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精选12篇)
小学生健康心理培养 篇1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是当今教育的重要课题。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活跃, 思想复杂, 更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往往是“老办法不灵, 硬办法不行”, 因此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应与时俱进。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 促使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利用“从师性”心理, 动之以情
学生普遍有“从师性”的心理特点, 即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在他们的心目中, 老师的形象是高大的, 是值得自己敬佩的。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信任, 渴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作为教师, 应当充分利用学生“从师性”的心理特点, 主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并给予多方面的及时的教育和指导, 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但学生的“从师性”心理也不是无条件的, 它取决于老师对学生能否真正了解其内心世界, 教师本人是否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尚的品德等方面的素养。同时,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 学生的“从师性”心理会逐渐淡化。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在外面花花世界的引诱中, 一些后进生甚至产生一种“逆师性”心理。所以, 现在中学生对来自教师的说教、指导, 往往不是考虑内容意义, 而是先考虑教师对他们的态度。他们如果觉得教师的态度哪怕有一点点厌恶、嘲讽、不耐烦, 就会表现出执拗、冷漠甚至对抗情绪, 这就造成了他们接受教育的心理障碍。这一心理特点在后进生中显得尤为突出, 由于他们经常得不到好的成绩和评价, 因而灰心丧气和自卑, 对老师抱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然而每个学生都很期望得到老师的爱, 教师如能真诚相待, 尊重、关心、理解、爱护他们, 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一种安慰、满足, 就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 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诲。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了, 形成一种愉快、和谐的心理气氛, 学生就会把教师当成最可信赖的人, 愿意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 由此产生争取进步的心理。如学生魏××, 思想道德一般和学业成绩低下, 整天无所事事, 上课多数时间在打瞌睡, 一般教师的话他根本不听, 对家长的教育更是不理不睬, 我担任其班主任后, 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 主动接近他, 多次找他谈心, 交流感情, 很快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 慢慢地他接受了我, 彼此有了亲近感, 然后对他的教育显示出成效。经过一学期的耐心教育, 该生有了很大的进步, 懂得了尊重教师和父母, 珍惜学习机会, 期考各科成绩均达到及格以上。
爱学生, 是教师的天职, 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情感, 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器, 是优化学生“从师性”的内在力量。在新形势下的教育中, 教师对学生更要舍得“感情投资”, 动之以情, 以情感人, 以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加深“学生感”认知, 晓之以理
“学生感”即学生意识, 是学生的基本心理特点,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时代新人。为此,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 不能简单粗暴, 要循循善诱, 晓之以理, 加深他们的自觉意识, 保持一股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对学生的具体教育中, 应以正面教育为主, 树立先进和好的典型, 使学生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要坚持用正确、积极、向前看的思想观念教育和引导学生, 帮助他们明确前进的方向, 确立正确的观点, 坚定积极的信念, 养成良好的习惯, 把约束学生的不良倾向、错误言行的纠正放在辅助地位。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尊重, 他们才会以自尊自爱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控制, 心理在呵护中健康发展。
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也有了一定的阅历, 对真、善、美已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但丰富、复杂、易变的精神世界又容易使他们感情冲动, 不分是非, 甚至参与趣味相投的非正式群体活动, 对这部分“学生感”几乎荡然无存的学生, 要善于寻找其闪光点, 使其看到自身的价值, 扬起希望的风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再差的学生, 也有闪光点, 关键是作为教育者能否及时捕捉和利用。人是在鼓舞中成长的, 偏常生尤其需要及时表扬, 给他以精神力量。如有一次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 偏常生俊×带伤参加3000米比赛, 以坚强的毅力荣获第一名, 为班里争了光。我在班会上及时表扬他, 称他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值得全班同学学习的, 同学们致以热烈的掌声。事后, 他建立了自信, 树立了荣誉感, 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学习和表现焕然一新, 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心理。
三强化“集体观”意识, 导之以行
让学生明白人离不开“集体”, 小至班集体, 大至民族、国家, 总是有归属性。我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尊重和爱护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让学生充分发扬主人翁的精神, 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 让每一个学生在集体的温暖中发挥聪明才智。如郑××缺少父母之爱, 他自小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 平时很少说话, 喜欢独来独往, 在班里也没有朋友, 常因小事与人闹矛盾。我接近他、关心他, 把老师的温暖传递给他, 经常带他到篮球场上与其他同学一起打篮球, 其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他给我的短信中写道:“感谢老师!在篮球场上我结识了很多的朋友, 内心不再压抑了, 打篮球让我找回了快乐, 我保证热爱班集体, 努力学习!”
