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该如何培养出健康的恋爱心理

2024-10-21

大学生该如何培养出健康的恋爱心理(通用8篇)

大学生该如何培养出健康的恋爱心理 篇1

随着改革开放和东西方文化交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同样表现在大学生对于恋爱的态度。现在,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虽然有人认为,爱情可以让大学生陶醉,让他们更好地学习、生活,但也应该看到,不成熟、不健康的恋爱心理会给大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甚至最终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心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心理,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就从观念、行为以及应对方式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大学生该如何培养出健康的恋爱心理。

1、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相互信任是自信的表现,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值得别人去爱的人,别人会全心全意爱他吗?责任和奉献则意味着个人道德的修养,它是获得崇高的爱情的基础。

2)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

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因为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

2、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1)恋爱过程中要平等相待,相敬如宾。

2)恋爱行为要大方。这个时期要注意行为举止的检点。

3)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交谈中要诚恳坦率自然;不能出言不逊,举止粗鲁。

4)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恋爱中引起的性冲动,一方面要注意克制和调节,另一方面要注意转移和升华,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5)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高雅的亲昵动作发挥爱情的愉悦感和心理效应,而粗俗的亲昵动作往往引起情感分离的消极心理效果,有损于爱情的纯洁与尊严。

3、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1)迎接爱的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

2)拒绝爱的能力。自己不愿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应有勇气加以拒绝。

3)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

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承受能力较强,就能较好地应付挫折,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增强理智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新的追求中确认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思想水平。

爱是每个人都追求的,被爱是幸福的,爱别人也是幸福的,大学生因为缺乏经验和引导,以及青春期的性懵懂,所以经常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选择和行为,还有一些人因为没有接触社会,错误地认为失去了爱就是失去了全世界,所以才酿成了自杀和情杀的惨剧。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篇2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接受学习的模式。儿童所学的东西的全部内容是以确定的方式由家长或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学生无需进行任何独立的发现。而只要接受。这就是称之为“授人以鱼”的教育方式。但是我们所需要的是“授人以渔”的方式。

一、培养善于探索的精神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识字课,我在学生感知了课文内容,基本识记了一、二类字,并利用“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做例句进行了“谁在哪里干什么”的说句训练后,设计了一个游戏来巩固“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我出示了一块画有结满了词语果子的智慧树的小黑板,并在黑板上画了几个盘子,对大家说:“现在我们要把智慧树上的聪明果摘下来,放在盘子里,作成‘谁在哪里干什么的水果拼盘,小朋友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一组,先商量好了再上来,看看哪个组的拼盘做得又漂亮又新颖。”

教室里先是一片寂静,这时有几个大胆的学生走上了讲台,顿时,教室里热闹了起来,黑板上每个盘子前都挤满了学生。不一会儿,学生已经顺利地拼出了“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小鱼在河里游。”、“鸟儿在天上飞。”和“爸爸在家里看书。”这几句文中出现过的或按常规思维不难拼出的句子。

我从一个盘子里拿起“我”和“坐”,对大家说:“刚才大家拼得真不错,不过,我们再想想办法,还能拼出更有创意的拼盘。除了‘我能在小小的船里坐,还有谁能在呢?我在小小的船里除了‘坐,还能干什么呢?”各小组的学生又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随着词语果子位置的调动,盘子里出现了“爸爸(小鱼、鸟儿)在小小的船里坐(看书)。”、“我(小鱼、鸟儿)在家里看书(坐)。”、“我(小鱼、爸爸)在天上飞。”、“我(爸爸)在河里游。”等充满了想象活力和纯真童趣的优美句子。从此例我们看到尝试教学法激活了儿童自身的潜能,应用尝试教学的手段,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树立充分的自信

