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尚

2024-07-14

文化时尚(通用12篇)

文化时尚 篇1

“时尚”一词可拆解为“时期”和“风尚”, 从词语的层面可解释为“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因此, 时尚也经常被称为流行。时尚研究者周晓红先生对“时尚”这一概念做出了更严密的界定:“时尚是在大众内部产生的非常规的行为方式的流行现象。具体地说, 时尚是指一个时期内相当多的人对特定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随从和追求。”而所谓时尚文化, 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 在一个时期内, 大众社会中许多人都在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新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相比, 时尚文化具有前卫性、短暂性、非强制性等特点。

考虑到时尚文化有别于传统文化, 并结合校本课程直接植根于校园文化、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不同于国本课程、地本课程的这一特点,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妨适当融入时尚文化的元素, 让校本课程的内容更适合学生, 也让校本课程的教学更加有效。

一、基于时尚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课程即文化的传承、建构。“时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元素, 当然也应在课程中有所体现。时尚文化融入到课程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它与青少年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上。

日本社会心理学家荫山庆司曾说, 流行是青少年人创造的。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时尚文化与青少年之间的特殊关系。一方面, 时尚文化需要青少年来推陈出新, 时尚是属于年轻人的, 而时尚文化的创造在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头脑活跃、思维丰富、好奇心强, 对时尚事物有着更强的敏感和兴趣。另外, 青少年的群体性特点便于时尚文化在这一群体中的流传, 且流传速度极快、范围极广, 短时间内就能够形成一种青少年亚文化。因此, 时尚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能够轻松地实现创新和复制。另一方面, 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 青少年更需要时尚文化来满足其心理需要, 而这种满足是传统文化所不能给予的。首先, 时尚文化符合青少年追求个性表现的心理需求。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初步觉醒, 他们迫切需要被关注、被了解、被尊重, 因此, 他们借时尚文化来表现自己的个性, 以获得同伴认同, 树立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第二, 时尚文化也满足了青少年社会化的心理需求。在向成人阶段过渡的时间里, 他们能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化信号, 意识到自己即将成为一个成年人、社会人。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 时尚文化帮助青少年实现了外表、举止、观念等方面与童年阶段的迅速对立。第三, 时尚文化为青少年的内心压抑提供了宣泄途径。相比于传统文化, 时尚文化轻松、闲适, 青少年可以通过关注时尚文化发泄内心被压抑的情绪, 舒缓心理的紧张。

既然时尚文化与青少年之间的密切联系要求它与青少年所学习的课程相融合, 那么, 在被传统文化占据着课程内容主导地位的现有课程体系中, 时尚文化又将在哪里找到其立身之地呢?

在我国目前的三级课程体系中, 从各类课程的外在特点来讲, 校本课程与国本课程、地本课程相比, 能够直接植根于校园文化、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并且其自身的本质属性也决定了它在开发过程中拥有更广阔的自由度。这是校本课程为时尚文化提供传播路径、发展平台的内在条件。

就时尚文化自身来讲, 它并非完全被消极、低俗的内容所充斥, 而是丰富地包含着打着新时代烙印的积极价值观, 它崇尚个性、追求独创、追求自主, 而这些也正是偏重整齐划一的国本、地本课程和当前的某些校本课程中所缺乏的。开展时尚文化与校本课程的融合将为校本课程各方面教育功能的实现提供全新的思路, 另外, 时尚文化与校本课程两者的结合能够有效保证时尚文化正功能对青少年的发挥。时尚文化本身多姿多彩, 既有精华, 亦有糟粕。青少年涉世未深, 对流行的新生事物充满好奇, 加之同伴群体的深刻影响, 他们经常会人云亦云, 对时尚文化的取舍缺乏成熟的判断力。在这样一种情况下, 与时尚文化相融合的校本课程就能够通过教学过程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时尚文化中所蕴含和传达的价值观, 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判断。这是校本课程吸收时尚文化的客观要求。

“任何课程都具有内在的核心价值、认知方式、精神追求、道德伦理等文化要素”。就课程的内在核心价值而言, 国本课程主要体现的是我国五千年来源远流长、传承不息的传统文化;地本课程则主要体现各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主流文化。因此, 对时尚文化的传递和传播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校本课程的任务之一, 这是时尚文化融入到校本课程的强大动力。

二、基于时尚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者应具备的观念

目前, 由于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 许多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仍然会单纯地基于传统文化的视角来开发校本课程。但是, 在文化丰富多元、迅速发展的今天, 由这种保守理念指导所开发的课程并不容易被广大青少年学生所接受。毕竟, 他们的生活中已然充斥着时尚文化的鲜活元素, 相比之下, 传统文化对他们来讲似乎就有些遥远了。基于时尚文化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 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也就是教师来讲, 首先要求他们转变原有的单一追求以校本课程实现传统文化价值的观念, 树立以时尚文化元素来丰富和改变校本课程内容和形式的理念。具体来讲, 在基于时尚文化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之前, 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应具备以下观念:

一是要充分认同时尚文化的教育功能。如前文所述, 时尚文化的特点和它与青少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校本课程实现其教育功能, 当然, 这主要是源于青少年群体对时尚文化的喜爱和关注。如果在校本课程中融入了时尚文化的鲜活元素, 那么, 青少年对于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会抱有更大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青少年在校本课程中学习自己最了解、最喜爱, 甚至是最狂热的内容, 那样, 教学效率无疑会是很高的。

二是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校本课程是教育的组成部分, 因此它也具有文化选择功能。不仅如此, 校本课程与国本课程、地本课程相比, 在文化选择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因此, 校本课程有充分的空间和包容度来容纳时尚文化这一渗透浸润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文化元素。另一方面, 校本课程开发者有能力帮助时尚文化的正功能在校本课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而不是把时尚文化看作“瘟疫”, 避而远之, 放任自流。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 外来时尚文化对本土的传统文化冲击越来越大, “韩流”、“日流”及欧美时尚文化迅速占领我国的时尚文化市场, 直接导致广大青少年在同伴群体的相互影响下对其盲目追捧。这就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有效运用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在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的过程中着重选取本土时尚文化, 引领青少年充分接触、了解本土时尚文化的内在魅力和价值, 指导他们树立客观、科学的时尚观念和价值追求。

三是要关注时尚文化的课程资源功能。对时尚文化所产生负面影响的过度关注导致我们的课程内容中罕有时尚文化的元素。但我们不得不承认, 今天的时尚文化已经丰富和强大到我们无法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程度。时尚电子产品中的高科技元素、时尚服装设计中的艺术灵感、时尚网络文学中的文字智慧、时尚生活方式的日新月异……无时无刻不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冲击着我们的思想。而这些时尚元素对于即将成为未来世界公民的青少年来讲, 更是不可或缺的成长原料。因此, 它完全有理由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 作为对传统文化的有益补充。另外, 时尚文化不仅是课程的素材资源, 更是课程反思资源、转换资源和条件资源, 因此, 时尚文化不仅丰富了校本课程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 它将以其瞬息万变的创新性为广大教师开阔视野, 拓宽他们开展校本课程教学的思路, 并为其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三、基于时尚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和方法

基于时尚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主要遵循分析文化、决定主题、设计实施、评价反馈这四个步骤来进行, 在这一过程中又贯穿了一系列具体的方法。笔者将对其作进一步的说明:

1. 分析文化阶段。

基于时尚文化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之前, 需要从学校、学生、教师等多角度分别分析已有的条件、要实现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学校, 校本课程开发人员要在理解学校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分析其所蕴含的时尚文化元素, 目的是要通过分析过程发掘学校已有的与其传统特色完美融合的时尚文化;对于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人员需要分析该校教师对于时尚文化的接纳程度和敏感性, 以预期他们在进行校本课程教学中可能达到的水平或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生, 校本课程开发人员则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在他们亚文化中的时尚文化成分, 并选择其中可以被校本课程借鉴和利用的部分。在这一分析过程中,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多种方法来深入地了解青少年群体中的时尚文化状况。

另外, 分析阶段还要对青少年群体的需要进行分析。校本课程开发者应了解除现有的国本课程、地本课程以外, 青少年自己最想学习什么。只有充分调动、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学习兴趣,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决定主题阶段。

决定主题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文化分析的结果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项目主题及基本框架。在这一阶段, 教育则将充分发挥其文化选择功能, 因为课程编制的本质就是文化选择的过程。虽然校园内部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时尚文化构成的, 但过去的校本课程中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却占据了较大的比例。相对于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这两种不同层次上的主流文化来讲, 时尚文化实际上是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一种亚文化。那么, 对主流文化或亚文化进行选择的过程就是教育发挥其文化选择功能的过程。

解决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文化选择问题首先应确定的是基于时尚文化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包括帮助青少年建立何种价值体系, 增强他们哪些方面的能力;提高教师的哪些专业水平, 等等。然后, 应根据目标进一步确定所要开发的项目或专题, 课程开发者应尽可能从青少年学生的视角出发, 选择他们需要深入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 因此, 在决定主题阶段要广泛征询青少年的意见。虽然与专家和教师相比, 他们对于课程的理解十分有限, 然而, 这并不是意味着青少年只能成为校本课程的适应者, 校本课程开发者只有与青少年携手, 才能把时尚文化真正融入到校本课程之中。

3. 设计实施阶段。

校本课程开发人员应对所选定的主题进行进一步的设计, 确定融合了时尚文化元素的校本课程如何实施, 教师应该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 在课程实施之前应该有哪些硬件、软件方面的必要准备等。设计过程应力求形式上的新颖和内容上的丰富, 使课程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使青少年得到探究知识、发展能力、投入情感的享受。

基于时尚文化的校本课程实施主要由教师指导完成。在这一阶段, 由于教师和学生在对时尚文化的了解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 教师可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就需要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实施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充实。另外, 教师还要强化特色意识, 始终围绕时尚文化的融入做文章, 力求充分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时尚化方向。

4. 评价反馈阶段。

对基于时尚视角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对时尚文化的态度转变两个方面出发, 考查在决定主题阶段所制定的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与国本课程、地本课程和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的校本课程相比, 基于时尚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在评价形式上有更大的灵活空间。比如, 展示性评价就允许学生以展示调查报告、设计图纸、美术作品、文艺表演等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学习探究结果和研究过程。对教师评价则应关注教师对时尚文化的价值观转变及其对学生的知识指导、价值引导过程, 因此, 评价的重心应由评价教学结果向评价教学过程转变。当然, 对基于时尚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的评价不必拘泥于总结性评价范式, 也可以根据所开发的校本课程的特点实行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变传统的线性评价范式为滚动发展的动态评价范式。为了保证评价作用的有效发挥, 在评价后还必须有相应的反馈环节, 这样才能保证被评价者在日后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摘要:校本课程与国本课程、地本课程相比, 有着对时尚文化强大的融合能力。在分析了基于时尚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必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基于时尚视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发者应有的基本观念, 并进一步阐明了基于时尚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时尚文化,校本课程开发,青少年

参考文献

[1]王俊萍.时尚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其教育对策[J].文教资料, 2008, (3中旬) :72.

[2]安桂清, 刘宇.时尚文化课程开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

[3]冯静.浅析青少年时尚文化与行为模式的选择[J].理论学习, 2009, (11) :46.

文化时尚 篇2

中国为什么就没有一部好的电视剧,为什么收视率不高,为什么没有韩国的电视剧红,为什么就连国人也吐槽中国为什么就拍不出一部好的电视或者动画?总有有些因素的存在,没有找到那因素怎么也好不起。

中国为什么没有一部好的电视剧,不是剧本太差,而是演员太烂。为什么中国的电视剧被说成脑残剧,因为看这些电视剧的人就可以猜到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了。中国的电视剧老套,通俗,剧情几乎雷同,甚至还有跟风现象,就例如:什么电视火了,接下来的电视就跟风,比如“爸爸去哪里”火了,什么“妈妈去哪里”,“宝贝去哪里”一系列跟风现象的电视就出来了。

暑假的时候,“变形记”火了,我觉得好看多了,简单、真实。“汉字英雄”吧,是在做游戏中竞争,还能学会中国几千年来的中国汉字,而且收视率成功杀入全国前七。“零差评”,超级演说家颠覆了平时,不比谁说的好,而是谁唱的好。这些都是关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不是像其他节目一样华丽,复杂。

透过这些节目,我们不难发现,娱乐并不是人们追求的唯一乐趣,而是多年被忽视的文化节目也不是没有什么市场,不是没有收视率。

中国电视剧或外国电视剧有些总是被黑,我没有搞懂,为什么就算好的电视剧也会被黑,黑粉们是一天吃饱了没事干,天天刷新微博,什么要电视剧好就会黑什么电视剧吗?

中国的电视节目需要的是创新,需要的是勇气,需要的是支持。现在韩国有些明星申请推迟去当兵,理由就是把韩国文化流入中国市场,中国没市场吗?有!为什么就没有好的节目或电视呢?

