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讲稿

2024-10-17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讲稿(通用10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讲稿 篇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稿3

时间:2013年10月28日

地点:操场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辅导老师:孙宝群

题目:小学生考前心理辅导

(一)同学们:

现在已经临近期中考试,在这段时间内,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考试是一件平常的事,可以轻松地对待,但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和心理压力,这就会直接影响你们的心理健康,更不利于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智力潜能,考出好成绩。所以今天我将从如何辅导学生准备考试以及考试前和考试期间常见的问题,简单交流如下:

小学生准备考试的方法

一、协助学生消除考试的恐惧心理

告诉孩子们,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我们是否掌握了平常所学的知识,因此,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只要我们的知识掌握得牢固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认真复习,就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二、提醒劳逸结合,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时,每个30分钟左右,闭眼或远眺片刻。每学习50分钟—60分钟休息一段时间,晚饭后1小时左右在学习。如果要复习几门功课,需要交替安排,因为不同性质的功课轮换复习,可以使大脑较长时间的保持清醒状态,这是减少疲劳发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提示学生加强营养,保证睡眠充足。

复习考试期间脑力消耗大,营养需求量也明显增加。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和钙的食物。

四、考试前,及时调节一下情绪。

如果有些紧张,也可做深呼吸,或默念,想一想最令人愉快的事,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讲稿 篇2

案例:

学生安某, 男, 11岁, 小学六年级。其父母共同经营个体商店, 家里由爷爷操持家务, 家庭经济收入一般。父亲脾气暴躁, 父母亲关系紧张。安某纪律性很差, 爱说脏话, 不按时交作业, 经常搞恶作剧, 欺负小同学, 上课不专心听讲。

案例分析:

恐惧、不安、孤独、自卑、疑虑、仇恨是关键的心理问题。著名心理学教授钟志农说过:“青少年学生对安全感、爱和归属以及尊重需要的满足, 在部分学生家庭里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感到自己的家庭没有温暖、没有关爱、没有人情味、没有理解和谅解, 而是充满责骂、侮辱、冲突、争吵、冷漠、苛求、婚姻危机和家庭暴力, 凝聚着一种僵硬、沉闷、死寂、压抑、危机四伏、令人窒息的气氛, 一些父母甚至把孩子作为自己与配偶‘争斗’的‘筹码’。”

本案例中, 由于安某父母关系不和, 家里充满责骂、冲突、争吵、婚姻危机和家庭暴力, 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日常生活情绪、学业进步和情感发展,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 人格发生扭曲, 内心深藏着恐惧、不安、孤独、自卑、疑虑、仇恨, 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

所以他经常动手打人, 欺负弱小, 上课捣蛋, 不守纪律, 想以此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 以安慰他那颗孤独、自卑的心。从低年级起因习惯不好, 同学疏远他, 老师不看重他, 父亲不关心他, 母亲过分溺爱他, 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他总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但别人总是不喜欢他, 不注意他, 因此, 他就做怪动作, 说脏话, 捣乱, 尽可能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 久而久之形成了恐惧、不安、孤独、自卑、疑虑、仇恨等人格特征, 这也属因自我成长问题而导致的情绪困扰。

教育方法:

第一阶段:找优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找到了他的一个优点, 并让他在班上表现自己。然后, 召开班会, 组织大家总结他的表现, 让同学们说他的优点,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 夸他像个男子汉, 讲义气, 乐于助人……他很不好意思地告诉大家, 以前, 他很想和同学们交朋友, 但怕大家不喜欢自己, 所以搞些恶作剧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同学们对他的坦诚报以热烈的掌声, 他也勇敢地表示, 以后要做一名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从这件事上, 他懂得了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 从不同角度赏识自己, 找回了自信, 建立了良好的心理状态。

第二阶段:消除顾虑, 找回安全感、爱和归属。我首先与他最信任的朋友取得共识, 让他们经常和他沟通, 消除心理障碍, 找回安全感。同时, 开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 让他了解父母生活、工作的艰辛, 了解父母为了自己而吵架的原因, 并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 促进他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然后, 我让他经常去父母的商店, 理解父母挣钱的不易, 体会父母的关爱。在他生日那天, 让他和父母说说心里话, 用他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那晚, 他流泪了, 父母流泪了, 烛光灿烂的夜晚, 他们轻轻地相拥在一起, 他又找回了安全感、爱和归属。第二天, 他很兴奋地告诉我说, 他感到了幸福。

反思:

经过一年的努力, 安某彻底变了, 上课时再也不捣乱了, 也不再欺负小同学了, 朋友也多了起来。上课时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有不懂的问题经常去问老师。也能正确面对批评了, 犯了错误后能主动找老师认错, 并积极改正。同时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绘画、演讲、计算机等比赛, 取得优异成绩。

这例事给了我一个启示:每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形成, 都需要大家的关爱与支持。作为老师, 有时候对违反纪律的孩子应该反向思维, 不要把缺点抓住不放, 而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 让他们找到自信、安全感、爱和归属。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篇3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后进生心理辅导

B844.1

古语云:十只手指有长短,出水荷花有高低。受家庭背景、不当教育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班都可能不同程度存在着学习差、品德差或者学习品德都暂时较差的学生,他们厌恶学习、性格暴躁,甚至沾染上逃学、赌博、滋事、早恋和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这不仅不利于其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对班风、学风和校风带来摧残性的影响。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的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着片面追求学习成绩而忽略对小学进行心理辅导的情况,未能对小学生的心理辅导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本文将以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典型案例为蓝本,对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转化后进生的策略等进行分析,希望借此引起学校和老师对转化后进生心理辅导的共鸣,在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用爱心包容后进生的缺点,用耐心引导后进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慢慢自重、自尊、自信起来,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小张是我2015年所教的一名六年级学生,13岁,智力水平较好,但纪律涣散,经常迟到,学习不用心,做作业全凭个人喜好,老师批评他也满不在乎,顶撞班干部时有发生...... 在班中属于较为典型的后进生,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了解,小张父母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让子女享有更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长年在外工作,小张与父母缺乏应有的交流,小张的日常生活主要由爷爷奶奶监护照顾,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给了他较好的生活条件,但由于受到知识水平、隔代教育 “心理代沟” 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爷爷奶奶对小张的课外学习辅导和思想教育几乎是真空,导致该同学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心理强、自律能力弱、自强意志低,当在学习和生活上一旦遇到批评、困难或挫折,就会变得自暴自弃,以逃避、退缩的态度对待,久而久之便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进步失去信心。

