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句式对比(共7篇)
中英句式对比 篇1
正反对比类作文常用句式与写作模板
收集整理王东福
一. 常用句式
1、Para 1 开头句,引入主题
Currently,we have had a heated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we should ….We have had a survey on…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is problem.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opinions.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The topic of … is becoming the most popular one recently.When asked about …,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views.People have taken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
Opinions are divided on the question.Students hold different views on the question
Opinions differ/vary on the question.Opinions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2、Para 2
(1)Pros 正方常用句子
40% of the students are for the idea of
Some people believe/ agree that
Some of them are in favour of the idea that…
Researches shows that…
There are some people who think that…
40% of the students think that …
They believe that it is necessary …
Some people hold the view that…
(2)Transition正反方转折
However,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Some people don’t agree.They think…
Other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Others argue that …
On the contrary, others hold a different view.On the other hand, people object that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3、Para 3自己观点:
In my opinion,…
Personally, …(哪方观点).The reason is that ….In a word, my personal view emphasizes on …(采取对策)in a scientific point.In terms of
While it is commonly believed that A……, I believe B……
In a word , it is clear that…
In conclusion …
On account of this we can find that …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Thus, this is the reason why we must …
To sum up, …总而言之, …
From my point of view, …依我看。。
4.罗列理由的过渡词:
Firstly …;Secondly…;Thirdly…;Besides…;In addition…;What’s more…;Moreover;1
Furthermore;At last;Finally;Eventually;first of all, Above all;
表列举:for example、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表补充:besides、in addition、moreover, what’s more
表对比: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相反的).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 unlike …while(而…), compared with,in spite of ,instead. 表原因:because of、thanks to、due to、owing to
表结果:therefore、thus、as a result、so
表结论:in a word、in brief
表转折:however、nevertheless、yet, but ,二.写作模板
正反对比类作文要求论述两个对立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1.有一些人认为……2.另一些人认为……3.我的看法……
模版一
The topic of ①-----(主题)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recently.There are two sides
of opinions about it.Some people say A is their favorite.They hold their view for the reason of ②
--------(支持A的理由一)What’s more, ③------(理由二).Moreover, ④--------(理由三).While others think that B is a better choice in the following three reasons.Firstly,------(支持
B的理由一).Secondly(besides),⑥-------(理由二).Thirdly(finally),⑦-------(理由三).From my point of view, I think ⑧------(我的观点).The reason is that ⑨-------(原因).As
a matter of fact, there are some other reasons to explain my choice.For me, the former is surely a
wise choice.模版二
The students of Class 3 had a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Some people tend to think that..(观点一)They point out that…(理由一)Additionally,…(理
由二)A case in point is …(举例)Therefore,…(小结)
On the contrary, other people hold the view that…(观点二)They argue that …(理由一)
What’s more,…(理由二)As an illustration,…(举例)Accordingly,…(小结)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think…(我的观点)The reason is that …(理由一)And also,(理
由二)So ,…(总结自己的观点)
模版三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①________(观点一).For example,②____________(举例说
明).
On the contrary, other people think that … For example,(3)_________(举例说明).
In my opinion, … For one thing,④_______(我该看法的理由一).For another thing,⑤
__________(理由之二).
2005年江西卷范文
Should students make friends on line? Some people say yes.The Internet helps make many
friends.Chatting on line, some students can more freely express their feelings and opinions, and
