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现象(共8篇)
大学生恋爱现象 篇1
关于大学生恋爱现象
“大一按兵不动,大二蠢蠢欲动,大三全面出动,大四个个反动,”近期,这句调侃恋爱现象的俏皮话在大学生中广泛流传。原来,临近毕业的校园悄然出现了一对对大四“拖友”。不少没有恋爱经历的大四学生基于填补大学生活空白、满足虚荣心等种种原因,在最后的大学时光里匆匆开始了恋爱生活。
在随机调查的10位单身男生和10位单身女生中,有7位男生和5位女生希望能在毕业前找个对象。其中4位男生和3位女生表示会为此降低择偶标准。对此,高校学生处的老师们认为,大学生活应以学业为重点,对一些不太健康的恋爱观,学校会对此加强引导。至于为了排遣寂寞而谈恋爱的做法,那就更加不可取。
一、对女大学生应及早进行恋爱观方面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1.在校期间应不应该谈恋爱
首先,肯定大学生谈恋爱现象的出现,是正常的。女大学生在校的年龄一般都在18~23岁之间,这个年龄段上的青年正处在青春期后期,性发育已完全成熟,性意识增强,渴望与异性交朋友。
其次,正确看待大学校园里存在的形形色色的恋爱现象。一般都认为大学校园里的爱情是最超脱功利因素的、最纯洁的感情,现实是这样吗?据对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三、四年级本科生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女生中出于爱情而恋爱的比例为52%,而男生这一相应的比例仅为24%,相当比例的恋爱是出于非爱情因素。
第三,恋爱是大学期间的必修课吗?也许正确的回答应该是因人而异,随缘随份。爱情不同于其他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可遇不可求的。真正的爱情是值得珍惜,应该好好把握的,但不是在求学期间一定可以遇到的。有些同学在校期间谈了一个又一个,却始终找不到爱的感觉,这是因为爱情是一种珍贵的资源,不是可以随意挥霍的。
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普遍现象。相反如果大学期间没有谈过恋爱,恐怕会被当作圣人或是怪物。(如今这个社会中圣人和怪物也没有什么区别。)可是我记得最多也就是十年前,大学的恋爱现象还处在半地下状态。在校园里搂搂抱抱现象还极为少见。而如今很多大学已经成为了恋爱园地,一到夜晚人头镩动,莺呢燕语之声不绝于耳。感觉是公园下了班,恋爱的人们都跑学校来了,不仅环境良好,而且还剩了门票钱。学校附近的旅馆,民房更成了学生们学习之余的休闲之天堂。
按道理来说大学生谈恋爱是合情合理的事,可如今合理变成了真理。人人都趋之若骛。如某君落后于人必为耻笑的之对象;“大学四年没谈恋爱,你都干嘛去了”。仿若谈恋爱是大学必修的课程,不通过就不算是合格毕业生。(当然还要学习蛮夷之文字,谓之考四级)这就有违大学教育的本意。
本人以为大学生恋爱现象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下面就逐一对此现象进行剖析。
一:很多高校已经逐渐向产业化进发,无暇顾再及学风和学生的道德教育。
想必大家都清楚,如今的大学不过是学几门和实际没太大关系的课程,再把夷文的四级通过,就能轻松拿到文凭。既然文凭可以轻松拿到就没有必要认真学。既然课程无用教授们也就懒的教。于是学生就把时间用在恋爱上,教授就把精力花在赚钱上。
记得有一位知名教授给我们补课(MBA)此老头也真厉害,从早上到晚上一讲就是一天,最后连嗓子都哑了。据说此君今早才从北京赶来,上完课还要连夜坐飞机赶往另外一个城市,明天还要再一天的课。由此可以想见他有多少时间放在自己学生身上。
上梁不正下梁歪,连专家都如此那普通教授就更不把教书育人当回事了。现在不都在提倡自我约束,自我修养的提高么?所以“教育”也就成了“自育”。最后衍变成“自娱”。没有导师约束,经过十年寒窗的学子当然高兴。只要给文凭也乐得自娱自乐。恋爱也就成了最好的消遣方法。大学既有公园的气息,又透着文化的内涵。真可谓“地利”。
二:很多大学的学生素质普遍下降
以前的大学较为封闭。学生大多也是经过十年寒窗而被提拔起来的“苦行僧”偶有几个聪慧之人也不敢兴风作浪。如今很多院校为了增加收入,大办各类成人教育和辅导班。加之大学不断扩招,各色人等充斥校园。少数的几个“苦行僧”也都想做“hua和尚”了。
现在不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么?那么老乡会,联谊寝室自然成了很好的实践项目。正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大家有正值少年,意气风,加之周围灼热之气氛,必然会擦出火花。星星之活尚且可以燎原,更何况是干柴烈火。况且如今有众多好事之人煽风点火,喜为别人牵线搭桥。更有好事之人继承了前辈的优良作风:“传,帮,带”把自己毕生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传给未经开化之同道。传道之人滔滔不绝,口沫四溅,颇有大师风采。听颂之人目瞪口呆,深感自己认识之浅薄。于是立即将理论付诸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时不时还要和同样追求真理之人探讨一番。不仅要摸着石头过河,更要少走弯路。学校有这么多好事之人,谓之“人和”。
三:一些低级趣味文化逐渐占据大学校园
上面已经提到学校和教授只想着赚钱。这就导致在学校硬件,特别是书籍和仪器方面投入甚少。一些好学之士无书可读,无实验可做,加之素质不高的学生大量涌入,导师又不加以灌输正确的审美情趣,这一切都促使了校园文化逐渐走向低级趣味。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张求爱海报堂而皇之的挂在食堂门口。围观者不以为耻,反而津津乐道,赞此君果敢。某日回到母校看到海报张贴栏里大多是一些电影,录象的宣传画。大块裸露的鲜肉血淋淋的占据着人们的视野。曾几何时这里是学术论坛,和报告会的天下(大家也许都已经不记得了)更可笑的是一些专家提出要把性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他们也太小看如今的大学生了,他们无论是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都要比那些专家深厚的多)
本来对学生进行性教育也无可厚非,可是正经的课没什么内容,反到在性方面大谈特谈都不正常了。更有甚者,某大学还大费周折的弄来和某器官般粗细的钢管,用来教学生们如何使用避孕套。这就好像是在给同学们一个暗示:大胆实践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
写到这我想起了山东大学为了向丁肇中先生献媚,竟然在文化长廊里展出丁肇中父亲的生平事迹。真佩服他们竟有办法搜集到如此稀有之物,一定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在老夫子的故里,中国的一流大学都有此等风气,更何况一般的大学。大学校园有如此之风气可谓给恋爱创造了“天时”
四:上大学已经成为了一项投资,大学已经不再是学术和研究者的天堂了。
六十年前上大学是为了中国不被奴役
五十年前上大学是为了中国的独立
四十年前上大学是为了中国的强大
二十年前上大学是为了中国能够富有
十年前上大学是为了出人头地
如今大学的收费逐年提高,一些热门专业的一年学费已经突破五位数,大学教育已经从学习知识转变成了一项投资。既然是投资当然就要有回报。所以文学,历史,物理,数学这些基础学科已经成了冷们专业。不是迫不得已没有愿意上的。可是如今所谓热门的经济学,计算机专业又大多和实际脱节,上了也白上。加之如今大学生就业困难,这就使很多学生有了受骗上当的感觉。潜心钻研的人少了,拜金的人自然就多了。有些学生就提前开始社会实践,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收回投资。细心的人会注意到如今每逢周末,一些大学门口就会停上一排豪华房车。上车之人各个如同选美回来的佳丽,且不说那一套学
生无法拥有的名牌服饰,单看那趾高气昂的气势就足以让普通学生汗颜。我的一位生意朋友曾和我说:现在只有低等商人才跑酒吧歌厅,有些层次的都在大学里找,完事了还和你聊聊哲学什么的,甭儿有情调。学生还会相互介绍,想认识我们的还真不少。如今一些大学生竟沦落到如此地步,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为了钱。当然教授可以出卖知识赚钱,学生进入社交场合也不足为怪。反正投资就是为了回报。
一、应尽早对女大学生进行恋爱观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由于现在谈恋爱的大学生越来越趋于低年级化,所以学校最好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就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或讲座,以便使学生在大学期间一开始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在校期间应不应该谈恋爱
新入学的女大学生,除了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之外,对爱情也充满了向往。这时,首先应该让她们对“我应不应该谈恋爱”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通过实践,笔者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引导的:
首先,应肯定大学生谈恋爱现象的出现是正常的。女大学生在校的年龄一般都在18-23岁之间,这个年龄段上的青年正处在青春期后期,性发育已完全成熟,性意识增强,渴望与异性交友。据20世纪90年代的几次大学生调查数据显示,每次大学生都把“身心成熟的需要”作为在校期间谈恋爱的首要原因;而大学校园特有的宽松、自由的环境,也给男女同学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氛围;再加上大学生远离父母,没有直接的约束以及受到同伴和高年级同学谈恋爱的影响等,这都为大学生谈恋爱提供了外部条件。这些因素使得,爱情成为许多大学生情感生活的重要部分。
其次,正确看待大学校园里存在的形形色色的恋爱现象。一般人都认为,大学校园里的爱情是最超脱功利因素的、最纯洁的感情。现实真是这样吗?据对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三、四年级本科生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女生中出于爱情而恋爱的比例为52%,而男生这一相应的比例仅为24%,有相当比例的恋爱是出于非爱情因素,包括孤独、寂寞、好奇、获得经验、证明自己魅力、追赶潮流等。[1]不正确的动机必然导致不健康的爱情,是注定不会有圆满的结局的,有时还有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所以,在思考“我应不应该谈恋爱”之前,应该首先判断谈恋爱的动机,不是出于爱情的恋爱自然是不提倡的。
第三,恋爱是大学期间的必修课吗?也许正确的回答应该是因人而异,随缘随份。爱情不同于其他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真正的爱情是值得珍惜,应该好好把握的,但不是在求学期间就一定可以遇到的。有些同学在校期间谈了一个又一个,却始终找不到爱的感觉,这是因为爱情是一种珍贵的资源,不是可以随意挥霍的。轻易地去谈恋爱,反而会损伤自己爱的能力。
(二)爱情的内涵
爱情是什么?有些女同学认为,爱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是“糊
里糊涂的爱”。爱情虽然具有盲目性的特征,但女大学生应该尽量理智地把握它,而不能只是“跟着感觉走”。“真正的爱情,是指男女双方建立在共同理想基础上,由相互倾慕到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和强烈的专一的感情现象。”[2]
