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护士的心理素质(通用9篇)
浅谈如何培养护士的心理素质 篇1
浅谈如何培养护士的心理素质
高岚 2005-12-13 13:08:52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4月第4卷第7期
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护士职业素质的基础,也是护士成才的根本动力。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切实做好护理工作,就应充分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职业素质。树立职业理想
树立职业理想是对一个护士比较基本、比较首要的要求,是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的思想基础。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就是要教育广大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护理工作当做贡献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身心健康的职业与精神寄托,并立志为护理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有了这种思想基础,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包括对职业认识的提高,职业感情的培养,职业意志的锻炼,职业理想的树立,以及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形成等多方面内容。一个护士优良素质的形成,主要靠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和锻炼,要不断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士自觉地用职业道德规范自己,加强护士内在素质的形成,从而提高职业素质。加强自我修养
加强自我修养,自我磨练,自我体验,是培养护士高尚情操,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应根据护理工作的职业特点,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道德修养,语言修养,性格修养等的培养。要善于自我调节,理智地对待自己与周围的环境,自觉地用意志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以获得护士职业条件要求所必备的学识能力、品德和风格。培养广泛的求知
兴趣护理工作具有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艺术性的特点,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首先要有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这是完成护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要有广泛的求知兴趣,要懂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及文学、美学等多方面知识,不断丰富自己,陶冶自己的心灵,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总之,护士的心理素质,体现在护士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之中,要把加强护士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从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使护理工作达到一定境界。
作者单位:264002山东烟台解放军第107医院消化皮肤科
浅谈如何培养护士的心理素质 篇2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在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中, 由于父母及家人对孩子的过分宠爱, 造成了一些青少年学生抗挫能力差, 不能承受压力, 特别是技工院校的学生表现更为明显。一方面, 由于学业的落后, 他们大多比较自卑, 不愿意面对困难, 自信心不强, 甚至有厌世心理, 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和积极引导。另一方面, 由于家长们更多关注物质给予和智力投资, 鲜有重视孩子的心理培养, 学生自我意识较强, 唯我独尊, 关注个人利益, 自私狭隘, 团队意识差。这些心理特征不利于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拥有健康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是学生良好发展的基础, 也是学校德育的目标之一。如何在技工院校做好德育和心理调适工作, 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心理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为他们将来正确处理各种人生问题做好准备, 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也是亟待入手的教育工作。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
首先, 在我校每届新生入校时,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手资料。其次,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在校期间, 针对学生身心发育规律, 系统地给他们讲授心理卫生知识, 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树立正确的积极的自我观念, 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能够恰当地认同他人, 面对接受现实, 对社会活动有积极的倾向性, 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再次, 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寓教于乐。形式可多元化, 例如开展小话剧、舞蹈、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 在活动中愉悦师生心情, 活跃校园氛围, 丰富学生的成功体验, 增加他们的人际交往机会, 加强心灵沟通, 培养美好的情绪情感, 有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板报、讲座、咨询等活动, 向学生介绍宣传心理卫生知识、良好人格素质的标准以及预防心理疾病发生的方法, 引导他们学习学会和谐相处的技巧和方式, 帮助学生健全心理防御机制, 在困难面前, 特别是遭遇危机时,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面对。
二、引导学生立志, 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青年人成长道路上的方向和精神动力, 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会使人意志坚定, 前进有目标, 行动有动力, 为将来成就事业奠定思想基础。首先, 引导学生端正人生态度, 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特别要以远大的理想激发斗志, 在为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勇敢拼搏, 不断完善自己, 自觉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其次,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为学生创业做准备。通过心理健康课、创业事迹导读, 社会实践等活动, 提高学生成就动机, 优化人格特征, 并适时进行成就训练, 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增加实地体验, 形成创业心理准备心态。
三、增强学生自信心
现今社会, 充满挑战与竞争, 也存在机遇和希望。成功源于自信心, 自信心是需要培养的。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努力, 赢得成功,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并不遥远, 通过执著地努力完全可以实现, 摘得胜利果实。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演讲大赛、文艺节、百科知识问答、技能竞赛和主题班会等活动, 让学生展示风采, 发挥特长, 通过获取更多的小成功增强自信心。值得注意的是, 为使活动面对全体学生, 要设计多层次评价标准, 让学生感到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 跳一跳可以够得着, 消除自卑和心理障碍, 充满信心, 投入学习中, 为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竞争无处不在, 每个职场中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面对竞聘上岗和择优录用。现在社会, 人们具有心理压力较为普遍。每个人在创业、应聘、就职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承担风险, 应对困难。怎么才能让自己在困难面前从容面对, 沉着做好职场达人呢?技工院校学生在求职择业中的过程中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正视社会现实, 敢于竞争, 善于竞争。在校期间, 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公平竞争能力, 有意识营造竞争环境, 引导学生在竞争中得到锻炼。比如模拟面试和竞聘现场, 锻炼学生沉着冷静交流, 表达自己优势特长。我们还可以通过学生会干部选拔工作, 让学生在演讲中, 向评委和听众陈述想法, 要求语言逻辑性强, 思路完整。这样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
五、训练学生抗挫折能力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普遍娇惯宠爱, 穷什么也不能穷孩子。从小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青少年学生, 大多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 抗挫折能力差。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只有经受挫折才能获得成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 我们引导学生明白, 渴望成功的同时也要准备迎接失败, 通过挫折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是最好的财富。参与竞争时, 也要因时因势, 合理规划, 把握时机。竞争失利时, 要及时总结经验, 调整好心态, 充实自己, 重新迎接挑战。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 社会大环境、用人单位需要和个人能力特长都是客观情况, 任何的选择都不可能百发百中, 要坦然对待挫折, 理性看待社会需要, 正视自己的不足, 同时也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在逆境中锻炼自己, 完善自己, 克服心理障碍, 增强适应环境能力, 以良好心态等待成功的到来。
浅谈如何加强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幼儿;加强;心理素质
