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师人文素养》,做有人文素养的教师

2024-05-29

学《教师人文素养》,做有人文素养的教师(精选13篇)

学《教师人文素养》,做有人文素养的教师 篇1

学《教师人文素养》,做有人文素养的教师

闻堰镇小 许金海 素养,也称修养,属于道德的范畴。人文素养是指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反映着这个人的文明程度。

由于教师担负着培育学生的重任,于是教师的人文素养便不再仅仅属于道德的范畴,自然地便迁移到教育的功能了。因为,它成了一种教育的资源。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心理健康,乐观向上。他们很少为自己的权、名、利而发愁、沮丧、忧虑,甚至奔波、忙碌。他们安分地坚守着自己平平凡凡的工作,陶然于自己清清淡淡的生活,因而,教书育人的繁杂工作他们做得有张有弛、有声有色,忙碌而有条理,沉着而有节奏,清贫而又充实。这种平和而又乐观的人生态度就自然会感染着学生,师生间因此能营造出平和、融洽的气氛„„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能给一所学校带来团结,带来智慧,带来创新,尤其是能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发展机会和可能。教师的人文素养,的确是一种博大的教育资源。让我们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情趣高雅,精力充沛。他们谈吐文明,兴趣广泛,平易近人。他们有着高雅的生活和工作的情趣,追求着较高的生活和工作的品位,有着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因而,他们始终以自己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充满着工作的热情,涨溢着生命的激情,闪耀着人性的魅力,对学生起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感情丰富,充满爱心。他们尊重同事,关爱学生,体谅领导,善待家长„„因而他们也必然获得了一种良好的公共关系。这样的教师,浑身透露着一种亲和力,很有人缘,走到哪里,都会博得领导的赏识、同事的好感、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好评。“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有这样的老师,就会产生一种无比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豁达自信,敢于创新。他们对自己的学识、能力充满了自信,面对工作的困难能沉着地应对,遇到工作的挫折能坦然地处之。他们敢于跨越教育的陈规陋习,敢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教学改革中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学校的教育发展,实在离不开这样的教师„„

一、职业价值

建构和谐社会,首先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而培养和谐发展人的基本方式便是教育。教师自身素养是否和谐,对于学生素养是否和谐起着关键作用。人文素养处在现代教师整体素

养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师道尊严”,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都是通俗形象的概括。这种传统虽经现代化观念的洗礼,依然没有动摇其根基。学校“从严治校”,教师“从严治教”,家长要孩子“听话”的训诫,都在强化着教师的专制权威,同时也培养着学生的奴性,造成师生关系的严重不平等。媒体已经披露的教师给学生脸上刺字、逼迫学生相互打嘴巴,都是极端的例子.在这些极端的例子背后,还有大量的司空见惯的有损学生人格、剥夺学生权利的现象,比如罚站、罚做作业、停课之类的处罚,比如不允许学生在校园内跑动和大声讲话的校规,比如逼迫学生在周六、周日上课的措施,这些现象还常常打着“教育”的幌子,似乎还是“为学生好”。

从人文的角度看,学生首先是“人”,不是等待雕琢被动塑造的“物”,是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思想、观念、个性、习惯,他们有权利设计和规划自我。诚然,学生处在成长阶段,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完成社会化进程,但实施这种责任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学校的规章,班级的制度,是学生团体意志的具体体现,必须适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同,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水平,要经受学生的评判。学生组织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即使学校教师认为有效的教育方式,目的也许是“为学生好”,但也必须获得学生的“现场认同”,必须建立在学生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要相信学生“向上”“向善”的天然本性。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时代流行用语,展示出了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是主体的师生关系。

二、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现代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要素。

现代教师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下面几方面的内容:

(1)具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2)对教育的理想不断追求。(3)积极维护教育的公平和正义。(4)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本。(5)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

人文素养的培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理解和观念的确立上,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学校生活、学生生活的互动中切身体验,才能真正活跃起来,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修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点关怀、一点理解、一点宽容,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用人文的观点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用人文的方法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同其他教师积极合作互助。

学《教师人文素养》,做有人文素养的教师 篇2

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人文素养”呢?

一、由衷而又终极的关爱情怀

教师的爱, 应该是一种由衷的、发自心灵深处的、指向终极的关爱。这是一种情怀, 一种更高的境界。这种关爱, 是建立在“人”之上的, 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珍视、对“人”的终极关怀。因此, 它是民主的、平等的, 无私而不带功利、朴素而又无比高尚、自觉而又永恒持久的。在“人”的基础上, 教师的爱至少还应具有三个要义:一是“同情”, 对弱小者、落后者、不幸者的同情 (而不是歧视、遗弃) ;二是“宽容”, 对幼稚的原谅, 对过失的包容, 对冒犯的宽怀 (而不是苛责、惩罚) ;三是“赞赏”, 由衷地赞美每一个学生, 相信他们将有作为, 珍视他们的体验、感悟、潜能、智慧及他们每一次小小的进步。

二、广博而又丰腴的文化底蕴

教师的文化底蕴, 一要“渊博”。传统上我们更注重“渊”, 当然, 仅有“渊”是不够的, 教师更应强调“博”, 要成为“杂家”, 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 熟谙诸子百家, 略通天文地理;二要“丰腴”。要广泛涉猎, 并消化吸收, 长成自己的人文“血肉”。改变课程缺乏整合的现状, 是教育改革的要务之一。因此, 教师除了广泛涉猎, 还要“整合”, 要形成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理解、感悟、态度和信念。

