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共12篇)
时尚 篇1
《环境与生活》杂志有一篇文章,让我一边看稿一边受了一些教育。文章的题目是《快时尚让整个地球买单》。文章针对眼下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造成全球的服装类商品淘汰率极高的现象写道:“姑娘们在时尚面前变得贪得无厌,总想拥有最新款的衣服。即使是在经济不景气的今天,消费能力有限又赶时髦的人,也不愿意错过每一次的‘好机会’,恨不得买上十件八件。然而,衣服买回家后很多就放在衣橱里,再也不会看第二眼,因为下一周会发现同样低价的新款,更加吸引眼球……”而为这种现象推波助澜的,是时尚界与商家“合谋”的快时尚概念。
英国每年有25%的新衣服被压箱底,造就了巨大的“国家级衣橱”。中国的数字同样惊人,上海的居民家庭,每年淘汰的废旧衣服(其中许多还很新)整整有13 万吨!可以设想,全国城市的淘汰衣服加起来一定是天文数字。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里。快时尚的破坏力还表现在,制造涤纶和其他合成纤维,要消耗大量的原油,而各种染料和添加剂,都会通过皮肤或者呼吸道危害健康,越是频繁穿新衣服,受危害的机会越大。
更要命的是,为满足快时尚的市场需求,工厂要求工人在最短时间内赶工。快时尚对商家来说演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内耗,对消费者来说成了盲目追随的时尚奴隶,而且不知不觉从你的钱包里掏走了更多的钱。快速制造、快速销售、快速流行、快速消失,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不必要的巨大负担。
所以我愿意,今后把买两三件衣服的钱花在一件品质好的衣服上,让设计者从容设计而不是匆匆地偷偷改改抛向市场,让工人有序生产而不是崩溃般地加班加点,让资源充分使用而不是快速淘汰变成垃圾,让地球有时间喘息而不被人类非分的欲望摧毁……我相信,随着低碳理念的深入人心,经典持久、顺应环保、超越时间的慢时尚,一定会翩翩地到来。
时尚界以“快、狠、准”为主要特征的快时尚迅速兴起,带动全球的时尚潮流。快时尚服饰始终追随潮流,新品到店的速度奇快,橱窗陈列的变换频率更是一周两次。与速食年代“求速”的特点如出一辙。速度快、超高频率的更新快时尚,永远追随潮流的特点,则让追求时髦的人趋之若鹜,扎堆采购。
(摘自《晶报》)
时尚 篇2
考研也时尚——国际时尚管理硕士介绍
受访者:祁暄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国际时尚管理项目负责人,法国留学咨询专家,硕士毕业于巴黎Ecole de Condé应用艺术专业。
在介绍项目情况之前,先解决我们的一个疑问:“时尚产品”和“奢侈品”有什么区别?
祁老师:在大众心中,时尚产品和奢侈品的确很容易混淆。其实它们有相融,也有区别。奢侈品的定位是高端稀缺的,但不是生活所必需的产品。时尚产品定位在既有型、又美观、又是生活必需的产品。
具体而言,时尚圈子是包括奢侈品的,比如说LV、CHANEL这些高端产品,既是奢侈品也是一种时尚。而像Zara、H&M这些品牌,不能算是奢侈品,但却是大众一直在追随的时尚品牌,所以它们以后的发展空间会更广,因为它也代表了更广阔阶层的审美观。
“时尚管理”工作涉及哪些方面呢?
祁老师:举一个例子,时尚管理其中的一个就业方向是时尚买手。很多人会把时尚买手片面理解为:在国外代购,然后通过淘宝、电商到国内销售。其实,这是一份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时尚买手需要把个人的审美融入他所看中的产品里面去,然后还需要与物流组织沟通,与卖场交涉,与卖家谈判以及市场运营等,这些流程都很复杂。
同时,时尚买手看中的货品可能是国内目前没有的,他利用独特的眼光把这个货品带到国内来,使其成为国内的一个新的时尚。
所以,时尚管理的工作涉及范围、内容很多,将来即使不做时尚管理,去做奢侈品管理也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从奢侈品管理转向时尚管理就会有一些难度。
“国际时尚管理硕士”是一个非常新颖的学科,人民大学开设这个项目有什么特别原因?
祁老师:随着我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奢侈品、时尚产品的购买力越来越强。很多中产阶级会去到欧美直接购买奢侈品,但这种方式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消费得起,更多人希望能够在国内买到一些奢侈品牌或者时尚品牌的商品。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巴黎的老佛爷、连卡佛等国际品牌大型卖场已经开始进驻中国,但它们在中国开设专卖店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希望招聘本土人才,但发现这方面人才极其稀缺。
以Zara、H&M等时尚品牌为例,它们2013年计划在中国至少开50家专卖店,为什么它们看中了国内的消费市场,因为国内有这个消费能力和消费理念。因此在扩大经营的同时就需要更多了解国情并且对国际化经营有所了解的人,而这样的人才依然短缺。
同时,现在中国的电商纷纷创立各自的品牌,例如凡客、麦包包这些从淘宝走上来的品牌,也是属于时尚管理范畴的。这些品牌也在开始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它们也大量需要更有国际眼光的人才。
但据我们所知,除了清华大学和一所外国大学合作针对在职人员开设一个时尚管理的培训班外,国内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了统招的时尚管理类课程,所以国内没有任何人才储备。
基于以上原因,经过详细调查,法国IESEG管理学院和人民大学决定开设国际时尚管理硕士项目。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针对大学应届毕业生推出的时尚管理硕士项目。
那为什么选择IESEG管理学院,它有何优势?
祁老师:首先要解释一下法国公立大学和高等商学院的区别,法国教育体制分为公立大学和高等商学院,公立大学和国内的大学模式是一样的,高等商学院在法国被称为精英教育,它代表法国商科教育的最高水平。
IESEG管理学院是法国学术排名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项目的选址在巴黎。
时尚管理开设的课程一定非常有特色,具体情况又是怎么样?
祁老师:国际时尚管理硕士主要包括Marketing、Etiquette、BrandManagement,另外还包括色彩心理学、组织行为学这一类偏向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本土化的时尚企业经营课程。
语言类课程包括一个英语提高课程和一个400学时的法语课程。我们的项目都是用全英文来授课的,考虑学生更好适应法国的学习和工作,必须有一定的法语基础,因此特别为大家加入了法语培训课程。
“时尚”绝经时尚吗? 篇3
林女士今年只有30多岁,是一家外企的总经理。她精明能干,时常来往全国各地洽谈业务。前不久她去杭州出差,听说当地一些妇女因嫌月经期间行动和出差不便,就到医院做一种破坏子宫内膜的手术,以便提前“绝经”,并称这种行为是时下的时尚,甚至个别医生也称这是“超前意识”。
于是林女士就动了心。因为她想到每次月经来潮的那几天都心气烦躁,如果赶上跟外商谈判或出差开会,就难免会受其影响。再说自己也已经有了孩子,如果手术真的能甩掉这个“包袱”,岂不是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更有利?但同时又有些顾虑,这样做对身体到底会有多大影响呢?
