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价值观引导

2024-09-27

中学生价值观引导(精选10篇)

中学生价值观引导 篇1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高中二年级的思想教育教科书中,有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重崐要内容。价值观教育已越来越引起教育界以至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存在崐决定意识”,价值观是社会结构中各种复杂的经济、文化因素整合作用的崐产物。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出现了股票市场、批租土地、私营企业崐等一系列新事物,这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改革

与发展,而且也撞击着人们崐的思想,打破了不少传统的观念,引起深刻的思想变革。当代中学生是我崐国社会生活中最为活跃,最为敏感的青少年群体。价值观是形成中学生人崐生观道德观和政治观的基础和核心,他们的思想变化和价值取向,往往能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社会变革所引起的观念变化的特点。崐他们从国家巨大的变化中,从老师、家长以及新闻媒介中,受到强烈的感崐染和影响,并以特有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周围变化着的一切,从而逐渐形崐成了与以往中学生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这给我们政治老师提出了崐新的研究课题。要求我们认真研究青年学生价值取向及其特点,采取有效崐的教育对策,引导广大中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崐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崐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就价值观教育中的若干问题,说说自己在教学中的探索。

一、引导学生把个人奋斗目标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增强自我意识和崐竞争意识。在价值观教育中,我有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崐经济体制的确立,当代社会将更重视个体知识、智慧、才能的充分发挥,崐更强调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的独立自主作用。反映在社会导向机制上,就是崐提倡竞争,鼓励人们敢干敢闯。谁要是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就会被生机崐勃勃的市场经济的大潮所淘汰。这种变化,必然给学生以很大的影响。尽崐管他们还没有走上社会,无法涉足社会的竞争,但是在学习生活中,随着崐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会展开激烈的竞争。我们应积极地加以鼓励和引导,崐使他们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更好地把个人奋斗目标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这崐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务实,讲求效率的观念。

二、重视知识学习,强化成才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崐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与其说是经济的竞争,不如说是科学技术的竞崐争。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跟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科学技崐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根本。拥有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人将受到社崐会的尊重和重视。不言而喻,这种情况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从崐社会现实生活中领会到一个道理:学历越高,越受社会欢迎;知识趱多,崐社会适应性越强。文化知识的多少同个人前途的好坏密切相连。因此,学崐生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会越来越高,而家长也会更加重视子女的学崐习。这种对文化知识的重视和成才意识的增强,无疑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崐因为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才能进步和发展。不过学生和家长观崐念中存在着的“重知轻德”“知行脱节”倾向,应予以重视开加以积极的崐引导。因为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动用知识于实践的本领,更重要的崐还必须有良好的品德。

成才意识的增强,对自身价值和主体意识的觉醒,无疑是当代中学生崐思想的显著特点。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越来越强调公平竞争。学生便懂崐得,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投入社会,参加激烈的人才竞争,才能为自己崐创造光明的前途。然而,也应看到另一种倾向,即自我意识过强,不恰当崐地过高估价自己,不懂得个人价值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实现和认可。这崐说明如何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崐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确立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注意人生价值观上出现的“世俗化”崐倾向,形成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纠正不良行为的良好风气。

在社会的一些人当中,出现了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人生价值的“世俗崐化”倾向。他们把高消费的物质享受看作最大的幸福与乐趣。这种人生价崐值上的“世俗化”,对年纪尚小,社会生活经验不足的中学生来说会产生崐不良影响。除此之外,社会上流行的“做人要活络”,“要讲实惠”,

“老实人吃亏”等小市民处世哲学的影响,使有些中学生变得不那么纯真崐了。在道德行为标准的取向上,往往是灵活有余,原则性不够;对待传统崐的道德行为规范不以为然。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在人生价值观崐教育中,应该有责任引导学生面对现实论享乐,讲幸福,使他们认识到国崐家还不富裕,大多数人收入还不高;在个人享受上允许的不等于提倡的,崐少数人能办的不等于受多数人尊重的。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正确的答案。崐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正确舆论,进行自我教育,以确立正确的道德行为崐标准,形成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自觉纠正不良行为的良好风气。

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是当前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中学生还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高中二年级的思想教育教科书中,有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重崐要内容。价值观教育已越来越引起教育界以至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存在崐决定意识”,价值观是社会结构中各种复杂的经济、文化因素整合作用的崐产物。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出现了股票市场、批租土地、私营企业崐等一系列新事物,这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而且也撞击着人们崐的思想,打破了不少传统的观念,引起深刻的思想变革。当代中学生是我崐国社会生活中最为活跃,最为敏感的青少年群体。价值观是形成中学生人崐生观道德观和政治观的基础和核心,他们的思想变化和价值取向,往往能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社会变革所引起的观念变化的特点。崐他们从国家巨大的变化中,从老师、家长以及新闻媒介中,受到强烈的感崐染和影响,并以特有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周围变化着的一切,从而逐渐形崐成了与以往中学生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这给我们政治老师提出了崐新的研究课题。要求我们认真研究青年学生价值取向及其特点,采取有效崐的教育对策,引导广大中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崐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崐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就价值观教育中的若干问题,说说自己在教学中的探索。

