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与谈恋爱

2024-06-14

大学生性与谈恋爱(精选9篇)

大学生性与谈恋爱 篇1

中日两国大学生性意识、恋爱观调查比较研究

通过中日两国大学生性意识、恋爱观的调查分析,比较两国大学生在性意识、恋爱观方面的差异.

作 者:张丽霞 郑红 宁式颖 果孝文 白佐俊宪 今野洋子 星信子 佐佐木邦子 作者单位:张丽霞,郑红,宁式颖,果孝文(哈尔滨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白佐俊宪,今野洋子,星信子,佐佐木邦子(北海道浅井学园大学,日本)

刊 名:哈尔滨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年,卷(期):23(9)分类号:B842.7 C913.1关键词:大学生 性意识 恋爱观

大学生性与谈恋爱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成都市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医学院等13所高校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90份,有效回收率为86.25%。其中男生404人,女生261人,25人未注明性别;年龄17~29岁,平均年龄20.65岁。一年级50名,二年级325名,三年级196名,四年级119名;260人来自重点高校,430人来自一般高校。正处于恋爱中,填写关系适应量表的学生有256名,男生147名,女生103名,6人未标注性别。

1.2 研究工具

1.2.1 性态度量表

参照有关性态度的问题[3,4,5]自编而成,预试问卷23题,涉及对性知识、性行为、性教育等的看法和态度。根据“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4级计分。分数越高,表明态度越为开放。前期用本量表对重庆市1 000名大学生进行项目分析后保留17题(删除第6,11,13,21,22,23题)。因素分析表明有3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40.33%,命名为性行为态度(7题)、性教育态度(5题)和性吸引态度(5题),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量表及各因素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50,0.725,0.581和0.568,有较好的信度。

1.2.2 恋爱关系适应量表

台湾王庆福编制,共22题3个维度:满意成长、冲突矛盾、资助共生。研究显示,总量表与各维度有中高度相关(r=0.311~0.775,P值均<0.05),说明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6]。

1.2.3 基本资料表

自行编制。包括性别、年级、民族、学校类型、家庭情况(家庭结构、父母婚姻状况、教育程度、教养方式等)。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5.0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等。

2 结果

2.1 大学生性态度的特点

利用t-双侧检验和方差分析对大学生性态度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性态度在家庭来源(城市或农村)、年级、父母当前婚姻状况,父母教育水平、家庭沟通、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教养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性别、学校类型、恋爱次数和家庭结构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大学生性态度对恋爱关系适应的关系

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性态度中的性教育态度和性吸引态度与关系适应中的冲突矛盾和自主共生有显著相关。见表2。

注:**P<0.01。

2.3 大学生性态度对关系适应的影响

以性态度3个维度为自变量,以关系适应的3个维度为因变量,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式的变量有性教育态度和性吸引态度,其中性教育态度是大学生恋爱关系满意成长的显著预测因素;性教育态度和性吸引态度是大学生恋爱关系中冲突矛盾的显著预测因素。见表3。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性态度在性别、学校类型、恋爱次数、家庭结构、教养方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这些因素可能对大学生的性态度有影响。男生在有关两性问题上,总的来说其性态度比女生较为开放,与相关研究结果[4,7,8]一致。可能是女性受传统观念影响,对于两性有关问题更为害羞、保守所致。不过女生在性教育态度上比男生更为积极。进一步分析表明,谈过恋爱或有多次恋爱经历的学生的性态度更为开放,而且来自不同高校的学生在性态度上也存在差异,与冷艳等[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显示,重点院校的学生在性态度上更为开放,其原因还需要深入的探讨。

刘文利等[9]对国内家庭性教育态度进行研究发现,父母已认识到家庭是进行性教育的第一课堂,对家庭性教育持积极态度。本研究对其他家庭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家庭结构对性教育态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由于家庭的创伤或父母一方的缺失,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太看重两性方面的教育,对性教育表现出不积极、不认同的态度。采用什么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则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性态度与恋爱关系适应相关密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表明,性教育态度和性吸引态度对大学生恋爱关系是否满意或者导致矛盾冲突有重要的影响。对性教育有积极态度的学生比较满意其恋爱关系,并在恋爱关系中获得成长。而对性教育有消极态度的学生在恋爱关系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也较多。

性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是人格发展的内在功力之一,也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标[10]。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在大学生中开展两性态度方面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开展性健康教育时,应考虑大学生的性别、学校类型、恋爱经验以及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尤其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应是大学生两性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但如何减少他们对性教育的阻抗,则需要研究者进行深入的探讨。

摘要:目的 探索大学生性态度的特点及与恋爱关系适应的关系,为处理大学生两性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分层抽取成都市800名在校大学生,应用性态度量表和恋爱关系适应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性态度在性别、学校类型、恋爱次数、家庭结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性教育态度和性吸引态度与恋爱关系中的满意成长、冲突矛盾相关显著(r=0.20~0.44,P值均<0.01);性教育态度对满意成长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F=41.14,P<0.01);性教育态度、性吸引态度对冲突矛盾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F=28.025,46.841,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性态度对其恋爱关系适应有重要影响。应注重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在教育时应考虑性别、学校类型、恋爱经验、家庭因素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性,态度,爱恋,适应,心理学,学生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0-38.

[2]吴扬.广东商学院大学生性知识、性态度及性行为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6,33(4):563-565.

[3]冷艳,刘忠华,肖征,等.山东省1973名大学生性态度及性行为调查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7,23(11):807-809.

[4]钱兰英.大学生对婚姻和性的态度.青年研究,2000(11):29-34.

[5]曾芳龄,于佳,李志辉,等.广州市1292名青少年性态度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2):932-935.

[6]王庆福.爱情关系发展与适应之评量.中国测验学会年刊,1996,43:227-240.

[7]彭-华.当代大学生性行为的特点及与性态度、性知识的关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4):100-105.

[8]叶丽红,高亚兵,骆伯巍.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调查.青年研究,2000(6):34-39.