我们知道,女人的一生担负着一个重大的责任——生孩子,所以女人的生理结构是特殊的,也是娇嫩的。正常的妇女为了免除月经带来的麻烦,在绝经期前切除或烧灼掉子宫内膜,实际上就是一种破坏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手术,这种手术虽然保留了子宫,但由于子宫内膜被永久性破坏,所以接受该手术的女性从此后既不会再来月经,也不能生育孩子了。
女人每月一次的月经来潮,本是自然的生理规律,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任何自然的东西都是不可违背的,人为地去更改,原来的正常机能必定会遭到破坏或失常。同样,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也会导致女性烦躁不安、失眠、心悸等多种不适。
所以说这种针对正常女性的手术并非“超前”或“时尚”。如果个别人仅仅是因怕麻烦而提前去人为地破坏它,这种不可逆转的局面一旦发生,对女性的身体、未来的生活及医患双方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手术中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术中或术后感染造成宫腔粘连,手术中出现子宫穿孔,烧灼剥离术还可能会出现宫颈粘连等。除了这些近期的症状外,远期的危害尚无法估计。因为医学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以前认为切除后对身体影响不大的器官,现在发现还有着其他作用,如扁桃体、脾脏等,子宫内膜同样如此。
目前,医学上施行人为的“绝经”手术是有明确的适应证的,如严重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者,药物治疗无效,且病人反复失血出现贫血,身体虚弱,为了止血可考虑做这种手术;再者就是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子宫内膜的良性病变也可做子宫内膜切除术。对这些人来说,去除子宫内膜实际上是治病救人,减轻其因疾病带来的痛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发达国家的妇女即使到了老年,仍希望自己体内能保持正常的雌激素水平,能够每月有月经来潮。我国也提倡在绝经期、未绝经期妇女中开展激素代替疗法,这应该才是真正的时尚。在这里希望那些想甩掉“包袱”的中青年妇女懂得珍惜自己,不要一时冲动,拿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做赌注,给自己的将来埋下隐患。
时尚 篇4
20、21世纪之交, 顶级时尚品牌的巨头们不约而同地把橄榄枝抛给了在国际建筑舞台当红的明星建筑师, 共同缔造了一种全新的商业营销模式和全新的建筑类型——时尚品牌旗舰店和专卖店。
对于顶级时尚品牌而言, 无论是旗舰店还是专卖店, 其建筑形象本身就是一个特大的设计产品和品牌广告, 可以帮助品牌从众多竞争对手和仿造者中脱颖而出, 不仅可以刺激顾客的消费欲望, 更能够渲染品牌主题、传播品牌理念。当库哈斯、赫尔佐格·德默隆等与知名时尚品牌普拉达一次次亲密接触, 更多的国际时尚品牌也对这种互益合作趋之如骛。1999年, 路易·威登聘请克里斯蒂安·鲍赞巴克设计了它的纽约总店;2003年, 克丽丝汀·迪奥 (Christian Dior) 在日本开设的第一家旗舰店——东京表参道店落成, 由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 与西泽立卫 (Ryue Nishizawa) 设计;2004年, 伊东丰雄设计了意大利最负盛名的皮具品牌TOD’S的东京旗舰店;2005年, 他又在东京银座为日本珍珠大王御木本 (Mikimoto) 设计了新旗舰店。通过与明星建筑师的联姻, 国际时尚界巨头们赚足了商业上的噱头。2003年库哈斯设计建成的纽约普拉达旗舰店, 终日挤满了慕名前来参观的观光客, 同年还举办了翠贝卡电影节 (Tribeca Film Festival) 等艺术盛事;而由赫尔佐格·德默隆设计的东京青山店也于同年落成, 在开幕式上, 参观者沿街排起长队, 为了抢先一睹新建筑的风采, 许多人甚至不惜露宿街头。
从极少主义到商业奇观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 时尚品牌的旗舰店、专卖店并未像今天这样独领风骚, 它们大多出自建筑界中名气不大的室内设计师之手, 代表人物如英国的约翰·波森 (John Pawson) 和意大利的克劳迪奥·塞博斯丁 (Claudio Silverstein) , 前者的极少主义设计受到了卡尔文·克莱因 (Calvin Klein) 、基戈索 (Jigsaw) 等国际知名时装公司的青睐。而阿玛尼品牌的掌门人乔治·阿玛尼 (Giorgio Armani) , 本着“去掉任何不必要的东西, 最华丽的东西实际上最简单”的原则, 选择了他的意大利同胞塞博斯丁——一位极少主义风格的领军人物, 在全球为其打造了27家专卖店。这些专卖店的共同特征是:通过美术馆般静默典雅的简约风格和精美的材质, 使品牌商品像艺术品一样被陈列展示, 烘托出商品的高贵品质。
进入新千年, 世界进入居伊·德波 (Guy Debord) 所谓之“奇观社会”阶段。以当代电影艺术为例, 与凭借故事情节取胜的传统电影相比, 以《泰坦尼克号》为代表的新型好莱坞大片的叙事的力量正在被画面的视觉奇观化所取代。这种从话语中心模式向图像中心模式的转变, 反映了当代文化潮流的深刻转型:从理性文化向快感文化、从语言中心向形象中心的转变。那些走红于国际建筑舞台的一线明星建筑师此时也走上了一线时尚舞台, 他们的加盟改变了旗舰店与专卖店的建筑与空间形态, 通过与时尚潮流的风向转变的无间媾和, 他们的设计与建造使得后者呈现出了一副天马行空、惊世骇俗的奇观景象。
1.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设计的DIOR旗舰店, 极富女性细腻美感
2.2004年, 伊东丰雄设计了意大利最负盛名的皮具品牌TOD’S的东京旗舰店
3.PRADA旗舰店是北京“鸟巢”的设计者赫尔佐格·德梅隆的作品, 从外表看, 以白色菱形分隔为建筑的基本元素, 或突起或凹入或平面的特制玻璃外皮, 使整个建筑俨然成了一块无数折面的水晶
4.伊东丰雄的御木本 (MIKIMOTO) 大厦, 表面用12mm的白色金属板包裹, 像是美洲豹皮, 冷峻锐利
5.伦佐·皮亚诺和英国阿鲁普事务所 (ARUP) 为爱马仕设计的日本东京银座旗舰店
如果说以波森和塞博斯丁为代表的极少主义迎合了一些时尚品牌简约、优雅的理念, 同时也为时尚品牌商品提供了中性化的展示空间, 那么, 当代的明星建筑师已不再满足于以往含蓄、内敛的陪衬角色, 他们为时尚品牌注入了传奇般的建筑空间与形态元素。伦佐·皮亚诺和英国阿鲁普事务所 (ARUP) 为爱马仕设计的日本东京银座旗舰店, 把追求技术精美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高达11层的巨大玻璃砖外表皮, 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玻璃砖建筑。半透明的墙体创造了兼有私密性和开放性的内部空间, 白天笼罩着玻璃砖的立面闪动着朦胧的光芒, 从室内向外望去, 嘈杂的街景被玻璃砖衰减为静默而精妙的剪影;入夜, 建筑则变成一只巨大的自发光晶体。这幢总造价约170亿日元 (约合1.4亿美元) 的建筑, 充分体现了爱马仕“奢华的简约”的品牌理念。在这场明星建筑师的时尚建筑秀中, 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女性得主扎哈·哈迪德也不甘寂寞, 她设计的香奈儿 (Chanel) 移动艺术馆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城市进行拆解和组装, 采用了酷感十足的非线性流动曲面, 灵感则源于该品牌著名的菱格纹手袋。
如果我们对塞博斯丁与法国前卫建筑师马希米亚诺·福克萨斯 (Massimiliano Fuksas) 先后为阿玛尼所做的设计进行一番比较, 就可以看出时尚品牌与建筑形态之间互动关系的转型了——一种从极少主义向商业奇观的路线转变。为了吸引更年轻、更前卫的消费群体, 2004年, 乔治·阿玛尼终结了塞博斯丁清教徒式的极少主义, 邀请福克萨斯设计了香港的阿玛尼百货公司, 他一反塞博斯丁中性化的极少主义风格, 对建筑空间与形态进行了更为时尚、更加个性化的演绎:嵌入抽象图案的双层曲面玻璃墙在空间游走, 在空中呈螺旋状飘舞的红色纤维玻璃带, 像体操运动员舞动的红缎带, 从地面升起在空中飞舞。2005年, 渐进线 (Asymptote) 为时装品牌卡洛斯·米拉 (Carlos Miele) 设计的纽约曼哈顿专卖店, 则对品牌理念进行了更为贴切的诠释, 建筑师从欲望、性感、简约、时尚的品牌理念出发, 运用非线性形态, 表达了昂贵面料的流动性、剪裁做工的精准性以及对女性身体曲线的隐喻。
在后现代消费社会, 每一种先锋艺术都经历了从前卫到时尚的蜕变。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时尚经常源自反主流文化、反对传统价值和既定的观念。这种反主流文化的时尚具有某种颠覆性、反叛性和破坏性, 是对现存社会生活方式、价值和伦理的有力冲击。但有趣的是, 这种反时尚的时尚最终会被消费社会的强大机制所同化, 在消费社会强有力的商品逻辑下, 任何反叛性的时尚终将被这一体系所吸纳和改造, 进而参与到时尚生产与消费的机制中去, 成为新的商业时尚符号。
1、2、3.塞博斯丁设计的阿玛尼旗舰店
4.意大利顶尖建筑师夫妻档马希米亚诺 (Massimiliano) 和多丽安娜 (Doriana Fuksas) 设计的阿玛尼东京银座塔旗舰店
5.意大利的著名建筑设计师福克萨斯为他的好友乔治阿玛尼设计的专卖店
6.未来系统设计的英国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伯明翰店
7.扎哈·哈迪德设计的香奈儿 (Chanel) 移动艺术馆
8.渐进线 (Asymptote) 为时装品牌卡洛斯·米拉 (Carlos Miele) 设计的纽约曼哈顿专卖店
未来系统 (Future System) 与时尚品牌的合作就体现了这种时尚与先锋的共谋现象。1998年开业的川久保玲纽约专卖店位于纽约西切尔西区的一间19世纪旧仓库, 未来系统保留了这座旧建筑的红砖墙面, 并用一个铝材制成的不对称管状隧道将顾客送入专卖店。川久保玲的字面意思是“像个男孩”, 消费群体定位为叛逆的年轻一代, 未来系统运用实验性的空间形态, 表达了玩世不恭、渴望冒险甚至寻衅的品牌文化与理念。2003年, 同样面向年青一代的英国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 聘请了未来系统设计伯明翰店。该建筑形态与表皮的灵感来自20世纪60年代帕高·拉邦那 (Paco Rabanne) 设计的镶嵌金属圆片的礼服, 建筑师采用与周围古典建筑环境格格不入的非线性语言, 外墙由1.5万张铝制碟片覆盖, 仿佛银光闪闪的鳞片, 每一块铝片都柔和地反射着不同的环境和色彩, 并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体现出年轻、性感、桀鹜不驯的消费群体特征。
