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创意表达

2024-10-18

引导学生创意表达(共10篇)

引导学生创意表达 篇1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是希望学生作文时, 能用自己的语言独立、真实、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摒弃人云亦云、套话连篇的僵化作文。那么, 如何引导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呢?

一、引导创意表达的语言外衣

高尔基曾这么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 构成了写作的材料。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 文贵在新, 要想写出好文章, 一定要具备一件崭新的语言外衣。因此, 让学生所表达语言富有创意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注意用字用词。

要使作文语言新颖脱俗, 鲜活生动, 必须要求学生注意用字用词。我们不要求学生以文学角度, 锤炼字词, 但注意用字用词准确还是必须的。

2.巧妙运用修辞。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 可化抽象为具体, 变枯燥为生动。如比喻的巧妙运用:“‘减负’了, 同学们苦瓜似的小脸一下子开朗起来。”

3.语言力求风趣。

比如:“男生们越吹越带劲, 吹得牛儿满天飞。”这善意、风趣的语言, 写绝了同学们的“超级特长”——吹牛, 也表现出集体生活中少年儿童相互取乐的生活情趣。

4.注重新奇组装。

组装本身就是一种创意, 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张冠李戴。②褒词贬用。③巧借熟语。④错位搭配。在教学中, 我们常常展示同学们的“创意”果实, “创意”的花朵也必然竞相开放。

二、引导创意表达的生活经历

多少年来, 作文的一大弊端就是学生造假, 写自己没有经历、没有感受乃至根本不知道的事。比如拾到一个钱包上交、下雨时老师为我打伞、我修车时师傅不收钱等等, 我们承认现实生活中确有其事,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另外, 还注意以下几方面:

1.解放心灵。解放心灵, 就是该营造宽松、平等、自由的习作氛围, 让学生喜欢写自己眼中看到的, 耳中听到的, 心中想到的, 让他们说真话, 吐真情, 用自己的语言, 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做到不抄袭不模仿。

2.敞开心扉。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在“你是怎么想”方面进行训练, 学生凡是说出真感觉的, 要特别的给予肯定与表扬。

3.开放生活。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 他们的发明、发现和创造都与陶醉于无穷乐趣的生活紧密关联。

4.感受生活。要引导学生更快更好的走进生活、把握生活。

三、引导创意表达的体验感受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 情是文章的灵魂。因此, 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叙事的过程中把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也写进去。儿童由于心智水平的差异和生活意遇的不同, 往往对同一事物或事件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因此, 表达也就有了创意。

四、引导创意表达的方式技巧

熟练运用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适当掌握表达技巧, 对于学生的创意地表达有很大的帮助。

从根本上说, “记叙”只是一种表达方式, 记叙文也就是以记叙方法为主写成的文章。事实上, 记叙、议论和说明等各种表达方式总是根据需要综合地应用于习作之中。具体逼真的描写是文章抒发情感的依托;适当的议论, 能使所抒发的感情得到升华;恰当的抒情, 或直抒胸臆, 或间接抒情, 对表达感情无疑也有直接功效;抒情也可与叙事、写景相结合。

总之, 让学生的作文有创意的表达是作文的灵魂。如果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有灵活的引导方法和大胆的创新意识, 学生也必然大胆的有创意的向你“表达”自己的心声。

引导学生创意表达 篇2

〔关键词〕 语文;写作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4〔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2(B)―0039―0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且乐于书面表达,这样才能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学生只要有了写作兴趣,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从“逼我写”到“我想写”。那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观察日记――体验生活的乐趣

教师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鼓励学生写日记,培养其乐于体验生活的精神,要让学生明白观察生活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去感受。开始,学生还对观察什么感到茫然,我给学生布置观察的内容,如“生豆芽”,让他们看看自己泡的豆子每天有什么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把它的变化用一两句话记下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兴趣很浓,记录的每句话都散发出童趣。如有的人写道:“我的绿豆宝宝太热了,今天脱去了外衣,露出了白胖胖的身体,就像我弟弟在澡盆里一样。”有的人写道:“绿豆渴极了,张开了小嘴,仿佛正在咕咚咕咚地喝水呢,瞧,它喝足了水,伸展开身体,舒舒服服地躺在家里,多高兴啊!”还有的人写道:“今天,我的绿豆宝宝们长出来一条条小尾巴,就像一个个小蝌蚪,不知道它明天会不会变成青蛙,我真有点担心!”后来,我又让学生自己“种蒜苗”,观察“秋天”写一组日记,以“我的家”为主题写一组日记等等。学会了观察还不够,在实践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种蒜苗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给长辈洗脚体会出长辈的辛劳;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所感受到的快乐等等。学生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当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还有他们自己喜怒哀乐的感情,就会自觉地记录下来,久而久之,会养成勤于观察、勤于记录的好习惯。

总之,观察是为了积累生活经验,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素材,引导他们留意周围的人和事,让他们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素材。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大脑中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材料。

二、循环日记――品尝成功的快乐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利用这一特点,我开展了循环日记活动。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七个组,每组由学习能力不均等的八个人组成,每组合用一个日记本,组内成员每天轮流写日记,日记内容、字数、形式、文体不限,还可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配画。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都想迅速地轮到自己,看看别人的习作是否比自己出色,可以激发他们的好胜心,提高写作能力。同时,每十天进行一次展评,展评时,每个学生都上台读自己的习作,然后由其他学生评出“最佳循环日记”小组和“最佳日记”。评选标准不仅要看日记的内容是否表达出真情实感,还要看朗读的同学是否读得声音宏亮,有感情。评出的“最佳日记”将出现在班级的板报栏中,并向刊物推荐发表。评出的“最佳循环日记”小组将在日记封页上由其他六个组画“星”以示嘉奖。

