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个别辅导案例

2024-09-21

问题学生个别辅导案例(精选9篇)

问题学生个别辅导案例 篇1

小学一年级心理辅导个案

——问题学生辅导方案

摘要:小学生一般心理特点有:

一、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不足;

二、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统一;

三、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特别是。学龄期是儿童获得自我意识的重要时期,孩子从“以家庭、个人为中心”转入“以学校、集体为中心”的环境,学习新的社会角色行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很多问题就凸显了出来。

关键词:心理健康 解决方案 小学一年级 个案分析

由于我现在带的这个班的学生是我半路接手过来的,所以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许更多,接下来我选取其中的2个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基本案例一

梁**,男,小学一年级学生,喜欢撒娇和哭,自理能力差,与同学不好相处,经常做出让老师和同学讨厌的事情。1.背景资料

梁**自我认识了解以来,学习习惯很差,上课会随意走动,没有组织纪律性,与班级学生交往困难,经常惹是生非,其表现为:从上学开始,他的作业从没有主动完成过,也经常拖欠老师作业,对老师更加不尊重;父母反映,他在家里也很不听父母的话,遇到一点小问题就哭,父母也说自己无法管教,周围的亲戚都很溺爱他。2.主要行为描述

在学校他经常上课不听讲,老师批评他,他也委屈的还嘴,甚至还会经常在上课时候哭,别的同学不愿和他玩,他就经常做一些奇怪的事来激怒其他同学。3.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以上现象表明,梁**的种种行为是由以下情况造成:

(1)从小没有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没办法自己静下心来学习。

(2)脾气奇怪,平时多话,但是不擅与他人交流,容易与别人产生抵触心理。(3)大人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自理能力差,对没有敬重的态度,凡事都自由散漫。(4)没有学习动力。

(5)没有一个正确的纪律组织观念。4.策略和实施

(一)打电话跟家长沟通,积极寻找共同辅导办法。

经过和梁**父母多次的沟通,我们达成了一致意见。我和梁**爸爸沟通,在教育孩子时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要多和孩子交谈,用亲近的方式。后来我又多次和梁**的父母聊天知道他们已经不怎么打他了,梁**特别爱玩,又没有自我约束与控制能力,作业完成上我和他母亲沟通了一下,他们争取每天有一人陪他写作业。我还说服家长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平时我也给他一些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二)一对一的心里交流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进行交流,告诉他我对他的看法,也请他说说自己内心的真是想法,鼓励他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告诉他作为一个男子汉要顶天立地,不要动不动就哭鼻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并跟班主任及时沟通制定出改变现状的心理计划。5.辅导后的反思

通过这个案例,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攻击性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过程较完整,有条理。也使我懂得了使孩子心理成长更甚于孩子的身体成长,我们要从孩子的内心解决问题,气势现在的孩子成熟 较早,所以很多时候会做出跟自己年级不相符的事情,有些问题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我觉得不要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玩偶,我们作为老师应该为孩子竖起一盏盏明灯,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健康的走下去。基本案例二 1.基本情况

蔡**,女,小学一年级学生,成绩中等,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很像男孩子,顽皮、好动,喜欢在上课的时候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2.分析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蔡**的情况看,小孩子的性格养成跟家庭父母有着密不可分的原因,或是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现在大部分小孩子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娇生惯养。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从蔡**的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3.帮助方法

在帮助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同时进行:

(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

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她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

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她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定她的优点,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必须改掉给同学、老师取绰号的坏毛病,上课专心,塌实学习,给予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教育、引导。

再次就是找家长谈。了解其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她的要求和期望,告知老师的帮教措施,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告知在家情况,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

(二)主动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由于她头脑灵活,经常耍小聪明,学习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塌实,情绪波动较大,于是我对她注意观察,作好预防工作。凭借她的聪明和努力,相信在学习成绩上一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诚恳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我认为不在于批评多少,而关键在于激励多少。针对蔡**的特点,一是在她的聪明劲上做文章。我为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她赶上去、超过去。二是在她爱表现上想办法。我较多地给她布置工作任务,让她担任班干部,为她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并适时地予以表扬,让她品尝为集体做贡献时,得到老师、同学认可、赞许的快乐。

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始终让学生在心里记下“我行,我能”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同时,要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赞美学生。因为在我看来,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别人的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受到赞赏的人能激发出一股自信与冲劲而引发出潜力。3.自我反思

面对蔡**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邓某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

参考文献

[1] 冯江平.儿童心理问题咨询与矫治 [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06.[2] 万翼,斯萍主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01.[3] 郑雪,陈少华,张兴贵,曾毅 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暨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01.

问题学生个别辅导案例 篇2

一、作好谈话对象的选择

每一个高校辅导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都要与很多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在谈话对象的选择上,一般都是针对一些特殊对象,这些特殊对象包括贫困生、违纪生、优等生、差生、困惑生等。这些特殊对象一般来说占据了辅导员的绝大部分视野。不管是常规工作中的管理,诸如迟到、早退、旷课的考勤,学生宿舍的卫生和夜不归宿;还是重要工作,如评优评先,助学金的评定;抑或是学生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正是应了当老师都知道的那句行话——“抓两头,带中间”,也就是说中间的学生不用怎么管,他们自然会“随大流”。其实不然,辅导员除了要关注那些特殊学生外,对于不好也不坏的学生也要给予适当的关注,因为这些看上去不引人注目的学生也同样渴望别人尤其是老师的关爱。有时候你也许是很随意的一个动作或一句话,却能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所以作为辅导员应该尽量做到与每一位学生都能谈一次话。如果每个辅导员能坚持每天都与一个学生谈话,做到这一点也就并不难,而且日积月累,会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学生工作中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辅导员在每天安排学生谈话对象上还是要先特殊后一般,注意工作中的轻重缓急。