三、敏锐而又深邃的时代感悟

教师的时代感悟, 首先应表现为一种状态。它要求教师随时张开获取信息的触须, 时政的、自然科学的、教育教学的……现实生活、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 都应是教师视野所及———这是一种生命的状态、生活的境界。

教师的时代感悟, 更应是一种悟性。表现为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信息量, 更要有“悟得”。有个性化的、深刻的洞察和体验, 反思和批判, 感悟和思考;有理的启迪、情的激荡、美的浸染, 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灵性。

四、和谐而又优雅的审美品位

教师的审美品位, 应该是和谐而又优雅的。和谐, 让学生感受到恬静和陶醉;优雅, 让学生崇敬、向往。这种审美应成为一种意象、一种氛围、一种力量、一种磁场, 体现于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 体现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手段的选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以美激智、以美发辞、以美冶情、以美育德、以美立人。通过富有美感的教育过程, 实现对学生情感与智慧的滋养和润泽。

五、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魅力

教师的个性, 首先应该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 应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对材料独特的感悟、对教学素材独特的呈现方式、对学生多元反应独特的处置方法。其次是鲜明, 如果说独特指向性质, 那么鲜明指向强度, 它将使教师的教学烙上个性印记, 深刻而隽永。独特而鲜明将形成一种强力, 一种风格, 震撼学生, 感染学生。

六、积极而又多彩的生活情趣

教师的生活情趣, 应该是积极而又多彩的。表现为:一是富有童心, 充满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二是开朗乐观, 幽默风趣, 充满生活的机智;三是丰富而多姿多彩, 充满动感和蓬勃朝气;四是昂扬而奋发进取, 充满对理想生活的执著追求。这是教师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诀, 是一种以前未被重视的、新的而又有效的课程资源。它将让学生看到有血有肉的教师, 它将熏陶和感染学生, 让他们形成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信念。

学《教师人文素养》,做有人文素养的教师 篇3

关键字: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91-02

不敢说自己为教师这一行业奉献了多少力量,但至少我可以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你,说出我十分热爱我的职业;不敢说自己教育出了多少学生,但至少我也可用自信的眼神看着你,说出我关爱我的每一个学生。事实上我从选择教师这一行业起,是带着深深的热爱和满满的期待,热爱教师育人的性质,期待自我兴趣在这一岗位得到充分的发挥。但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倦怠、疲惫的时候,特别是当确定教师成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后,碰到磕碰便会感到一阵阵挫败感,甚至有时对教师的意义产生了怀疑,这个时候便亟需外界的精神粮食给自己一正面能量,时不时鼓励自己,走出时而的阴霾。

一、《教师人文读本》的人文意义

《教师人文读本》是很好的心灵鸡汤,它从不同的侧面给与了我教师意义的启示,比如丛书的上册以爱为主题,爱是一切人文精神的出发点,从事教学活动要时刻秉承一颗爱人的心,首先要学会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爱自己包括对自己的事业、生活等的热爱,让自己时刻对生活充满热情。通过爱自己建立了对生活热情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爱他人,包括学生、同事等等,这是一个爱意传递的过程、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所以每当自己在教学上受到阻滞,我会想想读本上册给我们传达的精神,用爱的情感为自己加油打气,伴我度过心情阴霾。《是站着读还是跪着读》一文就从另一个侧面探讨了爱,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自己是否缺失了爱的时候,最重要的却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对学生的爱,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进行交谈,是教师人文修养的起点。

丛书的中册以人文观念为主要内容,人文观念包括道德观、人生观、社会观等,而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教育观念和学术观念可以在中得到启发,特别是在目前学术风气比较浮躁的大背景下,不免让人对教学活动工业产生一阵阵的浮躁感,找点闲暇,读《教师人文读本》中的一两页书,会让我浮躁的心情得到宁静,进而开始有条理的思考教学活动的意义,探索出怎样才能以正确的学术观念对待教学活动。比如《以学生为镜》一文中,就提出了教师要经常以学生作为自己的明镜,在明镜中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正视自己的确定,学生和老师之间是相互学习、相互完善的过程。这篇文章让我开始认真的思考学生之于教师的意义,教师需要不断读书以丰富自己,学生就是一本很好的书、是一面清澈的镜子,不同的学生构成了多彩的世界,可以让我在不断品味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

下册则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里面的一些文章从不同的侧面解释了生与死的意义、人生与宇宙的存在感、现实与历史的比较等等这些哲学上的问题,几千年以来我们的祖先都在反复思考着这些问题,却无法寻出正确、完整的答案,事实上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许多人对此感到困惑和纠结,于是不断的对这些答案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但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思考,使我们在探索和思考中成长,得出自己对这些哲学问题的答案,事实上哲学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哲学的真正意义在于鼓励人们思考。特别是作为教师,一个文人、一个知识分子,思考的停滞就代表了事业的停滞,这会导致我们不断的丧失自我价值,最后沉沦。

二、对教师人文素养的思考

该读本引发了我对教师人文修养的深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师的人文修养,它又包含什么范畴,我们又该如何提高自我的人文修养?人文素养是知识、观点、能力、感情等的综合体,表现为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和价值观等,结合教师的特点,我认为教师的认为素养包含以下几点:

(一)教师丰厚文化底蕴。

教师履行着育人的职能,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专业领域所涉及的知识,还需要具备其他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如历史、法律、艺术等,由此看来教师的文化要求是极高的,只有在深厚的文化基础上,才能在进行教学时信手拈来。如丛书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章《教育的四大精神支柱》,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师在文化底蕴上的深厚,进而建立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教育的支撑。

(二)教师的人文文化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对其行为和思想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教师的人文文化价值观我将其总结为“尊重生命、崇尚文化,已经深得力量传达自己对世界的观点”。这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仅仅只简单地将自己看成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要赋予自己的价值观,特别是将知识所描述的现实世界与人类关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这样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也育德了。其中,教师的人文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将学生放在首位、尊重学生,进行人本主义的教育。将人文知识的教学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给与其充分的重视,让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其价值观建立深厚的基础。

(三) 教师高尚的人文品格。

人们长将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不仅是对教师的赞美,更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待,期待教师们具有更伟大的灵魂、更强大的人文品格。理想的教师人文人格可以概括为“具有强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学生具有教不厌、悔不倦的性格”。这种人文文化品格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的自我修养而形成的一种内在精神品质,这一种修养来自于对教学事业的热爱和真诚,热爱教育事业才能使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这种专注中获得人文修养的提高。

(四)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是人文素质的集中体现,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教师的一种学生观,第一是对学生的尊重,尊重给学生的独立性格,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倾听学生的想法等等;第二是对学生的关爱,这跟《教师人文读本》上册中强调的“爱”主题不谋而合,教育要是爱的教育,当然这里的爱不是溺爱,是以学生正常成长为前提的关爱,以平等、信任的态度去爱学生。

三、结论

教师认清、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再将这一种素养传承给自己的学生,在学校里面创建一种浓烈的人文教育氛围,使学生和老师在这种氛围的引导下,共同成长,我想这正是《教师人文读本》所要传达的最终旨意吧!

参考文献:

[1]吴刚.人文精神与新人文教育.全球教育展望,2010.9.

[2]杨晓奇.教师专业生命之美:意涵、境遇和重塑.中国民族教育。2012.1.

[3]是站着读还是跪着读.教师人文读本。

注:此文获中国教育学会2012年“提高教师人文素养”读书征文三等奖。

我读《教师人文素养》 篇4

——我读《教师人文素养》

一个万籁俱寂、灯火阑珊的午夜,我将一杯淡绿清香的银针茶置于案头,随手翻开桌角的这本《教师十大素养之人文素养》。开启书的扉页,屡屡墨香如醇,如吹面杨柳风,漾漾杏花雨,在心田上萦绕。

“人文”,从大一便开始接触的字眼(自己所在的学院就叫“人文学院”),似乎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一时竟说不上来是什么意思。那么,究竟这个“人文”是指什么呢?查而得之,“人文”指的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而所谓“素养”,一般来说,就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合,“人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说到底,人文素养就是一种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素质。

翻开书的导论,一行文字赫然映入我的眼帘——教师唯一的也是终极的使命就是提升人为之人的素养。看似一句有些拗口的话,却折射出深邃的思考,道出了作为一名教师的本质与使命。我反复吟诵着,吟诵着,心花在悄然间绽放,并散发出无数感悟的诗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的人文素养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共同架构而成。其中,教师的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是一个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这句话使我刻骨铭心。教师提升素养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系统地阅读,批判性地阅读,不仅要读学科专业书籍、教育类书籍,还要读文学作品、历史著作、哲学经典等。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深知自己的不足。每当课堂气氛不活跃时,每当学生的答案不太靠谱时,每当学生的思想问题无法解决时,我是那么的力不从心。于是,我选择了书本来做我的老师,在学习中,我接触到许多陌生而新颖的教育理念,它使我认识到自己思想上的贫乏、知识上的欠缺,也奏响了我心底共鸣的琴弦。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和充实自己现有的理论水平,才能更好地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学生负责。现在,《教育的新节奏》、《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等中外教育名著摆上了我的案头,《班主任之友》、《小学语文教师》等也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教学之余,信手拈来,确实受益匪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记得当年自己还是学生时,读到这句诗歌时不是很理解诗句的含义。为人老师以后每每读到此诗句时便觉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品质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成为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才会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教师是人生中的一面镜子,如果要让孩子做什么,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只有教师自己具备了人文素养,才能完成培养人的任务。

自从去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告诫学生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并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要成为学生的榜样。记得有一次单元测试,其中有一个题目是写下自己的座右铭并说明理由,班级中有好大一部分同学都写了这句话,并道出了自己的感想。当时,我强烈地感受到学生对我的信任。

我想,只有用自己的用心去塑造学生的用心,用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用自己的爱去感悟学生的爱,这样才能和风化雨露,润物细无声吧。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人文素养作为做人的一条基本原则,其核心在于强调把人当作人而不是物来对待,而对待的方式就是尊重和爱。为使自己成为具有“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个性特征的人,我们必须去行动,去实践。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要永远尽量多地要求每一位学生,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位学生。学生需要严师,更需要慈祥和宽容,教师应有“好心”,但更应该有一个好收获。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为前提,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而有度。