“循环日记”这一活动,让学生激动不已,越来越多的学生把写日记当成了自己的需要,每一个轮到的学生都会竭尽全力去写,力争写出最高水平的日记。在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写作欲”。

三、即兴作文――迸发灵感的火花

即兴作文是凭借学生观察偶发或突发事件所激发的灵感而写出的作文,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学生观察某些景物、图画、照片后能产生兴致,这“兴致”是“心血来潮”的先导。我们学校今年把上、下课的铃声改成悦耳的音乐声,我看到学生新奇的目光,于是,把握契机,让学生仔细听,在“听”中激发灵感。十分钟后,我要求学生以“变”为题写一篇即兴作文。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刺耳的铃声变成了了悦耳的音乐声,我还真有点不习惯呢,还以为自己正在欣赏动听的音乐会呢。”有的学生写道:“听到这美妙的音乐,我全身心放松,就连平时最不爱上的数学课,都感到是那么有趣,感觉到时间过得真快啊!”还有的学生写道:“仅仅是铃声变了吗?不是,是我们的学校变了,变得有生气了,变得更好了。”

引导学生创意表达 篇3

一、发现问题并分析成因

经过多年的总结,笔者发现不少高三学生表达的英语句子仍然存在较严重的汉语句式偏向,不规范、不准确,其成因并非学生词汇量的缺乏,而是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一)受汉语句意影响,误用There be 句型

例如:有很多学生来自农村。

错句:There are many students come from the countryside.

对句:Many students come from the countryside.

(二)缺主语,主语选择不当或用动词原形当主语

例如: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这里参观。

错句:Every year has thousands of visitors come here for a visit.

对句:Thousands of visitors come here for a visit.

又如: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错句:Our hometown has taken place great changes in the past few years.

对句: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hometown in the past few years.

再如:学好英语不容易。

错句:Learn English well is not easy.

对句:To learn English well is not easy.

(三)简单句和并列句之间缺乏连接词

差句:Many rivers are seriously polluted. There is no fish. There is no clean water.

优句:Many rivers are so seriously polluted that neither clean water nor fish can be found.

(四)犯欠考虑“一致原则”之误

错句:Being a student, we all wish to learn English well.

对句:As students, we all wish to learn English well.

学生英语表达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没能掌握英语句子成分顺序与汉语句子之间的差别;没有掌握英语语法中的“一致原则”;对英语语言逻辑不理解、时态语态意识差以及对英语词汇运用“汉化”等。

二、 浅析中、英句式的异同

(一)汉英句子成分及句子组合模式基本相同

汉语单句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英语简单句也有这几种成分,而且常见句型中主要成分即主谓宾的顺序,这方面汉英是一致的。因此,正确把握这一特点对英语句子的表达会产生一定的正迁移,一些简单句基本可以对译。

例如:我爱我的祖国。

I love my country.

(二)英语句子成分顺序与汉语句子之间的异同

例如:

(中文)

昨天时间状语

我主语

在街上地点状语

碰见了谓语

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定语

同学宾语

(译文)

Yesterday,时间状语

I主语

saw谓语

an old定语

classmate宾语

who had not been heard from for years定语 in the street地点状语

.

由此例看,虽然英语和汉语句子中主语、谓语动词、宾语或表语等主要成分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定语和状语的词序则不全相同。汉语的定语都置于被修饰成分前面,以“的”为标志词;而英语的定语既有前置的也有后置的,而且比较复杂的定语如分词、不定式和定语从句等一定是后置的。就状语而言,英语句子的时间状语有时也可置于句首,但必须用逗号隔开。

(三)英汉语句子的“一致原则”存在很大的差异

虽然汉语的句子也存在主谓逻辑一致的原则,但是汉语句子不存在词语形式随人称、时态和数等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而英语句子中的一致原则相当严密,包括主谓一致、人称和数的一致、时态一致、语态一致、语气一致、指代一致、句法结构一致以及逻辑关系一致等。写英语句子时,应注意把握这方面的差异,保持英语句子以上诸方面的一致关系,避免汉语的负迁移。

(四)英语多被动句,汉语多主动句

中国人尊崇“人定胜天”的思想,在语言表达中常强调主体意识,多“把”字句;西方人则强调客观意识和缜密的逻辑,除用主动句外,还常用被动句。

三、如何引导学生规范表达英语句子

语言学家吕叔湘在《中国人学英语》一书中指出:“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们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 笔者认为,教师应把引导学生规范表达英语句子贯穿于整个高中英语教学的始终。

首先,要定期给学生举办“中、英文句式异同分析”专题讲座,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这两种语言的句式结构,为准确表达英语句子打下基础。

其次,在新单元的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在精讲词汇的意思和语法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正确造句,并适当设置针对重要词汇的单句英汉、汉英翻译训练,以课堂口头训练或课外作业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以增加学生的中英句式表达对比实践。

再次,充分利用早、晚读的时间,让学生熟读甚至背诵优美、典型的英语常用句型,为准确、地道的英语句子表达培养良好的语感。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进行课外英语美文欣赏,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地道英语句子的精彩。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周测或月考等的试题讲评机会,充分挖掘单选题中或阅读理解题中较典型的好句、长难句,引导学生剖析这些句子的成分,培养学生的英语句法分析能力。

另外,争取多对学生进行英语作文的面批面改,或者至少针对每次作文存在的典型、普遍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评和当面纠正。在作文的批改中必须以激励为主,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等非智力因素。

总之,英语句子的分析和规范表达教学必须渗透于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英语句子的结构,准确、规范地表达英语句子。笔者认为,这个过程绝非仅仅靠读读背背就能做到的。