[9]刘文利,卡罗林.爱德华兹.城市父母对青少年子女性教育知识和性态度的调查.中国青年研究,2007(5):48-52.

大学生性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 篇3

关键词 性价值观 大学生

大学生正处于性成熟时期,在性神秘的背景下,大学生开始怀着好奇心和探求精神试图了解性。但是,大学生的性生理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性心理的成熟度,两者难以适配,且部分性行为与性观念越过了社会的许可度,如若大学生未树立积极、理性的性观念,则会致使他们难以分清哪些是正常的性心理表现、哪些是安全的性行为,易被引向错误的性观念与行为倾向,甚至产生带来消极影响的与性相关的行为。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随机取样法,在某高校随机抽取4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最后共回收有效问卷370份。其中一年级98名,二年级79名,三年级125名,四年级68名。

(二) 方法

采用自编《大学生性价值观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性爱观、贞操观、性现象观、性道德观四个方面的问题,采用5级计分制:1非常不同意,2比较不同意,3不确定,4比较同意,5非常同意。

(三)数据的录入整理与统计分析

本调查数据均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結果

(一)性爱观

性爱观是指个体对性与爱关系的认识与态度。调查显示,31%的大学生赞同可以有爱无性;79%的大学生赞同先有爱后有性;7%的大学生赞同先有性后有爱;10%的学生认为可以有性无爱。

(二)贞操观

贞操观指个体对于女性守洁或男性自重的态度和看法。调查显示,8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贞操在恋爱或婚姻中很重要,59%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对恋人或爱人忠贞, 54%的大学生可以接受自己的恋人有过性行为,37%的大学生认为不会对别人真实地说自己的贞操问题,30%的大学生认为只要爱对方,可以把自己的贞操献给他。

(三)性现象观

性现象观指个体对于同性恋、同居、自慰、看黄、一夜情、买性等性现象的看法和态度。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是可以接受同居、自慰、看黄等现象的,22%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同性恋,28%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发生一夜情,9%的大学生可以接受买性。

(四)性道德观

性道德是指人类调整两性性行为的社会规范的总和。调查显示,39%的大学生认为满足性欲和物欲的性行为是可耻的,32%的大学生不赞同这种观点,7%的大学生赞同婚外性行为,11%的大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

三、 讨论

(一) 大学生性价值观的状况

首先,大学生的性爱观念总体来说是比较正确的,大部分学生认为性行为必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性行为是两情相悦的自然过程。但也有少数的大学生认为可以有性无爱,他们对于一夜情、买性等行为表示认可。这是由于西方的性观念涌入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在我国比较保守的传统性文化和西方性解放、性自由的观念的相互影响下,部分学生的性行为与性观念失去了价值判断能力。

其次,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贞操是在恋爱和婚姻中是非常重要的,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对恋人或爱人忠贞,但是,对于恋人或爱人曾经有过性行为,半数以上学生是可以接受的。另外,30%的学生认为只要爱对方,就可以把贞操献给对方,这些都说明大学生的贞操观念已经从过去的比较保守转变为相对开放,不再视贞操为判断爱情的唯一标准。

再次,对于一些大学生群体出现的性行为现象,如自慰、同居、看黄、同性恋等表示赞同,部分学生对于可以满足性需求的一些行为如一夜情、买性也表现才出了容忍性,这说明大学生的性行为已经趋于多元化,性观念也趋于开放,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多样化,谈论性也不再羞涩。同时,也向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提出了要求,要扩大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的教育力度,引导他们的性相关行为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最后,性行为的功利性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已经凸显出来,少数学生赞同婚外和婚前性行为,在性行为方面表现出没有责任感、没有道德观念。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责任感的教育,使他们知道性的问题不仅是个人的私事,其结果和影响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还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羞耻感教育,让他们真正懂得处理有关性的问题时,知道什么是美好的以及什么是丑恶的,从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美丑观,懂得运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来判断和指导性行为。

(二)大学生性教育的状况

高校性教育严重缺乏。由于大学生性生理的成熟,性意识的加强,性心理也发展到择偶长时期,对异性产生好感和兴趣,但大部分学生的性知识相当贫乏, 他们获得性知识渠道多是从报纸杂志, 医学书刊或读物, 电脑软件等途径, 绝大多数是自修。他们渴望学校开设正规的性教育课, 由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承担讲授。但是,多数学校尤其是理工农医类学校, 缺乏有关性教育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依据,教师资源更是匾乏, 导致学生不能达到应有性知识修养水平。有些学校是以选修课的方式开展性教育,但是由于课时短,人数限制,导致不能普及性健康知识。

(三)高校性教育的建议

高校应该把性教育纳入大学生常规课程当中,并且积极开展关于大学生性行为、性知识、性道德、性价值观的专题调查研究,为大学生性教育的相关课程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另外,建设一支有较高理论和专业水平,并且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队伍也势在必行。当然,性教育的内容也应该丰富多彩,如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生殖健康知识教育、性价值观教育、婚前性教育。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性观念调查报告 篇4

关键词大学生性教育开放道德措施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

一、调查结果

(一)对性知识的关注程度

两性话题对人类有着永恒的吸引力, 生理日渐趋向成熟的大学生们对此更是乐此不疲。尽管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性知识方面只是隐约、零星的知道, 但是集体的生活、便捷的网络渠道等都使得他们对于此类话题不再讳莫如深了。事实上, 在大学中, 同学之间通过卧谈会等方式交流性知识的现象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了。

1、对性话题的谈论

从调查中, 我们可以看出潍院绝大多数同学对性话题呈现出一般关注和比较关注, 毫不关注或很少关注的仅占16%。在宿舍里, 68% 的同学对此类话题谈论得很多, 几乎不谈或从来不谈的仅占6.5%。从分析结果来看, 性别差异并不显著, 专业类别、成长环境差异显著。