绿色+健康+文化+时尚 篇3

作为一种绿色生活消费方式,素食受到人们的青睐。素食养颜,素食怡情,素食同样滋养我们健康活泼的生命。书载,佛门之中涌现许多长寿高僧,称作佳话。唐代赵州从谂法师,活了150岁;现代高僧虚云法师,活了120岁;寿达八九十岁、百来岁的僧侣,不可胜数。他们在某些层面上,佐证了素食的好处在于益寿延年。

素食利于养生。制作素食的原料,来自山野中的蔬菜瓜果和豆角薯类,得天地精华,自然生长,因此更富养生功效。近年来,人们大力提倡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业,在蔬菜瓜果种植过程中,杜绝使用农药、化肥和激素等,蔬菜瓜果产品,更具本真滋味,以此制作的素食,价值不菲。

专家分析,一些蔬菜富有营养,如花椰菜、香瓜、红薯、番茄、茄子、南瓜、菠菜、冬瓜、甘蓝、菜花、青辣椒等诸多品种,蕴含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能有效预防癌症。豆类也如肉类一样,提供人体必需的脂肪,其中核桃黄豆含有的脂肪酸,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并且预防血管的粥样硬化。素食中所富含的纤维素,被专家美誉为第七营养素,能提升消化功能,有利于排除毒素,促进机体的健康。

素食是对应于肉食而言的。现代科学证明肉食中也有某些弊端:肉食品中富含高脂肪高蛋白,是糖尿病、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癌症等疾病的诱因;动物被屠宰时因恐惧悲愤怨恨所分泌的毒素,积累在肉食品之中,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肉食如烧煮不透,烹饪不当,尤其是火锅涮肉,没有熟透就匆忙入口,有人甚至嗜好鲜活生猛,导致肉品中潜藏的病菌和寄生虫进入人体,留下心腹之患,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驱使,在饲养过程中大量使用催长素抗生素,在肉品加工过程中采取注脏水、以化学药品熏烤泡发等方法,肉类食品安全不容乐观。当疯牛病、“非典”、禽流感等疾病流行猖獗之时,人们闻之色变,于是,将目光投向自然蔬果,投向以此为原料制作的素食。

素食,成为现代人一个健康而明智的选择。

崇尚素食国际潮流

蔬菜瓜果来自山野,自然造就,妙味天然,长期食用,神志清醒心情舒缓。

在英文中,“素食者”的词源就是“植物、蔬菜”(vegetable),吃植物性食物不吃肉的人就成了“素食者”,如又不吃鱼、不吃蛋奶制品的人则称为“严格素食者”。国外素食运动由来已久,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大力提倡素食。后工业社会,喧嚣污染令人不堪忍受,人们向往清净自然的生活,因此素食也成为新的时尚文化潮流。上世纪70年代,英国有1/3的人口崇尚素食;2006年,美国有2000万人实行素食,其中有470万是严格素食者,有20%的美国大学生热衷素食;在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诸多素食馆纷纷涌现,宛如雨后春笋。

传统的素食更具国际性,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也不断与时俱进,拓展新的精神文化内涵。同时,素食得到自然保护主义者以及动物保护主义者的青睐。英国的彼得·辛格在《动物解放》一书的第四章中,专门论述素食。曾经有人这样匡算,人吃1磅动物蛋白质,必须给动物吃21磅蛋白质;只要美国一年少消耗10%的肉类,就可释放出至少1200万吨谷物供6000万人度过饥荒;养活一个肉食者的土地,能养活20个素食者。肉食产业不但污染水资源,而且大大损耗森林资源。虽然肉食产业经济效益显著,但大大破坏了自然环境。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巴西、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的雨林被大肆砍伐。过去25年间,中美洲雨林被砍伐了一半。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不争事实。

提倡素食,可有效地推迟气候变暖,保护热带雨林,美国甲壳虫乐队的保罗·麦克特尼爵士如是说。而成立于90年代的美国“素食者巅峰”组织,就专门推广素食,给素食者提供最新营养资讯,他们印发了《为什么要吃素》和《即使你喜欢吃肉》等小册子,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他们不但在美国本土的大学进行素食宣传,而且深入到加拿大、波多黎各、墨西哥等其他国家开展素食推广活动。该组织的总参谋麦特·保尔说,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办法,从提供诚实的营养资讯,到解决便利性的问题等等,尽最大的力量引导人们坚持吃素。

崇尚素食,不仅保障动物的福利,而且呵护人类生存的本源。

品味素食传统时尚

品味素食,我们感受到素食文化中的清净庄严。

在古代,中国人举办祭祀活动前,都要“茹素数日,以净其身,清其心”,清心寡欲,妙德庄严。每月初一、十五,人们都得素食斋戒,形成“朔望斋”习俗。佛教的中国化使素食更受推崇,实行农禅并举的丛林制度,僧侣种菜种芋种稻麦,藉以自给。佛寺素食之时,大众虔诚供养,感恩自然,祝愿众生衣食充满,体现广大慈悲之怀、泽被众生之情。

佛寺素斋作为素食的重要组成,素淡简疏,但深蕴山野丛林至味,体现了清苦滋味和清修精神;在寺庙里品素食,听梵呗聆晚钟,看山光树色,沐浴清风飞瀑流泉,别有一种超然脱俗之趣,感受自然文化和谐的氛围,体验到生活禅的意味。深山寺院的素斋,有咸菜果、成冬瓜、煨山芋、青菜、腌笋头、笋干、笋片、鲜笋、豆腐、豆荚、萝卜酱、冬瓜酱、匏酱等,朴实纯粹;苋菜果,本是凤仙花的茎杆,去硬皮后或煮或腌,清香隽永;豆制品就有豆腐干、油泡、油舌、麻辣豆腐,菠菜煮豆腐,还有素火腿、素鸡、素牛肉等等,制作讲究,名荤实素,名臭实香,富有人间温情。现在一些佛教旅游胜地如上海的玉佛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杭州的灵隐寺等处,都提供素食服务,满足游客和信徒的需求。

在都市街巷品尝素食,更有尘俗情味,开智开胃。市井素食将寺院素食、民间素食和宫廷素食有机融合在一起。都市素食馆与茶馆一样,成为饮食休闲的绝好去处。在上海,有许多历史悠久的素食馆,如功德林创办于1922年,沈钧儒、李公仆、章乃器等都曾是这里的常客,声名远播,静安寺的素食也已逾数百年;龙华寺等地的素斋,成为沪上人的深爱。在北京,有中华老字号“功德林”,素食呈现扬州风味,以素仿荤,有素净月饼名品取胜,清炒蟹粉、翡翠鸡片、象牙笋菜、十八罗汉等名品,都是其中的招牌好菜。荷塘月色素食馆,则是素菜素做,这里将素食和普茶活动和谐结合,赋予“感恩、分享、结缘、包容”的禅道精神。嘉禾园粤菜风味独特,多以豆腐、大豆蛋白、魔芋等制作。净心莲素食馆洋溢着鲜明浓郁的五台山佛教特色,水煮鱼、黑椒牛柳、水煮鱼、肉松四季豆、宫保田螺等,素菜荤做,风味独特。品尝素食,每人消费30至200元不等,北京城另有许多素食馆,还需要你慧眼独具,细细搜寻。

探析吉林时尚文化发展态势 篇4

如今的北国江城正是在不断的将这种时尚元素注入其中, 层出不穷的时尚文化活动正在与各种物质文明相结合起来, 不断的推动着吉林的各种产业振兴和发展, 尤其的旅游业的不断兴盛, 促进了城市的文化与经济的建设, 成为各项产业的支柱性产业, 不断提高了魅力江城的世界知名度与美誉度, 将吉林不断的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城市推进。

一、时尚文化展现吉林

“要用新的理念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倡导下, 我国经济面临新的转型时期。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腹地的吉林省吉林市, 近几年来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都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北国江城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地势条件而拥有的各种奇异的自然景观, 加之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 逐渐形成了现代文化与传统内涵相结合的时尚文化思想, 才使得今天的北国江城魅力无限。

1、独特奇观——雾凇冰雪文化

吉林雾凇特有的诗情画意之美, 同黄山云海、泰山日出、钱塘潮涌, 并称为中国四大气象奇观。以吉林雾凇为载体举办的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自1991年举办以来, 已经举办了二十一届, 其主题为:“观赏雾凇奇景, 体验滑雪激情, 感受温泉文化。”其中雾凇形象大使赛已成为每年冰雪节的开幕序曲。这是一场佳丽竞艳、人景合一的魅力盛宴。雾凇形象大使评选近两年越办越火, 参与的人从家乡扩展到东北, 去年甚至还有了国外选手。它不仅全面展示了参赛选手的才与貌, 更是旨在让选手围绕淞情雪韵的主题, 解读泱泱历史与美丽时尚的文化理念。从而, 借助媒体、网络的力量将吉林雾凇冰雪节与雾凇形象大使的比赛进行大力的宣传与推广, 向国内外的人们展示冰雪文化旅游城市吉林的独特魅力与人文气息。

2、复古神秘——满族文化

吉林源于满语, 其意是“沿江城市”, 拥有着满族这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 曾在清代的统治地位上占居相当长的一段历史, 因而, 满族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已经深深注入了吉林文化之中。吉林地区作为满族的发祥之地和隆兴之地, 以特有的当代时尚文化形式向世人展现了她的魅力所在。2012年6月26日举行的隆重的河灯文化盛典, 正是源于满族传统节日, 放河灯则传承了满族传统的祈福文化。此次以松花江为依托, 早松花江临江门大桥至江湾大桥之间300万平方米的广阔水域, 展出了136盏巨型彩灯, 施放15万盏流动河灯, 彩灯的形状既有古老的历史典故, 又有现代的风貌特色。它成功的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成为《新闻联播》的专题报道, 向世人呈现一幅绚丽多彩、如诗如画的壮美长卷, 通过宣传效果将吉林历史文化与现代的魅力江城全面展示给观众, 从而达到吸引国内外人士的观光旅游与投资, 将这个特色时尚文化带动区域性发展。而2008年8月建成的吉林乌拉古城更是宣扬了吉林原住民满族文化, 打造成东北第一古镇, “先有乌拉后有吉林”的俗语更是证明了乌拉的历史悠久。2012年6月在吉林乌拉古镇举办的非遗展演反响热烈, 精彩的民族舞蹈表演及满族文化剪纸大赛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3、时尚前卫——汽车文化

汽车文化是现代社会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不局限民族和地域的特色文化, 是科技与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五十年, 中国人民已经在汽车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而今天的市场经济追求的不仅是高经济利润, 更是人性化的时尚设计理念, 如今用人来演艺汽车文化, 使人与汽车达到和谐的统一, 已经成为国际市场卓有成效的手段、潮流与趋势。吉林市的一汽集团每年的汽车模特大赛更是将一汽文化推向世界时尚文化的舞台, “香车美女”为人们带来的耳目一新的感觉经久不衰。一汽的模特大赛不但为车展增添了亮点, 也为企业带来了效益。一汽企业通过数届汽车模特大赛的举办, 使汽车模特文化不但展现出汽车本身所特有的属性, 更展示出人车合一的完美组合。

二、时尚文化营销吉林

城市的发展如何与文化发展同步;魅力城市与时尚文化发展如何共赢, 成为许多城市领导思考的问题。文化建设要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与更多普通人息息相关并为之服务。一方面要立足基层, 挖掘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 要在新的社会情景下, 实现基层文化的自觉发展与创新。充分挖掘本地的独特资源, 树立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 提高文化发展的品位、内涵和广度。将是深化“魅力吉林”的重要课题之一。

然而, 作为相对起步较晚的吉林, 在充分发挥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效应的同时, 也应引进一些时尚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增长活力的新引擎。在借鉴其他成功魅力城市的案例时, 香港可称之为先进模范之一。

虚实结合, 香港变成“购物天堂”, 香港新颖的旅游景点, 交口赞誉的服务质量, 方面快捷的交通、通讯, 无可挑剔的上乘旅游设施。证实其“购物天堂”之名。香港在近年重新审视自己在亚洲的地位和角色的基础上, 隆重推出“亚洲国际都会”的品牌形象。在推行城市营销时, 吸纳了世界众多一流的机构合作工作, 保证了项目参与者的高水平, 项目运作的科学性、专业性, 为最终的成功提供了保障。而作为每年的国内外时尚活动的发源地, 它无疑在隐形当中成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方面的主要命脉。

三、时尚文化发展吉林

在当今多元化时代发展的前提下, 时尚文化成为一个城市品牌的标题符号。近几年来,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土地上, 出现了很多与时尚有关的美丽赛事。如:雾凇形象大使、啤酒公主、一汽车模大赛等, 这些都是结合当地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特色活动, 作为城市的文化行为“标志”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形成于推广。此外, 除了本土时尚文化的介入, 有服装衍生出来的两大比赛——服装设计大赛与服装模特大赛, 也在树立城市形象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全国艺术名校排行前五的东北电力大学, 每年学校的人才都会参与专业的比赛, 并且荣获全国名次的学生也是不计其数, 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带着自己前卫、独特、个性的作品驰骋在国内外市场上;而服装表演的学生们则带着自己美丽、聪慧的形象走在时尚前端的T台上, 无形当中“吉林”这所有魅力的城市响彻大江南北。

吉林应该在立足现有资源的基础上, 发挥自身存在的产业优势, 借满族文化、冰雪旅游节、雾凇节、一汽模特大赛以及名校人才发展等本地品牌效应, 打响魅力城市的口号, 塑造过硬的城市品牌形象。

四、全力打造时尚文化

时尚是一种艺术, 文化是人类灵魂的进一步追求, 当时尚牵手文化则是人类追求创新的一个新概念。把时尚艺术注入到城市变革建设中去, 必将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1、时尚文化是构建文化产业新引擎

时尚文化对于提高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意义。众所周知, 三亚曾是我国南海的一个边陲海岛小镇, 因举办了“新丝路模特大赛”又承办了“世界小姐选美大赛”而成功的塑造了一张城市形象名片, 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人们的旅游观光与企业投资的项目, 给当地的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凡的影响力。

2、时尚文化是撬动吉林发展新支点

作为旅游胜地的吉林, 以风景名胜为载体, 深化内涵, 树立具有独特魅力的品牌文化, 将时尚文化的元素反辐射到吉林地区的全方位发展, 以时尚文化打造魅力城市, 必将大大提升在国内与国际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五、结语

文化时尚 篇5

请以“我眼中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7、【2008年湖北黄冈中考作文题目】

题目二:读下面材料,可产生多中感受,请根据个人的理解,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议论文。

薛谭跟秦青学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学完,就自以为都学到手了,便向老师告辞回家。秦青也没有阻拦他,在城外的大道旁给他饯行.这时候秦青抚摩着拍板,慷慨激昂地高唱起来,声音振动了林间的树木,反激出的回声挡住了天上的行云。

薛谭便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再也不敢说回家的话。

8、【2008年年天津市中考作文题目】

以“心中的彩虹”为题

9、【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目】

人生漫漫,难免会有失意、伤痛、迷茫等等人生灰暗的时候,每当这种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将显得尤其珍贵。就像上文中的小偷,当他误入人生歧途的时候,正是山僧送给他的“一轮明月”,不但照亮了他回家的路,而且涤尽了他内心的邪念。在你人生的阅历中,是否曾收到或馈赠过这轮“明月”呢?

