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共15篇)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篇1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①综合法。
采用局部与整体相互结合的.方法,以达到对观察对象全面正确的认识。
②动静法。
动态观察指按先后顺序或方向位置观察物体的变化,静态观察指按物体的颜色、形状等进行观察,建立基本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法则。动静法的采用对孩子的数学思维是很有帮助。
③反复法。
让菝子重复观察一件事情可以强化孩子大脑皮层形成暂时性的联系,并能使各个暂时性联系之间相互贯通,逐步形成动作的连贯一致。反复观察能形成孩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掌握复杂的、难度大的各个环节。
④对比法。
比较是一个鉴别的过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让孩子观察其他孩子的绘蕊作品,并同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肯定好的’指出不足。
⑤顺序法。
世界的发展具有顺序的,如植物的生长是先生根,盾发芽,逐步长出茂盛的枝叶。让孩子认识一个攀物发展的垒部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使孩子养成按顺序观察的好习惯。让孩子有顺序地观察,能使他们逻辑恳维能力增强有条理地思考,达到思路清晰、言之有序。一般来说,观察是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从上丽下或从下而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先中间后四周或先四周后中间等。
⑥重点法。
在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中,必定有其主要部分,如植物生长是其从生到死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重点观察的对象。这样训练对培养孩子抓主要问题,抓中心环节,掌握大局都有好处。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篇2
1 指导学生观察要注意学校的教育
从观察小动物开始, 因为孩子们对这些小动物最感兴趣, 所以乐于观察, 观察得也比较仔细。也可指导学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在观察过程中, 学会比较, 提高鉴别力。此外, 还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使学生学会边观察, 边思考, 逐步提高认识能力。经过老师的指导, 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了, 作文的内容就会越来越丰富。例如在《一件有趣的事》的作文课上笔者告诉学生, 生活中到处充满乐趣。写作的素材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你有以动性去捕捉不难发现。于是又让学生把自己身边那些值得一说的事说出来。使学生明白每天碰到的人, 遇到的事就是作文材料, 引导学生观察时尽量做到具体, 生动, 真情实感。重视激发习作兴趣,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 都是“诗人”, 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 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 就要激发兴趣, 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 都有一种欲望, 一种冲动, 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 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 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 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读写结合要多阅读和仿写。一是, 要多读书。既要广泛猎取知识, 也要对优秀的篇章段落多读, 达到能理解消化, 甚至能熟读成诵。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 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地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二是, 要善读。读与写的联系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必须使阅读达到善读的水平, 养成善读的习惯, 才能使学生通过阅读, 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语言表达方面, 通过阅读学习积累运用好词佳句, 学习连词成句, 连句成段, 连接段成篇的写作规律。在思想表达方面, 通过阅读学习作者观察事物, 思考问题, 表情达意的方法。从而达到增长见识, 扩大眼见, 陶冶情感, 提高认识, 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将其写作技巧自然地运用到写作之中。三是, 要会仿写。小学阶段的作文, 既要放手让学生去写, 又要严格训练, 严格要求, 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技能。无论写什么都要求能够表达准确、清楚。所以读和写是可以相互迁移。因此, 可指导学生模仿范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 将范文的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开头、结尾及过渡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写作中。“文贵于真”, 我认为作文就是写生活, 既然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该是真情实感的表现。有一次, 在一个下雨天, 我让学生写即兴作文, 先让学生静静的观察雨几分钟, 然后让学生以《雨》为题为一篇短文。要求写雨景, 也要写感受。有的学生写发生在雨中的一件事;有的写希望雨下大点, 好让农作物喝过饱;有的写下雨, 自己就不能出去玩了, 不高兴……同样的时间、景物。观看有不同的感受, 学生写出了他的真实体验。写作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积累越厚实, 写作就越有基础, 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 胸无点墨, 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写作积累具体有四个方面:一是材料的积累;二是语言的积累;三是情感的积累;四是精妙写法的积累。实现写作的积累, 要达到三个要求: (1) 量要大, 量的保证, 才能带来质的变化。教师要鼓励学生勤动笔, 将自己发现的东西记在其专为写作积累而准备的本子上。 (2) 范围要广。为了积累, 学生生活视野阅读视野要宽。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活动, 以扩大学生的生活圈子。 (3) 兴趣要浓。可以建立班级书库, 实现资源共享, 为学生的积累兴趣, 鼓励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作文是最富创造性的学习, 是素质教育最有利的阵地。做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会继续探索作文辅导方法, 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
2 写作要注重家庭的作用
在生活中, 引导孩子学会表达。当父母带孩子出去游玩时, 多问孩子一些简单的问题, 比如:“看, 那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好漂亮? ”“