2、性意识的觉醒

大学生们不再像高中时代一样一心只读圣贤书, 对性话题呈现出广泛的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意识的普遍觉醒。在生活中, 有47.5% 的被访者意识到自身有性方面的要求。从分析结果来看, 性别差异十分显著, 男生比女生更加明显。被访男生有61.5%表示意识到,远远高出女生的39.4%。女生大体上态度比较含糊, 大部分表示没有或不知道。值得注意的是, 农村的学生意识到有性要求的比率比城里的学生要高点。高年级比低年级更有意识, 其中大二学生在递增曲线中比较突出。

3、性知识的了解渠道

尽管婚前性行为越来越普遍, 但是在大学期间, 通过亲身尝试来了解性知识的毕竟还属于少数, 只有

9.2%。其中男生的比率比女生略高, 为12.4% , 女生只有7.4%.绝大多数人还是通过人际交流以及大众媒介来了解性方面的知识。有59.5% 的被访选择与他人交流的方式, 62.6% 选择大众媒介。而在大众媒介中, 选报刊书籍的占56% , 电视占38% , 广播占15% , 网络占43% , 音像制品占41% , 其他占10%。可见, 知识水平较高、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们更多地依靠书籍、电视、网络、音像制品等了解性知识(二)对婚前性的认同程度

时下, 婚前性行为越来越普遍。禁欲主义性文化的退隐, 性知识的广泛传播以及避技术进步带来的性与生育的相对分离, 社会对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的态度趋向宽容, 年轻的、高学历者的性观念无疑更加开放。这一切对潍院的学生观念都起到了事实上的冲击。对于婚前发生性行为, 明确持赞同态度的占了33% , 表示不赞同的占30.5%, 其余36.5%的人态度较为模糊。通过分析, 性别差异是最明显的, 男生(40.7%)比女生(28.5%)更赞同婚前性行为。专业类别、年级、成长环境虽说没有特别的差异,理工科认同的人少些。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 越来越多的人持赞同意见。农村来的孩子赞成的比例达到了47.3%, 比城市、城镇的高十几个百分点, 可见地域差别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

不过有的人尽管不反对婚前性行为, 却主张大学期间别发生这样的事情。与赞同婚前性行为(33%)的比例相比, 却有更高比例的人默认大学期间的性行为, 认为这是个人的事情,不加评论, 这一比例高达58.3%。用道德的标准加以指责的只有为数不多的人, 主要是男生和理工科的学生, 还有大一的学生对此反映也比较激烈。

(三)对大学生同居的看法

有婚前性行为并不一定要同居, 但就有不少大学生情侣们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 从学校宿舍里搬出来, 过起了类似于小家庭式的生活。大学生活的自由使得同居成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大学同居村。对于大学生同居, 专家们认为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基本上已成熟, 在这个时候发生同居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的解决要靠社会和学校理性引导以及大学生自我的进步。潍院既然有相当比例的人赞同婚前性行为, 对同居现象比较宽容也不出意外。虽然有不少人比较理智地思考问题, 认为大学期间最好别同居, 干扰学习。仍有75.7% 的人认为这是个人问题, 旁人不该多加指责。

二结论

通过以上对数据的描述分析, 我们可以总结出几条比较明显的结论。

(一)潍坊学院大学生性观念开放但未出现偏离。总体上, 男生比女生更开放, 差异比较显著。

(二)思想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事实上, 这是目前大学生的普遍特点。在问卷设计、发

放过程中, 我们明显觉察出潍坊学院大学生对这一话题的各种态度。在接受问卷填写时, 有人平静如水、有人欣喜若狂、有人直言拒绝,在回收的问卷中, 问题的所有选项几乎都有相当比例的人选择。

三措施

纵观我国性知识教育的普及程度,是极其缺乏的,无论从小学到大学,生理卫生常识课似乎成了一门难以启齿的课程,授课的教师在面对男女生殖器官和其特点时,都会一语带过或避而不谈,导致许多学生对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生理特征的显露带来困惑。有人说五千年封建社会之下的性保守程度,到现在依然根深固蒂,此话还真的一点不假。所谓以科学知识去摒弃旧观念迎接新学说,这只是一种口号的标榜,而不是深入到教学之中。这是教育的一大败笔。作为当代大学生,对性观念缺乏的程度依然是有目共睹的。我们无力去批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对爱的选择,作为大学生而言,他们在接受系统的教育之后,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能力,有自己选择喜好的权力。那么作为学校,在学生对性观念缺乏的情况下应该做些什么样的工作呢?

(一)在目前大学体育综合课、保健课等课程中讲授性解剖、身体发育、自我形象、性交、受精、生育、避孕、自慰、性功能障碍、性传播疾病、性器官皮肤病及生殖健康等。欧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关注生殖健康教育作为性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我国的大学性教育应该借鉴这样一种有效的途径。

(二)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知识的大量涌入等多方因素, 不断重塑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多元化的思想表明我们的社会是一个进步的社会, 但也要防止多元化导致的判断力的丧失, 在是非面前辨不清方向。因此, 学校和社会的引导依然重要。这一切更加使我们觉得进行此番调查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性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如何正确对待性, 在一个思想多元化的年代, 在一个文明开化的校园, 将学生们对此类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科学、系统地呈现出来, 探究现象背后的东西, 哪怕只有一点收获, 对我们来说都是巨大的鼓舞。

参考文献:

张改叶、陈娱、魏文君: 女大学生恋爱特点的调查分析 , 载中国青年研究 2003 年。

贾晓明: 学习建立亲密关系: 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载中国青年研究 2003 年6 月。

肖扬: 国际聚焦: 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与干预策略, 载当代青年研究 2002 年1 月。

袁贵礼、田毅: 大学生眼中的婚前性行为, 载中国青年研究 2002 年3 月。

徐莉、刘爽: 大城市未婚青年的性知识、性观念及其行为模式, 载青年研究 2001 年第4 期。

调查问卷你的性别()

A 男B 女你的户口所在地()

A 城市B 农村C城镇

3你的专业属于()

A 理工B 文史C 艺术类您是哪个年级的-----------

5你现在谈恋爱吗()

A 是B 否

6你对性话题的谈论程度()

