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心理和行为

2024-09-27

大学生恋爱心理和行为(共8篇)

大学生恋爱心理和行为 篇1

浅谈大学生恋爱和性心理

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恋爱是追求爱情的举措,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大学生恋爱和性心理是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永恒问题。正值年轻期的大学生,随着性生理的开窍和性心理的进展,盼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全面的心理形式。但是,由于大学这个异样的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己的一些因素,许多人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恋爱与性有关的各类问题的骚扰。

大学生主要处于大学生性心理和爱情心理发展的异性相吸阶段,主要面临的爱情体验是“初恋”,如果能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这种情感,才会为步入真正的爱情伊甸园开辟道路。初恋,即是指人生旅途中的初次恋爱,也就是常言所说的“情窦初开”。

一、初恋的四个方面特性。

1、纯洁性

(1)初恋是人从未体验过的,初恋者感情是一张白纸,一笔未划过。这是年轻纯洁的男子和同样纯洁的少女由于相互爱慕而发生的特殊关系。甚至可以达到某些美妙的情愫——“只要远远看见她白围裙的时候,一切东西在他眼里就借读费都被太阳照亮,一切都变得更有趣,更快活,更有意义”。

(2)初恋中理想的色彩、精神的内涵很浓,而色情的、市俗的成分较少。初恋的青年心理上都有对性的羞怯感和对爱情的神圣感。特别在刚产生这种感情时一般不愿意以直接的肉体接触来表达爱情,他们更喜欢以高尚的精神内容如兴趣、理想、情操等,来向对方表达自我。更加上青年一般都涉世不深,沾染社会习气和阴暗面的东西较少,眼睛里看到的多是社会中的真善美,因而这种感情中市俗的成分较少。当然,这个特性与青年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有关。而大学生总体来说属于社会的佼佼者,其初恋的感情一般而言是高尚的,偏重理想和精神,正像有些大学生所说的那样“不但没有肉体上占有她的欲望,而且一想到那样的念头反而感到害怕”。

2、强烈性

即初恋的感情来势汹涌,如急风暴雨。它震撼着人的心灵,震撼着人的生活。相恋者精疲力尽,单恋者心力交瘁。这也正是初恋者心理张力释放的结果。一位大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的初恋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把两颗并不成熟的心吞噬在烈焰中。”“我们无心学习,无心参加集体活动,不思饮食,夜不能卧。每一天每一秒钟都在强烈思念着对方。”

这一特性使初恋的人充满勇气,敢于向任何束缚他们感情的势力挑战,令人刻骨铭心,但把握不好就像沙翁所说的那样,要“把心儿烧焦”。

3、超我性。

沉浸在初恋中的人会陷入一种自我灵魂出窍般的心态中,内心那个本来平静如水的灵魂会象氢气球一样长腾起来,超越“自我”,飞到一个“无我”的空间。他们常常进入一种“非我”的状态,如《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有一段维特的自述:“我的手指无意中碰到她的手指……我全身的血液沸腾起来了……我的感官全部麻木了。……有时候,在谈话中,她把她的手搁在我手上,谈得高兴时,身体向我凑近过来,嘴里天仙般的气息吹送到我的嘴唇上,我象中了电,要晕倒了。”这就是“非我”。

4、尝试性

初恋者由于发展爱情的主客观条件一般都有所欠缺,最终易导致这种感情的失败,成为一种尝试,真正的成功率低。大学生中“尝试性”的恋爱,有头没尾的恋爱很多,其成功率一般在1/5-1/10。反之,尝试性的恋爱成功率高于初恋。

尝试性对于许多青年来说具有客观必然性。他们的主客观条件都不成熟,从主观条件来看,文化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等内在主观条件还不稳定,而外在的主观条件,也就是在社会上的立足条件,包含了稳定的职业与经济来源,社会地位等,一般的也不能满足。甚至客观条件,如社会应允条件,地理条件,家庭、亲友意见社会舆论等也极少具备。这些条件的欠缺往往导致那些孩子式的体验式的、游戏式的、模仿式的、解决式的种种不负责任的初恋最终覆灭。

虽然这么说,但也不等于每个人都将只是一次尝试。无论初恋或尝试性的恋爱,都可以通向成功的爱情。初恋成功的爱情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白玉无瑕,令人珍视;经恋成功的爱情则是苦海里的一颗宝石,来之不易,让人回味。

总之,初恋的感情是一种极其珍贵的感情,但也可能是一种隐藏着毛病和危险的感情,青年人应该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恰当的估价。

二、大学生恋爱和性心理的三个特征:

1、对性知识和爱情知识的渴求:

由于中国的传统的道德伦理思想,当代大学生对性知识的渴求一般表现得较为隐晦。他们对爱情知识和性知识的渴求则多数通过所经历的感情和性教育来获取

2、对异性的接近和获得爱情的权利感:

异性相吸本是种正常现象,他们会在心中产生一种想接近异性的欲望。进校

一、两年后,大学生们普遍关注自己的魅力。女同学开始注意自己的服装、仪容、姿态甚至发声,以显示自己女性的柔美、妩媚、智慧;男同学开始吹头,注意衣着,言谈举止风度,以显示自己男性的阳刚之美,成熟、老练与力量。这种种之间,内在奥秘之一就是想接受异性,在异性面前显示自己,以引起对方的注意。

另外,大学生的人到一定的时候还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追求爱情和享受爱情的权利感,若外来势力要加以限制就特别恼怒。校园中有些同学“野蛮的恋爱”就有这种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3、性欲望:

即实践性行为的内心欲求。这种欲求又常常与性冲动联系在一起。性欲望和性冲动都是大学生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一方面性激素构成了它的生理动因,另一方面与性有关的感觉,知觉、记忆、情感等等又构成了它的心理动因。所以这种欲望和冲动不应遭到谴责,何况也是谴责不了的。

三、总结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恋爱的重要时期,也是生理逐步趋向成熟的时期。大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性知识,以正确认识自身正常的性生理现象,以免导致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错误的性行为。培养正确的性认识体系和健康的性心理。同时,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恋爱心理和行为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恋爱观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大学生正值如花的青春岁月, 青年男女在一起生活、学习, 不可避免地会对异性产生好感或者爱慕, 纯洁的校园爱情曾是许多人一辈子的怀念。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社会风气、心理问题、女性健康问题、就业压力使得现代的大学生保持恋爱受到了高度的关注, 如何使现代的大学生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心理健康, 拥有正确的爱情观, 能正确看待恋爱和处理相应的人际问题, 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心理健康是指能够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 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 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心理功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完善个人生活[1]。恋爱是指两人在拥有一定环境的物质与精神条件下, 彼此对对方产生倾慕与好感之情, 强烈渴望从对方身上获取某些欲望与享受, 并希望拥有对方使其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所建立起的一种纯真、亲密的情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不一定能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 但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拥有正确的恋爱观。

一、对待恋爱的态度及恋爱动因分析

经调查, 60%学生的家长不赞成学生在大学生期间恋爱, 尤其是女生的家长表现突出。他们一方面认为学生时代就应该心无杂念地好好学习, 孩子只有将自身的电充得越多, 那么选择未来另一半的高度就大些;另一方面当今中国的人口现状处于男女比例失衡的状态, 总之养女不愁嫁。40%赞同的家长中, 10%来源于贫困家庭中女生的家长, 他们认为谈恋爱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他们鼓励自己的孩子在大学恋爱, 这样不仅能让孩子获取精神上的需求, 身边多个人多个陪伴就多份疼爱;而且还能获取物质上的需求, 目前社会就业难度大, 对于一个没有背景的贫困家庭来说, 自身没有太大能力, 毕业后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几乎很难, 这就需要依靠中间力量的帮助。剩下30%赞成的多是男生的家长, 随着现代房价的上涨、女生过高的要求、长辈急于盼孙的心理, 更别说女方对车、房的要求, 一套房子动辄就好几十万, 再加上大操大办的婚礼、彩礼、度蜜月等开支, 男生结婚成本非常高。总之, 孩子越早找到女朋友越好, 家长就少份担忧, 同时孩子在学校能恋爱完全是在证明孩子的能力与魅力。而对于大学生而言, 95%的认为可以在大学恋爱。与家长们的现实主义考虑不同, 大学生谈恋爱并不都是为了就业、结婚费用问题, 甚至不全是为了爱, 除了获得真爱这个动机外大学生的恋爱动因还有以下几点:

(一) 寻求精神慰藉。

大学生求学期间远离了给予无微不至照顾的父母, 他们身处异地必须独立去面对各种学业、人际、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遇到困难时感受到孤独、寂寞就非常渴望得到亲情与关爱, 一些独立性不强的大学生就不得不寻找精神上的依托, 希望有人能陪在身边, 给予呵护与温暖。

(二) 追求新潮。

如今《婚姻法》规定大学生求学期间可以结婚, 于是大学生谈恋爱从早先的遮遮掩掩到现在的开放化, 爱情的美好、浪漫使得青年人向往、着迷, 校园爱情成为了时尚的载体, 甚至有人提出“大学里不谈恋爱那大学基本是白上”的观点。大学生将自己的校园爱情看作为自己时尚、成熟的一个体现, 所谓“潮人必备”。

(三) 攀比炫耀心理。

同龄人生活学习在一起很容易滋生攀比心理, 大学生里有人比学习、有人比穿着, 还有人拿恋爱来做比较, 如是否有恋爱对象、恋爱对象是否比别人的漂亮、帅气。于是有些大学生看见身边的同学、室友恋爱了, 自己也想赶紧去找一个不能落后了, 而有的大学生则拿恋爱对象当做向他人炫耀的资本。

(四) 相互鼓励, 促进学习。

一个人学习太枯燥乏味, 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 一起努力。有的学生自制力缺乏, 两人之间可以相互提醒, 相互促进提高。

