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2024-10-06

问题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共8篇)

问题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篇1

问题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心理健康是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心理辅导和教育手段等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它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上产生矛盾和斗争,会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甚至发展成为精神障碍。面对学业上的压力,师生、同学之间的冲突和摩擦,以及父母过高的期望,学生心理承受力显得十分脆弱,一旦遇到挫折,常出现失常或过激的行为,有的甚至走向极端。而在学校里,教师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熟悉,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情况熟悉,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是学生最佳的“心理医生”。我们为师者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个案基本情况

李海萍从我接手以来,下课总是到处乱跑、上课总是坐不好,好像凳子上布满了钉子,一坐定就痛。更可恶的是,他上课老搞小动作、走神、打扰同桌的听课、有时甚至特意在课上冒出一两句话引起哄堂大笑,严重影响到同桌及周围同学的正常听课。下课还经常去网吧不在宿舍,也经常跟同学闹意见,不是小打这个,就是骂那个,投诉他的同学可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他也有闪光点: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反应能力快,是一位带有小聪明的小男孩。于是,老师的责任心促使我暗暗下了决心:让他从野孩转变成乖孩,这对他自己、对同学都大有好处!

二、调查研究,查明原因

经过家访,与家长交流;再加上平时细心观察他与同学的交往、与他本人谈话中了解到:

1、家庭原因:无人管教

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会有一个问题家庭:

他在家是没有管的,他爸很忙,整天不在家,妈呢?每晚都出去玩,不是去打牌就是打麻雀或做什么其它的。曾因为他去网吧上网的问题,我和他的妈妈反映过情况,她妈却说得很好听:“有这样的事吗?不会吧?我每天问他在学校怎样过的,他都说很认真听课学习的。”最让我生气的是,每当我与他的家长沟通时,她都显示出很重视的样子,还说:“只要他有什么情况尽管跟我说,我一定会教育他的。”但结果第二天还是一样!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

2、自身原因:自制力差

据老师和同学们平时对李海萍的观察了解,他的学习习惯比较差,爱动,爱讲话,经常管不住自己,不仅是在英语课上,其他课上他也如此。他的这些行为正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3、老师原因:简单处罚

李海萍由于调皮捣蛋,被投诉的次数可以说是十个手指头都数不清。老师也自叹黔驴技穷,便罚他站壁角:“好好站着,好好反省,放学再回家”。起初,还站得挺好,过没多久,就开如自得其乐了。老师看见了呢,就立得笔直,做深刻反省;老师一转脸,瞬间换了副面孔,一会儿跟同学挤眉弄眼;一会儿踮起脚来东张西望;一会儿哼哼唧唧。可见,这种简单处罚对他已经毫无效果了。

三、对症下药,实施措施

(一)、从家庭入手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正如鸡蛋与温度。没有适宜的温度,鸡蛋永远也变不成小鸡。

1、榜样的原则。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则之一。俗话说:欲教子者先正其身。这是告诫做父母的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要忘记旁边有个正在成长的以你为榜样的孩子。我与马小杰的家长约法三章,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改变他的不良习惯!。

2、教育一致性的原则。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诸方面教育共同影响的整体成果。如果各行其事,彼此矛盾或互相抵消,教育是不会成功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不但要密切配合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使其取得一致。我与李海萍的家长约法三章:出现了问题就尽量寻找方法去解决,而不是只把责任推给老师,而自己作为家长则无动于衷!

(二)从学校入手

自制力是孩子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它可以克服任性、多动的毛病,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意志和能力,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与今后的不断发展。针对李海萍自制力差的特点:我常找这个孩子单独谈话。在谈话中,我肯定了他的优点,告诉他,他是个思维活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他,可就是在课堂上有时有点控制不住自己。如果,他能坚持改正这个小缺点的话,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老师期待着他的表现。孩子有点不敢相信、但又有点欣喜地答应了。而当课堂上他再开小差时,老师一个带着微笑的眼神,或者是凑到他耳边低低讲几句话,他马上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带着腼腆的笑容,改正了。

对于李海萍的“投诉”,我知道,简便罚站对于他来说已经失效了。真可谓“特殊人物”特殊“处理”!记得有一次:下课铃刚响不久,报告的学生又来了,“老师,海萍和阿谋又吵架了,而且比上次更凶,就快动起手来了。”听了一学生的汇报后,我马上来到现场。海萍抽泣着说:“是他先打骂的,我就准备打他了”。听了这话,我强忍怒火,心平气和地对肇事者竖起了大母指:“骂得好!骂人最练习口才的最佳方法,你们看海萍骂得比作家还有水平呢!”围观的同学哈哈大笑,海萍也掩饰不了他调皮本性,做了个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鬼脸。我接着把小黄拉到一边,再进行批评教育:“你不要以为自己就没错了,他是错第一,你是错第二,因此,你也要罚。不过现在给你机会,你马上想办法与阿谋和好,等会两人手拉手地来向我认错,两人就免罚了。”海萍马上转身向阿谋走去,我也回来办公室。大约15分钟后,两人真得手拉手的来找我了,后来可想而知,肯定是皆大欢喜,我认为宽容他们就是宽容自己吧?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大度是一种长者风范、智者修养。当你怒气冲天时,切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于学生之间的小问题、小纠纷,不是要不要管的问题,而是怎样管的问题。教育无小事,事事关乎着一名学生的情感。当我们用心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得到的却是一代人思想的进步和升华。面对学生犯错时,如果能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孩子犯的过错,无声胜有声,让学生自我纠错、排除孩子之间的纠纷。

四、个案的教育效果

通过家长、同学、老师的努力,李海萍的自我控制有了明显增强,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了,学习节奏加快了,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作业书写认真,特别是抗干扰能力,已初步形成,学习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五、个案教育引发的思考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我们老师要便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我们要以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其心理教育,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明确自己是学生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未来社会的严峻挑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要有一颗阳光之心,把它的光和热洒向每一个孩子,可造就一个生机盎然、绿意蓬勃的美丽世界,让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长!