引导学生实现有创意的表达 篇4

一是教师不够重视激趣启思, 急于入题, 忽视了学生的真情实感

课本中的习作, 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即“写什么内容”与“怎么写”的问题。“写的内容”大多来自广阔的生活空间, 指导“怎么写”多在狭窄的课堂中, “写的内容”在先, “怎么写”在后, 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无法即时联系, 加上教师没有重视多渠道激发学生兴趣, 拓展思维, 通常是学生才举了几个例子便迫不及待开始指导起来, 生怕浪费了时间。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打开记忆的闸门, 没有捕捉到记忆里关于本主题最深刻的回忆, 没有唤起自己深刻的体验和情感, 在脑袋空空的情况下, 只好茫茫然跟着老师转, 听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写, 看别人怎么写就怎么写, 否则就完成不了任务, 交不了差。这种没有学生自己真情实感投入的习作, 自然难免千篇一律。

二是教师指导过全过细, 先入为主, 抢占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一般接受能力教强, 反应较快, 对新事物极感兴趣, 弱点是思维和组织能力差, 词汇贫乏, 认识笼统, 虽有材料, 不会选择运用, 由此习作指导便成了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指导过粗, 学生便不知如何动笔;而指导过细, 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在小学中年级习作指导中, 教师担心学生写不好, 习惯先入为主, 指导过全过细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我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写“一个人的一件事”时, 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选材用了大量时间, 基本上做到了人人心中都有熟悉的人及典型事例。为了使他们写的具体生动, 我还不厌其烦地写了一篇下水文, 张贴在黑板上, 引导全班学习怎样把事情过程写具体, 怎样把重点写详细, 怎样标点使用正确, 怎样格式合乎规范, 谁知习作一交上来, 竟然有三分之一的习作成为我范文的复制品。我问学生为什么不按事先他们所说的去写, 他们说照范文写更容易, 不会错。难怪新课程标准在三年级习作中要求:“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 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

三是教师过于强调仿写范文, 生搬硬套, 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从模仿到创作是学生习作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机械的模仿, “学别人的文章说别人的话”会束缚学生的思想, 容易造成鹦鹉学舌的局面。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不少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 无论从思想内容或语言形式, 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让学生熟读和仿写典范作品, 受益匪浅。但老师在指导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借鉴原文太多, 否则就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如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后, 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美丽的家乡》, 强调如何把《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生动准确的词句放在《美丽的家乡》中, 如何模仿《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结构, 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全被扼制了, 交上来的习作像出自一人之手, 很多文章几乎只是把《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改成了家乡的名字, 或稍动了几处词、句而已。这种作文根本没有经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想和主见, 完全泯灭了学生的主动创造性, 其结果只能是学生被逼着去千篇一律。

怎样才能避免中年级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现象呢?那就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具体做法是:

(一) 取材更广泛

由于学生对生活中原有感知的事物, 随着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 除了印象特别深刻的以外, 其他的必会日趋模糊、淡忘、消失。要让学生能够有话可说而不雷同, 重要的是开拓其取材思路。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学会了———”这个题目时, 通过引导, 让学生知道家里的事可以写, 学校的事可以写, 劳动方面的事可以写, 学习方面的事也可以写。同一方面的事也可以选不同的内容来写。如:从体育方面想到跳绳、打乒乓球、踢足球等;从节日中想到吹气球、放鞭炮、吃粽子等;从不同的季节中想到游泳、采标本、堆雪人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的方位, 使文章有不同的内容。此外教师在教给学生取材多样化的同时, 还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如联想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想、想象思维等,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写出不同的习作。

(二) 立意更新颖

只有立意新颖的文章, 才是吸引人的文章。要改变作文千篇一律的现象, 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立意新颖。例如学生开完运动会后, 教师指导习作时要先从确立不同的中心入手, 让学生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教师的指导下, 可确立以下几个中心, 如由长跑比赛想到“坚持才会胜利”;由跳远比赛想到“要勤学苦练”;由拔河比赛想到“团结协作”;由接力比赛想到“结果与过程关系紧密”;由某个同学绊了另一个同学想到“比赛讲成绩更要讲道德”;由失败想到“失败也是另一种财富”。引导学生把运动会这一活动作为思维对象, 根据不同的材料, 不同的事件, 经过分析、推理得出不同的思维结果。古人说:“情动而辞发”, 不同的思想感情也就表达了不同的中心思想, 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感情奔向不同的方向写作, 写作也就各具特色了。

(三) 句式更丰富

叶圣陶先生主张学生的作文“先求平实, 后求文采”。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 教师不能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 只能要求学生在语句通顺的基础上尽量用上不同的句式, 或者启发他们改变一下思考的角度, 写出不同的话。例如, “春天到了, 小草发芽了。”可以表达: (1) 因为春天到了, 所以小草探出了头。 (2) 小草最先听见了春天的脚步, 赶紧从地里钻出来迎接它。 (3) 小草展开绿叶, 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4) 看见小草发芽, 我们知道, 春天已悄悄的来临。这样, 选用不同类型的句式来表情达意, 虽然意思大致相同, 但由于句式多样, 效果也不同。句子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 抓好了文章最基础的句子训练, 使之“百花齐放”, 文章自然也会因此而告别“千篇一律”。

(四) 结构更多样

习作教学中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观察顺序、切入点, 尝试用新的布局去表现不同的结构章法。如考试后挨打一事, 学生可按事情先后顺序叙述, 写“今天第四单元语文考卷发下来了, 我一看, 才打了87分, 心想回家又要挨打了。”可以从事情最高潮处入手, 写“什么?才考了87分?晚上你别想吃饭了。”也可以用倒叙的方式来叙述, “昨天, 我又挨了这学期第三次打。原因还是考试没考好。”还可从对事件的感叹议论入手, “要说我爸的巴掌, 就像铁做的一样, 一巴掌打下来, 能把人疼得半天回不过来神”。……这样对同一件事, 由于不拘一格的谋篇布局, 结构变得丰富多样, 文章的整体面貌也就会因此呈现出不同来。