(五) 丰富大学生活。

进入大学就仿佛进入了自由的天堂, 没有父母的耳提面命, 也没有老师天天在身边督促, 一切都是学生自己说了算, 压抑了多年的恋爱想法彻底可以实施了, 于是有些大学生策划着让自己的大学变得丰富多彩, 也为以后的求偶积累经验, 于是卯足了劲去追求异性。

二、大学生恋爱的利弊分析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待一件事情, 总有它的利与弊, 大学生谈恋爱也是如此。

(一) 大学生恋爱的利。

1. 相互取暖。

大学生离开了依赖父母的生活, 生活上和精神上难免会产生无助和孤寂感, 而恋爱就是找到一个可以倾诉, 可以在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给予帮助的那个人, 因此, 恋爱可以弥补大学生们精神上的空虚, 感受到温暖。

2. 促进学习。

很多时候两人恋爱都是基于相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人生理想才走到一起来的, 有着相同的目标与追求, 相互监督对方, 督促学习, 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了给对方一个好印象和为两个人的将来做打算, 恋爱的男女都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因此学习的动力更大, 劲头更足。

3. 丰富生活。

都说爱情是伟大的、神圣的, 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谋划着上大学后要疯狂地谈场恋爱, 如果不恋爱, 大学生活岂不是太无聊了?的确, 大学课程比高中课程数量少得多, 没有那么高强度, 但是很枯燥。如果一味学习只会让学生们枯燥乏力, 除了参加一些班级、社团活动外, 谈恋爱也是一个丰富大学生活的不错选择。

4. 利于交际。

众所周知, 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与异性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谈恋爱可以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培养, 因为不仅多认识了一位对象, 更重要的是从对方身上了解了一些异性心理, 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 知道与异性相处的一些门道。也许有人以前是个对异性不善言谈的人, 但是一旦恋爱这第一步迈出了之后, 也许以后不会再有那种紧张、胆怯的心理, 这对自身是一种很大的提升。只要有足够的胆量, 了解了异性的心理, 才能与对方进行有效的沟通。

5. 提高抗挫能力。

爱情, 让人欢喜让人忧。两人在一起, 再甜蜜, 也有闹别拗、争吵的时候。恋爱有开始就会有结束, 很多学生在大学时恋爱, 毕业之后仍在一起的概率很小, 要想维持长久不衰的爱情, 包容、宽容是必须的。很多时候, 总会有一些人因一些原因而分手, 有沮丧、有悲伤, 但这对于自身来说是一种磨练, 意识到爱情和其他事情一样, 有付出不一定有回报, 在这一点一点的磨砺中, 大学生的抗挫能力得以提高, 才会变得更加成熟, 也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生活。

6. 完善自己。

恋爱总是会出现很多问题, 需要自己不断地纠正、完善自己的不足, 通过恋爱会更了解自己, 会确定自己的择偶观, 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 又会适应怎样的人。目标会很明确, 为以后的婚姻生活提供了磨练, 避免婚姻不幸的发生。

(二) 大学生恋爱的弊端。

1. 男生经济压力大。

恋爱中男生为了讨得女生的欢心, 吃饭、鲜花、礼品等等不断, 还有男生为了显示自己的大方和赢得面子, 往往消费贵的商品, 这样男生的日常花费很高, 而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费都来源于父母, 经济并未独立, 因此恋爱对男生而言经济压力很大。

2. 时间和精神损失。

恋爱中的人幸福甜蜜, 浑身都充满了能量, 不惜牺牲宝贵的时间与精力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 仿佛进入了极乐世界。有些克制力差的每天到处潇洒玩乐, 从而荒废了学业。此外, 大学生正处于性需求萌动期, 男生易于冲动, 女生也不懂得保护自己, 导致怀孕流产时有发生, 这对女生的身体和精神都会造成重大的创伤。

3. 失恋打击。

恋爱避免不了失恋, 爱情是甜蜜的, 但失恋却是让人异常痛苦的, 失恋对学生的打击是巨大的, 尤其是对初恋者来说更是如此, 于是有些人在失恋后意志消沉, 甚至荒废学业, 更有甚者草率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给世人徒留遗憾。

三、大学生恋爱行为的引导

既然大学生恋爱无法避免, 那就堵不如疏, 使学生能正视爱情, 认清恋爱的利弊得失, 善待自我和他人, 不做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

(一)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谈恋爱应不盲目、不虚荣、不攀比。恋爱不是只是说说玩玩而已, 切不可将恋爱当做儿戏, 一是要认识到恋爱的实质:是否会以一种严肃、认真、专一的态度来对待恋爱, 是否有一定的精神准备与物质条件, 是否明白恋爱过程中的高度责任感与奉献感, 是否会相互尊重、理解、宽容、珍惜对方。如果对这些问题心中都有明确的答案, 那就说明对恋爱是深思熟虑的。二是明确两人在一起是否合适, 性格上的磨合期究竟有多长, 双方家长的满意度有多大。如果这些也都考虑清楚了, 那么接下来就做好坚持到最后, 共度一生的准备。有恋爱对象不代表什么, 也不能说明自己就比其他人强, 所以没啥值得炫耀的。

(二) 协调好学习与恋爱。

爱情与学业孰轻孰重, 一目了然。恋爱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但并不等同于人生的全部, 对大学生来说, 应当以学业为重, 因为学习才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 事业高于爱情, 主张事业为主, 但也不要认为爱情就是事业的绊脚石, 处理得当, 可以成为赶超他人的动力, 能对事业及未来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否则, 可能成为难以释怀的包袱, 甚至一蹶不振。因此大学生要遵循主观学业第一, 客观爱情至上的原则来协调好学习与恋爱。和一个志趣相投或自立的人恋爱, 一起学习, 使学习与恋爱兼得, 未尝不是一种协调学习与恋爱的一种好的方法。

(三) 加强失恋疏导。

恋爱中的甜蜜, 失恋后的痛苦, 无论是谁, 无论什么原因而导致分手, 其结果总是不愉快的, 一旦恋爱就要做好各种思想准备, 有备而来就不至于出现问题就慌乱。做到坦然面对情感危机, 能拿得起放得下, 并在失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既然已经分手, 若能挽回固然很好, 若不能挽回, 想太多也没多大意义。失恋后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好自己, 化悲痛为力量, 积极振作起来。对于分手后的态度, 2004年巴方调查得出90%选择明确分手[2];同年张运生得出49%的分手过后做不成恋人但还可以做朋友, 36.5%认为要发奋学习, 驱散失恋痛苦, 10.6%寻找新的朋友抚平创伤, 2.4%的失恋后采取极端行为报复对方, 1.6%的悲观厌世[3]。当然在恋爱中不提倡只是玩玩的态度, 应该用心去认真对待彼此。那么失恋之后该如何调整呢?一是记载心情:用写日记或其他形式来记录心情, 让痛苦来鞭策自己前进。二是适度宣泄:通过跑步、做运动、K歌、理发来调整自己, 唱出所有的不愉快, 换种发型改变心情。三是规律生活:生活方式、生活规律不要因此被打破, 而且睡眠也要充足, 让痛苦在规律的生活中淡化, 时间久了自然会遗忘。四是换位思考, 站在对方的立场想想, 也许分开对彼此都好, 心中也就释然了。五是理清意识:地球不会因为失去谁而停止转动。世界之大, 人口之多, 不可为了在生命中出现过一段时间的那个人而放弃所有, 以后择偶范围会更大, 要相信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适合自己的。因此失恋后没必要陷入颓废, 更应该充实自己, 坚强、强大起来。

(四) 女大学生在恋爱中的自我保护。

女生在恋爱中往往被男生的甜言蜜语所腐蚀, 热恋的甜蜜幸福总是让人愿意不顾一切, 但是最终受伤害最深的是女生, 身体、心理的伤害都是难易弥补的, 因此, 女生在恋爱中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清楚底线, 把握好分寸, 不为未来留下遗憾。

恋爱风潮在校园随处可见, 恋爱的路很甜蜜, 但也很辛苦。朝气蓬勃, 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来善待爱情, 把握好尺度。

参考文献

[1] .金焱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0, 9:8

[2] .巴方.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与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 2004, 12:2

大学生恋爱心理和行为 篇3

摘 要:“90后”大学生是开放的一代,也是一个现实的群体,更是在校学习期间向成人过渡、树立良好恋爱观和即将进入社会的特殊时期。本文着重对高职高专“90后”大学生的恋爱思想、心里和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高职高专“90后”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文化知识单薄,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在恋爱中不能把握自我,最终失恋,并对此指出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90后”;恋爱思想;心理;行为.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教育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中期成果,课题编号:1414055

中图分类号:G444

1、高职高专“90后”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1] [5]

1.1“快餐”文化知识较丰富,但缺乏深度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是“90后”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从网络中,学生可以轻易获得各种文化信息,既扩大知识面,又开阔视野。但虚拟世界毕竟不是现实,缺少沟通、交流和人情味,很容易出现空虚和无助。高职院校因为生源成绩相对较低,学生本身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年青自我控制力较弱,存在着严重依赖网络的现象,不愿与别人相处交流,在同学中成了“自我封闭人”。

1.2 思想独立或偏激,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现阶段社会文化思想“百花齐放”,多种思想碰撞,使“90后”大学生盲目的接受某种思想和理念,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自我性,致使部分学生缺乏理想和信仰。许多“90后”的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和社会中的一些不甚合理的现象、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创新性更强,但是他们的反叛意识有时也会出现偏差,一旦学校出现意外事件,比如偶然的停水、停电、网络故障,有些学生会立刻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的不满。

2、影响“90后”高职高专学生恋爱心态的因素分析[2]

进入大学之后,随着学习方式的改变,自主学习时间充足,业余生活丰富,接触群体的机会较多,由此产生了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和现象。大学生在生理、心理不断成熟的情况下,开始涉足恋爱领域,恋爱已成为普遍现象。一部分学生在恋爱问题上处理不当,双方影响学习,个别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以至于走上生命的绝路。

