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2024-11-15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精选13篇)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篇1

下面是健康心理所具备的几项特征:

1、正视现实,乐观向上。

心理健康的人能正视现实,能清醒地、客观地认识周围的事物,在遇到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时能正确处理。心胸开阔,情绪稳定,乐观向上,遇到烦恼的事能积极解决、开脱自己。

2、了解自己,乐于工作。

对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等有充分的认识,并能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安排生活。不以学习、工作为累,能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

3、自尊自制,善于待人。

在社会交往中自尊自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独立的人格。能与他人和平相处,在与人交往中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和他人接触,相互交流。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篇2

一、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使孩子生活在快乐中

社会生活环境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孩子的病态心理和不良行为许多都是因为生活环境不良所致,例如,父母关系不和、家庭气氛紧张、亲人之间感情冷淡等都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精神不振,而且感情冷淡,对同龄孩子容易产生攻击行为等,因此,家庭环境的和谐,夫妻关系亲密对孩子是很重要的。

1. 家长应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有些家长因工作不顺或者其他原因而表现出来的悲观失望、怨天尤人,这些情绪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所以家长要避免这类情况发生,时时处处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2. 建立和谐默契的夫妻关系,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

父母都是孩子至亲至爱的人,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占据着平等重要的位置,因此,夫妻关系质量直接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如对待同学、对待老师对待长辈的态度等。父母之间互相关心体贴,互相谅解,孩子也能以宽容的心胸对待同学,理解老师。相反,如果父母之间随时都互相指责抱怨,会让孩子烦躁不安,产生莫名的恐惧,不相信别人,在学校里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于对生活失去信心。

3. 正确看待孩子的错误,对孩子宽严并济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严重情绪化,要么不加理睬,让孩子一错再错,要么不合理的要求也给予满足,导致孩子一个愿望达不到就嚎啕大哭、躺在地上打滚,大点的孩子甚至离家出走; 相反,有的家长过于苛求,总拿自己的孩子去与别家的相比,容不得孩子犯错,总觉其不如人。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我们对待孩子要严中显爱,爱中有严,要严之有理,爱之有度。

4. 进行情感交流,用心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

很多父母感觉与孩子找不到共同的话题,很少与孩子进行交流谈心,特别是一些中学生的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多数时间是指责抱怨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好,与孩子的交流变成吵架拌嘴。其实,我们父母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倾听的习惯,听孩子讲学校的事,讲同学,讲老师,从倾听中了解孩子的思想,同孩子一起成长。另外,如我们可以把孩子的照片按日期、内容进行排列,装订成册,建立成长档案,使孩子能经常翻阅,从中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关注对自己的爱。

二、做民主型家长,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

1. 尊重孩子

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有自己的情感需要,做家长的不妨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孩子交流,使孩子觉得自己和父母是平等的,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2. 礼待孩子

在孩子犯错之后,不要只是指责甚至是打骂孩子,应及时给其讲明道理,在自己讲错话,做错事之后,也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这不但不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会使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

3. 赞赏孩子

当孩子取得成绩或者有点滴进步时,父母要表示祝贺或给予表扬鼓励。

三、做心理专家型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孩子的成长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孩子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1. 培养独立性

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万不得已时,家长也只是协助,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2. 磨练顽强意志

家长可利用各种各样挫折情境来磨练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战胜失败的能力,同时也教给他们一些积极的对待失败挫折的策略,如继续努力、适时调整等。

3. 培养合作意识

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使他们学会交流与合作,懂得尊重、理解和宽容别人。

4. 体验成功

最初的成功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心理学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是,一个人的人格基础是在6岁前形成,但是良好的人格基础不是靠棍棒教训出来的,也不是通过讲大道理教导出来的,而是通过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人格熏陶培育形成的,孩子健康的心理是良好人格形成基础,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才是真正关心孩子,爱护孩子。

摘要:健康的心理是孩子良好人格形成的基础,和谐的家庭环境和亲密的夫妻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核心。就如何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从创造和谐愉快环境、做民主型家长、做心理专家型家长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父母;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66-01

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的科技发展如此之快,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降低了不少。在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强度和克服困难的力度方面努力得还远远不够。希望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所有家庭的愿望。

一、孩子需要家庭的温馨

父母是孩子很好的榜样,俗话说“一百位教师,也赶不上一位好母亲”,可想而知家庭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今天听到这么一件事情,让我感到很震惊,老师问一个中班的孩子,你和爸爸睡还是和妈妈睡呀,孩子说和妈妈睡,老师问为什么啊,孩子说爸爸老打妈妈,妈妈经常哭,所以自己经常和妈妈睡,老师又问那你觉得爸爸打妈妈是爸爸对还是妈妈对呢,孩子没有犹豫的说,爸爸打妈妈对!不知各位听到这的时候有什么感触。家长带给孩子的影响太大了,平时看孩子的父亲也很温和,不像是有暴力的人,家庭给孩子灌输的思想远远大于幼儿园给孩子的影响,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这种影响对以后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小的伤害,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孩子有可能会觉得我打别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根本不会考虑自己的过错,从小就形成这种心理阴影,如果现在不矫正的话,以后的发展也会更加的苛刻。

二、孩子需要丰富知识

不知你的孩子了解多少当地的文化知识,又知道多少的历史文化。可以适当的带孩子出去走走,长长见识,丰富一下童年的乐趣,等到孩子上了小学以,不知还有多少时间给“玩”。减负之后的孩子天天让厚厚的书本压的喘不过气来,现在不看、不听、不学,不知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家庭共同出游不仅促进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还能大大增加孩子的阅历,让孩子了解地理知识、文化史迹、产业、节日、与人生学习有关的设施、地区的发展、自然美景、交通要道等。家长可以亲自让孩子来体验其中的乐趣。

三、培养孩子倾听别人说话

在家庭里在家庭里,这不仅仅是听的问题,和讲话者讲话的内容与技巧都有关系。要使孩子提高听的注意力,家长就更应该考虑在如何使孩子爱听的方法上下功夫,使讲话的内容吸引孩子。母亲要常常叮嘱孩子,“宝贝,今天老师说什么?讲一些给妈妈听”等等。即使孩子讲话的声音很小,家长也要表现出一种热情,注意倾听。孩子的好动、胆小,常常会让家长不知如何是好,倾听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可以尝试和孩子交流,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倾听也是一种尊敬别人的方式,尝试一次不行,那就继续,让孩子能够感觉到倾听别人是一件骄傲的事情时,她会静下心来认真听。