二、把握好谈话中的基本原则

辅导员在与学生谈话过程中要认真把握好谈话的原则,坚持平等、尊重、真诚、激励原则,始终持有一颗爱心。

因为辅导员与学生是师生关系,有着教育与被教育之分,这种在身份上的差别势必影响学生在辅导员面前袒露自己内心真实情况的勇气,因此把握平等原则就十分重要。况且辅导员与学生只是社会角色上的差别,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坚持在平等原则下交流,才能真正深入了解学生,使谈话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尊重原则就是谈话中认真对待每一个谈话对象,尊重每一位同学,不勉强、不命令,不泄露他们的隐私。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辅导员的权威才能得到学生们的真正拥护,才能使他们消除心里戒备,从而和辅导员畅所欲言,使谈话能够顺利进行。激励原则是辅导员与学生谈话过程中应该始终遵循的一条原则,应贯穿于谈话的全过程。顾名思义,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不管是批评式的谈话还是表扬式的谈话抑或是一般了解情况的谈话,都应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其自身的创造性和潜能。真诚原则是辅导员与学生谈话须具有帮助学生的诚心诚意,具有关怀和爱护学生的感情,以诚相待,以心换心,而不是例行公事的谈话。谈话既是语言上的交流也是情感上的交流,更是心灵上的交流,要像朋友那样谈思想,谈感情,做心灵上的沟通。有了这种诚意和感情,与学生谈话时才能够推心置腹,披肝沥胆,说出的话才能够如春风拂面,细雨润心,才能够打动学生、感化学生。只有感情上有了共鸣, 你讲的道理才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综合运用好多种谈话方法

辅导员与学生个别谈话时有很多种谈话方法,如共鸣法、倾听法、多结论法、表扬法、批评法、鼓励法等。在实际谈话中一般不只运用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多种谈话方法,来达到谈话的目的。如在谈话开始时使用共鸣法,即指辅导员寻找与学生的共同点,这种共同点可以是共同的看法、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爱好等。辅导员可以有针对性地讲一些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上大学时的情况、自己的爱好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讲述,激起师生之间心灵的共鸣,产生共同的人生感受,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谈话中倾听方法的使用主要运用于一些学生内心冲突较大,心理压力沉重,或突然遭受意外打击的情况下,他们所需要的是心理能量的释放和情感的宣泄。他们因为信任辅导员老师才来倾诉,这时候辅导员在谈话中更多的是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耐心地听取对方的倾诉,不需要给出什么意见,当倾诉结束后,学生一般都有如获释重的感觉。如果学生心理有困惑,可以采用多结论法,这种方法指在与学生深入探讨一些现实问题,如恋爱、家庭、事业等时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多因素干扰性,可能产生多个结果,因此下结论时,要注意结论的多元性和开放行,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而有一个更大的选择空间。对犯错误的同学一般使用批评加鼓励的方法,及时批评指正其错误行为,讲明纵容姑息的后果和危害,还要体现宽容与理解,让学生感受到爱护似的批评,树立上进的信心,以有利于他们的进步和成长。对于取得成绩表现好的同学一般可以使用表扬加鼓励的方法,肯定优点和成绩,鼓励其树立信心继续努力。表扬要及时,要借助当时的舆论氛围“趁热打铁”效果才好,同时表扬要留有余地,暗示其还有进步的必要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道理。

辅导员在与学生谈话中综合使用好谈话方法,就能避免在谈话中遇到抵触、诡辩、顶牛或沉默的尴尬,防止谈话成为辅导员的一言堂。

四、勿忽视谈话前后的工作

要做好学生个别谈话,谈话前的准备工作和谈话后的材料整理及观察不可忽视。常言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战。在谈话之前,辅导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准备工作包括:要充分的了解谈话对象。谈话之前应该提前收集、分析谈话对象的个性特征、近期的思想状况、明显的行为表现,从而确定谈话的突破口、选择谈话的支撑点,确立谈话主题和目的,为保证谈话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理论准备。确定适宜的谈话地点。人们对情景的认知影响人们的心理及行为反应,因此,谈话必须根据谈话内容和对象选择恰当的地点。如内容庄重严肃的谈话宜在正式场合如办公室、会议室谈,以引起对方的重视;学生生活上的问题就最好进入学生宿舍,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谈话结束之后还要注意材料整理及观察被谈学生的表现。辅导员与学生的谈话记录整理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对谈话材料的总结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将学生的思想状况备案以便下次谈话的展开,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改善与学生谈话的技巧,得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当然这一切都结束了,并不就意味着谈话工作的真正结束,对谈话对象进行观察,不仅可以看辅导员的谈话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也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巩固谈话的效果。

高校辅导员担负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的重任,对学生的全面成材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辅导员要善于使用好与学生个别谈话这种最常用的工作方法,注意谈话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寻找属于自己的一套经验,成为学生成长中真正的领路人。

摘要:与学生个别谈话是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最常用的工作方法。辅导员要想真正用好这种工作方法,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是作好谈话对象的选择;2是把握好谈话的原则;3是综合运用多种谈话方法;4是勿忽视谈话前后的工作。

关键词:辅导员,个别谈话,注意

参考文献

[1]于泳.辅导员与学生谈话的原则和方法.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2]丁明霞.高校辅导员谈话艺术探析.科技资讯.2007年第16期

[3]孙庆民.浅谈高校辅导员谈话艺术与技巧.科教文汇.2007年8月

[4]王利.辅导员与大学生谈话要有“五心”.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7月

浅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篇3

一、在课堂学习中“寻之无痕,品之有味”

