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障碍心理辅导个案(精选11篇)
小学生学习障碍心理辅导个案 篇1
小学生学习障碍心理辅导个案
2006年10月5日
案例介绍
学生杰杰,今年9岁。该生平时上课爱站起来东张西望,或者搞小动作,听课时爱插嘴,干扰老师的讲课,但老师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却两眼茫然,老师将问题复述后,他依然如此。另外,书写字速度慢,比较费力抄写文字,在写生字时,容易将生字偏旁写颠倒,或者多笔划少笔划,听写时,不管怎么温习,几乎一个字不会写;算术运算能力较差,不善于分辨上下、左右等方位;经常不交作业。老师对该生多次教育,仍不见其改变,因而非常头疼。
通过家访与家长多次沟通后了解到:该生在家不怎么捣乱,但是每次回家都不知道家庭作业是什么,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最喜爱的活动是看电视。
杰杰的父母是个体经营者,工作时间和作息时间都不固定,少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可一旦发现孩子在校违反纪律遭投诉,就态度粗暴,大打出手。这种方式令杰杰反感,产生逆反心理。
案例分析
从此案例可以看出,该生学习存在障碍,而不是家长认为的不懂事、懒惰。因为该生与老师交往时,很有礼貌;与同学能和睦相处,从不发生矛盾;搞卫生时态度积极,就是一接触学习,与其他孩子就
完成作业,都要坚持到校上课。
⑵给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杰杰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
⑶给一个星期作为过渡期。在这个星期里,要求杰杰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成。考虑到杰杰基础较差,允许他当天要交的作业最迟不能超过放学前交。
⑷巩固期。要求杰杰不仅每次作业能一次完成,还要和同学们一样,按时交作业,并且准确率要有提高。
4、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指导杰杰与同学交往的技巧,并安排杰杰参加集体活动,担任一定的角色,加深与同学们的友谊。
5、给予鼓励,重建自信心。
⑴当杰杰在课堂上能管好自己,对他的行为应给予肯定。并鼓励他,既然能做到坚持上好课,相信他也能按时完成作业。
⑵无论是在适应期、过渡期,还是在巩固期,只要他能达到预定的目标,都给予表扬,以肯定他的能力。
⑶当杰杰在课堂上能较认真地听课时,适当提问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回答,并给予鼓励,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
5、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要想保证孩子在校能精力充沛地从事各项活动,必须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向家长特别强调:不能让他长时间地看电视,因为看电视时,孩子处于似听非听、似看非看的状态,容易造成孩子上课也处于这种状态。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看书和听故事的习惯,这样可以逐渐延长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小学生学习障碍心理辅导个案 篇2
一、学生个案描述
学生A, 学习处于大一第二学期期中阶段时, 因感觉专业学习困难而产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动机消极等情况。据了解, 该生为某师范类大学非师范专业学生, 学习基础相对较弱, 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欠缺, 自大一入学以来,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专业成绩非常不理想, 逐渐转而消极怠学, 并几次提出转专业想法。但根据学校转专业政策, 该生没有达到转入师范专业学习的条件, 无法转入师范专业学习。A生为此消极、失落, 产生了专业学习的困惑, 也丧失了专业学习的信心。
二、案例分析
1. 利用量表摇认识问题。
对于学业挫折和学习困惑, 学生自己很难做到准确归因, 但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了解学习困惑的原因则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辅导员而言, 利用专业化量表, 能够为了解学生学习困惑产生的原因情况提供帮助。与大学生学习有关的专业量表并不多, 西南大学人格与认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编制的《大学生适应量表》, 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大学生的学习影响因素。该量表在研究大学生学习问题的基础上, 将大学生影响学习的有关因素分类为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六类, 较为全面。
对于学生而言, 利用专业化量表认识问题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的心理防御, 将尽可能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 更能够促使学生成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 进而发挥学生的自我存在意识和主观能动意识, 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当然, 在使用量表前, 需与学生充分沟通, 使其了解量表的帮助意义和客观性, 从而达到发挥量表积极意义的作用。将《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学生A进行施测, 施测结果显示该生在学习动机、教学模式、环境因素等方面有较明显的负性归因倾向, 而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方面的归因表现相对较弱。可见, 学生A自我专业学习所遇困惑的原因表现分别有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归因, 从侧重方面来看, 学生A认为的外部原因对其专业学习的影响占了较大比重。根据对学生A的施测结果, 为帮助其走出专业困惑转而适应专业学习, 应着重从设置学习目标和升华其学习动机两方面因素加以考虑。
2. 设置目标摇升华动机。
对于产生专业学习困惑的学生而言, 将学习挫败外归因是常见的心理自我保护方式, 面对这种情况, 辅导员可以与学生分享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了解学习行为的心理规律, 并依据心理学规律来完善学习行为。学习心理学认为, 学习目标的制定能够为主体的学习行为提供方向和参照, 而学习行为则是学习动机的外化, 因此, 解决学习问题的出发点可由目标和动机生发。根据学生A的学习表现和量表测量结果, 应与学生商讨并一同制定学习目标。对于学习目标的制定, 教育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即学习目标应为学生经过适当努力后能够达到的目标。为此, 在与A生共同分析其学习现状的前提下, 为A生设置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与A生商定的短期目标为:从即日起的一个月内, 课堂不缺勤并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程作业;从即日起的一个月内, 周一到周五每晚七点到九点为固定的自习时间;这两个短期目标, 要求学生每周自觉反馈本周上述两个短期目标的完成情况。除了短期目标外, 与A生商定的长期目标为:大三之前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本学期通过所有课程的考试。在与A生商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将学习的最终目的与职业发展、人生理想相联系, 并通过学生实现目标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来促进学习动机的升华, 完善学生的目标意识。
3. 及时反馈摇适时调整。
反馈能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也能自我监督学习行为。反馈不仅仅指A生需及时将短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告知, 更要求学生对目标的设定以及自我学习的状态有主体性认识。在本案例中, A生的短期目标因为每周的及时反馈, 在前两周完成得较好, 基本做到了课堂不缺勤、按时完成课程作业以及固定时间自习。但到了后两周, 一方面由于临近期末考试, 该生产生了对期末考试的紧张、焦虑情绪, 非常担心自己的专业考试;另一方面, 又由于前两周完成短期目标未有丝毫松懈, 产生了疲劳感和倦怠感, 因此, 后两周的短期目标完成情况没有达到前两周的水平。根据学生A的心理变化和客观条件的改变, 对已商定的目标, 应该允许学生做调整, 重新调整后的目标应建立在新的约定基础之上。当然, 调整应适时, 更应适度, 不能将对行为目标的调整作为不履行目标的托词。学生在专业学习上, 从学习有困惑的状态逐渐转为学习能够适应的状态, 不仅需要在学习行为上付出较大的努力, 更需要从心理准备上做出适应和调整。这种心理上的适应和调整, 是需要学生将学习目标内化, 从而达到升华学习动机、成为拥有完全能动性的个体, 而及时反馈、适时调整本身也是学生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的基本内容。
三、案例反思
辅导员工作应重视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从与A一同分析学习困惑的原因到与A一同商定学习目标, 在许多方面都借鉴了学习心理学的经典理论观点。以学习心理学为基础, 与学生一同面对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益处不仅在于以理论为基能够让辅导员和学生对做出改变有信心, 也不仅在于对实现适应学习这一目标有据可循、有理可依, 更在于通过分享如何学习的理论到一同商定目标, 能够极大地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够让学生不光走出学习困惑, 走向专业适应, 更帮助学生最终成为理解学习、学会学习的人, 是高等教育必须践行的目标。辅导员对学生应充分信任, 学会放手。对学生A专业学习的帮助、信任体现在方方面面, 学生对于辅导员的信任不言而喻, 而辅导员对学生的信任则是帮助关系建立的基础, 也是共同商定学习目标的保障。当然, 彼此的信任并非一蹴而就, 而是建立在平时的工作基础之上。需要指出的是, 辅导员在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学习人时, 应首先将促成其成为拥有自觉学习意识的人为目标, 而以此为目标, 则必然将信任学生作为工作方法。
学生A从将信将疑完成问卷、略显被动地商讨学习目标、反馈并调整自身到后来逐渐达到学习目标, 走向专业适应的这一过程, 一方面为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学习问题提供了可能路径,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辅导员专业化学习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梦中, 马克.霍哲.案例研究方法论[J].中国行政管理, 2000, (1) :44-46.