3、‘“90后”高职高专学生恋爱的类型[3]

高职高专学生恋爱类型包括:好奇心理,游戏心里

3.1 好奇心理

生理发育成熟会导致性冲动和性亲近。新鲜的事物总是神秘,充满诱惑力,大学生总喜欢探究未知世界,所以一旦有机会,有些大学生即使不爱对方,也会尝试通过恋爱生活了解恋人的生理和心理奥秘。在好奇心驱使下开始恋爱,带有很大盲目性。由于年龄小,思想不成熟,缺乏知识和经验,自制力弱,常会导致恋爱失败。

3.2 游戏心理:

这些年,由于不良文化的传播和社会上一些消极现象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自身缺乏抵御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往往会产生游戏人生、人生游戏,过度追求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恋爱的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空虚,甚至就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他们见一个爱一个,完全人不风流枉少年的心理。这种心理害人误己,既伤害了对方感情,也陷自己于空虚、麻木、精神贫乏的境地,丧失了追求的动力和对生活的热情。

4.1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4.1.1 交友标准应注重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不论贫富、不讲强弱,怀着共同的理想,为了共同的事业,朝着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肩,以期获得成功,有所成就。而“90后”学生在选择对方时应以道德品质为首要标准。这个标准为今后的发展与生活奠定了基础。还要与自己的志向、事业、脾气、性格相投。一些学生往往重视相貌、金钱、家庭经济情况,在发展中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4.1.2 应有健康的恋爱行为

恋爱中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交谈中要诚恳坦率自然,不要为了显示自己而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更不能出言不逊,污言秽语,举止粗鲁;交谈时,不要无休止地盘问对方,致使伤害对方自尊心。恋爱行为要大方:一般来说,男女双方初次恋爱,在开始时常感到羞涩与紧张,随着交往的增加会逐渐自然与大方,但这个时期要注意一个“度”,行为举止要检点,避免感情冲动,过早地做出亲昵动作,使对方反感,影响感情正常发展。行为要高雅,避免粗俗化,高雅的亲昵动作会使双方感到愉悦和轻松,而粗俗的亲昵动作往往引起情感分离的消极心理效果,有损于爱情的纯洁与尊严,有损于大学生的形象,同时对旁人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刺激。

4.2 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学习期间应以学业为主、为重,学习是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之间的关系,对学习也能起到催化和激励作用。

4.2.1 坦然对待

坦然对待是一种人生境界,意思是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面对对方的表白,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回应,坦然对待,慎重考虑、及时答复,得到时心里自然,失去时不必强求,如能争取尽力努力,否则随之而去。切不可拖泥带水,更不能玩弄感情。

4.2.2 互帮互学

建立恋爱关系,也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正常行为。但不能因为恋爱影响学业。在学习过程中,恋爱中的学生要互帮互学,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应共同商议制定学习目标、奋斗目标、人生目标,并随时做到相互督促。 在生活中,要相互关心,相近如宾,要经常和其他同学沟通聊谈,不要让其他同学认为你们是桃花源之人,不食人间烟火之人,脱离世俗之人。

总之,“90后”高职高专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教师应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使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学生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 王磊. 做好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工作之我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5):57-58

[2] 李宗艳,房勋.高职高专学生恋爱心理问题调适和对策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4(2):38-40

[3] 廖丽宁.高职高专“90”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3(3):96-97

[4] 杨俊玲,董梅,刘丽娟.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职前培训面临的問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4(12):274-276

[5] 崔博,吉庆昌,柳青.高职高专院校90后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的加强[J],科技信息.职业论坛,2014(1):185

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 篇4

现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成熟,对于异性的渴望和性的需求也是愈演愈烈,那么拥有一个怎样的性心理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了,所以就先说说什么是性心理。

所谓性心理,是指个体性心理成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与性征、星宇、性行为有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过程看,包括异性交往、恋爱、婚姻等于异性有关的心理问题。性心理的产生,既是一种自然本能的驱动,又是社会因素影响的结果,是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性心理的本质是它的社会性,是个体化的社会需求。所以拥有健康的性心理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可是怎样才算是健康的性心理呢? 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标准:(一)有正常的性需求和性欲望;

(二)有科学、系统、完整的性知识;

(三)有较强的性适应能力;

(四)能与异性和谐相处;

(五)性行为遵守良好的性道德。

可是仅仅这样可以吗?对待任何一件事都要有着平静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包括“性”。有些人因为对“性”的渴求做一些让人很是郁闷的事,比如:强奸、迷奸等。性是建在和谐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只是一方的愿望,那就有点偏激了,一味的提高生理上的强大。有些人由于生理上的一些缺陷,整天沉迷于失落和自卑之中,忘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一天天的堕落也就酿成了他们自卑懦弱的性格,他们的天空失去了一片阳光。

因为性心理的困扰我们的生活有时一片灰暗,摆脱性心理的困扰拥有一颗平静阳光的心,这样对我们的人生很有帮助。可是如何摆脱这种困扰呢?先放放这个问题再看看大学生恋爱心理的问题。

恋爱是相互倾慕的男女共同追求、培育及发展爱情的过程,要经历一个萌芽、开花和结果的过程。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原因有哪些呢?不过是从众、好奇、渴望认同、依赖和排除寂寞、找个倾诉对象、虚荣、占有欲强和玩弄感情的心理罢了。所以这刚好解释了大学生恋爱的特点---恋爱行为公开化和普遍化,择偶标准和

恋爱目的的多样化,自主性强,注重恋爱过程,自我控制和耐挫折力较弱,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多元化恋爱。这些都来源于他们的爱情观---高尚性和互爱性以及专一性和排他性。没有良好的爱情观,没有理解爱情的意义,这也就不难上演出那些“昨日还情意缠绵,今天却形同陌路”的校园浪漫爱情剧了。到底什么样才是健康的恋爱心理和爱情观呢?课本是这么规定的:

1.注重心理相容;

2.有责任感,为对方承担恋爱过程中的道德义务;

3.摆正爱情和学业的关系。

可是这些说起总比做起来要容易的多,而且这些不过是些条条框框而已。由于对待情感的态度不对,比如:暗恋、失恋等。暗恋,属于一种单相思的状况,由于不敢直言长期深埋心底有可能产生抑郁症,久而久之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性格发展,使人变得灰色。失恋,是一段情感的破产,这样给人带来的悲伤、痛苦、绝望、焦虑,时间过长也有可能产生抑郁症,使人变得颓废懦弱,自卑。

爱情,其实就是两个陌生的世界相容在一起,可就是这样需要双方都要了解和包容对方,付出自己能付出的这样才能温暖彼此,给对方足够的空间这样也才能幸福彼此,主动承担对方的困难这样才能快乐彼此。

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和情感问题即性心理和恋爱心理问题,不是按照书上的说法就能解决掉的,我们要因人而异,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到底在被什么困扰着,怎样做能让自己心中的雾霾消散,心情畅快,而不是被别人牵着走,这样就会更早更彻底的摆脱困扰。对爱的认知不是再停留在肤浅的层次,不只是牵着手才算是爱,正所谓爱是无言的,即使分手失恋,也要微笑着走下去。作为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已不再是中学时代,已不再是未成年,不论是对待“性”还是“恋爱”我们都要以健康良好的心理去面对。

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详解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

教学内容:

1.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2.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3.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4.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教学重点:

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进程: 导入: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大学校园里亮丽的风景。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掌握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的规律特点,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恋爱观择偶观。

一、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1、性心理的发展规律

关于人的性心理发展,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过性心理学发展模式,弗洛伊德把性理解为广泛的身体快感,并按身体快感区的特点描述了性心理的发展。在弗洛伊德看来,性心理的发展大致经历六个阶段:①口唇期;②肛门期;③生殖器期;④潜伏期;⑤青春期;⑥生殖期。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引来了许多批评,其中最激烈的批评集中在婴儿的性欲问题上,婴儿的口唇快乐和排便快乐到底算不算做性欲,它们在人格的构成中有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重要吗?令人遗憾的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模式仅仅是一些假设,并未得到科学的证明;而对他观点的批评也都出自假设,亦没有科学的证明。

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

(1)异性隔膜期。青少男在第二性征降生后的1—2年内,朦胧的意识到两性差距,起首有了不安和胆怯的心理,很怕异性注意本人的变化,于是男女彼此隔膜,就算是青梅竹马的童年同志也较少来往。有的孩子在家里在还不由自主地 隔膜异性先人。与此同时,也起首了对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想知晓被成人间界掩饰的秘密终于是什么。

(2)异性吸引期。对异性产生垂青与爱慕,一般降生在女孩12—13岁,男孩13—14岁未来。此时男孩乐于在女孩面前体现本人的能力与实力,以取得女孩的垂青与赞叹;女孩女孩则显得文静、温柔,开始注意服饰的修饰和自我打扮,或涂一些香浓的护肤品,女孩子在一起故意发出尖细的嗲声,拖长声,互相推搡,为的是想赢得男孩的注意和喜欢。

(3)异性向往期。15—16岁之后的青少男向成人过渡增快,在对异性产生垂青的尺度上分别形成一个或几个异性的“理想模型”,并在大多的男女生来往中,日趋由对群体异性的垂青转向对个别异性的留恋,有的还形成一对一的“专情”运动,萌生恋情。

(4)择偶尝试期。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青少男,对异性的爱慕和向往有了比较肃穆的选拔和排他性,雍容而然地进入了恋爱择偶尝试期。男女双方从由衷深处都体验异性储存的优美,并盼望用各种门径临近异性,引发特定异性的注意与垂青。

2、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正处于性意识从萌芽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性心理活动丰富多样,主要表现以下几个特点:

(1)对性知识感兴趣

进入青春期后,第二性征的出现,青少年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了急剧的变化。处于青年期的高职大学生,渴求了解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的一切奥秘,渴求对异性的了解,他们心中有很多的疑惑等待找到答案。他们会借助各种途径和手段去了解青春性生理、心理发育知识,与异交往礼仪与方式,性伦理知识,性传播疾病防治知识,性法律知识等等,以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2)对异性的爱幕和追求

