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与当代艺术创作

2024-09-18

时尚与当代艺术创作(通用10篇)

时尚与当代艺术创作 篇1

2008年4月28日, 科学松鼠会以群体博客的形式正式上线, 随即获得广泛的认同。它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平台进行科普创作, 其时尚的话题选择与草根式的言说方式形成了其特色, 值得科普创作者探讨和借鉴。

升腾与赞誉:科学松鼠会及其创作

科学松鼠会 (以下简称松鼠会) 是一个致力于在大众文化层面传播科学的非营利机构, 成立于2008年4月。松鼠会汇聚了当代最优秀的一批华语青年科学传播者, 旨在“剥开科学的坚果, 帮助人们领略科学之美妙”。

《南方周末》评价说:“松鼠会的文字作品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已经成为本土科普作品的重要来源。”[1]其网站 (songshuhui.net) 成立约半年即获“德国之声”全球最佳博客和最佳中文博客两项公众奖, 并入选当年中国科普十大事件。由松鼠会根据网站博客出品的书籍《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获得第五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奖”, 并获得2010年度“播客天下”智慧奖, 至2012年2月已连续推出《吃的真相》《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冷浪漫》《宝贝别怕》等科普畅销书。自成立以来, 松鼠会先后被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在内的100多家媒体报道, 在百度搜索里输入“松鼠会”词条, 找到的相关结果高达2120000 (1) 条……一系列的成绩表明, 在成立4年多的时间里, 松鼠会作为一个草根性、非营利性的科学传播机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开局良好且在持续发展, 在当下众多科普网站短命、科普传播不力的普遍现象前成为特例。

时尚与草根:松鼠会创作的新开拓

到底是什么成就了这群意欲“剥开科学坚果”的“松鼠们”?笔者认为, 采取独特的科学写作策略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科普的灵魂是科学精神, 而内容的选择与形式的表达无疑是成就其科普精神最关键的要素。

时尚的话题选择。“时尚”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当时崇尚的风气、爱好”[2]。我们发现松鼠会传播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贴近公众日常生活并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科学话题, 且具备一定的时效性, 很时尚。松鼠会成立至今, 共撰写了近30个专题, 其中一半的专题与人们关注的社会时事及经历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如“地震”“奥运”“诺贝尔奖”“世博会”“核辐射”“七夕”“元宵”“抗衰老”等。

传播学家施拉姆认为, 只有在信源与信宿经验范围内的共同领域, 才是实际传播的部分, 因为只有在此部分, 信号才是信源与信宿共同拥有的[3]。也就是说, 只有在信源与信宿之间共同拥有且能够理解的信息才是真正要传播的内容, 所以, 我们进行科学信息传播, 要提高科普的有效性, 应该充分考虑接收者的认知范围。因此, 松鼠会将传播的大部分内容集中在公众的经验世界, 集中在其认知能力范围可以理解的科学话题上, 集中在人们生活中正在关注但有疑惑或者还未发觉但一经提出又急需要解答的科学问题上, 前文列出的时尚专题如此, 在该协会网页上随便找到的《为什么牛奶和花生的黄曲霉毒素标准不同?》《牛奶如何变奶酪》《直面儿童第一杀手———肺炎》《谁能千杯不醉》《护肤品的大小把戏》《宅族性幻想分析》《动物如何“坐月子”》《关于“口吃”, 你的观念该更新了》《人类活动与极端天气》等文章亦是如此。

草根式的言说方式。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roots, 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它单列为一个词条, 释义是“群众的, 基层的;基础的, 根本的”[4]。在词义发展的过程中, 草根文化成了平民文化、大众文化的代名词, 具有顽强与广泛的特征。这里我们称科学松鼠会网络科普创作言说方式的草根式是指其表达方式的非主流、非正统, 它即兴、快速、轻松, 区别于那种唯我独尊、冷冰冰的所谓严谨规范的表述方式, 当然, 这与其使用互联网的传播平台及表达者的非官方组织性质密切相关。

少面目森然的术语, 多通俗易懂的故事。“又是一年圣诞, 穷困潦倒的天文学家开普勒 (Kepler) 徜徉街头, 他很沮丧——粗心大意的鲁道夫二世 (Rudolf II,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开普勒的庇护人) 忘记发薪水已经好几个月了……”这是松鼠会里文章《雪花史》的开头, 如果不继续读, 很难想象这是一篇有关科学的文章。读完, 400多年来一个个与雪花有关的历史故事浮现在眼前, 不仅让人认识了一批揭示雪花这一美的奇迹的牛人, 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雪花的点滴:雪花为什么是六瓣的, 什么环境下雪花会呈瘦高的六棱针、矮胖的六角星等。这就是松鼠会员讲的故事, 他们知道, 过多的专业术语只会加大与读者的心理距离, 而用讲故事的方式, 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产生共鸣, 则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随着故事情节逐渐呈现的晦涩难懂的科学原理。

少四平八稳的呆板, 多诙谐幽默的鲜活。我国相声艺术有言, “理而不歪, 笑话不来”, 如果歪理成串、歪理歪推, 文章就会有充满幽默的谐谑之趣, 而松鼠会里这种文风的文章俯拾皆是。表现在用语上, 则是有意追求“雅俗夹杂”的效果, 科学的术语与鲜活的现代市井口语、网络时尚语交替出现, 有时还十分夸张, 又故意“用词不当”, 构成亦庄亦谐的趣味。如在《植物的彩色智慧》一文中, 作者用极富文学韵味的话语描绘了一幅大自然五颜六色、生机盎然的画面后说:“不过, 植物在大地上涂抹色彩可不是为了自娱自乐, 表达感情, 而是为了更好地在这个可爱的地球上生存和繁衍下去。满眼绿色竟是植物的‘残羹冷炙’……”像这样充满诙谐的语言在松鼠会的文章中随处可见。文学语言的运用能提高表达的准确性, 增强说服力。[5]此外, 打油诗、漫画、小典故也常为松鼠会所用, 会心的笑由之而生, 而笑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作者与读者由此而达成了高度的心照不宣的默契。