even get help with their foreign students.Others, however, think students should not.They say making friends on line is a waste of
time, which should be spent more meaningfully.Besides, some students get cheated on line.It is my opinion that students should place their study, health and safety before other things.As for friendship, we can readily find it in our classmates and other people around us.
中英句式对比 篇2
1 国内被动句式的研究动态
被动句式的叫法甚至也有很多种, 被字句、被动句、受事主语句, 这都说明了对汉语被动句式的研究在不断地递进和深化中, 研究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热情。被动句式的概念界定, 在理论上, 应该但不局限于“被”字作为助动词、或者叫次动词、也有叫作介词的出现, 还需要对应相对的语言环境、语义环境、语言色彩、语言功能;应该但不局限于单纯的助词“被”字, 还有包括介词“叫”、“让”、“给”、“为·……所”等;应该但不局限于有显性助词的出现, 还应该包括活用、省略以及不可以称之为被动句式但含有被动意义的句式。
1.1 黎锦熙老师的观点
黎锦熙老师是最早论及“被”字句的前辈之一。他在1924年出版了《新著国语文法》, 对“被”字的词性概括为两种:一是做介词, 用在副位实体词前面;二是做助词, 用在实体动词前面。在现代汉语界别内, 对“被”字的研究, 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备受后人推崇。
1.2 吕叔湘老师的观点
《中国文法要略》, 是吕叔湘老师对汉语语法的重要论述, 他从动态的角度, 结合语用学的实例, 对照研究了“把”字句和“被”字句, 讲解了“被”字在口语中的替代用法, 即可以用“让”、“叫”等来做替换, 丰富了被动句式的研究视野。
1) 吕叔湘和朱德熙老师在合作的《语法修辞讲话》中, 指出了“被”字句的进化, 也就是说, 在古代汉语中, “被”字句的使用, 是有严格限制的, 但随着英语的影响, 这些限制也在慢慢的消弭。
例如:“他被哈佛大学录取了。”“被录取”是喜事, 并没有在主观意愿上受限;同时, 也没有形式上的受限, “哈佛大学”也可以省略。
2) 《现代汉语800词》, 是吕叔湘的又一力作, 这一次, 他明确地把“被”划为“介词”, 用于被动句式, 引进动作的“施动者”, 这时前面的主语是动作的“受动者”。同时, 吕叔湘老师界定了4种被动句式的形式。“被”后加单个动词;加宾语, 但有受限条件;加“所”再加动词;加“把”再加动词。
1.3 王力老师的观点
在现代汉语的语法书中, 王力老师以西南联合大学的讲义为蓝本 (1940年) , 后集结出版的《王力全集》中, 有3卷中, 专门辟出章节, 对被动句式做了阐释, 是比较权威的一种观点 (2015, 中华书局) 。这3卷书分别是《汉语语法纲要》、《中国语法理论》和《中国现代语法》。
1) 叙述句有主动式和被动式的分别。谓语所叙述的行为系出自主语者, 是主动式;谓语所叙述的行为系施于主语者, 称作被动式。
例如:“你被他打了。”
“你”是主语, 而“打”的行为是施于“你”的。
也就是说, 凡叙述词所表示的行为是主位所遭受者, 叫作被动式。 (王力, 汉语语法纲要, 141页) 。
2) 另外, 主动式和被动式强调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例如:主动式的“他打了你。”强调的是“他”;
被动式的“你被他打了。”强调的是“你”。
3) 被动式只是一种特殊的形式, 大多数的时候, 我们还是以主动式为主。这两种句式的意义不尽相同, 所以有时候是不可以互换的, 这一点和英语略有不同。换言之, 被动句式在汉语中的用途稍显狭窄。
例如:“我读书”, 不能说成是“书被我读”。
“我爱你, ”不能说成是“你被我爱。”
4) 汉语的被动句式在通常意义上, 所叙述的只是不如意、不开心、或者是不期望的事儿, 像是受欺负、受欺骗、受损害等, 这些比较负面的事儿, 才会用到被动句式。
例如:“我们被人欺负了。”/“老太太也被风吹病了。” (红楼梦)
所以, 从这个角度, 我们也就可以理解有一些句子, 为什么是病句, 听起来不是那么舒服。
例如:“她被赏了5块钱。”
这是个好事, 所以汉语中一般不用这样的被动式来表达, 而多采取主动式的叙述方式。
5) 除了“被”字, 表示被动的词还有“叫”、“为……所”、“于”等。
例如:“叫有学问的人听了, 反而笑话。” (红楼梦)
“宝玉一个人倚在那里, 却为一支海棠花所遮。” (红楼梦)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
6) “被”字的省略。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主事者没有说出的必要, 或者说不知道是谁;二是主语为无生命之物, 也就没有主观意愿了。
例如:“孩子吓得直哭。”/“教的曲儿唱不得。”
1.4 萧斧老师的观点
萧斧老师特别指出, 被动句式还有一种意义, 是中性的, 没有感情色彩的藩篱, 这一点, 和王力老师的观点不大相同, 应和了古希腊语系里的中间态 (middle voice) 的意思。
例如:“海面被晚霞照得有些微红。”
1.5 唐钰明老师的观点
把“被动句式”的发展历史, 勾勒的明明白白——萌芽于春秋战国, 发展于秦汉, 在六朝时期加快了进程, 中兴于唐代的口语中。还指明了被动句式带宾语, 是唐代以后的事情;而与主动句相结合, 还得从宋朝开始算起;至于长短句的分化, 就是元明清3个朝代的功劳了。
2 国外被动语态的研究动态
2.1 叶斯柏森的名著《语法哲学》
1) 丹麦人叶斯柏森的名著《语法哲学》, 近百年来, 一直被视作语言学的名著。他提出了著名的“三品”学说, 首品 (prima⁃ry) 、次品 (secondary) 和末品 (tertiary) , 对应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
在这本专著中, 他还明确了了古希腊语系中除了主动语态、被动语态, 还有中间态。但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很清晰, 有时候只是一种反身式 (reflexive) (语法哲学, 166页) 。而当它们有区别的时候, 是通过动词的形式来显示的。
随着近现代英语中“系词”加“动词过去分词”的形式表示被动语态, voice已不太适应了。
2) 同时, 叶斯柏森强调形式和意义的关系。指出了结构范畴 (syntactic categories) 和观念范畴 (notional categories) 。
例如:He sells the book.这时, sell是观念上的主动, book是目的语。
The book sells well.这时, the book是主语, sell是观念上的被动。
3) 关于被动语态, 叶斯柏森认为, 在文章中, 到底是用主动语态还是被动语态, 是要和“首品”的观点一致的。也就是说这两种说法都不是多余的, 只不过关注的焦点不同罢了。
例如:Jack loves Jill./Jill is loved by Jack.
对比来看, 汉语被动句式中的“被”字, , 和英语被动语态中的“by”是不相同的。在汉语中, “被”字带有“不好”的意思, 它可以和叙述词重新组合, 转化为“次品”, 这在英语中是不可思议的。
例如:He is killed by them.
但是:a by killed man≠一个被害的人。
2.2 房德里耶斯的观点《语言》
法国人房德里耶斯在1925年出版了译本专著《语言》, 引起学术界的强烈反响。在这部专著中, 作者提出了语言在社会环境中, 不断进步的观点, 而且在书中把句子分为判断句、描写句和叙述句。
他认为任何一种句子里都包含“义位”和“形位”两部分:“义位”表示词汇意义, “形位”表示语法意义。当然, 他的观点中, 也不乏对被动语态的观点:在某一种情况下, 主动和被动是平衡和混淆的;在另一种情况下, 被动型是胜于主动性的。 (123页)
例如:玛丽爱保罗。/玛丽看见保罗。
这两个句子看作主动可以, 看作被动也可以, 但是, 不可以把语言上的感觉, 等同于身体和精神上的感觉, 这里的主动和被动不能混为一谈。
3 英语语法教材中对被动句式的定义
1) 上海译文版本的《新编英语语法》 (上册, 64页) , 界定的主动句变被动句的转换规则是:
SVO (A) , SVo O, SVOC等结构中, 宾语移做主语, 然后谓语动词由主动结构变为被动结构, 即采用助动词be的一定形式+主动词的-ed分词形式。
例如:①We saw him in the street./He was seen in the street.