在教《乌鸦喝水》(苏教版小语第二册)这篇课文时,当乌鸦想出了用小石子放进瓶子里让水升高,终于喝着水了,我继续问:“还有哪位小朋友能帮乌鸦想想办法,让它能喝到瓶子里的水?”有的小朋友讲:“那还不容易,用杯子灌!”“乌鸦是动物,它没有手怎么拿杯子呢?”“是呀,乌鸦没有手,乌鸦又小,拿不动杯子,怎么办呢?”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学生不停地对每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它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对同伴的各种意见进行分析思考,争论和批评,“办法”越来越多,不管是合理不合理,不管是可行不可行,教师都给予肯定,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潜能。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自信,是让他们在尝试成功中感知到什么是自信。孩子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孩子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全部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习困难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孩子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孩子的进步,并使孩子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三、增强受挫承受力

挫折是指个体为达到目标而进行的活动受阻。当客观事物使主观感受受到挫折时,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发生不同类型的心理反映。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儿童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要让他们更多的尝试到“失败的痛苦”,只有在这些“痛苦”中他们的受挫能力才能获得加强。在把乱词排句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把词语排成一句通顺的话,如:“星期天——我和妈妈——去——公园——看花。”把词打乱了。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然后让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词语卡片,根据上面的提示,扮演各种小动物,让他们做“坐火车”的游戏,然后让其他小朋友评一评,他们坐的车厢位置对不对,对了就练习几道题。乱词排句虽然是一个比一个较抽象的,排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我坚持他们“尝试失败”,让他们体验“失败”,使他们的受挫能力增强,逐渐感悟排序的方法。

如何培养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篇3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世纪之交,各国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可以说,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二十一世纪人才竞争主力的中小学生,他们在适应竞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现在面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一整套科学、完整、实效的操作体系。究竟应该向中小学生进行什么内容的心理教育,如何维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亟待解决研究的问题。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要完全、有效控制这些因素是相当不容易的。我认为培养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有效的心理卫生工作,从而增强学生免疫能力,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本文就如何培养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略谈一二。

一、对学生进行深层面的人文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中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是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一切,处理好个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生命的高度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让学生明白作为一个人存在于这个社会的意义以及人生价值的所在。这也是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多听先进人物、英雄人物的事迹报告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加强个性、情感教育,培养积极情绪。

人的个性决定着一个人的总的思想倾向,一个对工作有坚定信念的人,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会表现出顽强、坚定、迎着困难上的品质。否则会知难而退。了解学生个性心理在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又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教学是一种双边互动的活动,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情感状态,教学效果不会令人满意。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学生良好的情感状态是教学的前提和主要因素。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认识自我,知道自己有缺点,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自己,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用一种积极的状态来面对自我,学会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

1、充分发挥教师情绪感染作用。

情绪感染是人际间情绪的同化反映形式,实践表明许多品行有障碍的学生的转变,大多数都始于教师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上,具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善于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而且还善于以自己的信心、乐观态度去感染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摆脱消极情绪。

2、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充分利用优秀文艺作品,生动形象的教育学生,丰富和发展他们的情感内涵。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多种爱好,减轻学生心理压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得到满足,增强信心,逐渐形成稳定、深厚、积极、有效的情感体验。

3、教会学生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不顺心、不愉快。教师要教会学生克服消极情绪是非常必要的。如教学生采取一些转移、升华、幽默的方法来克服和调节消极情绪,是比较有效的。

三、指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又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他们有强烈扩大交往范围和友谊的需要。指导学生建立健康和谐人际关系可使学生心情愉快,产生信任、同情、关心、耐心、协作、满意、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如果学生失去朋友和集体的关怀,没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产生不良的情绪状态,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首先让学生间进行互相了解,这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其次教会学生宽容、真诚对待同学。第三培养学生有同情心,学生互相帮助、关心集体、体贴同学,这样比较容易建立友好的亲密关系。最后要鼓励学生主动交往,如谈心、讨论、交流、了解来密切关系。要注意青少年期学生交往易讲“哥们义气”而放弃原则,须向学生提出这种“哥们义气”交往不是真正的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要注意教学中的心理卫生问题。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注意学生心理卫生,对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大意义。