……黄色 , 还有红色。”等孩子回答完毕 , 父母记得表扬一下 , 再补充“哇, 绿的树, 到了秋天, 颜色变黄了, 还有红的树叶, 好像火烧过似的, 好漂亮, 你喜欢吗? ”“喜欢! ”世上的万物都在发展变化, 抓住了变化, 也就抓住了与众不同的特点。比如夏令营安排去海滨看日出, 太阳慢慢地从出现到升高, 天际变化无穷。又如观察人的神态变化, 小弟弟怎么从哭闹到安静;比赛场上的观众怎么从平静到紧张, 到激动……还有气候的变化, 马路上车流量的变化等等。许许多多事物的变化都在一刻不停地进行着, 只有当我们学会观察这些变化, 记载和积累这些变化的资料, 我们文章的内容才会丰富和生动。父母还可以根据孩子今天口述的表现给孩子点评一下。记住哦, 对孩子的点评要首先鼓励, 对孩子的某些表现提出表扬, 如果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再提出来。点评主要包括:语言是否流畅、表现是否大方、有没有用到新学的词语等, 同时, 如果孩子叙述自己做了好事或者上课认真听讲的话, 家长可以表扬孩子一下。看着他的眼睛用“心”对他说, 让他感觉你的这几句话非常重要, 当你用“心”对他说话时, 他也会用“心”去听, 所以效果自然不一样, 同时他也会感受到您对他的爱与希望, 不要用话语说您多爱他对他有多大希望, 让他在您刚才与您用“心”交流的过程中感受, 这样他会开始独立思考问题, 思考您的话, 然后去读书, 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慢慢就会提高, 还有您千万不要着急, 也许孩子是那种后来居上型的, 他现在年龄还小, 只要让他努力了就行了, 不要在乎结果。如果您看中结果他会比您更看中, 那以后他就不会塌实的努力了。这就是专家们说的要:赞赏前进的方向, 而不是速度, 夸奖付出的努力, 而不是努力的结果。
作文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我在这里提到这一点, 就是希望各位家长能让自己的孩子认识到上好语文课的重要性, 能时常督促自己的孩子要认真上好语文课。
摘要: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是一项将积累释放于一时的过程。积累越深厚, 释放就越精彩;积累越科学, 释放就越有效。读书是积累的好方式, 但要形成能应用于写作的“有效积累”还是要掌握一些适合个人自身特点的科学的方法。我们说思想、知识和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和基础。
关键词:写作,语文,小学生
参考文献
[1]高万祥.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篇3
江苏无锡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宝宝现在2岁半,在我教她认识事物时往往答非所问,不知这是否正常?例如,我问电视机有什么用?本意想让她说可以收看节目,她却说电视机是放在家里的;我问碗是做什么用的?她说碗是会打破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这实际上反映了幼儿的概括能力。两三岁的孩子因为不会概括,所以无法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只能想到什么说什么。这些现象在该年龄段孩子的身上是正常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加以训练。
1、辨别图片
一是分图片。用看图识字卡片,和孩子一起根据不同特点归类,如分为吃的、穿的、玩的。给孩子看之前要扣着,掀开后归类的动作要快;同时让他说出这究竟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
二是摸图片。剪出不同形状的硬纸片,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各10张,装在密封的盒子里。在桌上放3个盆子,要求分别对应摆放3种形状的纸片,让孩子伸手去盒中摸出。这时候因为他眼睛看不到,所以要一张张摸,这实际上就在进行比较、区别、归类训练了。
三是识图片。让孩子认识扑克牌上有哪四种花色,几次训练后,可以要求他在你随意抽出一张扑克牌时,快速而准确地说出它究竟是黑桃、红桃、梅花还是方片。
2、物归原主
和孩子一起收衣服,让他仔细认认每件衣服都是谁的,它们在大小、色彩、款式、纽扣数量方面有哪些特征,然后分别把爸爸、妈妈、宝宝的衣服整理出来分开放;也可以根据类别叠放,如全家的衣服和衣服放一起、裤子和裤子放一起等。这样既能锻炼他的概括能力,又能训练学做家务。
3、垃圾归类
每家每户每天总会有一些垃圾需要处理。和孩子一起将不要的矿泉水瓶、牛奶盒、旧报纸等分门别类地放到不同地方或垃圾袋里,这一过程就是很好的概括能力训练。开始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慢慢地就让他单独去做,看他做得对不对。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山东临沂一家长来信咨询:今天我受刺激了:我们小区里有个1岁多的宝宝,已经会对着卡片书玩“大家来找茬”了,可是我家宝宝都3岁多了,还无动于衷。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孩子提高眼力吗?
答:人的信息80%来自观察,所以,增强孩子的眼力就是增强观察力。在这方面,有以下建议供参考:
1、放任
有道是“见多识广”,放任孩子去看,就是孩子愿意看什么就尽量让他去看什么、愿意看多久就让他看多久。例如当他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时,即使正好到吃饭时间了,也不要急着叫他回家,终止他的“科学考察”。
正确的方法是你也蹲下来,顺着他的目光看,一起交流和探讨。这种父母在场的早期教育效果最好,因为你是他的家人,能从他的眼光中就能读懂他的兴趣和想法,并估摸着他究竟读懂了多少,由此做出的引导也更有针对性。
2、引导
幼儿观察事物主要是凭本能,挂一漏万,盲目性大,片面性、局限性也大,这时候父母的适当引导就很重要。正确的方法是和孩子一起看,时不时问他看到了什么,鼓励他提出问题,边观察边分析边思考,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引导的方法主要是指出一些容易忽略的细微之处,如颜色、款式、形状、大小的相互比较,如这个苹果还是那个苹果更红、这个西瓜还是那个西瓜更圆,做拼图游戏、拆装玩具、摆图形、找差错等。
3、激发求知欲
许多孩子不愿意看或看不太久,关键是他不感兴趣。所以父母有必要在一旁“煽风点火”,激发他的求知欲。例如你带他去动物园时,很可能你还没有检完票,他就已经飞快地跑到池塘边去看小蝌蚪了,这时候你就不能说“危险,赶快走,我们去看老虎”;而是可以说“等等我,我也想看看这些小蝌蚪的尾巴有没有掉了啊”。这样一说,孩子的观察就会变得仔细了,你讲的东西他也会记得特别牢。
如何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篇4
当婴儿成长为幼儿,意味着出现了其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即从个体性的家庭生活进入集体性的幼儿园生活。孩子能否顺利融入集体生活,沟通能力尤为重要。孩子怎样才能有较强的社交能力,从小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呢?沟通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善借游戏活动激发沟通能力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对于刚入园的小朋友,老师要主动邀请他一起玩游戏、听故事、唱歌、跳舞、画画,逐步培养宝宝与同伴交往的习惯。即使在玩的过程中,小朋友之间闹纠纷,老师也不要强行把幼儿拽到一边,更不能责骂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从中引导,让幼儿自己解决矛盾,友好相处。
游戏需要情节,也需要角色,儿童正是通过扮演角色,模拟成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情景。老师要帮助孩子学会扮演角色,模仿成人社会生活情节。比如,坐在一把小椅子上当司机,为同伴开车;拿一个玩具听诊器当医生,为同伴看病。让幼儿体验不同的角色的所思所想,从而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取得主动的地位。
巧用情感交流架起沟通之桥
一些从小很有才华的儿童,就因为“不合群”,长大以后一直“怀才不遇”,自感“英雄无用武之地”,不仅才华得不到发挥,而且一生总是“不顺”。任何人都不会喜欢性情乖戾、忧郁的人,人人都喜欢与快乐而热情洋溢的人在一起。独生子女虽然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由于小家庭之间的封闭、孤独而不善交往。
所以老师要经常和孩子相处,建立亲密的情感,让孩子知道自己被爱、被认可。老师的爱是孩子向外发展、探索外界复杂的人际关系时的指路明灯。当孩子不与同伴交流时,老师可以给予引导。但当孩子已经参与到同伴游戏中去后,应尽量让其独立完成同伴游戏与交往。如果在交友过程中出现异常时,老师可耐心引导,千万不可简单制止,引起孩子的反感。培养礼让习惯提高交往能力