请以《送你一轮明月》为题,写一篇字数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10、【20四川成都中考作文题目】

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

(1) 命题作文:心中的风景

有文化的时尚盛典 篇6

姚晨、耿乐、马艳丽、佟大为、张弛、周翔宇、张一白、张又旭,这样的人物组合,不是一场单纯的时尚派对所能成就的景致。4月8日,中国前线人物周刊《名汇FAMOUS》一周岁,一线明星、大牌导演、文化名流、媒体总裁、社交名媛齐聚庆祝。

“文化人办的时尚活动”。想象之外,惊喜之中。

4月8日晚,由新京报社、新京报传媒集团举办的“时尚权力榜”颁奖盛典暨《名汇FAMOUS》杂志创刊一周年酒会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宴会厅举行。典礼现场星光熠熠,当晚主持更由李艾与戴军搭档,陈彤、封新城、叶锦添、瘦马、赵倩、马艳丽、康威凯等担任评委出席,姚晨、张一白、佟大为、耿乐、周翔宇、张弛等一线明星、时尚设计师均亲临现场。除了激动人心的颁奖典礼,当晚的另外一个主角是刚刚创刊一周年的中国前线人物周刊《名汇FAMOUS》。著名影星姚晨、当代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时装设计鬼才张弛、周翔宇同新京报社长戴自更,新京报传媒副总裁、《名汇FAMOUS》执行出版人李多钰共同拿起红酒瓶,将让人迷醉的葡萄紫液体灌入刻有“名汇FAMOUS”的冰雕里,共同庆祝《名汇FAMOUS》一周年生日快乐。

年度时尚创造大奖

年度生活方式影响力大奖 凡客诚品

杨芳 凡客诚品副总裁

“新京报关注到凡客不只是作为互联网的一个时尚品牌,更是作为影响和分享生活方式上的品牌。”

年度创造力大奖(中国) 李宁

袁恩庆 李宁传播部品牌经理

“我们去年重塑品牌之后,越来越融入一些创造力和针对创造力的市场营销手段,我们相信通过创造力的迸发,能让改变发生。”

年度创造力大奖(国际) 爱马仕

爱马仕中国

“爱马仕的品牌文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实用与美学相结合,创造力之于爱马仕是将对传统的尊重与对未来的热情结合,是完美材质与精湛手工艺的结合。”

李艾

时尚是让自己舒服

很多明星被层层包围,有神秘感,有设计感,贴着时尚的标签,从头到脚每个细节都不错,就像是品牌的LOGO,但这会很累。时尚是让自己舒服,今晚获得年度时尚明星的姚晨就是一种时尚现象,大家都喜欢她甚至跟随她,她很知性,没有包装的沉重感。少女时代的我很高,读高中时有1.74米,人家穿校服短裙都过膝盖,我穿就到大腿,老师崩溃了,觉得那样不够矜持,所以我有了不穿校服的特权。我很高兴,因为可以选择喜欢的,我把爸爸的牛仔裤改了穿,很肥,我就穿得垮垮的,有点像现在跳街舞穿的裤子,当时觉得挺有感觉。

秦昊

从追逐时尚到返璞归真

年轻时喜欢追时尚的东西,现在慢慢返璞归真,觉得自然一点就行。上学时爱美,我会把饭钱节省出来买喜欢的衣服。刚来北京,在中戏上学,那时候国内还没有特别多大牌,对我们学生来说最大的牌子就是Esprit,我还追过这个牌子。前一段时间,有人说我穿衣服特别欧范儿,其实我就是觉得挺好看、挺舒服就买了,没想到要什么范儿,也没刻意去想要追赶什么潮流。人的审美在成长,当我不再去注重潮流和品牌,慢慢发现重要的是适合自己,穿得舒服、合体,开始对衣服质地的敏感度更高。喜欢一件衣服,可能是因为谁穿了它,喜欢那个人在工作生活中的人格魅力,我已经过了纯粹以物质的价值来衡量的那个年代了。

年度时尚品牌大奖

年度腕表成就奖 欧米茄

黄逊 欧米茄中国区市场推广经理

“新京报在京城最早提倡腕表日,还有每年的巴塞尔特刊,对消费者和品牌都是非常好的展示平台。”

年度国际品牌中国贡献奖 欧莱雅集团

任威威 欧莱雅对外交流公关经理

“我们坚持以可持续的研发不遗余力地为更多中国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并在商业成功的同时,继续实践企业的社会责任。”

年度女装风尚奖 古驰

王学勤 古驰(中国)公司公关经理

“Gucci一直为实现时尚与经典传承间的完美平衡而努力,并为中国日益增长的奢侈品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年度男装风尚奖 杰尼亚

陈慧 杰尼亚中国区公关经理

“自20年前进入中国以来,杰尼亚一直秉承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也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发展和投入。”

青年风尚领袖奖 施华洛世奇

王颖博 施华洛世奇助理传讯经理

“今后我们将继续在产品设计方面推陈出新,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更精美别致的风尚作品。”

年度社会责任奖 雅诗兰黛集团

李茜 雅诗兰黛集团高级对外事务经理

“之前我们所做的公益活动,都是雅诗兰黛集团全球性公益活动在中国的延续,今后会考虑有针对性地做对中国的活动。”

年度美容风尚奖 沙宣美发学院

付雄峰 沙宣美发学院高级导师

“去年的移动沙龙对沙宣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沙宣希望中国的美发沙龙能继续成长成熟,服务更多消费者。”

设计师

张弛、周翔宇,两位当代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时装设计师解读国内时装设计成长之路。

周翔宇

归国礼物

刚从米兰回国第二天就来参加这样的聚会,就像给我的一份归国礼物。感谢新京报和《名汇FAMOUS》给我的“最佳服装设计师”大奖,希望明年还能有这样的聚会,也预祝《名汇FAMOUS》越来越好。

张弛

国内设计环境需要更多成长

在国内做时装设计需要坚持,毕竟相比西方的成熟,我们的各种环境还显得相当稚嫩。今天拿到“最佳独立设计师”很开心,主流媒体对自己的肯定,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主流声音对大众的时尚普及。

媒体人

著名媒体人瘦马眼中的“青年风尚领袖”:前瞻性、影响力和持续不断的创造力。更有需要重新梳理的国人时尚观念,瘦马为你娓娓道来。

瘦马

国人时尚概念需要重定

我今天颁的奖项叫青年风尚领袖奖,我觉得成为青年风尚领袖,有三个必备条件:一是具有前瞻性,他能看好未来三年到五年,风尚会往哪边走,生活方式会产生什么变化;其次他应该在行业里具有影响力;最后要具有持续不断的创造力。中国人过去对时尚的理解就是时髦时装,我们要重新理解。时尚产业刚兴起的时候是以时装产业为主体的,现在它的外延扩大了。西方GDP里,时尚工业占的比例非常高,中国却很低,时尚在未来产业价值的上升空间很大。人人都希望生活美好,而时尚正是提供这样的美好,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产业,时尚媒体应该带给普通公众这些核心生活方式的信息,需要描述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理想的、蓝色的、无污染的、积极向上的。

导演

张一白对化妆和造型的感觉,是拍广告和MV时慢慢熏陶出来的。“时尚不是贴上去就美了的瓷砖,电影的时尚在于它内涵中深层次的气质。”

张一白

电影的时尚之于气质

十多年前,《将爱情进行到底》在年轻人中掀起共鸣,被认为是时尚的。它之所以时尚,是容纳了青春偶像剧的所有元素,在那部电视剧里,我有意识地把海外和港台电影里的造型元素拿过来,把它作为跟美术并列的一个部分,那时中国电影甚至还没有造型这个概念。电视剧播出后,很多人模仿剧中年轻人的造型,从小辫到服装,我于是发现,电影电视剧里,时尚不应是一种追风,而是一种引导。我是拍广告和MV出身的导演,对化妆和造型的感觉也是慢慢被熏陶出来的。做《将爱》电视剧的时候,我第一次从香港请了一个造型师过来,印象最深的是他送我的见面礼是一套袜子,赤橙黄绿青蓝紫,我当时想怎么能穿这样的袜子呢?但是十年后,我穿得比他还花呢。时尚不是贴上去就美了的瓷砖,时尚更重要的是在于它内涵中深层次的气质。

明星

佟大为的波点衬衫、秦浩的褶皱围巾、耿乐的古着皮靴,还有张馨艺的Chanel印花灯笼袖卫衣,演绎盛典时分的时尚心水。

张歆艺

偷穿妈妈的高跟鞋

喜欢买各种时尚杂志,看每一季推什么样的服装和搭配,我觉得自己还挺跟风的。我从小就特别爱美,经常偷偷抹我妈的变色口红,抹了擦不掉的那种。当年我妈特时尚。她是工人没什么钱,但她去扯布自己做衣服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每个周末都有舞会,我妈妈经常搽一种叫紫罗兰的淡粉,抹上口红,把头吹成像的法官那种形状,跟我爸一起去跳交谊舞。我爸那个时候出差总会给我妈带高跟鞋和靴子回来,我从小就眼馋我妈妈的那些鞋,偷着穿她的高跟鞋。我额头上有一个疤,就是小时候偷穿我妈高跟鞋弄的。那次她突然回家,我一着急使劲一脱,站起来的时候撞到了窗户角,磕得我满脸都是血。

马艳丽

轻松的生活状态最昂贵

我第一次听到时尚这个词,觉得是漂亮。起初人们也认为时尚就是穿漂亮的衣服,是参加有意思的Party,是去看展览或音乐剧,后来我发现这只能代表时尚的一面。时髦是一个会瞬间消失的东西,时尚却可能是一种风格,一种思想,或者一种观点,这是在我完全了解了这个行业之后感受到的。可以从很多层面给时尚一个定义。轻松的生活状态是昂贵的,也是我理解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它包含了人的心态、知识面和视野。我们公司有个小姑娘,梦想周游世界,她现在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去了澳大利亚、香港、台湾、日本。归来后她的思路和视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和之前完全不同,时尚就是一种力量。

名流

腕表、雪茄、豪车、古董、书写工具,一切能想象的奢侈品,他们都能品鉴。顶级鉴赏家眼里的《名汇FAMOUS》时尚霓虹夜,如此解读。

耿乐

曾经爱美DIY

我和时尚能扯上关系的事就是工作,比如拍摄时尚类杂志,拍国际品牌服装片,拍时装艺术影片,出席时尚圈的活动。我眼中的时尚是标新立异,推陈出新。而作为一名艺人,追求潮流和时尚似乎是我的一种本能,是自然而然的。

上学时挺臭美的,那时候没什么钱,喜欢自己DIY衣服。买一条牛仔裤是直筒的,但是突然发现国外电影里窄筒的很好看,很修身,市场里又没卖的,就自己改牛仔裤,自己动手把它缝得很窄。我还曾经在球鞋上DIY图案,那个时代国内根本没有匡威这些牌子,只有回力球鞋,不是白色就是蓝色,很单调,我们就会在白鞋上染各种颜色,十多年后,这种做法居然很流行了。

佟大为

相信太太的眼光

探析新时期时尚模特文化审美批判 篇7

一、身体对精神的僭越以及身体美导向

席勒曾指出人类审美文化实践的价值, 一方面使人的感受功能与世界有最多方面的接触, 从而在情感方面使受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就将整个人的感知的能力在不断的提升, 获得了一种独立的特性。在理智的方面这就让我们的理性的思考还有对于美丽, 这样一个动态的感知充分的结合在一起。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的演变, 在这个存在的过程之中, 我们之所以没有将我们属于自己的世界失去,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 人类将自己的生活的状态非常丰满地体现出来并且让自己的精神处于一定的精神的状态之中, 就是结合的最终发挥的作用。