一、引导学生把个人奋斗目标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增强自我意识和崐竞争意识。在价值观教育中,我有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崐经济体制的确立,当代社会将更重视个体知识、智慧、才能的充分发挥,崐更强调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的独立自主作用。反映在社会导向机制上,就是崐提倡竞争,鼓励人们敢干敢闯。谁要是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就会被生机崐勃勃的市场经济的大潮所淘汰。这种变化,必然给学生以很大的影响。尽崐管他们还没有走上社会,无法涉足社会的竞争,但是在学习生活中,随着崐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会展开激烈的竞争。我们应积极地加以鼓励和引导,崐使他们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更好地把个人奋斗目标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这崐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务实,讲求效率的观念。

二、重视知识学习,强化成才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崐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与其说是经济的竞争,不如说是科学技术的竞崐争。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跟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科学技崐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根本。拥有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人将受到社崐会的尊重和重视。不言而喻,这种情况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从崐社会现实生活中领会到一个道理:学历越高,越受社会欢迎;知识趱多,崐社会适应性越强。文化知识的多少同个人前途的好坏密切相连。因此,学崐生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会越来越高,而家长也会更加重视子女的学崐习。这种对文化知识的重视和成才意识的增强,无疑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崐因为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才能进步和发展。不过学生和家长观崐念中存在着的“重知轻德”“知行脱节”倾向,应予以重视开加以积极的崐引导。因为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动用知识于实践的本领,更重要的崐还必须有良好的品德。

成才意识的增强,对自身价值和主体意识的觉醒,无疑是当代中学生崐思想的显著特点。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越来越强调公平竞争。学生便懂崐得,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投入社会,参加激烈的人才竞争,才能为自己崐创造光明的前途。然而,也应看到另一种倾向,即自我意识过强,不恰当崐地过高估价自己,不懂得个人价值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实现和认可。这崐说明如何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崐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确立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注意人生价值观上出现的“世俗化”崐倾向,形成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纠正不良行为的良好风气。

在社会的一些人当中,出现了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人生价值的“世俗崐化”倾向。他们把高消费的物质享受看作最大的幸福与乐趣。这种人生价崐值上的“世俗化”,对年纪尚小,社会生活经验不足的中学生来说会产生崐不良影响。除此之外,社会上流行的“做人要活络”,“要讲实惠”,

“老实人吃亏”等小市民处世哲学的影响,使有些中学生变得不那么纯真崐了。在道德行为标准的取向上,往往是灵活有余,原则性不够;对待传统崐的道德行为规范不以为然。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在人生价值观崐教育中,应该有责任引导学生面对现实论享乐,讲幸福,使他们认识到国崐家还不富裕,大多数人收入还不高;在个人享受上允许的不等于提倡的,崐少数人能办的不等于受多数人尊重的。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正确的答案。崐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正确舆论,进行自我教育,以确立正确的道德行为崐标准,形成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自觉纠正不良行为的良好风气。

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是当前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中学生还[page_break]处于生崐理和心理上逐步发展过程中,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定型,具有很大的可塑崐性。只要我们真正摸清情况,异情原因,采取切实措施,持之以恒地去做崐好工作,就能引导广大中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崐思想和心理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中学生价值观引导 篇2

一、什么是“剧课堂”

所谓“剧课堂”,是一种即兴式、体验式的戏剧活动,学生根据呈现的问题,即兴编演戏剧作品片段,并在表演过程中不断调整、修正,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预设的,有的是课堂生成的,有的是在同伴互动中发生的,最终在戏剧作品完整的呈现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本文所指的戏剧活动依托于校园环境,植根于校园土壤,我们称其为“校园戏剧活动”,它是以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创作、表演为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活动。校园戏剧活动融合于学校的诸多活动中,如校园戏剧节活动、戏剧社团活动、戏剧游戏活动等。而“剧课堂”是在戏剧与德育活动整合下形成的,它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活动,更多的是在表演的过程中感悟道德认知、内化道德意识、践行道德观念,是一种创新的德育活动形式。

二、“剧课堂”实施三部曲

任何事只有自己亲历,才能体会其中的内涵。小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直观体验,只有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与实践中,才能有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在问题诊断中寻找教育点

众所周知,戏剧作品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剧课堂”活动之前,我们需要收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使教育具有源头活水。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我们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自身或者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展开讨论,确定问题的热点,为“剧课堂”做好充分的素材准备。例如集体荣誉、岗位职责、讲究卫生、宽容理解、诚信待人等都是我们实践的主题。