有人说过,没有教养、没有常识、没有实践的人的心灵好似一块田地,这块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经耕耘和播种,也结不出果实。幼儿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教师应及时在幼儿纯洁的心灵上播种勇气、独立、坚强的种子,加强幼儿的心理素质,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以下本人就加强幼儿心理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育幼儿学会生存能力
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幼儿的生存教育。从幼儿开始懂事起,就教育其如何学会生存和自立与自理,跌倒了自己爬起,自己吃饭、洗脸,整理自己的衣物等,并懂得怎样保护自己等。在我国,以前人们并不注重幼儿自立和自理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情商培养是教育幼儿今后能体现自身价值、对社会有所贡献的重要的一项工作和内容,并下大力气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培养教育。
自立意识和自主性就是指人们凡事力求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并力求自己寻求解决的行为方式。目前,自立、自主的品质对于在过分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来说是一个难题。家长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有意识地改变观念,减少对孩子们的溺爱与迁就,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给孩子更多自我锻炼、自我服务的机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依附,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这将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其次,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养观。在教育问题上采取民主的态度,注重给孩子自主权,经常倾听孩子的观点,让孩子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并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一定的责任,允许孩子取得主动并且负起与年龄相适的责任。
二、重视幼儿自我价值感的培养
自尊、自信是加强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标志,培养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是培养幼儿健康个性的关键。那么,培养幼儿自我价值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首先,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幼儿获得他们可能掌握的能力。这就要求家长对幼儿要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教师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幼儿经过努力便能达到的。另外,应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设计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成人一定要耐心地让幼儿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动,切不可加以干涉或包办代替,那会让幼儿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体验。
其次,对儿童的言行提出适度的评价,及时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以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去接纳儿童的各种行为。家长不要吝啬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因为,成人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自我评价。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要教幼儿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让幼儿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加以调整、改进。
三、培养自控能力
在日常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觉性、坚持性、向善性,从而加强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两种方法:1、操作性游戏。即利用游戏材料,以控制手部精细动作作为主要活动形式的游戏。例如。自制拼图,拆卸旧物件,栽花种草……在操作游戏中,由于幼儿专注于手部动作和材料本身,所以在规则简单的情况下,幼儿的自我坚持性表现得比较突出。但是,外界的干扰常常会影响游戏的进行,有一些孩子会暴露出焦躁不安的情绪。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排除干扰,专注于某件事。有时,受游戏人数和游戏设施的限制,某些游戏在进行时会使部分孩子处于等待状态。对于这种情形,教师要引导孩子学会观察与等待,要因势引导。促进孩子自控能力的发展。2、娱乐性游戏。即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模仿角色,感受乐趣。从而,让学生在游戏规则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娱乐性游戏。正是通过动作的控制来调整自己情感的过程。在游戏中,幼儿往往表现出迫不及待的心情,但是,为了整体的利益,又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这种娱乐性游戏,既能使孩子获得快感,又能使孩子学会自控。
四、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孩子多动脑
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这是求知欲的表现,也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不但会使他失去学习的机会,而且会扼杀他的积极性。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事,耐心地给他讲解,或陪他一起玩耍,或多与孩子交流、讲故事,等等。
一小女孩因腿短不能爬上桌子,她央求妈妈抱她上去。妈妈温和地说:“宝贝,你想想办法,肯定自己就能上去的。”孩子想了想,搬了个椅子慢慢爬了上去。我们周围很多事情,只要稍微动一下脑筋,就会想出解决的办法。因此,要多给孩子动脑筋的机会,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加强情感智力的培养,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幼儿都具有特殊的个性,因此要重视幼儿智力特点的个别差异,坚信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要分析每个幼儿的认识特点和需要,从而找到教育他们的最佳切入点。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创设多元性的教学环境来发展孩子的特长,例如,布置多元性的不同的兴趣角的教室,如自然角、音乐角、积木角、木工角、表演区、个人展示区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自由选择,或将教学从教室转到户外,组织以大自然为题材的教育活动和各种参观活动,以满足不同的幼儿的不同要求,扩大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生活。其次可通过图片演示。实物操作、幻灯、录像、音乐、歌舞、体操动作、语言描述、分类比较、动手游戏等各种教学手段,让不同特点的幼儿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来获得相应的知识经验,增加其学习兴趣。同时展示各自的才华。另外,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丰富、信任、互爱、和谐的情感氛围,让孩子经常体验快乐、成功等积极情感,培养对生活、对环境广泛的兴趣,并引导孩子体验由此带来的各种快乐情感,培养自信、增强挫折承受力、多鼓励、赞扬孩子;评价幼儿和引导幼儿自我评价时多与幼儿自身比较;发展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让他们学会等待。教师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各类游戏中,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幼儿情绪,猜测了解他们的心理,对班级不同类型(活泼好动的,性格内向的,心理脆弱的,顽皮倔强的……)的幼儿作不同的处理,以灵活多变的方法、语气,对幼儿的行为、心理,适时地调节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保护其自尊心,消除其胆怯、害羞、郁闷、小气、焦急、鲁莽、妄为……等不健康心理。我们班有两个特殊的孩子,一个特别软弱,动不动就哭鼻子,一个特别爱逞能,谁也不怕,对前者我倍加呵护,在他不如意的时候,总是以朋友和保护者的身份出现,鼓励他一同参加游戏,与幼儿交往,让全班幼儿一起表扬他,一个月过去了,家长像发现奇迹似的告诉老师:“我孩子变得勇敢、坚强了”,对后者,我则和他交朋友,让他知道老师处处知道他的想法和需求,让他和老师一起帮助班上小朋友,后来他变得宽容懂事了。情感智力的培养,不但促进了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也加强了幼儿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谈新时期护士素质培养 篇4
血液科 郑**
【摘要】 对新时期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阐述,分析国内护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需从职业道德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开展继续教育、引进激励机制、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沟通技巧培养和注重情商培养等多种途径提升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护士;素质培养;管理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充满竞争、充满生机的知识经济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的增强,特别是全球化进程的逐渐深入,对护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具有更广泛的知识、更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更高的就业岗位适用性,成为不仅能从事临床护理,且能独立承担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的实用型人才[1]。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能力成为目前广大护理管理者密切关注的问题。实践证明,对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新时期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高尚的护理职业道德