(五) 视角更独特

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同一场面、同一事件, 用不同的方式来观察思考, 改变角色进行表达。如写一只受伤的小鸟被几个调皮的男生捉住戏耍导致死亡一事,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变换角色从几个不同角度进行叙述。用第三人称叙述:“他刚走到大松树旁, 忽然听见一声鸟叫, 抬头一看, 有只鸟儿嗖的钻进密密的枝叶间, 不见了。”还可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这个故事:“我看见王蒙在树下转来转去, 很好奇, 于是跟了过去。”也可用雏鸟、母鸟或雪松的口吻描述此事:“那天早上, 我正焦急地等妈妈回来喂我吃美味的小虫。”……这样用不同的人称, 使文章的视角发生改变, 又给学生找到一个避免千篇一律的突破口。

引导学生创意表达 篇5

一、教师不够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课本中的习作,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即“写什么内容”与“怎么写”的问题。“写的内容”大多来自广阔的生活空间,指导“怎么写”多在狭窄的课堂中,“写的内容”在先,“怎么写”在后,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无法即时联系,加上教师没有重视多渠道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思维,通常是学生才举了几个例子便迫不及待开始指导起来,生怕浪费了时间。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打开记忆的闸门,没有捕捉到记忆里关于本主题最深刻的回忆,没有唤起自己深刻的体验和情感,在脑袋空空的情况下,只好茫茫然跟着老师转,听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写,看别人怎么写就怎么写,否则就完成不了任务,交不了差。这种没有学生自己真情实感投入的习作,自然难免千篇一律。

二、教师指导过全过细,先入为主,抢占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一般接受能力教强,反应较快,对新事物极感兴趣,弱点是思维和组织能力差,词汇贫乏,认识笼统,虽有材料,不会选择运用,由此習作指导便成了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指导过粗,学生便不知如何动笔;而指导过细,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在小学中年级习作指导中,教师担心学生写不好,习惯先入为主,指导过全过细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我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写“一个人的一件事”时,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选材用了大量时间,基本上做到了人人心中都有熟悉的人及典型事例。为了使他们写的具体生动,我还不厌其烦地写了一篇下水文,张贴在黑板上,引导全班学习怎样把事情过程写具体,怎样把重点写详细,怎样正确使用标点,怎样格式合乎规范,谁知习作一交上来,竟然有三分之一的习作成为我范文的复制品。我问学生为什么不按事先他们所说的去写,他们说照范文写更容易,不会错。

三、教师过于强调仿写范文,生搬硬套,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从模仿到创作是学生习作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机械的模仿,“学别人的文章说别人的话”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容易造成鹦鹉学舌的局面。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不少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无论从思想内容或语言形式,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让学生熟读和仿写典范作品,受益匪浅。但老师在指导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借鉴原文太多,否则就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如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后,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美丽的家乡》,强调如何把《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生动准确的词句放在《美丽的家乡》中, 如何模仿《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结构,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全被扼制了,交上来的习作像出自一人之手,很多文章几乎只是把《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改成了家乡的名字,或稍动了几处词、句而已。这种作文根本没有经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没有学生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完全泯灭了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其结果只能是学生被逼着去千篇一律。怎样才能避免中年级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现象呢?那就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取材更广泛。由于学生对生活中原有感知的事物,随着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除了印象特别深刻的以外,其他的必会日趋模糊、淡忘、消失。要让学生能够有话可说而不雷同,重要的是开拓其取材思路。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学会了____”这个题目时,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家里的事可以写、学校的事可以写、劳动方面的事可以写、学习方面的事也可以写。同一方面的事也可以选不同的内容来写。如:从体育方面想到跳绳、打乒乓球、踢足球等;从节日中想到吹气球、放鞭炮、吃粽子等;从不同的季节中想到游泳、采标本、堆雪人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的方位,使文章有不同的内容。

2.句式更丰富。叶圣陶先生主张学生的作文“先求平实,后求文采”。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不能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只能要求学生在语句通顺的基础上尽量用上不同的句式,或者启发他们改变一下思考的角度,写出不同的话。例如,“春天到了, 小草发芽了。”可以表达:①因为春天到了,所以小草探出了头。②小草最先听见了春天的脚步,赶紧从地里钻出来迎接它。③小草展开绿叶,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④看见小草发芽, 我们知道,春天已悄悄的来临。这样,选用不同类型的句式来表情达意,虽然意思大致相同,但由于句式多样,效果也不同。

3.视角更独特。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同一场面、同一事件,用不同的方式来观察思考,改变角色进行表达。如写一只受伤的小鸟被几个调皮的男生捉住戏耍导致死亡一事,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变换角色从几个不同角度进行叙述。可以用第三人称叙述;也可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这个故事;还可用雏鸟、母鸟或雪松的口吻描述此事……这样用不同的人称,使文章的视角发生改变,又给学生找到一个避免千篇一律的突破口。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动画创意设计 篇6

反之, 如果教师能够根据Flash动画的创作规律, 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Flash制作基本技术的基础上, 再给学生讲一些动画制作的流程和方法, 把难点分散开, 带领学生重点突破一些关键点, 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兴趣, 制作出他们自己完整的Flash动画作品。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同步发展。

这些难点大致有以下几点:动画流程、创意选题、文字创作、角色创作、合成动画。如果能在这几个关键点上有所突破, 学生创作出自己的Flash动画作品, 则是很有可能的。