比如在一二年级,我比较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设计了一个“5A好习惯养成计划”——作业习惯好、珍惜时间好、友善交往好、文明用餐好、讲究卫生好,引导学生对比自我,并通过调查表、玩游戏、做采访等方式查找问题所在。有时,我会用一个夸张的表情引导学生找寻问题,如看到学生乱扔餐巾纸,我皱紧眉头唉声叹气:“你们猜猜,罗老师为什么这样苦恼?”七嘴八舌的猜测声此起彼伏,我的眼神在地上的餐巾纸上游移,大家很快就会发现“罪魁祸首”,班级卫生状况就成为关注的问题。针对午餐过后餐盘堆放凌乱,剩菜剩饭撒得桶里桶外到处都是的现象,课堂上我便用照片的方式再现这些画面,同时又拍摄了食堂工作人员进行餐盘箱整理的视频镜头,两者一做对比,学生立刻在“责任”的话题中找到了午餐管理的症结。班上学生集体排斥一个叫天天的调皮孩子,大家在编演《我想有个朋友》的戏剧作品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友谊是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诞生的,没有歧视,没有孤立。又如,小品《图书管理员的困惑》讲述的是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带着学生走进了“敬业”的视角;《帮还是不帮》让大家审视了友情的真谛,同时关注了“诚信”的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透过问题表象挖掘到教育的主题,这是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班主任要像一个灵敏的探测器,时时抓住道德的细节,处处抓住行为的盲点,使它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值观教育的鲜活事例,丰富“剧课堂”的源头,拓宽学生反思自我、明辨是非的空间。

2. 在戏剧表演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果说,前期的问题诊断是一种道德意识的唤醒,那么,以学生为主体的“剧课堂”活动便是一种激烈的价值观碰撞。正如明代思想家李贽所言:“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剧课堂”就是在唤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情感,是他们编演作品的主阵地。

此时,班主任只需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不断引导学生在即兴互动的戏剧表演中感受、感悟,进而解决各种问题。如针对班级里满地都是餐巾纸的问题,《餐巾纸历险记》的“剧课堂”拉开了帷幕,学生扮演餐巾纸的角色,通过创作表演,想象它们是从哪里来的。有的学生想象餐巾纸是从一个总是乱扔纸屑的男孩手中掉落下来的;有的学生想象是一个喷嚏把桌上的餐巾纸“刮”到地板上的,遗憾的是一只又一只的脚从它身边经过却浑然不知;有的学生想象是某个同学想把餐巾纸扔进垃圾桶,结果没注意扔在了垃圾桶外边……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表演得也极为生动形象。这样的故事内容其实还是来源于学生自己,是他们基于彼此的观察而习得的“剧本素材”。通过表演讨论,他们必然明白地上的餐巾纸来源于不文明的“卫生习惯”,醒悟到“爱班如爱家的责任意识”缺失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学生设计的每一个戏剧小品,其实就是在还原自己的学习生活,而“剧课堂”的表演形式,将师生的目光和思想聚焦到了某一个问题点,生动的表演讲述的是学生自己的故事,找寻的是他们自己的影子。

3. 在矛盾冲突中辨析价值观

“剧课堂”活动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修正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在矛盾冲突中不断生成新问题,进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是一种戏剧作品的完善,也是一种德育活动的完善,更是一种在价值观辨析中的自我完善。因此,“剧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而是一种慢慢“修复”的积累。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剧课堂”活动的戏剧作品不是由教师主观设定的,它更多的是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呼唤,学生在即兴互动中会产生一个又一个教育点。如,在《我想有个朋友》的戏剧表演中,当同学们在感受到天天的孤独后,尝试用不一样的方式接受他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有个经常被天天欺负的同学在表演中拒绝原谅他,这个意外让当事人天天颇为尴尬,教室里也一下子静了下来。此时,我这个导演立刻作出反应,引导学生调整“剧本”:“小豪拒绝原谅天天,这个意外该如何解决呢?请大家抓住小豪和天天之间的矛盾点揣摩一下当事人的心理。故事的结局可以不一样。”就这样,作品被重新调整、重新演绎,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有的以天天袒露内心,向被他欺负过的同伴道歉赢得原谅而告终;有的以倒叙的方式让小豪看到天天的闪光点,打动小豪而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有的则将镜头瞄准了小豪,批评他不够宽容,意在使小豪明白同学间的相处之道……不同的故事尾声给了学生不一样的思考,但大家最终在原谅与被原谅的价值辨析中明白友情的可贵,体会了“友善”传递的正能量。同样,在《餐巾纸历险记》的表演中,故事演绎到餐巾纸即将被扔进垃圾桶的那一刻,有一个学生口袋中的一张使用过的纸巾突然掉落到地板上,这时,一旁的另一个学生立刻化作“纸巾”,将故事引向了新的戏剧冲突。学生在表演中不断地辨析价值观,除了关注“讲究卫生”的各种道德习惯养成外,他们还关注到诚信、节能环保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每一次“剧课堂”活动,学生除了设计许多戏剧冲突,还会在表演过程中进一步生成戏剧冲突,使原本单一的戏剧作品变得立体丰满。就是在这样反复辨析的调整中,学生自己被自己引导、自己被自己说服、自己被自己教育,在同伴的影响下,及时修改剧本,及时融入新主题,及时化解新矛盾……总之,这样的表演活动是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教育的实效也远远优于一般的道德课堂。

三、剧课堂的教育功能和效果

“剧课堂”是师生、生生间形成思想共鸣的主阵地,这种轻松而快乐的教育方式,不仅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而且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内驱力,呈现出积极性、主动性和教育性的特点。虽然学生的表演是稚嫩的,但这并不重要,关键是他们通过这一活动将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藏于心、践于行,不断使自己成为身心合一的“道德体”。

