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绿色健康心理培养

2024-09-13

学生绿色健康心理培养(通用12篇)

学生绿色健康心理培养 篇1

一、电子信息时代学生面临的诱惑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 学生中间出现了大量的电子产品, 美其名曰是用于查询学习资料信息, 然而用于学习、求知的时候很少。更多的是学生根本无法抵制电子产品带来的诱惑, 这对中学生的恶劣影响日益扩大。很多学生因为沉迷于电子产品, 透支了精力, 课堂上心思恍惚, 依旧惦记着电子产品的游戏娱乐功能, 这种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长时间地困扰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阻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社会、家庭、朋友等社会环境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少学生甚至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要读书写作业?为什么父母就不要读书学习呢?读书有何用?

不同的学生心理状况各不相同, 部分学生由于沉迷于电子产品的玩乐, 导致精力分散, 学习成绩下滑, 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

二、学生绿色心理的培养

要纠正电子产品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 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 找准教育的着力点。家庭因素是基础, 学校教育是关键, 社会教育是保障。国家明确规定的九年义务制教育, 就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学校教育的重视。学生能否健康地发展, 拥有绿色的阳光心态, 学校教育至关重要。

(一) 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教育的直接实行者, 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一个班级的学生其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耐心、细心地发现、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就成了一名合格的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不了解学生就没有任何发言权。教师唯有时常和学生接触, 深入学生, 融入学生之中, 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关爱学生, 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共性与个性, 才能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与学习相违背的错误行为, 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粗暴地指责, 而应寻找根源, 帮助学生认识到高中生应负的责任以及虚度光阴的危害, 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战胜自己, 为了绿色人生而拼搏。

(二)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关注

学生的素质层次也是参差不齐的。在一般教师的概念中, 学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好学生、中等学生、落后学生。这但并不意味着教育只是针对个别落后学生, 对好学生的教育也不容忽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班上一些优秀学生在学习或者班级工作中, 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 或是情绪低落、一蹶不振;或是主动请辞、放弃班委工作。了解一下他们的实际情况就知道个中原因了。绝大多数学生在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从小学到高中, 无不是每逢考试就顺风顺水, 几乎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和打击, 优秀的成绩、漂亮的分数是众人眼里优等生的最佳表现, 习惯了接受来自父母、教师和同学的赞美, 来到高中以后, 面对九门功课的压力, 加上班主任委于的班委重任, 精神已经是处在焦躁易怒的状态。在平时班级管理中, 成绩优秀的学生又以分数待人, 瞧不起考得差的学生, 不愿搭理落后生, 这些自然给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加上同班同学都是十七八岁的少年, 各自有自己的主张, 不愿听从他人的管理, 向往并追求自由、洒脱、恣意的生活。要让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拥有绿色健康的心态, 必须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 并深入分析他们的心理状况。

(三) 榜样教育法的实施

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 有一个共同的教育方法, 即榜样教育法。因为无论何时, 榜样的力量都不容忽视。运用榜样教育的方法, 可以给学生寻找到效法的对象, 通过对榜样的推崇, 激发学生崇善的心理, 指导学生改善自身的学习状况, 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当然, 榜样人物应该源于学生的生活, 从学生身边的人物和事物出发, 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采到葡萄”的感觉, 这样的榜样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方法, 才有助于学生端正态度, 培养绿色健康心理。如最美妈妈、最美老师、最美司机等, 他们每个人虽然都很平凡, 却带给我们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更是给中学生的人生树立了一盏盏引路明灯。

三、理想教师的魅力

作为教师, 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引是我们的责任, 而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性格与优秀的品质更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在他们面对挫折时, 教会他们练就无所畏惧的胆量, 教会他们理解“不经一番寒彻骨, 哪得梅花扑鼻香”的顽强精神。让我们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人生成长的路上, 克服自身的弱点, 排除环境的不利影响, 认清自身的责任, 挑起学习的重担, 师生携手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上, 必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是肩负着父母的期望和祖国的重担来到这里, 一路走到高中, 至少已经历了“十载寒窗苦读”, 求学的道路充满艰辛, 分数的高低更是使得“几家欢喜几家忧”。为了能更好地前进, 在求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理想中慈爱的教师魅力就格外明显了。教师爱的教育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 它能深深地吸引学生, 团结到教师的身边, 师生齐心, 其利断金。

但是个别学生行为习惯差、思想落后的状况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到上课讲话分神, 大至一言不合大打出手, 可见影响他们学习的事太多, 心思不在学习上, 自然落后他人。此时他们需要的就是一位严厉的教师, 不苟言笑, 原则性强, 说一不二, 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 采取果断的惩罚或批评, 强调学生的错误。必要的惩罚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反思, 有助于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唯有当他们发自内心地想学时, 才有学好的可能, 才有赶超的希望。

总之, 理想中的教师对待学生要宽、严适度, 爱生但不纵容。教师在学生面对种种诱惑特别是电子产品的吸引时, 要帮助学生建立绿色健康心理, 关爱每位学生, 开展榜样教育活动。同时, 在个别学生面前可以做一位严师, 必要时要适当地运用惩罚或批评这种方式。这其实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关爱, 是一种帮助学生培养绿色健康心理的教育手段。所以我认为, 理想的教师要宽严并济, 有奖有惩, 为学生树立榜样, 满怀着一片爱生之情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积极的心态和绿色的生活。

学生绿色健康心理培养 篇2

一、放以宽容心与学生进行心与心交流

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心灵相通,宽容是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的第一把金钥匙。首先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少年儿童,如果我们只用一种严厉的目光审视他们、要求他们,往往会使自己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急躁情绪,教师的态度也会使学生产生潜意识的抵抗情绪,师生之间的距离便会越拉越远。而当教师宽容地看待自己的学生时,就会象父母一样有“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感觉。同时你也会惊奇地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很多优点,他们的缺点只是一些溅在碧玉上的小瑕疪,只要我们耐心地加以擦拭,相信他们仍是完美的碧玉。