个别差异在课堂上很明显,为了不让学习能力弱的孩子在课堂学习中掉队,我备课的时候常常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功课。如:“读准生字词”预习检查的环节就请学习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完成,我还会在备课本上标注这些学生的名字;“词语意思解释”环节就请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尝试;等等。通过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为课后辅导减负。

二、既“瞻前”又“顾后”

对后进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拥有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透露一点下一次学习的小秘密,如:明天要来一个突然袭击——听写、下一节课有一个很难的问题要解决等。我让这些学生有意识的先做准备,还常常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来进行课前辅导。这样,他们就容易跟上学习的进程了,有了展示的机会,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等到一篇文章學习结束作业做好,我再根据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课后辅导。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的辅导,我一般是两周或三周一次,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一次小范围的演讲比赛,或进行辩论,或上台讲课。

三、在“学习档案”中找到学生的问题

为了做好跟踪工作,我为三名后进生建立了“学习档案”,档案里主要记录了这三名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一段时间后,我整理并分析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然后制定了辅导措施,形成了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计划”。

四、小步走,大惊喜

我发现班里一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弱,就设计了一些基础的小练习卷。整理本册语文教材上有关字词句的知识点,编写一些看拼音写词语、词语搭配、选择正确的读音、改写句子等练习,根据教学进度,每天发给后进生一张练习卷,规定15分钟内完成。这种小练习内容少,不需要太多时间,努力一下就能完成,容易激发学生积极尝试的心理,也便于反馈和订正,比较适合他们。

五、个别辅导要选择合适的时间

放晚学时,不能留学生在办公室进行个别辅导,因为家长迟迟接不到孩子放学,这样会导致家长有意见,并且放学放晚了还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对于合适的时间的选择,我觉得可以用好午休时间。因为这段时间一般是学生自己做作业或休息,不会与其它时间段发生任何冲突。还可以充分利用好课堂作业时间,一般来说,课堂上总有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时候,这时对学生进行有差异的分层辅导,及时有效。

其实,我们都知道,个别辅导是很耗时的,所以我常常会利用班级中的优生资源,让他们加盟到辅导行列中。对于这些孩子以及这些孩子的家长来说,态度却有着差异。有些孩子及家长无所谓,可有些却很反对了。反对的理由大致有以下几点:初中学业紧张,能保持成绩优异很不容易了,再去帮助其它同学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初中是孩子的成长发育关键期,孩子和谁交朋友和谁在一起很重要,所以有些家长认为与后进生一起会带坏自己的孩子;辅导学生本来就是老师的事情,让学生去做,老师有偷懒的嫌疑。这些反对的观点并不是没有道理,那么,面对着这些反对的声音,我应该怎么样去做会更加好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我觉得我在运用“学生互助”这一个别辅导策略时缺少技巧。在利用学生资源时,应该要考虑到很多细节。如:安排四人学习小组时都要注意异质配伍,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交流形成共识,就能基本完成个别辅导工作,从而少占用学生额外的时间。另外,学生在互助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要及时让家长知道。比如:孩子通过讲解解题思路,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孩子的胆子大了,更自信了;同学关系改善了;学会换位思考了等等。这样才可能逐步得到家长们的支持,从而达到共赢的效果。

网课学生个别辅导方案 篇4

根据钉钉网课数据统计,分为两类学生,观看和未观看学生,本班因为家庭或者其他方面原因无法进行网课学习的学生名单如下:XX,因为此类学生从来没有上过网课,基本都是在家自学,所以需要花较多时间和精力,以及制定相关的方案进行辅导,针对这6位同学提出如下辅导方案:

1.基础知识点的巩固,在班级形成小老师结对,让小老师利用彼此的空闲时间进行生字词语的听写,课文的背诵默写检查,最终将结果汇总到老师,老师进行检测,检测过关才可以。

2.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辅导,在开学初期的教学衔接计划中,必然要对已授课的重点知识点进行重新讲解,对于已上网课的同学是复习巩固,而这几位同学则是新授课,在课堂上是重点关注对象,课后进行相关习题巩固。

3.寻找自己不熟练的章节查漏补缺,制定出每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对照在完成的要求后面打钩,结合练习题的正确率率进行补充练习。

4.班主任则要做好思想工作,让其端正学习态度,遇到不会的难懂的主动问同学老师,补好相关作业。

以上同学是重点辅导对象,此外本班上网课的同学中,有部分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差,网课效果不佳,名单如下:王XX,这几位同学存在着不交作业,书写潦草、作业错误率高等问题,针对他们提出如下辅导方案:

1.作业本的订正,要求重新完成练习题,二次错误的题目作为知识点的缺漏部分,需要对知识点重新学习。

2.书写潦草的同学需要每天进行半小时的练字,做到书写认真,老师批阅练字内容,不合格者需要重新书写内容。

多动行为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篇5

一、研究目的

学生作为学校生活的主体,其行为意识在学习、活动等方面对其身心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学生行为不符合学校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势必会对其个人甚至其他学生群体造成不良影响。通过本案例的研究,了解学生在行为好动方面产生的原因,并探究如何矫正这种行为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基本资料

个案姓名:小A 性别:男 年龄:13岁 年级:初三

三、主要问题概述

小A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无关的活动过多,在课堂上基本坐不住,身体前后转动,注意力维持时间很短,不能专心听课,有时还严重干扰班级的课堂教学。据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做作业也不能安静,小动作不断。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受外界微小刺激的干扰,课堂上极易受其它事情吸引。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容易激动,好发脾气,与同学相处关系紧张。