时尚建筑美学:表皮的胜利
综观赫尔佐格·德默隆、伊东丰雄、妹岛和世等为国际知名时尚品牌设计的旗舰店、专卖店, 无一例外都拥有炫目迷离、惊艳绝伦的表皮效果, 如梦似幻的华丽表皮使得简单的建筑形体充满了神秘的诱惑。明星建筑师们不约而同地选择表皮这一策略大做文章, 场地条件限制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原因。这些顶级品牌的旗舰店大多数坐落在寸土寸金的黄金商业街区, 如何在局促有限的场地上做出非同寻常的设计, 无论是现代主义、文脉主义、类型学还是解构主义手法都显得捉襟见肘, 而表皮的精心处理便成为明星建筑师们的首选。但是, 时尚品牌建筑从极少主义向表皮策略的“华丽”转身, 仅仅从场地的制约这一客观条件尚不足以解释, 因为在这场时尚变迁的背后隐藏着后现代社会的审美文化转型。
我们可以从服饰美学入手去观照这一转型。时尚美学与传统建筑美学相比, 前者短暂、易变, 后者永恒、经典;前者以追逐时尚为目标, 后者以传世的建筑艺术为追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使得时尚品牌的服饰美学与包括现代主义在内的传统建筑美学之间, 似乎没有多少共同之处。如果说传统建筑美学可以称之为“重美学”, 那么与之相比服饰美学则是一种“轻美学”。然而进入到后现代消费社会后, 建筑美学经过不断嬗变, 却出现了与服饰美学趋同的表皮美学趋势。
Tokujin Yoshioka (吉冈德仁) 设计的Swarovski银座旗舰店, 门脸全部采用高反射金属构建
中村拓志 (Hiroshi Nakamura) 设计的法国时装品牌Lanvin的东京旗舰店
瑞士建筑师Herzog&Meuron2003年设计的日本东京Prada青山店
伊东丰雄曾宣称:“我对女装时尚没有任何鉴赏力, 但我很喜欢看, 因为我觉得这也许是现代审美最为关注的领域。”他将自己的建筑学定义为都市生活的“着装”, 这就暗示着会经常换装的意思。这种临时性的表征, 在哲学层面上是“短暂的存在”, 而在现实层面上则是“瞬息万变”。与伊东丰雄相比, 日本女性建筑师的表皮设计对服饰时尚的捕捉更为细腻、敏感。妹岛和世设计的迪奥东京表参道店, 运用楼板等水平元素将建筑体量划分为普通、极高、极低三种高度单元, 同时也创造出一种模糊的非均质的建筑体量横向分割模式。她采用双层表皮设计, 外层是透明度极高的层压玻璃, 内层是褶皱状的丙烯酸纤维板, 妹岛和世说她的灵感来自于带有褶皱的迷人女装, 于是造就了类似纤维质感的建筑外皮。2001年未来系统设计的川久保玲 (Comme des Garcons) 东京专卖店, 在一栋旧建筑的两片混凝土楼板之间设计了两个玻璃筒体, 玻璃夹层中半透明的蓝点, 不仅充当了室内与室外之间的滤镜, 同时也具有女性纱丽的隐喻, 把女性化的格调带入建筑形式中。在这里, 表皮的临时性颠覆了以坚固、永恒作为建筑存在根本的传统建筑美学, 表皮拥有海市蜃楼般的虚幻性, 与服装的特点相融, 其色泽、质感、外形和意义都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改变。
谈及与传统美学相对立的临时性、短暂性美学的社会文化基础, 德国哲学家齐美尔 (Georg Simmel) 曾经指出:在消费资本主义时代, “主要的、永久的、无可怀疑的信念正越来越失去它们的影响力。因此, 生活中短暂的与变化的因素获得了很多更自由的空间”。齐美尔曾给“时尚”作出定义:“如果我们觉得一种现象消失得像它出现时那样迅速, 那么, 我们就把它叫做时尚。”在齐美尔看来, 短暂性恰恰是时尚之所以具有魅力的原因所在。后现代社会的临时性、短暂性美学还与当代社会的“非场所性” (nonplace) 息息相关。电子传媒技术的发达、城市的无序扩张和人口的国际化流动, 在世界范围内带来了场所文脉的沦丧和地域性的瓦解, 人日益成为非场所的人——失去场所归属和记忆的人, 世界正在从“地方空间” (space of places) 转向“流动空间” (space of flows) 。前者指独特的、存在丰富的人文地理纽带和历史联结点的地方, 后者指环绕着流动性而建立起来、缺乏地理纽带、超越现实和地域的空间组织。
正是从后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出发, 伊东丰雄形成了其临时性与短暂性美学。他认为在消费主义都市中, 建筑并不是长久的存在, 而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流行——无数的流行符号像五彩的泡沫在消费主义浪潮表面纷纷浮现, 转瞬即逝, 不断被新的流行符号所取代。他宣称:“我经常说的‘floating’ (飘浮的、不固定的) , 并不仅仅是描述我在建筑上想要达到的一种轻盈、无重量感, 还传达着一种我们的生活正在与现实失去联系的观点, 生活正在变成一种伪体验。而这正在成为一种被这个消费社会所鼓励的趋势。”作为当代消费社会、信息社会、城市化和国际化社会的流动性表征, 伊东丰雄设计的东京TOD’S旗舰店、御木本旗舰店等时尚品牌建筑, 均以瞬时性、运动感和漂浮性作为表现主题, 从建筑形态、空间和材料上强烈反映了现代都市和信息社会的瞬息万变。
追求短暂、即时性的审美趣味, 使得后现代消费文化全然摒弃了对深层意义的追求, 蜕变为一种“引用”文化, 一种浮浅的流行文化。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把这种后现代的文化趋势归结为一种“无深度感”。他精辟地指出:“后现代文化给人一种缺乏深度的全新感觉, 这种‘无深度感’不但能在当前社会以‘图像 (image) ’以及‘拟像 (simulacra) ’为主导的新文化形式中体验到, 甚至可以在当前‘理论’的论述本身里找到。故此, 后现代给人一种愈趋浅薄、微弱的历史感。”法国建筑师努维尔 (Jean Nouvel) 则进一步指出:“建筑与视觉上的双向度整合有着密切的联系, 电视、电影、广告……将整个世界转换成平面。”这种二维的效果使他相信:“空间的品质不再像以往那么重要, 即使建筑的本质是掌握空间, 材料、质感及外观的卓越已经越来越重要, 物体间的张力是在外表的呈现, 在界面上的显现。”在这种后现代文化状态下, 建筑形态越来越需要以一种虚幻、图像化的平面姿态出现, 从而大大消解了建筑的三维形态感。
青木淳设计的路易·威登日本系列专卖店, 就体现了这种审美平面化的趋向。其中, 东京六本木店, 正立面由2万余只平行玻璃管组成, 就像一个巨大的屏幕, 产生了一种海市蜃楼般的幻景。他的另一个作品——路易·威登的东京表参道专卖店, 如同一组堆放的箱包, 半透明的金属网格覆盖在外立面上, 酷似路易·威登旅行箱的材质。日本青年建筑师中村拓志 (Hiroshi Nakamura) 设计的法国时装品牌Lanvin的东京旗舰店, 双层钢板表皮镶嵌玻璃砖, 宛若Lanvin服装上的宝石一样光芒四射, 而建筑内部空间随着环境光线的变化, 投下了变幻斑驳的光影。在这里, 正统现代主义的结构理性主义信条被打破, 建筑结构处于一种“消隐”的状态, 结构、构造与表皮整合在一起, 通过光和材料的游戏, 缔造出一种虚幻迷乱的都市空间感受。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 纯粹的、作为精英文化存在的建筑形式语言被世俗的生活影像所包裹, 布劳耶等对混凝土质感的不懈追求被青木淳们以安迪·沃霍尔式的大量影像繁殖所代替。
建筑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 不可避免地被涂抹上商业文化的色彩, 作为20世纪初探索新建筑潮流一部分的“装饰艺术风格” (Art Deco) , 其本质就是一种商业化的现代主义风格。然而, 正如正统的现代建筑历史文本“选择性”地遗忘了“装饰艺术风格”一样, 商业文化始终不能登上建筑文化的大雅之堂。商业文化的这种弱势状态的改变, 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开始的, 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的鼓噪中, 商业文化首次取得了建筑理论的话语权, 如果说现代建筑运动的先驱者们高扬以建筑改造社会的理想主义旗帜, 那么当代的建筑先锋们则乐此不疲地赶赴消费时代的视觉盛宴。
建筑遭遇时尚已是必然, 脱颖而出的时尚品牌旗舰店与专卖店——这些时尚建筑又能给建筑界带来什么?这些设计难说尽善尽美, 但是在其中你可以读到这些词汇:豪华、廉价、时髦、古老、工业化、作坊、技术、粗糙、精致、未完成、隐私、公开、禁锢、灵活……用缪西娅·普拉达的话作为本文对时尚品牌建筑的观点也许最恰当不过了:最终, 材质就是材质, 而我们所能创新的就是如何利用它, 并且能组合在一起。诚如玻璃、钢材、混凝土, 在这些建筑师的手中焕发了新的生命!
Aoki Jun设计的LOUIS VUITTON银座旗舰店
Aoki Jun设计的LOUIS VUITTON表参道旗舰店。
时尚 篇5
“下午茶”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一种社交时尚。当时,贵族先生们和女士们都喜欢在下午三四点钟喝一小杯茶,并吃一些零食。下午茶成为英国人的常见例子。时尚。从伦敦地铁的咖啡馆到曼彻斯特的啤酒店都可以找到下午茶的痕迹。如今,具有百年历史的下午茶早已成为城市白领的时尚。旧的经典仍然很流行,旧的时尚已经成为当今的经典。
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也可以看作是从时尚走向经典的典范。 1995年拍摄的《泰坦尼克号》是美国电影史上最昂贵的电影。它一经发行便立即在全世界流行,大街上到处都有海报,到处都是英雄和女英雄肖像的.服饰。十五年过去了,英雄和女主角站在像鸟一样飞翔的船上的镜头早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时尚与经典并不矛盾,不仅如此,而且时尚与经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时尚到经典可能要花费数百年,也许只有几十年。但是无论时间长短,时尚都必须接受时间的考验。只有那些经历了多年变化的人才能成为人们谈论的时尚,才能积累成经典,并闪耀着光芒。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现实中的时尚?