二、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又一把金钥匙

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真诚的爱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因为教师的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金钥匙。爱能融化一切不幸,师爱犹如春雨,不论滋润到什么性格类型的学生心田,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动力,进而自励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当学生得到老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并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故而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反映内心世界,袒露自己的想法,真诚倾诉心里的秘密。特别是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得到老师的关爱,就会使他们鼓起勇气、振奋精神,这时的师爱便成了学生信心的源泉,给与了学生无比的温暖和力量。学生在爱的融合下,便会找回自信,敢于面对困难,从而解决了问题;充满师爱的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也能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三、理解是学生通往成功殿堂的必由之路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也是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的金钥匙。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较大的个性差异,在一个教育群体内,有天资聪明的学生,也存在个别落后、跟不上的学生,但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价值,都有其闪光点。教师的重要任务在于充分了解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他们适合其特点的教育。教师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交流、沟通,这样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比不上和学生交流谈心的效果明显。教师首先应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爱的心态出发,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的力量去感化他们,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还应当做到公平和公正,师恩普施,师爱遍洒,切不可厚此薄彼。同时注意交流时的语言艺术,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只有这样,学生对老师才能产生亲切感、信任感,自愿与老师做心灵之间的交流。由此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从而放下自己的畏惧心理,平等地与老师进行交流,师生之间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在这样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才能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

四、开展榜样教育,树立形象典范

在人格完善的过程中,模仿是小学生的一种主要学习形式,而教师则是小学生认同与模仿的主要对象。因为教师对小学生来说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是有威信的,是最值得信赖的。他们认为教师的言行一般是正确的。所以他们往往把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作为模仿的楷模。实践证明:教师的仪表体态、言行举止、举手投足、容貌服饰等都对学生起着很大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在课堂上,一定要表现出愉快乐观、积极进取、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民主平等、宽容大度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用自己合理的需要、正确的动机、积极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健全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使学生在模仿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衣饰得体,课堂上,我总是以充满十二分的精神踏入教室,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我的板书尽量用楷体书写,有的同学模仿我的字体还有板有眼的。并且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精神饱满,与同年级的孩子们相比也大方、可爱得多,我的模范带头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学生绿色健康心理培养 篇3

一、以课题为引领,营造人人参与氛围

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我校申请了《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的子课题,成立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从理论上丰富教师的心理学知识与素养;同时,学校选派部分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C证考核培训,提高教师心理辅导的技能技巧。学校不但把班主任队伍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要求每个班主任积极地将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充分地运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与学生工作当中去,而且要求每个科任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在学科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语文、思品课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幽雅的品质;数学、自然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课可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等,使学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师生同唱开心曲

什么是健康?现代人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聘请浙江省著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周红五教授亲自给师生们上辅导课,让师生们明白一个健康的人,不只是无疾病、无躯体残缺,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格的完善、完整的生理状态、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周教授浅显易懂的例子、生动有趣的讲解,师生们逐渐懂得:心胸开阔、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心中有他人、兴趣爱好广泛等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重要。周红五教授还给全校师生上心理辅导公开课,一节《巧手解千千结》的心理辅导课让师生明白:生活当中有无数的困惑、困难、误解、伤心……只要我们有一颗真诚的心,有一双巧手,有一颗善思的脑袋,这千千“结”就会一个一个被破解。辅导课上,教师与学生在周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互动,不仅身心得到放松、体验到愉悦,而且习得了正确的辅导方法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正是得益于周教授的悉心指导,我们学校的老师迅速成长起来。各年级相继开设了心理活动辅导课,其中的活动课有“与烦恼说再见”、“男生女生交往课”、“负面情绪的调节与消除”等,或讨论,或活动,让学生体味生活,感受真实的自我。心理活动课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成长的欢乐,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困惑与烦恼。师生在心灵的对话中共同成长。

三、拓宽家校沟通渠道,提高家庭心育水平

和谐、温馨、民主的家庭环境易使孩子活泼开朗,形成良好的品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有与家庭紧密配合,同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课。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关心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至于孩子的心理品质、困惑、烦恼却很少关心,或不知如何关心。对此,我校除了多次印发有关这方面的宣传材料,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家长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外,还设立了家校连心桥,开设了家校联系电话,设立特殊生家、校联系卡,定期召开家长会,请周红五教授在全校家长会上作“营

造和谐家庭氛围,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辅导讲座。通过讲座,周教授列举并分析了造成亲子之间不和谐的种种因素,让家长们自己去反思造成与孩子不和谐的一言一行,从而提高家长们自身的综合素质,端正对孩子期望值的尺度,掌握科学的评价标准,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性,切实提高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四、开发隐性课程,促学生健康心理形成

优美的学校环境、高品位的书香校园文化,是一种意义重大的隐性课程,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具有调节心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造就性格的功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校园环境的改造上采取了如下措施:

美化校园环境。学校对校园布局进行了大调整,大胆创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校园风貌。苍松翠柏,花红柳绿,鱼游鸟鸣,各种建筑物座落在绿树红花丛中,池塘、芭蕉、梧桐、虞美人……一年四季,鲜花争艳,绿树相辉,名花异草,修竹茂林,把学校装扮成花园式的育人之地,师生在这里修身养性、悟道明经。

加强文化熏陶。学校通过开展各类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科技节和经典诵读、学习名人、剪纸、捏小泥人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兴趣,活跃学生身心,陶冶学生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改善学生心理环境。学校的走廊文化特别凸显“走进中国传统”这一主题,把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四大发明、三皇五帝、二十四节气、传统节假日等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每天诵经明理、吟诗怡情,日积月累,良好的心境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心灵的对话,又要注重环境的营造,心灵的熏陶,真正做到有问题及时引导、矫正,没有问题固本培源、增强免疫力,学生在温馨、和谐、优美的学校和家庭环境中一定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人。

(作者单位:浙江义乌市香山小学)