有些时候并不是所有对于内的结合都会带来非常完美的结果的, 就是在对于身体美的一种视觉的评判的标准上面, 不同的时代会有这自己的见解的, 但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 如果用一种非常强制的文化理念来体现美丽时尚这个名词的话, 相信这是对于人性的一种挑战和反动。

二、欲望化叙事法则对超越性审美向度的颠覆

现在的审美的泛化的现象的造成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的消费的文化所带来的, 现在的消费文化是可以给我们很多的消费的大众们带来的是视觉的体验, 这就会对于人的整体的感觉的冲击力会是非常的不错的, 并且在商业用途的方面也是极大的将我们的审美体现的非常的完美。借助了非常多的科技所独有的理性的思维的模式, 在通过欲望来讲这个对于审美的感受用一种叙述的方式描写出来, 这就是我们的消费所带来的审美的文化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命运模式。

而在消费的文化之中非常有特殊的意义的一种审美文本就是我们的时尚模特, 因为模特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生命体, 传达除了自己对于审美的一种要求还有价格, 甚至在一定的程度的上面也将自己的尊严还有自由也带入了其中。在这样的一种思维的模式的影响之下, 现在的时尚的文化也就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为了现在人的一种非常快速的审美的模式。

三、炫耀式叙事策略对新的不平等权力关系的强化

在中国的消费生活之中, 通过文化所带来的同质化的运作已经不能够达到最终的审美的效果了, 其实通过一种差异性的不断地清除并且在一个整体的上面突出一个非常的具有代表的作用的事物, 来将整个的过程充分的体现出来, 从而在这种整体的思潮的影响之中。将我们的身份、地位、权利等都充分的在社会之中得到认可, 得到最大的合理化。

在以前存在的那种阶级间所特有的消费的模式已经随着中国或者世界的实惠进入消费社会以后, 发生了非常大的一种转变, 而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就是, 对于一些比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人员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特定的消费的产品了, 而保留下来的也仅仅是对于产品的不断的编码。换一种说法就是现在的每一个消费者都应该具有的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文化的资本, 这才是在现代的文化的消费的过程之中, 对于权利的利用, 有些人还会将这些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划分。甚至在道德理念的方面也是有着涉猎的, 而最终的对于高级或者低级的趣味的划分, 这些决定的权利并没有在消费者的手中, 而是在一些有着权利的人的手中的。正如曼海姆所指出的:在每一个社会中都会有一些社会群众, 其任务在于为社会提供一种对社会的解释。我们称他们为知识界。当这个社会一直是一种平静的状态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 阶层就会在我们的社会之中获得非常明确的身份, 或者在社会之中拥有着很多人都非常尊敬的一个职业或者得到了非常多人的认可的, 并且类似于巫术师等各种各样可以被我们称作为知识的层面的一些人, 就将一个社会的文化整体的垄断了。

在现代的中国的社会之中有着非常多的农村的贫困的人员的存在, 于此同时在非常的发达的城市的生活之中也是有着为数不少的下岗人员, 这样就让中国的整体的消费的水平就呈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降低, 并且在全国人的收入之中, 低水平的收入还是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的。有人说在这种情况之下, 消费文化是绝对的成长不起来的, 更没有办法张扬, 但是现实却告诉我们, 在联合国的相关搬到中, 我们中国是一种非常不同的方式将消费文化体现的非常的明显, 第一在消费水平上面, 主要是从衣着等方面改善, 这样的转变主要是因为时尚模特文化带来的影响。

对于我们来说, 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将来的社会之中, 消费的文化带来的各种文化的霸权是多么的强烈, 在审美的方面, 能够做到的就是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精神水平还有就是境界的不断提升, 这才是我们人类的进步, 和人类在审美上面的不断的追求, 在面对现代的非常多元化的文化的潮流的时候, 不应将自己的世界与整个的世界的思潮脱离出来, 完全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是一种非常不明确的选择, 人类都应该以一种接纳还有包容的心态去面对, 而在现代的时尚模特的文化之中, 相信在这种潮流的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下, 会让非常多的人对于人性的解放, 这个比较深的社会的话题得到充分的思考。另外, 在将人类的非常理智的思维的模式和我们潮流的艺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 我们需要加入的更多的是情感还有对于文化的追求, 相信在这些有效的结合下, 一切会变得非常的完美, 迎来属于自己的新生。

参考文献

[1]李西建.消费时代的审美问题——兼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象的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 (3) .

[2]陶东风.研究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的三种范式及其西方资源——兼谈“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并答赵勇博士[J].河北学刊, 2004, (5) .

[3]张聪.时尚·身体·诱惑:鲍德里亚后期消费文化理论的一个侧面[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9, (1) .

[4]张汝山.关于时尚模特文化人文性建设的美学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0, (2) .

解读西美尔的时尚文化观 篇8

一、时尚的产生:“求同”与“求异”的双重性文化

西美尔指出是时尚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从人类自身特质的生理基础就透露出人类的“双重性”:身体需要运动感与安宁感。这种生理基础在生物学中的形式就表现为遗传与变异, 这些生理的原因促使大众既渴望在“求同”的过程中被社会群体认同, 又渴望“求异”凸显自身的个性, 通过某种生活方式, 人类试图在社会平等化倾向于个性差异魅力倾向之间达成妥协, 而“时尚只不过是我们众多寻求将社会一致化与个体差异化意欲相结合的生命形式中的一个显著的例子而已”。[1]72

那么时尚是如何调节人们的“求同”与“求异”呢? 西美尔认为是通过“模仿”。在西美尔看来, “时尚是既定模式的模仿”[1]72。模仿给予个体不会孤独地处于他或她自己行为中的保证, 把个体带进群体的生活中, 引向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求同”的道路之中, 这样就满足了对社会的认同的需要。

模仿不仅满足个体对社会的“求同”需要, 还能充分满足人们“求异”的需要。西美尔认为时尚是有等级的, 社会较高阶层的时尚把他们与社会较低阶层区分开来, 而当较低阶层开始模仿较高阶层的时尚时, 较高阶层就会抛弃这种时尚, 重新制造另外的时尚。时尚一方面意味着相同阶层的联合意味着一个以它为特征的社会圈子的共同性,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在这样的行为中, 不同社会社会阶层、群体的界限不断被突破。

因此, 时尚的文化就是意图将人们适用社会需要的“求同”文化与展现个体特性的“求异”文化的结合。

二、时尚的状态:“短暂”与“永恒”的循环性文化

在《时尚的哲学》中, 西美尔指出——“一旦时尚被广泛的接受, 我们就不再把它叫作时尚了……时尚的发展壮大导致它本身的死亡”——时尚是转瞬即逝的“短暂”文化。时尚意味着一旦形成就立即过时, 在时尚的领域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永久的存在下去。少数人的同一行为不能成为时尚, 时尚是一种大众行为, 它需要大量的复制而使自己得以存活, 时尚一旦流行开来, 便意味着它的广泛流行抵消了它的新颖独特性, 便失去的时尚的意义。时尚总是处于过去与将来的分水岭上, 以其短暂性的文化带给我们强烈的现在感。

但是, 在一定意义上说, 时尚又是“永恒”的, 时尚总是处在迅速而持续的变化之中。当一种时尚被大众广泛接受之后, 这种时尚就会消失, 一种新的时尚崛起。消失——崛起——消失……如此循环反复。西美尔看到新时尚的产生构建是基于统合与分化的两种本质性社会倾向的, 两者缺一不可, 因此在西美尔看来, 原始种族的时尚比我们更稳定。然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激动的年代”[1]76, 而“越是激动的年代没事上的变化就越迅速, 只是因为需要将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的诉求”[1]76。在这个意义上讲, 时尚是不会消亡的。

因此, 时尚的文化就是时尚短暂的文化与时尚“消失——崛起——消失……”永恒循环发展的文化。

三、时尚的意义:“审美”与“救赎”的距离感文化

在《货币哲学》这部学术专著中, 西美尔认为金钱成为一切物品的等价物, 它可以和任何东西进行交换, 这样使“事物本身贬值了, 丧失了其更高的意义……”[2]8这样便使得“人们对于事物的微妙的差异和独特性质不再能够做出感受同样细微的反应, 而是用一种一律的方式, 去感受所有一切。”[2]9人们对物的感觉变得麻木, 对现代生存也变得无所适从, 生命感陷入一种萎缩的境地。而时尚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 使得个体生命与现代物质文化产生了审美距离, 使人们在迟钝麻木中睁开惊喜的眼睛, 怀着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重新认识世界, 走进世界的生动性和丰富多彩。为此, 西美尔提出通过与现实生活保持一种动态的距离关系来实现个体的审美救赎。

在西美尔看来, 时尚作为个体的一种现代生活的审美体验, 它是对现代性矛盾的一种解决, 时尚是把“求同”与“求异”这两种相对的力量结合起来的一种社会构造。时尚的求异区分性使得个体与生活拉开距离, 进而“实现对平庸生活的成功颠覆”。[3]191

这样看来, 西美尔探讨现代时尚的出发点, 是为了更好的解决文化的现代性危机。西美尔打破常规的审美姿态, 引入“时尚”的观念, 是个体远离庸俗的日常生活, 实现个体的审美救赎, 为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一种理论出路。

参考文献

[1]齐奥尔格西美尔:《时尚的哲学》, 费勇等译,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

[2]西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 顾仁明译,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0.

文化时尚 篇9

近几年来, 时尚创意之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 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与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成为了中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一个民族、国家的时尚创意能否得到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认同, 显然是文化创意产业中极其重要的学术问题。在这里, 我们主要以民族时装的创意为例,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时尚的规定、特征与创意表现

时尚一般表现为一个时期流行的、且为人们所普遍效仿的生活方式, 它涉及到设计、艺术与文化等众多的领域, 尤其典型地体现在时装的设计、制作与流行方面。但是, 时尚与流行并不能简单地相互等同。这里的悖论在于, 时尚常常会传播、流行开来, 但如果它广为流行, 也就离其终结不远了。那么, 究竟什么是时尚?时尚有何根本性的特征?时尚创意与审美表现又有何关联?可以说, 这些都是时尚创意及其文化认同必须加以研究的基础性问题。

针对时尚的规定问题, 挪威当代作家和哲学家史文德森认为, “时尚” (按:以下对“时尚”不再加引号) 是一个非常难以定义的词。在他看来, 是否能够将某种事物无可非议地称为“时尚的”, 即时尚的充分必要条件存在与否也是极其可疑的。虽然存在着许多关于何谓时尚的表述, 但实际上并没有一个为所有人所公认的时尚的定义。而且, 能否从充分必要的逻辑条件去规定时尚, 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思与探讨的问题。其实, 关于艺术与文化的许多定义, 都难以从过强的充分必要条件去考究, 也都面临着类似的学术与思想困境。

在史文德森看来, 时尚与现代性都有一个相同的主要特征, 那就是与传统的割裂以及不断逐“新”的努力。这就是说, 时尚将新奇与流变作为永恒的诉求, 甚至可以说, 永远的变化才是时尚不变的特质。但任何新的视觉表现都是时间性的, 都可能成为某种过去了的、不再时新的东西。当然, 对时尚艺术来说, 并非只是与过时的东西简单割裂, 常常出现的是新与旧的不断更替与轮回。当然, 这种更替与轮回也绝不是简单的回归, 而总是带有某种重构的文化意味。同时, 还有许多艺术流派与风格介入了时尚的变化。

在这里, 时尚的这种无穷的可变换性, 表明了人们对新的生活与满足感的不断需要。如何评价这些新的满足感呢?美国文化学者德让认为, 这些新的满足感的唯一坏处, 就是一件新衣服不能穿得太久, 如果到处都能看到它就不能再穿了。同时, 他还认为, 如果没有这个概念, 时装业永远都不能发展。其实, 这也表明了时尚流行的悖论:时尚的过分流行就会导致时尚的终结。当然, 这里所说的对服饰的频繁淘汰, 还涉及到资源与环保的问题。然而, 在时尚不停的变化之中, 创造力成为了时尚与创意产业根本的内在规定。

一般来说, 时尚创意往往经由视觉 (化) 来表现, 这就要我们关注时尚与视觉艺术的关系问题。其实, 时装等时尚创意表现本身就是一个艺术与文化的问题, 同时, 任何当代时尚设计的创新都不可能彻底脱离传统民族文化这一重要语境。我国服饰艺术研究者刘天勇、王培娜认为, 将民族元素符号进行再创造, 最终目的是设计出既有时尚感, 又有文化底蕴的现代服装。然而, 如何使时尚与传统民族文化充分结合并得以重构, 却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的问题。

作为一种文化创意产业, 时尚关联着创意的视觉表现与审美经济等诸多问题。作为一种审美经济的样式, 时尚当然主要也是通过创意及其视觉表现来实现的。在这个问题上, 文化产业研究者李思屈教授认为, 审美经济发展和审美自由表达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问题在于, 创意如何才能实现其视觉的审美表现, 并揭示出这种审美表现的文化特质与品位, 这在学术界尚未得到更为深入与系统的探讨。此外, 审美经济与自由表达究竟是如何关联的, 它们又是如何揭示与彰显文化创意的本性的, 在这里也没有给予更深入的分析与讨论。