某种东西变得流行,它必须具有其优势。例如,在线歌曲因易于理解和吸引人而受到公众的欢迎,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线歌曲就不错。相反,大多数人认为它缺乏深刻的内涵,而且制作简单,肯定会成为“热情的”。因此,当我们对待时尚时,我们既不能将其打败,完全否定它,也不能完全吸收它,而应该有选择地使用它。经过时间和斧头的砍伐之后,经典的碧玉也可能出现在其中。
时尚旗袍 传统+时尚=财富 篇6
刚到广州,张慧霞花了两年多时间一边打散工一边熟悉环境、了解市场和积累资金。到1996年,她有了一定的资金和社会经验后,决定“出手”。张慧霞想,韩国有韩服,日本有和服,中国最好看、最有特色的服装就是旗袍。广州人消费水平高,传统的旗袍加上时尚的元素,应该“有得做”。想不到的是,身边的人都反对她做旗袍,原因是广州天气热,不适合穿旗袍。执著的张慧霞选择了一个小区租了7平方米的店铺。装修完后就没有任何资金了,只能计算着用第一个月赚来的钱付房租。
由于没有名气,张慧霞做的旗袍卖不出去,店里的全部收入都是靠帮人改衣服、修裤脚获得的。但当她穿着自己做的旗袍走在大街上时,总会有人问这衣服是从哪里买的。她就是这样逐渐打开了旗袍生意的局面。如今,已经发展了十几家加盟连锁店。
“我的服装设计绝活不是在学校学的,而是跟广州的市场学的!”张慧霞说,时尚的东西变化很快,要设计时尚的衣服,就要有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由于长年注重衣服的质量,根据顾客的需要提供服务,张慧霞已拥有了庞大而坚实的顾客基础。她说,现在生意很稳定,基本上已没有淡旺季之分。
每月投入:铺面租金3万元,人工工资7000元,水电杂费3000元,材料费3.5万元,税1500元。每月收益:月营业额9万元,纯利1.35万元。
时尚 篇7
苏芒(《时尚巴莎》杂志主编):“时尚”一词,整体概括了包括时装、彩妆、流行趋势、生活方式和家居等生活潮流的各个方面。“时尚”意味着被当代人所追逐、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郭培(著名设计师):“时尚”是一种态度。比如对穿着的选择即是自己的态度,体现出自己的定位和内在的追求。
王茁(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这几年,你走进商场,看到众多国际著名品牌的LOGO,会意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你虽然身在中国,但感觉如同走在纽约的第五大道。
李东田(国内顶级造型师):10年前,我们已和国际接轨,但当时我们落后,只能追随和模仿,因为我们没有庞大的体系去支撑。一个人好,两个人好不是好,一群人好,一代人好,才能影响整个社会,才能影响这个国家,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一个精英不够,每个环节的人都得是精英,一群精英,才能让整个生活变得有滋有味。现在来说,中国是全世界最看好的国家,不是我们要追随世界,而是世界要与我们挂钩,这是两个概念。拷贝永远是别人的,如果单纯的模仿,永远模仿不过人家。一定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把外来优秀的思想、进步的理念,加上本民族文化及自身的修养,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最终诠释出来的东西,才是属于自己的。
贾静雯(著名演员):旗袍最能体现中国式的美,很棒,很古典,很传统。全世界的时尚风都跟中国文化密切相关,不管是旗袍还是龙、凤,或者是牡丹花,很多很能代表中国的元素都会被时尚界采用。大牌之所以成为大牌,是因为包含自己独有的设计师这个很重要的时尚元素。但是现在许多非大牌的设计师,包括中国品牌的设计师的作品同样时尚,很有设计感,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不一定选择最大的品牌,其他新秀设计师的品牌也可以穿出很独特的味道。
晓雪(《ELLE》时尚杂志编辑):倒退20年或者30年,时尚就是:人家穿什么,我穿什么。现在的时尚则是强调个性化,我要的是与众不同,让大家都跟着我走。从大方向来说,全世界的时尚观念开始大同。“中国脸”已经变成时尚圈的一个重要的时髦标签,很多设计师都在反复地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设计元素,这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在大放光芒。
时尚 篇8
当国际皮草时尚越来越多地占据时尚界的地位时, 中国皮革时尚也在逐渐进入国人的眼球, 从这个意义上说, 皮革时尚不是一个小时代, 而是一个时尚流行、全球共享、崇尚创新、尊崇设计的大时代。
正是顺应这个大时代的潮流, “2014中国国际皮革时尚日”将于3月26日在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隆重举办。意大利G ianpietroPA P A、TheodossiaA ntoniadou Tziveli等多名国际知名时尚设计师将在此次时尚日活动中, 针对皮革面料、裘皮服装、鞋等设计理念及色彩应用等方面进行演讲并发布国际最新流行趋势, 旨在使中国与国际的皮革及制品流行发布做到同步。
纵观中国皮革产业悠久的发展历程, 这样一种共识在中国企业家们的心中早已日趋成型:缺乏技术创新、设计同质化已经成为产业前行的擎肘, 而如何提升产品的设计能力、准确把握国际流行脉搏, 正越来越受到行业企业的高度重视。
中国皮革协会联合国际皮革流行趋势权威机构以及国内外知名品牌首次在中国举办中国国际皮革时尚日, 意在把国际皮革及制品设计师对皮革原料时尚元素的使用、产品的时尚设计、流行色前瞻趋势等带到中国来, 为中外皮革时尚设计搭建一个流行趋势发布交流平台, 让国际业界时尚人士共同分享一席国际皮革流行时尚盛宴。
“2014中国国际皮革时尚日”包括2015皮革面料流行趋势发布、真皮标志20周年发布、2014/2015国际秋冬皮草时尚发布和意大利鞋服设计师专场讲座4部分。
2015皮革面料流行趋势发布由意大利皮革面料设计师及流行色大师发布2015年皮革面料流行趋势、流行色彩以及流行元素在产品中的应用;真皮标志20周年发布将介绍中国皮革行业运行情况以及真皮标志20年的发展状况;2014/2015国际秋冬皮草时尚发布, 意大利TH ES、元隆、中辉、西曼、香港皇家纤紫蓝等品牌将展示最新皮草款式设计;意大利鞋服设计师专场讲座将由意大利设计师、意大利TH ES品牌设计师分别就意大利服装与制鞋的设计理念、时尚元素的应用等进行演讲。
时尚 篇9
听, 我们正在发出新的声音———真皮标志在新时期将以创新驱动, 时尚发力, 引领品牌走向“微笑曲线”两端;
看, 我们正在迈出新的步伐———首次举办中国国际时尚日, 中国国际时装周终于有了属于中国皮革业的一片时尚阵地;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 全行业积极落实“两会”精神, 摩拳擦掌, 期盼着分享改革的红利, 充分释放企业的发展潜力。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 我们仿佛在雾霾中看到了清新的蓝天, 在萧瑟的寒风中感到了浓浓的暖意, 我们正在勾画行业新的路线图, 正在寻找突围的新路径。
行业领导和权威专家发言高屋建瓴, 引人深思;真皮标志和生态皮革合作联盟论坛对接上下游, 意义重大;“零距离对接校企共话时尚产业”论坛观点精彩碰撞, 擦出重重火花;真皮标志时尚峰会颁奖礼托出众多为真皮标志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 现场气氛热烈;皮革面料、鞋包时尚趋势发布精彩不断, 专场设计师讲座场场爆满, 座无虚席;毛皮时尚秀场热力四射, 把中国国际时尚日活动推向高潮!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见证和感受, 这两个独特的春日带给我们的盛宴!