“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已经结束了。学生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决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我们应时常想一想教育家的谆谆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我班里就有一个“问题生”,他调皮捣蛋,还经常撒谎、打骂同学。有一次上课,他公然大声地骂他前面的同学:“你犯贱!”我正在上课呢,他的骂声打断了我上课的思路,也影响了全班同学。我当时很气愤,不假思索便脱口而出:“xxx,你才犯贱呢!这是上课,你不知道吗?”这时的他,面红耳赤,尽管他不吭声,但我可以看出他很不服气也很委屈。课继续上,但我的内心却很不安,充满了深深的自责。课后,我找他谈话,向他道了歉,并与他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经过这一次,我突然感觉我和他的距离拉近了,我突然发现,其实他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坏”。一味地对他进行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只会让他更自暴自弃。还好,我及时发现并改正了自己的过失。要不然,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会有怎样的阴影留下。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篇5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渐渐被大家所接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必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是指“人”处在人类活动的中心位置,“人”是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基本的价值衡量标准。“现代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指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从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的修养,教师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

一、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完善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铸造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心心相印”,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二、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地树立远大的目标。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地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三、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与效果

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养同样很重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人文素养。

四、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因此人文素养处在现代教师整体素养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作为现代教师的我们要有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第一、正确认识教学基本目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一般理解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知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学习成绩是否良好标志着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与水平。但从人文的角度看教学,其基本目标就是 另外一种样子。人文主义的关注点是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做人”。教材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平台和中介,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就是“人”的成长主体。,做人的核心要素是人生存的价值和对待事物的态度方法,“知识” 对于做人来讲只是辅助条件.由此看来,学生的生存状态和成长能力,才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质量与水平的标志。目前在中小学推行的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对“知识”本位的超越,是对“人文”本位的回归。

第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师道尊严”,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都是通俗形象的概括。这种传统虽经现代化观念的洗礼,依然没有动摇其根基。学校“从严治校”,教师“从严治教”,家长要孩子“听话”的训诫,都在强化着教师的专制权威,同时也培养着学生的奴性,造成师生关系的严重不平等。媒体已经披露的教师给学生脸上刺字、逼迫学生相互打嘴巴,都是极端的例子.在这些极端的例子背后,还有大量的司空见惯的有损学生人格、剥夺学生权利的现象,比如罚站、罚做作业、停课之类的处罚,比如不允许学生在校园内跑动和大声讲话的校规,比如逼迫学生在周六、周日上课的措施,这些现象还常常打着“教育”的幌子,似乎还是“为学生好”。

关于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篇6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师人文素养。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保障与促进对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 篇7

一、确立培育目标,规划与保障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

1. 分析校情,确立人文培育目标

在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我们为落实“文化立校”办学理念,做出了很多努力。硬件再好,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支撑,也是不行的,难以形成优秀的学校文化。虽然我校一直有着比较好的学校文化传统,但在市场经济浪潮的背景下,教师人文素养的缺失与不足,导致了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它已成为制约学校前进发展的瓶颈,成为教师专业提升的障碍。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成为学校亟待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也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提升的重要环节。因此,我校在基于校情的基础上提出: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目标,以培育教师人文素养为具体抓手,大力推进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师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以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的全面发展,并将其作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践载体。

2. 制订规划,建立组织保障机制

为尽快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我校在认真分析和总结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教师人文素养五年培养规划》和《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纲要》,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实践考察、实地体验、文化熏陶和人文课题的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教师人文知识、人文意识、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和职业追求,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将人文精神、人文底蕴转化为教书育人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文化品质和和生命质量,从而推动学校前行。

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落实学校“文化立校”办学理念,是我校形成学校特色的具体途径,是我校“以文立身、以文益智、以文孕美”措施的具体落实与体现,也是有效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我校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列入学校的常规工作和每年的实事工程。为此,我校将专门组织成立“师生人文素养培育领导小组”,学校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从行政导向、组织机构、制度保障、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全面推进;由校务办和人力资源部负责这些规划的实施与督察,由师训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落实及管理考核;学校各行政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共同配合,开展好此项事关学校长远发展大计的重点工作。

二、搭建实践平台,促进与培育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

1. 阅读经典,丰富教师人文知识结构

为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丰富教师人文知识结构,我校制订了《中光高级中学提升教师人文素养资源目录》,有计划地开展教师经典阅读研讨活动。一是配合校园文化节活动,开展教育理论类、文学名著类等人文性书籍的阅读,开设读书交流论坛;二是组织教育史、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经典书籍阅读,并组织交流活动;三是组织部分教育文集、哲学类经典书籍的导读,开设讲座与研修论坛;四是进行历史学著作、艺术类作品、民族传统文化类书籍的学习、鉴赏,学习论文撰写。我校有计划地将教师们一篇篇蕴涵教育感悟、教学智慧、生活情趣的论文汇编成论文集,先后出版了《人文札记》《讲坛心语》《教化探索》《亲近大西北》《七彩云南行》等教师人文感悟类书籍,激励教师相互学习借鉴,有效激发了教师们的学习兴趣。我校还通过分阶段汲取人文养料的阅读、观赏、研讨等学习活动,以及撰写自学笔记等多种交流形式,使得教师们在丰富知识结构的同时,加深文化积淀,提高人文素养。

2. 走进高雅,提高教师艺术审美能力

我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对教师审美情趣的培训,组织教师观赏高雅艺术,利用每周五政治学习的部分时间开展高雅艺术讲座,让教师欣赏交响乐、芭蕾舞等;组织教师进行古今中外名画赏析,阅读世界名著美文等;组织教师先后赴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东方艺术中心观赏音乐、舞蹈;到上海影城、新天地影剧院欣赏国内外艺术剧目;组织教师在新疆大巴扎欣赏正宗的民族风情表演,在甘肃敦煌欣赏飞天主题的大型音乐歌舞晚会,并深入蒙古包、葡萄园体验地道的民间歌舞艺术。随后,我们组织教师交流观后感。