四、培养孩子勤于思考

孩子本来好奇心就很强,什么都想试试,遇见陌生的东西,马上就会停下脚步仔细看看:“呀,是什么呀!”想摸摸,想试试。这样的时候,父母往往会一边阻拦着一边解说,或认为孩子在淘气,训斥道:“不要乱动!”其实这不利于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

要培养孩子勤于思考,家长应留出一些时间上的“空隙”,让孩子去感悟。如果孩子发现了什么,就应该饶有兴趣地一起观察。而且,孩子一旦问出什么问题,就要作出适合孩子发育阶段理解水平的回答,并认真解释,可以将孩子的思维扩散,在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尝试去做。

在父母亲如此的鼓励之中,孩子自然就会朝着“勤于思考”的方向发展了,一定让孩子懂得生命的可贵,知道什么是危险的。婴儿出生后从一岁时就开始断乳,离开母亲的乳房,摄取普通的食物。与此同理,为了自立,孩子还需要开始心灵上的“断乳期”。这时的孩子,以自己贫乏的体验和知识,开始对发生在自己周围包括父母和学校里的事进行思考,观察社会。他们不是以父母或成人教导的那种概念去思索的,而是想建立起自己的观念。喜欢滔滔不绝的孩子突然变得话语很少,有时也会批评父母,不像以前那样坦率了,那时家长也许会感觉到一种失落感。这时,家长不能以养育孩子的父母自居,而是以前辈的身份和孩子交往。家长要尽力表现出对孩子的理解和共鸣。劝导,是理解这—时期孩子的要点。孩子不能潜心学习时孩子在生活中要学会许多东西。如果学校里的学习并不特别落后,就用不着如此担心。但是,看见孩子不能潜心学习,家长总免不了会担心。那种时候,焦虑不安、唠唠叨叨地埋怨,或是严厉训斥、都只会适得其反。在担心孩子不用功学习之前,家长应向孩子表现出自己勤奋学习的姿态。社会是个大学堂,无论读书还是学烹调或是学音乐,如果喜欢,即使不走出门外,学习的机会也到处都有。家长不要焦虑,也绝对不能对孩子训斥,应该主动和孩子一起努力养成爱学习的习惯。孩子为自己不同于别人而感到苦恼时,当孩子有了独立思考的愿望之后,他们的自我意识就会变得很强烈。这时,有很多孩子都会暗暗地感到苦恼,感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帮助孩子建立开放型的人际关系,客观地观察自己,学会体谅对方。现代社会是强调个性化的时代,重要的是应该培育这样的孩子:承认人有各种不同的个性,理解别人的个性,而且对自己充满着自信。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篇4

设计理念:

依据《新纲要》中的理念,学习兴趣、情感、态度能力、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心理学研究中也表明了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能力在幼儿园就开始形成了。幼儿教育要为孩子的一生做准备。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是针对大班最后一学期,即将升入小学的孩子准备的,为了让他们更快的适应小学的环境。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锻炼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体会到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2.在活动中让孩子学习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活动过程(一)分享故事,引出课题。 分享多媒体课件《小猫钓鱼》,小猫为什么一开始钓不到鱼?后来怎么又钓到了?孩子们自由讨论。(二)游戏激趣,知道什么是集中注意力。1. 猜猜我是谁:请一名孩子上来,老师将他的眼睛蒙住,再请另一名孩子躲到他的背后,并发出声音(唱首歌或者讲几句话),然后请老师将手拿开,让孩子来猜猜刚刚是谁在他的背后。2.教师小结:刚才在玩游戏的时候,小朋友因为听得很仔细,所以能猜出是谁的声音,这就是集中注意力的结果。(三)传话游戏,深化主题。1. 那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都集中注意力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 游戏规则:把孩子分成四组,老师事先告诉每组的第一位小朋友一句话,然后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传的又快又准。2.游戏比赛3.评出优胜小组,说说获胜的秘诀。4.教师小结:在活动中,我们除了做到“眼到”,还要“耳到”。专心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才能做好。(四)联系实际生活,消化主题1.请孩子们讲讲什么事情容易让我们分散注意力?2.小组讨论:集中注意力能有什么好办法?3.教师小结:集中注意力要做到眼到、耳到还有心到。

如何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 篇5

什么是健康呢? 有人说四肢发达,身高体胖,没有疾病,就是健康。那么,什么又是心理健康,怎样才算心理健康的人?

众说纷纭,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人们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最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那么,如何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呢?

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要不断增进自己的认识和了解。重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2、要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情绪积极、乐观开朗和心情愉快的 人,心理稳定性一般较好。相反,情绪消极、易激动喜怒无常、多愁善感、压抑、愤怒和悲观失望的人,常易发生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障碍和身心疾病。我们都喜欢性格开朗、乐观、自信、善良、有爱心、助人为乐的同学。和他们在一起,我们会开心、快乐,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与人交往。我认为:与同学、朋友正常友好交往,能使人消除孤独感,从中获得快乐和安全感。个人有苦恼、不快时找好朋友说一说,得到宣泄,使人的心胸宽广、心情愉快,有利于心理健康。和谐的同学关系,是友爱的源泉,能使人心情、舒畅,同时,也能增强班集体的凝集力。如果一个人经常离群,与集体隔离,闭门谢客,不与人交往,就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我们大家要积极参加有益的班级活动和其他集体活动,主动交往,善于与人相处。

4、要注意维护大脑的健康。生活要有规律,要有正常的生活秩序,做到早早睡,起居有规律,不暴饮食,也就是定时定量,不能见到好吃的东西就大吃猛吃。尤其要注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超负荷用脑,学习累了就要休息一会儿,做做操,活动一下,有利大脑的健康。

5、要养成自我称赞与鼓励的习惯。我的爸爸在听了有关专家的报告后,得到一个启示,让我准备一个本记录,记录自己每一天满意的一件事和不满意的一件事,进行对比。满意的事自己表扬自己,继续努力;不满意的事,要找找原因,下一次要做的更好。开始时,我不乐意,感觉没有什么意思,后来感觉还很不错的。不信,同学们,也可以试一试,如何?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篇6