真皮标志大会暨时尚峰会隆重召开
3 月25 日, 真皮标志大会暨时尚峰会在北京瑞安宾馆拉开帷幕, 会议由中国皮革协会主办、中国皮革网承办, 圣地集团作为支持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高延敏、副处长谢立安,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世成, 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苏葆燕, 圣地集团董事长助理王艳宏等领导和嘉宾, 以及来自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真皮标志企业、制革企业、皮革化工企业、科研院校及行业媒体等250 余人出席了会议。
权威人士分析经济形势和行业经济运行, 为预判行业发展和企业走出困境提供指引
第一阶段的会议由中国皮革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玉中主持。首先, 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高延敏致辞, 他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并分析指出, 十二五期间扩大内需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基点, 当前国内外形势下特别需要注重消费市场, 尤其是寻求新的消费热点。在此形势下, 真皮标志大会以及中国国际皮革时尚日的召开, 对真皮标志的品牌建设, 尤其对整个行业上下游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将会愈加凸显。他从企业、协会、政府三个层面如何进行品牌建设进行了分析并指出, 当前全国工业总体下行压力较大, 有效需求不足, 企业面临困难较多。在产品价格没有太大变化之下, 还有成本上升的压力, 企业怎样重视环保, 怎样重视绿色制造, 怎样提高自动化水平, 怎样强化社会责任, 都需要创新, 才能让行业真正在短期内走出困境, 融入全国工业加速升级的进程中去。他希望皮革行业以创新为主线, 发扬创新精神, 加快真皮标志、生态皮革的国际化进程, 进一步扩大在国内外市场影响力, 成为行业扩大内需的坚实力量。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世成在会上就“经济形势分析与思考”发表重要讲话, 他高屋建瓴, 深入浅出,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剖析了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并依据四大经济特点和社会发展的几大升级现状, 归纳总结了企业战略再布局的重点, 为皮革行业乃至轻工行业目前和未来的发展勾勒了路线图。王世成副会长对中国皮革协会首次组织行业集体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 并主办真皮标志20 周年大会暨时尚峰会的举措表示充分肯定, 并希望皮革行业品牌通过时尚创意支撑来促进皮革行业更好地发展,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他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在当前的形势下, 企业要突破困局, 应当考虑如何融合新经济, 新经济是当前的新机遇,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抓手, 并建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在三方面下功夫:第一, 龙头企业可考虑在做大企业应用平台上下工夫;第二, 探索转变, 由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生产向智能化转变, 信息技术由单向应用向综合集成转变, 应用重点由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向协同能力提升, 核心竞争优势由生产管理能力向整体管理能力转变, 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三, 建议有效地尝试O2O模式, 并注重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就“皮革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和真皮标志20 周年发展与展望”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对2013 年行业经济运行形势作了分析并预测了2014 年的行业发展走势。他指出, 2013 年尽管困难较多, 但是行业仍然保持稳步增长, 2013 年我国皮革主体行业完成销售收入11682.7 亿元, 同比增长10.59% ;完成利润总额777 亿元, 同比增长13%, 增速加快3.4 个百分点;出口829 亿美元, 同比增长9%, 进口是84.7 亿美元, 同比增长8.5%, 增速加快2.7 个百分点。2014 年皮革行业已经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攻坚期, 整体来看一方面通过多年积累, 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另一方面美国和欧盟的经济正在逐步的复苏, 国内市场的需求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 今年行业仍然会保持一个稳步发展态势, 这些都为真皮标志工作开展营造良好外部条件。
苏超英理事长回顾并总结了真皮标志20年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 他指出, 20 年来, 真皮标志企业本着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服务的理念, 通过不断的历练取得了长足发展。从最初的43 个品牌, 到目前形成了凝聚515 个品牌的优秀群体;从强调原材料的真皮保证到所用材质的源头监管;从强调品质赋予产品诚信、环保、品质、时尚的丰富内涵;从国内实施到完成国际18 个国家和地区注册, 可以说真皮标志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前提而取得的。正因为如此, 20 年来真皮标志得到了社会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并且成为我国皮革行业实施质量自律、铸造品牌的成功平台。他对真皮标志的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 强调一是要加强管理, 确保队伍先进性;二是以真皮标志为平台, 培育更多知名品牌;三是通过合作联盟, 加强原材料与制品企业上下游之间的实际性合作;四是加强真皮标志与电商合作, 线上线下合作, 同时尝试与其他能够适应现在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趋势的一些新的动作, 逐步实施;五是借助真皮标志20 周年系列活动, 加强真皮标志的市场影响力。
服装界专家谈品牌、时尚和创意, 赞许真皮标志创新活动融入时尚大趋势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苏葆燕就“品牌、时尚、创意支撑中国皮革行业向中国智造发展”发表重要讲话, 她分别从品牌、时尚、创意三个方面为切入点, 为皮革行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提供了方向和指引。她指出, 品牌、时尚、创意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皮革行业与纺织服装行业从制造到智造的途径和手段。在品牌建设方面, 中国皮革协会早在20 年前就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真皮标志这个行业公共品牌, 规定企业的使用标准条件, 通过真皮鞋王、真皮名鞋等等一系列的品牌的发布以及行业的创新推动活动, 用这个行业公共品牌来带动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建设, 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行业标杆企业以及社会认可的知名品牌。在时尚方面, 中国皮革行业经历改革开放30 多年发展, 已经成为我国时尚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当下, 时尚产业时尚化的趋势越来越强, 整合国际国内资源, 推动产业链交流创新, 形成良性循环, 需要有一定的抓手。流行趋势预测研究数十年来为几个环节跨界合作协同创新起到一个穿线的作用, 也成为了一个引导时尚趋势的重要抓手。在创意方面, 创意是时尚品牌的灵魂, 创意需要研发投入, 需要我们自己的文化来滋养, 需要培养成熟的设计研发团队。
此次大会的支持单位圣地集团董事长助理王艳宏在会上致辞, 她代表圣地集团对中国皮革协会在推动我国真皮标志事业的发展中付出的努力和成果, 表示感谢和祝贺。她对真皮标志20 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 同时指出, 圣地集团能作为整个大会及活动的支持单位, 希望搭建一个国内外企业、时尚专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圣地集团新近在波兰建立了属于中国自己的皮革城, 希望能以己之力, 与中国皮革协会一起, 为中国的品牌营造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以“齐参与、促提升”为主题, 嘉宾共聚真皮标志与生态皮革合作联盟论坛谈共赢
“真皮标志与生态皮革合作联盟论坛”以“齐参与、促提升”为主题, 邀请产业上下游企业代表就如何通过合作联盟这一平台加强优秀企业间的合作进行探讨, 加大马力推动我国皮革产业在品质、品牌、环保等方面的提升。
生态皮革企业在生态环保、设计开发、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而真皮标志企业在产品品质、设计、市场拓展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也走在行业的前列。这些企业是我国皮革行业的优秀群体, 双方如果能够加强合作, 可以在品牌建设、市场拓展、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实现双赢, 将对促进行业提升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目前, 真皮标志与生态皮革在供需方面的合作并不是特别密切, 如何通过合作联盟这一平台, 增强双方互信, 满足各自需求, 建立规范有效的合作体系, 是本次论坛重点讨论的话题。
本次论坛由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何有节院长主持, 邀请康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津淼、青岛亨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泽顺、海宁市凯阳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建阳、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辉永、珠海市华贸皮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志祥以及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北京) 常务副主任戚晓霞共同参与话题讨论。几位嘉宾分别代表了皮革制品企业、制革企业以及检测机构, 他们结合行业内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的发展情况, 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建议, 比如规范皮料交易市场, 提高消费者对生态标签的认识, 加强标准化工作等。
