准既保证了护理操作的规范性, 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观,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护生沟通和应变能力, 提高其综合技能。

3.3 将患者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纳入质量评价体系

护理技术操作是把人作为服务对象的技术, 护理人员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应主动分析服务对象的身心状况, 本着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实施操作。然而目前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和考核忽略了患者个性化护理要求, 导致考核过分程式化。考核时只关注护生, 对患者满意度缺乏必要的评价。因此, 我们将患者满意度作为操作效果评价指标纳入质量评价体系, 以促使护生在操作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4 新标准对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要求及效果评价标准》要求护生在操作前对患者病情、治疗环境和身心状态作出全面评估, 操作过程在保证严谨、规范的基础上, 着重强调与患者的沟通, 发现病情变化能及时作出积极的反应并能灵活处理;既考查护生对操作中省时、节力原则的掌握和操作的终末质量, 又要满足患者需要, 提高患者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因此, 新标准更有利于培养护生整体护理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使他们在操作中养成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惠玲, 毛莉芬, 童淑萍, 等.软性环境对高职实习护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与.陶[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3) :212~213.

[2]Smith R L, Bailey M, Hydo S K, et a1.All the voices in the room:inte-grating humanities in nursing education[J].Prof Nurs, 2005, 21 (1) :46~51.

[3]曾莉.人文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价值及伦理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1) :73~75.

[4]苗春霞, 任淑琴.护理操作教学方法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 (13) :1619~1620.

[5]陈涛, 岳立萍.护理技术操作临床教学改革现状[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9, 7 (6) :396~398.

护士人文素养教育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在于其技能水平或者是职业能力,同时对于人才的人文素养即文化素质与内在品质;以及对于职业素养即个人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方面也有极高的要求,因此,现阶段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主要为技能加素养的综合表现。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应当与社会需求同步,积极的探索学生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进而为其融入社会、胜任岗位能力提供有效的保障,并再次展现学校一流的人才培养效果。

1.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必要性

为了能够对高职院校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有效的探究,文章首先对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必要性进行简单介绍,以为整个探究提供相关的参考,并证实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1人文素养与其必要性

人文素养的定义尚未约定熟成,但是按照社会以及教育界的主流观念来说,人文素养主要可以归纳为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文化基础知识、价值判断以及人内在精神品质方面形成的基本素质。学生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交流以及道德价值判断观念的教育,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进而培育自身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人处事的优秀品德,进而使得学生形成较高的人格魅力,获得社会的认可。

1.2职业素养与其必要性

职业素养主要是指在职业过程中员工所表现出的对于职业的专业性、积极的态度以及坚定的信念。职业素养是社会职业人的最基本要求,包括专业技能方面的达标、对职业的忠诚度以及职业道德的养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育如果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进入岗位发挥技能水平的适应期就会被大大的延长,进而其与职业的融入性以及被社会的认可程度也很难表现出来。

1.3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的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成为学院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以及产业专业性的加强,学生如果只是凭借自己单一的操作技能而不能以较高的综合素质走入社会,其获得社会认可的可能性将会被大大的降低。而如果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教育,学生在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能获得文化水平的提升、个人价值观念的改变、个人修养的提高以及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完善,则在毕业时,学生可以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极高的职业素养以及优秀的人文素养来获得专业型公司的认可,进而学生成长发展的平台得到优化,发展的机会条件得到大大的改善。

2.高职院校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教育浅析

在明确了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必要性后,本文主要结合实际的高校教育经验,对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探究,以增强这两方面教育的可行性,进而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方面的发展。

2.1加强人文基础课与道德教育课程的比重

由于高职院校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视,学生进校后教育课程的安排往往主要围绕着专业课开展,因此其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课程以及道德教育的工作较为忽视。而进入高职教育阶段的学生,其文化基础往往比较薄弱,价值观念还未成熟,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技能教育,学生的基本素质将无法提高。因此在高职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在新生对今后所从事的行业和职业有一定的基本认识以后,高职院校应当适当的安排入比例较高的文化基础课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大力推行企业文化课程,将行业、企业的文化和精神植入课程,对学生不断地加以强化。