少话语霸权的冷漠, 多信息分享的诱惑。同科学对话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科学传播理念。既然是对话, 内涵无疑逃不开平等、开放、多元等科学观念。松鼠会本着“草根”的低调与谦和, 做到了真正蹲下来尊重、倾听受众的意见, 很耐心地处理回应传播中出现的噪音, 因此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传播环境。如在《阿司匹林的世纪传奇》的63条回帖中, 作者或是懂行的关注者对网友的疑惑一一作答, 对他们指出的问题有则改之, 不回避问题, 不傲慢待人;对在别的网站上使用暴力话语纯粹找茬的网友则不卑不亢, 妥善处置, 充分体现了松鼠会平等、开放、多元的精神, 这种谦和的态度鼓励了科学门外汉关注、参与的积极性。还有松鼠会博客上开设的互动栏目如小红猪小分队的译文、“Dr.you”别出心裁的问题与答案等, 加上他们对信息分享的充满热情的诱导, 读者的参与激情被空前地点燃了。

这样时尚与草根相结合的文本呈现, 既有感性强度又不乏智性深度, 迎合了公众的口味, 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坦途与荆棘:网络科普创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当今社会, 生活节奏明显加快, 人们的就业压力、工作压力、精神压力异常增大, 闲暇时间主要以轻松、休闲、娱乐、通俗为主题, 学习时间也大多被应试教育和功利实用学习所挤占, 在读者倾向日趋快餐化风格的背景下, 科学松鼠会在面对科普创作“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上选择了上述时尚与草根相结合的策略, 应该说互联网的存在成全了这种风格。但“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在试图化解科学传播难度达到沟通目标的漫漫长途上, 我们欣喜地看到松鼠会充分发挥网络科普具有的高度选择性、实时性、交互性和广泛性, 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工作, 特别是以其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多元深受读者好评, 然而, 科学松鼠会在科学传播中网络闲聊的味道太重, 不够严肃、不够严谨, 立场不够坚定, 面对信息来源是否正规、信息表述是否准确、信息标示是否规范等关键问题, 松鼠会也只能全凭其自觉自律来回答, 能否消除荆棘, 继续坦途, 松鼠会网络科普的实践一样面临新的挑战。

但我们相信野草是阳光、水和土壤共同创造的生命, 看似散漫无羁, 但却生生不息、绵绵不绝, 就如健康向上的草根文化会形成对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 松鼠会优秀的网络科普创作也将继续是中国科普创作的重要力量。

摘要:民间科普组织科学松鼠会是当代科普创作的生力军。它以博客群的方式进入网站, 开局良好且在持续发展, 而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平台, 采取独特的科学写作策略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时尚的话题选择与草根式的言说方式是其科普创作重要的特色。

关键词:科学松鼠会,时尚,草根,科普创作

参考文献

[1]科学松鼠会简介.http://songshuhui.net/about/.

[2]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3]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4]陆谷孙.英汉大辞典[M].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5]高加琴.新闻语言的润色方式[J].新闻爱好者, 2011 (11上) .

艺术与时尚的长廊 篇2

当日,爱马仕全球男装艺术总监维罗尼卡·妮莎尼安(Veronique Nichanian)亲临现场,为贵宾们展示了一个简约实用且极致华贵的爱马仕男性世界,并一同领略由多位嘉宾模特与国内外超模一起演绎的43款爱马仕2011秋冬男装的别致魅力。

步入活动现场,一条极具现代感的长廊通往由10个区域组成的展示区,其中包括:“男性世界”展示区、ERWIN WURM眼里的爱马仕男性世界、帽子世界、爱马仕版雅马哈摩托车、箱包展示区、ORION旅行箱展示区、“时间长廊”手表展示区、手指滑板表演区、小皮件及巴黎城市微观模型展示区,ARCEAU“暂停时间”腕表展示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男性世界”展示区域是一面巨型的装置艺术墙壁:众多桌椅都半嵌于墙壁内,呈悬浮状。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奥地利艺术家Erwin Wurm先生选择了6套爱马仕男装与艺术雕塑相融合,展现出自己眼中的爱马仕男性世界。

时尚与当代艺术创作 篇3

艺术家成为超级明星,最典型的案例是达明·赫斯特,伴随着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一系列展览,赫斯特和YBA几乎在世界范围内同时成为前卫艺术和时尚的代名词。通过年轻艺术家的崛起,当代艺术也不再是只存在于艺术家工作室、画廊和博物馆中的高雅文化,而是成为大众传媒和公众广泛谈论的话题。艺术与时尚结合,这本身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它是在商业资本介入、媒体推动,以及艺术家创作需要等因素下共同形成的结果。笔者所关注的是,艺术如何在这种潮流中保持前卫性,而不是成为服从于流行趣味的产品?艺术家如何在潮流中保持本色,做出真实的艺术?流行和时尚是两回事。相对于时尚小众化和前卫性,流行就是大众化的。当下的问题是很多创作自行磨平了时尚中那些可能不为接受的“棱角”,直接引入流行里适合“八面玲珑”的“风格”,比如对于精致美的过分追求。它导致的后果就是艺术普遍的精致化和唯美化。艺术给予我们的感动是否能为视觉的悦目所取代?