一、从培养学生的毅力、自信、自制、耐性入手

首先, 鼓励孩子。要培养孩子的毅力, 就要鼓励孩子, 告诉他“你很棒”、“你一定能行”, 这会使孩子不惧怕所面临的困难、挫折, 并用积极的方式去克服。还要让孩子目标明确, 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目标, 指明行动的方向。鼓励孩子看准目标后就要付之以行动——“多走一步, 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另外, 对毅力的培养, 特别要注意习惯的培养。一旦良好习惯成为孩子潜意识中的东西, 那么, 一切将出乎于心, 出乎于自然。

其次, 自信是孩子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将传统的培养孩子自信的方法与更具启蒙意义的新方法进行比较, 我们发现, 如今的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作为社会人的角色, 更加讲究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 接二连三的表扬让人听了感觉空洞、乏味、缺乏诚意, 真心实意地称赞远比敷衍了事地随口表扬好上百倍。如果孩子为某件事付出极大努力, 我们应该给予赞扬和鼓励。并且, 我们还对孩子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大加赞赏, 同时教导孩子艰苦的努力必将得到回报。

最后, 自我控制是人的一种意志品质, 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到人能否克制外界的诱惑并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己。每个人的自制力不同。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证明自制力缺乏的人做事不考虑后果, 只顾眼前利益, 而且在长期利益失去之后又不能保持情绪的稳定, 容易悲观、自责、沮丧、一蹶不振。自制力主要在于养成, 因此, 让孩子从小学会控制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二、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德育原则之一是要求既向学生提出合理的、坚定不移的要求, 又要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 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是严格要求的前提, 只有真诚地关怀和尊重学生, 相信他们的力量和能力, 才能促进学生克服困难, 自觉地履行要求, 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性格。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教育, 在严格要求中, 包含着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

在教育中, 教师要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他们经过努力克服一定困难就能够实现的。比如, 结合积累运用中的“实践运用”项目, 笔者要求学生做关于住家附近的环境的调查, 这个小调查要经过学生的一周的课余时间才能完成。开始每个学生都很认真去做, 过了两天, 有几个学生就开始偷懒了, 于是我就用信任的方法, 相信学生会用实际来行动来证明他们“行”。这样一周之后, 我在检查“小调查”时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完成了任务, 有些同学的调查还相当详细。笔者表扬了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 老师会更加信任他们。

三、关注学生的挫折

人在产生挫折的情境中, 大多会产生不愉快或苦恼的情绪, 往往会产生悲观, 忧虑, 对人不信任, 缺乏自信心等心理状态, 而且容易引起躲避困难、回避现实、与周围人格格不入等表现。经受和处理挫折的能力称之为挫折耐力。挫折耐力强者, 一种是饱经风霜善于适应的过来人, 一种是从小接受了处理挫折教养的人。挫折耐力弱者, 一种是少经挫折、过度溺爱的人, 一种是经历强烈的挫折过多, 因而不能处理挫折的人。挫折耐力可以通过意志教育来培养。

在意志教育中, 笔者不仅教导学生懂得一个人具有耐力的必要性, 根据一些平时发生的小事, 让他们有经受挫折锻炼的机会。比如, 有些学生感冒了, 家长带着他到医院去看了病。有的学生能坚持到学校上课, 不耽误学习。有的却在家里休息, 一天又一天。其实, 学生的身体固然要紧, 但笔者认为这正是锻炼的意志力的时机, 在生病的情况下都能坚持上课的学生的意志力肯定较强。当然, 这里并不是说生了病非要硬撑着才能看出意志坚强。其实, 有的学生愿意坚持上课, 往往家长不允许。所以, 家长对学生的意志能力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有的家长有时要埋怨孩子做事丢三落四, 没有毅力, 其实是家长平时在家给孩子养成的坏习惯。所以, 老师家长要扣起手来, 让学生在生活中注意锻炼毅力。比如, 冬天天气冷, 有的孩子怕冷, 缩在温暖的被窝里不愿意起床, 经常迟到。这时的家长就应该督促学生, 不能因为天气的变化就迟到。在各项活动中, 我常常观察学生, 有些学生能从头到尾坚持做事, 有些学生却是半途而废。作为教师, 我们应常常表扬有毅力的学生。

在全面深入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为了少年儿童更和谐地发展, 更健康地成长, 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教师要和家长多配合, 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给学生真正的爱, 在生活中, 培养锻炼他的意志力, 让他们成为心理健康的小学生, 为他将来幸福地生活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二十一世纪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清华大学樊富珉) .

国外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篇7

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新加坡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加强与青少年对话。专家们呼吁家长应该多与孩子聊天,鼓励孩子说出心里话,学校和社区应多组织对话、交流和研讨会等,通过这种活动让青少年从提高抵抗不健康思想的免疫力。严格控制网络。新加坡广播管理局对网络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实行许可证制度要求服务提供商限制公众进入负面影响大网址,社会学者还发起“孩子上网遨游父母做什么”讨论,提出“陪孩子上网父母义不容辞”的主张。用丰富多彩社区、社会活动吸引青少年。比如新加坡一些社区内学校推广一种被称为“啪拉啪拉减肥舞蹈”;新加坡旅游部门还为青少年开辟农场生态旅游;新加坡民协会组织青少年参加泅水、爬山、钻地道活动;体育部门每年组织马拉松跑;新加坡国际基金会组织青年去孟加拉国等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参加助民活动等,这些活动对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日 本

日本特别重视让青少年体验社会和接触自然,通过解社会和亲近大自然使青少年身心获得健全发展。要求学校、家庭和社区有计划有意识地增加青少年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去的机会。1999年文部科学省实施“全国儿童计划”(亦称“紧急三年战略”)为青少年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各种设施不断完善,如农林省有“儿童长期自然体验村”、环境省有“儿童公园休闲设施”、林业厅有“儿童森林俱乐部”、经济产业省有“儿童实验商店”和“儿童科学和制造教室”,大学和科研机关有向青少年开放计划。此外,还设置全国24小时咨询电话“儿童热线”“育儿热线”编写《家庭教育册》和发行家庭教育录象等。从2000年度开始文部科学省又实行“儿童梦想基金”制度,对组织和实施青少年教育活动团体提供50万、100万和300万日元不等金额的资助,这些教育活动包括体验自然(观察自然和野营活动等)、社会志愿活动(护理老年人等)、劳动体验(参加工农业劳动)和参观科研机关等。