2.2校企合作,以顶岗实习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高校的专业实训课程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应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但是,如果只是通过校内的实训课程,学生获得的只是单方面的技能提升,其对于实际工作的认识、职业素养的养成并不能有效的提升,这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教育效果的提升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抓住机会,与社会企业合作,一方面接受企业需求的指导,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HR和能工巧匠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抓住企业提供的机会,以顶岗实习的机会来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中获得职业素养的提升,进而使得学生与社会的磨合时间大大的被缩短。

2.3规范校园学生管理工作,为学校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

学生管理工作是校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保障。虽然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可或缺,更应加强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很多时候学生活动、班级班会、辅导员教育课程都会受到专业课程的影响而停止。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积极地改变这一现象,不断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地位,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思想道德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氛围活跃、思维开放、学习积极、工作规范的校园环境,进而为职业技能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以及职业素养教育三者提供合理有效的保障。

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由于传统职业教育对于职业技能的过度重视以及学生文化基础的薄弱,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往往只能具备单一的职业技能而缺少综合素质方面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积极的跟随社会的步伐,对教育工作进行探索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在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学校应当开设有效的文化基础与道德教育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并通过校企合作與顶岗实习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了保障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地位应当得到加强,进而在学院内营造良好的氛围,以促使三方面教育合理有效的展开,不断的提升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并将学院人才教育的效果保持下去。

参考文献:

[1] 谭苏,石艳芝,李杭亲等.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5,(2):103-104.

教师人文素养与教育教学效果2 篇4

焦作市山阳区解放东路第二小学杜彩云

教师的人文素养对于他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007年,我市启动了“人文素养拓展计划”,三年来,我们在读名篇名著,写读书感悟、教育日记、随笔中不断的成长。针对教师人文素养与教育教学效果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人文素养对教育教学水平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一个教师,具备优秀的专业学科知识是必须的,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也是必须。但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不在于这些。就如《霍元甲》电影中,李连杰所说的“武功本身并没有高低,主要是练武的人有高低。”练武之人的悟性、能力、用功程度都会对他的武功高低产生绝大的影响。这里,我们也可以看作我们在具备一定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所谓的教育教学技能都是差不了多少,每一种有名的方法都曾经辉煌过,但我们学了这么多也并没有提高多少。关键还在于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这个人,他的内在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个性修为等都会对他的教育教学水平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我身边有一位数学教师。他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很高的,别的老师碰到难以求解的题目了去找他,他准能把题目给解出来。可就是这位教师,他的学生都不喜欢他,甚至还出现学生故意在他的课堂上捣蛋的事,而他无法解决这种事情,只是干生气。最后还要班主任、或学校行政出面来帮他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反而降低,丧失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威严,也失去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人格魅力。这样的前提下,教学效果当然不好,学生考试成绩往往落在其他班级的后面。

参加人文素养拓展计划后,通过看教育名家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学习教育教学方法,逐渐克服自己性格的缺陷,采用一些必要的引导、教育学生的手段和智慧,吸引学生的注意,试着与学生多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自己在学生面前变得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极大的改变了自己的课堂教学。

二、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地反思教学细节问题

反思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良好的反思素养有助于教师教学信念的确立和教学风格的形成,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构建和教师的职业成长;在教师教育中,明确反思素养的构成部分,从心态、知识、经验、策略和能力等方面主动建构,对于教师主体自觉发展和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进行培养和培训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工作中,我们不要仅仅依赖于学校或上级主观部门组织的培训来推动自己,况且这种针对大多数教师的培训缺乏个性,效果也并不一定好。所以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不断地反思,对课堂中的细节问题:如在你讲课时学生的反映,自己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学生课堂中有没有提问或提了什么问题等等,还要对在另外的时间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如批改作业中有没有给学生以实际效果,对你的话学生是否接受,为什么?或者怎么办?你这段时间有没有参加过同事之间或与学生一起的活动,感觉怎样等等。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如果有问题,可以多跟其他老师交流交流,讨教讨教,有的应该直接跟学生交流的就不要搁置,也有的可以去查一些资料,学习学习。这种自我培训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培训。这可以绝好地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丰富我们的教育智慧,并且也能在自我学习培训中提升我们的教育理念,促进自我成长。

三、广泛的兴趣爱好也是吸引学生的“法宝”