1、减轻学生负担防疲劳战。中小学生课业重,在心理上会出现视力衰退,大脑供血不足。心理上易出现心情抑郁。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家庭要配合学校合理安排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任务。

2、启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分为间接的远景学习动机、间接近景学习动机和直接近景学习动机。其中远景间接学习动机最具持久性和稳定性,其他两种学习动机多受外界因素影响不稳定,容易时过境迁。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间接远景学习动机,把学习知识和将来参加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刻苦读书,孜孜不倦,使学习达到乐而忘倦的地步。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从事事务方面的活动,从而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能会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所以说在学习中学习兴趣广一点是非常有好处的,而且兴趣对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

如何培养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如何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论文 篇4

①作为教师要多给学生表扬和关爱,少批评与责骂;

②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技能;

③作为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关键词】小学生健康心理培养方法

对小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是21世纪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小学生德育纲要对小学生提出了诚实、正直、谦虚、宽厚、有同情心、活泼开朗、勇敢坚强、有毅力、重质量、勇于创新等心理品质要求。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这些健康心理品质呢?

1.作为教师要多给学生表扬和关爱,少批评与责骂

我们老师如果习惯“皱眉头看学生,从不面带笑容”,对学生批评是大声地责骂,而缺少表扬与鼓励,缺乏了解和关爱,那么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学生心情压抑、情绪低落。这不仅影响他们目前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还会造成障碍。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多给他们一些表扬与关爱,那效果就不大一样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就像一场绵绵的细雨滋润着幼苗茁壮成长。

不管是谁,只要工作有成绩,就能获得领导或同志们的肯定,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一定会高涨。小学生更是如此,只要获得别人的肯定,感到别人特别是老师对他的关爱或者是表扬,他们的需求就满足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那么对学生而言老师真诚的鼓励和关爱,往往是无价之宝,极易在他们的心目中掀起成功的欲望,将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2.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技能

2.1在人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任何活动都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因为人又联合他人的倾向,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各自表现。如在《为自己喝彩》的主题队会中,学生表现自我,表演小品、诗歌、舞蹈、歌曲、绘画、写作、演讲等精彩的节目。曲终人散,他们仍意犹未尽,兴趣盎然。因此,近几年来,我始终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惯例,让学生说一件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自己准备演讲稿演讲,汇报学习雷锋活动的过程,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展示自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设计,他们会踊跃报名参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在这一片展示自我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尽情地展示自我。

2.2老师经常在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富有哲理,但是对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却并不适用。在他们看来,任何失败都是永久性的,灾难性的。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呢?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各个方面的对应点,抓住细节启发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总结体味艺术力量对心灵的震撼,达到教育与成功的双向意境。如在《穷人》这篇课文中,桑娜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之后所展开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就是表现穷人善良,心灵美好的闪光点。另外,就是应抓住竞赛、游戏等时机,对每一项活动中取得成绩的学生,要给予肯定,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检测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数学竞赛活动教师出了六道题,规定:答对三道题小学毕业;答对四道题高中毕业;答对五道题大学毕业;答对六道题是博士,这个活动,“差生”也答对三道题。这样,各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同时,也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效应,他们会朝更远大的理想努力。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会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明确前进的方向,树立勇于攀登的信心。