俄罗斯

根据俄教育部规定,幼儿园、中小学、少年宫、高等院校可在教育部领导下自发设立心理辅导教室、心理援助中心等。以中小学附属心理学机构为例,心理学老师如果发现某学生有攻击、害怕上学、不敢回答问题等表现时,便会请学生来自己的心理辅导教室,老师会努力创造出家庭式氛围让学生备感关爱、呵护,使学生愿意说出是否曾有某些事情使自己内心受到“震动”,之后老师会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如有必要老师将建议学生参加演讲、韵律操、现代舞、空道等对其身心健康有益校园文体活动。

美 国

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篇8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为认知能力是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强; 随着认识事物能力 的发展,情绪较幼儿深刻、丰富;自制力明显增强,能克制自己的一些行为;同伴的交往渐 渐超过了与父母的交往;意志比较薄弱,遇到困难常寻求成人的帮助;学习缺乏自觉性。根据以上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可进行下列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包括一、二、三、四年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为: 1.以培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为内容进行认知方面的教育。主要内容 包括:观察力—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如顺序法、比较法;注意力—养 成注意习惯,使注意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具有一定抗干扰能力,注意集中性较好,观察具有 一定的深刻性、精确性;记忆力--在机械记忆的基础上,初步懂得意义记忆,能够使用意义 记忆,会运用两、三种常用记忆策略;思维力--言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和谐一致,形象思 维得到发展,概括能力达到抽象水平;想象力--充分发挥无意想象,并向有意想象过渡。通 过以上教育,达到培养良好认知能力的目的。2.以情绪认知,情绪体验,发展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为内容进行情绪情感教育。主要内容 包括:情绪认知--认识喜、怒、哀、乐基本情绪表现;情绪体验--体验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懂得如何愉悦情绪,使积极心境占主导,学会从家庭、学校日常生活中寻找快乐,了解简单 的不良情绪疏导方式;发展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发展美感,具 有形象道德感,有爱憎意识,认识并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理智感。通过以上教育,达到培 养良好情绪情感的目的。3.以培养坚持性、有意性、自觉性和克服困难为内容进行意志方面的教育。主要内容包括: 坚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激励,积极进取,从事日常学习和简单劳动,具有坚持性;有意 性—使学生活动前有相对明确的目的,初步具有有意性; 自觉性—增强学生抵制诱惑的能力,具有一定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觉性; 克服困难—教育学生能够独自或在别人的帮助下战胜 挫折、困难,能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困难。通过以上教育,达到培养坚韧意志 力的目的。4.以培养合作、自信、乐观、富有同情心、有责任心、克服不良性格特征为内容进行个性方 面的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合作—教会学生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合作,学会助人,乐于奉 献,懂得与人分担忧愁、分享快乐,合群;自信—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不犹豫不决,优柔 寡断
,不过分强调自我、有适度的自尊;乐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同社会保持 和谐,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具有环保意识;富有同情心--面对或听说处于危难中的人或 动物流露出同情;有责任心—教育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责任心;克服不良性格特征—教 育学生不说谎,积极克服嫉妒、任性等不良性格特征。通过以上教育,达到培养良好性格特 征的目的。5.以角色认知,关系认知,自我评价为内容进行自我意识教育。主要内容包括:角色认知-认识到自己重要的社会角色是小学生,并为作为一名小学生感到自豪,能够初步认识到自己 的兴趣、优点及缺点;关系认知--初步认识自己与教师、父母、同伴的关系,知道被人爱和 爱人;自我评价--会借助别人的评价认识自我,自我评价接近同伴评价,悦纳自己,积极接 受自己。通过以上教育,达到培养良好自我意识的目的。6.以培养间接学习兴趣,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任务的完成,基本学习技能的训练为内容进行 学习方面的教育。主要内容包括:间接学习兴趣--认识到学习在自己生活中的地位,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以教师表扬、父母夸奖、同学羡慕等精神奖励为学习动力;良好学习习惯--每天能够在家里自觉学习20-30 分钟,注意养成自学习惯,会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小结;学习任务的完成--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会听课、做作业、积极参加考试等,各科 学习均衡发展,不偏科,会运用学习策略,关心学习结果;基本学习技能的训练--具有读、

写、算基本技能。通过以上教育,达到培养良好学习能力的目的。7.以乐于交往,集体荣誉感,交往技巧,交友标准的培养为内容进行交往方面的教育。主 要内容包括:乐于交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与父母、老师尤其是同学进行交往,积极参与有 组织的游戏活动;集体荣誉感--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言行符合群体规范,有班集 体的归属感,具有团队精神,有集体荣誉感;交往技巧—懂得如何同陌生人交往,会恰当使 用礼貌用语,具有非言语交往的技能;交友标准--初步理解交友的内在标准,使友谊较稳定 持久,学会原谅,促进人际关系和谐。通过以上教育,达到培养良好交往能力的目的。对小学高年级儿童(包括五、六年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为: 1.以培养思维力、想象力等高级心理活动为内容进行认知方面的教育。主要内容包括:思维 力—提高理解能力,具有抽象概括能力,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组合分析分类能力,思维具有批判性、独创性、流畅性,会区分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有一

游戏使孩子心理健康 篇9

日本着名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在自己的作品中曾描述自己小时候非常淘气,让她很感兴趣的游戏是钻铁丝,抬起带刺的铁丝,从围着铁丝网篱笆院子的一头钻过去,再钻回来。尽管她的裙子被卷起来了,短裤也被铁丝勾破了,却还依旧乐此不疲。

黑柳彻子一年级时,就因为严重干扰全班同学而被迫退学。照我们的理解,她可是一位典型的“问题儿童”啊!可贵的`是,她的蚂妈没有尝试建议孩子换个游戏,也许我们会问,这样被大人“放纵”的孩子,长大会怎样呢?这位特别“淘”的孩子,就是现在日本着名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