护士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要求护士要以病人为中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从病人入院时起,就要态度和蔼,消除病人陌生忧患感,让病人安下心,感到在家一
样的温暖。做治疗时,要态度好,语言温和,尽量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生活护理方面,诚挚热情,以礼待人,对病人一视同仁。精神护理上,尊重病人人格,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解释病情要恰如其分,不可敷衍了事。要耐心细致解决好病人的思想问题,增强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
(二)娴熟地掌握专业技能
时间就是生命,赢得时间就赢得生命。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扎实的专业护理和专业操作技能,娴练地掌握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症状和处臵方法。
(三)灵活的应急处理能力
应急处理能力是护士护理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应具有细致入微的护理观察力和准确的分析判断力,沉着果断地施行救护,才能使病人转危为安。
(四)和谐的协调合作能力
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护关系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病人最大程度的康复,需要医生及其他医务人员、护士、病人及家属等的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护士是其中的重要成员,要善于沟通协调,树立群体意识,与他人团结合作,发扬团队精神,创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为病人康复努力。
二、目前国内护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护士工作理念淡薄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热门专业、高薪待遇对年轻
护士产生极大的诱惑,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个人方面倾斜,追求物质化,高等护理院校护生将“两高一好”(高地位、高报酬、工作条件好)作为择业的标准。缺乏护理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2]。加之护理工作繁重、道德教育缺乏、护士地位低,以及不合理的护理管理,使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事业的热情逐渐消退,把护理工作当成临时性的工作来对待,伺机改行。这种内心信念使得护士降低了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成为影响护理人员素质提升的主观因素。
(二)护士的文化层次结构偏低,技能知识不扎实
目前国内护理队伍中,护理人员学历偏低,素质不高,我国的护理人员80%为大中专学历,高等护理教育环节薄弱,并且有聘用制护士和混岗问题,而且聘用制护士和混岗护士大多没有受过正式的护理教育,这些因素造成了护理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护士素质不高。
(三)医院领导层对护理工作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重医轻护的观念持续存在,“医生的嘴,护士的腿”,认为护士是医生的附属品、护士所从事的只是打针发药等简单的劳动等,人们对护理的认识还没有提到一个专业的高度,甚至这种状况在短期以内不会得到很大的改观。很大部分医院特别是市级及以下医院的领导对护理队伍的建设不重视,护理人员报酬低,劳动与所得严重不符,极大的影响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导致护理队伍的不稳定,大量高学历护理人才的流失。我国护士
严重缺编,WHO推荐的护士与人口的比例为2∶1000,发达国家达到(5~7)∶1000,而我国却不到1∶1000。护士基数少,排班不合理,以及护理职业自身的特点造成护士工作非常辛苦,不分昼夜,生活无 规律,整天面对的是身体或精神有疾病的患者,而且本身还有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力。这些不良的心理应激使许多护士身心疲惫,处于亚健康状态,成为制约护士素质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三、培养护士综合素质的措施和方法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职业的认同感
护理院校的领导首先要提高对护理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改变以往重专业轻德育、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理念。通过各种方式增强教师护理道德教育的意识,改变课程设臵,使护理道德教育贯穿在专业教育的始终。对于临床带教教师的选择也尤为重要,不仅要基本功扎实,还要有高尚的护理道德,其良好的言谈举止,爱岗敬业精神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她们树立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医院的护理部也要不定期的组织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学习身边的优秀护士的先进事迹和为抗击SARS而光荣献身的白衣战士的感人事迹,并开展广泛的讨论,提高护士对职业的忠诚和认同感。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优化护理人员的创业环境
医院领导要积极创造重视护理队伍,发展护理队伍的良好氛围。处处体现对护士的人文关怀,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重视
人才、关心人才、尊重人才。打破论资排辈的格局,形成一种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管理氛围[1]。医院的合同护士,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提高主人翁意识,建立唇齿相依、同舟共济的理念。同时要在分配制度上考虑护士的岗位劳动强度、劳动风险和技术含量,提高护士的待遇。对于护理科研要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倾斜,积极支持和倡导,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三)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继续教育
护理继续教育(CNE)是1997年卫生部召开的全国继续教育会议中提出的,对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改善护士社会地位和及促进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护士发展和提高的必经之路。医院应加大CNE的投入力度,定期选送优秀的护理人员外出进修 学习,带回先进的技术和新的护理理念,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同时医院应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CNE(函授、远程教育、成人高考等),如设立继续教育学分制,每年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学分;或将继续教育纳入末位淘汰的考核标准,在护理人员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尚,养成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引进激励机制,强化竞争意识
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所拥有的能力和他在工作中发挥出的能力是不等量的,一个人如果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可以发挥他们80%~90%的才能,反之只能发挥20%左右的才能[3]。作为护理管理者,就是要综合的、艺术的运用各种激
励机制(如奖惩激励、目标激励、支持激励、参与激励、信任激励、竞争激励、信息激励、领导行为激励等),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内在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对发表论文的护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平时表现出色的护士奖励其外出学习,参加学术研讨会等,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参与护理科研的热情。竞争能使人产生一种紧迫感、责任感、能促进人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我院护理部经常举行护理理论 知识竞赛、操作比赛、年轻教师讲课比赛、全英语护理查房等活动,极大的提高了护理人员学习的动力,全院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护士的素质不断提高。护士长、护理系教师的竞争上岗,更是给很多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其脱颖而出,走上适合的护理岗位,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五)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业务水平
随着WHO新的健康观的提出,以及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护理的服务范围也由单纯的疾病护理拓宽到了以“人”为中心的对身、心、社会等方面的全方位的护理。与此相适应,护理人员的作用将会发生明显的转变,需承担起作为一名健康管理者、社会支持者、初级卫生保健提供者、健康教育者和积极的终生学习者的角色[4]。护士角色的转变和服务对象的变化,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泛的外延,如人文、心理、美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同时,作
为健康教育者,护士要对本专科的研究进展,最新的治疗方法有敏锐的嗅觉,才能有效的教育患者改变高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提高生存质量。
(六)加强护士的沟通能力和技巧的培养
沟通是护士和患者之间的桥梁,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是护士素质提高中的最重要方面。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主要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的沟通。语言沟通要注意礼貌用语,注意相互之间的称谓,注重说话的语气、语调、重音、节奏、语速,态度要诚恳,学会控制情绪,抓住与患者交往的契机,尊重患者,学会运用有针对性的语言,善于运用语言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掌握聆听的技巧,注重保持眼神的交流,面带表情,亲切的微笑,礼貌平等待人,适时地转换话题和结束交谈。非语言的沟通主要是注意自己端庄的仪表,稳重的举止,注意自己身体的姿势和步态,注意自己微笑的表情和关注的目光,适时恰当的触摸,适时的沉默和投入的倾听。
(七)重视情商的培养,提高护士素质