西方艺术发展到19世纪,细腻、唯美的古典主义发展到顶峰。西方艺术史的脉络也在这里发生改变,原始主义的稚拙古朴,东方艺术的简洁纯净带给西方新的生机,使艺术重新焕发了活力。唯美与精致体现的是一种品质,而原生与野性的艺术则带有直接的力量感和冲击力。后者正是当下的艺术所缺乏的。当代艺术过分追求视觉趣味和表面技巧,会削弱情感的爆发力和直接性。据说,当年萨奇站在赫斯特的《一千年》这件作品前,“惊讶到呆立原地、瞠目结舌”。艺术可以是美的,但也不要因为对美的追求而模糊了艺术的本质,限制了艺术本身的表现力度。艺术的语言应该具有直接性,透过载体直接对观者形成影响和反应,过分雕琢反而限制和削弱了艺术的表现力,繁琐和细节的存在只能强化作品的情感力量,如弗洛伊德用叠加的笔触充分展示对象肉体的特点,题材无关乎当代,却用独特的语言方式构成了对于身体的当代体验与观看。反之,如果细节的强化只为装饰而装饰,就弱化了作品的主题。这也是当下很多作品的弊病。艺术思考要丰富而深入,表现语言简洁、直接,缠绕和模糊不清的言说无法让观者驻足。

时尚与当代艺术创作 篇4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张小华

窃以为,获奖作品与佳作乃交集关系,故获奖者莫自诩,湮没者勿须五味杂陈。但经过诸如皇宫选美般汰选出来的金奖作品确应视之为非等闲辈,虽不敢谓之为无瑕之璧,然其可圈可点可睹可味之处委实令其卓尔不群。沈建华君主编的《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无疑为楹联人奉献了一匣琳琅美玉。

该书独到之处在于其不纯粹展览美玉,且将其切磋琢磨过程展示给读者。如果以天籁人籁喻文学作品,则在数量上,人籁之作远远超过天籁之作。因此,一般情况下,一副优秀的作品,除了极少数来自心底的天然流淌,绝对离不开在原始坯子上不断打磨的过程。这个打磨过程不仅仅是学联者可以取道南山的捷径,亦是读者更全面读懂联作的关捩。该书所辟“创作心得”一栏真实地展示了作者如何获得资料、安排结构、运遣修辞、锤炼字词,深刻细致而生动形象的勾勒了楹联作品创作的思维轨迹。跟随着作者的叙述,读者既可以直观感受到作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亦可以模仿“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再次,该书独到之处还在于收集了作者小传。楹联发展面貌的描述离不开楹联家的研究,127位作者生年、占籍、获奖及与各级楹联学会的关系等,简明扼要,为楹联研究者提供了信实的第一手资料。钟嗣成着《录鬼簿》记述了元明间戏曲家﹑散曲家的简略事迹﹐是研究元末明初杂剧发展的重要史料,千载之后,《中国当代金奖对联赏析与创作》未尝不会成为楹联的“录鬼簿”。

艺术与时尚的百科宫殿 篇5

以“The Encyclopedic Palace”(百科宫殿)为主题的2013年第55届威尼斯艺术双年,是以意大利籍的美国艺术家Marino Auriti在50年代提出的“百科全书式的美术馆”为灵感来源的。在这届艺术的宫殿中,共有全球37个国家的150位艺术家参与,几乎是历届邀展人数的两倍。而这次的策展主题“百科宫殿”,则是希望展现一种如百科宫殿般的当代艺术与历史传统的融合,透过混合了两个极端的艺术表现,打破艺术的高低之别,进而消除当代艺术中所谓的边界。

Marc Jacobs和护士装

在这个深具魅惑力的百科宫殿里,最具代表性的便是Louis Vuitton的设计师Marc Jacobs带来的一系列跨界合作。自从1997年Marc Jacobs接手Louis Vuitton以来,就不断致力于这家百年老店的与时俱进。如何博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是这位来自纽约的犹太设计师一直考虑的重点。所以除了对成衣系列各种年轻化的设计之外,跨界合作就是他结合艺术、商业和传媒的一招必杀技。

2001年,Marc Jacobs携手自己的偶像:上世纪80年代纽约著名的艺术家Stephen Sprouse参与设计。Stephen Sprouse的作品以涂鸦为特点,色彩艳丽,是朋克与波普相撞而引发的视觉艺术。这一次的合作为Louis Vuitton注入了一股春风。果不其然,印有涂鸦印花的Louis Vuitton经典包款Monogram还未上市就被订购一空,从此开创了Louis Vuitton不断跨界的历史篇章。

遗憾的是,Stephen Sprouse于2004年去世。在他去世的5周年,Marc Jacobs以纪念偶像之名推出了著名的Graffiti系列。包身围绕着鲜艳的涂鸦文字与波普形态的玫瑰,让街头文化的魅力充斥着时尚。Marc Jacobs甚至亲自全裸上阵,为这一系列宣传鼓劲。

2008年春夏巴黎时装周上,Marc Jacobs这位坏小子萌发出一个“邪恶”计划:这届巴黎时装周上Louis Vuitton所带来的不仅是一场生动的时装秀,更多的则像是一出具有故事情节的舞台剧。当模特打扮成性感的护士,手拎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包包走上T台的时候,整个时尚界震惊了。不论是成衣的设计还是模特的造型,亦或是配饰的样式,都透露着性感甚至情色,扭曲抑或古怪。人们疑惑,到底Marc Jacobs又想带给大家什么样的惊喜?这一季是Marc Jacobs带来的第三次跨界合作,合作的对象是美国艺术家Richard Prince。Prince带着自己的新作《护士》系列的情色画作,为Louis Vuitton展开了设计。在包包的设计中,Marc Jacobs秉承了Prince最著名的脏污涂鸦、压印渲染和漫画手法,打造出各种看似污浊的Louis Vuitton箱包。而他又将Louis Vuitton15种经典包款拆分,拼合而成一款Tribute Patchwork概念包,堪称是限量中的限量。离经叛道的设计立马成为时尚界的心头好,而Marc Jacobs又一次变成青春叛逆的象征——这次合作可谓是解构主义的胜利,也再次证明Marc Jacobs对艺术与时尚的高超把握力。

川久保玲和西瓜

百科宫殿的世界里也不乏中国艺术家的参与合作。艾未未这个名字对于艺术界一定不陌生,而他与服装设计师川久保玲的合作,是让艺术界和时尚界都感觉新鲜好奇的一件事。2010年,两人联名的短袖T恤一经发售就获得了非凡的影响力。T恤上的图案是一个带着伤口的西瓜,一个被打开一个洞又被缝合起来的西瓜。