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篇4

一利用“从师性”心理, 动之以情

学生普遍有“从师性”的心理特点, 即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在他们的心目中, 老师的形象是高大的, 是值得自己敬佩的。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信任, 渴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作为教师, 应当充分利用学生“从师性”的心理特点, 主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并给予多方面的及时的教育和指导, 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但学生的“从师性”心理也不是无条件的, 它取决于老师对学生能否真正了解其内心世界, 教师本人是否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尚的品德等方面的素养。同时,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 学生的“从师性”心理会逐渐淡化。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在外面花花世界的引诱中, 一些后进生甚至产生一种“逆师性”心理。所以, 现在中学生对来自教师的说教、指导, 往往不是考虑内容意义, 而是先考虑教师对他们的态度。他们如果觉得教师的态度哪怕有一点点厌恶、嘲讽、不耐烦, 就会表现出执拗、冷漠甚至对抗情绪, 这就造成了他们接受教育的心理障碍。这一心理特点在后进生中显得尤为突出, 由于他们经常得不到好的成绩和评价, 因而灰心丧气和自卑, 对老师抱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然而每个学生都很期望得到老师的爱, 教师如能真诚相待, 尊重、关心、理解、爱护他们, 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一种安慰、满足, 就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 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诲。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了, 形成一种愉快、和谐的心理气氛, 学生就会把教师当成最可信赖的人, 愿意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 由此产生争取进步的心理。如学生魏××, 思想道德一般和学业成绩低下, 整天无所事事, 上课多数时间在打瞌睡, 一般教师的话他根本不听, 对家长的教育更是不理不睬, 我担任其班主任后, 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 主动接近他, 多次找他谈心, 交流感情, 很快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 慢慢地他接受了我, 彼此有了亲近感, 然后对他的教育显示出成效。经过一学期的耐心教育, 该生有了很大的进步, 懂得了尊重教师和父母, 珍惜学习机会, 期考各科成绩均达到及格以上。

爱学生, 是教师的天职, 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情感, 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器, 是优化学生“从师性”的内在力量。在新形势下的教育中, 教师对学生更要舍得“感情投资”, 动之以情, 以情感人, 以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加深“学生感”认知, 晓之以理

“学生感”即学生意识, 是学生的基本心理特点,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时代新人。为此,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 不能简单粗暴, 要循循善诱, 晓之以理, 加深他们的自觉意识, 保持一股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对学生的具体教育中, 应以正面教育为主, 树立先进和好的典型, 使学生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要坚持用正确、积极、向前看的思想观念教育和引导学生, 帮助他们明确前进的方向, 确立正确的观点, 坚定积极的信念, 养成良好的习惯, 把约束学生的不良倾向、错误言行的纠正放在辅助地位。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尊重, 他们才会以自尊自爱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控制, 心理在呵护中健康发展。

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也有了一定的阅历, 对真、善、美已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但丰富、复杂、易变的精神世界又容易使他们感情冲动, 不分是非, 甚至参与趣味相投的非正式群体活动, 对这部分“学生感”几乎荡然无存的学生, 要善于寻找其闪光点, 使其看到自身的价值, 扬起希望的风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再差的学生, 也有闪光点, 关键是作为教育者能否及时捕捉和利用。人是在鼓舞中成长的, 偏常生尤其需要及时表扬, 给他以精神力量。如有一次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 偏常生俊×带伤参加3000米比赛, 以坚强的毅力荣获第一名, 为班里争了光。我在班会上及时表扬他, 称他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值得全班同学学习的, 同学们致以热烈的掌声。事后, 他建立了自信, 树立了荣誉感, 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学习和表现焕然一新, 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心理。

三强化“集体观”意识, 导之以行

让学生明白人离不开“集体”, 小至班集体, 大至民族、国家, 总是有归属性。我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尊重和爱护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让学生充分发扬主人翁的精神, 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 让每一个学生在集体的温暖中发挥聪明才智。如郑××缺少父母之爱, 他自小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 平时很少说话, 喜欢独来独往, 在班里也没有朋友, 常因小事与人闹矛盾。我接近他、关心他, 把老师的温暖传递给他, 经常带他到篮球场上与其他同学一起打篮球, 其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他给我的短信中写道:“感谢老师!在篮球场上我结识了很多的朋友, 内心不再压抑了, 打篮球让我找回了快乐, 我保证热爱班集体, 努力学习!”

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论文 篇5

小学生一般为六七岁至十一二岁间的学龄儿童期,并显示出以下一些特点:

1.小学生心理发展很快,特别是智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很快;

2.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特别是道德品质发展最为协调;

3.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开放的,他们经历有限,内心世界不太复杂,显得纯真、直率,心理活动常常表露在外;

4.小学生可塑性强,其人格特点开始在形成中。儿童到了六七岁时便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文具,想背起书包上学去,而进入学校后,学习便成为他的主导活动,促进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进入学校后,儿童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必须在心理上做好入学的准备,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社会性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反之就会产生对学校的消极态度,出现厌学现象、不善于与同学进行正常交往等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今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传统的观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冲刷,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高楼林立,原本就显得狭小的空间变得更为拥挤,现代都市不再有野草和旷野,严实的铁门使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的活动空间,电脑时代的到来,使部分孩子沉浸于虚拟的时代之中而不能自拔,“麦当劳”、“肯德基”潮涌而来,使孩子们越来越热衷时髦无营养的速成食品。

当我们静心审视这一切的时候,我们不禁发出阵阵的颤栗,做为未来主人的孩子们,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那日渐敏感的心在思考着什么。如果,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需的一环,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为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笔者在分析我校学生后认为,现今小学生存在以下一些心理问题:比如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和报恩心理;心理脆弱,承受力差;缺乏自律能力等等。

做为教育者面对孩子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该如何处置呢?我们将不得不慎重考虑其解决方法,虽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应是浅层性的,但处理不妥当将会造成心理障碍的发生。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笔者认为应教会学生以下几点,这样才能有效地构筑学生健康的心理防线。

第一,应注意不要让学生过早形成一种固定的概念,也就是不要随便当面指责、或背后数说学生“笨”、“傻”之类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话。因为这些指责往往会无形中被学生接受,成为学生自我感觉的一部分,使学生对自己形成一种固定的概念。