②We gave him some books.
He was given some books./Some books were given (to) him.
③She painted her house pink./Her house was painted pink by her.
在这本语法书中, 特别强调了主动词为及物动词的情况下, 谓语动词才可以转化为被动结构。所以, 主动变被动只限于SVO (A) , SVo O, SVOC这几种句型。
2) 外研社版本的《新概念英语》中 (第二册, 14-15页) , 对被动语态的定义是:当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时, 是被动语态。
①有时有by引导的状语从句, 有时没有。
例如:This drama was written by Shakespeare./I was born in1977.
②及物动词可以用作被动语态, 因为及物动词有宾语, 把宾语变为主语, 句子就可以改为被动语态。
例如:Tom killed two birds./Two birds were killed by Tom.
③不及物动词若与介词结合可构成成语动词, 这时就可以有宾语, 因而也就可以用于被动结构。
例如:She took care of the boy./The boy was taken care of by her.
④由情态动词等构成的谓语也可以用于被动结构。
例如:They must do it right now./It must be done right now.
⑤非谓语动词, 由于不是谓语, 不能改为被动语态, 但可改为被动形式。
例如:He has nothing to do today./There is nothing to be done today.
3) 青岛出版社的《英语语法手册》中, 被动语态是出现在动词的词条下。着重分了以下几个部分讲解被动语态:
①不知道或者没有必要指出执行者。
例如:在我市将建许多大楼。
Many buildings will be built in our town.
②需要或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例如: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History is made by the people.
③动作的执行者有比较长的修饰语。
例如:这个计划受到了愿意有较多机会讲汉语的那些人的支持。
The plan was supported by those who wished to have more chance to speak Chinese.
④基于礼貌不愿意说出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请你开会。
You are requested to attend the meeting.
⑤没有主语的句子常用被动语态。
例如:禁止吸烟。
Smoking is not allowed。
⑥同时, 这本书指出了主动语态不能变为被动语态的情况。
当宾语是反身代词或相互代词时。
例如:丽莎能自己做这个。Lisa can do it herself.
我们应该互相帮助。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
当谓语是表示状态的及物动词时。
例如:她的钱只能为维持她一个月的生活。
Her money can last her only a month.
当宾语起状语作用, 表示数量、重量、程度、大小时。
例如:这本字典重3公斤。The dictionary weighs three kilo⁃grams.
当宾语是不定式或动名词时。
例如:我们喜欢周六晚上打牌。
We enjoy playing cards on Saturday evening.
感官动词表示状态或结果时。
例如:姑娘微笑着表示感谢。The girl smiled her thanks.
树叶变黄了。The leaves have turned yellow.
4从中英对比翻译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的被动句式
《傲慢与偏见》至今至少有五个中文译本, 其中王科一的译本是最早的译本, 初版于1956年面世, 后修订于1980年, 孙致礼最新译本是在2008年出版的, 被国内公认是上佳的译作。因此我们从这两个译本中摘取被动句进行对比研究。
1) I wish with all my heart she were well settled.
翻译一:我诚心诚意地希望她好好儿攀门亲事。
翻译二:我衷心希望她能嫁个好人家。
上例中的两个版本译文在大意上能体现原作的情感。但是译文二体现出来的表达语气能肯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而且语序通顺, 并没有翻译成汉语的“被”字句。
2) …he was caught by their easy playfulness.
翻译一:……可是她那落落大方的爱打趣的作风, 又把他迷住了。
翻译二:……可他又被她那大大落落的调皮劲儿所吸引。
翻译一强调的是“她”, 而翻译二的侧重点在“他”, 所以表达的效果不同。但是, 如果通读原著, 此处上下文是对于“she”她的描写, 所以在汉译的时候, 应该遵循语境和原著作者的表达意图, 仍旧以“她”作为译文的主语。综上, 翻译一更能体现原著的表达意愿, 使上下文连贯。
3)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翻译一:凡事有钱的单身汉, 总想娶位太太, 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道理。
翻译二: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 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比较而言, 王译更能体现原文的反讽语气且幽默, 特别是“凡事”与“举世公认的道理”相对应, 强调所谓客观公理得绝对正确性, 而孙译过于简洁凝练少了原文的讽刺意味。
4) However little known the feelings or views of such a man may be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rhood, 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the minds of the surrounding families that he is considered the 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
翻译一:这样的单身汉, 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 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 见解如何, 可是, 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 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
翻译二:这条真理还真够深入人心的, 每逢这样的单身汉新搬到一个地方, 四邻八舍的人家尽管对他的性情见识一无所知, 却把他视为自己某一个女儿的合法财产。
翻译一明显用了很多增词及四字词语, 比如转折关系词还有“is well fixed”翻译成“根深蒂固”更具体, 更有韵味。而翻译二则更简练, “he is considered”译为“把他视为”更是把被动翻译为了主动。
5) He was excessively disappointed.