对于艾未未而言,西瓜与西瓜籽是他作品中的代表。小时候随父亲艾青发配新疆,一天清晨他醒来一看:地里长着一个又一个的大西瓜!那是生命初醒的喜悦。而在2010年,56岁的艾未未在德国做了脑部手术,在脑袋上打开一个洞,再缝合上。那是直面死亡——他用一个西瓜来隐喻个人生命的基本历程,又以其个人遭遇见证了这个国家的命运,触痛了集体记忆。显然西瓜的寓意要多过这件T恤本身,并且西瓜上方印着“under the ground”,艾未未希望把遮蔽在地下的东西引向光明,并且为更多人所知。

对于川久保玲与艾未未来说,这次的合作是在初次了解之后引发的,但灵感的火花却是相互给予的。川久保玲为艾未未设计了一套同他的艺术品有关的艺术画册,其中把她自己的足球女装裙同艾未未的实木足球放在了一起,而她的编织布料又与艾未未的鸟巢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趣的共同细节点在点滴地闪耀着,给人惊喜。这就是艺术与时尚的合作中最美妙的地方——艺术家与设计师在彼此身上既可以找到相通又可以获得相异,他们看到自己的过去,以及未来,从而激发出一件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山本耀司和鸟

不论是在欧洲亦或美国的设计界,日派设计一直是先锋前卫的代表。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山本耀司与川久保玲。2013年山本耀司的秋冬成衣系列中,中国当代艺术家叶永青的“鸟与涂鸦”的形象赫然登上了巴黎时装周的舞台,一时间这位如隐者般的艺术家曝光在媒体的镜头下。

叶永青,云南人,近几年常居大理。对于大理,叶永青的感慨便是:在大理,人会容易“迟钝”,而他更能回归一个纯粹的创作者身份。在叶永青的艺术作品中,最据代表性的作品是“鸟”,但其又是讽刺的,调侃的。他曾说自己钟爱宋代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在那时,鸟是优雅富贵的象征。但在自己笔下,都是些“丑鸟”:那些鸟又笨又丑,有时是鸟的头,有时只有屁股,“调侃和颠覆了那个传统的东西”。

这些非传统的东西在山本耀司的服装中也表现得透彻。山本耀司钟爱“贫瘠美学”,对于他而言,完美是丑陋的,衣物间岁月的痕迹、眼泪、记忆、伤痛却是他所追寻的。常常会在山本耀司的服装中感受到流浪的气息,与社会之间的距离感,但其中又潜在“生气”和“人情”。这些共有的情愫让叶永青与山本耀司找到彼此的认同感,都找到了一个载体去与世界对话。这样的跨界便是成功的。

艺术与时尚的跨界合作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但艺术家与设计师可以达到心灵的碰撞、灵感的相通却是难能可贵的。好的跨界需要双方的认同感,如同包罗万象的百科宫殿,既需要颠覆传统又需要历史融合,才能如火花般激发出令人炫目的焰火。

秦兵马俑发式艺术与当代时尚设计 篇6

一、多变、洒脱的秦俑发式

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偶然发现秦兵马俑,兵马俑的出现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是对当时秦军队的整体复制,每件作品都体现着当时人和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时代体貌特征,从距今2000多年历史的秦兵马俑内众多的陶俑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实地考证当时各类将士的发式。

已出土的秦兵马俑大致可分为将军俑、军吏俑、骑士俑、射手俑、步兵俑和驭手俑等几类,不同的兵种,排列有序,气势磅礴,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各种类的铠甲、服饰装束都依据等级有所不同,由雕塑工匠在他们的容貌和神态中所提炼出的艺术美感,能够代表秦朝社会男子的审美标准。

秦代男子对头发和发髻非常重视,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就有“士五(伍)甲斗,拔剑伐,斩人发结(髻),可(何)论?当完为城旦”的记载,即斩人发髻要判四年徒刑。秦兵马俑中充满了写实风格的精美发式,呈现出富有创新性、独特性、洒脱自然的鲜明特色,让时隔2000多年的现代人还可以领略到秦代军人在枯燥的军旅生活之外,表现出自由不羁的独特审美品味。从对秦兵马俑的考察中,可以将秦俑发髻分为圆髻、扁髻,同时又变化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发辫也是花样繁多。

(一)圆髻

秦兵马俑中的步兵俑及部分铠甲俑,其头顶的右侧都绾着高大的圆丘形发髻。圆髻的形状远看大致相似,但有的扎在左边,有的扎在右边;有的盘一圈,有的盘成两圈、三圈。还有一种发辫,是先把头发分成四股,以此编梳后再盘接在头顶右边,形成圆髻。秦俑二号坑出土的跪射俑的发式大都属于这种类型。圆髻的形态远看大致相似,近看就会发现有各种不同的变化。

图1所示为秦兵马俑坑出土的跪射俑,该跪射俑所梳的便是圆髻,在头顶的左侧绾结着高大的圆丘形发髻,脑后盘结着发辫。这种发髻的绾结方法是:将发梳理整齐后,先将双鬓及后脑根部的部分头发各编成一根三股小辫,然后将余发及后脑根部的小辫合拢于头顶的左侧,用发带从根部束扎,再将头发折叠成圆丘形,用发绳扎结。最后,将双鬓的两根发辫后引栓结在后脑部分的另一条发辫上,三条发辫的交会点用一个方形的发卡固定。

(二)扁髻

秦俑坑出土的军吏俑、驭手俑、骑兵俑,以及部分铠甲俑,都在脑后绾结扁髻。扁髻有螺旋形、蓖纹形、波浪形等,花样繁多。扁髻的形状和绾结方法有两种:一是六股宽辫形扁髻;二是不编成宽辫的发髻。六股宽辫形扁髻,有的扁平如长方板状,有的上窄下宽呈梯形,有的圆鼓呈半圆柱体等。图2所示为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一件中级军吏俑,通过该俑,我们可以推测出这款发髻的绾结方法:先把头发梳理后拢于脑后,编成六股宽辫,再把宽辫折叠呈长方形反贴脑后,在长方形宽辫的中腰部位用方形发卡固定。除军吏俑需要绾结扁髻,骑兵俑、铠甲俑等,因身穿甲、头戴盔,在头顶绾圆髻不方便,所以需要在脑后绾扁髻,秦国军队打仗时非常勇敢,《战国策·韩策》中有记载“距,科头”,科头的意思就是免盔,重装铠甲步兵俑为防止头发松散,将扁髻梳成六股宽辫形,并用发卡和发绳把髻固着于脑后,这种扁髻既便于戴盔,免盔时发髻又不易松散。