2.3作为教师要注重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

哲学家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当我们发现学生存在不良心理倾向的时候,就要及时地纠正和引导。如学生中有的嫉妒心理很强,有的猜疑心很大,甚至有的同学有自卑感。当我们发现学生这些不良心理情况时,就要及时地纠正,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让他们克服。如:班上王红和李丽两位同学是一对好朋友,正在探讨一道数学题,当得知王红在今天的测试中有得了全班最高分,成绩不如王红的李丽一反常态,下课后拒绝和李丽一起跳绳。放学后不和王红一起走;班里选班长,王红是两名候选人之一,李丽却故意选了另外的同学,还扬言要和王红“一刀两断”。这时,我利用课余时间,找来了李丽,循循善诱地开导她,告诉她:嫉妒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心理,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克制嫉妒他人的心理。在同别人进行比较时,要承认自己跟别人的差异并努力进取,要正视他人的优势和自己的不足,希望他人进步,自己也有收获。一个人若嫉妒别人,自己也失去向他人学习的机会,还会失去友谊,影响团结。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她听了心服口服,面红耳赤。隔天,我发现王红和李丽牵着手,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老师只要苦口婆心,推心置腹的跟学生谈话、引导,学生定会改过自新。

3.作为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以敏锐的细致的目光观察其言行,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与其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的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学生的健康心理才会渐渐培养起来。

大学生该如何培养出健康的恋爱心理 篇5

【关 键 词】 体育教学;健康心理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们心理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未来社会的人才要求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和竞争。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体育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而体育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寓心理教育与身体活动之中,通过体育教学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活动内容与活动要求,意识与动作自然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克服消极因素、克服胆小、怯场的心理,使学生积极愉快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来。曾经有人把学习比作人学走路,小时候让大人抱着走,大一点被大人扶着走、拉着走,再大一点就跟着走,以后就自己走。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也正是这种扶和拉再跟的阶段。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为他们的成长导航把舵。

一、健康心理的界定

怎样才算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呢?健康心理如何界定,这对于我们每位教师来说,是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见解:有的认为健康的心理就是心理健康;有的认为,成功者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心理;也有的人认为,能积极适应环境,充分发挥潜能的人的心理才是健康的心理;有的人还认为,人的智力、情绪、气质上的某些特点及行为高效率是健康心理的表现。综上所述,健康心理起码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1. 健康心理是人健康的重要方面;

2. 健康心理必须具备健全的心理机能;

3. 健康心理的人应该是能够充分发挥潜能,适应环境和社会活动,效率高,有正确自我观的人。

针对种种心理歧形现象,根据现代化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健康心理的标准应该是要有正确的自我观、开朗坚强的性格,稳定乐观的情绪,崇高的理想、正常的潜能、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竞争、文明的意识,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学习与生活态度和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确定是防止心理异常的根本条件,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外界与个人的关系,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能力,正确处理与客观环境,尤其是与社会环境的各种关系,保证心理反应的适度,防治异常行为以及闭锁心理的发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引导课让学生观看我国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先进事迹录像,引导学生收看体育节目、重大的比赛,如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网上查阅资料等等;同时利用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心理,学习优秀运动员训练、生活中的优秀事迹。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集体荣誉感,遵守国家法律和功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挫折与困难。表扬在体育课中训练刻苦、学习认真、敢于创造、敢于拼搏的先进事迹,营造学先进、学英雄模范的氛围,从而造就情感健康,处事谨慎,同情老弱,憎恨坏人、坏事,向往美好未来的学生群体,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包含: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社交能力、稳定的情趣和自我控制力和抗挫折的能力。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心态等特征暴露得特别的快和明显。运动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各项体育活动都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勇敢、果断和坚韧刚毅的意志等心理品质。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的特点,刻意安排适当难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营造紧张、轻松、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所带来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的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并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感知外部形态,促进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四、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按照生物进化的观点,人类的产生就是进化的结果。人类的进化大致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类和自然界的竞争;一个是人类自身的竞争。没有第一个竞争人类不能生存,没有第二个竞争人类不能发展,而学习活动就是实现这两种竞争的主要手段,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不断的竞争。我们都知道竞争的道路不可能平坦笔直,它是充满着艰难、曲折、坎坷、挫折,如果我们对这一点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社会陷入消极失望,怨天尤人的境地,乃至一蹶不振,古往今来,多少意志不坚的人激流退败,但也有一些人,不畏艰险,闯过了一关又一关,最后在竞争中取胜。

