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音乐交流

2024-09-18

中英音乐交流(精选7篇)

中英音乐交流 篇1

问候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礼仪, 表示对所遇见的熟人或者陌生人的一种友好、尊敬及礼貌, 维系正常的社交关系或增进友谊。问候语是非常常用的交际口语。英文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对greeting (问候语) 的解释是:“a form of words or an action used on meeting someone (与人相遇时使用的言语或行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跨文化交际日渐频繁, 而这种交际活动是从互致问候开始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 社会、环境各异, 思维方式和交际方式有别, 对问候语的误解就在所难免。

一、中英文问候语的差异对比

1、话题内容差异

中英文问候语一个主要的区别在于内容的差异。中国人的问候在于表达关心和爱护, 而西方人问候时强调个人空间和隐私。“用态度传达温暖”是中国人礼仪的基本要素之一。

中国人很多时候打招呼是以对方正在干着的事情为话题, 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的。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有:“出去啊?”、“吃了没?”、“散步啊?”等等, 诸如此类的问候语非常的多, 同样的问题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则不宜发问。

汉语文化强调照顾彼此, 而英语文化则是不涉及隐私, 留给对方个人的空间, 以示礼貌。询问有关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问题, 都是粗鲁和无礼的。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强调个人和“我”的身份, 而在中国的文化, 更强调“我们”的身份。例如, 中国人有时给对方的健康提点建议, 其目的是表达关心和体贴而已。尽管如此, 这种做法不能轻易被英语文化接受。下面就是关于中西方问候习惯差异引起的一个尴尬情况:

A:Mr.White, you are so pale.Are you sick?

B:Well, yes, I have had a bad cold for several days.

A:Well, you should go to the doctor’s as soon as possible.

B:Er, what do you mean?

在中国, 关心对方的健康状况被认为是有人情味的体现, 其目的是传达关爱。但西方人不习惯谈论个人事务, 例如健康, 更不习惯被建议:“你应该……”, 除非他们表达征求意见的愿望, 如果没有, 听者可能觉得受了冒犯。涉及隐私的问候会引起被问候者的不悦, 这样的跨文化交流是注定要失败的。

2、称谓差异

英文和中文的礼貌习惯在称谓上也有差异。中国文化在“敬”和“用态度传达关心”的两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 长期发展, 形成了一套称谓体系, 用以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首先, 中国对亲属和社会关系方面的称谓比英语复杂, 体现在同一代的人的称谓。在一个英国家庭中, 一般来讲, 同龄男性像“哥哥”、“弟弟”被称为“brother”, 而女性像“姐姐”、“妹妹”统一被叫做“sister”。在中国, 父亲和母亲的亲戚都有各自特定的称谓, 如“表弟”、“表妹”、“堂哥”、“堂姐”、“堂弟”等。西方人不将父亲和母亲之间的亲戚和熟人划清界线, 人们更喜欢用“cousin”来表达所有这些同辈间关系。其次, 中国文化里相互致意的时候, 往往强调职务和身份。例如, “张局长, 您早!”、“王经理, 你好!”、“李老师早!”等。这一原则并不是普遍适用于西方文化。在英语环境下, 如“Manager Jackson (杰克逊经理) ”、“Teacher Mirror (米勒老师) ”、“Engineer Lin (林工程师) ”这样的称呼方式有些奇怪, 西方人喜欢直呼对方的名字, 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下, 会使用Mr (先生) 、Mrs (夫人) 、Miss (小姐) 、Ms (女士) 这样的称谓。

值得一提的是, 英语国家的人对年龄的看法与我们大不相同。在我国, “老”字在中国是尊称, 而在英语国家, 老年人根本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在见面时称呼他们“Old Man (老先生) 、Old Lady (老太太) ”绝不像在汉语文化中表示尊重而被接受, 他们对地位较高、年龄较长者的一种尊称往往是Sir (先生) 和Madam (夫人) 。因此, 问候他人时, 无论在中英哪一种文化中都要注意避免采用一些不合常规的内容, 即令人不快的内容、打探隐私的内容和易被误解的内容。

3、礼貌原则差异

中西方问候语最大的差异在于对礼貌的诠释不同。汉语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人际交往注重谦虚, 中国人的礼貌尤其表现在“贬己尊人”, 例如, A:您贵姓?B:鄙姓张。给对方的名字加上“贵”的前缀, 而给自己的名字冠以“鄙”的前缀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如果一个人违反了“贬己尊人”的原则, 就会被假定为自夸自大。例如, 当恭维一个中国人说“哦, 你今天真漂亮!”时, 她很可能会回答, “不不不, 不好看。穿的普通而已。”这源于“满招损谦受益”的传统价值观。相比之下, 英语礼貌是最大限度地赞美对方, 人们更愿意接受恭维, 因为他们相信, 拒绝对方的好评是不礼貌和尴尬的。他们更喜欢通过一个相对更平等的方式表示礼貌。

二、中英问候语与跨文化交际

胡文仲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一书中把跨文化交际定义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由于中英语言的负迁移,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语言背后深层的文化差异, 选择恰当的交际策略。价值取向、社会规范、语用规则等因素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背景, 这些文化要素都在语言这一载体中得到了反映。语言是表达人类思想的工具, 是文化信息的载体。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认为,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语言的习得有生物遗传的因素, 也或许存在着某个语言机制, 但它根本上是从社会上其他人那里习得的, 它属于文化范畴。语言学习者正是通过大量学习这些内容来获得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不重视文化因素的交际, 必然会给跨文化交际过程造成误解和潜在的阻碍。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 不仅要掌握该语言的一般知识和使用技能, 更要接触、认识另一种社会文化, 解读文化现象背后所反映和体现着的文化价值取向, 最大限度地避免语用失误, 从而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结语

问候语是语言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本质植根于现实的礼仪文化中。在跨文化的交流中, 掌握正确的问候语是良好交际的开端, 也是保障交往得以继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人因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保持着不尽相同的问候方式。在中英交流中, 我们要尊重两种语言中的问候语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差异, 克服文化障碍, 正确选择符合对方文化准则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 学习英语应该包括对语言文化的系统学习。只有这样,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 才能避免语用失误, 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中英音乐交流 篇2

Aftertouch 触后

Alto 女低音

Amplitude 振幅

Amplitude Modulation(AM)调幅

Analogue 模拟的Anticipation 先现音

Arpeggio 琶音,分解和弦

Attack 起音

Audio 音频

Augmented 增音程,增和弦

Ballade 叙事曲

Band 波段,大乐队

Banjo 班卓琴(美国民间乐器)

Bank 音色库

Baritone 男中音

Barline 小节线

Baroque 巴罗克

Bass 贝司

Bassoon 大管(巴松)

Brass 铜管总称

Cassette 卡座

Cello 大提琴

Channel 音色通道

Choir 人声合唱

Chord 和弦

Chorus 合唱效果器

Clarinet 单簧管

Clef 谱号

Combination 组合音色

Compressor 压缩效果器

Concerto 协奏曲

Console 调音台

Contrabass 低音提琴

Ctrl 控制器

Cymbal 镲,钹

Decay 衰减

Delay 延迟效果器

Digital 数码的

Diminished 减音程,减和弦

Distorted 失真效果器

Dolby NR 杜比降噪 Dominant 属音(和弦)

Dot 附点

Drum 鼓

Duration 音符的时值

Echo 回声,反射

Effector 效果器

Encore 返场加演曲目

English Horn 英国管

Enhance 增益

Envelope 包络

EQ(Equalizer)均衡器

Exciter 激励器

External 外置的,外部设备的Fade in 淡入

Fade out 淡出

Fantasia 幻想曲

Filter 滤波器

Flange 凸缘效果器

Flat 降号

Flute 长笛

French Horn 圆号(法国号)