二、时尚创意与审美表现的民族性

在时尚的创意与表现中, 无疑还将涉及到民族性及其相关问题, 当然, 设计又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民族性上。可以说, 各个不同民族的艺术、宗教与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时尚创意及其含义的不同理解。在服饰艺术学者胡梅芳看来, 民族风格的服饰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每个有心的设计师都会创造性地运用民族服饰里的要素, 并将之衍生成独特的风格。当然, 如何才能对这种民族元素加以充分的发掘与深入的揭示, 显然是民族服饰创意及其实现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任何一个民族、族群内部, 其成员都曾经有其相似的身份特征与识别标志, 以及与之相关的符码与象征。英国学者芬顿认为, 挪威人类学家巴尔特提到的民族明显的信号和标记, 其中就包括衣着、语言、住宅样式和生活方式。对于时尚创意与表现来说, 各个不同民族的符码表现与象征意义, 都是必须加以充分考虑的重要问题。在这里, 民族服饰符码既是民族文化的标识, 又是一种指向民族存在与生活所指的能指。在各个民族的衣着生活方式中, 人们的审美经验往往是经由民族服饰符码来生成的。

在民族时尚创意的来源问题上, 服饰设计学者苏永刚认为, 有些设计师喜爱从某些民族的服饰获得创作灵感, 形成了诸如拉丁、非洲、西班牙、苏格兰、印度、日本等民族风格。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 这些民族风格在每季的时装展中就已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亮点。由此可见, 民族的服饰元素及其文化已成为民族时尚创意与表现的重要灵感来源。民族创意及其审美表现的实现, 显然也是时尚创意研究中极其重要的文化问题。

时尚创意涉及许多观念性的东西, 因此, 它的实现与人们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服装设计学者陈姝霖、杨辉认为, 在服装设计中要突破原有的框架和限制, 从一种新的立体视角来思考问题, 通过直觉、想象等思维方法对民族与时尚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不断创造出具有新主题、新造型、新色彩、新材料的好作品。虽然只有在民族文化的语境里, 时尚创意的表现才更具文化的底蕴, 但是, 更要强调的是, 时尚创意所的思维方式是多元与互文的, 并不能局限于一个固定不变的运用与操作模式。

充分运用民族的符码与象征, 对于时尚表现的民族性将具有特别的意义。实际上, 现代许多时尚设计创意都有民族元素的广泛与深度的介入与参与。为此, 英国当代社会学家米勒强调了民族性的重要意义。他认为, 一个人的民族性远不是他/她可用的唯一文化资源, 但是, 它可能是一种重要资源。这也表明了民族文化资源与其他文化资源的关联性。世界上许多民族、国家成功的时尚创意设计, 都根据于对本民族文化的独特理解与表现, 同时也离不开民族间的文化对话。

虽然说, 时尚的创意总是要经由视觉表现而实现, 但它并不存在一个可以简单摹仿与克隆的、普适的表现范式, 因为, 每一次创造与重构都应该是独特的、语境性的。同时, 也没有一个绝对不变的鉴赏与评价法则。各个民族的民族性的具体表征, 在不同的时尚创意中显然又是有差异的, 这乃是因为各个民族无疑都具有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文化特质。但在不少的时尚创意表现中, 这种独特的民族性尚未引起充分的重视, 更没有得到深度的挖掘与独特的揭示。

三、民族创意的表现与认同、接受

在创意的表现完成后, 显然需要经由民族的审美认同与接受。因此, 这里就有一个如何认同与接受的重要问题。在澳大利亚学者豪格与英国学者阿布拉姆斯合著的《社会认同过程》一书中, 认同尤其是社会认同是与群体不可分割的。根据他们的这种观点, 社会与文化的认同显然又是与特定民族相关的。事实上, 民族意志又关系到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而这种往往深藏不露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对于领会民族的艺术与文化又是很重要的, 但这些诸多的内在关联尚未得到充分的强调与揭示。

在这里, 认同可以说是接受的心理基础与文化前提, 它既是心理的, 更是社会与文化的。同时, 还涉及到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的复杂关联。美国人类学者柏桦认为, 尽管现代时尚的来临将关注点放在女装上, 但是, 时尚风格的许多动力来自以社会经济因素、种族和年龄为基础的下层阶级男性配合的反时尚。应该说, 这种反时尚力图对传统的时尚加以解构与颠覆。但是, 这里的反时尚本身或许就是一种时尚, 甚至还可能是一种先锋性的时尚。似乎能够如此说, 任何前卫的时尚都是以“反”的方式为自己开辟道路的。

时尚创意的审美表现及其认同、接受, 又是在历史、宗教、艺术与文化的语境里实现的。在西方的殖民地国家, 服装曾经是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相互斗争的武器。所以美国时尚评论家克雷克说, 在殖民主义时期, 首先殖民者用服装将“西方”生活方式强加于当地人, 然后, 当地人用本土服装来抗拒这种文化侵略。当然, 到了后殖民主义时期, 先前被西方殖民主义边缘化的民族艺术与文化, 可能反而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空前的看重与突显, 并以之反抗欧洲中心主义在政治与文化上的优越感。

但在后殖民主义那里, 仍然存在着西方对非西方的知识与文化控制的问题, 这是需要在文化上给予反思与批判的。实际上, 创意的认同、接受与审美经验都是时尚创意及其实现所不可或缺的。所以东华大学教授卞向阳指出, 根据“审美距离说”, 在服装设计中民族元素以新奇刺激让人们产生审美感受, 并将得到民众的认可而成为一种流行。当然, 这里的距离所产生的美, 不仅与特定民族的生存、生活相关, 它还使得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其独特的、彼此不可替代的魅力。

作为一种创意文化与产业, 时尚常常与视觉艺术及其审美经验密切相关, 甚至可以说时尚风格就是一种整体性的经验。同时, 时尚不得不面对现代性及有关问题。虽然说, 现代性对民族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但它并不一定与民族文化认同发生简单的悖离。比如说, 芬顿就认为, 世界上存在着有关现代性和现代社会领域的理论, 这种理论为对族裔认同的表达提供了物质与文化情境。当然, 在现代性的语境里, 民族性文化认同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自身的难题与困境。

在后现代语境里, 许多关于艺术与时尚的批评, 已经不再限定在形式表现方面, 而成为了一种广义与宽泛的文化批评, 正是这种文化批评样式, 可能为时尚创意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联提供广阔的话语设置与表达空间。因此, 民族的创意是如何表征自身的, 它又是如何经由审美经验而得到认同与接受的, 进而使时尚创意更有民族的特色与文化的品质, 以及应当怎样结合民族文化来实现民族的创意, 这无疑需要更为广泛的、深入的与跨学科式的交叉研究。

四、时尚创意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当前, 在“全球化”趋势下审美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甚至成为了艺术与时尚的表现与传达的焦点问题。就时尚创意而言, 其审美表现既离不开民族性, 又是在世界文化认同的语境里实现的。所以, 美国学者赫斯蒙德夫提出, 流行时尚需要在功能性与意义性之间求得高度平衡。因此, 缺乏民族性与个性的时尚创意, 既不可能发现与生成自身的文化意义, 也难以真正得到现代社会与文化的认同, 因为这种创意是没有以任何文化底蕴作为基础与前提的。

一个民族的时尚创意及其与世界性的关系, 显然也是时尚艺术与文化应加以探讨的重要问题。美国人类学家弗里德曼认为, 反同质化的新认同与民族认同是相伴而生的。在本性上, 同质化及其对趋同、一致的诉求, 导致了文化与风格的多样性的消解, 它是西方形而上学在设计艺术上的重要体现。也正因为如此, 在反同质化的过程中, 对艺术与文化多元与差异的尊重与认同, 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民族存在与文化多样性的承认, 显然就具有特别重要的世界性文化意义。

当然, 全球化既可能导致民族特质的丧失, 也可能为民族新的文化认同提供新的机会。在全球化时代, 世界已经变成了人们共同生活的“地球村”。在当下, 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难分彼此, 似乎人人都成了“世界公民”, 当然, 这可能只是一种文化表象。因为, 在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 我们每个人仍然可能面临身份认同的焦虑。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人们还会遇到民族与文化认同的重要问题, 而且, 文化认同显然又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不可或缺的。

比如在海外华人服饰产业方面, 美国未来学家科特金指出, 在全球各地的唐人街 (中国城) , 华人服装制造业目前已经与洗衣业、餐饮业一道共同被视为“华人专有”或“华人生意”。虽然华人的着装有时也保留了某些传统的风格, 但大多都与西方人、所在地本地人日益趋同。显然, 服装的民族风格没有更为明确地彰显出来。同时, 海内外华人的时尚创意与文化产业都存在着文化品位不高与创新乏力的问题, 这是亟待认真研究与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现代艺术的语境里, 所有的时尚都关系到某种文化的观念与创意, 也都会涉及文化上的认同与接受的问题。服装学者钟志良认为, 现代服饰时尚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服饰文化的启发与借鉴, 各民族不同的风土人情、服装样式、色彩搭配、图案纹样、装饰风格等常常包含着丰富的含义, 并成为了设计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如何去揭示这些潜在的民族元素及其文化含义, 当然也离不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文化语境。同时, 在时尚创意领域, 还应该展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文化对话。

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上, 笔者提出了艺术的“民族间性”概念, 并以之作为艺术的民族性向世界性通达的中介, 而且, 一个民族的时尚能否获得世界性的文化认同, 其艺术的民族间性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作用。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及其文化环境里, 交流与对话从来就渗透在各民族艺术与时尚及其表现之中。显然, 这种通达及其实现并不是单向的, 而是双向与互动的:一方面, 民族性走向世界性文化;另一方面, 世界性融会进民族性文化。

五、全球化、创意实现与文化认同

在全球化时代, 时尚创意的生成及其审美表现存在着如何得到世界性文化认同的问题。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曼纽尔·卡斯特认为, 我们的世界与生活正在被全球化和认同的对立趋势塑造。当然, 对文化多样性显然是要加以充分肯定的, 因为全球化虽然力图统一与融合各种民族文化, 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不仅是存在的, 而且这种文化差异还应该得到足够的尊重与承认。可以说, 不同民族的服饰与着装就是对民族的身份与自信的某种确认, 也是民族时尚创意的文化多样性实现的前提。

实际上, 任何民族都不可能离群索居、与世隔绝, 而是通过文化发生相互关联与交流。对此, 澳大利亚的社会心理学家豪格与美国的阿布拉姆斯合著的《社会认同过程》认为, 无需过多思索, 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当代民族国家都是多元文化的, 文明或文化的冲突当然也是难以避免的。也可以说, 任何一个民族、国家不但要有自己的文化, 同时也应当包容与承认其他民族、国家的文化。其实, 当代任何民族国家常常既是多民族的国家, 也是全球化语境里的世界性民族国家。

更为重要的是, 这种多元文化是各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因此, 除了经济的考虑外, 还必须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并提升到文化认同的层面, 从而让这些传统文化创意表现尽可能得到全球性的文化认同或包容, 显然这也是极其重要而又繁重的思想与文化任务。在这里, 文化认同既是一种群体文化产生认同的感觉, 也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所影响的认知。在民族文化认同实现的过程中, 好的时尚创意设计能够使着装者产生本民族的归属感。

如何充分借鉴传统的与民族的文化元素, 是时尚创意表现应该加以认真考虑的问题。我国服饰设计学者马蓉认为, 随着服装设计师们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捕捉灵感, 文化大融合现象在近10年的服饰设计中不断出现。尤其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民族性元素及其在时尚创意设计中的表现更具有独特的人类学意义与民族文化价值。当然, 一个民族的时尚元素并不仅仅属于自己, 它们完全可以为世界其他民族所借鉴, 并由此发生各个民族的元素与文化在时尚中交融。

正是中西审美文化及其多样性, 构建了民族时尚创意的广阔视域与多元维度。在科特金看来, 比起人口分散性和商业帝国的广阔来, 这种由来已久的种族认同感和全球性联系才是全球部族同其他移民人口相互区分的最明显的标志。重要的意义其实还在于, 这些全球部族应该既是民族的, 也是世界的, 而且, 艺术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还是“互文”的。在这里, 狭隘的民族主义与强势的殖民主义都存在着自身的误区与困境, 因此也是时尚创意应该给予拒斥的。

品牌有文化自信才能有时尚话语权 篇10

城市综合体, 是一种综合的商业地产开发项目, 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商铺、住宅, 更是囊括旅游、文化、商贸、休闲的消费“聚集区”。在这里, 可以实现“一站式”吃、住、玩、购服务, 也可以体现一个地区的商业文化和都市氛围。在许多大都市, 城市综合体即是人流最旺、商气最好的地方, 也是城市的“新地标”。毋庸置疑, 城市综合体对于城市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提升城市形象, 带动区域发展的“香饽饽”。

城市综合体项目接连落地

12月19日, 刘新民带着儿子溜达到了滩尖子, 来看看兰州万达广场的施工工地。爷俩无法进入工地现场, 只能是在工地大门口朝里瞄几眼。“就希望商场能早些盖好, 铺子能早点赚钱。”刘新民和亲戚共同投资, 在这里购买了一间小商铺, 满心期待着能在这里掘到金。

说到兰州的城市综合体项目, 还得从这个城市引进的首个综合体项目——兰州万达广场说起。这是万达集团目前在甘肃最大的投资项目, 总投资5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为44.10万平方米, 其中持有物业建筑面积约为22.94万平方米, 包含五星级酒店和约18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中心。有了万达的名气、财气, 兰州万达广场不得不让刘新民和众多的投资者、经营者充满期待。