进入青春期,性机能的发育成熟导致性意识的发展,两性间开始出现一种关注和情感上的吸引,有彼此接近的需求和倾向。

(3)性心理的压抑性和动荡性 大学生性机能的成熟使性的生物性需求更加强烈、迫切,时常伴有性梦、性幻想等行为,而他们健全的性心理结构尚未确立,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正确的道德观和恋爱观,自控和自制的能力有限,对各种性现象、性行为的认知评价体系还不完善,他们的性心理易受外界各种影响而显得动荡不安。

二、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

1、性焦虑

这里所指的性焦虑主要是指对自己形体的焦虑、对自己性角色的焦虑和对自己性功能的焦虑。如果认为自己第二性征为重点的体象不如己意,而且很难改变它时,就会出现烦恼和焦虑。如果男生觉得自己矮小、瘦弱,就可能感到自卑,而女生若觉得自己过胖,长相平平,就可能出现苦恼。男生对自己生殖器的发育,女生对乳房的大小都十分敏感,并常为此心事重重。此外,大学生还为是否与性角色相吻合而忧虑。比如,一些女生觉得自己温柔不够、细心不足;一些男生常感到自己缺乏男子汉的气质,还有一些男生担心自己的性功能是否正常,尤其是看到某些书刊上谈到性功能障碍时,便会疑神疑鬼。上述的焦虑一般可通过性教育和性咨询得到解决。

2、性冲动的困扰

性冲动是男女大学生生理、心理的正常反应,它是在性激素作用下和外界刺激下产生的,并不是不纯洁、不道德或可耻的,但不少大学生难以接受自己的性欲、性冲动,对此感到羞愧、自责、苦恼、厌恶和恐惧。一方面是性的自然冲动,另一方面是对性冲动的否定,不少大学生常为这样一种矛盾而不安、困惑。从青春期的性萌动到结婚能经常地过性生活,常常要经过10年。长期的禁欲,使正常的性冲动得不到缓解,就可能会产生性紧张,出现忧郁、烦躁冲动、记忆力下降、无所事事、失眠等神经衰弱的症状。因此,缓解性紧张,减少性冲动是青年大学生很迫切的要求。

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正确对待性冲动。

首先,建立科学的性观念 应接受性冲动的自然性和合理性,学习性生理、性心理的有关知识,了解青春期性意识发展规律,树立科学与健康的性意识观念。这有利于消除对性意识观念的罪恶感、自卑感和种种自我否定的评价,增强自信心,确立自尊、自爱的独立意识。

其次,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大学生自我控制性心理能力的大小,在一定意义上是由个人意志品质的强弱决定的。意志作为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具有发动和抑制行为的作用。尽管有的年轻人有很强的性冲动,尽管在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人会急于要求性满足。但是,人不同于动物,人有意志力,人可以抑制和调整自我的冲动。那些放纵自己的人往往缺乏坚强的意志。大学生应当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善于克制本能欲望的冲动,增强延迟欲望的自制力,这将有利于自己长久的幸福和今后事业成功的发展。

第三,合理的性代偿 通过学习、工作或文体活动等多种途径使生理能量得到释放、代偿、升华以及有效的转移。升华是一种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能为 社会所接受的方式来取代性欲,转移性欲,比如用绘画、音乐、体育活动、娱乐等使性能量得以转移,使性情感得以平衡。一些学者认为,强烈的性冲动可以转移为高水准的情绪活动和理智活动,用于工作或创作中,结出意想不到的硕果。弗洛伊德甚至认为性冲动的升华创造了文学、艺术和社会文明。

第四,大方地与异性交往。男女交往有利于性压抑的减缓,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感,从而调节深层的本能,使之趋于高尚。但是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注意摆脱低级趣味,不要限于身体的吸引,尤其不要与庸俗的异性接触,避开这些人在物质、精神、肉体等方面的诱惑。

3、性梦

性梦是指在睡眠中出现的带有各种性内容色彩的景象,青春期的男女一般都会有这种体验。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受压抑的愿望经过变形的满足”。一个人有了性的欲望和冲动,如果客观现实不允许其实现这种欲望,就必须加以克制。这种欲望和冲动虽在意识层面被压抑了下去,却可能在潜意识中显露出来,于是便可在梦境中得到实现。性梦可以缓和累积的张力,有利于性器官功能的完善和成熟。因此,性梦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是一种不由行为人自控的潜意识的性行为,故又称为非意志性的性行为。因此,视性梦为卑鄙下流,进而感到羞耻、自卑,甚至不安,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尽管性梦是正常的心理生理现象,但若性梦频繁则要寻找原因,例如劳累过度、性自慰过频过强烈、内裤穿得过紧、心理上的兴奋、情绪上的激发(睡前饮酒)等。至于许多男生在性梦中常出现梦遗,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4、性幻想

性幻想,又称性爱的白日梦,是指在白天清醒状态下想象与异性发生性行为。其心理活动的基础是性,主要通过联想异性的形象,特别是异性的性特征、性表现外露的部分、一些性情景及在已有的性经验基础上编织出符合自己性审美的性爱对象而产生的。这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自慰行为,是一种正常的、普遍的性心理反应。性梦的产生是无意识的,性幻想的产生则不是完全无意识的。青春期的性幻想是性冲动的一种发泄方式,适当的性幻想有利于释放压抑的性行为。但是,如果性幻想过于频繁且沉溺其中,以至于影响正常的学习和休息,甚至把幻想当成现实,那就会成为病态,则属于不健康状态,应加以调节和克服。

5、性自慰

性自慰在我国称为“手淫”,是指通过自我抚弄(用手或其他器具、物体)或其他方式刺激性器官,缓解性欲望、疏泄性冲动获得快感,从而产生性兴奋或性高潮的一种行为方式。手淫是人到了青春期后产生了性要求和一时不能满足此要求的矛盾的产物。只要自然的性活动受到限制,手淫就很容易出现。当有了社会性的性行为,就可能抛弃这种方式。研究表明,性自慰时所产生的生理变化,相当于性交时的生理变化,它是消除性饥渴和性烦恼的一种手段。手淫在大学生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本世纪初上海一综合性大学对693名大学生性心理和性行为的调查显示,有85.9%的大学生有手淫行为。因手淫而产生心理压力的大学生也占有一定比例。据调查,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手淫的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识给手淫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每次手淫前后总是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羞愧和耻辱甚至罪恶感。事实上,国际上已广泛接受的新观念是:“手的性自慰既不是不正常的,也不是对身体有害的行为。”当然,长期频繁的手淫,会引起大脑高级神经功能和性神经反射的紊乱,自然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如果想减少手淫的次数,我国性心理学者指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利人心。把关心集体、关心他人放在自己心上。

(2)发展好奇心。培养对科学知识的渴望,用一定的时间发展一至两项长期的爱好,并经常用取得的成绩鼓励自己。

(3)避免性刺激。睡觉前特别注意不看黄色书刊以及有性刺激的影视节目,避免形成新的手淫欲望。

(4)注意洗外阴。平时不穿紧身内衣裤,经常清洗外阴,清除包皮垢等外部因素对阴茎的摩擦刺激。

6、性倒错

性倒错既人们平时所说的性变态,性变态是指有性行为异常的性心理障碍,其共同特征是对常人不易引起性兴奋的某些物体或情境有强烈的性兴奋作用,或者采用与常人不同的异常性行为方法满足性欲或有变换自身性别的强烈欲望,以及其他与性有关的常人不能理解的性行为和性欲、性心理异常。性倒错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同性恋、恋物癖、异装恋、虐待狂、露阴癖、窥淫癖、易性癖等。同性恋是否属于性变态,是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导致性变态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它们包括生物遗传方面、心理学方面、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7、婚前性行为

大学生处在性生理已经成熟、而性心尚未成熟的特定时期,有着强烈的性生理感受和性心理体验,且伴有性冲动。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由于性的吸引和双方的情感的逐步加深,会无所顾忌地在公共场合、众人睽睽之下出现接吻、搂抱、抚摸等边缘性性行为,进而发展到“偷吃禁果”,发生婚前性行为。婚前性 行为会给双方带来不良的后果,同时也不符合我国传统的道德风尚和学校纪律的要求,当事者人承受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轻身相许后短暂的欢乐之后可能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一定要用理智制约情感,切忌为了想套住对方或尝试心理而发生婚前性行为。要防止婚前性行为,首先,要确立婚姻的责任感与恋爱的道德情操,对自己的恋人高度负责;其次,要从心理上筑起一道防线,牢牢把握住婚前婚后的界限;再次,要掌握好自己的言语举动,不要有过分的挑逗性的举止行为。正如莎士比亚的名言:“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想办法叫她冷却,不然会把一颗心烧焦”。只有用理智驾驭感情,把握住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

1、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及特征

大学期间的恋爱心理有一个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稳定期三个阶段:萌芽期(一般为大学一年级);发展时期(一般为大学二、三年级);稳定期(一般为大学生四年级)。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恋爱向来被看作是为了寻觅生活伴侣,是婚姻的前奏。但有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本身,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注重恋爱过程,有利于双方的深入了解,也有利于培养感情,反映出大学生不愿落入世俗,善意追求爱的真谛。但是,只注重恋爱过程,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借以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解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导致一些大学生只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2)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从理性上,大学生们都知道学业是第一位的,感情是第二位的,大学阶段应以学习为主,爱情应当服从学业;或者希望学业和爱情双丰收,既渴求学业有成,又向往爱情幸福。但真正在客观上、行为上能够正确处理好学业与爱情关系的人,虽然也有,可为数不多。更多是一旦坠入情网就不能自拔,强烈的感情冲击一切,学习同样受到严重影响。