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沟通愿望,教给他们沟通技能。
培养礼貌习惯,学会尊重别人,平等待人。应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等等。如果幼儿在活动中礼貌用语用得好,就及时表扬。
让孩子学会容忍与合作。在沟通中,遇到与自己意愿相冲突的事,应教育孩子学会忍让,与同伴友好合作,暂时克制自己的愿望,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篇5
二、为孩子的动手操作创造条件。日常生活中可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操作内容。如引导孩子自制玩具,可让孩子综合运用折、剪、画、编、扎、钉、粘等方法。又如何引导孩子作科学小试验,可为孩子准备纸、布、线、胶水、木块、磁铁、各种小瓶、塑料小管等。除此,父母还可引导孩子整玩具、修补图书、洗刷鞋袜、铺床叠被等,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活跃了家庭生活气氛。
三、教给孩子操作的方法步骤,鼓励大胆的操作,不怕败。家长的语言和动作要简练清楚,不要罗嗦,以影响孩子的情绪。
四、帮助指导孩子总结经验,使孩子明白怎样做会做得更好。在孩子操作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和及时指导,不断帮助孩子总结经验。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篇6
在孩子学习编程的同时,就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编程课要求孩子必须要有自己的思维和逻辑,每个孩子做出来的作品都不同,最后,孩子还可以参考和学习别人的作品,把自己的作品做的更完善。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孩子利用编程思维提高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小事情有大道理
在和孩子一起生活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事情是需要逻辑思维能力来解决的。当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会邀请孩子来一起分析一下,这些事情怎么处理。虽然是生活中的小事情,但是,孩子参与进来,一起分析一起学习进步了,对孩子逻辑思维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思维数学课
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篇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和儿童心理特点粗略的谈以下几点:
一、学会认识和掌握逻辑思维的特点
孩子在日常的数学学习活动中, 对数学客观世界认识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
1. 顺向性
这种思维是以问题的条件推倒结果之间基础进行的, 解决问题的思路往往只有一种思路。也就是思维时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 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
2. 逆向性
与顺向性思维方法相反, 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 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 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 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
3. 横向性
横向思维发展以所给知识和条件出发, 孩子选择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进而发展、创新出与一般孩子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沟通知识联系, 开阔解决问题的思路。
4. 散向性
散向性思维侧重孩子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是认知客观世界的最高水准, 需要教师注重平时的教学积累和培养、引导。
二、依据思维能力的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 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精心设计教学感性材料
思维的感性材料, 就是指用以实物直观或具体表象进行思维的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 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
2. 从基础知识中“请”出思维活动
小学数学知识点比较集中, 注重概念、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淡化概念知识, 重点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由来, 即所谓的注重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依据上述知识思考问题, 便可以寻求到正确的思维方向。
3. 有意识培养孩子联系旧知, 发挥想象能力
课堂教学中注重孩子已有知识的联系, 唤醒旧知与新知之间的需求联系。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 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 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 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 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
4. 重点训练, 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孩子思维能力的养成, 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 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 需要重点训练, 多次实践才能完成。教师有意识的锻炼孩子在学习习惯、和他人合作学习探究等方面进一步培养孩子的数学情怀。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 存在某种思维定势, 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 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 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国外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篇8
意大利的工艺教育
意大利北部的勒佐艾米亚城内,有一座少年工艺教育学校。学校陈列室是一座用玻璃装饰起来的建筑,通透明亮,宛若一座漂亮的花园。这里陈列着孩子们制作的工艺品,瓷砖贴成的海马、珠子串成的人物、泥塑的树木和纸做的树叶等。
意大利人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目前,仅勒佐艾米亚城内就有33所工艺教育学校。这些学校招收少年和幼儿,帮助他们从娱乐中学会各种技能,了解现实世界。
下面是一幕生动的教学情景:一天上午,孩子们正在上工艺课。一个4岁的小男孩正在往人造的大树上粘贴树叶。这时老师走过去,问他是否注意到了树叶正反两面的差异,然后耐心地向他解释树叶两面的不同组织和纹理。之后,这个小男孩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这些树叶,最终选出最相匹配的两片树叶,表情专注地贴上去……(豆雨林)
日本的家庭实验室
高桥博史是位兽医,有两个儿子。一天,高桥夫妇在家里做起了物理实验。他们将洗涤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倒在大澡盆里,然后让孩子站到澡盆中间,再用纱布将呼啦圈缠起来套住孩子。就在夫妻俩一起慢慢抬起呼啦圈的那一瞬间,夕阳下出现了一个犹如彩虹般绚烂的大泡泡,将孩子整个围在了里面!欢呼雀跃的两个孩子不知疲倦地一直玩到天黑。