动画流程

了解和掌握动画制作流程, 是学生制作自己作品的基础。通过考察电影公司制作动画片的流程和环节, 我们找到了中小学Flash动画教学问题的症结所在。

电影公司制作动画片的流程大致是这样的:策划→脚本→动画角色设计→构图→静画→动画合成。但在我们的教材中, 只是进行了动画合成这一环节的教学, 只强调了Flash动画制作的技术层面, 而对于如何选题、如何创作角色等方面根本没有涉及。在学生根本不了解动画制作流程的前提下, 让学生制作完整的Flash动画作品, 学生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 要想让学生创作出完整的Flash动画作品, 就必须在教学中补充教材所缺乏的动画片制作流程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观摩和剖析优秀作品, 引领学生入门。在与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交流中, 大家都表达出相同的看法:大量观看动画片和广告片, 模仿制作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或动作, 是学生自己能成功创作出完整的Flash动画作品的必经之路。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用硕思闪客精灵把一个.swf格式的动画反汇编为.fla格式的文件。这样, 我们就可以将优秀作品拆分开, 放在Flash软件中进行观察, 了解优秀作品的层、帧和各种元件间的组合关系。最好教会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动画分析, 把场景拆分为背景、角色、声音等几个部分, 然后把角色的动作拆分出来。

通过这样的拆分, 学生可以把一个成品动画拆分到基本层与基本动画。这二者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创作动画, 就是综合的过程。有了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要想创作出动画, 就会比较轻松。

动画创意

好的创意是作品成功的前提。学生创作动画的真正难点不在于技术, 而在于选题和创意。学生想到的题目往往都是重大题材, 如奥运会、航天、神舟飞船、太空探索, 等等。这些选题都是别人已经做滥了或者是学生自己力不能及的。

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 学生是不知道从何处入手选取动画创作题材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创作题材时, 一定要从小处、细处着眼, 以小见大, 小题大做、小题细做、小题精做;切忌大而空, 大而不当。要结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贴近生活, 同时所选取的题材要健康向上, 富有朝气。

创意来源的选择:可以创作或改编一些寓言、童话、小故事、生活片断、小知识、科学家生平等。可以结合相关学科教材上的内容来进行选题创作, 一方面可以在制作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辅助老师制作相关课件。另一方面, 也可以在制作Flash动画时掌握制作技能, 达到学科整合的效果。

文字创作

有了前述可以选择的题材, 就可以为Flash动画制作准备文字脚本了。如何创作动画的文字脚本呢?我们可以分两个阶段来教学。

第一阶段:教师下载整理一些优秀的Flash动画作品让学生观看, 进行看图作文的写作, 即让学生将动画素材内容想象成连环画场景, 每一个场景用一小段文字描述出来, 描写力求具体。再通过作文来想象自己如果要以这个题目来做动画, 该如何创作。

第二阶段: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网络和教材上找到的素材来创作连环动画作文。我要求学生不仅要带教材, 还要带笔和笔记本, 用于记录学习内容、看图作文及自己的连环动画作文。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基本可以解决动画文字剧本的创作困难。

文字剧本到角色设计

有了Flash动画文字剧本后, 学生就能够进入下一步——对文字剧本中的角色对象进行形象设计。这是Flash动画教学的一个大难点。

动画的关键一是画, 二是动。要想制作动画, 首先要有“画”, 即动画角色的创立和静画的表达。由于学生中能够用绘画表达思想的人毕竟是少数, 而将文字中的形象表现到电脑中, 更是极为困难。学生在Flash软件中用鼠标来绘图也相当耗时费力。

此时,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具体、及时的帮助。如请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同学来帮助大家将动画脚本中的文字形象在纸上画出来, 再帮助学生用扫描仪将纸上的画扫描到电脑中。

这个过程可以在课前或课后让同学们协作完成。“拿来主义”与学生自己创作并不矛盾, 只要符合角色和情节需要, 将一些出版物和网络上的角色形象和动画片断用于自己的Flash作品是可以的。并不一定要从头到尾完全由自己来制作, 关键在于组合得是否合理。

教学中, 教师要向学生强调, Flash动画的精髓并不在于有多么花哨的色彩、复杂的场景和动作, 关键在于创意。如果用白描线条的方式就能表达出寓意深刻、让人回味的故事, 也是好作品。当然如果能够用更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就更好了, 如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就是用传统的中国画技巧制作的动画, 其艺术成就至今都让人赞叹。

动画的动作选择与合成

在动画合成阶段, 关键是如何选用合适的动作——用“动”的方式来表达动画的主题, 这也是创作完整Flash动画的最后难点。

唯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多看、多尝试。教师多收集准备一些优秀动画和广告短片, 和学生一起观看。对优秀作品进行剖析和模仿尝试, 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模仿优秀动画短片中动作的表达方式, 争取用最少的角色、场景和动作来表达主题。

艺术源自生活, 而要从生活中提炼出艺术, 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平时仔细观察生活, 观察大自然, 从生活和自然中吸取创作灵感。如引导学生观察人的各种动作形态, 可以使我们在制作人物的动作时更加合理;引导学生观察街上的广告和著名广告设计, 可能让学生理解合理的色彩搭配。如给学生分析电视广告, 分析为什么短短几秒钟的广告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也可将电影的转场方式用于Flash动画的场景转换上, 使场景转换更加自然, 等等。

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们对优秀动画片中的主题表达方式进行细分归纳。如, 我们可以让背景不动, 用小昆虫、小动物来表现森林中的活力。表现天气恶劣可以用树枝被大风吹到另一个方向来表现……看得多了、学得多了, 学生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动画中, 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自然知道如何用角色的动作去表现主题了。