第二,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有的老师或家长对学生的缺点特别敏感,有时会过多地加以指责和训斥,这样会造成学生的自卑感。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既了解学生的缺点,更要看到学生的长处,还耍帮助他们树立起积极进取的信心。

第三,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一种信念。信念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鼓励作用。有的学生对某一门学科特别喜欢,成绩特别优秀,这里有学生的自身因素,同时也与老师、家长等对他的鼓励或帮助有关。这些鼓励和帮助甚至会作用于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

第四,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对于来自外界的嘲笑往往十分敏感,尤其是老师和家长的嘲笑,对学生的刺激更大、更深。

第五,不要把学生当作温室里的花朵。父母应当允许孩于到生活的风雨中去经受锻炼,即使摔几个跟头也不要紧;老师也要让学生多到社会中去参加活动,即使遇到失败也不用担心。生活本身会把学生塑造成才,会教会学生今后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

我所教过的有些学生算得上非常聪明,可以说是智力上的佼佼者,但在他们身上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胸狭隘、小肚鸡肠、嫉妒成性等心理上的不良痼疾,以至影响与同学们的正常交往和友谊, 时间长了,有些孩子还会变得孤僻不合群,学习成绩也开始下降……危险的是这些不良的心理品质被家长、老师们忽视,导致它们慢慢地积蓄下来。

1.教会学生心中有爱。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世界失去了爱,世界将一片灰色,歌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爱就是宽容、理解、关心。学会爱人,就不会以自我的好恶来评判这世间的一切。教师可组织学生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用自己的真情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乃至陌生人。

2.教会学生心存感激。

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对方产生好感,这是感激。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在别人的帮助下生活,有些体会出来了,心存感激,有些体会不到,也许还会产生各种报怨。教会学生对周围的人们常存感激之心,那么他们就会与周围的人们和睦相处。教师应多组织学生思考:在你觉得轻松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负重;在你学习取得进步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祝福;在你享受生活的快乐时,说不定同时就有人在为你付出辛劳……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

3.教会学生坦然面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每个成才的人都经历过许多的苍桑和磨难,只有坦然面对,笑对人生,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从容地去克服困难。教师应教会学生辩证地分析不合人意之时,相信这是对自己的磨砺。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参加远足、军训等专题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坦然面对困难,同时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学会达观大度。

4.教会学生学会幽默。

幽默是人们一种高尚的心理自卫行为。哪里有幽默,哪里就有活跃、欢乐的气氛。列宁曾说:“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教师应教会学生幽默,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幽默如一种活性物质和松驰剂。当学习、生活遇到受到挫折时,当人际关系出现僵局时,幽默能缓解紧张、减轻焦虑、摆脱困境。教师更应多组织各种有趣生动的幽默、笑话比赛,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直面人生。

技校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探讨 篇6

关键词:学生;心里健康;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5.008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5-017-02收稿日期:2012-03-20

技校学生大部分是由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务工后回来继续学习的人员构成,年龄多在 15~20岁之间。他们不同的家庭背景、学习环境、社会关系,形成有的心理不成熟、有的日渐成熟,面对复杂多样、变幻多端的社会 ,往往无法应付,并由此造成了他们有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行为表现。本文针对如何及时地给予帮助,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理进行叙述。

一、建立良好的班级环境

教育专家也认为,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影响较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之中。对于学生来说,接触时间最多的应该是班集体。只要班级人际关系融洽,就易形成民主、和谐、上进的情感气氛,就有利于学生间、师生间的思想、情绪、情趣、情操等的相互感应,并有益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关心和热爱学生是职责所在。班主任是否关心和热爱学生,主要受理想、信念、教育观点、职业道德和事业心支配,富于理性特征。而学生对教师是否尊敬和信赖,往往靠学生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来决定,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师生要多接触、多了解、多沟通。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到班级,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体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经常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逐渐缩短心理距离,让学生感觉到你在无微不至地关心他、呵护他,有了什么问题可以放心大胆地找你帮忙处理解决,时刻感受着班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思想的片面性随之消除,师生感情更加融洽,班级气氛更加和谐。

同学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同学关系主要指同学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心理距离近的同学,心情舒畅,无所不谈,会成为学习的良友,生活的挚友,关系可能会持续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如果一个同学与班内多数同学有矛盾,他的心情不可能愉快,整天都会处于抑郁、孤独和忧伤之中。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缺乏心理沟通,是非标准不一,难以形成心灵的默契。对此,教育学生要倾注对同学全心的爱,对待同学要有一颗宽容之心,以诚相待,坦诚相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真情感动别人,并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二、为学生提供平台,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在班级或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中,给学生提供机会、提供平台。班主任老师放手,让他们自己着手准备,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提示、点拨,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活动这个平台上体验生活,体味人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品尝失败的辛酸。学生的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中锻炼出来的,并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的。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帮助学生客观分析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鼓励学生沉着冷静,正面现实,坚定信心,然后采取对策,排除障碍,毫不动摇地朝着既定目标迈进,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

三、正确处理好学生的情感障碍、行为障碍

在学生报到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考察,通过说话、穿着、报名表信息来掌握学生的家里基本情况。不但有助于发掘班干部的苗子,还能总体把握本班学生的基本信息。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学生,易出现性格内向,自我封闭。鼓励其多参加文体活动,及时地给予关心、体贴,创造机会让他多与人接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作为班主任,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与学生交流,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个性。跟学生的谈话方式有多种,可找学生个别谈心、也可找班干部或小组长漫谈、还可对全班进行专题谈话。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谈话的态度,还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

通过班会进行心理辅导,针对班集体中近期出现的一些现象,利用班会来医“心”、育“心”的效果非常显著。在班会上,做到目标明确,如: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题目不宜太大、内容具体,有针对性,围绕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设计一系列的课题,例如:怎样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如何正确地面对父母的责备等等。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适应性、有效性。

总之,技校学生的心理是复杂的,要根据现实,依据科学,积极开展培养健康心理的工作,以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写作心理 篇7

一、帮助树立信心, 鼓励畅所欲言

学生作文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交给老师看得较差, 自己收藏不愿公开的较好;限制题目的较差, 自由写作的较好;犹豫再三的较差, 信手拈来的较好。费时多, 认真写的反而差些, 很可能是写作时顾虑重重:写社会现象怕说观点不正确, 在抹黑现实, 写自己的心境、琐事, 怕说没有意义, 情调不健康, 想抒情, 又怕说无病呻吟, 娇柔造作;想写细致些、具体些, 又怕说啰嗦、繁琐, 想写简单一些, 又怕说无血无肉, 徒有空架子;想用几个新词点缀下文采, 又怕说华而不实。对自己的构思总是持犹豫的态度, 即使有点儿灵气、才气, 也就被压抑了。

怎样帮助树立信心呢?