我国是皮革大国, 皮革行业提升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 尤其是要发挥品牌企业的作用。合作联盟为这个目标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不断优势互补, 促进产业提升, 增强我国皮革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稳步迈入皮革强国行列。
零距离对接观点碰撞, 校企嘉宾共话时尚产业人才培养
皮革产业是一个时尚产业, 时尚带给产业的价值可以从高端皮革制品———奢侈品的定价上窥斑见豹。随着终端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发展, 设计在产品上所体现的价值越来越大。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告诉记者:“随着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增加, 以及国内外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 促使中国皮革企业把提高设计水平, 营造核心竞争力作为主要建设内容。同时, 整个行业需要积极应对, 加速产业升级, 打造专业高效的产业聚集区域, 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把产业推向新高度。”
设计师如何满足终端市场的需求, 如何最大化的发挥设计所带来的效益, 企业如何留住设计人才, 如何通过产业链促进设计人才发展和培养等等问题也随之成为行业热点, 针对这些问题, 中国皮革协会在大会上特邀各大专院校和真皮标志企业在“零距离对接:校企共话时尚论坛”做深入交流讨论。论坛由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弓太生教授主持, 参与论坛讨论的嘉宾分别是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主任李雪梅副教授、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李运河教授、浙江红蜻蜓鞋业有限公司首席质量官吴建欣、佛山市南海区联港皮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柏华、浙江三星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雪良、北京环境与艺术学校校长单燕玲。
参与的嘉宾各抒己见, 分别从新一代从业者择业观的改变、设计人才培养的方向、院校如何培养学生快速适应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真皮标志大会暨时尚峰会颁奖礼隆重举办
中国皮革行业的大发展和取得的显著成就, 离不开真皮标志和生态皮革优秀群体中行业的领头雁, 它们的卓越贡献和榜样示范作用, 成为促进皮革行业品牌培育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2014 年, 适逢真皮标志实施20 周年, 3 月25 日晚上, 真皮标志大会暨时尚峰会颁奖礼在瑞安宾馆隆重举办。为进一步加快皮革行业品牌建设, 中国皮革协会根据近几年真皮标志日常管理数据、企业挂标情况和地方协会相关主管部门的推荐, 在颁奖礼上表彰了一批表现突出的真皮标志企业及生态皮革企业。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玉中、名誉会长张淑华、名誉会长徐永分别为获奖企业颁奖。
同时, 为鼓励设计创新, 协会还表彰了一批在“真皮标志杯”设计大赛中表现突出的院校和企业。1994 年真皮标志正式注册, 1997 年“真皮标志杯”中国皮革制品设计大赛 (简称:设计大赛) 正式推出, 至今走过了17 个年头。在这17年中, 设计大赛范围不断扩展, 涵盖了皮革服装、裘皮服装、鞋和箱包, 参赛选手队伍不断壮大, 行业影响力越来越大, 其中被选送的鞋类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还屡获国际赛事大奖。颁奖礼上,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处长谢立安, 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玉中分别为获奖院校和企业颁奖。
中国国际时尚日震撼登场精彩纷呈, 共赴一场艺术与奢华的盛宴
3 月26 日, 走进“首届中国国际皮革时尚日”在北京饭店的活动现场, 无论是“2015/2016国际皮革面料流行趋势发布”, 还是“2014/2015国际秋冬皮草时尚发布 (秀场) ”, 抑或“国内外皮鞋、皮革皮草服装设计师专场讲座”, 一种有别于其他时尚活动的气息总是扑面而来———皮革流行时尚之于其他流行时尚, 更显其艺术与奢华, 更能诠释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体之美。
“与一般面料相比, 皮革除了具有其使用价值外, 还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尤其是裘皮。”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因此, 赋予皮革以最流行的时尚元素非常重要。
在进一步分析中国首次举办皮革时尚日的背景时苏超英介绍, 皮革产业一些大的品牌企业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时尚设计与创意, 但随着产业升级形成气候还是近一两年的事。他分析说, 与欧美相关产业相比, 我国皮革产业在原材料上走的还是大宗路线, 高附加值、更加突出设计与创意的产品还是少数, 在产品款式、手感、色泽、时尚表现等方面, 国际品牌更胜一筹。因此, 搭建一个国际性时尚平台, 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就成了大势所趋。
本次时尚日“2015/2016 国际皮革面料流行趋势发布”邀请了意大利Schook Modapelle学院皮革及鞋履时尚研究专家塞吉奥·贝洛尼进行演讲, 从皮革原料流行色前瞻趋势、皮革时尚元素的使用等方面, 塞吉奥·贝洛尼进行了详细分析。
“2014/2015 国际秋冬皮草时尚发布 (秀场) ”则更加凸显出国际同台的意味。来自意大利代表国际裘皮设计最高水平的THES&THES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西曼、元隆皮草、依奴珈、皇家纤紫兰同台走秀, 中西合璧, 尽显奢华。
“Thes&Thes”是源自意大利的时尚奢侈皮草独立设计师品牌, 其秉持“经典与流行成就时尚”的理念, 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完美演绎女性优雅、温柔却不失活力之美。愉悦人生、奢华创新、实用主义概括了“Thes&Thes”的品牌风格。该品牌此次发布的皮草女装产品系列色彩丰富、注重细节、辅以奢华元素点缀, 完美演绎出隽永经典之美。服装裁剪轮廓清晰、线条修饰精准, 肩部设计均以自然下垂、飘逸流动为特点, 同时保持了鲜明的线条。所有产品均由托斯卡纳当地精选高级工匠独家制作。
“皇家纤紫兰Royal Chinchilla”以时尚的欧洲贵族文化為内涵, 完美融合东方含蓄典雅的时尚元素, 把贵妇的尊贵优雅、浪漫气息演绎得淋漓尽致。以尊贵优雅的黑色, 演绎永不过时的经典;以色彩艳丽的暖色调, 彰显女性青春活力的气息;以高贵典雅的冷色调, 展现现代女性有如宝石般的高贵气质。自然元素、画室风、光影, 成为今冬的流行趋势。
轻奢华、大时尚、简高雅是西曼皮草的风格定位。其本季设计理念为从美术设计的角度, 更多回归大自然, 将自然界的形态, 特别是色彩引入设计中去唤起人们热爱自然、回归自我的意识。色彩搭配上分为黑与白、咖啡色系、亮色系等组合。黑与白的对比搭配演绎出皮草的传奇色彩;咖啡色系展现皮草最原始的色彩, 传递出自然的亲切感;亮色系则紧随国际流行趋势, 展现出皮草斑斓多姿的风采。
“依奴珈”今年秋冬裘皮以自然界的色彩斑斓为无限灵感:浓郁的中国红, 高贵的宝蓝, 清新的粉绿以及永不过时的黑白……同时不同品种的毛皮拼接、同一材质不同色系的拼接、同一色系不同深浅的拼接、多色块的结合等成为了主流。水貂较以往增加了黑白以外的亮色系, 在款式的上, 横条、斜条、宽条、窄条以及不规格面块在不同材质不同色彩的奇妙组合, 同样也引领了新一季皮草的流行趋势。
“元隆皮草”展示了充满文艺复兴时期特色的华丽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款式。这些款式性感漂亮, 女性味十足, 色彩鲜艳, 既有歌剧式的超平现实的华丽, 又能充分考虑穿着舒适性及恰当地显示体型。华丽但不铺张的装扮, 让细节点缀成为奢华的出口, 本系列服装用最经典的款式和剪裁, 不同原料的运用加以工艺的二次再造, 还有中国的刺绣的运用衬托出女性高贵的气质, 性感地表达女性的身体。
在“国内外皮鞋、皮革皮草服装设计师专场讲座”上, 意大利鞋类设计师吉安皮埃特罗·帕帕、意大利THES品牌设计师西奥多西娅·安东尼娅多·齐薇莉、香港皇家纤紫兰品牌创始人/香港皮草时装设计师豪尼, 更是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国际皮革鞋履、裘皮服装的时尚设计理念。
时尚 篇10
以春季为例,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 消费者需要的皮鞋产品是“深口深色、皮厚满帮”, 而到了春末, 则慢慢过渡到“浅色浅口、皮薄半帮”这一形态的产品。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很难将一双皮鞋穿上两年, 皮鞋和服装一样成为了季节性消费品, 而它的保鲜期往往不超过一个季度甚至是一两个月的时间。这些消费现象导致了这样一个观点的出现:皮鞋产品再不是当年的耐用消费品, 而是已经完成了从半耐用消费品到接近快速消费品的转变。
基于对此发展变化的洞察, 我们认为, 企业必须对原来奥康的品牌形象、市场策略、产品设计、销售运营都进行重大调整。去年以来, 奥康开始全面转型, 启动“奥康商务时尚体验之旅”, 以“时尚”为核心, 以“快速”为关键, 从产品设计、形象建设、品牌构建、渠道建设、营销运营等各方面, 全面整合营销, 在金融危机之年, 形成一套独特的价值创新“快时尚行动模型” (如图1) , 大胆实践, 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奥康的目标客户定位, 是社会的中坚阶层, 如今正慢慢转向以80后为主的追求时尚和消费体验的新一代消费群体, 购买习惯大都集中在步行街、商业街、社区品牌店、部分商场等。
客户群在发生变化, 对皮鞋搭配服装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对产品的上市速度、产品数量、服务水平、品牌形象、终端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国内品牌竞争格局上讲, 奥康的终端优势在地级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 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消费者购买力旺盛, 对于处在国内知名品牌向高端市场迈进阶段的奥康而言是恰到好处的切口。
我们认为发现契合品牌定位的市场, 并在其中占据领导优势, 保持领先竞争品牌在这一市场两到三年的优势是关键。以此为基础, 向上推进一级市场终端布局, 进驻核心商圈的大型商场和开设名品空间多品牌旗舰店;向下扩展三四线城市市场, 发展代理加盟店扩大整体终端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
我们发现, 随着鞋类企业在产品、顾客、定价上的高度趋同, 竞争的关键就在于比拼速度, 谁最先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谁就占据了市场竞争的优势, “领先半步, 步步领先”。