(3)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谈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部分大学生信奉“爱情就是即时的快乐”等,在恋爱中只顾及当时的感觉,不愿再受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一项调查表明:65%的大学生认为:“只要有爱情,性是可以理解的”、对恋爱中的人发生性关系表现宽容的态度。甚至有的学生不再把 性行为看成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而是顺着内心的冲动,不加以克制,引发怀孕等负性事件。

(4)强调爱的权力,缺乏爱的能力

高职大学生中的恋爱大都是激情碰撞下的初恋,在激情平息之后,却不懂得如何增养爱情,在爱与被爱的磨合中显得笨手笨脚,往往造成对彼此的伤害,轻易地恋爱,轻易地分手,强调爱的体验,负不起爱的责任。

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爱的权利和义务是为可分割的,只强调爱的义务,无视人有爱的权利,那是对人性的奴役,必须予以否定。但是,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不承担爱的责任,就陷入了非理性主义的泥潭。

案例呈现:2006年9月6日,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播出一条新闻,在今年1月3日早晨,正当人们欢度新年之际,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拱星墩后街31号,在漆黑的出租屋内发现三具尸体,一位年仅十九岁的女大学生悄然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大学生因生产大出血死亡,双胞胎因天气寒冷,无人照顾死亡,同居男友不知去向,现场惨不忍睹。

2.大学生常见恋爱心理问题

爱情之花虽然美艳,可是在花的海洋里,却容易迷失方向。恋爱在给人带来光明与幸福的同时,也会给人带来烦恼和痛苦。

(1)单恋

单恋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单相思,是指一方对另一方的以一厢情愿的倾慕与热爱为特点的畸型爱情。单恋较多地出现在性格内向、敏感、富于幻想、自卑感较强的人身上。首先是自己爱上了对方,于是也希望得到对方的爱,在这种具有弥散心理的作用下,误解对方的言行、情感,误把友情当爱情,把对方的亲切和蔼、热情大方当作是爱的表示并坚信不已,从而陷入单恋的深渊不能自拔。单恋者固然能体验到一种深刻的快乐,但更多体验到情感的压抑,因为他们无法正常地向自己所钟爱的异性倾诉柔情,更不能感受到对方爱意的温馨。

那么大学生如何才能不陷入单恋的旋涡中呢?首先是要能避免“恋爱错觉”,学会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对方表情,用心明辨;要视其反复性,假如某种信息的经常出现可能意义很深,而一两次就不足为凭了;不要强化内心中形成的一见钟情式的浪漫爱情。其次当向对方表达遭到拒绝时,要用理智克制自己的情感,爱情一定是两心相悦的,这种理性、客观、冷静的考虑也是自身未来幸福快乐的源泉。

(2)多角恋

所谓多角恋是一个人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性所追求或自己同时追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性并建立了恋爱关系。多角恋是爱情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质上是比单恋更为复杂、更为严重的异常现象。由于性爱具有排他性、冲动性,因此任何一种多角恋都潜伏着极大的危险性,一旦理智失控,就会给对方及社会带来恶果。

导致多角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择偶标准不明确。择偶动机不良。虚荣心强。盲目崇拜。

爱情是专

一、排他的,多角恋爱易引起纷争、不幸和灾难,也极易发生冲突,酿成悲剧,本身也为社会规范所不容。大学生一方面要理智地克制感情,不要胡思乱想;另一方面要谨慎行事,应自觉地把自己融于集体的洪流,到同学们当中去。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应选择属于自己的唯一,忠于恋人,善始善终。

(3)失恋

恋爱是幸福的,失恋是痛苦的,但是失恋不是失去了整个世界。正如海伦•凯勒所言:“一扇幸福之门对你关闭的同时,另一扇幸福之门却在你面前洞开了。”。

失恋是指恋爱受挫失败。失恋引起的主要情绪反应是痛苦和烦恼。摆脱失恋的痛苦,需要外界的帮助,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心理承受力,增强心理的适应性,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从而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勇敢面对失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确立的观念是:失恋不等于失败,而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测试。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应勇敢地正视失恋的现实,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不可因一厢情愿而强求,应该尊重对方选择爱人的权利。也可以进行反向思维,多想对方的不足点,分析自己的优势,鼓足勇气,迎接新的生活。

倾诉。失恋者精神遭受打击,被悔恨、遗憾、愤怒、惆怅、失望、孤独等不良情绪困扰,主动找朋友倾诉,减轻心理负荷。可以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烦恼和苦闷向知心朋友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并听听他们的劝慰和评说,这样心理会平静一些。也可以用书面文字,如写日记或书信把自己的苦闷记录下来,或给自己看,或寄给朋友看,这样便能释放自己的苦恼,并寻得心理安慰和寄托。

移情。移情就是及时适当地把情感转移到失恋对象以外的他人、事或物上。如失恋后,与同性朋友发展密切的关系,交流思想,倾吐苦闷,求得开导和安慰;或积极参加各种娱乐活动,陶冶性情;或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从而得到抚慰。当然密切自己与其他异性的交往,也不失为一个合适的途径。

超然豁达的态度。告诉自己,失恋是恋爱的一部分,即便是伟人,也难免会遇到。别人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而不能强求。正如诗人徐志摩对待爱情的态度:“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失恋者应能够坦然面对失恋的直现实,认真总结 经验,努力完善自我,当新的、更为美好的爱情再次出现在面前时,能够既有次准备,又有能力抓住它,不至于与它再次失之交臂。

升华。尽快把精力引向学习及自身事业中,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向上的动力。许多失恋者因此而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像歌德、贝多芬、罗曼罗兰、诺贝尔、牛顿等历史名人都曾饱受失恋的痛苦。他们是用奋斗的办法更新“自我”,积极转移失恋痛苦的楷模。如果失恋者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失恋,不仅能从中学到爱的能力,还能更好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总之,失恋者要恢复心理平衡,做好感情转移和空间转移。做到失恋不失德、不失职、不失志、不失命。

四、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1、培养健康的恋爱观(1)理解爱情的真谛

恋爱不等于真爱,但每个恋爱的人都渴望获得真爱。真爱不是来自于两个人之间口头上的海誓山盟与海枯石烂,而是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真爱是关心和给予。弗洛姆说“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积极关心,哪里就没有爱。”爱,是想对方之所想,给对方之所需,是无私的给予和关心。将自己的生命给予对方,同对方分享快乐、兴趣、理解力、知识、悲伤。爱应该是不做作、真诚主动地给予对方爱,在不问收获、埋头耕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了爱。

真爱是尊重和信任。尊重意味着一个人对另一方的成长和发展应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尊重蕴涵着没有剥削,即让对方按自己的目标去成长和发展,而不是服务于自己。尊重包括对对方的职业、爱好、选择、隐私和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信任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自信,不必盘问对方的每个细节,更不必去跟踪调查。爱一个人,就要先信任他(她),不要凭感觉随意猜疑他(她),给他(他)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真爱是宽容和理解。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宽容中包含着理解、同情和原谅,是最大程度地接纳对方。既要接纳对方的优点,也要接纳对方的缺点,但要注意限度和原则。

真爱是责任。幼儿的爱遵循这样的一个原则:我爱因为我被爱;成人的爱则遵循另一个原则:我被爱因为我爱;不成熟的爱说: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则说: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所有的爱情都包含着一份神圣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义务,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内心的自觉,即为自己所爱的人承担风霜雨雪,而不仅是感官上的愉悦与寂寞时的陪伴。真爱是理性。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储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早的亲昵。”一时的狂热迷恋是一种危险的情感,只是一种生理上要求与异性接近的渴望。

真爱是独立。独立不是疏远,而是指与人相处时有自己的思考和行动,不轻易受他人左右,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独立的心态是一种成熟的品质,心理断乳的标志。爱需要保持独特个性和独立人格,不让自己消融在对方的影子里。

(2)培养爱的能力

迎接爱的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在理智分析之后,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是一种爱的能力。一个人面对别人的施爱,能及时准确地对爱做出判断,并做出接受、谢绝或再观察的选择,这也是一种爱的能力。

拒绝爱的能力。自己不愿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应有勇气加以拒绝。拒绝爱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并不希望得到的爱情到来时,要果断,勇敢地说“不”,因为爱情来不得半点勉强和将就。如果优柔寡断或屈服于对方的穷追不舍,发展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二是要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珍重每一份真挚的感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珍,同时是对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检验。因此,首先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要感谢对方对自己的感情;其二要态度明确,表达清楚,说清和对方只能是什么关系,三是行动语言要一致。不能语言拒绝了对方,但行动上还与对方有较亲密的接触,如单独吃饭、看电影等,使对方容易误解,认为还有机会,纠缠在与自己的情感中。或者不顾情面,处理方法简单轻率,甚至恶语相加,结果使对方的感情和自尊心受到伤害,这些做法是很不妥当的。

发展爱情的保鲜能力,培养爱的责任。其实,爱情保鲜期的长短并不取决于科学,而在于你们的爱究竟有多深,有否发展爱情的保鲜能力。心理学博士张怡筠在“半边天”节目中介绍了一种“3*3”爱情保鲜计划,就是每天有三次,每次花三分钟时间做些事,这些事称为“3A”计划。其一:“attention”——全神贯注,就是非常专心地倾听对方说话;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对方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其二:“affection”——浓情蜜意;其三:“appreciation”——欣赏、感激。因此要保持爱情长久,需要两个人真正地关心对方;需要智慧、耐力、持之以恒及付出心血;需要学习新的东西,善于交流,懂得欣赏对方,同时又要有自己的个性、追求和发展,让爱情有一不竭的源泉。

(3)摆正爱情的位置

大学生首先要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 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人生的主宰应当是事业,只有伟大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流传至今的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说明了这一点。大学生应该把奋斗与创业放在首位,因为它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之一。当你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唯一时,爱情就是一株温室中的花朵,娇弱美丽却经不起任何的打击;当爱情成为唯一的存在价值时,你就会失去人格的独立和魅力,也很容易失去被爱的理由。