情商即情绪商数,是了解自身感受、控制冲动和愤怒、理智面对各种考验、保持乐观心态的能力。主要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驱策及对他人情绪的识别并适度反映的能力组成的。实施整体护理,注重患者的情绪和感受,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密切配合医疗护理需要护士有良好的情商;有效化解医疗纠纷,避免护患矛盾,多一些同情和耐心、讲究沟通的技巧和艺术也需
要护士有良好的情商。护理管理者重视对护士情商的培养,加强情绪辅导课,增强护士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加强意志锻炼,培养交流素质;同时给予护士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患者和同事。
护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护士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是护士本身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护士的培训和护士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5
【中文摘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当今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教师,我认真发现各种问题,认真思考、研究各种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论著,在吸收前人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述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个案,从学生的自信心理,创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以及将心理健康问题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几个方面。【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素质
在当代社会,特别是各种压力之下学生的心理状况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独生子女中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以及家庭残缺儿童问题,西部留守儿童问题,以及海外留守儿童问题的心理缺陷都严重影响着儿童健康状况。因为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况。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1]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具有稳定的情感;
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
4、智力正常;
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因此本文将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出发从各种方面论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理
自信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必须由家长或者教师对孩子从小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逐渐学会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使他切实地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信任孩学生,调动学生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和表扬、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讽刺。这样既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培养了自信心。对此,可以通过名人效应让学生在认识自我中培养学生的自信。笔者认为教师在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可以名人为榜样来引导学生培养自信心理。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还要老师善于发现学生并且肯定学生的各种优点。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尊重和信任学生不仅符合心理在儿童阶段的心理特征,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情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理。
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在锻炼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是一个特殊的过程。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这种锻炼机会本来就很多。因此必须建立符合学生的心理目标,根据学生的心理阶段的不同特征建立各种不同的目标。并且让学生自主独立,教师适当时候可以加以引导。从班队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到各个环节,老师均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实行轮流办委制,让每个学生都当“管理者”的机会。传统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不上班干部,也干不好班干部,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实行轮流班委制,使每个同学都可以当上班干部,参加管理班级事务。这种给学生自主锻炼的舞台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理。因此在锻炼中培养自信必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自由。因为对困难的成功跨越,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都会增加一份自信。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锻炼是一种最为实效的增强自信的方法。
在集体生活中感受自我培养自信。我发现让有心理缺陷的儿童在集体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理。在集体生活中培养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此,我认为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马卡连柯说,班集体“并不是单单聚集起来的一群人”,而“是由于目标的一致、行动的一致而结合起来的,有一定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的统一体”。[2]集体主义教育主要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原则,集体荣誉敢的培养能把学生带进一个以他为家园的主体中来,发挥了学生的主人公作用。所谓集体荣誉感是学生自觉的意识到作为集体的成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情感。
综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特别是有心理缺陷的学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创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环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给孩子耳濡目梁、潜称默化的力量,环境是立体化的、从头到尾的“三维教材”。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有必要创造合理的环境。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学校根据小学生接受教育的特殊性,不断优化这个关键育人环境,使小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学习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强他(她)们的学习信心和生活情趣,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一是营造优美校园文化,环境熏陶育人。校园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园地,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对陶治学生情操、培养良好的品质至关重要。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尤为重要。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笔者在对小学生的心理缺陷和心理健康问题的行为表现中发现,一定心理因素的沉淀对儿童的心理素质有建设性的意义。心理学家在研究发现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正常的行为表现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景,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多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的还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儿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3]因此,我认为,学校主动的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是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