二、秦俑发式的形式美学在当代时尚中的体现

(一)秦兵马俑发式的艺术特色

对秦兵马俑各类别俑的发式进行分析研究后,可以发现,秦兵马俑发式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写实基础上的写意感、疏密聚散的构成美感、精雕细刻的艺术美几个方面。秦俑特别精心地制作头发的各种变化,同时体现头的结构、形体,从各个角度都有艺术的不同形式的表现。头发紧贴头皮,松软而富有弹性的长发人为地卷起成各种发型,编织在秦俑的头上。最令人惊叹的是,头发编织的结构及形式丰富多变,精细得连发丝都清晰可见(如图3),虽是写实的手法,但蕴含着写意的感觉。发式既呈现出有规律地编织排列,又不乏自然生动的变化,在将头发进行不同支数的编织后,构成排列也体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总之,秦兵马俑艺术体现了恢宏的场面与精细的局部的完美结合,艺术特色鲜明独特。

(二)秦兵马俑发式中编织工艺的形式美感

秦俑发式中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便是编织工艺,其通过经纬交织的手法传递出极具生命魅力的韵味和思想,并展现了独特的空间感、肌理感。疏密对比、经纬交叉、穿插掩压、粗细对比等手法的运用,在平淡的头发层形成了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如图3)。秦兵马俑有“千人千面”的说法,秦兵马俑的发式也不尽相同,头发的粗细、编织的形式及部位都各异。我们可以通过富于创新的精致发式,联想到当时将士们上战场前通过对发式的精心编织设计展现出必胜的信心。在进行传统文化的当代创新时,我们可以挖掘以秦俑发式编织工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提炼其所独具的形式美感,并融入到当代的时尚创新中。

(三)秦兵马俑发式艺术与当代时尚

秦兵马俑发式中蕴含着丰富多样、意味隽永的艺术美感,我们应善于提炼其中的特色因子,积极探索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与此同时,应结合秦兵马俑的文化寓意,不拘泥于传统元素的外在形式,单纯地从图案、款式等方面去运用传统元素,而是从中提炼出极具美学气质的文化精神,将之与当代最前沿的设计理念相结合,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时尚作品。法国时尚品牌Jean Paul Gaultier,在2010春夏高级定制的时装秀中,设计师将关注点放在了类似秦兵马俑发式的编织艺术中(如图4),选用了不同材质进行编织设计,有的礼服选用皮革材质进行编织处理,与秦兵马俑的发式编织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关键的线条如前中线、腰胯部以及胸部、臀部的立体编织处理,与秦俑发式的辫子编织手法极为相似,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有的礼服则用不同颜色的丝绸材质,裁剪成长条,依据人体线条从抹胸部位至臀部进行编织,裙身以下部分则是将丝绸布条自然垂下,形成流苏的效果,整件礼服疏密得当,层次丰富,因为是丝绸材质,所以礼服呈现出柔和、优雅的女性气质。

三、结语

秦兵马俑发式艺术朴实而真挚,写实中呈现出写意感,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神韵。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并思考怎样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与当代时尚设计相融合,设计出体现中国文化的当代时尚作品。秦兵马俑发式艺术作为极具韵味的传统艺术,其层次丰富、立体感强,我们应在深入理解其时代背景及文化内涵的前提下提取特色因子,同时结合当代设计理念在各种时尚材质上塑造具有浮雕感的空间效果和艺术韵味,以此真正达到将传统艺术进行时尚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2]周锡保著.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3]曹玮.真彩秦俑[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

[4]孟剑明.秦始皇帝陵探秘[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1.

[5]刘永华.中国古代军戎服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徐人伯.秦俑艺术研究[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艺术与时尚本是一家 篇7

从古代艺术史和艺术自身发展规律来看,应该先有唐妇女的坠马髻、、半翻髻、反挽髻、乐游髻、愁来髻、百合髻、蹄顺髻、盘桓髻、变环望等发式,我们才能从《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等经典作品中品唐伶之美;而文人墨戏的经典米氏云山图,则成为明文人圈子里彪炳个人文化修养品位的顶级时尚绘画。这让人感觉陷入了一种循环论证的怪圈,但从事实来看,两者的关系就是这样互为因果。

美术“淡出”时尚界这种印象,应该是近代电影、电视、摄影等艺术形式兴起之后的事情。事实上,美术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对时尚有着引导的作用。历史上,人类在还不具有摄影、摄像技术的时期,图像的传播只能靠绘画这唯一的媒介。而且,美术创作出的经典样式,很容易成为整个社会模仿、追捧的目标。南朝戴逵、戴顒父子创造的“二戴相制”,开创中国化佛像的先河;盛唐吴道子创造出的“吴家样”,成为佛像的经典样式,影响历代画家。在那个技术时代,视觉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承载着时尚。文人在10世纪后的古代中国掌握了艺术史的话语权,精英文人群体也在社会时尚取得了引领的地位。从北宋的“苏黄米蔡”到元四家、明代的吴门四家、清初的四王吴恽、扬州八怪等领风骚个人或群体,都不只是绘画,而都是政治、经济、文化意趣等各种因素交融催生而成的。