其次,大学生要摆正爱情在大学生活中的位置。要时刻清楚现阶段我们面临的任务是什么,奋斗目标又是什么。明确坚持学业第一的观点,大学生要理解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爱情美满的基础。那种抛开学业谈恋爱的作法,不仅有碍成就事业,也难以获得幸福的爱情,因此不仅是愚蠢的,也是可悲的。

大学生要克服客观上的爱情至上,树立崇高的理想,变“儿女情长”为胸怀大志,用理想的感召力焕发学习的激情,把兴奋中心转移到学习上,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到学习上,从而真正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爱情服从学业,爱情促进学习。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习的关系,爱情与道德理想的关系。

(4)遵守恋爱道德

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交谈中要诚恳坦率自然,不要为了显示自己而装腔作势,矫揉造作;不能出言不逊,污言秽语,举止粗鲁;相互了解是必要的,但不要无休止地盘问对方,使对方自尊心受损,伤害彼此的感情。

恋爱行为要大方。一般来说,男女双方初次恋爱,在开始时常感到羞涩与紧张,随着交往的增加会逐渐自然与大方。这个时期要注意行为举止的检点。有的人感情冲动,过早地做出亲昵动作,使对方反感,影响感情的正常发展。

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高雅的亲昵动作发挥爱情的愉悦感和心理效应,而粗俗的亲昵动作往往引起情感分离的消极心理效果,有损于爱情的纯洁与尊严,有损于大学生的形象,同时对旁人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刺激。

恋爱过程中要平等相待,相敬如宾。不要以己之长度人之短,借此来炫耀抬高自己,戏弄贬低对方。也不宜想方设法考验对方或摆架子,这些都可能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影响双方的感情。

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对恋爱中的性冲动,一方面要注意克制和调节,另一方面要注意转移和升华,与恋人一起多参加学习与文娱活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2、培养健康的择偶观 思考讨论:你选择人生伴侣的标准或者条件是什么?并按重要程度排序。

正确的择偶观或者说恋爱观的基础应该是互相爱慕,志同道合;择偶的标准应是全面衡量,品德为重;择偶的态度应是严肃认真,履行义务。

志同道合:就是有共同的志向,抱负和事业心,具有共同的人生态度、生活理想和生活道路。这是爱情巩固可靠的基础,有了这样一个基础,其它方面的不足可以慢慢弥补。

品德为重:品德高尚的心灵美和外表美相比,前者更为重要,在恋爱问题上,应当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严肃认真:爱情并不是俯首拾来,随手抛去的花朵。绝不能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真正的爱情应当是忠诚的,持久的。青年男女一旦进入恋爱阶段,就不允许任何一方同时和两个以上的异性处于恋爱状态,这就是爱情的专一性和严肃性。青年男女一旦结婚,双方就要互相体贴,互相帮助,互相谅解,同舟共济,共同度过美好的一生。

可以总结为四点:以貌取人不妥当:内在美是重要条件,容貌美是会变化的,唯貌择偶根基不牢;以财取人不可取:有钱财未必有幸福,钱财要靠自己去创造;以职业取人不正确:职业不是爱情的必要条件,美满的爱情不取决于职业的好坏;志同道合才幸福:支持事业,品格端正,情趣相投。教学小结: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思考题:

大学生恋爱心理和行为 篇6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绽放的恋爱之花

经管学院 周兴涛 ——大学生恋爱的利弊浅谈

摘要:坐看大学生恋爱的花朵,缘起缘灭,花开花落。大学生千军万马经过高考,挤过了独木桥后,学习压力缓解了,课余闲暇时间多了,面对的是崭新的、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大学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多数大学生投入爱河使得恋爱成为大学时代的一种普遍现象,浅谈一下大学生这种恋爱现象的利与弊。分析清楚了大学生恋爱的取向和利弊以后,我们再理性的回头看看这种现象。恋爱是青年释放日益强烈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恋爱接触异性,使青年不再感觉到性的压抑紧张。其次,性意识的发展必须经过恋爱阶段才能完善。性同一性的建立也要通过恋爱。而且,恋爱对青年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因为恋爱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在此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发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缺陷以适应对方。也就是说,经过了恋爱。恋爱对一些个性因素和社会情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恋爱中两人的深层交往为提高青年交际能力,适应以后的社会打下了基础。恋爱现象是生理和心理成熟的表现,在成年人中是必然现象,是人类的必经阶段,那么到底大学生恋爱是好还是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我做一个简单的初步的探讨。

关键字:大学生

恋爱

当代

利弊

婚姻

大学

恋爱就象吃辣椒,不吃的时候它总是奇香无比,但真正吃的时候却辣的你痛不欲生,后悔莫及,发誓永不再吃,然而辣劲刚过,你又对它朝思暮想。越辣越香,越香越辣,你永远在思念与后悔之间游离,这就是恋爱的逻辑。

——《恋爱的人们》罗曼

一:什么是恋爱

恋爱,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定义。现代定义为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但在远古的母系社会、古代的父系社会,爱情有另一种体验,大学生恋爱利弊浅谈

并不是单纯的一夫一妻制。爱是生命的渴望,情是青春的畅想,爱情的意义在于:让智慧和勤劳酿造生活的芳香,用期待与持守演绎生命的乐章,用真诚和理解谱写人生的信仰。

对恋爱的释义是:爱恋;留恋。宋代刘斧 《青琐高议后集·小莲记》:“公将行,小莲 泣告:‘某有所属,不能侍从,怀德恋爱,但自感恨。’” 明朝王廷相 《雅述上》:“生计微则家贫无所恋爱矣。” 刘半农 《扬鞭集·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2.今特指男女相爱的过程。叶圣陶 《线下》:“没有恋爱的结婚就是牢狱,活生生的一男一女就是倒楣的囚徒。”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再没有比恋爱的青年人敏感了,对方一丝一毫的变化,都能感受出来。”

二、大学生的爱与喜欢

记得有句描写大学生恋爱的语言很好:“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任雨点敲在黑布伞或是透明的塑胶伞上,将骨柄一旋,雨珠向四方喷溅,伞缘便旋成了一圈飞檐。跟女友共一把雨伞,恋爱该是一种美丽的合作吧。双方有点兴奋,更有点不好意思,若即若离之间,雨不妨下大一点。恐怕是兴奋得不需要伞的,手牵手在雨中狂奔而去,把年轻的长发和肌肤交给漫天的淋淋漓漓,然后向对方的唇上颊上尝甜甜的雨水。

大学生的恋爱,要分清喜欢与爱。喜欢,只有在一起的时候,才惦记着对方。爱,是哪怕是在一起,每一秒钟也都在思念思念他。喜欢一个人,多数许多朋友,也会觉得快乐。爱一个人,是多一个人,都会难受的两个人的世界。喜欢一个人,是甜腻的。爱一个人,是苦尽甘来的。喜欢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会很开心 爱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会莫名的失落 喜欢一个人,你不会想到你们的将来。爱一个人,你们常常在一起憧憬明天。喜欢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永远是欢乐。爱一个人,你会常常流泪。喜欢一个人,当你们好久不见,你会突然想起他。爱一个人,当你们好久不见,你会天天想着他。喜欢一个人,当你想起他,你会微微一笑。爱一个人,当你想起他,你会对着天空发呆。喜欢一个人,你会想他有了孩子,你一定会很喜欢。爱一个人,会有一天,你突然很好奇:将来我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喜欢一个人就是希望大家都开心。爱一个人希望他会更开心 喜欢一个人,你要得只是今天。爱一个人,你期望的是永远 喜欢一个人,是看到了他的优点。爱一个人,是包容了他的缺点。当你站在你爱的人面前,你的心跳会加速。

三、恋爱的优点

大学生恋爱利弊浅谈

1、恋爱,让两人情系对方,相互搀扶

恋爱中男女,总是喜欢相互黏在一起,不弃不离,可能是两颗心彼此的碰撞,心理总是想着彼此的一方。责任心也就油然而生,而恋爱中男女双方的责任心则显得更为重要。爱情从来不是个人孤立的心理活动,双方在生活的征途中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彼此间的责任才会真正带来爱情的幸福。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大多都在父母和家庭的照料下成长,思想上的不独立性和生活的依赖性都极强,但当开始恋爱后,受其自主心理的影响会开始追求独立并逐渐摆脱家庭过多的束缚,此时如果加以正确的诱导和教育,有利于培养其正确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要懂得为恋人负责就是为他人负责,为社会负责,同样更是为自己负责。这样今后步入社会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2、恋爱,让男男女女们处理关系更加得心应手

恋爱中的男女需要不断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处理两人的关系,这个关系就不仅仅是恋人的关系,还有恋人与周围的人关系。恋爱本身就具有自私性和占有性,那么在恋爱中的那女,就得适当和恰当地去处理和彼此双方的朋友关系和社会关系。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不可避免的要与很多异性接触,而这些人和事的复杂性是难以想象的,所以,现在和自己恋人的交流接触就成为了一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培养自己的表达,判断,选择等能力,以便于更好地和他人沟通以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处理好恋爱过程中,与恋人之外的其他异性的关系,无疑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怎样既能与恋人保持亲密关系,却不影响自己同其他异性的交往,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分清友谊与爱情的差别,对日后处理类似问题也提供了经验。

3、恋爱,让两人共品青涩的苹果

听到的一句形容大学恋爱的话是:青涩爱恋。因为不成熟,因为不计较现实的许多,所以青涩,所以柏拉图。为这一点,我觉得它很美,简单就是一种美。爱是人心中真纯的感情。人生总有许多阶梯不可俞越,要来的终归挡不住,青春岁月里那些风花雪月里的事,是千金换不来的真纯。学会爱,学会承受失败,体会分别与相聚的种种,人的成长会才变得有意义。人生有两个头,来时和去时都不是我们所能把握,那么从容的走这个过程,不要过早的加上沉重给它.爱就是爱,没有理由,但它让人更愿意活着!多摔点跟头,人才会真正长大。