不单有万达看中兰州, 几乎在一夜之间, 数个大集团进军兰州的消息也相继传出, 高新区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居然之家兰州商务中心、红楼时代广场、鸿运金茂广场、天源一号、世纪金源……记者粗略统计发现, 近两年来兰州开建或拟建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已有十多个。

在住宅市场限购的大背景下, 商业地产逐渐成为各大房产开发商一致追逐的宝藏。在商业地产的诸多业态当中, 城市综合体既能满足地方政府对GDP的追求又能为开发商平衡风险。因而, 不仅在兰州, 几乎全国所有的大中城市, 住宅地产“退烧”的同时, 商业地产正在迅速崛起。城市综合体, 一夜间成为地产调控下众人追抢的“新大陆”。

传统百货卖场多业态发展

城市综合体项目的相继落地与开建, 给兰州传统的百货卖场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在传统的百货零售行业, 提供给消费者相类的品牌, 相似的商品, 相同的服务。消费者得不到购物以外的享受。而对品牌掌控能力和业态的创新能力不强, 容易失去对市场的占有力。此外, 与城市综合体项目不同, 传统百货卖场多存在体量小、服务内容单一等现象。因而传统的百货卖场受到巨大挑战, 已经进入一个发展的瓶颈期。如何在城市综合体如狼似虎的逼迫下, 寻求生存与发展空间, 则是兰州百货卖场急需思考的问题。

商业综合体迅速崛起的同时, 不少人也在担心传统百货被抢走市场, 实际上传统百货并没有消极等待, 而是在加紧自身的改造升级步伐。在采访中, 记者了解到, 兰州百货卖场已经开始积极应对。今年包括国芳百货、亚欧商厦、新世界百货、西太华商厦等都先后进行了内部的装修升级和布局调整, 并对布局进行科学的调整, 这是适应消费者需求, 提升购物环境。以前, 兰州的百货商场内部基本上以服装、化妆品、金饰品、电器等产品的销售为主。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明显不足, 多是依赖周边商家提供。而在今年的科学调整中, 传统百货卖场开始悄然增量, 在自我内部注重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

“整体营业面积有1900多平米, 现已引进经营户20多家, 经营档位基本饱和, 预计本月底可以正式运营。”西太华商厦西宾美食城的王伟经理介绍说, 他们之前考察了外地多家百货商场, 在原来服务基础上增加餐饮休闲服务非常必要, 不仅能满足顾客的多方位消费需求, 而且有利于促进原有百货类产品的销售。而在西太华商厦之前, 新世界百货的餐饮区已经率先开始运营。除增添以往缺失的餐饮服务外, 国芳百货商厦新近投入运营的电影城也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的顾客。12月22日, 在该电影城等候观影的王先生座位旁放着两个购物袋, 他告诉记者:“周末陪女朋友出来逛街, 走得累了就上来看场电影, 感觉很方便, 也轻松了许多。”

采访中, 众多业内人士一致认为, 传统百货业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被打破, 百货店将购物中心化, 实行以百货为主业, 整合专业店、专卖店、小超市、餐饮、文化、娱乐、休闲等其他业态, 实行经营的多元化。无可厚非, 多业态并举将成为百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标新立异错位发展是方向

城市综合体的出现是城市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当人口聚集、用地紧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在这个区域的核心部分城市综合体便应运而生, 形成了强大的商业聚合力和辐射力。它的集中与扩散满足了习惯快节奏的人们需要在一个方便、快捷、经济、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空间里, 享受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求。

在兰州城市综合体项目已遍地开花之时, 如何定位如何经营也是商业地产开发商、运营商必须考虑的当务之急。在现有的几大商场内, 记者发现品牌趋同商品同质现象较为普遍。以服装品牌来说, 欧时力、ONLY、艾格等品牌几乎在兰州的各大商场都设有专柜, 装修风格一样, 销售的产品也基本一致。这样的同类化发展, 不仅难以给消费者以新鲜感, 时长日久也使得商场失去了特色。如何做得长久, 做得深入人心, 避免步入“千店一面, 千品一面”的同质化怪圈, 不仅是百货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后来者的城市综合体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东方时尚文化之巅 篇11

CHIC,一个不断自主创新的平台。

CHIC,一个还在创造传奇的展会。

2008年3月28日~31日,这个走过了15个春秋的中国、乃至亚洲的服装业顶级盛会,将迁徙至位于北京顺义天竺空港城商务区的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再度启航其第16个里程。

在全球化纵深化阔步前行与中国力量迈出全球竞争步伐之际,CHIC2008将开启自身的蜕变,承载起新的产业使命与时尚命题。一幅新的时尚路线图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全球时尚版图。

展会继续在中国服装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共同主办下,秉承着其光荣的传统与坚实的步履。不但把国展新馆的8个展馆全部铺满,甚至还在空地上增设了5个临时馆,达至展出面积11万平米的浩大规模。

而十大展区(海外展团、男装、休闲装、女装、童装、皮革/皮革、羽绒、针织/内衣、服饰/资讯和设计廊)里,来自法国、韩国、日本、意大利、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美国、西班牙、德国、比利时、加拿大、土耳其、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中国澳门以及中国大陆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个品牌,将再度在此风云际会。

CHIC2008,在其步入16岁的花季时,沐着奥运年的春风,以其新旅程与新风貌向世人展示着东方时尚的骄人魅力、那四溢的中国产业狂想与世界时尚对这个广阔市场的激情拥抱。

新馆新风貌

对于许多人来说,第16届的CHIC最大的变化或许是第二次迁徙、搬至新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了。

的确,CHIC,在它创办的那天,不敢预期到后来会经历那么多次的换馆行动。甚至,也未想到过有朝一日竟会发生分期这样的被迫促使的灵活。

中国服装协会新闻发言人语气颇为悠长地回味了CHIC的发展历程:

第一届CHIC于1993年5月14~19日举办,举办地点是中国国际贸易中心。

到1998年,国贸中心再也容纳不了规模扩大了的CHIC。于是,CHIC开始了它的首度迁徙,迁至位于北三环东路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

由于中国服装产业的蓬勃发展与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大,CHIC的参展规模逐年提高。到2002年,CHIC第10年,来自全世界的850余家参展商(国内展商700、国际展商150家)使展览面积扩至58000平方米,首次把国展中心全部展馆给填满了。这时的CHIC已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服装展会。规模的不断扩张让主办方为层位的供不应求而苦恼。于是2003年的CHIC只能限制参展商的数量与单个企业的展位面积。

以至到2004年,第12届CHIC不得不“就地取材”地把男女装分开档期举办。第一档期展示男装与休闲装,第二档期展示女装与童装。这样,CHIC在只有6万平米的老国展展览面积竟一举跃升至高达10万平方米,跻身世界第三大展。

这样地分期四年后的今天,CHIC2008又一次搬迁到了新的国际展览中心。

也就是人们将看到的国展新馆。

新馆彻底解决了过去四届CHIC在层位安排上的捉襟见肘。并且,原本分期举办的一些诸如男女与风格分区模式(比如男装档期的休闲装也有休闲女装,而女装档期的童装也有男童装)、同一品牌集团的不同品牌可能要在不同档期展示等弊端也随之消失。

作为国展新馆的第一个展览项目,CHIC拉开了北京展览业的新高潮。

不过,只建成了一期10万平米的国展新馆依然满足不了本届CHIC的展览规模。主办方不得不在空地上另行搭建了5个临时馆,用于时装秀等使用,从而使CHIC2008的展览面积达到11万平米。

可以说,CHIC的发展不但见证了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还实现了自我的升级。

而CHIC一次又一次地换馆与分期举办,也无疑预示了中国展览业的蓬勃与中国经济的腾飞。

2008年国展新馆的建成,呈现的正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北京展览经济与中国整体经济的新格局。奥运则为这种态势提供了新的发动机。

而CHlC2008为国展新馆的启幕,昭示着中国服装业继续承担中国产业经济领头羊的责任与使命,牵引着中国发展的新时代步伐与中国民众的新时尚审美诉求。

CHIC2008无疑是一场盛大的“时尚奥运“盛会。

会展业的变革

展中层,打破综合展与专业展界线:

传统的展会区分为综合展与专业展。

然而,在CHIC,这种区分经由展览规模与层次的升华而无形中被打破。

本届CHIC,继续包含了原本独立办展的香港时尚汇演、日本时装展等展览项目。香港展团“Style Hong Kong”依然是CHIC最大的海外展团,面积达6000平方米,一共63家展商。日本展团“Japan Fashion Fair”再次加盟CHIC,面积2300多平方米,共有43家。此外还有意大利展团、法国展团、韩国展团、台湾展团等。

特别感受强烈的是,CHIC中的有些展区即便是单独抽离出来,也将在一些品类专业展中首屈一指。

尤其是向来被视为规模小实力弱的童装品牌此次异军突起,童装展区由去年的7000余平方米,猛增至1万平方米,把整个童装馆的面积全部填满,聚集了海内外的众多优势品牌,已超过亚洲任何一个专业童装展览的规模与档次。

休闲装展区也有突出表现。不但四处涌来的63品牌把1万平米的休闲装展馆完全填满,还在品类上进一步细分化。商务休闲、时尚休闲、牛仔休闲、时尚运动、青春休闲的分类让展区设置与观众观赏更周到便利,也进一步体现了产业的进步。甚至,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与消费层次的提高而推动的高消费运动项目市场也体现在了本届CHIC的休闲装展馆中,此次就特别设有一个高尔夫服饰品牌展区。这也比亚洲的许多专业休闲服装展分类更细致、涵盖的优秀品牌更多。

当然,这种特点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一直很兴盛的男装展区。

服务提升

随着新展馆的启用,CHIC的展览服务也登上了新台阶。比如新展馆四大入口有效分流了入场人群。而展馆内四通八达的连贯性,使得以往在旧国展馆与馆之间的观众入场PDA扫描程序得以取消,这就加快了效率、节省了工办方服务人员与观众时间。

新展馆占地面积幅员辽阔,所以也不再需要像以往老国展那样要把观众输送至2、3楼。展馆的彻底平面化让展馆之间的层位优劣差距不再受先天环境的影响之困,也让观众不再需要上下楼。而每个展馆面积均在1万平米以上,这让展区安排工作也更加宽松。为此,组委会进一步组织创新,在通道的设计上引入了商场中“动线”概念,突出了“边厅”地位,布局上显得非常整齐。此外,“中岛”概念也体现在每 个展馆中。

招展方面,国内国外的情况都很顺利。国内我们自身长期的行业服务所带来的品牌企业就不消说了。海外牌由于许多海外组织与展览公司与CHIC密切合作多年,所以CHIC的参展品牌呈现出国际化程度高、有相当部分世界性知名品牌参展的可喜现象。意大利的PITTI、法国的WSN、澳大利亚的Fashion Exposed Melbourne、中国台湾的台北时尚魅力展等海外知名展会就踊跃组团过来参展与洽谈合作。与各类行业组织和展会合作,带来了参展资源与海外观众组织方面的良好效果,以及展后跟踪服务的便利回馈。

观众组织也呈现出许多新组织模式。如进行更广泛的挖掘与整理资源信息、多种渠道的邀请函直邮、数据信息核查等。尤其是提出了VIP商家概念,并提供相应等级的贵宾服务;对于高端观众实行“一对一”的跟踪邀请等。

此外,票证功能合一、邀请函含赠票功能、引入现场商务服务信息电子查询功能、登录台分类疏导与管理、更加简洁与合理地进行证件分类,也是诸多服务措施之一。而VIP商家与展商的互动活动更是主办方特别注重改进的服务要点。

在有效的服务提升下,预计本届CHIC将有海内外12万名观众到场。其中普通观众10万人、商场代表2500人(其中VIP商家100人~150人)、经销代理商5000人(高端代理商、经销商100人)、海外观众1500人等。

专业活动亮点频仍

精彩的专业活动历来就是CHIC中广受欢迎的重要亮点,它们形成对博览会的补充、延伸、以及提升作用。

CHIC本身的厚重历史将继续发扬其光荣的传统,“中国服装论坛”、“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CHIC show”、“中国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以及穿插在展会期间的其他大小活动将演绎新一年的产业脉动。

被称为行业智库的“中国服装论坛”已是第13届,本届将在3月29~30日举行。此次论坛将在全球化时代深度演义带来的产业经济形态下继续探索品牌建设的新发展,论坛主题为“寻找建立品牌优势的新能量”。论坛将挖掘出那些推动中国服装产业成长的优秀品牌,以及品牌成功背后的基因。并邀请欧洲、美国、亚洲与中国先锋实验性品牌的掌舵人分别作单元案例的交流与讨论,同时更是邀请了如姚景源、梁小民、黃永松、赖声川、许舜英、洪丽芬、沈南鹏、朱伟等大量的世界华人精英加入对话交流讨论,把脉中国服装业从“制造”向“创造”的发展改革。“2008中国服装论坛”将由著名的国际品牌服装会员店连锁商业集团ITAT冠名赞助。

“2006~2007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则继续高举产业创新发展的旗帜,历数年度品牌风云,嘉奖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品牌荣耀得主,为其他后进品牌提供楷模与参照系。

而今年的“中国高级成衣品牌发布”升级CHIC秀场。以3000平米双厅联演20余场,在这个平台上,霓裳的艳丽将直接握住市场的话筒,将品牌的美丽第一时间“表达”出去。对于“CHIC show”定义的高级成衣品牌发布概念,主办单位将针对品牌自身的定位需求,通过精心组织,协助企业邀请重要的商家和媒体,共同把服装表演打造成高水准、时尚动人的“现场招商会”、“产品推介会”。

