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人文素养

2024-09-18

职业人文素养(共12篇)

职业人文素养 篇1

摘要:很多学生及其家长都认为, 就读职业院校就是来学职业技能的, 在此观念下, 很多学生对基础素质课程便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由此, 职业院校基础素质课程的改革便多了一份夹缝中求发展的紧迫感。为此, 本文将从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等三方面, 探讨职业院校《人文素养》的课改思路。

关键词:职业院校,课改思路,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1 转变教学理念

职业院校《人文素养》的前身就是《语文》。由《语文》转变为《人文素养》, 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例如, 《语文》的重心是汉语言文学和阅读写作的基础知识及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而《人文素养》的重心则是为人处世的态度、规范和技能。《人文素养》比《语文》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愿学、能学和乐学, 让课堂有效、有用和有趣。此外, 《人文素养》也比《语文》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更贴近学生的专业和职业。

2 更新教学内容

《人文素养》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为主旨, 建立了全新的内容体系。整个体系包含四个模块。

第一模块, 阅读欣赏, 包括励志成长、陶冶性情、珍爱生命、感悟自然、品读职业等五个主题共15篇古今中外极具代表性的人文作品, 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 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 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 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第二模块, 应用写作, 介绍了常用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 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

第三模块, 口头表达, 根据不同的社交情境, 分别介绍了面试中自我介绍的表达技巧、生活中寒暄与问候的技巧以及公众演讲技巧等, 旨在提高学生社会交际中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模块, 文明礼仪, 主要讲述了个人礼仪、日常礼仪和办公室礼仪, 旨在使学生懂礼貌, 知礼节, 培养学生文明而规范的行为习惯。

3 创新教学模式

在素质教育内容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 素质教育的内容决定课堂教学的模式。教学时, 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

模式之一, 主题讨论式。

主题讨论式是运用于人文作品的阅读欣赏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主要设计了以下环节。

(1) 引入主题。如教材中的第一个主题“励志成长”——激励心灵 (思想、观念、情感等) 健康成长。

(2) 引出课题。如《一只铅笔有多少种用途》便是表现上述主题的一篇人文作品。

(3) 导出并理解课题中的关键词。如上述课题中“铅笔的用途”便是全文的关键词。由铅笔的用途到任何一件东西的用途, 再到任何一个人的用途, 以此形成讨论的一条主线。

(4) 围绕关键词引导学生讨论作品的内容。如, 在上述课题中, 围绕关键词便可引导学生讨论作品的以下内容:列举铅笔的用途。作者为什么要研究铅笔的用途?通过研究铅笔的用途, 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5) 深化主题, 引申讨论。如上述课题, 为了深化主题, 可作以下引申讨论:一张纸有多少种用途?一颗回形针有多少种用途?一卷透明胶有多少种用途?一个人有多少种用途?

(6) 照应主题, 归纳结论。通过上述讨论, 引导学生归纳结论:任何一件东西都有无数种用途。任何一个人更是有无数种用途。坚信自己,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应通过自己的努力, 充分发挥自己的用途, 实现自我的价值。不断地吸收正确的思想和观念, 我们的心灵就会不断地健康成长。

以上就是主题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 每个环节环环相扣, 最好直指教学目标, 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有趣、有用和有效。

模式之二, 内心体验式。

有的人文作品, 其实就是作者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内心体验。对于这类作品, 无论老师如何讲解, 其效果都比不上让学生亲自体验。为此, 内心体验式便成为人文教育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 引入课题。如, 体验选择。在成长过程中, 我们常常面临选择, 当我们选择放弃和失去时, 我们会有怎样的心态?当我们选择获取和拥有时, 我们应有怎样的作为?

(2) 引导学生做好体验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营造体验氛围。

(3) 引导体验。如上述课题, 体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 引导学生选出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 并要求学生把它们工工整整地写在作业本上。

第二步, 引导学生划去一样, 保留四样。写出划去的理由和心情。

第三步, 引导学生再划去一样, 保留三样。写出划出去的理由和心情。

第四步, 引导学生再划去一样, 保留两样。写出划去的理由和心情。

第五步, 要求学生再划去一样, 只保留一样。写出此时的心情。

第六步, 要求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工整地写下这句话:“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一样是:____________。”

第七步, 引导学生体验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情感, 作出自己正确的选择:你认为, 是失去的最宝贵还是拥有的最宝贵?你愿意停留在放弃和失去的痛苦中, 还是愿意为获取和拥有而努力?

(4) 讨论总结。通过上述体验,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选择放弃和失去时的心情;也引导学生说说体验后的收获。最后, 老师总结要点:第一, 珍惜拥有的, 因为, 拥有的才是最宝贵的。第二, 为获取和拥有而努力, 因为, 只有努力, 你才能真正拥有;也只有通过努力, 你才能获取更多的拥有。

内心体验式模式, 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自觉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除了上述两种教学模式外, 《人文素养》的教学模式常用的还有项目训练式、情景模拟式等等。总之, 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人文素养》课程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

参考文献

[1]肖忠花.人文素养[M].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

职业人文素养 篇2

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它是为社会生产、建设、管理和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具备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不是在单纯地培养专业人和职业人,而是培养社会型的人才。基于高职院校中人文教育的现状,在高职学院中树立全面成长、综合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适合高职办学目的,实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人文素养教育有效地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文素养教育是我国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突破口,它对提高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功能。

从以上文献,我们可以发现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人文素养教育在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层面,而在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融合上关注不够。因而,以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为最终落脚点,进一步探究高职院校如何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又培养和提升他们的人文精神和综合能力,以关注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融合的对策显得更为重要。应主要关注以下三点,一是人文素养教育之于高职学生的基本内涵,二是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失衡的原因分析,三是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融合的思路和对策。

职业人文素养 篇3

关键词:人文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教育

近几年来,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毕业生出去准备自谋职业却找不到事做,闲在家里;有的送出去实习工作怕累跑回来或被淘汰回来。实际上这是多数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即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差。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而另一方面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就不了业,这充分说明了,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差。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差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否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职业教育的成败,因为只有职业学校学生能适应社会,才能解决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出路问题,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才能源源不断,职业学校才会发展,才能生存。

一、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差的原因

1.职业学校学生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已不同于过去,过去我们的教育模式只是注重学生学习技术的培养,毕业以后国家安排就业,也就是说多数学校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不注重学生素质的教育。

2.多数职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差

多数职业学校学生在社会交往、谈话艺术、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基本素质还很差,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另外,许多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理想、思想观念等方面还未转变过来,多数人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3.职业学校学生所掌握的基本专业技术太差

由于学校或自身的素质,一些职业学校学生基本技能不扎实,到了社会不能为用人单位创造价值,当然用人单位就不会用你。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大组成部分,其任务光荣而艰巨,职业教育搞得好与坏直接关系着人口素质的提高、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发展,而职业学校学生能否适应社会、能否为社会创造价值又直接关系着职业教育的成败。职业教育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职业学校学生如何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只有他们在社会上站得稳,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职业教育的生源才会源源不断,才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二、提高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措施

1.加强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关键,一个技术再好、本领再高的人,如果思想品德差、道德败坏,是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就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加强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只有品德的高尚,才会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社会、适应社会。

2.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毕业后要面对工作,要适应社会,在社会站稳,要能为别人创造价值,别人才会用你,自己才会获得利益,所以职业学校学生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时就要加强基本技能与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要实用。学校还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以便使学生所学的本领适应社会的发展。

3.坚持一专多能的原则

在培养人才上,要注意一专多能,即一至两个专业为主,发展其他相关的专业技能。如服装专业的,除了学好本专业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绘画、工艺美术、中国结艺等,模特专业的除了自己的本专业外,还可以学习计算机、服装设计、绘画、礼仪等,每个人至少要掌握两门以上的专业技术。

4.要大力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处事能力、交涉艺术、吃苦耐劳、敬业精神、自身管理能力等基本素质的训练