翻译一:哪里料到反而叫她大失所望。
翻译二:现在却大失所望。
翻译一的“叫”字, 显示出动作承受者“她”的感情色彩, 突出了该事件是出人意料之外的, 此处翻译成带有“叫”字的汉语被动句十分贴切, 符合汉语习惯。
通过对《傲慢与偏见》的两个汉译本中选取的语料所做的对比分析, 结合英汉两种语言表达形式上的异同点, 得出结论:被动句的汉译是翻译实践当中一个比较复杂的部分。在翻译实践的高级阶段, 更要充分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和表达上异同, 译文要符合相应民族的思维和审美习惯。在翻译实践当中, 不仅仅要完成语言形式的转换, 更要进行思维方式的对换。
5 结束语
从甲骨文开始, 到秦汉文化, 再到明清小说, 乃至近现代汉语, 有关汉语被动句式的学说理论, 还应该说明的节点有很多, 也有很多的理论仍在不断地更迭交替中日趋完善, 这也正是语言的魅力之所在。尤其是放在“中英对比翻译”的角度来审视, 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也很有意义。
浅谈中英句式差异与书面表达教学 篇3
英语教学中英句式差异书面表达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可见,在初中阶段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同时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学生写起英文句子来错误不断,各种各样的中式英语层出不穷,甚至有很多学生看到一篇英文写作根本就无从下笔。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避免中式英语的大量出现,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汉语和英语在思维和表达方面的不同,理解两种语言在句式方面的差异,进而指导学生写出更地道的英语句子和短文。
一、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区别
在思维方面,英语民族强调“人物分立”,重视形式论证,把整体分解,注重天然,尤其重视空间天然真实性。这种思维习惯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英语常用各种发达的关系词以及连接手段造句,注重显形接应,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英语中的连接手段和形式,如关系词、连接词和形态变化形式,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使用十分频繁,因而句子较长。这种长句以S—V(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核心,经常再加上一些从句,所以从句套从句的现象俯拾即是,因此有的语言学家形象地把英语句子称为“葡萄型结构”,葡萄的主干很短,上面附着丰硕的果实。
汉民族历史上讲究“天人合一”,重视整体抽象,注重心理时空,特别强调时间顺序原则,注意空间移动。这种思维习惯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汉语造句多使用“意合法”,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以神统形。可见,汉语的特征是用分句或流水句逐层叙述思维的各个过程。汉语的复合句和英语的复合句所指的范畴也不同。汉语的复合句指的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构成的句子”。严格来说,汉语没有像英语那样的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语法范畴,虽然汉语也有句子结构作整个句子的某一成分的时候,其功能相当于英语的从句,但这些句子结构一般都是只有寥寥数语的小句或主谓词组,整个句子可依然是单句。汉语中有大量复合句省略关联语,压缩成紧缩句,结构紧凑,言简意赅,是汉语的特有句式。
二、英汉句式的特点与差异
1.英语强调形合,而汉语则注重意合
英汉两种语言一个重形和,一个重意合。英语形合的主要特点是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通过大量反映形式关系的介词、关联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形式主语it,把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和独立主格结构等句子要素层层搭架,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视图。汉语意合特点的突出表现则是时间的心里流程,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呈流水句式,按时间先后顺序和事例推移方法,一件件的交代清楚。所以汉语句法有连动,从个体到整体的表达特征。
如他跳起来,连忙跑到卫生间的镜子前面,拿掉毛巾,仔细察看脸上的伤口。
He jumped and hastended to the mirror in the bath room, taking away the towel to examine the cut up on his cheek.
在这句话里,汉语按时间顺序使用了跳、跑、拿、察看4个动词,4个动词都是谓语。而英语里,则用了并列谓语jumped and hastended,分词短语taking away和不定式to examine来表达同样的含义。
2.语序不同
英语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语序”相对比较灵活,句子成分只要在语法上保持“关系一致”,可以灵活安排,“时序”和“事序”可通过语法形态上的变化体现出来。因此,英语构句则既可按顺序也可按逆序排列句内语义成分。
汉语是非形态语言,词形没有变化的标志,“语序”在句子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句子只能以时间和事理为线索,按照实际“时序”及“事序”来安排“语序”,“逻辑顺序”是汉语构句所遵循的规律,在时间上重先后顺序,在逻辑上重前因后果关系。
如做完作业后,我和几个朋友去电影院看电影。
After finishing my homework, I went to the movies with some of my friends.
I went to the movies with some of my friends after I had finished my homework.
在这句话里,汉语是按时间顺序组织的。而英语则第一句按顺序,第二句按逆序来组织。
3.受语法制约不同
汉语句段以板块结构为主,流散铺排,以话题为意念主轴,以神驾形,因而缺乏形式约束,不像英语以动词的形态为主轴组织句子,结构严谨,句句相扣。英语采用“焦点句法”,汉语采用“散点句法”。所有这些语法差异,都与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的运用等因素密切相关。因而,英语多采用结构被动式,汉语多用意义被动式。
西方民族重分析,重理性,强调形式论证,体现在语言上就是英语句子结构以主谓提挚,统摄各种短语和从句,排列由主到次,形成了“树权形”的句式结构;而且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主语和宾语空缺,句中及句际之间常用连接性词语。而东方民族注重整体和谐,体现在语言上则是:汉语重意合,句子结构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顺序为逻辑语序,横向铺叙,层层推进,形成“流水型”的句式结构,不太注重句子结构形式上的完整,只要语句意义上连贯,无须使用诸如连词等衔接手段。因此,复合句是英语的特色,连动句、流水句是汉语的特点。
如当我们赶到电影院时,天色已晚,电影院里面没有几个人。
It was late when we got to the cinema. There were not many people inside the cinema.
在这里,汉语句子的三个分句主语并不一致,而且后面一个分句主语没有明确表达,用英语表达时只好分成两个句子。
4.前语义重心与后语义重心
英语句式多为句尾开放的树式结构,语义重心在前;汉语句式为句首开放的竹式结构,语义重心在后。西方人惯于先开门见山,再分层细述,往往是主句在前,从句在后的语序。中国人惯于先介绍外围信息进行铺垫,再层层逼近主题,倾向于偏句在前、正句在后的“偏正复句”。因此,在写英语句子时,要把汉语“偏前正后”的表达结构改变为英语的“主前从后”的表达结构。
如汤姆两岁时丧母,所以不记得她。
Tomdidn't remember her mother who died when she was two years old.