这些走进高雅欣赏活动形成了教师专题培训系列,激发了教师们了解高雅艺术的兴趣。许多教师自己购买了相关艺术欣赏光盘,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研究,从而拓展了认知领域和思维空间,提高了教师们对各种艺术作品的感悟和赏鉴能力,也深化了民族认同感,提高了教师的生活品质和职业幸福感,更促进了校园和谐。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认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校所开展的各类活动等都有了新的认识与提高。

3. 体验文化,拓展教师的认知视野

根据不同的教师群体和年龄特点,我们分批分类地组织教职工参加各类“行万里路”的活动,看名山,访古迹,观现代。在每次走山访水与高雅艺术欣赏前,我校会制订培训计划,整理出相关资料,组织教师进行理性认知培训。

近年来,教师们的足迹跨越南北,遍布东西。走进海派建筑,纵观发展变化:教师们参观了石库门、南汇鲜花港、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静观古镇名城,细品吴越人文:教师们走进了苏州园林、南京古都、古镇朱家角、名镇周庄。走访儒学胜地,探寻摩崖文化:教师们探访曲阜孔庙,攀登泰山。此外,我们还组织教师体验黄河羊皮筏子,感悟西北和中原文化,探访丝绸之路,体验西域民族文化。“曲阜孔庙”留下教师研儒问学的身影,“苏州古迹”触发教师对仕隐哲学的研究,“黄山之巅”使教师发出江山多娇的感慨,“敦煌壁画”带给教师礼佛赏画的情趣,“高昌古城”引发教师对盛衰之理的深思。

我们还组织教师参加外省市德育研讨,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引发教师对教育改革的深入思考。通过学习,教师们开拓了视野,在博取众长、不断反思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养。“行万里路”考察回来后,我校组织教师撰写总结论文,开设文化交流论坛,展示摄影作品,出版相关论文集。

4. 研发课程,促进教师人文素养内化

在培育教师人文素养的同时,我校组织教师研讨如何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依据社会的需求,个人的兴趣指向、特长爱好和能力所及,开发校本课程,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我校努力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机制,指导教师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于教书育人的全程中。我们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加深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对所教授的优秀文化成果进行深入感知,提高认识,提出富有教师个性特点、专长特色的创新解读。

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就是自己不断深入学习,上升理性认识,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素养的过程。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掌握了很多知识,了解了很多人文典故,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有了很大的完善与扩充。

我校在“文化、艺术、科技、技能”四大类系列校本课程的研发和教学中,既提升了教师研究能力,培育了文化涵养,又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培育与提高。教师带动学生,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性,为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良好的性格品质与生活情趣,奠定了基础。

5. 建立教工社团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篇8

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教师首先要正视自己,审视自己,尤其是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心灵世界。鲁迅先生说:“从喷泉里流出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教师力争要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精神,使学生从心灵的深处流淌出人文精神。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鉴于此,我看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我曾听过刘桂秋教授的讲座,教授清楚地告诉我们人文素养是师德素养的重要内涵。教师就是要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人文精神的熏陶来逐渐完善。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关乎学生素质,所以人文素养对于教师来说极其重要。多年的教学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高质量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就必须遵循语文学科特性,从各个方面积累自己的人文底蕴,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以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的身份去探究文本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人类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

人文素质的提高靠不断的学习,现代社会是知识的社会,如果没有适应时代的知识作为支撑,那么必被社会所淘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倡导公民终身学习,教师更不例外。我喜欢读书,读书是我的习惯和爱好,是茶余饭后的必修。我认为没有广泛的阅读作为坚厚的基石是决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语文学科涉及到各个课程,面不可谓不广,可以说方方面面都体现在不同形式的课文中,传统语文教育重视人文性 ,古代儒家的“仁义”,近代教育家蔡元培道德教育为中心理论,陶行知力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语文教育忽视人文精神传承,不重视也不懂得个人修身立德重要性,一旦当学生走上社会,进入各行各业后必将造成道德水准下降,从而导致国家、民族、集体、公民道德意识越来越淡薄,这种状况的产生固然与大气候有关,责任不全在教育,但学校教育尤其是负有传递道德文明的教师难咎其责。现代的教育行家们也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从教材的选定可以看出,现行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人文因素,如,因为语言文字是形成民族基本要素之一,所以语文学科语言教育让学生在感受着本民族文化品味同时也在品味一段历史、一份哲理、人格,其人文性是不言而喻的,再如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来说,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热爱祖国的表现,是维护民族尊严、民族感情的表现,如果说识字教学中人文性不可低估,那么阅读教学中人文因素就更胜一筹了,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浓郁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这里就不一一累述。因此,教师要胜任教学没有广博的知识是万万不可的。所以我就通过广泛、扎实而持久的阅读给大脑源源不断提供信息量,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培养自己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以此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在广泛阅读,不断学习的同时,我常常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我深深地懂得只有苦思才能有所大悟,才能有充满智慧的灵感,才能有丰硕的收获,创新的东西才能出现。延续反复,才会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

与同事,与专家,与学生思想交流,进行激烈地交锋辩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途径多样的充实,人文素质的质量必将更上一层楼。平时做到精心策划,布局谋篇,针对实际情况要做好活动的预案,让学生从思考中获益,从生活中感悟,长此以往,积沙成塔。教师的积极引导要循序渐进,这样,人文素养的高楼大厦定会巍然矗立。