引导学生创意表达 篇7

一、关注生活, 寻找创作源泉

作文就是把我们周围的生活写出来, 把我们平日所见、所闻、所做、所思的写出来, 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 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 描写时时变化的风景, 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校园的小花园里有一片小竹林, 课间, 我让学生去观察他们的各种姿态, 欣赏他们摇曳的风姿, 把校中之竹变成“胸中之竹”, 这样写起来, 挥洒自如, 得心应手。草坪上, 飞过一只美丽的蝴蝶, 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悄悄地跟过去, 观察一下它那对美丽的大翅膀, 它翩翩起舞的姿态, 它自由自在地陶醉大自然的情景……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太多, 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周二的兴趣小组、周三的大扫除, 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咛、上学路上的景色、伙伴间的游戏, 一阵风雨、一次游戏、一张照片、一个过客等等。只要留意生活, 只要你真心地去感受生活, 作文就会成为你忠实的记录者, 成为你最好的朋友们, 让你进一步感悟生活的滋味, 丰富敏感的心灵。“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道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结合, 只有丰富的生活积累, 才会有话可写, 有情可发。

二、拓展空间、发现素材

1. 拓展选材空间。

以往受命题作文的限制, 学生往往需要在应付的基础上, 努力地述说着苍白无力的话语, 纺织着“美丽”的谎言, 真正精彩纷呈的生活却埋没了它的光华。事实上, 作文的空间应该是开放的。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1) 校内外结合。除了要在校内让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外, 尤其要重视让学生走出校门, 亲身去观察、感受、体验生活, 收集生活丰富的习作素材。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展览、社区, 游览名胜古迹, 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进行各类比赛, 在活动中体验生活。这样当学生下笔写作时, 那种真挚的情感, 创意的思维便显得自然贴切了。

(2) 课内外融合。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 作文教学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内所学的写作技巧与课外收集的素材有效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的作文得到生活的滋润。

2. 挖掘丰富的情感空间。

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善于把握机会, 拨动学生的情怀, 触动他们情感的涟漪使之迸发出来。例如, 在考试结束后, 学生都想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 可以抓住这个契机, 在公布成绩之前, 让他们先来畅谈自己心里的感受。

3. 提倡自由的表达空间。

学生平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实践中的喜怒哀乐都是真挚的, 发自内心的, 应当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出来。自由作文是情感无拘束地表达的最好方式, 学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让心灵自由放飞, 让情感自由挥洒。例如, 有学生在习作中写道:“今天上午第三节上课时, 我忐忑不安, 因为下暴雨了。下课铃声一响, 我匆匆跑下楼, 拜托老天爷别哭了, 可它哭得越来越厉害。我来到校门口, 许多家长在校门口接孩子。我渴望爸妈能来接我, 但知道那是妄想, 因为爸爸今天出差了。妈妈今天值班。雨不停地下着, 路上的行人不多, 雨水汇成了小溪流, 雨珠子打在我的脸上好像在帮我洗脸, 痒痒的, 我觉得自己好可怜, 像一只落汤鸡, 找不着回家的路。走了长长的路终于到家了, 照照镜子, 我快认不出自己了。哎, 都怪自己粗心忘记带伞了。”

自由作文是学生情感表达的好方式, 要鼓励学生写自由作文, 表达自己想说的话。那样日积月累, 学生作文本上那充满个性的亲情逸趣, 既是写作的最佳素材, 更是学生成长轨迹的见证。

三、善于感悟, 敢于表达情感

要引导学生对所感悟的生活素材进行不断地思考提炼、加工整理, 善于从中捕捉和挖掘生动的瞬间, 笔下才有可能人物鲜活、生活充实, 写出的文章才别具有特色, 真实感人, 富有新意。学生在习作时, 倾吐出心声, 表达出不同心灵对生活的种种认识, 才能打动读者, 引起心灵的共鸣, 学生的习作才可能是优秀的习作。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表达情感。

引导学生创意表达 篇8

一、揣摩语言个性,感悟表达意境

教材中的文章,语言表达个性鲜明、各不相同。如李汉荣的散文《山中访友》,营造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凭借的是新奇的构思及其丰富的想象力。老舍的《猫》,活灵活现地展示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尽显主人的无尽疼爱,依托的是风趣亲切、朴实流畅的语言。阅读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文章的表达个性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去揣摩作者的语言个性特征。通过具体、典型语句的研读,感悟作者的用意、表达情感和表达效果,尤其是语言个性对表达效果的正效应。

在教《珍珠鸟》时,我就抓住作者语言细腻的个性特征,引导学生去感悟作者对“小家伙”浓浓的爱怜之情。

(出示课件)“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师:“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要与别人交流?”

生:“作者很喜欢这只小珍珠鸟,称它为‘雏儿’。”

生:“作者很疼爱这只小珍珠鸟,称它‘小家伙’。”

生:“从‘哟’这个字可以感受到作者很惊喜。”

师:“是啊,冯老先生的文笔可真是细腻啊!从他的用词就能感悟到要表达的意境。这样的语句还有吗?”

生:“作者还写了小珍珠鸟的可爱。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生:“作者还写了小珍珠鸟的灵巧。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轻易’这个词写出了小珍珠鸟的灵巧、机灵。”

又如,在教学《猫》时,我发现文章的语气词对表现作者情感意境的拿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透露出作者对猫的无限怜惜与疼爱。如果把这些语气词删去,语言个性和表达效果就黯然失色。我做了如下设计:

师:“文章第一段中的语气词特别多,轻声读一读,感受一下它们的作用。”(出示课件)

生:“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师:“如果把这几个语气词删去,又会是怎样的呢?读一读吧。”

生:“感受不到作者对猫的疼爱之情。”

生:“没有了对猫的亲昵感!”