总之, 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就要有良好的社会和教育环境。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成为学生的表率。在具体的教育中, “情”“理”并举, “严”“放”同施, 学生的心理一定能得到健康发展。
小学生健康心理培养 篇2
西埔小学
刘永昆
虽然我国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但由于全国小学生基数大,即使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比例只占百分之几,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更何况存在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也有可能发展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可从如下方面帮助小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一、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我们的家长和教师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实际上,过高的要求,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教师和家长不仅不从自身的角度来反思是不是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反而认为是孩子在思想上没有重视起来,只有通过反反复复的思想教育才能奏效。为了引起孩子思想上的重视,教师引经据典给学生大谈学习的重要性,家长痛心疾首地和孩子进行大清算──在孩子身上他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代价。对于这些做法,如果不考虑其良苦用心,说是“精神虐待”一点儿也不过分。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只有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孩子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制订学习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要搞一言堂,全由教师或者家长说了算。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往往有过高估计自己孩子学习能力的倾向。谁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学习能力上存在个别差异,这是一种客观事实,我们必须接受这种现实。还有,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扮演的不只是高高在上的监督者角色,更多的应该是支持者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精神支持比单纯的物质支持更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有的家长常犯这样的错误:认为自己在学习、生活条件上以最高规格来满足孩子,对孩子的学习也就拥有了发号施令的绝对权利,这与其说是在培养、教育孩子,倒不如说是在和孩子进行一种交易。到最后,可能还是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二、培养挫折的承受能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因此,我们不是怎样设法减少孩子可能遇到的挫折情境,而是帮助孩子以正确的方式和心态去对待困难和挫折。首先要摒弃遇到挫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的错误思想。我们虽然常常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挂在嘴边,实际上却仍以成败论英雄,尤其是在学习成绩上。如果考试成绩好,不但有父母给予的各种物质上的奖励,还有教师给予的表扬和青睐。一旦考试成绩不好,不但要挨父母的白眼,还要接受教师毫不留情的批评。这就无形之中让孩子意识到,只有成功才能受到别人的认可,一旦失败就意味着不可救药。对于失败的过度恐惧,常常导致考试焦虑,甚至考试恐惧。不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如此,即使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同样深受其苦。曾经有一个学习成绩一向很好的小学生向心理热线诉说自己的苦恼。
他说别看自己因为成绩好而受到教师、父母的宠爱,就以为他过得很开心,其实,他过得也很辛苦,因为在父母和教师的眼里,自己已经是成功的代名词了,失败是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为此,他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维护自己的形象;如不然,一旦稍有差错,责备就接踵而来。小小年纪就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心理包袱,久而久之,心理上出现毛病就不足为奇了。对待挫折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能够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
三、培养情绪调控能力
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益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生之间发生人际关系的冲突,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当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好冲动的小学生尤其是如此。因此,教师要及时抓住机会,教会小学生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控方法和策略。比如,对于那些情绪容易冲动的同学,可以让他请一个稳重的同学在自己情绪冲动前提醒自己;在感觉到压力太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写日记、谈心的方法来舒缓压力;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散散步。小学生掌握了一些具体的情绪调控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四、悦纳自我悦纳自我是建立在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的。对于一个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人来说,很难做到悦纳自我。因为悦纳自我,就是能够容忍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人自身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缺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人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素质的内在需要。容忍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不意味着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是在承认自己存在不足和缺点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克服自己的缺点。不能悦纳自我的人容易变得自暴自弃或者形成强烈的自卑感。要让小学生能够悦纳自己,一方面是自身要具备自我反思评价的能力。与他人的比较的目的不是给自己贴上一个像“我是差生”“我是一个不受大家喜欢的人”之类的标签。而是要通过比较,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寻找以后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家长和教师要正确评价孩子。有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唯成绩论,至于其他方面的长处、优点则被完全忽略。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拿周围诸多人优点的集大成来进行说教,比如说“XXX的学习比你好,XXX的书法比你好,XXX的钢琴水平比你好”等。孩子听到这些话后,可能觉得自己简直一无是处,反正努力也没有用,索性放弃算了。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学习好的那个同学可能体育不如你的孩子,书法好的那个同学可能学习不如你的孩子。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家长和教师,不只是给孩子挑刺,而是给孩子一个认识自己的角度,通过这个角度既能够看到闪光点也能够看到不足之处,对于任何方面都不存在盲区。
五、学会人际交往
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小学生 健康心理 培养措施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更将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他们的整体素质如何,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前途,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可是面对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当代少年儿童却出现种种新的心理问题。据我国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表明,目前有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非常关键的时期。学校教育应当尽一切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使其人格健全地发展,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
一、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及原因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
一是家长过分溺爱。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在家里被众星捧月似的宠着护着,“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这种学生,在学校自理能力差,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很强,但自信心差;喜欢表扬,但对批评却接受不了,甚至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厌倦学习,厌倦学校。
二是平时的高压教育。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负担愈加沉重,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压力日益增大,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功利主义。学校以分数和升学衡量学生;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迫切,学生除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参加众多的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外语班等,整天精神高度紧张,身心疲惫,压力很大,从而造成孩子的孤僻冷漠,甚至对各种学习,对家长、对学校都有逆反和仇视的心理。
三是缺少爱。特别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生活特别困难家庭中的学生,承受的打击较大,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方面处理不当,就会使孩子觉得不如别人,缺乏信心和同情心,心理受到挫伤,产生妒忌、不满、不公平等心理。
四是缺乏生存教育。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认识不清,产生错位。
二、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措施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创造良好的环境需要有良好的校风。良好的校风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它能够以一种春风化雨的力量感染学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好的规范和品质。其次,创造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相处,互敬互爱,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这样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最后,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比如各种各样的文体比赛、兴趣小组、节日联欢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出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热爱集体、建设集体的高度热情,这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关注差异,用爱施教