[2]赵俊峰.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小学生人格障碍的心理辅导个案 篇3
尹伟锋(化名),男,13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学校体育艺术节举行30人31足比赛活动,轮到尹伟锋他们班比赛,其他同学都在赛场外为自己班加油鼓劲,而他却在一旁高喊:“扑街、扑街……”(本地骂人的话,意指希望他们摔倒)。尹伟锋的语文老师是新调来的教导处副主任。在一堂语文课上,她发现尹伟锋桌子旁有纸团,便很和蔼地叫他捡起来。他很不情愿地捡了起来,把纸团放到自己的桌子里面。放学时,他却趁语文老师不在行政办公室,将纸团丢到老师的办公室里面。在一节音乐课上,一个同学上台表演完回座位时,不小心踩到了尹伟锋的脚,尹当即用力推他,他撞到了后面的墙上,当场头破血流,并有轻微脑震荡。
个案问题行为分析
尹伟锋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母只顾工作,工余经常打麻将,很少对他进行思想和行为教育,遇到问题只会斥责、谩骂他。他的班主任是位老教师,只知“严师出高徒”,对他出现的行为和心理问题缺乏适当的教育和心理引导。他这种行为偏差少年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看问题容易偏激,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是有型、勇敢的表现。
个案心理诊断与分析
如果将人的精神健康比作白色,精神不正常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而灰色区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浅灰色与深灰色两个区域。在浅灰色区的人只有心理冲突而无人格变态,其突出表现为常常因与人吵架、挨批、学习不顺心,并由此产生心理的不平衡与精神压抑。因此,尹伟锋的心理状态可以定性为处于浅灰色区域的心理状态。我还对其进行了《临订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试,发现其敌对因子超出正常值,并明显具有冲动倾向,所以其心理疾病主要定性为“人格障碍”。
个案辅导过程
第一步:深入了解其行为特征及心理状况,建立个案心理档案。我先积极向其班主任了解尹伟锋的家庭状况,和班主任一起家访。我还向其现任班主任、以往班主任及同学询问并记录他的行为特征及突出性格。
第二步:做好辅导前的相关工作,建立与被辅导者朋友式的关系。我开始寻找合适的时机接近尹伟锋同学。借助篮球这一项他最喜欢的运动,我们慢慢地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点为他接下来顺利接受心理辅导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第三步:开展实质性的心理辅导工作。我营造了舒适的环境进行心理晤谈。晤谈基本原则:真诚理解的原则、勤加鼓励的原则、专心致志的原则等。晤谈基本技巧:倾听技巧、沉默技巧、宣泄技巧、探讨技巧以及行为矫正技巧等。
我为他设计了“阶梯式疗法”(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行为疗法中的常用方法之一,应用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逐步地加强正常反应,使不正常反应消失,进而达到矫正的目的。尹伟锋的行为属于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冲动性人格障碍所呈现的特征,其行为有不自觉的自主神经系统失调,所以采用系统脱敏法治疗。首先,我通过心理晤谈勾起令其产生报复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事件的回忆场景,使他重新产生愤怒,接着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然后,通过其他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制造令其产生心理冲突的事件,激发其愤怒心理,使其脑海里产生想实施攻击性行为或报复性行为的状态,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鉴于他具有易怒、冲动、偏执等心理症状,除了使用系统脱敏治疗方法以外,还需要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心理支持,所以结合采用宣泄、解释、鼓励、保证、指导和促进环境的改善等支持性心理治疗。
开展班级的团体心理治疗,适当举办一些团体心理活动,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让他尽量在活动中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并尽量挖掘其表现出来的优良品格行为,进行放大。另一方面,我细心发现其存在的细微的不良品格行为,进行耐心教育和正确的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心理治疗,逐步达成道宁(L.N.Downing)团体心理治疗的12个效能。
我与其家长联系,要求他们改变已有的不良教育方法,要肯定孩子的个性特点,重视孩子存在的人格障碍,积极帮助他改变自我,改善环境。
通过近一个月来的一系列辅导,科任老师及同学陆续反映,尹伟锋近来进步很大,连续两周没有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事件,性格也呈现开朗乐观积极的一面,心理日渐走向成熟健康。我叮嘱班主任继续给其鼓励,同时也提供更优越的环境让他成长。但整个过程,我必须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指导。
小学生学习障碍心理辅导个案 篇4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而学生最关心、最困惑的就是学习问题。目前的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不少中学生心理负担较重,这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育人。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如果能抓住初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去除学生中这块最大的“心病”,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并实现“减负不减质”的目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增加对学生心理的疏导十分重要。
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智力因素与其他学生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他们大多表现为不大愿意学,甚至不想学。造成英语学困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学为中心,视学生为知识容器,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刀切”,这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的任务就是听、记、背,出了课堂便迅速遗忘。使得学生对英语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情绪。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对孩子学习期望过高等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由此,我们不难想象这些学生现实的状况,由于暂时的英语成绩跟不上,老师不喜欢他们,同学看不起他们,家长对他们失望,令他们产生较强烈的.自卑感,久而久之,英语学习中不懂的东西越积越多,从而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和对立情绪。
对待他们,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工作。
一、多与学生接触,进行感情交流。
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喜欢一位英语教师,也往往喜欢听他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使他们真正地喜欢自己,爱上自己的英语课,从而能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为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应当精心设计作业,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及时为后进生补缺,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克服胆怯、自卑心理,善于发现自身的长处。
二、联合多方教育力量,营建心理教育的良好氛围。
要想切实转化英语学困生,光靠个人的一点努力是不够的。有些学困生不光是英语差,其它功课也较差。如果他只在英语学习上受到激励,其它课上却不断受到冷落、打击,刚被激起的一点自信心和上进心也许很快就会泯灭,因此对于他们要联合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广大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等来共同关心帮助,营建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他们无论在家庭或者在学校,都沉浸在这种良好的心理感受中,从而激发起不甘落后、迎难而上、奋勇直追的意志和行动。