A 经常 B 一般 C 几乎不谈 D 从来不谈你对自身性方面要求的意识()

A 没有意识 B 不知道 C 有意识你通过亲自尝试来了解性知识()

A 是 B 否你对婚前性行为的认同与否()

A 很不赞同B 说不准 C 非常赞同你对在校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的看法()

A 不道德,伤风败俗B 正常生理需求C 读书为主,不易发生 D 其他 11 你对同居的看法()

A 正常的生活方式 B 坚决反对 C 最好别,干扰学习你对安全套进校园的看法()

A 坚决反对 B 漠不关心 C 同意你对未来伴侣发生过性行为关系后的态度()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篇5

姓名:张亚静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年级:2012级政行班学号:***

性(sex)这个词,是从拉丁语sexus一词演变而来。其科学涵义可以简单概括为:人类的性是以生物繁衍的机能为基础,受特定的社会关系影响和人的心理因素支配的性行为。随着人类知识水平的提高,在各种文化中,性问题对个人健康的影响比以前更为深入和广泛。而性教育是建立在性科学上关于人的心理社会发展和性发育的教学和研究,它不仅向受教育者传授有关人的性发育、性功能的生理知识,还向受教育者灌输一定的社会文化所认可的性道德规范和性价值标准,以及与性有关的法律规范。健康的性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家庭、学校以及教育机构应适时适量地在学生中开展性教育。

大学生处于青春后期,在性激素的作用下,随着性心理方面的快速发育产生强烈的性欲望和本能的性冲动,同时他们的性心理也得到发展,产生强烈的性意识,他们有活跃的性感情、性思维,使他们对性问题极为敏感、好奇。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的性文化以及性观念在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但也有些同学在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下,再加之其对性知识认识的不足,出现了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大学生处于“金字塔尖”,有一定的优越感,在心理上既有一般青年的共同特点,又有其特有的心理矛盾:性意识上表现出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性观念上的开放性与传统性的矛盾;在性道德上批判性与片面性的矛盾。所以说,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让大学生在青春期学习性知识,熟悉青春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性表面上是个人生理问题,实际上却是一个“人”的综合问题,它涉及到生理、心理、伦理、法律等多个方面。大学生性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减少、防范大学生中的性过失,而且应是通过性教育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提高他们在性问题上的辨别力、鉴赏力和选择力,学会自我保护、自我调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面对大学生所存在的性问题的事实和发展态势,学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教育。而性道德教育作为性健康教育的核心,应该给与高度重视。良好的性道德观是提高个人对两性关系的理性把握,升华个人人格的一种精神力量,它促使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爱情和追求幸福生活。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性行为是正确的、是合乎社会发展要求的,从而避免性犯罪和性错误的发生。

为了能更加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应该把握好大学生发展规律以及性科学教育特点,并需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坚持性教育的全面性;坚持适时、适度、适宜的原则;正面疏导,把丰富的性教育内容与多样化的教育形式结合起来。只有坚持好这几点原则,才能使进行性教育的目的更容易达到、才能让性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

大学生性与谈恋爱 篇6

本研究以信度和效度较高的`自编问卷,通过对我国经济发达不同地区的九所不同类别高校167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揭示:不同类别大学生间的性道德观念存在显著差异;不过,大学生总体上对性道德持肯定态度,对性行为道德、边缘性行为道德的认可程度较高,对独自性行为存在矛盾心态,对同性恋倾向持否定态度.本研究提出:性行为道德由“贞操、感情、自愿、责任、忠诚”五因素构成;边缘性行为道德由“感情、自愿、责任”三因素构成.

作 者:刘电芝 莫秀锋 阳泽 胥兴春 作者单位:刘电芝,阳泽,胥兴春(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重庆,400715)

莫秀锋(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桂林,541004)

大学生性与谈恋爱 篇7

国外研究表明,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欧美及部分非洲国家青少年的性行为发生率一般在20%~60%之间, 且性行为中不使用安全套的问题较为突出[1,2,3,4,5]。目前, 中国社会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给青春期学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刺激以及一些负面的问题, 青春期学生的性生理成熟不断超前, 青春期性行为、非意愿妊娠日益增多。因此, 青春期的性生殖健康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研究旨在对低年级大学生的性生殖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被调查对象为本市某大学大一的新生, 年龄在18~23岁,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1 000名大学生下发调查问卷, 回收率100%, 但完整有效卷891份, 有效率89.1%, 其中男生381人, 女生510人。

1.2 调查方法

于2008年9月采用自行编制的大学生性生殖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 学生独立答卷, 不记名, 当场收回问卷, 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学生所选专业是以理科为主, 独生子女422人, 占47.36%。单亲家庭成长41人, 占4.60%。居住农村401人, 占45.01%, 居住乡镇256人, 占28.73%, 居住城市234人, 占26.26%。

2.2 对性生殖健康的认知情况

被调查的学生中, 在第一次月经初潮或遗精时, 301人 (33.78%) 表示感觉紧张害怕。303人 (34.01%) 表示不知道STD (性传播疾病) 的含义;有335人 (37.6%) 不知道使用避孕套可以预防性传播疾病。对于自慰, 502人 (56.34%) 认为是正常行为, 113人 (12.68%) 认为是有害、不道德行为, 73人 (8.19%) 认为是变态行为。

2.3 对性生殖健康的态度和行为

偶尔讨论性话题的有602人 (67.56%) , 经常或总是讨论性话题的有103人 (11.56%) 。关于讨论性话题的内容中, 453人 (67.56%) 是关于讨论异性气质容貌, 225人 (25.3%) 是关于讨论同性异性的生理特征, 另外讨论的内容是性交可能感受、性道德、同性恋、黄书黄片等。性话题讨论场所主要为宿舍。

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 417人 (46.81%) 表示需要慎重对待, 310人 (34.79%) 表示只要双方喜欢、愿意就行, 164人 (18.40%) 表示不应该不道德。对大学生性行为及大学生同居的看法, 442人 (49.61%) 表示可以理解, 95人 (10.66%) 表示不可理解, 354人 (39.73%) 表示无所谓。比较而言, 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持赞同的男、女生比率为50.13%、23.32%, 与姜哲报道相似[6]。经统计学检验χ2=69.03, P<0.01 。