除此之外,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因此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对其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全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完整的育人工程,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应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笔者从一些学校的调研中发现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是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受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21世纪心理健康教育将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就教学中师生关系、教材、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信息等问题,对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见解和探索有以下几种方式: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一方面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一方面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4]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5]可见,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放下架子,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才有资格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诱导者。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课堂教学活动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项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学生通过这些饶有兴趣的心理辅导活动,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体现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可持续发展负责的基本精神。笔者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首先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入手。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为基础,创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的育人环境,并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有重要意义。【注释】
[1][2]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科学出版社。[3] 克罗姆布鲁兹,《中小学生理健康教诲》
浅谈如何培养护士的心理素质 篇6
紧密相关。因此,交通警察除了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工作压力,保持心理健康,以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工作。
(一)交通警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1、交通警察在查处交通违法、处理交通事故抢救伤员、进行调解、打击车匪路霸、特别是处理重特大交通事故现场目暏血淋淋的场面、伤者亲属的哭泣、当事人的要夹等,往往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付出很多的心理能量。
2、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需要具有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思潮和诱惑的健康心理,才能够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
3、在处理上下级、同事、朋友、夫妻等人际关系时,需要调合各种矛盾,解决问题,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因此,交通警察具有良好的观察、记忆、注意、思维能力;有稳定的情感和顽强的意识,能够抵御错误干扰和各种诱惑,能够慎独与自我净化;有宽大的胸怀、合作的气度和高物发展变化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交通警察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健康、向上的心理。具有勇敢、坚定、大胆、果断、顽强、乐于奉献等良好的心理素质特点。
(二)交通警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1、培养良好的心态。交通警察工作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在心理上常处于紧急状态,持续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冲突会造成精神上的疲劳,使工作效率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疾病,不良好理会导致的疾病。要正确对待已发生的种种现实,应采取有效方法,关于适应复杂的环境,及时调节心理状态。“忧则伤身,乐则长寿”,要培养“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的三乐精神,学会自我珍重,努力培养稳定、乐观的情绪。
2、正确对待紧迫感。少部分民警由于年轻时耽误了学习,参加工作后,建树不多,大多有紧迫感。为了更好适应新时公安工作,有的业务时间进行自学,或进行短期培训,或参加函授学习,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时间上比较紧,应正确对待这种紧迫感,因势利导,使其成为进取的动力,促人奋进。一定不要把紧迫感变成紧张感,应保持生活的节奏感,有劳有逸,有张有驰,以防早衰。
3、量力而行。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智力和体力应有正确的估计和认识。部分交通民警,在参加工作十多年后,已步入中年,但这部分民警正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业务骨干,任务多,担子重,家庭负担大,一定要量力而行,切不或凭匹夫之勇,急躁冒进,而应“有理、有利、有节。”否则违背规律,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抱着求实精神,注意劳逸结合,适可而止。
4、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交通民警因为工作原因,与全国各地的司机、群众、车主接触较多,在与人交往中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络。首先是与职业有关的,同事间、上下级间的关系,应戒除“窝里斗”与“同行相忌”的不良习气,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与朋友交往,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若待人刻薄、落井下石,将为世人所不齿。其次,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极为重要。家庭是人情感支持的主要源泉。
(三)交通民警要克服的不良的心理素质
1、虚荣心理:对自己缺少自知之明,常常夸大自己的能力、成绩、气质,并且在夸大的基础上与别人进行比较而产生错误结论,以致造成委屈、不公平、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情绪。有些人还会出现攀比,好高慕远,明明能力上、经济上、精力上达不到,还偏要“争口气”,硬做自己达不到的事,结果影响情绪。为了做好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交通警察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团结同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消极依赖心理:过多地重视和夸大一些暂时性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过分强调工作上的问题对自己身体精力上的影响,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想做,往往做事注意力不集中,犹豫不决,记忆力差,过于自卑,情绪上表现为“无可奈何”,经常有失落感。消极的情绪,依赖的心理,表现了容易对工作厌烦和彷徨的态度,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马马虎虎地应付工作,消极对待,信心不足、害怕困难、妄自菲薄、骄傲自大等都会成为消极、依赖心理的成因。
浅谈护士职业心理素质 篇7
1 护士角色人格的主要特征
1.1 适应性
适应性是区别于角色人格的关键词, 隐含护士的个体人格与角色人格的匹配要求, 比如说为人父母的角色人格有其特定的内涵, 但也不能剥夺不称职父母的角色权利。护士角色人格所隐含的适应性行为特征, 则要求从事护士这个职业的个体必须有其角色适应性行为, 护士角色人格必然制约护士个体的职业行为。
1.2 护士角色人格有别于道德概念
①护士角色人格的内涵与惯用职业心理素质相同, 但与“护士职业心理品质”有本质区别。“职业心理品质”属道德概念, 较多涉及“无私奉献、崇高、坦诚、人道”等道德术语。②任何职业群体因成员的社会层次、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差异, 其道德水准亦不同。管理者不可能一概以“英模境界”或“无私奉献”要求职业人群所有个体, 而忽略道德品质的差异。③护士角色人格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异性, 与所有职业角色人格一样, 护士角色人格须与个体人格相匹配。例如, 某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等, 但不具备良好的特质:不擅长表达, 缺乏感染力等, 则未必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师德”属于职业道德, 而“教师特质”则属于职业角色人格。能否胜任职业角色主要取决于个体人格与职业角色的匹配。
1.3 护士角色人格以职业经历为前提
(1) 社会角色人格需要个体在其社会角色扮演过程中体验, 寻找恰当的角色行为, 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 (2) 护士角色人格随着职业经历的丰富逐渐走向成熟。例如新护士对急、重患的抢救往往手忙脚乱, 不知所措, 但是随着职业经历的增多就会以沉着冷静、得心应手来应对, 逐渐适应这种行为。
1.4 护士角色人格与个体人格相辅相成
护士角色人格是建立在个体人格构筑的基本框架之上的。各种性格的人有其相对应的感兴趣、易适应的职业, 如女性的温柔、细腻、感情丰富、善解人意等人格特征都是护士角色人格的基本框架和良好元素, 而情绪的稳定性、社会适应性、人际关系主导性等人格特质是护士角色人格的核心成分。如果具备的人格特征里有温柔、细腻、社会适应性强、情绪稳定等, 那么就为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奠定了基础, 也就是说, 个体的人格框架适合做护士这个职业, 并且将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总之, 个体人格是职业角色人格的基础, 而职业角色人格是个体人格的完善和提升。
2 护士角色人格的形象
护士角色人格以其特定职业角色形象呈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需求而不断演变。
2.1 近半世纪的现代形象:
随着全球化护理教育层次的提高和培养目标的纵深发展, 且护理教育在发达国家普及, 在世界各国相继迅速推广, 显著拓展了护士的知识结构和社会职能, 其最鲜明的职业形象如下:①适应发展的专家型人才:护士能主动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勇于创建护理学科新理论, 同时又能够紧随现代医学快节奏, 准确掌握生命救护的新理论、新技术, 维护患者身心健康, 其重要作用无可替代。②结构合理的知识型人才:高等护理教育健全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多层次系列化护理教育, 使护士的整体知识素质明显提高, 实现了护士从以往单一的技能型人才向复合的专业知识型人才的转变, 其结构更趋合理化。③开拓创新的研究型人才:优化的知识结构极大地开拓了护士的视野, 促使护理学科向探索学科发展前沿、研制推广先进技术较高境界扩展, 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④社会保健的管理型人才:护士是集临床护理管理、社会护理管理、家庭护理、卫生保健、健康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管理为一体的综合职业角色。