4、恋爱,让两人共同进步、提高

恋爱是一种使人积极向上的动力,是分担,是给予,是责任,是惺惺相惜。相恋的两个人因为彼此而相互鼓励和规划自己的未来。两个人知道,大学的四年是短暂的,大学生恋爱利弊浅谈

为了两个人的未来,需要不停地努力去提高自己,真正为了毕业后的生活里,两个人能真正的在一起。他们需要在大学里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以后的发展前程,明白自己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是什么,是考研、是考公务员、还是直接工作?那么工作的地方怎么选址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双方去思考,不断地让两人共同进步和提高。

四、大学恋爱的缺点

1、大学恋爱的物质基础

在大学期间的恋爱行为或者说是所有的活动的起点来源于家里人的支持,上学期间有几个人有获得经济上独立的能力,搞恋爱关系就要消耗很多的金钱,也就是说,你在学校和心上人的潇洒是建立在父母的汗水上的一种行为。

恋爱不是一个单纯理念化过程,更是一个实践过程。恋爱实践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不考虑物质基础的恋爱,是柏拉图式的恋爱,只是一种人神相通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精神状态。当代大学生经济上不能独立,学习阶段所需费用主要由家庭支撑。据析,大学生的爱情支出,除了一部分是从生活费里省出的,当然也有大学生表示会自力更生。看来昂贵的“恋爱消费”最终还是家长的血汗钱。

2、大学恋爱的学习问题

对于恋爱中的大学生,大学本身就是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大大学习的场所,一旦去恋爱,就会分部分精力去经营自己的爱情,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一直是许多恋爱中的大学生感到头疼的难题。

正如许多大学生自己认为,自己可以做到恋爱与学业两个都不耽误。不否认那些学习目标明确、自制能力强的大学生可以做到。但是,依旧有很多大学生,他们中有很多人习惯了中学时被管制的生活,曾经考上大学是他们的目标,而此时他们往往还没有找到自己在大学的目标,对自己的大学生活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他们是否可以理智的选择恋爱对象,使自己的学业不受影响则很难保证。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付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学业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不能过于分散。因此,在打下牢固学识基础之后,大学生才可以从事如恋爱等学业以外的活动。学业基础不够牢固情况下的恋爱,会对学业造成不利影响,情况严重者还会引起情绪上的较大波动,严重时引起一系列不可估量的后果。

3、你能承受恋爱失败么

上大学时心理年龄是很小的,思想也不成熟,没有能力去处理那失败的恋爱带来

大学生恋爱利弊浅谈 的问题。所以,在爱之前应该考虑清楚,要知道爱并不是一种收获,更多的是付出,是责任。有的时候不去爱也是一种爱。如果爱了,我为你们真挚的爱情和你的勇气喝彩,毕竟,爱情高于生命,但光凭勇气并不能解决问题,还是要冷静下来,正确处理各种问题。

正确处理恋爱的失败,有些大学生在失败的恋爱后更多的是消极地去看待整个人生,把恋爱当成了自己的一切。有些大学生由于失败的恋爱,思想上看不开整个过程,成天沉溺于失恋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更甚至是走上犯罪和自我毁灭的道路,这一系列的结果是数不胜数的。

五、怎样去看待利与弊

两个人恋爱,第一在时间上肯定就会要相互的牺牲一下,我就不相信两个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保持一致,如果是这样,那这两个人肯定是在一起生活不了的;爱情是需要灌溉培养的,这就需要两个人要为对方着想,肯定是会分散自己的一部分的精力的;两个人谈恋爱,肯定相对于大多数的同学来讲,和大家在一起共处的时间就会减少,有很多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都会失去。

当然,在现实中恋爱肯定是有利有弊的,利可能就是象前面说的那样子了,可能有心理上的鼓励啊,暗示之类的,但是要从整体上来说,从总体上来说,能够很好的处理好恋爱中相互关系的还是比较少的,为什么大学恋爱的成功率会那么低呢?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我认为大学恋爱还是弊大于利的。但是我也鼓励大家,遇到机会还是不要错过,有些东西失去了可能就找不回来了!

爱情是一种情感,是用心去投入,是自己身上的一部分。爱情更多的是付出和责任。更难受的是,所有同学们认为利弊的关键,是谈恋爱对自己是否有用?判断利弊的标准并不是是否对己有用。爱情是一种情感。既然是情感便不能压抑,问题是已经没有人因为爱所以爱了,都是过多的考虑其它因素。

同样,也有为了其他目的而爱的。当然我明白爱情是不能当面包的,但面包更不能当爱情!如今的社会,爱情已不在高贵纯洁,早已沦落为一种工具,找个有钱的男朋友已成为女生们的大势所驱。但,我想,应该还有那么一部分人,仍坚持追寻那份真挚的爱。

把这些情况微缩到大学,因此,我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的,因为大学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刚从高中温室踏出,还纯洁着的我们,如何去抵挡社会的腐蚀。我们还是先成长,先弄清面包和爱情的关系,或者先得到面包吧,这是从大的方面说的。从小的,刚从高中踏出的我们对什么的好奇,对爱情也是如此。大学生们不是谈恋爱,而是谈——恋爱,是为爱而爱。不可否认有一见钟情的存在但机率应该很小,而大学

大学生恋爱利弊浅谈

中相识不过几周便恋爱的大有人在。(因为我身边的同学有如些现象),这也是大学谈恋爱的潮流,所以双方都想恋爱,一拍既合,互惠互利。这种爱情对学习和生活是毫无益处的,浪费金钱精力时间,不会为对方着想,都认为对方是自己存在的。也许,初恋者不赞同我的意见,但是过来人不会否定我的说法。

参考文献 :

穆铭《完全图解恋爱心理学》南海出版社 2008年05月。

白石浩一(日);《恋爱心理学 》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社。1986-12-01 李喆雨(韩)《心理沫沫茶--恋爱心理学法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08 李达烨《男人的真话与谎话》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9-09

彭彦彰 《情爱物语——情爱告白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3年01月 玉锦《橡皮爱情:商品经济下非常态的两性关系 》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 01月

大学生恋爱心理和行为 篇7

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特点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 文化层次高, 在多元文化背景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 对潮流的、新鲜的事物接受能力较强, 在恋爱观上有着与其他同龄人和其他年代大学生不一样的理解和特点。笔者对所在高校的二百余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分析了相关数据, 得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些新特点。

1. 恋爱低年级化、普遍化

上世纪90年代以前, 大学一年级谈恋爱人数不足1%, 而本次调查当代大学生, 结果显示:正在谈恋爱或准备谈恋爱的人, 一年级为16.58%, 二年级为27.65%, 三年级为42.46%, 四年级为67.63%, 其中二年级为超常增长阶段, 尤以女生为甚, 达到女生总人数的50%左右。在女同学中甚至流传着:“一年级娇, 二年级俏, 三年级急的跳, 四年级没人要。”可以说, 在大学校园里, 恋爱已成了风气, 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许多大学生跃跃欲试。恋爱热持续升温, 已成为一种公开的事实。而且谈恋爱的年龄提前, 年龄越小越易陷入爱河。有人形容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是“年龄小, 胆子大, 热情高, 速度快”。

2. 恋爱方式上的开放性、公开化

过去大学生谈恋爱还比较含蓄和深沉, 恋爱大多处于“地下活动”状态。而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方式已由“秘密”转向“公开”, 表达感情方式上, 不仅不怕别人知道, 而且故意张扬。有的大学生一旦谈起恋爱, 旁若无人, 过分亲昵, 无所顾忌。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卿卿我我的情侣。

3. 性观念的西方化, 传统道德观念淡化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强, 网络信息传播的飞速发展, 受到西方文化观念的影响, 加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有些大学生盲目的追求性解放, 传统道德观念淡化, 对婚前性行为持开放、理解、宽容态度。本次问卷调查显示, 75%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或赞同的态度。特别令人担忧的是, 不管男生还是女生, 都普遍缺乏性知识、自我保护意识。

4. 恋爱节奏的“短平快”

与过去的大学生不同, 当代大学生“不求天长地久, 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恋爱心态较为普遍。“交往—恋爱—结婚”的传统爱情三步曲已过时, 他们认为“恋爱”不必托付终身, 在校时卿卿我我, 心理上、精神上互相弥补空虚, 甚至发生性行为, 到了毕业时就无牵无挂地分道扬镳。

5. 恋爱观多元化, 功利色彩渐浓

在当今纷繁多变的社会生活中, 独身主义、网恋、婚外恋、一夜情、婚前性行为、堕胎、离婚、单亲家庭等都让爱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恋爱不以单纯的情感吸引, 而仅仅为了功名利禄和自身利益, 受到金钱、地位、名利等因素的影响, 大学校园弥漫着一股“物质风”, 拜金热日趋严重。这些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呈现多元化特征, 爱情功利化现象也逐渐普遍。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原因分析

1. 当代大学生自身生理和心理因素

大学生年龄大都处于18~22岁, 正值青春发育成熟期, 性意识增强, 渴望与异性交朋友, 恋爱欲望强烈。另外一个现实原因是, 大学生刚刚告别十余年寒窗之苦, 青春期情感在中学暂被压抑, 到大学阶段空闲时间相对较为充裕, 约束相对减少, 丰富的青春期情感在此时得以爆发, 使得高校校园成为恋爱摇篮。另一方面, 大学生很容易受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虽暂无谈恋爱的需求, 但因周围的同学谈恋爱, 孤独感、危机感、失落感就会涌现, 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而大学生在年龄、经历和文化等方面都大体相当, 还有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是相似的, 并且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 谈恋爱很容易变成为了攀比、满足虚荣心而行动, 而没有考虑双方的志趣、性格能否相投等方面。

2. 社会文化因素

在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 社会舆论与大众传媒主要以经济为导向, 道德化的价值取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化的价值取向。这些社会现象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和恋爱观的形成。