“2008-2009秋冬中国服装流行趋势发布”则将下一季属于中国自己的流行趋势元素向专业人士诠释,实现以中国服装主导流行趋势逐渐影响世界服装流行走向的远期目标。

展览品牌的延伸与产业探索

在一个全球化背景下的转型年代,CHIC一直审慎而又积极地保持了自身的机敏与灵活。

故多年来,CHIC一直不懈努力地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并将这种为产业进行求索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与国际上的大展会品牌推出展会子品牌的模式不同的是,CHIC在保持自身产业服务平台价值的同时,还不断地尝试外伸与变革的实验。从一开始的秋冬展、高级成衣展,到后来的跨国采购展、时尚创意空间,都是CHIC的延伸式产业实验。

这些实验往往被不惜代价地推行,并承受着许多质疑与;中击。

这些也都是CHIC盛焰下传出的星星之火。

同时,这些实验又被迅速地反哺了CHIC本身。

本届CHIC推出的“设计廊”也是为了展示产业的创新力量群体。这也是一定程度上受“时尚创意空间”展的影响。而CHIC表现出色的服饰品与时尚资讯展馆也有些或许可以提供给“时尚创意空间”展以经验和资源借鉴。还有展会期间的有些专业活动是否可以在不同展会间形成系列化、互动性等等,也是可以值得探索的。

CHIC的实验探索之路还在继续。

迈向全球化的品牌主义

品牌是CHIC高举的战略旗帜与全面服务的终极诉求。本届CHIC展现出来的品牌概念、形态、文化显得姹紫嫣红,各具魅力。

专业区展示各细分领域精粹

男装:CHIC08男装展区位于E1馆,主题是“经典系列”,包括了正装及商务休闲系列。参展品牌向着代表市场品牌主流趋势发展。尽管浙江仍有第一代服装品牌聚集的优势延续,但优势已不大,这种地域集中局面已被突破,51个参展品牌企业分布于十多个省市。其中8家上市公司,雅戈尔、杉杉、红豆、波司登、七匹狼、如意集团等行业巨头云集,而马狮龙、巴贝、鳄鱼恤等属于一线商场中的高端品牌阵线。连续3年参展的企业17家,占46%,第一次参展的有4家,占11%。男装区呈现了正装转型商务休闲化的大趋势。

休闲装:休闲装专区细化了分类布局,商务休闲、时尚牛仔、时尚休闲、运动休闲、少淑休闲、高尔夫休闲各显妖娆。商务休闲类有马莱特、日驰尼、老K、蓝鲨、特色龙、赛丹、思创等;时尚休闲有马克华菲、卡宾、卡锐仕、Q&X、意式诗、汉龙威尔等牛仔休闲包括Lee cooper、LOjs、大列车等;时尚运动类则有鸿星尔克、pony、超越等青春休闲类包括以纯、依迪菲、高邦、阿依莲等,还有特步公司代理的迪士尼的运动品牌;高尔夫系列则有万星威、大公鸡、黄金熊、E·10ad等。休闲品牌是当前服饰市场发展最快的品类之一,表现在本届CHIC上的绝大多数参展品牌都是市场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时尚休闲品牌将会大放异彩。而许多运动装品牌则增添了许多奥运元素,显得时代感极强。

女装:本届CHIC女装品牌展示面积16000平米,平均层位面积130平米,较往年有明显增加。以上海、广东、浙江、北京四地品牌居多。有的品牌近几年没有参加,今年又参与的,包括汉帛(南茜,高)、桔子(歌莉娅)、叶子(艺之卉)等;非常重视设计的品牌有斯尔丽、非尚;纯海外女装品牌有希腊的希丽娅·蒂、日本世界时装集团的CORDIER、美国的金茂(johnnyways)等品牌。

童装:在展区面积过万平米的童装展区,呈现出

品牌国际化、各品牌层位面积大、过去有所忽略的婴装/运动少年装得以快速增长等喜人特征。“中国十大童装品牌”展团(派克兰帝、红黄蓝、力果、巴拉巴拉、今童王、博士蛙、雅多、嘀嗒、玛米玛卡(momoco)、笑咪咪)集体亮相CHIC2008;迪士尼展团继CHIC2007成功参展后,携旗下10家品牌授权商再次出击CHIC2008,面积也由上届的400多平方米扩大至近600平方米;浙江省服装协会童装专业委员会继去年首次组织当地优秀童装品牌参展CHIC之后,继续参加CHIC2008。

皮革/皮革:展区面积增幅明显,各大产业集群积极参与。

羽绒:波司登等龙头企业纷纷涌来。

针织/内衣:针织羊绒品牌时装化、内衣品牌外装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服饰/资讯:以小见大,新旧交替,图书新区点亮时尚潮流

设计廊:以设计公司及院校为主体。

海外展团的265家海外品牌企业里有Disney、Hoschino shoes、michelleMiglionico、Harmont & Blaine、香港长江制衣(YGM)、伊都锦、Onward、Shiseido、World等知名品牌和企业。

品牌创建路径各有传奇

现在CHIC上展现的品牌几乎跟全世界主流时装强国一样,表现的品牌创建路径各辟蹊径。

如“赛丹”为针织制造品牌万家美公司推出的商务休闲品牌,路嘉纳(NOGARA)、英迪龙(INDIOS)为上游面枓商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所推的男装品牌;“欧柏兰奴”为深圳著名时装设计师罗铮推出的设计师品牌,“桔子”为广州著名女装品牌歌莉娅推出的副牌(或者说姊妹品牌);“南茜·高”为著名的国际品牌代理公司汉帛所代理的女装品牌:ITAT为一种流通商业品牌;当然还有不胜枚举的由工厂所设立的产销一体化品牌以及虚拟经营的独立品牌。

推动产业转型

产业集群群起而踊跃出现在CHIC上,纷纷祭出打造区域品牌的高端理念与独特手段。

在过去,武汉、上海、大连、天津、宁波、四川、重庆、湖北、河北、佛山等地的服装产业集群都曾经组团参展。而其中表现卓越者就有杭州、深圳、温州、石狮、海宁等地。产业集群现身CHIC,不但使得产业集群获得了高端推广平台的支撑,使其得以更广范围地塑造区域品牌,同时又使CHIC自身得以成为展示产业整体力量的秀场。

近年来,产业集群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各大集群中的领导品牌纷纷脱颖而出,实施总部搬迁等“去区域化”的重大战略。这种趋势也表现在了CHIC,许多强势品牌开始脱离原产业集群的组团阵容,独立参展。

品牌在成长

自1990年代以来,经由“名牌”概念演进而来的品牌操作模式与理念迅速波及了中国服装业。

直到现在,关于品牌的探索依然在继续。

CHIC每年云集上千个服装品牌,让世人犹如迈入了品牌的大观园。园里的鲜花以各自的方式娇艳着。

从1985年的红豆西服、1989年的杉杉西服、1990年的雅戈尔衬衫与七匹狼茄克等拉开的单一产品线品牌,到1990年代末开始的全系列产品线与配饰构筑的整体生活方式品牌,中国业界对品牌的理解迅速成长起来。甚至,今天,浮现在CHIC上的品牌已不再仅仅是经由服装产品本身建立起来的品牌概念。制造品牌、专业市场品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以及各类项目与文化品牌,如果加上日益强盛的民尊自豪感导致的对中国本身这个国家品牌的认知,中国对品牌的理解已经达至了一个真正的泛品牌概念时代。

从宁波模式拉动的生产时代,到温州模式带动的销售时代,从产销一体化到职能分离式的虚拟经营,从注重设计文化、形象建设、广告推动等单一策略到日渐娴熟的整合营销传播概念以及企业运营系统建设,中国业界对品牌的运作也可谓逐渐练达。

从引进品牌、代理品牌,到自我打造品牌,从融入全球产业链到创建自我营销价值链。

从单个品牌的运营到多品牌集团化运营。

从自我运营到兼并收购。

……

中国品牌早已告别了工业时代,理念真正成熟起来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CHIC帮助这些品牌迅速实现了大扩张与大发展的梦想。一个又一个的品牌,在CHIC的平台上登高一呼,群雄云集。

今天,CHIC在造就一代中国服装品牌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本届CHIC将呈现出来的是这种成熟的品牌文化概念。杉杉、红豆、波司登、七匹狼、如意、巴贝等一大批多品牌运营的品牌集团将会像过去老国展一号馆那样在El馆中群雄并立。但这一次它们呈现出来的面貌不再是堆砌得皇宫般的比富心态,而是多品牌运营文化。

而像波司登、博洋这样的大集团不再追求在一个层位上大而全地“露富”旗下所有品牌,而是把不同的品牌按不同的属性安排在不同的展馆。

在产能与资本市场的驱动下,波司登这样的品牌集团展现的是一个产业集团在打造自我航空母舰中不断攀升的产业增长极。这些品牌集团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世界第一”。

现在,壮大起来的品牌集团开始运用资本的力量进行兼并收购,甚至是跨国性的购并。2007年,七匹狼控股爱都,在男装企业里掀起了竞合时代的一波高潮。然后是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雅戈尔出资1.2亿美元收购美国公司KellwoodCompany旗下的Smart和xinma(新马服饰)两家公司的全部股权。

这意味着,由中国品牌集团主导的跨国产业重组趋势开始形成。

我们似乎可以开始想象一片新的天空……

新现象新思想的传播平台

作为产业最具影响力的平台,CHIC历来就承担了新思想、新文化的推广重任。

1993年,由日本兄弟株式会社赞助的兄弟杯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大赛在CHIC上开始了第一届的赛事。赛事成为设计文化在中国的推动者。这一赛事至今依然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国际性设计大赛,培育的许多优秀设计人才已成为今天中国的主流时尚力量。

而1993年第一届的CHIC最大的亮点无疑是三大世界级服装设计大师费雷、瓦伦蒂诸、皮尔·卡丹带来的新作发布。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这么几位世界级的服装设计大师,无论是设计、工艺、抑或时装表演文化,对于中国业界来说都犹如醍醐灌顶。

CHIC1995,时装摄影文化也成了CHIC的推动对象。这一年,日本佳能公司赞助举办了“佳能杯”时装摄影艺术大赛。

同年,首届“中国模特之星”大赛吸引了全国近20个省市的选手参加,进 步促进了职业模特儿在中国服装产业的职业化进程。

后来,1998年的本土高级成衣概念、1999年的特许经营模式、2000年的WTO论述、2002年的流行趋势发布、2005年的多品牌化运营、2006年

的其他产业力量进军服装业,这些本土产业文化理念与商业模式大多是在CHIC平台上首推的。

2008年,CHIC依然会有许多企业、许多产业精英推出他们的运营理念与新模型。

而整个产业的新热潮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仅仅某个概念——大多数国际流行的概念已经被——引进过了,也不只是特别的商业现象——尽管的确有很多新现象推出,而是全球化在中国的深入演绎。

这将是2008年后中国产业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滚滚洪流。它将是渗透进每个品牌、每个产业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而从这一届CHIC开始,中国的产业资本经过多年的企业化成长后,将进入一个新的潜伏期。他们将积蓄能量,形成中国产业资本参与国际竞争、乃至于国际购并等资本化运营的沉淀。

CHIC2008,开启的也许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热点话题或现象,却能让敏锐的产业人深深地洞悉到,那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时代浪潮,以及那种孙文所谓的“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气势。

全球化势必成为中国产业人的机遇,而不只是巨大的挑战。

驱动中国风尚的CHIC力量

如果说产业人体验到的是那一件件衣裳背后的商业运营模型与理念,那么,对于中国民众而言,时装本身的风格变化才是作为消费者的他们所关心、的、以及经历的。

1990年代上半叶,头几届CHIC举办时,北京的王府饭店与上海的美美百货才挂上了许多写着英文单词的超高级牌子的超高价时装。就连“一线品牌”概念也是多年后才约定俗成。而更广大的大众,所熟知的也不过是早已落寞的皮尔。卡丹、梦特娇等牌子。当然,也并不知道哪些是假冒的,哪些是真的。

这个时代,中国的红豆、杉杉西服与雅戈尔衬衫、七匹狼夹克也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成为了全国性品牌。

1996年起,卷土重来的温州帮开始掀起中国正装文化的大浪。并迅速驱动CHIC的一号馆成为中国西服巨头们的殿堂。到1998年,中国的法涵诗带来了本土高级成衣概念。这是通过CHIC带来的新文化。

这几年的国外风格当属意大利人、日本人等领一时风骚。

2000年后,西班牙人带来了ONLY、JACK JONE这样的前卫青年潮流。很快这块时尚休闲的新领域有了中国的跟进品牌MARK FAIRWHALE(马克·华菲)、卡宾、卡锐仕、O&X、意式诗等等。大众时尚文化仿佛一夜之间得到最广泛的启迪。MARKFAIRWHALE在接下来的多年里都成为CHIC上的新力量的代表。

正是在这种时尚休闲对传统整装的冲击下,2003年,杉杉开始全面倡导高级商务休闲概念。这是对之前早已开始散布于各品牌的风格调整进行的一个全面总结,也是对中国时装风格迅速休闲化的号角。

而外来力量开始向中端市场倾斜,所谓的二线品牌、年轻品牌纷纷涌入中国。韩国文化带来的“韩流”也体现在了时装上。一些韩国品牌也被中国代理商带到了CHIC。

2005年,已经见多识广的中国人慕名已久的ZARA终于进驻中国了。快捷时装的新风尚席卷了上海与北京。而中国本工的代理品牌服装连锁会员店ITAT也开始启动。2006年开始,中国男人开始通过PPG的网站购买衬衫。规模化定制带来了新体验。

2008年,中国消费者还将见识到什么风格时装呢?