问题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篇2

王丹, 女, 我校英语系某班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末, 在考试时因为夹带作弊, 被学校通报批评。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时, 王丹再一次因为考试作弊被学校通报批评, 并给予记过处分。从此以后, 大家发现王丹变了, 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问题学生”:开始描眉画眼、穿奇装异服, 上课上自习时经常迟到、早退、睡大觉, 甚至旷课、通宵上网, 对班级活动也失去了热情……同时, 其所在宿舍的舍友发现本宿舍开始莫名其妙地丢东西, 尽管东西本身并不值钱, 不过是平时用的洗发水、周末从家中带的食品、同学彼此之间赠送的玩偶小布熊之类。后来, 偶尔有同学发现随手放在衣服口袋里的零用钱“不翼而飞”。再后来有人反映放在箱子里的零用钱会少上10元、20元。由于财物丢失的数额较小, 舍友们并未太在意, 但闲谈之中聊到这个话题时, 难免猜测、怀疑、抱怨。

一次, 一位舍友当场撞见王丹趁宿舍无人之际, 打开别人箱子, 拿出20元钱。事发后, 王丹痛哭流涕, 承认以前舍友们所丢失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其所为, 并归还了其中的一部分。舍友们见其态度诚恳, 偷拿的钱财数额不大, 遂原谅了她, 并帮其隐瞒班主任和学校。王对舍友们的大度非常感谢, 一再表示决不再犯。

好景不长, 王又一次“作案”, 令舍友们感到忍无可忍。王丹自知理亏, 但却苦苦哀求班主任和校方再给其一次机会。班主任在无可奈何之下, 将其送到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希望借助心理学的专业方法, 看能否帮助王丹改掉偷窃的恶习, 摆脱其在宿舍中被孤立的困境, 让这位“问题学生”回归到正常的轨道。同时, 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 为如何教育此类“问题学生”提供借鉴和建议。

二、原因分析与诊断

第一次谈话:班主任老师向我详细介绍了王丹的情况之后, 我又走访了王丹周围的同学, 尤其是她的舍友, 并要求大家写出王丹的优缺点。按照约定时间, 王丹准时来到心理辅导中心。初次见到这位看起来清纯可爱的女孩, 很难让人把她与“问题学生”联系起来。热情接待之后, 我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你的班主任老师向我介绍了你的一些情况, 尤其是你接二连三偷拿舍友东西的行为, 让你的舍友很伤心, 也很反感, 班主任老师也很为难。不知你怎么看待这件事?”王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说:“我知道偷拿别人东西是可耻的, 可总是管不住自己, 我讨厌自己!”我拍了拍王丹的肩膀, 半开玩笑, 半认真地说:“先别忙着做检讨, 今天时间比较充裕, 咱们就这件事好好谈谈。你想说什么, 我洗耳恭听。”王丹对我的态度感到惊讶, 迟疑半天, 问:“老师, 你真的愿意听我说吗?”我给了她一个肯定的回答, 鼓励她不要有所顾虑。王丹这时的表情轻松起来, 与我“漫无边际”地聊起来。从她的叙述中, 我了解到, 王丹从小聪明伶俐, 深得家人宠爱, 她非常喜欢这种感觉。上小学时, 曾经为了得到老师的夸奖, 不吃饭就跑到学校擦黑板, 大声背书。从小学到初中, 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但考入本校以来, 王丹明显感受到周围同学无论在学习, 还是在别的方面, 都比自己有明显的优势, 突然觉得很自卑、很失落。由于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 期末考试时, 生怕考得不好, 让人耻笑, 于是就把课本带入考场。由于过分紧张, 刚把书拿出来准备偷看, 就在慌乱中把书掉到地板上, 结果被逮个正着。这让王丹觉得自己太没用了, 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第二次考试时, 王丹好像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那么没用, 又鬼使神差似的把书带入考场, 结果又一次被抓了个现行。这下让王丹对自己彻底失去了信心, 觉得周围的人都在以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 嘲笑自己的无能和可笑。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 自暴自弃, 让自己变成名副其实的“坏学生”。

第二次谈话:王丹觉得目前最感到苦恼的问题就是舍友们的孤立。我让她画一幅理想中的宿舍成员位置关系图, 结果发现王丹把自己画在中心很引人注目的位置。王也坦言, 她一直渴望引人注目, 最害怕大家都不理她。