(1)处事能力和交涉艺术。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社会,怎样把自己推荐出去,社会处事能力、交涉艺术是关键。在过去,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遇到老师不会打招呼;上台说一句话脸都红;叫他去办事缩头缩尾;车上遇到老师不会让座位等。试想用人单位遇到这样的人会对他(她)产生好感吗?会用他吗?要加强社会处事能力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着手:①班主任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多参与管理班级,多教给学生一些为人处事的本领,多锻炼学生独立办事的能力等;②抽出一定的时间,把社会处事能力和交涉艺术作为一门技能传授给学生,教他们如何结识周围的人,如何战胜自己,怎样与同学、同事、领导以及下属相处及交涉等;③多举行演讲、自我介绍等锻炼口才以及交涉能力的活动。

(2)关于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过去我校输送出去的职业学校学生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不能吃苦耐劳,没有敬业精神而做了“逃兵”,由此可见,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吃苦耐劳、敬业精神等基本素质的训练,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能否适应社会也很重要的。

(3)关于自身仪表。如果说专业技能是内存,那么人的仪表就是外在。要想取得别人的好感、信任,良好的印象是关键,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要想得到别人的使用,首先别人看你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即仪表是很重要的,因而要求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要从穿着、精神面貌、文明礼貌、言谈举止等诸多方面加强训练。

(4)关于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主要是教会学生一般做事的原则、常识、哪些事可做哪些事不可做,辨别是非真假、处理一般事物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管理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学会学习是指职业学校学生出去以后如何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职业学校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毕竟和现实还有一定差距,很多实践的东西还需要多总结才行。

总之,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应以市场为准则,以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素质为标准,不断总结找到更多、更好的办法。

参考文献:

宋红霞.浅议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中国成人教育,2008(14).

职业素养中的人文精神 篇4

一、积极的人生和职业态度

作为社会人和职业人, 我们可以选择作为参与者、旁观者, 而不是评判者。选择作旁观者是因为自身的能力、经验欠缺, 判断力不够, 需要观察学习他人的方式、方法;选择作为参与者, 是因为作为其中一员, 有责任和义务为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如何, 应积极融入主流意识和核心组织, 形成一种执政思维, 随之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即使你由于经验欠缺出现一些失误, 但作为领导者, 他会欣赏你的责任感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科学认知自我, 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 职业生涯设计是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实施的保证。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 首要问题是帮助个体进行自我评估即科学认知自我。其目的是为了让个体了解自我, 发现潜能, 悦纳自我, 清醒认识到自己的现状与未来理想职业之间的差距, 帮助个体端正态度, 从而激发自我潜能、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科学认知自我不是一次二次的探究和职业测评就可以完成的, 而是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全过程。 (1) 探究自己的能力优势。能力一个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在一个人的活动中表现出来, 同时又在所从事的活动中得到发展。能力往往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指人们已经学会了的知识和技能:二是指个体具有的潜力或完成某项活动的可能性。例如:一个人具有领导的潜能, 只有在领导岗位上才能体现出来, 否则永远是一种潜能。能力又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某些特殊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画家需要具有良好的空间知觉能力及色彩辨别力等。个体能力差异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未来从事职业的社会经济地位, 地位越高对能力的要求越高。对能力优势的探究包括以下几方面:基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态知觉能力、身体运动能力、艺术创造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文秘能力等。 (2) 探究自己的个性优势。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在处事时总是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 有自己的行为风格。如有的人对细节敏感;有的人关注整体;有的人善于决断;有的人灵活多变;等等。个性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 只是当他们有具体的工作联系起来的时候, 才有适合于不适合的问题。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乐群性、聪慧性、恃强行、敢为性、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自制性、敏感性等。 (3) 探究自己的职业生涯动机。在给出的十个方面的问题中, 找出你最在意哪些?最不在意哪些?按照在意程度列出顺序。十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升职、冒险、福利、变化性、竞争、创造性、帮助别人、工作的独立性自由性、做领导、社会地位。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 每个人对自己形成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上, 找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在以后生涯选择中, 注意扬长避短, 选准职业的切入点。同时, 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 最主要的是看看它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优势, 而不是用社会上统一的所谓“成功人士”的标准来衡量。当个体摒弃了世俗的成功标准, 完成了对自身的科学认知, 对人生的价值与自我的科学定位便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会减轻内心的压力, 克服浮躁情绪。

三、理性的态度、诗意的生活

我读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三个人都在垒砖头, 一个人一边垒一边抱怨, 这个工作又累收入又低, 感觉整个世界都欠着他的;第二个人说自己在垒一堵墙, 他干得非常仔细认真;第三个人, 一边垒砖一边歌唱, 他说自己在盖一座大教堂, 教堂落成后, 这里会有天使的歌声。

四、学会学习、终生学习

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经济主流, 是21世纪的“第一概念”。知识经济时代, 一个非常实际的挑战是知识的快速老化和新的专业领域的不断出现。社会劳动者的职业迭替更加频繁。据资料显示,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动者职业迭替和就业岗位轮换已普遍呈频繁之势。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人才, 平均5年更换一次工作。美国的每个人一生平均更换12次工作。据统计资料显示:一个人大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只能满足其一生所需知识的10%左右。[3]因此, 在未来社会中学习将成为人的第一需要, 学习将是一个人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手段。学习将伴随一个人整个的职业生涯。

学会学习, 就是变传统的“知识传播、博闻强记”为“创新性、开放性”学习。正如爱因斯坦曾讲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 日本学者川上正光提出“知识, 百科全书可以代替, 可是考虑出的新思想、新方案, 却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学会学习的另一个内容就是注重“通才”学习和“专才”学习, 二者相辅相成。所谓“通才”是指具有某些专业知识而又知识面广博, 知识结构合理, 具有较强专业适应型人才而言。相对于“专业”型人才而言, “通才”型人才更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前途。美国曾对1311位科学家 (从他们的论文、成果、普及等方面) 做了5年跟踪调查, 发现有成就的科学家很少是精通一门专业的“专才”, 而都是博才取胜。当今诺贝尔奖获得者, 有不少既是某门科学的“专才”, 也是进行综合性研究的“通才”。

总之, 职业素养中的人文精神决定了个体的发展高度。可以使个体用批判的眼光审视社会的各种纷繁现象, 懂得什么是人类和自身真正想要的美好生活, 对人类和自身的生存状况能做出发展性的反思, 对人类社会的命运能有所思考和贡献。

参考文献

[1]仇忠海:“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学校教育, 2004.7第1版1

[2]刘远白: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科学认知自我.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4)

论现代秘书的信息素养与人文素养 篇5

摘要:现代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秘书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熟练的工作技巧,良好的工作态度,是每一个秘书人员应该具备的,作为现代秘书,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对秘书的信息素养以及人文素养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秘书

信息素养

人文素养

一、引言

秘书是办公室一个重要的角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代步伐的加快,各行各业都需要加级职业道德修养,社会对秘书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秘书具备高素质、高水平、高效能、创新性和发展性。

二、秘书的基本概念

1.秘书的定义: 秘书是指专门从事办公室程序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实施服务的人员。

2.秘书的职能:

参谋助手、承上启下、协调服务、调查研究、信息督查,是秘书工作的几项基本职能

3.秘书的工作内容:

直接服从领导,服务全局员工,不管在公文处理、会议服务、后勤管理、档案管理还是组织协调、服务接待等方面的工作

4.现代社会对秘书的要求:

(1)秘书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要与单位各个部门和人员打交道,另外秘书职业也是一个单位的窗口,和其他公司的主管部门、大客户都有联系,在工作中频繁与外界接触,这要求秘书对单位的日常工作和整体状况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秘书工作再也不是传统观念中简单的电话接线员、接待员,以及收发、抄写的文员,工作涵盖面更广,要求更高更严,掌握简单的 秘书知识已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3)新的时代要求秘书工作制度化、专业化、现代化,担任秘书的人员应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应该时刻保持拾遗补缺、不断更新、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秘书的信息素养