1. 于细微之处见真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剧课堂”的戏剧表演活动让每个学生关注到了生活的细微之处,并在这种微小的行为表现中真实地表达自我、体现自我的价值取向,学生的情感是完全真实地表现出来的,是内心的一种渴望与需求,而同伴间的互动表演更是让同学们看到别人身上曾经被自己忽视的那些优秀品质。

2. 于细节之中见真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而,戏剧表演活动是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借助这个载体,学生抓住了一个又一个转瞬即逝的细节亮点——说话的细节、讲卫生的细节、与人相处的细节等,最终将这些道德上的细节变成人生的真理融汇于心。当学生将一个个细节不断积累,渐渐地由量变引发质变,就形成了一个人的道德价值观,直接影响其人格的发展。

3. 于实干之中见真效

英国思想家洛克说:“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剧课堂”中的各种精彩表演,其实相当于学生在微社会中进行实战演练,形成的道德意识直接支配自己的行为表现,离开“剧课堂”的故事情境之后,大部分学生依然能按照曾经的演绎回归真实的学习生活。《餐巾纸历险记》的“剧课堂”活动之后,我们班级地板上的纸巾少了,主动捡起掉落在地上的废纸杂物的人多了,这种自主的行为意识,就是最有成效的教育成果。

中学生价值观引导 篇3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所强调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是社会主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核,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它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对当代中国和社会成员的个人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理所应当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然而中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有限,且年龄较小,许多方面呈现出独特性,因此在领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教育教学联系在一起,从小处做起,从细节做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其深刻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育的指导性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该把目光投自更广阔的领域,努力把它与自己的教育生活联系在一起。

作为教师,应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将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注重三维目标的兼顾,可将其与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在一起,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笔者认为其对教育领域具有指导性价值。

指导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中学生,是祖国最具希望的一代。不久的将来,他们也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因此,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收集相关资料,在中学生中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早已蕴含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所以教师可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广泛收集历史典籍,推荐给学生阅读,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联系生活实际,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在全国人民中培育和弘扬,特别要注重从少年儿童抓起。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为青少年提供学习机会,创造学习条件。

初中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作为教师在让学生明确学习重要性的同时,应该把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更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

作为中学生,可以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寻求社会实践的机会,如深入社区服务,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民生、民情等。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学生的影响

指导当代中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当代中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培养好他们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大时代,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来自社会的诱惑很多,作为教师的要帮助学生把好关、站好岗。指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这一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指导当代中学生,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习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应该指导当代中学生,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做一个与时代接轨的新时期好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让自己成长。

指导当代中学生,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个人的前途命运应与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今天的努力是为明天做准备,当代中学生应该有为祖国、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的决心和勇气!

(作者单位:重庆市石柱县桥头中学)

中学生价值观引导 篇4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的意义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我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学毕业生们已逐渐接受了如“先就业,后择业”、“薪酬要求不能过高”和“到基层去就业”等观念。但是当前待就业的大学生大多是80年代出生,具有更强的独立性,价值取向更加功利化。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与往年毕业生相比既有共同点又有所不同:

(一)共同点

1.职业价值目标的矛盾性和功利化

正确的职业价值目标应该做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在思想上。多数大学生希望从事的职业既能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又能满足个人的切身利益。但实际就业时,则更多地关注自我发展和价值实现。大部分学生仍不愿到欠发达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和农村工作。

2.职业价值自我化,强调自我价值

职业价值自我化是指大学生在职业评价和职业选择时。越来越突出地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有非常强烈的成就感,期望未来的工作符合自己的特长爱好,在工作中能够施展才华、实现人生理想;另外,他们也注重金钱物质因素,期望将来的工作能带来丰厚的物质生活。

(二)不同点

1.职业定位不合理

一方面,有些大学生职业定位过高。他们不愿意从事与本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不愿意离开中心城市就业,不愿意进小公司工作。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生职业定位过低。在媒体不停地宣扬“大学生薪水期望值越来越低”和“大学生工资水平跌落千元”的氛围中,毕业生有去做船夫或保姆的,还有“零工资”就业的。他们在做出选择前,对自身情况不了解,缺乏对社会需求和变化的分析,导致出现这种盲目贬低自我价值的现象。

2.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欠缺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部分的毕业生不管自己的客观情况如何,只要有企业录用,就去工作。抱着一种与企业“分手”的心态,走向自己不喜欢也不适合的工作岗位,因而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绩效也受到影响;或者以不合适为理由将企业作为跳槽的“跳板”,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大学生就业诚信。

3.职业价值实现途径个性化、多样化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全社会从国家到学校,再到家长都在关注这一问题的解决。各方纷纷采取措施,提出建议。其中大多数强调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重于求职方法、择业程序等技巧的传授。但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才是治本之策。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