Frequency 频率

Frequency Modulation(FM)调频

Fret 吉它指板

Fretless Bass 无品贝司

Grace Note 装饰音

Grand Piano 三角钢琴

Graphic 图解式的Guitar 吉它

Harmonica 口琴

Harmony 和声,和声学

Harp 竖琴

Harpsichord 古钢琴

Instrument 乐器

Intermezzo 间奏曲

Internal 内置的,内部的Interval 音程

Inversion 转位

Key 调

Keyboard 键盘

Leading-note 导音

LFO 低频震荡器 Loop 循环反复

Lyric 歌词

Major 大调的March 进行曲

Measure 小节

Metronome 节拍器

Minor 小调的Modulation 调制

Mordent 波音

Monitor 监听

Mono 单声道

Multiple 多重,多轨

Mute 静音

Nocturne 夜曲

Normalize 最大化波形

Note 音符

Nylon 尼龙弦吉它

Oboe 双簧管

Octave 八度

Opera 歌剧

Orchestral 交响乐团

Organ 管风琴

Overdrive 过载效果器

Overture 序曲

Pad 铺垫和弦

Pan 相位

Pattern 模板

Pedal 踏板

Percussion 打击乐

Phase 相位调整

Phones 耳机

Piccolo 短笛

Pitch 音高

Pitch Bend 音高的滑动(推弦)

Pizz String 弦乐器拨弦

Playback 回放

Polyphony 复调,复音数

Prelude 前奏曲

Quantize 量化

Quartet 四重奏(唱)

Quintet 五重奏(唱)

Realtime 实时的 Recorder 竖笛

Relative key 关系调

Release 释音

Renaissance 文艺复兴

Reverb 混响

Reverse 颠倒位置

Rhapsody 狂想曲

Sample 采样器

Sample rate 采样率

Sampler 采样器

Sawtooth 锯齿波

Sax 萨克斯

Scale 音阶

Score 谱面

Serenade 小夜曲

Sequencer 音序器

Sharp 升号

Sine 正弦波

Sitar 西他(印度乐器)

SMPTE 音视频同步码

Solo 独奏

Sonata 奏鸣曲

Soprano 女高音

Spectrum 频谱

Square 方型波

Staff 五线谱

Steel 钢弦吉它

Stereo 立体声

Strings 弦乐器

Subdominant 下属音(和弦)

Suspension 延留音

Sustain 延音(踏板)

Symphony 交响曲

Synth 合成的

Synthesizer 合成器

Tab 吉它六线谱

Tape 磁带

Tempo 速度

Tenor 男高音

Timpani 定音鼓

Tonica 主和弦

Track 音轨 Transpose 移调

Tremolo 颤音

Trembone 长号

Trio 三重奏(唱)

Trumpet 小号

Tuba 大号

Turn 调音

Velocity 触键力度

Vibrato 颤音,振动

Viola 中提琴

Violin 小提琴

Voice 声部

Volume 音量

Wah 哇音效果器

广东中英职业教育交流会召开 篇3

魏中林在会上表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素有对外开放、交流合作的基础,广东中英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已成为引进吸收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推动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模式本土化的一个典范。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探索建立现代学徒制,是今后广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希望广东能够与英国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制度设计、创新举措、实施路径等方面合作创造更多鲜活的案例和经验。

会上,省教育研究院与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签署了中英职业教育(广东)“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备忘录,学习借鉴英国学徒制经验,选择广东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试点现代学徒培养,寻求突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瓶颈问题的方案,并努力通过试点项目总结经验,为广东乃至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制度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与经验借鉴。

省教育研究院、中山市教育局与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还签署了中英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示范区项目(中山)合作备忘录,借鉴英国职业教育课程优势,结合中山市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一批高质量特色专业课程,开展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探索建立中英职业教育学历衔接、适合中山需求、“纵向连接、横向贯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会议发布了能力核心、系统培养的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重要成果。据悉,这是广东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一项标志性成果。该项目自2010年7月起实施,主要是根据英国的经验开发适合广东产业和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探索打通中职到高职人才培养通道。三年多来,4所英国院校与7所广东的中高职院校建立了中高职院校联盟,在数控技术、汽车、旅游管理、计算机网络4个专业开展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广东与英方共有近100名老师和专家参与项目,200多家中英企业和行业协会为项目提供协助。如今,中高职衔接的经验已经在广东职业院校试点运用,使5万多名学生受益。

交流会上,英国布莱克伯恩学院高级国际开发经理艾伦·罗伦斯、英国国家技能学院国际合作经理尼娜·帕特雅介绍了英国现代学徒制的现况与发展趋势,英国路虎捷豹学院和英国汽车工业学会、制造类行业技能委员会、院校代表与大家分享了英国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做法和经验。中英专家、广东职业院校代表围绕广东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模式及可行路径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英音乐交流 篇4

结合学校实际, 我们把走出去 (出国访问) 改为请进来 (请外教老师走进学校为全体队员进行交流活动) , 制定了“中英文化交流——与习大大一起访问英国”系列活动的构想。活动目标:1.了解英国知识及相关风土人情;扩充相关英语单词;亲身感受万圣节氛围。2.在制作英国小报、面具、南瓜灯、服饰等活动中提高队员的动手力、思维力、表达力、创造力、合作力。3.通过参与活动让队员们对英国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继续探寻的愿望。

活动之一——自主探究·认识英国

活动中, 各中队的队员以小队为单位, 通过网络、报刊、图书馆等多种渠道搜寻有关英国的知识。大队部倡议所有中队的队员要团结合作, 取长补短, 共同绘制自己心目中的“英国小报”, 题目自拟, 内容选取自己在搜集过程中最感兴趣的话题。于是, 呈现出近百份队员们自己绘制的英国小报, 这些小报表达着队员们在搜索过程中的情感, 也反映出各小队的队员在搜索中兴趣点的不同:有带着全校队员了解英国概况的, 有了解英国国旗的, 有了解英国美食的, 有了解英国建筑的, 有了解英国童话故事的……队员们在本周的活动中感受到收获知识的快乐及扩充了自己的视野的自豪。大队部把队员们所有的作品制作成艺术走廊, 供全校队员们欣赏和了解。

活动之二——“与Mr.Shepherd走进英国”活动

活动中我校的外教Mr.Shepherd为学生们细致讲解了英国国旗形成的过程, 还穿插着英国各种传统服饰、文化、风土人情等小知识。同时, 六年级各中队还上演了英国古代历史剧。通过戏剧的展现及Mr.Shepherd的讲解, 队员们了解了英国独特的节日——福克斯日。在活动中, Mr.Shepherd还穿插教给学生们在欧洲最流行的舞蹈《Macarena》, 现场的同学们异常兴奋地与他们最爱的Mr.Shepherd共同舞动。大家还学会了英国传统儿歌《london’s burning》, 并且在Mr.Shepherd的带动下, 全校近一千名队员用轮唱的形式进行演唱。在最后的“问题时间”中, 师生们都积极向Mr.Shepherd发问:“请问英国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英国有什么奇特的植物?为什么英国的校服像西服?”大家的问题五花八门, Mr.Shepherd耐心地为解答每一个问题。活动结束前, 五 (1) 中队朱林鑫同学的爸爸特意来到现场, 代表全校家长为Mr.Shepherd赠送了自己的书法作品——“文以载道”, 表达对学校活动的支持以及对Mr.Shepherd的感谢。校区主管聂红梅副校长也代表全校师生送上了她的祝福及礼物。

活动之三——“各学科万圣节主题综合实践课程”活动

活动中, 我校以万圣节为载体, 进行了综合实践、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美术、音乐、语文和英语七个学科联动教学, 找到了多学科间的联系, 进行了深入整合, 突破了学科课程边界, 实现了跨学科综合性学习。这七个学科教师设计并实施了8节主题实践课。