首先,一个人要获得真正的爱情,必须弄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对象。当自己爱上一个人时,也必须明确自己爱上了对方的哪些东西。应该考虑自己是否对对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他的价值观有什么特点,他值不值得信赖,两个人在生活上能不能合作,遇到困难时能不能同甘共苦,发生矛盾时能不能互相谅解等,这些其实都是建立在有无共同理想的基础上。恋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加深了解、相互磨合的过程,是一个从友谊到爱情转变的过程,而不是仅仅“打几个电话”、“看几场电影”就能搞掂的。只有在恋爱中保持一定的理智,清醒地认识自己和对方的关系,才能保证在恋爱中少走弯路。相反,盲目地谈恋爱,或者只图对方“举止潇洒”,就一见钟情的恋爱,往往会遇到挫折。
第二,爱情不是被爱,而是互爱。即使男女双方遭遇了爱情,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爱的能力。弗洛姆在谈论爱情时,特意区分了童稚之爱和成熟的爱。他指出,童稚之爱的原则是:“因为我被爱,所以我爱。”成熟之爱的原则是:“因为我爱,所以我被爱。”[3](p20)但是,一些女大学生恰恰把爱的问题看成是“被爱”的问题,于是千方百计地使自己变得可爱,想通过改善自己的外表形象,增加自己的女性气
质,来吸引异性的目光,使别人来追求自己、爱自己。真正的爱情,应首先培养自己爱的能力。
第三,爱情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恋爱双方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恋爱。爱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曾教导儿子:“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想借爱情寻欢作乐的人,是贪淫好色之徒,是堕落者。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他(她)缔造幸福。” [4] 有些女同学被别人追求时,只愿意享受被人捧着的感觉,从不会真心地去关心对方。例如有些同学在回答“为什么谈恋爱”时,说“有人在逛街时给自己提包”、“下雨时给自己打伞”等;也有的同学随意更换对象,不考虑对方的感受等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爱情所应有的态度。
第四,爱情的发展必然会渴望能够和对方终身相伴。现在,在大学生中流行着“不求天长地久,但求一朝拥有”的顺口溜,这一方面反映了由于大学生未来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许多校园恋爱是无结果的;但在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观点的流行,也容易造成一些同学只为追求一时的感情寄托而游戏人生、滥施情感。更有些同学知道大学恋爱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于是就抱着获取经验的态度来谈恋爱,但是为了获取经验而去谈的恋爱,要么不是真正的爱情,要么肯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三)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首先,爱情不是大学生活的主要部分。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应该是学习,而不是谈情说爱。随着近年来大学不断地扩招,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再加上现实就业中对女性的歧视,这些都对女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女大学生要不断拓宽知识面、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掌握更全面的知识,以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精力。而有些同学谈了恋爱后,不思茶饭,更不思学习,这就是本末倒置了。理智的爱情应该能够摆正爱情和学业的关系,健康的爱情应该能够促进双方学业的进步。
其次,爱情也不是人生的全部。有些女同学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谈恋爱后,迅速从集体生活中脱离出来,陷入狭小的“两人世界”中,对其他事情都不感兴趣,而一旦失恋,便一蹶不振,甚至轻生。例如近年来,在大学校园里发生的自杀事件中,许多就是因为恋爱受挫而丧失了对人生的兴趣。这不仅反映了现在的大学生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也反映了一些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包括对己、对人、对父母的责任感。人活着不只是为了追求爱情,人生中除了爱情,还有许多值得珍惜的美好的事物和情感。
第三,爱情和事业的关系。爱情不是永远浪漫的,终究要回归现实。爱情和婚姻都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到底是“干得好”重要,还是“嫁得好”重要?事业有助于增强一个人的自尊、自信,也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没有事业的爱情是苍白的、空洞的;而有事业作奠基的爱情是坚实的、牢固的。相爱的双方,不能
只管眼前的欢乐,要放眼未来,早作计划,互相支持,给爱情打造一个可能的“归宿”,这样才不至于因为毕业而面临“劳燕分飞”的无奈结局。
(四)培养良好的恋爱道德意识
恋爱虽然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必然要受到社会规范和社会舆论的约束。
首先,恋爱双方一定要彼此真诚。不能因为某些方面的不足而故意隐瞒,或者欺骗对方。这样换来的爱情是先天不足的,是自私的,也是不道德的。作为女大学生,一方面要真诚对人,以真心换真心;另一方面在与不熟悉、不了解的人相处时,一定要谨慎,不能被表面迷惑、受骗上当。现在,上网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据贵州大学对500名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显示,网上交友和网上恋爱是大学生在网上最感兴趣的两个主题。[5]而有些不良用心的人就是利用网络来欺骗大学生的感情,达到各种目的的,所以,作为女大学生,在和网友接触、交往时,更要小心,对于网恋不要有太多的幻想。
第二,严肃对待爱情,不能朝秦暮楚、玩弄别人的感情。当自己确实接受不了对方的感情时,一定要及早向对方讲明,不能含糊其词,使别人心存幻想。有些女同学,为了扩大选择,“脚踩几条船”,在感情问题上游移不定,这样做是不合适的,而应当尽快作出选择。而一旦和对方确定了恋爱关系,就应该认真对待,不能轻易见异思迁。
第三,不充当“第三者”。有些女大学生喜欢成熟的男性,不仅爱上不该爱的人,而且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为了追求所谓的爱情,丝毫不顾及自己的行为后果,结果成为插足别人家庭的“第三者”,害人又害己。
第四,讲究恋爱行为的健康与文明。热恋中的情人,行为亲昵无可非议,但关键是要注意场合。在有些大学饭堂里贴出了“不准相互喂饭”的标语后,又有大学生向学校建议设立“情侣教室”,以避免其他同学学习时,受一些大学生情侣的“情不自禁”行为影响的尴尬。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原本美好的爱情却成了让他人反感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谈到:“一个人把应当藏在内心深处的、隐秘的、不可侵犯的感情拿出来示众,是一种愚蠢的和下流的行为。”[4]作为女大学生,应该注意在公共场合要自尊自爱、自我克制,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别人。此外,对婚前性行为,应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怎样正确对待婚前性行为。在讨论中,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正是通过争论,可以促使学生深入地思考、分析婚前性行为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因为作为女性,通常是一些不良后果的直接承担者,所以,无论赞成还是不赞成,都应该注意保护好自身不受伤害。
第五,正确处理恋爱挫折,尤其是失恋。每个谈恋爱的人都应该有一定的心理成熟度,因为任何恋爱都包含着失恋的可能性。随着大学校园里谈恋爱比例的升高,经历失恋痛苦的学生也必然越来越多。
失恋后不管是伤害自己还是伤害别人,都是极端愚蠢的做法。失恋同时也是培养一个人成熟性的难得的机会,要从失恋中走出来,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对自己、对他人的强烈的责任心来支持,更需要有远大的目标来引导。
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气氛(一)丰富校园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丰富的校园文化,可以把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道德、法制等蕴涵其中,起到陶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行为、开启学生智慧的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热情,发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既不会在课余时间觉得寂寞、无聊和苦闷,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充实了他们的生活。笔者相信,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构建出生机勃勃、稳步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无疑将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
学校各级部门,特别是各系领导、辅导员、宿舍管理员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格管理制度,定期考勤,对学生中出现的无故夜不归宿、留宿异性、旷课等不同程度的违纪违规行为,一定要严肃处理。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从外部约束学生,避免发生不恰当的恋爱行为。
(三)加强心理咨询的宣传和引导
当学生在恋爱问题上遇到困惑和挫折时,要能够及时地给予她们帮助,这是非常重要的。咨询员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交谈,在取得学生的信任后,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恋爱问题,摆正爱情的位置,帮助学生疏导不良的情绪,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总之,积极的、健康的爱情有助于丰富女大学生的情感,有助于促进女大学生对自我各方面的提高和完善,反之,消极的、不健康的爱情对人对己都是一种潜在的危险。而帮助女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恋爱观,学会协调处理恋爱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不仅是恋爱成功、婚姻幸福的必要保证,也是女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前提。因此,对于女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同时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加以正确引导,这是应对结婚禁令解除的根本途径。