在这句话里,汉语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句子,重心在后半句。而英语则是先表达重点内容,把次要内容后置用从句来表达了。
三、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英汉句式差异的知识
自我介绍 中英文对比 篇4
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开朗的女生。生活态度乐观向上,喜欢爬山、打羽毛球、听歌与朋友交流,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在校学习期间学习认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活动,在学生会期间,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有责任心,与伙伴相处融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学习之余,我还有过多次社会实践,适应环境能力较强,有多次做销售的经历,让我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给学生补习期间,也证明了我是一个有耐心,坚持不懈的人,得到了老师学生的喜爱。
经过多年的学习锻炼,我相信我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考验,胜任所承担的工作。我一直坚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我衷心期望成为你们的一员,给我万分之一的机会,您将得到百分百的满意!Hi everyone,my name is Lily.I am from Jining City,Shandong Province.I graduate from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y major is 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 am a quite outgoing girl holding an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life.I like climbing mountains, playing badminton, listening to the music and communicating with my friends.As an energetic girl, I also show my utmost enthusiasm and sincerity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I held a very earnest attitude at school and had strong hands-on skills.I took an active part in various activities organized by the school.During my tenure at the Students’ Union, I was very meticulous, responsible and proactive.With a strong ability in organization and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 got on well with my partners and became accepted by everyone in the class.Other than learning, I took social practice several times, in which I became strongly adaptive to the new environment.Through several experiences working as a salesperson, my ability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was substantially improved.The experience of working as a tutor for other students also presented me as a patient and persistent person, having the love from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After years of learning and practice, I think I have enough courage to face up to the challenge, and I believe I’m fully qualified for the job.I’m always convinced that where there is pay, there is gain.I sincerely hope to be one of you.Give me this rare chance, and you will get full satisfaction!
中英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对比 篇5
由于我就读的专业是行政管理专业,所以对中英两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十分感兴趣。而且,由于我国公务员制度起步较晚,加之又受本国特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中国在公务员考录制度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英国是最早确立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国家,其较完善的考录制度受到广泛好评“因此,通过对两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比较研究,积极吸收英国有益经验,有利于完善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和吸纳优秀人才。本文主要从公务员的录用管理机构、考试种类、录用方法、报考条件、这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中英公务员录用管理机构的比较
中国的法律规定,国务院人事部门是国家公务员录用的主管机关,负责全国国家公务员录用的综合管理工作。包括: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公务员录用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制订有关的具体政策;指导与监督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录用的管理工作;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负责组织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和备案工作”
在英国,公务员录用管理机构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内阁和行政部门的控制。公务员委员会成员不属于公务员,由皇家直接任命并独立于部长。在考试录用中,公务员委员会的具体功能体现为:维护选拔任用基于功绩,公平和公开竞争的原则;负责录用法的颁布和解释,审查各部门和机构的公务员,录用政策和实践是否遵循公务员录用的基本原则,要求录用机构公布关于公开录用的信息,聆听和处理来自公务员的申诉。
通过对比,英国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公务员的主管机构权力比较分散,其将更多的考录权力转移给了用人单位。我国公务员考录主管机关权力比较集中。
二、中英公务员考试种类的比较
我国公务员考试依据职位类别分为三类;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考试。综合管理类是一般对专业要求比较宽泛,只要达到一定的学历水平即可,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的考试,基本都是根据职位需要来选拔专业才人。
英国的公务员考试种类主要有四种;
一、公开竞争考试“凡年龄和资格符合规定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考生通过公开考试竞争官职,包括笔试、口试、实际操作以及品行和学历审查,考试后根据得分高低分档排列,以供用人部门择优录用,考试成绩越好,官职和待遇越高。
二、有限资格考试是指考试适用范围有限,有限政府内部某类或某级在职人员参加。它有明确的资历!学历要求和范围的限制。
三、鉴定考试对被提名的人员进行体格、年龄和性格等方面的考查,并举行合格考试。四,特种考试是对一些已获得专业学历或专业资格人员的任用考试,一般的方法是个别接见”高等文官职位和特种文官职位等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除参加公开考试合格外,还必须参加硕士、博士考试。
通过比较还可以看出,英国的考试种类较我国多样化。
三、中英公务员录用方法的比较
我国公务员的录用实行二轮制考试,并采用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第一轮笔试,包括行政职能测试和申论两部分”笔试可以考查公务员的思维逻辑能力、写作能力、洞察社会热点的能力以及对一些常识性知识的掌握。第二轮面试,考查考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风度仪态、组织领导能力以及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