语文学科鲁莹老师的语文实践活动课非常精彩, 她讲了一节特殊的习作课《我的小制作南瓜灯》。课上孩子们分组合作, 有人负责亲手体验南瓜灯的制作过程, 有人负责记录制作中同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 并时不时地询问他们的心理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信息提炼总结, 再利用一些顺序连接词就形成了一篇优秀的作文。

美术学科严静老师则引导学生绘制万圣节面具。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通过收集万圣节资料学习,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出观察和感受万圣节的学习氛围, 让孩子们见到了真实场景中的人们头戴着夸张面具、身着个性的服装参加聚会的场景。教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脸型、夸张部位和装饰材料三方面实施创新设计, 学生在观察教师演示和相关作品中, 感受到设计的多变和灵活, 提高了创新设计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刘畅老师则教会学生利用演示文稿等展示万圣节知识。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使得学生能够在演示文稿中自定义设置很多动画, 从开始导入环节在静态的演示文稿中动态蝙蝠的起飞, 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得学生很是好奇, 如何制作?教师在授课环节中两次演示的目的明确, 第一次是传授经验, 第二次是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自主尝试。

英语学科梁琦和何珊老师分别在四、五年级执教了《我的万圣回忆》和《Happy Halloween》英语课。她们的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乐于参与。在语言学习中, 体会了西方万圣节文化;在歌曲表演唱过程中, 扩充了英语词汇。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个人介绍等活动, 充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了英语的运用。尤其是何珊老师的英语课, 还让学生表达自己所经历的万圣节, 并用英语分享自己的万圣节回忆。学生们在活动中, 真正做到了学英语、用英语。

综合实践学科钱金金老师执教了一节《设计制作万圣节服饰》的实践课。在课上, 教师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经历服装设计及制作的全过程, 真正做到了“人人动手制作, 个个动脑创造”。劳动技术学科孙芳教师以《设计制作南瓜灯》为题, 带领学生们经历创新设计过程, 再通过课堂上的反复修改, 使学生获得劳动体验, 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还有音乐学科周继涛老师风趣幽默地引导学生学唱了万圣节歌曲《trick or treat》, 孩子们非常兴奋。

活动之四 —— “ 与世界同行 —— T h e Youths’Halloween Party”活动

10月29日下午, 随着让人兴奋的第二节下课铃声, 全校师生开始万圣节装扮, 15分钟后, 全校师生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操场参加万圣节庆祝活动。活动由学校外教老师Mr.Shepherd、大队辅导员张涵之老师及五6中队的李俊秀主持。为了保证活动的安全, 活动中特意安排了“肌肉黑衣人”守卫校园。活动开始时聂红梅副校长头戴院长帽作为校区最高领导发言, 引导学生们通过活动亲身感受万圣节, 了解西方文化, 并把自己今天这份宝贵的经历珍藏,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成为一笔财富。活动由Mr.Shepherd领舞动感十足的《Macarena》开始, 孩子们在外教老师的带领下高兴地舞蹈着, 幽默的Mr.Shepherd不时地走到台下与师生们互动, 引得大家阵阵惊呼欢笑。之后, 全校一起学习了互动舞蹈《小鸡舞》, 外教老师和五 (6) 班李俊秀领舞。搞怪可爱的舞蹈引得所有师生在舞蹈时都哈哈大笑, Happy始终。全校同学在大队辅导员张老师的带领下共同舞动时下流行的《Maps》和《Bar Bar Bar》, 帅气的爵士舞加上各种时尚、恐怖的妆容使整个舞蹈显得格外有趣。一曲《兔子舞》把整个活动引入高潮, 全校师生一起互动, 手扶肩膀使班级成为一股美丽的线条, 在操场上流动。活动结束前, Mr.Shepherd宣布了每个年级的“时装女王”和“时装国王”, Mr.Shepherd和聂校长为他们授予了皇冠。活动在激昂的《We Are Champions》歌声中结束, 大队辅导员祝福全校师生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再次想起今天的活动有一个美好的回忆。

活动之五——“与世界同行——The Teachers’Halloween Party”活动

10 月30 日下午的活动由金蝉校区外教老师Mr.Shepherd和翠城校区外教老师Miss Mortimer担当主持, 何珊老师担当现场翻译。活动在一个主会场和三个分会场中举行。在主会场中, 两位主持人介绍了万圣节的历史及西方人如何度过万圣节, Mr.Shepherd自制的南瓜灯制作小视频引得在场的老师们连连称赞, 拍手叫绝。之后, 全体老师转移到三个分会场中, 大家分别制作了南瓜灯、面具及时装设计。三个分会场热闹非凡, 所有教师都忙得热火朝天, 每个人都开启头脑风暴, 尽力让自己的作品展现到最好。最终由Mr.Shepherd评选出6个优秀南瓜灯、12个优秀面具和两组优秀时装作品。

中英音乐交流 篇5

总结经验 扩大成果 谱写金沙教育事业新篇章

—在全县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经验交流暨总结表彰大会上的报告

金沙县项目办主任、县教育局副局长 邓××

(2011年5月30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我县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2005年申报,2006年获得批准,2007年开始实施。五年多来,在国家项目办、省教育厅、地区教育局、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我县团结一致,多方配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按照项目各领域、各阶段的目标要求,做了大量扎实而有效的工作,全面完成了项目各领域的工作任务,达到和超过了各项验证指标。现将项目实施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开展项目前期申报和筹备工作

2005年3月,我县报送了项目申报材料。2005年7月,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设计小组,并组织两个调查组,深入到**乡、**镇、**乡、**乡的边远村寨进行田野调查,撰写了项目设计书。2006年3月,项目得到正式批准。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工作,为确保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县财政划拨了20万元工作经费,县教育局也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资金,全力支持项目工作。2006年11月,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我县时任副校长龙飞诠代表27个项目县在启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2007年3月,项目正式在我县实施。

二、配合国家、省项目办开展各种调研和考察活动

2007年3月下旬,配合英国剑桥教育集团、国家项目办技术支持专家组完成对我县校长培训、教育督导体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寄宿制

初中学生就餐、住宿状况考察。2007年 5月,配合省项目办产出三专家组完成对我县松林坡乡第一批SDP试点校‚学校发展计划‛制定与实施情况的考察。2007年6月下旬,选派联系教育工作的县人大副主任和项目办主任分别赴上海和甘肃考察。2007年9月,配合省项目办产出一专家组完成对我县寄宿制初级中学贫困学生生活补助费发放准备工作的考察和调研。2009年3月,配合国家项目办评估工作组完成对我县项目中期评估工作。2010年3月,配合国家项目办考察组完成对我县教师培训工作的考察。2010年5月,配合省项目办在我县召开全省产出二‚教师支持服务体系能力与制度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2010年6月,配合中央教育电视台项目宣传片摄制组完成拍摄任务。

三、各项目领域(产出)工作情况

(一)开展寄宿制初中学生资助和寄宿制初中行动研究,提供公平教育机会

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县每学年有18个乡(镇)23所学校的4967名学生接受项目资助,全县累计受助学生共10228名,其中4800余名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到目前为止,接受并下发资助资金657.71万元(其中赠款419.7595万元,省配套资金237.9505万元),完成项目行动计划的100%。

在寄宿制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推进过程中,县项目办指导各项目学校采取进村入户、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做好寄宿制学生生活费资助的宣传工作。各项目学校严格按照‚申请→审核→打分→排序→初选→公示→处理投诉→确定初选名单‛的程序和相关要求,对照评选条件,做好受助对象的遴选和评审工作。根据《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财务管理手册》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严格管理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资金,按照伙食补助、非伙食补助、改善学校寄宿条件补助及奖励资金等规定的使用类别、范围、要求专款专用,资金运行安全、透明,财务档案账册相符。