现代信息社会要求秘书人员必须具备信息观念、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信息道德等方面的信息素质。秘书人员应通过培养敏锐的信息意识、掌握运用信息工具的技能、强化准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提升信息创新水平等途径提高自身信息素质。

(一)秘书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1.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即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2.信息素养包含的内容

(1)信息意识:是指利用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的内在动因。具体地表现为对所需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2)信息知识:是指关于信息的理论、常识和方法。当代秘书的信息知识,是秘书对信息基本常识的了解,对各种与秘书各项工作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检索工具、检索方法等方面知识的掌握。

(3)信息能力:是指秘书人员在从事秘书工作实践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对于秘书工作信息的搜集、理解、分析、处理的能力。面对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信息,要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提炼、吸取符合自身需要的信息,经过合理的组织加工成适合自己办公室各项工作运用的形式,并推动办公室的各项实际工作。

(4)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秘书人员在获取和使用信息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能自觉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隐私权等,不得向领导者和有关用户传递各种不良信息,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5)信息观念:指秘书对信息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在工作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信息价值的认识,它关系到秘书人员对秘书相关工作信息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二)秘书提高信息素养的价值意义 1.对秘书人员自身的价值:

首先,秘书注重信息素养的提升也就培养了他自身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且加以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还可以培养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

人员的信息观念不健全,其思想没有与知识经济和信息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其次,秘书在企业中秘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司与员工之间的纽带。秘书自身的素质及其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部门或机构的形象及其竞争力。因此秘书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秘书人才需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2.对工作所产生的意义: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具有资源庞大、来源广泛、处理复杂以及变动性快的特点。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就秘书工作而言,秘书工作是一项知识、信息高度密集的工作,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办公手段日趋现代化。要应对这样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做好秘书工作,使之正常、有序、高效运转,秘书就必须强化信息素质教育,加强信息素质修养,具备良好的信息品质。只有秘书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及时过滤信息,正确把握方向,为上司做出合理的安排和部署,更好的为领导服务。

(三)现时期秘书信息素养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秘书队伍信息素养的整体水平仍然存在一些缺漏。1.比如一些秘书时代的发展脚步向吻合。一些秘书人员只注重日常的一般性事务,缺乏对信息价值认识和筛选,不了解信息技术对提高自 身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大意义;因此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望不强,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内在驱动力不足,甚至“老死不想‘网’来”,特别是年龄较大的秘书人员因循守旧,遇到问题仍习惯于到纸堆里查陈年老账,而不愿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去获取信息。

2.秘书人员缺乏良好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信息素养与科学文化素养紧密相连,没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没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信息素养则难以达到真正的提高。

3.秘书人员信息技术偏低。由于种种原因部分秘书不能在计算机上熟练使用文字、图像、表格处理等常用办公软件。有些秘书人员信息技能偏低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工作纳入整个信息化工作之中,无法在整个企业工作系统中完整的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完成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这无疑对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由此可见,我们应当重视秘书人才的信息素养的锻炼和提高。

4.一些单位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水平不高,使秘书没机会学习新信息技术。

(四)针对秘书的现状提出的应对措施 1.当代秘书必须具备优秀的信息能力。当代秘书的信息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信息获取能力。秘书工作不仅要学会充分利用好组织建立的内部信息网络,还要建立并掌握自己常规的信息渠道,懂得信息获取的基本技法,善于开发新的秘书工作信息资源,并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第二,信息的检索能力。现代秘书必须学会对信息时代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分类,以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的目的。网络化信息改变了我们秘书人员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学习信息技术,才能面对繁杂的信息社会和在网络条件下做好工作,及时提供给领导所需要的有用信息资料。

第三,信息鉴别处理能力。当代秘书要能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排序,归类处理,充实秘书工作数据库;能对这些信息的意义与可 靠性有进一步的认识,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提供给领导者参考。

第四,信息运用能力。是指秘书人员在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思想与见解融入其中,并通过恰当渠道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他人,与他人进行交流、共享的能力。集中表现在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连续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信息

2.当代秘书应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信息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信息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秘书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强弱。总的说来,秘书的信息知识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基础知识。二是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常识三是一定的外语和法规知识。使用计算机网络要遵循我国现有出台的法律条文;使用各种数据与信息,要合乎国家的有关法规,尤其应严格遵守保密法规,防止泄密问题的发生。

3.当代秘书还需具备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

高尚的信息道德是保证当代秘书信息行为正确性的重要保证。当前,信息传播媒体多种多样,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偏见,虚拟空间交流的隐蔽性也可能会伴生一定的无政府状态,如果没有一定的道德约束,就很容易使人们在享受信息网络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产生一些与先进的伦理道德相悖的现象。这就对秘书人员的道德责任感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为提高行政秘书的信息素养要进行信息技能的教育和训练。秘书人员信息素养培养的目的在于提高其信息技能。从现实情况看,信息技能是制约秘书人员信息素养提高的一个关节点。当前,秘书人员的信息技能培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秘书人员的网络运用技术。善于借助网络掌握秘书工作的实时动态信息,利用网络数据库的宝贵资源,提高秘书工作效率,并在网络使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二是提高现代办公软件的操作水平。秘书人员要努力掌握每一类软件并争取在工作实践中能够发挥其最大效能。

5.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秘书人才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创新性很强的工作,信息素养的培 养提高离不开一定的软硬件基本建设。对于硬件的的基本建设政府部门及各单位各级领导应统筹规划,为秘书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提供必需的物资、器材和场所,逐步改善秘书部门的办公自动化条件。

四、秘书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是秘书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基础,是专业素质的支撑点之一。没有厚实的人文素质底蕴,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会因基础不牢而后劲不足。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对秘书来说就如同车之两轮,缺一就会寸步难行。因此,秘书在努力提高专业素质的过程中必须抓好人文素质这一基础素质建设。人文素质是我们立身做人的最基本的基础素质,是连接其他素质的纽带,并与其他素质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是高素质秘书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素质。

(一)人文素养的基本概念 1.人文素养的概念

是指人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素质,是人们通过学习伦理道德、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有意识地进行内化和积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素养和品质。

2.人文素养包括的基本内容(1)知识和理论素养

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秘书必备的本领和基本功,是秘书人员思维飞向更高的“翅膀”,是秘书人员成长过程的“阶梯”。

二是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业务知识是秘书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区别于其他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根本标志。

三是独立于专业知识以外的相关知识。秘书工作涉及面广,因此在日常工作和闲暇时博闻强记,尽可能多了解一些专业外的有关知识。

(2)人员的基本素养

一是思想政治素养。文秘人员是领导与群众,上级与下级,领导和各部门之间联系的桥梁,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机关或领导的形象及信誉,因此,文秘人员摆正位置,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是很重要的。二是职业道德素养。作为一名文秘人员,首先要爱岗敬业。事业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爱岗敬业,难以想像不热爱自己职业的人能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建树。

三是心理品质素养。秘书活动是一种十分繁重的劳动,秘书活动的紧张性、快节奏和高压力都对秘书人员的心理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秘书人员必须在成功与失败、荣誉与屈辱面前保持心理平衡,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培养秘书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1.提高秘书的人文素质,可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使命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打牢秘书必须具备的政治思想基础。

2.提高人文素养,可以充实精神世界,修养道德情操;而缺乏良好的人文素质,人就很容易被坏的东西侵蚀、支配和利用。当前,有的秘书经不住灯红酒绿的考验而栽了跟头,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人文素质偏低、人文底蕴薄弱有关。

3.提高秘书的人文素质,有助于培养他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敢于讲真话、低、知识贫乏,必然思维空间狭窄、目光短浅、发展受限。人文素质功底不深厚势必制约其他素质的提高,影响秘书在本职工作岗位和未来发展中继续获取新知识、发展新能力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