什么样的孩子心理才算健康呢?最简单的回答是“让孩子像孩子!”我们既不要强求孩子做“超人”,钢琴、珠算、英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也不要指望孩子做“成人”,承担维持家庭团结的使命,更不要把孩子养成“小小孩,只会乖乖地做个”小宠物“,没有任何责任和义务的概念。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父母的第一个功课就是等待,等待孩子慢慢长大,要知道,慢慢长成的果子最甜。孩子小时候玩够了,长大了才能安安心心地做大人,小时候未曾体验的东西,长大后有时会以冲动般的行为,去尝试那些未做过的”事“。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篇10

【关键词】智障孩子;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2

智障孩子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带来心理方面的障碍和不适当行为,如自私自利、心胸狭窄、性情暴躁、胆小怕羞等不良的性格,有时还会出现自我封闭、攻击行为、反社会倾向、性早熟等不良的行为。[1]本人从事培智教育工作11年,深感作为特校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走进这些智障孩子中间,给予他们及时相应的干预,促进他们朝着积极、健康、完善的人格方向发展,帮助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影响智障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社会因素

当前,在以正常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保障系统中,社会对智障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广泛和复杂的。我县自1999年创建特殊教育学校,2001年开办培智班,至今已陆续招收了七、八十名智障孩子。通过十几年的宣传教育,人们对智障孩子的眼光虽然有所改变,但偏见与歧视依然存在,智障孩子走出校门仍不时遭受旁人异样的眼神、嘲笑和作弄,而智障孩子毕业后无法就业和未来得不到保障也成为摆在特校面前的大难题,如从我校毕业的智障学生韦恩、梁理由于找不到工作,再次流落街头;覃贵、韦仕、秦秦则由于害怕在社会上被人欺负,不得不再次回到学校接受老师的“管护”……还有这两年有关“黑砖窑”雇用智障人士做苦工以及残疾孩子被人“操纵”在大街上行乞的新闻报道更是令人触目惊心!智障孩子在这样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前显得手足无措,无从应对,使他们人格的健康受到了非常大的伤害。

2、家庭因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先天素质发生障碍的孩子,如果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其心理也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发展:如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和谐、融洽,父母对孩子的残疾能够理性对待、教育方式积极,这些条件有利于孩子情绪的稳定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感和温暖感,相对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反之,生活在不良的环境中,受到不良或消极的教育,其心理问题则相对突出:如单亲家庭或家庭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父母性情暴躁、对孩子不是过分溺爱就是干脆放任自流、教育方式消极,在这样条件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爱冲动易发脾气,有的甚至具有攻击性行为,会无缘无故地打别的同学等。

3、智障孩子自身特殊的心理因素

智障孩子由于自身生理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与正常孩子相差甚远。而这些严重的障碍,往往得不到正常孩子的接纳,不能融入到正常孩子的生活圈,也使得他们没有朋友,尤其是没有智力正常的朋友,他们或性格孤僻,不合群;或过分依赖、固执任性;或容易情绪紧张、压抑;或消极、沮丧、喜笑失度……可以说,几乎每个智障孩子都无一例外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二、智障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校,最令老师头痛的是,智障孩子经常会无端激发一些突发事件:有的孩子自卑孤僻、敏感多疑、不想上学、动不动就攀爬围墙外出;还有的孩子有严重的暴力倾向,稍有不顺就会暴躁不安、乱摔乱打或捶胸、打头、咬自己的身体、撞墙等自残;更有个别孩子还出现了说谎、逃学、偷窃、欺骗、故意捣乱等行为,究其原因,是因为智障孩子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没有意识,不会辨别,也不会诉说,他们内心的焦虑、迷茫及无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排解,积聚于心,表露于行。这些心理疾病不仅使他们本不健全的心智更增加了负荷,也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困扰,对他们以后接触社会、参与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三、措施及对策

1、全面了解和掌握智障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

全面了解智障孩子身心特点与水平差异,是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2]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智障孩子心理发展遵循的规律与正常孩子无异,他们也需要爱和尊重,需要赞赏和鼓励,渴望得到承认和关注。作为教师,只有懂得这一点,才能教育好这群特殊的孩子。当然,智障学生也有个别差异,每个年龄段的心理、行为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老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地了解和关爱,并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利用好主题班会活动课

班队课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就智障孩子的特殊心理问题设计一些主题班会:如在一次“我能行!”的主题班会中,针对性情孤僻不合群、自卑、缺乏自信的孩子程程,我先让同学们帮程程找出他的优点来。当提到程程有什么优点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程程很遵守纪律,程程团结同学,不打架不骂人,程程还会做好事,帮老师送作业到办公室,捡到东西会交给老师等……虽然听到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赞扬,程程还是不说话,但看得出来他心里很高兴。临下课时,我提出让程程和大家一起来玩游戏。在大家热情地邀请下,程程半推半就地很快融入了快乐之中。通过这次班会课,拉近了程程和大家的距离,以后每次开展活动,程程不再那样抗拒大家的邀请了,性格也越发开朗自信了。

3、在日常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智障学生心理问题的纠正,要求我们老师要做个有心人、细心人。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老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抓住转瞬即逝的教育时机。如我们班上的王京平时有说脏话的习惯,老师怎么纠正也改不掉他那个坏毛病。有一天课间路过教室,听孩子们正在谈论他们最崇拜的明星,当听到王京说他最崇拜李小龙和周杰伦时,我走了进去“我也喜欢他们两个!可你们知道大家为什么喜欢他俩吗?”孩子们摇遥头,我接着说“他们俩不仅长得帅,功夫也了得,歌唱得又好,还有就是他们俩从来不骂人不说脏话,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们。”然后我把话锋一转:“你们觉得我们班里谁长得最帅?”孩子们回答:“韦忠”“小志”……我先是赞扬了其他几个孩子,到王京时,我故意略为迟疑了一会,然后稍作夸张地说“哇!大家发现没有,我们班的王京可真是太帅了!可以说是我们学校的大帅哥了!你们瞧,他的脸是不是有点像李小龙!还有这头发,多像周杰伦!真是帅酷了!可是……我怎么老感觉他还有一点跟他们俩不一样的地方,到底是哪里呢?”看得出来,王京有点着急了,这时有学生说“他喜欢说脏话!”“嗯,对了,就这点不像!要是把这个改掉了,就和李小龙、周杰伦一样帅了!”我观察到,王京此时脸都红了,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错了!”从那以后,他说脏话的慢慢少了。