目前的艺术领域,创作方式早已打破了传统的架上绘画的主流地位,充斥了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等多种新观念、新媒体艺术。我们可以看到,印着“功夫熊猫”的T恤挂满大街小巷,各种时尚明星都以各种符号的方式涌入了艺术家作品中。艺术总是要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试问,如果不关注当下的时尚,如何取得创作灵感源泉?反过来说,曾经在20世纪中后期风靡一时的绿军装、军帽、黄军挎包,时隔半个世纪,居然因为知青、红卫兵文艺作品的“唤醒”,重新成为一代时尚配饰。

检讨当下中国艺术,21世纪以来,架上绘画的艺术家貌似式微,但稍一留心可以发现其一直与时尚圈融为一体。电影《绿茶》中,在当代艺术运作中一骑绝尘的方力钧本人就在其中客串了角色。画画之外,方力钧还在现代城和后海开了“茶马古道”餐馆,深得很多小资顾客的喜欢,成了文化界、艺术界的名流们频繁出入的宝地。本世纪10年左右播出的赵宝刚导演的都市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婚姻保卫战》)以及后来的《李春天的春天》等系列连续剧中,当代中国现代绘画作品不断出现在观众的视野(年轻画家李飒的作品出现在李春天的办公室墙上)。《奋斗》即在798艺术区选取场地进行拍摄。《婚姻保卫战》则直接写实叙述了画廊与车行的运作关系,其选择的道具(绘画作品)可以代表当代绘画水平。

时尚与当代艺术创作 篇8

红星照我去战斗

朱心明有一幅皮雕作品:一个俑士头顶着四颗红五星, 左侧是个党徽, 取名叫“红星照我去战斗”。看了让人会心一笑, 回味无穷。其实在朱心明的皮革艺术创作过程中, 充满失败和艰辛, 能支撑他一路走过来的也正是那些闪亮的“红星”, 那是对艺术的热爱、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和力求创新的精神。

朱心明毕业于四川美院, 学油画的他却从事了20多年的商业设计和商业雕塑工作, 并且小有成就, 上海世博会四川馆的方案设计就是他带领的年轻团队创作出来的得意之作。用他的话说那是创意不是艺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文化市场、艺术市场开始火爆, 深埋心底的艺术情结开始翻江倒海。他的很多同学、朋友都开始回归艺术。但他清醒地认识到, 自己再回到油画已经没有优势了, 知名度不够、技法也跟不上, 只有死路一条, 必须要有新的突破。他在博客中写到:有人玩泥巴、有人玩废钢铁、还有人玩石头……都玩出了不错的艺术形式来, 更有蔡国强玩火药玩出了大家。自己该玩点什么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 他从旅游卫视节目上看到意大利街头艺术家正在制作嘉年华皮革面具, 他于是对皮革艺术产生了兴趣。深入下去才发现, 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光有艺术想象力、有艺术表达技法还远远不够。他说首先是要认识皮革, 不是每张皮都可以用的。皮革的色彩、柔软度、紧实度、粒面纹路都是有讲究的, 常常为了找到适合用的皮跑断了腿、翻找得手抽筋。

先期做皮塑艺术时, 用什么样的模具也很费了一番功夫。怎么把皮妥帖地附着上去就更不简单了, 需要寻找合适的软化剂、摸索最佳处理温度和软化剂用量, 处理不够, 皮不够软, 贴不好;处理过了, 皮面烂了, 纤维露出来了就没法用了。附着好了还要想办法让皮革变挺, 有力度;完了还要进行表面处理, 以达到理想的的色泽并起保护作用;接缝处要处理得天衣无缝, 边缘要光洁。这些都属于制革技术的范畴, 已不是艺术可以解决的问题。为此他到处拜师学艺, 曾咨询过《西部皮革》杂志社了解是否有相关的资料, 几次拜谒四川大学陈武勇教授, 尽管没有找到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他还是在一知半解中边学习边实践。第一次制作的一批皮雕三星堆礼品反响不错, 于是信心大增。他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了深圳文博会, 深圳新闻网的报道被慧聪网转载, 巴斯夫公司看到后, 辗转找到他, 定制了一批皮革人体艺术作为总公司的奖品, 这让他挺自豪。

与皮革结缘, 朱心明时刻关注着国内外的皮革艺术发展情况, 一次在网上不经意间看到英国皮革蚀刻画大师Mark Evans的作品, 经查证, 这种新奇的艺术表现形式国内外也只有Mark Evans在研究。于是他又成了国内皮革蚀刻画的拓荒者, 不断从失败中去体会。要一刀一刀地刻画出生动的形象, 不能出错, 否则就是一张废皮。从开始的十皮九废, 到现在的一气呵成, 其间的艰辛不言而喻, 没有对艺术的挚爱, 是无法坚持下来的。皮革表面被破坏以后, 在空气中会产生化学变化, 颜色变深;纤维裸露出来后毛茸茸的有碍观瞻, 因此“画”好后还需要打磨、倒膜、抛光处理。于是他又开始学习皮革后整饰技术了, 找来一些成膜材料、瓶瓶罐罐, 调配方、做实验, 虚心请教哪种材料起什么作用, 经过无数次失败后, 生动而有质感、粗狂而细腻的皮革蚀刻画诞生了。无论是表现的动物还是人, 每一根毛发都那么传神, 手摸细腻、光滑。没有做好的半成品, 能明显感觉到纤维糙手和凹凸不平。

朱心明说, 皮革艺术形式多样, 有舶来品皮革雕刻, 还有皮革画, 也有一些简单的皮革造型饰品, 林林总总不成体系。我吸众家之长将雕塑、技术、艺术、文化有机融合, 就形成了我独有的、特别的皮革艺术。

现在他还有一家与朋友合作的设计公司, 前期为皮革艺术投入的几十万就是从这里来的。他说自己很辛苦, 要打理公司, 皮革艺术很多是下班以后研究的, 现在在公司的精力投入逐渐减少, 在皮革艺术上投入的精力增多了。

低调而奢华挡不住的诱惑

记者好奇:那么多可以作为艺术表现载体的材质, 为什么偏偏青睐这种又贵又麻烦的皮革呢?他说, 皮革具备独特的个性和特质, 它高雅大方、低调而奢华、自然而朴实, 是艺术表现的最佳材质, 粗狂的皮革与细腻的绘画相结合有一种独特的美。每一张皮都有它独特的质感和纹理, 因而每一幅作品也是独一无二的。