综合所了解到的各方面情况,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 王丹问题行为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根源, 歪曲理解群体的期望, 对社会规范缺乏更深层次的认识, 导致其作出偷窃这一令人不齿的行为。但从其表现来说, 又不是单纯的道德层面的问题, 所以不能用简单的思想教育或行政的方法来处理, 事实也证明这种处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青春期正是自我角色认同的关键时期, 渴望得到关注、尊重是这一时期正常的心理需求。王丹从小处于家人、老师、同学关注、夸奖的优势地位, 形成了唯我独尊的虚假感觉。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 王丹感受到优势地位逐渐丧失, 又无法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不能及时调整自己, 于是跌入自卑的泥潭, 企图用考试作弊、奇装异服、特立独行来显示的自己的个性。 (3) 本人具有强烈的求助意识和较强的认知领悟能力, 渴望被关注和尊重的心理本身可以利用, 成为成长的良好动力。

三、心理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在前期谈话的基础上, 对其行为表示理解和接纳, 帮助其反省行为背后所反映的内心真正的需求, 减轻自责、自卑、内疚等消极情绪。第二阶段: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 纠正自我角色偏差所导致的同一感混乱, 从而树立自信心, 寻求积极的方法来表现自我, 赢得大家真正的认同、欣赏和尊重。第三阶段:寻求团体的支持和帮助, 使其感受团体的温暖和接纳, 摆脱当前被孤立的困境。第四阶段:结束辅导, 追踪研究。

经过为期四周的辅导, 王丹脸上逐渐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制定了具体的学习计划, 表示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班主任老师反映王丹变了, 不再迟到、早退、旷课, 跟周围同学恢复了友谊。舍友们反映, 再未发现王丹有偷窃行为, 也不再描眉画眼, 原来那个朴实可爱的王丹又回来了。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 王丹和同学自编自演的节目还获了奖。从王丹各方面的表现来看, 本次辅导达到了预期目标。在欣慰之余, 也深深感受到, 有多少个类似王丹这样的“问题学生”“差等生”, 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又能够了解多少呢?对于成长中的每一个学生, 我们又能给予怎样的帮助呢?看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需要不断探索和真心付出。

大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 篇3

关键词:心理问题 个案分析 大学生

B844.2

随着社会大环境、校园周边小环境及校园微环境的日趋复杂、高校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及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不能很好的符合社会需求等诸因素的增多,使得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疾病患者的学生也越来越成高发的态势。因此,通过对疑似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患者同学的信息收集、资料汇整、案例分析,将能更有针对性的帮助高校心理老师或辅导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无疑将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A某,女,1991年生,来自农村,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异,从大一到现在(大三)每年综合测评都名列前茅,每年都拿到了奖、助学金。

主要特征:(1)内向。不易与人交往,有强烈的帮助他人愿望,但往往好心办坏事,出力不讨好,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2)敏感,容易激动(爱哭),遇事过于细致严肃,易从消极方面归因;(3)不安于现状,内心容易冲动,有强烈的表现自己的欲望,渴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4)不会与人交往,认为没有同学(人)会对自己友好,觉得所有的同学、甚至是亲人都事事针对自己,甚至担心将来的男朋友不爱自己。

心理诊断测试表明,该学生具有明显的心理障碍:焦虑、过度压抑自己、极度缺乏自信,并怀有仇视他人的心理。

心理原因分析

A某来自贫困地区,家境贫寒,年幼丧母,和继母关系不和,在家父亲和继母把过多的爱都给了后来父亲和继母所生的弟弟,平时得到的父爱、母爱及家庭的温暖较少,所以致使该同学怀有仇视他人、特别是亲人的心理;另外由于该同学相貌一般,性格内敛,平时和同学们的交流较少,久而久之导致该同学逐渐丧失与人正常的沟通能力,更没有自信追求爱情。然而在大学这样一个恋爱相对自由和开放的环境里,使该同学逐渐的陷入了想爱又不敢、更没有自信去爱的尴尬境地。

心理矫正

找到病理产生的根源,我们通过两条途径帮助 A 某逐渐摆脱心理困境;(1)利用A某的优点,也是作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优点之一即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帮助A某看到自己的长处、找回自己的信心。同时鼓励A某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根据A某同学的反馈,纠正和指导A某与他人的交流方式方法;推荐具有深度思想内涵的书籍及其它作品给A某,使其逐渐的明白真正的美并不是简单的外表华丽耐看,更重要的则是内心世界的善良与率真。(2)加强与A某的家人、特别是A某的父亲的沟通,经常告诉A某父亲A某在校的优秀表现及出色的学习成绩,使A某父亲能够主动的关注A某,引起A某父亲对A某的重视甚至是关心,重新点燃父女之间的骨肉亲情,使A某逐渐找回遗失已久的父爱。通过父爱的唤醒使A某逐渐看到光明的一面,克服心理阴影。

B某,男,1991年生,来自农村,学习认真,但成绩中等,爱好乒乓球运动并有较高的乒乓球球技。

主要特征:(1)内向。与人交往不多,但与人交往比较顺利,没有任何困难;(2)紧张,容易激动,和他人交流、特别是和老师交流比较紧张,不敢正视老师,有搬、捏手指的动作(3)喜欢在没有人或人少的地方自言自语,说一些他人无法听懂的言语;(4)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

心理诊断测试表明,该学生疑似心理障碍明显,精神紧张、焦虑,自信心不足。

心理原因分析

B某家教很严,父亲曾是国企正式职工,后来因企业改制而下岗。父母对该学生及其姐姐都抱有很高的期望,父亲对该学生的要求更高,希望该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据该学生反映,其父亲时常提醒他自己要加紧学习,要有更高的理想与追求。可能正是因为父亲最终没能继续在国企工作、没能很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够取得好的成就进而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人生目标,正是父亲的殷切期望及平时的严厉教育使该学生给自己无形压力,然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却没有明显的提高,久而久之使该学生开始怀疑自己并面对父亲的压力而产生了紧张、激动的情绪。据该学生坦言,他经常幻想自己是父亲心目中那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并且心目中所幻想的那个优秀的自己还经常把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现实中的自己,正是这样,使该学生慢慢的养成了自言自语的习惯。