二、案例分析--后进生心理辅导策略分析

针对小张的实际问题,笔者对该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导致小张成为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有之前不当教育因素的作用,也有社会环境和风气的影响等等。找准了小张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后,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开展心理辅导,引导他逐步自信、自强和自立,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生活姿态融入到班集体中。老师和同学们看到小张的惊喜变化,也印证了这一后进生心理辅导策略是行之有效的,谨以此文和大家共勉。

(一)以赏识激发追求进步的源动力

在研究小张的案例中个案中,我发现他的内心是欠缺自信的。他认为老师不会喜欢学习不好的学生,认为同学会歧视品德不好的自己,认为爷爷奶奶不会懂得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甚至连小张自己也会有时不喜欢自己,自卑、厌学是他最明显的标签。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对他进行“赏识”教育,帮助他重建学习的信心,鼓励和引导他多一点和自己对比,拿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对比,每天进步一点,他也能成为一名优秀学生。为此,我努力发掘和抓住小张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的长处、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改变,我也给予正面的肯定和评价,让小张觉得自己也有优点,觉得自己并不比别的同学差。比如:小张在篮球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和基础,带球、控球和投球在全班同学中都是最好的,刚好遇上学校要开展班级篮球比赛,我在班会上任命他为新学期的体育委员,交给他明确的任务,鼓励他不要浪费了自己的篮球“天才”,希望由他组建二支篮球小分队并加强训练,争取在全级蓝球赛上取优异成绩,不会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和期望......全级第一名的比赛结果公布后,我在班会课上隆重地表扬了小张的技术、努力和策略为班赢得了荣誉!此刻的小张不仅赢得了同学们赞赏的目光,他的小脸蛋也洋溢出之前未曾有过的自信。篮球赛后的小张有了质的变化,对学习开始感兴趣了,对生活也更多了点阳光正能量。

(二)以尊重开启认识自我的里程碑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小张对尊重的需要和渴望也不例外。根據小张性格孤独、不善健谈的性格特征,我决定以“尊重”为切入点,对其开展心理辅导。一方面,我以师者的身份言传身教,尊重他的学习和生活上的表现,没有因为他基础差需要重复数次才能学会别人一次就能学会的知识而批评他,而是更多地引导他明白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也有他的缺点,只要努力,就会越来越优秀;另一方面,要求同学们多点包容他、帮助他,让他感受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并没有因为他一时学习差点、表现暂时差点而嫌弃他,主动和他交朋友,热情为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使他切身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正是因为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与帮助,正是因为榜样和集体的力量,小张漫漫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不再为暂时学习成绩差点而自暴自弃,而是变得敢于为自己定目标,变得更努力学习以弥补基础薄弱的不足,变得更主动融入班集体的各类活动与同学们打成一片。

(三)以真诚共筑师生关系的新征程

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表现为反复多变。在对小张进行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也在开始的时候遇到过冷漠、反对甚至是对抗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曾经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模式总认为老师的意图是“别有有心”的,不愿意接授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一方面多主动与他谈心,在操场谈、在活动课谈、在教师办公室谈......主动关心其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主动为他出点子给意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快,我的真诚付出见到了成效:他心理上不再抵触我,不会再认为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都是别有用心的。小张后来的出色表现也印证了笔者的一个观点: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后进生的转化更彻底,是一股让后进生自勉、自励、自强的持久力量。

三、转化后进生心理辅导反思

每个班都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后进生,后进生就像推迟盛开的鲜花,不是不会开,而是花期的到来需要教师这位园丁的精心培育;后进生就象一个生病的病人,教师只要像医生那样望、闻、问、切,了解病情,分析病因,对症下药,后进生的转化自然水到渠成。

因此,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能正确运用心理学理论开展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深刻认识后进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意义,把心理健康教育穿教育工作全过程,转化后进生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和主动投入到后进学生群体教育中去。本文中,笔者分别从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后进生心理辅导策略分析、转化后进生心理辅导反思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对研究小学后进生心理辅导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冯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论分析[J].中国培训,2016(14).

[2]王军.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讲稿 篇4

国家迅速采取强有力措施,武汉按下了暂停键,全国各个省份启动了防控传染病应急响应,截至2月25日,全国确诊77788例,死亡2666例,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比之2003年非典有过之而不及,可以说,我们的祖国在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遇到了巨大挫折,我们的人民在奔向小康的路上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大家宅在家中,不能外出购物,不能外出锻炼,不能外出游玩,心情压抑、烦躁,有的确诊患者更是担心疾病难治、面临死亡,广大医务工作者也面临长时工作、高感染风险的巨大压力,可以说,这次新冠病毒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个“大挫折”。

人生并非坦途,往往布满荆棘,怎么面对挫折、认识挫折、战胜挫折,是人生的“大学问”,往往能够正确处理挫折的人,才能够笑对人生,才能勇往直前,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人生的路很长,我们要把挫折看做人生路上的考验,战胜他,打败他,方能拉长人生的“基线”。

那么,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谈一谈挫折,谈一谈如何面对挫折、战胜挫折?

一、

人生的旅途上,并不都是蓝天白云,风和日丽,也还有严冬酷暑,暴风骤雨。可以说,挫折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没有哪个人重来没有遇到过挫折,只不过有的人笑对挫折,走向成功;

有的人自暴自弃、一蹶不振,不同的人生观铸就不一样的人生路,欣赏着不一样的风景。那么,什么是挫折呢?《辞海》中的解释,挫折是指“失利、挫败”,这与我们日常的理解比较相近。心理学家解释为:“挫折,就是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阻碍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是任何人都躲避不掉的。这是因为人在世界上生存,总会产生多种多样的需要,如事业上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精神上的需要,生理上的需要等等,这些需要都是一种主观愿望,它同现实可能性之间常会发生矛盾或冲突,不可能需要什么,马上就能得到什么。一旦遇到各种障碍,就可能造成需求上的中断,产生激烈的情绪波动。由此可见,挫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要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一)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有一句话大家也许听过,“人有两样东西是公平的,一是每人每天都有24小时,另一个是大家最终都会面临死亡”。但我觉得还有一样东西也是公平的,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毛泽东同志曾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来形容当时中国的革命道路。革命尚且如此,人生道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俗话说: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的确,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总是心想事成、顺心如愿,总会经历一些坎坷和挫折。比如,读书成绩不理想,考核考试不合格,工作经常挨批评,职务晋升有障碍,与人交往缺技巧,家庭关系不和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经常会遇到的。