三、善于捕捉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赏识教育。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加强对学困生的观察、引导和帮助,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赏识教育。学生在学习
小学心理辅导个案 篇5
盐步中心小学 肖等娣2009.11.20
一、学生基本情况:
1、辅导对象:小温
2、性别:女
3、年龄:9岁
4、年级:三年级
5、辅导时间:2008年11月1日——2009年11月15日
6、个案表现:小温在校成绩较差,爱捣乱课堂纪律,行为不能自控。
二、问题行为表现:
1、学习成绩差。从别的班级转入我班前,数学\语文不合格现象经常发生。
2、违反课堂纪律。违反课堂纪律,受批评后,屡教不改。
3、作业完成欠佳。课堂作业马马虎虎,应付老师。家庭作业则不做或经常少做。
4、教育无效,反应剧烈。教师对其多次教育,却屡教不改,无心学习,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上课了也不知道要进入课室上课,经常要老师去操场请她回来上课。
三、背景资料调查:
1、家庭背景:(1)个人成长史:
小温足月顺产,身体健康。1岁前由父母抚养,1岁后父亲离家出外打工后,父母的婚姻名存实亡,随患有严重的精神抑郁症的母亲生活至六岁。从小没有接受过正常人的教育,因为她的母亲不懂如何教育孩子,也根本没有教育能力,甚至受其母亲不正常言行的影响,她的心理行为也与正常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大的偏差,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不能与同学正常相处,自我为中心思想严重,我行我素,更加不能正常上课学习,经常扰乱课堂秩序,直到上二年级时,外公外婆根据老师的反映,才引起重视,把母女俩接到身边一起生活,由于以前养成了恶习,家庭作业屡次不做。外公外婆批评后,就借故往妈妈身边撒娇,以妈妈为“保护伞”,以示抗议外公外婆的教育。经了解情况后,觉得与人缺少沟通、不懂得与人沟通和相处是最大的障碍。
(2)家庭情况:
父亲离家出走,没有任何联系,母亲患有严重的精神抑郁症,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造成孩子自出生以来就没有接受过正常人的教育,导致她的性格怪异,心灵严重扭曲,不能和正常
人相处。
2、学校背景:(1)学校大环境
小温从2008年11月1日转到我班上,我班是一个优良的班集体,学习风气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普遍重视,要求较高,学生间能相互尊重、团结友爱。首先我以身作则,不在学生面前表露出讨厌她的言行,因为教师讨厌她,同学自然就看不起她,疏远她,这就更加剧了她的逆反心理。甚至扭曲她原本不太健康的心灵。
(2)原科任老师、同伴看小温
原任课老师认为小温是个不正常的孩子,经常扰乱课堂秩序,经常打同学,甚至老师也敢打,没有同学愿意和她玩,在课堂上大喊大叫,常有作业不做现象,学习成绩差,并屡教不改。
四、分析与诊断:
1、基本需要满足的欠缺
(1)亲情的需要。由于从小父亲就远离身边,虽然有母亲的照顾,但母亲是个患有精神抑郁症的人,最终不能与父母之爱相比。小温从小在家中感受到的只是妈妈不正常的言行,对亲情尤其是父爱的需要,明显不足。
(2)关注的需要。为引起同学的注意和老师的重视,其时常跟同学闹意见、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以及不做家庭作业以得到老师的批评而引起老师的注意。
2、对立与参与的心理矛盾
在上述情况下,小温产生了与同学、老师的对立情绪并伴随反抗行为。一方面与同学打架、捣乱课堂纪律而觉得受同学注意。另一方面,以不做家庭作业得到老师的批评而引起老师的注意。虽有着迫切地参与班级群体的意向,以从中找到归宿,获得承认与尊重。但她的表现受班级群体的拒绝与排斥,使之无法实现。从而产生剧烈的心理冲突并为之困扰。
3、热心与冷漠的结果
基本需要满足的缺乏与剧烈的心理冲突,使小温原本不太健康的心理严重失衡。由此,带来严重的行为的偏差。如:捣乱班级纪律、课堂上大喊大叫,说粗口,扔同学的学习用品,家庭作业连续不做„„同学与教师的不理解,训斥与希望受到重视的心理互为矛盾,导致对学校、班级生活的热心与冷漠的表现这样表里不一的局面出现。想上学又怕上学的矛盾心理。所以就会产生每当上学的时候走到学校门口,想进去又怕进去的表现行为。
4、诊断
出于对父母爱的需要,用异常的表现衬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来得到同学与老师的关注。据目前的现状基本属于个性偏差和心理障碍造成的学校适应障碍。
五、辅导的对策和干预措施: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看出小温只有基本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以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如、学习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于是我制定了以下的辅导策略:
1、整体策略
根据小温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辅导对策。从小温本人来说,首先从稳定情绪入手,调整认知,指导行为。最主要是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入手,其中班级中同学的支持作为辅导的关键。
主要过程:建立关系——调整认知——助其行为转变——积极体验
2、辅导实施干预的策略
(1)与小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天到我班(2008年11月1日),我就引导小温倾诉自己的烦恼,从中了解到小温大量情绪的认知困扰和心理矛盾。发现她对老师和同学过激的话语很在意,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她对老师和同学都怀有敌对的心理,为了消除她的这种心理,每当上新课,我一定要请她做小老师,教大家学生字,设置最简单的问题请她回答,帮助她树立自信心。下课的时候,我没有马上回办公室,在课室里观察她的行为表现,看看她是怎么样和同学相处的,发现有问题立即对她进行引导,并鼓励同学多和她玩,有时候她伸出五个手指成爪子状伸向同学说:“打死你。”吓得同学连忙躲开她。通过观察我发现她并不是真的想打人,而是不会和同学相处造成的。她只会用这种别人不能接受的方式和同学玩,通过教育,她很快就没有了这种动作,也不讲粗口了。当发现她会折纸鹤时,我就奖励她一本折纸的材料,叫她下课后教同学折,渐渐地和同学能较好地相处了。11月18日那天家长还买了礼物请全班同学为她庆祝生日,唱生日快乐歌,覃钰雯同学还为她讲了一个故事,有的同学还画了一幅画并写上祝福的话语送给她,我抓准机会对全班同学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效果非常明显。消除了刚来时的那种敌对心理。让她多参加集体活动,比如:秋游、带领全班同学去操场玩游戏、放风筝。让她和同学一起玩,和同学们一起照相,看到她能融入这个大家庭,我也开心极了!每天下午放学后,我都要把她留下来,和她总结一天的行为表现,好的表现由我来说,不好的让她自己说,并对她提出要求。同时给予奖励。第三周逐渐好转,没有过分影响上课的行为,基本上能正常上课。第四周后对她比较放心了。我还问她喜欢什么活动,喜欢看什么样的电视等,与她建立友善的关系。
(2)了解该生的有关情况,助其调整认知。
与她建立友善的关系后,我和小温进行了多次面谈,帮助小不温调整认知:
从谈话中得知,小温认为爸爸不管我,同学们不理睬我,老师也讨厌我。这些,都是不喜欢我的表现。(说话的时候,小温不停地擦拭眼泪,哭得非常伤心。)
见小温这种样子,我帮助其分析如下:
第一,父亲不理你,但是还有外公外婆关心爱护你,妈妈关心你,妈妈身体不好,你更应该学会关心妈妈,也应该体谅外公外婆的苦衷,正是外公外婆的辛苦工作才换来了你舒适的生活。
第二,同学不愿意和你交朋友,令人烦恼。出现此状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是自己经常跟同学打架闹意见造成的,也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
第三、老师批评教育你说明老师是很在乎你的。希望你能进步,同时,说明你确实存有不足,更加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经过我的分析后,小温似信非信,对我的话感到非常的怀疑。你想想,老师和同学是否真的不喜欢你!回去后再想想。
(3)抓住时机,助其转变行为。
经过一个多月的辅导,她也在努力地改变。但跟同学闹意见的坏习惯改不掉。主要表现在:老是跟同学争吵,该怎么办?我和他定了一个“契约”。要求他根据契约要求做,并且提出改变途径有两条:
第一,利用空闲时间,多找老师和同学沟通,学会和同学相处,寻求他们的理解与帮助。第二,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少违反课堂纪律,改变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印象。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辅导,在2009年7月的期末考试中小温的语文取得了97.5分的优异成绩,从原来的不及格进步到班上第六名。
(4)、改变思维定势,体验成功。
以后每经历一周,我都要和小温谈谈一周来的情况,觉得她心胸开阔了不少。在本学期的语文单元测验及月考成绩都能达到优秀以上。我给她提出以下的要求:
首先,思想认识到位了,才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利于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其次,按时完成作业。当遇到不懂的题目时,可以寻求小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不要气馁,要向小老师真心诚意请教,既可以提高学科成绩又可以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