心理矫正

通过对该学生病理根源的分析,我们采取了如下心理矫正措施:

1、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互信沟通。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该学生的主要压力是来自自己不想让父亲失望及父亲过高的期望,所以帮助该学生家长认识到自己孩子的压力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告诉家长甚至是要求家长不要再给自己孩子过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凡事要随遇而安,不可强求更不能过分的苛刻要求。要让家长主动的告诉孩子凡事只要尽力就行,不要过分的看重结果,更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2、朋辈心理帮扶。朋辈心理帮扶是指经过选拔的非心理专业人员接受相关培训后,向与自己年龄相当的示助者提供人际帮助的过程。调查结果显示遭遇到心理困惑时学生首选的倾诉对象是朋友、同学,选择比例高达66%。所以朋辈心理帮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让同学们、特别是该学生的好朋友更加主动的与该学生交流,创造机会积极主动帮助该学生放松心情,逐渐的解除紧张情绪,同时利用该同学喜爱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引导该学生多参加体育运动,放松心情的同时找回自己特长及自信。

3、专业的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属于行为科学范畴。因此只有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试才能给出更为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鉴于此我们经常带领该学生或鼓励该学生主动的咨询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然后根据心理辅导给出建议进行科学有效的调理。

结语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其个人幸福和为社会服务的基础。心理障碍已成为近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的第一位原因[1,2]。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比较严重、必须重视且刻不容缓的问题。研究证实心理辅导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去除症状、促进人格发展[1,3] .通过上述两则案例分析,不难发现“90后”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更为脆弱,但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这就要求心理辅导老师、特别是高校辅导员更要以自己的良心全心身教育、服务学生,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全力以赴的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赵宗金.论心象的本质 — 心象理论研究的反思 [D].吉林大学 ,2004 年 04 期.

[2]唐平.异常心理的哲学研究 [D].武漢大学 ,2005 年 05 期.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篇4

地点

学校心理咨询室 家庭住址 保盛社区 父母联系方式 *** 个案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不具备和他人同等的条件,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小强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也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玩具等方面。这样给他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他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2.家庭因素

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我从少言寡语的他身上看到的是更多的自卑和无奈。原来小强的爸爸是一个精神病人,妈妈先天双目失明,爷爷做杂工,小强的日常生活起居只能由身患严重糖尿病的奶奶照顾。虽说他也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但他所要面对的和承受的确实其他同龄孩子无法想象的。奶奶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爷爷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表达的方式也十分粗暴。爷爷奶奶对他的望子成龙,导致他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他未能达到大人的期望时,便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小强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于是他渐渐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还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由此他产生了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老师们对小强了解不够全面,关注不多,久而久之,让他便逐渐产生失落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及时完成课外作业,得不到老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甚至是另眼相待,因而否定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家境较好,乖巧可爱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小强这种状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过多的自我否定产生了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他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总是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辅导过程: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为了消除小强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课间让他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有意无意中,全班同学都能感受到小强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他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胆小的小强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他的机会,我就发动他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他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他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他为典型进行了表扬。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他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也有了一定的兴趣。她真的开始努力了,成绩也有了飞跃。

3、沟通交流,转变观念。

小强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爷爷奶奶请来,详细地分析小强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他们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为自卑的小强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我专门登门拜访小强双目失明的妈妈,劝她乐观些、开朗些,多与儿子交流,多给儿子关爱,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儿子,让他感受到应有的温暖和快乐。同时,我我拿来家中的衣裤、床单、被套,买来钢笔、本子送给他,微笑着告诉他:“要想摆脱困境,关键还得自己努力呀!解决不了的困难找我们,我们会一直关心你,帮助你!”当得知小强凑不了拍照的钱,即将错过医保办理手续时,我毫不犹豫地掏出十元钱给了小强,让他有了和其他孩子同等的机会。

4、多元评价,促进自信。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们让他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他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小强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他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他以正确的评价,把小强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使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辅导后记:

面对小强的转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对因缺少关爱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儿童,更应为他们创设平等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环境。儿童是在不断发展的,心理还不成熟,在爱与友善的环境中更容易纠正错误,使他以健康的心态正视自己,以积极的行为超越过去,向好的方面发展。因而,针对类似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家人、老师、同伴身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学习,乐于生活。

效果反馈:

点滴的付出,平等的关爱,让小强渐渐变了:课堂上,他开始充满信心地回答问题;活动中,他开始闪现积极的身影;作文里,充溢着他对生活的信心,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

社区心理健康辅导记录表

心理辅导员:

魏艳红

辅导 对象 王某 年级 四年级 性别 男 年龄 10 辅导 时间 2010.3.3 问题 表现

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当老师批评他,同学反击他时,毫无不愉快的表现,反而感到高兴;下课时,经常无缘无故的欺侮同学,偶尔也有偷窃行为发生,如翻同学书包。有时还鼓动一些其它班级中品行较差的学生在社会上结帮打架。所有这一切行为其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感觉到他的存在。原因 分析