多鼓励, 忌指责。讲评要大力表扬好作文, 指出问题要态度诚恳, 切忌挖苦讽刺, 伤害学生自尊心。挖苦的态度不只伤害作者一人, 而且会使全班学生产生严重的戒备心理, 弄得“谈写色变”, 无所适从。

作文计分可以计高分, 不要总在“一般”、“良好”之间浮动, 好一点的可以记为“优秀”。不要用“文无完文”的观点束缚我们的评分思想。评分的着眼点, 不只在于给作文的质量以估价, 还要有利于刺激写作积极性, 评分的标准不只在于一般的评优劣, 还要检查本次训练的特定目的是否达到。

给批语要讲点艺术性, 要动感情。批语忌程式化、套话, 不能都写成鉴定性文字, 可以写成抒情性、感想类文字。当然, 教师时间有限, 不可能都加长批。但与其篇篇批不痛不痒。不如少批一点, 精美一点, 有鼓动性一点, 收效可能会更好一点。

有的学生好标新立异, 因而有时出现幼稚不得体等毛病, 这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有些教师对此特别反感, 因而讽刺批评特别尖刻严厉, 必欲立即改正才罢休。其实这很不妥当, 副作用很大。当你猛攻这些毛病的时候, 随之而来的是束缚学生手脚, 窒息了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我们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子写出比较满意的文章来, 作文中的幼稚病, 只能靠慢慢引导, 让他们自己慢慢领悟而得到纠正, 一顿大刀阔斧, “芜”虽尽了, “菁”也完了, 只有一片“荒野”, 结果是所失大于所得。

对学生作文给一点隐私权。在不触犯原则的前提下, 允许学生保留一点属于个人的思想感情世界。教师和家长都不要强行收看学生的日记, 不要逼供心里话。有的学生写到了家庭、学校、老师的关系时, 特别声明不要转给家长和有关老师看, 有的把日记中的几页订起来, 不让别人看。我们一一按他们的要求办, 不违背他们的意愿, 做一个他们“信得过”的老师。这也是使学生写作能广开言路的一种值得关注的做法。

二、要让学生有丰富健康的感情生活

要使学生作文的感情健康充沛, 不仅要平日有感情体验, 还要有健康积极的写作心理。这些都是伴随着高尚品德产生的。作文教学也不能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要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敏感于周围事物, 生活中常涌起感情的波澜, 只有认识的敏感才有表达的灵感, 那种不论何时何地何情, 一概漠然处之的冷漠麻木的心理状态和形同空白的精神体验, 既不可能有感情材料的积累, 也不可能有正常的写作兴奋。

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正义感教育。教他们关心国家, 关心他人。要设法开拓生活面, 组织参观、访问、游览, 组织读报, 看好电影、电视, 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开展各科竞赛活动, 培养和保持旺盛的进取心理。

在这个问题上, 当前最严重的障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 有一部分学校、教师、家长, 天天只逼着学生读课本, 做作业, 生活方式极其单调, 生活天地极其狭窄。情绪长期处于抑制状态, 思想感情钝化了, 怎能写出活泼有锐气的好作文来?

三、设法刺激写作欲

人们平时写文章或为了工作, 或为了生活, 是一种直接的需要, 所以有责任感就会非写不可。而学生作文看不出它的直接意义和必要性来, 因此一般说来写作的自觉性较差。为了克服这种被动和怠情心理,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设置情境, 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 使学生思想处于特定的环境中, 为了要完成某一项具体任务而写作, 负有使命感。如让学生读报上所载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 设想替他们的亲人给模范们写一封信, 要求能把亲人的感情、祝愿尽量准确丰富地表达出来, 这样的命题可使学生的写作心理摆脱单纯的课堂练习的框框, 把为练而写变成为用而写。

针对青少年好辩好胜的心理特征, 设置争辩题, 使他们不吐不快, 不辩不罢。这些问题可来自阅读, 也可来自生活。例如:许多单位每当开展卫生检查, 就积极组织大扫除。对此, 有人说是以检查促工作, 有人说是“做表面文章”, 弄虚作假。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体会 篇8

当今社会,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知识面广,心理成熟得也早。大多数的学生聪明、能干、富于创新,同时也存在着截然相反的另一面:脆弱、孤独、自私、任性……这些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下面我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谈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江泽民同志也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不能只满足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在丰富自己教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努力钻研如何育人。要“立人必先立己”,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心理修养,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风范上,全面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二、优化环境,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条件

良好的环境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环境首先需要良好的校风,因为良好的校风对学生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它能够以一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力量感染学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好的规范和品质。良好的环境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相处,互敬互爱,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这样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比如:各种各样的文体比赛、兴趣小组、节日联欢等,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出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热爱集体、建设集体的高度热情,这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锻炼小学生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学地克服各种困难并且根据预定的目的、任务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进而实现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因为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首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目标的选择,应当考虑到它是有社会意义的,是他们经过努力奋斗才能够达到的。这样就可以激励自己,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克服种种困难,磨炼坚强的意志。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界,对跨世纪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是:意志坚强、能承受重任,克服困难和独立工作。而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依赖性强,经不起挫折和磨难,一遇到困难,脆弱的一面便显露出来,这显然与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其遭遇挫折的心理准备,是培养其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师、家长都要适当创造逆境的环境,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在千万件小事的锤炼中培养遭遇挫折、困难乃至失败的心理准备,从而使他们掌控应对困境和具备自我调节的心理能力。