《教师人文素养》读书心得体会 篇9

所谓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人类文明在个体身上表现出的深层次的内在结构,是受人类优秀文化熏染而反映出来的人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综合表现。教师的人文素养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对于学生素养的养成起着关键作用。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素养呢?就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对教师来说,真正展现人文素养,并不是在口头上和文字上空谈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而应该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和落实这一素养。

师爱,是教师道德人格魅力的灵魂,是成为人师的`根本。一方面教师对本职工作要热爱,教师首先应做到乐业敬业,具有积极的专业精神和良好的品德修养,同时还必须具备艺术精神、生命意识、审美意识等,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能善于与他人合作,努力探究教学的艺术。一名好的教师对待工作应兢兢业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教学方面做到治学严谨、宽严有度、有奉献精神等。

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要热爱,教师应处处关爱孩子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用心热爱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时刻把孩子的冷暖、喜怒哀乐放在心中。一个好的教师,对孩子应当做到关心体贴、平等相待、宽容大度、不粗暴,特别是对后进生,不鄙视、不讽刺、不放弃等。

本人认为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亲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要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课外活动,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广,接受知识的渠道多,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敢于向老师质疑。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开发其求知的欲望,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学《教师人文素养》,做有人文素养的教师 篇10

教师要上好课,教学方法只是 一个部分,还需要有巧妙的即兴发挥和联想,以及发自内心的真情。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己理解和感悟的认知结构。有人文素养的教师才能在内容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在某些细节上留下令学生回味的东西。

为了适应中学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中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首先,教师要锻炼好自己的爱心和宽容心。爱是教育情感的最高形式,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爱应该是自然的、不求回报的,如同阳光均匀的洒在每一棵树苗上。教师应该用爱与微笑去点燃学生的兴趣、理想、智慧和人格,点燃学生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

其次,教师要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课程是教师、学生、环境和教材整体交互、共同构建和作用的动态统一体。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知识和经验,交流感情,沟通心灵,求得新发现,生成新知识。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再次,教师要培养创新精神。要培养出适应高科技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所特需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教师应该意识到创新精神和自身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只有创新才能发展的意识,并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积极尝试,探索新方法,寻求新思维,确实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从而带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具有创新性精神的教育。

试论高中数学教师人文素养 篇11

关键词:数学教师;人文;素养

1.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是数学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体现

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的,这是一种化繁为简以求统一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说,数学教育是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文明发展中数学所起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2.高中数学教育中影响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因素

2.1目前应试教育对高中数学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

大教育家韩愈说过:师者,传道解惑也。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形象思维结合逻辑思维,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育主要包含对数学知识传授,对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个体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功能和培育功能。但遗憾的是,现实的数学教育偏离了其本功能,数学成为一种竞争优势,表现在数学教学上是大题量的传授和练习中将数学知识点牢固记忆,其指向只有一个—最终达到数学考试成绩的提高,忽视了数学教育中的其他功能。教师在课堂传授数学知识,学生以听的方式接受教师所讲授的数学内容,数学的教学过程就是单方面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教师作为课堂的控制者,控制并监督学生的学习,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和学生之间往往缺乏互动交流的过程和共同思考探究的过程。

2.2高中数学教育评价不够,教师人文素质偏低

在学生教育成效的评价体制上,功利性的泛滥是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缺乏的重要原因。数学作为人类发展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表现为对学生数学考试分数,并最终表现为升学率的高低,这种单一评价标准成为社会各界以及学生自身功利性评价标准的源头。目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育评价在实践中表现出严重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如:评价学生的数学成绩在内容上基本上是一张考卷测试学生的解题技能。如果要去综合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人文素养,很多教师自身人文素质影响对学生评价,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到德与专的结合,培养一代新人。

3.对高中数学教师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3.1课堂互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猜想

“学问”应该像学问本身一样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可是,事实上教学生“学问”者并不多见。很多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自问问答,或问一些很简单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这样的“问答”教学法是不利于学生创新和质疑精神培养的。为了使孩子具有全面的数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在数学教学中应将引导学生发问给以足够的重视。作为教师,如何恰当地介入学生的活动,尽可能少地干扰他们的思考和探索,给他们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和时间,这是课堂教学中文化氛围营造的一个重要标志。

3.2开展数学探究活动

中学数学教育由于十分强化学生的解题训练和计算能力的培养,以牺牲学生的时间和创造力为代价,使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恐惧和疲惫。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比数理能力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过程,从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不是被动地为了考试接受数学知识。

3.3改善评价方式,巩固情感效果传统评价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人文性,以测试为唯一形式,重结果、重成绩,造成了学校大量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考试转的现象,使本应是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变得僵化。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了数学评价标准:数学学习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甄别,又要重视其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既要重视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总之,应将评价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数学教学的评价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调控,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4.制定教师学习计划,培养数学教师人文精神