大学生恋爱现象 篇2
中学生, 正值青春发育期, 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 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 导致出现“早恋”问题。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正如《诗经·周南·关睢》中说到“关关睢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青春期男女对异性产生好奇和朦胧的倾慕, 这是合乎情理的, 这正如歌德所言:英俊少年哪个不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怀春?我们大可不必惊慌失措, 但是它确实会影响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不但要科学地认识问题, 更要科学地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正常健康的度过青春期, 并形成健康良好的品性。
如果看到学生在早恋, 便会不加考虑地严肃制止, 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如果等到学生的早恋行为既成事实才去管, 那么可能一切已是亡羊补牢, 所以再好的办法莫过于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要本着正确的认识态度, 做一个有心人, 做一个勤快的人, 深入学生生活, 了解学生心理, 多和学生交流, 及时发现苗头, 预防早恋倾向。如果确实出现了早恋问题, 要采取科学的态度, 适度的批评是正常的, 但更重要的是在尊重学生的感情和隐私的前提下, 加以心理引导, 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健康、全面的人格思想精神世界。
我个人认为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之所以会对异性产生强烈的仰慕和渴求, 除了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外,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异性的好奇和向往。这与我国的课堂教育、家庭教育中青少年的早期性教育一直受到排挤, 而导致学生的性知识大多是一片空白有重要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人人都有好奇心, 越是对于自己不知道、不清楚的东西越是觉得好奇, 总想去亲身实践一下以彻底搞明白, 而对于那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一般不会太在意。所以我认为要预防早恋问题的出现, 一条重要的途径是平常多和学生“谈情说爱”, 让他们早早地明白恋爱结婚是人生的必经阶段, 是正常的个人和社会现象, 实际到了一切都顺其自然, 而不应该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好奇过早的去尝试“青苹果”。
我都是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就先提到这一点, 一般参照上海市西中学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上海《青少年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制订的男女生交往“八提倡、八不提倡”, 结合我们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男女同学交往规范, 并根据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不断的补充、修订和具体化, 希望通过规范指导男女生交往行为, 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交往环境。
事实证明这一点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和其他班级相比较, 我所带的班级男女生交往非常的活跃, 但在早恋这一方面出现的问题是最少的, 即使出了问题也是很好调整解决。记得一位家长曾经在开班会的时候对我提到他的儿子的一些事情, 因为我在一开始就告知孩子男女生间什么样的交往才是正确的、值得提倡的, 一开始就教他们正确地区分早恋和正常交往。所以他儿子和多位住的较近的男女同学交往密切, 但都是哥们式的。他们平常一起上学放学讨论问题, 假期里一起学习参加活动, 和原来相比, 各个方面都有了进步。他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儿子, 反而感觉自己的儿子不但学习进步了, 还懂得了关心爱护别人, 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任, 不但学会了谦让, 尊重女生, 重要的是在交往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 越来越像个男子汉, 越来越像个有修养的绅士, 受到周围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和欢迎。
如果确实出现了早恋现象, 我不会上来就拿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准绳进行言辞说教, 也不会和学生讲那些他们都知道但是不真正明白的大道理, 而是先悄悄地摸清情况, 再单独把学生叫出来具体的对待。例如, 一连几天上课都发现一个男生不对劲, 数日后我心里有底了就悄悄地把他找来, 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让他自己说, 结果他含糊了半天说自己喜欢上班里的一位女同学了。我听后就说了两句话, 第一句是感谢你对我的信任, 我肯定会为你保密的。第二句是恭喜你, 你喜欢女同学表明你心理都很健康。他很明显地愣了一下, 沉默了一会儿就开始放心大胆地把一切都说出来了。然后说自己知道不对, 可就是控制不住, 然后问我怎么办。我知道那个学生家庭状况良好, 本身也是一个优良的好学生, 应该只是单纯的对女生产生好感的一种类型。于是我就问他一句话, 问他相不相信人无完人, 他很肯定地说相信。我说那就好办了, 你现在不是控制不住你自己吗, 你不是觉得那个女生哪儿都好吗, 你不是非常关注她的一举一动吗, 那么从现在开始我给你多长时间, 你每天观察并记录她的缺点或者你觉得不好的地方, 到规定的时间后你再决定她是不是适合和你共度一生, 前提是尽量不要影响学习。他很感激很痛快地答应了。结果还不到规定时间的一半他就自己来找我说自己怎么会喜欢上那样一个女生, 她的哪个缺点哪个地方自己简直无法忍受等。我趁机引导教育一番。很快那个男生就理清思路将心思全部都放到学习上去了, 各个方面都懂事了很多。
爱和被尊重成为人们不可缺的精神财富, 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 生理上的性成熟特征促使他们对异性产生好奇与吸引, 而且这时的他们对父母产生闭锁心理和反叛行为。对同伴的认可, 特别是对异性同伴的欣赏往往让他们彼此向对方靠近。我们要做的不是惊慌失措, 而是正确科学地认识和对待问题、解决问题。事实证明, 预防对中学生早恋进行教育的最佳对策, 除了基本的管理制度教育, 更重要的应该是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关爱。谁会对身边习以为常的事情充满诱惑感呢?所以班主任应该多和学生谈谈恋爱, 让他们感到对异性的好感是正常的, 消除他们的神秘感, 并通过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解、接触异性的机会, 让男女生之间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才真正地有利于学生心智健康成长。
大学生恋爱现象 篇3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为辅的调查方式。采取抽样的方式对广州三所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2份。其中男生569人,女生453人;机电数控类学生占43.2%,维修类学生占35.7%,服务类学生占21.1%;一年级占31.3%,二年级占26.9%,三年级占25.6%,四年级占16.2%。来源情况为:来自城镇的学生为53.2%,来自农村的学生为46.8%。
(二)研究工具
1学生恋爱情况调查问卷
以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编制的《中学生性现状调查问卷》[1]为工具,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学生的访谈情况加以适当增补,编制成《学生恋爱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个人背景资料,包括性别、生源属地、恋爱状况等;二是个人恋爱态度;三是性心理健康资料,包括性知识、性观念、性行为;四是应对恋爱挫折的能力。
2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2]
由成员对父母的养育方式进行评定,涉及父母15种教养行为:辱骂、剥夺、惩罚、羞辱、拒绝、过保护、过干涉、宽容、情感、行为取向、归罪、鼓励、偏爱同胞、偏爱被试和非特异性行为。
3自尊量表(SES)[3]
评价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由10个条目组成,得分与自尊水平成正比。
4艾森克人格问卷(EPQ)[4]
由成员评定自身的人格特质,共有四个分量表。
(三)研究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自尊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和自编的学生恋爱情况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后的调查员主持,对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施测时以班级为单位,由主试讲明要求,解释指导语,答卷不商讨,填写后当场收回。为了避免掩饰造成的偏差,答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另外还对其它两所技工学校的学生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所有数据利用SPSS11.5进行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学生恋爱现象的相关分析