英国考试录用公务员采取等级考试和二轮考试的方法考试分为行政!执行!文书与助理四个等级并且每个等级都有与之对应的考试要求在二轮制的考试中也包括笔试和复试两种方法。
通过比较,英国的录用方法体现出分级考试的特点。
四、中英公务员报考条件的比较
我国法律规定,公务员报考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要求,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公民政治权利;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报考省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的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在我国根据不同的职位,对应考者的报考资格有着相应的要求”。
英国的公务员考试对报考人有一定的资格要求和审查,通常要求报考人具有本国国籍、具有公民权、具有与将要报考的职务相应的文化水平并具有健康的身体等“并且,英国对不同级别的公务员参加考试的基本条件也作了相关规定,如,:行政级公务员报考年龄为20一27岁,要求大学毕业并具有二级优等学位。
通过比较,在报考条件方面,我国注重政治素质,而英国政治和行政分离。
通过以上的比较发现,相较英国的公务员考录制度,我国的考试录用制度无论从考试录用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还是具体实施过程的深度广度,都有比较大的差距,还需进一步完善。我国在借鉴英国制度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公务员考录制度进行改革,1、建立独立于行政机关的公务员考录机构和相对独立的监督机构;
2、建立分级考试制度,采用标准化试题,增加试题实用性;
3、合理确定面试入围分数线,适当增加专业化考查充实面试内容;
4、增加相关学者!专家在主考人员中的比例,优化面试考官结构;
中英句式对比 篇6
When I am down and, oh my soul, so weary;当我失落的时候,噢,我的灵魂,感到多么的疲倦; When troubles come and my heart burdened be;当有困难时,我的心背负着重担,Then, I am still and wait here in the silence, 然后,我会在寂静中等待,Until you come and sit awhile with me.直到你的到来,并与我小坐片刻。
You raise me up, so I can stand on mountains;你鼓舞了我,所以我能站在群山顶端; You raise me up, to walk on stormy seas;你鼓舞了我,让我能走过狂风暴雨的海; I am strong, when I am on your shoulders;当我靠在你的肩上时,我是坚强的; You raise me up,To more than I can be.你鼓舞了我...让我能超越自己。
There is no life – no life without its hunger;没有一个生命--没有生命是没有渴求的; Each restless heart beats so imperfectly;每个绎动的心能够跳动得那么地完美;
中英句式对比 篇7
“语法化”并不是一个新问题, 因为从人类发明语言开始, 必然受到一整套关于语言的各自因素的制约, 从而形成了我们现今看到的成文的和不成文的语法。
最早提出“语法化”的是法国学者Meillet (1912) , 他用该术语描述一个词汇形式是怎样演化成一个语法标记, 随后, 该说法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并且吸引了大批语言学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经美国功能主义认知语言学派的发展, 最终成为一门新兴的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 国外基于语法化的研究不断涌现:Heine, B.&M.Reh. (1984) ;Bybee (1994) ;Hopper&Traugott (2003) 。
随着语法化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 中国语言学界对语法化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出现了一大批的研究成果:最早将该理论介绍到国内的是沈家煊和孙朝奋 (1994) , 后面经文旭和沈家煊等著名的语言学者的介绍, 国内语法化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我国学者向明友 (1995) 较早注意到英语词汇语法化的现象;杨莉藜 (1997) 指出英语介词由动词语法化而来, 杨联平 (2003) 和胡辉涛 (2008) 进一步证实介词的虚化, 向明友 (2007) 指出英语中的虚拟语气是语用语法化的结果, 另外代表人物有:吴福祥 (1995) 、胡壮麟 (2003) 、王寅 (2005) 。
回顾国内学者近20年关于英语语法的研究, 主要是停留在字、词和短语的对比研究上, 因为研究视角主要是已经被语法化了的结果, 使得研究始终停留在现存语言结构的形态表层, 对于如何实现这一过程及到底是哪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即“语法化”的深层机理, 触及的较少。本文试图扩大传统的以字、词为单位的语法化研究,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句式的语法结构入手, 探讨两种语言中一个合格的被动句是如何被“语法化”所解释和说明的。
2 理论框架
“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换为意义虚灵、表示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和现象 (沈家煊.2001) 。中国传统语言学家称之为“实词虚化”。我国语言学家认为“大抵 (虚的) 介词都是从 (实义) 动词演化而来的 (杨莉藜.1997) , 如“把”、“被”、“从”等, 西方语言学家称之为“功能词”。虽然“语法化”的概念早在中国13世纪就有了, 现在语言学界也普遍认为此概念始于元朝的周伯琦:“大抵古人制字, 皆从事物上起。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
现在讲的“语法化”比传统的实词虚化要广, 包括一切语法结构和语法范畴的形成。英语中的个grammaticalization一词指的是有关语言演变的学说, 即一切关于语法化现象的阐述, 其基本观点是:语言具有不稳定性, 语言的范畴具有非离散性, 语言的结构和语言的使用相互依赖。贾振霞 (2006) 认为判断一个词或结构发生语法化的主要原则是: (1) 能产性; (2) 频率; (3) 口语中的使用情况。
关于“语法化”, 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本文基于Hopper&Traugott (1993) 的研究。“语法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语法化”指的是一种解释语言现象的框架, 指着重于研究语法形式和结构如何产生、使用及如何对语言产生影响的语言研究;狭义的“语法化”指的是语法化框架试图解释的实际语言现象。“语法化”研究主要包括两个层次, 分别是词类语法和句式结构的语法化, 研究方法主要是历时和共时, “语法化”本身结合了语言的历时考察和共时分析, 本文对作为母语的汉语和作为第二外语的英语的被动句式的语法化研究的内容进行概括分类, 并尝试用认知机制和语用因素对其做一简单的阐释。
3“被动句”句式结构的语法化
上文提到了“语法化”主要有两个来源:语义内容和语用因素, 前者可以形成语法语义范畴;后者包括人类的认知特点、认知原则以及人类对交际中涉及事物的认识状态等 (牛保义.2000) , 这些基本要素帮助我们的语用逐渐形成一种定式, 而“语法化”主要的研究就是这些因素是如何形成语言表达的定式, 并最终被人们固定的。下面我们将从过程、方式、程度、等方面来探讨英、汉两种语言被动句式的语法化构成。
3.1 被动句式“语法化”过程的英汉对比
我们现今使用的语言总是受到各种规则的制约, 语法化的历时研究就是
探究语言如何逐渐地被固定下来, 最终形成一种不成文的程式所经过的程序和步骤。语言的最小单位是词素, 大到句子和篇章, 无论以什么单位出现, 总是包含一定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因为它们包含了不同的语法标示元 (徐盛桓.2000) 。下面我们以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句式为例, 探视它们的语法标示元是如何达到图左到图右的过程的 (如下) :
3.1.1 汉语的被动句式的语法化过程
主动句表示的是主体施行一个动作, 反之;被动句表达的是主体蒙受一个动作。下面我们分别从语法化的语用和语义两个层面来解释被动句式的语法构成:语义上主要是表示蒙受了某个动作, 而语用上则强调了蒙受该动作的主体, 所以它经常放在句首, 作为陈述的出发点, 汉语的被动句式很多, 咱们以典型的“被”字句为例, 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如下的语法结构体:
“主体+被+及物动词”
那么, 该“被”字句的语法结构是如何来的呢, 因为这里涉及到了语言的历时演变;咱们先看一下不同时期“被”字的使用情况:
⑴寡人不详, 被于宗庙之崇;
⑵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能无怨乎?