小温近学期来心情愉快,未出现大波动,通过向小老师询问学习方法求得帮助后,表现也好了很多。现在,在语文课上有较好的表现,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她对自己的前景充满希望,觉得自己已经能比较自然地面对一切了。
(5)广开渠道,创造辅导环境。
我知道要对小温进行辅导,必须建立一个较好的辅导环境。于是,我还做好了如下工作: A、与小温的外公外婆沟通:主要涉及4个方面:第一,了解家庭情况。第二,表达对他
们关心小温教育的敬意及其中苦衷的理解。第三,提出家庭教育方法的建议。如:多给小温鼓励,相信小温,不应施压,以教育为主,不能老是打骂。第四,要经常与小温沟通、交流,了解孩子近期的心理动态。
B、与科任老师的沟通:我与科任老师进行了交流。向其介绍了小温的情况并介绍辅导方法,希望科任老师能在课堂上多关注小温。及时肯定她的细微进步,创造小温在群体中自我展示的机会。并希望老师能帮助她在同学们面前建立自尊、自爱的信心,以使小温能博得同学的友谊和其他任课教师的关注。
六、心育结果与分析:
经过近一学年的心理教育与辅导,小温的表现概述如下:(1)她对自己以往的不良行为已有认识,并正努力改正坏习惯,上课基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再捣乱,能听老师讲课了,与同学能和睦相处,不再打架闹事了。(2)他愿意为班集体和同学做好事了,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期末还被评为了“学习进步奖”。(3)学习方面也主动多了,上课时也能举手发言,复习比过去自觉,成绩有了很大进步。(4)外公外婆也反映她开朗多了。
小温的表现说明由于他的个性偏差、心理障碍造成的学校适应障碍问题已经得到改善,情绪控制和行为约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尊心和进取心也有所增强;并能注意摆正自己与集体、同学、师长的关系,反叛心理也已经基本克服。总之,小温已经向良好的社会适应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她的自我意识得到了明显的发展,语文学习成绩都在优秀以上,各方面的表现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七、辅导小结和启示:
本个案总的来说辅导干预的效果是明显的。这主要是我们作为班主任要用爱自己孩子的方式去爱每一位学生,不要人为地造成“师源性”的问题。本个案的研究结果也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重大。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缺少亲情的家庭,导致了孩子出现个性偏差的现象。对这些孩子,我们更应考虑孩子满足需要的欠缺。应做好适当的“填补”作用,对孩子的爱要如“春风”,做到“润物细无声”。
自卑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篇6
于婷婷今年读四年级,是个长得一般的小女孩儿,她上课不专心,经常做小动作,还要和别人讲闲话打扰别人学习,几乎每天不写作业,总爱画些乱七八糟的 东西,而且对老师批评也总是置若罔闻。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该生在农村,家庭环境较差,家庭成员文化程度都较低,因此对孩子采用了听之任之的教育方法,再加上父亲母亲又常去外地打工,因此该生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个真空状态。
2、本人情况:
入学以来,于婷婷的外在表现比较浮躁,上课思想易开小差,爱和别人说话,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就不愿意听,作业错误率高,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批评。由于家长不督促,所以作业也不怎么完成。她作业做不做,考试成绩高低都无所谓,老师教育也无动于衷,经常被同学嘲笑,是一个大家都不喜欢的人。
三、原因分析与诊断
(一)原因分析:
1、缺乏家庭教育
父母不关心。父母教育程度低,且对孩子没有要求。父亲母亲只有小学水平,再加上经常要去外地打工,所以对孩子也管得较少。难得回来,又对孩子百般宠爱,相互缺乏沟通。
2、孤立无助,自尊心过多地受到伤害,变得麻木。
于婷婷自上学起,由于表现不好,成绩差,就经常受到指责、批评,班上同学都看不起她,不愿与她一起玩。而得到的表扬很少,几乎没有。因此,她对批评之类已经习惯了。
3、自卑感强烈,助长了虚荣心
由于经常受到批评,在于婷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也深深地打击了她的自信心,使其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总觉得父母、师生不关心他,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同时又希望有机会改变现状,虚荣心变得强烈起来。
4、厌学,无上进心
因为学习习惯差,上课思想易开小差,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就不愿意听,作业错误率高,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所以讨厌学习生活。上课多动,老师和同学提醒作用也不大,再加上贪玩,回家作业几乎都是第二天在老师督促下补好的。
5、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前途无信心
现今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经济上有求必应,零花钱随心所欲的花。而她因家庭、经济的特殊性,再加上贪玩,心想自己就是努力一下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还不如过一天算一天,管它将来呢。
(二)诊断:
家庭教育的不当,老师的教育方式单一,同学的嫌弃,社会环境的压力使该生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了自卑、虚荣、叛逆、脆弱等心理偏差。
四、辅导过程
根据于婷婷的情况,经过分析,我决定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的心理辅导。
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进行直接辅导,倾听他的心声和需求,坦率地表示自己的看法,与她坦诚相见,从而使之产生老师是可信、可靠的观念,与他建立起心灵互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尊心、羞耻心教育,培养小谢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他的意志力。其次对影响于婷婷的相关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其父母以及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
1、对学生的辅导
(1)首先,我采用了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因为我觉得“尊重与理解”是心理辅导过程中对待学生态度以及师生关系方面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她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这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前提。另外,教师还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的所作所为,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感到被他人理解了,才会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才会对你吐露心声,才会对心理辅导丝毫不产生抗拒。自从担任了于婷的班主任后,我就在他补做完作业后,表扬他作业中的闪光之处,然后再询问他为什么不完成作业的原因,同时问她是否能帮助他。如果她愿意交流,再与她讨论以后如何来按时完成作业。如果她不愿意回答,也不强迫。有时,我还设身处地地为他考虑,充分考虑他的感受。比如,前一天的作业没补好,可是当天的功课较多,我就会让他以后再补。
也许于婷感觉到了老师对他的尊重和理解,她慢慢对我产生了信任,愿意向我倾吐内心的渴望、苦闷。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辅导获得成效的基本条件。
(2)其次,我采用了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与于婷婷沟通的过程中,作为辅导者,我尽量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而是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与她谈话。例如,“我能理解”、“请听听我的意见”、“我有个建议”等。他们小队要布置宣传栏,我建议她也去参与。开始她不肯去,说小队同学不会欢迎她。我再三说明只要她去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一定不会拒绝的。在布置工作中,她边学边做,表现积极,一会儿给别人出主意,一会儿帮同学涂色,忙得不亦乐乎。在回家的路上,我与他边走边谈,她说她很累,但不愿让人瞧不起,所以一定要坚持下来,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愿意和他相处了。我就马上表扬她,并希望她将这种精神用到期末复习中去,争取考出好成绩。