将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中职学生恋爱现象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表2。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中职学生恋爱现象与父亲教养方式的相关中,曾经谈过恋爱与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正在谈恋爱与偏爱被试、过度保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表2中可以看到,在中职学生恋爱现象与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中,曾经谈过恋爱与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正在谈恋爱与过度干涉保护、偏爱被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二)人格特质与中职学生恋爱现象的相关分析
将人格特质与中职学生恋爱现象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中可看出,曾谈过恋爱与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内向不稳定有显著正相关;正在恋爱与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有显著正相关。
(三)自尊水平与中职学生恋爱现象的差异比较
由表4可知,自尊水平与恋爱现象存在显著性差异,低自尊组曾经谈过恋爱和正在恋爱的学生显著高于高自尊组,在暂不恋爱这一维度上,低自尊水平组的学生显著低于高自尊组,表明在低自尊组中,没谈过恋爱的学生数显著低于高自尊组。
三问题的讨论
(一)中职学生恋爱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1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学生恋爱问题的影响
总体而言,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学生恋爱现象存在显著相关。具体到各个维度来看,在中职学生恋爱现象与父亲教养方式的相关中,曾经谈过恋爱与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正在谈恋爱与偏爱被试、过度保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中职学生恋爱现象与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中,曾经谈过恋爱与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正在谈恋爱与过度干涉保护、偏爱被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了由于父母的这些教养方式让子女感到缺乏关爱,没有安全感并产生叛逆心理,从而导致恋爱现象的发生。
另外,在中职学生的恋爱现象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比较强烈,渴望得到情感温暖,这可能是由于现在城市父母忙于工作、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导致子女与父母相处时间比较少,沟通联系比较少,在其成长过程中得不到父母的情感支持,缺少家庭的关注和呵护,渴望从异性那里寻求慰籍。
2人格特质对中职学生恋爱问题的影响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人格特质与中职学生的恋爱问题存在着显著相关,曾谈过恋爱与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内向不稳定有显著正相关;正在恋爱与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有显著正相关。这反映出中职学生中对于恋爱关系发生的观念不稳定,主要依赖于情感上的依恋,恋爱观不够成熟。这种不稳定性表现在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当事物发展顺乎心意时,便兴高采烈甚至忘乎所以,而当挫折出乎意料地出现时又惊慌失措甚至灰心丧气,没有正确的应对方法。另外,性格外向的学生也容易发生恋爱现象,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热情、开朗、善于社交,更容易获得异性的好感。endprint
3自尊水平对中职学生恋爱问题的影响
自尊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中职学生对待恋爱的态度,具体来说,低自尊水平的学生比高自尊水平的学生更容易产生恋爱关系。这说明高自尊的学生有着良好的自我体验和自我价值感,其自我评价较高,他们看重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更好的控制自身行为,而低自尊的学生其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感相对较低,缺乏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
自我评价是个体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所作的判断。若个体不能正确地评价自身的优缺点,一旦出现失败就会丧失信心,从而产生较低的自尊水平。而为了维护其自尊水平,这些学生可能会从异性那里来寻找这种成功感。
(二)解决对策
1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加强对子女的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过程中的恋爱问题是很多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经验、性发展水平、认知结构都不同,这就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育,而父母正是子女青春期教育最好的老师[5]。父母要改善教养方式,子女的恋爱问题不是靠围追堵截、严厉呵斥就能解决的,相反可能产生“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使得恋情更加牢固。正确的做法是要了解和关注子女在青春期发展的身心特点和出现的问题,加强对青春期子女教育,应认识到子女在这一阶段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心理发展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其身心发展极为不平衡、常处于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之中,他们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容易受情绪的支配而不能理智地思考问题,不能用意志加以控制,易对异性产生恋爱感。因此,父母要采用情感关怀的方式给予子女家庭温暖和关怀、满足子女在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增加家庭吸引力,消除子女向外寻求感情寄托的失助心理。另外要多与子女沟通,学会耐心做他们的听众,找到恋爱发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耐心疏导,教育其尽早割舍不应有的恋情。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格特质,提升自尊水平
人格的形成是先天与后天的结合,遗传素质只是奠定了基础,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比如,一个孩子很胆小,不愿与人交往,后来的工作环境是销售,这是个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参加许多集体活动,甚至残酷的谈判,这样的环境就会使他变得坚强、开朗、豁达。所以环境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形成,教师要给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氛围,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其次,教师要提供机会使这些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寻找他们潜在的能力与特长,这样才能使这些低自尊的学生对成功报有希望,建立多方面的价值追求,积极寻找多方面的成功机会,逐步提升自尊水平。
3重视学生的性教育,培养正确的恋爱观
弗罗姆认为,爱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需要学习的艺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在恋爱中遇到困惑的中职学生希望学校可以给予相应的指导。而目前中职院校对学生的性教育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非常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往往是在学生恋爱出现严重问题后才会引起足够重视。现在恋爱已经不再是校园中的禁区,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性知识并非从学校、父母处获得,而是通过网络、影视、杂志获得,本应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性知识变成了一种偷偷摸摸的行为,更增加了这层神秘感与学生的好奇心,于是学生出于好奇也开始尝试谈恋爱[6]。所以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应开设科学的性教育课程,让中职学生掌握正确的性知识,形成正确的恋爱观,这样才能使其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首先需要采用开放的教育课程,不能是政治说教、简单灌输,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很容易让教师的良苦用心变成学生反感的源泉。其次,恋爱观的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果还是采用过去的教育内容,“犹抱琵琶半遮面”,只能促使学生另辟蹊径。此外,恋爱观的教育一定要在尊重学生人格与自尊的前提下才能正常开展,如果对学生的某些思想观念不加分析、粗暴指责,或是在对学生的思想不加研究的情况下就简单地定原则、提要求,都会使性教育课程效果犹如浮云。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的恋爱问题已成为中职院校管理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它受到社会、家庭、个人等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寻找解决中职学生恋爱问题教育的新策略,让他们顺利渡过人生中的这一重要阶段。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6-319.
[2]岳冬梅.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1993(3):97一101.
[3]季益富,于欣.Rosenberg M.自尊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 1999(增刊):318-321.
[4]陈仲庚.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J].心理学报,1983(2):53-56.
[5]王秋英.当前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J〕,教育探索,2001(2):76一79.