师:“哦,原来作者用的这些语气词是大有用处呀!真是别具匠心。”

二、模仿个性语用,习得表达技艺

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目的是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和技法,最终为“我”所用,提升表达水平,培养表达特色,形成表达风格。所以在感悟文章语言个性后,教师应创建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表达训练,或模仿、或比较、或补白、或拓展,把名家的语言艺术内化为自己的表达技艺。比如,《珍珠鸟》一文中的句子“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是学生进行模仿表达的极佳“母句”。我让学生模仿冯先生的表达个性,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小珍珠鸟在屋里的活动情景。

生:“这小家伙一会儿落在窗台上,一会儿落在窗帘架上……”

师:“嗯,你想象出小珍珠鸟活动的两种画面。你看,冯先生不但写出了小珍珠鸟落在哪里,还写出来小家伙在那个地方做什么。你也模仿这种方式说说。”

生:“这小家伙一会儿镇定自若地站在窗台上,用红嘴梳理着背上的羽毛,一会儿倒挂在窗帘架上,好奇地望着屋里的主人……”

师:“好极了,这就有了大作家的味道了!学得真快!”

通过这样的模仿实践,学生能较快习得名家的表达特色和技巧,迅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准。

比较语言、比较语用特色也是进行语言运用深化的有效途径。如《珍珠鸟》的开头写道:“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结尾写道:“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这种“头有劲尾有味”的方式使得文章主题鲜明。课上,我请学生想想,还有哪些文章也有这样的特色?

生:“《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反复出现‘课题’这句话,突出了修路者的决心和勇气!”

生:“《乡下人家》的结尾那一句是总结,又突出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向往。”

生:……

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就能够感悟到篇章架构的表达效果,也能够在习作时模仿这样的谋篇布局,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

三、集百家之长,创造表达个性

学生感悟名家表达个性,模仿他人表达技艺,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引导、强化和提升。学生平时的日记、小练笔、习作等都是融合的契机。在平时的小练笔时,我总是引导学生进行有个性的表达,或对学生的一些个性鲜明的表达手法及时予以肯定、表扬、交流、分享,在学生中营造个性化习作表达的良好氛围。如在学习了《乡下人家》《牧场之国》等课文后的一次习作时,我暗示学生多模仿自己喜欢的大作家的写法,模仿名家的语言特色来创作,这样,习作一定更加精彩。一位学生写道:

我的梦想是长出一对翅膀。

我要飞到田野上,看看庄稼有什么需要。如果它们需要阳光,我就用我健壮有力的翅膀扇走乌云,让太阳出来,洒下温暖的阳光,让庄稼尽情地进行光合作用;如果它们需要雨水滋润,我就用我健壮有力的翅膀扇来乌云,让淅淅沥沥的雨水为庄稼解渴,让庄稼喝得足足的、饱饱的,让庄稼长得结结实实的。

我要飞到小河里,用我那健壮有力的翅膀扇走漂浮在小河上的垃圾,让被污染的小河水恢复干净,让小河水清澈见底,让河里的小鱼小虾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让小朋友能够在小河里快乐地游泳。

我要飞到月球上,在月球上栽花、种树,让月球上有人类需要的氧气。这样,我们地球上的人就可以搬到月球上去居住,让地球减少一些负重,减轻地球的负担。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有一双翅膀呀!

文章虽稚嫩,但可看出名家大作的语言表达艺术对小作者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评析时我表扬了该学生,其他同学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语言大师的表达艺术是长期语言实践积累的结果,其间的表达艺术是小学生借鉴的“源头活水”,是小学生极其珍贵的“表达营养”。教师要积极发掘教材中名家的表达个性,引领学生去揣摩、去剖析、去感悟、去模仿,吸取其语言表达之精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之素养。久而久之,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长期实践,小学生的语言表达个性定然会与众不同。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引导学生创意表达 篇9

一、鼓励积累语言, 提高写作兴趣

⒈好词佳句要从学过的课文中开始积累

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项就是要重视文本, 在学生学习的课文当中在思考练习中都有这样的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话, 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也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 让学生感受到一篇好文章的魅力所在, 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这些美文做到熟读成诵。学生掌握了一些好词佳句就已经开始为写作打好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这样能够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有词可用。

2.使用写日记的方法来积累写作的素材

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 也是一种练笔的途径, 因为写日记的内容很广, 可以写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能够没有束缚地表达出来, 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更能够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

3.在课外书中积累知识

古人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多积累知识, 在写作时才能够行云流水, 所以说课内的知识是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有的学生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书, 这就要老师在平时的过程中慢慢地引导, 让学生多读一些文学性和科普性的书刊。课外书有好也有坏, 老师做一个好的引导者是必不可少的。在阅读的过程中, 能够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读完书, 积累到一些好词佳句, 在平时写作的过程中就能够很好地利用。

二、热爱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素材

“作文源于生活。”在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先从学会怎么观察生活、体现生活开始。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在这多彩的生活当中, 积累一些生活素材也是写作中的重要一环。这就为学生写作打下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在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情, 都是学生在写作中很好的素材, 只有让学生学会观察, 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够写出真实的情感, 写出自己的话。想要写一篇好的文章, 必须养成一个时时刻刻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这样才能够写出一篇富有内涵、辞藻华丽的文章。

三、自由创作, 呵护孩子作文中的童真

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中还特意强调了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 要鼓励学生学会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在习作中要写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能说一些假话、空话, 从小就养成一个很好的习作习惯。在以前学生的习作过程中, 学生束缚了手脚和思维, 写作完全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没有任何的兴趣, 很多的学生怕写作文。所以要让学生从心里喜欢写作就要创造更多的自由空间, 让学生能够敢于说出生活的本来面目。