我还和她一起研究制定了改进计划,我负责帮她找一个好学生帮助她,包括上课提醒她听讲,课后帮她辅导、检查作业等等,她表示一定配合,同时表示一定克服困难,让大家刮目相看。她真的很努力,在不久以后的期末考试中终于及格了。
每当她有些许进步,我就及时加以表扬,有时再给她一些奖励。但由于她坏习惯已养成,再加上自控能力差,所以反复性较强,一个暑假过去,她又故态复萌。
2、与其他老师及有关同学的沟通
(1)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经常了解于婷的情况,希望他们多给她关心,多给机会,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爱心。
(2)与她的同班同学经常沟通。有意识地找到素质较好的同学,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多带于婷参加活动,与她交心,主动关心她,帮助她一同进步,同时与他们一起商量帮助于婷婷的方法、时间、内容等。
3、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我主动与于婷婷的父母沟通。了解她在家情况,对她家庭的情况表示同情,并与他们一起商量转变于婷婷的方法,同时也把学校的意图告诉他们,希望他们配合。
五、结果与思考
(一)结果:
师生反映:于婷婷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半节课,课后与同学们一起玩,学习习惯大有好转。
母亲反映:回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时也能帮母亲做点家务,母亲不在家时,常常能坚持先写作业后看电视。
她自己:现在我不怕来上学了,上课也不再觉得无聊了,有时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我考试也能基本及格了。
(二)反省与思考:
1、从结果来看,这次辅导基本上是成功的,对其辅导还将持续下去,因为由于年龄关系,反复性较强。
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
小学生学习障碍心理辅导个案 篇7
一、克服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长期以来,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在学习上习惯于被动地让教师把数学知识嚼烂了喂给他们。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懒于主动思考探索,动不动就要求教师给他们讲解,甚至希望连答案也告诉他们,形成了思维惰性,更加阻碍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恶性循环使这类学生数学成绩每况愈下。
克服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习惯。不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注意给学生留有思维的余地,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知识是怎样产生的,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有哪些规律。例如教学“倒数”这一知识,由教师直接讲述学生也会掌握,但学生不是主动参加探索,没有开展积极思维,没有从中学到观察的学习方法,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也因此逐步形成。如果通过两组乘法算式先让学生求积,再比较两组算式的积有什么特点,发现有一组算式两数相乘的积都是1的,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自己明了这样的两个数叫做什么关系。接着引导学生比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启发他们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这样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被调动起来,他们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分析、阅读,获得了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方法,树立了学习自信心,避免了依赖心理的产生。
二、克服学习上的厌烦心理
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在没有品出学习数学的乐趣,而且对数学在生活、生产和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尚不十分明确,加上在学习中碰到一些困难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厌烦心理开始产生,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又促使厌烦情绪加重,恶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克服学习数学的厌烦心理,除了讲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外,还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定向性和动力作用,促使学生更加坚定学习目标并驱动自己不断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而获得学习上的进步,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学习上的良性循环由此形成。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方法很多,但要得法。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具演示和实验、学生学具的操作,不仅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化难为易,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消除厌烦心理,而且直观形象。把数学知识技能融入游戏形式中,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会取得既培养兴趣又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双重效果。
三、克服学习上的焦虑心理
当主观愿望和客观事实发生矛盾,从而产生心理冲突,若长期得不到调整平衡,就会形成焦虑心理。学习上有焦虑心理的学生,其具体原因有所不同,如何帮助他们克服焦虑心理,就要因人而异。
有的学生比较重视学习,自尊心也比较强,但由于基础较差,一旦跟不上,觉得没面子,心里着急,产生焦虑心理。对这类学生应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现有的基础,明白数学知识系统性强,环环紧扣,应补好缺漏,才能逐步提高,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坚持耐心,逐步进步。同时具体帮助他们补救缺漏,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基训、快反馈”的策略,注意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有些学生基础较好,又争强好胜,一旦学习成绩落在人后,就急于赶上,却欲速则不达,一段时间就逐渐形成焦虑心理。对这类学生,既要肯定他们积极进取的优点,又要帮助他们端正学习动机,教育他们和在同学建立友谊的基础上互助互进的关系,既要为自己的进步高兴,又要为同学的进步高兴。同时具体帮助他们分析一时没有明显进步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四、克服学习上的恐惧心理
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的形成有两个原因,一是来自外界(教师或家长)的压力,二是对数学某方面知识感到特别难学,前者是主要的,影响最大。教师或家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当学生一旦未能达到,又会对他们采取高压手段,使学生精神负担沉重,不仅不能使数学成绩提高,反而造成他们恐惧数学,一到上数学课就心神不安,一见数学作业或试题就害怕。如果不及时解除学生的精神压力,后果堪忧。正确的态度是从实际出发来要求学生,要以鼓励和具体帮助来引导他们,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缓解解其精神压力。
有的学生对数学的某方面知识特别畏惧,有的畏惧应用题,有的畏惧多位数除法,等等。当这种局部畏惧心理形成后,一碰到他所畏惧的那一方面知识的问题,尽管很简单,但由于畏惧在前,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自然是虽易犹难。要消除学生这种对局部数学知识的恐惧心理,有效的方法是加强专项训练,先用较容易的练习来使学生树立信心,再逐步推进,把学生逐步带进知识领域里,引导他们逐步摸索知识之门径,慢慢的,他们的恐惧心理就会逐渐消除。
数学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小学生学好数学不可忽视,而要使小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良好心理,就应积极认真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王清媚.小学生学习数学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2.
