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生性

2024-07-06

外生性(共12篇)

外生性 篇1

1 病例简介

患者1:女性, 20d, 因出生后尾部软组织包块就诊。查体:尾部见一直径约5cm大小的软组织包块, 质地软硬不均, 可扪及骨性结节, 无搏动;患儿发育良好, 心、肺听诊阴性。X线检查:尾骨尖部见一向后凸的类圆形囊性包块影, 周边钙化, 直径约4cm, 其内可见3个成人恒齿影, 余各部未见明显异常 (图1、2) 。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畸胎瘤。

患者2:女性, 30d, 因出生后下腰背部软组织包块就诊。查体:下腰背部正中线见一直径约7cm大小的软组织包块, 质中略硬, 皮色正常, 可扪及骨性长条索影, 无搏动;发育良好, 心、肺听诊阴性。X线检查:侧位显示平腰2~4椎体水平见一向后凸的丘状软组织包块影, 直径约6cm, 其内可见1个微型成人股骨影, 正位与脊柱重叠而显示不清, 余各部未见明显异常 (图3、4) 。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畸胎瘤。

2 讨论

骶尾部畸胎瘤属于发育异常性肿瘤, 一般认为起源于潜在多功能的原始胚细胞, 多为良性, 但恶性倾向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1]。骶尾部畸胎瘤包括2~3种胚层组织, 位于脊柱下端直肠与骶尾骨之间, 囊肿状或实质性肿块, 常含有成熟或未成熟的皮肤、牙齿、骨、软骨、神经、肌肉、脂肪、上皮等组织[2];好发于新生儿和婴儿, 女性为多[3]。临床表现较具特征性, 常以骶尾部肿物就诊, 其他少见症状有骶尾部疼痛、排便困难等[4]。

本文报道2例婴儿骶尾部畸胎瘤均为外生性, 可扪及明显肿块。根据临床表现及肿瘤部位的X线平片发现肿瘤内有骨、牙齿等异常钙化影而明确畸胎瘤, 并为成熟型畸胎瘤。对位于脊柱下端直肠与骶尾骨之间的畸胎瘤可行胃肠道钡餐检查和静脉肾盂造影, 了解相应部位的胃肠道或肾、输尿管、膀胱等脏器的受压推移情况。对生长迅速、浸润范围较广的畸胎瘤应进行CT、磁共振检查, 以明确肿瘤浸润范围及与重要血管、脊髓神经的相邻关系。

本病主要与脑脊膜膨出及各种神经来源的肿瘤等相鉴别:脑脊膜膨出症多在骶正中线上, 呈单囊性, 多伴有脊柱裂, 增加腹压或挤压囊肿时婴儿可见囟门凸出;各种神经来源的肿瘤可作针刺活检以资鉴别。

参考文献

[1]马志, 刘永梁, 徐延波, 等.小儿骶尾部畸胎瘤16例治疗体会.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 33 (3) :106-107.

[2]邹爱国, 白光辉, 方必东, 等.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CT和MRI诊断.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 17 (10) :1131-1132.

[3]李正, 王慧贞, 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965.

[4]侯立功, 王献良, 张二划, 等.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79例临床分析.中国医疗前沿, 2010, 5 (11) :51.

外生性 篇2

造就精彩

科学新教材以全新的理念和全新的内容,为科学教师呈现一个全新的局面。对此,我们一方面欣喜,一方面又深感踌躇。因为课堂成了学生个性张扬,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得到了发展和尊重,课堂上学生表现十分活跃,常常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不确定因素也由此增多了,老师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课堂出现的“节外生枝”我们即不能无端否定,也不能助长他们无节制的个人自由,怎样把课堂上的“节外生枝”转化为“资源”,化消极为积极,培养学生自主的创新精神,促使每一颗心灵都个性化地发展,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挑战。

[案例描述] 这是七年级下的一堂科学课,课题是“新生命的诞生”,学生已根据教材的要求完成了对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大致情况的了解,课时已过半,教师也准备进行下一段的教学。

突然有一个声音冒出来;“怎样才能生男孩?”话音一落,顿时全班哄堂大笑,说话的同学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她后悔不该提出这个问题。我一愣,随即一想,这位女孩不会是故意逗乐大家,肯定事出有因,就和颜悦色地问她:“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该生说“我奶奶很想我妈生个儿子,可我妈却一连生了两个女儿,所以奶奶心里就一直不痛快,怪我妈妈。”听了这番话,同学们一个个都七嘴八舌迫不及待地议论起来,“我奶奶也一样,我阿姨怀孕了,奶奶说如果不是男孩就不要。”“对啊,为什么有的人生男孩有的人生女孩”„„

看着学生如此投入,于是我干脆说:“同学们,那我们今天就来讲讲生男生女的奥秘,人的个体发育起点是什么?”“受精卵。”“那受精卵是如何形成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生男生女的奥秘就是因为男性所产生的精子有两类:X精子(女性精子)与Y精子(男性精子),当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生下来的就是女孩,当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生下来的就是男性,由此可见生男生女有哪方决定?”“男的。”我肯定了同学们的回答后接着追问:“如果人为选择性别,会带来什么后果?如果你的周围有重男轻女的现象,你将如何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男女比例失调”“社会治安混乱” „„。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到生男生女不要紧,只要健康活泼就行的思想教育,同时也开放了学生的思维,有位学生后来提出“老师,书上说接近卵细胞的精子有许多个,但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却只有一个,那双胞胎是什么回事?”,又有学生提到“克隆,试管婴儿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们还余兴未尽。

课间,上课提问的这位同学还高兴的跑到我身边说:“老师,今天我一回家就告诉奶奶,不要再怪我妈妈了。

[反思]

本节课并没有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教学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设计,使得预先的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从传统教学看,教学出现了失误,是不可取的。但只要反思一下,就不难发现,如果我们的教学中,都是按照事先设好的方案进行,而对制造 “节外生枝”的学生轻则制止,重则厉声诉斥的话,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被压抑。长久下去,学生学习兴趣、追求科学真理的热情会衰退下去。殊不知,“节外生枝”中可能隐藏着意外的收获,看似败笔中也会蕴藏着教育的良机!上述案例中,正是有了半堂课的“节外生枝”,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健全人格有着积极作用;也正是因为此“节外生枝”,才使一堂比较“敏感”、学生不敢流露自己好奇的课,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课。那么,要处理好课堂上的“节外生枝”,教师应具备哪些品质?

一、教师要具备科学精神

可以这样说,对于真正具有科学精神的教师而言,他是实事求是的,因为他知道科学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他对学生又是平等相待的,因为他明白只有营造出宽松的环境,自由思想才得以滋生;因而,他的每一堂课,无论是讲生命还是讲地球,都是科学精神的高度弘扬。春风化雨中,教师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育宽容。正因其有宽阔胸怀,才容得下“胡思乱想”、“不守常规”的学生;也正因其有博大精深的知识视野,才解得开疑问重重、环环相扣的心锁。倘若在这节课第一位学生由于特定的家庭影响而质疑的时候,教师这么回答:“这个问题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或者假装没有听到,那么他失去的就不光是一次思想教育的机会,还将失去创新思维的萌芽、科学精 2 神的绽放。

二、教师要具备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的能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偶发事件。它可能是外界因素的干扰,可能是教师的失误,可能是师生(生生)的矛盾,也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估不够等等。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发挥教学机智,做出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并妥善处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当然,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思考—实践,长期坚持,循环往复,经过艰苦磨砺和用心领悟而来的。

三、教师要具备课堂资源意识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突发的“节外生枝”乍看似乎完全属毫无用处的奇思怪想。但当我们真正去关注它、研究它时,却会发现这些“节外生枝”中也不乏隐藏着极具教学价值的课堂资源,这或许就是成就整个精彩课堂的亮点。因此,当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预设之外的“意外”时,不管是什么观点、看法、内容,教师都要树立“可能是一个良好的教学契机”的意识。惟有如此,才会去正确对待、巧妙处理,换回精彩的收获。树立课堂资源意识就是相信学生在教学过程能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即将课堂教学中“暴出”的意外情况,看成是能利用的教学契机。

“体制外生存”三十年 篇3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汤晋苏从本刊记者口中得知广西来宾市凌窝地区的情况后,马上翻开桌上的一本名册,上面是全国“难点村”登记。

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截至2009年6月,民政部已排查出第一批“难点村”,共11382个,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89%。经过一年的治理,已经根本好转的占一半以上。

但在这本名册里并没有来宾市的名字。汤晋苏说:“如果真如你们所说的,那里存在这样严重的社会管理空白,如果上面知情,是绝对不允许的。”