作为一名老师,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并且有一些还要很“厉害”。这些也是吸引学生的“法宝”。特别是那些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学生喜欢比较多的种类,如:篮球、乒乓球、武术、下棋等体育运动项目;唱歌、弹奏乐器、画画、书法等艺术类;或者知识面特别广,给学生的感觉是“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等等。这些都能使佩服你,学生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愿意听从你的教导。

四、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与教育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崇高的人格,用人格的力量征服学生。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永远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这样,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近感,被你的魅力所吸引,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教学效率就会提高。反之,一个思想道德低下,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在有权势的家长面前唯唯诺诺,在出身低微的家长面前颐指气使,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没有事业心,不注意尊重学生,即使他的业务水平再高,学生也会对他产生一种排斥力,不愿意上你的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率从何谈起?正如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所说:“当他的教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马虎虎,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是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地学习这门学科。”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注意人格的作用,必须提高自身人格力量,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护士人文素养教育 篇5

摘要:基于执业医师资格素质要求的角度,通过对随机样本的问卷调查,探讨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提高其人文素养的对策。研究认为,改善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要同时转变观念;完善人文知识传播路径;加强人文知识在医学课程中的渗透;加强非人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作用。

关键词:医学生;素质教育;人文素养;医师资格

“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广义的医学人文素质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本研究基于执业医师资格素质要求的角度,通过对随机样本的问卷调查,探讨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对策。

1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大二、大三、大四共三个年段的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共发放专题调查问卷330份,收回问卷330份,回收率100%,合格问卷319份,合格率96.7%。其中,大二110份、大三116份、大四93份。

2结果

对于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认为比较重要的占34.8%,非常重要的占62.1%,仅有3.1%的认为不重要或者无所谓。人文知识获取的途径主要是书籍和刊物(占50.78%),其次是网络新媒体(占23.82%)、电视广播(占16.61%),教师教授仅占7.84%。“对学校老师在教学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评价”认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合计占52.1%,认为不满意和一般的占47.9%。“对学校目前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设置情况的评价”认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合计占44.8%,认为不满意和一般的占55.2%。如果仅从医学心理、医学伦理、卫生法规三个学科范畴,对于自身具备的人文知识,47.4%认为满意和比较满意,52.6%的学生认为一般和不满意;47%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表示不满意;96.2%的学生认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处理医患关系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19.1%的学生认为“制约人文素养提升的最主要因素”是“课业负担较重”,15.4%的学生认为“学校措施乏力无法吸引学生”,55.5%的认为“社会主流导向忽视人文提升”。

3讨论

有研究[1]表明,整体而言,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只占总学时的8%左右。在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对学科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不足,出现内容重复、知识脱节等现象,相当一部分医学人文课程没有独立的教研室,或将课程设在其他教研室中,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和学科的育人功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医学生不仅要懂得医学专业知识,也要懂得运用人文知识,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很好地运用现代医学领域的高新技术为社会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师的角色也由单纯医疗保健的提供者,转换为医疗保健的提供者、保健方案决策者、健康知识传播者、社区健康倡导者、健康资源管理者。这些改变对医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重视医学知识传输的同时,要积极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强化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4改进措施

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改善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4.1人人重视,转变观念

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要同时转变观念。首当其冲的是,医学院校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只重视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思想,树立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培养目标中去。

4.2完善人文知识传播路径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加强和丰富人文学科课程设置,拓宽医学生人文知识获得的路径。人文修养的教育和广博文化知识的滋补有利于医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其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传播手段。新媒体、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崛起,为医学人文知识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再次,丰富教学方法[2],如PBL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强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发式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再如,翻转课堂、慕课(MOOC)等教学模式在医学人文教学中也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4.3加强人文知识在医学课程中的渗透

在医学专业课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医务工作是绝大多数医学生毕业后终生的职业,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职业过程。在医学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人文知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渐染,让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认识到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应当具备的高尚品德,逐渐形成高尚的职业价值观。

4.4加强非人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学相长,建立适应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育人。因此,既要充分调动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积极性,更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增强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自主意识。

4.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作用

高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渗透作用,可以使人文素质教育更为丰富和生动。

参考文献:

[1]郭宇红.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初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2(2):223-224.