4、開通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智障孩子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校在培智班开班前,曾对一些孩子做过家访,发现不少家长除了满足孩子正常生活需求外,对其他事情几乎不愿意多管,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更是知之甚少。要想让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首先必须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3]我校的做法是,在孩子入学之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让家长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希望家长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其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成长,同时给予积极的、向上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矫治智障孩子不良的心理和行为,除了要依靠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帮助,社会力量的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我们社会还没有形成一个尊重残疾人的良好氛围,他们就好像是生活在我们现代社会的边缘,抛弃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强烈,对未来缺失信心,意志消沉等心理问题随之产生。因此,特校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宣传工作力度,还要通过多种途径,争取在康复、助学、就业等方面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同营造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在这些方面,我们环江特校就做得比较好: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开展一系列活动——与普校的“红领巾手拉手”活动、与多家单位的联谊活动等,逐渐让社会了解特殊学校、了解这群特殊的孩子,并给予他们关爱和理解,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找回自信,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事实证明,智障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培智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只要给予适当的教育,就能使他们的智力缺陷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补偿,对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关注智障孩子的心理健康,才能让智障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1]李雪荣《现代儿童精神医学》,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年

[2]江琴娣《轻度弱智儿童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的研究》。中国知网,2010.11.12

领导干部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篇11

一、充分认识领导干部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1. 领导干部具有健康心理素

质,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重视和关心领导干部心理健康, 培养领导干部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 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 是其素质健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心理健康, 是一个人应对竞争、成就事业、获得幸福的重要保证。当今社会各种竞争非常激烈, 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 压力日益加大, 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据有关部门统计, 目前, 有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者约占人口总数的20%。作为现代领导干部, 除了面对一般人都面临的心理压力之外, 还面临着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的压力, 更容易被心理问题所困扰。所以, 领导干部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 才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是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选拔和任用干部工作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和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 历来重视德才兼备的原则。干部的德才由多种要素组成, 包括干部的思想品德、理论素养、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等,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就是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长期以来, 领导干部心理素质如何、心理是否健康,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也没有相应的教育培训内容及考核测评指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我们党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更加科学、全面和完善, 干部培养、选拔、考察工作也应与时俱进, 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 尊重实际、丰富内容、完善措施, 在进行干部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 应该注意加强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 提高干部的心理素质, 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 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所以, 今后必须把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作为干部德才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时, 应该考察心理素质, 对干部的心理素质进行必要的测试。

3. 重视干部心理健康问题, 是

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现实要求。了解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 重视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 这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现实要求。中央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 (试行) 》中明确指出, 要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健康素质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因此, 今后要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作为干部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 聘请心理咨询专家讲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使干部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 掌握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关注心理问题并带头学习、掌握必备的心理卫生知识, 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强者并惠及他人。在日常工作中, 领导者更应该避免用简单生硬的方法解决下属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各种矛盾, 而要娴熟地运用心理知识这把钥匙, 打开对方的心理之门。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要认真鉴别是政治原因, 还是心理上的原因, 尔后对症下药, 认真加以解决。

二、当前领导干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 精神紧张, 心情抑郁或忧虑。

有的领导干部“心重”, 任务一来就给自己心头压块石头, 吃饭睡觉老不踏实, 严重的整夜睡不着觉, 倍受失眠困扰。有的领导干部容易“心慌”“怕事”, 那些长期在工作强度大、紧张度高、情况复杂岗位上工作的领导干部尤甚。

2. 情绪急躁。

多表现为工作方法简单、语言生硬、易怒。从近几年对领导干部考察材料的梳理和分析来看, 许多领导干部都存在“急躁情绪”“脾气急”“方法简单生硬”等缺点, 这在基层领导干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3. 挫折感、失落感较强。

有的领导干部长期存有“怀才不遇”心理, 自认为不比别人差甚至更强, 为什么人家屡屡得到提拔重用而自己原地踏步, 心里倍感挫折失意。有的领导干部和亲朋好友、战友同学或其他群体比职务、比收入、比住房, 感到自己样样不占优势甚至差距较大, 再加上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自卑或失衡心理便油然而生。还有的领导干部因年度考核或民主测评结果不理想而灰心丧气甚至难以自拔。

4. 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

在日常工作和干部管理中, 经常听到有些领导干部发出诸如“最近老走神”“脑子越来越不顶劲了”之类的感叹或抱怨, 开会时某些领导干部哈欠连连, 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三、注重培养领导干部的健康心理素质

1. 坚持抓好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思想政治建设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对干部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和严格监督, 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引导。

2. 坚持抓好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

为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丰富知识创造条件, 要制定和实行严格的学习制度, 要制定政策, 引导和鼓励领导干部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充电”。

3. 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谈心制度。

通过建立完善日常领导干部谈话沟通制度、设立领导干部心理咨询机构等方式为领导干部提供日常心理服务, 进行必要的心理预防和心理干预。同领导干部谈心, 不仅在提拔任用时谈, 更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谈, 特别当干部岗位调整时, 工作遇到麻烦时, 矛盾比较集中时, 要及时找干部谈心, 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 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4. 关心领导干部身体健康。

坚持和完善干部定期体检制度、定期休假制度,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要创造条件, 使干部能适度休息和放松, 调整心态。要关心干部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困难, 尽可能帮助解决,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尤其在确定交流对象时, 既要从工作需要出发, 也要充分考虑干部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对交流的干部及时跟踪考察, 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实际情况, 确保他们尽快打开工作局面, 愉快地开展工作。

5. 加强领导干部自身的学习和修养。

怎样使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 篇12

父母应为孩子创造融洽的家庭气氛,让孩子从小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通过父母对孩子耐心细致的照料,满足孩子的身心需求,使孩子逐步体会到父母的爱,并逐步产生对父母的依恋感。