四、资料收集

1、家庭背景

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长期出差在外,没有多少精力过问孩子,平时主要靠奶奶照顾孩子,因为不懂文化,又一个人带孩子,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难免有点急躁,不能以平和客观的态度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严格要求他。孩子的习惯没人管教,坏毛病就越积越多。

2、学校背景

小A没有任何智力问题,而且爱动脑筋,对事情有良好的好奇心,希望探究,偶尔考试中也能出现“冒尖”现象。但是由于个人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十分不稳定。

3、任课老师的评价

任课老师都反映小A比较聪明,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但就是对自己的要求不严,自控能力较差,无法管束好自己的行为,不仅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影响,也影响和同学的人际关系。

五、个案行为问题分析

小A虽然比较聪明,但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家中的奶奶又因为没有文化,不懂科学的教育方法,只会用责骂来管教孩子,缺乏有效合适的方法,导致孩子犯了错却不知道该如何纠正,以至于一错再错,一骂再骂。随着孩子年岁增大,个人意识越来越强,越不服奶奶的管教,行为问题也越积越多。但是因为孩子身上毕竟还存在着一定的闪光点,如爱动脑筋,学习成绩虽然很不稳定,但也不是很差。可见个案不是没有能力学好,只是对自己没有严格要求,没有及时改进自己的行为,最后形成了一定的恶性循环。

六、个案辅导的实施策略

1、首先对个案小A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他并不是由于智力问题所引发的行为问题,而且身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闪光点,要让他自己意识到这一点。我和他进行过多次交谈,给他分析不良行为习惯给他带来的害处,给其他同学带来的影响,告诉他不能控制自己,散漫随便是个很不好的习惯。如果能改掉这个毛病,遵守纪律,集中精力,他将是个非常可爱的孩子。一段时间后进而启发他:老师一直认为你很聪明,也很爱动脑筋,你可以把自己的聪明爱动脑筋发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可以提供你展示自己的机会。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让家长放心,让同学喜欢的孩子。

2、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并非一日之功。平时我一方面更加注意个案的行为习惯,一旦发现有反复的时候就小声的或者仅仅用一些细小的动作提醒他,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同时在班上也经常给他机会展示自己,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他,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让同学们以一种欣赏的态度来对待他,并且当着全班的面说:小A同学知道自己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但他愿意改正,愿意做一个老师的好学生,同学的好伙伴,希望同学们以一种友好的态度重新认识他。来自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激励,他终于开始慢慢学着自我控制。

3、学校辅导时间有限,他绝大部分时间与家人共处,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与小A家长共同商定对他的辅导计划。对家长提出建议。促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小A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他微小的进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使他建立信心,减少对小A不良行为的惩罚。

七、个案辅导成效

该生虽然没有完全达到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但是在课堂纪律、完成作业以及和同学的人际交往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同学也开始和他交往了,他的家人也能明显感觉出他对自己确实是在控制。今后会继续对个案进行教育和跟踪,以期望看到其更明显的进步和更优秀的表现。

八、辅导反思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始则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是的,有爱就能感动学生。一个多学期的辅导教育,小A从一个人见人厌的孩子慢慢变得让同学喜欢,让老师放心。总的说来,本案例的辅导干预是成功的,效果是明显的。这要特别感谢家长的配合、支持。我也从辅导过程中感悟到,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教师要树立角色互换意识,尽量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他们的角色意识出发,进行比较客观的审视,看看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学生的所作所为是否有些道理,想想你若处于他们的角色位置,是不是也会有相近的想法、做法,而不是用教师的标准及主观判断来“框套”学生。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换位”教育,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走进了他们的心灵世界,使他们从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美好情感的人和事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2、要相信学生一定行

如今,一般教师都能认同这样的观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如果我们用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来看待学生,我们就看不到学生的可变性、可发展性。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给了我们许多启示。爱迪生、马克思、英国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马阿特都是最好的例子。他们小时候原本并不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孩子,身上也曾经有一些弱点。可后来,经过学校的教育不也是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吗?所以,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就要用变化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可能性,决不能把有鲜活生命的学生理解为一成不变的物体。

问题学生个别辅导案例 篇6

1. 基本情况。

小A, 女, 浙江人, 工科试验班学生。大一入学时, 在班委选举中小A被推选为团支书。她工作认真负责, 但其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 在入学时递交了“绿色

-----------------------------------------------

之不得”, 所以他们转喜为悲, “声呜呜然, 如诉如慕,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悲泣之声, 在江面和山间久久徘徊。

他们为何而乐为何而悲呢?真的是美人吗?略有古文化常识的读者都会知道, 在古代士人那里, 美人常常用作国君的代名词, 据说这是从屈原开始的, 所以苏子悲的不是美人, 而是国君———是国君的不青睐自己, 也即自己从政入仕的不得。

宋神宗元丰三年 (1080年) ,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 五年 (1082年) 秋, 苏轼游览黄州附近的赤壁, 写下了这篇《赤壁赋》。想当年兄弟二人共登龙榜, 名动京师, 甚得君欢, “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 胸中万卷, 致君尧舜, 此事何难” (《沁园春》) , 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壮志凌云。而如今远谪僻乡, 父离弟散, 这篇文字正是苏轼仕途失意的真实写照。这里诗人运用骚体的形式, 仿效《湘君》和《湘夫人》的内容 (同样是爱情失败的故事) , 来模拟屈原;同时又想到喜欢唱“幽壑舞蛟”的李贺 (李贺有诗“老鱼跳波瘦蛟舞”) 和为“孤舟嫠妇”泣下沾巾的白居易 (《琵琶行》) , 同他一样都是仕途不幸, 被国君远弃的人。