大学生恋爱现象 篇4
[摘要]当前社会,大学生失恋自杀、公共场合情侣不雅行为、因恋爱放弃学业等恶性事件不为罕见,大学生恋爱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密切关注的话题。恋爱中问题行为的出现源于大学生对正确的恋爱态度、规范的恋爱道德把握不到位。本研究以“95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95后”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及恋爱道德特点,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95后”大学生;恋爱态度;恋爱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9-001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08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一直是高校管理者所探讨的热点课题。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工作者,2014级学生自入学以来,共与学生谈话900余次,其中涉及恋爱问题占总数的31.6%。2014级学生大部分为“95后”,他们标新立异、追求自由随意、思想开放、行动果断,在恋爱态度与恋爱道德方面,也独具特征。
通过初步调查发现,“95后”大学生恋爱比例呈剧增趋势,并且逐渐低年级化;恋爱方式由躲藏隐蔽转变为大胆公开;恋爱动机由精神追求向物质追求转变,对金钱、名誉、地位的关注增加;恋爱成活率低,恋爱悲剧急剧增加。以上问题的出现与“95后”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和恋爱道德有很大关联,要从根源上优化“95后”大学生的恋爱观及恋爱行为,要从端正恋爱态度、规范恋爱道德人手。
一、“95后”大学生恋爱态度的调查
以滨州学院“95后”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200名学生发放恋爱态度调查问卷,收回问卷187份,回收率为93.5%。通过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从大学生的恋爱状态来看,62.1%的大学生正在谈恋爱;在37.9%的未恋爱的大学生中,一半以上同学表示期待恋爱对象的出现;从大学生对恋爱的重视程度来看,18.4%的大学生把恋爱摆在首位,42.1%的大学生把恋爱摆在仅次于学习的重要位置;从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来看,62.4%的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是情感寄托;17.9%的大学生通过“老乡会”找到另一半,认为谈恋爱有助于生活互助,得到关怀;另外4.62%的大学生谈恋爱是为朋友问的攀比和炫耀。从大学生恋爱的自主性来看,79.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具有恋爱自主权,在大学里谈恋爱无需经过家长的同意,在已恋爱的大学生中,51.2%的学生并没有把恋爱事实告知家长;从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来看,女生择偶看重才华、气质、家庭情况、责任感、相貌、健康,男生择偶则更加看重品质、性格、才华、气质。从大学生的恋爱表达方式来看,58.2%的大学生选择直接的表达方式;41.8%的大学生依然认同传统含蓄的表达方式,但这一群体大部分为女性。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95后”大学生在恋爱态度上呈以下特点:一是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现出对恋爱强烈的憧憬和向往;二是大学生恋爱轻率化;三是恋爱观自由开放,贞洁观念淡薄;四是大学生恋爱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不愿他人参与过多;五是部分大学生恋爱动机不单纯,把爱情当做追逐个人利益的工具;六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理智的处理恋爱与其他事情的关系。
二、“95后”大学生的恋爱道德的调查
黑格尔说过:“恋爱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因为它不仅停留在性欲上,它是一种高尚的、优美的心灵感受”。换言之,符合道德要求的恋爱行为,是高尚而神圣的。用严肃的恋爱道德规范要求大学生的恋爱行为,是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高尚道德准则的基石。
?对恋爱道德问题,以滨州学院“95后”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200名学生,对大学生的恋爱道德认识、恋爱道德意志和恋爱道德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的恋爱道德认识方面,99.86%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应以互爱为前提,31.8%的大学生对“爱情具有排他性”持不确定或否定态度;18.1%的大学生对“爱情应该是持久的”持不确定或否定态度;大学生的恋爱道德意志方面,关于“你若失恋,该如何应对?”的问题,70.4%的大学生选择“接受事实,并找出自身的原因”,21.2%的大学生表示“不能接受,一定要找对方问清原因”,6.2%的大学生表示“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2.2%的大学生选择“远离校园爱情”;大学生恋爱道德行为方面,关于“假如同时有两人追你,你会怎么办?”的问题,79.6%的大学生选择“尽快挑选出一个合适的”;14.2%的大学生选择“慢慢选,不断比较”;0.8%的大学生选择“乐在其中”。另外,对婚前性行为的调查中,77.4%的大学生持不反对态度。
通过对以上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95”后大学生在恋爱道德方面具有以下心理特征:从恋爱道德认识方面来看,大学生对“互爱性”的认识比较明确,但对爱情不够专一,认为频繁更换恋爱对象很正常,有“爱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从恋爱道德意志方面来看,大部分同学较为理智,但仍有少数同学面对失恋无法自控;从恋爱道德行为方面来看,“95后”女大学生的恋爱主动性增强,且婚前性观念越来越开放。
三、“95后”大学生恋爱态度与恋爱道德规范的引导策略
“95后”大学生恋爱道德滑坡受多种因素的作用,一是资本主义价值观入侵,“性自由”、“性解放”的观念取代了中国传统的性道德。二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开始片面追求“金钱”、“享乐”、“功利”。三是审美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没落,受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审美标准呈现多元化和随意性的特点,大学生过分追求外在美、道德沦丧、责任感缺乏。四是教育因素,在中国,性教育是一个被遗失的角落,学生的恋爱知识与性知识缺失,这让他们在社会追逐“性自由”的浪潮中迷失自我。最后是当代家庭结构,在“二孩”政策开放之前,中国的大多数家庭依然保持着4-2-1的家庭结构,独生子女在父母、爷爷奶奶、外祖母外祖父的庇佑之下,出现性早熟、个人中心、自我保护能力差等问题。
为此,作为高校学生管理者,我们应该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端正恋爱态度,规范恋爱行为。大学生校园恋爱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恋爱应以责任为前提。大学生需根据自身特点谨慎选择恋爱对象,尊重对方的选择,相互关爱,减少伤害;其二,大学恋爱不可脱离学业这条主线。大学生没有任何物质基础,不可被一时的兴奋冲昏了头脑。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均应排在爱情的前列;其三,大学生恋爱应避免外部动机。大学中的爱情不受社会的污染,更应保持纯洁性。作出恋爱选择,应是理智的,经过深思熟虑后,确保恋爱源于感情而不是其他外部因素;其四,选择恋爱对象应减少外部因素干扰。大学生择偶应以内在为衡量标准。首要品质,这是需要长久的考量才能获得的认识;第二要素是学识,恋爱是相互促进的过程,应将一个人的势单力薄转换成两个人的力量,以取得更大的发展;第三要素是优势互补,无论是性格的互补,还是特长、能力的互补,既有利于感情的稳定,也有助于双方取长补短;最后,恋爱应以互尊互助为核心。“95后”大学生个人中心倾向严重,这一特点同样表现在恋爱过程中。恋爱双方在恋爱过程中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一方需要无条件付出。大学生并无经济来源,物质财富是父母给予的,任何一方无权过多向对方索要。
(二)严格执行校规校纪,引导大学生文明恋爱。加强对学生校园不文明行为、夜不归宿行为的监控力度,实行家校共建,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行为,通力合作,减少公共场合过于亲密的举动,减少未婚同居,优化校园环境,建立和谐、正向、健康的校园氛围。
(三)开展恋爱观教育,保持恋爱的纯洁性。卢梭曾说:“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因为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高校不应一味回避爱情话题,可借助专家讲座、网络微平台等方式,向大学生传递爱情的纯洁性、严肃性、专一性,改变“95后”大学生盲目的选择恋爱对象,功利地看待恋爱本身,随意的对待恋爱过程等问题。同时,也应引导大学生意识到爱情虽然美好,但仍需以学业为重,合理处理学业与感情的关系,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
(四)开展女性自我保护教育,增强恋爱责任意识。女性自我保护教育应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理性对待爱情。女生容易被?矍榈奶鹈鄢寤柰纺裕?把爱情放在第一位,逐渐迷失自我。高校学生工作者应通过“恋爱心理讲坛”、“女生对对碰”等方式,增加对女生理性恋爱引导,密切关注恋爱女生心理,避免悲剧发生;其二,性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贞操观念是伦理道德的产物,是对未来家庭或恋爱对方负责的表现。而“95后”大学生逐渐淡忘了对女子贞洁的要求。开办“女子讲堂”,分享案例、自我剖析、学习传统礼仪,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帮助女生认识到婚前性行为的伤害,传递自我保护观念,增强责任意识。
大学生恋爱专题 篇5
爱情,人世间最悠悠古老的主题,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不同的大学生就有不同的恋爱观。所谓恋爱观——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高校,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很普通的现象了,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平均在20岁左右,已经是合法的公民、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渴望爱情,而且中国高校的条例、条规上明确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这种恋爱观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以便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现今在大学中谈恋爱已经成为大学里的一门“选修”科目。然而对于刚刚度过成人礼的我们,是否能理解恋爱的本质呢。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吸引着人们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那么什么爱情的本质呢?