五、培养学生交往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健康的心理总能很好的适应现实,人类心理的适应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失调许多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所致。可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维护健康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大多数是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相互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准备。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交友,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他们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

六、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能否正确评价自我是衡量一个人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别人,更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对待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不仅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兴趣、能力,更要了解自己的缺点,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如果自己不了解自己,不接受自己,那么,不是时时感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就是世俗的偏见,狂妄自大或自卑、焦虑,从而导致心理失调。这时候,作为教师,应迅速抓住学生心里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情感、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心境。所以,在我们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在教会学生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应该更新观念,勇于探索,重视学生的健康心理。针对如今种种心理歧形现象,我们应根据现代化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开朗坚强的性格,稳定乐观的情绪,加强民主意识、独立意识、竞争意识、文明意识,使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自律,掌握应付挫折及自我心理调节的技巧。小学阶段,既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应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发展、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今后较为复杂的激烈竞争的社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张大钧. 教育心理学教程[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

谈思品课如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篇6

【关键词】 道德 健康心理 教育 培养 心理品质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一直以来,思想品德课在学校德育工作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中都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多了,在与社会生活中一些积极思想和消极思想的相互碰撞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困惑,也导致了一些错误的认识。这些问题影响了部分中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道德和心理问题,学校教育负有不可替代的重任,有着特殊的功能。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对提升道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质量,深化学校德育的实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做了些探索,下面简单谈一些体会。

一、认真探究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育人理念

思想品德教材的核心理念和总的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基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课程培养目标方面除了关注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外,还非常关注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社会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还特别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求在教育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依照教育教学的规律,研究各种心理现象,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塑造学生健全的个性尤为重要。

二、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道德、人际交往、心理疏导、法律法规、社会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其中有很多的观念、行为和规定是带有成人色彩或理想化的,是不切合当地学生社会生活实际的。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从科学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要使思想教育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避免空洞的说教和灌输,并注重把道德教育点和生活中的正面与反面现象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认知程度及一些错误认识结合起来,与学生的需要和追求结合起来。相关教育点的教育活动设计,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所见所闻出发,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去认识,这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如课程里有一个知识点是“正确认识自己”,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的形象在同学中是怎样的呢?你希望同学对你有怎样的评价?如此让学生们在他人的评价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优化自身形象。

三、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把心理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中

思想品德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通过学习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道理。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同时鼓励学生质疑,提倡合作探究,设立小组学习记录本,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教材以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教材改新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不新不行。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课堂的小故事、小品、情景研讨,课后写感想、演讲稿等,使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教师在感情、语言、教态、自身素质等方面感染学生,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心理得到良好的调适。经常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提高健康心理素质,接受道德观念,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也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教材大多以故事、事例为载体来传授某种道德观念。上课时,教师可以播放课本剧或适合课文内容的动画片,把课文单调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富有生机的立体场面,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情、景、理”的相互交融之中明白道理,培养情操,指导行为,从而升华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在导行训练时,通过利用多媒体手段把生动的视听教材与常规的教学手段巧妙结合,让学生有声可学,有形可仿,各种感观主动参与,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自觉地落实到行为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将感知内化为自觉行为和内在素质。

四、在教育教学中把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

道德教育只有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培养出明事理、辨是非、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意识的公民。思想品德教育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它就失去其实用价值,也就不能培养出可适应社会生活的人。人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才可能具有免疫力,也只有在充满各种诱惑的环境中,才能生长出抗拒诱惑的能力。所以,我们的学科教学更应该坚持以做人为本,从社会生活的需要出发,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和责任等方面的教育,为社会培养出一个个合格的公民,以追求更高的学科价值。