朱心明说, 皮革不仅有象征意义, 它更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可视的介质。我喜欢它所传递的各种信息:传统与古老、正直与美好、以及尊贵与奢华;它一直被用作皇家专属的装饰质材, 被认为是皇权的象征;有趣的是, 皮革制品还传递给人们复杂的性别信息, 并因人而异。有人觉得它很酷、很阳刚、很有男人味, 也有人觉得它很性感、很妩媚、很女性化。

皮革艺术是绘画艺术的扩展, 更是微雕艺术的体现。皮革不像画布可以用多种色彩表现多种色阶明暗关系, 根本不能运用色彩, 不可以改动, 弄不好画就毁了。因受其特殊质材的制约, 它对创作准备过程的要求非常高:要做到布局设计极为精确, 要真正达到“成竹在胸”的境界, 然后才能开始动手。并且整个过程要求一气呵成, 不能有丝毫错误。每一刀切下去或者每一个划痕都是定局, 你都必须接受。所以一旦某个步骤出现错误, 就会导致前功尽弃, 无法弥补, 必须从头来过。也正因为它的不凡、每一幅作品的独一无二, 让一张价值几百、上千元的皮革, 身价可以增至几万甚至几十万。

制革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将华丽而低调、粗狂而画基本没有。朱心明在吸取众多皮革艺术表现特点的同时, 将多年来研究、摸索出来的经验和传统文化加以融合, 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皮革艺术表现形式。

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 朱心明说, 文化是艺术的灵魂, 现在皮塑和皮革蚀刻画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了, 下一步就是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内涵, 比如我们的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居家文化等, 让皮革通过不同的创意、造型, 灵动地展现积淀了上千年岁月的古蜀文化。下一步工艺上要进一步升华, 艺术语言要有更好的突破, 尝试皮革和其他材质嫁接, 表达独立的艺术语言和思想内涵。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皮革都是为了满足某一特定需求而生产的, 没有一张皮是为皮革艺术而做。他萌生了与专业科研机构合作, 在国家着力打造文化强国细腻、精细而大方矛盾而和谐的展示, 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艺术享受和独特的艺术触觉。皮革艺术品这种给人挡不住的诱惑, 将会成为高级会所、别墅、高级宾馆装饰的不二选择。

挖掘文化内涵传承皮革艺术

时尚与当代艺术创作 篇9

数字插画领域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 如:矢量插画、CG插画等。下面, 将以数字插画中的矢量时尚插画为例来探讨它与动漫艺术之间的联系。

矢量时尚插画指:借助电脑绘图软件, 制作出的以简洁的矢量线条、明快的色调和大面积块面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段, 以表现流行时尚为主的插画形式。其中, 对其视觉表现起主导作用的是造型。从对它的界定, 可以看出矢量插画与动漫艺术, 尤其是动漫角色造型之间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体现在:

一、在视觉效果上

他们都是当今视觉传达艺术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时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都是人们在感情上、心理上能够较为快速接受的视觉形象。主要体现在:

1. 造型语言

他们在造型上往往采用较为夸张、变形的手法。打破传统绘画透视法对物象的约束, 刻意地改变构成物象的各个元素之间的比例、位置等关系, 以造成视觉上较强的对比感, 形成视觉张力。此外, 基本上是以线条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 通过对线条的概括、提炼, 得到较为抽象的图形, 再把这些图形按照某种原则拼装起来, 形成造型。由于线条是从客观对象中所提取和剥离出来的一种虚拟的视觉语言, 它构成的图形将传统视觉传达艺术的抽象语言与传统绘画艺术的具象语言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种全新的视觉语言。

2. 色彩语言

多数的是矢量插画和动漫造型都表现为轻松明快或者是黑白对比感很强的感觉。彩色的作品多采用纯度和明度较高的色彩, 经过作者的推敲之后, 整体上呈现时尚、和谐感。而用黑白灰表现的作品, 则是通过对比较强的色彩与夸张变形的造型元素共同来营造出视觉上美感。

此外, 两者大都是以大面积块面结合的方式呈现的, 这是因为面的形态容易给人以整体感和稳定感, 表现效果尤为强烈。如:矢量插画造型中, 不同颜色、形态的面的组合, 较有立体感。或者有时利用线条构成面的分割与错位的效果, 以达到一种特殊的形式美感。

二、在应用领域方面

矢量插画发展之初, 由于其造型简练, 绘制方便, 多用在商业上。如:主要用于企业的形象设计。之后, 随着视觉传达艺术多元化的发展, 也扩大了矢量插画的涉及范围。如:被应用于产品设计领域, 以增加产品的时尚美感。而动漫角色造型也常常被应用到这些领域之中, 如: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的形象

由此可以看出矢量时尚插画与动漫角色造型无论在构成元素上还是应用范围上有很多交叠的地方, 但是, 他们毕竟属于两种不同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 各自还存在着独立性。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 矢量时尚插画重形式, 动漫角色造型重内涵。

矢量时尚插画是当下, 人们在情感以及审美方面的追求呈现多元化的情况下产生的。这种情况下, 现实生活中的物质积聚以一种迅猛地的态势呈现在人们面前, 有时速度快的让人难以接受, 这就促使了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基于这种变化, 使得大众审美具有快速性和不稳定性。于是很多看似调侃的、戏虐的想法急于表达, 矢量插画是一个很好的宣泄渠道。所以在很多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怪诞的造型, 惊艳刺激的色彩, 以及把许多无厘头应用于其中, 使人获得短暂的感官上的刺激。但是能真正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却不多。

动漫造型却不一样。动漫作品中, 角色的造型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但是透过造型, 还是能传达出较深层次的观念来。如:通过构成角色的造型元素, 可以判断出角色的性格特征, 通过角色的性格, 可以体会出角色甚至是整部作品所表达的精神来。如:动画片《功夫熊猫》中, 通过对主角阿宝造型的设计, 造就了他的性格。通过性格, 反映出了更为深刻的精神内涵, 即: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