1、爱情的含义: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羡,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2、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1)、性爱爱情以性欲为自然基础,但是决不能把爱情等同于性欲。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爱情里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是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美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只在我身上生活着,我也就只在对方身上生活着;双方在这个充实的统一体里才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双方把各自的整个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种同一里”。在这里,黑格尔所强调的正是爱情的高尚性和男女双方感情的忠贞和同一。(2)、理想共同理想就是爱情发生的精神基础。共同理想是维系爱情的纽带,特别是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对爱情的影响更为直接而深刻,是产生爱情的根基,又是维系爱情的力量源泉。男女双方理想一致,志趣相投,个性相谐,人格相照,便使爱情得以发生和发展,构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充实的统一体。建立在这种共同理想基础上的爱情,能够促进人们热爱生活,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朝气、幸福和力量。一对恋人的理想越是一致,越是崇高,他们的爱情就越丰富,得到的愉快和喜悦就越多,从而就会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3)、责任爱情是两性之间的一种祟高感情,双方都自觉而无私地为对方承担起责任和义务。
3、爱情的本质特征:首先,爱情是以男女平等、双方互爱为基础的。其次,爱情是两性之间的相互爱慕之情,包含有崇高的精神内容。第三,爱情是持久的、炽热的男女之间的特殊感情,经得起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隔离,经得起种种考验。第四,爱情是两性结合的纽带,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合乎道德的,也是需要双方互为对方无私承担道德责任和义务的过程综上所述,爱情就是男女之间基于一定客观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与对方结为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理解和把握爱情的真谛或本质,要考虑到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考虑到一定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以上三点便是爱情的本质。然后再恋爱中海油三条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1、尊重人格平等
2、自觉承担责任
3、文明相亲相爱
然而作为刚刚接触社会的大学生的我们,对于恋爱还存在许多误区:
(1)误把友情当爱情爱情里一个人加一个人只等于一个世界!淡淡的牵挂是友情深深的思念是爱情。
(2)错置爱情的位置————爱情至上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人生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目标,认为“没有爱情,活着有啥意思”,成天沉湎于爱情之中,一旦失去爱就悲观厌世。过分追求爱情,必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在人生中,事业高于爱情,爱情服从于事业。培根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3)片面的或功利化的对待恋爱有些同学谈恋爱不是为了寻觅知音,或认为恋爱时机已经成熟,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看到别人出双入对,心理难以保持平衡,于是随大流。这种盲目的、缺乏自主性的恋爱,其成功的可能性是可想而知的。
(4)只重过程不顾后果重在“体验”、“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实用主义恋爱宗旨,本着这一思想他们都以“顺其自然”的态度,采取一种追求“曾经拥有”的爱情观,开始自己在校园里的爱情生活。
(5)无法处理爱情与婚姻的关系不少大学生认为爱情和婚姻是两回事,重在潇洒“爱”一回,把恋爱看成是积累经验的过程,随便谈谈,不考虑将来结婚,;恋爱的目的、归宿是结婚,这是正确恋爱观的特征之一。这种把恋爱与婚姻分开,谈恋爱却不意识到是在选择终身伴侣的行为是把真诚的感情当儿戏。
(6)向往“虚恋”; 新时代的感情——网恋网恋到底能不能成功呢?据调查,有31%的男生认为可以,只有16%的女生持相同观点,可见支持者很少!这就要求我们对网恋进进行一次深入的思考了。据《新快报》报道,河北曾经发生了一次网恋悲剧,故事的女主人公把她网恋的男人给杀了,又引发了人们对网恋的深思,象牙塔里的青少年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面对这新时代的爱情,你应该怎么做呢?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关键看你怎么去认识这个问题,怎么去对待这个问题!!如果网恋发生在你身上你该怎么做呢?提出几点建议:
1、不要太急于早早见面,要学会克制自己;
2、不管现在是不是在一起,如果双方在将来不可能在一起,还是早早挥剑斩情丝的好,免得伤人误己;
3、不要欺骗,在网络中展现尽可能完整的自我;
4、多进行心的交流,而不要总停留在表层的问候上;
5、多探讨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不要过多的停留在虚拟的网络上,比如两个人的性格是否合的来,看待一些问题的观点是否相近等。要把网络当作感情交流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把它当作感情存在的基础。
大学生恋爱现象 篇6
关键字:大学生,恋爱,一、大学生恋爱中不良倾向的主要表现
1、功利色彩渐浓。人们常说,校园里的爱情是最纯洁、最真诚的,喜欢就是喜欢,爱就是爱,这种不搀杂任何物质利欲的真、纯是你走进社会后谈恋爱所无法拥有的。但曾几何时,社会上所谓的“唯物”、“拜金”、“实用”主义之风让这一方“净土”也开始变得浮躁和功利。“白手起家、共同打拼”的爱情被更多的大学生们视作一个美丽的童话,他们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日趋现实。对方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利用价值”,对方的家庭背景、钱财等等能否成为自己通向成功、享受安逸的捷径成为恋爱的首选条件,“因为我爱,所以我爱”的神圣而纯洁的校园爱情开始蒙上一层实际而功利的1。外衣○
2、虚荣心理膨胀。真正的爱情是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相悦。但在谈及为什么谈恋爱时,一些大学生们却认为能交上朋友是自身能力和魅力的体现,“没人爱”是让人瞧不起的。而且为了显示自己的本事,一味追求面容姣好、经济富裕的恋爱对象,而不关心彼此是否相互爱慕;为了要面子,博得旁人的艳羡也满足恋人的虚荣,不顾自身的经济能力和水平,花钱大手大脚,看电影、进舞厅、下馆子、送生日礼物,都要讲排场、摆阔气;更有甚者,以频繁更换恋人来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不可阻挡”,玩世不恭的“快餐式”恋爱成为一种
2。炫耀的资本○
3、对“性”的轻视。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以及
当前社会中鱼龙混杂的性文化的泛滥和长期以来性知识教育的淡薄,使得大学生们的性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最初“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到现在花前月下搂抱亲吻已构成不文明的校园“风景线”,默许赞同婚前性行为、预支性行为、主张“试婚”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一些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不以为然和无所顾忌令很多高校德育工作者莫名惊诧。什么时候还“遮着”、“藏着”的“性”在大学生看来已让人“脸不红、心不跳”,如此司空见惯?