2.2 护士角色人格的未来形象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性策略目标, 对护士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 护士角色人格的未来形象也将以更理想的模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主要有以下8个表现形式:①专家、学者型人才:懂得医学科学的最新成就, 掌握高层次的科学知识和水平, 具有较宽知识结构和熟练操作技术。②科普教育工作者。③应用型心理学家。④健康环境设计师。⑤人际关系艺术家。⑥高层次技术能手。⑦默契合作的医疗伙伴。⑧崇尚奉献的优秀人才。
总之, 护士角色人格是护理心理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护士的角色人格形象将指引护士开拓进取, 创造自豪的人生境界。
摘要: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又称“护士角色人格”, 是护理心理学的特定概念, 特指从事护士职业的群体, 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的心理特征总和。适应性是区别角色人格的关键词, 做为护士个体必须有角色适应性行为, 否则便无法适应护士这种角色人格, 无法具备护士的职业素质[1]。
关键词:护士角色人格
参考文献
如何加强急诊护士素质培养 篇8
【关键词】急诊;护士;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24-01
要保证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做到救死扶伤,就对急诊科护士的素质提出高的要求。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知识、能力、道德、身体等整体素质。才能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的基础上,使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利于提高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提升急诊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整个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利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1 知识
1.1 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随着急诊护理工作的发展,急诊护士在熟练掌握常规技术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急诊患者的心里护理、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知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由于急诊科是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场所,接诊的数量大、病情重、病种复杂,整日处于紧张的“备战”或“实战”状态下,这就要求急诊科护士要能熟练地掌握心肺复苏、动静脉取血、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的使用。掌握心、脑、肺、肾功能的监测,伤口的止血、包扎、固定、清创缝合术,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护理技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更需要及时掌握护理新技术,不断充电,更新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应对不同病人的各种症状变化。
1.2 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要加强对护士的风险意识教育,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懂得在工作中如何用法律来保护病人和自己,把护理风险与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把医院的整体利益和护士的个体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每个护士对护理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工作中时刻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做到常备不懈。
2 能力
2.1 娴熟的技能/敏锐的观察力
护理操作应“稳、准、快、好”。这就要求急诊科护士要有独立性、组织纪律性,并有恒心、有毅力、反應敏捷。能力要经过勤奋的训练,才能形成娴熟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执行各类护理技术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准确、及时、无误。如在抢救急诊病人时,护士应灵活机智、头脑清醒,主动承担抢救治疗任务,采取果断措施,就不会延误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否则将会危及病人的生命。衡量护士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志是护士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护士可通过视、触、叩、听、嗅等感官去收集病人的直观资料。在护理实践中,急诊病人的病情瞬息多变,因而护士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比如车祸病人,在排除无明显外出血症状时,除通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外,还可通过视觉观察病人的面色、口唇以及指甲的颜色来判断和预测病人有无内出血症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有效的输液、输血、手术止血等手段来排除危险因素。因此,观察各种复杂因素的变化,对提高诊断治疗质量和护理水平都非常重要。
2.2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是一个人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表现,语言可能引起病人的情绪和情感反应,而产生治病作用或导致心因性疾病。急诊科护士的语言修养十分重要,如企图服毒自杀的病人,护士要用治疗性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对病人进行劝解和宽慰,以微笑的面容、平静的目光注视患者,倾听患者述说,并表示同情、关心,使患者产生温暖、安全、亲切感,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病人的合作。这样一方面可使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消除病人再次轻生的念头,否则达不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所以急诊护士应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了解、掌握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急诊护士不仅要负责抢救病人,还必须做好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科室之间彼此配合的满意度,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加强协调与沟通,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还要做好患者和家属的说服解释工作,才能保证急救的顺利进行。加强与医生、挂号、药房、收费等辅助科室及临床科室的沟通协调,彼此通力合作,使急诊绿色通道真正畅通。
2.3 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要善于保持稳定的情绪和丰富的情感,善于通过自己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内心情感鼓舞病人以增进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得病人主动积极的配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不同性格的急诊患者始终保持情绪稳定,不急、不燥,正规操作。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因此,急诊护士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安慰的方法,寻找正确的压力释放渠道,积极应对社会环境、工作需要、服务观念的变化,做出有效调整,保持自身良好心境和平衡心态,更好地为求助者的康复提供专业指导。强化急诊科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 急诊科是时间紧,病情重、意外情况多发的地方,现代医学要求急诊护士对危重病人能够做到快速评估,果断决策,用最短时间完成各种抢救治疗工作。
3 道德素质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作为急诊科的护士首先要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热爱本职工作,对护理事业有坚定的信念,深厚的感情和献身精神。护士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护士的天职。对病人要一视同仁,同时必须保持个人的行为标准,做到“慎独”,不违反道德和良心,以维护病人的健康为己任。急诊护士的外在表现是语言、行为符合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在的表现是靠心理作用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表情、动作,调整情绪以适应管理者不同的角色转换。
在工作中应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以热情、诚恳、宽容、积极的态度和端庄的仪表去接待患者,使患者感到亲切、信任,愿意和医护人员沟通,从而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有效地减少风险的发生,自觉保证抢救工作的质量,不损害病人和医院的声誉,因此 ,加强医德教育 ,引导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一人辛苦万家幸福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形象 ,以便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精心护理每一位患者,诚挚地为患者奉献爱心。
4 身体素质
护理工作除了是一种脑力劳动外,还是一种体力劳动,它不但要求急诊科护士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术,还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护士常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被病人携带病菌感染的机会相对增多。因此,急诊科护士要加强锻炼身体,注意营养均衡,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保证充足的睡眠,以确保精神饱满、头脑清醒,确保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急诊科护士面对的大多是危重、病情变化复杂的病,护理工作紧张、工作压力大,加上经常值夜班、熬夜,大多是女性,在家可能是妻子、母亲的角色,承担大部分的家务,在心里上和身体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在注意休息的同时懂得心里调适,并加强锻炼,保持身心健康;才可能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应对自如。