最后要锤炼意志,切莫舍近求远,只等待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忽视身边那些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直接为他们提供锤炼意志的机会。如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都要用意志的力量来养成。从这些小事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并持之以恒,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人的心理素质要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培养,只有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断磨砺,才能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我校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健康积极的活动,如科技发明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少先队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努力为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提供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角色,培养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团结合作等个性品质。各种情境的创设,心理认知的暗示,对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齐抓共管,形成心理教育途径的广泛性

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光靠学校的教育力量是不够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孩子不可任意选择的首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子女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父母应严以律己,注意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爱之有度,严之有理,在生活上给予子女适当的物质条件;在思想上严格要求他们。特别是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受锻炼,在风雨中逐渐成长。许多家长未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及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让家长懂得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使家长知道:孩子行为反复、多变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家长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并且要理解、尊重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要鼓励,不要溺爱;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压力过大会适得其反。另外,对那些“问题家庭”的孩子要特别留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篇9

一、创造健康的课堂氛围, 规范教育行为

(一) 构建平等有趣的课堂

平等本身属于一种价值, 反映出一种地位 (权利) 与关系。在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 这种地位与关系的平等显得非常重要, 因为这是构建健康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最佳的学习必须包括放松、行动、兴奋、情绪以及乐趣等几个特点。平等也满足以上特征, 只有创设出平等的环境, 学生的态度情感才能真正表现出来。平等的课堂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的最好方式。

(二) 规范教育行为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学生”。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 教师要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 不厌烦、不歧视, 事后可以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对其进行开导;当考试失败时, 不要指责埋怨他们, 要耐心细致地指出其失败的原因, 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时, 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总之, 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 快乐成长。

二、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自己

理想和现实往往存在着巨大差异。“观念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无法协调统一。一些人过于自负, 对自我评价过高;而还有一些人则显得比较自卑, 对自我评价过低, 具体表现为“观念自我”明显低于“现实自我”。一旦处理不好两者之间的矛盾, 就有可能导致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形成, 因此, 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观念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 通过正确引导教育, 使他们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教育学生不能自卑自贱, 无所追求, 又要教育他们正确评价自己, 对自我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告诫学生:“认识自己是起步, 战胜自己是飞跃。”

三、引导学生进行不良情绪的自我调适

要善于疏导、纠正易让学生感到消极悲观的某些观念, 帮助他们通过自我克制来消除不良心理的影响。为消除学生不良的情绪情感, 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清不同心理品质的是非界限, 比如“自尊心”和“虚荣心”的界限;“羡慕”与“妒忌”的界限;“自豪”与“高傲”的区别。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弱点, 合理释放, 适度克制个人的情绪[2]。这样既可以宣泄内心的烦恼, 又可以舒缓心理压力。

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与挫折好像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拦路河, 我们教师不应背着孩子涉水而过, 而应想法为他们提供舟楫, 让他们自己渡船而过。在教学实践中, 对于遇到困难与受挫的学生, 笔者会先和学生一起分析困难与挫折的原则, 并鼓励他们勇敢面对, 坚定信心, 想出解决办法, 坚定信心, 不断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记得去年的篮球比赛中, 我班总排名为年级倒数第二, 全班同学信心受挫都沮丧着脸。对此, 笔者先与同学们共同分析这次失利的原因, 并探讨解决措施。最后, 笔者还对大家说, 只要尽力就行, 不必过于在乎结果, 今后要继续努力。此时, 同学们又露出了充满希望的笑脸。

四、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消除情感障碍与行为障碍

笔者主要通过三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干预:一是观察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考察, 留意他们的行为与话语, 便于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二是谈话法。经常和学生交谈, 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及个性特点。一般采用个别谈心、班干部或小组漫谈、全班专题谈话等谈话形式。三是利用班会课加强心理健康辅导, 针对学生近期存在的一些问题, 加以干预引导, 效果显著。

五、重视家庭教育

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本身的心理素质、心理水平、世界观, 对孩子的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孩子认识世界从父母开始, 很难想象, 没有健康心理与人格的父母会培养出一个健全心理与个性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模仿, 因而家长必须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形象。我们发现, 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口头禅为“好好学习, 为爸爸妈妈争口气争取考上大学。”好像学习不是孩子的个体行为, 孩子学习纯粹就是为了家长。现在好多家长并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兴趣, 只要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 就让自己的孩子上, 殊不知久而久之会扼杀孩子真正的兴趣, 成不了一个有专长的人。

总之, 心理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 是目前我们教育工作的重点, 也是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

摘要:当前, 学校和家庭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有大约40%的学生心理发育不良, 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教师、家长如不及时教育和引导, 必然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心理疏导, 有针对性地调适孩子的情绪, 培养坚强的意志, 从而促进其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关键词:心理健康,培养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述旺.中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J].中学语文, 2009, (11) .

[2]于海蓉.学生心理素质浅谈[J].语文学习, 2010, (6) .

历史教学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篇10

健中创侨一、创设情境设情境就是, 在授课时激发兴趣, 先烘托康学气氛, 再把学生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心周中娟设, 身处地从当事人的角度来认识让学生成为这一历史事件的主, 来人, 理思考。如在讲述皖南事变时, 我是这样的次合作进行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 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再培请了, 看课本下面的小字但蒋介石并没有忘:记反共反人民1939年山东博, 养多干部战士遇难, 山八路军遭到国民党…军…最大规模的一队的袭击, 400次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皖南事变。1940年底, 蒋介石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撤到黄河以北, 企图趁机围歼。到此要学生合上课本, 让学生想一想我们该怎么办?学生们议论纷纷, 有人说我们就不撤看他怎么办, 也有人说不行就跟他们对着打。此时教师应向学生讲明, 蒋介石当时是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 八路军、新四军名义上都归他领导。至于说对着打那就更不行了, 大家想一想西安事变我们为什么要和平解决?是为了不让日本人钻空子, 趁机灭亡中国。那么怎么做才能既不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裂, 又不能让蒋介石的阴谋得逞呢?先让学生思考, 再让学生翻开课本, 看我们党当时是怎么做的:我党一方面揭露蒋介石的阴谋, 一方面为了顾全大局, 答应将长江以南的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这充分体现了我党斗争策略的灵活性。通过创设情境,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回顾旧知, 掌握新知