认为学校应该如何对待处理学生婚前性行为中, 339人 (38.05%) 表示若不影响他人可以不用管理及处理, 215人 (24.13%) 认为应私下进行批评教育, 31人 (3.0%) 表示应公开批评教育或给予处分。

对于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这一新规定, 346人 (38.83%) 认为更人性化, 286人 (32.10%) 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 106人 (11.90%) 认为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会更大。

表示偶尔有性梦的是354人 (39.73%) , 经常或总是的28人 (3.14%) 。表示偶尔有性幻想的有397人 (44.56%) , 经常或总是有的是41人 (4.16%) , 246人 (27.61%) 曾有过接吻行为, 65人 (7.30%) 有过性行为, 其中85%未使用避孕套。21名女生有过流产, 占女生的4.12%, 大部分当时心里感觉恐惧、焦虑、孤独、消极悲观。有过性行为及流产史的女生中, 家居农村的发生率是13.46%, 家居乡镇的发生率是11.03%, 家居城市的发生率是13.15%。

到调查目前为止, 353人 (39.62%) 表示爱上过1~3个异性。

2.4 对性生殖知识需求

性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中503人 (56.45%) 认为是网络, 379人 (42.54%) 认为是报刊杂志, 303人 (34.01%) 认为是同性朋友, 选择老师、父母的分别是236人、203人、, 占26.49%、22.78%。

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开展性教育、性病防治的有758人, 占总人数的85.07%, 与有关报道一致[7]。教学方式上, 514人 (57.69%) 认为应该举办专题讲座, 253人 (28.40%) 认为应该通过影视、科普展览等宣传, 认为应该设立咨询室、纳入日常课堂讲座的分别为178人、164人, 占19.98%、18.40%, 52人 (5.84%) 认为应开展个人访谈、交流。

3 讨论

性生殖健康在我国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领域。由于受一些社会习俗及传统观念的影响, 如何提供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服务至今仍存在许多禁区及问题。大学生缺少性生殖健康知识, 对于自身在青春期及青春后期所面临的性生理、性行为、恋爱等问题感到困惑, 并由此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健康与成长。因此说, 大学生以及青少年的性生殖健康状况不仅是一个医疗卫生、学校教育的责任, 更是社会、家庭多个层面的责任。

北欧一些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即开始对青少年性生殖健康进行研究和实践, 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少女妊娠率和生育率呈缓慢而持续下降的趋势, 荷兰、瑞典的青春期非意愿妊娠率更低。我们应该借鉴西方性教育的成功经验, 开展系统的生命和性生殖健康教育, 让父母正确对孩子科学性启蒙, 增强孩子的应对能力, 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 小学中学要开展成长指导教育, 融贯成一个系统教育工程, 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顺利地进入青春期。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接受婚前性行为的比例较高, 说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较开放, 与同类研究的报道相似[8,9]。但85%未使用避孕套, 4.12%女生有过流产史, 不安全的性行为除了易感性传播疾病外, 流产手术给身心带来创伤。目前我们的青春期性生殖保健教育是以禁欲为主, 尽力减少婚前性行为, 试图降低性传播疾病和意外妊娠率, 但是, 结果并不乐观, 值得深思。

人类的天性是喜欢群居, 害怕孤独的, 需要和他人的交往来证实自己的存在和价值。青春期的恋爱和性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审视, 可能也是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个方法。人不可能拒绝人性的需求, 那么,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 性关系成为了一种途径, 也许出发点是非性目的。因此, 目前单一的传统青春期教育, 试图阻止或减少婚前性行为也许并不能证明它的合理性。岑舒远[10]的报道中也指出, 各种以禁欲教育为目的的性教育项目损害了年轻人为自己健康和性做决定的能力。

所以, 我们更应该设身处地从大学生的视角去看待和提供青春期性生殖保健服务, 掌握青春期个性需求的原则, 提供科学全面的性生殖保健知识, 保证他们的知情权, 共情、合作, 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流、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 学会协商和拒绝性行为, 学会协商使用避孕套, 正确地看待社会上的价值取向, 学会批判性思考, 增加自信和自我控制, 承担责任, 控制情绪, 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 学会自我保护、自我调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Courtois R, Mullet E, Malvy D.Survey on sexual behaveiorby Congolese and French high-school students in an AIDScontext[J].Sante, 2001, 11 (1) :49-55.

[2]Hanso Haggstrom-Nordin E, Hanson U, Tyden T.Sexbehavior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weden:improvement in contraceptive use over time[J].J AdolessHealth, 2002, 30 (4) :288-295.

[3]Ortiz-Ortega A, De La Torre GG, Galvan F.Abortion.Contraceptive use, and adolescent pregnancy among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 at a major public university inMexico City[J].Rev Panam Salud Publica, 2006, 14 (2) :125-130.

[4]Eaton Dk, Kann L, Kinchen S, et al.Youth risk behaviorsurveillance-United States, 2005[J].J Sch Health, 2006, 76 (7) :353-372.

[5]Kaaya SF, Flisher AJ, MbWambo Jk, et al.A review ofstudies of sexual behaviour of school students in sub-Saharan Africa[J].Scand J Public Health, 2002, 30 (2) :148-160.

[6]姜哲.大学生性健康知识认知度调查与教育探讨[J].中国性科学, 2008, 17 (3) :30-32.

[7]赵瑞芳.大学生性教育状况的调查[J].Chinese Journal ofHealth Education, 2007, 123 (13) :204-208.

[8]曾琳娜.广州市大学生生殖健康行为研究[J].中国校医, 2007, 21 (1) :39-41.

[9]罗丹, 肖水源, 邓玉娟, 等.某高校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 22 (7) :480-484.