对于王某所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我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

1、没有理想的家庭教育环境;

2、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强化了他的攻击性行为;

3、同学对他的不友好、不信任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

4、社会的负面影响。

辅导 对策 及过程

1、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首先,我同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一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用辱骂、殴打的教育方式。爷爷奶奶不能一味地放纵,要跟他多讲些他们那时学习生活的艰苦环境,使他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2、采取情感导入策略正面转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需要爱,尤其是王某,平时受到批评、冷落太多,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当他犯错时,如果再进行指责、辱骂,那只能强化他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王某的这种心境,我决心想办法和他沟通心理。首先用我的热情来换取他的信任,对待他的困惑我热心帮助,对待他的忧思我热心化解,偶尔有点进步,我就在晨间谈话上大加表扬。了解了他的这种心理,我就适时地对他指出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不能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应该用真心和诚实来获得同学们的信任。随后,我又对他说老师愿成为你的第一个朋友。后来在班级活动中,我尽量给他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帮助他树立信心和培养他的荣誉感,并经常把他的进步告诉他的家庭。

3、多给他以榜样教育。我采取积极措施,从身边的榜样教育他,让他认识到自已的不足,让他体验到榜样的荣耀,要给他寻找一条做榜样的途径,鼓励他争做别人的榜样。

4、和其他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改变和他在一起的小伙伴的思想品德行为,为他创造一个健康、理想的活动环境。

社区心理健康辅导记录表

心理辅导员:

黄莲花

辅导 对象 张某 年级 三年级 性别 男 年龄 9 辅导 时间

2010.3.24 问题 表现

该生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上课听讲极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原因 分析

不良的家庭教育使他慢慢养成了自卑,散漫的个性.进入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较差,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变得性格孤僻,行为偏激,自暴自弃而甘居落后.辅导 对策 及过程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经常性与其家长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长改变教育的方法,多加引导,逐渐使他走上正轨.2,讲究辅导的方式平时我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热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等后及时表扬.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课堂上,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后他也不再恶意破坏纪律了.3,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辅导结果 通过半学期的耐心帮助,该生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能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他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平时对他的关爱,表示要做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社区心理健康辅导记录表

心理辅导员: 魏艳红

辅导 对象 刘某 年级 五年级 性别 男 年龄 10 辅导时间 2010.4.14 问题 表现

乖巧,能说会道,对人热情,肯帮助人,尤其喜欢帮老师干活.但容易激动,脾气暴躁,贪吃贪玩,不吃半点亏.学习怕困难.原因 分析

个人因素:性格放纵,不受约束,性情变化无常为其行为不良的主因.其聪明机灵,善于察言观色又使之显得狡猾善辩,不承认,不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家庭因素: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缺少家庭温暖,缺少正确细心的引导和良好的表率作用.学校因素:对案主未能跟踪教育,老师之间未能达成共识,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案主对大多学科已失去兴趣.辅导 对策 及过程

1,建立良好的帮教关系.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利用上课及课余时间,多与案主接触沟通.上课时,尽量多提问他,多给他表现和发言的机会,并对他进行适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做,一来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二来帮他树立自信心.下课后,还经常与他聊天,利用他喜欢帮老师做事的特点,找一些事给他干.在密切的接触过程中,我遵循一条原则:在帮教关系中,无论是认识还是情感,我都是以忠诚,真挚的态度对待他,树立个人的完整性和可信赖性.使自己成为受教育者喜欢的人,成为对受教育者有吸引力的人,消除案主的敌意和戒心,理解老师的善意,这是帮教问题学生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2,系统脱敏训练.通过导入式或自我想象的方式让案主去想象犯错误后的后果,这样多次的反复后,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行加以控制,降低犯错率.3,提供学习榜样.提供可模仿的老师,同学的榜样示范来增强行为的认知.如把案主跟优秀学生编在一起坐,编在一个学习活动小组.4,激励法.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观点,学生的任何行为都可通过一定的强化物来塑造.在辅导中,我用奖小红花等方法,只要案主能按教师的规定去做,就能获得教师的一次特殊奖励.如在老师那儿借书,实现他的一个愿望,奖给学习用具,纪念品,或带他去参加某一项活动,社会实践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曾将案主带回家中,从此以后,我发现案主特别喜欢来我家,于是,我就把来我家作为一种奖励,与他约法三章,只要他做得好,我就把他带回家中,既可以辅导他功课,又可以加强沟通,一举两得!

社区小心理健康辅导记录表

心理辅导员:

魏艳红

辅导 对象 黄某 年级 四年级 性别 女 年龄 9 辅导 时间 2010.5.5 问题 表现

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原因 分析

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从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辅导 对策 及过程

(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她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她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定她的优点,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必须改掉给同学,老师取绰号的坏毛病,上课专心,塌实学习,给予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教育,引导.再次就是找家长谈.了解其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她的要求和期望,告知老师的帮教措施,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告知在家情况,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二)主动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由于她头脑灵活,经常耍小聪明,学习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塌实,情绪波动较大,于是我对她注意观察,作好预防工作.凭借她的聪明和努力,相信在学习成绩上一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诚恳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我认为不在于批评多少,而关键在于激励多少.针对她的特点,一是在她的聪明劲上做文章.我为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她赶上去,超过去.二是在她爱表现上想办法.我较多地给她布置工作任务,让她担任班干部,为她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