(一)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

人生价值观教育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调自我与社会融合,索取与奉献并重,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而又比较重视自我、注重实际、追求物质利益。这种人生价值观变化表现在职业价值取向上就是由“实现个人价值”向“自我发展”与“物质利益”并重转化,并把社会对个人的回报作为价值取向的条件,这与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有一定差距。因而,必须大力加强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以其明确的方向性,决定和影响职业价值观的导向性。

(二)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端正职业地位观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哪种职业,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各尽所能,推动着社会前进。高校要教育大学生把握社会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三)以着眼长远发展为导向,校正职业苦乐观

胸怀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是职业苦乐观的最高境界。高校职业价值观教育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广大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急需人才,响应国家号召,从自身长远发展考虑,到基层就业,到中西部就业,吃苦耐劳,经受锻炼,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是正确的选择,也是履行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四)以实现人生价值为导向,明确职业待遇观

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既有物质需要又有精神追求,既要物质享受更要享有精神需要的满足。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人生乐趣的来源之一,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在职业价值取向教育中还必须注意让大学生认识到把劳动和个人利益联系起来无可厚非,但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来看,劳动的价值应该超越个人利益,指向集体的、长远的共同利益。

(五)加强职业选择教育,使职业定位更加科学合理

在进行职业选择教育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定位。确定我是谁,是什么性格类型的人,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个人能力如何等问题。另一方面,要全面地介绍不同职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目前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针对就业期望过高的同学要使他们要使他们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受教育层次的要求不断提高,毕业后成为“普通员工”是大势所趋。对那些盲目贬低自我价值的同学要引导他们进行理性的认识和思考。避免盲目“低就”,找到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位。

(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爱岗诫信

(七)加强职业能力教育引导大学生知识创业

总之,金融危机背景下,做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有利于提高高校就业率,也符合社会和大学生的需要。高校必须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社会经济形势变化,针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不断深化教育内容,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滞销盘价值引导思路 篇5

水云居国际城(以下简称水云),位于固始县城蓼北路东,七一大桥北,和沙河镇隔河相望,水云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绿化率40%,规划有规模宏大的社区景观,大超市、酒店、小学等设施,目前周边现有的设施为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即将投入使用的设施有和家菜市场和冷库,离固始县一中1.6公里,离县人民医院2.3公里,和它们同在蓼北路上,这样的距离,在固始来说算是不远不近。

从现状看,水云不足的地方主要在于其工程进度慢,所在的蓼北路东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造成这一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前期拆迁进度滞后导致前期工程进展缓慢,从而使得小区一期整体迟迟不能完全成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购房者的最终购买决心;二是小史河桥改造迟迟未能完成,严重影响了小史河桥桥东地区整体的商业和居住价值。值得关注的是,这两条影响水云的不足即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从现状看,水云让人比较满意的地方主要也有两条。一是建筑质量不错,上门咨询的人看过房子以后都对质量感到满意;二是户型设计的不错,大气方正,实用面积大,采光通风效果好。

应该来说,水云的现状是优劣各半的,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但是不能因此否认水云的整体价值。有人说,固始城区规划是向南、向西,这一点是没有错,但是我们注意到,固始一大半人口是居住在县城以东,固始的发展绝对离不开县域东部地区的发展,因此说发展固始就必须发展城东,这是个无须争议的话题。

从水云外部规划的角度看未来,已经纳入规划的史河景观带和水云紧密相连,建好以后入住水云的居民将会有一个比秀水公园更好的休闲、健身场所,每天出门便可以踏进史河滨河景观中,走在河边,感受景观所带来的舒适。

从水云内部规划的角度来看,水云绿化率为40%,规划有大型的景观广场和从组团到宅间的连绵景观,应该说,小区整体交付后,从环境来看,将会是全固始最适合居住的地方之一,也许到那时只有日出东方可堪与水云比较居住环境,其他都不在话下。

从生活配套来看,水云将配套辐射整个固始东部地区的几千平米大型超市一座,这将会迅速带动水云周边商气和人气的积聚,再加上配套的酒店、学校和旁边的幼儿园、菜场等设施,可以这么说,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水云何尝不是让城东成为固始县第二商业中心的排头兵呢?

一个城市的居住发展有几大阶段:第一阶段,是纯中心论,这时候选择的标准是唯一的,只要是中心就行,那怕再脏、再乱,再吵闹、再没有景观、户型再差;第二阶段,方便生活论,在方便生活的前提下,开始注重景观、户型,开始需要比较安静的生活空间;第三阶段,唯环境论,即选择居所时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环境,这时候很多人出行有私家车,只要环境好,就是再远也没关系。从固始的楼市看,市场需求已经到了第一阶段的尾声,正在迈向第二阶段,而这也是以水云为首的东部楼盘发展活跃的一个契机。

社会在发展,城市在发展,固始也在发展,持有“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座房”想法的人终究要生活在后悔之中的,今天的水云并不完美,但以其可靠的建筑质量和较低的入市价格还是值得拥有的;随着史河景观带的建成和小区的配套商业设施投入使用,水云将会彻底由“稻草”变成“金条”,未来的水云将会因拥有美丽舒适的环境和较为完善的自身配套和史河滨河景观带一起成为固始县最为完美的生活居家之所。