(二)挫折是人生的“调味剂”。作品《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我想海伦•凯勒大家并不陌生,她就是散文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她幼年两耳失聪、双目失明,在看不见光明、听不到声音的世界里,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大学学业,成为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她一生共有14部著作问世,当有人问她什么是挫折时?她笑着回答:“把脸一直向着阳光,这样就不会见到阴影,把挫折当作调味剂,这样生活就不会索然无味。”

(三)挫折是人生的“伴奏家”。大家都有过梦幻般的童年,对人生都有过绚丽多彩的向往。然而,挫折——这一人生不可避免的现实,却总是像影子一样,困扰着每一个人。一位将军在谈到挫折时,曾满含激情地说,什么叫挫折?离弦的箭突然碰壁;

奔腾的车瞬间泄了轮胎;

飞翔的大雁被子弹击中……挫折的影子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盐和味精加进一道菜。这位将军的比喻形象贴切。就是说,人生道路上,挫折常伴我们左右,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挫折是善变的,你不怕它,它就顺从你、磨砺你,你越畏惧它,它就越嚣张,越阻碍你。挫折是一首变奏曲,是时刻变化着的、无法预计的,并非一成不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挫折,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自古英雄多磨难”。古今中外,许多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受挫折不灰心、遇难关不畏惧、历艰辛不屈服的人。我国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晚年身受腐刑,蒙受奇耻大辱,但他没有被厄运打垮,在身心都在滴血的情况下,带着万劫不悔的壮心,历经8个春秋,写下横跨3000年历史的宏篇巨著《史记》。他在《报任安书》中说:“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这些在他以前传下来的著名典籍,是人类弥足珍贵的财富,但他们的作者,都是在饱经人生的不幸、屈辱以后写下的。司马迁能取得不可磨灭的功绩,不能不说明在相似的经历下,他对前人作了成功的效仿。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到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是对人的特殊馈赠。如果大家都能像那些历史名人那样愈挫愈奋,生命洪流也会激起“美丽的浪花”。因此,我们要笑对挫折,不怕挫折,始终坚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一)视挫折为“磨刀石”。前不久,习主席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说道:“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习主席的话振奋人心,作为一个中国人,此生不悔入华夏,更要在大灾大难面前,振奋精神、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孟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句话的含义是,上天要降落重大责任在一个人身上,一定会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饥饿难耐。归结一句话,想要战胜挫折,磨练自己意志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当挫折、失败降临时,沮丧、退缩是毫无意义的。怕文章写不好而不敢去写,永远写不出好文章;

怕手术出问题而不敢去做,永远不会成为合格的医生。怕失败者永远不会取得成功。一旦挫折来临,我们要用坦然的态度去迎接它,同时还要辩证地去对待它,把它作为砥励意志的磨刀石,正所谓“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要敢于在挫折中坚守,在坚守中奋进,在奋进中成长。

(二)视挫折为“加油站”。挫折会阻碍一个人的追求,但也会成为一个人前进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蒲松龄在屡受挫折后曾写过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二百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里说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期,越国与吴国交战,越国被打败,越王勾践忍受着奇耻大辱,被迫带着妻子,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之后,勾践被释放回国。他立志洗雪国耻。为了不致让安逸的生活把自己报仇的决心消磨掉,晚上他不睡床铺,而是睡在柴草堆里,以戈当枕;

在屋内吊着一只苦胆,每天早起后,晚睡前以及吃饭时,都要尝尝苦胆的滋味,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亡国之耻。十年后,越国重新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逼使吴王自杀。诸如此类,大量事实说明,挫折能使一个人变得更坚强!它是人生准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是打磨肉体的忠实的磨石,是煅造精神的炽热煅炉,也是人生补给的加油站。

(三)视挫折为“指明灯”。挫折并不是失败的终点线,而是成长进步的起跑线。电视剧《士兵突击》想必大家都看过,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许三多,许三多面对训练生活中接踵而至的挫折,他就只认准一个理,不抛弃、不放弃。在前进的路上,他把挫折当作成长成才的助推器,最终凭借身上那股倔劲儿,从一个木讷的新兵,变成了全营官兵的骄傲,更成为了激励千万观众的人生偶像。当有人嘲笑爱迪生发明蓄电池失败了2.5万次时,这位卓越的发明家回答说:“不,我没有失败,我发现了2.5万次蓄电池不管用的原因。”他又说:“失败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之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到,挫折可以起到路标的作用,它能清清楚楚地标出你所要避免的东西,使你免于重蹈覆辙。因此,我们要将挫折变为引导我们成长的引路灯、航向标,哪里遇到挫折就在哪站勇敢起来。当我们辩证看待挫折时,它可能会由人生的“绊脚石”变为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在回答了“如何辩证看待挫折”,另一个问题却摆在了我们面前,那就是该如何战胜挫折?

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百折不饶、越挫越勇,方显英雄本色。公路上有急转弯,要调整好车速;

人生中有急转弯,要调整好心态。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是进步阶梯。我们青年人,要正确对待和处理挫折和困难。在这里,主要向大家提四点建议:

(一)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两个农民到北京打工,口渴了,就在路边买了瓶水,结果一瓶水要十元钱。其中一个农民就想:在北京连水都卖这么贵,看来我生存下去都是问题。于是他就掉头回家了。可另一个农民却想:在北京连卖水都可以赚到这么多钱,我干嘛不留下卖水啊。后来,它真的做起了水的生意,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同一件事,两个人两种不同的态度,换来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人生中的挫折和教训是避免不了的。但挫折并不等于失败,并不等于人生和事业的终结,它只是万里长征的一条河、一道山。人在失意受挫之时,不能怨天尤人,要把视野放远一点,把心胸放宽一点,把得失看淡一点,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多一点坚强,少一点脆弱,努力做到“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正所谓“与困难做斗争,其乐无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经得起挫折风浪的考验,永远鼓起前进的风帆。