从2009年9月起,先后在珠市、朱明、水塘堡、铁匠4个乡初级中学开展‚寄宿制初中行动研究‛。县项目办技术支持服务小组和项目学校按照研究方案联合组织‚校园穿行‛活动,查找、分析、梳理、综合、聚焦学校寄宿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出清单,探讨根源,找出解决的方法与策略。各项目学校加大投入,配臵寄宿制设备、安全防护器材、体育活动设施等,进一步改善学校寄宿条件;根据《贵州省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和上级有关学校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学校寄宿制管理规章制度,并明确责任,抓好落实;设臵警务室,聘请保安人员在学校值班、巡逻,确保学校财产、师生生命安全;聘请专职宿管员管理住校学生,提高学生寝室内务整理能力,规范学生住宿行为;开展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义务为学生做心理咨询,促使学生心理健康;由体育艺术教研组牵头,组织学生开展以民族民间文化为主题的书画创作活动,创作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打造了学生寄宿环境的文化氛围;成立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等各类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建立每月一次的文明寝室评比制度,以洗衣粉、保温瓶、挂流动红旗等方式进行奖励,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007年秋季,制定了《金沙县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产出一)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管理和使用工作考核与奖励办法(试行)》,并以此为依据,对项目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检查与监测环节采取平时考核与学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行量化评分。从检查与监测结果看,项目本产出工作稳步推进,各项验证指标达到预期目的。

实施本产出的经验、成绩和产生的影响:(1)通过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的发放,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学生的生活窘境,对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改善学校寄宿条件资金和奖励资金的使用,弥补了政府在寄宿学校建设投入上的不足,使项目学校寄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安全防护设施得到加强。(3)项目带来的学生资助遴选机制、检测与

检查逻辑框架、考核奖励办法等成功经验,为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4)通过开展‚寄宿制初中行动研究‛,有效改善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育人环境,更新了校长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为规范全县寄宿制学校管理积累了技术资源和工作经验。

(二)通过提高教师发展系统的能力,改善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效果

从2007年7月开始,我县根据贵州省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行动计划,认真制订县项目工作计划,组织全县教师参加‚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本地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参与式语文教学‛、‚参与式数学教学‛、‚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暨学校支持体系能力与制度建设‛、‚导师技能‛、‚双语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参与式理念下的复式教学‛等基于教师需求与发展的模块培训,参训教师18745人次。成立了以县教研室为龙头,县教师进修学校、电教站和远教站为支撑的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在全县27个乡(镇)和1所县直属学校建立了乡(镇)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明确了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和相关工作职责,建立了工作制度,并有计划地对辖区学校教师开展了课堂观察与反馈活动。

在教师培训及乡(镇)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县教育局成立领导机构,组建县级培训者团队,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相关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协同抓,产出二负责人和培训者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各乡(镇)也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层层抓实,共同推进项目工作。五年多来,县项目办组织对乡(镇)教师开展的课堂观察达464节,开展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培训达1309人次,构建了县、乡、校三级教师支持服务体系。

由于我县教师队伍人数多,培训量大,因此,县项目办多次从县直中小学、乡镇中小学、县教研室遴选骨干人员参加国家、省项目办组织的培训,县级技术支持团队人数由2007年的9人增加至目前的56人,组建了一支素质较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县级技术支持培训者队伍。在培训

工作中,县级培训者团队工作作风严谨,执教态度和蔼,并表现出了较高的培训技能,培训效果良好。通过组织不同模块、不同内容的教师培训,参训教师对‚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模式经历了从理念上的初步接受到课堂教学的亲身实践,绝大部分人员加深了对‚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理解,初步掌握了‚参与式‛教学的基本技能,并能结合新课改要求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精髓,进一步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专业化持续发展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

根据‚扩大量、扩散面、提升质‛的要求,我县在确保完成教师培训数量的同时,强化培训的后续支持工作,多次组织县级技术支持团队通过深入乡(镇)‚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开展课堂观察与反馈活动、‚学校督导‛课堂质量评估活动等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况进行跟踪检查与指导。在检查中发现,接受培训后的绝大多数教师,积极地在课堂上进行新理念、新技能的实践,他们组织的教学活动气氛民主、平等、宽松,深受学生欢迎。

根据省项目办的安排,我县积极参与国家、省项目办组织的教师培训模块开发活动:2008年6月14至16日组织了60名乡(镇)骨干教师参加的《本地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模块试用培训;积极参加国家项目办组织的《参与式数学教学》教师培训教材模块的修改和试用培训,配合云南省教材模块开发团队完成了《参与式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教学单元的教材修订;认真选派双语教学骨干教师参与国家项目办组织的《双语环境下的教学策略》教材模块开发和教材试用培训。

实施本产出的经验、成绩和产生的影响:(1)为确保培训质量,我县力求精细化管理,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严格培训者和受训者在培训期间的各种纪律,杜绝在培训过程中走过场、搞形式。每次培训活动,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相关负责人轮流到培训现场值班监督,后勤保障有力。每次组织培训之前,县项目办都组织培训者开展集体备课,并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培训之后还要求培训者及时对培训过程进行认真反思,总结培训得

失,使县级培训者团队的整体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培训质量也得到不断提高。(2)在实施项目中始终强化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对拟订计划、课程设臵、实施培训、后勤保障、监测评估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实现了由‚知识教学‛向‚能力教学‛转变,由‚接受式培训‛向‚参与式培训‛转变。采取课堂研讨、案例分析、交流互动、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参训教师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了培训质量。(3)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参与式‛教学、‚本地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模块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参与式‛理念和方法逐步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始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教材对话、学生与周围环境对话等教学形式,逐渐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格局,课堂上互动频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老师们在教学方法上正朝着‚知识由学生自己去掌握,技能由学生自己去学习,错误由学生自己去纠正,规律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由学生自己去总结‛的方向发展。(4)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注重‚人本教育‛,注重‚教育公平‛,以学生权利和需求为中心,关爱学生,更关爱弱势儿童,从而给我县农村处境不利的学生提供了最温暖的关爱和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5)在本地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全新的认识,将本地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并利用于自己的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明显,课堂形式灵活多样,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有效,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不断得到增强,一大批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给我县教育发展带来了生机,为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开展校长、女教师代表培训及后续技术支持活动,改善了学校管理系统

在推进‚改进学校管理体系与社区参与‛工作中,我县认真选拔人员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先后派遣各类人员参加国家级培训及跨省研讨会11人次,参加省级培训56人次。精心设计项目活动方案,有效组织县级培训,举办‚学校发展计划‛县级培训,培训9个项目乡(镇)中小学校

长、教学点负责人和女教师代表249人,举办‚SDP扩展乡(镇)技术支持骨干团队‛县级培训,培训古达、罗州等18个非SDP项目乡中小学校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女教师106人;2009─2010年,举办‚校长领导力建设‛县级培训,培训全县27个乡(镇)中小学校长、教学点负责人和女教师代表1376人次; 2009年举办‚学校督导‛县级培训,培训县级督导员和乡(镇)督导员63人次。

2007年至2010年,我县分三批先后在**乡、**乡、**乡、**乡、**乡、**乡、**乡、**乡、**9个乡(镇)村级完小以上的98所中小学成立了‚学校发展管理委员会‛,各项目学校按照要求,通过召开‚学校发展管理委员会‛会议、组织教师深入农户进行基线调查、召开社区大会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查找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撰写‚学校发展计划‛文本草案。县项目办组织县级技术支持小组对各项目学校‚学校发展计划‛文本草案进行审阅、修改,提出修改意见后,组建SDP答辩委员会进行现场答辩和交流,最后批复正式实施。

2008年12月,我县派员6人参加(产出三)‚学校督导‛省级培训后,制定了以SDP为背景的‚学校督导‛计划,于2009年3月3日─7日、11月16日─21日、2010年5月30日─6月5日,对9个项目乡(镇)的36所中小学制订与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工作情况开展监测与评估活动。