广西自治区来宾市凌窝地区这个7000人的群体,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难道真是个别现象吗?原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白益华说:“或许不普遍,但绝对不偶然。”

白益华从80年代开始从事基层政权研究,他认为,这件事情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制度性的原因。

基层政权经历三个阶段

白益华说,1949年到现在,我国的基层政权基本政策的变化,分成三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后到1957年,地方政权分为省、县、乡三级,那个时候基层的行政组织就是行政村,由乡直接领导,村主任都是乡政府任命。那个时候,农民没有户籍限制,流动非常自由。

到了1958年,农村开始搞人民公社化,基层政权组织情况发生巨大变化。“乡全部撤销,变成人民公社,村变成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这和过去乡政府的区别就是,政权建设和集体生产,人民公社都管。此时户籍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农民不能够自由流动,他们被固定在了土地上。”

1980年四川广汉县的向阳人民公社首先进行了体制性突破,把人民公社改回了乡政府。“改回乡政府以后,乡的职权偏重于政府工作、公安司法调解、生产管理也搞一些,主要是为了完成国家的粮食收购任务。”白益华说,当时,彭真指示民政部就农村体制变化问题到地方去做调研,他本人正好负责这个工作。

1982年修改宪法的时候,恢复乡镇政府的职能被写进宪法。但是那个时候,在很多农村地区,生产大队已经没有了,村民基本属于无人管理状态,治安状况恶化,公益事业无人办,乱砍滥伐现象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1980年2月,广西宜山地区出现了第一个由农民自发选举产生的村委会。白益华回忆说,当时村里还制定了一份村规民约,规定详细到“不能在河边大便,不能在井边挖鸡虫”等。

宜山的尝试得到中央支持,到1984年,全国农村都进行了体制改革,建立了乡政权和村民自治委员会。农村实行合作化以后,对户籍管理非常严格,城乡二元结构也是那个时候形成的。

农业税废除后的“失控”

“在80年代初,边境省份有个地方,聚集了全国各地的流民,他们在那里形成了黑户口,当时他们成为流民的原因是刚刚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各地查得都很严,农村的惩罚措施也很多,所以有的农民就跑到‘三不管’地区去生活。”

白益华说,当时还没有农民进城务工的概念,所以农民的流动一般只有三个因素:经济原因、计划生育、刑事犯罪。

“当时各地农民也比较有同情心,一般只要你不破坏我的东西,我都让你住让你吃,只要当地村干部同意就成了,不需要登记什么的,住的时间长了,外来人就被当成了本地人。”白益华说,他本人的老家是陕西农村,他们村里这样的外来人员很多。但是,这在当时既不符合法律规定,也不是国家提倡的。实行“大包干”后,有很多农民又回到了原来的村子。

“农民的大规模流动,恐怕还是从第一代‘农民工’的出现才真正开始。”改革开放后,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外资和集体企业慢慢出现,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青壮年大多到东南沿海一带打工,老人、孩子留守在村里。

在这个时候,村里和这些农民的关系是管他们要粮食。不种地的也要交农业税,村里的财政也是从这里抽取。在这个阶段,农民已不再依附土地,他们跟村里的关系开始变得不像过去那么紧密。

2005年废除了农业税,情况再一次发生变化。因为与村里已经没有任何经济联系,村里的财政也不再来自农民,所以村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就转为服务,主要是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社会管理等。

相应的,乡政府的职能也发生了转变,更重视本地区的市政规划、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当前,还有一些村子,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各种同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有些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整体能力不强,不少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无力为农民提供必要的服务,缺乏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还有一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有的甚至处于瘫痪状态。”对这种情况,汤晋苏表示,一定要发展农村经济,搞好服务和管理,从根本上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

“对于本地经济不发达,又大量输出劳动力的村子来说,对流出去的农民,村干部几乎是没有办法控制和管理的,这就是现在的实际情况。”白益华说。

在哪里都是“异乡人”

这些城市郊区的外来农民,无论对于他们的故里或者居住地来说,其实都是“异乡人”。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这些外来农民被称为“空挂户”。

这种非政府组织移民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他们已在当地落户若干年,应该转为当地户籍,但现实是他们的户籍仍属于老家的村子。对于政府的有效管理来说,他们是“漏网之鱼”。

“这类人来到城市旁边居住,在城里的蔬菜批发市场卖菜,或者做一些小生意,区里只负责招商,把摊位租给这些外来人,至于其他,一般区里是不管的。”白益华说,区里只要每年每个人收两三万的租金就成了,出了严重问题,那就公安部门来管。“如果一个城市的工商局和公安局不管这些人的事情,别的部门就更不会管了。”

对于这些离乡背井者的老家来说,他们只是一个个户籍上的名字。“只有村里选举村干部的时候,或者过年时才会回来几天。稍有能力的,就把老人孩子都接走了,老宅子也废弃不要。这些人和他们的家庭,实际上根本不在村干部的视线以内了。”白益华说。

徐勇从事基层政权研究多年,他认为,多数农民一旦离开了土地,离开了自己的村子,就等于没有了户口。“孩子上学是问题,享受不了社会保障是问题,他和现在的住所地其实没有关系,城市很少帮助他解决这些问题,城市政府在对待这部分人的时候,处于缺位状态。”

徐勇认为,这里面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户籍管理制度对农民的捆绑,此外,基层政权的“脱基层化”也是一个因素。

他认为,“脱基层化”和村干部的待遇下降有一定关系。“农业税废除以后,村干部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比以前少了,东部地区还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明显。”西部地区的村干部虽然基本工资比以前高了,但“活钱”少了,想干点事格外不容易。

“过去村干部是往农民那跑,筹集经费,现在只能往上跑、往乡里跑。村里要维持政权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资金来源只能靠上级的转移支付。以前村干部注意力在农村内部,现在注意力都在外面,要招商引资,要到上面跑经费跑项目,跟农民的距离反而越来越远。”

徐勇说,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成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但这些服务需要钱,而钱是由上级财政掌握的,村里经常有心无力。

流入地对外来人口采取消极不作为的态度,与现行土地制度和人口登记制度有关。

“我国人口登记制度太复杂了。但这关乎系统改革,几亿人的流动问题,不会简单。以前的办法是暂住证,用身份证、计划生育证等各种证件才能办到暂住证。但这仍无法解决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学者党国英认为,基层人口登记和管理的混乱,是造成这些人被“制度性抛弃”的原因之一。

“在人口登记问题上,大城市的城中村情况尤为复杂。”党国英说,通常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城中村其所在地往往有不少集体财产,如果对外来人员的登记到位,就意味着流动人口也可能要从这些集体财产中分一杯羹,而城中村所在地的政府显然不乐意这么做。

对于流动人口和农民工的相关政策国家已出台了不少,根本还是要落实到“管理”上。农村基层政府对计划生育的管理是抓得特别紧的,其他的,像选举、违章建筑、基础设施等等,即便是对本地农民,管理上“也好不了多少”。

隐藏的“瓮安”,维稳的隐患

流民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情形,在全国范围内都存在,但各地仍有一定的区域差别。白益华认为,东部地区的情况要好一些。

“东部的村办企业比较多,所以农民的流动性相对不是很大。村办企业的吸引力有时候比村民委员会更大,因为采取农民入股的方式。但村办企业发达的地区,相对人多地少,比如浙江、江苏农村的农民流动性也很强。”

徐勇认为,即便在东部一些有自己企业的村镇,对村民的管理也不是那么简单。“现在的企业,人员流动也很频繁。农民今天在这个村子的工厂上班,明天就可能到另外的村子去。企业无法承担政府的管理职责,而基层政府的管理难度,并不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完全挂钩。”

“还是需要政府建设一个统一的管理网络,把这一类人纳入管理体系之中。”徐勇认为,比如,从事小商贩的外来人员可以成立协会,一方面他们可以维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方便政府和他们的代表打交道。“否则,这些人聚集到一起,也容易造成群体性事件。”

他告诉本刊记者,武汉市就曾经对在武汉居住的小商贩进行分地区管理;湖南有个县,他们那里几乎所有壮劳力都在深圳开出租车,占深圳市出租车司机人数一半以上,后来他们组织成立了一个出租车协会,由深圳市政府统一管理。类似这样的尝试,在全国各地还有不少。

“不过,我们的社会组织发育还不够成熟,完全依靠民间组织、社会组织来管理这类人是不行的。但是不组织起来,政府就更管不了,那极容易产生群体性事件,必须吸取瓮安事件的教训。”