(二)培养百折不挠的心理。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没有伟大的意志力,便没有雄才大略。”这深刻地告诉我们,坚持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全力以赴、百折不挠,才能有所作为。“聪明的人善于吸取教训,愚蠢的人善于创造教训”。善鉴人过,就是要善于吸取他人失败的教训,防止自己犯同样的错误,进而摔跟头、陷泥潭,走弯路、失良机。要把挫折当作一面镜子,找出他人受挫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在不断反思和改进中一步步走向成功。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四年时间从数十吨铀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屠呦呦女士,她研究青蒿素是在四十年前,获得诺贝尔奖时已经82岁了。此外,大家不知道的事,她还是一名“三无”科学家:无博士身份、无院士头衔、无留洋背景,她获奖前的四十年是默默无闻的,正是因为她的用心坚持,不忘初心,在攀登科学研究的巅峰路上,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几十年如一日,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始终不气馁、不放弃,最终大道得成。

(三)激发越挫越勇的动力。苦难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是退缩不前的根源;

对于强者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更可以转化为前进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要进一步坚定目标和信心,向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开普勒学习,向身残志不残的张海迪学习,向二炮司令杨业功学习,向独臂英雄丁晓兵学习,以我们年轻人积极向上的朝气、顽强拼搏的勇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战胜挫折,成为人生道路中的强者。伟大的毛泽东同志,在1934年夏天至遵义会议前的一段时间,曾被中央错误地撤消了对红军的指挥权,被排挤在党和军队的最高决策层外,但他相信总有一天,会重新回到革命的舵位上;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三落三起,一生遭受过多次错误的排斥和迫害,但他从来就抱定乐观主义的态度。始终相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伟人尚且如此,我们普通人更应该向他们学习,面对挫折,要有信心战胜它,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

(四)提升战胜挫折的能力。“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自助者天助”,要战胜挫折和困难,固然离不开组织和周围同志的引导和帮助,但仅仅依赖他人,是不能从根本上走出挫折和困境的,最关键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古今中外,凡大有成就者,无不是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勇敢面对挫折,靠自己的双手战胜困难的。举目社会,到处都可寻觅到勤奋者跋涉的足迹,在你我的身边也同样有许多的例子。阿里巴巴集团掌舵人马云,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光鲜背后,大家可知道成功背后的故事?谁曾想,马云这个成功的男人,3次高考才考进杭州师范学院,起初创业就3万块资金,为了推销产品,四处奔波,一次次失败,他一次次奋起,不断总结提高,成就了今天商业帝国老总的传奇人生。是的,在挫折面前,我们只有奋发有为,只有努力学习,增强本领,才能真正打倒挫折、战胜挫折。

雷锋说过:“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成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但它是需要伴着汗水和坚韧的意志来描绘的。

人心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力量。前几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誓死不退!……”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马凌所说的这段话,为何能够在微博、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被亿万网友刷屏点赞?更多的网民们是在为人民子弟兵的为民初心点赞的同时,也被这股强大力量所感染。

是的,信心是战胜挫折最有效的方法。信心来自于祖国、来自于人民子弟兵,来自于我们所有中国人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从大街小巷到社区里弄,从荆楚大地到全国各地,从城市到农村,从企业到厂房,从病房到实验室……全国人民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铆足了劲儿在与时间赛跑,同新冠肺炎疫情决战到底!

上个世纪末以来,中国遭遇了特大洪水、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南方冰雪灾害等重大灾难,每一次都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快速反应,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最终化险为夷。这既有力地彰显了党和国家坚决捍卫人民健康与福祉的坚强决心和有力行动,又充分地彰显了制度的优势、科学的进步和团结的力量。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力量,相信中国精神,更要有充分的信心相信自己,要有坚强的决心服从国家的领导,团结起来,共克时艰,打赢这场举国上下的疫情阻击战,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挫折,成就自己,也贡献力量!

最后送给同志们一句高尔基的名言与大家共勉:

小学生心理健康及辅导 篇5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目的是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指导自己,从而解除心理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达到人格的健康发展。我在心理辅导过程中,采用从班主任角度出发的心理辅导方法,以及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心理自我调节的辅导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的心理准备

1.具备同理心,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

同理心是指了解与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同理心定义为能体会当事人的私密世界,仿佛身临其境。同理心被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是具有较高水平的心理辅导关系中关键的特质。如果班主任能设身处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想观点,那么造成无效心理辅导的情况就会减少。

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的班级教导,如果班主任把心理辅导的关系与一般教导的关系混为一谈,就容易陷入误区,达不到预期效果。同理心要求班主任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验他的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理解。

2.正向关怀,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正向关怀指教师相信学生可以通过努力获得进步。正向关怀要求班主任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价值和力量,帮助学生自己去寻找这种价值和力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发现自己的长处、谋求个人的成长方面来。人本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类在本质上就有一种发展、成长的愿望和动力,这种力量会推动每一个人朝着自己选择的方向努力,最终达到和实现自己的成长目标。班主任应重在引导学生思考:我的长处是什么,我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我有没有努力去做。

3.尊重学生,提高自己的亲和力

班主任向学生表达尊重有两种语言方式,即适时表扬和赞赏歧异。“适时表扬”就是对学生的意见和观点直言进行表扬,直接表示对学生的欣赏之意,如“你表达得非常好”,“你很有领悟能力”等。“赞赏歧异”指当学生对你的观点不理解、不同意或不接受时,仍然尊重对方,如“我也许并不同意你所说的,但是你能说出自己的意见来,我非常高兴”。

4.重视事情的具体性

在心理辅导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多数前来求助的学生,难以把自己的困扰表达清楚,往往以含混的方式抱怨“我很悲伤”、“我很苦恼”。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将他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条理地叙述出来。

由于学生阅历浅,常常把一些无联系的事情联系起来,进行因果推论,如“同学不理我,就是老师不爱理我”等,并坚信这种推论的正确性,由此产生负面体验。当一个学生把自

己的问题和情感产生的原因弄清楚了,可能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5.注意即刻性,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即刻”意为“立刻、现在”。在心理辅导中,一般来说,双方开始都用过去时态交流,但是,随着交谈的深入,班主任应较多引导学生做更多现在时的反应,即针对现在发生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