实施本产出的经验、成绩和产生的影响:(1)通过开展‚学校发展计划‛县级培训,增强了项目学校制订与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社区意识,出现了‚校长走出去,群众走进来‛的一种社区成员、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大好局面,有效地提高了试点校校长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谋划学校发展的积极性,促使学校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管理、少数人管理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寻求管理、大家参与管理,激发了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成员特别是社区女性参与学校发展和管理的主动性,提高了试点校的办学水平,为全县全面开展‚改进学校管理与社区参与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工作拓宽了道路。(2)通过开展‚校长领导力建设‛县级培训,提高了学

校行政班子的战略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课程教学的指导能力、学校现状自我评价与诊断能力和争取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学校发展的能力,推动教师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逐步改进,从而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的新课程执行力得到较大的提升。(3)通过‚学校督导‛培训,提高了县、乡督导员的思想认识,促进了督导观念的转变,进一步加深了对教育督导工作‚伙伴型‛、‚参谋型‛、‚服务型‛、‚发展型‛特征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开展实地督导活动,帮助学校改进工作,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满足全体少年儿童特别是弱势少年儿童受教育的需要,促进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保证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学校的贯彻执行和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帮助学校总结成功经验,发现薄弱环节和需要改进的问题,指导学校提高依法自主发展的能力,集中现有教学资源,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加快了学校的发展步伐。

(四)开展各类调研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了监测与评估系统能力

自2005年项目申报以来,我县按国家、省项目办的工作部署,认真开展并出色完成了田野调查、基线调研、中期定量调研、完工定量调研和学生学业成绩测试等工作任务。

2009年,启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EMIS)建设工作。2010年5月,组织全县27个乡镇、11所县直学校的103人参加县级培训,组建了EMIS纸质系统建设骨干团队,各学校又组织班主任及相关人员进行二级培训,纸质系统建设工作在全县全面铺开。2010年9月8日至10月4日,分5期组织全县259所村级完小以上学校校长和系统管理员660人参加EMIS电子系统建设县级培训,之后,全县电子信息录入工作进入正常轨道。2010年8月下旬对纸质系统建设进行跟踪监测与评估,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了监测评估结果。在数据录入期间,组织技术支持小组深入各乡(镇)学校、县直学校开展督促与指导工作,与学校系统管理员共同研讨、解决遇到的

技术性问题。2010年11月20日,各乡(镇)学校录入的数据通过了县级验收,基本建立了县级数据库,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376所学校建立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覆盖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313所学校、63个教学点,160396名学生、7724名教师。2010年12月24日至2011年1月11日,分三期举行EMIS模块

三、模块四县级培训,共培训村级完小以上中小学校长和系统管理员405人,培训教育局行政领导、股(室)干部、系统管理员31人,打造了EMIS使用、管理和维护的人才队伍,为系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施本产出的经验、成绩和产生的影响:(1)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十六万余人,教师7724人,学校点多面广,学生基数大,要完成EMIS建设,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县教育局领导抢抓机遇,直面挑战,以实现金沙教育跨越发展为使命,抢抓中英项目拟在部分项目县建设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契机,接受了EMIS建设任务。(2)精心组织,把EMIS建设放到与‚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同等重要的位臵,明确EMIS建设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县项目办每半月进行一次工作调度,以超常规的管理模式保证系统建设任务如期完成。(3)把EMIS建设工作纳入学校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与评先选优、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公办学校每年从生均公用经费中列出专款保障系统建设的需要,使系统可持续发展有了制度和经费保障。(4)通过全县系统管理员及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县建立了一个富有活力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信息支持。EMIS的建立与运行,促进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县教育系统提供了较好的信息化服务。

(五)开展‚教育公平‛、‚教育机构能力建设‛和‚女性领导力建设‛培训,提高了教育机构能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县两次派遣22名中小学校长赴贵阳接受 ‚教育公平‛省级培训;三次派遣教育局领导、女校长、女教师6人次赴贵阳、

重庆、北京接受‚女性领导力建设‛培训或参加交流活动;组织67名中小学校长、教育站副站长、教务主任(教研员)开展‚教育公平创新计划‛县级培训;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教师撰写‚教育公平‛论文、案例200余篇,经产出五专家认真评选,选送50余篇上交省项目办,部分文稿入选省教科所编辑的《民族贫困地区推进教育公平的实践与探索》一书。与产出二合作,组织十一期‚教育公平‛县级培训,培训教师、校长6990人次;与产出三合作,组织六期‚教育公平‛县级培训,培训校长及女教师代表732人次(其中女教师受训298人次)和组织四期‚女性领导力建设‛县级培训,培训校长及女教师代表644人次(其中女教师受训250人次)。教育局班子成员全员赴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接受‚教育局机构能力建设‛国家级培训;四次派遣37名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赴贵阳接受‚教育局机构能力建设‛省级培训。

在推进‚提高教育机构能力‛工作进程中,我县将‚教育公平‛理念贯穿于寄宿学生资助、教师培训、校长培训、改进与提高监测与评估体系能力、提高教育机构能力培训与制度建设等工作的始终;认真开展‚女性领导力建设‛县级培训,选拔女骨干教师充实到学校行政班子;依托项目先进的教育理念,组织人员根据我县教育现状,编制了《金沙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实施本产出的经验、成绩和产生的影响:(1)为保证项目实施效果,我县在产出五各模块培训中做到精诚团结、准备充分、合理分工、认真反思,使县级培训工作有条不紊。(2)通过培训,教育局重视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开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型机关,教育管理机构领导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培训,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了公平、团结、协作、民主、和谐型校园。(3)通过项目的实施,全县教育职能部门的协调能力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坚持不懈地做好教育团队建设工作,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校长和教师队伍;争取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使办学条件逐步得到优化;加强学校管

理,规范办学行为和从教行为,有效提升学校管理和办学效益;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力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向40、45分钟要质量;扩展开放交流、学习借鉴,运用项目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信息、教育技术和教育策略,努力实现教育思想、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教育局行政在资源配臵、政策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不断落实公平原则,弱势学校、教师得到应有关心,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不断缩小。(4)通过‚教育公平‛培训,使‚教育公平‛理念不断渗透到全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心底,不少校长和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和教学活动中都能自觉践行公平原则,一定比例的校长和教师能把‚机会均等、尊重差异、弱势补偿‛的要求逐渐内化到学校管理和教师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积极打造‚爱生学校‛,创建‚快乐课堂‛,以学生的权利或需求为中心,狠抓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崭新的学校文化,学校软环境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全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不断提高,辍学率不断下降,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得到有效巩固。通过培训,锻炼培养了一批县级专家,十多名‚教育公平‛专家分布在局机关和学校,相当部分是校长或中层干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将为推进‚教育公平‛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5)通过开展‚女性领导力建设‛县级培训,使参训的女教师认识到:作为教学执行者、建设者、调适者以及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与解决者的责任主体的女教师团队,要充当好校长及领导班子的参谋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班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者、学生行为习惯的示范者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者;要借助发扬女性团队精神,理所当然地参与学校的课堂教学领导,组织创建有效的教学环境,促成学生学业成绩的进步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实现预定的办学目标,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和质量,维护和促进学校发展。有效地激发了女教师参与学校发展的主动性。

四、加强项目管理,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人力和制度保障

根据国家项目办和省项目办的要求,我县成立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毕节地区教育局分管副局长、县政府法制办主任、县教育局局长担任副组