徐勇认为,近20年,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人口流动的过剩,尤其是人、地、户的分离,导致基层政府出现一个个管理真空。他否认我们国家存在大的“贫民窟”,但是认为的确存在一些“被政府遗忘的角落”,这些角落是城市犯罪集中地,缺乏有效管理,也是当地维稳工作的隐患。

外生性 篇4

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协同监管体系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及帕累托适度理论基础之上的。在新古典经济学方面,本体系认为基层商业银行金融市场的垄断性、外部性、传染性、脆弱性、公共产品、不完全及不对称信息等因素,造成了基层商业银行金融市场的失灵。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的随机不确定性、加速性和传染性等特点决定了政府、金融监管机构及银行自身等各个外生性金融风险监管层面不能单纯依靠自身来解决基层商业银行的外生性金融风险监管问题,需要监管层面之间加强协同合作,构建统一的监管体系来纠正基层商业银行金融市场失灵问题,控制和防范外生性金融风险。

一、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协同监管体系的监管层面构成

1. 银行业内部监管层面

银行业内部监管层面包括银行行业协会监管和银行自身内部监管两部分。银行行业协会监管主要负责协调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监管关系,加强银行相互之间的经营管理监督。健全银行系统组织监管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授信制度、人事控制、资金安全控制、程序控制、系统外生金融风险预警等系统协调工作;银行自身内部监管是商业银行为实现其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工程和机制。本层面监管主要负责维护内部组织机构有效运行,稳定银行经营方针策略正常实施;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进行监督;适当控制行为与职责分离;适当的测量、评估、监督和管理信息系统,修正和健全信息沟通渠道,主动披露银行自身真实信息。

2. 社会的外部监管层面

社会外部监管层面包括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基层行政机关、社会舆论、经济法规及其他风险监管机构等。财政部监管主要负责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实施,协调国内外金融政策,平衡国内外银行业监管层面差别;中国人民银行监管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维持货币稳定,主要从宏观上规划控制商业银行,规避风险,对整体金融风险进行预警,协调各种金融层面与银行业之间的经济和风险关系;银监会监管负责对银行进行监督管理,密切关注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与通货膨胀指数,保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防止商业银行陷入负债性危机。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拟订有关银行业监管的政策法规,负责市场准入和运行监督,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披露各银行的经营管理实时信息;基层行政机关监管表现为地方行政机构、财政部门从自身出发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监管地方商业银行的外生性金融风险,对可能发生的地方性外生性金融风险进行行政预警;社会舆论监管主要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互联网等舆论媒介,宗旨是规范信息披露和舆论导向,事前揭露、事中追踪、事后总结,正确披露银行相关信息;经济法规监管主要由经济法规制定、实施的部门负责。从监管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的法律层面上,规范基层商业银行的外生性金融风险监管,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寻,适时调整和废止监管立法;其他风险监管机构涉及中国证监会、保监会等,证监会负责监督商业银行证券交易风险,保证商业银行具有充足的流动性,防止商业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保监会负责对银行的存款保险进行监督,在保证银行运行安全的同时,即时发出外生性金融风险预警。

二、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协同监管体系的运作

1. 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阶段协同监管

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阶段是外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最初阶段,也是风险传导机制的第一环节。由于行政、执法不当或新闻炒作等外部因素的产生,诱使外生性金融风险开始萌芽、溢出效应产生。在此阶段现行外生性风险监管体系的做法主要是以银行自身监管调节为主,当事银行与行政、执法部门及新闻传媒之间进行沟通协商,缩小和控制风险引发因素的扩散。但此阶段,以银监会为主的社会监管层面,一般不给予监管协调,监管当局对风险重视不够,预警机制与基层实际脱离,其相关措施宏观性较强,微观控制领域还处于空白阶段。

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协同监管体系在本阶段的监管主要以协同为中心,从两条线来处理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萌芽。一方面从银行自身角度,协同和调节与行政、执法部门、媒体之间的关系,对于基层行政、执法部门的不当行为和措施,可以及时向更高层次的行政、执法部门提出申诉,要求公正处理;对于新闻媒体的不当报道应及时要求其澄清。另一方面是从社会监管层面角度,银监会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将监管工作落实到基层,协助基层商业银行搞好与各社会监管层面的关系协调工作。各级地方行政、执法部门,协同好银监会和其他社会监管层面的工作,对银行的行政、执法工作要公正透明。作为信息传递中介的监督媒体,要把握好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尺度,不谎报信息;同时媒体也要搞好各个监管层面的监管工作宣传和经济法规的宣传,提高社会群众的金融风险意识。

2. 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唤醒效应阶段协同监管

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的唤醒效应阶段是外生性金融风险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溢出效应作用的直接结果。由于溢出效应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部分信息灵通人士开始率先提取或转移存款。现行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监管体系在本阶段仍然是以银行自身的监管调节为主,银监会等主要的社会监管层面没有介入调节监管,这种监管的状态,也造成了银行自身的监管麻痹,往往不能准确的识别外生性金融风险正在发生。

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协同监管体系在本阶段的监管特点是各个外生性金融风险协同监管层面要在明确分工基础上加强信息沟通,加强各自外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系统的建设、对接与协同,启动风险预警机制。由于部分提现和转移存款的发生,银行自身和银监会等监管层面发出外生性金融风险预警信号并开始启动以银行自身和银监会为主的内外双向预警机制。改变以往监管系统对风险监控的偏见,建立网络状的风险控制组织结构,既要有完善的外生性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又要有垂直的外生性金融风险控制机构。同时要建立外生性风险衡量子系统、外生性风险预警子系统。在以往的风险监管体系中一般忽视了建立相关子系统,只是在宏观上建设和控制,这样缺乏信息的准确性和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在协同监管体系中把构建子系统作为一个重点环节。在此阶段中,银行自身要加紧储备资金,同时加大流动资金的数量,缩短贷款期限,投资主要倾向于变现能力较强的周期较短的项目。银监会等社会监管层面,密切关注银行及金融市场的动向,及时协调各监管层面的监管工作,同时向存在危机的银行发出预警信号,搞好整个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系统监管体系内部的信息沟通。

3. 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羊群效应、传染效应阶段协同监管

羊群效应阶段是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主要阶段,本阶段中大量的存款客户开始挤兑提款,银行的存款基础严重动摇,流动风险并发;传染效应阶段,是外生性金融风险扩散和蔓延的主要阶段。外生性金融风险发生使当事银行流动支付出现危机,银行将向其他网点及金融机构请求流动资金支持,挤提将会迅速波及该银行其他网点及周边地区的其他金融机构。现行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在本阶段特点是银行自身的监管调节作用被忽视,银监会等社会监管层面介入风险的控制监管,但监管层面各自负责自己职权范围,部分问题重复监管现象严重,彼此之间协同性缺乏,整体上没有统一部署。

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协同监管体系在本阶段的监管特点是各监管层面此时主要以监管控制为工作重点,协同调控,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减少和控制风险的损失与蔓延,遏止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协调各个相关的金融层面,调配资金充当最后贷款人,适当提供给基层商业银行资金及信用支持,发出局部地区金融外生性风险预警信号;银监会依法介入调查监管,向社会公开披露信息。银行系统监管层面,协调各银行关系,紧急调配资金,补救缺口,调整内部组织体系。银行内部监管,调整经营管理目标,查找外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及时补救,向社会披露自身信息,树立维持公众信心。基层行政机关,维持好当地金融秩序,对当事银行给予适当的保护,防止挤兑和社会秩序混乱产生。社会舆论媒介层面客观报道银行的真实信息,稳定和树立公众信心。经济法规监管层面,对当事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适时修改不完善的监管法规。其他金融监管层面,适当配合监管控制外生性金融风险,并防止其扩散。

在本协同监管阶段,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为主体的相对独立金融分工监管模式,应进一步加强各监管主题的协调机制。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政策协调机制。针对当前基层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趋势,采取适当统一的监管方法。中央和基层监督两级相结合,以基层监管为基础,实现以法规为依据的规范化监管,同时金融管理要具有灵活性和随机适应性。监管主体要独立监督,同时积极寻求财政、审计、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帮助。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加强金融透明度分析,完善金融监管法规体系,真正实行依法监管。

4. 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再溢出效应阶段协同监管

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再溢出效应阶段是由于风险监管控制不得当而使金融危机升级,在破坏金融体系的同时还导致了政府信誉扫地,政治动荡等不良影响。现行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监管体系在本阶段的运作方法是银行自身及社会监管层面退出监管领域,政府采取强制行政干预。

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协同监管体系在本阶段的监管特点是发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银行自身等多层金融管理部门的作用,协同处理外生性金融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金融危机解决的方案,应有各金融风险监管层共同协商解决。