我们以为:目前适合选择水云居的人主要有四类:一是工作、居住在红苏路以东,蓼北路南北两侧1000米范围内的城区居民;二是现居住在包括沙河、蒋集、分水亭、黎集在内的县城东部广大地区、想要住到县城里的居民;三是长期在工作,有意回到家乡定居的人群;四是:居住区域不论,想要买房投资的人群。如果您在这四类人群之中,那么水云就是您不错的选择。

中学生价值观引导 篇6

介于高职院校管理的复杂性,想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正确的管理模式。在注重学生的氛围和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同时关注学生的心里建设,建立健全的人格。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在保证正常学生课程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进而不断渗透到每一位学生当中。在紧抓学生政治思想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生活,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就业上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提高社会生存能力。结合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就业四个方面的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价值引导方法。

3.2进行素质教育,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一个人的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响整个人生的职业规划,提高学生的素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积极组织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明确自身地位,树立集体荣誉感,懂得团队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学生个体差异明显,结合学生个人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和素质。由于就读与高职的学生大多自律能力差,培养学生素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3狠抓思想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技能培训

作为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尤为重视技能教育,在教育模式改革的情况下仍不可以轻视技能培训。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多领域的实践活动,进行技能的实际操作,从而消化课堂上的书本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教育制度一直在改进,在实践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以价值引导为中心的教育制度是解决当前高职院校管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正确的价值引导方式,必将做到人才素质和技术培养的统一,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金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12):99-101.

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价值观引导 篇7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中价值观引导的必要性

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对创业教育的研究还不成熟, 特别是创业教育中的价值观问题鲜有涉及。而价值观问题是创业教育顺利开展和大学生形成正确创业观的保障。当前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环境和自身发展的特殊时期, 决定其价值观的多样性和不稳定性。在创业教育中, 关注大学生自身价值观的差异性,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进而形成科学的创业观, 对高校、大学生和社会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 高校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需要

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内在需求。创业型人才, 作为社会人才结构中的新骨干, 因其较强的自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越来越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重视。创业型人才的输出, 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 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离不开高校的创业教育, 培养优秀的创业型人才, 更离不开创业教育中的价值观引导。在创业教育中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有利于转变大学生就业和择业观念, 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 并将这种创业意识直接作用于创业实践, 锻炼其自主创业能力, 形成一种敢创业、能创业、创好业的创业精神。

(二) 大学生实现自我理想和价值的需要

当前复杂经济环境下, 社会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 良莠不齐。而大学生所处阶段又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 他们有激情, 有理想, 对未来充满向往, 寄望凭借自身努力来实现人生的价值。而创业教育的理念恰好符合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此, 在创业教育过程中, 许多大学生或凭一时好奇, 或凭一时冲动, 或凭一时跟风, 盲目地开展所谓的创业实践。在遇到创业困难时, 往往将责任归咎于创业教育的失误, 进而对创业教育另眼相看。为此,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应充分关注大学生自身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使学生对创业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实践, 让学生亲自参与创业活动, 教育学生要努力克服那些消极被动的思想, 引导学生树立一种积极主动的正确价值观。这有利于大学生着眼自身实际, 确立人生奋斗目标, 实现自我理想和人生价值。

(三) 社会繁荣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既是一种“缓兵之计”, 也是一种“主动出击”。即通过创业教育, 一方面让一部分大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 视野从有限的已知岗位转移到无限的未知岗位上, 减少当前盲目随众带来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适应市场竞争要求, 转变人才输出战略, 从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他们形成一种顽强的创业精神, 在市场竞争机制下, 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努力创业, 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繁荣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价值观现状分析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需要受教育者的理解和认同。对创业教育的接受程度高低直接影响着创业教育实效性的强弱, 而这种接受程度取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价值观倾向。当前创业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实践锻炼, 对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辅导常有忽视, 特别是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价值观的引导机制缺乏, 导致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偏差甚至误区, 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和创业成功率。

(一) 多元价值取向导致在创业过程中信念不坚

当前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承认多元价值观, 是对历史和现实的科学把握。面对社会存在, 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也更加自由化和多样化, 社会上的多种价值观为大学生形成多种价值取向提供了条件。开展创业教育需要大学生的接受和认同, 通过转变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 让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前的首选, 并进一步让创业教育内化成大学生人生的一种信念并为之而不懈奋斗。然而这种教育目标在现实存在中收效不大, 也使得大学生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对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产生怀疑和观望。

(二) 特殊年龄结构导致在创业过程中自信不足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求新意识强, 最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 他们迫切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现状。许多大学生自我创业的意愿十分强烈, 但他们在创业实践过程中不能够坚持到最后,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创业自信心不足。同时他们大部分时间在校学习基本理论知识, 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和创业经验, 在经受创业挫折后, 大部分人选择放弃创业, 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大学生创业自信心的增强。

(三) 复杂社会背景导致在创业过程中职业观模糊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背景较为复杂, 他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生活环境, 加之社会现实因素的影响, 导致他们的职业观比较模糊, 对于自身将要从事何种职业和为何选择这种职业没有一个较为清晰和理性的认识。选择职业时只从利益出发, 认为只要工资高、福利好就行, 对于社会需求度和岗位适合度则考虑较少。