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同,它更多的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有问题的主要是极个别的,且是由多种原因长期造成的。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必须认真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有关情况,通过日常的观察,初步确定出重点教育对象,在做进一步深入了解后,再制定出教育计划、方案和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和疏导。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锻炼小学生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并且根据预定的目的、任务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进而实现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首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目标的选择,应当考虑到它是有社会意义的,是经过努力奋斗才能够达到的。这样就可以激励自己,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克服种种困难,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其次,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还要让学生坚持从小事做起,坚强的意志是在千万件小事的锤炼中培养的。锤炼意志,切莫舍近求远,只做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忽视了身边那些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直接为他们提供了锤炼意志的机会。如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要用意志的力量来养成,从这些小事做起,时时严于律己,并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四)引导小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小学生心理成熟
开展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是促进小学生心理成熟与社会性成熟的重要途径。比如:可引导学生到校园内参加植树、花木管理等校园美化绿化活动;也可到校外实验基地参加生产实践;此外,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投入社会,到校外参加劳动,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以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实践做到正确认识自己,使自己在兴趣、爱好、性格、意志品质等方面走向成熟。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篇4
林古伦中肯地指出,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道德素质, 因为教师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前提。教师是学生的导师, 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生身上能得到最大的体现, 教师的言传身教,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无限的。所以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 为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态度决定着教师采取的教育方式, 尤其是在教育活动中教育主体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行为的态度和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否真正把学生作为个性健全的“人”。师道尊严不复存在, 改变了教师的绝对权威, 师生之间是一种合作式的朋友关系, 这种“师生观”支配下的教学必定是民主的、合作的教学活动, 活动效果必然是和谐的。
学校教育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学生出现调皮捣蛋等违纪的现象是在所难免, 而出现作业拖拉懒惰实属正常。毕竟我们学校不是机械加工厂, 不能把学生当作是同一型号的机械零件, 不允许有任何瑕疵, 事实上这些统一产线上加工出来的零件也会有些差异。学校教师对于这些差异学生会产生胆怯、厌烦的情绪倾向, 导致教师最后采取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放任, 让学生为所欲为;高压, 对学生的错误或者是个性行为一棒子打死, 批评斥责加打骂, 从而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应该放下权威, 全面、公正、客观地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正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学生在个性发展阶段上, 会出现各种有悖常规的言行, 甚至是在接受教育中, 出现逆反心理, 这是疏导教育失败的表现。我们应视其个性的发展的不同是正常的, 对于个性表现倔强的应采取曲折、迂回式的教育方式, 对于个性表现柔和的采取温和的谈话法直接触及事件中的人物本身。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个性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无论是好是坏, 教师的态度都将决定学生今后的发展, 对学优生倍加赞赏、宠爱有加, 对学困生漠不关心、置之不理, 都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缺陷, 引发心理疾病, 影响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因此, 作为教师,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一视同仁, 走近学生, 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善于洞察学生的精神和心理状态,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逐步形成师生间的心理交融, 积极促进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教师要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
教师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和态度最积极、最活跃的的因素。环境可以熏陶人, 情绪可以熏陶人,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利用教师的言传身教, 用榜样的力量, 以积极的情绪感染每一位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积极地接受教学任务, 并且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竞争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感。
例如, 在面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 不能吝惜教师的鼓励性语言。教师的一个笑脸, 一个赞许, 一次鼓掌学生都会热血沸腾。在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中学生会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真挚的关心和呵护。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我们除了赞许之外。还要多一些期待和鞭策。学生没有面临苛责的批评的压力, 就会轻装上阵, 学习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所向披靡。
三、教师要适当减轻课业负担
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现在有些教师依然受着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片面地追求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采取的是“题海战”“人盯人战术”, 除了作业还是作业, 而且作业的布置没有质量, 没有梯度, 没有创新, 只是一味的重复, 这样无休无止的重负作业占用了学生的娱乐时间。最后成绩可能上去了, 但是这个班的学生却被称之为“圈养鸡”—————呆板、不活波, 成了千人一面的机器零件。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为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课业学习安排上, 每天总时间不超过六小时, 小学低年级一般不留书面作业, 中高年级不超过半小时。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切实落实到实处, 给学生合理的课业负担。同时还应该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 共同来完成这一任务。
四、教师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全面教育, 既在课程设置上要开足开全每一门课程, 并且面向每一名学生,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均衡的发展。各个学校秉承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可设立音乐、美术、体育课。为了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知识, 有些学校还开设了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还开设了第二课堂, 建立课外活动小组。课程的设置上综合利用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 有力地推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活泼、愉快的生活体验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有益。因为活波好动本身就是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之一, 也是他们身心健康的要求和表现。而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活动内容, 给学生提供了体会愉快、欢笑、成功的情绪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还能够释放掉多余的能量, 缓解紧张心理, 陶冶自己的情操。这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都十分有必要。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课程资源。
如何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论文 篇5
①作为教师要多给学生表扬和关爱,少批评与责骂;
②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技能;
③作为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关键词】小学生健康心理培养方法
对小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是21世纪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小学生德育纲要对小学生提出了诚实、正直、谦虚、宽厚、有同情心、活泼开朗、勇敢坚强、有毅力、重质量、勇于创新等心理品质要求。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这些健康心理品质呢?
1.作为教师要多给学生表扬和关爱,少批评与责骂
我们老师如果习惯“皱眉头看学生,从不面带笑容”,对学生批评是大声地责骂,而缺少表扬与鼓励,缺乏了解和关爱,那么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学生心情压抑、情绪低落。这不仅影响他们目前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还会造成障碍。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多给他们一些表扬与关爱,那效果就不大一样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就像一场绵绵的细雨滋润着幼苗茁壮成长。
不管是谁,只要工作有成绩,就能获得领导或同志们的肯定,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一定会高涨。小学生更是如此,只要获得别人的肯定,感到别人特别是老师对他的关爱或者是表扬,他们的需求就满足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那么对学生而言老师真诚的鼓励和关爱,往往是无价之宝,极易在他们的心目中掀起成功的欲望,将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2.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技能