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与矫正 篇8
一、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障碍通常是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一些教师和家长教育思想不够端正,“分数第一”、望子成龙的思想比较严重,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造成他们在学习上压力过大,负担过重,从而使得学生经常失去心理平衡,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学习自卑和学习骄傲。
二、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年轻的心承受不了沉重的负荷。一份调查材料表明,中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在9小时以内的占11.3%,9-11小时的占20.5%,11-13小时的占34.1%。学习时间最长的可达15小时。长期学习负担过重,必然会使大脑过度疲劳,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学习成绩下降,而家长、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又很高。这就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形成。
(二)学校教育方式、方法的失误,也将导致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形成。由于教师的师德表现、知识水平、能力高低等各不相同,因而,教育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教育实践表明,一些教师在教育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三)学生挫折承受力差,也是产生其学习心理障碍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学生初涉人世,对挫折没有足够的精神准备,常使他们在现实中碰到不顺时而手足无措,表现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一些在成人看来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如因考试成绩偶尔下降,老师批评了几句,家长责怪了一顿,有的学生就承受不了,甚至离家出走。
(四)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这是导致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生巨大变化阶段,这一时期正是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半依赖、半独立的时期,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他们的大脑皮质的控制能力较差,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年龄小,阅历浅,知识面狭窄,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上,容易顾此失彼,不计后果,尤其是目前青少年较普遍存在着身体发育提前而心理发育滞后的情况。因此,学生的各种矛盾心态就容易产生,学习心理障碍也就随之产生了。
(五)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也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形成的重要因素。家庭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是通过家庭环境来实现的。目前,在一些家庭里,家庭教育环境不够理想。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错误的教养态度、方式,导致了孩子认同困难,偏差行为增加。大量研究表明,家长对子女的支配性态度,会使子女变得消极、缺乏主动性、依赖和顺从;干涉性态度会导致子女的幼稚、神经质和被动;娇宠性态度会导致子女的任性、幼稚、神经质和温和;否定性态度会导致子女的反抗、暴乱、冷淡和自高自大;不关心的态度会导致子女的攻击、不安定情绪、依赖和服从。
三、消除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
(一)加强教学管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是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学校要进一步端正教学指导思想,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解放学生手和脑,让学生学得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提高教师素养,自觉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理相容,感情交融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增加感情投资,微笑上课,批评学生要中肯,做到和颜悦色,平时,教师尽可能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多倾听学生意见、要求,切实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加强相互信任,才能使学生爱其师而信其道,才能尽快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应该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内容中去,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创造条件,包括场地和训练有素的心理咨询教师,开设心理咨询机构,诸如“会谈室”、“心理咨询室”、“心理实验室”。使学生心理障碍及早得到解脱,防患于未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由于家长的思想、文化层次等方面差别很大,有不少家庭缺乏教育科学知识,不懂得家庭环境对子女成长的意义。为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指导。帮助家长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创立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和比较丰富的家庭物质环境,而且更重要的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在一个和睦家庭里,人们敬老爱幼,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种和谐而又温暖的气氛,是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
(五)帮助学生建立、完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所谓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和心理冲突,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自己的烦恼,减轻内心的不安,恢复自己情绪的稳定,维护心理平衡的一种防御机制。学生自我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升华。升华是指用理智战胜自己的消极情绪的一种方法。
2.转移。转移是指心理冲突过强,一时难以排除,而采取转移大脑兴奋中心的方法。
3.宣泄。宣泄是将压抑在心中的愤怒和不快倾吐出来,不是把它锁在心中。
4.调整。学生受到挫折,多数是“期望”超过了自己的实际可能。因此要对“期望”进行调整,调至切合自己实际的高度。即不得过且过,又不好高骛远。
当然,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就其矫正而言,应该分析是哪些因素造成的,主要因素有什么,然后对症施治,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单亲学生个案心理辅导方案 篇9
一、学生情况分析
xx是初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均没有养成好。作业马虎,写字潦草,课堂上说话不停,老师提醒批评能安静一下,但坚持的时间很短。平时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有时甚至用装怪或捉弄同学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可同学们反而更不喜欢他。在班上人缘不好,同学都不愿意跟他同桌。但劳动卫生比较积极,乐于为班为老师做事情。
二、学生家庭情况分析
该学生为单亲家庭。作业很多时候不做。假期时候xx基本留守家中,或与其它同龄人活动,家长亦较少监管。
三、教育方法
为了让他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树立起信心,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联系家长,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劝说他父亲多与孩子交流,及时了解他的生活、学习情况。我把他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父亲综合考虑他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要求,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帮助他实现提升学习、友好交往这些目标。要注意观察他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并帮助他及时调整,循序渐进。
2.采用关爱,树立信心。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叫他到我办公室做一套题。趁此机会,在班上与大家约定,要用爱心感染他,耐心帮助他,他的缺点要包容,帮助他克服;对于他的任何进步我们都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在办公室里,作为教师的我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尽量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和颜悦色的表情和他交谈,用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适时引导他。首先要接纳他,理解他,更加关心爱护他,并成为他的知心朋友;然后再适当选择个别或小组辅导形式,让他在和谐、轻松、安全的氛围中和教师交流,3.创造机会,融入集体。我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心,在他从我的表扬、同学的赞许中对自己充满自信后,他的情绪产生了一定的兴奋性,让他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让他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增添信心。