1、创新思想像卖水果一样卖皮鞋
我们通过内部的宣传渠道和高管会议向全公司人员宣传, 从思想上统一对快速时尚的营销理念的认知。通过企业大学制定了相关的课程, 对三期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就本岗位工作快速反应提供解决和评价方法。在公司内部开展PSE服务活动, 设立评价指标和团队评价标准激发组织内部人员的快速协同高效工作。
2、大胆实践设计创新
在设计阶段, 提前一年准备全年的款式量, 形成快人一年的新模式 (如图2)
在同业中, 在研发设计上奥康的投入应该是居首位的, 投巨资成立国内最大的鞋类设计研究院, 形成了一支拥有300余人的强大研发团队。
建立时尚买手团队, 直赴中国香港、韩国、日本、欧美等时尚流行趋势前沿, 亲身体验把握国际流行设计元素, 然后大胆引入。
对终端销售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 把最新潮流针对中国市场的进行改进, 从而实现时尚在中国的落地与传播。我们的设计团队, 平均每个季度设计出3000多个新款, 不停地用新的适合当下销售的产品去刺激市场, 也保证区域公司在补单过程中拥有足够的选项。
3、营销导向订单生产
我们改变了鞋业公司传统采用的以产定销营销模式——总部生产、营销人员推销、代理商卖。实施订单制, 即生产部门生产什么, 营销部门说了算。营销部门根据市场的信息、分公司的需求、代理商的订单进行信息整合, 最后形成需求, 向生产部门下订单。
力求建立了一个快速的信息反应链。无论到奥康全国任何一个区域公司的任何一台电脑上, 都可以了解到公司产品的库存总数、当天销售、累计销售、某一类型产品的数量及尺码, 总部对一些畅销品种就能马上做出反应, 打好时间战, 产品的南货北调迅速完成。促进了总部的决策活动与全国物流整体把握, 把全国物流风险降低。
成立产品委员会, 缩减供应商, 专项负责监督产品下单及出货, 保证在3天内实现下单, 15~20天内实现生产出货, 大大缩减产品在企业的时间, 为新鲜上市占据先机。 (如图3)
4、拆分订货时间抓好产品源头
订货会由一年举办4次, 拆分成4次大订4次小订, 期间随时推出新品, 形成“每周到奥康, 次次有新款”的门店形象。订货的方式力求科学与精准, 订货之后首先到货50%, 另外30%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进行补货, 还有20%会根据市场反应在工艺上进行改良之后补充, 具有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调整余地。为此, 产品设计必须快、生产必须快、上市必须快、补货也必须快, 实现产品在新鲜期内完成销售。
5、拆分销售季节快速满足顾客
奥康将新品上市的传统四季分解成八季, 即将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又分别划分为两个小季, 并针对每个小季的特点设计开发新产品。 (如图4)
6、统一指挥, 终端联动
建立强有力的渠道管理机制。在市场终端方面, 在备货、陈列、调剂、调价等方面, 全面发挥统一指挥, 终端联动的运营模式。 (如图5)
7、倒三角管理快速响应
我们认为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综合竞争, 期望实现的所有这些“快”, 都需要整个组织架构的支持。必须以营销为导向构建组织, 把传统的组织金字塔倒过来。
一是将集团做小, 将下级部门做大。拥有数万名员工的奥康已经是一头大象了, 要能够快起来, 必须有效管控。在内部实行市场化, 集团与供应商、生产部门之间、总公司与经销商之间都建立合同关系, 明确划分权责利。每个单元间都是一个利润中心。
二是“24小时限时答复制”, 即下属单位的正式请示如果24小时之内没有获得公司答复即被视为默认, 可以自主执行。一线拥有了更多的权力, 前线倒逼后方。
三是打破坚冰, 将生产部门的工程师调至销售部门进行成本规划, 将财务部人员调至销售部门审单, 将传统的以财务为中心的集团管控模式转变为以业务为中心。 (如图6)
8、广告公关多管齐下
顺应更时尚、更快速、更个性的消费需求的市场应变力要求“像卖水果一样卖皮鞋”, 特别是对注重规模、效率和成本的工业化生产和渠道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和4A广告公司合作, 制作了以产品为展示主题画面, 以商务时尚为诉求点的优秀广告片。并策划了革新性的品牌传播方式, 更加准确地抓住我们的目标消费群体。
在投放方案上我们确定线上和线下互动的传播形式, 增加与目标顾客群体的互动。在宣传上, 注意了产品上市与广告时间的匹配。
线上线下结合。奥康四季产品, 拍摄4支广告片, 不同时间播出不同广告;同时辅以终端10多场的路演活动, 很好地强化了时尚与快速的概念。与东南卫视合作打造了一台“奥康OFFICE时尚达人”的大众选秀节目, 暗合了专卖店的“快时尚”将海选现场设立在我们大型销售终端。通过与腾讯合作开辟了网络“奥康OFFICE时尚达人”的评选活动, 将线下客户引向网络, 再通过线上的新品展示和活动促销, 与公司官方网络商城推广相结合实现网络销售。我们在各大视频网站上传了“奥康OFFICE时尚达人”比赛视频, 并在百度贴吧、新浪、东南卫视官网等门户网站, 对活动做了实时的同步传播。
一千种“时尚”的定义/时尚 篇11
本期嘉宾:黄厚江
“时尚”是什么?是上世纪30年代袅袅婷婷的旗袍,80年代的金庸与琼瑶,抑或是超级女声、我形我秀?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关于“时尚”的定义。本期我们邀请省级决赛评委、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先生做客专栏,对上届大赛初中组的一等奖作文做精彩点评。你对大赛有任何想法或建议,也欢迎给我们来信。
时尚
王 玠 江苏省金湖外国语学校
当端午节已简单到“粽子节”时,当清明节可以请人代扫墓时,当中秋节可以用一个短信代替全家团圆时,当圣诞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时,当年轻人满口英文却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人潮正在涌向西方;我们不得不担忧,也许有一天,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将会在博物馆里出现……我们看到,一种原本属于东方大地的古老文化正在悄然流逝。向西的途中,人潮汹涌——人们都被那所谓的时尚吸引着。
在情人节送出鲜花,在愚人节开开玩笑,在圣诞节寄出精致的贺卡……不知何时,这些都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知道母亲节的来历吗?不知道不要紧,过吧;知道感恩节的来历吗?不知道不要紧,过吧;知道万圣节的来历吗?不知道不要紧,过吧!为什么?因为这是时尚!
于是乎,春节,这个原本欢腾热闹的日子便在时尚中渐渐隐去。有人开玩笑道:“若不是放几天假,都要忘了过年是什么滋味了!”当春节可以用“放假”诠释时,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中国文化一种莫大的悲哀!
因为时尚,一种文化、一种思想正在流失,那么,必将有另一种文化、另一种思想来填补。于是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哈日”、“哈韩”。永远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西方的十字架出现在散发着馨香的古寺旁时,那将意味着什么。后来我真的看见了:那金属的十字架在阳光下一闪,只是一闪而已,却让人晕眩。霎时间,十字架的光环笼罩了大地,冥冥中我的思绪漫天飞舞,记忆深处的东西在眼前一一浮现:曾经被我系在手腕上的红丝线,端午节门前的艾草,中秋月圆,清明雨丝纷飞,行人落泪,穿着旗袍的少女笑靥如花……然而,我却不知它们该置身何处,因为这片热土已被“时尚”主宰。恍惚中,似乎看见它们在漫天飞舞,我寻不到太阳的光辉。
包粽子的人少了,包饺子的人少了。尽管超市里的速冻粽子、速冻饺子品种齐全,但那只是一种形式,而我们需要的,却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的流传。
回过神来,我依然站在古寺的菩提树下。古寺的钟声响了好久好久,我禁不住又浮想联翩。远远的,似乎看见张骞正踏着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走得那样艰辛;看见李白正邀明月对酒当歌;看见世界正因我们的四大发明而悄然改变;看见曾经的古老中国正以她独特的方式蕴育着一种神圣的文明。但是时尚,竟这样轻易地赶走了它们。一块块来自西方的石头重重落下,中华大地一片狼藉。
古寺的钟声依然响着,我听见的,却是警钟长鸣!
近日,媒体上关于中韩端午“申遗”战的消息被炒得沸沸扬扬,韩国欲将端午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向联合国申报。后经官方证实,韩国“端午节”乃是指江陵的端午祭活动。11月24日,联合国批准了韩国的申报。虽然事前中国有关专家竭力声称,韩国申报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我依然隐隐觉得并非如此。而现在,“权威人士”又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真令人哭笑不得!现在,我们应该觉得苦涩,进而反思,而不是自慰!
也许,不久之后,这场“端午之争”便会被人们淡忘,但我认为,这件事为我们带来的警醒,却应在国人心中长存。韩国人在为保护传统文化做实实在在的事,我们又怎可袖手旁观?时尚,已让我们付出太大的代价,若千年的文化在我们手里丢失,我们有何颜面去面对列祖列宗?做些实事吧,别让三闾大夫“长太息以掩涕兮”,恸哭地下!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没有自己独特文化的民族将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个拥有优秀传统文化却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更是可悲的民族。回望历史长河,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岂是“时尚”二字可以比的?
朋友,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中,别忘了自己是个中国人,别忘了自己还肩负着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中国人,站稳了!在世界追逐时尚的西去的人潮中,让我们一起一路向东!
【点评】
在时尚成为时尚,传统成为传统的过程中,总会丢失一些值得我们牵挂的东西,总会带给我们些许感伤和失落。本文便是在表达这种情绪的同时,流露出一种出于责任的担忧。
作者敢于从大处立意,从小处落笔,表现了一种机智和成熟:既避免了写一两件具体事例的小气,又避免了单从大处说理的空洞和干瘪。作者的用心在于写文化——文化的怀想,文化的忧思,落笔却全在细节——时尚的细节,传统的细节。对比是文章的主要表现手段,“短信”和“团圆”,“圣诞”和“春节”,“金属的十字架”和“门前的艾草”……字里行间流淌出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殷殷深情和深深忧思。
或许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或许是由于作者对这样的话题积累还不很充分,文章仍只是停留于单一层面的反复诉说,只是一种感伤情绪的宣泄,走向更深层面的理性思考还稍显欠缺,对“时尚”和“传统”的内在联系(如今天的时尚是明天的传统,今天的传统是昨天的时尚)缺少应有的思考(比如将“十字架”和“散发着馨香的古寺”当作对比关系)。
时尚
葛妍婕江苏省海安县海陵中学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题记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老农,摸摸后脑勺,说:“俺们这旮旯,时尚就是盖起小洋楼。”
博览群书,满腹经纶的学者推推眼镜说:“时尚就是fashion。”
不谙世事,天真烂漫的孩童会一边玩着沙子一边说:“时尚,就是战陀螺,玩旋风战车!”