[2]齐玉龙,梅翠竹.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途径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5(40):109-112.

护士人文素养教育 篇6

温丽丽

吉林油

田供应小学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应该立足于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学科本身可开发的美育点。

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得以纯洁化和高以动人的课堂教学,美素养,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灵的教美育主要是一种情感教育,尚化。

育。,‚感动‛美育发生作用的机制或效果是在我们的美育教学中。美术课的色彩、音乐课的音符、语文课的文字、是‚动之以情‛ 而非单纯的技巧和知都应是富有动人的情感的,历史课的记忆,识。美,最大的特征就是动人性,就是能感动人、打动人;不能

动人,就没有美,也不会有美育。因此,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健康 发展、学生能力、人文素养、成长进步要有机结合起来,更要不

那么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美育情感。

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呢?

一、转变各科教学理念,创设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喜闻乐见的情境,创设学生乐于接受、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各科学习中来,学会学习、提高技能,用

美育教各学科知识的内力为学生打开一扇展现美的文化的窗口。

学应该是开放的,让生活美、自然美走进课堂,丰富我们的教学

教师应更多地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素材生活中处处有美育。内容。

,描写一个人力车夫,车来开展美育。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

把挂住了一位衣服破烂的老女人被风吹起的衣服,老女人慢慢倒

,或许是真的摔坏了,或许只是她‚装腔在地上说她‚摔坏了‛,人力车夫不理会这些,毫不踌躇地搀着她的臂膊,一步作势‛

鲁迅这就是生活中的美,一步的向前面的一所巡警分驻所走去。

觉得他满‚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先生当时的感受是

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

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他对于我。情感在车夫的美面前被净化了,被纯洁化、面藏着的‘小’来‛

高尚化了。这就是美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关注这样的来自

在学习过程中引发学生对生活切实增强美育效果。生活的美育,想象转化为丰富多彩、发现、体验、把观察、事物的兴趣和情感,富有内涵的文字和语言,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表达、合作能

力,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对话、讨论、思辨、合作、游戏等形式多样、表演、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参与实践、表达思想,提高思

让学生感到学习各学科知识的价灵活性和独创性,维的流畅性、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感受创新的愉悦,享受快乐学习的过程,值,多想、引导其多看、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其思维想象培养其对各学科知识的感受和创造能力,多说,能力和审美创新能力。如美术课《听音乐画感觉》是小学生不易

掌握的内容之一,形象表达自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抽象的色彩、然教学中可以让他们先想象自己对抽象知识的感觉,己的感受,后用语言表达,描述感觉的特征,然后动笔写一写、画一画,让 学生把感觉与动手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各学科教学过程,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学个性张扬出发,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全面发展、习探究、深入思考,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教学资源和教学要

素有机结合,让各学科教学情景交融,产生聚集效应。随着朝代

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改的深入,现代化的多媒体视听教学手

‚鸢飞戾天者,望峰段,使自然美进入课堂已经不是一件难事。

。自然美对于情感的疏瀹功能是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世俗的眼光就是以商业对于一片蓊蓊郁郁的森林,不言而喻的。

则是排除而纯洁或纯粹的眼光,价值为中心的木材商人的眼光,只有这真正的审美的眼光。--艺术家的眼光了自我野心的诗人、并在自然美真正的自然美,--样的眼睛才会真正找到这森林的美

中得到熏陶和化育。我们不难想象,对于森林,木材商人的欣赏

之后是砍伐;而诗人、艺术家的欣赏之后是珍惜和爱护。以审美

的态度对待自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重要方式之一。

如,在语文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节

使学生一看就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选了桂林山水的精彩片段,感受到美、一学就认识了美,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

媒体技术,教师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

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的环境。在 欣赏《匆匆》《雨花石》等内容时,只用鼠标轻轻一点,画家的、还可以不但可以看到景色的全貌,生平介绍和代表作就会出现。

在想象空使学生在艺术长廊里自由漫步,对局部进行放大观察,真切地感受横给学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模拟经历,间中尽情翱翔,跨时空、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各种艺术。

三、创新教学方法,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习知识、提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动态,高知识技能,论、动手练习,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指导学生把心中所想、所思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