长,相关科局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开展项目日常工作的机构。配齐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购臵相关办公设备,开设项目专用账户,先后组建106人的各产出县级专家队伍,明确相关工作职责,并严格按要求选派县级技术支持人员和管理人员接受国家级和省级培训,为项目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先后制订了《金沙县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实施管理细则》、《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金沙县项目办公室关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费用的标准和报销程序》、《金沙县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宣传及发放实施方案》、《金沙县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管理和使用工作考核及奖励办法(试行)》、《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金沙县项目办公室工作职责》、《金沙县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财务管理实施办法(试行)》、《金沙县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管理和使用工作考核及奖励办法(修订)》、《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金沙县项目办公室教师培训音像资源使用和管理方案》、《金沙县寄宿制学校管理暂行办法》等,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完善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在项目财务报销过程中,我县严格财务审核,规范财务报销程序,遵循“经办人提交报销材料—产出负责人审核签字—财务人员审核—项目办主任签字—出纳付款”的报销程序报销相关票据,凡3000元以上的款项一律以支票支付,有效控制了现金支付的风险性。

按项目开始至现在的汇率中间价(1:10)计算,我县所占的资金额度约1804万元,按项目设计时的比例计算:产出一660.82万元,产出二563.76万元,产出三140.94万元,产出四140.94万元,产出五140.94万元,产出六156.6万元。截止2011年5月30日,我县共收到省项目办拨款1819.10万元(其中上级拨入报账款1491.15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37.95万元,预拨款60.00万,周转金30.00万)。产出一支出668.48万元,产出二支出762.86万元,产出三支出135.92万元,产出四支出105.82万元(含省项

目办统一支付EMIS纸质系统金沙县分摊金额30.45万元),产出五支出127.39万元,产出六支出33.39万元,合计支出1833.86万元,完成率101.66%,超额使用资金29.91万元。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受助学生受打工挣钱、早婚等眼前利益和地方陋习的影响而辍学,动员返校难度大;

(二)由于项目学校无教师周转住房,课余师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及对特殊利益群体的关注、关爱难完全做到位;

(三)由于校长教师思想认识水平上的差异,加之地方上的工作环境的影响,尚有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实施‚教育公平‛的信心不足,对推进‚教育公平‛有畏难情绪;

(四)由于工作基础不一致,认识水平和工作水平有差距,造成项目乡(镇)、项目学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五)教育督导队伍老龄化,参加项目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少,实施项目的监测与评估工作难度大。

六、项目学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依托项目(产出一)贫困学生资助及寄宿制学校管理方面学术资源优势:

1、认真总结项目学生资助的成功经验,并灵活运用到其它学生资助工作中,推动学生资助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公平化。

2、继续对寄宿制初中行动研究项目学校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改善学校寄宿条件,加强学校寄宿制管理,并将行动研究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其它寄宿制学校,提高全县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

(二)依托项目(产出二)教师培训及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方面学术资源优势:

1、继续抓好教师支持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加快县级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强化教师支持系统的能力与制度建设,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真正成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上挂高等院校、下连中小学校的新型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服务平台,为教师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1)制度建设上,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2)队伍建设上,实行‚优者进,劣者出‛的滚动式管理;(3)阵地建设上,争取尽早建立专门的县级培训中心;(4)经费保障上,确保学校公用经费不少于5%的比例用于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等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5)机制保障上,将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并认真抓好落实。

2、继续做好项目课题研究,促进项目经验和成果向纵深推广 重点在抓好‚教师支持服务体系的有效性行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项目‚提高教与学的质量‛领域工作经验和成果的总结、提炼,推进项目经验和成果向学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中教育拓展,从而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依托项目(产出三)学校管理体系方面学术资源优势:

1、进一步打造典型,夯实‚改进学校管理体系‛工作基础

加大对松林坡、平山、朱明、可乐、威奢、达依、古基、水塘堡、铁匠九个乡98所中小学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工作的检查与指导力度,打造各级各类学校典型。典型学校选点从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情况、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把‚学校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与创建素质教育示范校、德育示范校等结合起来,使打造的典型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实现项目乡(镇)与非项目乡(镇)的‚一对一‛带动

2010年暑假,我县已经对古达、罗州等18个非SDP项目乡(镇)的中心小学、初级中学校长及女教师代表进行‚学校发展计划‛县级培训,组建了18个‚非SDP项目乡(镇)‘学校发展计划’技术支持团队‛。上述各有关乡(镇)要在2011年组织技术支持团队对所辖校(点)校长、负责

人及女教师代表进行二级培训,并在村级完小以上中小学校组织制订与实施‚学校发展计划‛。县教育局将组织县级技术支持人员进行定点指导,重点推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项目学校与非项目学校之间实行‚一乡(镇)对一乡(镇),一学校对一学校‛的联动技术支持,将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播撒到全县各中小学。

3、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的学术引领作用

制订《县级专家下乡帮扶制度》、《县级专家奖励措施》,补充和完善《县级专家管理办法》,使专家队伍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为‚学校发展计划‛、‚学校督导‛的后续技术支持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在典型学校的领导班子、骨干教师中遴选人员,继续扩大‚学校发展计划(SDP)‛领域、‚校长能力建设‛领域、‚学校督导‛领域和‚女性领导力建设‛领域县级专家队伍,依托核心专家开展各领域专家队伍的巩固与提高培训,立足基层,增加校长、督导人员、女教师和社区女性等领域技术支持团队人数,为‚学校发展计划‛、‚学校督导‛的后续技术支持活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4、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查

教育局拟成立‚改善学校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各乡(镇)中小学、县直各校(园)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改善学校管理体系‛工作的领导。

为强化督查,从2011年至2015年,每年对4所中学、4所中心小学、8所村级完小开展‚学校督导‛评估活动,以‚学校督导‛的形式促进全县中小学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将把‚学校发展计划‛、‚学校督导‛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指标体系,对全县各校(园)进行考核。

(四)依托项目(产出四)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方面学术资源优势:

1、对全县学校行政班子进行新督导理念培训,确保学校内部自评的

切实有效。

2、严格按照《金沙县关于进一步促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开展经费协调与保障工作,以保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进一步完善县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学生信息库,建设好全县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逐步推行使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制定政策和进行教育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推进‚教育公平‛。

(五)依托项目(产出五)教育机构能力建设方面学术资源优势:

1、指导学校制订‚教育规划‛,提升学校预算和执行计划的能力。

2、在教育局、项目乡(镇)和项目学校中培养女性教育管理干部,提高其工作能力,创造女性参与教育管理的良好氛围。

3、在县教育局股(室)干部及工作人员、乡(镇)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乡(镇)和学校女性教育管理干部中开展‚领导能力‛、‚女性领导力‛跟踪监测与评估,提升其沟通、决策能力和推进‚教育公平‛的能力;

4、在县教育局股(室干部及工作人员、乡(镇)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乡(镇)校长、教师开展‚教育公平‛ 跟踪监测与评估,促使教育管理干部、教学一线的校长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实施‚教育公平‛。

(六)依托项目管理方面学术资源优势:

1、优化教育局机关管理团队,选拔任用好校长及其行政班子成员,加大教师团队培训力度,提高教育系统管理效益,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的稳步、均衡发展。

2、在教育局机关和全县各校(园)倡导日常工作的组织性、制度性、计划性、纪律性、目标性和责任性,促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3、完善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务审核,进一步规范财务报销程序,建立健全经费使用的监测评估体系,开源节流,确保将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向教学倾斜,为全县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好财力服务。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在我县的实施,为我县‚两基‛的巩固提高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我们将总结项目经验,扩大项目成果,进一步拓宽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推动全县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谱写金沙教育事业新篇章!