做这个实验,高桥夫妇的本意是让孩子们了解光的折射原理。不过,高桥博史说:“不必马上让他们学习这些知识,只要能和他们一起玩耍,孩子们自然会产生兴趣。即使这些实验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却有相当大的帮助,因为他们对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
为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日本作家高桥秀树干脆建了个家庭实验室,在家里带着儿子一起做实验。父子俩拆过自行车,安装过小马达……每一次实验成功,他们都会无比兴奋。
父子俩还曾按照儿子的物理课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先加热烧瓶,等烧瓶里的水沸腾后盖上盖子,然后将烧瓶底部浸入冷水中,待烧瓶里的水停止沸腾后立马用冷水从烧瓶顶上浇下来,看看烧瓶里的水会出现什么情况。
课本上的正确答案是:水会再次沸腾。在试验中,当水再次沸腾的瞬间,高桥秀树看到儿子又惊又喜地瞪大了眼睛。
日本父母十分注意跟孩子通信,借此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大石寿美惠的大女儿明子今年只有8岁,但小姑娘的书面表达能力十分惊人,原因是她从幼儿园起就开始写日记了。
大石女士说:“孩子写作能力的提高,纯属无心插柳。当初让她写日记,只是为了让她跟每天都要工作到半夜才回家的爸爸交流感情。明子的父亲每次都用红色的笔给明子写回信。”久而久之,明子到上小学的年龄时,给爸爸写信就能写满一张纸了。
大石女士说,如果写作算一种技能,那么让孩子从小写日记也是在做家庭实验,目的都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小川)
美国的“手工制作日”
在美国,家庭装修很少花钱请师傅,而是自己动手。不少美国朋友说,自己动手装饰家园是件快乐的事,还说他们从小没少参加“手工制作日”活动,装修那点土木活儿难不住他们。
美国许多城市的建材城,每月第一个周六的上午都免费向孩子开放,提供材料、工具和场所,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木制品。一大早,在宽阔的过道上,工人们用塑料桶支起十几块整张的五合板,上面放着锤子、钳子、螺丝刀、防护眼镜等,等待孩子们的到来。孩子来了先签到领取材料。材料放在一个塑料袋内,都是按一定尺寸、一定规格设计加工好了的,有的是小工具盒,有的是杂品盒,有的是养花的盒子,元件打磨得十分光滑,安全性很好。塑料袋中还有一张图纸,标有加工顺序。孩子们每人系一条大大的围裙,戴上防护镜,照着图纸一步一步加工,工人和家长则在一旁或指点或动手帮助孩子。每次活动大约一个小时。几十个孩子,几十个家长,三五个工人,叮当声、笑声不断。制作完毕,活动组织者会给每个孩子发一张认定书,上面有孩子的名字和成绩。另外,每个孩子还能领到一枚建材城特制的纪念章。孩子们拿着自己组装的成品,高高兴兴地回家去,内心的得意可想而知。
(吕建设)
德国家庭的“小工厂”
在德国,孩子的劳动义务明明白白写进了法律: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干家务。
约翰有两个孩子,9岁的凯斯和11岁的乔治。他们家生活很富裕,但凯斯和乔治每个月只能得到30欧元的零用钱。这30欧元也不是白得的,要帮父母干活才能领到:乔治负责给花园里的植物浇水、翻土以及擦洗汽车;凯斯负责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外出购物和擦全家人的鞋子。如果想要买玩具或者书的话,他们只能通过额外的劳动赚钱。比如,每个暑假,两个孩子都要顶着炎炎烈日,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送报纸。
德国人几乎家家都有个“小工厂”。邻居克莱门特家的“小工厂”设在地下室里,大约有十四五平方米大小,中间摆着一个大工作台,工作台下面有许多个小抽屉,里面装满各种规格的钉子、螺丝、垫圈、管件、电子元件和其他材料。靠墙摆放的一排工具柜,从简易工具到现代化工具,从木工、瓦工工具到钳工、焊工工具,应有尽有。
“工具多有好处,会促使孩子自己动手,让他们变得能干和勤奋。”克莱门特说。
实际上,克莱门特家的两层小楼除了设计和建造需要请人帮忙外,其余的工程如房屋装修、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安装,还有刷墙、铺地板、拉电线等都是他们一家三口的“作品”。此外,他们家的汽车、游艇、家用电器或者上下水管道出了问题,也都是他们自己修理。
德国之所以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除了因为企业拥有完善的质量体系及德国人追求完美的民族性格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德国拥有一套独特的职业教育体系。正如战后联邦德国第一位总理阿登纳所说:“职业教育是全民族的事业。”德国联邦劳工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德国有各类培养技术人才的职业学校9727所,在校生260多万人。
德国孩子动手能力强,还跟民族观念有关:劳动不丢人。虽然德国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可是对那些技术熟练的工人来说,他们的双手就是生活的保证。宝马汽车公司的高级技工舒瓦茨说,德国职业学校实行“双轨制”,70%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其余时间在学校学习,这种制度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进入宝马公司后,通过再培训及自己的努力,舒瓦茨现在已成为公司的“汽车医生”,年收入达10万欧元。
(张可欣)
荷兰的儿童木工营
早晨8点半,几百个5~12岁的男孩女孩,每人手持一把铁槌,挥别家长,涌进荷兰奈梅根市杜根伯贺区儿童木工夏令营。
我好奇地绕着门外的铁栏杆,从空隙向里观望。这个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空间,包括一大片草坪和一个小树林。草坪上支着一个大帐篷,里面放置几排桌椅。帐篷外有一排化学厕所、一个小小的紧急医疗站、一间摆满书的小图书室。小树林旁堆着大量废弃的木板、木架,是供孩子们搭盖房子用的。
开办儿童木工营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第二,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报名费很低,仅7欧元,每天自上午8点半到下午4点半活动,中午提供一个夹肉或奶酪的面包,一杯牛奶,一小份薯条或冰淇淋,饮用水则随便喝。不足的经费由政府补贴。
孩子进木工营的第一天,不许家长探视,孩子们必须自己选择伙伴,组成小组,然后在5天之内搭盖出共同设计的小房屋。最后一天的下午营区开放,供家长及亲友参观,评选出三座最好的木屋,并颁发奖品,同时安排魔术表演、讲故事、益智游戏、唱歌等活动,热闹有趣。
参观时我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令人吃惊。有的善于利用地形,用大树较低的树枝来支撑房屋,或用来间隔第一层和第二层楼;有的盖出了独幢的平房,上覆三角形屋顶;有的搭出两层楼,用楼梯相通;不少房屋还用野花、野草和树木枝叶装点。房屋造型各异:正方、长方、梯形、三角形,还有倾斜式……我仔细观察,孩子们搭建的木屋极为牢固,孩子们不断在其中爬上爬下,居然不摇晃不倒塌。
荷兰许多城镇都有这样的儿童木工营,全由热心的志愿者有计划地长年策划组织。凯瑟琳就是这样的志愿者。她参与组织的木工营分两个年龄段:6~11岁孩子参加的儿童木工营和12~15岁孩子参加的少年木工营。少年木工营的小营员,白天分工协作建木屋,晚上集体露营,度过一周野趣十足的团体生活。
凯瑟琳说,荷兰人动手能力强,喜欢布置、修整自己的家园,与从小耳濡目染及训练有很大关系。所以,她的工作很有意义。
(牛萌萌)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篇9
包括唱数、计数。唱数是1、2、3、4、5……计数是孩子能查清到底是几个,比如几根手指等。这两种家长都比较重视,却常常忽视另一种--测量,包括对刻度、重量等单位的感知。
不妨抽空带孩子拿一个棍子,量量跑道有几棍子长,或拿橡皮量量铅笔盒有多宽,让他知道测量是用一个个单位去量,并且这个单位是统一的,让他能在最简单的测量中理解和感受单位。
02、计算
多数家长可能是掰着指头教孩子算加减法的,这不够。我们不是主张让孩子在小时候一定学会计算多少数,而是在算的过程中,更多地让他去理解,而非死记硬背。
比方说,小明有10颗糖,毛毛有8颗,小明比毛毛多了几颗?豆豆有20颗糖,他分给小朋友8颗,还剩几颗?