危机过后,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协同监管体系主要是协同处理好外生性金融风险的善后工作;协调各个监管层面共同总结和纠正外生性风险发生前协同监管体系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重新寻求一个新的符合各监管层面监管初衷的监管方案,从而不断优化协同监管体系,使之不断进步与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将责成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妥善处理好外生性金融风险善后工作,解除局部风险预警;银监会将总结外生性风险监管经验,出台相关监管规定,纠正事前的一些不合理监管规定,继续对银行进行监督管理,密切关注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与通货膨胀指数,保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防止商业银行再陷入负债性危机和外生性金融风险。银行系统监管层面,运行新的资金配置方案,改革组织监管体系。银行内部监管层面,重新审慎经营管理方案,重新改革内部组织机构、总结外生性金融风险监管教训,改善测量、评估、监督和管理信息系统,修正和健全信息沟通渠道,恢复客户信心,搞好风波后的信息披露工作。基层行政监管部门,适时配合各基层金融层面恢复共建,适当提供政策支持。社会舆论媒介监管层面,搞好风波后的正面舆论宣传,重新帮助基层银行树立公众形象。其他金融监管层面配合银行危机后的外生性金融风险监管体系重建。

三、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协同监管体系的特色

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协同监管体系的监管层面构成和运作的整体特点,与现行外生性风险监管体系有很多不同之处。协同监管体系在继承现有监管体系优点和健全完善运作方法的同时,剔除了现有监管体系中的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因素,使监管效率大大提高,其突出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一是外生性金融风险协同系统监管体系与现行监管体系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风险监管过程中的协同合作,改变了以往监管体系中,监管层面各自为政,分工交叉、效率低下等状况,提高监管层面的监管效率。二是本监管体系扩大了监管层面的范围,打破了目前基层商业银行外生性金融风险监管的常规,将国家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列入监管体系之内,主张金融决策部门也进行银行业的金融宏观监管。三是在外生性金融风险传导机制监管控制过程中,将风险预警建设看作是监管体系前期的重点工作。协同监管体系中的预警机制比现行外生性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在风险传导机制上要早一个效应环节,起到了早发现、早监管的预期作用。

参考文献

[1]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

[2]王志斌.监管效率:法人治理与信息均衡[D].银监会获奖论文

[3]高宇辉,王国胜.银行业危机的可预测性与外生性金融风险[EB/OL].中国知网

生性多疑作文450字 篇5

其实在这条路上你不要机会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但是这一瞬间,你把自己一切的希望全部都给葬送掉了,你看到别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勾当,他们在背地里谋划着什么,可是实际上他们只是在分享着自己的小秘密,说一些与你完全无关的事情。

所以当提到你的.性格的时候,我立刻就想到了曹操三国时期的曹操,她就是生性多疑,听到别人在磨刀,就以为要杀它,其实人家是要杀猪的。

所以你的同学一直都在开玩笑说你有被迫害妄想症,所以他们说的也不无道理,只是在这样的情境,这下你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把这些东西全部都遗忘在脑后。

而当这些过程中有机会发生的时候,你就会把他们全部都放在你自己的心中,即便是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原来这些与你彻底无关。就算是他们真的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似乎也都是变得那么憔悴的一件事。

因为这些事情突然在你的心目中,就变得有些无关紧要了。

就包括你看电视剧的时候,发现的那些秘密那些小八卦,其实都是没有什么很重要的地方的。只不过是你闲的无聊的时候,打发时间的工具而已。

小学生性自我保护教育探析 篇6

【关键词】小学生;性保护;教育

在目前,我国的法律对于儿童性侵犯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根据专家的说明:儿童性侵犯就是指对儿童进行性行为和性剥夺,这些都是属于儿童性侵犯的行为,小学生正是属于儿童的范畴,小学生对社会还不能够拥有全面的认识,从而导致了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受到伤害及危险。

性侵犯的表现是非常多样的,其中包括了身体上的、视觉上的、环境上等种种方面,发生了性侵犯,不仅仅会对小学生造成非常大的身体上的伤害,更加会给小学生带来极其严重的心理伤害,这不仅仅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生长和发育,还能够在儿童的脑海中造成阴影,影响学生以后的成长和生活。

随着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越来越多,近年来我国儿童遭受性侵犯的案列也在不断增加,侵犯者大多都是成年人,而受害者大多为小学生,很多受害者因为年龄尚小,不具备识别能力,就根本不能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进行了侵犯,所以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青少年儿童遭遇性侵犯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小学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性自我保护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一、我国小学对性保护教育工作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中,对于性教育工作的开展还是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所以说,在小学开展性健康的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育部门也没有专门针对于性健康教学的教学内容和大纲,各个地方和学校也缺少通用性的教材,所以就导致了很多基层小学对于其相关的内容和尺度把握非常困难,并且在小学内部教育中,也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对于性知识和性自我保护教育的工作开展,比如应试教育使得学校更加注重学生在文化课方面的培养以及校领导和老师在性自我保护意识及知识研究的匮乏,学校对其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等等原因,都使得小学对性自我保护的教育工作开展的不够全面。

二、小学性自我保护教育的开展

1.增强教学意识

想要能够更好的针对小学生增强其自身的性保护能力和性保护意识就要从根本上增强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意识,因为小学生还是智力和心理发育不完善的儿童,所以很多事情的学习和行动都是处在模仿的阶段,所以,教师和学校更加要充分的利用小学生的这一时间段,针对小学生特殊的心理时期来对其进行性知识方和性自我保护意识的指导和培养,教师和学校要教导学生能够正确的保护好自己的生殖器官,要让学生尊重他人的隐私,要让学生能够做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们的事,要让学生能够普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其相关的传染方法,并且要教导他们能够正确的识别各项生殖器官,能够了解性侵犯的基本行为和尝试,能够正确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相关的卫生及性知识常识,在现如今大多数的儿童性侵犯案件中,很多情况都是被侵犯的儿童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并且性权利的意识相当单薄,在受到了性侵犯之后忍气吞声,不能够果断的上报家长或老师,并且家庭和教师对儿童的性自我保护教育欠缺,学生缺乏良好的获取性知识的渠道,所以说,学校对于学生获取性自我保护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2.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性自我保护教育

在小学的1~6年级中,学生的性格和心理变化较为明显,在小学的一、二年级中,学生的心理尚且属于儿童的心理,不能够对事物进行良好的判断,在小学的三、四年级中,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的判断身边的事物,并且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社交范围和独立空间,在小学的五、六年级中,学生已经基本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做事,所以说,针对鱼小学生的性自我保护教育要分段来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来进行。

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是学生刚刚脱离家长和幼师独自初步接触社会的时间段,在这段时间上的性自我保护教育就要从最简单和最基本的做起,例如要帮助学生初步的对身体的隐私部位进行了解,初步的掌握和别人交往时的自我保护技巧,对性权利的意识进行树立。学习人与人交往的特点,注意礼貌等等。

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学生在学校和班级已经有了自身的空间和单独活动的能力,在这个时间段要帮助学生了解性侵犯的主要特点,要让学生能够对和陌生人之间的接触有着初步的了解,自己在家的时候要注意门窗的安全,以及当自身遇到性侵犯情况时的求助意识和能力。

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学生的独立能力就有了明显的增强,并且可能有了自己的社会活动范围,这样就要帮助学生了解性侵犯的常识,并且要掌握受到性侵犯时的自救能力,要提高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识别能力,并且要让学生能够懂得基本都是的艾滋病知识等等。

三、总结

儿童在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尤其是小学生更为明显,所以说,加强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在更大程度上的保护自己,使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团结。

参考文献:

[1]王银吉.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J]教师观点,2010(10)

外生性 篇7

一、贵在发现, 留住意外

在一次哲学复习课上, 笔者一如既往地讲解着, 课堂平淡无波。但见第一排一位学生正低头作画, 便稍作停顿, 走近跟前, 发现这位学生画的正是笔者。笔者一怔, 随即稳定了一下情绪, 经同意, 将那位学生的“杰作”向全班学生展示, 顺势提问:“同学们, 他画得像不像啊?”一石激起千层浪, “像!”学生齐声答。接着笔者诱导:“大家能否用哲学语言回答为什么画得像?”经过片刻的思考, 一些学生跃跃欲试, 将手举过头顶。

生1:抓住了老师的面部特征, 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生2:尊重了规律的客观性, 绘画时遵循了绘画的技巧和规律。

生3:我们经常和您在一起, 有很多的沟通和交往, 对老师很了解, 所以能够画得像, 实践决定认识嘛。

(那位绘画学生从大家的赞许中看到了自身的价值, 不再感到尴尬。)