大学生恋爱的常见问题与教育对策 篇8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问题;教育对策

一、大学生恋爱存在的常见问题

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潮在我国有所蔓延,传统的爱情观、婚姻观受到挑战和质疑。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受此思潮的影响,在恋爱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恋爱的常见问题有以下几种:

1.恋爱动机五花八门,注重过程,轻视结果

大学生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情感体验,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获取生活阅历的一种实践活动。还有的大学生恋爱是受从众心理、虚荣心理、好奇攀比心理、功利实用心理驱动的结果。

2. 难以保持爱情与学业平衡

调查显示,83%的大学生有和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渴望拥有爱情。但大学时期正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成才立业的最佳时期,大学生的天职是学习。所以应该如何对待爱情和学业,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有些大学生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湎于感情缠绵之中。这样的恋爱观很容易导致对人生目标的误解,这对需要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的大学生来说危害极大。还有些大学生在认知层面能正确看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但具体行动中却不能正确处理,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恋爱上,错过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的最佳时期。

3. 恋爱方式不文明

热恋中的大学生,感情比较丰富,情绪十分强烈,一些同学缺乏自尊、自爱与自律,在教学楼、食堂、校内景点、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地过度亲密,行为不检,表现恶劣、令人生厌。有些热恋的大学生甚至过早地发生性行为,给一方或双方造成身心伤害。这些不仅有损于爱情尊严,造成爱情的庸俗化,而且有损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4. 一旦失恋,难以摆脱其困扰

心理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一旦失恋会感到悲伤、痛苦、优郁、焦虑等。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失恋,往往会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比如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效率降低,记忆力下降。学习方面要求较高的同学迫切地希望从情感的沼泽中抽身,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当事与愿违时,不安和紧迫感开始困扰身心,情感上的失落加上学业受挫使其内外交困。有的大学生失恋后一蹶不振,消极颓废,陷于痛苦不能自拔,极少数大学生甚至产生报复心理,甚至触犯法律,毁人毁己,葬送掉一生的幸福。

二、教育对策

1.加强爱情内涵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爱情内涵的专题教育,让大学生明白爱情的本质及爱情的内涵。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首先强调共同理想,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社会内涵,是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爱情是两个人感情的交融,是爱他(她)和自爱的统一。人格上的相互映衬,志趣上的相互认同,形成了双方对生活的共同理想,从而使爱情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能够振奋人的精神,激发人的智慧,升华人的品德。其次,强调感情的稳定专一性,这种特性要排除大学生恋爱的感情冲动性和企图性,使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保持冷静,以客观理智的态度对待感情,不至于荒废学业,浪费时间,损害健康。再次,责任是爱情巩固深化的前提和基础。爱情不仅是花前月下,更是风雨同舟。爱情如果没有“责任”去巩固和深化,就有可能在逆境中被抛弃。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使大学生深刻认识爱情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生持续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慎重与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

2.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大学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在大学阶段以学习为主,努力成才,才能为社会多做贡献。大学时代是奠定一个人自立于社会,培养一技之长的知识积累阶段,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发挥的最佳年龄是25-46 岁之间,大学阶段正是成才的准备期,大学生应当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学知识,努力培养创造力。因此,当代大学生不能沉溺谈情说爱,而应该奋起追求,刻苦探索成才的道路。需要强调的是:恋爱观实际上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因此,加强人生观教育,明确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把握人生真谛,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还要加强管理,把教育与管理结合起来,这样,高校才能逐步纠正大学生的错误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裴多菲的诗句“: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就形象指明了爱情与事业的辩证关系,也很好地回答了大学生应该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1] (P. 236)

3.教育大学生文明相亲相爱

文明的恋爱往往是恋爱双方既相互倾慕、亲近,又举止得体,相互尊重,而绝不是在态度、举止、语言等方面的粗俗和放纵。恋人在公共场所出入,要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对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恋人独处也要讲文明、讲道德。遵从恋爱道德,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去维护真正的爱情,这是爱情长久的秘密所在。没有道德的护佑,爱情也不会长久。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爱情之所以瓦解,他们爱的目的没有得到。他们所关注的不是事物的自身,而是那些附带的,不经久的东西。”[2] (P.196)

4.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失恋、理智对待失恋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失恋是一个过程,痛苦是必然的。失恋的同学要认识到:暂时的学习效率和能力降低符合现实规律,而急于摆脱情绪困扰,只能适得其反。该阶段合理的做法是给自己减压而不是加压,否则双重压力只能让焦虑情绪膨胀,做事效率更低。此阶段痛苦的情感体验需要得到疏理而不是压抑,可以寻求朋友、同学,亲人的安慰、理解和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1]赖慧彬.当前大字生恋爱观类型分析及教育引导[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7).

[2]亚里士多德.尼科马克伦理学(修订本)[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耿步健.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的培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6,(10).

大学生性与谈恋爱 篇9

不无关系

http:// 2010年10月09日14:41 广州日报网络版

正当“剩女”、“齐天大剩”、“李莫愁”、“灭绝师太”这些新名词改变着人们的恋爱观的同时,一些青年们也偷偷地将自己的爱情选定在校园。很多家长也出于种种考虑,也

转变了过去保守的思想,鼓励孩子在校园恋爱,甚至主动给“恋爱费”。

无疑,种种迹象表明,校园将是青年男女们最佳的恋爱场所;而对于恋爱过的那些人而

言,大学,往往是“爱情开始的地方”。

大学恋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恋爱,也是一种能力,是大学生适应成长、满足生活的一种方法。不是说恋爱一定在大学,只不过从年龄上讲,从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上来说,大学无疑是最适合恋爱的阶段,而校

园环境又为恋爱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校园里能够培育最单纯的爱情

没走入社会,永远不知道社会有多残酷,为了房子而离婚,为了财产而结合的案例已司空见惯。但大学不是,即便再“险恶”的爱情,也不会害得你家破人亡;即便再有目的的恋爱,也不会带走你过多的物质财产。那是一种精神上的依赖,是最单纯的爱情种子培育出的最单纯的爱情花朵。

大学恋爱更理性,更重视过程

“一套房子可以换回一个娇妻,一辆跑车可以带回一个媚娘。”如此爱情,看重的无疑都是结果,有了钱,便意味着你可以不用考虑一切而换得爱情。事实上,这些爱情就一定稳固吗?没有体会追求与被追求的苦恼,没有感受分别与相见的煎熬,少了这些爱情的过程,这些细节,你又怎么会明白爱的微妙呢?男人又怎会懂得疼女人,而女人又怎会懂得体贴男

人?