初出茅庐,追赶新潮的少年说:“时尚,就是李宇春,张靓颖。”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人眼里也有一千种时尚的定义。
乘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寻觅着时尚。
20世纪30年代,把时尚穿在身上。
旗袍是对东方之美最精辟的演绎。20世纪30年代也正是旗袍的黄金时期,那时候,旗袍引领着时尚,也形成了时尚。印象最深的是《花样年华》中张曼玉对旗袍的演绎:或高雅或冷艳的眉眼,或颀长或温婉的身姿,伴着一件件不同款式的旗袍,袅袅婷婷地出场。我总认为旗袍在中国流行绝非偶然,因为只有中国女人才能将旗袍诠释得如此完美:穿出那“杨柳小蛮腰”,穿出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穿出那份婀娜多姿,穿出那份欲语还休。时尚在旗袍的各个部分都被演绎得恰到好处:云锦中是时尚,开衩中是时尚,褡扣中更是时尚。脑海中,这样两个经典场面也许是对旗袍之美最得体的诠释:坐在古老的香凳上,跷起秀腿,竖起纤细的兰花指,轻抿一口上好的龙井;或是焚一炉檀香,着一身月白镂空旗袍,在袅袅烟雾中,垂着粉颈,黛眉中隐含一丝忧郁,低头翻线装书。引领这种时尚的人也很多,《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半生缘》中的顾曼桢均是。
21世纪初,某个夏季。
一股旋风刮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成为许多人每天的必修课。“超级女声”,一个崭新的词汇,像一股强大的冲击波撞击我们的眼球和耳膜,上至花甲老人,下至无知孩童,都是超级“粉丝”。“玉米”、“笔迷”、“凉粉”、“盒饭”,这些有些奇怪的词汇现在正变得时尚,一群满怀音乐梦想的女生,在高高的舞台上和眩目的灯光下,用自己充满自信的歌喉,初显魅力的嗓音,展示出迷人的风采。她们表白着“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讲述着“黑色幽默”,高呼着“谁与争锋”,以年轻和活力站在这个时代时尚的风口浪尖,引领潮流。也许有人要说,这纯粹是一种炒作,这些女生们自己也不会想到,几个月前还要天天挤公交上学,如今却已成了万人瞩目的青春偶像。但不可否认,她们的确为这个夏天带来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正如一位著名音乐人所说:“十年后,她们也能像《红楼梦》、《西游记》剧组那样,在《艺术人生》重聚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回忆着这个夏天的狂热。”这也许正是“超女”们所能达到的高度。因为正是她们,主宰着这个季节的时尚。
2005年,时尚是想唱就唱,热情奔放。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也许正是时尚之所以成为时尚的原因和动力。
时尚总是伴随着时代的旋律,摇曳着绰约风姿,谱写着属于自己的乐章,装点着你我如诗如梦的生活。
【点评】
创新“伪时尚”之忧 篇12
但这种人人都在忽悠的东西显然已成了一个大大的“伪时尚”!
在论述创新“伪时尚”之前, 我们来简单地回顾一下“创新”一词的渊源:奥地利的经济学家熊彼特是系统研究创新的第一人, 并称“创新是资本主义的永动机”。在具体阐述时, 他把创新解释成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并据此提出了五种创新方法:生产出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了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来源以及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可以看出, 熊彼特的创新主要论述的是在商界, 在市场当中, 强调的是“企业家精神”与“资源重组”这两个关键概念, 这在当时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与极强的引领作用。后来的学者把这一理论延伸到公共管理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诞生了诸如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生活方式创新等各种新名词与新概念, 也是十分贴切与必要的。创新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理论体系与实践运动。
但不管什么样的创新, 都是以下三方面的“三合一”:创新者敢于承担责任的自我否定精神、原有资源的重新独特组合和对旧有秩序的革命性破坏与颠覆。一种真正的创新, 往往是这几个方面齐头并进, 并对社会产生较大的甚至是彻底的振动与影响。
回过头来, 对照以上的论述, 我们会发现今天在周围的很多所谓的“创新”完全不符合上述的基本要求, 如果一定要说成是创新的话, 也是一种“伪创新”。而由于众多人群的趋之若鹜, 很快就演变成了一种创新“伪时尚”!
譬如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被人们广泛地接受。根据这一观点, 这些年来在国家决策与企业运作层面都有不少围绕此方面的创新之举, 这在某些“点”上是全新的, 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但无奈的是一旦这些创新成为一种大规模的“面”的作业以后就完全变味了。如早年国家为了扶植科技化企业的快速孵化与发展, 模仿美国硅谷和台湾新竹的模式, 搞了一些“高科技产业园区”, 给以各种政策方面的优惠待遇, 但很快的这种园区模式就被各级地方政府作为一种“创新”政绩理念而泛滥地加以运用。一时间全国冒出了几千个“高科技产业园区”, 这些科技园区的产生不在于园区功能的创新, 而是在于居然大江南北不分经济发达程度如何都能跟“科技”挂起钩来, 连一些地处内陆的偏远县城也打出了“建设国际水平硅谷园区”的豪迈口号。
从企业的层面来说, “创新盈利模式”是人们讲得多但实践少的一个重要的“伪时尚”。拿温州企业来说, 改革开放三十年, 温州的制造业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在八九十年代, 他们更多的表现为创业者打破现状的魄力与市场开拓的能力。但温州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当中, 真正称得上 (持续) 创新的企业却是少之又少, 特别是在自有品牌的塑造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取得方面, 多少年来没有进入众多企业主的大脑当中, 这些企业的命运只能说是“本能生存而非创新生存”。
“创新”在学术界表现最多的就是创新的思维方式, 如一种全新的理论、全新的概念的构建或提出。从经济管理的角度, 这些年, 国外确实有很多的创新理论与概念引发了思想的革命与认知的颠覆, 如“定位”概念、“4P”营销框架、企业再造理论、文化管理理念等都在实践中表现出了强大的指导作用。但遗憾的是, 创新在现在的中国学术界却常常仅仅是标新立异的手段与方法, 而没有关注这种创新是否真正有其实际应用的价值。如此一来, 创新就成为一些文人墨客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或在公众平台的标榜资本, 也同样沦为了一种“伪时尚”。如这些年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国学管理学”、“东方式管理学”、“孙子管理学”、“易经管理学”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在并不熟悉企业管理规律的情况下, 硬是要把相关的儒家思想嫁接到现代管理实践中, 结果常常是搞出一个个“四不像”的怪物出来而贻笑大方。
创新的“伪时尚”同样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有人创新出两面或多面的“变色龙”式生活方式:在网上, 他们义愤填膺, 把日本或美帝国主义骂得狗血喷头, 一副忠心爱国、舍我其谁的气势;而在现实生活中, 他们非日系电器不买、非好莱坞大片不看、非法兰西香水不用, 地地道道的是一个“媚洋派”的角色。“难能可贵”的是, 他们集多种角色于一身时一点都不矛盾、一点都不忐忑, 反而怡然自得。当“爱国”都成为一种“伪时尚”的时候, 不“时尚”的人们的生存环境是何等之不堪, 想一想就不寒而栗。
以上讲的几种创新“伪时尚”只是现今各色五花八门“伪时尚”表现手法中的极少数, 具体到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等, 演化出来的形态更是多如牛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创新“伪时尚”泛滥的呢?概括起来大体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根本原因:
第一是中国的文化特色向来是“高权力距离”的特点, 也就是整个社会的终极判断标准还是取决于上级或更高层级的首肯与采纳。几千年来我们的社会一直强调的是“同一”与“统一”, 创新的思维与实践在这种大背景下只能寻找的是“和而不同”的方法, 基本前提是“和”。但由于真正创新的实质又是颠覆性的破坏, 由此就决定了在下层的很多所谓的创新只能是改变枝节而不是改变原理, 改变形式而不是改变内容, 由此也就演变成了伪创新。伪创新多了, 就变成了“伪时尚”。
第二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民普遍的自信心缺失!而自信心缺失的深层原因又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太强调集体、国家的价值, 而忽略了这些群体的最基本构成单元——个人的价值。当一个人对自己的个人价值不敢确定或不能确定的时候, 他 (她) 就不可能对自己的存在状态或生活状态持有信心, 他就要时刻关注周围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而在此种状态之下, 要求他有另类的想法, 特别是有另类实践的话, 很多人首先过不了的就是自己内设的“心理门槛”, 老是觉得别人正以怀疑的或鄙视的眼光在看着自己, 此情此景, 要他标新立异去创新, 是很难做到的。而比较容易做到的就是在充分甄别出别人特别是权势者的基本态度以后, 在其“划定”的区域范围内加以改良并标榜为创新, 是最为可取的, 但那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伪创新”了。
第三个重要的原因是在21世纪大沟通、大冲撞、大融合的特定宏观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但“选择有余而抉择不足”。电信业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浪潮汹涌, 已经开始从基础层面冲击中国各种人群的价值判断与行为取向, 这是过去一统文化背景下面所不可能出现的。在世界各种文化触手可及的情况下, 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别人的不同选择、不同行为及其后果或结果, 也能够即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于是在比较当中我们有了自己自然的选择倾向, 更有一种自我创造的冲动。中国的不少互联网企业的产生就是在这种情势之下出现的。但不同的是, 一些人如马云等能够彻底地摆脱自我文化的设限, 也弥补了异域文化在本土中作用的不足, 因而搞出了真正意义的创新;而大多数企业还是处在自我禁锢的思想牢笼当中, 纵然汲取了其他特色的文化营养, 但还没有找到中西结合的好的配方比例, 由此出现的所谓创新就总是只能够看到某一先辈或领先者的影子, 亦步亦趋, 没有自己骨干性的核心东西, 因而同样无法摆脱“伪创新”的指责。
创新者敢于承担责任的自我否定精神、原有资源的重新独特组合和对旧有秩序的革命性破坏与颠覆。一种真正的创新, 往往是这几个方面齐头并进, 并对社会产生较大的甚至是彻底的振动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