虽然都用到减法,但实际不同,前者是比较型,后者是剩余型,家长重要的是帮孩子去理解两者间有什么不同,而非算出最后的结果。
03、分类
想让孩子思维发展,必须重视多元化分类。比如: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你会把三角形归属一类;但把这三样变一下,一个蓝色三角形、一个红色圆形、一个红色三角形,除了按形状,也可按颜色,把红的归为一类,这就是多元化分类。
它能更好地锻炼孩子思维的清晰程度。不过,在孩子刚接触一个高的、矮的、粗的、细的等新概念时,可以先单一分类,当这些概念形成后,再开始多元化分类。
04、集合
从小学开始,所有计算、概念都是在集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集合的概念清楚了,以后解决问题会好很多。
比如:小明10颗糖,毛毛8颗糖,小明的糖和毛毛的糖各是一集合,两集合比较相减,就得出了小明比毛毛多几颗糖。当孩子感知集合以后,就能分析出两种集合之间有何相关或完全不同之处,也有助分类。
05、时间
除认识钟表,让孩子知道这个针走到哪儿是10分钟,要让他感知时间,亲身感受一下多长时间是10分钟。
06、空间
除让孩子感受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方位词,还要培养孩子的空间建构能力。
拼积木、拼图等游戏都是在进行空间建构。拼积木是随意的、创造性的、立体的空间建构;拼图前事先就想好要拼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是有目的、平面性的空间建构。
07、对应
小猫对应小狗、小狗对应动物等等,找相同、找关系的对应,是家长常给孩子布置的连线游戏。
除此以外,空间对应就比较欠缺。事实上,老师排座位,在黑板上列一个座位表,下面的同学根据排表找到自己座位,这就是空间对应。
08、排序
现在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循环排序,比如一说三角形、圆形、三角形、圆形,你就知道下面跟着的是三角形、圆形。
但是,还有另一种排序的能力是“第几”,比如小朋友们排排队,从左到右第几,从右到左第几,以及让孩子把一些东西从大到小排序或从高到低排序,这些能增强孩子对序数的感知力,和以后数学学习密切相关。
09、抽象
抽象思维的意义就不再多讲了,怎么培养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你看妈妈今天和平常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孩子就要通过思考,在提取一个个信息比较后,分析出不同在哪里。
10、解决
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它绝不像语言那样是用来背的,更多地体现在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过程最重要,结果不是最重要。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10
这真的需要父母的智慧了。比如说,当我们去独立做一件事,而我们没有把这件事做好时,你一般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和感受?你一般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件事?下次,你还会愿意去做同样的事情或类似的事情吗?
2、家长学会放手,让孩子负责自己的事情。
妈妈总是在孩子的左右来来回回,让孩子不明白他应该走自己的路了。所以,现在妈妈应该做的,就是告诉孩子应该走自己的路,因为路是他自己的,学习也是他自己的事。什么时候孩子认同了妈妈的这个观点,接受了这个“没有妈妈和约束也可以自己走好”的观念时,孩子的内力才会发挥作用,也就是才会有自主学习的动力。
最合理的方式是什么呢?是孩子自己拉着车前行,让孩子知道拉车就是他自己的事,而家长也不能完全地不管,而是把手搭在车后,让孩子感觉到妈妈一直是陪伴着自己的,这是给孩子心理上的支持。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篇11
关键词: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好奇心;独创性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0-014-1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得好:“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造能力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最热门的话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造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则必须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地为学生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一、质疑问难,加强学生思维的敏感性
爱因斯坦说过:创新性的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少年儿童置身其中,自然会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这种好奇心是推动他们主动积极地去感知世界,展开创造思维的内部力量。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去发现、关心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求真理的热情,鼓励他们养成凡事问一个为什么的思维习惯。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造的前提。我们要鼓励和培养儿童质疑问难,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学风,从而加强他们对新问题、新事物观察和思维的敏感性。如学习《精卫填海》一文,学生提出“精卫是一只小鸟,她为什么花那么大力气去填海?她能填平大海吗?”学生从讨论中终于得出她一刻不停地填海说明了精卫对大海的憎恨,以及她要填平大海的决心非常之大。优秀的教师应当首先注意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此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使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树立“不惟书、不惟上”的探求精神。
二、亲手实践,增强学生思维的洞察性
人的思维是在实践中得到发展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创造活动。创造活动是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技能的桥梁。奇妙的自然世界,丰富的社会生活,是人们产生创造欲望的基础和源泉。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认真地组织学生参与创造活动,为他们提供能亲手操作、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富有创造性的环境成为少年儿童整个生活和学习的背景,鼓励他们动手、动口、动脑。如在教作文《吹泡泡》时先让学生做吹泡泡游戏,然后让学生讲是怎样吹的,学生善讲、乐讲,他们讲得形象生动,我说:“吹出了泡泡,心里想到了些什么?”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泡泡飞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身边,飞到了太空,飞到了嫦娥身边……老师们可以让孩子在美妙的春景里徜徉,也可以让孩子们把秋游时采撷的落叶进行组装、剪贴,化想象为神奇……
三、积极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思维的训练。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习惯。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有较大的思维广度,不满足对问题已有的一个答案,而要通过思考做到一问多答、一题多解、开拓思维,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一方面要打破思维定势,克服定势带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训练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以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记忆为基础。如师提问:雪融化后变成什么?正常情况下,学生都回答是水,而通过教师的描述:积雪融化后,大地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学生又得出雪融化后变成了春……
四、良好品质,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要开拓学生的创造力,必须重视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培养勇敢顽强的品质,这是创造学生个性中最重要的,因为离开了勇敢,才干就很难上升到创造性的水平。新颖、独创、奇特是创造性想象的本质特征,丰富的想象力是人们漫游科学天空的强劲翅膀。应该教育学生善于想象,提出好像不能达到的目标,然后再经过努力去达到,不怕自己的见解与大多数人对应,甚至冲突,这就要具有勇敢的品质。有了这样良好的品质,思维的灵活性才可能得到发展。在班级中常常有这样的同学,他们不盲目接受别人的意见,会深入地思考,敢于否定和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着独特的创造力。
五、自学能力,开启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自学能力是一种保证与推进创造成功的基本综合能力,它能使学生在创造中获得主动,能自觉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会学生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是使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大量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打开出路,也是进行创造活动时必备的心理素质。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就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本领去开创新天地,而且在创造活动中往往有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而思维的独创性具有超常,超群,超前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所以,我们要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必须努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篇12
关键词:数学教学,纠错能力,纠错方法
在平常的教学中, 不少教师对学生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感到十分头痛, 如何使学生少犯错误和不重犯以前的错误成了摆在很多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得从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入手。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细节, 帮助学生纠错。