不如从校园里开始,让爱情变得更为理性,更为平淡,这样才能体会其中滋味。

大学恋爱体现恋爱观念自由开放

然而在五六十年前,大学里没有任何关于爱情的浪漫记忆。按当时的规定,所有高校都严禁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甚至把“在校学生严禁谈恋爱,违者退学”的校规写进了学生守则。

上世纪80年代后,校园恋情在一些港台文艺作品的影响下开始萌芽。到了90年代,大学恋爱才有了一个重新的定位和认识。而如今,我们已经开始提倡大学恋爱。根据中国红娘婚恋研究中心调查的《2010相亲现象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调查报告》显示,目前,近九成的大学生都已经有恋爱经验。

种种迹象表明,提倡大学恋爱,无疑是爱情观念上的转变:从闭锁到自由,渐渐走向进

步。

论大学生如何正确认识恋爱

摘要:在大学校园里能够引起学生心理波动的原因很多,但近年来由于失恋而导致学生自杀自残的事件多次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恋爱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成才过程中一个

热门的话题。

关键词:道德;恋爱;心理健康

大学生应当如何成为一个优秀人才,拥有健康的体魄、成熟的心理、扎实的知识基础是衡量一个大学生合不合格的标准,而其中成熟的心理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中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疾病的学生并不在少数,这些年出现的大学生自杀自残的事件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而这其中大部分事件都是由于失恋而导致的,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现有的错误恋爱观

1.1 为将来积攒经验型

他们的理由是为恋爱积累经验,从而增大以后恋爱成功的系数,宗旨是“及时行乐”、“好聚好散”。现在的某些大学生喜时尚、喜另类、喜追逐,具体到感情上,就是什么都想玩一把(http:///)。这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表现,以自我为中心,是不负责任的。

1.2 盲从类型

有的大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纷纷坠入爱河,特别是节假日,看到恋爱的同学都成双成对的出去玩,而自己却呆在学校里孤独寂寞,心里不是滋味,为了表示自己不比别人差,于是就匆匆加快了求爱的步伐,盲目跟从。这是由于大学生在共同的校园气氛中学习、交往、生活,知识水平、思想观念的相似性,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从众的趋向。

1.3 生理冲动型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自己的感情缺乏审慎思考,凭一时冲动就做出草率的决定,情感强度大,不易控制,理智分析能力容易受到限制。感情一旦开始就久久不能平静,因此热恋者总是处于强烈的追求之中。一旦失恋就长久地沉浸在痛苦之中,难以自拔。树立正确恋爱观的途径

笔者认为爱情其实最主要的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对未来的渴望与坚信,是对对方的承诺,在人的一生中,爱情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人的心理、生理都是有重大的影响,爱情是神圣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教育学/心理学类论文 http:///)。如何拥有一份良好的爱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1)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做个有道德的人,才能是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

(2)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校园文明行为。

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的情感要求,是消除大学生孤独感,培养大学生健康情操,强化道德力,珍视快乐人生的良好方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体现在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活动次数频繁上,而且也包括参加活动的人员也要群众化,要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才华、表现自我价值及自尊心得到尊重的机会。要尽量给他们情感满足的机会。

(3)开展性道德、性健康教育。

为了在普及生活和心理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正在成长的大学生的健康。开展性健康教育,这种教育既是健康教育,也是道德教育。通过性教育,纠正大学生性意识中的偏差,建立健康的性意识,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正确进行两性间的交往,正确处理爱情和

友谊的关系。

(4)建立心理治疗室。

大学生频频发生因为恋爱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悲剧,说明学生没有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需要学校和老师在这些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在学校建立心理治疗室,方便解答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恋爱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情感难题,避免学生酿成悲剧。结语

对于大学生谈恋爱,谈与不谈关键在于学生自己对爱情的认知。对将来的认知,拥有爱情是幸福的,爱情顺利时用愉悦的情绪去促进学业,爱情学业双丰收;爱情不顺利时,化悲伤为力量,对不如意的结果学会承受,心理才会健康,生活才会有乐趣。

一切从心态开始——校园现象杂感

(2007-02-24 11:41:08)转载▼

分类: 评论或是其他

一切从心态开始——校园现象杂感

校园本来就是一个社会,在这方净土上,校园文学纯而又纯,然而,现在的校园文学似乎与当今社会有很大的影射作用,这不能不说它是时代大潮的晴雨表。但是,更进一步地说,又不能把这些因素全归于社会。

在校园这块净土上,许多关心的专家、学者们,他们却很头痛,不是说他们的要求过高,而是我们这些校园文学爱好者让他们伤心。我们未来的作家们是不是应该审视一下我们自己的行为,我们是不是浮躁了?我们是不是在追求名利?