想到这里,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 用贾谊的口吻 (这里的主客问答的情境设置让我们想到贾谊和他的《鳆鸟赋》) 问道:“何为其然也?”这是问客, 更是自问。诗人陷入沉思。

在中国古代, 知识分子的人生之路就是出仕从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而优则仕”, 这是他们的人生轨迹, 也是他们的唯一理想, 唯一价值取向。那么当这条路不能走通时怎么办呢?苏轼想到曹操, 就像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想到周郎, 他们都有着让人羡慕的光辉政绩, 文治武功, “固一世之雄也”, 但怎么样呢, 他们依旧不能永恒, “大江东去, 浪淘尽”了。既然“平天下”的政治功业不能永恒, 也就不值得执着, 这样苏轼就走出了那个社会为士人设定的生命程序, 也便走出了贾谊李贺的命运———他们都因生命的不得志, 入仕从政的不得, 郁郁而终。而苏轼明白了仕途不是人生的唯一真理, 生命不应是这个社会价值标尺下的牺牲品, 生命只是生命,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这样, 苏轼就走向了关于生命本身的永恒———他不是来自政治功业, 而是来自生命本身, 来自于“大道周天”的自然永恒, 这当然是道家思想———这让他懂得生命, 从而宽容生命, 善待生命:“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想到这里, 他又很高兴了, 不再去追求“美人”, 也不再为对“美人”的追求不得而黯然泣下。而是与朋友尽情地快乐, 在船上度过这个美丽的夜晚。这样, 诗人完成了从历史上的文治武功, 到宇宙人生的思考, 也从入世走向出世。生命如水月, 美丽总在遥远的彼岸;生命如水月, 在变幻中坚守永恒的真谛。同样是这江水, 同样是这轮月, 让他想到“美人”, 缧系世俗的烦恼;也让他透悟人生, 找到生命的答案。

黄州时期是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 他给我们的文学史留下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寒食雨二首》等一系列光辉篇章。

苏轼在这一时期的词文中强烈表达出对生命的思考和领悟, 他知道生命最终会被“大江东去浪淘尽”, 即便是“千古风流人物”———风流如周郎, 潇洒如孟德, 不也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了”吗?“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生命是渺小的, 苏轼却常常在词文中塑造出“大” (事物, 景界) , 这是苏轼的豪放;但“大”是“小”的生存背景, “大”的目的是衬托出生命的渺小———当你明白了生命原来在宇宙间是那样微不足道, 你的生命就会瞬间澄清;你的浮躁、焦虑、狂热就会瞬间冰释;你就会懂得生命应该坦然。

比较一下李白, 我们就能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点。李白也喜欢在诗中塑造出“大”, 这是李白的夸张, 也是李白的豪放;但不同于苏轼, 李白是大事物的征服者, 傲视者, 他可以“连弩射海鱼”、“跨海斩长鲸”, 可以直面“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他从与大事物的对峙中彰显出自己的高大, 这是崇高。康德说, 崇高就是对可怕的事物采取不害怕的态度, 这是李白。李白把自己比喻成大鹏, 在他心里, 这只大鹏是宇宙间绝对的强大者,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蹇却沧江水”。

然而当我们整体分析苏轼这一时期的作品时, 就会发现, 他总是反反复复地述说着从入世到出世的内容, 其实, 这正说明, 苏轼此时正受着“入世不得, 出世不甘”的矛盾的痛苦, 这种矛盾带来的痛苦造成了苏轼这一时期作品的内在张力, 也说明苏轼还有待于走向真正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澄明之境。

通道”申请。作为一名新生, 从入学军训到日常活动, 她都积极参加;作为一名班干部, 她也常向辅导员和学长请教经验。之后有同学向辅导员反映:小A作为团支书, 与男生的交流很少。辅导员在与她的交流中发现, 她说话的语气显得有些急躁, 而且整个人看起来不太精神。小A向辅导员讲述了她自入学开始就失眠的经历, 因为睡眠不足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经过辅导员心理疏导及相关帮扶措施的实施, 小A的睡眠状况有所改善, 心理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2. 个案主述。

由于常常想着白天的学生工作和学习生活, 我感觉精神高度紧张而不能入睡。记得在高中时期, 我曾看过的一部恐怖电影, 那种恐惧感至今仍让我在深夜时分感到恐惧, 以致影响了睡眠。我也把这种情况跟家里人、班主任和信任的室友提起, 并到心理健康中心咨询, 咨询师通过心理测试, 说我有轻度抑郁。老师, 我该怎么办呢?

3. 辅导员观察诊断。

通过观察与交谈, 辅导员察觉到小A在说话时手一直在轻微抖动, 头也不敢抬起来, 并且出现额头出汗的现象, 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焦虑症状。辅导员进一步与其室友了解情况, 发现小A不能顺利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她不愿意主动与人交谈, 有时显得比较冷漠。对于刚迈进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 人际交往通常会成为新生遇到的首要困惑之一, 综合观察情况及了解到的信息, 小A就是因此而产生了角色困惑、自卑、不懂得与人交流等问题。由于心理障碍而带来的典型焦虑, 表现为精神疲倦、身体乏力、失眠敏感、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低下等症状。综上, 初步诊断小A为新生的人际交往障碍和角色紧张问题。