4.转移重心,设立目标。
在他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重新恢复自信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明确地告诉他: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最起码的任务。
四、成绩与效果
在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之后,他改变了,已有了一定的信心,课堂上也能较认真地听讲,积极发言,比以前进步了许多,偶尔有特殊情况发生,也能领悟到并自觉改变。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对其它同学也热情友好多了,能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受到很多老师的欢迎和关爱。
小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篇10
——给心灵一个自信的窗口 白银市白银区第四小学 丁兴霞
一、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小颖(化名)性别:女。年龄:10岁。所在班级:四年级四班。
二、问题行为概述:
1.她是个很腼腆的女生,性格十分内向,在学校沉默寡言,而且从来不和同学们交往,总是独来独往。
2.在学习上,她显得很被动。作业经常拖拖拉拉,上课没有精神,听讲心不在焉,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靠后。
3.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有时上学不洗脸、不梳头,穿的校服也不够整洁。
三、个案分析:
1.个人因素:经过我与小颖以前的老师交流,得知小颖从上一年级开始,性格就很内向,胆子也很小,在别人面前从不大声讲话。上课,只要老师一看她,她就赶紧低下头,害怕老师叫她发言。有时叫她去黑板上写生字,她也不上去,只说:“我写不好,写不好。”所以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
2.家庭因素:
小颖的父母工作很忙,两人在家里还经常吵架,这对小颖童年的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父母没有时间照顾、教育小颖,与小颖缺少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使得小颖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在班里学习成绩差,父母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后,很不满意,不是打就是骂。时间一长,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便使孩子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个人卫生差,学习赶不上,不愿意和同学交往,这就形成了自卑的心理。
3.学校因素:
在学校,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自己所带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如果发现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就要及时研究与引导。有时,由于老师的疏忽,个别学习困难或行为偏差的学生渴望学习的进步,渴望与同学们一起活动,也渴望得到老师的欣赏与夸奖,老师却没有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有利的心理疏导,慢慢地这些学生在心理上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水平,失去了自信,自卑的心理越来越强。
四、辅导策略: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爱默生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对于成才来说,居里夫人认为成才的窍门在于恒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自信心。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自信心形成的重要要阶段。如果一个小学生缺少自信,那么就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作为教师,我们应对缺少自信的学生进行有效地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1.赏识教育,唤起自信。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要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教师只有表现自己对学生的赏识才能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加。
在小颖的自信心培养中,我首先利用的是赏识教育,唤起她的自信。通过我的仔细观察,我发现小颖喜欢画画,在她的美术作业本上,几乎每次作业老师都给她评的是“A”。在学生搞卫生时,她也很积极,而且搞得很干净。同学们做操时,她的动作很到位,这些都是小颖身上的闪光点。所以在学校组织绘画竞赛时,我就把她推荐给美术老师;有时学校大扫除后,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小颖的劳动成果;有时同学们做完操,我夸赞小颖做得好,让大家想她学习。这使小颖感到自己得到了教师的赏识,从而对自己有了自信心,在学习和活动上更加努力了。
2.家校沟通,培养自信。
小颖自信心的培养单靠学校教育是很难达到的,还取决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为了培养小颖的自信心。我经常与小颖的父母沟通交流。起初,小颖的父母以为孩子在学校学习不好,老师家访是兴师问罪来了,他们显得很紧张。当我谈到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时,他们很无奈,只觉得自己家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我看到小颖的父母对孩子的培养也缺少自信心,就将小颖在校好的表现详细地说给小颖的父母听,当他们听完后,对小颖的培养也有了新的想法与信心。之后,我经常与小颖的父母沟通交流,引导他们注重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首先自己要做有自信心的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再教给他们一些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与措施,比如对待孩子的过失,家长要在鼓励的基础上,更重要地是给以多种途径的引导,耐心的向孩子解释错误原因以及改正方法,同时引导孩子多向身边的人请教和学习,使孩子在失败的基础上走向成功,在失败的挫折下重树自信。平时要善于从孩子身上发现他的优势,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帮助孩子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树立牢固的自信心。经过我们家校的及时沟通,一个学期后,小颖的学习和性格有了可喜的变化,她的各科成绩有所提高,开始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活动了。
3.尊重学生,增强自信。
小学生常常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和心理感知世界。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给学生宽容、理解和期待,才能使学生天生具有的自信,不会被受到压抑和打击,学生才能积极地面对世界,充满自信,通向成功。
在学校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时,我事先与小颖进行沟通交流,问问她自己的想法,如果她愿意,就让她参加,不愿意,就暂时让他当观众,用热情和温暖的话鼓励她,给她打气,让她对活动充满信心,等她有把握了再参加。渐渐地,小颖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她的想法赢得了老师的尊重,自卑感慢慢消除,对于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了兴趣,在各项能力发展中增了自信,取得了进步。
五、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携手努力,小颖有了很大的变化。她克服了自卑的心理,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上课专心听讲,举手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多,课后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她心中拥有了自信,所以愿意尝试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活动,能够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
六、结论:
小学生学习障碍心理辅导个案 篇11
[关键词]农村 孤僻小学生 学习心理障碍 矫治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90
关心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是成人的责任,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教育出现了区域、城乡差异,使得整体提升教育质量面临挑战。在农村地区,各种因素交织导致某些学生沉默寡言、独来独往、性情孤独怪异,并出现学习心理障碍。学习心理障碍是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但孤僻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却给教育者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一、相关概念阐述