2.1在人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任何活动都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因为人又联合他人的倾向,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各自表现。如在《为自己喝彩》的主题队会中,学生表现自我,表演小品、诗歌、舞蹈、歌曲、绘画、写作、演讲等精彩的节目。曲终人散,他们仍意犹未尽,兴趣盎然。因此,近几年来,我始终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惯例,让学生说一件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自己准备演讲稿演讲,汇报学习雷锋活动的过程,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展示自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设计,他们会踊跃报名参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在这一片展示自我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尽情地展示自我。
2.2老师经常在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富有哲理,但是对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却并不适用。在他们看来,任何失败都是永久性的,灾难性的。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呢?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各个方面的对应点,抓住细节启发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总结体味艺术力量对心灵的震撼,达到教育与成功的双向意境。如在《穷人》这篇课文中,桑娜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之后所展开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就是表现穷人善良,心灵美好的闪光点。另外,就是应抓住竞赛、游戏等时机,对每一项活动中取得成绩的学生,要给予肯定,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检测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数学竞赛活动教师出了六道题,规定:答对三道题小学毕业;答对四道题高中毕业;答对五道题大学毕业;答对六道题是博士,这个活动,“差生”也答对三道题。这样,各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同时,也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效应,他们会朝更远大的理想努力。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会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明确前进的方向,树立勇于攀登的信心。
2.3作为教师要注重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
哲学家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当我们发现学生存在不良心理倾向的时候,就要及时地纠正和引导。如学生中有的嫉妒心理很强,有的猜疑心很大,甚至有的同学有自卑感。当我们发现学生这些不良心理情况时,就要及时地纠正,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让他们克服。如:班上王红和李丽两位同学是一对好朋友,正在探讨一道数学题,当得知王红在今天的测试中有得了全班最高分,成绩不如王红的李丽一反常态,下课后拒绝和李丽一起跳绳。放学后不和王红一起走;班里选班长,王红是两名候选人之一,李丽却故意选了另外的同学,还扬言要和王红“一刀两断”。这时,我利用课余时间,找来了李丽,循循善诱地开导她,告诉她:嫉妒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心理,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克制嫉妒他人的心理。在同别人进行比较时,要承认自己跟别人的差异并努力进取,要正视他人的优势和自己的不足,希望他人进步,自己也有收获。一个人若嫉妒别人,自己也失去向他人学习的机会,还会失去友谊,影响团结。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她听了心服口服,面红耳赤。隔天,我发现王红和李丽牵着手,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老师只要苦口婆心,推心置腹的跟学生谈话、引导,学生定会改过自新。
3.作为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以敏锐的细致的目光观察其言行,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与其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的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学生的健康心理才会渐渐培养起来。
多方联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篇6
【关键词】多方联动;学生;健康心理
笔者针对本地学校学生的心理测试显示,我们的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心理问题、个性心理问题、学习心理问题以及人际心理问题四个方面。为此,我们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采取多方联动的方式培育我们学生健康的心理。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分以下几步来做:
一:从父母入手,打造和谐家庭
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很重要的一部分要从我们的家长入手。家长以及家庭环境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笔者在实际调查的过程发现很多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就是因为家庭中存在各种不和谐,而那些心理健康的学生往往家庭环境也比较好。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家庭的力量,使学校和家庭携手合作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笔者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就非常注重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定期的家长会、有针对的家访,来使我们的学生家长能够了解我们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能够使我们的家长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而且教师与此同时也能够了解学生家庭的情况,从而对于学生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从教师入手,形成和谐课堂
我们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我们的学校度过,而在学校的这一部分时光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时期,因此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也能够影响我们学生心理的发展。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从此入手,为我们学生的发展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学校层面来说就应该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这样让我们学生受到良好的影响,就能使我们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教育。
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开展多次活动,如:演讲比赛、足球跳绳比赛、秋季运动会、书法书画比赛、各学科知识竞赛等等,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学生不断发展找到自我,树立自信心。针对那些可能存在某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我们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开展一些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因人而异地矫治和疏导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做好学校层面的“助人自助”的心理辅导工作。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表达内心世界的安全环境,以接纳、平等、信任的心态对咨询者以情相待,为咨询者排忧解难,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矫正。咨询室老师经过多次的交流咨询对学生的逃学问题、厌学倾向、因家庭原因造成的学习成绩下滑问题、上课时间注意力不能集中常搞小动作等问题进行了成功的解决,帮助学生克服了心理障碍。为了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我们学校还设立的咨询信箱,定期地接受学生的个别咨询,用尊重、接纳、理解的态度,通过聆听、分析、疏导、建议等方式和科学的方法,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和诱导,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
三:从社会入手,打造和谐社会
目前由于信息技术的发达,所以我们学生在生活中更易受到社会层面的影响,而据笔者多年观察,这些层面的影响是逐年加大的。为此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是我们社会的必须要承担的任务。我们要消除社会上不良思想对于我们学生健康心理的腐蚀,净化学校周边的环境,创建和谐社区,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实现对于学生良好的心理教育工作。
例如,笔者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就经常利用多媒体来播放《法律讲堂》等与学生有关的节目,使我们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且,笔者在教学时间过程中,还制作了类似的节目,让我们的学生自己当演员来展现我们身边的真实的故事,然后再让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进行一定的点评,这样的节目在学校里面播放,就能吸引学生兴趣,演示身边的实例,也能对我们的学生开展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一点,据笔者所调查,我们学校周边的网吧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毒害作用是非常的大的,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的83.2%学生每周至少去上网一次。中职学生平均年龄是16.5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不良信息的分辨能力是非常的弱的,容易受到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为此,笔者认为我们的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于学校周围环境的治理,进而创造优化的社会环境,为我们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四:总结
我们的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因此对于其心理健康的教育是非常的重要的。我们应该采用多方联动的方式,从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入手,为我们的学生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供一定的解决途径。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生的这一段路上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春燕.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D].苏州大学2010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写作心理 篇7
一、帮助树立信心, 鼓励畅所欲言
学生作文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交给老师看得较差, 自己收藏不愿公开的较好;限制题目的较差, 自由写作的较好;犹豫再三的较差, 信手拈来的较好。费时多, 认真写的反而差些, 很可能是写作时顾虑重重:写社会现象怕说观点不正确, 在抹黑现实, 写自己的心境、琐事, 怕说没有意义, 情调不健康, 想抒情, 又怕说无病呻吟, 娇柔造作;想写细致些、具体些, 又怕说啰嗦、繁琐, 想写简单一些, 又怕说无血无肉, 徒有空架子;想用几个新词点缀下文采, 又怕说华而不实。对自己的构思总是持犹豫的态度, 即使有点儿灵气、才气, 也就被压抑了。
怎样帮助树立信心呢?