笔者趁热打铁, 再抛一问:“大家能不能以哲学的眼光看待这位同学上政治课画画这一现象?”学生来了精神, 课堂又掀波澜, 一番思考和讨论后, 大家纷纷作答。

生4:我认为之所以画得好, 在于这位同学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应该予以肯定, 因为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们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所建树。

生5:依我看, 对绘画的喜爱没有错, 但要一分为二, 把握适度原则。

教师:刚才大家运用哲学知识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表明哲学不是玄学, 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都相信这位同学会遵循学习规律, 注重全面发展。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 笔者对课堂上的“意外”没有视而不见, 更没有对上课分神的学生当头棒喝, 而是充分利用了可贵的生成性资源, 捕捉了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 通过师生合作探究, 演绎了课堂精彩, 从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哲学知识的理解, 还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渗透到知识点的教学中, 让学生在交往中自己教育了自己, 使动态生成在未曾预约中“柳成荫”。这表明, 鲜活的教学资源经常流淌于不经意之间, 只是发现它需要教师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二、巧在引导, 活化课堂

在处理“影响价格的因素”这部分教学内容时, 笔者作了这样的总结: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使价格经常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突然, 有位学生脱口而出:“我家林散之的字价钱好像从来没跌过。”教室顿时骚动起来, 学生似乎在怀疑价值规律的正确性。面对学生的“有意刁难”, 笔者顺水推舟, 先将“包袱”抛给学生——组织学生讨论, 给自己争取思考的时间, 以图以循循善诱的方式, 引导学生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突破认知难点, 盘活课堂僵局。

教师:商品价格不断升高, 对生产者意味着什么?

生1:利润的增加。

教师:利润的增加会引导生产者有什么举动?

生2:扩大生产规模, 产品供应量增加。

教师:产品供应量增加对价格有什么影响?

生3:产品价格会下降。

教师总结:正因为增加或减少商品供应量会对其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产生作用, 从而使产品价格经常处于上下波动中, 这些正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而名人字画的价格上涨不会导致其市场供应量的大幅增加, 因而对名人字画的价格上涨态势难以形成有效的抑制, 所以在盛世收藏热潮中, 名人字画的价格总是呈上扬趋势的。

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必须遵循学生的理解方式, 沿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情感的起伏的轨迹灵活调整教学预设, 针对学生的意外反应作必要的点拨和引导, 促进预设与生成的融合, 这样才不至于让“节外生枝”阻碍了学生的学习, 变成“节外生‘疵’”, 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而巧妙的引导能有效破解课堂困境, 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感受到课堂还是自己的课堂, 尽管“节外生枝”却精彩纷呈。

三、智在互动, 共享精彩

在梳理“新时代的劳动者”框题知识体系时, 笔者自认为内容简单, 随意一问:大家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话音刚落, 一位学生立即发问:“零工资就业做法值不值得提倡?”笔者在备课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目前法律界和理论界对这个现象也还有争论, 但笔者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决定和学生共同探讨。

教师:所谓零工资就业主要指不计任何报酬来实现就业, 我想就这个现象听听大家的看法。

短暂的沉默后, 有学生窃窃私语, 教室逐渐热闹起来。

生1:在今天大学生就业压力严峻的形势下, 牺牲暂时的利益换得一份好的工作未尝不可, 如果有能力完全可以尝试一下。

生2:对所谓零工资就业的大学生来说, 他们并不是没有回报, 只不过回报不是直接的“钞票”, 而是获得了用人单位提供的一个可以看见“美好风景”的平台。

(生1和生2发言后, 一些持相反观点的学生的立场发生了改变, 笔者及时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这一现象。)

教师:难道这种就业方式就没有弊端吗?

生3:这是一种无奈之举, 是对劳动力价值的贬损, 极大地损害了同行的利益, 破坏了劳动力市场公平公正的原则。

生4:缺少工作能力的人, 哪怕不要钱企业也不欢迎。企业看重的是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和潜力。

教师:有两位同学从企业发展、劳动价值角度辩证地进行了分析, 认为零工资就业的做法不值得提倡。试想, 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出现安全事故, 怎么解决?在现实生活中, “零工资”就业存在风险, 如遇到劳动纠纷就无保障。

生5:我也觉得这种就业方式不值得提倡, 它明显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今天, 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事例很多, 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劳动者对自身合法权益的漠视。

笔者趁机拉回主题:对!这就要求我们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这时下课铃声响起, 课堂讨论却意犹未尽。学生在争论、参与中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在亲身体验中获得了认知和思维的发展。

由于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它解读时会产生认识上的个性差异, 在互动中有了精彩的生成, 这恰好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灵感。良性互动就能让“节外生枝”发展成“节外生‘姿’”。互动, 凸显生成的张力, 使课堂呈现无法预约的精彩。

简谈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 篇8

工艺美术原生性发展动力源于古代的手工业和农业技术的发展, 而现在的发展动力则是来源于机械工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服务于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工艺美术品是多元化文化的产物和载体, 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种种关系。在各民族间和某些地区, 有些人根据日常的生活需要, 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进行着工艺美术的创作。这些本来只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民间工艺美术制作, 风姿古朴, 清新自然, 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展示了一种与纯工厂生产的工艺美术商品所不同的美学特性。

2. 工艺美术的美术特征

2.1 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先于审美或与审美共存

文人画艺术的创作是为了追求精神的审美, 而工艺美术的创作则是起于物质的实用性。文人画是艺术家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而创作的一种艺术, 它的创作要求艺术家忠实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觉, 严格遵守艺术种类的审美原则, 追求感官的娱悦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当文人画悬挂于厅堂时可美化环境, 印刷出版流传于世时成为宣传的书籍、工具、物件的装饰这才有了实用价值。但是工艺美术却是为生活中的某种目的进行创作的。同时, 有些工艺美术的制作还满足了实用上和审美上的双重需要, 使其既能符合美感又有实用价值。

在我们民间的工艺美术中, 实用性先与审美或与审美共同存在, 其原因在于工艺美术直接产生于民间。制作的目的在于方便自己在实际生活中使用, 所以一般不模仿市场商品的原样, 而是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制作或设计。这样的工艺美术不仅是实用性物质的制作, 还是精神层面上富有个性的制作, 从而体现了审美与实用的高度统一。

2.2 工艺美术是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的折射

工艺美术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收的祈望, 因此往往被美化、被装饰。民间传说、宗教信仰、民俗活动最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和个性, 其中出现在各种集会、宗教祭祀以及婚丧嫁娶等活动中的工艺美术, 更是直接地体现出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审美观念存在差异性。工艺美术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记载着创作者们在生产、生活和劳动中所产生的真诚的、独特的感受。它们不故弄玄虚, 不矫揉造作, 更不受世俗所谓的美术法则的制约, 自由、自发、自主、自在, 富有个性, 可以说它们的美学原则更接近本质意义上的艺术。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工厂商品化的产品正不断地向民间工艺美术靠近, 就连文人画客的的艺术作品如雕塑、绘画等也越来越贴近于民间工艺美术了。工艺美术大多是具有自然形态的东西, 因此, 也体现了最生动、最本质的意志愿望的自然流露, 从而折射了某些民族和地区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从中展现出他们独特的审美观。

3. 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

3.1 工艺美术的原生性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所处环境的各种品质要求也都有所提高。在这种前提下, 工艺美术这种既新颖又古老的公共艺术, 为满足当代人类的精神需求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意义及作用。工艺美术在制作时, 对材料的选择没有严格的规定, 只要能用就行, 甚至是废旧的物品在工艺美术家手中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由于材料大多是原生态的, 因此艺术家们因材施艺所做的工艺美术品大都具有一种格外特别的风格。虽有的风格略显质朴, 但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呆滞, 其技艺之所以能代代相传, 也是因为题材与生活中的种种相关的缘故。比如:蜡染的原料知识蜂蜡、土布和蓝靛, 然而漂染后却能呈现出其他染织物所没有的不规则的冰裂断状。众所周知, 彝族的漆器有着悠久的历史, 不仅有竹胎、木胎、角胎、皮胎等多种, 还有雕刻、堆漆、镶嵌、彩绘等各种各样的工艺。这些漆器底一般为黑色, 绘纹以黄、红两种颜色为主, 色调虽然沉着却不乏装饰性, 是一种罕见的工艺美术品。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工艺美术采用草、竹、藤、麻、高粱杆、玉米秸等材料制成, 显然是因为这些原生材料随处可见、到处可取, 制作起来额比较顺手、方便。由此可见, 这些工艺美术的特色都是工厂所模仿、设计、生产不出来的。

3.2 工艺美术的再生性

为了能更好的满足主题性设计的需求, 工艺美术的创作类型也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工艺美术的再生性要求, 工艺美术品的表面呈现丰富的效果, 既要有天然的肌理, 又要有多彩的效果, 还不能单独地追求原生性的工艺美术所追求的单调、平滑。在工艺美术制作过程中, 一方面强调材质的自然、有机构成和材料的特性, 另一方面还要强调通过细节来表现出创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工艺美术的实用设计中最重要的是从创作者的兴趣、爱好以及使用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充分体现出不同工艺美术的整体风格和实用价值, 让其看起来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工具, 更是一种视觉及精神的享受。

总结

我们早已经进入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时代, 从政治体制改革到文化体制改革再到经济体制改革, 我们都应该正视交流和融合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 工艺美术必将实现多元化发展, 原生性与再生性也必然要进行有机的结合。今天的工艺美术已经伴随着整个艺术的发展向前发展, 我们理应顺应时代的潮流, 实现审美的要求, 从而最大程度的利用和把握工艺美术的特性, 创造出更具有表现力和审美创造力的工艺美术。

参考文献

[1]许禾惠.论中国设计的再生性[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07 (04) .