6.注意对立性

对立性指思想态度与行为方式之间的矛盾。在交谈中学生往往提供“双重信息”,如“我真的很爱学习,不过我不想太累”,“我真的想有很多朋友,可我又不想和同学打交道”。有经验的班主任要指出学生的矛盾之处,使学生正视自己的困惑,直面眼前的问题。

7.真诚与可靠

有效的心理辅导是真诚、可靠的。因为心理辅导是建立在同理心、坦诚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建立在交谈基础上的平等互助关系。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交谈技巧

在班级心理辅导中,语言交谈占重要的地位。班主任应当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倾听者,要鼓励学生倾诉,善于运用提问艺术。提问要避免用判断性的提问,如“你父母批评你,是为你好,有什么错?”这样会使学生认为你是站在父母一边的,不能理解他。班主任还要避免用“为什么”提问,而要用“怎么”提问,引导学生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出来。一个好的交谈者应该是:

1.善于运用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是指不能以“是”或“不是”来简单回答的问题,常用于谈话的开始,或希望了解更多情况的时候,例如:对这件事你怎么看?能谈一下你在家里的情况吗?

2.善于从积极方面提问

许多学生常诉说“我不能控制自己”,“我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等,此时不妨改变问话的方向,例如:假如你能做的话,那会怎样呢?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新的可能性,引起他们的一系列新的感想和行为,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善于提出以获得结果为目的的问题

例如:你希望做什么?你希望怎么做?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咨询的目的,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这有利于学生找到问题没能解决的原因。

4.向学生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

任何方法只有经过学生认可后才能够成功。班主任可以用试探的口气,征求学生的意见,例如:如果你能注意学习,看看情况会怎样?你是否愿意试一试?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由感。

5.善于释意、注意情绪反应和摘论

释意是指对学生言语的主要内容、主要思想加以整理,再复述反馈给学生。释意不是一成不变地把学生的话重复一遍,而是对学生的话加以分析判断,并正确表达出学生的思想观点。这种反馈应当简明扼要,帮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矛盾搞清楚。注意情绪反应是指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并及时用语言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被人理解的感觉,达到共情的境界。摘论是把当事人的口语叙述、行为表现及情感整理后,以提纲方式向学生表达,经常用于交谈结束时,例如:从前面的谈话可以看出你现在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

三、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几种方法

1.平等的谈话式的辅导方法

谈话教育是一门艺术。掌握好这门技巧,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与学生谈话,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每次找学生谈话前,先把握好学生当时的实际心理,是揣测的、防御的、恐惧的、沮丧的、或对立的,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采用相应的对策,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①放松学生的情绪。热情地对待谈话的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可以从学生特长、爱好,拉家常引出主题,慢慢地引入正题,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谈话自然、和谐进来。

②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以适应学生心理的伸缩变化,随机应变,恰当处理,使学生从不平衡到平衡,从不协调到协调。

③巧妙启发学生开口谈话,表述自己的见解。教师不能单纯地讲理、训诫、批评,从而剥夺学生的说话机会,使学生反感,失掉辅导作用。

④向学生提供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模仿认同。

⑤善于选择场合。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场合,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2.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卫生讲座式的辅导方法

运用班会进行集体教育。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开展适当的讲座。

3.联合式心理辅导方法

家庭是学生的又一重要课堂,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只有家庭、学校形成教

育合力,形成一致的教育声音,才会取得教育的最大效果。开家长会,应该向家长渗透有关心理的调节、转化的措施,让他们弄清相关的心理学原理,掌握配合教育的有效办法,并邀请那些观察细致、教育措施得力、教育效果显著的家长走上讲台现身说法,激励其他家长一齐配合班级,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教育。

4.学生心理自我调节式的辅导方法

心理障碍的克服,是一个渐进、转化的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通过教师、班主任采用以上诸多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心理进行自我调节,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学生学会运用心理自我调节策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当然这一环节离不开教师的各项辅导。

①避开、转移:把一些不愉快的念头、感情和冲动置于一边,或把消极情绪转移到有意义的方面去,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保持心境的宁静。

②合理解释:搜集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减轻心中的烦恼和困扰。这种心理又称为“酸葡萄”心理。

③克制情绪,理智处理:在感情冲动不能冷静时,要及时反思,理智地处事,避免过激的举动或做后悔的事。如在进入初中以后,对异性初恋的处理。

④宣泄、松弛:将心中积压的消极情绪进行适当的释放,以松弛紧张的肌肉,缓和焦虑情绪。过度伤心时,不妨大笑一场;郁闷时,不妨找个亲人或挚友倾诉。

⑤模仿学习,加入集体行列之中:选择适当的学习榜样,并加入集体活动之中,弥补自己的不足,使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如不合群和孤僻性格的学生,可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积极发展自己,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方案 篇6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介

(一)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教师开设线上课程。根据大纲要求的各学段主要内容进行设计与开发,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自我认识、青春期、学习方法、学习动机、考试焦虑、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培养出一批阳光热情、充满活力、坚毅向上、友善会爱、耐挫力强的好学生。各校心育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标准进行线上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课、听课。

(二)区骨干心育教师(含心理兼职教研员)开发微课程。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健康的内涵、亲子沟通、时间管理、情绪调适、专业和大学选择、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效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青春期、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等,感兴趣的家长或者学生可在公共教学服务平台进行学习和观看(与其他学科课程同步上线)。

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在区德育与心理研究室各学段心理教研员的带领下,整合顺义区未成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志愿者力量,组建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志愿服务团队,为区内中小学急需心理疏导与支持的师生和家长提供公益的心理咨询服务,做好疫情的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服务方式主要为一对一的在线咨询服务,可通过扫描如下二维码添加咨询师为QQ好友,预约时间后方可进行咨询(开放时间:从2月3日起,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均可进行预约与咨询)。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介

(一)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教师开设线上课程。根据大纲要求的各学段主要内容进行设计与开发,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自我认识、青春期、学习方法、学习动机、考试焦虑、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培养出一批阳光热情、充满活力、坚毅向上、友善会爱、耐挫力强的好学生。各校心育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标准进行线上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课、听课。