多鼓励, 忌指责。讲评要大力表扬好作文, 指出问题要态度诚恳, 切忌挖苦讽刺, 伤害学生自尊心。挖苦的态度不只伤害作者一人, 而且会使全班学生产生严重的戒备心理, 弄得“谈写色变”, 无所适从。
作文计分可以计高分, 不要总在“一般”、“良好”之间浮动, 好一点的可以记为“优秀”。不要用“文无完文”的观点束缚我们的评分思想。评分的着眼点, 不只在于给作文的质量以估价, 还要有利于刺激写作积极性, 评分的标准不只在于一般的评优劣, 还要检查本次训练的特定目的是否达到。
给批语要讲点艺术性, 要动感情。批语忌程式化、套话, 不能都写成鉴定性文字, 可以写成抒情性、感想类文字。当然, 教师时间有限, 不可能都加长批。但与其篇篇批不痛不痒。不如少批一点, 精美一点, 有鼓动性一点, 收效可能会更好一点。
有的学生好标新立异, 因而有时出现幼稚不得体等毛病, 这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有些教师对此特别反感, 因而讽刺批评特别尖刻严厉, 必欲立即改正才罢休。其实这很不妥当, 副作用很大。当你猛攻这些毛病的时候, 随之而来的是束缚学生手脚, 窒息了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我们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子写出比较满意的文章来, 作文中的幼稚病, 只能靠慢慢引导, 让他们自己慢慢领悟而得到纠正, 一顿大刀阔斧, “芜”虽尽了, “菁”也完了, 只有一片“荒野”, 结果是所失大于所得。
对学生作文给一点隐私权。在不触犯原则的前提下, 允许学生保留一点属于个人的思想感情世界。教师和家长都不要强行收看学生的日记, 不要逼供心里话。有的学生写到了家庭、学校、老师的关系时, 特别声明不要转给家长和有关老师看, 有的把日记中的几页订起来, 不让别人看。我们一一按他们的要求办, 不违背他们的意愿, 做一个他们“信得过”的老师。这也是使学生写作能广开言路的一种值得关注的做法。
二、要让学生有丰富健康的感情生活
要使学生作文的感情健康充沛, 不仅要平日有感情体验, 还要有健康积极的写作心理。这些都是伴随着高尚品德产生的。作文教学也不能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要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敏感于周围事物, 生活中常涌起感情的波澜, 只有认识的敏感才有表达的灵感, 那种不论何时何地何情, 一概漠然处之的冷漠麻木的心理状态和形同空白的精神体验, 既不可能有感情材料的积累, 也不可能有正常的写作兴奋。
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正义感教育。教他们关心国家, 关心他人。要设法开拓生活面, 组织参观、访问、游览, 组织读报, 看好电影、电视, 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开展各科竞赛活动, 培养和保持旺盛的进取心理。
在这个问题上, 当前最严重的障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 有一部分学校、教师、家长, 天天只逼着学生读课本, 做作业, 生活方式极其单调, 生活天地极其狭窄。情绪长期处于抑制状态, 思想感情钝化了, 怎能写出活泼有锐气的好作文来?
三、设法刺激写作欲
人们平时写文章或为了工作, 或为了生活, 是一种直接的需要, 所以有责任感就会非写不可。而学生作文看不出它的直接意义和必要性来, 因此一般说来写作的自觉性较差。为了克服这种被动和怠情心理,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设置情境, 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 使学生思想处于特定的环境中, 为了要完成某一项具体任务而写作, 负有使命感。如让学生读报上所载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 设想替他们的亲人给模范们写一封信, 要求能把亲人的感情、祝愿尽量准确丰富地表达出来, 这样的命题可使学生的写作心理摆脱单纯的课堂练习的框框, 把为练而写变成为用而写。
针对青少年好辩好胜的心理特征, 设置争辩题, 使他们不吐不快, 不辩不罢。这些问题可来自阅读, 也可来自生活。例如:许多单位每当开展卫生检查, 就积极组织大扫除。对此, 有人说是以检查促工作, 有人说是“做表面文章”, 弄虚作假。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体会 篇8
当今社会,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知识面广,心理成熟得也早。大多数的学生聪明、能干、富于创新,同时也存在着截然相反的另一面:脆弱、孤独、自私、任性……这些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下面我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谈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江泽民同志也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不能只满足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在丰富自己教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努力钻研如何育人。要“立人必先立己”,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心理修养,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风范上,全面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二、优化环境,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条件
良好的环境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环境首先需要良好的校风,因为良好的校风对学生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它能够以一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力量感染学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好的规范和品质。良好的环境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相处,互敬互爱,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这样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比如:各种各样的文体比赛、兴趣小组、节日联欢等,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出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热爱集体、建设集体的高度热情,这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锻炼小学生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学地克服各种困难并且根据预定的目的、任务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进而实现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因为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首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目标的选择,应当考虑到它是有社会意义的,是他们经过努力奋斗才能够达到的。这样就可以激励自己,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克服种种困难,磨炼坚强的意志。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界,对跨世纪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是:意志坚强、能承受重任,克服困难和独立工作。而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依赖性强,经不起挫折和磨难,一遇到困难,脆弱的一面便显露出来,这显然与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其遭遇挫折的心理准备,是培养其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师、家长都要适当创造逆境的环境,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在千万件小事的锤炼中培养遭遇挫折、困难乃至失败的心理准备,从而使他们掌控应对困境和具备自我调节的心理能力。
最后要锤炼意志,切莫舍近求远,只等待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忽视身边那些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直接为他们提供锤炼意志的机会。如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都要用意志的力量来养成。从这些小事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并持之以恒,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人的心理素质要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培养,只有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断磨砺,才能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我校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健康积极的活动,如科技发明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少先队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努力为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提供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角色,培养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团结合作等个性品质。各种情境的创设,心理认知的暗示,对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齐抓共管,形成心理教育途径的广泛性
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光靠学校的教育力量是不够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孩子不可任意选择的首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子女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父母应严以律己,注意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爱之有度,严之有理,在生活上给予子女适当的物质条件;在思想上严格要求他们。特别是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受锻炼,在风雨中逐渐成长。许多家长未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及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让家长懂得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使家长知道:孩子行为反复、多变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家长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并且要理解、尊重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要鼓励,不要溺爱;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压力过大会适得其反。另外,对那些“问题家庭”的孩子要特别留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篇9