(一) 利用实物演示的方法, 帮助学生纠错。
在教学观察物体时, 我发现, 学生对于根据对实物的观察角度画出相应的方格图或者根据物体和方格图指出观察者所在的位置这类题目感觉很吃力, 特别是观察者在左侧或者右侧观察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 在教学时, 我首先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正方体学具摆出老师规定形状的物体, 然后要求学生自行从前、上、左、右仔细观察, 想一想分别能看到几个正方形的面, 它们是怎样分布的, 重点让他们比较左右面观察到物体形状的不同点。观察后, 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发现, 并抽几个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对应的方格图。在画方格图时, 我提出:看到的正方形是怎样分布的?可以分为几层?先画哪一层?帮助学生清晰理解方格图的画法。掌握方格图画法之后, 我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其方位观察到的方格图。从其中找出有错的进行全班纠错, 弄清楚错在什么地方, 并且通过观察实物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左右面观察到的情况正好相反。在学生全部掌握画法之后, 我再出示物体和观察到的方格图, 让学生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学生判断后, 再进行讨论、交流、摆放、观察。通过实物演示, 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
(二) 利用儿歌、口诀和诙谐的话语等, 帮助学生纠错。
在教学平行与垂直时, 我发现学生对于画垂线和平行线很难画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编了如下口诀:垂线画法———“直尺靠在直线上, 直角靠在直尺上, 慢慢推动到点上, 画线并延长”;平行线画法———“直角靠在直线上, 直尺靠在直角上, 慢慢推动到点上, 画线得够长”。在教学乘法分配律后,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我用“分别乘”和“选组长”六个字形象地帮助学生记忆其顺用和逆用的情况;在教学量角的度数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量角器的操作, 我编了如下儿歌:“中心对准角顶点, 0刻度线重合角一边, 眼睛关注另一边, 角的大小它来管, 逆内顺外要记清。”运用儿歌、口诀和诙谐的话语, 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出错的几率。
(三) 教师故意出错, 引导学生发现错误, 帮助学生纠错。
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境故意说错概念或故意列错算式, 让学生发现错误, 以此培养其纠错能力。在教学4×3×25×4=?时, 我进行了如下设计:因为4×3×25×4算式中有两个4, 所以我们可以把4选为组长, 可以列式为4× (3×25) =300。让学生发现这种做法的错误, 通过辨析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区别, 有效地避免了因规律不清而出错。
二、教给学生必要的纠错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纠错习惯。
(一) 培养纠错能力, 要注重几种习惯的培养。
1. 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在平常作业或考试中, 我要求学生用手指指着题读, 在关键的地方用手指作记号, 这样能避免读题粗心造成错误。
2. 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 要求学生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
每次作业后, 要求学生自己检查, 确认无误后, 再请家长签字确认, 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二) 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纠错方法。
1. 教给学生自主纠错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遇到做错的题目, 一是要鼓励学生互助学习, 通过问老师、问同学初步弄清解题方法和思维过程。二是老师讲解后, 督促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重新整理错题解法, 加深对错题的理解。三是建立《错题集》, 并教会学生正确使用错题集。对于错题集的使用,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建立“错题集”的作用;其次使用《错题集》时, 首先让学生把错误的典型例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易错题摘抄在错题集上, 留出合适的空格。然后以周为单位布置学生完成错题本上的错题。教师要及时掌握错题集的作业完成质量, 对于仍然出错的题目一定要再次讲解要求学生掌握。以月为单位要求组织学生阅读和复习。四是通过评选优秀“错题集”, 使这项工作常规化。
2. 教给学生互相纠错能力。
在进入复习阶段后, 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将学生编成两人小组, 用笔、草稿本同桌边画图边列式边讲解每道错题的做法, 在小组内弄懂每道题, 如果两人都不懂, 则向老师请教。讲解完成后小老师对同桌理解比较模糊的题目出题进行考查。通过学生互相纠错, 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3. 教给学生正确的应试方法。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牢靠后, 要在应试过程中发挥出来, 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针对我班的实际情况, 我为学生制定了一套数学试卷的检查方法, 让学生按“计算题—应用题—操作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的顺序进行检查, 绝大部分学生能发现试卷上做错的题目, 取得优异的成绩。
如何开发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篇13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如在教圆的面积时,先复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面积求法,然后引导学生从图形的变换中得出圆的面积求法,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面积的公式。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既巩固了知识,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写作能力 篇14
1、孩子写作文,家长不要多介入,辅导可以,但不要告诉他这里这么写,那里要那么写,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维的。检查主要看一下有没有错别字,标点对不对,语句是不是通顺。关键还是要多看书,多积累词语,还有,要多带他出去走走,见识多了,自然写得出了。
2、经常让孩子看图,看的时候引导孩子有序的看图,说说图意。此外,每天让孩子积累几个好词和好句,如:找出描写花草树的好词、描写不同年龄的人的好词好句……并专门准备一个本子记录下来。同时让孩子理解自己记录的词和句,同家长一起运用好词好句进行说话练习,实践证明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小学生进入二年级后,由一年级单纯的写一句话开始逐渐过渡到写几句话的小作文了,有的孩子写的多一点,好一点,有的不会写,觉得没话说,于是,家长和孩子都苦恼,我认为导致孩子怕写和不会写作文的原因是孩子的头脑里没有积累够足够的知识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认为要写好作文,家长应该在这几方面多努力:
一、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让孩子积累大量的知识和词汇,这是写好作文必不可缺的一步。
这里,关于如何给孩子读书,我想说一下:
1.选书方面: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经典好书。
2.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至少半个小时左右,多于1个小时最好。寒暑假可以时间更长一点。
3.读书的时候要注意反复阅读。也就是说,一本书读完之后,过一段时间要把这本书再重新读一遍,按照遗忘曲线的规律,遗忘一般是先快后慢,所以呢,第二次阅读同样的书就可以加深孩子对书的记忆力,这样一本书相当于获得了两本书的知识量。
二、家长给孩子适当的讲一下写作的技巧,比如,如何开门见山,首尾呼应,插叙,倒叙,如何点题,如何过渡等等,这些知识可以简单的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顺便给孩子讲讲,没必要特意去买一本作文指导大全之类的,因为给孩子讲得太多,他不仅记不住,而且会烦。
三、加强孩子发散性思维训练:
所谓发散性思维,简言之,就是一个问题通过不同的角度或者方向来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做法是:每次孩子拿到老师给的题目之后,都让她自己先说,根据题目,看要求写什么,然后呢,会有几种写法,在正式的确定到底要用哪种思路写之前,不让她动笔,只是让她说。这样的好处是:让她把精力放在去想:我到底该怎样写?有几种写法?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写,可能顺着这个思路写几句,她自己都觉得没意思,写不下去,如果重新写的话,手又累心又烦,但是如果一开始只是说作文那就不一样:她可以天马行空地去想,可以有五六种创意,当然前提是不能跑题,她想到了一种,然后就顺着这个思路说下去,说着说着,她自己觉得不好,又换另一个思路,也许这个不错,越往下说越觉得不错,这样的话,比较完整的清晰的框架出来后我才让她动笔打草稿,这个草稿除了要改一下错别字或者标点等小问题,基本上就可以直接往作文本上抄了。在孩子说作文的过程中,家长切记不要干扰孩子的思路,因为孩子总能给你一些出乎意料的想法,很多次,看到题目,我觉得应该这样写,但我不说出来,我让孩子自己说她的想法,我想也许她的一个想法会跟我的重合,但往往是有很多时候,她想出来的我没有想到。所以说,除了聆听,这个时候家长最好给孩子充分的想像空间和时间,当然,这样很费时间,一篇小作文往往要耗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我觉得还是值得的,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学会对创意和素材如何取舍。
以上就是对自己孩子写作文的一点想法和做法,难免有些片面,因为要写好作文,有很多因素,但是任何时候如果缺少了阅读的积累,那是绝不可能写好作文的,因此,我建议有些家长,与其把钱花在给孩子报作文辅导班或者购买大量的优秀作文书上,不如用它来多买那些经典的,能给孩子无穷想象力和童年带来乐趣的书,用书来充实孩子,即使孩子的作文没有提高,但是他们也会从这些书中受益很多。
孩子到了二年级,数学是个关键点。从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已经开始要求思维能力了,而且扎实的数学功底也是从二年级开始做起的。那么家长该如何辅导,才能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呢?