“温故而知新”。在每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讲完之后, 我都进行简单的知识回顾,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将课本中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如课本中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孙中山的一生:1894年上书李鸿章, 失败;同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24年改组国民党。由此, 我们可以得出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战斗的一生。他的一生经历过无数次失败, 但他从未被困难所吓倒, 从不放弃革命信念。通过回顾, 督促学生系统地温习历史, 掌握历史知识点。

三、专题讨论, 以史为鉴

根据教学需要我们适时地开展了一些专题讨论, 如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 清政府一再失败, 共同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学生们会说敌人太强大了, 武器太先进了, 中国落后, 官吏腐败等等。教师由此启发, 落后就要挨打。而要想不挨打, 就要发奋努力改变落后的局面。教师进而启发学生要牢记历史, 穷则思变, 努力进取, 不忘国耻, 勤奋学习, 报效祖国。

四、课外延伸, 坚定意志

历史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 通过了解一些国际事件来熏陶学生的爱国情操, 对于那些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 老师要有目的地指导他们在课余对间加强阅读。读他们喜欢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人物传记或者历史故事, 每学期至少读一本, 并写下读后感。通过阅读与写读后感, 他们感同历史人物的心灵精神, 潜移默化中, 多数学生都能转变观念, 正确对待学习, 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此外, 教师要善于捕捉新闻事件, 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爱国情感。比如:最近, 我国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引起了争端。我引用事实, 说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日本为了掠夺钓鱼岛周围的石油资源, 硬把钓鱼岛说成是他们的, 并在2010年9月7日动用海上巡逻船碰撞我渔政船只, 扣船扣人。把钓鱼岛的历史事实告诉学生, 激发他们爱国情感, 进而反思要想保卫好自己的领土, 就必须自我强大。

五、善待考试, 积极进取

提起考试, 大都学生都有一种畏惧心理, 可考试又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首先, 考试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其次,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 不能代表现在, 更不能代表将来。一个人小学成绩好不等于中学成绩好, 中学成绩好不等于大学成绩好, 大学成绩好也并不等于事业有成就。

六、在活动中培育学生健康心理

运用阅读疗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篇11

【关键词】中职 心理健康 阅读疗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065-02

中职学生大多已完成了初中学业,有了基础的文化知识,但由于落榜、家庭经济或个人的多种原因,他们选择就读职业教育,学习实用知识。中职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不够系统、扎实和强化;他们个性较强,希望脱离父母约束而追求独立,希望有所建树而渴望被认可,内心表现出跃跃欲试、小心翼翼却蠢蠢欲动的动态发展特色。因此,疏导学生建立稳定、稳健的心理十分必要。中职教育新课标指出,教学要实现“知识、过程、能力、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的多维目标。然而,中职学生有其特点和发展规律,为了帮助中职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可以通过阅读疗法来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心理。

一、阅读疗法概述

阅读疗法是指通过各种阅读活动、阅读方式等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让学生在反思中得到进步、舒缓情绪,进而达到预防心理疾病或者自我矫正、自我成长、自我优胜的功效。阅读疗法不仅能够解决中职学生文化知识单薄、不爱阅读和阅读不精等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耐心和技巧,更好地促使自省或保护心理疾病者的自尊。

阅读疗法的科学根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期待效应。这是心理学的一个著名理论,是说期望对一个人的影响。它应用到阅读教学中也是十分有用的。运用期待效应去体会、感悟和学习作者的经历,或者课前导入设疑或课尾留有悬念,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又可以给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做铺垫。

第二,分层教学。中职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加上新课改提倡的因材施教和重视个性成长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目标设计上需要遵循由易入难、由简入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性格、心理发展的优缺点进行针对性分层教学。

第三,情境教学法。创设好的情境能减轻学生的压力与紧张,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合适、逼真的情境对“悦读”的实现有极大的帮助。

二、实施阅读疗法的意义

基于中职学生文化水平有待提高、内心德行修养有必要继续建设的心理发展现状,加上中职学生高傲、自我的性格也促使心理教育不能选择诊疗、座谈等传统的易引起反感的形式,笔者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的阅读疗法来进行心理建设。

当今社会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量和阅读面也越来越广,然而单纯的电子阅读收效甚微,尤其是快餐文化中中职学生代表的新一代学生的阅读都浅尝辄止,因而纸质的,深入、思齐型阅读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读奇书通晓古今、阅佳作明鉴自我成长,其实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中职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全或者学而不能找到用武之地,常会出现堕落、拉帮结派、报复社会等问题,而阅读疗法可以在提高文化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做一个积极向上、造福社会和不知足而上进、“见贤思齐”的人,其对社会的帮助作用也是很深、很广的。

三、实施阅读疗法的措施

阅读教学不是孤立的,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形成互相递进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成为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才。

(一)阅读疗法的实施原则

1.一个主体:在这个计划中有一个主体要贯彻始终,要时刻记在心中,即学生是参与者、受益者、主力军,因此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阅读、反思、感触和进步,更要让学生主动展示和改变自己的心理问题。

2.一个保证:在阅读计划提升综合素养的过程中,老师是计划的专业实施者和辅助者,因此要适度引导,合理规划,随时观察效果,及时反馈问题并加以完善。

3.一个前提:“引导悦读”培养兴趣。学生只有感兴趣了,才能在吸引力的牵引下乐学,更不会排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心理建设或心理问题的改善。