一、创造健康的课堂氛围, 规范教育行为
(一) 构建平等有趣的课堂
平等本身属于一种价值, 反映出一种地位 (权利) 与关系。在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 这种地位与关系的平等显得非常重要, 因为这是构建健康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最佳的学习必须包括放松、行动、兴奋、情绪以及乐趣等几个特点。平等也满足以上特征, 只有创设出平等的环境, 学生的态度情感才能真正表现出来。平等的课堂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的最好方式。
(二) 规范教育行为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学生”。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 教师要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 不厌烦、不歧视, 事后可以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对其进行开导;当考试失败时, 不要指责埋怨他们, 要耐心细致地指出其失败的原因, 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时, 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总之, 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 快乐成长。
二、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自己
理想和现实往往存在着巨大差异。“观念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无法协调统一。一些人过于自负, 对自我评价过高;而还有一些人则显得比较自卑, 对自我评价过低, 具体表现为“观念自我”明显低于“现实自我”。一旦处理不好两者之间的矛盾, 就有可能导致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形成, 因此, 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观念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 通过正确引导教育, 使他们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教育学生不能自卑自贱, 无所追求, 又要教育他们正确评价自己, 对自我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告诫学生:“认识自己是起步, 战胜自己是飞跃。”
三、引导学生进行不良情绪的自我调适
要善于疏导、纠正易让学生感到消极悲观的某些观念, 帮助他们通过自我克制来消除不良心理的影响。为消除学生不良的情绪情感, 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清不同心理品质的是非界限, 比如“自尊心”和“虚荣心”的界限;“羡慕”与“妒忌”的界限;“自豪”与“高傲”的区别。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弱点, 合理释放, 适度克制个人的情绪[2]。这样既可以宣泄内心的烦恼, 又可以舒缓心理压力。
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与挫折好像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拦路河, 我们教师不应背着孩子涉水而过, 而应想法为他们提供舟楫, 让他们自己渡船而过。在教学实践中, 对于遇到困难与受挫的学生, 笔者会先和学生一起分析困难与挫折的原则, 并鼓励他们勇敢面对, 坚定信心, 想出解决办法, 坚定信心, 不断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记得去年的篮球比赛中, 我班总排名为年级倒数第二, 全班同学信心受挫都沮丧着脸。对此, 笔者先与同学们共同分析这次失利的原因, 并探讨解决措施。最后, 笔者还对大家说, 只要尽力就行, 不必过于在乎结果, 今后要继续努力。此时, 同学们又露出了充满希望的笑脸。
四、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消除情感障碍与行为障碍
笔者主要通过三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干预:一是观察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考察, 留意他们的行为与话语, 便于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二是谈话法。经常和学生交谈, 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及个性特点。一般采用个别谈心、班干部或小组漫谈、全班专题谈话等谈话形式。三是利用班会课加强心理健康辅导, 针对学生近期存在的一些问题, 加以干预引导, 效果显著。
五、重视家庭教育
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本身的心理素质、心理水平、世界观, 对孩子的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孩子认识世界从父母开始, 很难想象, 没有健康心理与人格的父母会培养出一个健全心理与个性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模仿, 因而家长必须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形象。我们发现, 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口头禅为“好好学习, 为爸爸妈妈争口气争取考上大学。”好像学习不是孩子的个体行为, 孩子学习纯粹就是为了家长。现在好多家长并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兴趣, 只要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 就让自己的孩子上, 殊不知久而久之会扼杀孩子真正的兴趣, 成不了一个有专长的人。
总之, 心理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 是目前我们教育工作的重点, 也是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
摘要:当前, 学校和家庭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有大约40%的学生心理发育不良, 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教师、家长如不及时教育和引导, 必然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心理疏导, 有针对性地调适孩子的情绪, 培养坚强的意志, 从而促进其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关键词:心理健康,培养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述旺.中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J].中学语文, 2009, (11) .
[2]于海蓉.学生心理素质浅谈[J].语文学习, 2010, (6) .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篇10
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最基础时期,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将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对这项工作, 我们必须研究各种有效方法, 常抓不懈。我通过多年的努力, 发现在教学工作中有些做法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很有益处, 愿与大家商榷。
一、抓准教育时机, 在活动中激励进步
现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情况, 一说起话就是我们教师说了些什么, 可见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比家长容易得多。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依赖性很强, 不懂谦让, 爱攀比, 爱花零钱, 不懂得尊敬父母等不良行为。我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不同的活动。
班里的高明同学是个典型的人物。他分析是非能力差, 经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学习上非常费劲, 依赖性强, 虽然已经二年级了, 但是连洗脸、系红领巾这样简单的事情都不会做。我试图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果单凭教师指出他的错误让他去改是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我一直在找教育他的机会, 正巧有一次学校发校服, 同学们都在高兴地试穿, 只有他不肯试。后来我才知道为什么, 原来他不会系扣子, 别的同学都笑他。当时我很诧异, 一个二年级的学生连简单的系扣子都不会, 但是我并没有责怪他, 而是先制止同学们对他的嘲笑, 然后我帮助他试穿校服。我和蔼地找他谈心, 并鼓励他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他高兴地点了点头。随后我去了高明家家访, 跟他妈妈说明了情况, 并得到了家长的配合与认可。
接着我在班里组织了“我长大了”主题班会, 让他们说说长大后的体会, 并且谈谈今后想怎样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并给学生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在班里组织了“我改变了”主题班会,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改变, 检查一下他们是不是按自己说的去做了。这个班会的重点我放在后进生身上, 在课前我已经让高明练习了系扣子、戴红领巾, 在课上他为同学们做了表演。表演完毕, 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鼓励他的进步, 我也表扬了他, 并对他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尊敬父母, 懂得谦让的好孩子, 今后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自己做。
二、动之以情, 真诚相待, 感化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了解每一个学生, 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默契。用真诚的爱去换取学生的信任和喜欢, 因为小学生对教师非常信仰, 所以教师办事要公正, 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决不可在处理问题中偏袒一方, 压制一方, 用自己的言行换取学生的尊敬理解。
作为教师又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 使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但需严而有度。不要一味对学生采取“严厉式教育”, 这样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 还使学生畏惧教师, 使其心理受到很大的压力, 心里话不敢说出口, 久而久之, 孩子的心理又怎会健康发展呢?