4.提高秘书的人文素质就是让秘书了解中外文化精髓,从中汲取营养,奠定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功底,具备较高层次的人格文明,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能够和谐统一地发展。高素质的秘书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身心素质,达到知识、品质与意志的有机统一。

(三)现时期秘书人文素养的现状 1.缺乏人文知识,导致文化素养较差

前些年,教育界受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出现了削弱甚取消人文教育的倾向。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严重缺乏人文知识、人文素质较差的大学生绝不在少数,许多学生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方面没有达到大学生应有的水平,如今的学生对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反应冷淡,作为一位秘书,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是很难在社会上站住脚的,更不要说有大的发展了。

2.非专业知识浅薄,导致自身的工具化

在职业技术院校,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问题还是存在的。事实上,实用技术教育只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项内容,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获得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如果我们仍从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片面强调实用技术教育,忽略人文教育,可能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 技术纯良的“工具人”或“机器人”。为了避免把学生培养成专家们所批评的“工具人”,我们必须加强人文教育。

3.缺乏人文精神,导致人格上的“残疾”

人文素质的提高,应该是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忽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就会造成学生人格上的“残疾”,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其一,造成人格境界低下。有些学生由于人文素质差,除了专业知识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因此常常感到精神压抑、思想苦闷、情绪消沉。他们渴望成才,但综合素质条件不足;他们有自我奋斗的愿望,但缺乏人生理想;他们祟尚实现自我,但无起码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想显示自己,但常暴露出粗俗与无知;他们爱美、追求美,但常常美丑不分。当然以上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教育方面的缺陷所造成的学生缺乏人文现象。的确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二,导致科学技术的滥用。我们希望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4.只懂技术不懂艺术,导致缺乏创新精神

人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大量事实证明,艺术修养较高、形象思维较发达的专业人员,通常在专业活动中创造力更强。形象思维是通过对外部形象的想象去构建心理形象。一个专业人员创造力的大小与他的形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即使职业技术院校并不以培养科学家和艺术家为基本任务,让学生接受人文和艺术教育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针对人文素养的现状提出的应对措施 1.培养乐观精神

秘书工作压力大,时刻围绕领导转,即使在休息时间也难保能高枕无忧。什么时候需要你工作,就得什么时候到位,既紧张又受累。甚至会因过分紧张而精神忧思郁结,紧张错乱。所以文秘人员要注重培养乐观的精神。

2.热爱工作、忠诚服务

时刻牢记肩上的责任,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工作。在工作上,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组织纪律上,要无条件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保持平常心,不骄不躁,甘于清苦操劳。自觉做到事前参谋,事后服从。传达领导的意见要实事求是,对领导意图要认真领会,领导交办的事项要办理得及时可靠,决不能敷衍塞责,要自觉维护领导的权威,保证各项决策的贯彻实施。

3.廉洁奉公,不假借领导名义以权谋私

首先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切忌借权谋私。秘书人员只有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强烈的公仆意识,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

其次要牢固树立奉献意识,切忌贪图名利。无私奉献是党政各级机关秘书部门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尤为重要。

4.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秘书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秘书工作必须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地处理一切问题,尊重实际,真正按客观规律办事,说实话、报实情、办实事是秘书工作的基本要求。勇于创新,这就要求秘书人员要创造性地贯彻领导的意图,为领导工作提供最佳服务。秘书人员只有勇于否定旧思想、旧事物,大胆提出合乎实际的见解,才能不断开创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6.严守机密,提高觉悟

守纪保密是秘书工作人员铁的纪律,办事要讲法,遵守制度,不能 感情用事,不以权谋私,要增强保密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间的不问,对经办的秘密事项要守口如瓶。要严厉制止公文旅行现象,把文件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强化保密措施,做到万无一失。

7.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首先,秘书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同时必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除此以外秘书需要掌握广博的知识结构。

其次,在完备知识结构的同时秘书人员需掌握新型的工作技能,如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协调能力、具备现代信息的收集与应用能力.再者,秘书人员需具备善于沟通的技能,其技能有不找借口,多方沟通;抓住重点,及时反馈;建言献策,适当赞美。

五、小结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社会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对新时期的秘书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行各业的秘书工作无疑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对秘书人员的素养则要求的更加严格。为了适应新形式的要求,秘书人员应该审时度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秘书工作与创新。参考文献: 1.郝懿

刍议现代秘书素质【J】

改革与开放 2010年 第158页

2.周发强

浅议秘书的信息素养及培养途径【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2卷第1期

第31-33页

3.毛新伟

秘书信息素质的特别要求及培养途径【J】

经济师 2010年第10期

第52-53页

4.杨帆

信息时代我国秘书信息素养培养途径探析【J】

农业图书馆报学刊 2009年 第21卷 第4期

第213-215页

5.王飞飞

职业人文素养 篇6

关键词:人文素养 审美情趣 生活能力 坚强意志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158-01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这就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培养,更要注重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教育。什么是人文素养?简单地说,就是做人的内涵素养,是人的精神层面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追求。这种素养表现在学生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高等数学是职业院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素质课,如何把握高等数学课程内容所体现的人文内涵,深刻挖掘学科教学的真谛,弘扬不懈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人文素养。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几点肤浅认识:

1 传道授业,弘扬科学精神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科学。高等数学较初等数学而言,可以通俗理解为是“高等”的“数学”。初等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基本运算能力,建立简单的数形结合思维方式。高等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熟练运用运算法则进行基本运算,能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进行数学的应用。高等数学是用高度抽象的语言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用严谨的逻辑思维进行判断和推理。在数学概念理解、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的训练中,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逻辑推理能力和精确的计算能力等得到培养和提高,这些能力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探索科学真理的优秀品质。

2 鉴赏数学的美,陶冶审美情趣

美学原理告诉我们:简单、整齐、和谐、对称的事物都可以引发人的美感。黄金分割是美学王冠中的明珠。把这种美揭示给学生,让学生去领略、去体验就是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搜集了黄金分割律在各方面的应用资料和图片,介绍黄金分割律在各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如在公元前3000年建成的埃及的金字塔、法国巴黎圣母院以及中国故宫等都暗合黄金分割律,是黄金分割律在建筑设计中典型应用。它们的整个结构以及它与外界的配合是那样的和谐美观,正因为如此,虽历经千年风雨却仍然为世人瞩目。再如古希腊维纳斯女神塑像及太阳神阿波罗的形象都通过故意延长双腿,使之与身高的比值为0.618,从而创造艺术的美,是黄金分割律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黄金分割还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军事战术布阵上。在我国历史上,黄金分割律在战争中体现得最为出色的军事行动,还应首推成吉思汗所指挥的一系列战事。据说拿破仑大帝兵败于黄金分割线,一代枭雄的拿破仑大帝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命运会与0.618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3 生活中的数学,锤炼生活能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如今,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和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譬如,人们外出购物经常记账,以便年终统计查询;购买时要计算中奖率多少;去银行办理储蓄业务计算利息等这些都用到了算术及统计学知识。打理生活确有大学问,学好数学很有用,不仅能学会如何理财、购物,可以增长适应生活的能力。

(1)理智购物,不上当。当我们外出购物,面对商家的促销、优惠办法等,应三思而后行,深入发掘自己头脑中的数学知识,做出明智的选择。教学中给学生举例,动笔计算,使学生通过计算明白道理。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提醒学生面对商家打折、优惠等切不可盲从,以免上了商家设下的小圈套,吃了眼前亏。

(2)精打细算,巧理财。储蓄存款、贷款买房、分期付款等理财项目已深入我们生活.但利息是怎么计算的?面对银行提供的各种分期付款服务,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好呢?选择何种方式分期付款?养老金如何计算?教学中分别举例使学生掌握。使学生学会数学,会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到精打细算、巧理财。