二、大学生恋爱中不良倾向带来的消极影响
1、破坏了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础。著名作家雨果说,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可见,爱情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感情,两情相悦,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美好爱情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任何功利主义的私念都是对这种美好感情的亵渎,也破坏了恋爱者获得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础。建立在“实用”主义基础之上的“功利性”爱情是不会牢固和长久的,任何风吹草动和人生突来的变故都会使之顷刻间崩塌。而且,恋爱观其实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折射,恋爱中的投机取巧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经济压力沉重,违法违纪现象增多。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还是纯消费者,学杂费、日常花销主要靠父母、家庭供给。但虚荣的“攀比”心理让很多大学生恋爱者花钱如流水,逢年过节礼物不能少还要上档次,平常聚会吃饭不能寒碜要翻花样,自己的女(男)朋友绝对不能比别人寒酸要时尚,而这些都需要“钱”来支撑。恋爱带来的沉重经济压力让“攀比”者不堪重负,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进行偷窃和诈骗。同时,校园中因恋爱争风吃醋而打架斗殴更是屡见不鲜。违法违纪现象的增多严重败坏了校风校纪,也给当事人造成了终生遗憾,因之被警告处分、勒令退学甚至绳之以法,“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化为乌有。
3、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2岁左右,这个年龄
段的学生经历逆境与磨难比较少,心理虽然正快速趋于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十分有限。恋爱中一旦感情受挫,自尊心和自信心将受到沉重打击,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郁郁寡欢、意志消沉或陷入纠缠与报复之中不能自拔,有的甚至看破红尘而轻生。
4、恋爱道德意识和法纪意识淡薄。校园垃圾里随处可见的安全套、大学生在校外非法租房子同居、有的女生因怀孕而被“勒令退学”,更多的大学生对“性”的轻视和错误认识,损害了爱情的尊严和圣洁,污染了校园文化环境,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身心健康正常发展。
三大学生如何正确和长久交往大学生如何处理恋爱关系
大学生如何处理好自身的恋爱关系,也许成了许多在校大学生最为关心的一件事儿。一个大学生的恋爱生活的成败,可以说会牵涉到他或她大学期间所有其他方面的生活。但是许多大学生由于感情生活经历不多或者不够,对校园爱情的正确理解、分寸把握、轻重程度、感情维护与修补、时间与精力的分配等方面的问题,理解有偏差,处理方法不当,不但没有给自己带来爱情本来应该具有的快乐与幸福,相反,却造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让自己深陷纠缠不清的感情漩涡,以致最后得不偿失,一无所获,既造成了时间和精力的损失,又造成了学业的荒废和身心的双重伤害。如此看来,大学生有必要对校园爱情
3。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恋爱关系不是大学期间最重要的关系。第二,对校园爱情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第三,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第四,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第五,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第六,警惕和杜绝师生恋的发生。第七,失恋不是世界的末日。第八,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同样丰富多彩且收获更多。
大学生恋爱现象 篇7
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特点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 文化层次高, 在多元文化背景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 对潮流的、新鲜的事物接受能力较强, 在恋爱观上有着与其他同龄人和其他年代大学生不一样的理解和特点。笔者对所在高校的二百余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分析了相关数据, 得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些新特点。
1. 恋爱低年级化、普遍化
上世纪90年代以前, 大学一年级谈恋爱人数不足1%, 而本次调查当代大学生, 结果显示:正在谈恋爱或准备谈恋爱的人, 一年级为16.58%, 二年级为27.65%, 三年级为42.46%, 四年级为67.63%, 其中二年级为超常增长阶段, 尤以女生为甚, 达到女生总人数的50%左右。在女同学中甚至流传着:“一年级娇, 二年级俏, 三年级急的跳, 四年级没人要。”可以说, 在大学校园里, 恋爱已成了风气, 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许多大学生跃跃欲试。恋爱热持续升温, 已成为一种公开的事实。而且谈恋爱的年龄提前, 年龄越小越易陷入爱河。有人形容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是“年龄小, 胆子大, 热情高, 速度快”。
2. 恋爱方式上的开放性、公开化
过去大学生谈恋爱还比较含蓄和深沉, 恋爱大多处于“地下活动”状态。而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方式已由“秘密”转向“公开”, 表达感情方式上, 不仅不怕别人知道, 而且故意张扬。有的大学生一旦谈起恋爱, 旁若无人, 过分亲昵, 无所顾忌。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卿卿我我的情侣。
3. 性观念的西方化, 传统道德观念淡化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强, 网络信息传播的飞速发展, 受到西方文化观念的影响, 加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有些大学生盲目的追求性解放, 传统道德观念淡化, 对婚前性行为持开放、理解、宽容态度。本次问卷调查显示, 75%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或赞同的态度。特别令人担忧的是, 不管男生还是女生, 都普遍缺乏性知识、自我保护意识。
4. 恋爱节奏的“短平快”
与过去的大学生不同, 当代大学生“不求天长地久, 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恋爱心态较为普遍。“交往—恋爱—结婚”的传统爱情三步曲已过时, 他们认为“恋爱”不必托付终身, 在校时卿卿我我, 心理上、精神上互相弥补空虚, 甚至发生性行为, 到了毕业时就无牵无挂地分道扬镳。
5. 恋爱观多元化, 功利色彩渐浓
在当今纷繁多变的社会生活中, 独身主义、网恋、婚外恋、一夜情、婚前性行为、堕胎、离婚、单亲家庭等都让爱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恋爱不以单纯的情感吸引, 而仅仅为了功名利禄和自身利益, 受到金钱、地位、名利等因素的影响, 大学校园弥漫着一股“物质风”, 拜金热日趋严重。这些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呈现多元化特征, 爱情功利化现象也逐渐普遍。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原因分析
1. 当代大学生自身生理和心理因素
大学生年龄大都处于18~22岁, 正值青春发育成熟期, 性意识增强, 渴望与异性交朋友, 恋爱欲望强烈。另外一个现实原因是, 大学生刚刚告别十余年寒窗之苦, 青春期情感在中学暂被压抑, 到大学阶段空闲时间相对较为充裕, 约束相对减少, 丰富的青春期情感在此时得以爆发, 使得高校校园成为恋爱摇篮。另一方面, 大学生很容易受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虽暂无谈恋爱的需求, 但因周围的同学谈恋爱, 孤独感、危机感、失落感就会涌现, 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而大学生在年龄、经历和文化等方面都大体相当, 还有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是相似的, 并且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 谈恋爱很容易变成为了攀比、满足虚荣心而行动, 而没有考虑双方的志趣、性格能否相投等方面。
2. 社会文化因素
在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 社会舆论与大众传媒主要以经济为导向, 道德化的价值取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化的价值取向。这些社会现象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和恋爱观的形成。
3. 学校教育因素
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 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学生正处于恋爱的旺季, 但他们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又显得很欠缺。高校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明显滞后, 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仅仅开设婚恋教育相关的课程和讲座还远远不够, 需从多方面入手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4. 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是教育环境中最重要并贯穿始终的一环。父母的文化层次、成长环境、家庭观念等不尽相同, 导致学生受到的家庭教育差异较大。多数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有过高的期望, 但往往忽视对性的教育或者因害怕而避而不谈, 更谈不上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也有的家长因工作太忙, 或者父母经常吵架等, 很少或无法与孩子进行正常的交流。由于缺乏家庭情感支持, 有的孩子就会通过恋爱来寻找情感支持。
三、健康恋爱心理教育对策
1. 大学生自己要培养正确的恋爱观
一是积极响应真挚的感情, 因为只有建立在信任、理解、包容和奉献基础上的爱情才能长久。恋爱双方要共同在一起长期生活, 不应过分看重对方的地位、钱财、家庭, 而应注重对方的能力、人品。在恋爱过程中, 要努力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 为今后的婚姻生活打好基础。
二是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之间的关系。爱情是幸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 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爱情应该服从于事业, 促进事业的发展。
三是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爱情作为恋爱的核心首先在于责任, 爱情是一种奉献性的精神活动。它很好地诠释了爱情的真谛, 即爱不仅是得到, 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奉献。人生活在社会中, 负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是对社会的责任;二是对家庭、父母、孩子、朋友和爱侣的责任。大学生只有胸怀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才能获得高尚的爱情。