2. 矢量时尚插画的表现手段更为丰富。

虽然两者都是把线条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 但是具体在表现上还有较大差异。用于矢量插画造型中的线条要更为丰富些。常常是直线、曲线并用。而且, 线条在粗细以及其他方面也有着变化。而传统的动漫造型由于受到美国迪士尼卡通角色造型的影响, 大多使用粗细均匀、圆润的曲线来表现, 尽管现在很多时尚的审美观念融入到动漫角色造型中, 它的表现手段也随之丰富, 但是在构成其形的线条中, 由纯粹的直线构成的并不多见。

在当今, 视觉艺术发展的如火如荼的时代, 很多形式之间相互交叉, 取长补短, 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矢量插画角色造型与动漫角色造型也不例外。很多设计领域, 都有他们结合的影子。但是, 这些实例基本上都是以定格的形式存在的。尽管新媒体艺术的发展, 促进了视觉传达艺术各门类的融合, 但是, 作为矢量插画造型与动漫角色造型两者共有的应用领域-以矢量插画风格造型作为角色的影视动画作品却是甚少。只有在为数不多的艺术动画短片中才有所尝试。

因此说, 如果能把矢量插画造型广泛地应用于影视动画艺术创作之中, 这将是视觉传达艺术发展的又一次飞跃。这种飞跃, 无论是在视觉艺术表现方面, 还是其经济效益方面都能带来巨大收益。

参考文献

[1]刘裕《现代时尚矢量插画中的视觉元素》[J]《大众文艺》200912

插画艺术与时尚品牌的结合 篇10

插画艺术的发展

插画艺术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虽然至今这门艺术仍然由于自身的商业性受到美术界的轻视,但是这并没有阻挡住插画艺术蓬勃发展的势头。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是因为它能够使人感受到美。插画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人类有意识地根据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存在物。近些年来,插画从各种艺术流派和艺术形式中吸取养分,又与平面设计融会贯通,形成了文字、图像和思想完美融合的独特艺术形式。各种文化的融合使得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视觉经验与以往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普通的视觉图像已经无法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人们对图像的艺术和审美特征产生了强烈的需求。而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商业化信息社会对于图像方便快捷的需求,数码插画应运而生使插画家们不再受到传统艺术表现工具的束缚,可以尽情地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最大限度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创意,新的绘画风格层出不穷。

插画与时尚品牌

“时尚,一个介于艺术与商业之间的一个概念,是一种生活方式。”时尚体现了现代消费社会的生活方式,即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实际的需求,而是在满足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因而一提起当今世界著名时尚品牌,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不是品牌产品的功能特点,而是品牌的独特魅力。从而发现,品牌的个性越强、越有特色,就越容易被消费者感知并清晰地与其它同类竞争品牌区分开来,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深入度和忠诚度就越高。在这个消费社会,时尚品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单靠改变产品的功能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借助视觉图像包装自己、宣传自己。冯一博为村上隆《艺术创业论》的序言中提到消费社会的本质和特征是“通过不断开拓市场的消费需求来克服市场的有限性,从而保证生产时尚产品自身无限扩展的空间。”例如,LV的各种时尚生活用品,作为一种实用的功能是单一的,但是外观和样式的设计,尤其是它所带来的一种时尚生活的追求,可以有着无限的创新和无穷的变化。“设计所创造的是一种形式,而形式则是无穷的。”这就是LV作为国际高端品牌一直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插画艺术这种信息交流媒介的处理方式不仅更符合人们大脑处理和储存记忆的方式,而且更容易传达图像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这对于求新求变的时尚品牌界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购买时尚品牌的产品,其消费的目的并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时尚产品的符号象征意义。插画艺术这种通过图像表达的艺术形式,凭借自身与众不同的视觉表达和创作手段,能够抓住人们的眼球,从而带动情感上的共鸣。插画艺术从视觉和情感两方面都能够更好的传达时尚品牌的理念以及产品的象征含义。

视觉方面

插画艺术是一种视觉意念的再创造,虽然它和传统绘画艺术有着很近的血缘关系,插画艺术从绘画艺术中吸取了许多表现技法,但是插画所运用的视觉语言和绘画语言有着很大的区别。“人们平常所使用的语音语言之所以能够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来传达意义,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约定俗成的。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而视觉形象语言传达一个意图似乎更多地依赖人的生理感受和知觉。如同音乐和舞蹈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通用的世界语言。”插画通过视觉语言进行图像创造的过程中,不仅要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个人艺术特点,更要把强调以人的视觉经验为基础,运用艺术创作的手段和材料,传达特定的信息和内涵放到艺术创作的首要位置。现代社会的时尚界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新生时尚品牌的出现对于经典品牌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插画艺术传递特点信息这一特性,具备直接、迅速、个性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特点,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迎合了现代时尚品牌的发展需求。

情感方面

艺术大众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中追求艺术性来增添品味和情趣,而插画本身是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的,这就刚好迎合了人们试图通过艺术彰显自己独特品味和身份的情感需求,以至于有些消费者只是因为插画本身而为其买单。“插画家内在的视觉语言,可以提升一个原本看起来很平凡的产品的价值,也可以给它披上现代艺术的外表,使它对合适和潜在的消费群体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视觉上的变化与创新固然重要,但是情感上的共鸣在某些情况下是起决定作用的。因而,新的时尚的产生更重要的是得到消费者情感和心理上的认可。

艺术与时尚之间的转化

当然,插画艺术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成为一种时尚。插画艺术随着社会大众流行文化的趋势的变化,使得创作样式和风格的不断创新更迭,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时尚。例如近年来风靡世界的日本艺术家村上隆、草间弥生,参加这些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展览也成为一种时尚的潮流。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加促进了时尚与艺术的融合,并且二者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一篇:均衡视角下一篇:职业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