社区心理健康辅导记录表

心理辅导员:

宋娴茜

辅导 对象 赵某 年级 五年级 性别 男 年龄 10 辅导 时间

2010.5.19 问题 表现

喜欢管闲事,喜欢惹人家,因而大家都不喜欢他。他也经常受到众人的嘲笑,感到自尊心受到损害,就喋喋不休地骂骂同学,一旦家长批评,他会发脾气,骂家长,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是讨价还价讲条件。

一次课间,他又去戏弄比他小的同学,同学把这事告诉老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他马上情绪激动,暴跳如雷,大嚷嚷起来,还冲着老师拍桌子,直到老师让全班同学评理,他渐渐冷静下来。事后,老师把这事告诉他家长时,他还要在一旁争辩。他经常下课大玩特玩,到了上课时间却要求去小便。老师不同意,刘某就在课堂上大吵大闹,或是唱歌,吵得大家不能上课。

原因 分析 从小受到长辈们的百般呵护,听惯了好话,习惯了别人让步,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和惟我独尊、自由散漫的个性。进入小学后,因行为习惯不好,与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而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并形成了心理障碍。他感情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只要有一件不如意的事就会使他忘记场合,忘记对象大闹一番,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另一方面他思维方式偏激,心胸狭隘,敏感多疑,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总认为是别人和他过不去,对老师、同学与家长的批评极为反感,老是怀疑人家说他的坏话。辅导 对策 及过程

(1)加强家校联系:我经常打电话或直接与家长交谈,让家长及时了解刘某在校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并严格执行。

(2)讲究辅导方式:用尊重、平等、商讨问题的方式与其沟通。并逐步培养他有话好好说,心平气和地与他人交流的习惯。

(3)多表扬鼓励:全面分析陈某的优缺点,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多给他一些机会参加集体竞赛活动,满足他的自尊需求。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篇5

一、基本情况

韩某某,女,小学二年级学生,班级中等生,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时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上课经常做小动作,老师布置的任务常常忘记,而且总是与同学闹矛盾。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

二、分析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韩某某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上课做小动作是对所学的东西早已预习或认为简单而不注意听讲,有自负的一面,也有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一面;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常常忘记是由于没有将老师布置的任务当作自己的责任来对待,责任意识不强。与同学矛盾是由于自己占上风的心理作怪,不会处理与同学的关系造成的,以上都是小学生经常犯的错误。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小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从韩某某的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管不住自己,缺乏责任意识的一种方式。

三、帮助方法

在帮助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同时进行:

(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

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她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

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她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定她的优点,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必须记住自己的责任,上课专心,塌实学习,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给予她与同学交往方法的指导,给予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教育、引导。

再次就是找家长谈。了解其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她的要求和期望,告知老师的帮教措施,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告知在家情况,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

(二)主动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由于她头脑灵活,经常耍小聪明,学习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塌实,情绪波动较大,于是我对她注意观察,作好预防工作。凭借她的聪明和努力,相信在学习成绩上一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诚恳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我认为不在于批评多少,而关键在于激励多少。针对韩某某的特点,一是在她的聪明劲上做文章。我为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她赶上去、超过去。二是在她爱表现上想办法。我较多地给她布置工作任务,让她担任班干部,为她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并适时地予以表扬,让她品尝为集体做贡献时,得到老师、同学认可、赞许的快乐。三是及时提醒她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且每发现一次主动表现及时进行表扬。四是为其安排帮扶任务,让她去帮助比自己还差的学生,提高她的责任意识和团结精神。

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始终让学生在心里记下:“我行,我能”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同时,要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赞美学生。因为在我看来,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别人的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受到赞赏的人能激发出一股自信与冲劲而引发出潜力。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方案设计 篇6

一、案主的基本情况:

姓名:杨瀚星

性别:男

年龄:8岁 家庭情况:一家三口

个性特点:动作慢、不主动做事、爱打游戏机、在家比较听话。

二、案主的社会适应情况:

1、学习:中等,粗心大意,老师批评小动作多。

2、交往:能够与同学和好相处,很合群,有自己的朋友。

3、品行:嬉皮笑脸,与人友善。

4、身体:身材中等。

5、心理健康:健康。

三、当前面临或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当前面临心理问题及表现:对学习比较不上心,喜欢玩游戏,喜欢看电视,一批评他作业不好就发脾气。

四、诊断分析与辅导对策:

1、诊断分析:这名学生这样的行为表现,有可能是年龄还比较偏小,还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2、对策:不以老师的身份跟他相处,平常的课间多跟他接触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也好,让他感觉到老师也是可以跟他一起玩的。在玩中慢慢拉近彼此间距离,让他喜欢上我,喜欢上我的课。

五、辅导过程的记录:

第10周:帮助其克服做事拖拉的习惯。订立短期目标(如接下来的第一次测验要取得多少分)。

第11周:与其分析学习上存在的不足,确立“帮对子”,树立学习上的信心,使其能认真上课,按时完成作业。

第12周:与家长沟通,使其父母能关心他的学习、生活,并订立明确的学习目的,短期目标等阶段性目标的奖励。

第13周:与其小结近段时间里来的变化,增强自信心,并订立后半阶段的学习目标。

六、辅导的结果与反思:

1、辅导的结果:比以前有所进步了,能够比较认真的和积极的去做好自己的事情,在作业方面也比较工整,错的也耐心修改。

问题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篇7

一、学困生晓明学业困难问题的形成过程

学困生晓明曾历经一次休学和一次留级,目前是一名大三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学业困难问题。笔者自晓明第一次复学后开始担任其辅导员,了解到他的经历后,对其开展了重点调查和长期关注,通过从前任辅导员、班主任、家长、周围同学等处了解信息的归纳整理,理清了晓明学业困难问题的形成过程。

晓明在大一第一学期的前半段表现较好,并在班里担任班长,老师和同学一致反映其热情开朗,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到了下半段,突然辞去班长职务,学习上也不再努力,经常逃课、旷课,并向家长和老师提出了要退学的想法。由于当时家长和老师的劝导,他同意办理休学,第二年重新读大一。据家长描述,休学期间晓明很少在家,常常找理由去亲戚朋友家,甚至有时间不把自己的去向告诉家长,并且拒绝与他们有正面交流,经常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复学返校后,晓明仍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在新班级里也是默默无闻,几乎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有时候只跟骑行社的高年级同学一起玩,后来发展为偷偷搬去他们宿舍居住。学习成绩没有任何起色,甚至有下滑趋势,导致在学期末有三门挂科。笔者曾几次找晓明聊天,试图了解他现在学业困难的原因,但他一直持不配合的态度,往往沉默无语或否认自己厌学,总是坚持说自己以后会努力学习的,并恳请老师不要把他的日常表现和学习情况告诉家长。

为了进一步搜集信息,笔者又找来晓明曾经的同学了解情况。据他的同学反映,现在的晓明也不是“一无是处”,对于他喜欢的事物和活动,他还是积极参与的,比如骑行,晓明加入了学校的骑行社,与社团的其他成员相处融洽,周末假期里常常和大家一起外出骑行,曾经还组织过跨省骑行的活动。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晓明存在学业困难的情况,但又与一般的厌学不同,因为对于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务,他会全力以赴去完成,并且争取做到更好,可见这不是学习能力的原因,而是由心理问题所诱发的。高考失利的落差,大学适应的失败,休学留级的压力,还有之前老师和家长没能第一时间给予其有效的思想引导和学习帮助,导致晓明的“心结”始终没有打开,学业困难问题也日趋严重。

二、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1)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建立一个安全、平等的对话关系是笔者采取的与晓明交流的第一步。在无压力或接近零压力的对话氛围中,容易取得晓明的信任;在一种平等的、近乎朋友的关系里,容易引导他自愿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在日常交谈中,笔者努力寻找他的闪光点,多去肯定他、认可他,对于他喜欢和擅长的事情予以鼓励和支持。

2)打破完美主义和自卑心理。在交谈中,晓明多次提到自己没有以前那么优秀了,甚至担心比不上现在班级里学弟学妹们,所以在新宿舍里总是感到一种自卑感,才会采取搬离宿舍的做法。笔者引导他思考如何在大学里定义“优秀”二字,由于环境、平台和人数等的改变,导致大学里竞争难度加大,如果仍使用与高中时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优秀”的内涵,那无疑是给自己制定了更高的标准,也带来无形的压力。

3)协助改善亲子关系。由于高考择校等问题,导致晓明与家长的关系紧张。无能为力之下,家长只好降低对晓明的期望和要求,有时候还不敢轻易打扰。但在有完美倾向的晓明看来,父母的这种做法传达出来的恰恰是对自己的失望,还有日常关心的减少,于是进一步增加了亲子之间的隔阂。

三、学业困难应对策略

1)帮助重树信心,增强专业认同感。晓明的学业困难主要原因是源自对所学专业的不认同,进而学不会、考不好,自我暗示为专业学渣,甚至为了逃避低分而不去上课,不去参加考试。笔者借助专业老师力量以及优秀学子的案例,多次跟他讲述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以毕业后的可能去向;同时多跟任课老师沟通,多对其进行课业辅导,课上和课下多给予其肯定,从点滴进步和成绩中重建他对自我的信心和学习的信心。

2)家校联合,做好多方沟通。在对晓明心理问题和学业困难的帮扶过程中,除了与学生本来保持密切联系之外,笔者还积极地与学生家长、任课老师、了解他的同学等联系沟通,以便随时掌握他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或反弹情绪,及时与多方进行沟通,了解具体原因,一起出谋划策、对症下药,如开展及时的针对性心理辅导,坚持跟踪观察等。

3)及时建档,记录各类数据,形成动态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便于看到学生的改变状况,需要详细记录的数据信息包括:学生本人联系方式、父母联系方式、家庭情况、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宿舍表现、班级表现、兴趣爱好、交友情况以及谈话记录等。经过对晓明的调查了解,将搜集到的各方面资料和针对问题的应对办法等都如实做好记录;通过正面交流、电话、QQ、微信等方式来密切关注他的心理和学习状态,以便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

四、结语

在多方人员的协同帮助下,晓明的心理状况如完美主义倾向、自卑心理等有所改善,学习成绩也有了稳步提升,同时开始与新同学们接触交往,参与班级的日常活动,与家长的关系也有了明显缓和。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业困难现象日趋显著,对此类学生的帮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也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笔者对某位学困生进行个案剖析,探究其心理问题和学业困难的形成路径,对形成原因追根溯源。本文从个案出发,努力从特殊性中探寻普遍性,希望制定出应对心理问题类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心理问题,学业困难,大学生,个案研究

参考文献

[1]梅海东.辅导员在大学生学业困难问题中的作用研究.管理观.2014,2:106-107.