师要用睿智的思维、亲切的话语、满意的点头,让学生把对教师

学生使课堂气氛更宽松,的喜欢迁移到对各学科知识的热爱中,思想更活跃,学会发现与思考、学会探索与创造。教学设计的目

而是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标已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技法上,能进行变化和组合,创造出无数个新造型、新形象、新形式。教

学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教学和学生。如,英语课

,教师制作创意的动物头像标志,引》Unit6How do you feel?《 导学生塑造可爱、活泼、健康的动物形象,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

识和技能美化生活,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率。

四、拓展教学空间,创设链接现实的教学情境

为所有学科教学增添教师要把美的教学渗透到所有学科中,结合教师要寻找各科教学与艺术教育的关联点、艺术教育因素。

点和渗透点,运用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在 尊重、合作、分享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促进个性的完善

与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社会和生活,看一看自然的 五彩缤纷、千姿百态,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鸟兽虫鱼的形态特

征,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自然、生活中获得亲身体验,并

如,表现自我的习惯。努力求知、乐于探究、逐步形成大胆质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景色,一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数学课

使教学与声教师要注重整合教学资源,去发现你所需要的图形。如,各学科有机融合。表演等融为一体,舞蹈、器乐、书法、乐、;,可以运用听昆虫的美妙叫声(音乐)学前科学课《昆虫家族》

;准备一些打击乐器(器让学生表演昆虫怎么飞(舞蹈、表演)

,给跳舞的同学伴奏等等。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理论到乐)

实际、接受到创造、学习与生活的有机沟通,让学生通过社会实

引导学生观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欲望,践等活动,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让学生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

高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

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综上所述,创新模式、教师要转变理念、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乐学情境中主动学习、优化过程,改进方法、不断提高艺术修养、人文素养,促进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只有

在人文教育中养成隐性职业素养 篇7

一、人文教育的积极意义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其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个体“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自我, 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 成为善于实现自我潜能的人”[1]。人文主义教育的思想核心是以人为本, 从教育的层面来看, 包含着以下三个方面, 即注重人文素养、尊重人的尊严、关注人的发展。

人文素养是人成为社会人的立身之本。所谓的人文素养是指, 广泛涉猎人文知识, 使整个社会的文化积淀能够在学生个体身上得到彰显, 从而使自身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因为, 通过人文素养教育能够丰富中职学生的精神世界, 增强其精神力量, 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此外, 通过人文素养教育, 有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人文精神。最后, 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在情感, 使其情感智慧得到升华。

在人的社会生活中, 尊严是一种基本的同时也是一种十分高贵的精神需求。“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要让人们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2]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尊严都应当受到尊重。人文主义教育旨在维护和逐步提高每个人的人格尊严。

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诉求。学校教育是三种教育力量的主导, 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文教育对于中职学生的情感智慧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隐性职业素养的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在1973年提出了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 指出一个人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冰山。由两方面构成, 一方面是容易了解和测量的部分水上部分的表层特征如知识、技能等, 不能区分绩效优劣。另一部分是难以测量的水下部分如动机、特质、态度、等。水下部分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 能真正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的主要依据。根据素质冰山理论, 个人职业素养也可看成一座冰山浮, 只有八分之一是人们看得见的部分在水面以上, 代表一个人的知识、形象、资质、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这些东西是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来证明。而冰山下隐藏的部分占到整个冰山的八分之七, 才是决定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所在。所谓的隐性职业素养即指隐藏在水面以下的素质, 中职生的隐性职业素养通常是指中职生通过校企文化的熏陶、技能教育, 以及岗位所需要养成的职业认知、就业技能、工作态度、职业精神以及其心理状态。它在中职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素养, 就要重视隐性方面的内容, 因为它占有学生素养的八分之七, 同时还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八分之一的显性素养。

学生素养的“水下部分”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 是隐性的, 即处在水面以下, 如果不加以激发, 它只能潜意识地起作用, 这方面处于冰山的最下层, 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被忽视的, 也经常被人所忽视。然而, 如果学生的隐性素养能够得到足够的培训, 那么对学生的提升将是非常巨大的, 同时对社会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