四是恋爱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恋爱关系包括自己特有的感情和义务, 它只能存在于恋爱者两人之间, 不容许第三者介入。双方要真诚相待, 既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 也实事求是地对待对方。
五是在恋爱过程中, 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 互相尊重, 共同进步。爱情是互爱的统一。相爱的双方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 既不能完全依附对方, 也不能要求完全占据对方。爱很多时候意味着一种付出, 要相知、相敬、相让。
2. 社会要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首先, 要增强大众传媒的对主流道德观念的传播功能。当代大学生文化知识丰富, 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 同时也特别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电视、报纸、广播、网络要坚决抵制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在大众传播媒介的蔓延, 要加强对节目的审核、指导, 在节目中利用树立优秀模范典型, 批判“假、丑、恶”的现象,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弘扬社会主义“八荣八耻”的价值观。向青少年传递纯洁性的爱情教育、家庭责任教育、性生理卫生教育、性心理教育, 营造健康积极的社会氛围, 杜绝色情文化蔓延的基础。
其次, 引领社会舆论导向, 弘扬爱情主旋律。全社会要以党团组织、大众传播媒介、高科技手段为依托, 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 引导公众遵守伦理准则和社会道德, 宣传在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中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宣传格调优雅、积极健康的恋爱观, 批判恋爱中道德责任弱化、男女交往行为放纵等错误的恋爱观念。
最后, 要加强法制监管和惩罚力度。社会氛围的塑造, 除了社会舆论的正面烘托之外, 还必须利用法律武器, 加强对社会环境的监管和惩罚力度。大学校园周围散落着很多无照经营的家庭旅馆、网吧、发廊卫生条件差、安全隐患严重, 黑心的经营者将其营销对象定位于在校大学生, 纵容了大学生不文明恋爱行为的发生, 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这类服务场所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净化大学校园的周边环境。国家应加强对网络的整顿和治理。一部分大学生常年沉迷于网络, 甚至是色情网站。对于这类网站, 国家要加大处罚力度, 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严禁门户网站插播、链接相关色情网站和信息。
3. 学校要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
除从外部利用舆论宣传净化校园环境。利用校内电视台、广播站、宣传栏、展板、心理健康报及“5·25” (我爱我) 系列活动等, 宣传心理保健知识, 讨论恋爱及性心理等热点、难点问题, 防止性引诱, 预防性侵害, 谨防其他新闻媒体及社会对大学生恋爱及性问题的不良炒作和诱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网, 完善网上值班制度, 开辟情感世界、社交技巧、心灵空间、性与健康等栏目, 利用网络优势和网上交流如BBS、微信, 微博等, 了解学生真实心态,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恋爱和性知识, 消除学生恋爱及性心理困扰。
从内在教育着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的重点在于优化大学生对婚恋与性科学知识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 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即对自己、对朋友、对父母、对社会和集体应承担不同内容与程度的责任。具体做法:一是开设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恋爱与成才、恋爱与身心健康、恋爱与人格塑造等方面的辅导课, 以及性生理、性心理、性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教育;二是为大学生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服务;三是为大学生提供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机会, 让他们自己感受为社会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功体验。
4. 家长要做良好的榜样, 尽到自己的责任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恋爱道德基础。父母生活的和谐是大学生对恋爱和爱情认知的道德思想源泉。父母的责任还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对子女的性教育应该具有全面性。同时要讲究适宜, 即对不同年龄、不同状况的子女进行性教育的内容也不同。尤其是到青春期时, 要讲解青春期心理变化、生理变化以及怀孕的相关知识, 让子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随着对正常的情感交流方式认识的增强, 不同成长时期的孩子对自身成长和友谊有足够的心理判断能力。
总之, 恋爱对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有助于他们心理发展, 走向成熟;又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良影响。爱需要品位, 爱需要思考, 爱更需要运用智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有关领导应该积极探索相关教育问题, 制订教育方案, 引导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高校辅导员应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恋爱问题, 形成自信、乐观、诚实、忠贞、认真负责、积极进取、宽容理解以及较强的耐挫力等积极的人格品质。健全、成熟、完善的人格有助于他们获得甜蜜的爱情, 有助于他们使尽快走出失恋的阴影, 有助于他们学业、爱情双丰收。
参考文献
[1]陈志钊.“90后”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探索与启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2 (8) .
[2]陈雪芳.大学生恋爱的“幸福悖论”[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6 (11) .
[3]马福全.大学生恋爱及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9) .
[4]王坚, 冷淑敏, 王勇.大学生恋爱问题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 2010 (11) .
[5]王士晓.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教育途径探析[J].改革与开放, 2013 (1) .
[6]蔡文娟, 王秀华.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 (1) .
[7]刘嘉宁.论高校辅导员如何面对学生恋爱问题[J].湘潮:下半月, 2012 (8) .
深圳大学生“恋爱账单”近万元 篇8
倡导“至少恋爱一次”高校被称“中国好学校”
25日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报到的日子,而就在3000名新生踏入校门时,一张贴在学校宣传栏上的海报“亮”了——其上第七条写着:大学期间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除了上述内容外,海报内容还包括:建议家长每月给孩子600元生活费,最多不要超过800—1000元;学会一项谋生的手艺,不要等到毕业再抱怨;学会像父母关心我们一样关心他们;至少应该有一项兴趣,这样心灵才不会寂寞;比起考试,学会自学要重要得多;之前不独立也罢了,现在该自己一个人走了……
这一海报迅速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引发热议,其中,“至少恋爱一次”的倡导在高校规章式的“新生入学须知”中最夺人眼球。不少网友直呼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为“中国好学校”,认为其开明,但也有人认为大学恋爱不现实。随后,该校宣传部负责人回应表示,这是负责学生生活区的后勤发展有限公司的行为,并非学校行为,学校不提倡也不反对。
深圳大学生晒年花费近万恋爱账单成网络热帖
与此同时,网上开始疯传一份深圳大学生的恋爱账单:一个男生一年跟女友谈恋爱的各种支出花费,一年下来,恋爱成本约为9800多元,“大学生的你,还恋得起吗?”发帖网友这样说。
有网友算账,若一名男生每月生活费在1100元左右,一年生活费约为13200元,那么花在自己身上的只有281元。为此大家也总结出,一年没个万把块闲钱,千万别恋爱。该微博一经发出,立即有不少家有儿子的妈妈直呼“压力山大,如今养儿子的成本实在太高”。
受访深圳大学生多表示恋爱花费每月需四五百
深圳的大学生恋爱成本如何?记者随机采访了20多名大学生,恋爱费用最高的每月达4000多元,最低的每月也有400多元。但就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平均每月恋爱支出在500元左右。深圳大学大三学生小黎最近与女朋友分手了,但是他却觉得“很欢乐”。平均每个月花费三四千元在恋爱上的小黎说,分手了,终于可以不用再刷爆信用卡了,但他也觉得,自己肯定是谈恋爱的大学生中恋爱花费较高的。他对记者说,因为自己好面子,觉得谈恋爱一定要男朋友掏钱,加上自己在钱方面不太会作安排,“于是就悲剧了”。吃饭都自己买单,去哪儿都打车,平时还要送些小礼物,小黎每个月三四千块的恋爱开销就是这样花出去的。“没钱了就刷信用卡,刷爆了就厚着脸皮让我妈还。”家境较为殷实的小黎说。
但其实,像小黎恋爱成本这么高的大学生只能算是特例。深圳大学大三学生张晓松觉得,谈恋爱的确会增加开销,但大多数深圳大学生都不会每个月在恋爱上花到上千块这么多。“谈恋爱了以后,大多数人每个月至少会增加四五百元左右的开销。但是我觉得,花多花少就看个人了。”
观点 大学生:用钱维系爱情太现实
深圳大学大三学生张晓松觉得,统计大学生的恋爱成本没有意义,因为每个人的家境不一样,崇尚的恋爱方式也不同。“就像有人谈恋爱喜欢独立一点,有人喜欢腻一点一样,都无可厚非。但绝不会用金钱来衡量爱情的价值。”
张晓松说,她偶尔会和男朋友出去吃饭、看电影,但大多数时间他们都会在学校的食堂吃饭。“多吃食堂,偶尔奢侈”,这是在张晓松看来大多数深圳大学生的恋爱方式。她认为,采用这样的恋爱方式,每个月的恋爱开销应该不会到上千元这么高。
“没钱的话,在大学里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学谈恋爱的确很难。”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钱卉说,她生活的圈子里,大部分人的恋爱观都是“更注重眼前,注重男友送的礼物,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分手”。钱卉觉得,现在有些大学生几乎都是用钱在维系感情,这样的恋爱观太现实也太幼稚了。
老师:恋爱不是社会实践
对于网上疯传的恋爱成本,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范方彬觉得,现在大学生的恋爱观其实都比较端正,“现在的大学生都喜欢AA,经济方面也相对独立。”
“你们是不是谈恋爱都爱抓长期饭票啊?”范方彬曾经这样开玩笑地问学生,但学生们都不认同“长期饭票”的观点。他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普遍都以互相吸引为前提,没有掺杂太多利益的因素。范方彬还认为,“深圳大学生每月恋爱花销上千”的统计数据可能有些不全面,他没听说过这个统计,也觉得经过粗略统计就公布,对学生不太公平。
同时,范方彬也表示,恋爱不是社会实践,恋爱应该是两个心灵的碰撞、两个灵魂的融合,每个人的境遇不同,究竟会遇到几段恋情,也许谁都无法提前决定,但每个人至少都应该做到每一次都认真对待,而不是爱情游戏。
(中新网 23)
【大学生恋爱现象】推荐阅读:
大学生恋爱成本10-21
大学生恋爱问题07-13
大学校园恋爱08-10
怎么看大学生恋爱07-29
大学生恋爱主题班会08-13
大学生恋爱辩论赛05-15
大学生应该怎样对待恋爱05-23
大学生恋爱观教案07-30
大学生恋爱心理和行为09-27
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