学生偏激心理个案分析 篇8

学生刘某,10 岁,我班中的一名男生。看似比较懂事,内向,平常不容易被老师和同学发现和注意。四五年级时曾有几次因各种原因背着书包要回家,不想读书了。在未教他之前,我就对此人有了初步的了解,脾气大,容易做出格行为。本学期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对该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次是将家长让他上交给老师的晚托班费“弄丢 ”了,死活不承认是自己用作它途了;另一次是因过生日,家长未买蛋糕而向任课老师发脾气。平常喜欢说谎,自然地将所有的错误与不对归结到他人身上,而自己却无错可改。

案例分析

我认为,学生刘某从心理成因来讲更多的是偏激心理在作祟。偏激是指人的意见、主张等过火,多存在于青少年中。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

常见的偏激主要有3方面的特性:1.认识上的片面性:偏激的人以绝对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试想,这样的人谁愿和他打交道?2.情绪上的冲动性:偏激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诱。如果对某人产生了好感,就认为他一切都好,明明知道是错误、是缺点、也不愿意承认。3.行为上的莽撞性:偏激在行动上的表现是莽撞从事,不顾后果。产生偏激心理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

学生刘某不管从认识,还是从情绪和行为上都与偏激心理的表现相符合,究其偏激心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家庭因素。由于学生刘某是独子,他的父母常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大伯平常比较关心他的生活,父母最多的是给孩子钱,以此来弥补所谓做父母的责任。缺少了家庭教育这一关键要素,缺少了亲人关爱的这一重要情感熏陶,导致学生孤单,生活无目的性,迷恋打游戏机,经常找各种借口向父母要钱。由于父母对他的关心较少,他就将自己的各种不足都归结到父母身上。随着心理迁移,在学校里,他就不管自己言行的对与错,自然地将这一切的错误都归咎到同学,甚至老师身上。缺失了家庭教育和亲人关爱是学生刘某偏激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个人因素。学生刘某对于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任何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标准。由于自己的偏激,导致他的人际关系比较差,这一因素更让其在情绪上表现得更为冲动,以至于做出一些莽撞的行为。以偏概全,导致错误的结论和做法。

他人因素。由于学生刘某的偏激行为的表现,使其他学生对他退避三舍,同学们认为该生气量特别小,看到别人受表扬就揭短,看到别人挨批评就幸灾乐祸;没有朋友,不愿意和他们交往。所以学生刘某和同学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距离,孤单与无助促使他偏激心理的进一步发展。任课老师也对他的情况有所了解,所以不愿更多地“管”他,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使其觉得自己更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促使他用更为偏激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他人因素是其偏激心理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

辅导策略

1.拉近距离,实施关爱

由于学生刘某偏激的言行,使他与其他同学的心理距离较远,也经常受到歧视而自卑,最终表现出自傲和偏执甚至对立情绪,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和他真心交谈,告诉他你是父母的好孩子,你是老师的好学生,你是同学们的好同学,你是班级大集体中的一份子,只要你正确地对待他人他事,你就会受到同学的欢迎,老师和家长的信任、表扬。于是我经常鼓励他去关爱别人,关心集体,在多次表扬中,使他找回了自信,并得到了同学的认可和友爱。在他生日那天,我送了他一支圆珠笔,让他很感动,从而逐步地對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偏激心理得到了一定的矫正。

2.自我管理,塑造人格

制定目标,让学生刘某明确自控行为的主要目标,严格规范自已的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制定一个时间规划表,要求他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逐步磨砺自己的意志,让他意识到一味地原谅自己,迁就自己,只会在错误、缺陷、恶性的斜坡上越滑越远,最终不能自拔。实施批评和表扬有机结合的方式,规范其行为,引导其从偏激中走出来,塑造一个具有正常心理的人格。

3.师生努力,促使改变

与任课老师沟通,利用一切机会发现学生刘某的闪光点,对其不自制的行为以柔和的方式加以制约,减少了他与老师的冲突,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使他获得了一种宁静、平和、友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同学们以一种宽大为怀的心情去包容他的缺点,以一种沙里淘金的耐心去发现他的优点,和平相处,共同进步,促使改变。

4.沟通家长,健康成长

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希望为了孩子,多回家,多教育,多关心。平时要求注意创设与孩子沟通的情境,真心听孩子的倾诉,少用粗俗而又无效的打骂教育方式,通过换位思维及互相关爱等方式正面启发培养孩子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利用好家庭这一教育的主战场,作好孩子的榜样,努力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为开拓孩子的美好前程创设条件。

辅导效果

通过将近两个多月的辅导,学生刘某已经能和父母较好地进行心理交流;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较为和睦了;能够积极地参与一些活动;对老师有了信任感;平常因偏激心理而做出的过激行为几乎没有了。

个案思考

1.作为一名教师,要全方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

2.教师要多学知识,除了学好课程的理论知识,做好教学实践工作之外,还要学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心理健康知识,艺术常识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适合现代教学的老师。

3.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挑战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素质各不相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复杂。

4.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如何做好老师,必须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利用学校主阵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进行有效地教育,培养心智健康的学生。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市苏宁小学)

编辑∕高 伟

上一篇:广州市高中美术新课程实施问题的思考(简短版)下一篇:2008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