三、隐性职业素养呼唤人文教育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而人文主义教育是在教育视域下, 对受教育者的价值与文化引导, 对于中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交给人一种专门的知识、技术是不够的, 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能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 但不能给人和谐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借着教育得到对事物及人生的了解和感觉, 人必须对从属于道德性质的美和善有亲切的感觉, 对于人类的各种动机、各种期望、各种痛苦都有所了解, 才能和别的人和社会有合适的关系。”

首先, 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职业教育的属性, 决定了它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具有以道德品质为基础, 人文素质为依托, 从业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为核心的职业素养人才。教师在传授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 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要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知识, 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育。人文精神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生长出隐性职业素养, 形成更为合理的职业能力能力结构;如此, 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 还要把学生塑造成具有健全人格和深厚隐性职业素养的完整和谐发展的职业人。

其次, 创设良好的课堂实践。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 要积极创设不仅是锻炼学生技能并且同时是人文素养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模拟工作过程的实践中学到技术技能, 并且充分意识到缺失了责任、合作、诚信、应变等人文素养, 技术技能可能就无用武之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 使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相融合, 让个人的潜能在职业生涯中进一步得到发挥。

再次, 着力打造人文环境。班级、校园环境, 对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感染、激励和引导作用。职校也应努力把班级、校园建成一个富有人文气息、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同时也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班级、校园的建设中来, 让学生在自己的劳动中体会创造美和感受美的幸福, 在参与中感受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 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活动, 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健康、高雅, 文明的环境气氛, 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最后, 用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渗透专业。在现代行业、企业管理中由于专业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为了最大化激发职员的工作热情, 在这些文化中充满着人文精神。正是这些人文精神起到了对职员感染、熏陶和引导的作用。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对职员的内在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因此在学生们还是“准职员”的时候, 就要在专业课、文化课中渗透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有利于学生们形成关于行业的正确的认知, 以及产生关于企业的强大信念力量和心理力量从而形成隐性职业素养。职校学生在走向社会岗位时, 由于隐性职业素养的强大支撑, 可以发展成为完整和谐的职业人。“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通过人文教育培养的人文素养是构成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杨晓慧, 吴朝国.《关于成人意识与职业意识教育》.《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第3期.

[2]温家宝.《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载人民网, 2010年3月5日.

依托书法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篇8

【关键词】书法教育;人文素养

我国古代历来重视书法教育。自古三尺蒙童读书,塾师除了教“三字经”之外,还必须规定习字课。“日课三千”摹、临之法不可缺。直到近代教育改革,不管是光緒、宣统朝的办学条令还是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教育制度,都设有专门的习字课,概莫能外。毛笔书法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当今,其实用价值渐渐淡化,仅仅作为一门艺术而独立存在,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而充分体现了书法艺术的深蕴和生命力,以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必要性。普及书法教育,就是唤起全体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感。我校从去年开始已正常开设书法课,增加了学生书法练习的时间,实现了对爱好书法的学生从单纯的写字练习向书法技能训练转向的素质培养过程。然而通过实践调查,我发现这些学生虽然对书写有一定的功底,但对书法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中华文化、人文历史却知之甚少,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他们对传统文化认知上的不足与断裂,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人文精神的塑造,缺失修养形成的根基。因此,我认为、在书法练习中,适时地渗透相关的中华文化与人文历史,让学生在练写中感知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那么如何依托书法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感受古老字,确立练写方向

在书法课开设之初,教师要按照汉字起源发展的顺序向学生介绍些相关的实物图片。如,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古朴与苍劲、幽远与深奥;还可以从汉字构字规律入手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字,演绎文字中所具有的特定含义,让学生了解些许汉字远古的历史韵味,以提升学生对汉字的解读能力与汉字的书写兴趣。如,“贝”在甲骨文里是实物的正面刻画,“马”在小篆中是表实物的侧面形象,而“寸”中的一“‵”在构字时表示“近腕处一寸的动脉”,“戍”中间的一“‵”却是表示人的“一只手”扛着戈守卫等。这样学生可以从其它学科中看不见听不到的对汉字的另一种解释,来体味汉字表意的深远的历史渊源。这样做就将古老汉字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与书法的练习组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出的汉字的崇敬与喜爱。