(3)冷静对待彩票中奖,不盲目。近年来,各种彩票在全国各地发售,高额大奖的诱惑,使越来越多的人去购买彩票,加入到彩民的队伍中,整个彩票市场异常火爆,作为一个理性的彩民,我们应该对彩票有正确的认识。教学用实例向学生介绍传统数字型和乐透型彩票的中奖概率计算。使学生清醒认识到,买彩票中大奖的概率虽然很小,但确实存在,彩票中奖号码的产生是随机的,买任何号码中奖的概率都是相等的。不存在一些所谓的“专家”或软件所说的可以预测,教育学生不要幻想买彩票能够暴富,要要用平常心态冷静对待彩票中奖问题。买彩票带给彩民的悲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这和它的游戏性质是吻合的。

4 坚强意志,攀登科学高峰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研讨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与学生研讨书本知识,同时向学生介绍数学领域的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斗志和努力拼搏的科学斗志,培养学生严谨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如数学家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攻克的世界数学难题,妇孺皆知。然而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2012年6月,长征二号托举着神舟九号飞船飞向太空,载人航天飞船的诞生,让世界为之一片哗然,它实现了中国的伟大理想。当介绍神舟飞船在轨道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与测量船的实时跟踪、测控的数学应用知识时,同学们情绪威严,为无数航天人的事迹感染,认识到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首先必须成为科技强国,而数学是科学之母,中国只有成为数学强国,才能成为科学强国。

总之,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人文素养的最高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诚然,学到的知识可能会遗忘,但培养的人的品格、素养却不能被忘掉。虽然一门课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我们教师只要深入挖掘课程内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实施人文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就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业务精湛、诚信高、品质好,有敬业精神和较强社会责任感的高职特色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四亮,李毅.浅谈高校人文素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

职业人文素养 篇7

中科院杨叔子院士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没有现代科学, 没有优秀传统, 没有人文精神, 不打自垮”。

那么, 何为“人文精神”?大言之,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探析对象和发现自己的活动中形成的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 是人类寻求生存和发展的产物, 它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 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小言之,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及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精神”是人类永恒的世界, 是人类永远的家园。人类的文化正是凭借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 传承、发展并发扬光大。我们的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既有科学技术知识又有人文精神、既有职业技能又有人文素养、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才。

一、职业教育进行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1. 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我们的职业技术教育不应只满足于让学生考取各种职业技能证书, 以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应变、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从业者一生中变换职业、调整岗位, 已不再是什么稀奇事, 一辈子只从事一种职业已不大可能。而这种能力的培养, 恰恰是人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学习应该是伴随人一生的事情, 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学习不仅是指书本知识的学习, 还包括社会知识、科学知识及人文知识的学习。

1999年4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 在改革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内容方面, 突出强调了这样的理念: (1) 加强基础文化和基础能力的教学, 以增强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化的适应性, 以及继续学习的可能性; (2) 加强非技能性能力的教育 (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 ; (3) 培养创业精神 (企业家精神) ; (4) 加强社会文化和外语学习。

由此可以看出,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 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还需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在科学教育中贯穿人文教育, 使两种教育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互相促进。

2. 个人发展的需要

人的发展是指人的身体和心理共同的发展, 即个人身体、智力、情感、意志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 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每个人在社会中, 必然要从事一定的工作以谋求生存, 所以他必须要能处理所面对的事情, 承担起对自己和对社会的责任。因此, 每个人都会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以使自己的生活丰富而充实, 人生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在这些活动中, 人必然会对世界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思、有所为;会对自然界和社会未知的奥妙进行审视和探究;对各种价值观进行透视和领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丰富着自己的专业知识, 同时也积淀着自身的人文素养。为了给社会提供人格健全、技能过硬的职业技术人才, 职业院校既要重视对学生科学知识的教育, 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其人文理念的培养, 要做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 使学生既能适应目前社会的需要, 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学生自我成就的必需。

二、将人文理念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各方面

一个人的真正生命是他的思想, 一种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价值引导。

子曰:“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本”者, 根本、基础也。学校教育就是要为学生的精神打底, 为他们的生命立本。教育应“以人为本”。

优质的教育应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卓越发展———唤醒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本我”的卓越;优质的教育应懂得尊重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差异, 力争使每一位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的自我实现达到最优化;优质的教育应使“优秀者更优秀, 平常者不平常”;优质的教育应遵从人的天性, 使每一位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天赋, 真正成为他自己———这才是对生命真正的珍视和尊重。

1. 做好班主任, 造就学生的健康人格

笔者当班主任的时候, 遇到这样一个学生, 刚开学没几天, 她的妈妈就来找我说:她的小孩从小就很乖巧, 上学后, 不仅学习好, 而且字写得棒, 画也画得好, 各方面都很优秀。父母一向以有这样的女儿而感到骄傲, 望女成凤之心尤为强烈。家里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 夫妇俩可以说是竭尽所能, 一心盼望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学。遗憾的是孩子连考两年, 都没能如愿。

之后这孩子既无心好好复习功课, 也不愿上别的学校, 整天在家上网、打游戏。家长实在看不下去说两句, 她就和父母闹, 有时甚至还有过激行为。后来好说歹说才上学校报到, 可孩子的情绪十分低落。这位母亲找到了我, 恳请我想想办法, 帮帮她的孩子。

经过多次和这一家三口的接触、沟通和交流, 我渐渐明白了:也许正是由于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 而忽略了对孩子人格、品质等内在素质的培养;加之母亲过分的“要强”, 对孩子学业上的要求过多、过高, 人为地制造了很多压力, 致使孩子做事时处处谨慎, 事事小心, 不敢出丝毫的差错;长期以来的压抑和紧张, 使孩子在高考时思想负担过重, 结果越想考好, 越是考不好, 以致发挥失常。

“没有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或老师”———事实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在和孩子父母有过一次长谈后, 我给女孩儿写了一封信, 大致的内容是:

优秀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不遇挫折、不遭失败, 关键是当我们“走麦城”时, 怎么去看待它。

我们应该遵从自己的天性, 不要对自己过于苛求, 人为地加重自己的人生负担。高考仅仅是人生一个短暂的阶段, 它不代表未来, 更不能决定未来。在漫漫人生旅途中, 好好认识自己, 造就自己, 完善自己, 实现自己。尊重生命, 珍惜自我, 发挥天赋, 唤醒潜能———做真正的自己, 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就是对人性之美的最好彰显。

坦然面对现实, 客观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 (合适) , 找准自己的定位, 勇敢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不要让结果成为你前行的包袱, 要知道“负重者行难远”。人生重要的是体验、是过程, 不要把结果看得太重。

临毕业那年, 在全国职业院校专业技能大赛中, 女孩儿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独到的专长, 一举夺魁。比赛刚结束, 就被北京一家大公司聘用, 现在已是公司某部门主管。

2. 在教学中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职业人文素养 篇8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内涵,特点

当前, 高职教育已经成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 给高职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和难度。然而, 近年来出现一种奇怪的社会现象:很多求职的高职生有着一身职业技能, 却找不到工作或是在实习期间被企业解聘;而很多企业又在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 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管理者对高职生的人文职业素养内涵、特点还很模糊, 一方面没有充分认识到健全的职业素养培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忽略了社会对于人才的全方位定义, 另一方面没有找到一种完整的、有效的职业人文素养培养模式, 停留在一些传统的人文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上, 最终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职业人文素养严重缺乏, 而变成了某方面“专才”。因此, 很有必要对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内涵、特点进行探析。

1 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内涵探析

要分析“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内涵之前, 首先要对“职业”和“人文素养”进行解析。

“职业”在汉语词语中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 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国民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角度来看, “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洪向阳认为:“职业”是行业与职能的交集点, 一种职业应该包括行业和职能两个维度构成, 公式:职业=行业+职能。在程社明主编的《你的船, 你的海———职业生涯规划》一书中将“职业”界定为参与社会分工, 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获得合理报酬, 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在西方, “职业”通常指具有一定专长的社会性工作, 其划分的方式很多, 也没有定势, 通常以所从事的产业或行业为主, 并结合工作特点混合使用。