3. 学校教育因素

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 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学生正处于恋爱的旺季, 但他们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又显得很欠缺。高校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明显滞后, 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仅仅开设婚恋教育相关的课程和讲座还远远不够, 需从多方面入手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4. 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是教育环境中最重要并贯穿始终的一环。父母的文化层次、成长环境、家庭观念等不尽相同, 导致学生受到的家庭教育差异较大。多数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有过高的期望, 但往往忽视对性的教育或者因害怕而避而不谈, 更谈不上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也有的家长因工作太忙, 或者父母经常吵架等, 很少或无法与孩子进行正常的交流。由于缺乏家庭情感支持, 有的孩子就会通过恋爱来寻找情感支持。

三、健康恋爱心理教育对策

1. 大学生自己要培养正确的恋爱观

一是积极响应真挚的感情, 因为只有建立在信任、理解、包容和奉献基础上的爱情才能长久。恋爱双方要共同在一起长期生活, 不应过分看重对方的地位、钱财、家庭, 而应注重对方的能力、人品。在恋爱过程中, 要努力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 为今后的婚姻生活打好基础。

二是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之间的关系。爱情是幸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 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爱情应该服从于事业, 促进事业的发展。

三是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爱情作为恋爱的核心首先在于责任, 爱情是一种奉献性的精神活动。它很好地诠释了爱情的真谛, 即爱不仅是得到, 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奉献。人生活在社会中, 负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是对社会的责任;二是对家庭、父母、孩子、朋友和爱侣的责任。大学生只有胸怀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才能获得高尚的爱情。

四是恋爱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恋爱关系包括自己特有的感情和义务, 它只能存在于恋爱者两人之间, 不容许第三者介入。双方要真诚相待, 既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 也实事求是地对待对方。

五是在恋爱过程中, 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 互相尊重, 共同进步。爱情是互爱的统一。相爱的双方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 既不能完全依附对方, 也不能要求完全占据对方。爱很多时候意味着一种付出, 要相知、相敬、相让。

2. 社会要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首先, 要增强大众传媒的对主流道德观念的传播功能。当代大学生文化知识丰富, 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 同时也特别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电视、报纸、广播、网络要坚决抵制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在大众传播媒介的蔓延, 要加强对节目的审核、指导, 在节目中利用树立优秀模范典型, 批判“假、丑、恶”的现象,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弘扬社会主义“八荣八耻”的价值观。向青少年传递纯洁性的爱情教育、家庭责任教育、性生理卫生教育、性心理教育, 营造健康积极的社会氛围, 杜绝色情文化蔓延的基础。

其次, 引领社会舆论导向, 弘扬爱情主旋律。全社会要以党团组织、大众传播媒介、高科技手段为依托, 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 引导公众遵守伦理准则和社会道德, 宣传在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中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宣传格调优雅、积极健康的恋爱观, 批判恋爱中道德责任弱化、男女交往行为放纵等错误的恋爱观念。

最后, 要加强法制监管和惩罚力度。社会氛围的塑造, 除了社会舆论的正面烘托之外, 还必须利用法律武器, 加强对社会环境的监管和惩罚力度。大学校园周围散落着很多无照经营的家庭旅馆、网吧、发廊卫生条件差、安全隐患严重, 黑心的经营者将其营销对象定位于在校大学生, 纵容了大学生不文明恋爱行为的发生, 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这类服务场所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净化大学校园的周边环境。国家应加强对网络的整顿和治理。一部分大学生常年沉迷于网络, 甚至是色情网站。对于这类网站, 国家要加大处罚力度, 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严禁门户网站插播、链接相关色情网站和信息。

3. 学校要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

除从外部利用舆论宣传净化校园环境。利用校内电视台、广播站、宣传栏、展板、心理健康报及“5·25” (我爱我) 系列活动等, 宣传心理保健知识, 讨论恋爱及性心理等热点、难点问题, 防止性引诱, 预防性侵害, 谨防其他新闻媒体及社会对大学生恋爱及性问题的不良炒作和诱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网, 完善网上值班制度, 开辟情感世界、社交技巧、心灵空间、性与健康等栏目, 利用网络优势和网上交流如BBS、微信, 微博等, 了解学生真实心态,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恋爱和性知识, 消除学生恋爱及性心理困扰。

从内在教育着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的重点在于优化大学生对婚恋与性科学知识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 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即对自己、对朋友、对父母、对社会和集体应承担不同内容与程度的责任。具体做法:一是开设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恋爱与成才、恋爱与身心健康、恋爱与人格塑造等方面的辅导课, 以及性生理、性心理、性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教育;二是为大学生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服务;三是为大学生提供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机会, 让他们自己感受为社会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功体验。

4. 家长要做良好的榜样, 尽到自己的责任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恋爱道德基础。父母生活的和谐是大学生对恋爱和爱情认知的道德思想源泉。父母的责任还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对子女的性教育应该具有全面性。同时要讲究适宜, 即对不同年龄、不同状况的子女进行性教育的内容也不同。尤其是到青春期时, 要讲解青春期心理变化、生理变化以及怀孕的相关知识, 让子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随着对正常的情感交流方式认识的增强, 不同成长时期的孩子对自身成长和友谊有足够的心理判断能力。

总之, 恋爱对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有助于他们心理发展, 走向成熟;又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良影响。爱需要品位, 爱需要思考, 爱更需要运用智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有关领导应该积极探索相关教育问题, 制订教育方案, 引导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高校辅导员应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恋爱问题, 形成自信、乐观、诚实、忠贞、认真负责、积极进取、宽容理解以及较强的耐挫力等积极的人格品质。健全、成熟、完善的人格有助于他们获得甜蜜的爱情, 有助于他们使尽快走出失恋的阴影, 有助于他们学业、爱情双丰收。

参考文献

[1]陈志钊.“90后”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探索与启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2 (8) .

[2]陈雪芳.大学生恋爱的“幸福悖论”[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6 (11) .

[3]马福全.大学生恋爱及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9) .

[4]王坚, 冷淑敏, 王勇.大学生恋爱问题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 2010 (11) .

[5]王士晓.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教育途径探析[J].改革与开放, 2013 (1) .

[6]蔡文娟, 王秀华.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 (1) .

[7]刘嘉宁.论高校辅导员如何面对学生恋爱问题[J].湘潮:下半月, 2012 (8) .

大学生恋爱心理和行为 篇8

关键词:小学生;健康心理;行为习惯

我校是经全县教育资源整合后成立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原来的学校每班只有10~20人,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缺乏交往、没有竞争意识、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淡漠等现象表现尤为突出;在家庭中这些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只注重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自私、不合群、生活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合并后,孩子们要独立生活,种种困难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更好地发挥寄宿制学校的特色,是我们今后始终研究的课题。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谈谈本人对学生健康心理和行为习惯培养的一些做法。

通过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从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活”中寻找“岗位”,扮演角色,增长知识,获得感受,逐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把家庭生活服务作为“岗位”

父母的过分溺爱和保护,对孩子无节制的满足,都会导致孩子们只知享受和索取,不懂得给予和付出,逐渐养成自私自利的情感和行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的孩子,将来很难立足于社会。因此,教育孩子一定要遵循古训:“爱人者,人恒爱之。”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将来成就大业,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让孩子在困境中生长,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每花的一分钱、每吃的一粒米、每穿的一寸布都是长辈用辛勤的汗水和聪明的智慧获取的。

(1)引导学生帮父母做家务,体验父母亲生活的艰辛和工作的不易,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从感情上贴近父母、理解父母、帮助父母,逐步培养他们爱劳动、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的品质。

(2)引导学生完成自己的事情。平时教师指导学生洗脸、刷牙、洗衣、叠被、收拾打扫房间等,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立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体验

在学校教育中:(1)教育学生在校不乱花钱,限制学生购买与身心健康无益的物品,积极参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和游戏;从一个表情、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件小事开始,学会付出和给予,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快乐就会与你时时相伴。(2)对学生的自私表现不妥协、不退让、有狠心、有恒心、有耐心、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3)鼓励和表扬学生学会善待别人,善意地帮助别人,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成功和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4)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感谢同伴的友爱之恩,感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感情带来的快乐之恩,更要学会表达自己的爱,学会在付出中成长。(5)把为老师、同学服务作为“岗位”,引导学生参与当一天小老师、当一天班干部、当一天辅导员、当一天校内监督员的“四个一”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与他人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6)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所有的活动都应与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当一天辅导老师,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逐步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

把为社会服务作为“岗位”,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要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六个知道”:知道自己生活在班集体中,是(或将是)少先队组织的一员。知道自己的家居住在社区中。知道集体有纪律,国家有法律。知道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知道中国实行的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知道世界是由多民族、多种族、多国家组成的。在此基础上,通过“五种感受”形成“五种态度”:感受班级、少先队的温暖,形成爱集体、爱少先队组织的态度。感受社区为我们生活提供方便,形成爱护公共财物的态度。感受纪律和法律、法规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大家都要自觉遵纪守法的态度。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形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态度。感受今天幸福的生活,形成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在“六个知道”“五种感受”的体验中,还要锻炼学生掌握“四个能力”:学会参与班级和少先队集体事务。学会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社区服务。学会获知国内外大事的方法。学会受纪律约束。有了“六个知道”,形成了“五种态度”,锻炼了“四个能力”,最后就可以通过反复的实践体验养成“四种习惯”:在班集体和少先队组织中以小主人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在社区里多做好事。每天注意阅读、收听、收看新闻。按规则行动。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习惯,是当前新理念下教育的重中之重,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欢乐和幸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学校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只有主动获得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认真研究学生心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通过各种“岗位”体验,逐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也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品德高尚、学业优良和富有独创精神的合格人才。

总而言之,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来抓。它需要不断地给予督促与引导,需要学生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南坝中心小学)

上一篇:雪天的说说下一篇:班级文化介绍及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