四、赏识时时处处存在, 激发自由表达的欲望

在学生写出一些好的文章的时候要时常进行表扬, 让他们树立对写作的自信, 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 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作文的教学中, 教师评价学生的习作时要多一分理解, 多一分鼓励和欣赏,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文。

1.要多加肯定, 使他们克服自卑感

学生的自尊心一般都是很强的, 鼓起勇气把自己花了很大心血的作文拿给老师看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他们最想要的是自己写的作文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 在我们对学生作文评价的时候, 要从作文中多发现一些优秀的部分, 并且进行表扬, 这样就能够激励学生的写作欲望,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很多时候我都会让学生大声地读出自己写的文章, 并且当着很多学生的面来表扬他,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满足自身的虚荣心, 更能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更加努力写作。

2.真情朗诵学生作品, 让他们有成就感

我自己的教学方式就是在学生一年级学完了拼音以后就让学生开始写一些句子, 一年级的时候学生都不会写, 那我就让他们写一句, 到二年级的时候就让他们写两三句, 这样下来到了三年级以后很多的学生就会自己写日记了。我经常会对他们写的语句进行批改, 并且运用晨读的时间或者自习课的时候把发现的好语句和作文在全班来进行朗读并且进行表扬。用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 并且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

如果把习作比作一棵大树的话, 那么大树的根就是积累, 大树的枝叶就是自由习作。一棵树没有枝叶是不行的, 没有树根更是不行的。只有不停地积累、不停地吸取有用的养分, 然后不停地生长出新的枝叶, 这样一棵树才能够茁壮地成长, 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 要想写好文章就要不停地多阅读新的知识, 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 这样才能够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摘要:自由表达是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 从鼓励学生积累语言、热爱生活、自由创作和赏识学生四个方面谈了提高小学生表达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表达能力,措施

参考文献

引导学生创意表达 篇10

一、巧用句中的连接成分, 达到语篇上的美感

在语言的表达上, 行文逻辑连贯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 这点也是英语书面表达在高考中考查的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要想使文章产生整体性和连贯性, 学会正确使用一些连接词是很重要的一个手段。但是这些用法到了一些学生的手上就往往失去了生机。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问题:第一, 很多学生的词汇储备不够;第二, 大多数的学生不善于发散思维, 习惯输出第一印象。学生经常使用比较陈旧的连接词first, and, but, for example等普通表达法, 无法展示英语知识储备。作为一位中学英语教师,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说, 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句子关系 (先后顺序、因果关系、并列转折、让步、目的、归纳总结、观点) 引导并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方面词汇, 在日常教学中不断鼓励和提倡学生使用高级词汇, 让学生尝到甜头, 体会高级之处的时效性。

二、巧用一些特殊语法结构, 使句子产生语法结构上的美感

文章除了在语篇上给人留下一种流利、通顺的美感, 实际上, 在一些句子的表达上, 我们尝试使用一些有把握的语法结构, 是可以人为地使句子产生一种语法结构美感的。

1. 巧用插入语

比如在一次的翻译练习中, 我让班级学生翻译“化工厂污染了我们的环境, 也危害了我们的健康。”这样一句话。

学生的译文如下:

(1) Chemical factories pollute our environment, and it does harm to our health.

(2) Chemical factories not only pollute our environment, bu also does harm to our health.

(3) Chemical factories pollute our environment, and does harm to our health as well.

应该说他们的翻译是比较精彩的。我仍旧是先表扬, 然后提出自己的译法, 让大家进行比较:

Chemical factories do great harm to us, for one thing, it pollutes our environment, for another, it does our health as well.

Chemical factories pollute our environment, what’s more (what’s worse/worse still...) , it does harm to our health as well.

经过大家的讨论, 大家发现, 其实插入语就在我们的眼前,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改变思维, 多想一步。应该说, 如果我们能够学会在我们的文章中适时地使用一些插入语, 那就会使我们的文章更加随和、更加地道。

2. 巧用倒装

倒装结构对很多学生来说, 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语法现象。其实, 倒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神秘。倒装也是有规律可依, 可以在写作中故意使用的一种语法结构。如果我们在语言输出时遇见了与倒装相关的词汇或句型, 我们要学会有意识地改变我们第一印象的输出, 就会很自然地使用倒装结构。

3. 巧用强调结构和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和强调句型也是英语中很重要的语法知识。尤其是虚拟语气, 我们很多的学生更是望而生畏, 谈之色变。比如说翻译“他的个性使他在班上很难与人相处。”这个句子时, 学生的译文如下:

(1) His personality makes him get along with others hard.

(2) His personality makes it hard for him to get along with others.

而我让大家再进一步思考还有没有其它的表达法。经过小组讨论, 我们得到了一种更高级的表达法:

It is his personality that makes it hard for him to get along with him.

通过上面的翻译, 学生们意识到强调也是可以有意识地使用的, 并且可以在语气和结构上达到一种强调的作用, 从而产生了一种语法上的美感。

三、巧用高级词汇和高级句型, 使句子产生词汇上的美感

大家都知道, 同一个句子, 它的译文是多样化的。我们的学生也积累了很多的短语, 但是在使用上似乎总是缺少了什么。实际上, 在翻译一个句子的时候, 我们首先要注重的应该是它的正确性, 接下来就应该是它的优美性。

那么,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时地告诉学生, 书面表达中要做到语言的正确性和语言的高级性相结合。我们要告知他们, 语言输出时正确性是第一位的。我们还应该学会和学生们欣赏语言的“美”, 告知他们语言使用要注重语境性, 以及怎样写出与众不同的“亮”句。也就是说, 告知学生哪些表达法是高级的表达法, 高级在什么样的地方?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不断在尝试中写出更加优美的句子。

上一篇:设备运维管理下一篇:一次主题班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