中英音乐交流 篇6

关键词:借词;翻译;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H319

1.引言

借词是针对本国语言,即作为母语的一种主语言,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在本国文化发展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流过程中,对外来语言的一些词汇进行吸收,通过音译和意译等多种方法,借用到本国进行使用的现象。语言作为文化的交流媒介,它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文化交流状态。本文从借词时间、借词形式、借词环境进行分析,简要讨论了从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翻译中,表现出的文化交流的一种状态。

2.从不同角度看借词的文化交流

2.1时间尺度上借词体现的文化交流

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的时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朝)到公元1839年(清代),是汉语向英语借词的第一个阶段。六国被秦始皇统一后,此后的汉、晋、隋、唐、宋、元、明等朝代国力资源持续保持着旺盛、经济繁荣、兵力强大的状态,且由于中华民族固有存在的一种农耕文化特色,中国长久以来形成一种大天朝、大農业、自给自足的满足心态,加上当时的英国等西方国家经济相对落后,以及远路程交通不便捷的阻碍等原因,当时与外来国家的交往只有极少部分的第三方可以间接接触。清代中期,由于上层统治阶级的兴趣,西方少部分的传教士和商人得以带来新奇科学和器物,在一定限度上促进了西方欧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语言作为交流的直接形式,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导致了借用现象的必然产生。主要借词有:和尚(bonze)、荔枝(litchi)、台风(typhon)、舢板(sampan)、满族(Manchu)、龙眼(longgan)、武夷茶(bohea)、功夫茶(congou)、烧酒(samshu)、大豆(soy)、瓷土(petuntse)、几何(geometry)、经济学(economics)、政治学(politics)、鸦片(opi-um)、银行(bank)等。当时的外来借用词,一方面是中国文化对外的一种输出,包括荔枝、茶、烧酒等传统食品,传统人文(和尚、满族)和建筑(瓷土),西方国家向中国主动猎奇、借鉴、欣赏,表明当时中国深厚的物质基础,持久保持着“自给自足、大天朝”的特色。一方面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初次探访,将新奇的事物(鸦片、银行)、先进文化科技(几何学、经济学、政治学)进行宣传,侧面反应了英国当时具备的先进科学文化,急需开拓市场,寻求廉价劳动力。这段时期的文化交流以物品交换或物品赠送为主,是最基本的通过物质进行的文化交流,主要通过边境航海的发展、西方主动供奉来实现交流。

公元1842年(鸦片战争)到公元1912年(辛亥革命),是汉语向英语借词的第二个阶段。在经历鸦片战争的洗礼后,中国当时的整个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受到极大的冲击。长久以来的封建性质和闭关锁国状态,以及清政府无力的反抗,都导致全国上下爱国之士的激进行为,他们试图主动开始学习西方文明技术。而统治阶级虽然没有引进外来文化的积极性,但为了维护短期内的政权稳定,一部分统治阶级内的保守派也开始主动接触西方技术。这段时期,文化相对之前变得开放,一方面西方侵略者主动来到中国,寻求港口通商、低价原材料等利益,间接导致了文化层次上的交流,文人学者、交流使者、印刷馆、书局等开始进行对外文化知识的学习,日常生活上词汇体系相对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典著作的翻译、新鲜事物的引进都促使英语借词的极大发展,这段时间政治、科技、艺术、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外来词借用比较多:麒麟(kylin)、三弦(samisen)、衙门(yamen)、支票(check)、坦克(tank)、话筒(microphone)、越野车(jeep)、青霉素(penicillin、动画片(cartoon)、夹克衫(jacket)、长征(Long March)等。反映了中国当时人文科学的觉醒和西方先进制度文化的特色,由于当时的很多交流都是:西方国家侵略中国-政府与其协商-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过程下进行的,所以具有很强的亲密借用色彩。当时的文化交流存在一种被动吸收的状态,由于之前的闭关锁国被动性持续存在,大都是侵略者在中国居住生活下影响了当地的生活文化,因此以中国被动“被”学习西方文化为主。

公元1919年(“五四”运动)到公元1978年改革开放阶段,是汉语向英语借词的第三个阶段。由于之前历史上闭关锁国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干扰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中国当时的落后与西方的先进性具有很大的反差。新青年的思想观念和老旧传统产生隔阂,发展和生产力的矛盾,都导致“改革”成了这段时期的关键词,为英语大量进入和借用提供了条件。主要有文化教育、科技、生活相关的词汇引进:拼音(pinyin)、巴士(bus)、的士(taxi)、国内生产总值(GDP)、冷战(cold war)、托福考试(TOEFL)、智商( IQ)、多媒体(multi-media)、电子邮件(E-mail)、克隆(clone)、爱滋病(AIDS)、流行病(epidemic)、脱氧核糖核酸(DNA)、卡拉OK(Karaoke)、自动柜员机(ATM)、丁克家庭(DINKS)、百事可乐(Pepsicola)、呼拉圈(hullahoop)等。当时的中国文化已经表现出了兼容性,在几百年“被动洗礼”的学习下,国人对西方的制度科技有了很大的借用,从开始的兴趣到直接“借用”一些事物,以实用性、教育性为主,表现出很强的“崇拜”心理。

公元1978年(改革开放)-现在是第四个阶段。在国家对外新科学技术的引进下,主动投资贸易的合作交流扩大,网络新媒体科技急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在多次政府改革和自我奋斗后被极大地满足和丰富了,从而导致了精神文明的膨胀需求,当时英语借用主要以有新型科学技术、新安全生活结构、新媒体等相关词汇出现:宇航员(taikonaut)、高新技术(new and high-tech development)、安全奶粉(safe infant formula)、团购(group purchase)、秒杀(instant killing)、菜鸟(newbie)、师傅(Shifu)、点穴(nerve attach)等。这段时间,全球化跨国家、跨领域合作成为新关键词,网络的普及导致距离的缩短,文化的交流在电子科技网络、跨国贸易、文化旅游等为主,体现了中国新时代下的新的发展面貌,。

2.2翻译形式下借词的文化交流

借词翻译以音译、意译、混合式为主。音译借词是以类似汉语拼音式地引用。如:沙发(sofa)、巴士(bus)、T恤(T-shirt)、粉丝(fans)、爱美的(amateur)、黑客(hacker)、基因(gene)、酒吧(bar)、沙丁鱼(sardine)、胡同(hutung)、汉剧(hanju)、赛因斯(science)等。这类词汇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对比交流,以及优势互相学习造成的,西方一些国家在对历史文化进行研究中发现我国独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导致中国和西方国家对文化的重要性大幅度提高,文化相关的行为研究较为广泛。

意译借词是真正意义上意思转换得到的词语。如:论语(Analects of Confusion)、企业承包责任制(enterprise contracted production system)、中庸(Doctrine of the Mean)、心学(School if Mind)、藕(lotus)、红茶(black tea )、百花齐放(let a hundredflowers blossom)、走后门(enter by the back door)、天坛(Tample of Heaven)、义和团成员(Boxer)、阴阳学(Five Elements School)、甲骨文(Oracle bones)、菱角(water chestnut)、经济特区(special economic zone)、磕头(Kowtow)等。这类词是由于历史条件影响下, 对中国过去历史进行评价总结,产生了新借用词汇,表明西方理论准确性、客观性正逐步影响中国政治企业文化的发展。

混合借词是混合音意转换,且兼顾语言环境,大多数是拓展词。如:奶昔(milk shake)、啤酒(beer)、车胎(tyre)、芭蕾舞(ballet)伦巴舞(rumba)、汉堡包(hamburger)、春节(Chinese New Year)、浪漫主义(romanticism)、维他命(vitamin)、三明治(sandwich)、软件(software)、夜宴(The Banquet)、史莱克(Shrek)、泰坦尼克号(Titanic)等。这类词汇表明中国普通群众对英语的学习程度,英语借用词汇在改变影响细小的生活层面,也表明文化向外的输出交流,向西方国家进行一定文化传播。