孤僻或孤僻症,也被称为自闭症,是描述个人性格的心理学名词。孤僻可以理解为“孤独的怪癖”,即独来独往、寡言少语,整天将身心禁锢在自我划定的牢房里;害怕与人接触,心理脆弱,猥琐,胆小懦弱;愤世嫉俗,鄙视外界,厌恶凡世。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曾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如此描写孤僻个体的心理状态:“跟我并排走路,对他那么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可见,孤僻者若“合群”,就是身心煎熬的“苦事”。孤僻者有着敏感的神经,猜疑心重,心胸狭窄。面对空虚、寂寞,他们无法通过交谈来排解。孤僻者还有着比常人更严重的失落、忧郁、自卑、恐惧等情绪。目前,患有孤僻症的儿童数量大约为30-50万,且多数集中在3-7岁儿童中。
学习是需求的产物,是生存的需要。无论在人类社会,还是动物世界,学习、模仿都广泛存在。学习即人通过交谈、听讲、阅读等方式,在连续的时间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掌握知识和技能,积累经验的行为过程。小学生学习即在家长和教师的带领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不断获取与自身身心发育相符的知识的过程,以及主动模仿、吸收知识的行为。学习心理应当属于情感、非智力因素,如学习情绪、习惯、动机、意志、能力、兴趣等,其作用有支持、维持、中断、阻碍、激发、削弱以及加强等。学习心理障碍即因内部以及外部原因造成的非智力因素的退化,表现为消极的心态。
二、农村小学孤僻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
1.厌学心理
根据问卷调查,认为学习无趣的学生占20%,认为内容索然无味的占43%,且有19%的学生有辍学倾向。孤僻学生厌学主要表现在:难以适应学校集体生活,如班级活动、体育竞赛、宿舍生活等;厌烦教师的喋喋不休,常以逃学来躲避;学不进,这主要因为其注意力都用在厌恶集体上,且常常画地为牢,困在孤城;没有学习动力,常常焦虑不安、心烦意乱;学习成绩差,这是结果,也对厌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学校恐惧症
孤僻学生患上学校恐惧症与其本身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孤僻意味着独自、没有交往的生活状态,把寂寞、孤独看做家常便饭。戒备心强、自恃清高、厌烦他人,加上心灵脆弱,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会刺伤他们。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他们会主动逃避群体,寻找独自生活的机会。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组成的团体,人数众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可避免。孤僻学生不能适应学校的环境,对一切都感到无所适从。因此,他们对学校有着强烈的恐惧,唯有家里才是他们脱离人群的避难所,才能逃避一切未知的挑战。
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通俗表述就是凡事对着干,有一股倔强的脾气。孤僻学生常常不同意成人的看法,认为苦口婆心是无聊的说教。他们反抗一切要求,力求最大限度的反抗。如要求完成作业时,他们却故意站着不动,或装作没有听见。某些学生表面上对教师的要求无异议,但却以冷战方式回击,如见面不向老师问好、冷眼相看、阳奉阴违等。孤僻学生在学习时的逆反心理更为强烈,这主要是由自视甚高的人格缺陷引起的。
4.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受到了心理上的打击、羞辱,自认为比他人差劲,进而没有胆量面对现实。自卑是孤僻的加速剂,孤僻反过来会导致自卑。现实中的种种都可能使学生在心里种下自卑的种子。例如,农村某些家庭经济困难,孩子不能穿新衣服,不能买心仪的玩具,看到同学的都比自己的好,难免自愧不如,产生心理阴影。这些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成绩一落千丈,一蹶不振,难以爬出自卑深潭;听课三心二意,常常陷入自己的世界中。孤僻学生也不会参加校园集体活动,怕被同学耻笑“与众不同”。
5.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每个学生都会出现的心理障碍。在中国,考试关乎个人荣誉,影响着教师、家长、社会对自身的评价。一个人若考试成绩好,则被认为是优秀的学生。考试焦虑主要源于学生担心考试失败会产生一种自己不希望的结果,并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越来越严重。孤僻学生在应对考试焦虑时,除了出现多汗尿频、肠胃不适、心率加快、心慌以及自我评价消极等特征外,还存在逃避防御的行为,如胡乱答卷、动作多余等。
三、农村小学孤僻学生学习心理矫治措施
1.厌学心理的矫治
(1)加强交流
交流者之间平等谈话,彼此信任,排除逆反。在教学实践中,孤僻学生经常唉声叹气;在布置课堂作业时,他们总是东张西望,遇到难题也不询问老师;有的学生上下课独来独往,总是迟到,偶尔逃课,这也给班级其他同学树立了坏榜样。为了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我一次次耐心地和他们交谈,不断尝试,让他们感受到我的诚意。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有些学生放下了戒备,愿意讲述他们对学习的看法。把握良好契机,我不断深入挖掘、鼓励、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天天地培养起来。
(2)激发兴趣
虽然孤僻学生心态常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我禁锢,好似难以对外界感兴趣,他们只钟爱独自的游戏。如爱因斯坦、牛顿、丹尼尔·塔曼特、菲尔普斯等,他们之所以成就斐然就是因为他们有着比常人更强烈的专注力,能够离群索居,独自创造辉煌。激发孤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排除心理障碍,重新树立学习观。
2.自卑心理的矫治
矫治自卑心理,就是要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一项挑战,而不是遇到过一次大浪就再也不敢出海。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发现特长,认真培养。如我带的班上有一位孤僻学生,身体羸弱、脸色苍白、个头偏小,常常被同学欺负、嘲笑,走路总是低着头。经过观察我发现他的字写得特别好,此后我常常督促他认真练字,并将他写的字张贴在教室里,其他学生常常望洋兴叹、自愧不如,夸奖他字写得真好。这样,始终将心藏在阴影下的他终于打开心扉,展露微笑,并乐于展现自己的特长,对学习以及同学的看法也大有改观。正如“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一个人只要打开心房,则其所有的精神障碍都可瞬间消失。
3.逆反心理的矫治
如何减轻孤僻学生的逆反情绪呢?这需要教师认真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首先,逆反心理的出现在于对学习的认识不清,常常孤注一掷,不听劝解。例如,在“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影响下,35%的学生都错误地认为读书能挣钱。当然,孤僻者也会出现骄傲自满的心态,把教师的要求当成耳边风。教师除了让学生对学习树立正确的认识外,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极其重要。很难想象如果师生关系恶劣,学生是否还会听从教师的教导。我从教数十年,总会遇见逆反心理特别强的学生,总是处处与教师对着干。虽然还是小学年龄层,但仍让教师无力应对。加上他们还太小,不懂事,谈道理、讲危害、说尊重等他们也无法理解。为此,我重点和那些孤僻学生打成一片,并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轻松活跃的气氛让孤僻学生感受到周围人的友爱,让他们放下心中的排斥,逐渐矫治其孤僻缺陷下自视清高、瞧谁也不舒服的心态。例如,我常在课堂上安排活动,主要目的是拉近孤僻学生与同学间的距离,在友爱、团结的环境下,让他们逐渐摆脱“闭门谢客”“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状态。
4.考试焦虑的矫治
考试焦虑并不一定是消极的,有时还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心理状态下认真备考。但如果做事如祥林嫂那样三番五次地重复,考试焦虑就会影响能力的发挥。矫治孤僻学生的焦虑情绪主要依靠自信培养、身心放松等方式。孤僻学生在面临考试焦虑时,因为要独自承受,所以他们的心理压力更大。在某次期中考试前,班上一名沉默寡言的学生比平时更为沉默,即使下课了也不出教室活动。我发现他的眼神中包含着无奈与恐惧,我猜想可能是考试给他带来了太大的压力。在后来的聊天中,我了解到他家境贫穷,家里人对他寄予了太大的期望。为使他放下沉重的思想负担,我时常督促他课间出去活动,并以言语辅导、安慰,还以易卜生的名言相告:“世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自忍受一切的人。”“有些东西把握不了时,不要强求,淡然处之吧。”经过我的不懈努力,虽然没有根治他的孤僻,但已让他在面对考试时不再那么心事重重,心胸更广阔,考试发挥也自如了许多。
5.学校恐惧症的矫治
孤僻意味着逃离群体,对群体活动视而不见,在内心充斥着反抗。对孤僻学生而言,一次性融入学校大环境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使家长强拉硬拽他们到了学校,他们也很可能会被孤立或自我封闭起来。矫治学校恐惧症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逐渐放开对学校的抵抗,并融入其中。此外,如果学生有学校恐惧症,定不能任其自由发展,而要有矫治的决心。我曾见到家长因为孤僻儿童不愿进学校而悲伤哭泣,进而心软推迟上学的时间。但我们应知道,“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关心农村教育发展,就是要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在农村小学,家庭等诸多因素使得多数学生性格孤僻,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社会交往。农村小学孤僻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有其特殊的地域性,且矫治对象身心尚未成熟、理解能力差,要根治他们的学习心理障碍任重道远。面对本已落后的农村教育,矫治孤僻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是实现教育均等化、素质化的基本途径。
【小学生学习障碍心理辅导个案】推荐阅读:
小学生自卑心理个案分析08-26
学生学习心理障碍05-23
中学生学习障碍心理研究08-12
中小学心理咨询个案辅导记录胆小躲藏07-11
小学生个案分析-不爱学习的孩子09-03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点滴09-20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08-11
问题学生心理辅导个案10-06
问题学生个案辅导分析报告07-07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案学习调节我的情绪解读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