二、传扬历史故事,激发书写兴趣

汉字书法有个特点,笔划越少越难写,“心中不熟,下笔变形”就是最好的写照。所以书写这些汉字的人最需要的是熟悉字的空间布局与书写时的手、眼、心、力、神同时到位。可刚开始练写时,学生自恃有写字的底子以及受平时无拘无束练写习惯的影响,会显出浮躁而随意、心急而身动的神乱状态。为了消除这种状态,教师可引用诸如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亭池畔“临池学书”、王献之与十八缸水的故事以及康熙为寻求“然”字的一“‵”微服到周至县诚恳地向汉族布衣学习写字的经历来强调勤学苦练的重要性。以此告诫学生写字要坚持两点:一是要心静勤勉;二是要借鉴活用。

认识勤学苦练的重要性后,采用偏旁“形象附会”的办法(以骆恒光《钢笔楷书教程》为准),构建一个必要的练写体系。可以培养学生坐姿的持久性和附会的创意性。如,“直点”称为“一手遮天”,“右点”称为“胳膊弯肘”,“垂点”称为“壁虎悬空”,“左点”称为“枯树长芽”, “左点”称为“麋鹿犄角”等,用人的局部肢体语言的形体动作或其它动植物的部分特征来命名各式各样的“点”,把枯燥乏味、静态无声的“点”赋予了生命的意义。通过这样的定位练习,学生在写字时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从其它“点”的练写中自己不断地“附会”出新的书写意义。

三、品味书法魅力,激励方正做人

字是偏旁部首的信息体,而书法则是展示自己情操的信息体。学生在练写书法时往往只在乎字的工整性而往往忽略了写出的字是自己情操的表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赋予了汉字极为丰富的内涵,古人历来就有:“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之说,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主观意识所处时代的特殊性而常常难于与中华文化、人文历史相沟通。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教师必须要对硬笔练写的学生做这些方面材料的补充,以此扩大学生对中华文化、人文历史的涉及面,夯实他们对中华文明积累的功底,触发他们更加深切地去感受汉字书法的无限魅力。在讲解书法欣赏时,可采用解小东演唱的一首歌中的部分歌词“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对课堂气氛进行渲染,然后找出王羲之、柳公权、苏东坡等人的作品引导学生观赏,并把现代硬笔书法家骆恒光等人的书法与后人对这些书法家的评价一同展出——“望之知为盛德君子也”,让学生感受到无论是毛笔书法或是硬笔书法都是一种浩然正气与文化传承的载体。悠久的毛笔书法蕴含着的中华文化与人文历史,为硬笔书写者留下了丰富的欣赏、借鉴、提升、推崇的典范,而正是这些毛笔书法家们的浩然正气,才成为我们后来的硬笔书法者榜效并始终遵循着的遗风。所以古人历来就有提倡“作字先做人,心正则笔正”之说。这方面的例子激励了学生在练字时就应学会做人的“工整”性。

四、调适情感归属,倡导书写个性

练写书法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与文字对话的过程、情感倾诉或宣泄的过程。学生在练写时会不断地受到扑面而来的优美汉字的熏陶而受到精神的浸染,这样很容易就把自己的情感力量与认知力量结合起来,以此决定自己硬笔书体的发展方向。教师可以在上课时有意识地穿插些字体产生的时间与故事。如,殷商的甲骨文为什么又称卜辞,两周的金文为什么也称钟鼎文,秦始皇为什么叫李斯整理文字用小篆统一六国,实行“书同文”的政策?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就获得了比较完整的文字演变的知识,这对于学生字体练写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学生选定了一种字体,往往是与这种字体所代表的历史在对话、在交流,也有可能是为了对这种字体的喜好而去了解研读这段中国的历史。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先让学生挑选出自己最喜爱的字体作为练写内容,再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结合不同的学生能否按不同的字体的不同写法来运用手中的笔而给出不同的指导或修正,尽量让学生练写适合自己发展的字体作为个性潜力及持续力的有效结合点来获得最好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当中也许会有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书法殿堂,这样我们现在开展的书法课也就为学生今后个性化特点的走向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他们今后性格的最终形成、志向的选择、思想境界的塑造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上一篇:中学生价值观引导下一篇:工业革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