⑶吾被皇太后徵, 未知所为;
⑷钱被偷了;
⑸钱被张三偷了。
“被”字是由先秦的及物动词逐渐发展虚化而来的, 先秦时期, “被”字作为及物动词, 意为“受到, 蒙受”;战国末期, “被”可带动词宾语;到了汉末, “被”字后可以跟主动者, 逐渐才演变为介词, 从此, “被”字句作为被动句式的主要的一种形式, 一直沿用至今。在语言的历时长河中, “被”字由原先的实词演变为虚词, 词义随之虚化 (唐钰明.1985) 。
3.1.2 英语被动句式的语法化过程
英语被动句式的语法结构体相对比较固定:
由此可知, 英语的被动句式和汉语一样, 也是将动作的主体 (承受着) 放在句首, 作为该句的出发点;上面我们提到汉语的被动句式从语义凝固的角度而言有蒙受、承受的意思, 这一点貌似英语被动句式没有, 为了同样表示“被动”的语义, 英语主要是通过be动词+Vt的过去分词这一结构意义所表现的。英语被动句式的语法化过程主要体现在by上, 通过语料库检索, by一词的词性常用分布频率如下:
因为by一词主要是作为介词的用法, 是典型的一词多义 (见上图右) :
我们这里从历时的角度来考察作为介词词性的by是如何虚化的过程, 同样我们也通过几个例子:
⑴The house by the lake is a restaurant. (表空间)
⑵We will have finished the work by the end of tomorrow. (表时间)
⑶He was praised by the teacher. (表凭借)
....
从上例句, 我们得出by一词的语义经历了从较实到较虚的过程 (如下)
空间义→时间义→凭借义
3.2 被动句式“语法化”方式的英汉对比
所谓的“语法化”的方式, 就是从比较具体的实在的意义和意图逐渐演化为一定的语法功能和语法程式, 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途径和方法, 都蕴含着自身的某些特征, “语法化”的方式就是研究这些特征是如何通过字词、句子体现出来的。牛保义&徐盛桓 (2000) 认为语法化的方式有:
(1) 变异式;
(2) 构块式;
(3) 像似式;
(4) 认知图式式。
下面我们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句式, 探究语法化的方式。
1) 变异式
上文我们已经以汉语的“被”字句为例, 分析了汉语的其中的一种被动句式;其实无论是“被”字句、“把”字句还是“为...”字句, 汉语的被动句式的这些词都是从古汉语的动词逐渐虚化而来, 在这一虚化的过程中, 语义变化可能表现为:泛化、分化、融合、隐喻、转喻、转借、吸收等, 久而久之, 逐渐作为一个新的语法功能被确立下来, 一个新的语法化功能总是通过该词在句中的结构关系改变而形成的。英语被动句中的by一词的演化变异并无差异。
2) 构块式
当句子的结构意义凝化为一个“结构”的时候, 构块式的语法化方式形成, 如汉语的“主体+被+及物动词”;英语的N.+be+Vt-ed+by+P./N., 这两个表示被动的构块, 被动的含义主要不是来自构块里的及物动词和Vt, 而是来自整个构块的自身的结构意义, 我们也可以说, 构块法也是许多句式结构语法化的方式。
3) 像似式
像似性的研究比较抽样, 笔者认为语法功能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像似于它所表现的主客观世界,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的被动句, 动作的承受者作为主体放在句首, 符合像似性“出发点”居于事件之首的原则。语言的像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另一范畴, 国内外语言学家对语法的像似性研究也有一些 (Greenberg.1985, T ai.1989, Croft.1990, 刘丹青.2001, 陆丙甫.2004) , 因为这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这里就不加阐述。
4) 认知图式式
认知语言学家 (赵艳芳.2001) 认为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 那么语言的规律必然也反映人的认知规律, 语法化作为语言单位而言, 语法化方式也遵循人的认知方式 (图式) 的, 人的认识总是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通过两种语言被动句式的对比, 我们从认知的角度发现, 人的自然记忆是有限的, 人们总是把最重要的信息作为突显放于句首, 强调动作的蒙受者, 此时, 动作的发出者信息量较少, 作为句末一笔带过, 甚至省略不提。
3.3 被动句式“语法化”程度的英汉对比
我们上面提到了“语法化”无论是在词汇层面还是句子结构层面上, 都是不断虚化的一个过程;虚化, 就是一个语义或语用不断抽象的一个过程, 其抽象程度越高, 语法化程度也就越高。不同语言相同的语法项目, 其语法化程度有可能不同, 对语法化程度的研究可以参考Heine (1991) , 下面我们以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句式为例, 简单对比两种不同语言相同的语法项目之间的语法化程度。
汉语的被动句式可以是“被”字句;可以是“把”字句;“为”字句等等, 这些被动句还没有形成完全固定的一种语法化结构, 具体用哪一句式, 要结合相关的话语手段来确定, 而英语的被动句式比较固定, 主要表现为:N.+be+Vt-ed+by+P./N, 那么, 我们得知:汉语的被动句式没有英语的被动句式的语法化程度高。
3.4 被动句式“语法化”形态的英汉对比
“语法化”的形态指的是语法形式存在的状态, 分为显性状态和隐性状态 (牛保义.2000) 。一般认为句式结构的语法化的形态都是显性的;词类语法化的形态包括显性和隐性。因为本文主要讨论两种语言的被动句式, 我们主要以讨论句式的显性状态为主。显性状态, 顾名思义就是可见的语法化形态。那么两种语言的被动句式无论是汉语的“主体+被+及物动词”;还是英语的N.+be+Vt-ed+by+P./N., 都有可见的语法标志词, 其句法形态的显性状态是相当可见的。英语的被动句式有时以N.+be+Vt-ed (+by+P./N.) 出现, 省略后面的动作发出者, 但依然通过动词的过去分词这一显性标志来确定其被动含义。汉语的中“张三被李四打了”有时也会省略动作的发出者, 表现为“张三被打了”, 其表示被动含义的“被”字依然作为语法的显性标志, 承载了较大的语法标示元的作用。由此可见, 两种不同语言的语法化形态有着共通之处。