使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要注意培养孩子对生活的乐趣,当孩子会爬、会走时,父母应择时为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孩子稍大后,应鼓励孩子去探索,了解大自然,学习各种技能,并鼓励孩子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培养孩子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关注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 篇13

关注孩子心理 隔代抚养后被扭曲的依恋关系

龙龙的妈妈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性,身着清新淡雅的服饰,佩戴优雅精致的首饰,言谈举止间流露出知性大度之美。然而谈到自己年仅十岁的儿子时,却忍不住地潸然泪下。

龙龙的妈妈告诉我从今年四月份开始,龙龙的表现有些异常,情绪不稳定,爱乱发脾气,稍有不顺心的事情就向妈妈及家人大发雷霆,出口粗话,甚至动手打妈妈。尤其是上网玩游戏在兴头上的时候,只要妈妈打断他,让他去吃饭或做作业就会表现得特别焦躁,扑到妈妈怀里又哭又闹,还不停地说妈妈是坏人。龙龙还有一个妹妹,是在龙龙三岁的时候出生的,龙龙为此很不开心,也不喜欢和妹妹一起玩,还会经常欺负妹妹,生气的时候就会对妈妈说:“妈妈,你对不起我,你做的最大的错事就是生妹妹出来!每当这时,龙龙的妈妈也很伤心,很难过。看到她欲言又止的痛苦,我猜想这个家庭一定经历过一些复杂而不幸的变故,只是第一次咨询没那么容易建立足够的信任使龙龙的母亲能向我和盘托出,于是我建议龙龙的妈妈下次带龙龙一起来咨询。

龙龙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调皮和无理取闹,相反他很配合地坐进了咨询室的沙发上,虽然不主动说话,但是问他问题时还是会应答。当我问到龙龙平时喜欢做什么时,他告诉我他喜欢看武侠片,喜欢打游戏,但是晚上就会经常做噩梦,很可怕的妖魔鬼怪都会出现在梦中,有时候大声惊叫,甚至会被吓醒。

龙龙描述了他在梦中反复多次梦到过的类似于鬼的东西:青面獠牙,面目狰狞,还吐着红舌头;有时候还会梦到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像一个魔盒,黑白相间,一开一合,像要吞噬掉自己,年纪尚小的龙龙居然会把它定义为“癌!龙龙的妈妈反映龙龙做梦惊醒的时间大都是在半夜他们熟睡时。

一般来说,儿童做噩梦的次数要比成年人多,这一方面是因为儿童分不清现实与想象,所以更容易害怕。他会担心真的床底下会有一头怪兽来吃了自己或有一个可怕的妖魔鬼怪加害自己。再有一方面儿童担心的事情比较多,最最担心的一件事情就是怕父母不再爱他们了,这对儿童来说是无比恐惧的。而龙龙的噩梦恰恰反应了龙龙内心中充满了恐惧与担忧,他惧怕与爸爸妈妈分离,惧怕爸爸妈妈不爱他了,惧怕爸爸妈妈要抛弃他了!

当我把龙龙的梦澄清给他和妈妈听时,我注意到龙龙的妈妈眼圈有些红了,沉默片刻后,龙龙反而说话了:你为什么要妹妹不要我?!

原来龙龙的妈妈在龙龙刚出生不到一岁的时候就离婚了,为了不给龙龙留下阴影,龙龙的妈妈和现在身处新加坡的丈夫很快就结婚了,并且在龙龙三岁时在新加坡生下了妹妹。那时为了照顾妹妹,龙龙的妈妈留在新加坡一段时间,直到龙龙七岁的时候才带妹妹回到苏州居住。这期间都是龙龙的外婆外公在照料龙龙,妈妈和继父偶尔会回来看望龙龙。但是聚少离多,继父与龙龙的关系并不是十分亲近,加之继父是一位事业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毕业于名牌大学,在海外留学数年,各方面都表现极为优秀、所以他对龙龙的要求甚高,规定他必须考到全班前三名,对龙龙的关注点也只局限于学习成绩方面,每次从新加坡回来只要听说龙龙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就会言辞批评,甚至打骂龙龙,说他太不争气,一点都不像自己。龙龙一直不知道自己并非继父亲身的,只是觉得父亲为什么对自己总是这么凶狠,这么无情,从来不肯陪自己玩,从来不认同表扬自己。

外公外婆是隔代教育,总觉得亏欠孩子很多,很宠爱龙龙,他要什么就丝毫不敢怠慢地竭力满足,龙龙发脾气的时候,外公外婆也是又哄又疼。连做作业的铅笔都会帮龙龙削好,书包都要提前帮龙龙整理好。渐渐地,龙龙对父母开始疏远了,不愿意见到继父,不愿意和继父说话。直到今年四月份的一天,龙龙无意间听到了妈妈和外婆在说妹妹该上学了,怎样能说服继父的家人接纳龙龙,也能带龙龙去新加坡学习,如果实在不行的话也只能带妹妹回去了,龙龙这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无疑,这个秘密的知晓对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一个晴天霹雳,他只有通过打游戏,看电视来转移自己的痛苦,只有通过打妈妈、欺负妹妹,大呼小叫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只有通过做噩梦来缓解白天感受到得那些即将失去父母的疼爱与关心的恐惧。同时恰恰是因为他年纪太小,他也更希望用这些看起来非常不尊重父母非常不人道不合理的方式来吸引妈妈包括周围人对自己的关注,渴望得到他们的爱与呵护,这些行为的产生恰恰都是无意识的。

纵观龙龙的成长经历,这一切又都缘于龙龙被破坏的依恋关系。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分为三种主要的依恋类型:安全型、焦虑――阻抗型、焦虑――回避型。其中,安全型的依恋占到65%―70%,这类儿童表现为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有积极地反应;焦虑――阻抗型的依恋占到10%―15%,表现为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抚,这类儿童并未建立起依恋安全感;焦虑――回避型的依恋占到20%,这类儿童表现为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接。对于0-2岁处于婴儿前期的儿童来说,建立母子关系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如何产生安全的依恋。因为只有这个阶段儿童顺利地与母亲建立好了依恋关系,才能完成他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培养良好的希望品质的人格特征。一般来说,十二个月龄时的依恋类型到六岁时仍然存在。很显然,在龙龙0-2岁的口欲期时与母亲分离了,这个期间恰是儿童必须学习如何依赖、信任母亲,并与之相处的关键时期。龙龙没有充分完成其发展任务,他的依恋关系的建立也受到了破坏,母亲矛盾地接受他又无奈地暂时抛弃与拒绝他、再次拦他入怀却又无全力保护这一交替变换的母子关系,形成了他“焦虑――阻抗型的依恋类型,其实际行动的表现就是情感孤立而淡漠、情绪暴躁而不稳,反应愤怒而抵抗,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充满了敌意。