(二)阅读疗法的活动措施

1.独立思考里阅读,“案牍”记录中显形。一个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该被抹杀的,因此笔者非常重视适度引导后再在阅独中培养独立意识,学生独立思考后才能显现出自己的心理问题或不好的倾向。“案牍”说的是阅读中的笔记,提倡学生“多记、多反思、多倾述于笔下”。心理建设的教学是细水长流的工作,必须抓好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才能有效果。

例如,笔者曾经让学生集体阅读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以轻缓的音乐为背景,吸引孩子在带感情的回忆里随着作者的思路去想和问,第一遍播放是轻柔的朗读,第二遍是让学生自己朗读并在自己的笔记里写下自己的被“重打”经历,并表述过程,再加以反思,这样可以了解孩子对父母的印象和部分家暴严重的问题,邀请父母一起学会尊重和相信孩子。

2.齐约定“月读”、“越读”和“阅督”。增添教学的活力,为了逐渐实现分层教学目标,也为了创设合适的情境,笔者经常组织阅读的活动。一是小组“约读”,每周分派一个小组负责寻找与本小组欣赏的好文章一篇,然后大家约读时间一起阅读,这样的活动也扩充了阅读范围。二是“月读”,是为了反馈阅读效果,每两周由笔者出一次题,把心理问答以阅读理解的形式进行考查,随时查看学生的不同心理动态。三是“越读”,显而易见就是比赛阅读了,考查哪个小组的阅读技巧均衡发展,互助着进步等。四是“阅督”,要求学生在专门的笔记上写阅读感受和心理话。

如“月读”题笔者曾经以《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这三篇文章为代表要求大家熟悉史铁生的作品,并做题,问答题目偏向心理考察——“你是否现在常和作者当年那样不知道活着的意义?你想过如果不想活你会如何做?作者因为自己的悲痛而忽视了家庭同样担负着难过,甚至直到母亲死了都连陪着看菊花的心愿都落空了,你认为自己目前经历的悲痛有哪些?你会如何处理?”

3.因势设练,主题教学。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阅读耐心和技巧的培养,如在阅读中让学生对感触最深的话进行情境中回忆;为了让学生随时完善自己的心理建设,可以进行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教学。

如男生较为羞涩和不善于表达的较多,笔者会安排他们阅读《狼图腾》并对血性、胆气之类的段落进行放声阅读;而学生对自己活着的意义不明白的,笔者会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士兵突击》和《活着》等书籍,并要求大家总结活着的意义,进行辩论,使消极遁世者获得心灵的撼动。

4.品读赏析,情境教学。为避免枯燥阅读引起学生的反感,笔者会进行配图或配乐阅读,使学生感受氛围并集中注意。此外,“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学生有发散和创新思维的潜能,因而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解读文章。

例如,轻音乐配着《心灵鸡汤》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温暖;独立而激昂的《简爱》配乐能让学生在阅读时体会、感受到心灵美的意义。为了增加学生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体会,笔者给学生布置开展“唯品会”,让每个学生有3分钟时间推荐和赏析自己读过的书,要求突出文章的亮点。

综上所述,阅读疗法可以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与熏陶,还能透过书籍展现的小世界和学生的心灵接轨,贴近学生生活和身心,并引导孩子培养好的读书习惯,进而实现“悦读”和提升心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波.阅读疗法书目[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5)

[2]宗妮.阅读疗法理论与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赵丰丰.对“阅读疗法”的调查及建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1)

在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篇12

一、创造和谐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开朗、快乐的心理品质

首先, 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构造和谐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平等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让学生形成开朗的性格.学生不至于畏首畏尾, 怕这怕那.第二, 教师要将微笑带入课堂.微笑能让学生放松神经,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第三, 教师要学会整合利用物理学科和新教材的优势.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 它的应用性, 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 现在的新教材更是图文并茂, 有漫画、有小故事, 有趣味性实验, 让学生一看课本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优势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对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可以利用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进行教学, 例如, 在进行流体压强与流速教学时, 通过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吹乒乓球、吹纸片、细线滚纸筒等实验让学生轻轻松松掌握流速越大, 压强越小的道理;对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相对来说又比较枯燥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漫画、故事增加物理的趣味性, 例如, 在进行滑轮教学时用瘦子帮胖子吊货物的漫画引入, 让学生在有趣好玩的氛围中开始上课.

二、利用物理实验,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生活技能

物理课堂本身就是由几十个人组成的一个集体活动, 在物理课堂中要充分发挥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作用, 使集体变得更加民主、和睦.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更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物理实验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齐心协力才能更好的完成, 物理教师可充分利用物理实验让学生在集体当中发挥作用, 例如做水的沸腾实验时, 一个人要负责记时, 一个人要负责读温度;测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时, 一个学生要负责拉着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另一个学生要负责读数;做电学实验时, 两个人分工, 一人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接线, 另一人从电源负极开始接线, 这样能节约不少实验时间.每一个学生的能力不同, 有的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强, 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 有的学生处理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强, 通过学生配合做实验,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集体中发挥作用, 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 懂得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的道理.通过配合默契的实验过程体验, 让学生学会团结合作, 增强学生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和信心.

三、利用物理学科的人文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心理

我们物理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抓住物理学科的人文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能力, 让学生明白我行, 我可以.明白不是因为某些事情难以做到, 我们才失去信心, 而是因为我们先失去信心, 所以某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是自己的胆小, 懦弱.

四、正确运动评价手段,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运用评价手段, 及时客观的对学生做出评价, 对孩子的批评要恰如其分, 不能以偏概全, 也不能掩耳盗铃、视而不见, 要客观的指出孩子的优缺点.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老师客观正确的评价能更好的了解自己, 认清自己人格上、智力上、身体上的长短, 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更好的激发自己的潜能.我在物理课堂中提问时, 是很注意选择回答问题的对象的, 简单的题目会找那些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回答并及时给与表扬, 让他们在课堂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难题通常会找一些成绩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那些比较新颖的题目我则会找那些平常成绩还不错, 却又很容易骄傲自满的同学来回答, 不失时机的打击他们一下, 提醒他们不能骄傲自满.

五、物理教师要有意识的去提高自己心理教育教学水平

上一篇:无机材料专业下一篇:表演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