二、情况分析及帮扶措施

1. 帮扶过程及采取的措施。

(1) 定期与本人谈心谈话查找原因, 并给予其困难补助。当小A拿着医生的结论, 神情紧张的找到辅导员时, 辅导员提醒她医生的结论并不是判决书, 心理状态的调适还要靠自身的努力去完成, 同时不断地给她鼓励和正面引导, 帮助其重树信心。经过深入交谈, 小A睡眠质量虽有所提高, 但失眠的困扰依然没能彻底消除。同时, 她因家庭经济困难, 难以应付药费支出, 停止了用药。辅导员在帮助争取临时困难补助的同时, 也提醒她要注意劳逸结合, 协调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缓解压力, 不要因为学生工作压力而影响学习和休息。辅导员在与小A的交流过程中, 小A也谈起过以往不愉快的家庭经历和情感挫折, 但始终没有道出导致其失眠的真正原因。 (2) 联系寝室同学, 进行随访跟进。随着同学之间的友谊逐步加深, 学生活动也多了起来, 而小A却又一次找到了辅导员。这次谈话的内容主要是她想调换寝室, 她认为室友的作息习惯影响了她的正常休息, 同时她强调不是因为寝室关系不合而要调换宿舍, 只是不好意思让大家迁就她的作息。随后, 辅导员找到其室友进一步了解情况, 发现她们所说的与小A所说的有些出入, 她们反映小A不愿加入到她们的卧谈中去, 甚至对她们的话题显得有点烦感。此后辅导员再次找小A谈心, 她终于说出了其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她表示想调换寝室的真正原因是想找回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因为她发现与寝室同学在一起的时间太多反而会感到紧张导致失眠;她还认为室友都很优秀,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 感到自卑。辅导员通过号召室友关心帮助、设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等措施, 鼓励她积极参与室友的卧谈活动, 并积极通过体育锻炼和参加团体辅导来调适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小A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3) 班主任、家长、班集体联动, 多位一体, 助人自助。辅导员除了进行个案辅导之外, 还及时联系了小A的班主任、家长及班级干部, 共同“会诊”, 通过定期座谈, 获得第一手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和帮扶计划, 营造良好、温馨的班级氛围。如组织全班同学为小A过生日, 让其感受到家的温暖, 增强其对班级的归属感。督促寝室同学规律作息, 提醒家长加强与该学生的交流, 通过电话沟通等方式, 用亲情的力量来促使小A进行思想转变。家校联动, 多位一体, 帮助她获得成长的内在动力, 促进健康成长。

2. 个案自我调节主述。

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我意识到我不是一个人在学习生活, 周边有很多关心爱护我的人, 我的亲人、老师和同学, 他们都在关注着我, 呵护着我。现在我的睡眠质量很高, 很多事情我也会主动去做, 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别人对我的支持和我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过去我总是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久而久之自己把自己给封闭起来了, 现在我好像渐渐学会了怎样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

3. 帮扶取得的最终效果。

通过寝室室友及班主任的反馈, 小A能够积极地参加班级活动, 并能主动跟男生打招呼了, 睡眠质量和学业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作为班级干部, 也能组织班级同学开展有益的团对活动, 帮扶效果显著。

三、案例总结

1. 多方了解情况, 全面查找原因, 才能科学判断。

在上述案例中, 辅导员在开始阶段并没有察觉到导致其失眠的真正原因, 忽略了人际交往这一重要因素。大学新生存在人际交往障碍, 也会因为自身性格等原因不愿向他人透露, 因而不易被察觉。尤其对于一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 本案例中的小A由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过低评价。当学生没有正视自身的自卑情结时, 往往就会采取刻意隐瞒的方式, 表里不一, 她在最初与辅导员沟通的过程中, 并没有提到与寝室同学的相处情况, 而是将失眠归因于以往的不愉快经历。

2.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对于个体的带动和影响至关重要。

在本案例中, 培育温暖、健康、和谐的班风, 形成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如, 班上有神经衰弱的同学, 经常熬夜的室友, 应该体谅他们,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作息规律, 让每一个学生懂得“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道理。同时, 通过班团活动的举办, 发挥学生们的热情, 增强他们的参与度, 以提高对班集体的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3. 运用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技巧, 提高交往能力。

对于由于人际交往障碍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 辅导员应该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如倾听学生的倾诉, 亲自或委派合适的人选与其进行沟通等。辅导员应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把握学生的心理, 给予其安慰和支持, 进一步舒缓其情绪。若当事人不愿意他们的事情被太多同学知道的情况下, 辅导员要尽量控制好参与干预的人数。辅导员应当在倾听、鼓励和支持的时候, 站在学生的角度, 做到适当的“共情”, 积极鼓励对方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 尽量为其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鼓励其作出有效的应对。

交往障碍的关键。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态度, 引导他们正视自己和他人的角色, 积极参与到各种交往和沟通中, 要充分利用每一次交流敞开心扉, 寻求共鸣, 这是一种很好的人际交往方式。同时还要善于借助社会支持系应不良的学生改变认知模式, 进而做出行为调整。

摘要: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很多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令人堪忧, 因人际交往适应不良导致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分析对一个人际交往适应不良学生的帮扶案例, 总结规律和经验, 对新时期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浅谈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 篇7

浅谈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

杨淑梅

(甘肃省陇西县安家门小学)

摘 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要面对学困生。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虽然方法很多,而给予真诚的爱是最好的良方。重点立足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从与学困生建立亲密的感情、帮助学困生树立能学好的自信心、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个方面进行学困生的辅导。

关键词:教育;学困生;转化;策略

学困生即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教育群体,其学习成绩差,没有信心,有逆反心理。对他们的教育,教师和家长颇感棘手。但是,当你真正走进这些学困生之中,就会发现:他们的心灵是那样的美好,他们的感情是那样的丰富;而他们整天面对学生的嘲讽、教师的冷眼、家长的呵斥,思想负担非常沉重。所以,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促使其思想转变、学习进步,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教学实践中,本人认为,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真正关爱学困生,并与学困生建立亲密的感情