学《教师人文素养》,做有人文素养的教师 篇12

关键词:人文素养,体育教师,高校,建议

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以及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和修养等。人文素养关乎的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表征体现在一个人的气质、品格、情操、信仰等各个方面,其内涵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三个方面。[1]庄子曰:“水之积若不厚,则其负大舟则无力。”其意暗指,若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会捉襟见肘,短板尽现。众所周知,体育学科位于素质教育的前沿,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他们未来的健全发展,也就是说,体育教师也必须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在教学中要坚持教书与育人同步,充分利用人文方法,挖掘体育课程和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内涵和美学情致,传授学生人文知识、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健全品格的全面发展之人。鉴于此,欲对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人文底色”,体育教师就必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中就需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水平,来匹配社会所赋予的良好的社会职业形象,而此方面的提高,则需要体育教师在工作生活中不断锤炼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为此,本文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参考意义。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湖南省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为研究对象。运用专家访谈法设计了调查问卷表;随机抽取了长沙市一中、衡阳市六中、衡南县一中、湖南师大附中等12所普通全日制学校,实地调查和走访了上述高校的部分体育管理工作者、学生和体育教师,请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问卷内容。后运用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CNKI)上和本校图书馆中 ,参阅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采用逻辑法、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 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调查

2 . 1 人文知识方面

笔者运用专家访谈法,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在对所调查的体育教师人文知识调查方面,设计了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哲学知识、法学知识、美学知识这五个学科领域的问题,然后通过打分统计,从表1可以看出:教师人文知识掌握最好的是文学常识和历史知识,人均得分为15.2分和13.6分,排在此次调查中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经访谈得知,这两个学科门类曾作过他们在读期(高中及大学期间)的统考和普修,相关知识接触较多。人均得分最低的人文知识学科类别是美学和哲学,得分分值在30%~40%之间,达不到本省体育师资队伍人文知识修养水平的相关规定。

2 . 2 人文精神方面

人文精神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人文知识内化的结晶。体育人文精神作为体育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从体育文化心理层面表现出来的文化精神的总和,它的实质是以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健康发展为终极目标;以人为本,优化人的生活方式和在体育中对人性的弘扬与追求,关爱人的健康和生命的自由与文明的精神。[2]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人文精神方面,体育教师人均得分最高的领域是师德修养,人均14.8分,排序第一位。职业发展领域在校方的引领下,近几年呈增长态势,排序第二位,人均得11.3分。而和教学环节最密切相关的教学法格和科研方法领域,还比较欠缺,得分不及50%,这说明,我省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任重而道远。

2 . 3 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体育教师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得以实现的手段。也是体育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显示器。此项调查统计采用学生评价、同事评价和自评三结合的打分方式。从表3可以看出,体育教师比较注重个人社会生活中的人文修养,此项得分分值15.8分,排序第一位。在呼唤人文精神回归和开展人文教育的背景下,在专业成长维度呈增长趋势,人均得分12.9分,排序第二位。但在和学生人文教育息息相关的自身学习、教学和科研维度,得分较低,三者比例为6.5∶9.1∶7.6,调查结果显示与《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要求还有加大的差距。

3 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对策与建议

3 . 1 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 创设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师生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化作用。为此,全社会应积极弘扬正能量,通过政策的引领、媒体的宣传、大众心理导向等渠道,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弘扬尊师重教的光荣传统,体育教师在此大环境下,和其他社会群体一样,敬业乐群、本色当行。人文素养无形中就得到积累和升华。

3 . 2 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面向高校人文教育

体育教师基本都是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在读期间是他们系统学习人文知识,落实人文精神、践行人文方法的重要时期。为此,高校应推进本科或研究生教育改革,面向人文教育方向转轨与侧重。在课程建设中,应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时安排等方面,注重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为体育教师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对授课班级中的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先储备好源头活水。

3 . 3 重视体育教师的职后再教育、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现代管理学认为一切有组织的行为,重在管理。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可同职后再教育、校本培训等工作相结合。职后再教育是现代企事业单位人员为更新知识、搞好本职工作,实现与时俱进的一种“再充电”过程。为此,校方应重视体育教师的职后再教育工作,运用校本培训等方式,通过聘请专家进行人文知识讲座,或者通过社会实践领悟人文精神,通过运用人文方法搞好教育教学和体育科研等。在节假日期间,要多措并举来提高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

3 . 4 教学中落实人文教育, 努力实现教学相长

人文素养的提升,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与学生的互动中切身体验、反思、总结,才能提高实效性,从而实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教师先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授、渗透人文知识体系。但有古训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就是说教师无论在学识上还是在思想上,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亦可从教育对象身上汲取营养来完善自己。为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倡导教学民主化,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有益于与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努力实现教学相长。

3 . 5 树立终身学习思想, 不断加强自身人文修养

学《教师人文素养》,做有人文素养的教师 篇13

前不久,翻阅了《教师人文素养》这本书,里面的一个个故事使我产生了共鸣,尤其是读了梁晓声写的一篇《我的小学老师》,深有感触。文章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某年冬天,市里要来一个卫生检查团到校检查卫生,班主任老师因为他的衣服脏,当面指责了他,全然不顾一个孩子的自尊心。

殊不知,这是他认为最干净的一件衣服。梁晓声小时候家境贫寒,每天有数不清的家务活,导致手皴;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地干临时工,根本没空照料孩子,也没有钱买像样的衣服。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不应该以贫富区别对待学生,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

相反语文老师却对他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她的一席话让梁晓声感动不已:“家庭贫穷不是你的过错,没有值得自卑羞耻的,要使同学们看得起你,每位老师喜欢你,今后就得努力学习。”她细致地帮他洗头,一共洗了三遍,还给他在脏衣服外套了件绿坎肩,以遮挡他衣服前的油污。在语文老师的关爱下,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语文还考了满分,并且写的一篇作文还发表在《中国少年报》上。