在教学中抓住品德教育点,拉近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产生认同,达成共识,引起共鸣,这是实现品德实效的关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学习身边的社会实际出发,从就业形势、人才需求及知识与就业机会的关系等方面给学生们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报纸上的招聘信息,明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中启发学生认识到,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使自己更适应社会的需要。以此让学生明确该如何为自己将来的就业作准备,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做,这比讲大道理更具实际效果。让学生明确在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国家要强盛,就必须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来支撑。再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稳定、经济、国防、科技教育等方面迅速发展的事实,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正在强大起来,我们应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结合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让学生明确,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当利用各种机会,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建设实践,结合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的冲突给学生带来的思想困惑,结合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形势,反复向学生灌输上述思想,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上进、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等高尚的道德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明确、校正自己的奋斗目标,从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把现实中的问题与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同时,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这些给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加上互联网上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影响,部分未成年人的心灵受到伤害。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一些未成年人精神空虚、道德低下、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得不引起学校、老师的重视。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在道德教育中采用禁止、防堵,甚至管、卡、压作为教育手段并不能解决问题,也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因而,紧密结合发生在学生身旁的一些社会现象,特别是一些反面现象,让学生去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性。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抓住要害,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犯法律,而且将给自己及家人带来不良影响,从而起到警示作用。而在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评价过程中,要努力让学生学会从道德、法律、社会规范中去认识。注重引导学生去认识问题、感受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然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健康心理培养的问题带有很强的社会性,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健康心理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它的问题不是思想品德课教育所能完全解决的,思想品德课教育只能在学校育人工作中起辅助作用而已。要抓好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及各有关部门都来关注和重视,都来加强和改进各自的工作,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这样才能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的育人工作。当然,学校必须给学生补充足够的心灵营养,把握学生的精神脉搏,矫正学生的人生方向,把道德和健康心理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才能达到学生的学习素质及心理品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林福兰.社会信息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与教育对策.中国教育学刊,2004,(2)

[2]张圣乒,邓加航.坚持“三位一体”增强德育实效——对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的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1)

[3]李立.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现状与对策.思想政治教育,2006,(1)

大学生该如何培养出健康的恋爱心理 篇7

一、磨炼坚强意志,形成良好品质

作为一种必要的心理素质,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需要经历一个磨炼和形成的过程。在体育课堂学习中,学生常常遇到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我们应以此为契机,通过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法等措施,来引导学生以自信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及积极、稳定、高昂的情绪完成这类学习任务,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例如,部分学生在跳高过程中,怕自己跳不过去而不敢起跳。很显然,他们缺乏自信。对此,教师只要调低横竿高度、加高垫子厚度并强调动作要领,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步增加高度,学生也一次次取得了成功。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自信心逐步增强,其勇敢果断、顽强拼搏的精神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二、引导调控情绪,形成健康心态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这就需要他们能够适时地调控自己的情绪。由于小学生心智发育尚不健全,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适时、有效地调控情绪,所以他们更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为了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及时引导他们通过冷静思考、自我激励等方法控制自身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体育活动往往是比速度、比耐力、比技巧,因而学生会更多地经受挫折甚至失败的考验。所以,我们应在体育活动中着力引导学生学习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他们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进而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例如,在比赛中,一组学生急于求成,却因屡屡失误而使自己的比分暂时落后。笔者马上叫了暂停,并提醒他们:“你们不要急躁,要放慢节奏,控制好速度。”在后面的比赛中,他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终比分反超并赢得了比赛。在总结时,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同样的一支队伍,为什么前后表现判若两人呢?关键是心态不同。不仅是在比赛中,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稳定的心态面对挑战,这样才能学会生活,享受生活。”

三、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合作能力

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学生逐步适应当今社会生活并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应通过集体活动,引导学生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珍惜每一个合作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努力使自己融入团队并积极履行职责,使其在合作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培养其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笔者指导学生要仔细观察、正确判断、准确传球,同时要善于穿插,与队友形成呼应。对合作意识较强、传球及穿插积极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排练结束时,笔者还安排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评选出合作意识好、合作能力强的学生和小组。这样做,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其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四、指导公平竞争,形成体育道德