(二)区骨干心育教师(含心理兼职教研员)开发微课程。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健康的内涵、亲子沟通、时间管理、情绪调适、专业和大学选择、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效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青春期、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等,感兴趣的家长或者学生可在公共教学服务平台进行学习和观看(与其他学科课程同步上线)。

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讲稿 篇7

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团体为对象, 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 通过团体内人际的交互作用,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 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提高适应能力, 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心理辅导过程。

2. 团体心理辅导开展的重要意义

大学阶段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过渡时期, 也是个人性格形成、人格完善、自我意识统一的关键时期。然而, 目前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 独生子女、单亲家庭、从小就是留守儿童、家庭贫困生的比例逐年增加;大一新生一进大学校园, 处于“断奶期”, 新环境不适应, 生活不能自理, 学习不能自主, 人际交往不顺畅, 孤独、自卑、焦虑、敌意、恐慌、抑郁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他们内心深处迫切希望有人指点迷津, 能早日走出困境。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提供模拟社会情境, 活动过程中自由、安全的氛围、人本主义的理念、真诚互助的模式, 不仅能够对每一个参与者产生重大影响, 而且能够使他们对周围的人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协调生活方式等影响深远。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改善学生情感体验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3.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 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团体心理辅导中, 团体成员通过讨论、交流, 彼此传递、交换有关资料和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与技巧, 互通有无, 资源共享, 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通过积极主动地观察、学习、体验, 从而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改善, 有利于进行自我教育。

(2) 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交往、准确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氛围。团体成员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大胆地敞开心扉宣泄情绪, 诉说苦闷, 释放压力, 能得到其他成员的关心、帮助、安慰和呵护, 能体验到来自团体的亲密感和安全感, 和团体成员的距离越来越近, 关系越来越好, 能获得他人的信任, 同时对他人的信任度也油然而生。团体成员在互相倾诉心声、讨论遇到的困惑、困境和如何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过程中, 他们的情感、行为以及一些态度如恐惧、愤怒、对抗、严厉、怀疑、沮丧、羡慕、嫉妒、敌意等都可以被辨别出来, 团体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可以从多元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消除一些心理压抑的行为, 合理宣泄情感, 在互动中碰撞、交流并得到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 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 抗挫抗压能力增强。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讲稿 篇8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和积极情感的产生具有积极意义。为了达到团体心理辅导从即时影响转向辅导后的长效影响,使之成为大学生今后良好人格塑造的积极因素,高校应把统一团体心理辅导思想、完善活动设计模式、建立团体心理辅导专家团队和科学合理辅导等环节相结合,有效推动团体心理辅导成为我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

自20世纪90年代团体心理辅导传入大陆后,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各种群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尤其是部分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深入探讨,使之逐渐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途径。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团体心理辅导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后发展出现了本土化、多样化、高校普及化的趋势。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是与个体心理辅导相并列的心理辅导形式,其理念是通过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并积极关注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辅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团体的人际关系互动,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和鼓励,增进成员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增强自信以及成员之间的模仿和迁移,从而增进成员对他人心理的认识,促使成员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良好行为方式,提高成员的社会适应性和促进成员的心理健康。

一、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高校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面拓展大学生素质教育。1993年我国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人的素质结构中包含着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五类基本素质。其中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包含了道德认识、道德体验、道德情感及道德意志等方面的因素,对人的言行可以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只有遵循人的心理发生、发展及活动的规律,思想道德教育才会真正有效。

其次,有效的情绪调节与管理的方式。通过复制现实世界、模拟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在团体相对安全的氛围里,恐惧、愤怒、抑郁等情绪都可以被辨认出来并加以讨论,促进学生学会表述及应对的方法并扩展到日常生活中迁移经验。

再次,建立自我观念,激发潜能。团体心理辅导提供社会支持,帮助学生悦纳自我,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激发自我潜能。通过团体活动可以改善成员不成熟的偏差及行为,促进其良好的心理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在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中能够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团体成员的相似经历可以使成员不会感到孤独、无助和另类,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满足心理需要,消除一些心理压抑感,合理地宣泄情绪,在互动中得到个人成长。

最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体心理辅导中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彼此分享经验及提升认知能力,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有资料显示,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就是人际交往困惑,而在团体训练中成员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交往、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决定、怎样表达自己的意见等。通过团体成员相互作用的体验,学习对自己、对他人、对团队的理解和洞察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技能。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

1、理论基础不统一。自从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心理辅导的一部分以来,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分析找出各种其理论基础,而在实际运用中针对辅导对象各种理论的交叉运用,导致心理辅导老师思想不统一,影响辅导效果。主要理论有:1、群体动力学理论,提倡民主式的群体气氛,能提高工作效率,使成员之间充满信任,从而能激发成员的创造力。群体的内聚力对群体的活动有重要影响,高度的内聚力会提高群体成员的士气、明确活动的动机、自觉地努力完成群体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社会学习理论,基本立场是个人的行为不是由动机、本能、特质等个人内在结构决定的,而是由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的,即行为、环境、个人的内在因素三者相互影响,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人的大部分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模仿他人而学会的,在观察学习中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环境,如果环境发生变化,人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3、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柏恩(Eric Berne)于 1959 年创立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其目的是协助人们了解他们与别人互助的本质,教育当事人改变生活态度,对人际交往获得深刻的领悟力,建立自尊的、成熟的人际关系。人际交互作用理论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非常适用于团体咨询;4、当事人中心治疗理论,个人中心治疗理论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罗杰斯的影响不断扩大,许多个人成长的团体辅导的研究和实践的开展,同时将这些理论应用到不同的团体中。目前,个人中心疗法不仅在个别咨询中应用,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团体心理辅导中,而且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以外的众多领域也被广泛应用,如教育、职业训练、家庭生活、组织发展、健康保健等。

2、活动设计模式本身不完善。活动设计模式的不完善导致活动不能连续,辅导对象不能真实反映内心真实的想法,辅导者不能真正观察到辅导对象内心活动内容,会影响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际效果。另外团体的方式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即使在同一个团体小组之中,由于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很难兼顾每个个体的特殊需要。因此在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环节中尽量设计完善的方案。