班里的孙芳同学是一个性格极其内向的孩子, 她从小就没有父母, 是年迈的姥姥一直在照顾她, 虽然家庭生活富裕, 但是她并不快乐, 她不爱说话也不爱笑, 学习成绩差。对这个沉默的孩子, 我怎样才能使他快乐呢?这个问题一直缠绕着我, 在弄清情况之后, 我决定用“爱”去感染教育她。我关心她, 爱护她, 经常会拉着她的手和他亲切的聊天, 我告诉她我想和她交朋友, 要她对自己充满信心。我经常会耐心地给她补课, 在班里表扬她的进步……看着孩子爱说爱笑了, 我甭提有多高兴了。
三、正确引导, 明辨是非
现在很多的电视节目不适合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尤其是一些电视片、录像片使孩子本应天真的心灵过早的成熟, 什么谈恋爱呀、黑社会呀, 给学生一个错误的导向。由于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 容易盲目地去模仿。作为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 使他们不受这些不良行为的影响。
为避免学生出现这些情况, 我在班里多次举行“我谈喜爱的电视节目”主题班会。学生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 讨论激烈, 发言积极踊跃, 但是教师找学生发言要有针对性, 我首先找班里思想活跃的张莫发言, 他说“我最喜欢武打片。”我问他“你最喜欢里面的什么人物?”他不假思索的迅速答道“我最喜欢里面的黑社会老大。”“你为什么喜欢他呢?”我接着问。他兴奋地说“黑社会老大不受别人欺负,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很多人都听他的话多威风, 如果我也能当黑社会老大就好了。”听了他的发言, 我让同学们发表意见, 大多数同学指出黑社会老大不好, 总干坏事, 也有几个同学同意他的想法。听了他们的发言我问孩子们:“同学们想一想,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黑社会老大大都做得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他们最后都有什么样的下场那?据老师了解, 电视里演的黑社会都是干坏事的, 杀人、放火、抢劫, 无恶不作, 给社会带来危害, 给人们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害。而且他们每个人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不是被警察抓住, 就是被仇人打死, 我们又怎么能向这样的人学习呢?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将来要为祖国做贡献的, 像黑社会老大这样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坏事的, 我们要坚决反对!”听了这些话, 他意识到自己想法的错误有点不好意思了, 这时我走到他面前, 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 微笑着表扬他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并告诉他以后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这个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又能使教师掌握学生的情况, 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四、师生订“君子协议”, 远离误区
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 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坏现象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与社会上不正当的小青年来往, 免受他们的影响;教育学生不进游戏机厅;不玩赌博游戏;征求学生们同意后与学生拉钩上吊, 经常进行这种充满童真童趣的教育, 学生容易接受,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 作为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不受不良风气影响, 保障学校教育的效果, 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96-01
俗话说: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即使学习成绩再优秀,也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因些,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迫在眉睫。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呢?
一、激发情趣点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充分利用具有感染力的材料,凭借一定的手段,有意识地去创设特定的心理教育环境,激发情趣点,去引导、教育学生。例如根据小学生好模仿,崇拜英雄人物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带领学生观看一些反应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录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影片中主人公的言行,教育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做一个向主人公那样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并学会在平时调控自己的情绪。
二、抓住受挫点
小学生的心理需要是多元化的,情感是多重性的,他们对外界的刺激反应非常敏感。由于外界因素的刺激干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心理障碍,如任性、心烦、沮丧、冷漠、偏激、懒惰、自卑、畏惧、退缩等现象。这时,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便是老师、父母、同学的“爱”,老师必须帮助他们分析受挫的原因,总结受挫教训,克服他们不切实际的幻想,敢于正视现实,从而增强心理适应环境的弹性应变能力。
我校五年级的一名同学平时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各科成绩优异,有一次参加区里的演讲比赛,她看到其他同学穿着入时,打扮亮丽,自己在台上竟自卑起来,越讲越没底气,越讲声音越小。面对这种情况,我校组织了“我们没有理由自卑”、“相信我,我能行!”等系列活动,让同学大声的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相互分析出对方的弱点,谈谈今后如何去做。同学们畅所欲言,讨论热烈,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同时学校还利用升旗仪式每班进行轮回演讲,主题不限,讲身边的事、讲名人的事迹,同学们通过和名人比童年激发他们竞争向上意识,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三、启迪与反思点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最终是学生经过受教育而自我解剖、思索,将道德认识内化为自己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生年龄小,自我反思能力差,有的学生由于课程紧张,家长和教师期望同学之间相互竞争,自己的能力得不到体现和肯定,产生自暴自弃心理,有的甚至产生对教师家长正面诱导的逆反心理。教育者就要启动他们自我教育的内在驱动力,启迪反思点,变外部人为施加影响为内部自动自发影响,变他律为自律,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校六年级有一名同学由于父母离异,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是位厂里领导,工作忙时几天不回家,他生活上得不到爱的滋润,成绩大幅度下降,他还经常受到同学欺负,他便“破罐子破摔”,有时逃学上网吧。我接班后经过调查、家访,发现先他有着良好的上进愿望,因为同学歧视,学习课程跟不上干脆“对着干”。我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和他讨论班级中的一些问题,甚至午饭和他一起吃,我们的距离拉近了。在区里举行的科技发明活动中,我有意识培养他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制作小航模模型参加区里比赛,使他看到自己的长处,亲身体验到了成功的欢乐,同时我启发他回顾过去,反思现在,他能深刻地认识到:爸爸是爱我的,我和家长老师对着干是不对的,我对不起老师和爸爸,他们对我的期望很大,我一定加倍努力,改掉过去的缺点,这样才对得起老师和同学给予我的帮助。一段时间后,他的成绩赶上来了,民主选举班委会,他当选为中队长,成为了班里一位班级管理骨干。
小学生健康心理培养 篇12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课文
一、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生理的发育, 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 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 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只有解决这些困惑和问题,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栋梁。对此,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 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 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99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和1999年下达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都强调了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2006年10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四有新人的素质教育中, 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 艰苦奋斗的精神, 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即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调控自我, 承受挫折, 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乐观、向上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专门途径外,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举两得的途径和方法。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 可以说对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文化之学、灵魂之学的语文, 是培养人们情感、人性、人格的最重要的学科, 它丰富的人文内涵要求发扬民主、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 这必将对中学生的精神领域, 独特的个性, 完善的人格和创造的精神产生深广的影响。将语文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可以使学生乐在其中, 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还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一举多得。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所传达的深刻的内涵和塑造的丰富的形象, 来引导学生揣摩、体验, 辨别其中的真、善、美、假、丑、恶。相信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和感染熏陶, 学生们会不知不觉地吸取文章赋予人物的积极情感, 从而使自己的情操得到不断升华, 建构自己完善的精神世界。