公平竞争是指竞争者之间所进行的公开、平等、公正的竞争。它是文明社会竞争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公平竞争,不仅体现在市场经济中,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引导学生形成公平竞争的意识,需从他们的学习入手。与其它学科相比,体育活动中的公平竞争原则显得更直观、更具体,因而更容易为其所感知和接受。我们应切实把握这一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团结互助,礼貌待人,尊重裁判,以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

例如,教学过程中一名男生在比赛中违反规则,一名女生将一位摔倒的女生扶到场边休息。笔者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大家都对这名男生违反规则的行为提出了批评,并纷纷赞扬那名女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该如何培养 篇8

关键词:习惯;解题习惯;审题习惯;数学模型

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而言,他们将终身受益。这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的好坏,影响着他们能力的发展,那么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

如今的学生不太喜欢做题,他们把做题当作一种差事,一种负担,以一种应付的态度去完成。有时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做得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甚至出现有的学生抄别人作业的现象,他们头脑中存在着一种“混”的思想,能混则混。这样长期下去,又怎么能学好数学呢?

对于上面所说的两种学生,解决的办法要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对第一种学生,要多鼓励他们,平时对他们的要求不要太高,上课多关照他们,让他们多体会解题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解题的信心,从而培养他们解题的兴趣。对第二种学生,要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加强他们的责任心意识,引导他们养成做任何事都应该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用班上好的榜样去影响他们,同时也要用一些反面教材去促进他们。

总之,教师应该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注意留心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使学生明确解题的目的

要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就得让我们的学生认识到解题能够帮助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同时,解题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解题的经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解题习惯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那就必须让学生明确解题的目的,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解题,一步一步地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做题习惯

解题必然先要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只有把题目审透、审准,正确地领悟题意,才能准确地解题。

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首先得分析小学生审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审题不认真,粗心大意。经常把课题中重要的因素或隐藏的因素遗漏,这种情况是小学生出现的比较多的问题。盲目尝试,不肯动脑。题意不清,有关的知识没有重现,凭借猜测去尝试,有时候表现为想当然。

学生审题时出现的问题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四到”。

1.眼到

眼到就是要认真看题目。这是获得题目中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做题之前,应该仔细认真地将题目多看几遍,全面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还有一些隐含的条件。往往我们有些学生做题时,题目还没看好,题意还没弄清,就开始忙于解题;有些学生审题时把题中信息看错或者看漏掉,导致结果算错甚至无从下手。

2.嘴到

嘴到就是要读题目。可以小声读,也可以默读。当然要多读几遍,要认真、仔细地读,逐字逐句地读,对题目中关键的字词要重点读。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看的基础上加深对题目中信息的印象,防止看错或者看漏的现象出现。

3.手到

手到就是要弄清题目的意思。在读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教学生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用横线画出来,把有用的数据圈出来,在重要的字词下面点上点,弄清楚题目中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有几个。有时为了更直观地体现题意,我们还可以在自己的本子上通过画图、列表,摘录题中重要字句等方法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4.心到

心到就是要动脑想。在做到“眼到”“嘴到”“手到”的基础上,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要思考了。思考这道题应该怎样做,从哪儿下手。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以从条件入手,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的联系,找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当然,也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这个问题,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条件,还差什么条件,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审题时要多读,弄清题意,弄清题目的要求,收集题目中的有关信息和数据,找出题目中明确告诉的已知条件,发现题目的隐含条件并加以揭示,要字字推敲,不放过每一个重要的词或字。做完之后,要养成检查的好习惯。检查的方面包括很多,比如,题目的要求有没有搞错,有没有抄错题,答题步骤有没有遗漏,计算顺序对不对,计算结果正确不正确,等等。

总之,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解题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解题习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良好的解题习惯也是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体现,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他们这一良好的习惯,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李文娟,郭香萍.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高效细节[M].西南师大出版社,2009-09.

[2]刘国权.小学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6.

上一篇:最真诚的道歉信下一篇:消费者喜爱栏目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