所谓“人文素养”, 从字面上理解为“人文”和“素养”两个概念。关于“人文”这一概念, 从原始人道主义看,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主张“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伟大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教育思想, 基点也在其“仁者爱人”、“有教无类”的人文主义上。中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当代教育家杨叔子认为:“人文是为人之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文文化是驱动第一生产力的动力源”、“作为人一定要有人文精神, 否则就比禽兽还坏”、“人文是对人大脑系统神经的改造”。在西方, “人文”主要理解为人文主义 (humanism) , 其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 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 提倡宽容, 反对暴力, 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结合国内外人文的解析, 可以将人文理解为人类具有先进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一种文化, 这种文化主要体现为:尊重、宽容、重视、关心、爱护, 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

“素养”这一概念在古今中外都有学者界定, 如《汉书·李寻传》中提到:“马不伏历, 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 不可以重国。”, 宋陆游《上殿札子》:“气不素养, 临事惶遽。”, 《后汉书·刘表传》:“越有所素养者, 使人示之以利, 必持众来。”因此, “素养”可以理解为通过一定时间的系统学习、训练和实践而掌握的技巧或能力, 有别于“素质”, 而“素养”主要强调技巧或能力, 这种品质需要通过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

通过以上对“人文”和“素养”的探析, 我们可以将“人文素养”理解为人通过一定时间的系统学习、训练和实践而掌握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能力、修养等内在品质的总和, 这种品质主要体现在人文知识、人文行为、人文思想、人文精神这些方面。它是有别于“人文素质”, “人文素养”是对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关怀, 通过训练和实践将人文知识、人文行为内化为人文思想、人文精神, 最终形成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内在品质。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将“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内涵解析为高职学生在社会职场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内在品质, 而这种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能力、修养等内在品质需要他们在大学期间通过文学、哲学、艺术、管理学等人文知识必须课程和美术、音乐、礼仪、诗教、心理学、交际学等人文知识选修课程以及学生社团、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第二课堂的不断学习、训练和实践才能内化。

2 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特点探析

2.1 职业人文素养存在先天遗传性和后天习得性的辩证统一

先天的资质是职业人文素养形成的基础, 后天的环境是职业人文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三字经中讲到的“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解析了人在后天职业人文素养发展过程中, 环境影响、教育训练和自身努力是起到了主导作用。

2.2 职业人文素养存在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变化性的辩证统一

实际上职业人文素养是指在职场中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修养等综合品质, 且职业人文素养是动态变化的, 它可以通过环境影响、教育训练和自身努力三个关键要素的相互作用下变化发展的, 它可以通过人文知识、行为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方面表现出来。

2.3 职业人文素养存在共同性和差异性

每个人职业人文素养都是不同的, 所以存在一定共同的基本特点, 如:职场中表现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方面;但是, 他们在表现形式上具有自身的特点, 所以每个人的职业素养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如:职场中表现出的人文知识、行为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方面。

2.4 职业人文素养存在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群体职业人文素养是由个体职业人文素养组成的, 一方面个人职业人文素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群体职业人文素养水平, 另一方面, 在培养职业人文素养上群体职业人文素养对个体职业人文素养具有极大影响。

2.5 职业人文素养存在整体性

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是一个由各个职业人文素养因素以某种方式连接构成的整体性较强系统。整体职业人文素养的水平一方面取决于各个职业人文素养因素之间构成关系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整体职业人文素养的合理性又给予各个职业人文素养因素, 两者相辅相成, 存在一定的整体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人文素养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职业人文素养的内涵、特点, 认真剖析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缺乏背后的深层次因素, 建立一套新型的、实效的培养模式和体系结构, 才能满足社会对高水平职业人文素养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 2002 (11) .

[2]黄飞青.社团文化建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提升的研究[J].科技视界, 2012 (10) .

职业人文素养 篇9

一、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1.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镇, 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是其职责所在。一些职业院校按照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 注重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为语文教育的发展也开辟了通道, 为职业院校在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提供了平台。

2.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也是专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当前, 大多数院校都十分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其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和企业的要求也十分吻合。大多数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 也十分强调和重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因此, 职业院校在设计语文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 也应该注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提升学生未来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3.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也是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表现之一。

作为基础性、应用性学科, 语文教育的发展, 它主要依赖于语文教育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表现。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教学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熏陶语文教育之美, 提升气质和加强语文教育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看,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可以说是关于“美的教育”的一门课程, 也是促进和提升专业教育水平的重要表现之一。

二、职业院校当前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模式的问题

目前, 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 包括指导教学、引导教学、演示文稿等。虽然有一些职业院校通过建立语文教育基地的形式来开展语文教育实践教学,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帮助学生解决了理论知识和实际语文教育脱离的问题, 但仍与工作实践操作还有一定距离。

语文教育是一门实用技术, 所以在教师教学中如果没有实践经验教学, 就会出现误人子弟现象。目前,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师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极少。即使有一些从事过相关专业和行业工作的教师, 但是由于他们深入实践时间较短, 积累经验不够, 实践能力不强, 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将其实践的部分叙述清晰和完整。

三、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选择

1.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理念

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教学就是要竭力营造一个大环境, 在全校达成共识、学校相关主管领导和教学系领导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要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语文教育活动、各类社团活动等方式表现出来。既拓宽学生视野, 又把已学的知识变为学生的实际能力。

2.优化调整课程设置和设计

职业院校要根据当前语文教育发展前沿, 瞄准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 通过相关行业和市场的分析, 进一步做好语文教育课程的设计, 以落实“求实, 务实”的原则, 做好教学课程设置与课程设计的调整等工作。注重语文教育课程设计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融合与渗透, 注重各课程的开设顺序, 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体现了专业交叉、渗透与结合的特点。更加注重实践环节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更符合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及社会用人的需求。

3.提高教师的语文教育自身实践教学能力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直接决定了学生培养的质量和发展的前景。因此,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 要注重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水平的提升, 积极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 自动启发和激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 进而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相关语文教育学历的提高, 要让学生成为语文教育教学的主体, 成为最终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还处在一个探索和发展阶段, 职业院校应结合培养目标要求以及本校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注重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走向社会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庆元, 李霞.体悟教育:回归人的本真存在[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12)

[2]周敏.语文知识教学的历史回视[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 (03)

职业人文素养 篇10

然而,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却存在着许多不如人意之处,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 以下问题经常发生在一些职业学校实习生身上。主要问题有:缺乏钻研精神;缺乏奉献之心;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吃苦品质;缺乏文明礼貌;缺乏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 对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差;缺乏自制能力等等。

企业方面要求中职毕业生能“零距离”就业, 但从现实来看, 由于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不少职校毕业生还远不能达到这种要求。因此,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人文教育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本课题小组以河北银行学校学生、课程体系为范本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人文教育的现状

调查表明, 现在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普遍存在技术教育为绝对主体的功利倾向。以我省而言, 在许多的职业学校里只是单纯注重操作技能训练, 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 仅满足让学生得到从事职业所需的技能,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其树立独立人格和健全心理方面, 明显重视不够, 对于其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培养不能给予特别的重视, 有比较严重的边缘化人文教育倾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在学校整体教学规划设计中列入人文教育课程。学校的教育管理层面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把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作为与技能培养相对立的“软任务”看待, 基本上采取可有可无的态度, 不能投入足够的人力、精力去抓, 使人文教育课程逐步被弱化。在问卷调查中, 反映出此问题十分突出。在回答“您认为职业教育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 教师们普遍认为, 突出的问题表现为“无整体计划”“无针对性”和“教育观念滞后”。在问及“目前职业教育开展人文教育课程应注重什么”时, 82%的教师回答是要“强化考核激励机制”, 71%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应首先提高认识”。