5 小结
急诊科作为救死扶伤的最前沿阵地,接诊与接待的都是紧急危重病人和身心急躁的家属。 加强护士素质培养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 ,也是保证优质服务的关键。加强了急诊科护士的素质培养 ,使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效益。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培养护士的心理素质 篇9
中国消防在线 | 时间: 2009-08-26 | 文章来源: 云南消防总队红河支队 | 作者: 蔡皓
消防部队是一支承担灭火和抢险救援艰巨任务的部队,火灾和各类事故处置的成败,一方面取决于先进技术装备,但更主要的是人的因素,提高消防官兵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成为提高灭火抢险战斗力的关键和必经之路。个旧市消防大队作为全州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较重的大队,大队官兵在从事危险灭火作战行动中心理活动的变化,容易影响到灭火作战行动的成败。本人2009年5月来到个旧消防大队实习期间,与大队官兵共同处置多起灭火和抢险救援事故,针对战斗员在事故现场心理状态和工作情况,研究和掌握消防官兵在灭火救援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反应特点及规律,结合自己所学,浅谈官兵在处置事故时心理状态问题,以便于采取正确的对策来预防和矫正消极心理因素,保障和促进积极因素的发展。
一、影响消防官兵行动的主要心理因素
从扑救火灾和抢险救援工作的特点来看,影响消防官兵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因素,主要指人的生理方面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经历和智力等,中队战士来自祖国五湖四海,在家中是独生子女,且年龄相对较小,一些新同志对火场和救援现场经历较少,经验不足,处置中容易出现紧张慌乱情况;二是外部因素,主要指火场作战环境的影响。从人的心理实质看,火场环境复杂程度及危险性大小,对消防官兵心理产生直接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温的影响。2009年6月8日21时许,个旧市金湖西路69号鸿海物资公司4间铺面突发大火,严重威胁附近楼房,大队紧急出动进行处置,消防官兵在高温作战状态下,一些新同志出现慌乱、不知如何处置的情况。据生理学科学研究表明,吸进的热气温度高于37℃以上时,人身体的生理热积蓄就会增大,使人产生幻觉、烦躁等不良心理反应,心理状况的变化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灭火工作顺利进行。二是燃烧产物的影响。烟雾刺激人的器官,遮挡人的视线,使呼吸困难,行动受阻。四间店铺中不断涌出的滚滚浓烟严重影响战斗员开展灭火工作,而当烟雾刺激和威胁人生命时,就会使人心理紧张,反映迟钝,不知所措。三是噪音的影响。噪音会使人的生理机能发生变化,产生听觉阻碍,造成心理疲劳等,店铺大火不断燃烧,火势蔓延发出的巨响和伴随天花板和油漆经过燃烧不断发出的爆炸声,对经验不足的新同志心理产生了巨大压力,直接影响官兵的作战能力。四是登高的影响。2009年6月18日14时,大队紧急出动进行社会救助,于金湖南路民房10楼顶下降到8楼房间进行开门,由于是高空作业,一些同志在登高过程中心率和呼吸过速,心理反应较大,战斗结束后出现心慌等反应。五是救援情形的影响。2009年6月6日,个旧乍甸电影院花坛钢筋穿刺男孩事故处置中,由于钢筋穿过男孩心脏和头部,男孩当场死亡,对于看到男孩双目瞪大,直立于花台钢筋上的情景,官兵心理产生惧怕和紧张心理,处置结束后一些同志甚至出现脸色发白、心慌手抖的情形,心理产生巨大压力。六是战斗状态的影响。战斗顺利时消防官兵容易产生麻痹侥幸心理,因而注意力降低,警惕性不够,对一些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情况缺乏预见性和必要的措施;战斗受阻时容易急躁,当几次进攻未能成功时又易产生泄气情绪。五是群体行为的影响。群体作战时,官兵们积极进言献策,对事故处置提出个人建议,而当个人意见同群体中多数成员的意见不一致时,就会感到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即群体压力。这种压力容易使个体发生个人行为,如不听指挥,擅自蛮干等等,互相间不能有效支持和配合,影响了整体作战行动。
二、培养消防战斗员火场心理素质的对策 培养消防战斗员积极的心理素质,我个人认为必须针对在火场容易产生的心理因素特点,事先培养和激发战斗员积极心理的潜入从而减少和消除消极心理因素对作战行动的不良影响。
(一)培养团队精神,发挥整体效应
消防官兵是消防队伍中的一员,个人的活动受到集体行动的制约,同时又影响整体行动。个人的活动与集体的活动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要把单个人的作用变为整体的力量,就必须从个人的心理活动抓起,用群体动力来调整和消除群体压力与群众冲突,使个人的意志与群体意志有机的结合起来,搞好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最佳组合,发挥好整体的效应。针对个旧大队火灾和抢险救援任务重的情况,各类火灾和抢险救援事故的发生极易从不同环节上影响到群体动力最大效能的发挥,只有及时通过日常生活、学习、训练、战评总结等活动,有意识的培养消防官兵的集体情感和荣誉感,引导和调动消防官兵心理积极性,定期开展心理教育,消除心理消极情绪,引导战士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和沟通习惯,不定期请心理咨询师对官兵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调查分析的形式,使官兵了解自身心理问题,心理方面形成统一意识,培育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和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千方百计地去完成好各项战斗任务。
(二)强化体能训练,改善生理机能
从运动生理学来看,经常从事体力活动训练有素的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强。人的体质好,其机体的稳定性也好,可以增强人的自制力和耐力,具有稳定心理活动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在高温、严寒、高速、深潜、颠簸、旋转等状况下的适应能力。所以要改善和提高人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肢体的灵活性和心理的稳定性,就应当经常组织开展体能训练和体育训练出发,大队除了日常业务训练之外额外增加半小时体能训练,加上每日晚饭后的军体和健身房训练及每周安排两次长跑,以此提高大队官兵的生理机能和心理适应能力,为掌握和发挥消防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深化业务训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活动是人的感知在头脑中的反映,人们对事物的感知越多越深,认识和掌握事物的程度就越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这就是“艺高人胆大”的道理所在。大队消防官兵作为从事抢险和灭火救援工作的人员,承担着个旧市平安和谐建设的重要任务,必须具备过硬的消防业务技能,即适应火场作战的技能。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不断增加感知收获,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和有关科技知识,把动作技能训练与智力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业务过硬,才能促进和保障心理成熟度和稳定性,增大对危险环境的承受能力。在教育训练过程中,对战士要以动作技能训练为主,通过完善各类假象场景的训练,组织各类战斗编程,在强化细节上下功夫,及时进行每训必评,评完再训,在总结各种细节的基础上再次完成训练,以此培养完成复杂任务的行动与作业水平;对干部要以智力技能训练为主,加强业务理论研究,经常性组织假定战术考核,每周开展对不同火灾性质深化学习,通过学习来学会科学地判断与决策,提高组织指挥能力。
(四)开展心理素质训练,增强火场作战适应能力
开展消防官兵心理素质训练,目的是为了消除慌乱、恐惧的情绪,培养勇敢、顽强、坚韧不拨、灵活应变的意志品质,针对大队一些同志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引起原因是心理素质不过硬。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假设爆炸、倒塌、浓烟、高温、有毒、高空等危险条件培养、提高消防官兵的胆量。二是让消防官兵重复完成单调的运动、劳动或训练,磨练对抗心理疲劳的能力,以及在高温、高寒和饥渴状态下连续训练,磨练战斗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三是经常性对官兵进行心理素质教育,通过一些灭火和抢险救援影视教材,使官兵对不同事故处置有一定的认识,形成对事故有了解的心理状态,提高官兵在自身面对事故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四是通过让消防官兵拟听建筑物倒塌前,设备爆炸前和油罐喷沸前的声音,观察建筑物倒塌,设备爆炸,油罐喷沸的全过程,提高消防官兵在有危险征兆时的观察能力。五是开展有一定高度、难度和危险性的高层训练,以及通过辨别物质燃烧时的火焰状态、颜色、燃烧产物的浓度等,经过各种难度较大的煅练,提高的快速反应能力;六是开展必要的模拟火场避险训练,掌握避难的有关知识,体验危险情境,增强沉着冷静和自制能力,提高消防官兵在紧急情况下的避险能力,保证灭火抢险任务的完成。
浅谈如何提高消防官兵心理素质 保障心理健康
------------------
彭朝显
消防部队是公安现役部队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现代灭火救援条件下,各种危险因素的刺激会造成消防队员心理紧张、恐惧、急躁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加上相对封闭的生活工作环境,繁重的消防安全保卫任务,使消防官兵时时处于战备应激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对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提高消防官兵的心理素质,保证心理健康发展,对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的队伍建设和提高其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员,应具有足以应付各种特殊情况和突发事件随机心理素质和应变操作能力。也只有如此,才能在灭火和社会抢险救援战斗中有效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把握有利时机,最大限地减少伤亡和损失而取得胜利。官兵的心理状况不仅关系到官兵本人的健康,而且关系到部队的团结和战斗力的提高,直接影响着部队灭火抢险救援工作的开展和成效。
1、消防官兵心理健康是安全防事故的重要保证
安全防事故工作是部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除了通过加强教育、狠抓落实、突出重点等途径和方法来做好安全防事故工作外,培养官兵健康的心理则成为避免人为重大事故的重要保证。就部队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故分析看,许多事故表面上看起来是由管理不当造成的,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当事人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比如,车辆事故的发生,往往与驾驶员的情绪不稳定、惊慌失措的心理特点有直接关系;执勤、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很大程度上是由当事人的恐惧、胆怯、紧张引发的等等。假如这些官兵都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则会使人为重大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