适当的专业辅导
二年级数学是打基础的时候,很多家长希望孩子的数学基础能打得扎实,那么怎样安排孩子的课后学习内容才合适呢?
我们了解到,二年级的孩子,如果家长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孩子进行辅导的话,那就需要让孩子有适当的课外辅导。因为个体是有差异的。从第二学段也就是三四年级开始,如果孩子对数学感兴趣且学有余力,课外学学奥数,对数学思维的拓展是有帮助的。但如果孩子觉得非常吃力,学得不快乐,还是不要去强迫。有些家长一看到二年级数学的参考书就买下来,让孩子每天必须做10题,如果做得好奖一顿肯德基。这种方法不可取。这10道题难度如何、是否重复,家长根本不清楚!老师的建议建议可以向数学老师请教,选一本合适的参考书。或者请专业的老师适当辅导。
有针对性的练习
二年级的学生学校会要求他们练口算,多少才算是好的?怎样提高速度?
对小学生来说,20以内的口算对提高计算能力还是挺重要的。目前的国家标准是每分钟8道题,这个速度一般学生都能达到。有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速度,就每天布置100题,这种题海战术往往效率不高,老师建议多关注孩子做错的题,比如有些人碰到数字7、8、9经常出错,那么就多练习带有这几个数字的题,每天对错题再做几遍,收获会更大。练习的时候要选择灵活的形式,例如网上经常会有一些FLASH小游戏等等,让孩子在玩中学,不但不觉得枯燥,倒是乐在其中。
作业出错不是大事
孩子的作业每次都要家长检查,导致孩子的作业就等于是家长的作业。那家长到底该不该帮他把错误找出来?
彭老师的建议是:告诉孩子有错误,至于错在哪,让他自己找到,并弄清楚为什么错了。错误也是一种经历。家长的职责应该是督促他及时完成作业并能自己检查。至于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不是家长的事情。如果让孩子养成“我只要完成,等下妈妈会检查”的不良习惯,那以后进了初中高中、到了考试时,他永远都不会自我检查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回顾和检验的习惯,让他们有“这道题我肯定做对了”的自信,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学习品质。
为了共同的目标 ——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 您们好!我姓李,今年担任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刚接手这个班,心中有很多惶恐,生怕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而影响了这个班孩子们的学习。孩子们到李家湖小学已经有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孩子们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比如:每天的早读,午读进行了有条不紊,上课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等。各位家长,是你们培养了这些优秀的儿女,在此,我真诚地道一声:“谢谢,辛苦了!” 同时,我还要向这个班以前的语文老师肖老师和数学老师暨现在的班主任王老师道一声感谢,孩子们是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才会有如此大的进步!更为自己能有幸成为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和王老师、和各位家长共同教育这些可爱的孩子而感到十分幸福!今天,我们坐在了一起,借此机会,来增进我们相互了解,来探讨一下如何更好地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下面,我把作为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些做法向各位家长作简要的介绍。一、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 一、二年级统称为低年级,拼音、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和一年级相比,二年级的学习重点还是有所变化的,由于二年级的识字和写字量比一年级大大增加,所以我们会把学习重点放到识字量的扩大和写字能力的培养上,对拼音教学可能会有所减弱。那么,如何有效的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和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了?我们会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尽量让学生多读书。这里的多读书包括两年方面的意思:第一是对书上的课文、生字反复的读,熟读成诵。“温故而知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都说明了多读书的重要性。每天的早晨和中午,我们都安排有值日生在教室前面领着全班同学读课文,读生字词。一般早上语文书上的,中午读《英才教程》上的。(说到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因为很多时候,我因为有许多临时的事情,到不了班上,我们的王老师不顾自己自己年迈,常常替我守在班上督促,组织学生早读和午读,早上7:30就进了教室,中午2:00又来到了教室),让我非常的感动,同时也很庆幸和这样一位负责任的班主任搭班。第二是让学生多读课外书。读课外书既是对学习过的生字非常有效的巩固手段,同时,通过多读书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知识储备,为今后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谓一举四得。学习语文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窍门,关键在于多读书,读一些好书,书读多了,字也会认了,作文也会写了,懂得的道理也多了。现在初中语文考试都是卷,实际上考得就是学生的积累,积累从哪里来?就是从课外阅读中来的。因此,在这里我给各位家长提一个要求,给你的孩子每个月至少买一本书,每天放在他的书包里,让他在下课的时候,中午休息的时候,晚上吃饭以后,随时随地的可以看书。并时常询问一下:你今天看了些什么?让学生讲给你听,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督促,也是间接的培养您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增进了你们之间的感情。其实学了语文,不就是为了更好说话和写作吗?您说对不对?您看,通过读书,您的孩子会说了,会写了,我们的目地也就达到了。
2、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按质按量完成作业,既要整洁,又要正确美观。二年级学生的写字量大了,写字速度太慢,是跟不上学习的节奏,同时容易养成拖拉的坏习惯,对今后尤其是到了初中后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我已经如何提高学生的做作业速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如每次写小字本,我会对前20名写完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标出他写作业的名次,第一个交作业并且没有错误的学生就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1,并当众宣布。第二个交作业的就在作业本上写上2,以此直到第20名。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想得到前20名,这就要求写得又快又对。班上的汪瑶同学已经连续两次得了第一名了,当我宣布他已经两次得第一名时,他脸上的微笑特别自信,特别开心。其他同学也羡慕的不得了。现在除了极个别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能当堂完成作业,且质量不错。希望各位家长在家里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如做完作业再玩,今天的作业多少分钟完成、有没有错误,有了错误给孩子一点小小的惩罚等等,从这些小的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些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是终生受用的。
二、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
这一个月来,有不少的家长曾打电话来询问家庭作业的情况,让我感受到了您对孩子家庭作业的重视和对我教学工作的支持,今天借此机会,我就把我布置家庭作业的一些种类与要求与家长在一起进行一个交流。
细心的家长可能已经发现,我们的家庭作业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课堂作业。(出示课堂作业)这种作业我一般是在每学完一课后布置,这门家庭作业我会认真批改,以此了解学生对学过的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会在每次改完作业后对作业进行讲评。家长只需在孩子每次做完作业进行检查并签字就行了。就目前来看,很多家长做得好,每课后都有签字,且能让我看出您对学生进行了认真辅导,正确率和完成率比较高。
2、周记和听写。周记和听写的作业我一般会在每个周末布置。
周记我会进行批改,并打出等级,在全班进行讲评,并对特别优秀的周记当众朗读给全班同学听。等级一般分为A、B、C三类。A等是指写得字数达到50字以上,且格式正确,语句通顺,用词用句准确的。目前,我们才写了一次周记,我们班得优的有20名同学,他们是毕炎森、钱胜军、邹文子谦、何梦宇、胡喜银、陈天立、钟宜红、汪瑶、毛洋、周阳阳、杜城希、王豪杰、覃梦玲、王瑾玥、彭珺、郭欣倩、曹泌泉、周雅雯、李秀璐。还有一个同学的日记没写名字。尤其是陈天立、钟宜红、汪瑶三个同学的周记,可以看出家长是特别认真进行了辅导了的。不仅字数在150字以上,且有很多优美的词句,顺序也很清楚。B等是指字数达到50字,但格式或者是语句或者是标点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的周记。C等是指字数没达到50字,问题比较多的日记,我们这次时C等的有四个同学。家长回去可以看看孩子的日记,看看自己的孩子周记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今后该如何进行辅导。