[2]吴良镛.谈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J].装饰, 1997 (01) .

“节外生枝”也是景 篇9

其实, 我们的教育不也是时刻充斥着这些瑕疵, 天天都有“节外生枝”发生吗?怎样才能让这些“节外生枝”也能成为校园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呢?我开始了一次次的尝试:

前些日子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被一篇题为《暑假减肥记》的文章深深吸引住了。该文的小作者取材新颖, 文笔简练, 形象生动, 语言诙谐幽默, 读后让人感到自然轻松, 诙谐一笑, 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我决定利用作文课朗读这篇优秀作文, 让全班同学分享这份愉悦。

我刚读完文章, 一位同学“唰”地举起手说:“老师, 这篇文章是抄来的!”他的话音刚落, 全班哗然。同学们议论纷纷, 并把目光投向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 她羞愧地低下了头。

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 我经过短暂的思考, 立刻转换话题:

“同学们, 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

“好是好, 可是……”

“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 不管其他。”

“太好了。”

“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请发言的同学到讲台上来说。”

很多同学举起了手, 甚至站了起来, 大家高度评价了这篇文章。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转移, 而且发言水平挺有新意。我便接着问:“同学们, 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得不多, 可能同学们读得也不多。以后多给同学们推荐一些优秀的文章, 在班上宣读, 你们以为如何?”

“太好了!”众口一词。

“那么, 对今天第一个给我们推荐优秀文章的同学, 大家说应该怎么办?”

“谢谢!”“非常感谢!”同学们似乎一下子明白了我的用意, 齐声欢呼。

“从今天开始, 每周推荐一篇优秀作文, 全班同学轮流推荐。可以拿原文来读, 也可以抄写到自己的作文本上。不过, 别忘记注明作者和出处。”同学们会心地笑了, 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也舒开了她紧皱的眉头。

在此事发生的第二天, 这位抄袭作文的女生写了一则日记, 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

“当我听到同学指出这篇作文是抄袭的以后, 我的头脑‘轰’地一下, 立即陷入极度的后悔之中。我的脸‘腾’一下子烧了起来, 火辣辣地难受。我想, 这下全完了, 我把脸丢尽了。当时的我, 恨不能从地上找个缝儿钻进去。后来, 老师并没有批评我, 而是感谢我向同学们推荐了一篇优秀的文章。我的天哪!老师替我挽回了面子, 我真不知该怎么感谢老师。我将永远记住这次教训。今后我一定会认真写好每一篇文章。”

对于这次课堂的“节外生枝”:我不忍心让那个因抄袭作文被揭露而已经“羞愧得低头不语”的学生进一步再受伤害, 但也不能纵容学生的错误。因此融严格于宽容之间, 巧妙转换话题, 事实证明我成功了, 不仅让全班学生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境界, 而且给犯错误的学生一个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

这不禁让我想起泰戈尔在他的《飞鸟集》中曾写过这样的一句话“使卵石臻于完美的, 并非锤的打击, 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教育究竟是什么, 我想一定不是那“打击的锤”, 而是那“且歌且舞的水”。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是波动的, 它可能不匀速、有反复, 甚至会“节外生枝”。当他出现波动反复、甚至“节外生枝”的时候, 我们不能纵容, 但需要我们“上善若水”的教育情怀。我们的心要像水那样深沉, 我们的语言要像水那样真诚, 我们的行为更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因为只有这样, 我们的学生才能从内心感受到温暖和爱, 才能从心灵深处给予回应, 最终才能振翅高飞, 奋发向上。

为“节外生枝”喝彩 篇10

一开始, 他们自由组合进行投掷比赛。看似很简单的运动, 却锻炼了多方面的身体素质, 平衡能力、控制方向的能力、反应能力、手臂力量等。

玩着玩着, 鹏鹏突发奇想, 提议让飞盘穿越悬挂在大厅中的竹制品, 美其名曰“穿越时空的飞盘”。看得出, 大班的孩子在游戏中已初具挑战精神。每个人都想方设法让自己的飞盘成功穿越。谁知, 童童的飞盘穿越失败, 在空中“着陆”了。几个调皮的小男孩立刻冲上前, 凡凡小脸涨得通红, 大声喊道“快, 快过来, 我们一起拯救飞盘!”孩子们全都围了过来。真没想到, 孩子们潜在的合作意识会如此强烈!这是个绝好的机会, 应借机引导孩子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我没有介入其中, 只是站在一旁静观其动。

只见他们有的跳得老高, 想用手够到那个小竹篓, 可惜身高有限, 无法触及那个边缘;有的用自己的飞盘不停地投掷过去撞击, 未料又一个飞盘卡在上面了。童童着急了, 拿来了绳子, 用尽全力甩动, 谁知半空中的竹篓不停地旋转, 飞盘依旧纹丝不动。宇涵说:“搬张椅子来试试吧!”看得出, 他们的拯救热情丝毫未减, 大家聚在一起继续商量。“椅子太矮了, 那里有柜子呢。”小誉连忙助阵。“不行, 不行, 站到柜子上太危险了。”衡衡持反对意见。能有这样的安全意识, 说明孩子们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他们激烈地争论着。“还是请老师帮助吧!”乐乐看着我, 显得一脸的无助。我连忙走过去, 孩子们有的蹲下来帮我扶椅子, 有的给我递游戏棍, 有的抱着我的腿, 还不停地叮嘱我站稳、小心……

飞盘落下来的一刹那, 孩子们激动地抱在一起。“成功啦!成功啦!”欢呼声响彻大厅。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生;性知识;性心理;性伦理

青春期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个时期,青春期的青少年要经历生理上、心理上的发展和转变。随着性器官逐渐成熟,第二性征发育日趋明显,初中生对自己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易产生一些迷惘。如果不能及时地得到正确的指导,他们可能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与行为。为了今后能开展有效的青春期性敏感问题教育研究活动,我们编制了一般性知识调查问卷和借鉴了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郑涌、骆一编制的“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旨在了解我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中学生的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状况,从而制定性敏感问题教育对策,通过有针对性的性敏感问题教育培训和干预研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健康、自信、快乐的人。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的被试是北京市右安门外国语学校2015年9月份在校的全体学生。学生中年龄最大者17岁,最小者12岁,男女生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问卷的设计

问卷包括两个部分:一般性知识调查问卷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其中一般性知识调查问卷为我校教师自主设计,并经过相关专家讨论,以及预实验调查后进一步完善而成;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由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郑涌、骆一编制,主要用于针对青少年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经研究证明,该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822,重测信度系数为0.856,分半信度系数为0.759,说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1.3 实施问卷调查

我们采用了上述两种问卷,对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施测前由培训员讲明测试的目的和意义,得到同学们的知情同意与合作后,学生均匿名填写。填写时座位分开,避免干扰,对个别不理解者予以中性解释,测试完毕后统一收回问卷。

1.4数据处理工具

对于一般性知识调查问卷,我们采用百分比数据统计;对于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我们采用SPSS18.O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参与调查的三个年级学生比例近似为1:1:1。我们利用周五下午班会时间,在全校13班共发放问卷367份,回收有效问卷361份,有效率达 98.3%。

2.1对基本性生理知识的了解

中学生们对基本性生理知识的知晓率较高。首先,对“遗精”现象,除个别学生认为遗精“是一种病”或是“因为品德不好”所致外,大部分学生有正确的知识,特别是男生;但是女生中有26.8%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遗精”。其次,有关“月经”现象的知晓率:男生为68.2%,女生为”97.3%。可见被调查学生对本性别的基本性生理现象有较好的了解,但对异性则相对缺乏了解,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涉及到较为敏感的“自慰”(手淫)现象,学生们的认识就比较混乱,不少学生持有不正确的看法,其中女生“出错”的情况比男生多,但P>0.05,男女生差异不明显。不同年龄阶段被试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其排序为初一组<初二组<初三组,这可以看出年龄越大,了解的生理知识也越多,P<0.01,差异显著。