2.职业教育在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亟待提高。课题研究小组以诚信、自信、创新、责任感、合作能力、敬业精神等人文品质作为调查项展开调查, 发现:只有26%的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创新意识;有55%的学生不能认同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的社会价值, 缺乏自信心。学生“认为同学抽烟是闲极无聊”的占50.62%;“认为校园里恋人公开的亲密行为与己无关”的占60.92%。学生正处于思想的半成熟期, 思想变化非常之大、非常之快, 多数学生明显表现出知与行的严重脱节、观念与行为的不一致, 只注意从大处着眼, 不注重从小事做起。目前, 在职业学校读书的学生, 大部分为独生子女, “四二一”家庭结构使得这代孩子成长于众星捧月的背景之下, 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 缺少吃苦的意识。大工业化时代所必需的合作意识在这代学生身上表现得相对较弱, 只有37%的学生表示出较强的合作能力, 46%的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感, 39%的学生表现出有敬业精神。而这些人文素养的缺失必将成为制约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3.现有人文教育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调查中有近九成学生认为“开设人文教育课程”非常必要。这个结果有些出乎调查者的意料。这个结果表明, 职校学生不是对人文教育类课程不感兴趣, 相反有着很高的期望值, 这与我们现在职业学校中比较普遍存在的开展人文教育不够,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通过问卷, 得到的结果是:接近五成的教师、学生认为, 所在学校人文教育课程设置的比例不足或者非常不足。从细的方面说, 认为不足的学生, 一年级占40%, 二年级占49%, 到了三年级就超过了50%。这三组数字对比表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 社会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 学生对人文领域的知识要求, 重要性的认识就越来越高。换个角度也表明, 年级的增高也预示着专业课课时量的增加, 留给人文教育课程的空间就越来越小。

职业学校人文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适应需要。问卷情况表明, 52%的教师和51%的学生对人文课程教学内容不满意或特别不满意。学生方面, 二、三年级学生的满意度低于一年级学生。53%的学生对教学方式不满意或特别不满意。文科专业的学生不满意率接近55%, 较之工科专业的学生差异显著。

4.职业学校的人文教育课程不能突出职业特色。许多的职业学校单纯仿照一般学校的做法, 对教材不做筛选与整合, 甚至按照普通高校的体系安排人文教育课程。这样, 一方面现有的人文教育课程在量上就与专业教学产生了时间上的冲突;另一方面, 这样的人文教育内容势必脱离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接受能力, 不可能被职业学校的学生喜欢和肯定, 教学效果比较差。尤其是许多学校不能针对学生专业实际、面向其未来工作岗位开展相应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问卷情况表明, 74%的学生认为教师不能在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诚信、责任、创业、敬业等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 只是单纯传授技能;84%的学生反映, 学校也不能经常对学生进行与职业相关的系统的法律法规教育。

5.教师本身的人文教育教学能力限制。问卷显示, 95%的教师认为在职业学校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必要和非常必要的。存在的问题是, 专业课教师本身存在人文素质知识和能力欠缺的情况。调查中, 有27%的教师反映, 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难度较大。另外, 对于什么是职业学校需要的人文素质以及如何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许多教师甚至学校领导还不能给予正确的理解, 也没有较为系统的教学计划进行实施。此外, 缺少鼓励教师进行人文教育课程的研究、创新的激励机制。在访谈中我们发现, 学校领导的观念是以专业教学为教学重点, 教师视专业课为最主要的课程, 把占用课时进行人文素质课程, 参与人文教育课程教学工作视为时间和精力上的负担。这也就是人文教育课程成为被忽视环节的原因所在。

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整合的思路及方法

人文教育课程是职业学校使被教育者个性成长、道德完善的重要课程。人文教育不仅让学生更有创造精神, 还可以使学生有能力认识世界、认识真善美, 在未来生活、工作的过程中更好地关心别人、热爱生活, 以利于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为国家和大众服务。许多相关的数据都一再表明, 现在的各类企业都越来越看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 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在课程设计上, 除了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外, 必须全盘考虑学生人文素养对其未来发展的影响。在教学中, 教师应利用课程设置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学生人格完善所应该起到的关键作用。这样系统地利用人文课程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 除了帮助学生就业和满足现代企业的用工需求外, 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获得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教育者尊重教育对象的表现。

人文教育课程涵盖的学科比较宽泛, 包括了十分丰富的内容, 理想、价值观、精神健康、家庭伦理、责任教育、艺术欣赏能力、礼仪规范等都可以归入人文课程体系的范围。人文课程设置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完成, 课堂教学可以作为知识类传授的主体, 实践型的内容可以通过组织主题活动、社会体验等方式完成。教学内容应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提升其道德素养、人文修养和职业素质, 实现其全面健康的个性成长, 使之具备在未来职业实践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人文教育应通过课内和课外两种渠道开展。课堂是人文教育的主渠道, 课外活动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

1.建立统一的各专业必修的人文科学课程体系。学校应加强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 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加大人文科学课程比重, 文理交叉互相渗透, 建立统一的各专业必修的人文科学课程体系。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 (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形势与政策”课。这些课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与一般的人文素质选修课不同, 其内容体现着支配国家、社会和政治生活的主流意识形态, 在素质教育体系中起着核心、骨干和主导的作用, 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灵魂。

2.挖掘文化基础课程中的人文教育因素。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文化基础课非常有限, 大多数学校主要开设了语文、英语、数学、政治、体育, 但这些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潜在的人文内容,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它们充分挖掘出来, 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构建健全人格。语文教材中人文素材相当丰富, 职业学校由于没有高考指挥棒的指挥, 教师对字、词、句、篇的讲解可不作为重点, 而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章的内涵, 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人文思想。

3.在专业课中渗透人文精神。在职业学校中, 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占据了他们在校时间中的大部分, 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和机会接受专门的人文知识教育。虽然专业课主要传授专业知识, 进行技能训练, 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作保证完成的, 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本身就属于人文精神, 我们将这些人文因素和人文精神有意识地挖掘出来, 传授给学生, 同样能达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目的。

4.开设人文选修课。不同的学生对人文知识方面的兴趣是不同的, 如果硬性要求每个学生接受同一内容的人文知识学习, 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不感兴趣而采用应付的态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开设一些不受班级、年级限制的人文选修课, 如《修身养性》《道德经》《心理健康》《诗词赏析》《演讲与口才》等。全校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每学期选择一门, 实行走班上课。由于是学生自己选择课程, 都能够认真地、主动地学习。这些课程的教材可以由老师们自行编写, 形成校本教材, 也可以结合本校实际使用比较成熟的教材。

5.课外活动是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不自觉地接受人文教育,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可以组织校园艺术节、校园体育节等课外活动。艺术节内容丰富, 有演讲、诗歌朗诵、美术、音乐、舞蹈、书法等十几项比赛, 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艺术熏陶和美的教育;学校体育节不同于田径运动会, 可以设计一些集体项目, 让参与的学生更多, 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如集体跳绳比赛、班级拔河比赛、篮球赛等项目。这样做既可以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也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与喜爱。

随着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学校既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训练, 又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这样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 才能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郝丽华.高等职业院校艺术教育初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8) .

[2]姚和平.大学生艺术素养缺失对科学素养的影响及对策[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 (11) .

[3]梁燕.谈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素质的影响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 2007 (12) .