听写我不会批改,只会在每次听写后面批上日期和等级。这门家庭作业由家长根据老师的要求给学生报听写,并由家长进行批改。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的纠正错误。如果我来改的话一是没有时间,二是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单独的强调和个别的辅导,不会像家长辅导那么到位,所以就请各位家长辛苦一下。发现学生的错误后及时让学生对写错的词语多写几遍,然后再听写,直到写对为止。在这个方面,我们班钟宜红的家长做的是很好,在第二周听写后,就对孩子的听写进行了认真的批改,并打了分数。在第三周听写中,有19位家长对学生的听写进行了批改,他们是陈天立的家长、覃梦玲的家长、汪瑶家长、曹泌泉家长、熊娟娟家长、徐永莉家长、李文骁家长、邹文子谦家长、刘月亭家长、何梦宇家长、毛洋家长、钟宜红家长、谭宜渝家长、熊军家长、毕炎森家长、罗振家长、周雅雯家长、吴明英家长、杨子婧家长也都进行了认真的批改。有的在后面打了分数,有的让学生改了错。如此坚持下去,学生的生字掌握一定会非常牢固。同时请那些还没有对听写进行批改的家长一定要在每次听写进行批改,保证听写真正有效果。
3、预习和背诵
在每次学习新课之前,我都会布置预习作业,学完新课后,会根据需要布置背诵作业。预习是为了提前扫清障碍,尤其是对那些接受能力稍微慢一些的学生更有帮助,让孩子在学习新课时更加顺利。背诵是为了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积累。所以这两门作业虽然不用写在作业本上,但是很重要的两门作业。一般需要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我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检查,我只会让小组长看看书上有没有各位家长的签字,有签字我就认为他已经预习了。没签字我也没办法进行补救,因为我不可能为了极少数同学而耽误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进度,所以这门作业请家长一定要落实到位。
4、《英才教程》和《字帖》。这两门属于课外作业。由家长辅导学生学完一课做一课,并进行批改,督促学生改错。我只是隔一段时间会收起来进行一下抽查。了解一下学生完成情况。
除此之外,这学期我们还学习了一种新的查字方法:部首查字法。但书中只安排了一课时,一般学生掌握不是很熟练,学生如果在读书或者是学习过程中碰到了不认识的字,家长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查字典解决,以巩固查字典的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篇15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语文探究的基本方法。探究式教学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而问题的发现往往又多源于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观察就可以发现许多自己未知而又感兴趣的问题, 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就可以通过观察而得到答案。在语文探究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 激发观察兴趣。
学生如果对事物毫无兴趣, 那他是不会主动去观察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向学生提出或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有趣的问题, 也可以向他们介绍一些有趣的知识, 使他们乐于去观察, 去发现。
2. 有明确的目的性。
观察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 就不会有理想的结果。布置观察任务时, 教师要向学生讲明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有的放矢, 使他们观察有目标、探究有方向、活动有收获。
3. 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感知, 不单纯是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 还包括了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 只有将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才能引导学生的认识由表及里, 由现象到本质, 使认识逐渐深化。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探究的前提, 没有思维的探究是不存在的, 而探究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积极的探究能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思维活跃了, 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发展智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核心任务, 教学过程中要将此内容凸显出来。例如, 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 就应引导学生围绕“中国古代建筑”和“中国现代建筑”的不同特征进行思考, 展开讨论。教学中, 我们可以设计“你周围有哪些中国建筑”“你周围有哪些欧式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有什么异同”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当然, 问题提出后, 我们还应启发学生思考, 组织学生讨论, 让他们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说出他们想到的各种可能, 充分挖掘他们头脑中储存的思维信息。这样, 经过启发、引导、讨论、思考、总结等过程, 学生就会想出许多办法, 想到许多知识。
质疑是学生自觉学习与主动探究的体现, 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领域,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多质疑多问难, 并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与途径。质疑可在课前, 也可在课中, 还可在课后。当然, 学生既可集中质疑, 也可个别质疑。总之, 是要让学生有疑就问, 因为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探究, 有思考探究才会有创新。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们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曾告诉我们:“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的确,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十分有益。
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语文教材留下的想象空间, 鼓励学生想象, 让他们展开探究的翅膀在语文教学中翱翔。例如, 教学王勃的《滕王阁序》, 我们就可以先放手让学生想象王勃笔下的美景, 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描绘出来。这样开展探究活动, 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 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达到熏陶情感的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究精神, 实现新课标的培养目标。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双手做精细灵巧的动作时能激发大脑中某些特殊区域的活动力。探究式教学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活动 (动手实践) , 以及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
比如, 教学霍金的《宇宙的未来》一文, 我们就可以即要求学生了解文中讲述的关于宇宙未来有“膨胀”“坍缩”这两种可能等科普知识外, 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探讨并弄清“为什么科学家不能预言人类的未来, 却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等问题。当然,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搞清楚霍金对未来的预言和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有什么不同等问题。
五、实施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要选取恰当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与教学设备。语文探究应以教材内容为主, 并与其他资源配套。具体地讲, 就是选取的探究内容要突出重点、明确难点, 要依据教学目标, 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都有所发展, 有所提高。
2. 探究的形式要体现学科特点。
具体地讲, 就是语文探究要突出语言的训练要求, 突出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 要摆正教师的角色。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01-01
经验:如何培养孩子的英语应用能力06-28
如何培养孩子创新能力08-19
如何培养孩子的豁达胸怀08-26
如何培养出阳光的孩子06-04
如何培养守规矩的孩子08-22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08-29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培养情商的重要性07-17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08-26
如何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