2.2对性病知识的了解

被调查学生对各类性病知识的了解存在很大差别。其中对艾滋病的知晓率高达95%,对一般的性病,如淋病、梅毒的知晓率略高于70%;对于其他几种也较常见的性病(生殖器疱疹、扁平湿疣、尖锐湿疣等)的知晓率低于40%;而对于中国发病率非常高的乙肝,只有6.7%的同学知道其能通过性渠道传染。比较起来,女生的性病知识要差于男生,P<0.01。相对于不同年级P>0.05,说明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对性病的了解水平差异不显著。

2.3对避孕措施的了解

大多数同学听说过一些社会上比较流行的现代避孕方法,如:男用避孕套、口服药,男性绝育和女性绝育等;但他们对安全期和体外排精等传统方法则了解较少。其中有10%左右的同学,不但知晓而且了解一些避孕措施的使用方法。相对来说,对紧急避孕方法的知晓率比较低。对于避孕套的作用,89%的同学知道其有避孕的作用,但知道其有预防性病作用的比例只有60%,女生仅有36%。总体看,对于避孕知识,男生掌握的程度要高于女生,P<0.01。对不同的年级来说,了解避孕套的避孕作用初一68%,初二67%,初三74%,P>0.05,差异不显著。

2.4性知识来源

学生获得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为(以选择多少,而非重要性排序):报刊杂志书籍、电视广播、学校教育、同学朋友、父母、看展览、医生、录像厅录像带(光盘)、互联网。但如果按学生选择的重要性排序为学校教育(31.9%)、报刊杂志书籍(19.3%)、同学朋友(11.4%)、父母或电视(各7.6%)、录像带光盘(3.2%)等。分性别看,男、女生的差别是:男生更多地选择了同学朋友、录像厅录像带(光盘)及计算机互联网等作为其性知识的来源,而女生则更依赖于学校教育、报刊杂志书籍、父母和广播电视。显然,与男生相比,女生的知识来源更为集中,并且父母作为教育者的重要性对她们较之男生更为重要。

2.5对了解性知识的期望和态度

有近36%的学生希望自己目前对性知识能够有“较多了解”,选择此项的男生比女生多;而希望“略知”的学生超过了半数(55%以上),女生比例更高一些,持“不想了解”和“无所谓”态度的男、女生,均在10%以下。在对未来恋人性知识的期待方面,不但很多男、女生希望对方性知识了解得较多,而且绝大多数(95%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认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婚前了解避孕知识不是“不纯洁”的表现。

2.6爱恋异性的经历

被调查的男生和女生1/3以上的人有过爱恋异性的经历,其中男生比女生更普遍。具体看:(1)一多半的人有过至少一次爱恋异性的经历,其中男生的分布是:有过一次爱恋异性经历的占30. 6%,一次以上的占33.5%,而没有过的占35.2%;相应的比例在女生中分别为26.2%、27.1%和46.7%。(2)与异性有过拥抱、接吻、性行为的比例,男生分别为26.1%、20.0%和4.2%;女生分别为23.4%、19.6%和0.6%;任何行为都没有的男、女生分别为69.0%和72.0%。(3)分年级来看,年级越高,有过相应经历的学生比例越高。对第一次性行为时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原因,主要的回答是“突然发生的没有准备”、“双方都不想用”和“不好意思去买”。有时不愿采取措施的原因,主要是“没必要”、“不自然”等。从这些个案看,学生在偶尔发生性行为、特别是首次性行为时,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对怀孕和避孕等问题并没有经过认真的考虑。

2.7所希望的获得性知识的渠道和性教育方式

学生们希望获得性知识的渠道,按照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学校教育(39.9%)、父母(10.9%)、报刊杂志书籍(10.1%)、医生(7.8%)、同学朋友(4.8%)、电视广播(4.6%)、录像厅录像带光盘 (2.5%),其余各选项均低于2% 。

3.启示

3.1中学生的性知识存在缺欠,对性病及其预防知识认识有“误区”,对避孕措施的了解程度显现很大差别。目前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满足不了学生们的客观需求,其现有知识来源与渠道存在各种不足,使得部分学生在与性有关的问题上产生了困惑和问题。改革教育内容,选择适宜方式,是青少年性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3.2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存在“代沟”。尽管学生对从学校和家长那里获得知识与帮助报有很大的期望值,但在现实中他们与教师和家长在有关性的问题上沟通不够,特别是涉及到个人敏感、隐私的问题,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缺乏信任。

3.3中学性教育的内容,不仅应包括传授知识、传递信息,而且还应包括健康性心理的塑造、科学性观念的确立、正确处理两性社会交往关系以及规避危险行为能力的培养等。

3.4对于中学生的性教育应该是多渠道的,鉴于学生与父母和教师的沟通存在问题,而比较信任同龄的同学、朋友,在加强对教师和家长教育、培训的同时,还可以考虑引入同伴教育等适宜、灵活的社会干预方式。

4.全员教育与心理咨询干预

4.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方面通力合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青春期性敏感问题教育研究团队,定期召开学校领导、研究团队、班主任和家长会议。大家统一认识、明确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学校多次派出研究人员参加荷兰性教育专家、国内知名心理专家辅导的学习交流会议,购置最新的性教育书籍和资料,完善了心理咨询室的硬件设施。学校涌现出校长办公室、政教处、团委、教科研室、年级组、教研组、心理咨询室、医务室人员通力合作、全员教育的研究氛围。

4.2培训教师和家长

调查表明:只有6%的学生认为性知识是来源于家庭的。这个数据表明家庭对孩子性知识的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但对孩子来说,家庭是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长性观念的落后,性知识缺乏,在教育孩子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约有40%的中学生希望从学校教育的正规渠道中获得性知识。学校里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性教育。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对性知识的储备不足又是我们进行青春期性敏感问题研究时遇到的困难。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首先让科研团队的老师首先培训其他老师和家长,希望形成教育合力。

4.3利用学科课堂讲授性知识

2.5对了解性知识的期望和态度

有近36%的学生希望自己目前对性知识能够有“较多了解”,选择此项的男生比女生多;而希望“略知”的学生超过了半数(55%以上),女生比例更高一些,持“不想了解”和“无所谓”态度的男、女生,均在10%以下。在对未来恋人性知识的期待方面,不但很多男、女生希望对方性知识了解得较多,而且绝大多数(95%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认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婚前了解避孕知识不是“不纯洁”的表现。

2.6爱恋异性的经历

被调查的男生和女生1/3以上的人有过爱恋异性的经历,其中男生比女生更普遍。具体看:(1)一多半的人有过至少一次爱恋异性的经历,其中男生的分布是:有过一次爱恋异性经历的占30. 6%,一次以上的占33.5%,而没有过的占35.2%;相应的比例在女生中分别为

学科教师结合自己学科的性质和内容,设计有相关性的教学案例,讲授青春期性心理和性伦理、性道德等基本知识,使学生能正确地适应青春期的身心变化,能够理智地对待性等问题,明白爱是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统一,爱是自然和社会的统一,爱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例如生物老师在课堂上针对青春期男女生的生理发育特点、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卫生保健、生殖与生命的奥秘,并针对中学生青春期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如月经、遗精等生理现象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性病的危害性及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语文学科渗透侧重从阅读理解作品的角度引领学生对爱情友情等认知和理解;政治历史学科侧重探究生命的社会属性;思想品德老师重点从伦理道德角度对性道德进行专题讲座引导;医务室的老师在学生身体不适时寻求帮助时耐心的解释……。

4.4德育处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向学生介绍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实质和规律

德育处利用优美的声音、图文并茂的专栏宣传,使中学生正确了解自身发展的规律。懂得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性发育的自然进程,从而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有科学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破除愚昧落后的性观念,如对性的不适感、神秘感、罪恶感、压抑感等。消除那种对自己生理心理变化的恐慌、惶惑和焦虑,改变对性和性欲愚昧无知和自我启蒙的状态,预防青春期性器官疾病和性心理疾病。

4.5年级组利用班会、团活动对中学生进行性道德观念教育

年级组在学校统一部署下,通过班会、团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认识人的性心理和行为的社会性,正确对待生理性冲动,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欲念和愿望,分清友谊与爱情、美与丑、荣与辱,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自重、自制、自强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加强青少年的人生观教育、理想教育和性道德教育,使他们明白性爱的道德责任,和谐健康地与异性同学交往,把性爱放在人的生活和事业的恰当位置上。