翻开一些所谓主编某某杂志/诗刊等,我不得不为之感叹,我不是说作品的质量差,更不是说他们不努力,而是他们的这种心态和手段让我难以启齿。如果你为了推出自己的美文,那还不如自己去出书,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呢?怒我不敢想象。

现在的校园文学热爱者,我个人觉得这支庞大的队伍中,有许多人的心态不是很正确,他们中也有许多浮躁的程度。不过谁叫这个时代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呢?介于此,多数人都在考虑怎样出名;怎样与众不同;及至怎样炒作自己;怎样的推销自己;又怎样的自己夸自己。当他们在别人面前做这一切的时候,他们又是多么的安然泰之。我不是一概的否认出名不好,推销不好;对于出名,对于推销,这固然是好事,但凡事总有一个度呀!低头闷心自问一下,我们的炒作,我们的推销,我们的包装,在别人欢呼过后的这一秒,我们想一下自己是否真正的找到了归属感。我们忏悔过吗?没有,一切都没有。对于这一切,我们其中的有些手段是不是过于华众取宠。

我在这里想告诉大家的是:

“文学不是拿来炫耀的,他是做出来的。”用这种心态能做好文章吗?“心静自然静。”不要那样的盲于出名,这种浮躁的心态应静一静。

在人的心境中,有两种境界,即“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对于这句话,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是这样说的: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叙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

下。”无我之境也旷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以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我,然未始不能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接着王静安先生又云: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我想,我们只要达到王先生说之三分之二,那就是也。然而在这块净土里又有谁能做到呢!恐怕少之又少,就算有那么凤毛麟角的人,恐怕也是眼高手低。

校园文学的爱好者,他们只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好,好好的做文章不是历史给予他们的使命。他们的使命是把时间、青春浪费在其它事情之上。的确,大学校园里有神圣的真理,儒雅的语言,更有健康向上的爱情。于是,他们投身其中,参与建设。请看下面三个论述:

一、神圣真理篇:

21世纪繁花似锦,校园文学爱好者们的墙壁上,油画中那位老和尚的袈裟在一件一件地脱落。真理却跑去了理想的角落,它的灵魂早也没有在爱好者的心中游荡。因而,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当下,校园文学的真理,我相信有,但不在多数人手中。在他们那里,谬论比真理多如牛毛。且不说校园教授们的学术论文,东拉西扯,七拼八凑;更不说他们著书立说,拉凑文字。在这里面,虽然他们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即所谓的真理,但是他们还是有很可取的一面。于是前辈们的真理在他们笔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或许为了能够说明论文、著作的水准,管他是生拉活扯也好,还是硬性往里塞也好,至于是否活用,反正是引经论典了,后果就不得而知。

为了迎合某种需要,跟着时代的大潮前进,校园就自然是个重要的地方。森林防火的真理进校园;交通规则的真理进校园;防止艾滋病的真理进校园;甚至“保先”已被一幅幅的横条挂在校园操场的小道上,教室后面的空气中,寝室最显眼的地方。然而,可怜的是那闪耀着的横幅并没有发扬她最婀娜的身姿。在她闪耀的金黄大字后面,却又是那么的凄凉和无助。文学爱好者们发挥他们的最大特长,或为了某种需要,帮助要“保先”的人群抄完“保先”笔记,甚至连心得也一并写上。试问,这神圣的真理在你和他的理解中真的一样?这一切,恐怕还只能代表校园某一小部分人的心态真理:

——弄虚作假。

二、语言儒雅篇

在一所所谓的大学里,文学爱好者的语言的肮脏与高雅,从一个侧面可以反应出这所大学的综合素质,即当下流行的这个词――素质教室的成与败。

可以这样说,校园是校园文学爱好者的乐土。更是他们走向作家行列黎明的前奏,是培养他们的集中营,在这里,从专科开始就一直不断的往上爬升。所谓精英中的精英,可是却很遗憾,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飞在其中,精英却也只有一小部分,很多的却是陪衬的绿叶。绿叶多了,园丁们自然顾及不了这么多。于是,他们为了能够吸收更多的眼球,争取做个与众不同的角色,另类中的另类,这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在祖国的汉字语言面前,精英们显得多么的渺茫,而绿叶们又是显得多么的自信,他们出口成“脏”简直不在话下,连那些研究多年的博导、硕导呀都不敢相信。据一项调查表明,在大学校园里,用得最多频率最高范围最广的要数这几个词――“他妈的”、“我日你妈”、“傻逼”,如果你想在做这项调查,不论你走在某种场合,只要你稍微注意听,我叫你大饱耳福。

中国汉字的确精彩,在他们的那张嘴下;中国语言的确丰富,在他们说的那一秒钟。

小姐们、少爷们,未来的知识分子们,中国的语言不需要你们这种发扬光大。你们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在糟蹋。

小姐们、少爷们,未来的知识分子们,你们收敛一点不行吗?在说话之前,用你们那个叫脑袋的东西想一想,不要在给自己脸上添光了,你够臭的,明白吗?

三、理想爱情篇

大学校园可称得上神圣的殿堂,这里少了高中时的紧张,却多了琼瑶笔下的浪漫;这里少了江湖的恩恩怨怨,却多了剩余时间的无聊。于是,爱情这个庞儿,在这里不知不觉生长,80年代传给90年代,90年代又传给新世纪,他们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一届一届地传递下去,新世纪的曙光,不弱呀!

校园的小道上,石凳边,浪漫着许多青春的故事。高层知识分子的恋爱,谁敢说不理想,不健康。他们都是经过坎坷、磨难,走过了岁月的多少风风雨雨,才换来今天现实的理想。不易呀!真的不容易。你看他们为了理想,为了爱情,化装品装满了书桌的抽屉;一件一件的名牌衣服挂满了寝室的巷道;一次又一次的染发、烫发,容易吗?不容易。

难得的好天气,难得的好月光。从百忙中抽一点时间,挽着情侣的手,散步于校园之中。月光下的恋人们,爱得冰清玉洁仰或爱得热火朝天。借月亮躲进云层的那一秒,拥抱,接吻甚至想到上床。在拥抱时,在接吻时,在上床时,理想爱情的追求者们,你们是否想到,家中父母那微薄的工资,为你们上大学积攒多年的积蓄快要完了,你们拥抱在床上,想到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亲热那里能够想到父母的弯腰背驼,白发苍苍。

大学不需要爱情吗?不是,它要的不是这种只为了拥抱,只为了接吻,只为了上床的爱情。它要的是有度的爱情,请你清醒一点,理智一点,单纯一点,不要搞得那么复杂。然而,谁清醒了?谁理智了?谁又单纯了?没有,一切都没有,下水道里那一个又一个的避孕套告诉大家,大学里的爱情,还不理想,还不健康。

上一篇:有关采购员的工作计划下一篇:窦官小学关于“减负增效提质”的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