(四) 严峻社会现实导致在创业过程中缺乏企业家精神

德鲁克认为, 企业家精神就是一种革新行为, 是一种社会创新精神, 他把这种精神提高到了社会进步的杠杆作用的地位。而对企业家精神的重视是进行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学校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不是“教给学生有关创业的一些显性知识技能, 教导学生去开办一个企业, 培养学生成为企业家、商人、老板;而是教会学生具有创业精神, 具有企业家的思维方式。”但是在严峻的社会现实面前, 就业成为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大学生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就业, 而不是如何创业。同时, 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往往会陷入偏颇, 认为创业教育就是要去创办企业, 成为企业家, 成为商人老板。对创业教育的价值观偏差, 使得学生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忽视了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将目光局限于实践层面, 而缺乏对意识层面的关注。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价值观引导路径分析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 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以造福于人民。”创业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而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价值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创业教育的实效性。针对当前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价值观误区, 我们要积极探索研究, 以给予正面的引导。

(一) 加强教育引导, 坚定创业信念

创业教育是不同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新理念,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其巨大的优势不仅在于教学模式的突破, 而且在于通过创业教育培养了大批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点在欧美等创业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显露无疑。由于我国目前对创业教育的研究还不完善,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也停留在试点阶段, 还没有形成区域优势。因此, 我们要加强正面教育与引导, 让大学生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学习的不仅仅是创业教育的课程,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接受并认同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内化为创业的信念, 在信念的指导下积极尝试创业, 而在实践过程中更加坚定创业信念, 这正是开展创业教育的思想保障。

(二) 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创业自信心

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 使其不缺乏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积累。但是长期的学习生活又使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 学习内容只是课本固有的知识。要转变学生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 要更加注重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双重提高。在创业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 主动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发现创业机会, 进行创业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创业经验, 从而增强自身的创业自信心。这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基础。

(三) 关注大学生自身差异性, 开展职业观教育

大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群体, 身处不同境况, 对待新事物拥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开展创业教育就是要积极关注大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探索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规律, 对其进行价值观的引导。特别是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 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职业观教育, 培养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自我选择的能力, 使大学生对人生有一个较为明晰的规划蓝图。这对于大学生就业和人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四) 优化社会环境, 注重榜样示范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篇8

1条件发散提问题。

条件是解决问题的依据,条件和问题之间往往是相关联的,这种联系有时不是很明显,学生很容易被迷惑。对条件进行发散,可以提出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从而使学生从中找出最有价值的问题,打开思路,解决问题。例如,“杨树和柳树棵数的比是4:7”,由这一条件发散,学生可以提出许多问题:杨树棵数是柳树的几分之几?柳树棵数是杨树的几分之几?杨树棵数比柳树少几分之几?柳树棵数比杨树多几分之几?杨、柳树棵数各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以从中找出有价值的问题,去解决实际问题。

2联系实际想问题。

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运用于实际,那是死的知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已建立的概念与日常有关事物寻求相互印证,让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和现实的碰撞中产生矛盾,发现问题。例如,学校将举行“庆六一”歌舞比赛,在设计活动方案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呢?请你设计一个活动方案。经过小组讨论,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有多少人参加歌咏比赛?有多少人参加舞蹈比赛?整个比赛要用多长时间?平均每人多少时间?怎样给参赛选手打分?怎样计算选手得分?获奖比例如何确定?奖金如何安排……

3分析比较定问题。

在学生提出的的问题中,许多问题都是比较肤浅、单一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寻找问题,然后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考察、分析、比较,对问题进行取舍、补充,确定问题研究的先后顺序和重点研究的问题。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使学生很快找到有价值的、关键性的问题。

例如,学习“行程问题”后,出示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和一辆自行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自行车每小时行10千米,两车相遇后各自仍沿原方向行驶,汽车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行到刚才两车相遇地点时,自行车在前面10千米处,求甲、乙两地的距离?”这一道题,学生求解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有学生提出:“这道题朱曾告诉自行车和汽车行的时间,无法求解。”师点拨学生:“你能从题目中告诉的汽车速度和自行车的速度这个条件进行思考吗?”学生进行了思考,有学生提出:“我想不用相遇问题的一般思路,而用其他的思路进行求解。”师用眼神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并鼓励他们用这种思路进行分析与解答。有的学生即通过汽车速度和自行车的速度这两个已知量,运用份数进行解答:因为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50÷10=)5倍,设自行车行1份,汽车则行5份。因此可得,第一次两车相遇时,汽车行了5份,自行车行了1份,甲、乙两地的距离为:5+1=6(份),当汽车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并行到刚才两车相遇地点时,汽车又行了2份,距乙地为1份。在汽车行2份的时间过程中,自行车行了10千米,而自行车行10千米,汽车应该行10×5=50(千米)。因此,可得2份是50千米,每份为50÷2=25(千米)。所以,甲、乙两地的距离为25×6=150(千米)。对学生的这一创新解法,教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使他们感受到了学习所带来的喜悦,从而激起了他们的探索求知欲,并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4反思学习生问题。