关爱能给人自信和勇气,关爱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学困生更渴望被人瞧得起,更希望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赏识,他们有着十分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希望与人沟通,希望与人交流。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育家夏D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实践表明,一切教育奇迹,无不是爱心培育的结果。特别是对学困生,我们要让他们在充满爱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生活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刚开始辅导的几天,他们也许会时不时用怪怪的眼神看你,不能专心听你辅导;也许会对你的要求口是心非,不屑一顾。这些表现,其实是在怀疑你对他们的关怀是否真能持久。所以教师要坦诚面对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不厌其烦、持之以恒、循循善诱,用真诚的爱赢得学困生的心。只有爱学困生,()他们才会自觉地向你靠拢,向你敞开心扉。爱是开启学困生心扉的钥匙,是通向他们心灵深处的桥梁。

二、要帮助学困生树立能学好的自信心

心理研究表明,自信是一个人顺利完成工作的保证。学困生因思想后进,学习上常受教师的警告与责备,学生的歧视与欺负,所以对自己的学习缺乏必要的自信和足够的勇气。“我是差生”“我不会”“我不行”等消极思想常支配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本应该会回答的题、能做好的事,结果却弄得一塌糊涂。在辅导中,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中的消极因素,树立起能学好的自信心,让“我能行”“我是最棒的`”等自强自信意识主导他们的思想与行动。

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要注意:(1)要把表扬和鼓励贯穿在辅导学习的始终。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表扬。恰如其分的表扬可以激发学困生学习的激情,激发学困生潜在的才华,能使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表扬还能终止学困生的不良行为,巩固优良行为。当学困生尝试着去做一件事并且有了进步的时候,应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大力表扬,甚至是夸大表扬,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得到表扬和赞赏之后,心里有一种兴奋感,从而激起他们的积极情绪,这种情绪能提高个人的活动能力,并激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成为学困生自主学习的动力。(2)要适当降低学习的难度与学习要求。学困生往往对学习缺乏自信,教师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容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作业练习的设计上顾及学困生的接受能力,降低难度,常常让他们做一些简易的习题,并适当地给予启发指导,杜绝学困生因作业难度大而出现抄作业现象。对学困生的作业批改尽量做到当面批阅、及时反馈。对于他们在作业中的每一点进步,当面加以表扬鼓励,有时在作业本上写上一些鼓励、赞扬的话;对于做错的地方,当面加以辅导帮助,直至弄明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三、要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本人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先后辅导过的学困生已为数不少。在辅导中,我始终坚持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

(一)制定规范

1.预习,学困生的预习习惯和学习自主性比较差。

2.听课,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倾听教师的讲课、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

3.作业是学生温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最基本的途径。

4.如何帮助学困生复习,我认为“给他们制定一套复习方案”.他们长期以来的学习是无意识状态,知识是似懂非懂、零零散散,更不懂得如何去整理知识点。到了考试复习阶段,我们就要根据复习大纲,找准重点知识帮他们归类并有针对性地根据他们的弱项进行辅导,因为这个时候再让他们面面俱到地去记忆已不现实了。

(二)严格训练

在辅导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严格的要求,反复操练,保证完成。

(三)及时纠正

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分析原因,教给方法,使他们迅速矫正。另外,还要帮助学困生学会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养成通过作业、测验等进行自我评价的习惯。学习中努力做到节节清、课课清、章章清,不给自己以后的学习留下“尾巴”,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就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方法。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研究他们,把爱的甘露洒进每一个学困生的心田。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经验告诉我们:对学困生的教育,表扬比批评效果更好,它能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自信心。只要教师用赏识的目光去对待他们,把爱的情感投射到他们身上就会引起心理上的共鸣、行动上的回报。

参考文献:

[1]戴斌荣。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与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06)。

个别教育案例分析 篇8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就有了很重的责任。 记得刚刚接这个班时,班级里就有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同办公室的老师早就向我提起过他。他是个被领养的孩子,可能是家长工作忙碌,对他疏于管教,因此他非常调皮,常常不做家庭作业。成绩因此每况愈下,最后家长决定办个休学,让他在四年级重读一年。 经过了解,我发现他还不仅仅是调皮,他还有偷拿别人东西的历史。这不,没有过多久,班级里有同学告诉我少了20元,大家把目光投向了他。而他脸也涨得通红,辩解着:不是我。我当即说,在事情没有查清之前不要冤枉自己的同学,可能是放的地方记错了。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放学时分,我把他留了下来,跟他谈起了心。

我告诉他,其实老师心里很清楚,如果他能主动告诉我的话,我会很高兴,而如果查出来的话,那么他会多么的没有面子。人偶尔犯错是可以谅解的,而如果知错不改就不可以原谅了。他听了,点着头,我知道他心理开始动摇了,于是我告诉他,这会是我们之间的秘密,当然,父母那里我是得告诉一声的,征求他的意见。当时他还是有点觉得不能告诉父母,我让他知道,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告诉他们是为了他更健康的成长。最后他答应了。我让他把钱悄悄放在那个孩子的课桌里。第二天,我让那失钱的孩子再好好找找,他欣喜地告诉我找到了。这时候,他的头低着,一定是内心还有着难为情吧。

他的学习成绩也不好,因为上课经常不听,作业不按时完成,所以功课早已经拉下了很多,因此对学习也有了畏难情绪,越发觉得学习没有乐趣了。他不仅应用题不会分析问题,连计算也不过关。当时他做计算题时,我发现他竟然小数乘除法也不会。我就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帮他补习,先从小数乘法教起。慢慢的他掌握了方法。而应用题