4.6 心理老师的专业素养和咨询技术是我们开展性敏感问题的重要保证

我校心理老师担负着对学生家长及全校老师性敏感问题教学辅导和培训责任,同时也承担着对校全体学生的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工作。自心理咨询室创立以来,心理老师开办我校首条心理咨询热线,为广大同学提供专业的、及时的、隐私保密的心理呵护。根据工作的需要,她不停地学习,借鉴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还编撰了“性健康教育敏感话题”的校本教材,以满足青春期孩子们的迫切需求和与同行交流。

5.展望未来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的研究是我校申请并被批准实施的一个北京市市级课题,青春期性教育研究是形成我校的特色教育课程。通过这一市级课题的研究,必将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也必将促进全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间的团队合作,必将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贡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骆一,郑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3)

[2]侯婵婿,陈于宁,娆树桥等.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在中学生应用中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4)

[3]余小鸣.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M].北京:方正出版社,2002

[4] 龚林,颜春荣,丁蓉等.深圳市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性知识及性态度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4)

[5]余小鸣,王书等.北京市城区中学生性意识及与性行为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

[6]常向东.初中生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心理学健康杂志[J].2013,21(8)

[7]肖扬.青春期性教育:全球青年发展的重要议题[M].人民日报海外版,2OO2,1

小学生性自我保护教育探析 篇12

性侵犯的表现形式多样, 有语言的、视觉的、身体的、环境的, 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 更严重的是会给儿童少年造成难以消除的心理伤害, 影响青少年未来的正常生活、恋爱和婚姻。目前我国关于儿童受到性侵犯案例较多。性侵犯者往往是成年人, 会以各种方式对儿童进行性侵犯, 很多儿童不具备识别性侵犯的能力, 受到了性侵犯而不知, 还有很多儿童特别是农村女孩受到性侵犯后不敢说, 以至于多次遭受性侵犯者的侵害。目前, 未成年人遭遇性侵犯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安全问题之一。加强对儿童少年进行性自我保护教育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

1 国内外学校教育中性自我保护教育情况

由于各国的社会情况不同, 对学校性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确立也有所不同。有些国家提出, 应进行纯洁教育, 使学生懂得节制性欲, 控制性冲动, 把性欲置于理性作用之下, 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免于被骗被害[3]。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对性教育的目的作了明确的规定, 并根据性教育的发展不断修订。《美国性知识和性教育委员会学习手册》第一部分中拟定的9个主要目的, 其中第7条为, 提供充分的性知识, 使个人不至于滥用性行为, 并且能藉此来保护自己, 并能帮助他人不至于受害。根据上述目的, 学校在为小学三年级以下的低龄儿童设置的课程中, 有学会爱护身体各部分并认识它的名称, 懂得个人都有隐私和隐私权, 并能尊重别人的隐私权等内容[4]。瑞典性教育中的自我保护教育从幼儿开始, 在小学低年级授课的主要内容为, 教授与他人的关系, 告知儿童不能听信陌生人的欺骗和糖果引诱, 不上他人的车等;在小学高年级则告诫儿童, 大多数成年人对学生并没有恶意, 但仍有少数心怀不轨, 不要与陌生人为伴等[4]。

1976年, 英国家庭计划协会提出性教育议案, 认为性教育的目的是:保护家长、年轻人和儿童的身心健康;1987年发布的条例根据社会的新情况, 对性教育的宗旨作了新的界定:客观真实的讲解性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对性的态度和不良性行为有正确的认识, 使学生懂得性行为的法律规范;在性生理与行为方面, 应使学生懂得自我克制、自尊自爱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认识性混乱对个人造成的危害。根据以上的目的, 条例提出一些关于性自我保护的内容, 其中在性法律教育方面要求必须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法律规范[3]。

我国目前在小学开展性健康教育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在小学开展性健康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 教育部没有关于性健康教育的教学大纲, 各省市也缺乏区域性通用教材, 基层小学性健康教育的尺度和方向往往很难把握。在小学存在着诸多制约性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因素, 如小学领导对性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 学校迫于升学压力, 不能保证性健康教育的课时;性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滞后于学生现实需要, 并缺乏系统性;小学师资队伍中缺乏有专业素养的性健康教育教师等。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较早开始开展小学性健康教育的研究, 其中关于性自我保护的目标为:保护好自己的生殖器官;学会保护自己, 不能做伤害他人的事, 尊重他人的隐私;学习艾滋病相关知识, 成为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员和生力军。关于性自我保护的教学内容:生殖器官的名称、卫生常识和保护;什么是性侵犯;保护自己的方法;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性病的预防;性的法律知识[4]。2008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在纲要中概括地提出了关于小学生性自我保护教育内容。目前小学生性自我保护的知识匮乏, 不能正确认识隐私部位, 一些小学生在性自我保护的技能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最为严重的是很多小学生性权利意识淡薄, 缺乏性自我保护意识, 学校和家庭对小学生的性自我保护教育欠缺, 学生缺乏良好的获得性知识的途径。学校对学生进行性自我保护的教育尤为重要。

2 讨论

2.1 依据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展小学生性自我保护教育

教育部2008年12月1日颁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自我保护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对小学生性自我保护教育从知识和技能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内容要求:初步了解儿童青少年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 学会保护自己;了解什么是性侵害, 掌握预防方法和技能。《纲要》安排了性自我保护教育内容, 这是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的一个突破。但笔者认为, 在性自我保护教育中, 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还应将意识教育纳入其中, 即加强小学生性自我保护意识和性权利意识教育。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在学生掌握性自我保护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性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树立性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性自我保护的方法, 提高性自我保护的技能。另外,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需要具体细化《纲要》关于性自我保护的内容叙述比较概括。

2.2 小学生性自我保护目标与内容

确立小学生性自我保护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特别要注意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笔者认为, 将小学6个年级化为3个学段, 每个学段儿童年龄差距较小, 认知能力基本相同, 按学段来确立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对更具科学性。 (1)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开始接触社会, 这一学段的自我保护教育目标:初步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树立性权利意识;初步掌握单独与人交往时性的自我保护技能。根据这一目标确立的教育内容为:认识人体的隐私部位, 自己的隐私部位不容他人侵犯, 保护自己隐私部位的方法, 尊重他人隐私, 敢于向不适的身体接触说不, 学习基本的求助方法;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交往中度的把握, 如在父母不在情况下, 与邻居家大孩子、与父母的同事和邻居家的大人单独相处时, 要注意的礼貌、举止、方法和环境。 (2)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社会活动圈子逐渐扩大, 有一定单独活动的能力和空间, 这一学段的自我保护教育目标:了解性侵犯的主体特点, 初步掌握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提高防范性侵犯的意识和能力;建立人际交往的防范意识。相应的教育内容为:性侵犯者的特点, 防范性侵犯保护自己的方法以及遇到性侵犯时的应对与求助的方法和途径;单独与陌生人交往方法包括对待问路人、学校周边推销食品的人、独自在家时找父母的人等, 与善意帮助自己的陌生人相处的方法和尺度, 进一步提高预防性侵犯意识和性权利意识。 (3) 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独立能力明显增强, 社会活动圈子进一步扩大, 孩子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明显增强, 这一学段的自我保护教育目标:了解性侵犯常识, 提高预防性侵犯意识, 掌握防范性侵犯保护自己的方法;掌握发生性侵犯时的应对技能;提高学生对与性有关的不良行为和信息的辨别能力;提高警惕黄色信息影响的意识;初步了解艾滋病常识;培养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懂得关爱和尊重艾滋病患者。相应的教育内容为:性侵犯的行为特点, 预防性侵犯要注意的问题, 性侵犯中的恰当反抗、求助与救助的方法和途径以及灵活的自卫方式;识别漫画、书刊、网络等媒体不良的性信息, 拒绝不良的性信息影响的方法。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关爱和尊重艾滋病人。

总之, 儿童在社会结构中是弱势群体。进入小学的儿童刚开始渐渐离开父母视线进入社会, 但生活经验不足、胆小, 缺乏性权利意识, 性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或自我保护能力弱, 学校通过对学生分层次地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性态度, 让小学生具备性权利和性自我保护意识, 教给小学生性自我保护的方法,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鉴别坏人及性自我保护的技能, 对于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避免性侵犯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慧莲.青春期的心理与性教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207.

[2]王大伟.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3]张万兴.青春期健康教育完全手册.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945-978.

上一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概述下一篇:放飞个性快乐阅读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