反思学习,就是让学生回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总结成功的策略,发现新的问题。例如,学习“商不变的规律”后,学生通过反思探索规律的过程,发现了新的问题:如果被除数或除数中有一种量不变化,那么商怎样随着另一种量变化而变化呢?于是,学生又进一步进行探索,从而发现了商的变化规律。反思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懊恼,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再生问题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向着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方向前进。

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 篇9

21世纪是信息的社会,是网络的世界。计算机和网络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并溶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无处不在。

在我国,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中学生网民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中学生上网,可以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可以结交朋友,增进友情;可以快速进行信息的加工、存贮和传输等等。令人担心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上网是热衷于聊天、玩电脑游戏和垃圾信息的浏览。这些行为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的中学生出现认知能力的迷失;有的中学生对互联网存在强烈的依赖心理,而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变得淡漠;个别中学生因长期沉迷于网络,产生网络心理障碍,而被迫辍学,有的还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中学生的网络心理教育迫在眉睫,应该引起全社会,尤其是我们教育者的重视。

一、积极进取,提高教育者的“网络素质” 只有自身具备了上网知识和上网经验,才会与学生在网络方面有共同的话题,才有发言权,才能与学生交流。

二、社会、家庭、学校齐配合,还给青少年网络上的一片“ 土”。

政府、工商管理部门应切实地规范网吧的经营行为,安装能够过滤网络色情与暴力的防火墙软件等。其次,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特别是让家长也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一般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的心理,为了让孩子学好电脑,几千块钱掏出来买台电脑,都是毫无怨言。但许多家长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对网络知识缺乏了解,或是由于工作繁忙的关系,对孩子在家电脑的使用,缺乏监控。班主任应该利用家长会等机会,向家长们介绍一些简单的网络知识,学校可以安排一部分家长到校,听一下电脑课,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学校学习电脑的情况,提高家长的网络认识,才能有效地引导他们的子女正确对待上网。

三、用“爱心”教育引导。

网络在把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奉献给了他们的同时,也把“垃圾”和“黄毒”塞到了他们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网络色情和网络游戏吸引着大量的学生网民,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五光十色的网络世界提供的信息集文、图、声、像于一体,形成一个具有高度动感而逼真的仿真世界,使精力充沛、涉世未深、倾向于猎奇冒险的青少年学生如痴如醉,乐此不疲。对于经常泡网吧的学生们,我们应多与他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向,关心他的生活,从本人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生活正反两面案例来引导教育,让他真正懂得上网的利弊。

四、引导学生正确上网。

许多学生上网都没有明确的目的,上网后随意浏览,花在游戏类的网站占上网时间比例较大,我们应将一些优秀的教育网站介绍给学生,鼓励他们利用教育网站进行学习,各个学科可根据各自科目的特点,到网上寻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班主任还可通过班会,让学生讨论上网的利与弊,从而用学生来教育、影响学生。

引导学生阅读 篇10

我们知道,阅读对语文的学习很是重要,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更不重视读书,不管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读物。尤其是等他们分科以后的理科班的学生,整天是数理化,学语文的时间很少,我们老师看到这种现象很是着急,但又不能听之任之,所以只得自己想办法让他们主动去读书。我觉得读书是一个兴趣问题,要想使学生喜欢读书,关键是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采用过一下几种方法:

一、影视导读法

就是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的播放相关的影片资料,用鲜活、生动、形象的影片资料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记得在第四册 讲授小说单元时,配合教材,我播放了《祝福》《陈换成上城》《红楼梦.》《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影片,看了这些直观的东西,学生的阅读热情很高,认真阅读课本,课堂上积极讨论发言,我顺势给学生布置了课外的阅读作业。让他们读读鲁迅的其他小说,读《雷雨》的其他章节等,学生完成的很好。

二、故事导读法

就是在授课时,讲故事但只讲开头。促使学生自己主动通过读书了解之后的情节。在讲《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时,我给学生讲了其他章节的几个故事,讲到关键处戛然而止,同学们正在兴头上,他们就会自己去图书馆借阅的。记得那一周几乎成了三国周,同学们课下也相互探讨。还有讲《柳毅传》时也采用了这个办法,阅读的效果不错。

三、自备图书法

就是我把自己的图书杂志拿给同学们,要求他们去看。我先是把自己的一些杂志像《读者》《青年文摘》《演讲与口才》《意林》等等十几本书一次性放在教室。同学们便会你一本我一本的拿来看,看到同学的兴致很高。于是,我又组织同学们举行了“一人一本”献书法,就是每人从家里拿来一本课外读物(内容不限,但要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收集上来统一编号后找专人负责管理,把这些图书作为班级阅读资料库,大家可以互相借阅。这样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很高。当然不能白看,我要求每周同学们写出上千字的读书笔记。这个办法效果很好。

通过想各种办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慢慢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在读书方面有一定积淀以后,对于他们形成独立思想、形成个人见解,作用是非常大的。

上一篇:地接社计调工作流程下一篇:护士人文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