2.3不同环境下借词的文化交流

从政治环境的敏感性改变到娱乐生活词语环境改变,都体现了不同环境下借词的文化交流。斗争会(Struggle meeting)、走狗(Running dog)、自私(kiasu)、洗脑(brainwashing)、外鬼(wai—lo)、全国人民代表大会(NPC)、中国梦(chinese dream)、纸老虎(paper tiger)等与政治生活相关的词汇,表明中国政治上权利的专制,随着外来西方制度的影响后,逐渐走向公开、透明、法律性。钉子户(nail house)、小康(Xiaokang)、山寨(Shanzhai)、蜗居(dwelling narrowness)、坑爹(the reverse of ones expectation)、团购(group purchase)、菜鸟(newbie)、春晚(Chines lunar New Year gala)等与生活娱乐相关的词汇,反映了中国从最初的温饱问题到精神娱乐性的改变,随着“洋货”的购入,以及有更多人在西方国家进行居住,中国人的思想与外国文化本土进行融合,西方教育、生活方式、制度文化被中国以知识分子为导的学习和宣传后,娱乐性在制度改善下变得更加轻松,民众的自由、话语权得到很大的改善。人们的关注话题,不再限于政治,更多关注于自身相关或者周围轻松有趣的事物,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

3.结语

从汉语向英语借词的翻译,从时间上,文化交流主要隨着民族被侵略到逐步国力恢复进行,以物品交换和技术学习为主。在翻译特色中,结合本民族语言特色,文化上逐步体现出新的包容性、改造性。在不同政治经济、娱乐生活环境改变中,文化交流表现出更加广泛的宣传性、学习性。

参考文献:

[1]裴好文.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词语英译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4,04:98-99.

[2]王英鹏.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中英音乐交流 篇7

在此之前,我们应明确盗版和文件共享的基本概念。首先,盗版指的是“制造未经授权的作品和出版物等,并且将复制品分发和售卖等行为”。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知识产权。在没有购买版权的情况下获取大量的利润,显然是一个非法的行为。其次,文件分享的情况更为复杂一些,它分为合法共享和非法共享。文件分享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分享的平台,使其上传或下载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像David所说,每一个电脑在这个网络中都充当着客人和服务者。但是,这个过程中有太多未经授权的资料和文件再次流通,构成了非法共享。2010年IFPI(国际唱片协会)数字音乐的报告显示,在英国P2P非法文件共享成为主要的盗版问题之一。这些非法共享主要来自一些没有执照的下载网页、各种论坛以及博客。而IFPI的数据表明,在2004年到2009年间,音乐的销售下降了30%。这种巨大的变化不仅吸引着学术界,也引来了从事音乐产业的人群的关注。对此,不同领域的人对此各执己见。

有学者认为在未来的时间里,随着文件共享应用的增多,人们的下载行为将会越来越难以控制。有的学者认为文件共享昙花一现,它只是对唱片产业的一个适度刺激。当然,音乐数字技术的发展无疑对音乐产业甚至人们获取音乐的习惯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尽管全世界的唱片产业都面临着盗版和非法下载的冲击,但亚洲的问题更加严峻,这跟地区的经济水平、文化程度以及政治背景密不可分。基于上文的分析和讨论,由于高校学生已成为音乐消费的重要组成群体,本文从中国和英国的高校学生入手,探寻两国学生在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今天对于音乐的使用表现以及差异。

针对本文的主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假设:

第一,大多数高校学生通过下载非法共享的文件和购买盗版唱片获取音乐。

第二,中国的盗版市场和非法下载情况比英国更加严峻。

第三,人们的非法下载行为与他们的认知、意识以及态度有关。因为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经济情况、政治背景都截然不同。

根据以上三个假设,这个研究调查基于网上的一份调查问卷。问卷一共20道小题,分为单选、多选、排序以及开放式问题。问题的种类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他们对网络和音乐的使用情况和他们对一些问题的认知和态度。回答者均是随机抽样,最终收回125分有效问卷。问卷中还包含其他国家的样本,如美国、西班牙、法国等。由于本文的研究重点放在中英两国的对比上,所以主要样本还是来自中国和英国,样本数分别是66和44。经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出下列几个表格。

通过表1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超过60%的样本通过非法下载手段获取音乐资源,合法下载音乐的排名第二,购买盗版CD的样本仅为6%。这是由于当今数字音乐不断发展,很少有人再去购买盗版CD。并且,CD机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除了收藏CD和车载,很少有人主动购买。在“实体店里购买正版CD”的人仍然占20%,这与英国仍然存在不少连锁CD实体店(如hmv)有很大关系。而在中国,我们已经很少看到CD实体店的存在,有一些是成为复古和文艺的热潮而出现。

通过表2可以看出,40%的样本人群从官网授权的网站获取音乐,特别是去年中国颁布了“最严版权令”后,QQ音乐、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都纷纷购买专辑版权,并且有大量歌曲下架。当今社会,不少人选择直接在各种软件上听音乐或下载。但仍有一部分人从免费的P2P网站上获取音乐,并且在电影电视方面更加猖獗,如下载各种美剧、日剧。另外,很少有人从收费的P2P网站上获取,这一点基本上是出现在英国的高校学生之中,因为英国的音乐软件,如Napster和Spotify曾一度很有影响力。

表3、表4、表5三个表格重点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音乐使用的一些观点的态度,表格均以对比的形式体现。

在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47.1%的中国大陆高校学生认为音乐是应该完全免费让人听取的,比英国高校学生高出15%。这个数据也充分说明中国高校的学生版权意识仍然很薄弱,更不要说一些未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群众。

顺着表3的问题,表4更加深入和直白地探讨高校学生对“下载盗版音乐不涉及道德问题”的态度。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的高校学生有将近一半的人(44.1%)同意此观点。

如果说表3、表4所反映的数据差距还不是很大,那么在表5中,则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此表格的基本观点是“音乐公司又很多其他的方式赚取利润,因此盗版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大陆同意此观点的样本比例(42.6%)是英国比例(20.5%)的两倍。超过三分之一的英国样本(34.1%)不同意这种说法。

从以上五个图表,我们可以大致回答上面提出的三个假设。首先,从表1和表2我们可以推断,如今高校学生非法下载和合法下载音乐的比率较高,而购买盗版光碟的比例较低。从表3、4、5我们可以推断,中国大陆的盗版现象的确严重于英国,同时非法下载的情况也很严峻。而且,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推断,在中国大陆,引起盗版猖獗的主要原因其实来自人们的观念和意识。人们在下载非法文件时,内心是没有半点犹豫或是受到道德谴责的,甚至认为这只是一件平常的事。在这样的意识和态度的引导下,中国大陆的盗版情况和非法下载情况存在巨大的隐患。总的来说,随着如今版权限令的颁布,中国在立法上已经开始对盗版音乐实行严格的管制,但众多非法下载网站仍然以不同的形式苟活。相信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推进,这些网站最终也会走向灭亡。而从消费主体来说,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之一。

此次研究调查有一定的局限,如调查问卷涉及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这类问题需要被调查者的绝对诚信度,否则问卷的质量和有效度会大打折扣。另外,此次调查只是针对青年高校学生,中年人和老年人也是不可忽视的群体,希望以后的研究对这部分群体有所关注。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获取音乐的方法日新月异。随着音乐市场的规范化和音乐正版化的推进,盗版音乐和非法下载在音乐市场中的比例日益缩减。本文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探寻中国和英国高校学生(后文简称中英高校学生)在获取音乐的习惯、渠道以及对音乐正版化态度上的异同。数据分析显示,在行为表现和认知上,中英高校学生对于盗版音乐和非法下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多数英国高校学生认为音乐是不应该免费获得的,而大部分中国大陆高校学生对于非法和合法下载音乐混淆不清,并且不认为非法下载或使用盗版音乐涉及道德层面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音乐,盗版,非法下载,高校学生

参考文献

[1]IFPI数字音乐报告[DB/OL].http://www.ifpi.org/content/library/DMR2012.pdf.

[2]潘妮希尔.D.盗版的存留:创造力和持续发展力的结果[Z].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1-19.

上一篇:职业人文素养下一篇:差生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