2、消防官兵心理健康是密切官兵关系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官兵关系需要官兵共同维系,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的干部应该首先保证自身心理健康。而在干部队伍中,少数性情古怪、脾气暴躁、办事草率、待人冷漠的管理者要与士兵建立良好的内部关系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个人性格的问题其实属于人格异常的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只能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改善与士兵的关系,促进部队管理工作。而对于士兵来说,心理健康的程度不同,也直接影响着与管理者的关系。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士兵能够正确理解管理者的意图,感受管理者的关怀与爱心,并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教育和管理,即使出现错误也能够正确对待管理者的批评与帮助。而心理异常的士兵则往往会出现敏感多疑、固执己见、对人怀有敌意、心胸狭隘、过分自尊、追求权力、忌妒心强的特点,管理者要与他们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是非常困难的。
3、消防官兵心理健康是完成各项工作的重要条件
消防部队的各项工作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艰巨性和危险性,这样容易使官兵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虽属这些心理正常,但往往会影响官兵正常行为的进行。在日常生活中,有心理问题的人则很难与他人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导致问题不断而影响工作,矛盾激化而引发事故案件;在训练过程中,心理素质较差的人,不但难以完成训练任务,而且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受损;尤其是在灭火执勤和抢险救援过程中,在熊熊烈火和突发事件面前,消防官兵更是面临着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很可能行为表现失常,在关键时刻导致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
二、保障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的几项举措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素质不全是由遗传决定的,只要经过合理的训练,都可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人在各种环境下的心理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1、健全教育组织,积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部队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它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在部队全面、持久、健康地开展。首先必须要健全教育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在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带头重视当前消防官兵心理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负责抓好教育的部署和落实。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从教育战士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讲起,围绕如何树立正确理想、如何适应警营生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入手指导,不断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培养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正确引导官兵处理人生矛盾,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前进道路上受挫时的矛盾、婚恋家庭发生变故时的矛盾、部队内部环境与外部社会环境差别的矛盾等。通过随时教育,掌握官兵现实思想倾向,在集中搞好教育疏导的同时,要注意启发官兵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调适,以此提高官兵心理承受力,消除思想压力,克服各种不良心态,净化他们的心理环境。
2、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增强科学预防心理疾病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的频繁,影响官兵精神卫生的因素日趋复杂,因此,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迫在眉睫。一是普及心理卫生知识。针对青年官兵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青年官兵比较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除了要普及一般的心理卫生知识外,应注重挫折教育、恋爱观教育、性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教育手段,在网上开辟心理健康常识、心理疾病防治、心理健康咨询等栏目,让心理健康知识真正入心入脑。三是利用地方资源,主动聘请地方心理专家到部队定期办班、讲课,或聘请地方从事心理研究的心理医生帮助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或选派骨干到心理疾病防治部门进行培训、学习,以提高官兵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领导干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3、开展心理训练科目,提高官兵的心理和生理的耐受力
对在灭火救援前后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其心理疏导工作不能简单的用“谈心”来完成,还须通过外界的训练辅助来改变心理疏导工作对象的心理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生理机能。因此,要进一步强化“一切从实战出发”、“练为战”的思想,充分设想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根据情况设置不同的场景、条件,尽可能地使消防官兵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摔打,使之经受各方面的心理刺激和考验,强化消防官兵对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处置适应心理。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仿真模拟训练,利用声、光、电、温、烟等模拟手段来营造火场气氛,通过模拟听建筑物倒塌前,设备、容器爆炸前和油罐沸溢喷前溅的声音,观察建筑物倒塌,设备爆炸,油罐沸溢喷溅的全过程来提高官兵的胆量,增强官兵的临场适应力;二是观看各类火灾扑救抢险救灾的实况录像来增强心理感染力;三是在不超过心理、身体极限的情况下,有意识地逐步增大体能、技能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使消防官兵在不断挑战心理、身体极限中树立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四是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和有关科技知识,把动作技能训练与智力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业务过硬,才能促进和保障心理的稳定性,增大对危险环境的承受能力。总之,官兵们只有亲身感受和体验到火灾和救援事件处置的紧迫性、严酷性,才能锻炼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做到“见怪不怪”,“处变不惊”。
4、加强心理辅导,合理泄放官兵的心理负担
有重点的开展谈心,进行心理交流,是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之一。心理学主张“合理宣泄”,正常人的哭和笑是保持心理平衡、进行情感宣泄所采用的生理手段。因此在与官兵交心谈心时,要多鼓励官兵说出内心感受、苦闷和矛盾,借此达到减轻压力、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目的,或是通过书写、听音乐、运动、喊叫、哭泣等方法,发泄被压抑的情感,让其获得心理上的舒解。同时,开展丰富的警营文化生活,也是心理辅导的重要辅助手段和途径。消防部队相对于其他兵种,人员编制少,任务日趋繁重,官兵对警营文娱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培养官兵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道德情操,调剂生活情趣,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影响消防官兵心理,培养乐观开朗、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的目的。
5、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官兵的心理发展趋势
中队应建立好官兵心理健康档案,将每个人的诸如个性特点、性格类型、能力特长、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及心理承受能力等记录入档,并且不间断地进行心理状态的监测。这样,平时通过查阅档案,结合研究一时一事官兵的心理变化特征和现实思想状况,就能随时把握每个人的心理发展趋势,为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训练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对人格异常、心理承受力差的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当然,建立心理档案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加之心理档案又涉及官兵的个人隐私,因此,一定要严谨、认真对待,特别是要严格管理,专人负责,责任明确,防止扩散后的带来负面影响。
【浅谈如何培养护士的心理素质】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心理素质11-09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职校生的创新素质10-13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9-21
如何培养职业道德素质05-16
浅谈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5-12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06-16
大学生该如何培养出健康的恋爱心理10-21
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6-16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08-13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