4“被动句”语法化的认知语用解释
被动句式作为语法化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解释, 生成语法学家把与语法化相关的语言单位放在一套纯形式原则下进行解释;然而,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认知机制和语用因素息息相关。认知语言学家更是强调句法结构不是任意自主的, 任一语言单位都有自然的动因, 包括英语的被动句, 其语法化的形式结构与认知、功能、语用等句法之外的因素密切联系 (熊学亮.1999) 。本文从人的认知机制和语用因素对以上两种语言的被动句式进行粗略的解释。
4.1“被动句”式语法化的认知解释
语法化作为自然语言单位研究的视角, 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范畴, 本质上与人类感知、认识世界, 并通过心智活动将感知到的外在世界加以概念化, 并将其编码的结果 (王建伟&苗兴伟.2001) 。Lakoff (1987) 提出了理想化的认知模式 (ICM) , ICM可分为命题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四种模式, 其中后两者是语法化形成的两种主要的模式。下面我们依据这两种模式对这两种语言的被动句式进行简单的解释和说明。
隐喻模式指的是从某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相应结构的认知域上, 我们也可以用抽象代指前者;用具象代指后者, 那么隐喻模式就是用一个具体的形象来理解另一个较为抽象的认知模式。
英汉两种被动句式结构中的标示元的语义变化都经历了逐步抽象的过程:
过程>空间>时间>性质
上面每个范畴都代表了一个认知域, 从人的认知特点而已, 人们总是用 (右边) 的具体概念投射到 (左边) 较抽象概念, 即任何一个右边的范畴 (认知域) 都可以使左边的范畴 (认知域) 概念化。转喻模式是在隐喻的模式的基础上, 使两个认知域 (成分) 之间发生联系, 无论是英语还是英语的被动句式, 动作和动作的承受者/发出者必然存在某种联系。
4.2“被动句”式语法化的语用解释
我们现存的语言除了规约化的结果, 还是语言使用习惯化的结果, 因为语言是使用中的语言, 那么几乎任何一个语言单位的语义必然或多或少地与语境相关, 那么用语用的角度解释被动句式的语法化构成是可行的。一个语言单位的使用经常与某一特定的语境发生关系, 那么该语言单位就会与所处的语境自然的联系起来, 语境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层面, 它以语码的形式进入语言单位, 换言之, 语境特征就会成为该语义特征的一部分, 语用因素所促动的语法化现象在语言中很多, 包括被动句式的语法化, 句子在实际的语言使用过程中所突显的对象不同, 制约其构成的语用因素不同, 导致被动句式的语法化现象发生:
5 结束语
关于语法的学习, 我们总是表现出一种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的态势, 很多学生只是对规则进行死记硬背, 而忽略了语法化的形成, 本文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句式的语法化构成, 并对比了两种语言被动句式语法化构成的内容, 发现它们虽然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系, 但是作为句子结构之一的被动句式, 它们的语法化构成有其共通之处;并尝试了用认知机制和语用的因素对其语法化的形成作了简单的解释说明, 打破了中国传统语法教学规定和描写的路子, 有利于帮助学生不仅知其然, 还知其所以然, 提高语法教学。
需要强调的是, 导致语法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很多, 除了认知和语用外, 我们可以从语法化的动机, 以语言历时和共时为契合点, 进一步加深语法化形式发展和消退的认识, 这是为笔者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动力。
摘要:语法化研究是当前语言学发展的一个趋势;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范畴:一个语言单位的语法内容和语法形式是与其相关的语义、语用等因素语法化的结果。该文以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句式为对比研究的对象, 从语法化的过程、方式、程度以及形态等内容对两种语言进行粗略的对比, 从而揭示实现语法化的机制 (理) , 以加深了解 (作为外语的) 英语的规律和特点, 促进外语语法教学。
关键词:被动句,语法化,认知,英汉对比
参考文献
[1]Meillet A.L’evolution des forms grammaticales[M].Paris:Champion, 1912.
[2]Lehmann, Christian.Thoughts on Grammaticaliz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5]胡壮麟.语法化研究的若干个问题[J].现代外语, 2003 (1) .
[6]牛保义, 徐盛桓.关于英汉语语法化比较研究——英汉语比较研究的一个新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9) .
[7]刘瑾.从语法化的角度看语言的共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6 (2) .
[8]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析[J].当代语言学, 1998 (3) .
[9]文旭.语法化简介[J].当代语言学, 1998 (3) .
[10]王建伟, 苗兴伟.语法化现象的认知语用解释[J].外语教育与研究, 200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