三、以高中第一册课文为例分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怎样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文本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在此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文章为例, 结合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四个维度:即生活目标与理想, 自我认知与现实感, 学习适应性和人际关系和谐度, 试作分析:
(一) 有生活目标和理想
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相信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 因此, 确定远大理想,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 努力地把自己锻炼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包括两方面:
1.热爱祖国、热爱民族, 树立远大理想
穆旦在《赞美》中抒发的对苦难深重的祖国深沉的爱恋之情, 对“一个民族已经站起来”的赞美之情。闻一多的《死水》通过反讽的手法怒斥腐烂不堪的旧社会, 渴望充满生命力的新社会。学习《〈呐喊〉自序》中鲁迅不断追求真理, 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感受《毛泽东词二首》中革命前辈以革命实践回答“谁主沉浮”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 不计个人安危, 顾全大局, 只身说服秦王, 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江泽民主席《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更是对学生培养高度的历史使命感, 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切都能深深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 热爱中华民族, 奋发向上,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2.放眼世界, 树立为全人类服务的理想
通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生除了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伟大功绩, 更重要的是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通过《我有一个梦想》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 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阅读《我的呼吁》, 可以体会“敬畏生命”的思想和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培养平等、博爱与和平的精神。
这些文章使学生关注国家, 关注世界, 从“小我”的桎梏中挣脱出来, 追求自由、平等、民主, 树立远大的理想, 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二) 热爱生活, 珍惜生命, 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热爱自然, 热爱生命, 热爱生活。心理健康的学生, 对自己的相貌、体型、健康状况、思想品德、认识能力、学习状况、性格气质、情绪情感、兴趣爱好等等方面, 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既不自我欣赏, 也不自惭形秽, 不论性别男女、相貌美丑、智力高低, 都能悦纳自己;不管周围环境优劣、条件好坏, 都能从实际出发, 努力适应。包括两个方面:
1.热爱自然。热爱自然的文章有:飘着淡淡荷香的《荷塘月色》, 李乐薇建在山上的《我的空中楼阁》, 徐志摩“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再别康桥》, 以及教会大家发现美、感受美的《花未眠》。
2.珍爱生命。通过《我与地坛》对生命的感悟及对生与死的思考,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珍爱。《<名人传>序》体味英雄的伟大之处———拥有崇高的心灵, 超越自身苦难。学习《勾践灭吴》中勾践在逆境中不气馁、不沉沦, 刻苦自励、卧薪尝胆、战胜困难的精神。要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体味《致大海》中普希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与积极奋进的精神。学习《篱笆那边》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通过《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开始对陷于苦难中的人的关注, 拥有“大爱”“博爱”。学习《我的呼吁》培养珍爱一切生命的意识。
(三) 乐于学习
知道学习是自己的重要任务, 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 不把学习看成负担。愿意学习, 努力掌握知识技能, 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经刻苦努力取得优秀的成绩。能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地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获得成功的感受。
《劝学》说明“学不可以已”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秋水》说明个人的知识见解是很有限的, 不能骄傲自满。懂得“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的道理, 学无止境, 力戒骄傲。
(四) 情绪稳定, 充满朝气, 与人友好相处
情绪稳定、乐观、表现适度, 做情感的主人而不是奴隶。不为一时冲动而违犯守则规范, 不为学习的困难而焦虑重重。不仅尊重自己, 也尊重别人, 乐于与人交往, 能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师长尊敬、有礼貌;对同学信任, 互敬、互爱、互助、互让;对弱势群体同情、尊重和热心帮助。包括三方面:
1.对亲人———感受亲情, 学会感恩。体会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对母亲深挚的感情, 以及那深撼人心的伟大而深切的母爱。
2.对爱人———抛弃《错误》中那种依附的爱, 选择《致橡树》中独立、平等又自尊的崇高而坚贞的爱情观, 或者是《我愿意是急流》中那种对爱的无私的奉献。这种感情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熏陶。
3.对朋友和一般人———《〈宽容〉序言》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待人处世要有宽容之心。《烛之武退秦师》里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抓主要矛盾, 与人交往中要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尊重他人的理想、志向。《邹忌讽齐王纳谏》启发学生应从善如流, 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不做“召公谏厉王弭谤”的厉王;以及提意见应讲究方式方法。从《触龙说赵太后》中学习处理事情应从长远考虑, 以国家利益为重,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交往中用温和的态度、暖心的话语, 让对方心悦诚服。
综上所述, 教师只有充分深入地挖掘教材内容, 才能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篇篇文章如珠玉、如明星熠熠生辉, 滋养学生的情操, 净化学生的心灵, 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健康心理教育。帮助他们认识自我, 悦纳自我, 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培养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高中语文第一册》 (人教版)
【小学生健康心理培养】推荐阅读: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06-30
学生绿色健康心理培养09-13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10-12
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09-05
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10-17
大学生该如何培养出健康的恋爱心理10-21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07-14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07-29
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09-06
小学生心理健康特点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