对孩子来说,童年时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就会拥有安全感。所有的孩子都害怕被遗弃。孩子到了六个月大,就会意识到自己与父母彼此分离,这使他们感觉无助。他们知道,依靠父母提供物质资料,才能获得生存,遭到遗弃就无异于死亡,所以害怕任何形式的遗弃。父母能让孩子始终感到:“我们是爱你的,永远不会丢弃你不管;“爸爸妈妈当然会回来看你,我们会永远陪伴在你的身边;“我们是不会忘记你的。……当父母能以实际行动做到这些时,孩子到了青春期和青年时期,潜在的恐惧就会消失,人格的发展将会更为完善。

龙龙问题的出现并非过错完全出现在他身上,只是母亲发现他的表现给他们带来了困惑,使得自己不知所措,才会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所以他们寻求帮助的出发点是满足自己的需求,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变和成长。事实上,龙龙的父母并未在龙龙身上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而是把龙龙完全交给了外公外婆来教育管束。尤其是孩子长期处于缺乏父亲关心、疼爱、本身就会对父亲有些排斥,加上父亲总是对自己管教严厉,对其认同和表扬甚少,在龙龙4~7岁的俄狄浦斯期并未能与父亲建立好亲密的关系,一直生活在女性比较多的家庭中,缺少正面的强大男性角色的模仿,自我效能感也会比较低。所以,父亲首先要从心理上接纳龙龙,爱护龙龙,关心龙龙,肯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龙龙学习,陪伴龙龙游戏;不要总是聚焦于龙龙的学习成绩,在学习之外龙龙还有很多很多值得父亲去培养去关注的地方,对他一点一滴的进步能给与言语上和行动上的鼓励,继而能让父亲的家人也从情感上接纳龙龙,愿意和他一起生活。

对于龙龙的母亲来说,倘若再一次地离开龙龙,则会让龙龙又一次面对分离焦虑,那种痛苦对一个已经懂事的孩子来说无疑是非常受煎熬的。一岁时的分离已经破坏了龙龙自然健康的依恋关系,十岁时的分离将会对龙龙是更大的一个考验,这极有可能会影响到龙龙今后的人际交往及社会功能,使得龙龙会自暴自弃,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进而产生各种攻击行为和反社会的行为。

所以,龙龙的母亲应当协调好丈夫和家人的关系,能让龙龙和最亲密的人生活在一起,哪怕有争吵,哪怕有矛盾,也要尝试着去平衡与改变,这对龙龙的母亲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宝宝依恋心理的形成

宝的依恋对象不一定是妈妈,一般来说,他的主要照顾者会成为他最重要的依恋对象。所以,宝宝也可能和照顾他的外婆、奶奶,甚至保姆,建立很好的依恋关系。

依恋是宝宝出生的第一年里,他和这个世界建立的一种重要的关系。

宝宝的依恋对象不一定是妈妈,一般来说,他的主要照顾者会成为他最重要的依恋对象。所以,宝宝也可能和照顾他的外婆、奶奶,甚至保姆,建立很好的依恋关系。

但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这里还是以妈妈为例来说明。

依恋心理的形成

在最初的一两个月里,宝宝已经能识别出妈妈的气味和声音,但是在他的小脑瓜里,妈妈并没有和温暖、安全、舒适建立起牢固的联系,所以谁抱他、照料他,都是可以的。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宝宝开始对妈妈有了特别的反应:他会更多地对妈妈笑,而妈妈的出现、妈妈的拥抱,也更容易使他停止哭泣。对他而言,妈妈已经成为温暖、安全和舒适的信号。

随后,当宝宝长到大概半岁的时候(有些宝宝会早些,有些宝宝则会晚一两个月左右),他开始对妈妈的离去感到焦虑:他会停下玩耍,不安地找寻妈妈的身影,甚至开始哭泣。

这个时候,妈妈成为宝宝的“安全基地:只要在“妈妈的地盘上,宝宝就会感到安全,能够自在、专心地玩耍、探索,甚至忍受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的存在;但是如果妈妈要离开,他就会爬向妈妈、抓住妈妈,试图让她留下来;当妈妈回来,宝宝会立刻高兴起来,跟妈妈亲热,并且重新开始玩耍和探索。

宝宝的依恋和什么有关?

宝宝的依恋,是和获得温暖、安全、舒适紧密联系着的。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小猴子会跑到绑着奶瓶的铁丝做的猴子那里吃奶,但是如果它受到惊吓,却会跑到毛绒做的猴子那里寻求庇护和安慰,而不会跑到铁丝猴子那里去。

如果妈妈对宝宝发出的各种信号敏感,能够及时满足宝宝的要求,给宝宝细致、周到的照料,就会使宝宝获得温暖、舒适、安全的感觉:我的需要能得到关注,我发出的信号能得到回应,我对周围的环境有影响力。安全感由此产生,而妈妈,也就成为温暖、安全、舒适的来源,成为宝宝的依赖。

在依恋的形成过程中,宝宝自己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婴儿天生就吸引妈妈的目光:他的一颦一笑,无论是面孔还是声音,在妈妈看来,都是如此可爱,让妈妈忍不住对他微笑、温柔地跟他说话。如果妈妈能这样做,反过来也会刺激宝宝继续用声音和微笑去回应。妈妈和宝宝之间这种和谐的“舞步,能促进母子依恋的形成。

如果妈妈对宝宝的需要不敏感、反应慢,或者因为各种原因,妈妈对宝宝冷漠、拒绝甚至憎恨,宝宝的需要得不到积极的应答,安全依恋的建立就会受到影响。尤其是那些敏感、需求高的宝宝,可能难以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

上一篇:自有北京户口指标协议书下一篇:毕业祝福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