职业人文素养 篇11

职业综合能力人文素养培养双轨式高职大学语文高职院校的通识课教育尤其是大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一直以来颇受人们关注,目前对于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大学语文应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另外一种则认为,大学语文应以其人文性、基础性的学科特点在高职院校中发挥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这两种观点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大学语文教育的定位和核心价值,然而大学语文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在高职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其两方面的功能,使大學语文形成职业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双重培养的“双轨式”教学体系。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重新定位

在2000年l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该意见确立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领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还要具备职场中通用的职业综合能力,如表达沟通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独立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毕业生在职场中胜任工作岗位的重要条件,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语文本身就兼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特点,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中应同时发挥其在这两方面的效用,树立起大学生的民族观念、大局意识和诚信、敬业、勤奋、团队等的职业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满足高职教育的社会要求,为社会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职业综合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的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

1.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要承担起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就要将大学语文学科内容按照高职教育要求进行重新整合,使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最大限度予以发挥。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不仅限于语言文字的使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还要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中掌握为人处世的哲学,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大学语文的人文性也不仅体现在文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还包括从相关学科中延伸出来的关于社会、历史、人生的理性思考,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高度启迪和有效指导社会生活实践。因此,大学语文课程负载了多项相关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功能,需要以大学语文课程为核心建立起开放式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的通用能力要求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多门辅助配套课程,如演讲与口才、公关与沟通、现代社交礼仪、文案写作、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经典作品导读等,既注重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又兼顾高职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及系列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要从高职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核心课程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综合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人文知识,使学生在文化传统的熏陶中进行人生体验的分享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考方式和情感表达,内化成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气质和修养。在课程主线上可设置表达与沟通、文案写作等模块,进行相应的能力训练,一定程度上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更多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可通过配套的选修课程实现,选修课内容的设置可以以学生的专业岗位综合能力要求为依据,将行业内重要的岗位能力设置成相应的教学模块,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由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着力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学过程要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采用情景教学、模拟演练等教学方法。而以人文素养培养为主的模块中则要让学生以思考、感悟等方式进行课堂参与,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案例教学和提问、小组讨论等互动教学的方式,配合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思考和情感感受。

3.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的考核评价是检验课程授课效果、有效指导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起与课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要根据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能力目标设置相应的学分,学生要修得一定比例的学分方可毕业;其次,为课程制定合理的分值构成,根据每个模块的课时及重要程度设置相应的分值比例,以期全面且有重点的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再次,考核形式要以课程特点和要求依据,建立起多元有效的评价机制,如语言表达、社交礼仪等能力训练模块内容可以从传统的试卷形式中脱离出来,通过口语、情景模拟等方式加以考核。

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辅助教育体系的建构

1.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之外,还要以社团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如开展主题为“爱尚读书”的拓展阅读和好书推荐活动,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拓展人文视野,增强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为课堂人文教学提供有益补充。再如,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交往礼仪情景剧大赛,通过剧情的编排、演练和展示,让学生对社会交往礼仪有更深切的认识和体会,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礼仪,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效配合。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更能突出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参与中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体会。

2.校园网络平台的建立

人文素养的培养与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要靠平时不断的积累和实践,靠周围环境氛围的熏陶和相互的借鉴学习,而校园网络能给学生提供最广泛的学习交流和资源分享的互动平台。大学语文教育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将中国优秀的文化和人文资料作为网络资源进行分享,在学生中征集原创作品发布品评,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观点分析、思想碰撞、交流体会。校园网络平台应有专门人员进行建设和管理,使网络资源和互动平台的利用更加规范和有效。

3.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的观点,充分说明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人文修养、综合素质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融入到校园的环境中,成为无声的语言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言行。校园内催人奋进的校训、镌刻着励志名言的人文景观石、文化主题宣传栏、校园广播等都能使学生耳濡目染,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职业人文素养 篇12

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兴力量, 也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的基本任务。但不足的是,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的教育的引导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因此, 学生人文素质还存在着很多缺失和不足的地方。

1、人文意识缺乏

(1) 学生排斥经典著作, 崇尚时尚潮流

网络的发展和传播, 给我们的教育事业既带来了机遇, 也提出了挑战。受网络文化的影响, 人们的价值观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网络冲浪的过程中, 大部分在校的学生几乎不去了解和学习人文方面的经典和知识, 对社会人类的丰富的文化遗产也基本上不了解。仅仅去追求新鲜与刺激的感受, 对于时尚潮流的理念则有着崇高的敬仰, 对传统人文文化却是觉得索然无味, 对应试教育背景下的等级考试也还比较热衷。在他们的思想中, 拿到几个证书在社会上显得更为重要。然而, 考证或者资格证书属于实用技术的范畴, 实用技术教育属于完整教育体系的一项内容。仅仅去追求实用技术而忽略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最终只会把学生培养成死板的“机器人”, 缺乏人文素养。

(2) 学生人文知识先天缺乏, 后天不努力

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了解并学习到人文常识的方式就是语文课本, 很明显这样的模式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现象。茶余饭后讨论最多的不是网络游戏, 就是小道消息, 或者其它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东西, 相对于人文知识来说, 显然这些东西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于是, 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坐下来认真读一本好书, 更别提学习人文经典著作了。

2、人文精神淡薄

(1) 人生理想务实化, 价值观念功利化

基本上在问到理想时, 大部分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都会觉得在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发生冲突时, 个人理想相对于社会理想来说是更为重要的。他们对于理想的观点已经逐渐淡化, 什么对自己有利的就是理想, 崇高的理想和抱负如果不能解决生存的问题, 那追求它们也就没有现实意义, 所以他们的思想显得更加务实。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 往往优先考虑自我发展, 追求职业和生活的最佳状态, 强调个人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 却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越来越淡化甚至消失。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逐渐朝着功利的方向发展。

(2) 适应社会的能力偏弱, 心理素质很差

目前,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普遍偏弱, 缺乏自信、骄傲自满、容易意气用事、比较冲动、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对外界的一些诱惑基本缺乏抵抗力等, 同时, 不善于沟通, 常常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等, 这些都是高职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的心理障碍和问题。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说, 除了纯正的心理学专业, 大部分其它的专业没有开设过心理学的相关课程, 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手段单一, 作品非常薄弱, 很多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很多心理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缺乏健康积极的引导, 时间一长, 很可能会引发大量的心理困惑和思想障碍, 严重者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例如抑郁症等。

由于高职院校自身招生的特点, 这些生源自身就在一定成程度上存在着诸如知识面狭窄、学习习惯不够规范、意识不到位等不足之处。升学后, 迫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压力, 在我国目前的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只知道埋头学习专业知识, 大量考证以求掌握很多职业技能。所有这些行为都会使学生对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认知不足, 陷入极端化的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和对人际沟通把握不好, 一旦离开学校, 应变能力和自控能力就会制约自身的发展, 在很长的时间内往往适应不了社会的节奏。

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重构

1、转变教学理念, 完善教育模式

观念在前, 实践在后。在我国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必须牢牢以这指导思想作为前提, 要想完善教育模式, 就必须从转变教学理念入手。人文教育工作必须首先转变或者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主张, 挣脱传统模式约束, 把人文教育放在和专业技术能力同等重要的地位, 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 强化对学生人文素养能力的提升和深化,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素质的熏陶。我们可以在高等职业院校排课的过程中, 逐步加大和提高人文课程的课程内容和时间, 将人文教学从渐趋消失的辅助角色拉回到主流的角色和地位。

2、营造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

人文素养总体上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潜在的精神素质。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主动去积累和提升。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养培养除了课堂教学培养外, 还必须从校园环境入手, 着力营建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大量的感性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

3、建立人文素养考核机制, 多树立高素质“典型”

虽然一个人的专业技能对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且专业技能的考核向来都是以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的主要考核标准, 但是在人文素养同样不可忽视的当今社会, 我们在考核的同时有必要将人文素养考核指标纳入到大的考核制度中去, 甚至可以作为同职业技能同样地位的衡量人才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通过设立奖惩机制, 公平客观公正, 奖惩分明, 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人文知识的意识。同时, 还可以通过树立高素质“典型”以及开展人文素养讲座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 进一步号召转变观念, 重视人文素质的熏陶, 推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文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谭惠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08 (6) 。

上一篇:时尚与当代艺术创作下一篇:中英音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