CHIC2008呈现出来的是一幅浓缩版的中国时尚图景:正装休闲化、休闲装不断绍分化、女装国际化、婴童装/运动少年装份额扩大化、皮革轻薄化、羽绒时装化、针织羊绒时装化、内衣外装化……

是的,一直以来,CHIC承担着这些风潮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翻腾表现,并在一年中的几天之内把这些最新风尚信息整体性地带给了中国产业界与中国消费者。

在大众成衣市场早已形成,个性化消费文化也已经得到鼓励的今天,中国消费者将领略到什么新风格了呢?

文化的碰撞势必影响着人们的着装文化。

中国时装消费必然走向斑斓的万花筒时代。

建构在此基础上的消费主权意识也开始全面觉醒。而CHIC,还将继续呈现出这种趋势。

关于CHIC的故事似乎总是道不尽、讲不完。而在澎湃的产业浪潮提携下,CHIC还将继续书写新的传奇。而它在产业与市场中架起的时尚桥梁甚至承担了东西方时尚文化交汇与共荣的课题。

CHIC是幸运的,它甚至在03年幸运地躲过了非典风波,在其之前圓满完成这一年的盛典。CHIC又是沉重的,CHIC的创办者绝对没想到,每一年的产业巡礼竟然要由这个展会来承担。不管如何,CHIC依然在承担着它的使命:把品牌推举到更高境界。

就如今届的CHIC2008,它还在为品牌寻求全球化纵深化发展下的成长课题。

流行时尚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篇12

流行时尚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地点产生的, 随着它的日益盛行, 就逐渐形成了流行时尚文化。流行时尚文化是流行的, 每当一个潮流该流行起来时, 就迅速贯彻到任何一个角落。而当一个更新的潮流出现后, 旧的那曾经流行得如日中天的潮流就马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此往复不断。流行时尚文化对当今社会和人类正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对时尚的追逐也是当代大学生显示青春和人格的重要特征, 因此流行时尚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做各种时尚发型、穿稀奇古怪的服饰、听眼下最时新的音乐、参加刺激的各种户外运动、写博客、做网络空间、玩网络游戏、上各种学习班……所有这些, 都是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时尚流行元素。“流行”、“时尚”是当今社会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 代表着社会的新生事物。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敏锐, 对社会新生事物的敏感性和接纳性非常强, 最易于接受社会流行时尚的潮流。正视大学生文化的时尚潮流, 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对待流行时尚文化, 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全新视角, 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流行时尚文化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这里以其中一种角度将大学生们追逐流行时尚文化分为三个方面表现。

1.消费模式趋向个性化和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消费目光转向凸显个性, 思想活跃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们当然也会不失时机地成为时尚的风向标。一切可以让自己看起来更“入时”的事情都使他们乐此不疲。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 大学生的消费也出现多元化, 除了基本的生活、学习消费外, 用于网络通信、交际、考试培训、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变得越来越多。近年来, 社会诚信的加强和网络通信的发达, 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网购这种新时尚。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像淘宝这样的媒介在网上买卖物品, 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流行时尚带来的快乐。

2.生活方式更娱乐化、休闲化和时尚化。

当下, 各种流行元素充斥着整个社会, 也在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流动着。大学生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食堂、宿舍、教室三点一线地生活。网聊、K歌、泡吧、社会兼职…大学的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时尚, 越来越丰富多彩。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正在成为流行时尚的弄潮儿, 凡是涉及“流行”、“时尚”字眼事物都能在校园里找到。游戏文化更加成为大学生的流行休闲娱乐方式。各大游戏公司借助这种流行时尚的春风, 着实从大学生身上大发了横财。特别是各大网游, 吸引了不知道多少学生的注意力。手机短信作为双向互动式的流行文化, 已在更大范围内受到大学生的欢迎。现在的大学生, 即使就睡对床, 也不直接进行语言沟通, 而是乐于用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私聊。近年来移动飞信也悄然盛行起来, 不花钱还能发送手机短消息, 着实吸引大学生的眼球。

3.语言结构更多样化和随意化。

语言被喻为生活的直接反映。流行时尚文化给语言带来了无穷的活力。特别是在大学校园里, 流行语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郁闷、晕、愤特 (FT) 、牛、考研考G考托、什么什么的说、貌似、我倒等等, 这些词语很多都不符合语法规范, 但是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 更加受到大学生们的喜爱。在高校流行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网络流行语, 如“MM”、“GG”“BT”、“886”、“TMD”、“TNND”等;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影视流行语, 如“我点你啊”、“做人要厚道”、“你太有才啦”, 这些都是知名影视电视作品里的台词。这些校园流行语基本上反映了大学生的生活心态和部分人生观, 反映了流行时尚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大学生追逐流行时尚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融合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的最新因素。这些流行文化元素的出现, 必然影响到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确立。因此大学生追逐流行时尚必然具有双重的效应。

流行时尚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大赛、戏剧小品大赛、素质拓展、英语角、数学建模等校园活动, 无不体现着流行时尚的身影。它们既丰富了校园生活, 反映时尚的时代特征, 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 又提高了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艺术氛围, 迸发个性的魅力, 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见流行时尚文化对大学生的有着积极的作用。

1.流行时尚文化可以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 创造出具有事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流行时尚本身就标志着新奇、娱乐、大众化和现实性强的特点。具有创新思维及很强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们在追逐流行时尚的同时, 会有意无意地将其与校园文化融合。让大学生们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无疑会极大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他们借助流行时尚的形式与内容, 会营造出时代特征显著的校园文化。如校园民谣、校园流行语、BBS以及学生自导自演的校园话剧等都对繁荣丰富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流行文化赋予大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 广阔的生活空间和多彩的生活方式, 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可以缓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的压力。流行时尚的娱乐功能, 极大地缓解了大学生学习的压力和心情的郁闷。当今社会流行时尚的元素越来越多样化, 使得大学生生活更多姿多彩。这些元素大多数都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张显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种流行时尚的环境中, 大学生更容易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状况。“QQ”之所以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网上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原因就在于网络交际的虚拟性、隐蔽性, 对交流的双方既充满了新鲜感, 又可以畅所欲言。选择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聊天, 会有一种群体的归属感而不会寂寞, 也使现代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现在网上非常时新的博客, 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或者博客, 亲手修饰它们。由于网络的隐秘性, 大学生们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心情纪录下来, 成为一种释放青春宣泄情感的非常好的方式。

3.流行时尚文化有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 加速社会化进程。流行时尚文化的影响下, 大学生们再也不是关在象牙塔里一无所知的孩子。他们通过对流行时尚的追求, 更早地了解社会, 关注社会, 甚至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这样有利于大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从而加速了他们社会化。通过社会化, 有助于大学生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 拓展了大学生社会交流的空间。流行文化时尚创造的这种国际化的文化交流, 为大学生提供了交流机会, 使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了开拓和发展。流行文化, 克服了大学生在校园内“点对点”交往的局限性, 实现了与社会的“点对面”, 甚至是全方位的接触。

三、但是, 流行的、时尚的未必全都是好的。由于具有社会性的特点, 流行时尚文化良莠不齐, 没有经过有效地过滤, 必然对大学生产生大量消极的影响。

1.容易造成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混乱, 玩物丧志, 影响其学业和身心健康成长。

流行时尚往往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不确定的特点, 是社会部分价值观和喜好的体现, 其方向性比较混乱。在这样的影响下, 大学生容易产生错误的解读, 影响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使他们的价值取向产生混乱。流行时尚, 通过平面媒体、声音和影像等方式, 以温柔的方式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灌输给大学生。大众媒体缺乏批评地把这一些隐含的或公开的价值理想标准和价值倾向倾覆给大学生, 使他们追求的价值观发生扭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脑价格的下调, 玩游戏开始成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 大学生们自然不会错过。大部分的游戏玩起来都费时间又费精力, 而且容易让人上瘾, 特别是各种网络游戏。尽管这样却非常能吸引喜欢新鲜刺激的大学生们的注意。很多大学生缺乏自制的能力, 他们长期沉迷在游戏之中。大量的宝贵时间被荒废, 甚至有的长时间对着电脑缺乏睡眠, 身体健康处于崩溃边缘, 学习上不断出现报警。有报道称有大学生考上大学后, 由于玩游戏, 挂科太多被退学, 接着再考上大学, 再打游戏, 再被退学, 就这样考了多次大学, 被媒体戏称为“考霸”。除了游戏, 网络、电影电视里也有很多渲染色情、暴力和低级趣味的信息垃圾, 这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 甚至使之步入歧途。

2.校园文化流行化, 传统文化被冷落。

说到文化, 自然就牵扯上了历史。没有历史的文化是不可能的, 没有历史内涵的文化只是一张纸, 浅白而无味。中国文化的历史很长, 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展开就充分体现了文化的面貌。历史就是文化的根, 有了根, 有了渊源, 文化才厚重。悠久的文化, 漫长的历史, 实在是不可分割的。而流行时尚文化却没有根, 没有渊源, 有根它就飘不起来。但是, 正因为流行文化飘起来, 流行起来, 使得传统文化受到强有力的挑战。在流行文化那里, “重义轻利”、“宁静致远”、“正心诚意”、“自强不息”等校园文化的修身传统不再被认同。大学生对娱乐流行元素的关注超过对传统文化、社会新闻、社会问题的关注, 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大学生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生活、娱乐层面, 人生、价值、社会不再是大学生们关心的重点。大学里许多文学社团冷冷清清, 做文学梦的青年越来越少。流行时尚文化的盛行使得大学生们更功利化, 更注重金钱意识, 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相径庭。

3.盲目追求时尚, 造成大学生主体性迷失, 人格缺失, 助长了不良风气。

在流行时尚文化里, 道义、责任、是非、善恶、美丑不再是不可逾越的规范。它只要求人们去追随时尚, 模仿和服从潮流, 而不必作理性思维和分析, 不必作价值评判和自觉创造。这必然造成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迷失, 从而导致人格缺失。为了追逐时尚, 一些大学生极力按照社会上的流行模式包装自己, 其结果往往是使大学生更多的追求感官的新鲜与刺激, 追求外表的独特与新奇, 而不注重内在的提高, 从而造成主体意识的迷失和人格的缺失。这种对流行时尚的追求, 使得校园里面的攀比心理和奢侈浪费风气盛行起来。特别是这些不良风气影响到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 出现了贫困生拿着学校和社会的助学金追逐时尚的现象。所有这些都显示了, 流行时尚文化对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人格养成方面具有巨大的消极影响。

四、从流行时尚文化的双重性质可见, 对待流行时尚其实就在于追逐时尚的尺度上。合适正好的, 那么流行文化中积极的元素就会起主导作用, 有利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如果追得太过分, 太着迷, 那么就会凸显出流行时尚的负面作用, 而且将会愈演愈烈。我们应该谨慎对待具有两面性的大学生流行时尚文化, 使它们对大学生产生更正面更积极的影响。

1.顺应时代潮流, 理性看待大学生的流行时尚文化, 加强教育引导。

在流行时尚盛行的今天, 大学生对流行时尚元素的追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是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价值选择多样化的具体表现。面对流行时尚文化这柄双刃剑, 高校需要做出理性的判断, 不能一味地纵容或一拍子打死。高校要清楚地意识到流行时尚文化对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养成、成长成才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渗透力。学校只有做好充分的审视, 积极地参与大学生的流行时尚活动中, 学习和认识这些流行的元素, 才能从大局上把握学生的动态, 科学地利用流行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2.弘扬主旋律, 发挥传统文化的导向作用。

流行时尚文化对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 有必要加强主流思想文化的宣传与教育, 强化传统文化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后世的影响深刻而且远大。在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美德, 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根基, 高校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 抢占主流文化的阵地。通过社会主旋律的弘扬, 教育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流行时尚文化,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 利用流行时尚元素, 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意义, 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3.塑造主流校园文化, 引导流行时尚文化朝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高等学校校园主流文化的塑造非常重要, 在培养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宣扬校园的主流文化, 培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宣传科学的、先进的、美好的真理和文化, 弘扬校园正气, 引导大学生对流行文化做出理性的判断, 增强对新生事物的判断力。通过引导, 使流行时尚文化朝着积极、向上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确立校园主流文化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总之,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流行时尚行为成为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面对在大学生中有巨大市场的流行时尚文化, 我们不能消极地听之任之, 更不能盲目地“围追堵截”, 而应该积极地加以引导, 根据大学生文化需求的特点和规律, 弘扬主旋律, 倡导多样化,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以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引导, 以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摘要:流行、时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的一大重要特征, 而大学生则成为追求流行时尚文化的主力军。流行时尚文化正在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其中既有积极的因素更有消极的因素, 高等学校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追逐流行时尚的方向, 坚守大学校园主流文化阵地, 摒弃流行时尚中的负面影响, 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用人才, 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不断探讨的一个课题。

上一篇:两病下一篇:后进生的形成及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