3、专业团体心理辅导老师团队欠缺。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认知、情感、行为方式等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用系统的方式才能够有效改善。有些高校没有专业的指导部门,误认为谁都能搞团体心理辅导,不能按科学方法来实施,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不遵守团体心理辅导的专业道德。团体心理辅导离不开专业实验教师的指导,它的实施需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理论背景、教学经验以及辅导团体的经验,这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较高的要求,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至关重要。

4、辅导形式具有局限性。现实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不科学性处处可见,从辅导教材,到辅导手段,从辅导对象的选择到活动游戏设计,从评价方法到事后追踪等等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团体心理辅导效果产生不可控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所获的得数据不真实、结论不严谨、实际效果不明显,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容易暴露,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部分成员可能受到伤害,个人隐私容易泄露,需要帮助学生得不到帮助等等。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对策

1、理论基础指导思想统一。每一个团体心理辅导理论都有一定的合理性,针对每个团体心理辅导主题确定一种理论基础作为其指导思想,在团体辅导中起支柱性作用。团体心理辅导是面向多人提供的心理辅导活动,通过团队的互动,从而达到引导学生了解自我,调整、改善和他人的关系的目的。以此为理论基础,从而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在于针对某一种心理问题,对有该问题的学生进行集中辅导,帮助他们有效解决问题,同时激发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与探讨。团体心理辅导要具有统一的思想认知和目标,必须以强大的心理辅导理论体系为依托,才能保障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2、完善活动设计模式。团体心理辅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大学生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所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觉,而不仅仅只是做一个活动的设计。所以在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设计上,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为基础,以心理辅导老师的引导目标为依托,确定团体辅导的学生人数,辅导的环境,充分考虑团体心理辅导所要达到的效果,进而设计合理的方案。例如,充分考虑学生面对陌生同学内心的不熟悉感而设计让大家快速成为一个团体的活动,活跃团体气氛;在辅导过程中要赋予学生说不的权利;在团体互动中多增加讨论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除了语言沟通方面,非语言的沟通在团体辅导中也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目光交汇、肢体接触或者面部表情等等。

3、建立团体心理辅导专家团队。

学校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起到的是平台的作用,要培训专业的心理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在具有专业性的指导之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团体心理辅导专家要取得相关的心理咨询资质,定期进行培训与考试,在校要积极举办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例如,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举办团体心理辅导的讲座、咨询,并对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及团体建立心理档案等等。建立有资质的、活跃的团体心理辅导专家团队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心理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并对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能有效保障心理辅导工作的正常开展。

4、科学合理辅导全程。要提高科学性,就需要组织从事学校心理团体辅导的实际工作者认真学习学校心理团体辅导相关的学科知识;在选择教材上,要注意运用心理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据学校心理团体辅导的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各种学校心理团体辅导和行为指标的提高;在评价方法上,要注意运用心理学的科学手段,如心理测量软件、动眼仪等;在建立心理档案方面,要按照科学程序进行,如心理测评档案管理系统等;建立心理咨询室时,也要讲究科学性,绝对不能像老师办公室一样,而应是典雅、温馨、安全、舒适的统一;在心理工具的选择上,建议以学生主观体验,喜闻乐见的团体心理辅导工具为主。

综上所述,随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团体心理辅导的受众面比起个体辅导的覆盖面更为广泛,可以针对不同需要的群体开展不同的辅导小组,以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为核心的发展性团体辅导越来越成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基于终身发展观的生涯团体辅导应该在团体辅导中加大比例。对高校的大学生来讲,大学教育是通向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过渡阶段,团体辅导形式对于个人成长、能力探索、人际互动关系、人格特质、价值观的探索需求等方面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在高校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雅各布斯.团体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杰拉尔德.柯瑞.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5] 李菁.团体心理辅导的价值探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8.

[6] 李俊峰.团体心理辅导及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8.

[7] 丁成.李晓燕.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科教文汇,2015.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篇9

摘要:本文从差生的转化入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转化差生的对策,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差生 转变

一、个案基本资料

姓名:李学士 性别:男 年龄:10 年级:四年级

二、问题概述和背景资料

1、问题的提出

俗话说,五个手指都又长又短。同样一个正常的班集体,所包含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差别的。通常老师们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好坏将学生分成三种等次: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然而,作为学生,谁都不愿意成为差生;作为家长,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是差生;而作为老师,谁也都不愿意自己的班级存在差生。因此,转化差生是我们老师与学生本人乃至家长的共同心愿!如何转化差生呢?这一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2、个案简介

李学士,12岁,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与父母一起生活。平时,爸爸打工为生,妈妈在家务农。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中数倒数第一名。造成他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是书写困难,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注意力不集中。在学校上课时,他经常自己摆弄手中的笔、小刀或尺子,或者在座位上发呆。在家里做家庭作业时,经常忘记当天的作业是什么,或者忘记带需要的课本、作业本。几乎每天放学后都要在学校补完前一天的作业才能回家,回家时已经很晚了。可刚补完昨天的作业,今天的作业又不能按时完成,又要推到明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学士的作业几乎每天都要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

三、案例调查

经过调查该生的家庭情况,我们了解到,该生父母文化水平偏低,小学均为毕业,思想落伍,对科学知识存在偏执,认为学知识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存在上不上学无所谓的错误观点。而李学士从小受父母思想的影响,才导致学习上松散、懒惰,对学习漠不关心。他的父亲有赌博的恶习,晚上几乎天天有人在他家玩通宵,导致李学士同学休息不好,课上打瞌睡。

四、个案处理

针对李学士同学所面临的问题,我认真分析了形成这些不良行为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家庭环境影响与父母思想的熏陶。因此,我决定从该生的不良家庭教育入手,对该生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交流与指导,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采取措施如下。

1、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李学士同学从小受父母思想的影响,脑海中已形成了对知识的错误认识,再加上父母对该生的学习不予关注,缺少正确的引导,任由其发展,才会导致该生学习困难。所以,我首先与该生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明白:知识能使人获得财富,知识能使人变得高尚,知识能使人的生活充满阳光,知识能使人获得强大力量,冲破重重困境,最终走向成功的大门;知识能使一 个民族变得优秀,变得强大起来;知识能使一个国家变得繁荣昌盛。学习文化知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学好了文化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至于不被社会淘汰。

2、用爱唤醒差生沉睡的心灵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爱学生,学生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沟通,才能接受。密切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先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待人。差生都有很强烈的自尊心,往往非常敏感别人对自己是否尊重。因此,消除学生情绪上的隔阂和疑惧心理,为学生创设倾诉的环境,能是学生愿意接近自己,对自己说心里话,学生就会“信其道”。课下,我会主动与李学士同学聊天,谈生活中的趣事,谈学习上的问题,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做差生的朋友,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帮助,少一些责备、训斥和白眼,多一些信任、赞扬和期待,设身处地的为差生着想,帮助他摆脱困境。公正、合理、一视同仁,公平相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有亲疏之分,不偏心、不袒护一样的关爱他们,全心全意的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教师要言必信,行必果,说话守信用,办事要公道。我告诉李学士同学:在老师眼中,你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老师的好孩子,你们都是最棒的。老师更相信你的能力,加油吧!老师会为你的进步感到骄傲与自豪的!