梁晓声小时候碰到的这位语文老师在他的心田撒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引领他进入了文学的大门。这颗种子慢慢生根、发芽,最终使他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他们。每个孩子都出生于不同的家境,受到不同的教育,成绩也有高低。老师不应该总把赞许的目光、激励的语言送给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一些成绩不如意的学生,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生长的环境,所碰到的困难,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埋怨孩子。沟通是最好的途径,静下心来,跟学生面对面交流,找出他们身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成绩,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尊重每位学生,在批评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懂得一些方式方法,尽量照顾孩子幼小的心灵。可以用一些轻松的话语,消除孩子紧张的心理,让孩子自己找找身上的缺点,千万不要像梁晓声小时候的这位班主任一样,那样会深深地刺伤一个孩子的心灵,以致于和你越走越远。

小学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深远,这么多年过去了,梁晓声对当时发生的点点滴滴还记忆深刻,足以说明了一点,启蒙老师在孩子成长历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时时提醒自己,尽心尽责地做一名好老师,让我们的孩子在多年以后回顾自己的小学生涯时,也能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关于教师人文素养个人心得体会范本【二】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称,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育人。教师的人文素养关系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会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提高。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教师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调节心理状态;有助于教师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逐步养成健全美好的人格、提升高尚的精神境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关爱学生,使所有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并具有完善的人格。

教师的人文素养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共同架构而成。其中,教师的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在内化、积淀人文知识的基础上所凝练、升华而成的人文精神,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为人文素养的外显和发挥作用提供着价值导向和支撑。教师应具有广泛的兴趣,健康幽默的情绪,平静愉快的心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广泛的兴趣,不仅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酷爱和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表现在满腔热情指导一切对学生有益的活动;教师特定的职业活动,要求教师要有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并应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激发学生;教师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因素,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勤奋工作的风貌,都会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培养。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一名新教师更要有不断提高素养的意识。要多阅读、多反思、多写作,勤于笔耕。而人文知识的自我学习、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的方法,自古至今皆然,就是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使人明智”尤其是读好书。教师爱好读书自然有助于摄取更多的信息和思想养料,有利于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教师的读书品格可以感染、熏陶学生阅读品格的积极成长。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教育人文性的决定性因素。人文素养修炼将促进教师人文精神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提升教师师德水平的意义,将促进教师对实践知识的领悟和把握,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发展,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教师幸福感的提升。

作为教授英语这门学科的老师,人文素养也是英语新课程极其重要的培育目标之一。在英语课堂中可以通过依托教材内容、借助合理评价、利用影视媒介、精选学习方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和培育。

关于教师人文素养个人心得体会范本【三】

前几天学习了关于教师人文素养培育与研究方面的文章,使我颇有体会。“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小朋友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首先就应当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同时,我觉得教师作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人”、“文明人”,更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工作中。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宽,接受的信息广,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做一个复合型的教师。

总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关于教师人文素养个人心得体会范本【四】

何为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个人来说,人文精神都是非常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高扬了人文精神,社会才会生气勃勃、兴旺发达,人才活得有意义,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教师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是文化的传承、体现和创新。我们说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就是因为教师承担着这严肃的使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被赋予了塑造学生的任务。教师的这种社会定位,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做表率,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所以说“身教重于言教”。身教虽然只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但作用却是异常巨大的。比起一般人来,教师特别需要学习人文精神,发扬人文精神。

“教师的人文素养” 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学识底蕴、儒雅风度以及对事业与学生真诚的热爱。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完善的需要!

一、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完善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铸造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心心相印”,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二、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地树立远大的目标。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地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三、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与效果

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养同样很重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人文素养。

四、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断提高,个性得以张扬,真正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成功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决定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而要提升自身的素养,教师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教师的读书是一种积累。学习是我们人生永恒的主题。教师的职业特性,更注定了教师的角色是一个永远需要学习的角色。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在提升人文素养,铸就教师魅力中具有永恒的力量。一个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必将有赖于永不满足的读书实践。一个成功的老师,必须是一个善于学习的老师,一个善于读书的老师。读书是教师汲取精华的学习方式,是教师传承优秀文化的通道。读书是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前提,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只有学会读书和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处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读书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第一要素,人们不但通过读书获得一技之长、生存之道,更重要的是书籍是每一个现代人的精神食粮。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读书,理应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热爱学习的老师,才能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更加敬重他。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荡涤心胸、体味人生、启迪智慧、增长才干、学会学习与生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很迫切地需要教育教学理论层面的提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课改实践需要前沿性的理论支持。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倡导学生的阅读,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自觉地投入到积极的阅读活动中去。教师的阅读同样需要从课内读到课外,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品质。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确立终身读书的观念,自觉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读书积累,提高自己的读书品质,实现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教师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完善文化知识结构,才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育人技能,才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读书不是为了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只有当我们将读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断提升自身学养的重要手段,我们才能成为新时期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知识丰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新课程标准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崭新的理论指向,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但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大胆实践,而且更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善于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做起,创设更为宽广的人文精神的时空。只有有所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是我们工作在基层的教师走向成功的最深刻的足迹。当今的教师应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应当这样告诉自己: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这是教师应该努力去做到的,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仅要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更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

总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着目标的教师。

关于教师人文素养个人心得体会范本【五】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上一篇:桥隧公司先进性教育阶段总结先进性教育下一篇:太平一中信访维稳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