我常常把各种类型归类,举一反三。他逐渐愿意做作业了,作业本上的优也多了起来。有时候,遇上不懂的地方,他还能主动来问。

问题学生个别辅导案例 篇9

1 案例简介

小林,男,19岁,独生子女,大二开学后,班级心理委员反映该同学与上个学期相比变化很大,沉默,不和同学交流,经常旷课。了解到这一信息之后,辅导员及时向小林的班级同学和室友了解情况。据同学和室友反映,小林平时不参加班级集体活动,总是独来独往,不和室友交流,经常自己一个人在寝室里睡觉、上网或者是玩手机,衣服也很少换洗。室友偶尔发现他自己会一个人哭。辅导员找到该同学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发现,该同学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做事情没有动力,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活着很痛苦,想要离家出走,去一个没有人认识的世界。

2 案例的处理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该生的问题已经很突出,已经萌生要离家出走的念头,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干预,任其自然发展的话很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后果。辅导员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了该生的基本情况,并与家属取得了联系,同时采取了以下一系列积极措施来帮助该生:

(1)专业咨询:辅导员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及时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部门取得联系,将该生的情况进行上报,心理老师了解情况之后与该生交流。经过心理老师的了解,发现该生有抑郁倾向,可能会有抑郁症并建议该生去看专业的心理门诊。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健全该生的心理档案,在该生后续的治疗期间以及恢复之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

(2)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辅导员及时和家长联系,将学生在校的情况,以及心理咨询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到全面信息,并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在辅导员的建议下家长带该生去看心理门诊,诊断的结果为轻度抑郁症,心理医生开了抗抑郁的药,并约好定期看心理门诊。

(3)发动学生干部和室友共同帮助:发动学生干部和室友对该生进行进行关心和照顾,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班委和室友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动与该生交流,多带他去上课和参加集体活动。针对该生学习上的困难,辅导员让学习较好的同学给该生进行辅导,同时嘱咐室友注意观察该生的行为和心理,若有异常发生,马上与辅导员联系。

通过心理咨询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半年后,该生有了明显的好转,积极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学习努力,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与同学和家人的相处融洽。

3 启示与思考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对心理问题学生的治愈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通过这个案例笔者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的思考。

3.1 独立学院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原因分析

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在学生的素质、人才的培养以及办学模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同时独立院校里的学生比一般的高等院校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与疾病。因此,这一切决定了独立学院自身应该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缺乏学习的目标和主动性。缺乏学习目标是当前很多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在初中和高中都有着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进入大学后,很多的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再做硬性的要求,高校的老师相较于中学的老师,在管理上也相对宽松,在学生中也流传着六十分万岁的观念,甚至有些学生在经过了紧张的高考后,认为自己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上大学应该要轻松一下,因此,在大学期间,有一部分学生容易缺乏学习目标。

独立学院的学生相较于一本、二本的学生来讲,在学习上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对老师的依赖程度较高。另外,很多独立学院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是参照一本二本的母体院校来进行的,有些教材也是参照一本二本的教材,这提升了学习的难度,有些独立院校也会聘请一些母体的一本二本院校的老师来上课,这些老师按照一本二本院校的标准来教学,会增加独立院校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压力。学生本来学习的主动性就不高,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再加上学习难度比较大,很多学生在跟不上课程之后就不愿意去努力,甚至自暴自弃。

(2)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较好,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比较受宠,有自我中心倾向,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经验。在独立学院学生心理问题中,人际关系问题所占比例最大,大部分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人际关系问题所引发。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部分学生不关心他人的感受,只顾自己,不懂得团队合作,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在学生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因寝室矛盾而要求换寝室的学生,详细了解原因之后发现是由于只关注自己,不关注他人的感受,不懂人际交往技巧,不擅长处理人际关心而导致的。

(3)心理承受能力差。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数家庭环境较好,父母也总是尽其所能的为孩子创造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一直在顺境中成长的学生心理承受较差,外表浮躁,内心脆弱、敏感,常常会因为老师或者同学的一句话或者一件事而引起很大的心理波动,容易走极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常常会不知所措、自暴自弃。(1)

3.2 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校园安全的相关措施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密切相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校园安全的重要保证,而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因此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维护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1)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不能将它看作是一个独立的部分,而应该将其纳入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动态大系统中,与学校的管理工作、教学工作以及就业工作等一起统筹发展。另外,目前许多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针对少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进来,独立学院应该消除“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工作的全部”这一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发生为主,心理干扰为辅。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全面发展自己是教育机构应有的目标,而不是以处理问题为目标。(2)

(2)建立健全“学院—系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在当前的形式下,单纯依靠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力量来维护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要发动全校的力量,建立“学院—系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院层面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中心由全部专业的心理教师组成。系部成立二级的心理辅导工作站,由相应的心理辅导员组成。班级层面设立心理委员,由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学生组成,形成三个层面的合力,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正是由于班级心理委员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觉察出了该生的问题,并及时的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又及时反馈到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才使得这个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因此“学院—系部—班级”这三个方面的力量缺一不可,每个层面都必须要重视,不可流于形式。

(3)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很多独立学院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涉及面不够广,心理健康知识得不到普及,独立学院应该结合自己的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也可以开设一些与大学生心理相关的选修课程,如情感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等,使心理健康知识得到普及,力争覆盖全体学生,同时引导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主动寻求帮助,避免因心理问题而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3)

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使得独立学院更应该关注与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独立学院应该通过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着手,努力发动全校各部门人员共同努力,促成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保障大学校园的和谐、安全与稳定。

注释

11庞鹏.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J].科教纵横,2012.08.

22 黎藜.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教育[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8.

上一篇:于坚守议论文下一篇:残疾人协议书