3、积极鼓励,合理调适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屡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学生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为此,对问题学生心理的调适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不啻是个好办法。尊重差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作为差生,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很没自信,有一部分差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的心里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们,家长不喜欢他们,同学看不起他们,连他们自己也讨厌自己。在这种阴影下,尽管他们还尚存一丝上进心,也会无法对抗强烈的厌学情绪,也就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厌学情绪会战胜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常常给他讲些中外科学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使他逐渐明白应该从小学好本领。还给他讲述了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4.赏识——差生进步的动力

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而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宽容他,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为契机,为后进生重树自信,是他们不至于“破罐子破摔”。让后进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因此,为了让李学士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我细心观察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并给与公开表扬。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同学都改变了对李学士的态度,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李学士偶尔犯了错误,我也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而是把他领到办公室,跟他慢慢谈。李学士渐渐变了,上课不走神了,学习也有进步了。

五、案例反思

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我们要关注信息时代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变化,及时给与合理的、正确的心理疏导。从各角度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大加渲染、借题发挥、因势利导,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树立了他们在同学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增强了他们热爱学习的信心。李学士的事例证实了我的做法是正确的。

当然,转化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方能最终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辅导 基础理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4ISBN 978—7—5062—6673—4

2.《心理健康辅导 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4ISBN 978—7—5062—6673—4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 篇10

一、学生基本情况:

1、辅导对象:陈某

2、性别:男

3、年龄:15岁

4、年级:八年级

5、个案表现:陈某在校成绩较差,爱捣乱课堂纪律,行为不能自控。

二、问题行为表现:

1、学习成绩较差。从四川转入我校后,数学成绩保持合格,语文不合格现象经常发生。

2、违反课堂纪律。课堂上有教师在时,陈某时有分心现象。教师不在时,违反课堂纪律。受批评后,屡教不改,带头影响全班自修。

3、作业完成欠佳。课堂作业马马虎虎,应付老师。家庭作业则不做或经常少做。

4、教育无效,反应剧烈。教师对其多次教育,虽能虚心接受,却屡教不改,无心学习,我行我素。家长教育后,也是不以为然。

三、背景资料调查:

1、家庭背景:

父母都在本地打工,父亲性格粗暴,对孩子已经打骂成习惯了,母亲性格懦弱,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造成孩子有话不肯跟父母说的局面。

2、学校背景:(1)学校大环境

镇中心小学,学习风气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普遍重视,要求较高,学生间能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2)班主任、同伴看陈某

班主任认为陈某转入本校后,常有作业不做现象,并屡教不改。同时,认为陈某喜爱表现自己。教师在教室上课时,表现出非常的配合。不在时,和同学争吵,甚至打架。经批评后,泪流满面。但却屡教不改。

四、辅导的对策和干预措施:

1、整体策略

根据陈某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辅导对策。从陈某本人来说,首先从稳定情绪入手,调整认知,指导行为。最主要是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入手,其中争取学校班级的支持作为辅导的关键。

主要过程:建立关系——调整认知——助其行为转变——积极体验

2、辅导实施干预的策略

(1)与该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引导陈某倾诉自己的烦恼,从中了解到陈某大量情绪的认知困扰和心理矛盾。发现陈某对老师和同学过激的话语很在意,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说话间,我发觉陈某常常话语间歇,并伴有焦虑不安的情绪,由于时间关系,约定几天后再谈。以后连续两天运用机会找他谈天,问他喜欢什么活动,喜欢看什么样的电视等,与他建立友善的关系。

(2)了解该生的有关情况,助其调整认知。

与他建立友善的关系后,我和陈某进行了第二次面谈,帮助陈某调整认知。第一,父母工作忙与不爱他并不矛盾,应该体谅父母的苦衷,正是父母的辛苦工作才换来了他舒适的生活。第二,同学不愿意和你交朋友,令人烦恼。出现此状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是自己经常跟同学打架闹意见造成的,也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

第三、老师批评教育你说明老师是很在乎你的。希望你能进步,同时,说明你确实存有不足,更加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3)抓住时机,助其转变行为。

当陈某进来时,告诉我,他已想通了,也在努力地改变。但跟同学闹意见的坏习惯改不掉。主要表现在:老是跟同学争吵,该怎么办?我和他定了一个“契约”。要求他根据契约要求做,并且提出改变途径。

第一,利用空闲时间,多找老师和爸爸妈妈沟通,倾述自己的内心,寻求他们的理解与帮助。

第二,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少违反课堂纪律,改变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印象。

五、心育结果与分析:

经过近一学年的心理教育与辅导,陈某的表现概述如下:(1)他对自己以往的不良行为已有认识,并正努力改正坏习惯,上课基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再捣乱,能听老师讲课了,与同学能和睦相处,不再打架闹事了。(2)他愿意为班集体和同学做好事了,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期末还被评为了“劳动积极分子”。(3)学习方面也主动多了,上课时也能举手发言,复习比过去自觉,成绩有了很大进步。(4)父母也反映他开朗多了。

七、辅导小结和启示:

本个案总的来说辅导干预的效果是明显的。这主要还得感谢陈某的家人和其他老师的协助支持。本个案的研究结果也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重大。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缺少亲情的家庭,导致了孩子出现个性偏差的现象。对这些孩子,我们更应考虑孩子满足需要的欠缺。应做好适当的“填补”作用,对孩子的爱要如“春风”,做到“润物细无声”。

上一篇: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下一篇:水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